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0218B -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 Google Patents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0218B
TWI330218B TW093133089A TW93133089A TWI330218B TW I330218 B TWI330218 B TW I330218B TW 093133089 A TW093133089 A TW 093133089A TW 93133089 A TW93133089 A TW 93133089A TW I330218 B TWI330218 B TW I3302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unit
load
motor
drive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3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i Her Yang
Original Assignee
Tai Her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574680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3021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Her Yang filed Critical Tai Her Yan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02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60W20/20Control strategies involving selection of hybrid configuration, e.g. selection between series or paralle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line clutches
    • B60K6/387Actuated clutches, i.e. clutches engaged or disengaged by electric, hydraulic or 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2Series-parallel switching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6Series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8Paralle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50Architecture of the driveline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r kind of transmission units
    • B60K6/52Driving a plurality of drive axles, e.g. four-wheel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5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additional electric power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2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driveline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10/2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16H3/72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with at least two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for creating an electric power path inside the gearing, e.g. using generator and motor for a variable power torqu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tors or the generators
    • B60K2006/268Electric drive motor starts the engine, i.e. used as starter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3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line clutches
    • B60K2006/38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line clutches characterized by driveline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2Hybri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0/00Purpose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 B60Y230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Y2300/182Sel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modes, e.g. comfort and performance m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0/00Purpose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 B60Y2300/42Control of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0/00Purpose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 B60Y2300/60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e.g. problems related to electric motors or gen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04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
    • Y10S903/906Motor or gen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04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
    • Y10S903/907Electricity storage, e.g. battery, capaci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903/00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HEVS
    • Y10S903/902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 Y10S903/903Prime movers comprising electrical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motors having energy storing means, e.g. battery, capacitor
    • Y10S903/93Conjoint control of different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019Plural power paths from prime mo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023Plural power paths to and/or from gearing
    • Y10T74/19126Plural drivers plural dr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Retarder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分離式串# _
Α£ . 甲並聯現合式雙動力驅動备έ* V, m |V 供驅動陸上、或水上、水下或空域系i ’為用以 以迴轉動能驅動之負載;/ " 一產業機具或其他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 ^ it 動系統,可供作獨立運 動負载’或經由各別驅動之負載結合於共同機體. 此項系統中分離式驅動系統中,設有第一驅動系統及 ^ ~驅動系統,第一驅動系統設有主動動力源、以及主要 作為發電機之第一電機單元、以及選擇性設置主要作為 動機功能之第二電機單元、以及操控迴轉動能傳輸狀離之 離合器組;第二驅動系統為設有主要作為電動機功能:第 一電機單元作為第二驅動系統之迴轉動力源; 此外並可選擇性設置離合器’以操控各獨立驅動系統 間迴轉動能之相互傳輸或切斷者; 月1J述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可藉人工 或控制系統之操控,使主動迴轉動力源與第一電機單元間 之傳動關係呈耦合聯結之狀態’而第一電機單元與第二電 機單元間之傳動關係呈分離狀態’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發電輸出電能,以驅動第二電機單元作電 動機功能運轉,而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功能之運 作;或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迴轉動能經離合器之操控,以 輸出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之負載、或驅動第二驅動 系統之負載或同時驅動兩者之負載;
丄 δ 五、發明說明(2) 或由主 單元及選擇 力系統相關 之雙動力驅 【先前技術 傳統陸 近年因節約 系統之研發 馬達輸出迴 已發展之雙 1 _串聯式混 機電能驅動 點為在不同 機負擔全部 量增加、成 2. 儲能式串 電機,再以 載,於輕載 放電裝置以 電能驅動馬 昇能源效率 儲放電裝置 載者; 3. 並聯式混 動迴轉 性設置 功能之 動系統 ] 上、或 能源及 ,其中 轉動能 動力混 合動力 馬達產 負载率 功率, 本高; 聯驅動 發電機 時’發 储存電 達輪出 ’而於 之電能 合動力 上述第一電機單元及第二電機 運竹電裝置結合,以作並聯式混合動 者作,而提供較多運轉功能之—種創新 =上、或空域載具通常為單動力 卢制/亏采之需求,而致力於雙動 具有内燃引擎輸出迴轉動能與電 之雙動力混合動力系統頗有進展 合動力系統包括: 系統:為以引擎驅動發電機,再 t迴轉動能進而驅動負載,此系 時系統效率差異太大,且由馬達 所需電機額定容量大,佔用空間 系統.於當色《4^ 吊負載時,為以引擎 電月色驅動馬達輪φ、 + +^出迴轉動能進而 f機之電此除驅動馬達外,部份 能’供在引擎停丨!_吐 •π /.t 止時,由儲放電 迴轉動能進而驅動 电 重載時,由引擎^載,以減少 ,共同輸往馬I 2動發電機之 運M輪出迴轉動能 系統, 力驅動 力驅動 ,回顧 以發電 統之缺 及發電 大、重 驅動發 驅動負 輪入儲 裝置之 污染提 電能及 驅動負 系統:於正常負載者,由引擎輸 出之迴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 轉動能直接藤動負載.,而在輕·· 換為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 袖弓1擎所牽動之馬達被切 載供電,或於引擎停止運轉j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負 馬達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負載、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 染,重戴時則由㈣輪出之迴轉=昇能源效率減少污 驅動馬達之迴轉動能共同驅=此,及儲放電裝置電能 置足夠容量之儲放電裝置。、載,此系統之缺點為需設 【發明内容】 、口錄ί ^ ΐ ^設有主動迴轉動力源包括以内姆引擎作為 擇性-罾a i ϊ 電機功能之第一電機組、及選 置第二電機組、及離合器所構成之第-驅動夺统, 與設有主要作$電動冑功能之㈣機組之第二= 統丄及設有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與第二驅動系統之間迴轉 動能傳輸狀態之可操控離合器,而構成具有可作分離式之 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或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運 作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系統之運作包 括將系統操控為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狀態,此時 以引擎之迴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 單几作發電機運轉,而第一電機單元與第二電機單元間之 離合器呈不作傳動之脫離狀態,第一電機單元發電輸出之 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或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 之第二電機單元作為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動能驅 動負載’而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狀態者; 於常態負載時,由引擎輸出之迴轉動能,經傳動裝置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 · ' 單獨驅動第一驅動系統.、或經離合器之操控單獨驅動第二 驅動系統、或經離合器之操控同時驅動第一及第二驅動系 統之負載者。 ’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可依需 要進一步選擇設置或不設置儲放電裝置,若系統選擇設置 儲放電裝置,其主要運轉功能含: 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 一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 輸出迴轉功能供驅動負載者。 在輕負載時’除由引擎輸出之迴轉動能直接驅動負 載外,並可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元,及設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 部,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 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 者。 於㊉態負載時,由引擎輪出之迴轉動能經傳動裝置 單獨驅動第一驅動系 '统、或單獨驅動第二驅動系統、或同 時驅動第一及第二驅動系統之負載者。 於重負載時,可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弟-驅=糸統之第一電機單元,及設置於第—或第二驅動 糸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部、 你雷動 丨 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電撕 機功能運轉,並與引擎動力此门 JL- .*0 ^ ^ 丨手勒刀共同驅動負載,作為it聯式抑 合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 '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基本系統包括由用於產生迴轉動能之主動 迴轉動力源包括以内燃引擎作為迴轉動力源,直接、或經 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可操控離合器,及具有多段或無段變 速功能、或倒檔功能、或空檔功能或扭力轉換功能之變速 單元以驅動負載,並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迴轉動能,供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 統;
第一電機單元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 系統或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 能運轉以供驅動負載,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者;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為用以協助驅動 第一驅動系統所屬之負載,可依系統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 置者。
第二驅動系統以第二電機單元作為動力源,可直接 或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以驅動所屬之負載進 而構成第二驅動系統者,第二驅動系統與主動迴轉動力源 之間,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傳動單元、離合器等傳動裝 置,以操控兩者之間作迴轉動能之聯结傳輸或不作聯結之 分離運作者;或於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轉部或所 驅動之迴轉機構,與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元或第二 電機單元之轉部或所驅動之迴轉機構之間,依需要選擇性 設置傳動單元、離合器等傳動裝置,以操控兩者之間作迴 轉功能之聯結傳輸或作分離之運作者。
第10頁 1330218 五 發明說明(6) _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運 :於輕載時’系'統可被操控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 :之或被操控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功能:ΐ 力原可為呈與第一驅動系統所屬之 轉動 狀離,十Q 角戰作得動聯結之驅叙 狀&或呈不與第一驅動系統所屬負巷柞值叙_ &%動 狀態; 負載作傳動聯結之脫離 =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其主 或呈、;與第-驅動系統所屬負載呈傳動::動 驅動“1門?::之脫離狀態者’而第-驅動系統“-初糸、、先間之離合器則呈脫開者, 第一 之引擎接受人工或控制李絲握為主動c轉動力源 動第一電機i 1议糸統之刼控以輸出迴轉功能,佴瓶 設置於笛機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其發電之雷处供 ;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絲笛— 電月匕驅動 能運轉以驅動負載者;’、、’ 一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 吊態負載或重載時,备立 力系統相關功能之ϊ:,控為呈並聯式混合動 驅動系統、或驅動第二驅==迴轉動能驅動第-=需要選擇加設儲放電者;若系 電機單元或兩者其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 功能運轉,於重載,藉儲放電裝置之電能作電動機 載者,或於輕載時哎或加速時與引擎動能共同驅動負 動負载者;/區行駛時,可作電動機功能運轉驅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 | : --- 此項分離式串產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若選擇以 引擎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則其主要運作功能含: ――由引擎動力之迴轉動能經傳動單元驅動設置於第一 驅動系統之負載,或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之負載或兩 者同時驅動者;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由引擎之迴 轉動能經傳動單元及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可操控離合 器’及具有多段或無段變速功能、或倒檔功能、或空檔功 能、或扭力轉換功能之變速單元構成第一驅動系統以驅動 所屬之負载’並藉由引擎迴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之第一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供驅 動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 能運轉或供驅動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者。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運作, 包括於輕載時,系統可被操控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 功能之運作、或被操控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功能之 運作·’於系統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其主動迴轉 動力源與第—驅動系統所屬之負載可為墓傳動聯結之驅動 狀態’或與第一驅動系統所屬負載為呈不作傳動聯結之脫 離狀態者; ^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其第一驅動 系統與第二驅動系統間之離合器則呈脫開者,而主動迴轉 動力源可依運轉需要與第一驅動系統所屬負載呈傳動聯 結’或呈不作傳動聯結之脫離狀態者,此時由作為主動迴
第12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 · ' 轉動力源之引擎接受人工或控制系統之操控,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其發電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 驅動負載,而使系統運轉於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狀 態。 於系統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時,由引擎之迴 轉動能驅動負載,或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 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之運轉,其發電之電能用以驅動設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或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 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载,或由第一電機單元 發電之電能驅動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者; 若系統選擇加設儲放電裝置,則於系統作並聯式混合 動力系統之運作時,其運作功能包括: --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 第一電機單元及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 元之全部、或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其中部分電機單元 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者;或由第一或第二電機單 元作為電動機功能運轉之迴轉動能,與引擎之迴轉動能共 同驅動負載者,或 --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 一電機單元,及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 元之全部,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 負載者, --藉由引擎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
第1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 ' ~ -- 單疋、及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 部,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電能 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者; 了〜藉由負載逆向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 :、及設置於第-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 2,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再生發電之發電機功能運 轉,其發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襄置充電或對其他 之負載供電者; 一一藉由引擎之機械阻尼作為制動刹車 =同時由設置於第-驅動系統之第電機單 及认置於第-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部或 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為發電機功能運鳇 吞Φ +批甘Α 恥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 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 功能者;1〇1 电以產生再生發電制動 由儲放電裴置驅動設置於第 口〇 - W切承統之第一雷機 早疋,及驅動設置於第-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元 之全部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電動機 冤 蝥十跑私甘从Α此 切揭1功月匕運轉以供啟動引 擎或驅動其他負載者; 如所周知内燃引擎無論以液態性燃油,如柴油、汽 油、或其他燃油與空氣混合加壓’構成之燃料或以天:氣 或其他氣體,如目前發展中以氫為燃料,運轉 載 力及轉速皆有特定之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eif ie、Fuei Consumption),為求最佳化,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入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在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I或作
1330218 五、發明說明(ίο) 並聯式混合動 源效率之設定 者,前述 引擎設定 串聯式混合動 第二電 用燃料 運轉區 (Brake 設儲放 機單元 較低, 域之運 Spec i 之第一電機單 能,供 置於第 設置於 功能輸 源效率 力系統 輕時, 第一電 單元之 對儲放 藉 功率輪 對儲放 一驅動 第一或 出驅動 之設定 功能運 可藉由 機單元 全部、 電裝置 上述全 出及低 力系說運作時,可藉調控引擎運作於 轉速及運轉條件,以節省燃料及降低=^能 轉速運轉及運轉條件之定義,為泛指 力系統運作、或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I作 動第一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之運轉、,運作 作電動機功能之運轉,以操控引擎運轉=由 但可相對獲得輸出功率較高之較能節省燃S 轉速度範圍,以達最佳制動燃料消耗比; fic Fuel Consumption);或於系統選擇加 時,進一步藉引擎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並以其發電輪出々、統 電裝置作充電,或由儲放電裝置之電的& % 包flb與設 糸統之第一電機單元發電之電能,共同驅 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以作電動 所屬之負載,並藉以調控引擎運作於較 轉速運轉條件者,即於系統作串聯式現合g 作,或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且备:± 只取較 引擎之迴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 ,及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 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q 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者; 部功能或部份功能之運作,以改善引擎於低 速運轉時,效率偏低與高污染之缺失者。_
第15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1) 圖1所示為本發月之〗系統方塊圖’為由主動迴轉動力 源與第一電機單元及第二電機單元’經所選擇性配置之離 合器,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作系統性聯結之形態。 圖1所示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主 要為It由主動迴轉動力源、各種電機單元、傳動單元、變 速單元、離合器、驅動控制單元、中央控制單元、儲放電 裝置、或輔助儲放電裝置、或電能驅動之負載等具特定功 能之總成單元或裝置所構成,其主要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為由至少一個習用之各種内燃 引擎 '外燃引擎、渦輪引擎、或其他物理效應致動之迴轉 動能動力源所構成者,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轉部可選擇為直 接糕合於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經由依需要作選擇性設置 之變速單元109、或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129,或經由依 需要作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02,再耦合於第一電機單元 1 〇 1之轉部者; 1 第—電機單元101 :為由至少一個具發電機功能,从 具有可切換作發電機功能或馬達功能之交流、或直流,無 刷、,有刷,同步、或異步之迴轉電機所構成者,若第一 驅動系統1001依需要選擇性設有第二電機單元1〇3時則 電機單元1〇ι之轉部,經離合器112或差動輪組或遊 ΐ作ί裡耗合於第二電機單元103 ;或經離合器112及依需 之轉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輕合於第二電機單元103 第二電機單元103 :為由至少一個具馬達功能,或具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2) 有可切換作馬達功能或發電機功能之交流、或直流,無 刷二或有刷,同步、或異步之迴轉電機所構成供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002之迴轉動力源者,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 輸出端可選擇為直接輸出迴轉動能以驅動負載,或經依需 要作選f性設置之離合器1 22,或經依需要作選擇性設置 之變速單元1〇9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負載者; 馀入ϊίϋϊ設置離合器132時’則第二電機單元103之 可依需要選擇性直接、或經變速單元、$可差動變 速皁元109聯結於離合器132者; 壓藉人力、或機械力、或離心力、或氣 :二由壓,流力 '或電磁力等所操控之離合器、或單向 二了/广)、或可調控之扭力麵合器或 ί::;二Λ 機械迴轉動能之傳輸裝置所構成 動迴:傳動單元129,而輕合聯結於主 動坦轉動力源100之轉部與第一電 合器102並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01之間’此項離 者; 调或一個以上或不設置 —離合器112 :為藉人力、忐 壓、或油壓之流力、或電磁力等,力、或離心力、或氣 離合器(single way clutch)、,控之離合器、或單向 其他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調控之扭力耦合器或 者;上述離合器112為耦合聯結於:一之傳輸裝置所構成 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輸出端之間,一電機單元103之轉部 機單元103與第一電機單元101_^ ,或耦合聯結於第二電 早兀⑴之轉部之間者,離合器112
第17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3) 屬 · 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者; ;離合器122 :為藉人力、或機力、或離心力、㈣ 壓、或油壓之流力、或電磁力等所操控之離合 二置 離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調斤之才° $ ° /、 ’、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傳輸裝署路拔心 者;上述離合器122為耦合聯結於負載12〇之^ 電機單元103轉部之間,離合 輪入知與第一 如二t 器1以為可依需要iP煜祕畔置 一個或一個以上或不設置者,或由人 、擇陡。 -X田祸合聯結於备於 入端之變速裝置109之空檔功能、# 負載120輸 能以取代離合器1 2 2之功能者; 扭力耦。功 ——離合器132 :為藉人力、或機力、或離 ^ 壓、或油壓之流力、或電磁力黧杯 、或亂 , 冤磁力荨所刼控之離合器、或單向 離合器(smgle way clutch)、或可調控之扭 其他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 二 者;上述離合器132為耦合聯》士於 專輸裝置所構成 斛刼人脚社夕揸私°。- 、’0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G轉部 ®嫵留士 1 n q絲对少叫 〇乐一艇動系統1 0 0 2之第二 電機單兀103轉4之間,或依需要淫 動系統1〇〇1中,供產生戍傳選擇賴合聯結於第-驅 (Ρ_ τ⑴n)之迴能之動力系統 姦斗十廇於七私、鍮丄 。第一驅動系統1 0 0 2中供 產生或傳輸主動;sS轉功能之迴線嫉 ^ ^ ^ 玛轉機構之間者;以供操控第 一驅動系統1001興第二驅動系^ln 如齡< V η工 0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或 ^ ^ ^ ^ 60 ^ 网殂U上之第二驅動系統1 002 時’供设置於各組第二驅動车钵〗nn〇 ^ ^ . . . M ^ 糸統1 0 0 2之間,以作迴轉動能 之傳輸或切斷者,離合器132可依蝥面 攸*要選擇性設置一個或
第18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4) 一個以上或不設置者; 動"TV專Λ單元129:為由各種固定速比、或自動、或丰自 汽轉L 1多段或無段變速傳動裝置、或差動輪:且* 周轉輪組、流體扭六說人 句輸組、或 rrVT,机體杻力耦合器、或帶式無段變速器 、或其他習用變速裝置所構成並可依需1 ::二檔等功能•,供依需要選擇輕合聯結Λ動口棘 = :1°0之轉部’其輸出端為可供直接或經變速主 ίΪ,ηη器102以驅動第—電機單元101,或供驅動第早: 負載120,或供耗合聯結離合器132之ί:: ί : 2動單元129可依系統需要選擇設置或二置 ’ $傳動單元129亦可由遊星輪 贈、或雙動型電機單元1 040所取代者;飞巧轉輪組 變速單元1〇9 :為由各種固定速比、或自動、或半自 周棘L ”之多段或無段變速傳動裝置、或差動輪组、或 =輪且、流體扭力耦合器、或帶式無段變速器 二空Λ其Λ習用變速裝置所構成並可依需要為具有 ^ , 1 ηη§ 1此者,供依需要選擇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 η轉部與離合器1〇2之間,或選擇設置於離合器 4電機單元1 〇1轉部之間,或選擇設置於第一電機 =兀01轉部與離合器112轉部之間,或選擇設置於離合器 Π2轉部與第二電機單元1〇3轉部之間,或選擇設置於第二 電機早兀103轉部與離合器122轉部之間,或選擇設置於離 合器122轉部與負載12〇轉部之間者;上述變速單元1〇9可 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5) ——驅動控制單元104 :為由機電或固態電路所構成,伏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操控其發 電輸出之電能以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〇〇1或第二驅動 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及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操控對上述兩種發電輸出功能其中之一之運作者;或供 才:控儲放電裝置1 06之電能,以驅動作為馬達功能運轉之 電機單元101及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驅動上述電機單元 ^ 、之部分電機單元,藉操控其驅動電壓、電流、極性 直流時)、頻率及相序(交流時),以操控電機單元之運轉 ::、轉速、扭力、及異常保護者;或於設置於第一驅動 痞笛_〇 0 1之第一電機單元1 0 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 ^第一驅,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其中部分電機 輪:蝕ί ί負載逆向驅動而作發電功能運轉時,藉操控所 電二儲放電裂置106之充電電能,或輸往其他負載之供電 使電機單元作再生發電制動功能之運轉者;此項 、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片二中央控制單元105 :為由固‘態、或機電式元件、或晶 以關運作軟體所構成,供接受操控介面107之操控, 能;;此:5,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作相關功 佳化=兔 疋相關系統運作中燃料耗用及污染調控之最 合動力系ί ί i ΐ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或並聯式混 對猶π ί 運作時,使引擎運轉於耗用燃料較低,但可相 X侍輸出功率較高之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之運轉速度範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6) 圍’以達最$制動燃:消耗比量(Β_ 於筮一 2’以及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 〇 4以操控設置 ί 1之第—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驅 雷担1或第一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及 夂…„置106之,作相對功能之運作,以及操控系統内 •里:::ΐ回授監控及互動之運轉者;此項裝置可依需要 選擇ax置或不設置者; 一—儲放電裝置106 :為由各式可充放電蓄電瓶、或超電 谷、或其他可充放電蓄電裝置所構成纟,此項儲放電裝置 可依系統需要作選擇性設置或不設置者; —一操控介面107 :為由固態、或機電式元件、或晶片、 及相關軟體所構成,供接受人工或操控信號之輸入,以操 控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運作者;此 項操控介面107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輔助儲放電裝置110 :為由各式可充放電蓄電瓶、或 超電容、或飛輪蓄能之儲放電裝置或其他可充放電蓄電裝 置所構成’其電能經啟動開關丨n之控制,以驅動作為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引擎組之起動馬達121,進而直接或經 傳動裝置11 9啟動引擎組’或對周邊配備或其他電能驅動 之負載130供電者;此項辅助儲放電裝置11〇及啟動開關 111及起動馬達121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為可由前述第一電機單元101之 發電電能、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時之 發電電能,或儲放電裝置106、或輔助儲放電裝置11〇之電
第2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7) 能為電源之周邊負載者;此項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可依需 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藉上述系統之運作,其輸出之迴轉動能可供驅動陸 上、或水上、或空中載具及產業設備等需接受輸入迴轉機 械動能之負載者。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若以引 擎構成主動迴轉動力源,系統具有以下全部或部份運作功 能,含: ——藉由引擎動力之迴轉動能驅動设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負載120,或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負載 120或同時驅動前述負載之部份或全部者;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時,可藉由操 控引擎由低轉速至高轉速運轉,或作設定轉速運轉以驅動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 能運轉’若系統未設置儲放電裝置1 0 6,則以第一電機單 元101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 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馬達功能運轉,以 輸出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者;若系統設置儲放電襄置 1 〇 6,則於負載較輕時,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之第 一電機單元101所發電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並同時對 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於重負載時,則由設置於第— 系統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之發電電能,與儲放電袭置 106之電能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二驅
1330218 五 '發明說明(18) 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輸 ’並調控引擎運作於較高能 條件,以節省燃料及降徊:九土 >干 < "又疋轉速運轉 之定義,為泛指系統作串:曰么二【丨擎設定轉速運轉 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引擎運轉於耗用燃料::並:二 相對獲得輸出功率較高之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之運速Z 範圍,以達最佳制動燃料消耗比量(Br ake “Μ丨H c 、X Cons⑽Pti0n);或於系統選擇加設儲放電 進一步可藉引擎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 j :電裝置_作充電,或由儲放電裝置m之發電電能^第對一儲 2单^1〇1之發電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電】 機功能輸出驅動負載1 2 0,以調控引擎運作於 At 率之定速運轉條件者,前述引擎設定轉速運轉之s%"、/ 泛指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或並聯式混合動力^ 統運作時,使引擎運轉於耗用燃料較低,但可相對姶 出功率較高之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之運轉速度範圍,:^ 最佳制動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 i on)者; ——於系統選擇加設儲放電裝置l〇6,則於系統作並聯 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時,藉由儲放電裝置丨〇 6 ^ 動δ又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ι及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 0 〇 1或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第-雷协°\ _、 103或兩者其中之一作馬達功能運轉,並與引擎動能共同 驅動負載1 2 0者,或於系統負載較輕時,引整夕,π : 5 叮引竽之迴轉動能
1330218
除驅動負載120外,祐·主 去 1001之第一雷並了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糸統 一驅動季统10=早兀101及設置於第—驅動系統1001或第 :驅二糸統Η 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其十部分第二電機 ^1Qn ^ 请敌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 $ & μ、_ &於重載時則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 第一驅動系統1 001之第-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 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1G3,與引擎所輸出之迴轉動能 共同驅動負載者;
藉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 第^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 機—单TUG3 ’作馬達功能運轉驅動負載12〇者; ^藉^引擎動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一 電機單兀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 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機單元103, 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丨〇 6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供電者;
藉由負載120逆向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 一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 系、统1 0 0 2之第二電機單元1 0 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機單元 103 ’作再生發電之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供對 儲放電I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供電者; — 藉由引擎之機械阻尼作為制動剎車功能,或於設有
第24頁 1330218
儲放電裝置106時,同時由設置於第— 一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叙备 動系統1001之第 統1 0 02之第-電機單元丨1 士糸統1 00 1或第二驅動系 <乐一冤機早兀103或其中部 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刀元1。3 ’ 電能驅動之負载130供電,以產生 2電或對其他 由儲放電裝置106驅動設置於m m ^ .力月《=·者, 一雷Μ路於第一驅動糸統1001之第 ^電機早7L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 ’ 糸統1 0 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其 * f 一驅動 1〇3,作馬達功能啟動引擎者;其〜第-電機單元
二口操控離合器132 ’於閉合時供傳輸輕合聯结於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傳動單元129與第二驅動系統間之 迴轉動能,或傳輸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 間之迴轉動能,或傳輸兩組或兩組以= = 迴轉動能;於脫離時切斷上述迴轉動能之傳輸^';、、·曰 為求詳述申請案之應用’以下圖2_圖39之實施例,
為以上述系統及功能為基礎之代表性實施例,相同原理之 其他應用例並不以此為限,為求敘述簡化,以下圖圖3S 實施例為將圖1所示之系統省略變速單元i 〇 9、輔助儲放電 裝置11 0、啟動開關1 1 1、起動馬達i 2 i、中央控制單元 105、操控介面107 ,而以引擎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並 保留第一電機單元101、第二電機單元103、離合器1〇2、 112、122、132、驅動控制單元104、及可選擇性設置儲放 電裝置106、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所構成,以供驅動 120。 、
第25頁 1330218 五 '發明說明(21) 圖2_圖51為以本發明圖1所示系統為基礎之各種驅動 系統實施例,個別實施例具有以下運轉功能或部分功能, 包括:
系統功能1 :系統為不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而作串 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 之迴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 態,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丨0 〇丨所屬負載丨2 〇之狀態, 系統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丨〇 5及驅動 控制單元1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 單7〇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2 :系統為不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而作串 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 之迴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l2〇之狀 態,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l00l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 系統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〇5及驅動 控制早疋1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〇〇之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 早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一一系統功能3 :系統為不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而作串 耳":ΐ合?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 之k動此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120之狀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2) Ϊ播ί為ΐ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0之狀態, 拎制二可藉由人工知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 〇 5及驅動 早51〇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發雷迴轉動能驅動第-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電之電能供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ι及第二驅動系 Ϊ恭】t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貞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 負载1 20者; 二二系統功能4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06,而作串聯 "回Μ I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00之 k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驅動 u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4U, 可藉由人工操控' 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05及驅動 二之早""IT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發雷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可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由電 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 第一驅動系統1001 (含所屬子單元如前置驅動單 者之電機,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以驅動所屬 二:系統功能5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06,而作串聯 式冰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鉦认 迴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心 Ϊ统=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载120之狀態, 糸統白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05及驅動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3) 控制單元1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迎轉動此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之電能可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 能,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 動没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ι〇3作電動機 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j 2〇者; 一一系統功能6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6,而作串聯 系ϊ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 :轉二: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 “ 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0之狀態, 二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05及驅動 二之二=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J發電之電能可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作電發電或 :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電,:及供同 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 _ ’、 單元103作電動機功^ M 動系統1GQ2之第二電機 2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二,串聯 迴轉動f為崾第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 、付初月匕馬經第一驅動系彳η 離,咬Αχιε叙笛驅動所屬負載12ϋ之狀 系統所屬負載12°之狀態, 控制單元i。4所構成“系或:作由操中控央? ^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4) 其,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所輸出之電能供驅動設置 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 (含所屬子單元如前置驅動單元 1000 )之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 載120者; 系統功能8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 〇 6 ,而作串聯 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 迴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 態,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 系統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丨〇5及驅動 控制單元1 0 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所輸出之電能供驅動第二 驅動系統1 002之電機單元丨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所屬負載1 2 0者; 一f系統功能9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 6,而作串聯 式犯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之 迴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 虑’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 系統,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丨〇 5及驅動 控制單兀1 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〇〇之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所輸出之電能供同時驅動 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第29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5) --系統功能1 〇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轉 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11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之引擎迴轉 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1 2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之引擎迴轉 動能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0及驅動第二驅 動系統1 0 0 2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1 3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0,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 〇 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 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i3〇(含外接 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系統功能1 4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負載12〇,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 1卓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 载)巧者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纟外接不特定負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6) 電者; 系統功能1 6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 轉動此’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負載120,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丨〇 i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 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 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系統功月b 1 7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負載12〇,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丨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 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二 載)供電者; &負 系統功能18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丨 轉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丨002之負載i 2〇,並由弓丨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及T迴 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同時 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第二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 j充 電者; 、載)供 v--〜"邺丄υυ之引敬、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0,及同 皁迴 第二驅動系統1 00 2之負载120,並由引擎迴轉動^時驅動 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驅動第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置106充 、又負栽)供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7) 電者; --系統功能20 :藉由作為主動迫韓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負動力源100之引擎迴 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負載120,並由、裁120 ’及同時驅動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弓丨擎迴轉動能驅動設 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铸放、電统1 002之第二電機單 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 a裝置106充電,或對 --系統功能21 :藉由作為主動迴鮭=負載)供電者;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力源100之引擎迴 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負載120,並由、」2〇 ’及同時驅動 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轉動能驅動第 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lnn9 +飧 切叹置於第 不祝1U02之第二電機罝分1〇(:? 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F冑 早兀1 U d 人电衣罝1ϋ6充電,戎料苴仙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一·、、 ——系統功能22 :由儲放電裂置10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 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者. ――系統功能23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或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以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2 4 .由儲放電装置1 〇 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第32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28) --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同睥赃知玉^ “ & 毛咕 义為 J日寻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ΐΛ哲 β ^ ^ Λ υ i及第二驅動系統i 〇 〇 2所屬負 載120者; ——系統功能以: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〇ι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26 :由儲放電裝置1 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〇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27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忐2 8 .由儲放電裝置1 〇 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 0 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1 0 0 1或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作電動機 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 一驅動系統1 0 0 1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29 :由儲放電裝置丨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 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 二驅動系統1 00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30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第33頁 1330218
統1 001或第一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 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 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 0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1 :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一驅動系統之電機單元丨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 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 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12〇者; 一一系統功能32 :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一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 產生迴轉動忐’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 月b,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3 :由儲放電裝置1 〇 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 i 及弟^一驅動糸統100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4 :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供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 120 者; 系統功能3 5 :由儲放電裝置丨〇 6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能,與作為主動 迴轉動力源1 0 0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 0 0 2所屬負載120者;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0) 〜一系統功能36 :由儲放電裂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 系統1 0 0 2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3 7 :由儲放電裝置丨〇 6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 系統之電機單元1 0 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能, 與作為主動動力源100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3 8 :由儲放電裝置1 〇 6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 轉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 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39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之第一電機單元丨〇 1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或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 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 動第一驅動系統lOOi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負載12〇 者; 系統功能40 :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之負載12〇牽 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 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
第35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1) 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之動能回收制動刹車功能者. --系統功能41 :由第二驅動系統1 00 2所屬之負載12〇 : 逆向牵動第一電機單元丨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 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 特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之動能回收制動剎車 能者; 系統功能42 :由第一驅動系統1 00 1及第二驅動系 10 02所屬之負載120,逆向牵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 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 之負載130(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 動能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私电二 ——系 牵動設 機功能 動之負 之動能 ---系 逆向牵 發電機 能驅動 發電之 --系 1 002 所 功能運 第一驅動系統_所屬之負載,逆向 ί轉:C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 轉 對儲放電襞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 載13。(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 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稱珉冉生發電 =二第由第二驅動系統1〇°2所屬之負載12。,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 之#載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 丄收“:::::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 統功能45 :由第一 屬之負_〇逆糸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 轉,設置於第—上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 15動糸統1001以及第二驅動系統
第36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2) 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 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 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之動能回收制動剎車功能 ――系統功能46 :由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載12〇, 逆向牵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2動=置=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ι〇3作二2 動之g韵丨人从置1〇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 之動能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傅风丹生發電 、單a ί叙楚月匕4 7 .由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所屬之負載1 2 0, 牽動設置於第_ «τ· Γ / 發電機功旎運轉,以及逆向 機功能運轉,:對2 :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發電 動之負卿(d口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 之動能回收制動::::;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 ——系統功能4 8 . 士结 1002所屬之負載〗 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 功能運轉,以及、,,’逆向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 驅動系統1 002 : ί = i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 對儲放電裝置1 〇 t 單元1 0 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 外接不特定負載^带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 剎車功能者; 、 以構成再生發電之動能回收制動 之機械阻 系統功以9 :由作為主動迴轉源1GD之引擎 第37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3) 尼作為對負载1 2 0作制動刹車者; Μ μ Ϊ統f : 5 〇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之引擎之機 M i ^ n :對第一驅動系統1〇01所屬之負載120作制動 1 料同時逆向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 Γί::: ί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4對其他電能驅動之 i L接不特定負載)供|,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 第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0作制動剎車者; 械阻Π 哲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引擎之機 =運:Ϊ 動系統1〇°2所屬之負載12°作制動 ϊίί!抖 向牵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 月"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Α他電能驅動之 ί載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 第一驅動糸統1 002所屬之負載12〇作制動剎 系統功能5 2 :由作為主動迴輟叙士二Λ ’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匕、°之引= ^負㈣嶋動料之運作,同時逆=動系統―1 =斤 := 發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充電Λ 對八他電此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 次 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丨0 0丨及:叙、以 所屬之負載120作制動刹車者; 第一驅動系統1002 系統功能53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二弓機 剎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一驅動 制動 二電機單元1。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心。二= 1330218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 電,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冑第一驅動系 所之)供 120作制動剎車者: υυί所屬之負載 系統功能54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 械阻尼,作為對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 〇〇=弓=之機 刹車之運作,逆向牵動設置於第120作制動 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放電统之第 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 乐、死功此5 5 :由作為主動迴轉 屬之負載120作制動剎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設置於 一驅動糸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盆 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载)供電,以再^發 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之 負載1 2 0作制動剎車者; ——系統功能5 6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引擎之機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載12〇作制動 ,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牵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 能運轉,以及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 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或對其他電月&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第39頁 l33〇218 五、發明說明(35) 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载12〇作 制動刹車者; 〜一系統功能5 7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之機 械阻尼,作為對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所屬之負載1 2 〇作制動 刹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 〇 i作發電機功 能運轉,以及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 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之負载^〇 制動剎車者; 系統功能58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之機 =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 f之負載120作制動剎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牵動第一電機 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及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二驅 儲i電努詈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 碎玟電裝置106充雷,忐料甘乂而仏 拯π胜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 —系統功能59 ;主。動2 : ^載120作制動剎車者; 馬達121,則可由儲 、轉動力源100本身選擇設置起 起動馬達121,以供起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引擎之 —^ ^ ^ L60 : ^ # #'1〇° ^ ; 單元101作馬達功At絲電裝置10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100之引擎者;I ’以供起動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 五、發明說明(36) __ ――系統功能61 :由儲放電裝置 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 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103,作馬達功能運轉,以供 02之第二電機單元 擎者; 作為主動迴轉源100之引 系統功能62 :由儲放電裝置 單元101,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 ^之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 作為主動迴轉源1。。之引擎者;’馬達功能運轉,以供起動 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轉^力源100之引擎迴轉 放雷勢署^古/ + 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 裝置106充電,或對豆#雪 ^ π拄—〜 卞八他電此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 不特疋負載)供電者; * --系 動能, 之第二 兩者作 其他電 ——系 動能, 時驅動 二電機 電機單 儲放電 接不特 統功斯*64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 驅動,置於第—驅動系統10 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02 電機單兀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上述 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丨〇 6充電,或對 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統功能65: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 驅動第一電機單元丨〇 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及同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 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前述第一 元1 0 1及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 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 定負載)供電者;
第4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7) --系統功能6 6 :藉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驅動傳動單元 129及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020,供驅動可操控變速、倒 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09,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000以驅動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6 7 :藉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驅動傳動單元 129及所輕合聯結之離合器1020,供驅動可操控變速、倒 檔、或具有空稽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差動輸出之 變速單元109,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000以驅動各別差_輸^ 出軸所屬之負載120者; 1 --系統功能6 8 :於系統未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夢由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000,發電^元 2 0 0 0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 二電機單元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 單元1 0 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及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輪出迴轉 動能驅動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69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時,藉由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000,發電單元 2000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 二電機單元103 ’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 單元1 0 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及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 動能驅動所屬負載120,以及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 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第42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8) 系統功能7 0 :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而藉由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〇〇〇,發電單元 2000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 二電機單元103 ’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 單元10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一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 動能驅動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71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藉由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〇〇〇,發電翠元 2 0 00所發電之電能及儲放電裝置106所輸出之電能,共5 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同驅動第·一驅動糸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同時政 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0 2之第二電、 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所'屬# 載120者; 胃 --系統功能72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時,藉由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000,發胃 2000所發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 5乂對其他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系統功能73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時,藉由 載逆向牽動發電單元20 0 0以所發電電能對儲玫| B 胃 电展置1 0 6 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貞載^ 供電,以藉再生發電之阻尼對負載1 2 0作制動杀彳車者'. --系統功能74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二找& π 而發電早
第4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39) 凡20 00停止運轉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所輪出之電能, 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或 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同時驅 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所屬負載 者; ' --系統功能75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呈 閉合時,傳輸第一驅動系統1〇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間之 迴轉動能者; 系統功能76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 呈脫離時,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間之迴 轉動能不作傳輸者; 系統功能78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呈 脫離時,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元丨29组 第二驅動系統1002間之迴轉動能不作傳輪者. --系統功能7 9 :藉由離合器1 3 2之择批 .. A Q叫人也捕私 〈锦控’於離合器132 呈閉合時’傳輸兩組或兩組以上之第_ ,门絲勒•此去. 心乐一艇動系統1 0 02間之 迴轉動能者, ——系統功能8〇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人 呈脫離時,兩組或兩組以上之第二驅動 〗口口 動能不作傳輸者。 %動系_〇2間之迴轉 系統功能77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人器132呈 閉合時,傳輸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耦合聯結之&動 129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間之迴轉動能者; 第44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0) 前述圖1及圖2 -圖51所示各系統實施例為具有上述1 -80之部分或全部功能者; 圖2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一,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 源1 0 0供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 動單元129 ’及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02以驅動第一電機單 元101,再經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以 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 2 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 2 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元10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0 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或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人 器132之輪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社 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之^ ; 部、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 之變速單元109輸出端 '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驅—= 120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叙, 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動系 圖3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 動糸
第45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1)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其構成為由主動迴 出迴轉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動傳 動早凡129,及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〇2供驅動 兀ιοί,再經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驅早 所匹配之負載1 2 〇,構成第一驅動系統j 〇 〇工;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丨03作為第二驅動统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驅動所匹配 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002 ; —負載12〇,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及第二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 〇2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 動迴 元12 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 y 早 轉部、或所驅動第-電機單出㈣動能之 器⑴之輸人端,而離合聯結於離合 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 02動力源之 』:二合T於 :统=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09輸出端二;動 系統1 002所驅動負載12〇之輸入端, =第j動 ^ ^ . ^1 002 . # 圖4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 專輸狀者。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其構式雙動力驅動系 源10 0供輸出迴#動能之轉冑,輛合聯結、、' 主冑迴轉動力 動單元129,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二J生配严之傳 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 再、!離合器112及 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0構成
第46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2) 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0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2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 元10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凡129輪出端、或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结 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 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丨〇〇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ι〇3口 之轉部、或所耗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 早Ί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系統1()°2所驅動 f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 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5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四,其構虑 ’、 動單元m,驅動第一電機單元m,再經m 單元⑽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構成 源一動力 ,ΛΛ uyu驅動所匹配之負葡 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戰
第47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3)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丨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丨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兀129輸出端、或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 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搞合 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之轉部、或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或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所驅動負載1 2 0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維 者。 〜、 圖6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五,其構成為於主動迴轉動力 源100所驅動負載120輸出端之同側不同軸、或不同側同 軸、或不同侧不同軸之位置,經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 1 0 9 ’及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丨02,以供耦合聯結所配置之 第一電機單元1(Π ’以構成獨立之發電單元2〇〇〇 ;而主動 迴轉動力源100供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為搞合聯結選擇 性配置之傳動單元i 2 9及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1 2及選擇性 配置之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载丨2〇構成第— 動系統1 0 0 1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 2 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元10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丨2〇,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0〇2 ;
第48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4) ---- ,=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之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 0 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1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或所選擇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或所驅動第 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 離合器1 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1 0 02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之 離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 端、或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所驅動負載丨2 〇之輸入端,以供 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動能 之傳輸狀態者。 、得勁此 …圖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方塊圖之六,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 動單元129,及、ρ Ξ : Ϊ 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 變速單元109,供驅動第一雷及選擇f «又罝 之鐵、#蛋-τηηΓ 第電機單疋丨〇1 ’再經非同軸設置 1 0 9,以驅c動所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 而由第Λ匹:之負載120,構成第-驅動系統10。1 ; 源,經選3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 :109以驅之離合器m ^ 藉由前匹二之負載:’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002 ; 操控月j 34第-驅動系_G1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
第49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5)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動系 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輪出端、或所麵合聯社之1專動/ 二29輸:二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02輪出迴轉動能之 U二置之變逮單元109輸出鸲、或所驅動第 二兀 =轉部搞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 1 〇 0口2動力H u供輛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早元i 〇3之轉部、 離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 巧耦σ聯、-之 诚、伴注配置之逢迷單元109輸出 掸所驅動負載120之輸入端,以供 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動^ ^ ^ ^ 之傳輸狀態者。 υ以之間迴轉動此 圖8所示為本發明分齙#由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七,、::°式雙動力驅動系 動單元129,及選擇性配置之離 選擇性配置之傳 〇|§102' 變速單元 1〇9 以 經傳動單开〗脾、 電機單兀101之轉部, 二《々 轉動能傳輸至兩個或兩個以上之離- 器1 1 2,及所各別選擇性 网1因Λ上之離口 別匹配之負載12〇以變;早元109,以驅動所各 7 4 刀⑴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001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第_雷。 驅動系络1ΠΠ9翻七% 之弟一電機早兀103,作為第二 糸、、先1 002動力源’經選擇性各 及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二配置之離合15122、 #12η , X, ^ ^ ^ ,雯逯皁兀109 u各別驅動所匹配之負 载0而構成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驅動系統1 00 2 ;
第50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6) ___ 藉由無控前述第一'驅動g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或雔^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 〇 2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驅動系統者。 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輸 & 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結钨、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轉部、或所選擇性設置之變。之^離合器102輸出迴轉動能之 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叙人、平元109輸出端、或所驅動 129之輸入端,而傳動單元葬結於呈多輸出之傳動單元 合器132,以各別耦合聯結於之各輸出端,則供各別經離 源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第二驅動系統1 002動力 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端早/1 〇 3之轉部、或所各別 速單元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戶:二另:選擇性配置之變 120之輸人端,以供操控第—驅=f10 2所各別驅動負載 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動奢系統10〇1與第二驅動系 圖9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八,复 σ〆雙動力驅動系 源100供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輕、人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 輸出軸之傳動單元129,其各輸選擇性配置呈多 兩個或兩個以上選擇性配置之離人7別耦合聯結相對 以供驅動兩個或兩個以上各別配置1 2及變速單元10 9, 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各別配置之離人;第一電機單元101, 配置之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所σ ° 12,及分別選擇性 分別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001 ; 別匹配之負載120,以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 璀機阜元103,作為第二
