TWI575129B -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s and clothes - Google Patents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s and cloth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5129B
TWI575129B TW103111842A TW103111842A TWI575129B TW I575129 B TWI575129 B TW I575129B TW 103111842 A TW103111842 A TW 103111842A TW 103111842 A TW103111842 A TW 103111842A TW I575129 B TWI575129 B TW I5751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yarn
knitted fabric
yarn
elongation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110A (zh
Inventor
Yuji Yoshida
Kenji Ooya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8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5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51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8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elastic thre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2500/00Materials for 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or handkerchief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1B2500/10Knitt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Description

伸縮性編織物及衣服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伸長時溫度瞬間上升之含有彈性紗之伸縮性編織物、及包括該編織物之衣服。
先前,作為保溫衣料等穿著時溫度上升之衣服,已知有藉由混合有纖維素等吸濕發熱纖維之布帛而製造衣服,且因穿著時之自人體之不自覺性出汗或發汗而發熱之衣服(例如參照以下專利文獻1)。然而,關於吸濕發熱纖維,若纖維之吸濕量達到飽和則不會進一步發熱,不僅發熱時間短,而且於吸濕量達到飽和之後,甚至不會因纖維中之水分而感到冷。進而,作為除吸濕發熱以外之發熱布帛或發熱衣服,已知有將面狀發熱體或線狀發熱體等加熱器編入衣服等,但均係因電而發熱者,且製成衣服時變重,亦必需電極,而成為不便於活動之衣服。
又,最近,提出有於穿著動作時之編織物伸長時發熱之具有與之前完全不同之發熱功能的編織物(例如參照以下專利文獻2及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270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19597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2-112078號公報
然而,該等編織物確實於伸長時發熱而暖和,但編織物質地較硬、或編織物伸長需要較強之應力等,因而必須向便於活動之衣服進行改善。
於該狀況下,必須提供可使用具有伸長發熱此一新的功能的編織物而製造更舒適之衣服之編織物。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提供如下編織物:於含有彈性紗之編織物中,伸長時溫度瞬間上升,若重複編織物之伸縮則伸長時持續地發熱,且高效率地達成伸長發熱,而且成為便於活動之衣服;以及提供如下衣服:藉由縫製成使用有該編織物之內衣、運動服等衣服,而可期待因保溫性、暖熱伸長部位之肌肉或關節而防止受傷、及脂肪燃燒效果。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銳意研究並反覆實驗,結果發現於包括非彈性紗及彈性紗之編織物中,藉由具有以下構成,而可將伸長時之瞬間發熱溫度設為1.0℃以上,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如下所述。
[1]一種編織物,其特徵在於:其係包括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伸縮性編織物;且該彈性紗之含量為20~60g/m2,使該編織物伸長至80%後恢復為原來之長度,於測定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時,藉由下述式:應力比=(50%時間點之返路應力(N))/(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N))
而求出之應力比為0.40~0.80,且經緯至少一方向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
[2]如上述[1]之編織物,其中構成上述編織物之組織中之該彈性 紗與該非彈性紗之纖度比=(非彈性紗之纖度/彈性紗之纖度)為1.0~2.5。
[3]如上述[1]或[2]之編織物,其中將使上述編織物於經緯兩方向伸長30%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之長度La與將使該編織物於經緯中之任一方向進而伸長50%之情形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之長度Lb的線圈比=(Lb/La)滿足下述式:1.15≦Lb/La≦1.75。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編織物,其中使用使上述編織物伸長時之9.8N荷重下之伸長率、及由如請求項1求出之應力比且藉由下述式:發熱指數=(9.8N荷重下之伸長率(%))×(應力比)
而求出之發熱指數為40~120。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編織物,其係緯編織物。
[6]如上述[5]之緯編織物,其中彈性紗之含量為20~50g/m2
[7]如上述[5]或[6]之緯編織物,其中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welt loop)包括彈性紗,及/或由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編成之緯圈前後之至少任一針織線圈包括彈性紗,且以緯編織物中之總線圈之20~60%含有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
[8]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編織物,其係經編織物。
[9]如上述[8]之經編織物,其中彈性紗之含量為30~60g/m2
[10]如上述[8]或[9]之經編織物,其中將使上述經編織物於經緯兩方向伸長30%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之長度La與將使該經編織物於經緯中之任一方向進而伸長50%之情形時 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之長度Lb的線圈比=(Lb/La)滿足下式:1.15≦Lb/La≦1.65。
[11]如上述[8]至[10]中任一項之經編織物,其中至少彈性紗由開口繞紗(open lap)編成。
[12]一種衣服,其包含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編織物,且與身體緊密接觸,且至少覆蓋關節部。
[13]如上述[12]之衣服,其中衣服選自由褲類、上衣類、襪筒類、護體類及手套所組成之群。
本發明之配有伸縮性編織物之衣服藉由膝蓋或胳膊之彎曲伸展而該編織物發熱1.0℃以上而暖和,且保溫性優異,並且藉由暖和伸長部位之肌肉,而具有防止受傷之效果或脂肪燃燒效果。特別是若冬季運動時穿著,則可藉由發熱而防止肌肉溫度下降,可期待因肌肉溫度下降而防止運動功能下降,進而亦可期待防止及緩和膝蓋痛等毛病痛。
圖1~3中:
1~6‧‧‧編織順序
圖4中:
A‧‧‧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
b‧‧‧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起點
c‧‧‧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終點
d‧‧‧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
e‧‧‧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起點
f‧‧‧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終點
圖5中:
1‧‧‧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
2‧‧‧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起點
3‧‧‧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終點
4‧‧‧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
5‧‧‧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起點
6‧‧‧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終點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編成組織之一例。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編成組織之一例。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編成組織之一例。
圖4係說明測定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及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之方法的圖。
圖5係說明測定本發明之伸縮性經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及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之方法的圖。
以下,對本發明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特徵在於:其係藉由圓編機、橫編機而製造之緯編織物、以及藉由經編機而製造之經編織物;且該彈性紗之含量為20~60g/m2,使該編織物伸長至80%後恢復為原來之長度,於測定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時,藉由下述式:應力比=(50%時間點之返路應力(N))/(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N))
而求出之應力比為0.40~0.80,且經緯至少一方向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
所謂本發明中之瞬間發熱溫度,係如下值:除伸縮以外不自外部供給能量,於因風而伸長發熱溫度不產生變化之條件下,於進行100次將使編織物伸長60~100%,繼而緩和且恢復為原來之長度之步驟設為1次之重複伸縮期間,利用熱影像分析法測定編織物所顯示之最高溫度,根據與試驗開始前之編織物溫度之差而算出。
於100次之伸縮60~100%中或伸縮剛結束之後,若編織物溫度不高於試驗開始前編織物溫度,則表示進行瞬間發熱。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藉由該方法而測定出之瞬間發熱溫度必須為1.0℃以上。未達1.0℃之瞬間發熱溫度幾乎感覺不到發熱。瞬間發熱溫度較佳為1.5℃以上,更佳為2.0℃以上。瞬間發熱溫度越高則越佳,只要為對人體不造成不良影響之範圍則上限並未特別限定,但若為了使瞬間發熱溫度較高而使彈性纖維之含量過多,則編織物成為高彈力且作為衣服變得不便於活動,故瞬間發熱溫度較佳為10℃以下。又,編織物經緯方向中之至少一方向之伸長60~100%時之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即可,於編織物之經方向及緯方向之兩者之瞬間發熱溫度均為1.0℃以上之編織物之情形時,亦可不特別考慮製品縫製時之封端(blocking)方向,於僅一方向瞬間發熱之編織物之情形時,若於人體 之關節使特別是皮膚伸展較大之方向與瞬間發熱較大之編織物之方向一致,則可製造運動動作時暖和之衣服。