第5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7) 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绖 及選擇性各別配置 擇性各別配置之離合 負咖,而構成兩個變或逮兩早個= 藉由操控前述第—驅 之第一驅動系統1002 ;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 ^,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〇 〇 2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動力驅動系統者。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耠生將第—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軸之傳動單元129之各別^ 、或所耦合聯結呈多輸出 合器102輸出迴轉動能之轉,知、或所各別耦合聯結之離 速單元109之各輸出端、3、或所各別選擇性設置之變 轉部,各別耦合聯結於各各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之 離合器U2之輸出端,則供=^32之輸入端,而各別 1 002動力源之各別第二電 〇_聯、、、°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端、早此凡1 0 3之轉部、或所各別耦 單元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選擇性配置之變逮 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2所各別驅動負載1 2〇 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者統〗001與第二驅動系統 圖10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力驅動系 源100供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邻,*其入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 動早兀129,及選擇性配置之離 / 以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再:二及變速早心09, _、及經離合器112及可差動再之^選;I性設置之變速單元 差動變速單元1〇9兩輸出端所匹之/速早元109,以驅動可 铷Κ蜎所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一驅動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8) 系統1001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 驅動系統1 0 〇 2動力源,經選擇性各 兀 作為第二 以各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 002 ; 丹战弟一驅動系統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二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 系統1002 二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㈣ 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輕合聯結之傳動單 :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ι〇2輸 轉部、或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之轉動:之 而灕人吳认Γ 耦。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 元二2 端’則供耦合聯結於可差動之變速單 = 109之輸入端,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兩輸出端,則 耗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源之兩個各 元103之轉部、以供操控第-驅動系 統1 〇〇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 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11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 源1 00供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 動單元129,及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〇2及變速單元1〇9 , 以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 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離合器112,以驅動 可差動之變速早元109兩輸出端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一
第5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49) 驅動系統1 0 0 1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 驅動系統1 0 02動力源,經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9、二 合器122、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可差動變速 109之兩輸出端所匹配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二驅 1002 ; 7尔犹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丨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 轉動力源1 0 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迴轉動 轉部、,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或所驅動第 一電,單兀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 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 1〇〇2動2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所選擇= 之變速早兀10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 端、或離合器122與所驅動負載12〇間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 =2之入門端口 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1 2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 統=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一,其構成為由主動迴= 力源。。供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 傳動早7L129,及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〇2及變速單元 m ’以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並由第一電機單元ι〇ι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0) 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離合器112, 再耦合聯結於可選擇性設置呈多輸出端之傳動單元丨29, 呈多輸出入端之傳動單元129供聯結於輔助電機單元 1010 ’及供經離合器122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 元109,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 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 2 0 ’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〇 〇 2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 0 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邛、或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輸入端、或所驅動第一 電機單元un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 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之轡揀-源5第一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所選擇性配置 120之、或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驅動負載
统1 002 k 第一驅動系統1〇01與第二驅動系 ,,克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者。 圖1 3所示為本發明公 统之分^ t π π + &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λ ι刀離式實施例方塊圖 _ 力源100供輸出迴轉動能之W一 //成為由主動迴轉動 傳動單元129,及轉部,輕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 、擇生配置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1) 109 ’以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ιοί,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ι 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丨〇 9及離合器1 1 2, 再耦合聯結於可選擇性設置呈多輸出入端之傳動單元 129,呈多輸出入端之傳動單元129供聯結於輔助電機單元 1010,及供經離合器122以耦合聯結具有差動功能之變逮 單元109 ’具差動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之兩輸出端供驅動所 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一驅動單元1〇〇1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經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速單元 1 0 9,以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 2 〇 ’而構成第二驅動系洗 1 002 ;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或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 〇 9輸入端、或所驅動第&一 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 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可差動之變速單元上μ 之輸入端’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兩輸出端,則供$別 輕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0〇2動力源之兩個各別設置 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1 4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1330218 五 '發明說明(52) ,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三,其構成為將主動迴轉動 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製成同側不同# U不同側不同軸之多個輸出端之結構,以供選擇性配 ^傳,早兀129,及選擇性配置離合器1〇2以耦合聯結第一 電機單元101,而構成發電單元2〇〇〇; 及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迴轉動能輸出端其中之 Z以麵合聯結於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129,及選擇 置之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ι〇9,以驅動 :之負載120,而與上述發電單元2〇〇〇共同構 一 %動糸統1 0 0 1者;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L’q!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2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1 0 02 ;,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構成::Ϊ第一驅動系統_及第二驅動系統11)02 刀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 It :之=能輸出端、或所搞合聯結之傳動, 轉部、:上結之離合器112輸出迴轉動能之 或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或所驅 132之ίΪί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力源之第二電爐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02動 122輪出端一、機單元103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 Α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或第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3) 二驅動系統1 002所驅動負載12〇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 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 態者。 圖15所不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四,其構成為將主動迴轉動 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製成同側不同軸、或不同側同 轴、或不同側不同軸之多個輸出端之結構,以供選擇性 置傳動^元129,及選擇性配置離合器1〇2以供耦合聯結 一電機單元101,而構成發電單元2〇〇〇 ; 以及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其中 一,用以耦合聯結於選擇性裝置之傳動單元丨29,及 性設置之離合器1 1 2及選擇性設置之可差動變速單元 以驅動可差動變速單元109兩輸出端所匹 與上述發電單元2_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載者2;〇而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 驅動系統1 002動力源’經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速單元 1 0 9,以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 1〇〇2 ; 角戰,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 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心轉二之控傳第-驅動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0之相關功能者。 ,狀 滅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口 二/屮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躺合聯結之傳動單’ 兀129輸出知、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輸出迴轉動能早之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4) 轉部、或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 之輸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設置於 第二驅動系統丨0〇2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以分 別供驅動兩個作為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 元103之轉部,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動系 統1 0 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1 6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例方塊圖之十五,圖丨7為本發明串並聯混合 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分離式實例方塊圖之十六,圖16及圖 17之實施例中,為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 100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結構中,由主動迴轉 動力源1 00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用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 置之傳動單元129,及耦合聯結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輪 803,而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供聯結於遊星輪組8〇1之 太陽輪802,第一電機單元之轉部與靜部間可藉驅動控 制單元104之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為電動機功能運作以 輸出迴轉f能、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產 生阻尼,藉其阻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 動忐經外環輪8 〇 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丨〇 4使第— 電機單元101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磁 力鎖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剎車制動器9 0 2所取代, 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轉部耦合於剎車制動器9〇2之轉動 側,而剎車制動器9 〇 2之靜止側為鎖固於機體或鎖固於第 一電機單元101之靜部者,藉此使第一電機單元1〇1呈鎖固
1330218
而使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〇4輸出者。 时_此外為配合系統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驅動第一電機 = 101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必需設置制車制動器9〇1,並 由上述遊星輪組801之外環輪804,聯結於離合器112之輸 = 合於刹車制動器901之轉動侧,剎車制動器9〇1】之 =止側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如圖16所示 接或,,查選擇性6又置之變速單元1 〇 9對外輸出驅動負载 〇 ’或如圖"所示實施例中,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聯結 见I差動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 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而 驅動系統1 0 0 1 ; 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第 =電機單元103,若系統之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依需要&選擇 设置第二電機單元i 〇 3時,則於圖i 6實施例中第二電機單 元M3可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耦合聯結於 負载1 20,於圖1 7實施例中,則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丨丨2所 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丨09之輸入端,離合器112°及剎車 制動器9 0 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源,以搞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9或其他傳動裝 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〇 ,或依需要選擇由 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輪入 ^ ’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 匹配之負載120,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第60頁 ⑶ 0218
或藉操控離合器1 3 2作脫μ +时人 系餅inm盥埜γ ^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去、, 與第—驅動糸統1 〇〇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離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1,之相關功能者。專崎 系缔丄5圖16及圖17之實施例主要運轉功能含:第-驅動 系統1〇〇1之運轉功能為於刹車制動器9〇1 $ :Γ=Γ804被鎖固,而由主動迴轉動二二 二=3驅動太陽胸帶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 :功:運轉,以供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本身所選擇性配 之=一電機早兀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配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 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串聯式 混合動力之運轉輸出或對儲放電裝置丨〇 6充 或兩種功能同時運作者; 此運作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 電能,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 1〇3,或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 元103,或共同驅動兩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者。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及 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可於離合 器112閉合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與主動迴轉動力 源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〇 ; 於離合器112脫離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電 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第二電機單元1〇3可藉由 第一電機單元101所發電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之操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7) 控作串聯式混合動力之運轉者; 或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動控η 單獨驅動第二電機單湖作電動機功能:=4轉之# 電能元;I: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⑽之 電此絰驅動控制单几1〇4之操控共同驅動第_ _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者; 乐一電機早兀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 電功能運轉,將再生發電之雷# 勖之再生發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選擇性配置之 之轉部與負載120之間可為吉接、 一電機早兀103 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事置=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負載m,或依需要選-個或-個以上之 可差動變速單元早元103之轉部聯結於 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s,丨π 盎効甓迓早兀1 09之 第-驅動系統1(m之= = 負載120者;藉上述 i 2 〇者。 再欣、、Ό構及運作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此外並可依需要撰挥卜4@ 元129輸出端輕合聯結;=132或,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m之輸出端,則d:=R<輸入端:離合器 統1〇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聯單=之6所示作為第二驅動系 於選擇性設置之變迷轉部、或合聯結 平疋i09之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於
第62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8) 如圖17所示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 1 0 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統 1002 ’供輕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負載12〇之可差動之變速 單兀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 系統1 0 0 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1 8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七’為由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上 及第一驅動系統1 0 〇 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丨之結構 中’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用以輕 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丨29,及耦合聯結遊星輪組 801之遊星輪803,而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供聯結於遊 星輪,801之太陽輪8〇2,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與靜部 間可错驅動控制單元丨〇4之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為電動 機功能運作以輸出迴轉動能、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 輸出電能時產生阻尼,藉其阻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 源;SI: 動月外環輪8〇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 兀此番#一電機單元1 〇 1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 運作’電磁力鎖固功能亦可依爱挥土丨& 9。2所取代,並由第一電機\依=擇性“車制動器 9。2之轉動側,而Ϊ車=:二〇1:部麵合於剎車制動器 鎖固於第-電機單元101:=n止側為鎖固於機體或 ππ呈鎖固而使主動藉此使第-電機單元 8〇4輸出者。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 此外為配合系統由主動迴轉動力源i00驅動第一電機
第6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59) 翠元ιοί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必需設置剎車制動器9〇ι, 由上述遊星輪組801之外環輪8〇4聯結於離合器112之輸入 端及耦合於刹車制動器之轉動侧,刹車制動器9q 止侧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直接、或經& 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對外輸出驅動負載12〇 ;,,選
上述^ 了驅動系統1〇〇丨為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 第二電機單元103 ’若系統之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依需要選 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凡103,則第二電機單元1〇3可為直接或 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耦合聯結於負載12〇,或耦合 聯結於離合器112所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〇 端,離合器11 2及剎車制動器9 〇 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 者; 第—驅動系統1002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 1 0 3作為動力源,以個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可差動之 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各別所耦合之負載 120 ’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單元;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1 _ 8 〇之相關功能者。 上述圖1 8之實施例主要運轉功能含:第一驅動系統 1 0 0 1之運轉功能為於剎車制動器9 〇 1閉合而離合器1 1 2脫離 時’外環輪804被鎖固,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單獨經遊 星輪803驅動太陽輪802帶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 能運轉,以供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本身所選擇性配置之
第64頁 1330218
第二電機單元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配置之 第二電機單元1〇3 ’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作串聯式混合 動力之運轉輸出或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功能之運作或兩 種功能同時運作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之 電能’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 ’或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 元103 ’或共同驅動兩驅動單元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者。 δ史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以及 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可於離合 器112閉合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與主動迴轉動力 源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〇 ; 於離合器112脫離,剎車制動器9〇1呈閉合狀態而剎車 制動器90 2呈脫離狀態,此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經遊星 輪組801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 ?機單元可藉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所發電之電能作串; J混亡動力之運轉,或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動 控制早疋1 04之操控單獨作電動機功能驅動運轉,或由 :電機單元101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 動控制單元104之操控共同驅動第二電機 功能運轉者; 〇介也動機
第65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61) ~'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供電者; 第一驅動系統100丨所選擇性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之轉部與負載1 2 0之間可為直接、或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褒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 負載120,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聯結於 可差動變速單凡109之輸入端,而由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 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者;藉上述 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構成結構及運作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20 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 統1002,供輕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可 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〇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1 9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八,圖丨9實施例中,其第一 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結構與圖16相同,而 圖20所示為本發明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分離式 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九’圖2 0之實施例中,其第一驅動系統 1 0 01及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結構與圖丨7相同,唯其不同在 離合器132之輪入端,耦合聯結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配 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所配置
第66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62) ' 之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或輸出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 端’則為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動力源之第二 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麵合聯結於第二電機單元1〇3轉部 所選擇性配置變速單元109或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輸入 端,上述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以供操控第— 驅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離 者’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端為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變速單元109再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輪803者。 圖2 1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圖2 1之實施例中,其第 一驅動系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結構與圖1 8相同, 唯其不同在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耦合聯結於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 〇 3之轉部,或第二電機 單元10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或輸出端,而離合 器132之輸出端,為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而可差動之變速單 元1 0 9之兩輸出端,為供分別搞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 統1 0 0 2動力源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丨0 3之轉 部’上述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以供操控第一 驅動系統1 0 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熊 者’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輸出端為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變速單元109再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輪803者; 前述圖1 6、1 7、1 8、1 9、20、2 1所述系統中第—驅動 系統1 0 0 1所配置遊星輪組之差動功能,亦可由同功能原理
ij3〇218
而不同結構形態之周轉輪組i Ο 3 0取代構成。 如圖22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16遊星輪組之分離 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一,圖23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ς 圖1 7遊星輪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二,圖22及圖 23之實施例中為由周轉輪組1〇3〇取代遊星輪組8〇ι,周轉 ,組1 0 3 0之三個輸出入端中,第一輸出入端5〇1為供聯結 =一輸出入輪組511,以及聯結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迴轉動 能輸出端’或聯結於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丨29,傳動單 疋129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者,第二輸出入端 502為供聯結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剎車制動器9〇2及第二輪 出入輪組512,第一輸出入輪組511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ι^ 供耦合於差動輪組5130,以供經旋臂5 131牵動差動輪出 組51 3一2及第三輸出入輪組513,以由第三輸出入輪組513驅 動第三輸出入端503及所聯結剎車制動器901之轉部及離合 器112,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如圖22所示直接或經選擇二 設置之變速單元109驅動負載120,或如圖23所示實施例 中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 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 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者; „„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是否設置第二雷 機皁疋103,若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〇3,則於圖“實 例中第二電機單元丨03可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兀109耦合聯結於負載12〇,於圖㈡實施例中,則可耦合 紿於離合器112所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蠕
第68頁 1330218
第二驅動系統丨002藉由第二電機 ,系統動力源,以耗合聯結選擇性配置3二為第二驅 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二 五、發明說明(64) 者;
;ΐ "1〇3 ^ ^ - - ;;2 V 速早兀109之輸入鈿,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 變^ 端::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 :而藉動“ 驅動系統1 0 0 2 ; 4。傅稱成第二 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驅 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熊 前述功能卜8 0之相關功能者。 ^
或藉操控 系統1 0 0 1與第 者’以運作於 上述圖22及圖23實施例主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 m脫離,刹車制動器9Q1呈閉合而剎車制動⑽2呈°脫》 狀態,此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經周轉輪組1〇3〇驅 二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藉驅動 控制皁TU04之操控,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第二電機單元103 ,或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 第二電機單元1 03,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 驅動負載,構成串聯式混合動力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前述第二電機單元 103接受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Z 動控制單元丨〇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120 ; m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03接受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
1330218
經驅動控制單元1 〇 4 負載120者; 之操控驅動作電動 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或於剎車制動器9 01呈脫離 離合器112呈閉合狀態時,由=車=動器9G2呈閉合、 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單^電機/元103接受儲 機功能運轉以和主動迴轉動力 104之知控驅動作電動 負載12〇者;冑、轉動力源10〇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 而剎車制動器9 0 2呈閉合、 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 或於剎車制動器9 0 1呈脫離 離合器11 2呈閉合狀態時,由主 能驅動負載1 2 〇者; 對儲 者;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動能回收之再 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供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 00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 疋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圖22所示作為第二驅動系 統1 0 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 於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於 如圖23所示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 1 0 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統 1002,供耦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負載12〇之可差動之變速 單元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動 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第70頁 X330218 五、發明說明(66) ' ' 如圖24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18遊星輪組之分離 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三,圖24中為由周轉輪組1〇3〇以取 代遊星輪組8 01,周轉輪組1〇30之三個輸出入端中,第一 輸出入端501為供聯結第一輸出入輪組511,以及聯結主動 迴轉動力源1 0 〇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或聯結於選擇性設 置^傳動單元129,傳動單元129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i 00 所驅動者,第二輸出入端5〇2為供聯結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 剎車制^動器902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 12,第一輸出入輪組 511及第一輸出入輪組512供耦合於差動輪組513〇,以供經 旋臂513_1牽動差動輸出輪組5132及第三輸出入輪組513, 以由第三輸出入輪組513驅動第三輸出入端5〇3及所聯結剎 車制動器9。01及離合器112,離合器112之另一端聯結於可 差^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差 =出: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進而構成第一驅 第1、雷拖”》1者/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是否設置 ’若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03,則第二 112所驅動之;Ϊί聯結於離合器112或耦合聯結於離合器 笛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端者; 第一驅動系統1 002藉由兩個或兩個 心3作為動力源、,以別耦合聯上之第-電機早 元109或其他傳動裳置,以驅動各別2性配置之變速單 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002;耦合之負載120 ’而 或藉操控離合器i 32作脫 ^ ^ ^. ^10〇2 Λ 11 ^ 得動旎之傳輪狀態 五 '發明說明(67)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〇之相關功能者。 ^ =24之實施例主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器ιΐ2脫 …二士」動器9〇 1呈閉合而剎車制動器902呈脫離狀態, ^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經周轉輪組1〇3〇驅動第一電機 •^兀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而由設置於第—驅動系統 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與設置於 统* 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共同或由其中之一接受== 運轉=負載驅動構成串聯式混合動力功能之運作者; 103接^第系:统Λ有儲放電襄置1〇6時,前述第二電機單元 動々制又單Hi疋101及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經驅 勒授制早疋1 〇 4之操控驅動作雷動機 m;或由前述第二電機:二動拉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 ^ αχ - 電機早70103接受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 者制早元1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 離合ill刹呈車:二器=呈:f ”車制動器902呈閉合、 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控電機單元103接受儲 機功能運轉以和主動迴轉動力= = 104之刼控驅動作電動 負載120者; 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 離合:U 呈車門制人動上:°】呈脫離而剎車制動器9°2呈閉合、 能驅動負載12才0: 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動能回收之再生發電以 1330218
五、發明說明(68) 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供電 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輪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 統1002,供耦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可 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圖2 5所示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丨9遊星輪組之分 ,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四,圖2 5實施例中,其第一驅動 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結構與圖22相同,而圖26 所示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2〇遊星輪組之分離式實施 ::塊圖之二十五,圖25實施例中,其第一驅動系統ι〇〇ι 入系統1GQ2之結構與圖23相同’唯其不同在於離 :=1一32之輸η入端,耦合聯結於第一驅動系統ι〇〇ι所配置 電機單凡1〇3或之轉部、或耦合聯結於第二電機單 兀103所配置之轡抹罝分1ηο +认 电仍•干 132^$- * ^ 109之輪入端或輸出端,而離合器 力'、玲之\ ’則為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02動 單ί二轉一邻Λ單元103之轉部’或輕合聯結於第二電機 Π】::配置之變速單元109、或可差動之變 置,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二。=可依需要選擇性設 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而主動驅動糸統1G02間迴 助疫轉動力源100輸出端為可
1330218 五、發明說明(69) --- 依品要選擇性设置變速單元1〇9再驅動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 輪80 3者。 圖27所不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21遊星輪組之分 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六,圖2 7之實施例中,其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結構與圖2 4相同,唯其 不同在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耦合聯結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所,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耦合聯結於第 二電機單元10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或輸出端, 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為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而可差動 之變速單元109之兩輸出端,為供分別耦合聯結於作為第 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動力源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 103之轉部’上述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以供操 控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間迴轉動能之傳 輸狀態者,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端為可依需要選擇 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再驅動遊星輪組8 〇1之遊星輪8〇3 者。 前述圖16、17、18、19、20、21所述系統中第一驅動 單元1 0 0 1所配置遊星輪組之差動功能亦可由同功能不同結 構型態之雙動型電機單元所取代構成。 圖28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6遊星輪 植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七,圖2 9為本發明以雙動 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6遊星輪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二十 八’圖28及圖29之實施例中,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
第74頁 1330218
妗μ Γ之轉部,供耦合聯結傳動單元129、及耦合聯 己置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驅動第一電 之#轉部;第一驅動系統100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 ^ . 動型電機單元1 0 4 0為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 狀或般異步之雙動型電機結構所構成,可為呈圓筒 # A π I狀結構,其構成包括第一轉部1 04 1及第二轉 人him第一轉部1〇41與第二轉部1042之間設有可操控離 I ,第—轉部1 0 4 1供與剎車制動器9 0 1之轉部聯結, ^經離合器112與第-電機單元1Q1之轉部聯結者,刹車制 動器90 1之靜止側為固鎖於機體’雙動型電機單元1〇4〇之 第二轉部1 042,則可如圖28實施例所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 置之變速單元109以驅動負載12〇,或如圖29所示由雙動型 電機單元1 040之第二轉部丨042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 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 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 〇,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者; 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是否設置第二電機單 元103 ’若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〇3,則於圖28實施例中 第一電機單元103之轉部’可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 速單元109耦合聯結於負載120,於圖29實施例中,則第二 電機單元103之轉部可耦合聯結於第二轉部1〇42所驅動之 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源’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09或其他傳動裝 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0,或依需要選擇由
1330218
=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輪入 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 匹配之負载120,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0之相關功能者。
、上,圖28、29實施例主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器丨j 2 :離’ 4車制動器9〇!呈閉合而離合器i 22呈脫離狀態,此 ^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 能運轉,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 10 3或與β又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 由其中之一接受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電能經驅動 二二单70104之操控以作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負載驅動構 成串聯式混合動力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前述第二電機單元 =3接受第厂電機單元1〇1及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 控制單το 1〇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03接受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
f =動控制單元1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負載1 20者; 或^離合器1Q2、112呈閉合而離合器122及刹車制動 ^ 脫離狀態時,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接受儲放電 裝置106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丨〇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
第76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2) 能運轉以和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 120 者; '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03作動能回收之再生發電以 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供電 者; ,於離合器1 〇 2、1 1 2、1 2 2呈閉合而剎車制動器9 01脫 離狀惑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者; '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兀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 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圖2 8所示作為第二驅動系 統1 0 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 於選擇性设置之變速單元109之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於 如圖29所j不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 1 0 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統 ^ 02 ’供耗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負載120之可差動之變速 元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動 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 ^3〇所不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 8遊星輪 、且之刀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九,圖3 0之實施例中,為 =主,迴轉動力源1 0 0輸出迴轉動能之轉部,供耦合聯結 4動單兀129、及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〇2及變速 疋,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第一驅動系統
$ 77頁 133ϋ218 五、發明說明(73) 100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單元丨〇4〇,雙動-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有刷、同步或異:二1 040為 構所構成,可為呈圓筒狀或盤狀或錐狀二 Κ:結 第一轉部1041及第二轉部1〇42 ,第—轉;二二,成包括 1 042之間設有可操控離合器122,第_ 。 /、第一轉部 制動器謝之轉部聯結,再經離合器U2: 41供與剎車 1 01之轉部聯結者,剎車制動器9 〇 i之靜 田早兀 體’雙動型電機I元1 040之第二轉部1 042則耦人聯。 ϊίΐίΐί1: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心:“ 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而構成第-驅動 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 =;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議,則;Κ心早 2所::結於第二轉部1042或輕合聯結於第二α 42所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端者; 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藉由兩個或兩個以 第— 動力源,以個別輛合聯結選擇性配置第之-電機早 :1〇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各 變迷早 錯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0 02; °之負載12°’而 系統以離::1;2二離或, 者m 動系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乍於前述功能卜8 0之相關功能者。 離,ΐίΓ動0;二施,例門主人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器"2脫 J動器901呈閉合而離合器122呈脫離狀態,此時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4) 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_ 能運轉,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第统二機二作5電機功 103,或與設置於第二驅動系咣一-機單兀 共同戍由其中m /1。。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 ’ 二Π Λ : 電機單元101發電電能經驅動 Γ串八Λ 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負载驅動構 成串聯式混合動力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06時, 一 二控者…1〇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 薄901或呈於脫離/狀=、I12/閉合而離合器122及剎車制動 妒署1nR離狀1寺,由别述第二電機單元103接受儲放電 裝置106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04之操控驅動柞带私地Λ 能運轉以驅動負載120者; 插控駆動作電動機功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接受儲放電 經驅動控制單元104之操控驅動作電能二之電: 動迴轉動力源⑽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载12〇運者轉以和主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動能 ’ J儲放電裝趣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 發供電電以 離狀' 112、122呈閉合而刹車制動器901脫 者;、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驅動負载120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第79頁 1330218
⑶之輪出端,則㈣ :=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差動:變合m兩铜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03之可 盥第二M k 兀 ]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 ,、一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έ ^31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9遊星輪 j刀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十,圖3丨之實施例中,其第 驅動系統1 〇 〇 1及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結構與圖2 8相同, 而^32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20遊星輪組 之刀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Η ,圖3 2之實施例中,其第 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結構與圖29相同, 此項系統之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 〇輸出端亦可依需要選擇性 5又置變速單元109 ’再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輪803,並 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 32,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 1 0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唯其不 同在離合器132之輸入端’為耦合聯結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所選擇性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輕合聯 結於第二電機單元10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或輸 出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為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0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搞合
第80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6) 聯、,·σ »又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轉邹 選擇性配置變速單元109,或耗合聯結於可差動之變迷單 元109之輸入端者。 心早 圖33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以遊 組之;7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十二,圖3 3之實施例中,复 第驅動系統1 〇 〇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結構與圖3 〇相 同,此項系統之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端亦可依 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09,再驅動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輪要選 803/,並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32,以供操控第— 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離, 者;唯^不同在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為耦合聯結於心 一驅動系統1〇01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 Ϊ 第二電機單元1〇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 或輸出端,而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輸出端,為耦合聯社 擇性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之 壯動之變速單元109之兩輸出端,為供分別 聯;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源之兩個或兩個以 上第一冤機早元1〇3之轉部者。 •二1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 ,亦可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端, 聯結離合器1 020,離合器1 020為藉人力、 ° 力、或氣塵、或油壓之流力、或電磁力等;=、或離心 器、或單向離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二之離合 力耦合器或其他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
第8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7) 置所構成者;上述離合器1〇20為聯結耦合於傳動單元129 與作為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之變速單元丨及負載12〇之間, 以操控對外輸出迴轉動能之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驅動所屬負 載120者,以及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 元101發電之電能’直接或經驅動控制單元之操控,以 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構成串聯式 混合動力驅動功能;或藉操控系統作並聯式混合動力驅動 等主要功能之運轉,及其他如前述功能卜8 〇之相關功能之 運轉者;
圖34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糸統方塊示意圖之一,圖3 5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 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二,圖 34及圖35所示實施例中其主要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輸出端,為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0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與 前置驅動單元1000所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轴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其他輪出端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輪出
第82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8)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 動第-電機單元10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i ◦共同構成第 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者; 第二驅動系統i 0 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而搞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 ^速單元1〇9所匹配之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载12〇,而構成 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者。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之離合器1〇2〇之輸入端為搞 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鳊、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 0 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如圖34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 倒槽、或具有空標功能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動 ,屬之負載120者’或更進一步如圖35所示,藉由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 '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二 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丨〇9所構成,以供驅 ^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作可差動運轉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動力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丨〇 9,以驅 所配置之負載1 2 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者; °動 ^ 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所驅動 ^速單元109 ’亦可如圖34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 , 操控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
第8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79) 二9所構成,以供驅動所屬之負載12〇者,或更進一步如圖 35所不,由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 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個 :之 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 20作差動運轉者。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〇輸出端經傳動單元i29 聯結=離合器10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及 ,機早7L1 01 ’除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〇〇1 =’亦可依需要而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或獨立設置 者0 J34及圖35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供驅 動則置驅動单元1000外,其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 1〇〇驅動第-電機單元101以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 動力糸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雷梦署1 η β η* »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機,At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能=儲放”置m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其之發負電載13〇 特疋ί载)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之一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動第-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其所發電之 月匕供對儲放電裝置i 0 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第84頁 I33U218 五、發明說明(80)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豆發電之 電能與儲放電装置^ 此延轉,、货电 v . , .n ^ .置106之電此,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参截120,. * ^ 1 Q n ^ 動貝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單獨 驅 動系統1 0 0 2之第二雷德i ;彳n Q、,★ 别 _電機单疋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3產生之迴線叙处 ifc, ^ Λ 座王轉動此’與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刹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0 、 #圖36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兀•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三,圖3 6所示實施例之主要構 成含: 二y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輸出端,為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辅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 ’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 ’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與 前置驅動單元1 000所配置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1) 態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輪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其他輸出端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相同輪出端或不同輪出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10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第 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者;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 000之離合器1〇2〇之輸入端,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輸 出端 '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 020之輸入端,為耦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或輕合聯結於主動迴 之另-輸出端;離合器102()與負載12G之間所 U之變速單元109 ’可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 =d又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09所 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槽、或 變。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 所構成,以供驅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 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 =外由兩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 動力源,而各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 者以各別驅動其所匹配負載120構成之第二驅動系統
第86頁 1330218 五 、發明說明(82)
第二驅動系統1 002中,供耦合聯結於兩個或兩個 第二電機單元103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可依需要選 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 並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差動運轉之輸出端,以供個=鉍 合聯結於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之轉部,進而驅動所個別配 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0〇輸出端經傳動單元129所麵人 聯結之離合器10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及第二 電機單元101,除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外’亦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或獨立設置 者。 。 圖36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除供驅動前置 驅動單元1 0 0 0外’其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丨0 〇 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 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a又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 0 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第87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3)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電之 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 者; 或由,放電裝置106之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 第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 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 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 。。圖37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四,圖38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 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 五’圖37及圖38所示實施例中,第一電機單元1〇1轉部與 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轉部之間設有離合器丨3 2,其主要構成 含: '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輸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第88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4)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 ’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0 者; & 上述離合器1020 ’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斑 前置驅動單元1000所配置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大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 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〇之其他輸出70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i 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10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 一驅動系統1001者;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 0 0 0之離合器1〇2〇之輸入端,為耦合 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出 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另一輸出端;離 合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如 圖37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 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供驅動所 屬之負載120者,或更進一步如圖38所示,藉由可操控多 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 軸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供驅動 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作可差動運轉者。 此外可依需要選擇將第—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所設置之第一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5) 電機單元1 0 1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單元109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 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單元1〇〇2 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聯結於第二驅動系 統1 0 0 2中,與第二電機單元丨03轉部耦合聯結之可差動變 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個可差動輸 出端’則供分別耦合聯結所配置之負載12〇,而藉離合器 132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間迴^ 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丨〇9,以驅動 所配置之負載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002者; 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中,由第二電機單元1 0 3所驅動之 ,速單元109,亦可如圖37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 操控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 109所構成,以供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或更進一步如70 所不,由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作可差動 ^ ^ 38 差動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個別差輸動出二可 所分別配置之負载1 2 0作差動運轉者。 ’、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 00經傳動單元129之輸 =器1 32之間,所設置之離合器1 02、及選擇性科 與離 早兀109、及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離合器132叹之變速 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外,亦可依 為、依需要 驅動系統1 00 2或獨立設置者。 為釔合於第二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6) 圖37及圖38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供驅 動前置驅動單元1000外,其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 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 元10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i 2〇,使系統作串聯式混 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丨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電之 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丨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忐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以產生迴轉動忐驅動負載,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先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 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 002中第
第9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7) —---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刺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丨06充電,\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S 者。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驅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肤能 者; I 圖39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輪出端設有前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六,圖39所示實施例中,驅 電機單元1 0 1轉部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轉部之間設有 控之離合器132,其主要構成含: ° °〗操 ——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輸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 單元129、辅助離合器1 02 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動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〇構成用 1 0 00者; 功早το :。。亦可選擇設置於轉多動轴力輸:。。:j::::元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相同輸出端或不 同輪出
1330218 五、發明說明(88) '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第 一驅動系統1 0 〇 1者; 剛述别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〇2〇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一輸出端; 離σ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搞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 之變速單兀10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夕奴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輪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 ^外可依需要選擇將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所設置之第一 電機單70101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ί=Γρ,耗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 ΓΓΛ ’為輕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單元1〇〇2動 置二第^ ^ I*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聯結於選擇性設 ^於第動系統lm中之可差動變速單元⑽之輸入
二動變速單元⑽之兩個可差動輸出端,耗合
Si二:上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而藉離 ;# 001 #^ ^ ^1 002 - ^ 右上述則置驅動單元1000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負載
1330218
1 2 0為至少兩個,並且相互之間- 罟胝叙S-mnn 1恶呈差動運轉功能,則前 置IE動皁兀1000之離合器1020與負載 ^ - - 1 η π 1 '、貝戰120之間所耦合聯結 早兀109依需要選擇為具可操控變速、倒檔、 能ί變速單元結構,或更進—步具有兩軸或兩軸 作: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結構所構成,以供驅 2 2各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輕合聯結之負載120作差動運 轉骨, 第二驅動系統〗002藉由兩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 力源,而各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109, 以各別驅動其所匹配負載i 20構成之第二驅動系統〗〇〇2 者0 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設有可差動之變逮單元1〇9以供接 文離合器132所驅動,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兩輸出 端,分別耦合聯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之轉 部’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可依需要選擇為由具有可操控 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 轴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 端所分別耦合聯結之負載1 2 0作差動運轉者。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經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與離 合器132之間,所設置之離合器102、及第一電機單元" 101、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離合器132,除可依 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 〇 0 1外,亦可為結合於第二驅 動系統1 0 0 2或獨立設置者。 圖39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供驅動前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0) 置驅動單元1GGG外,纟主要運作包括#離合器132切斷 時’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ι〇ι以產生 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 二驅動系統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ι〇3, :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 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1 η η或^於系先°又有儲放電裝置1 0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72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3外接不特定負载)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 彳Μ π或#於/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二驅動第-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其所發電之 供對^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载)供電者; 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〇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能驅動負載120,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雷# DD 勤备b之電此,平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統°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中第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1)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 圖40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七,圖41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 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 八’圖40及圖4 1所示實施例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輸 出端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元1 2 9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轉部 之間,設有可操控之離合器132,其主要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輸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儿129、輔助離合器1〇2〇,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〇,構成前置驅動單 1 00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 ’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與 前置驅動單元1 〇 〇 〇所配置負載丨2 〇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 態者; ’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為多軸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其他輪出端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2)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 第一電機單元1〇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第— 驅動系統1 0 0 1者;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〇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知、或_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之另一輸出端; 难合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如圖40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 倒播、或具有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丨09所構成,以供驅動 所屬之負載120者’或更進一步如圖41所示,藉由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兩軸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作可差動運轉 者。 、此外可依需要選擇將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所設置之主動 迴轉動力源100輸出端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元129 ,為供耦 合聯結於離合器132輸入端,離合器132之輸出端,耦合聯 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 轉部,或聯結於選擇性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供盥 第二電機單元1〇3轉部輕合聯結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 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個可差動輸出$,則供分 別搞合聯結所設置之負載12〇,而藉離合器132操控第一驅
第97頁 1330218
之傳輸狀態 五、發明說明(93) 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 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迷單元丨〇9,以驅動 所配置之負載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002者; 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中,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所驅動之 變速單元109 ’亦可如圖40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有可 操控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 109所構成,以供驅動所屬之負載120者,或更進—步如圖 41所示’由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之 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 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 2 0作差動運轉者。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經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所耗 合聯結之離合器10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 -電機單㈣,除可…為結合於第统二第 外,亦可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 02或獨立設置者。 圖40及圖41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供 驅動前置驅動單元1 0 0 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m统1002之第 ΐΐϊΐ:1: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使系統作 串聯式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電機單元1()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丄厶丄〇
能供對儲放電裳 (含外接不特定負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 一 1 002之第二電機單 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者; 電機早701 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100 ^ ^ ^ 雷之雷# ϋ電機早70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或由第-電機載)供電者; 雷处盥德妨帝^機 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以回趟叙2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恭 ^ 迠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或=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一電機單兀1〇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 ,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 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0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與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第99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5)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 0之相關功能者。 圖42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九,圖4 2所示實施例中,主動 迴轉動力源100輸出端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元129與第二驅 動系統1002轉部之間,設有可操控之離合器132,其主要 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輸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〇2〇,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反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0 者; ^ 上述離合器102〇,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100,與 前置驅動單元丨000所配置負載12〇之間迴轉 之傳輸狀 態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 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其他輸出端 山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 ^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 第一電機單元10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第一 驅動系統1 〇 〇 1者; 刖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 0 20之輸入端,為耦 曰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一輸出端; 離δ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耗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 ,可
1330218 五 '發明說明(96) 依需要選擇為由罝 空槽功能之變迷^元1〇9工所又或無段變速、倒樓、或具有 多段或無段變速、初故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兩轴以上可差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動其各差動給ΐ轉輸出之變迷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各差動輪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作可差動運轉 迴轉5 1卜需要選擇將第—驅動系統1001所設置之主動 動力源100輪出端所耦合聯 於離合器132之輪入诚,而触:傳動皁心9,供耦合 於兩個第二電機久二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合聯結 第二驅ί李统二轉部,或聯結於選擇性設置於 藉可差之可差動變速單元m之輸入端,* 兩個或兩個以π電機兩動;出端,耗合聯結於 操控第一 1C第一電機早兀 轉部,而藉離合器1 32 ^ ,驅動糸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間迴轉動& 傳輸狀態者; 、得勒此之 若上述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負 詈酿紅至少兩個,並且相互之間需呈差動運轉功能,則前 單元1 0 0 0之離合器1 0 2 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耳^士 ^戈速單元109,亦可依需要選擇為具可操控變速、… *、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結構,或更進一且 兩軸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結構所, 供驅動其各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耦合’从 動運轉者; 角戰U0作差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兩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