再者,伸長發熱溫度測定時之伸長量設定係藉由初期長10.0cm、寬2.5cm之編織物之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而設定,編織物伸長率為100%以上之情形時之伸長量設定為100%,編織物伸長率為60%以上且未達100%之情形時之伸長量設為9.8N荷重下之伸長率乘以0.9所得之值之伸長量,例如,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為80%之情形時之伸長量設定為80×0.9=72%。必須以經方向或緯方向中任一者之編織物伸長率成為60%以上之方式設計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於經方向及緯方向之兩者之伸長率均未達60%之情形時,衣服穿著時之僵硬感過強而不便於活動,可謂不適合緊密接觸於肌膚之衣服。關於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之測定法、發熱溫度之測定法,於以下實施例中具體地進行說明。
含有彈性紗之先前之編織物係穿著編織物具有伸縮性之衣服時賦予舒適之服貼感者,藉此,獲得苗條之審美性之衣服,或提昇運動功能。相對於此,本發明係獲得藉由伸縮而進行發熱之編織物者,且係與先前品完全不同之想法之編織物。於將伸長60~100%時之瞬間發熱溫度設為1.0℃以上時,較為重要的是將彈性紗之含量、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線圈數、編織物之應力比等設為適當之範圍、即用紗、線圈構造等編織物設計、包含用以高效率地發揮伸長發熱之加工法之編織物製造方法。藉由本發明而初次獲得伸長60~100%時之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之伸縮性編織物,於作為衣服穿著時,即便穿著時之人體關節之伸長量僅為30~50%之伸長亦較高地發熱,穿著時可確實地感受到發熱。
於本發明中之伸縮性編織物中,於將伸長60~100%時之瞬間發熱溫度設為1.0℃以上時,為使彈性紗大大有助於伸長發熱,而較為 重要的是彈性紗之含量,因此,必須使編織物中含有20~60g/m2之彈性紗。越多地含有彈性紗則發熱溫度變得越高,故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含量較佳為25~55g/m2。若彈性紗之含量較少則伸長發熱溫度較低,又,若彈性紗之含量過多則編織物重量增加,編織物成為高彈力且作為衣服變得不便於活動,故將彈性紗之含量設為20~60g/m2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為了於衣服穿著時變得便於活動,而對於以儘可能少之彈性紗之含量更能伸長發熱之編織物設計進行研究,結果,本案發明者等人發現編織物之應力比、及達成規定之應力比之方法。
例如,彈性紗於伸長時發熱,伸長緩和時吸熱,完全之彈性體、即如伸長時之伸長率-應力曲線(S-S曲線)完全重疊之彈性體之伸長時之發熱與伸長緩和時之吸熱溫度大致相同,即,伸長時與伸長緩和時之整個循環中發熱量大致為0。於本發明中,發現用以將伸長緩和時之吸熱相對於編織物之伸長時之發熱溫度抑制為最小限度之編織物應力比之規定、及達成規定之應力比之範圍之方法。
關於應力比,有最佳之條件,即,極為重要的是伸縮時之應力比為0.40~0.80。一般之編織物之應力比超過0.80,但若應力比大於0.80則即便於伸長時發熱,於伸長緩和時亦發生吸熱現象,作為結果,發熱易於變小。又,於應力比未達0.40之情形時,伸長時發熱變高,但製成衣服時,於彎曲伸展肘或膝蓋之關節部後,編織物變形而衣服走樣,因而欠佳,進而,於應力比過高之情形時,伸長發熱溫度本身變低。因此,應力比較佳為0.45~0.75,進而較佳為0.45~0.70。關於應力比之控制,可藉由彈性紗之含量、彈性紗本身之應力比(彈性紗之伸長時,伸長50%時之往返之應力性能)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編織物之滑動性而控制應力比。關於彈性紗與非彈性紗 之纖度比,纖度比變得越大則應力比變得越小,進而,有效的是使用應力比小於一般之彈性紗之彈性紗製作編織物之方法、或即便於編織物之染色加工時亦可控制應力比,特別是強化熱定型時之加熱條件,較佳為略微高於通常之定型溫度且於190~195℃下之熱定型,於無法使定型溫度較高之情形時,使定型時間長於通常之定型時間即可,例如較佳為設為70~90秒左右。進而,若以編織物變得難以滑動之方式進行加工則應力比易於變小。若以加工劑具體地表示,則較佳為不使用矽系平滑劑,例如,藉由聚酯系加工劑、或不使用加工劑而進行加工,易於使應力比處於規定之範圍內。再者,應力比係使編織物伸長至80%後恢復為原來之長度,求出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且藉由下述式:應力比=(50%時間點之返路應力(N))/(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N))
而將小數點以下第3位四捨五入而求出。
再者,使編織物伸長至80%且藉由伸縮中途之應力求出應力比,但於編織物伸長率變低而難以伸長至80%之情形時,伸長至60%且伸長後恢復為原來之長度,根據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而求出應力比。
再者,藉由伸長、及恢復50%時間點之應力而求出應力比之原因在於:發現易於捕捉編織物伸長時發熱之溫度於伸長恢復時被吸熱之程度,且應力比越小則吸熱溫度越低,獲得較高之伸長發熱溫度。
關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藉由作為衣服穿著時之動作而高效率地伸長彈性紗亦較為重要。即,於含有彈性紗之先前之編織物中,彈性紗於編織物中蜿蜒或彎曲,且於編織物伸長時,首先伸展彈性紗之蜿蜒或彎曲,而彈性紗變得筆直。進而,於織針紗圈與沉片紗圈之交叉部亦產生線圈之偏移,根據伸長方向而織針紗圈或沉片紗圈 變小,即優先於織針紗圈與沉片紗圈之長度之合計之變化,彈性紗之蜿蜒或彎曲變得筆直、或線圈產生變形。於其等之變化之後,伸長彈性紗,故為於獲得本發明所要求之伸長時之發熱時效率非常差之構造。
相對於此,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蜿蜒或彎曲極小,編織物之伸長會高效率地伸長彈性紗,其結果,成為伸長時高發熱之編織物。先前編織物與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該等構造上之差異可藉由以下方法而明確。
將使編織物於經或緯方向中任一方向伸長30%且將另一方向之伸長率設為0%而伸長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與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的長度設為La。進而,將使編織物於與測定La之方向相同之方向伸長50%之情形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與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的長度設為Lb。為製成伸長時高發熱之編織物,而較佳為滿足1.15≦Lb/La≦1.75。藉由調整編織組織或染色加工步驟條件,而可將Lb/La設為該範圍內。若Lb/La為該範圍內,則無損穿著感且編織物於伸長時發熱。再者,若Lb/La未達1.15,則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伸長率較低,其結果,伸長時之發熱溫度亦低得無法確實地感受到。進而,彈性紗之伸長及伸長恢復較差,伸長之編織物無法復原,編織物起伏而易於產生走樣。又,若大於1.75,則彈性紗之彈力變得過高,故不僅成為難以穿著、或不便於活動之衣服,而且編織物之變形較大,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變形亦變得過大,結果,伸長恢復性不足,伸長緩和時編織物起伏、或因洗滌而尺寸產生變化,成為走樣之原因。因此,La與Lb較佳為滿足1.15≦Lb/La≦1.75,更佳為1.20≦Lb/La≦1.70。其結果,可製成因伸長而發熱並且穿著時及洗滌時不會走樣之衣服。
再者,於使編織物伸長30%並測定La之後,進而為了測定Lb而伸長50%,但於編織物伸長率較低而難以伸長之情形時,使編織物伸長至初期長10.0cm、寬2.5cm之編織物之22.05N之荷重下之伸長率並測定Lb即可。
於本發明中,La及Lb係根據使用自編織物之織針紗圈側(工藝面(technical face))拍攝所得之放大圖像利用以下所記載之方法測定的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及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而求出。此處,若本來織針紗圈較佳亦為測定彈性紗之長度,但彈性紗之織針紗圈大多由非彈性紗覆蓋,難以明確地測定線圈長。因此,選擇可確認隱於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下且存在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部位,測定伸長時進行與彈性紗大致相同之動作之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作為因編織物伸長而彈性紗之織針紗圈長變化之代用。當然,不選擇於非彈性紗之下不存在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部位作為對放大圖像進行拍攝之部位。
關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進而,為了於衣服穿著時便於活動,而對於以儘可能少之彈性紗之含量更能伸長發熱之編織物設計進行研究,結果,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較為重要。即,即便彈性紗之含量較少,藉由與非彈性紗之組合方法,而伸長發熱溫度亦較高,又,相反,即便彈性紗之含量較多,藉由與非彈性紗之組合方法,而伸長發熱溫度亦較高,且存在編織物應力亦不會變得過高之組合,該等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用紗較為重要。於染色加工後,藉由將製品之構成編織物之彈性紗之組織與構成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組織之纖度比設為1.0~2.5,而可較佳地伸長發熱,於纖度比未達1.0時,編織物成為高彈力而製成衣服時變得不便於活動,又,於纖度比大於2.5之情形時,亦成為質地變硬且不便於活動之衣服,並且伸長發熱溫度不會充分地上升。
新發現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伸長發熱特性存在與藉由編織物之一定荷重下之伸長率及本發明之應力比而求出之發熱指數之關係。
即,於本發明之編織物中,關於伸長率較低之編織物,於編織物之密度較高且構成編織物之線圈較小、或藉由編織物之染色加工而加工成粗密度之情形時,均於編織物伸長時易於有效地伸長彈性紗,故即便應力比較高,伸長發熱溫度亦較高。相反,於編織物伸長率較高之情形時,構成編織物之線圈較大,或當於編織物之染色加工時加工成高密度之情形時,編織物伸長時彈性紗之伸長量變小,故於應力比儘可能低之情形時,有伸長發熱溫度變高之傾向。根據該等,為了伸長時有效地發熱,如下述式:發熱指數=(9.8N荷重下之伸長率(%))×(應力比)
所示,較佳為基於9.8N荷重下之伸長率與應力比之積之發熱指數處於一定之範圍內,即,發熱指數為40~120,若更佳為50~110,則會有效地於伸長時發熱。再者,關於編織物之伸長率之求出方法,藉由實施例而詳細地進行說明。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0~2.5,但通常之編織物之纖度比為2.8~5.0左右,故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特徵在於彈性紗之纖度大於非彈性紗之纖度,於通常編成並加工該編織物之情形時,有質地較硬且編織物應力變得過高之情況。因此,於製造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情形時,較為重要的是以於編成時使彈性紗較通常多地伸長,且使編織物中之彈性紗於外觀上變細之方式編成。
進而,於染色加工時,較佳為將編織物加工為較通常稍微伸長,作為標準,以與胚布大致相同密度進行加工。藉此,彈性紗之含量稍微下降,但編織物中之彈性紗照原樣伸長,結果,於通常之編織 物中,若將彈性紗原紗之纖度與染色加工後之彈性紗之纖度進行比較,則染色加工後之彈性紗之纖度與原紗之纖度相同或較其細數%,相對於此,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於比較彈性紗原紗之纖度與染色加工後之纖度之情形時,於染色加工後,彈性紗變細10~20%左右,伸長發熱溫度之下降雖較少但編織物應力可能會降低。進而,於染色加工時較為重要的是,於熱定型時使定型溫度較高、使定型時間較長等,強化熱處理條件,將編織物於伸長之狀態下定型,使編織物中之彈性紗儘可能地細。又,作為伸長該等編織物並定型之標準,較佳為以最大成為180%以內之方式設定取樣為初期長10.0cm、寬2.5cm之編織物之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