第10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7) 力源,而各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丨〇 9, 以各別驅動其所匹配負載120構成之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者0 第二驅動系統1002 s史有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以供接 受離合器132所驅動’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兩輸出 端’分別耦合聯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丨〇3之轉 部’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可依需要選擇為由具有可操控 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 轴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 端所分別搞合聯結之負載120作差動運轉者。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經傳動單元丨29之輸出端所耦 合聯結之離合器102、及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選擇性設置 之變速單元109、離合器132 ’除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 動士統1001外,亦可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或獨立設 圖4 2所示系統中,主叙抱絲& ^ ® ^ - - mnn ^ 動k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供驅動前 置驅動早兀1000外,豆主I遝铷 „主^ + .'八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 時,可猎主動迴轉動力源 路雷换说㈣: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 發電機功月b運轉,装絲'當护w山v rr ^ 兵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 二驅動系統1 00 2之兩個或兩個 版助认直趴矛 u甚;i、α絲也此s 义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 03 ’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俊备铋冼由聛4 β人么a 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 或於系統δ又有儲故雷肚$ 1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1
1330218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 〇 6充雷,七#丄林 γ人从拉τ杖—含此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雷,,、,Ώ ,ηηο 工加々工/ ^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夕楚一+ 上之第一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 ^w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雷^ 100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6:,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电機单70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之電flb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Π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月t·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乂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一或,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一電機單凡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0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载)供電 者0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第10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99)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1-80之相關功能者。 圖43所不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兀之系統方塊不意圖之十,圖44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 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 一,圖43及圖44所示實施例為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 驅動系統1 00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結構中,由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輸出軸供耦合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 1 = 9 ’再耦合聯結於輔助離合器1〇2〇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為,變速單兀109,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12〇,構成前置驅 動單7G1000 ’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共同構成第一驅動 系統1001 ; ^ 則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輕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020與負载12〇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圖43所不’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 f ΐ或具有空構功能之變速單元1 0 9所構成,以供驅動 夕 、取ία有’或更進一步如圖44所示,藉由可操控 二二3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動盆 走動連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者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 2 0作玎差動運轉 故Qn。傳動單元129<另一輸出端供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 輪8 ϋ 3,而笛 恭丨1 弟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供聯結於遊星輪組8 01
第104頁 133〇218 五、發明說明(100) =陽輪802 ’第-電機單元1()1之轉部與靜部間,可 以:Π104之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電動機功能運;乍 1=轉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 M b '、且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1 ο 〇之迴 — 5:、?二輪80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m使第 ,,早7C1 01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 力=:能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剎車制動器9〇2所取 動側,而 >丨έ =機f兀1〇ι轉部耦合於剎車制動器902之轉 第-電機單元ππ之靜部者,藉= ^而使主動迴轉動力源刚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04輸出 :外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刹車制動器9〇ι以配合系統 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 運作,並由上述遊星輪二u;:;01。1作發電機功能 ΐ 刹車制動器州之轉動側’剎車制動 器901之靜止侧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i32之另一 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邱、口 =合之聯輸W者m㈣G2所選雜設置之變速單元3 '、乐—叛動早儿1002間迴棘動合电私 者’;離合器132及剎車制動㈣!可為個別裝置或\ ^構 第二驅動單元1 002為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第105頁 1330218
源,而如圖43所示,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 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〇而構 成第一驅動系統1002者;或如圖44所示,依需要選擇由第 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 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 匹配之負載120而構成第二驅動單元1〇〇2者; 上述遊星輪組80 1、第一電機單元丨〇 i、剎車制動器 902、剎車制動器901及離合器132可依結構需要為結合於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 ’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或為獨 立設置者。 圖43及圖44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供 驅動前置驅動單元10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 0 02之第 一電機單元1 0 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 2 0,使系統作 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 °動第 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月匕2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载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0 0?^ ^ ^ 第一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第106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02) --- 供广人健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i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第—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丨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一 者。 或藉操控離合器1 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驅動 系統10 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熊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0之相關功能者。 圖45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二,圖4 5所示實施例為由第 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 系統1001之結構中,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軸供耦合 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1 2 9 ’再相合聯結於輔助離合器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03) 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配 置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000,並與主動迴轉動 力源100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001 ;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輕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空擋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兩軸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丨2〇作可差動運轉 者。 給動單元129之另一輸出端供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 ,而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供聯結於 :以So:第:電機單元…之轉部與靜部間可藉驅 以輪出二 ,依需要選擇性作電動機功能運作 產生阻尼或作發電m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 轉動能經外择尼私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之迴 一電機單元m之餘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04使第 磁】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 力鎖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剎車n电 代,並由第-電機單元1()1㈣Μ 器902所取 動側,而剎車制動器902之靜止側鎖;制動器902之轉 例為鎖固於機體或鎖固於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04) " ----- 機單①1Q1之靜部者,藉此使第"'電機單元101呈鎖 主動迴轉動力源1 00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04輸出 者0 ^外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剎車制動器9〇1以配合系統 n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 ,並由上述遊星輪組801之外環輪804聯結於離合器 2端及耗合於刹車制動器901之轉動侧,刹車制動 i/側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132之另一端,為耦 :聯…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 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 70103之轉部,所共同耦合聯結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之 輸^端者,而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32,為供操控第一驅 動單元1001與第二驅動單元1〇〇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者,離 合器132及剎車制動器9〇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者; 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為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 單元1 0 3作為動力源,並個別經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 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各別所耦合之負載12〇,藉上 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者; 曰 上述遊星輪組801、第一電機單元丨〇1、剎車制動器 9 0 2、剎車制動器9〇ι及離合器132可依結構需要為結合•於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0 i,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J 〇 〇 2,或 立設置者。 揭 圖45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除可供驅動前 置驅動單凡1〇〇〇外,其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 時,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以產生 上厶丄Ο 五、發明說明(105) 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輪出 二:動系統1 0 0 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設二於第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丨 之第一電機早70103 , 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使糸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動迴轉動力源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6充電發電機功1運#,其發電之電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Λ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 0 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 第-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 1。〇所或驅於上統/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 a 置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载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雪舴,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二、: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 0 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 1 20 者; ' 或=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 00 2中第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〇者;
第110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06)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 者;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0之相關功能者。 心 ^46所不為由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 驅動單兀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三,圖47所示為由本發明 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 圖之十四,圖46及圖47所示實施例為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 及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構成,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輪出 軸供輕合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129,再耦合聯結於輔助 離合器1 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元丨〇9,以驅 動所配置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並與主動 迴轉動力源1 0 0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i 〇 〇 j ;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 0 00之離合器1〇2〇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如圖46所示’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 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丨〇 9所構成,以供驅動 所屬之負載120者’或更進一步如圖47所示’藉由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第111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07) 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以供驅 /、 動輪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 者。 系、、先並η又置具有三個輸出入端之周轉輪組1 _,第一 J μ人t為供聯結第一輸出人輪組511,以及供聯結於 跑仕楚一帝地^ 另一輸出端,第二輸出入端502為供 ^Γ,笛一&山早兀1〇1及剎車制動器902及第二輸出入輪組 差動輪組51,入輪組5U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12供耦合於 第一於ΐ入私:以供經旋臂5 1 3 1牽動差動輸出輪組5 1 32及 =5〇3及:Γ3,以由第三輸出入輪組513驅動第三輸 入端者,刹車制動;! 901 轉部及離合器132輸 132之另一诚人《 靜止側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 單丄U 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 早兀103之轉部、戎鉍人聯从从純 乃 电风 ’ σ聯、,、口於第二驅動系统1 〇 〇 2所雄埋 性設置之變速單元i 09之輪入 2糸、、充1U02所選擇 器132,為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 =擇性設置之離合 間迴轉動能之傳輸者,離合3 二驅動系統1002 別裝置或-體共構者;㈣2及㈣車制動器9(Η可為個 % 統1〇°2為由第二電機單元!。3作為動力 源,而如圖46所示,耦合聯結選擇性一 或其他傳動裝i ’以驅動_個戋 之J J早兀109 成第二驅動系統1 002者;或二? ;?上之負載120而構 4如圓47所不,依需要撰摆 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丨〇9之 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可差動於 輸入 网J是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
第112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08) 匹配之負載120而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者; 上述周轉輪組1〇3〇、第一電機單元1〇1、 9〇2、刹車制動器901、離合器132可依結 要 ^器 第-驅動系統i謝,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二。合於 設置者。 \句獨立 圖46及圖47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 驅動前置驅動單元1 0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 ,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輪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 ^ 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統作 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in卜接不特疋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之第一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Φ動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此,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第113頁 丄丄ο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猫 動系統H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 ; = =二驅 者; 座生设轉動能驅動負載 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 一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lOi、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 者; 或第二電機單元丨03,於剎車 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1 - 8 0之相關功能者。 、 _圖48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五,圖4 8所示實施例為由第 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 02所構成,由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輸出轴供搞合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129,再搞 合聯結於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 元109 ’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0 ’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1001 ;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第114頁 丄 五、發明說明(110)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一 離合器1 020與負載12〇之門沐全助力源100之另輸出為, 依需I #摆&二載* 2〇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空檔功能之#、p 多又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戈星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¾ ϋ ri I- -r ^ 榀次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 ^ i ^ ^ ^ , 心I迷皁兀109所構成,以供驅 :其各差動輪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作可差動運轉 系統並設置具有三個輸出入端之周轉輪組ι〇3〇,第— Ϊ=5二為供聯結第一輸出入輪組511,以及供聯結於 二=笛一 _ 9之另一輪出端,第二輸出人端502為供 " 一電機單元1 0 1及剎車制動器9 0 2及第二輸出入輪^ 512,第一輸出入輪組511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12供耦合於 差動輪組5130,以供經旋臂5131牽動差動輸出輪組5132及 第二輸出入輪組513,以由第三輸出入輪組513驅動第三 輸出入端5 0 3及所聯結剎車制動器9 〇丨及離合器丨3 2輸入蠕 者;剎車制動器9 0 1之靜止側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丨3 2之 另一端,為耦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丨002之兩個或兩個以 上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所共同耦合聯結之可差動之 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者,而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32, 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間迴轉動^ 之傳輪者’離合器1 3 2及剎車制動器9 〇 1可為個別裳置咬= 體共構者; ~ 〜 第一驅動系統1002為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檣
第115頁 丄二):>υζΐδ 五、發明說明(ill) 單元103作為動力调, 109或其他傳動^置並個別經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 述結構構成第_駆叙/動各別所耦合之負載12〇,藉上 丹再取弟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2者; 902、上利述車周·^輪組1G3G、第—電機單元101、刹車制動号 902、刹車制動器9(H、 4勒為 第-驅動系統1〇〇1,„戈二 可依結構需要為結合於 設置者。 及、、、° D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或為獨立 置驅:單tot:中其===源100除可供驅動前 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雷铨二動.第€機单兀101以產生 -驅動糸^ΠΠ9 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 產生·口錄# &之兩個或1^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 03 ’ 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便糸,先作串聯式忍合動力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装置1〇6時,& 1〇〇驅動卜電機單元⑻作發電機魏運轉,/動力原 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 1〇〇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 動能驅動負載1 2 0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丄丄 8
或由第電機單元1 〇 1作發電機功能谨媸,装路φ夕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電 力此運轉其發電之 以轰生迴棘動之電此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產生、轉動此驅動負載12〇,或 戰1別C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 動系統1 0 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和動0又罝於弟一驅 12〇者; 機早兀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棘叙处 如動糸統中弟 之i回鐘#λ处#门 轉動此’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迴轉動月匕,共同驅動負載12〇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戎筮_ 制毹:ί 4 « 次第—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 =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人 、^ .! η η ! ^ 雕4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π & 4 .„ ^ _ 尔几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0之相關功能者。 圖49所示為由本發明主動 β + Τ 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 驅動早m统方塊示意圖之十六,圖5〇所示為由本發明 2動J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 =十七,圖49及圖50所示實施例為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所構成,由Φ說、π & ^ ,^ , λ 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 0輸出 軸供耦合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12q,s知人“ _ 她人…y再耦合聯結於輔助 又且&用變速早元1〇9,以驅
離合器1 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 1^· 第117頁 i33〇2l8 五、發明說;013) 置之負載12。’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並與主動 、得動力源100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 =述前置驅動單元1 0 0 0之離合器1 0 20之輸入端’為搞 :結,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離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一輸出端·, 心Ϊ Γ 載120之間所辆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空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多變速單元10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兩:Ξίίϋ、倒播、或具有空樓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者了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 配置之另一輸出端供驅動所輕合聯結選擇性 1〇1之二Γ變速單元刚’以驅動第-電機單元 1 040雙動一驅動系統1001 i設有雙動型電機單元 刷、同步機單兀1 G4G為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有
或盤狀或錐狀結構,其構成包括圓^狀 1 042 ’第—轉部1〇41與第二轉 :轉。P 器122,第-轉則⑷供與刹車制動器:=離合 經離合器112與第一電機單元1〇 ° ° : ^,再 二轉部_則轉合聯…器早:,之第 另一端為耦人脚a#够 ^ 翰入知者,離合器132之 。聯、,、。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第118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14) 103之轉部、或耦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選擇性設 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者’而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 1 3 2,為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間 迴轉動能之傳輸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為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動力 源,而如圖49所示,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 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〇而構 成第一駆動系統1002者,或如圖50所示,依需要選擇由第 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 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 匹配之負載120而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者; 上述離合器102、變速單元109、第一電機單元1〇ι、 離合器112、剎車制動器901 '雙動型電機單元1〇4〇、離合 器122、離合器132 ’可依結構需要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0〇2或為獨立設置者。 圖49及圖50所示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供 驅動前置驅動單元1 0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〇2之第 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統作 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苴雷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 0 6充電,或針盆杨φ At b 3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1· 第119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15) (含外t不t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丄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载120 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電之電flb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二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儲=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載130 Γ迴人Λ能驅動負载120 ’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〇0 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單^二,早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者; 電機单兀*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或由儲放電裝置β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之迴^ 之、轉動此,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哫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 ^ . 制動產生之A 弟一電機早兀103,於剎車
對其能,對储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者7他電—之負載13Q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電戈 或藉操控離合器1 32作脫離或閉人,、,k 系统1 〇。i與第二驅動系W 002之7=^^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H0之相關功能者。得翰狀-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16) 圖51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八,圖51所示實施例為由第 一驅動系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所構成,由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輸出軸供耦合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129,再耦 合聯結於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 元109,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丨2〇,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0 ’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1001 ; 則述前置 結於由主 、或耦合 器1 020與 要選擇為 功能之變 或無段變 以上可差 各差動輸 合聯 出端 離合 依需 空檔 多段 兩轴 動其 者。 驅動單元1 0 0 0之離合器1 020之輸入端,為輕 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另一輸出端; 負載1 2 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丨〇 9,可 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速單元10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丨2〇作可差動運轉 配置之ί:70129之另一輸出端供驅動所耦合聯結選擇性 i〇l之轉邱.哲 ^ ^ ^ 以职動第一電機旱兀 1 040 第一驅動系統100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單元 刷、同步或異步之雙動型電機乂或直流、無刷或有 戋殽灿+ Μ 雙動里電機、構所構成’可為呈圚筒狀 及盤狀或錐狀結構,其構成包括 ^ J馮呈圓Ν 驭匕栝第—轉部1041及第二轉剖
第121頁 五、發明說明(117) 5flL第笛轉:1041與·二轉部1 042之間言史有可操控離合 部1041供與刹車制動器901之轉部聯結,再 器901之靜止側為因错兀〇1之轉部聯結者,剎車制動 合聯結離合議之輸入端者,離合ΐ132 以上第二雷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兩個或兩個 之變速Ϊ元l〇q早7轉部,所共同耦合聯結之可差動 A ^ ,J 之輸入端者,而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32, 驅動系統_與第二驅動系統⑽2間迴轉動 單元二作驅兔動為系:1002為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 1 09或J: # ί動力源,並個別經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 it ^構媒Λ動楚裝置,以驅動各別所耦合之負載1 20,藉上 述、,。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〇〇2者; 離人ϋ離W102、變速單元109、第一電機單元101、 動器9〇1、雙動型電機單元1040、離合 1〇 :二器匕2,可依結構需要結合於第-驅動系統 或、纟。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或為獨立設置者。 圖5 1所示系統中,主動迴棘動六 # m 1S - , 王動、轉動力源100除可供驅動前 昧 70ク,其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 2雷I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 ==’…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 系統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 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 IJJUZ10 五、發明說明(118) 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设有儲放雷择番Ί Ο β ion驄叙笛恭德 逼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 — (含外接不特定負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002之兩個或兩個:::::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動能驅動負載12G者; 早,以產生迴轉 100所或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ιυυ所驅動之第_ 〇。 雪之齋处 弟電機早疋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 ,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驅 動之: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雷处1由第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2 2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120 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一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〇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丨〇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 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第123頁 1330218 五、發明說明(119) -- 者;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 者’以運作於前述功能卜80之相關功能者。 〜 前述圖1 - 5 1所述之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分 離式之各種實施例,可具有前述功能丨_ 8 〇之全部或部分功 能者;若系統設有多個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時,於各個第二 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可依應用之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 132以供操控迴轉動能之傳輸者;而上述離合器132可為由 藉人力、或機力、或離心力、或氣壓、或油壓之流力、或 電磁力等所操控之離合器、或單向離合器(single way clutch)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傳輸之裝置所 構成’於離合器132閉合時供聯結其兩端之驅動單元,脫 開時’則其兩端之驅動單元為可個別運轉者;此外此項分 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可依系統需要設置一 個或一個以上之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以及設有一個或〆個 以上之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者。 綜合上述,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為首創可操控系統作為串聯式混合動力驅動運轉、或 並聯式混合動力運轉之雙動力驅動功能,為藉由各別獨立 之第一驅動系統、第二驅動系統兩系統之間作串聯式滿合 $力驅動運轉、或並聯式之混合動力驅動運轉’並可進一 步加设可操控離合器,以操控兩單元之間迴轉動能之相立 傳輸狀態’而使系統具有更多型態之驅動特性以供依負載
第124頁 IJ3U218 五、發明說明(120) 需要作選擇者。 動力驅動系統,在低功率 可運轉於較佳之(Brake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輸出如應用於車輛市區行駛時,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狀態,可改善内燃引擎 低速威輕載時效率偏低與污染較高之缺失,創意新穎功能 確切,爰提申請案請依法核審為祈。
第125頁 1330218 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明之系統方塊圖。 圖2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一。 圖3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 圖4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 圖5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四。 圖6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五。 圖7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六。 圖8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七。 圖9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八。 圖1 0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九。 圖11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 圖1 2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Η---
第126頁 1330218 圖式簡單說明 圖13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二。 圖14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三。 圖15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四。 圖16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例方塊圖之十五。 圖1 7為本發明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分離式 實例方塊圖之十六。 圖1 8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七。 圖1 9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八。 圖2 0所示為本發明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分 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十九。 圖2 1所示為本發明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 統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 圖22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μ遊星輪組之分離式 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一。 圖23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ιγ遊星輪組之分離式 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二。 圖24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18遊星輪組之分離式 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三。
第127頁 1330218 圊式簡單說明 圖25所示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19遊星輪組之分 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四。 圖26所示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20遊星輪組之分 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五。 圖27所示為本發明以差動輪組取代圖21遊星輪組之分 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六。 圖28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6遊星輪 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七。 圖29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6遊星輪組之 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二十八。 圖30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8遊星輪 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二十九。 圖31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19遊星輪 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十。 圖32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2〇遊星輪 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十一。 圖33所示為本發明以雙動型電機單元取代圖21遊星輪 組之分離式實施例方塊圖之三十二。 圖34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 圖35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動單 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二。 圖36所不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三。
第128頁 1330218 圖式簡單說明 圖37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四。 圖38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五。 圖39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六。 圖40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七。 圖41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八。 圖42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九。 圖43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 圖44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一。 圖45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二。 圖46所示為由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 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三。 圖47所示為由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 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四。 圖48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五。