本發明之紗之纖度比之求出方法係藉由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截面面積之比而求出。截面面積係觀察構成所測定之編織物之組織中之非彈性紗及彈性紗之截面而求出截面面積,對於各自之截面面積,於複絲之情形時將長絲數之和設為纖度,將分別求出非彈性紗及彈性紗所得之數值設為纖度。此時,紗之截面有圓形、橢圓形、W型、三角形、L型等各種形狀,僅藉由電子顯微鏡等之觀察無法測定截面面積之情形較多,因此,為了容易地求出截面面積,而於觀察紗之截面時,於面積及重量已知之大致均勻之用紙放大並印刷截面,印刷後按照截面進行裁剪,測定裁剪後之用紙之重量,藉由裁剪前之用紙之重量與放大率之比而可求出截面面積。於該情形時,若以相同之倍率觀察彈性紗及非彈性紗,印刷於用紙並裁剪截面,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截面面積進行比較,則易於容易地求出纖度比。又,於紡織紗之情形時,亦同樣地於印刷截面之後,裁剪1根1根纖維之截面,將裁剪面上之纖維數(單紗數)之和設為截面面積。測定截面面積之部位係於織針紗圈部分及沉片紗圈部分進行,測定係改變線圈,將藉由織針紗圈、沉片紗圈各10處之截面而求出之平均設為截面面積、及纖度比。 再者,於織針紗圈部分、沉片紗圈部分均為相同之線圈並且伸長,或因變形等而存在形狀不同之線圈之情形時,於該情形下,於編織物中最多之形狀之部位進行測定,且藉由下述式:纖度比=(非彈性紗之截面面積)/(彈性紗之截面面積)而求出。
又,於用紙印刷截面且切下截面而求出纖度比之情形時,藉由下述式:纖度比=(切下非彈性紗之截面後之用紙之重量)/(切下彈性紗之截面後之用紙之重量)而求出。
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亦可藉由變更編織組織或用紗、或實施樹脂印刷等,而使點狀、直線狀、曲線狀等之彈力(power)局部地不同之高彈力部與低彈力部混合存在。於該情形時,只要編織物中之一部分滿足該性能即可。例如,亦可僅於膝蓋等想要伸長發熱效果之部分配置高伸長發熱編織物,於膝蓋周圍等配置高彈力之定伸長編織物,於該情形時,藉由膝蓋之動作而變暖,又,可製成以藉低伸長部保護膝蓋關節等為目的之製品。
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使用之彈性紗可為聚胺基甲酸酯系或聚醚酯系彈性紗,例如,作為聚胺基甲酸酯系彈性紗,可使用進行乾式紡絲或熔融紡絲所得者,聚合物或紡絲方法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彈性紗之破斷伸長率為400%~1000%左右,且伸縮性優異,於染色加工時之預定型步驟之通常處理溫度180℃附近無損伸縮性。又,作為彈性紗,亦可使用藉由添加特殊聚合物或粉體而賦予高定型性、抗菌性、吸濕、吸水性等功能性之彈性紗。關於彈性紗之纖度,可使用20~110dtex左右之纖維,較佳為使用編織物製造容易且伸長發熱溫度亦較高之30~80dtex左右之彈性纖維。又,亦可使用於彈性紗纏繞有 非彈性紗之包覆紗、撚紗之紗、及藉由空氣噴射等而混纖非彈性紗及彈性紗所得之混纖紗等、該等被覆彈性紗。
進而,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可於彈性紗中含有無機物質,且可設為加入了所含有之無機物質之性能之編織物,例如,若含有氧化鈦,則可將編織物之發熱儲存於氧化鈦中,賦予利用遠紅外線效果之保溫性。作為含有無機物質之方法,使彈性紗之紡絲原液含有無機物質而進行紡絲之方法最為簡單。本發明中所謂之無機物質,係指氧化鈦等之陶瓷、碳、碳黑等無機物單體及/或無機化合物,為了不成為彈性紗之紡絲之障礙,較佳為微粉末狀。該等無機物質較佳為於彈性紗中含有1~10重量%,藉由含有無機物質,而可於編織物之發熱時更有效地發揮保溫效果。再者,無機物質若較少則保溫效果較小,若較多則於紡絲時或伸長時有斷頭之情況,故較佳為含有1~10重量%,更佳為含有2~5重量%。
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所使用之彈性紗可列舉聚胺基甲酸酯系彈性紗或聚醚酯系彈性紗,於提高伸長發熱溫度時,有提高彈性紗之分子量之方法。作為其他方法,較佳為使用使應力比較小之彈性紗,例如有添加如下物質而進行紡絲之方法:日本專利特開2001-140127號公報中所示之包含一級胺或二級胺中任一者之1官能性胺、羥基、及選自三級氮或雜環狀氮中之至少1種之含氮化合物與有機二異氰酸酯反應所得之每1分子之平均脲鍵單位數為4~40個的胺甲酸乙酯脲化合物;日本專利第4343446號公報中所示之使包含選自一級胺及二級胺中之至少1種之2官能性胺基、包含選自三級氮及雜環狀氮中之至少1種之含氮基之含氮化合物與選自由有機二異氰酸酯、單或二烷基單胺、烷基單醇、及有機單異氰酸酯所組成之群之至少1種化合物反應所得的脲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平7-316922號公報中所示之藉由聚丙烯腈系聚合物、低分子二醇、及聚合物二醇之混合物與有機二 異氰酸酯之反應所得之作為末端羥基構造的聚胺基甲酸酯;或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等。關於作為上述末端羥基構造之聚胺基甲酸酯,較佳為於碳原子數2~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伸烷基或二價之脂環式烴之兩末端具有羥基之低分子二醇及數量平均分子量400~3000之高分子二醇之混合物(莫耳比1~99)與有機二異氰酸酯的反應物,且末端為羥基且胺甲酸乙酯基濃度為3毫克當量/g以上之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0~40000的聚胺基甲酸酯聚合物。將該等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而添加至彈性紗中即可,若添加量較少,則伸長發熱效果較低,相反,若添加量較多,則編織物伸長恢復性下降,易於因穿著、洗滌而產生走樣,故添加量相對於彈性紗重量設為2.0~15.0%,較佳為設為2.5~8.0%。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之非彈性紗,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等聚酯系纖維、聚醯胺系纖維、以及聚丙烯等聚烯烴系纖維,進而可使用銅氨纖維、嫘縈、棉、竹纖維等纖維素系纖維、羊毛等獸毛纖維等所有纖維。又,可任意使用該等亮光紗、近無光紗、全消光紗等,關於纖維之截面形狀,亦可使用圓型、橢圓型、W型、繭型、中空紗等任意截面形狀之纖維,關於纖維之形態,亦並未特別限定,可使用原紗、假撚等捲縮加工紗,非彈性紗之粗度較佳為20~110dt,更佳為使用30~90dt之非彈性紗。進而,既可為長纖維亦可為紡織紗,又,亦可使用藉由撚紗、包覆、空氣混纖等而混合有2種以上之纖維之複合紗。進而,不僅可於纖維自身混合,而且當然亦可於編機上混合2種以上之纖維。
於本發明中使用之非彈性紗、特別是聚酯系纖維、聚醯胺系纖維、纖維素系纖維之情形時,較佳為含有0.3~5重量%之無機物質。藉由含有無機物質,而於彈性編織物之發熱時,可更有效地發揮保溫效果。再者,無機物質若較少則保溫效果較小,若過多則於紡絲時或 伸長時,有斷頭之情況,更佳為含有0.5~5重量%,進而較佳為含有0.4~3重量%。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若對非彈性紗使用纖維素等吸濕發熱之原材料,則於穿著時藉由吸濕而發熱,亦藉由運動而發熱,從而可更加提高本發明之效果。進而,可使藉由紡織紗之使用或起毛而發熱之熱難以散出,從而亦可提高保溫效果。
本發明中之編織物有緯編織物及經編織物,於以下之發明之詳細之說明中,關於各個編織物之特徵,除與之前之詳細之說明重複之部分以外,分為緯編織物及經編織物,對特徵進行說明。
[緯編織物]
基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之緯編織物、即伸縮性緯編織物(以下,以相同之表現進行說明)之特徵在於:其係藉由釜徑30~40英吋左右之大口徑之圓型單面編機、圓型雙面編機、釜徑4英吋左右長統襪編機、釜徑13~17英吋之小尺寸編機等、26~40隔距左右之圓編機、及高隔距之橫編機而製造之包括非彈性紗及彈性紗的緯編織物;且該彈性紗之含量為20~50g/m2,使該緯編織物伸長至80%後恢復為原來之長度,根據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而求出之應力比為0.40~0.80,且經緯至少一方向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
於本發明中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於將伸長60~100%時之瞬間發熱溫度設為1.0℃以上時,為了使彈性紗大大有助於伸長發熱,而較為重要的是彈性紗之含量,因此,必須使編織物中含有20~50g/m2之彈性紗。越多地含有彈性紗則發熱溫度變得越高,故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含量較佳為25~45g/m2。若彈性紗之含量較少則伸長發熱溫度較低,又,若彈性紗之含量變得過多則編織物重量增加,編織物成為高彈力而作為衣服變得不便於活動,故將彈性紗之含量設為20 ~50g/m2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藉由作為衣服穿著時之動作而高效率地伸長彈性紗亦較為重要。即,藉由本發明之線圈比(Lb/La)滿足1.15≦Lb/La≦1.75而高效率地伸長彈性紗,更佳為1.20≦Lb/La≦1.70。
參照圖4,對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之La及Lb之各線圈長之測定方法進行說明。向編織物之經緯兩方向伸長30%,於該狀態下放大觀察編織物之織針紗圈側。如圖4所示,將可於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下部兩側觀察之織針紗圈之最下部2處分別設為起點b及終點c,測定自起點b至終點c之線圈長,設為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a)之長度。關於沉片紗圈,如圖4所示,對於在2經圈間觀察之織針紗圈與織針紗圈間之彈性紗,將彈性紗之兩端設為沉片紗圈之起點e及終點f,測定其間之長度,設為彈性紗之沉片紗圈(d)之長度。
於使用包覆紗之情形等彈性紗由非彈性紗覆蓋之情形時,推定彈性紗所在之部位,測定彈性紗之長度。於該情形時,由非彈性紗覆蓋之部分之彈性紗係作為呈直線狀存在者而測定。又,於彈性紗藉由紮口組織而橫跨沉片紗圈2經圈以上之情形時,未測定隱於存在於沉片紗圈之中途之織針紗圈之部分之沉片紗圈,而測定僅自表面觀察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將各經圈之沉片紗圈長之和設為沉片紗圈(d)長。
對於彈性紗及非彈性紗,均測定纖維束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之長度。分別測定後,將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a)之長度加上彈性紗之沉片紗圈(d)之長度,求出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線圈之長度之合計,設為La。繼而,使編織物進而向經方向或緯方向伸長50%,以同樣之方式求出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線圈之長度之合計,設為Lb。於經方向及緯方向之兩者進行如此之測定,於經方向伸長或緯方向伸長中之任一方向上,成為1.15≦Lb/La≦1.75即可。再者,於僅可於一方向伸長之 編織物之情形時,僅測定可伸長之方向,設為線圈之長度。
再者,於Lb測定時向經緯中之任一方向進一步伸長,但此時之伸長量基本上設為50%,但於編織物伸長率較低而難以伸長之情形時,將編織物取樣為初期長10.0cm、寬2.5cm,使編織物伸長至22.05N之荷重下為止,測定Lb。
於La及Lb之測定中,以微米(μm)單位測定各線圈之長度,求出至少至小數點第3位為止之長度,求出任意測定10處所得之平均長度。基於該平均長度而計算Lb/La,將小數點第3位進行四捨五入。
又,所謂編織組織一單位,係指藉由織針紗圈與沉片紗圈之組織而重複之一單位,例如,當於經圈方向針對每1經圈重複織針及集圈之情形時,集圈線圈亦作為織針紗圈,針織線圈1線圈與集圈線圈1線圈之和為一單位之織針紗圈,將其加上沉片紗圈2線圈所得之長度成為La或Lb。再者,於編織組織為紮口之情形時,將基於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寬度設為紮口組織時之織針紗圈長。