第129頁 1330218 圊式簡單說明 圖49所示為由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 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六。 圖50所示為由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 驅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七。 圖51所示為本發明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置驅 動單元之系統方塊示意圖之十八。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主動迴轉動力源 101 :第一電機單元 102、112、122、132 :離合器 103 :第二電機單元 1 0 4 :驅動控制單元 1 0 5 :中央控制單元 1 0 6 :儲放電裝置 1 0 7 :操控介面 I 0 9 :變速單元 II 0 :輔助儲放電裝置 III :啟動開關 11 9 :傳動裝置 120 :負載 1 2 1 :起動馬達 1 2 9 :傳動單元 130 :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載
第130頁 1330218 圖式簡單說明 501 第 一 出 入 端 502 第 二 m 出 入 端 503 第 二 出 入 端 511 第 一 輸 出 入 輪 組 512 第 二 輸 出 入 輪 組 513 第 二 出 入 輪 組 801 遊 星 輪 組 802 太 陽 輪 803 遊 星 輪 804 外 環 輪 9 0 1、9 0 2 :剎車制動器 1 0 0 0 :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1 :第一驅動系統 1 0 0 2 :第二驅動系統 1 020 :輔助離合器 1 0 3 0 :周轉輪組 5 1 3 0 :差動輪組 5 1 3 1 :旋臂 5132 :差動輸出輪組
第131頁

Claims (1)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為用以供 驅動陸上、或水上、水下或空域之載具產業機具或其他以 迴轉動能驅動之負載;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為設有兩 個或兩個以上之分離式驅動系統,可供作獨立運作各別驅 動負載,或經由各別驅動之負載結合於共同機體; 此項系統中分離式驅動系統中,設有第一驅動系統及 第二驅動系統,第一驅動系統設有主動動力源、以及主要 作為發電機之第一電機單元、以及選擇性設置主要作為電 動機功能之第二電機單元、以及操控迴轉動能傳輸狀態之 離合器組;第二驅動系統為設有主要作為電動機功能之第 二電機單元作為第二驅動系統之迴轉動力源; 此外並可選擇性設置離合器,以操控各獨立驅動系統 間迴轉動能之相互傳輸或切斷者; 上述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可藉人工 或控制系統之操控,使主動迴轉動力源與第一電機單元間 之傳動關係呈耦合聯結之狀態,而第一電機單元與第二電 機單元間之傳動關係呈分離狀態,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發電輸出電能,以驅動第二電機單元作電 動機功能運轉,而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功能之運 作;或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迴轉動能經離合器之操控,以 輸出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之負載、或驅動第二驅動 系統之負載或同時驅動兩者之負載; 或由主動迴轉動力源與上述第一電機單元及第二電機
第132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單兀及選擇性設置之儲放電裝置結合,以作並聯式混合動 力系統相關功能之運作’而提供較多運轉功能之—種創新 之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2. 如' 力 驅 動 系 統 作 為 迴 轉 動 及 選 擇 性 設 統 , 與 設 有 系 統 9 及 設 轉 動 能 傳 輸 之 串 聯 式 混 運 作 之 分 離 包 括 將 系 統 時 以 引 擎 之 機 單 元 作 發 之 離 合 器 呈 之 電 能 供 驅 統 之 第 電 驅 動 負 載 9 於 常 態 單 獨 驅 動 第 驅 動 系 統 統 之 負 載 者 利範圍第1 ’含由設有 力源、及主 置第二電機 主要作為電 有供操控第 狀態之可操 合動力系統 式串並聯混 操控為作串 迴轉動能, 電機運轉, 不作傳動之 動設置於第 機單元作為 而作串聯式 負栽時,由 一驅動系統 或經離合器 項所述之分 主動迴轉動 要作為發電 組、及離合 動機功能之 一驅動系統 控離合器, 運作、或並 合式雙動力 聯式混合動 驅動設置於 而第一電機 脫離狀態, 一驅動系統 電動機功能 混合動力系 引擎輸出之 、或經離合 之操控同時 離式串並聯 力源特別是 機功能之第 器所構成之 第二電機組 與第二驅動 而構成具有 聯式混合動 驅動系統, 力系統之運 第一驅動系 單元與第二 第一電機單 、或設置於 運轉,以輪 統之運作狀 迴轉動能, 器之操控單 驅動第—及 混合式雙動 以内燃引擎 —電機組、 第一驅動系 之第二驅動 系統之間迴 可作分離式 力系統功能 系統之運作 作狀態,此 統之第一電 電機單元間 元發電輸出 第二驅動系 出迴轉動能 態者; 經傳動装置 獨驅動第二 第二驅動系 』依需要
第133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進一步選擇設置或不設置儲放電裝置,若系統選擇設置錯 放電襄置,其主要運轉功能含·· 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 一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 輸出迴轉功能供驅動負載者; 仕輕負載時 擎輸出之 動系統之 動系統之 為發電機 對其他使 擎輸出之 單獨驅動 之負載者 放電裝置 元,及設 '或其中 共同驅動 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包括由用於產生迴轉動能之主動 引擎作為迴轉動力源,直接、 可:控離合器,及具有多段或無 或空槽功能或扭力轉換功能之
第134頁 迴轉動能 第一電機 第二電機 功能運轉 用電能之 迴轉動能 第二驅動 攀 部分電機 負載,作 外,並可由設置於第一驅 於第—驅動系統或第二驅 ,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 於常態負載時,由引 蜀驅動第一驅動系統、或 驅動第一及第二驅動系統 於重負載時’可由儲 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 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部 =能運轉,並與引擎動力 動力系統之運作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力驅動系、統,其基本系統 迴轉動力源,特別是以内 ^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 又變速功能、或倒標功能 單元,及設置 單元之全部, ’其發電之電 負載供電者; 經傳動裝置單 系統、或同時 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 單元作電動機 為並聯式混合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變速單元以驅動負載,並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迴轉動能’ 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共同構成第一驅 動系統; 第一電機單元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 系統或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 運轉以驅動負載,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者;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為用以協助驅動 第一驅動系統所屬之負載,可依系統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 置者; 或經依需要 而構成第二 之間,可依 置,以操控 分離運作者 驅動之迴轉 電機單元之 設置傳動單 轉功能之聯 此項分 括於輕载時 能之運作、 作;於系統 力源可為呈 動系統 選擇性 驅動系 需要選 兩者之 ;或於 機構, 轉部或 元、離 結傳輸 離式串 ,系統 或被操 作並聯 與第一 以第二 設置之 統者, 擇性設 間作迴 第二驅與第一 所驅動 合器等 或作分 並聯混 可被操 控作並 式混合 驅動系 電機單 變速單 第二驅 置傳動 轉動能 動糸統 驅動系 之迴轉 傳動裴 離之運 合式雙 控作串 聯式混 動力系 統所屬 元作為動力 元,以驅動 動系統與主 單元、離合 之聯結傳輸 之第二電機 統之第一電 機構之間, 置,以操控 作者; 動力驅動系 聯式混合動 合動力系統 统運作時, 之負載作傳 源,可 所屬之 動迴轉 器等傳 或不作 單元轉 機單元 依需要 兩者之 負载進 動力源動裝 聯結之 部或所或第二 選擇性 間作迴 麵 統之運作,爸 力系統相關' 相關功能之$ 其主動迴轉重 動聯結之驅羹
第135
六'申請專利範圍 3大t或呈不與第一驅動系統所屬負栽作傳動聯結之脫離 狀癌; 於 系 統 作 串 可 依 運 轉 需 不 作 傳 動 聯 系 統 間 之 離 擎 接 受 人 工 — 電 機 σσ 早 元 於 第 —* 或 第 轉 以 驅 動 負 常 態 負 載 或 統 相 關 功 能 系 統 、 或 驅 需 要 選 擇 加 第 — 電 機 單 ττσ 早 元 或 兩 者 運 轉 > 於 重 時 > 可 作 電 此 項 分 弓1 擎 作 為 主 由 引 擎 動 系 統 之 負 同 時 驅 動 者 聯式混合動 要與第一驅 結之脫離狀 合器則呈脫 或控制系統 作發電機功 一驅動系統 載者; 重載時,系 之運作,包 動第二驅動 設儲放電裝 元、或設置 其中之一, 載時與引擎 動機功能運 離式串並耳葬 動迴轉動力 動力之迴轉 载,或驅動 力系統運作 動系統所屬 態者,而第 開者,由作 之操控以輸 能運轉,以 之第二電機 統可被操控 括由引擎之 系統或兩者 置,則可由 於第一或第 藉儲放電t 動能共同,览 轉驅動負栽 混合式雙動 源’則其主 動能經傳動 設置於第二 時’其主動 負栽呈傳動 一驅動系統 為主動迴轉 出迴轉功能 其發電之電 單元,作電 為呈並聯式 迴轉動能驅 同時驅動者 設置於第一 二驅動系統 置之電能作 動負載者, 者; 力驅動系統 要運作功能 單元驅動設 驅動系統之 迴轉動力源 聯結,或呈 與第二驅動 動力源之引 ,供驅動第 能驅動設置 動機功能運 混合動力系 動第一驅動 ;若系統依 驅動系統之 之第二電機 電動機功能 或於輕載 ,若選擇以 含: 置於第一驅 負載或兩者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 統運作時,由引擎之迴轉
第136頁 1330218 八、_凊專利範圍 動能經傳動單元及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可操控離合器, ,具有多段或無段變速功能、或倒檔功能、或空檔功处 ίίί轉”能之變速單元構成第一驅動系統以驅動二 二裁,並藉由引擎迴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 屬 置:ί機:Γ乍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供驅動ΐ 轉或ί一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 戈供驅動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者; 運 ϋ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運 r : : Ϊ時,系、統可被操控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 : 或被操控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相關功能 谓愈系統作並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其主動迴轉 第一驅動系統所屬之負載可為呈傳動聯結之驅動 :態:與第一驅動系統所屬負載為呈不作傳動聯結之脫離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時,其第一驅 驅動Ϊ統間之離合器則呈脫開者,而主動迴轉動 或呈'不# ί ί需要與第—驅動系統所屬負載呈傳動聯結,
*调::ί耳!結之脫離狀態者,此時由作為主動迴轉動 元ϋ ®地接?人工或控制系統之操控,驅動第一電機單 笛-此運轉,以其發電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或 .^ 、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負載於而使糸統運轉&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狀態; 動能驅m並!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由引擎之迴轉 、,或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 第137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之運轉,其發電之電能用以驅動設置 於第一驅動系統、或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皁元 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或由第一電機單元發 電之電能驅動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者; 右糸統選擇加設儲放電裝置,則於系統作並聯式混合 動力系統之運作時,其運作功能包括: 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 一電機單元及設置於第—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 之全部、或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 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者;或由第一或第二電機單元 作為電動機功能運轉之迴轉動能,與引擎之迴轉動能共同 驅動負載者,或 由儲放電裝置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 電機單元,及設置於第—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 之全部’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負 載者; 藉由引擎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 元、及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 部’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電能 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者; 藉由負載逆向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 元、及5史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 部’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再生發電之發電機功能運 轉’其發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
第13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負載供電者; --藉由引擎之機械阻尼作為制動剎車功能,或於設有儲 放電裝置時,同時由設置於第—驅動系統之第一電^單= 元,及設置於第一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全部或 其申部分電機單元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震^ 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之負載供電,以產生再生發電^動 功能者; --由儲放電裝置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電機單 元,及驅動設置於第一或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之 全部或其中部分電機單元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供啟動引擎 或驅動其他負載者; --或於系統選擇加設儲放電裝置時,進一步藉引擎驅動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元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並以其發電輸出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作充電,或由儲 放電裝置之電能與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元發 電t電^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一或第二驅動系統之第二電 機早兀’以作電動機功能輸出驅動所屬之負載,並藉以調 f引擎運作於較高能源效率之設定轉速運轉條件者,即於 j作串聯式現合動力系統功能運作,或作並聯式混合動 統運作且負載較輕時,可藉由引擎之迴轉動能驅動設 置=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一電機單元,及設置於第一或第二 統,第二電機單元之全部、或其中部份電機單元作 & ’功成1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充電或對其他使用電能 之負載供電者。
第139頁 1330218 、申請專利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 力驅動系統,含由主動迴轉 電機單元,經所選擇性配置 速單元作系統性聯結之形態 源、各種電機單元、傳動^ 控制單元、中央控制單元、 置、或電能驅動之負載等具 構成,其主要構成含: 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動力源與第一電機單元及第二 之離合器’及選擇性配置之變 ’主要為藉由主動迴轉動力 元、變速單元、離合器、驅動 儲放電裝置、或輔助儲放電裝 特定功能之總成單元或裝置所 ::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為由至少一個習用之各種内燃 处、外燃弓丨擎、渦輪引擎、或其他物理效應致動之迴轉 志動力源所構成者’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轉部可選擇為直 接耦合於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或經由依需要作選擇性設置 =變速單元109、或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129,或經由依 而要作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02,再耦合於第一電機單元 1 0 1之轉部者; 第電機單元101 :為由至少一個具發電機功能,或 具有可切換作發電機功能或馬達功能之交流、或直流,無 刷、或有刷,同步、或異步之迴轉電機所構成者,若第一 驅動系統1001依需要選擇性設有第二電機單元i 03時,則 由第電機單元101之轉部,經離合器112或差動輪組或遊 星輪組’耦合於第二電機單元103 ;或經離合器112及依需 要作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 ’耦合於第二電機單元103 之轉部者; 第二電機單元103 :為由至少一個具馬達功能,或具
第140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有可:刀換作馬達功能或發電機功能之交流、或直流,無 有刷,同步、或異步之迴轉電機所構成供作為第二 於二統1 002之迴轉動力源者’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 2作SI!擇為直接輸出迴轉動能以驅動負載,或經依需 要作選f性設置之離合器122 ’或經依需要作選擇性設置 之變速單元109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負載者; _若系統選擇設置離合器132時,則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 輸入端可依需要選擇性直接、或經變速單元、或可差動 速單元109聯結於離合器132者; ——離合器102 ··為藉人力、或機力、或離心力、或氣 瘥或'由壓之机力、或電磁力等所操控之離合器、戍單向 :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調控之扭力麵合器或 八他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傳輸裝置 器102為直接或經傳動單元129,而耦合聯結於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轉部與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 此 合器102並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或不設置 者; ——離合器112 ··為藉人力、或機力、或離 壓、或油壓之流力、$電磁力等所_之離合胃或或單向 離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調控之杻力耦^器或 其他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傳輸裝置二 者;上述離合器112為耗合聯結於第:f機單元i 之轉部 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輸出端之間,或耦合聯处於 機單元103與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之間'° 、
第141頁 1330218 六 、申請專利範園 可為一個或一個以上者; 厂:合器122 :為藉人力、或機力、或離 堅、或油壓之流力、或電磁力等所操控力、或虱 離合器(single way ciutch)、或可調控 5器、或單向 J他: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扭力輕合器或 者,上述離合器122為耦合聯結於負裁 ^置所構成 電機單元轉部之間,離合器122\=°;輪入端與第二 一個或1V , ^ ^ 雕/窃1以為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次一個以上或不設置者,或由耦合 速裝置m之空檔功能、或可調控之扭負力載:二 月匕以取代離合器122之功能者; ^ 1合nm :為藉人力、或機力、或離心力、或氣 堅i ^油壓之流力 '或電磁力等所操控之離合器、或單向 離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調控之扭力耦合器或 其他用以供傳輸或切斷機械迴轉動能之傳輸裝置所構成 者,上述離合器132為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轉部 所耦=聯結之傳動單元129,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 電機單元103轉部之間;或依需要選擇耦合聯結於第一驅 動系統1001中,供產生或傳輸主動迴轉動能之動力系統 (Power Train)之迴轉機構,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供 產生或傳輸主動迴轉功能之迴轉機構之間者;以供操控第 一驅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或 切斷’或於系統設有兩組或兩組以上之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 時’供設置於各組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間,以作迴轉動能 之傳輸或切斷者;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一個或
第142頁 1330218 、申請專利範圍 —^以上或不設置者 傳動單元129 :為由各種固定速比 勒、洗 -一一〜必⑴、或自動、或半自 ^手排之多段或無段變遠值叙# + M ^ , i 流體扭力搞合:連輪組、或 介檔、或其他習用變速裝置所構成並可依需要為具有 ΐ力源丨^等功*者’供依需要選擇輕合聯結於主動迴轉 或離:器動J輸=可二直接或經變速單元109 者;此項傳動ί -丨9P ^糸統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 103。、⑴::德亦可由遊星輪組8〇1、或周轉輪組 f雙動型電機皁元1 040所取 動二ΪΪ::,:、為由,種固定速比、或自,、或半自 周轉輪組、流:ί:J ί ^迷,動裝S、或差動輪組、或 (CVT)、或其他習用變V裝置或所帶構式= 倒檔、空檔等功能者,兩 成並可依需要為具有 動力源1。〇之轉部與離合器10=擇:合聯結於主動迴轉 102與第一電機單元1〇1轉部 間丄^選擇設置於離合器 單元1〇1轉部與離合器112轉擇設置於第-電機 112轉部與第二電機單元1〇3』^間,或選擇設置於離合器 電機單元103轉部與離合器門或選擇設置於第二 合器122轉部與負載12〇轉部之^之間、’或選擇設置於離 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B ,上述變速單元109可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園 驅動控制單疋104 :為由機電或固態電路所構成,供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操控其發 電輸出之電能以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 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及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或操控對上述兩種發電輸出功能其中之一之運作者;或供 操控儲放電裝置1 0 6之電能,以驅動作為馬達功能運轉之八 第一電機單元101及第二電機單元103或驅動上述電機單元 其令之部分電機單元,藉操控其驅動電壓、電流、極性 (直流時)、頻率及相序(交流時),以操控電機單元之運 T向、轉速、纟力 '及異常保護者;或於設置於第一驅動 = 1001之第-電機單元1()1及設置於卜驅動系統1〇〇1 或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其中部分 单几,接受負載逆向驅動而作發電功能運轉時, 儲放電裝置106之充電電能,或輸往其他負载:桑供控電所 =旎,以使電機單元作再生發電制動功能之運轉者;此 裝置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中央控制單元1 05 :為由固態'、或機電式元件曰 二及:關運作軟體所構成’供接受操控介面】 上 合動力系統運作時,使引擎運轉於並聯式混 對獲得輪出功率較高之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轉::g
第144頁 丄J «丄ο 丄J «丄ο 六 申請專利範圍 圍’以達最佳制動辦 C_umpti〇n) ; 耗比 $(Brake Specific Fuel ^ η - mth A Min蜻彳呆控驅動控制單元104以操控設置 、矛 %動系統1〇〇1之笙一雪撒夏 動系統1〇〇1戋第二早疋1〇1及設置於第一驅 儲放電F罟Γηβ 一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及 二上間作相對功能之運作,以及操控系統: 選擇設。=及互動之運轉者;此項裝置可依需要 裝置m:…式可充放電蓄電瓶、或超電 可依系统需要作、p媒:電裝置所構成纟,此項儲放電裝置 T、兄蓠要作選擇性設置或不設置者. 面107:為由固態、或機電式元件、或晶片、 軟體所構成,供接受人工或操控信號之輸入,以操 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之運作者;ΐ f操控介面107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助儲放電裝置11〇 :為由各式可充放電蓄電瓶、或 或飛輪蓄能之儲放電裝置或其他可充放電蓄電裝 #成,其電旎經啟動開關1 1 1之控制,以驅動作為主 =轉動力源100之引擎組之起動馬達121,進而直接或經 裝置119啟動引擎組,或對周邊配備或其他電能驅動 、載130供電者;此項輔助儲放電裝置u〇及啟動開關 及起動馬達121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為可由前述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 ^電電能、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發電機功能運轉時之 号電電能,或儲放電裝置106、或輔助儲放電裝置UQ之電
第145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能為電源之周邊負載者;此項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可依需 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者; 藉上述系統之運作,其輸出之迴轉動能可供驅動陸 上、或水上、或空中載具及產業設備等需接受輸入迴轉機 械動能之負載者; 此項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若以引擎 構成主動迴轉動力源,系統具有以下全部或部份運作功 能,含: 一一藉由引擎動力之迴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負載120,或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負載 120或同時驅動前述負載之部份或全部者; ——於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時,可藉由操控 引擎由低轉速至高轉速運轉,或作設定轉速運轉以驅動設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之第一電機單元1 〇 1作發電機功能 運轉,若系統未設置儲放電裝置1 0 6,則以第一電機單元 101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馬達功能運轉,以輸 出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者;若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 則於負載較輕時,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之第一電機 單元101所發電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 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並同時對儲放電 裝置106充電,於重負载時’則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之發電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之 電能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0 01、或第二驅動系統
第146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 1 00 2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3,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f,控引擎運作於較高能源效率之設定轉速運轉條件,以 節省燃料及降低污染者,前述引擎設定轉速運轉之定義, 為泛指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或並聯式混合動力 系統運作時’使弓丨擎運轉於耗用燃料較低,但可相對獲得 輸出功率較高之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之運轉速度範圍,以 達最佳制動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或於系統選擇加設儲放電裝置1〇6時,則 進一步可藉引擎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發電電能對儲 放電裝置106作充電,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與第一電 機單元101之發電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 機功能輸出驅動負載1 20,以調控引擎運作於較高能源效 率之定速運轉條件者,前述引擎設定轉速運轉之定義'',為 泛指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運作或並聯式混合動力系 統運作時’使引擎運轉於耗用燃料較低,但可相&獲得輸 出功率較高之較節省燃料運轉區域之運轉速度範圍二以^ 最佳制動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者; 於系統選擇加設儲放電裝置106,則於系統作並聯 混合動力系統之運作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 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一電機罝 此 电機早兀101及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 一、 1 〇3或兩者其中之一作馬達功能運轉,並與引擎早 驅動負載120者,或於系統負載較輕時,丨聲 =^ 5 Ή等之迴轉動能
第147頁 1330218 除驅動負載120外,廿 1 - n .也_ . 並了同時驅動权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第一電機單^lni / 早疋101及汉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 :驅動糸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機 :兀103 ’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供電’於重載時則由儲放電裝置】〇6之電能,驅動設 置於第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一電機單元ι〇ι、及設置於第 一驅動系統1 0 0 1或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 或其中部分第二電機單元1〇3,與引擎所輸出之迴轉動能 共同驅動負載者; —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之第一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 第^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 機單元103,作馬達功能運轉驅動負載12〇者; 藉由引擎動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一電 機單元1 0 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或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一電機单元1〇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機單元103,作 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充電106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供電者; 藉由負載120逆向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 一電機單元1〇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二驅動 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其中部分第二電機單元 1 0 3 ’作再生發電之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供對 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供電者; 〜藉由引擎之機械阻尼作為制動刹車功能,或於設有儲
第148頁 1330218
放電裳置106時,同時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 電機單元101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 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其中部分:驅動系統 為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 :103 ’作 能驅動之負載m供電’以產生再生發電制動他電 ——由儲放電裝置106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 -電機單元1(n、及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m = 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㊁動 1 03,作馬達功能啟動引擎者; 电機旱兀 ——藉由操控離合器132,於閉合時供傳輸耦合 力,0之傳動單元129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間之 2 ί : : Ϊ傳輸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 間之之轉功旎,或傳輸兩組或兩組以上第二驅動系統間之 迴轉動能,於脫離時切斷上述迴轉動能之傳輪者。、 5.如申凊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供輸出迴轉 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129,及選 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〇2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再經離合 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 2 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i 〇 〇 i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丨2 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元10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第149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统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丨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麵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或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搞合聯結於離合 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 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 部、或所輕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配置 之變速單元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驅動負載 120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1與第二驅動系 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供輸出迴轉 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丨2 9,及選 擇丨生》又置之離合器1〇2供驅動第一電機單元,再經離合 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 2 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J 〇 〇 j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至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 〇 9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 0, 構成第二驅動系統i 〇 〇 2 ; 、 m t ^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0 01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 構成为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輕合聯、结之傳動單
第150頁 丄丄ΰ 丄丄ΰ 六 申請專利範圍 元129輸出端、或 轉部、或所驅動3第一合聯結之離合器102輪出迴轉動能之 器132之輸入端, 電機單元丨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 作為第二驅動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 部、或所選擇性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 系統1 002所驅動 〇變速單兀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 統1001與第_躯知^ 之輪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 7.如申請專利r系統1 0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力驅動系統,其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動能之轉部,耦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供輸出迴轉 動第-電機單元二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129,供驅 單元1〇9,以再經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1001. 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t第一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經選擇性阶番+祕A _ 1Λη , 配置之離合器12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兀* 1 0 9 以驅會y 舶· [7U 35,Λ w 斤&匹配之負载1 2 Ο,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 ; ^操控刖述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 〇 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兀129/輸。出端、或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 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 聯結,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 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03 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丨2 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
第151頁 1330218
m變速單元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系統ι〇〇2所驅動 動车挤1(^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驅動系統1〇01與第二驅 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力:丄請專利範圍第1帛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二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供輸出迴轉 笛=^轉,,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Μ9,驅動 二1機單元101 ’再經離合器in、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而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 '、呈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 〇 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 2 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J 〇 〇 2 ; 、 、藉由操控刖述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Μ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輪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 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 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〇 〇 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 之轉部、或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或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所驅動負載1 2 〇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j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熊 者0 〜、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
第152頁 1330218
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於主動 120輸出端之同侧I π A ^ 轉動力源100所驅動負載 六、申請專利範圍 轴之位置,經選揠& β π側同軸、或不同侧不同 罝 1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之離合器1〇2,以供鉍人鹋妹所^ 09及選擇性配置 以構成h 、耦α聯、,,°所置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1, 出L單元2_ ;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供輸 動犯之轉。卩,為耦合聯結選配 129及選擇性應?罟夕她人抵110„ 且/早兀 離0器11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 ’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一驅動系統ι〇〇ι ;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丨2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元1〇9+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之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丨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或所選擇設置之變速單元109輸出端、或所驅動第 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 離合器1 3 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10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之 離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 端、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驅動負載120之輸入端,以供 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 之傳輸狀態者。
第153頁 1330218
=.如申ί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 < 串並聯混合式雙 ΐ力驅動系 '统’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供輸出迴 轉動能之轉部,耗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12:; 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0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 供驅動〒t機單元101,再經非同軸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 及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9,以驅動所匹配 之負載1 2 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i 〇 〇 i ; 、而由第一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〇2動力 源,Μ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丨2 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元109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2〇,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 i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 0 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卩、或所選擇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或所驅動第 一電,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 離合器1 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之 ,合器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 $、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驅動負載12〇之輸入端,以供 呆控第一驅動系統1 〇 0丨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 之傳輪狀態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第154頁 丄 六 、申請專利範圍 動力驅動系統,其 ^ 轉動能之轉部,搞入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供輸出迴 選擇性配置之離人^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1 2 9,及 單元101,再由第口」2二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第一電機 將迴轉動能傳輸至_ =早兀1 〇1之轉部,經傳動單元129 別選擇性配=:;或:個以上之離合器⑴,及所各 120以分別構成第、70109,以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 傅成弟—驅動系統1001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 — 驅動系統1 0 02動六馮上之第一電機早疋103,作為第二 芬,:二 經選擇性各別配置之離合器122、 ill。而Λ配置之變速單元109以各別驅動所匹配之負 載120’而構成兩個或兩個一 負 藉由操控刖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统者;7、、·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ι〇〇ι之主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 動, 凡12 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i 〇 2輸出迴 早 轉部、或所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端 動:之 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呈多輸出之動 129之輸入端,而傳動單元129之各輸出端,則供早凡 合器132 ’以各別輕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金=離 源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 I力 輕合聯結之離合器1 2 2輪出端、或所各別選擇性配 别 速單元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各別驅 120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 _ 心 穴半一驅動系
第155頁 1330218 六 申請專利範圍 統1〇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力^1請專利範圍s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現合式雙 殖二糸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供$ 口 轉動能之轉部,輕合聯結選擇性配置呈多輸出:之,出迴 兀’其各輸出軸供各別耦合聯結相對兩個或@ _ ::"己置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 ::以上各別配置之第一電機單元101,…動兩個或 上各別配置之離人II 1 ] 0 4兩個以 J己置之離σ器112,及分別選 109’以供驅動所各別匹 免速単凡 動系統urn ; 匹配之負载120,以分別構成第-驅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 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經選早兀 作為第二 及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速;擇二各別配置之離合器122、 負載120,而構成兩個或 ,以各別驅動所匹配之 藉由操控前述第驅動1之第二驅動系統1 〇〇2 ;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驅動系統者·, 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軸之傳動單元129之各別輪 或所耗合聯結呈多輸出 機年70103之轉部、或所各別轉
合器102輸出迴轉動能之轉λ端或所各別耦合聯結之離 速單元1 0 9之各輸出端、2、或所各別選擇性設置之變 轉部,各別耦合聯結於各斤各入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 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1合器1:^2之輸入端,而各別 1 0 0 2動力源之各別第二電、锅 '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輪 單元109輸出端、或第:知或所各別選擇性配置之變速 之輪入端,以供操控一驅動系統1 002所各別驅動負載丨20 1 〇 0 2之間迴轉動能 驅動系統10 01與第二驅動系統 13如φ & Γ 之傳輪狀態者。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担拼、+, 動力驅動系統,其構項所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轉動能之轉邱,^人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供輸出迴 選擇性配L j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129,及 機單元101 i 〇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第一電 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經離合器 動之變速單元109,以驅動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 兩輸出端所匹配之負載12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〇 〇 2動力源,經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速單元1 〇 9 以各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 2 〇,而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1 002 ;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輪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或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09之輸出端、或所驅動第 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輪入端, 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可差動之變速單 元109之輸入端,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之兩輸出端,則