又,於向經方向伸長50%之情形時,主要伸長織針紗圈,沉片紗圈之伸長較少。另一方面,於向緯方向伸長50%之情形時,一般情況下,主要伸長沉片紗圈,織針紗圈之伸長較少。因此,對於伸長時之發熱,於經方向之伸長時織針紗圈大大有幫助,相反,於緯方向之伸長時,沉片紗圈大大有幫助。於僅關注該等各線圈,且僅取出La及Lb測定時之織針紗圈之變化量之情形時,經方向伸長50%時之織針紗圈之變化量與伸長前相比較佳為1.1~1.7倍,緯方向伸長50%時之沉片紗圈變化量與伸長前相比較佳為1.8~4.0倍。再者,於該情形時,變化量大於編織物伸長量之原因當然係由於沉片紗圈因伸長而變長,但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織針紗圈部分即便伸長亦大多牢固地固定,織針紗圈部分難以向緯方向伸長,相應地,沉片紗圈會伸長為編織物伸長量以上,其結果,沉片紗圈之變化量多於編織物伸長 量。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於將線圈長之變化比Lb/La設為1.15≦Lb/La≦1.75時,可藉由下降凸輪之深度(度目)、沉片形狀之變更及紗供給量之調整、進而特別是染色加工時之密度控制而減少彈性紗之彎曲或蜿蜒。即,編織物之胚布一般情況下係藉由染色加工而密度大大地增加,根據胚布之狀態密度提昇1.3~1.8倍左右。其原因在於:含有彈性紗之先前之一般之編織物以伸縮性賦予較大之目的,藉由將密度提昇設為該程度,而獲得具有良好之伸縮性之編織物。相對於此,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以伸長時發熱為目的,於編織物之伸長時必須高效率地伸長編織物中之彈性紗。因此,較理想的是以染色加工結束之編織物之彈性紗成為大致筆直之狀態之方式將染色加工後之編織物之密度加工為與胚布大致相同之狀態,特別是於預定型時以成為與胚布相同之狀態之方式進行密度控制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進而,為了於衣服穿著時便於活動,而對於以儘可能少之彈性紗之含量更能伸長發熱之編織物設計進行研究,結果,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較為重要。即,即便彈性紗之含量較少,亦藉由與非彈性紗之組合方法而伸長發熱溫度較高,又,相反,即便彈性紗之含量較多,亦藉由與非彈性紗之組合方法而伸長發熱溫度較高,且有編織物應力亦不會變得過高之組合,該等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用紗較為重要。於染色加工後,藉由將製品中之構成緯編織物之彈性紗之組織與構成緯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組織之纖度比設為1.0~2.5,而可較佳地伸長發熱,於纖度比未達1.0時,編織物成為高彈力而製成衣服時不便於活動,又,於纖度比大於2.5之情形時,亦成為質地變硬且不便於活動之衣服,並且伸長發熱溫度不會充分地上升。
再者,於本案說明書中,構成緯編織物之彈性紗之組織與構成 緯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組織係以如下方式定義。
對於構成緯編織物之組織(以編織順序所示之各緯圈之組織),包括彈性紗之針織線圈最多之組織、及包括非彈性紗之針織線圈最多之組織,分別各自測定纖度。例如,所謂圖1中之構成彈性紗之緯編織物之組織係編織順序2或4之組織,所謂構成非彈性紗之緯編織物之組織係編織順序1或3之組織,圖2中之構成彈性紗之緯編織物之組織係編織順序1、3或5中之任一者,構成非彈性紗之緯編織物之組織係1、3或5中之任一者,圖3中之構成彈性紗之緯編織物之組織係編織順序1、2、4或5中之任一者,構成非彈性紗之緯編織物之組織係1~6中之任一者。於非彈性紗為紡織紗之情形時亦同樣。於包括彈性紗或非彈性紗之組織包括2種以上之紗,且為相同之針織線圈數之情形時,將包括纖度最小之紗之組織設為構成緯編織物之組織。進而,於彈性紗為包覆紗、撚紗、噴射加工紗等被覆彈性紗之情形時,求出被覆彈性紗之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於被覆彈性紗中所使用之非彈性紗為2種以上之情形時,求出最細之非彈性紗與彈性紗之纖度比即可。進而,於彈性紗為2種以上之情形時,求出針織線圈最多之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於彈性紗為2種以上且針織線圈數相同之情形時,求出最粗之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0~2.5,但通常之緯編織物之纖度比為2.8~5.0左右,故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特徵在於彈性紗之纖度大於非彈性紗之纖度,於通常編成並加工該編織物之情形時,有質地較硬且編織物應力變得過高之情況。因此,於製造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情形時,較為重要的是以於編成時使彈性紗較通常多地伸長,且使編織物中之彈性紗於外觀上變細之方式編成,具體而言,於非彈性紗與彈性紗為鍍著等同組織之情形時,將非彈性紗與彈性紗之伸長比(彈性紗之伸長比 =非彈性紗之編入長/彈性紗之編入長)設定為3.0~3.8即可。
進而,於染色加工時,較佳為將編織物加工成較通常稍微伸長,作為標準,以與胚布大致相同密度進行加工。藉此,彈性紗之含量稍微下降,但編織物中之彈性紗照原樣伸長,結果,於通常之編織物中,若將彈性紗原紗之纖度與染色加工後之彈性紗之纖度進行比較,則染色加工後之彈性紗之纖度與原紗之纖度相同或較其細數%,相對於此,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於比較彈性紗原紗之纖度與染色加工後之纖度之情形時,於染色加工後,彈性紗變細10~20%左右,伸長發熱溫度之下降雖較少但編織物應力可能會降低。進而,於染色加工時較為重要的是,於熱定型時使定型溫度較高、使定型時間較長等,強化熱處理條件,將編織物於伸長之狀態下定型,使編織物中之彈性紗儘可能地細。又,作為伸長該等編織物並定型之標準,較佳為以最大成為180%以內之方式設定取樣為初期長10.0cm、寬2.5cm之編織物之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
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纖度比之特徵在於:與非彈性紗相比較,相對於一般之緯編織物,彈性紗之纖度較大,當於該狀態下加工編織物之情形時,容易成為高應力而成為穿著時不便於活動之製品。因此,於本發明伸縮性緯編織物中,除彈性紗之含量、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以外,作為編織物之經方向密度(緯圈/英吋)與編織物之緯方向密度(經圈/英吋)之積的編織物之線圈數亦較為重要,藉由使線圈數進入特定之範圍內,而可使伸長發熱與編織物之應力之平衡最佳化,即,較佳為線圈數為3000~8000之範圍內,即便彈性紗之含量、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為規定之範圍內,亦有伸長發熱溫度較低、或編織物成為高應力之情況。即,於線圈數未達3000時,編織物之伸長率較小,又,伸長發熱溫度亦較低,於線圈數多於8000之情形時,編織物成為高應力,而成為不便於活動之衣服,特別是於線圈 數未達3000之情形時,有製成衣服時僵硬感較高,並且編織物之透氣性亦變高之情況,除編織物之伸長發熱溫度本身較低以外,即便伸長發熱,藉由透氣性較高而亦不會較多地暖和地感受到外部空氣之流入。根據該等,線圈數較佳為設為3000~8000,更佳為設為3500~7500即可。該等線圈數之控制可藉由纖度比、編機之隔距及染色加工時之性量控制而進行,為增大線圈數,而減小纖度比、使編機隔距較密,藉由染色加工且利用縮幅、縱縮加工而易於達成編織物。特佳為以成為40~70經圈/英吋之方式設計編織物之經圈。又,進而重要的是,於彈性紗之編成時,較通常之編入長短地編成,於彈性紗與非彈性紗藉由鍍著(添紗組織)而為相同組織之情形時,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編入長度比設為3.0以上、即使彈性紗之線圈長短於非彈性紗之線圈長(編入長),伸長為3.0倍以上且以高張力編入即可,於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組織不同之情形時,亦以高張力編入彈性紗即可。進而,於編成彈性紗作為被覆彈性紗之情形時,製造被覆彈性紗之差、即一面使彈性紗較通常多地伸長為3.0倍以上一面製造被覆彈性紗,於編機上亦只要以高張力編成則可容易地控制線圈數,從而獲得伸長發熱溫度較高之編織物。
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可藉由連褲襪編機等筒編編機、包含小尺寸之釜徑編機之圓型單面編機、圓型雙面編機而製造,對於編織組織,可藉由天竺組織、平滑組織等針織線圈主體之編織組織而編成。特別是於天竺組織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32隔距以上之編機,又,於平滑組織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彈性紗及非彈性紗鍍著(添紗組織)而編成,於平滑組織中,為了於穿著動作時便於活動,而並非對所有緯圈進行彈性紗之鍍著,而藉由針對每1緯圈進行鍍著等方法達成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伸長發熱效果,而將集圈線圈、紮口線圈(亦稱為浮線線圈,但於本案中稱為紮口線圈)進一步配置於編織物 中,該等線圈變得越多則伸長發熱溫度變得越高,因而較佳。關於集圈線圈、紮口線圈之使用法,由彈性紗形成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對伸長發熱最為有效,將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設為非彈性紗,亦可由彈性紗形成該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前後之至少任一針織線圈,進而,由彈性紗形成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若該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前後之至少任一針織線圈亦由彈性紗形成,則獲得較高之伸長發熱溫度,均形成彈性紗經伸長之線圈,而可使伸長發熱溫度較高,從而成為較佳之線圈構造。又,若該等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變多則伸長率下降,有成為不易伸長之編織物之傾向,故於緯圈方向(編織物經方向)連續地組織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者較佳為設為2緯圈以內,若連續3緯圈以上則編織物伸長率極端地下降,故除以低伸長率為目的以外,應避免。因此,較佳為將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連續設為2緯圈以內,但於該情形時,即便為集圈線圈與紮口線圈之組合,亦較佳為設為2緯圈以內之連續。再者,將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連續設為2緯圈以內,但向斜方向之連續並無限制,又,對於經圈方向(緯方向)亦無限制,而可實現於可編成之範圍內之連續。進而,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既可為彈性紗之裸紗,亦可為非彈性紗及基於包覆、撚紗、噴射加工紗等之被覆彈性紗。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較佳為將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組織於編織物中,但該等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亦可單獨或組合地進行組織,作為組合之例,可使用於經圈方向交替地或以任意之重複單位配置有針織線圈及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組織、或於緯圈方向交替地或以任意之重複單位配置有針織線圈及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組織。
關於針織線圈與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之編織物中之比率,以至少編織物單面之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數成為編織物表面之總線圈數之20~60%之方式進行調整。於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未達20% 時,成為伸長發熱效果較小且難以發熱之編織物,若多於60%則成為伸長發熱溫度較高但不易伸長之編織物,且成為作為衣服而於穿著時不便於活動之製品,因而欠佳。因此,將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之比率設為20~60%,較佳為設為25~50%即可。再者,編織物中之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之比例係根據編織組織之一完全組織內之針織線圈、集圈線圈、及紮口線圈之各自之線圈數而計算。當然,僅針織線圈之部分於編織物中占了較大之面積,亦可實現編入有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部分呈條紋狀、或島狀存在之設計,但於該情形時,針織線圈之部分之伸長發熱溫度較低,故以成為組織有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之部分之方式將製品配置於膝蓋或肘部等伸縮之部位即可。
再者,關於該等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之配置,於圓型雙面編機之情形時,較為重要的是配置於針筒或針盤之至少一者之組織內,針筒及針盤視為分別獨立,以組織於各自之側之線圈形狀進行判斷。又,集圈線圈及/或紮口線圈較佳為由彈性紗及非彈性紗兩者形成,但亦可僅由彈性紗或僅由非彈性紗形成。
作為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染色加工方法,可使用通常之染色加工步驟,設為與使用之纖維原材料相應之染色條件,使用之染色機亦可為液流染色機、繩狀染色機及漿式染色機等任意染色機,亦可使用提高吸水性或柔軟性之加工劑、或提高保溫性之加工劑。
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若縫製成鞋罩、運動緊身衣、壓縮緊身衣、緊身短褲等運動、內衣用等褲類、內衣、運動衫、壓縮衫等上衣類、衛生長統襪、短襪、緊身衣、綁腿(leggings)等襪筒類、護肘、護膝、護腰、腳踝套、袖套、襪筒套、膝套、手肘套、等護體類、手套等於穿著動作時覆蓋伸長編織物之關節部之衣服,則成為藉由日常之動作、運動而暖和之衣服。
特別是壓縮服或壓縮衫、即慢跑、各種遊戲、步行等主要於運 動時與肌緊密接觸而穿著且以運動功能之提高、受傷之防止或保溫為目的之長袖或半袖等帶袖衫、至膝蓋上、膝蓋下或腳踝之鞋罩等包括單位面積重量為150~300g/m2左右之編織物,含有40~50g/m2之彈性紗,製成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0~2.2且將應力比設為0.60~0.80左右之編織物,若將該編織物用於肘、膝蓋、下襠、腳踝等關節部,則獲得特高之發熱效果,故較佳為於該等關節部至少使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方式進行縫製。為了進一步提高關節保護效果等,而亦可於關節部附近設置低伸長率之部位,作為低伸長率部位之製造方法,有於編織物編成時不於組織伸長之方法、於製品縫製前藉由縫合或接著而組合不易伸長之帶狀物之方法、於接縫停止之方法等,藉由該等方法而附加關節保護等功能。
又,於緊身衣、綁腿、短襪等較薄之襪筒衣料、藉由釜徑為24~38英吋左右之圓編機、8~20英吋左右之小尺寸圓編機、4英吋左右之連褲襪編機、短襪編機等圓編機而製造之下半身衣料等中,若使用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則成為藉由日常之動作及運動而暖和之衣服。進而,若製成含有20~40g/m2之彈性紗且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5~2.5,將應力比設為0.40~0.60左右之編織物,則作為下半身衣料,保溫性優異,對因暖和伸長部位之肌肉或關節而防止受傷發揮效果。於該等製品之情形時,為了更能保護關節、提昇臀部等目的,而亦可於關節部附近等設置低伸長率之部位,作為低伸長率部位之製造方法,有於編織物編成時於組織不伸長之方法、藉由縫合或接著而組合不易伸長之帶狀物之方法、於接縫停止之方法等,藉由該等方法而附加關節保護、臀部提昇等功能。
進而,內衣等較薄之內衣可藉由釜徑為24~38英吋左右之圓編機、8~20英吋左右之小尺寸圓編機而製造,若應用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且作為衣服穿著,則成為藉由日常之動作而暖和之衣服。進 而,若製成含有20~40g/m2之彈性紗且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5~2.5,將應力比設為0.40~0.50左右之編織物,則作為內衣便於活動,保溫性亦優異,特別是藉由與吸濕發熱原材料等發熱原材料組合,而獲得即便於不動作時亦暖和,藉由動作而變得更暖和之內衣。
[經編織物]
本發明之經編織物、即本發明之伸縮性經編織物(以下,以相同之表現進行說明)之特徵在於:其係包括藉由26~40隔距之複數筘之經編機而製造之非彈性紗及彈性紗之經編織物;且該彈性紗之含量為30~60g/m2,使該經編織物伸長至80%後恢復為原來之長度,藉由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而求出之應力比為0.40~0.80,且經緯至少一方向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
於本發明中之伸縮性經編織物中,於將伸長60~100%時之瞬間發熱溫度設為1.0℃以上時,為使彈性紗大大有助於伸長發熱,而較為重要的是彈性紗之含有率,因此,必須使編織物中含有30~60g/m2之彈性紗。越多地含有彈性紗則發熱溫度變得越高,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含有率較佳為25~45g/m2。若彈性紗之含量較少則伸長發熱溫度較低,又,若彈性紗之含量變得過多則編織物重量增加,編織物成為高彈力且作為衣服變得不便於活動,故將彈性紗之含量設為40~60g/m2即可。
於伸縮性經編織物中,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蜿蜒或彎曲極小,編織物之伸長會高效率地伸長彈性紗,其結果,成為伸長時高發熱之編織物。先前編織物與本發明之伸縮性經編織物之該等構造上之差異為藉由Lb/La而求出之線圈比,為了製成伸長時高發熱之編織物,而較佳為滿足1.15≦Lb/La≦1.65,藉由調整編織組織或染色加工步驟條件,而可將Lb/La設為該範圍內。若Lb/La為該範圍內則無損穿著感且 編織物於伸長時發熱。再者,若Lb/La未達1.15,則編織物中之彈性紗之伸長率較低,其結果,伸長時之發熱溫度亦低得無法確實地感受到。進而,彈性紗之伸長及伸長恢復較差,伸長之編織物無法復原,編織物起伏而易於產生走樣。又,若大於1.65,則彈性紗之彈力變得過高,故不僅成為難以穿著、或不便於活動之衣服,而且編織物之變形較大,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變形亦變得過大,結果,伸長恢復性不足,伸長緩和時編織物起伏、或因洗滌而尺寸產生變化,成為走樣之原因。因此,La與Lb較佳為滿足1.15≦Lb/La≦1.65,更佳為1.20≦Lb/La≦1.60。其結果,可製成因伸長而發熱並且穿著時及洗滌時不會走樣之衣服。
以下,參照圖5,對各線圈長之測定方法進行說明。向編織物之經緯兩方向伸長30%,於該狀態下放大觀察編織物之織針紗圈側。如圖5所示,將可於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下部兩側觀察到之織針紗圈之最下部2處分別設為起點2及終點3,測定自起點2至終點3之線圈長,設為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1)之長度。關於沉片紗圈,如圖5所示,對於在2經圈間觀察之織針紗圈與織針紗圈間之彈性紗,將彈性紗之兩端設為沉片紗圈之起點5及終點6,測定其間之長度,設為彈性紗之沉片紗圈(4)之長度。
於使用包覆紗之情形等彈性紗由非彈性紗覆蓋之情形時,推定彈性紗所在之部位,測定彈性紗之長度。於該情形時,由非彈性紗覆蓋之部分之彈性紗係作為呈直線狀存在者而測定。又,於彈性紗藉由2針環縫而橫跨沉片紗圈2經圈以上之情形時,未測定隱於存在於沉片紗圈之中途之織針紗圈之部分之沉片紗圈,而僅測定自表面觀察到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將各經圈之沉片紗圈長之和設為沉片紗圈(4)長。
對於彈性紗及非彈性紗,均測定纖維束之寬度方向中央部之長度。分別測定後,將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1)之長度加上彈性紗之沉 片紗圈(4)之長度,求出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線圈之長度之合計,設為La。繼而,使編織物進而向經方向或緯方向伸長50%,以同樣之方式求出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線圈之長度之合計,設為Lb。於經方向及緯方向之兩者進行如此之測定,於經方向伸長或緯方向伸長中之任一方向上,成為1.15≦Lb/La≦1.65即可。再者,於僅可於一方向伸長之編織物之情形時,僅測定可伸長之方向,設為線圈之長度。
再者,於Lb測定時向經緯中之任一方向進一步伸長,但此時之伸長量基本上設為50%,但於編織物伸長率較低而難以伸長之情形時,將編織物取樣為初期長10.0cm、寬2.5cm,於至多22.05N之荷重下,使編織物伸長而測定Lb。
於La及Lb之測定中,以微米(μm)單位測定各線圈之長度,求出至少至小數點第3位為止之長度,求出任意測定10處所得之平均長度。基於該平均長度而計算Lb/La,將小數點第3位進行四捨五入。
又,所謂編織組織一單位,係指藉由織針紗圈與沉片紗圈之組織而重複之一單位,例如,於如單梳櫛經平組織般以一定之規則重複針織線圈及沉片紗圈之情形時,將針織線圈1線圈與沉片紗圈1線圈相加所得之長度成為La或Lb,又,當於緯圈方向針對每1緯圈而重複織針及插入之情形時,插入部分之線圈亦作為針織線圈而處理,將針織線圈1線圈、插入部分之線圈、及沉片紗圈2線圈相加所得之長度成為La、或Lb。
又,於向經方向伸長50%之情形時,主要係織針紗圈伸長,沉片紗圈之伸長較少。另一方面,於向緯方向伸長50%之情形時,一般情況下,主要係沉片紗圈伸長,織針紗圈之伸長較少。因此,對於伸長時之發熱,於經方向之伸長時織針紗圈大有助益,相反地,於緯方向之伸長時,沉片紗圈大有助益。於僅關注該等各線圈,且僅取出La及Lb測定時之織針紗圈之變化量之情形時,經方向伸長50%時之織針紗 圈之變化量與伸長前相比較佳為1.1~1.6倍,緯方向伸長50%時之沉片紗圈變化量與伸長前相比較佳為1.8~4.0倍。再者,於該情形時,變化量大於編織物伸長量之原因當然係由於沉片紗圈因伸長而變長,但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織針紗圈部分即便伸長亦大多牢固地固定,織針紗圈部分難以向緯方向伸長,相應地,沉片紗圈會伸長為編織物伸長量以上,其結果,沉片紗圈之變化量多於編織物伸長量。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經編織物中,於將線圈長之變化比Lb/La設為1.15≦Lb/La≦1.65時,可藉由流道長、沉片形狀之變更及脫圈(knock over)深度之調整、進而特別是染色加工時之密度控制而減少彈性紗之彎曲或蜿蜒。即,編織物之胚布一般情況下係藉由染色加工而密度大大地增加,根據胚布之狀態密度提昇1.3~1.8倍左右。其原因在於:含有彈性紗之先前之一般之編織物以伸縮性賦予較大之目的,藉由將密度提昇設為該程度,而獲得具有良好之伸縮性之編織物。相對於此,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以伸長時發熱為目的,於編織物之伸長時必須高效率地伸長編織物中之彈性紗。因此,較理想的是以染色加工結束之編織物之彈性紗成為大致筆直之狀態之方式將染色加工後之編織物之密度加工為與胚布大致相同之狀態,特別是於預定型時以成為與胚布相同之狀態之方式進行密度控制即可。
關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進而,為了於衣服穿著時便於活動,而對於以儘可能少之彈性紗之含量更能伸長發熱之編織物設計進行研究,結果,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較為重要。即,即便彈性紗之含量較少,亦藉由與非彈性紗之組合方法而伸長發熱溫度較高,又,相反,即便彈性紗之含量較多,亦藉由與非彈性紗之組合方法而伸長發熱溫度較高,且有編織物應力亦不會變得過高之組合,該等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用紗較為重要。於染色加工 後,藉由將製品中之構成緯編織物之彈性紗之組織與構成緯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組織之纖度比設為1.0~2.5,而可較佳地伸長發熱,於纖度比未達1.0時,編織物成為高彈力而製成衣服時不便於活動,又,於纖度比大於2.5之情形時,亦成為質地變硬且不便於活動之衣服,並且伸長發熱溫度不會充分地上升。
再者,於本案說明書中,構成經編織物之彈性紗之組織、及構成經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組織係以如下方式定義。
對於藉由複數個筘而構成經編織物之組織,彈性紗、非彈性紗之針織線圈均最多之組織,又,彈性紗、非彈性紗使用複數個筘之情形時基於針織線圈亦最多之筘之組織,進而,於分別使用複數個筘時,於彈性紗之情形時基於最粗之彈性紗之筘之針織線圈最多之組織,於非彈性紗之情形時基於最細之非彈性紗之筘之針織線圈最多之組織,分別各自測定纖度。
例如,於為3片筘組織且前非彈性紗54dt之經絨組織、中間非彈性紗33dt之單梳櫛經平組織、後彈性紗33dt之單梳、櫛經平組織之情形時,構成經編織物之彈性紗之組織中使用之纖維為33dt,構成經編織物之非彈性紗之組織中使用之纖維為33dt,求出該等纖度比。
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中,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0~2.5,但通常之緯編織物之纖度比為2.8~5.0左右,故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特徵在於彈性紗之纖度大於非彈性紗之纖度,於通常編成並加工該編織物之情形時,有質地較硬且編織物應力變得過高之情況。因此,於製造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情形時,較為重要的是以於編成時使彈性紗較通常多地伸長,且使編織物中之彈性紗於外觀上變細之方式編成,具體而言,使彈性紗之流道儘可能地短即可。