第157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供各別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之兩個各 別設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 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供輸出迴 轉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丨29,及 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 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離合器112,以驅動可差動之變速單 元109兩輸出端所匹配之負載1 20構成第一驅動系統ι〇〇ι ;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經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 9、 合器122、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 ’以驅動可差動變速單元 之兩輸出端所匹配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藉由操控洳述第一驅動糸统1001艿笛_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二驅動系統·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 轉動力源⑽之迴轉動能輸出端合1之主動迴 元129輸出端、或所輕合聯結之離合器i聯結之傳動单 轉部、或選擇性設置變迷單㈣9之輸人端輪出迴轉動能之 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丨或所驅動第 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輕合聯結於2之輸入端,而 1 0 0 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 :第一驅動系統 ^所選擇性配置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變速單元10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22輸出 端、或離合器122與所驅動負載120間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 1 〇 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 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供輸出迴 轉動能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1 2 9,及 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 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離合器112,再耦合聯結於可選擇性 設置呈多輸出端之傳動單元129,呈多輸出入端之傳動單 元129供聯結於輔助電機單元1〇1〇,及供經 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馬 :122以耦 120 ’構成第-驅動系統1GQ1 ; ^配之負載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9,以驅裕、,、2動力 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動所匹配之負載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统Z驅動系統1002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1001之主動迴 元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 5聯結之傳動單 轉部、或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 輪出迴轉動能之 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或所驅動第一 之輪入端,而離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園 合器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 2°變源丄第機單元103之㈣、或所選擇性配置 變速早兀109輸出端、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 120之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盥第二叙 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者。 一動系 1 6.士如申請專利範®第1項所述之分離4串並冑混·合式雙 動驅動系統,其構成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供輸 轉動能之轉部,麵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傳動單°元:= 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〇2及轡、多置士 機單元Η!,並由第一電二:供驅動第一電 1 f之#、# II - «電機单兀1〇1之轉部耦合聯結選擇性 汉罝之變逮單兀109及離合ω 設置呈多輸出入端之傳動二再二^結於可選擇性 單元129供聯結於辅助電機 ’呈=出入端之傳動 輕合聯結具有差動功能之變速離合器122以 速單元⑽之兩輸出端供驅動V:二= 力成能第之變驅 動單元1〇〇1 ; τ匕配之負载120構成第一驅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笛__ Λ 一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 1。9 = 源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速單元 1 002 ; 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0,而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構成= 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_ 二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轉動力、7H00^、而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力源1〇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耗合聯結之傳動單
第160頁 χ^ϋ2ΐ8 '中請專利範圍 = i 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輸出 Ξϊ:或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09輸入端、或所驅動第 合器=部耗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 2入端,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兩輸出端, :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02動力源之兩 :卜電機單元!03之轉部,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各二置 八第一驅動系統丨0〇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 動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g 能輸出端製成同側不同#、或不同侧同軸、或不同側 轴之多個輸出端之結構,以供選擇性配置傳動單元i 29, 及選擇性配置離合器102以耦合聯結第一電機單元1〇1,而 構成發電單元2000 ; 以及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輸出端其中之 一,用以耦合聯結於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丨29,及選擇 性設置之離合器11 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丨〇 9,以驅動 所匹配之負載120,而與上述發電單元2〇〇〇共同構成第— 驅動系統1 〇 〇 1者; 而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力 源,經選擇性配置之離合器1 2 2、及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元1 〇 9 ’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1 2 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1 002 ;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第161頁 1330218 _-丨丨丨丨〜 六、申請專利範圍 構成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系統者;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 1 轉動力源1 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 ^ 兀129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12輸出 匕早 轉部、或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或所轉 '之 載120之輸入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 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3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之離合 122輸出端、或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輸出° ° 二驅動系統1 002所驅動負載120之輸入端,以供操、^第 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二傳輸狀 態者。 1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其構成為將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 ^動 能輸出端製成同側不同軸、或不同側同軸、或不同側不同 轴之多個輸出端之結構’以供選擇性配置傳動單元Kg, 及選擇性配置離合器102以供耦合聯結第一電機單元ι〇ι, 而構成發電單元2000 ; 以及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其中之 一,用以耦合聯結於選擇性裝置之傳動單元129,及選擇 性設置之離合器112及選擇性設置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 以驅動可差動變速單元109兩輸出端所匹配之負載12〇,而 與上述發電單元2000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者; 而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
第162頁 1330218
驅動系統1 002動力源 1 0 9,以驅動所各別四 1 002 ; 經選擇性各別配置之變迷單元 配之負載120 ’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轉動m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⑽1之主動迴 元129輸出端之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轉部、或可差動變 之輸入端,而離合器二』”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 第二驅動李aioui 輸知,則供耦合聯結設置於 版勃糸、洗1 002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 元/〇3驅之動^個作為第二驅㈣統IGD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 、,充1 0 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動力驅:;η ξ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1 002所構:、:豆第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 乙尸汀稱成,其第一驅動系統1001 ^ ^ ^100 ^ ^ # ^ ^ # ^ ^ Λ 置之傳動單元1 29,及鈕厶旒钍m s认σ聯、,、〇 k擇性玟 803,而第-電機置葬 星輪組801之遊星輪 太陽輪802,第一電。1穴。:=聯結於遊星輪組8。1之 制單元104之操控,依需要選摆料你、靜。卩間可藉驅動控 介在對外輸出電能時產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士 =尼二ΐ其阻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 雷輪80)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04使第一 A早几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磁 f力此亦T依需要選擇性由刹車制動器9 0 2所取代’ 電機單几1 0 1轉部耦合於剎車制動器9 0 2之轉動 二:ΐ車制動器902之靜止侧為鎖固於機體或鎖固於第 兀*1〇1之靜部者,藉此使第一電機單元101呈鎖固 而使:動,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04輸出者; i - 1 η 1 # \配口系統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 功能運作,,必需設置剎車制動器901,並 入is入&,8〇1之外環輪804,聯結於離合器112之輸 鎳t m二趙术,J車制動器901之轉動側,刹車制動器901之 靜止側為固鎖於機冑,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直接、或經 之變速單元⑽對外輸出驅動負載12G,或離合 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 差動變速早兀109之兩可 心网』差動輸出鈿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 負载1 2 0 ’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 1 ; 二雷ΐ Ϊ第動九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設置或不設置第 一 兀 ,右系統之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依需要選擇 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Q3時,則第二電機單元⑽可為直接或 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Q9麵合聯結於負載i2Q:或可麵 合聯結於離合器112所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 端,離合器112及刹車制動器901可為個別裝置或—體共構 者;
第164頁 1330218 六 申請專利範固 第二驅動系統1 002藉由第二雷 源’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 ’早兀103作為動力 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H;0109或其他傳動裝 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社於負了載#12#0,或依需要選擇由 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 速單元m之輸入 匹配之負載12。,而藉上述結構出=動所各別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1門一 11系統1002 ; ^ 〇 0II. ^ ^ ^ ^ 10^ 2 , J # ^ ^ ^ ^ 者; 以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 其主要運轉功能含:第— 於剎車制動器90 1閉合而離合器丨〗2脫離=運轉功能為 蚀m Z脱離時,外環輪804祜 主動Λ轉動力源100單獨經遊星輪8。3驅動太陽 =2帶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供驅: 第一驅動系統1001本身所選擇性配置之第二電機單^ ’或供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2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_ 1〇3 ’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系統ι〇二 :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串聯式混合動力之運轉輸 出或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功能之運作或兩種功能同 作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 電能,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 1〇3 ’或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 元1〇3,或共同驅動兩驅動系統之第二電機單元者.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及 第165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園 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 器112閉合時,藉由儲放雷_機皁兀103,可於離合 口町稽由储放電裝置106之電能盥主叙抱絲i丄 源1 0 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j 2 〇 ; 嬙„於二合器112脫離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 f藉由儲放電裝置1 ο 6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丨〇 4 ^早獨驅動第二電機單元⑽作電動機功能驅動運轉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 電此,經驅動控制單元104之操控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者; 如動弟—電機早凡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剎車制動之再生發 電功能運轉’冑再生#電之電能對儲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供電者; ^ ^ ^ 第一驅動系統1 〇01所選擇性配置之 之轉部與負載120之間可A直接、Α |^早兀 镞$+, 直接或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變速早U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 負載120 ’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 :ΐ=ϊ!ΐ109之輸入端,而由可差動變速單丄之 兩可差動輸出鈿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者;藉上述 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構成結構及運作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1 2 0 者; 第166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凡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 a置之良速單元109之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0 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供耦 &聯、纟。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〇2,供耦合於兩個 或兩個以上負載12〇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輸入端,以供
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間迴轉動能之 傳輸狀態者。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為由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及第二驅動系統 1〇〇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結構中,由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輸_出迴轉動能之轉部,用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 置之傳動單元129,及耦合聯結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輪 803,而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供聯結於遊星輪組㈣^之 ,,輪802,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與靜部間可藉驅動控 j單元1 0 4之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為電動機功能運作以 f出迴轉動能、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產 阻尼,藉其阻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之迴轉 =能經外環輪80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〇4使第一 2機單元101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磁 力鎖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刹車制動器9 〇 2所取代,
第167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並由第_電機單元1()1轉部輕合於刹車制動器9〇2之轉動 侧,而,車制動器902之靜止側為鎖固於機體或鎖固於第 而ί機單兀1〇1之靜部者’藉此使第一電機單元101呈鎖固 而使^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〇4輸出者; 二外為配合系統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 Λ電機功能運Γ'必需設置刹車制動器9〇1,姐 端及‘人之外壤輪804聯結於離合器112之輸人 %及輕合於剎車制動器901之轉動侧,剎車制動器9〇1之靜 止側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 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對外輸出驅動負載i 2〇 ; s a 、 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丨為可依需要選 第二電機單元1 03,若系統之第一驅動 °置或不δ又置 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〇3,則1依需要選 經選擇性設單元:i:電機單元1〇3可為直接或 聯結於離合器H2所驅動之可差J120,或耗合 離合器112及刹車制動咖可為=^^^ 第二驅動系統1 002藉由兩個或兩個以 1〇3作為動力源,以個別輕合聯結選擇性配置第一電機單元 變速單凡1 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 差動之
120 ’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單元^所耗。之負載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操 K職與第02之間迴轉動能^第輸-狀驅態動 h); 第168頁 I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其主要運轉功能含: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運 於刹車制動器90 1閉合而離合器11 2脫離時,外環輪8〇4被、、 鎖固’而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單獨經遊星輪8〇艇 輪802帶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供驅動 第一驅動系統1001本身所選擇性配置之第二電機單^ 1〇3 ’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 ^ 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串聯式混合動力 出或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功能之運作或兩種功能同時運 作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發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 電旎,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丨0 0丨之第二電機單元 1一〇3,或共同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 元103,或共同驅動兩驅動單元之第二 設置於第-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單:3,者以及 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可於離合 閉合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與主動迴轉動力 源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0 ; ㈣合器112脫離,剎車制動器9()1呈閉合狀態而刹車 :f 15 902呈脫離狀態’此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經遊星 带a I—驅動第了電機單元丨〇丨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時,第二 ::兀103可藉由第—電機單元1〇1⑼發電之電能作串聯 二:口動力之運轉’或藉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經驅動 控制單元104之操控單獨作電動機功能驅動運轉,或由Ϊ
第169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機單元101發電之電能盥神祕恭 動控制里开彳Π4夕搞^ 與 電裝置106之電能,經驅 苹J單70 1 0 4之控共同资 功能運轉者; 门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雷嫵„ 電功r、1 it £ .電機早兀1 0 3作剎車制動之再生發 电功月b運轉,將再生發雷夕带 科直仙兩此^ %之電此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供電者; 电凡 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選擇性配置之 之轉部與負載120之間可 ^ S - 1 an -V· 兩置接、或經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反速早兀1〇9或其他傳動步罟 刍#ιοη 而 瑕置 U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 負载120,或依需要選擇由〇 « ^ ^ ^ ίπο t由第一電機早兀1 〇3之轉部聯結於 Ζϊΐϊί: 輪入端,而由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 =輸出知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者;藉上述 第一驅動糸統1 〇 〇 1之構成έ士媒 i 20者· 再战、構及運作以驅動所匹配之負載 -叙:外並可依而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 01之主動迴 迴轉動㈣出端,或所叙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化輕合聯結於離合考夕认 、雕0器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 2之輸出4 ’則供麵合聯壯於,径披,. 4柄。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 統1 0 0 2,供耦合於兩個岑忐佃 ^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03之可
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她, 匕咕一 八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 ”第一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或依需要選擇將離合± _ σ窃1以之翰入端,耦合聯結於第 一驅動系統1 0 0 1所配置之第-雷换留 _ 弟一電機早兀1〇3之轉部,或第 二電機早元103所配置之變括置^·ιηα·<τ认 跫迷早兀109之輸入端或輸出端,
第170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而離合is 1 3 2之輪出她,s丨f ά ±人 站1 η η 9私士、e則為輕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 、’先1 0 0 2動力源之第-雷祕留-, $二« Μ I iM m 電機 轉部,或耦合聯結於 t #、# S - πα &轉。卩所選擇性配置變速單元109或可差動 變速単?1 09輸入端,上述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 乂供操控第驅動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迴 轉動月b之傳輸狀態纟,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QQ輸出端為可 依需要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再驅動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 輪80 3者; 或依需要選擇將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耦合聯結於第 一驅動系統1001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3之轉部,或第 二電機單元10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或輸出端, 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為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 002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而可差動之 變速單元109之兩輸出端,為供分別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 〇 3 之轉部,上述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以供操控 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 狀態者,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輸出端為可依需要選擇性 設置變速單元109再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輪803者。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為由周轉輪組1 030取代遊星輪組801 ’周 轉輪組1030之三個輸出入端中,第一輸出入端5〇1為供聯 ,结第一輸出入輪組5 1 1,以及聯結主動迴轉動力源〗〇 〇迴轉 動能輸出端,或聯結於選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129 ’傳動
第171頁 丄丄δ
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者,第二輸出入端 出入輪二1第:電2單元101及刹車制動器902一及第二輸 供编入於莫叙/ 一輸出入輪組511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12 組513°2及1::513〇’以供經旋臂5131牽動差動輸出輪 毹楚- &第二輸出入輪組513,以由第三輸出入輪組5 13驅 動第三輸出入端5 0 3及所聯結剎車制動器9 〇 i之轉部及離合 ,112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單元109驅動負載丨20,或由離合器112之另一端可聯結於 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輪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 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者; 上述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是否設置第二電 機單元103,若選擇设置第二電機單元1〇3,則第二電機單 元103可為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耦合聯結於 負载120 ’或依需要選擇為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12所驅動之 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第二驅 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迷單元 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栽12〇, 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 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差動輪出 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丨2〇 ;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 驅動系統1 0 〇 2 ; 一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熊 者; ’ 其主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器112脫離,剎車制動器 90 1呈閉合而剎車制動器902呈脫離狀態,此時由主動迴°轉 動力源100經周轉輪組10 3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ι作發$機 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藉驅動控制單元1〇4之操控,供 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戍^ 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或 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構成串聯% 合動力功能之運作者; τ'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6時,前述第二電機 103接受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 動控制單元1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 或由前述第 經 負 離 放 機 負 離 驅動控料元104 :摔二動;ί =… 載120者; 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合車制動器9〇 1呈脫離而剎車制動器902呈閉合、 if 閉合狀態時,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接二儲 裝置1 06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又儲 合12?:?狀器=呈:離而剎車制動器9°2呈閉合、 ° 〜'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
第173頁
”、申請專利範圍 能驅動負載120者; 對儲機單元1〇3作動能回收之再生發電以 者; 、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供電 轉動t =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迪 元129 t^fc100之迴轉動能輪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兀1 U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人以 < 得勃早 132之輪出端,則供耦合聯社〜而離合器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 = 系統1002動 設置之變速覃或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 驅動备& M皁109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驅動糸統1 002動力源之第二尽作為第一 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_ =:7°103之轉部、或供耦 或兩個以上負載120之可类1 系統1〇02,供耦合於兩個 & ^ ^ ^ ^ . 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端,以# 梯控第一驅動系統i 〇 〇 J與 W八細 u供 之傳輸狀態者。 、第—驅動糸統1002之間迴轉動能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頂& 動力驅動系統,為由周轉輪所上,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周轉輪組m。之三個二^且^:取代遊星輪組謝, 聯結第一輸出入輪组511,、糕中,第一輸出入端501為供 出迴轉動能之轉部、,或聯:及聯: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輸 129,傳動單元129為由擇性設置之傳動單元 二輸出入端502為供聯社兹轉動力源100所驅動者,第 902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j2,電機單元1 〇1及剎車制動器 出入輪組512供耦合於罢叙一輸出入輪組511及第二輸 輪組5 1 3 0,以供經旋臂$ 1 3 1牽
第174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動差動輸出輪組5132及第三輸出入輪組513,以由第三輸 出入輪組513驅動第三輸出入端50 3及所聯結剎車制動器 901及離合器112,離合器112之另一端聯結於可差動變°速 單兀1〇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 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進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1001者;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是否設置第二電 機單元103,若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〇3,則第二電&單 元1 〇 3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丨丨2或耦合聯結於離合器丨丨2所 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輸入端者; 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 元103作為動力源,以個別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 其:描傳動裝[以驅動各別所輕合之負載12〇,而 藉上述、,°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0 〇 2 ; 或藉操控 系統1001與第 者; 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 其主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器112脫離,剎車 Γ力呈二而:車制動器9〇2呈脫離狀態,此時由主動迴轉 ^ =周轉輪組1G3G驅動第—電機單S1G1作發電機 1 轉,而由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 控制單元1 04之摔控以作電動嬙早 發電電此經驅動 成串聯式混合動::能作之電運^
第175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m接或受於第系一統電:有單儲2 ^ 動控制單元丨〇4 凡 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經驅 1 20,·或由前 1 :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裁 能經驅V::單第元 元103接受儲放電裝置 動負載二者 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 離人^ ^ 車制動11 9Q 1呈脫離而刹車制動器9G2呈閉合、 ㈡=閉i狀態時,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I。3接受儲 機運鐘能經驅動控料元1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 負載者和主動迴轉動力源10 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 離 能 對 者 人,於TfJ車制動器9 〇 1呈脫離而剎車制動器9 〇 2呈閉合、 二^ 1 2呈閉合狀態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迴轉動 驅動負載120者;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動能回收之再生發電以 啫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供電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之主動迴 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輪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疋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32之輸出端’則供麵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 統1002 ’供耗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可 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第176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或依需要選擇將離合器132之輪 一驅動系統1001所配置之第_入螭,耦合聯結於第 耦人的社於滚-: 第 機單元103或之轉部、或 耦σ聯,於第一電機單元丨03所配置 端或輸出端’而離合器i 32之輸出為::之:入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 單元、或可差動之機部所選擇性配置… 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 操 又置 M货裸徑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與 弟一驅動系統1 002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者,而主動迴 :力,〇〇輸出端為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再驅 動遊星輪組801之遊星輪8〇3者; 或依需要選擇將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耦合聯結於第 一驅動糸統1001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耦 合聯結於第二電機單元10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 或輸出舳,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為耦合聯結選擇性設 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02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 鈿,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兩輸出端,為供分別耦合 聯結於=為第二驅動系統丨〇〇2動力源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 一電機單元103之轉部,上述離合器132可依需要選擇性設 置,,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間迴 轉動忐之傳輸狀態者,而主動迴轉動力源100輸出端為玎 依需要選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09,再驅動遊星輪組801之遊 星輪803者。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第177頁 ⑴ 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一· 驅動系統,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迴轉動能之 P供耗合聯結傳動單元1 2 9、及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 轉T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之 ,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單元1040,雙 土電機單元1 〇 4 〇為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有刷、同步或 妝二之雙動型電機結構所構成,可為呈圓筒狀或盤狀或錐 =構,其構成包括第一轉部1〇41及第二轉部1〇42,第一 —:1041與第二轉部1〇42之間設有可操控離合器122,第 11^^部^041供與剎車制動器901之轉部聯結,再經離合器 靜/、/,—電機單兀1 〇 1之轉部聯結者,剎車制動器90 1之 1042為固鎖於機體,雙動型電機單元1 040之第二轉部 ’則可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負 ,或由雙動型電機單元1 040之第二轉部1〇42聯結於 =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 」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一 動糸統1 0 0 1者; 一第一驅動系統1001可依需要選擇是否設置第二電機 70 ’若選擇設置第二電機單元103,則第二電機單元 1 二之上部’可》直接或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耦合 聯了二負載120,或依需要選擇將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 可耦a聯結於第二轉部1〇42所驅動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 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力 源’以轉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9或其他傳動裂
第17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㊁:=二1 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0 ’或依需要選擇由 第一電機単7G1 03之轉部聯結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 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 匹配之負載120,而藉上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其主要運轉功能含:當離合器112脫離,剎車制動器 9〇1呈閉合而離合器丨22呈脫離狀態,此時由主動迴轉動力 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由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 ’或與設置於又第二、 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共同或由其中之一接 受第一電機單元1 0 1發電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丨〇4之操控以 作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負載驅動構成串聯式混合動力^心 之運作者; b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6時,前述第二電機單元 ^3接受第一電機單元101及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 動控制單元1 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負載 12 0 ; 、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03接受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 經驅動控制單元1 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匕 負載120者; 或於離合器1 02、U 2呈閉合而離合器丨22及剎車制動 器901呈脫離狀態時,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接受儲放電
第179頁 1330218
J =6之電能經驅動㉟制單元1〇4之操,驅動#電動機功 二運^以和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 1· « 0 者, =離:器102、112、122呈閉合而刹車制動器9〇ι脫 離狀也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驅動負載丨2〇 者; '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主動迴 轉動力源1 0 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動 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 3之轉部、或供耦合聯結於選擇性 設置之變速單元109之輸出端;或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 驅動系統1 0 0 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3之轉部、或供耗 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供耦合於兩個 成兩個以上負載120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丨〇9輸入端,以供 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 之傳輸狀態者。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為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迴轉動能之 轉部,供耦合聯結傳動單元1 2 9、及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 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
第180頁 ^、申請專利範圍 動』帝第"^驅動系統100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單元1040,雙 異步Γ Ϊ單元1 040為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有刷、同步或 狀結構所構成’可為呈圓筒狀或盤狀或錐 轉部inw ί ^成匕括第一轉部1041及第二轉部1 042,第一 一輳βη /、第二轉部1〇42之間設有可操控離合器122,第 "二二供:單 =動器91)1之轉部聯結,再經離合! 1 042則耗合聯結於可差機:_4〇之第二轉部 變速單元109之兩可差動輸變出端疋之輸入端’可差動 12。,而構成第-驅ίΪ = :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 第—驅動系統1001可依雹 元103,若選擇設置第二電依:單要;^置第二電機單 103可耦合聯結於第二則第一電機單元 差動第二轉部 第一驅動系統1 002藉由兩個或兩個 元103作為動力源,以個別耦人上之第二電機單 元1〇9或其他傳動裝置,^ 配”變迷單 藉上^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斤輕合之負載12。,而
系統二 =離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驅動 者、—°°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動 _ 此時而由主動迴轉動 第181頁 1330218 申請專利範圍 力源1_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由設置 於第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103,或與設置於第 一,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共同或由其中之一 接受第一電機單元1〇1發電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〇4之操控 以作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負載驅動構成串聯式混合動力功 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06時,前述第二電機單元 1 〇 3接第一電機單元101及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經驅 動控制單元1〇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 120 者;