進而,於染色加工時,較佳為將編織物加工成較通常稍微伸 長,作為標準,以與胚布大致相同密度進行加工。藉此,彈性紗之含量稍微下降,但編織物中之彈性紗照原樣伸長,結果,於通常之編織物中,若將彈性紗原紗之纖度與染色加工後之彈性紗之纖度進行比較,則染色加工後之彈性紗之纖度與原紗之纖度相同或較其細數%,相對於此,於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中,於比較彈性紗原紗之纖度與染色加工後之纖度之情形時,於染色加工後,彈性紗變細10~20%左右,伸長發熱溫度之下降雖較少但編織物應力可能會降低。進而,於染色加工時較為重要的是,於熱定型時使定型溫度較高、使定型時間較長等,強化熱處理條件,將編織物於伸長之狀態下定型,使編織物中之彈性紗儘可能地細。又,作為伸長該等編織物並定型之標準,較佳為以最大成為180%以內之方式設定取樣為初期長10.0cm、寬2.5cm之編織物之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
本發明之伸縮性緯編織物之纖度比之特徵在於:與非彈性紗相比較,相對於一般之緯編織物,彈性紗之纖度較大,當於該狀態下加工編織物之情形時,容易成為高應力而成為穿著時不便於活動之製品。因此,於本發明伸縮性緯編織物中,除彈性紗之含量、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以外,作為編織物之經方向密度(緯圈/英吋)與編織物之緯方向密度(經圈/英吋)之積的編織物之線圈數亦較為重要,藉由使線圈數進入特定之範圍內,而可使伸長發熱與編織物之應力之平衡最佳化,即,較佳為線圈數為5000~12000之範圍內,即便彈性紗之含量、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為規定之範圍內,亦有伸長發熱溫度較低、或編織物成為高應力之情況。即,於線圈數未達5000時,編織物之伸長率較小,又,伸長發熱溫度亦較低,於線圈數多於12000之情形時,編織物成為高應力,而成為不便於活動之衣服,特別是於線圈數未達5000之情形時,有製成衣服時僵硬感較高,並且編織物之透氣性亦變高之情況,除編織物之伸長發熱溫度本身較低以外,即便 伸長發熱,藉由透氣性較高而亦不會較多地暖和地感受到外部空氣之流入。根據該等,線圈數較佳為設為5000~12000,更佳為設為5500~11500即可。該等線圈數之控制可藉由纖度比、編機之隔距及染色加工時之性量控制而進行,為增大線圈數,而減小纖度比、使編機隔距較密,藉由染色加工且利用縮幅、縱縮加工而易於達成編織物。特佳為以成為50~80經圈/英吋之方式設計編織物之經圈。又,進而重要的是,於彈性紗之編成時,較通常短地編成流道。但是,若使流道過短,則亦會產生斷頭等困擾,故於可能之範圍內縮短流道即可。
本發明之伸縮性經編織物可藉由通常之單面翠可特編機、雙面翠可特編機、單面拉舍爾編機、雙面拉舍爾編機而編成,關於編織組織,可藉由通常之組織而編成,但插入組織之連續較佳為2緯圈以下。特別是於利用單面翠可特編機、單面拉舍爾編機之彈性紗之組織中,較佳為形成利用開口繞紗之針織線圈,藉此,可作為衣服而於穿著動作時便於活動。作為開口繞紗組織之例,較佳為01/21、01/32、01/12/32等所有針織線圈為開口繞紗。再者,該等開口繞紗既可為彈性紗之裸紗,亦可為非彈性紗及基於包覆、撚紗、噴射加工紗等之被覆彈性紗。再者,彈性紗較佳為開口繞紗,但關於非彈性紗,可任意選擇開口繞紗、隔針墊紗、開口繞紗及隔針墊紗(close lap)之組合等。
本發明之伸縮性經編織物若縫製成鞋罩、運動緊身衣、壓縮緊身衣、緊身短褲等運動、內衣用等褲類、內衣、運動衫、壓縮衫等上衣類、衛生長統襪、短襪、緊身衣、綁腿等襪筒類、護肘、護膝、護腰、腳踝套、袖套、襪筒套、膝套、手肘套、等護體類、手套等於穿著動作時覆蓋伸長編織物之關節部之衣服,則成為藉由日常之動作、運動而暖和之衣服。
特別是壓縮服或壓縮衫、即慢跑、各種遊戲、步行等主要於運 動時與肌緊密接觸而穿著且以運動功能之提高、受傷之防止或保溫為目的之長袖或半袖等帶袖衫、至膝蓋上、膝蓋下或腳踝之鞋罩等包括單位面積重量為150~300g/m2左右之編織物,含有40~50g/m2之彈性紗,製成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纖度比設為1.2~2.2且將應力比設為0.50~0.70左右之編織物,若將該編織物用於肘、膝蓋、下襠、腳踝等關節部,則獲得特高之發熱效果,故較佳為於該等關節部至少使用本發明之編織物之方式進行縫製。為了進一步提高關節保護效果等,而亦可於關節部附近設置低伸長率之部位,作為低伸長率部位之製造方法,有於編織物編成時不藉由編鏈組織或插入組織而伸長之方法、於製品縫製前藉由縫合或接著而組合不易伸長之帶狀物之方法、於接縫停止之方法等,藉由該等方法而附加關節保護等功能。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而對本發明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再者,實施例中之評價係藉由以下方法而進行。
(1)取樣
進行以下測定之位置基本上係隨機進行數個,但於根據有無編織組織、用紗、樹脂印刷等而布帛性能局部地不同之編織物中,於無法確認滿足本發明之性能之部分之情形時,可優先測定體現本發明之性能之可能性較高之部位,且以可進行經方向及緯方向各自之測定之方式進行取樣即可。
於有無編織組織、用紗、樹脂印刷等相同之編織物中,取樣部位可隨機,且以可進行經方向及緯方向各自之測定之方式進行取樣即可。
(2)瞬間發熱溫度
瞬間發熱溫度之測定係使用下述重複伸縮試驗機,測定並求出 以規定速度重複規定次數之伸長及緩和(恢復)期間之最高之試樣表面溫度,測定編織物經方向、及緯方向之瞬間發熱溫度,將溫度較高之方向設為瞬間發熱溫度。再者,以下之應力比、伸長發熱效率亦表示關於瞬間發熱溫度較高之方向之應力比、伸長發熱效率。
重複伸縮機:De Mattie式試驗機((股)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製)
試樣之大小:長度100mm(除握持部以外)、寬60mm
測定環境:溫度20℃、濕度65%RH之恆溫恆濕條件。除伸縮以外,於不接受自外部之能量供給之狀態下進行測定。
伸長量:藉由2.5cm寬之編織物之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而設定,編織物伸長率為100%以上之情形時之伸長量設為100%,編織物伸長率為60%以上且未達100%之情形時之伸長量設為與9.8N荷重下之伸長率相同。
重複伸縮循環:2次/秒
發熱溫度測定:利用熱影像分析法連續地測定於重複伸長100次中、及伸長結束後之試樣表面溫度。熱影像分析法之輻射率設定為1.0。
發熱溫度評價:讀取測定之試樣表面成為最高溫時之溫度,將與伸縮前之溫度相比上升之溫度設為瞬間發熱溫度。
編織物伸長率:長度100mm(除握持部以外)、寬25mm,使用拉力拉伸試驗機((股)Orientec製RTC-1210A),於下述條件下伸長,測定9.8N荷重下之伸長率,將小數點以下第1位進行四捨五入,以百分率(%)求出。
初期荷重0.1N
拉伸速度及恢復速度:300mm/分鐘
拉伸長:伸長至9.8N荷重為止
測定:於上述條件下伸長,求出9.8N荷重下之經方向及緯方向 各自之伸長率。
(3)彈性紗含量
藉由以下方法而求出編織物中之彈性紗含量(g/m2),將小數點以下一位進行四捨五入。
藉由熔解等而去除編織物中之非彈性紗,測定僅彈性紗之重量,並換算成每一單位面積之重量。若難以去除非彈性紗,則藉由熔解等而自重量測定後之編織物中去除彈性紗,測定僅非彈性紗之重量,將重量減少之部分設為彈性紗重量。
(4)應力比
藉由以下方法測定應力比。
試樣之大小:長度100mm(除握持部以外)、寬25mm
拉伸試驗機:拉力拉伸試驗機((股)Orientec製RTC-1210A)
初期荷重:0.1N
拉伸速度、及恢復速度:300mm/分鐘
拉伸長、及測定:伸長至80%,伸長後以相同之速度恢復(恢復)為原來之長度,於該條件下伸長,重複3次恢復,求出第3次之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藉由下述式而求出。再者,於(1)之瞬間發熱溫度測定時測定之伸長率為60~80%之編織物之情形時,伸長至60%,求出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根據下述式將小數點以下第3位進行四捨五入而求出。
應力比=(50%時間點之返路應力(N))/(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N))
(5)發熱指數
發熱指數係求出伸長率及應力比,且藉由下述式:發熱指數=(9.8N荷重下之伸長率(%))×(應力比)
將小數點以下第一位進行四捨五入而求出。
再者,伸長率係與藉由上述(2)而求出之伸長率相同,應力比係與藉由上述(4)而求出之應力比相同。
[實施例1]
於使用32隔距之圓型單面編機,編成局部地添加有圖1所示之集圈組織所得之集圈組織時,使用彈性紗44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股)製)、及作為非彈性紗之聚酯1加熱器加工紗56dtex/36f,僅對有集圈之組織鍍著並編成彈性紗,僅天竺之部分係僅由非彈性紗編成。再者,將有集圈之組織中之非彈性紗與彈性紗之伸長比設為3.2而編成。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relax)及精練,繼而,於190℃且90秒之條件下大致以胚布之寬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所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於實施例1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實施例2~5、比較例1]
為根據實施例1而使密度較粗且進行展幅並定型且降低彈性紗含量所得之編織物(實施例2)、變更彈性紗、非彈性紗之纖度所得之編織物(實施例3、實施例4、比較例1),於實施例4中縮短編成時之線圈長且變更彈性紗之伸長率(實施例5),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編織物,並進行評價。再者,於比較例1中,除上述變更以外,將預定型條件設為185℃ 60秒。將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
[實施例6及7]
又,準備日本專利特開平7-316922號公報之實施例4中所使用之 聚胺基甲酸酯聚合物(A劑)、及日本專利特開2001-140127號公報之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胺甲酸乙酯脲化合物(B劑),向彈性紗44dtex(商品名ROICA CR:旭化成纖維(股)製)製造時之紡絲浴中添加7wt%之A劑及3wt%之B劑(實施例6),並添加3wt%之A劑及3wt%之B劑(實施例7),製造彈力不同之彈性紗,並使用其,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編織物,並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
[參考例1]
於使用28隔距之圓型單面編機,編成對圖2所示之天竺組織局部地添加有墊紗組織所得之組織,使用彈性紗33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股)製)、及作為非彈性紗之聚酯1加熱器加工紗56dtex/36f,將非彈性紗與彈性紗之伸長比設為3.3,僅對天竺組織部鍍著並編成彈性紗。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5℃下以胚布之寬度進行大致70秒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所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但於參考例1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比較例2]
於參考例1中,變更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纖度,將預定型條件設為185℃ 60秒,除此以外,於與參考例1相同條件下加工編織物,並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
[參考例2]
於使用28隔距之圓型雙面編機編成圖3之組織時,準備彈性紗44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股)製)、及尼龍1加熱器加工紗44 dtex/34f而進行編成。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0℃且90秒之條件下以成為與胚布密度大致相同之密度之方式調整寬度、長度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尼龍之染色。染色後,對柔軟加工劑進行壓吸(padding),於170℃且1分鐘之條件下進行加工定型而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所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但參考例2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實施例10]
於使用40隔距之圓型雙面編機編成平滑組織時,對非彈性紗使用聚酯1加熱器加工紗33dtex/36f,對彈性紗使用彈性紗22dtex(商品名ROICA BX:旭化成纖維(股)製),於所有組織中進行鍍著並編成。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5℃下以胚布之寬度進行大致70秒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1分鐘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所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但實施例10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實施例11]
於使用32隔距之圓型單面編機且藉由非彈性紗與彈性紗之鍍著而編成天竺組織時,使用彈性紗33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股)製)、及作為非彈性紗之尼龍1加熱器加工紗33dtex/24f,將非彈性紗與彈性紗之伸長比設為3.0而進行編成。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 190℃且90秒之條件下大致以胚布之寬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所得之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但實施例11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比較例3]
於實施例11中,將彈性紗之類型設為22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股)製),將彈性紗與非彈性紗之伸長比設為2.5,將預定型條件設為190℃ 60秒,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造編織物,並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將結果示於以下表1中。
[參考例3]
使用32隔距之單面翠可特編機,且對前筘使用非彈性紗之聚酯56dtex/36f,之後使用彈性紗33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 (股)製),藉由以下所示之開口繞紗之經絨-經平組織而編成:前01/32
後21/01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0℃且90秒之條件下大致以胚布之寬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之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於實施例1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實施例13、參考例4~7、比較例4~5]
除為根據參考例3而使密度較大且進行展幅並定型且降低彈性紗含量所得之編織物(實施例13)、變更彈性紗、非彈性紗之纖度所得之編織物(參考例4~7、比較例4~5)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地製作編織物,並進行評價。再者,於比較例4中,除上述變更以外,將預定型條件設為185℃ 60秒。將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
[參考例8]
又,準備日本專利特開平7-316922公報之實施例4中所使用之聚胺基甲酸酯聚合物,向彈性紗44dtex(商品名ROICA CR:旭化成纖維(股)製)製造時之紡絲浴中添加4.0wt%,製造彈力不同之彈性紗,並使用其,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製作編織物,並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之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於參考例8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參考例9]
使用28隔距之單面翠可特編機,對前筘使用非彈性紗之尼龍78dtex/48f,之後使用彈性紗44dtex(商品名ROICA CR:旭化成纖維(股)製),藉由開口繞紗之經絨-經平組織而編成以下所示之彈性紗:前10/23
後21/01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0℃且90秒之條件下大致以胚布之寬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聚酯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之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於參考例9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實施例20]
使用32隔距之3片筘之單面翠可特編機,對前筘及中間筘使用非彈性紗之尼龍33dtex/24f,之後使用彈性紗33dtex(商品名ROICA CR:旭化成纖維(股)製),藉由以下所示之組織而編成:前10/23
中間12/10
後21/01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5℃且60秒之條件下大致以胚布之寬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尼龍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之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實施例20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實施例21]
使用36隔距之單面翠可特編機,對前筘使用非彈性紗之尼龍33dtex/24f,之後使用彈性紗33dtex(商品名ROICA SF:旭化成纖維(股)製),藉由以下所示之經絨-經平組織而編成:前10/23
後12/10
藉由連續精練機而對編成之編織物進行鬆弛及精練,繼而,於190℃且90秒之條件下大致以胚布之寬度進行預定型,其後,藉由液流染色機而進行尼龍之染色。染色後,賦予聚酯系吸水柔軟加工劑,以與染色後大致相同密度進行170℃ 60秒加工定型,製成編織物。
將評價所獲得之編織物之性能之結果示於以下表2中。於實施例21之本發明之編織物中,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於製成衣服之情形時,可製成便於活動之衣服。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伸縮性編織物係於穿著動作時伸長時溫度瞬間上升之 編織物,藉由將該編織物縫製成運動緊身衣、鞋罩、壓縮緊身衣、緊身短褲等等褲類、內衣、衫、壓縮衫等上衣類、衛生長統襪、短襪、緊身衣、綁腿等襪筒類、又,護膝、護肘、袖套、襪筒套、膝套、手肘套等護體類、手套等覆蓋關節部之衣服,而成為於穿著運動時編織物發熱且便於活動而暖和之衣服。

Claims (10)

  1. 一種編織物,其特徵在於:其係包括彈性紗及非彈性紗之伸縮性編織物;且該彈性紗之含量為20至未達40g/m2,將長度100mm(除握持部以外)、寬25mm之編織物以拉伸試驗機並以300mm/分鐘之速度下,使寬2.5cm之編織物之9.8N荷重下之編織物伸長率為80%以上之編織物(A)伸長至80%、且編織物伸長率為60%以上且未達80%之編織物(B)伸長至60%後,將伸長後以相同之速度恢復為原來之長度之步驟重複3次,於測定第3次之伸縮中途之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及返路應力時,藉由下述式:應力比=(50%時間點之返路應力(N))/(50%時間點之去路應力(N))而求出之應力比為0.40~0.80,且將使上述編織物於經緯兩方向伸長30%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的長度La、與將使該編織物於經緯中之任一方向進而伸長50%之情形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的長度Lb的線圈比=(Lb/La)滿足下述式:1.15≦Lb/La≦1.75,進而,使用使上述編織物伸長時之9.8N荷重下之伸長率、及上述應力比且藉由下述式:發熱指數=(9.8N荷重下之伸長率(%))×(應力比)而求出之發熱指數為40~120,且編織物除伸縮以外,於不接受自外部之能量供給且溫度20℃、濕度65%RH之環境下,將編織物安裝於伸縮試驗機(De Mattie式試驗機),藉由拉伸試驗機測定,編織物伸長率為100%以上之編織物(A)設為100%,編織物伸 長率為60%以上且未達100%之編織物(B)設為與9.8N荷重下之伸長率相同,以2次/秒之速度重複伸縮100次,期間編織物顯示最高溫度與試驗開始前之編織物溫度之差設為瞬間溫度,且經緯至少一方向之伸長時瞬間發熱溫度為1.0℃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編織物,其中構成上述編織物之組織中之該彈性紗與該非彈性紗之纖度比=(非彈性紗之纖度/彈性紗之纖度)為1.0~2.5。
  3.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係緯編織物。
  4. 如請求項3之緯編織物,其中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包括彈性紗,及/或由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編成之緯圈前後之至少任一針織線圈包括彈性紗,且以緯編織物中之總線圈之20~60%含有集圈線圈或紮口線圈。
  5.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係經編織物。
  6. 如請求項5之經編織物,其中彈性紗之含量為30~40g/m2
  7. 如請求項5之經編織物,其中將使上述經編織物於經緯兩方向伸長30%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之長度La、與使該經編織物於經緯中之任一方向進而伸長50%之情形時之編織組織一單位中之彈性紗之沉片紗圈之長度和非彈性紗之織針紗圈之長度相加所得之長度Lb的線圈比=(Lb/La)滿足下式:1.15≦Lb/La≦1.65。
  8. 如請求項5之經編織物,其中至少彈性紗由開口繞紗編成。
  9. 一種衣服,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編織物,且與身體緊密接觸,且至少覆蓋關節部。
  10. 如請求項9之衣服,其中衣服選自由褲類、上衣類、襪筒類、護體類及手套所組成之群。
TW103111842A 2013-03-29 2014-03-28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s and clothes TWI575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3619 2013-03-29
JP2013073157 2013-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110A TW201508110A (zh) 2015-03-01
TWI575129B true TWI575129B (zh) 2017-03-21

Family

ID=51624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842A TWI575129B (zh) 2013-03-29 2014-03-28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s and clothes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0327B2 (zh)
EP (1) EP2980290B1 (zh)
JP (1) JP6062534B2 (zh)
KR (1) KR101845597B1 (zh)
CN (1) CN105102703B (zh)
AU (1) AU2014244921B2 (zh)
BR (1) BR112015024540A2 (zh)
CA (1) CA2908027C (zh)
ES (1) ES2628862T3 (zh)
HK (1) HK1211996A1 (zh)
PL (1) PL2980290T3 (zh)
RU (1) RU2622804C2 (zh)
TW (1) TWI575129B (zh)
WO (1) WO20141576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24540A2 (pt) * 2013-03-29 2017-07-18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tecido malha elástico, tecidos de malha de trama e de urdume, e, artigo de vestimenta
JP6078406B2 (ja) * 2013-04-05 2017-02-08 グンゼ株式会社 地厚ストレッチ生地
JP6243176B2 (ja) * 2013-09-27 2017-12-06 旭化成株式会社 編み地及び衣服
US20160059516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Angel 7 Industries, Llc Compression Fabric Composi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6510337B2 (ja) * 2015-06-23 2019-05-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伸縮性緯編地
US10799390B2 (en) 2015-08-03 2020-10-13 New York Knitworks, Llc Energy harvesting, heat managing, multi-effect therapeutic garment
DK3426079T3 (da) 2016-03-08 2021-02-15 Pedilay Care Gmbh Sok
CN105648602A (zh) * 2016-03-22 2016-06-08 芦山华美包纱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拉伸发热作用的纺织品材料及生产方法和应用
JP6628676B2 (ja) * 2016-04-11 2020-01-15 旭化成株式会社 伸縮性織物
JP6295358B1 (ja) * 2017-04-24 2018-03-14 宮城レース株式会社 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の製造方法
US10954612B2 (en) * 2017-06-26 2021-03-23 Sheertex Inc. Rip resistant, non-pilling fine knit garments
CN111051590B (zh) * 2017-09-20 2022-03-11 东洋纺Stc株式会社 商务衬衫用针织布
CN107604520A (zh) * 2017-09-25 2018-01-19 广州汇语瑜伽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针织面料
CN109763186B (zh) * 2017-11-09 2022-07-26 理大产学研基地(深圳)有限公司 应力记忆细丝及其制备方法、智能织物和应用
JP7198817B2 (ja) * 2018-06-26 2023-01-04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丸編地
KR102018990B1 (ko) * 2018-07-30 2019-09-06 (주)텍스밀 흡한속건성 및 비침방지성이 우수한 고밀도환편물의 제조방법
US11746450B2 (en) * 2018-08-28 2023-09-05 See Rose Go, Inc. Interlock-knit fabric
TWI822409B (zh) * 2018-08-28 2023-11-11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緯編針織物
RU2709989C1 (ru) * 2019-05-24 2019-12-23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й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й центр текстильной и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растяжимого кругловязаного трикотажного полотна
CN114277492B (zh) * 2021-12-27 2023-05-02 嘉兴天麦丝绸有限公司 一种含真丝的针织面料及加工设备及织造方法
CN114892329B (zh) * 2022-05-06 2023-06-27 江阴市傅博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可控的仿梭织哔叽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5029848B (zh) * 2022-06-21 2023-07-04 湖州新仲湖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单珠透气舒爽复合针织面料及其抗皱整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0265A (en) * 2009-12-07 2011-06-1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Elastic warp knitted fabric
JP2011195970A (ja) * 2010-03-17 2011-10-0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弾性編地
JP2012112078A (ja) * 2010-11-26 2012-06-14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弾性経編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8972B2 (ja) 1994-03-28 2000-02-14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弾性糸とその製法
US5708118A (en) * 1996-10-11 1998-01-13 Arco Chemical Technology, L.P. Spandex elastomers
JP3055821U (ja) * 1998-07-13 1999-01-29 有限会社藤原興産 保温性編地
DE60024801T2 (de) 1999-03-19 2006-08-31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Polyurethanharnstofffaser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6263707B1 (en) * 1999-09-20 2001-07-24 Milliken & Company Opaque heat-moldable circular knit support fabrics having very high spandex content
JP2001140127A (ja) 1999-11-08 2001-05-22 Asahi Kasei Corp ポリウレタン繊維及び寸法安定性の伸縮性布帛
US6959565B2 (en) * 2001-10-15 2005-11-01 Asahi Kasei Fibers Corporation Circularly knitted fabric for fashioning clothes
JP3897150B2 (ja) 2001-10-25 2007-03-2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伸縮バランスに優れた経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27043A (ja) 2002-01-31 2003-08-15 Asahi Kasei Corp 紡績糸
CN100344806C (zh) * 2002-04-22 2007-10-24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弹性纤维及其用途
KR101165244B1 (ko) * 2002-12-12 2012-07-17 닛신보 홀딩스 가부시키 가이샤 폴리우레탄 탄성섬유 혼용 직편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709075B2 (en) * 2004-07-14 2010-05-04 Teijin Fibers Limited Internal material of sole, shoe insole and boot
JP2010018979A (ja) 2008-07-09 2010-01-28 Hiroo Iijima 非常用開放機構付き開き戸
JP5576613B2 (ja) * 2009-02-17 2014-08-20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着用時の保温性に優れた衣料用生地
EP2762620B1 (en) 2011-09-29 2015-09-23 Asahi Kasei Fibers Corporation Stretch knitted fabric and clothes
JP5896677B2 (ja) 2011-10-04 2016-03-30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編地
BR112015024540A2 (pt) * 2013-03-29 2017-07-18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tecido malha elástico, tecidos de malha de trama e de urdume, e, artigo de vestimenta
US9689092B2 (en) * 2013-10-14 2017-06-27 Invista North America S.A R.L. Stretch circular knit fabrics with multiple elastic yarns
US10799390B2 (en) * 2015-08-03 2020-10-13 New York Knitworks, Llc Energy harvesting, heat managing, multi-effect therapeutic gar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0265A (en) * 2009-12-07 2011-06-1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Elastic warp knitted fabric
JP2011195970A (ja) * 2010-03-17 2011-10-0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弾性編地
JP2012112078A (ja) * 2010-11-26 2012-06-14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弾性経編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703B (zh) 2017-12-12
KR20150120480A (ko) 2015-10-27
WO2014157667A1 (ja) 2014-10-02
AU2014244921A1 (en) 2015-10-15
BR112015024540A2 (pt) 2017-07-18
AU2014244921B2 (en) 2016-09-15
KR101845597B1 (ko) 2018-04-04
EP2980290A1 (en) 2016-02-03
ES2628862T3 (es) 2017-08-04
RU2015146612A (ru) 2017-05-11
JPWO2014157667A1 (ja) 2017-02-16
CA2908027C (en) 2018-01-16
EP2980290A4 (en) 2016-04-20
CN105102703A (zh) 2015-11-25
HK1211996A1 (zh) 2016-06-03
JP6062534B2 (ja) 2017-01-18
CA2908027A1 (en) 2014-10-02
EP2980290B1 (en) 2017-05-10
PL2980290T3 (pl) 2017-10-31
US10030327B2 (en) 2018-07-24
US20160040328A1 (en) 2016-02-11
TW201508110A (zh) 2015-03-01
RU2622804C2 (ru)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5129B (zh)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s and clothes
TWI507582B (zh) Stretchable knitted fabrics and clothes
WO2020045531A1 (ja) 緯編地
JP6154171B2 (ja) 編地及び衣服
JP5584497B2 (ja) 弾性編地
JP5896677B2 (ja) 編地
JP6243176B2 (ja) 編み地及び衣服
JP6228432B2 (ja) 伸縮性編み地及び衣服
JP6510337B2 (ja) 伸縮性緯編地
JP6368602B2 (ja) レッグウェア
JP6315695B2 (ja) レッグ衣料
JP2013072155A (ja) 発熱サポータ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