〇或於離合器1 02、11 2呈閉合而離合器丨22及剎車制動 器901呈脫離狀態時,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接受儲放電 裝置106之電能經驅動控制單元1〇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 能運轉以驅動負載120者; 一或由前,第二電機單元103接受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 經驅動控制單元1 04之操控驅動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和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〇者; 或由前述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動能回收之再生發電以 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载供電
者; 、 八 或於離合器1 0 2、11 2、1 2 2 ?閉人而〜* 呈閉合而剎車制動器901脫 離狀態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者; ' 此外並可依需要選擇性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〇丨之主動迴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轉動力源1 0 0之迴轉動能輸出端’或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 元129輸出端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器 1 3 2之輸出端’則供搞合聯結於選擇性配置於第二驅動°系 統1002 ’供輕合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可 差動之變速單元109輸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此項系統之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輪出端亦可依需要選 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09,再驅動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輪、 8 0 3 ’並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32,以供操控第一驅 動糸統1 ο ο 1與弟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維, 唯其不同在離合器132之輸入端’為耦合聯結於第1一驅 系統1001所選擇性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輕 合聯結於第二電機單元103所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 或輸出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則為耦合聯結於作為 第二驅動系統1002動力源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成 耗合聯結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部所選擇性配置變速單元1〇9 ’或轉合聯結於可差動之變 速單元109之輸入端者; 此項系統之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輪出端亦可依 擇性設置變速單元1〇9 ’再驅動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輪 803 ’並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32,以供操控 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離 者;唯其不同在於離合器132之輪入端,為耦合聯結於第 一驅動系統1001所配置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耦
1330218
第184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iqq,與 前置驅動單元1 0 00所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轴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其他輪出端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端,依 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動第一 電機單元101 ’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000共同構成第—驅 系統1 0 0 1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作為動力 源’而麵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丨〇9,以驅動 變速單元109所匹配之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〇,而 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2者。 一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 ΐ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輸出端,〗 依;要、壁摆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者,或藉由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具之有負空载:功0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能,並具有兩轴或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 10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各差動輪出端所分別配置之70 120作可差動運轉者; 第二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丨〇 9,以 所配置之負載12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者; "動 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所驅動 變速單元109,亦可依需要選擇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 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 供驅動所屬之負載120者,或更進一步由具有兩軸或兩 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 成,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 差動運轉者; '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0輸出端經傳動單元129所耦合 聯結,離合器10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及第二 電機單元101,除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外’亦可依需要而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或獨立設置 者; 别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除供驅動前置驅動 單元loop外’其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驅動第 一 2機單元101以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供驅 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 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 2〇 ’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 能之運作者;
第186頁 ⑶ ϋ2ΐ8 ’、申凊專利範圍 1 ° ° r10 6 ^ ^ ^ ^ ^ ^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二充電作發=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V: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0Π9々垃 戰)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者;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1 on 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電之 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丨〇6之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丨002 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 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 第187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7.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進一步可於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 置驅動單元,其主要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輸出端,為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 ’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鱼 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所配置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 態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其他輸出端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相目輪出端《不同輸出 L依:ί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 -驅動系統ππ者;也動早共同構成第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 0 0 0之離合器1〇2〇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0所 '〗 為輕 出端、或搞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斤力 =傳動單元129之輪 離合器mo之輸入端,為搞合聯之另一輸出端’ 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出、f動迴轉動力源 轉動力源100之另-輸出端;離合=合聯結於主動迴 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丨09,可依需 **、負载120之間所 受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
第188頁 ,218 申請專利範圍 Ϊί無或具有空標功能之變速單元1。9所 具有空稽功能,並Ϊ Ϊ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稽、或 變速單元109所構/有兩轴或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 薏之負叙以供驅動其各差動輪出端所分別配 只執izurg可差動運轉者; 動力ί二= t電機單元1ϋ3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002 1〇9,以各別驅Λ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 1 002者; 動其所匹配負载120構成之第二驅動系統 =二驅動系統1 002中,供耦合聯結於兩個 第二電機單元103之可罢叙夕00 固或兩個以上 為由呈右άΓ P k Τ差動之k速早兀109 ’可依需要選摆 :::有可插控作多段或無段㈣、倒檔 擇 2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差動運轉之輸:, ::結於第二電機單元i 供個別耗 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 展動所個別配置 Μα】述動匕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端經傳動單元12q 主 = 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外,亦可依需要VL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 者; 為、、、σ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或獨立設置 單元100(1外,其運二二遇轉動力源100除供驅動前置驅動 一電機單元1〇1以產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 可供驅動設置於第4發上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 吊一驅動系統1 〇 0 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
第189頁 1330218
:=機單701 0 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 2 0,使系統作 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 0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月^ =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a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 動能驅動負載12〇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電之 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 0 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 第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第190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進一步可於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 置驅動單元’並在第一電機單元1〇1轉部與第二驅動系統 1 0 0 2轉部之間設有離合器1 3 2,其主要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輪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辅助離合器1〇2〇 ,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〇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0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與 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所配置負載12〇之間迴轉動能之 狀 態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其他輪出端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 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 ’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第 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者;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020與負載12〇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第191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標、或具有 工檔,此之變逮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動所屬之負載120 或更Ϊ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標、或具 、Γ槽功% 並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 速單兀1 0 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 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 ^匕外可依需要選擇將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所設置之第一 ,機單7G 1 0 1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單7L109之轉部,耦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而離合 器13 2之輸出端’則供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單元1002 動力源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或聯結於第二驅動系 ,1。0 02中’與第二電機單元1〇3轉部耦合聯結之可差動變 ,早兀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個可差動輸 供分別#合聯結所配置之負載120,而藉離合器 " 驅動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迴轉 動能之傳輸狀態者; 』、得 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藉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習 刀 所配置之負載120槿變速早兀1〇9,以驅動 置之負载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002者; 變速動系:1〇°2中’由第二電機單元103所驅動之 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 呆控作夕奴或 供驅動所屬負載120者,或力二之上速:元109所構成,以 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之可差動具有,广二兩軸以 友助之變速早兀109所構
第192頁 ^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成’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J 2〇作 差動運轉者; 人。則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經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與離 ^器132之間,所設置之離合器1〇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單疋1〇9、及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離合器132,除可依需要 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外,亦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二 驅動系統1 〇 〇 2或獨立設置者; οπ别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除供驅動前置驅動 二元1〇=外,其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 —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能, 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 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 糸統功能之運作者; 1_或1系統^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 之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勒之負㈣u 1 nn<? ♦够-而, 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者; 一電機單兀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6時,由主動迴 1 二,動第一電機單元1 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丨所發電之 負載130 ( a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Π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1330218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 以吝;i、门姑如 一〜也舶 穴π驅勃第二電機單元1〇 載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他以電“動之負 動夺ii由二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糸,,先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G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载 二電:Π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2中第 :迴: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 之ι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制叙1藉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 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哎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 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〆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2 9.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進一步可於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 置驅動單元,並在第一電機單元1〇1轉部與第二驅動系統 1 0 02轉部之間設有可操控之離合器132,其主要構成含: 二一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輪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〇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 0 0 0 者;
第194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合器1 020 ’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盘 ^驅動早元1〇〇〇所配置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輸出, 1:。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丄=7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i00之相同輪出端或不同輸出 Ξ第:以擇二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 二’而和前置驅動單元"◦◦共同構成第 人二:ϊ:動單元_之離合器ι〇2°之輸入端,為耦 土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2: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之另-輸出端; α ”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09,可 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槽、或具有 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或更進-步藉由可操控 夕=或無&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以ΐ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作可差動運轉 者; 外可依的要選擇將第一驅動系統所設置之第一 電機單元1 0 1之轉部、或所耦合聯結經選擇性設置之變速 f =轉部,輕合聯結於離合器132之輸人端,而離合 ° 之1出端,為耦合聯結於作為第二驅動單元1002動
第195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兩: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聯結於選擇性設 ίi統中之可差動變速單…9之輪入 ^ ^°變速單兀109之兩個可差動輸出端,耦合 人器Π2極μ 機早兀1〇3之轉部,而藉離 i H t 驅動系統1〇01與第二驅動系統10〇2之間 迎轉動旎之傳輸狀態者; 若上述前置驅動單元1 0 0 0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負載 置驅動至&且相互之間需呈差動運轉功能,則前 之兀 離合器1〇2°與負載120之間所輕合聯結 ,逮早兀109,可依需要選擇為具可操控變速、倒檔、 =槽功能之變速單元結構,或更進—步具有兩轴或兩轴 動作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結構所構成,以供驅 轉^ .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耦合聯結之負載丨2〇作差動運 力第二驅動系統1 002藉由兩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為動 r # ’而各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速單元丨〇9, 2各別驅動其所匹配負載120構成之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成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設有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以供接 二離^器132所驅動,而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之兩輸出 立’分別耦合聯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 3 ’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09可依需要選擇為由具有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樓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 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
第196頁 '中請專利範圍 ~所分別搞合聯結之負載1 2 0作差動運轉者; 人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經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與離 0器132之間,所設置之離合器102、及第一電機單元 、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09及離合器132,除^可依 =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外,亦可為結合於第二驅 勒系統1 002或獨立設置者; 钃 前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2單元1〇〇〇外,其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時,可 I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 f能運轉,其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糸統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 =轉動能驅動負載120,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 此之運作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3外接不特疋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 動能驅動負載1 2 0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電之 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第197頁 1330218
電能與錯放電裝置丨0fi之雷@ ^ ^ ^罝lUb之電此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倉费]2〇,七a nn , . AL ,Α ^ ^ ϋ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it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 002中第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 、’、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0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進一步可於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 置驅動單元,並在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輸出端所耦合聯 結之傳動單元1 2 9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轉部之間,設有可 操控之離合器132,其主要構成含: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輸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第19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0 0 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 ’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前置驅動單元1 000所配置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輪: 態者;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輪出,則前置驅動單_ 1 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其他輪出2 %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供驅 第一電機單元10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 驅動系統1001者; 1述:置驅動單元1 0 0 0之離*器1 0 20之輸入端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輪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另一 離合器1 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 可 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 早; 者,或更進-步藉由可操控構多成段或 ^ 有空檔功能,…兩軸或兩速、倒樓、或具 速單元U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轴各乂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 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 此外可依需要選擇將第—驅 迴轉動力源100輸出端所耦合聯結之值統jt01所設置之主動 合聯結於離合器132輸入端,離人動早70 1 29 ’為供耦 σ器132之輸出端,耦合聯
第199頁 1330218
鄉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之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結於作為第二驅動系統1 0 υ ώ :部,聯結於選擇性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厂〜 第二電機單元103轉部耦合聯結之可罢也微4 „ τ 供興 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個;元109之輸 別耦合聯結所設置之負載1 20,而藉則供分 . 符離合器132操控篦—赃 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門第驅 者; < 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珩二 源,而輕 所配置之 第二 變速單元 無段變速 供驅動所 以上可作 成,以供 差動運轉 驅動系統1002藉由第二電機置 电殉早兀103作為動力 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用變#置 笑迷早兀109,以驅動 負載1 2 0構成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者. 驅動系統1 0 0 2中,電機單元m所驅動之 1〇9,亦可依需要選擇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 、倒檔、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 屬之負載120者”戈更進-步由具有兩軸或兩軸 可差動運轉輸出端之可差動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 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 2 〇作 者; A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經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所耦 二聯結^離合器102、及選擇性設置之變速單元1〇9、及第 電機單元101,除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外’亦可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或獨立設置者; 前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動單元1 0 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輸
第200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 兀10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丨2〇,使系統作串聯式混 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u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i 0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1 η ^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電之雷t動之/ —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動之負ΐΐ 30 '^人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電能發:r能運轉,其發電之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mi3〇 ( ^ ^ ^ ^ ^ 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戟L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 動系統1 002之第-n i , v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者; 第—電機早兀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 二電機單元1〇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動系統1 0 0 2中第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轉者此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 或藉第-電機單湖、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刹車
第201頁 1330218
制動 對其 者0 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 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μ %黾裝置1〇6充電,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或藉操控 系統1 0 0 1與第 者0 離合器132作脫離或 二驅動系統1 0 0 2之間 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力驅動系統’進-步可於主動迴轉動力源輸出端設有前 置驅動單元,並在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端所耦合聯社 之傳動單元129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轉部之間,設有可才:、 控之離合器132,其主要構成含: & 呆 :了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輸出端,可先供耦合聯結傳動 單元129 '輔助離合器1020 ’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之習用 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屬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 1 0 00 者; 上述離合器1020 ’為供操控主動迴轉動力源,與 前置驅動單元1 000所配置負載120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 態者; 1 若主動迴轉動力源100為多軸輸出,則前置驅動單元 1000亦可選擇設置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其他輸出端 者; 另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相同輸出端或不同輸出 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供驅動 第一電機單元101,而和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共同構成第—
⑴ 0218 ⑴ 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驅動系統1 0 〇 1 前述前置 合聯結於由主 出端、或耦合 離合器1 020與 依需要選擇為 空槽功能之變 多段或無段變 兩轴以上可差 動其各差動輸 者; 者; 麵動單元1 000之離合器1 020之輸入端,為耦 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丨29之輸 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 〇之另—輸出端; 負載120之間所柄合聯結之變速單元jog,可 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標、或具有 迷單元10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迷、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丨09所構成,以供驅 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作可差動運轉 外可依需要選擇將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設置之主動 2 =源1〇〇輪出端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元129,供耦合 二口 =132之輪入端,而離合器132之輸出端,耦合聯結 笙-固一電機單元103之轉部,或聯結於選擇性設置於 一驅動系統1〇〇2中之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而 曰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個可差動輸出端,耦合聯結於 兩個以上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而藉離合器132 =^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傳輸狀態者; *右上述刖置驅動單元1〇00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負載 120為至。少兩個,並且相互之間需呈差動運轉功能,則前 置驅動單元1 00 0之離合器1 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 之變速單元109,亦可依需要選擇為具可操控變速、倒
第203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槽、或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結構,或更進— 兩軸以上可作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逮單元:步具有兩軸或 供驅動其各別差動輸出端所分別耦合 ' °構所構成,以 動運轉者; 聯結之負載120作差 第二驅動系統1 0 0 2藉由兩個第二雷嫵m _ 力源,而各別耦合聯結選擇性設置之習=兀^03_作為動 以各別驅動其所匹配負載丨2〇構成之第_ 速單兀109, 者; 禾一驅動系統1 0 0 2 第二驅動系統1002設有可差動之轡 受離合器132所驅動,而可差動之變迷、_ 70109以供接 端,分別耦合聯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第_疋1 〇 9之兩輸出 部,可差動之變速單元m可依需要第選一摆\機/元轉 作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空檔功能’並&雨 ±1 々此’並具有兩軸或兩 作可差動運轉輸㈣,以供驅動其個別差動輸出 端所分別耦合聯結之負載1 20作差動運轉者. 前述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經傳動單元129’之輸出端所耦 合聯結之離合器1〇2、及第一電機單元1〇1、及選擇性設置 之變速單元1〇9、離合器丨32,除可依需要為結合於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外’亦可為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或獨立設 置者; 前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動單元10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時,可 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以產生發電機 功能運轉’其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丄J JUZr丄Ο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統1 0 0 2之兩個或兩個以 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你/第一電機單元103,以產生 能之運作者; ’使系统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 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 ^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奋雷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含外接不特定負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〇〇2之兩個或兩個以: 3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第一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 100所5驅動系之统第°又一有I儲地放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t 4L φ ^ 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ίΐΪ:二?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3。(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電r Lί二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α 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i〇3 載^轉動月匕驅動負載120,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戰(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丨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1 Μι统1〇 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1 2 0 者; 一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第 :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〇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剎車
第205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3 。他“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或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 H 驅動 者。 间迎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3動2·力:Πί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力驅動系統’為由第一驅動系統i 雙 1 0 02所構成,其第一驅動车铋1nn7丄及弟一驅動系統 動力源1。〇輸出秘供麵合聯結於增設之二構:二由主動迴轉 合聯結於辅助離合器1020及依 早兀129,再耦 元109,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12:要置習用變速單 "。1 :〜主動迴轉動力源100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合聯之離合器咖之輸入端,為耦 口聊4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i 〇 〇 ^ W 出端、或輕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斤力驅=傳動單元129之輸 離合器1 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人力聯、〇°:另-輸出端; 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益聯段變之變速翠元⑽’ I 者’或更進-步藉由可操控多段二驅:/斤屬之負載120 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軸倒檔、或具 速單元!〇9所構成,以供驅動其 了差動運轉輸出之變 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谷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
第206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傳動單疋129之另一輸出端供驅動遊星輪組8〇1之遊星 -8 03,而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供聯結 之太陽輪8。2 ’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與靜=輪:驅 動控制早元104之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電動機功能運作 =輸出迴轉動能、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 μ ί阻尼,藉其阻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之迴 此經外環輪8 0 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 〇 4使第 了電機單元101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 片力鎖固功旎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剎車制動器9 〇 2所取 ,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01轉部耦合於剎車制動器9〇2之轉 ^ = ♦而刹車制動器902之靜止側為鎖固於機體或鎖固於 固而伯機單兀1〇ι之靜部者’藉此使第一電機單元101呈鎖 而使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0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〇4輸出 =外可依需要選擇性設置剎車制動器9〇1以配合系統 源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 199夕私由上述遊星輪組8〇1之外環輪804聯結於離合器 器901 輕合於刹車制動器9〇1之轉動側,刹車制動 1 ^ ^ ^側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1 32之另一端為輕合 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之轉部、或 口》、‘'。於第一驅動系統 J 〇 〇 2 ^ ^ ^ ^ 一 者,離與第一驅動單元100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 曰器132及剎車制動器9〇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
呢,=動單兀1002為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為動力 ς 二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 09或其他傳動# 個Γ個以上之負載12。而構成第二】ΪΪ 於可菩叙鐵ΐί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03之轉部聯結 可差勤於+ 、早兀109之輪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兩 ==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而構成第二驅兩 上述遊星輪組801、第一電機單元101、刹車制 、剎車制動器90 1及離合器1 32可依結構需要為結合於 第-驅動系統1001,《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 立設置者; 〜馬獨 前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除可供驅動前置 動早7L1 0 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 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 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第二電機^ 元1 0 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载i 2 〇,使系統作串聯= 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 或於系統δ又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月&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戟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统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 者;
第20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截】2(1,志#4·甘,, 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 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η以方^動。又置於弟一驅 者; 冤機皁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_ / 二電機單元1〇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動系統10〇2中第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或第_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t之冑* 一電機I元103 ’於剎車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省放電裳置106充電,或 者, 不特定負載)供電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八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 ° ,以操控第一驅動 者。 間迴轉動能之傳輪狀態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_ + 動力驅動系統,為*第一驅動刀離A串並聯混合式雙 所構成’其第—驅動系統100 ^及第二驅動系統 、、’。構中,由主動迴轉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動力源100輪出軸供耦合聯結於增設之傳動單元129,再耦 合聯結於輔助離合器1020及依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 元109,、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000 ’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共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 1001 ; ^ 1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另一輸出端; 離二器1020與負载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依需要f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二檔功此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 者; 傳動單元129之另一輸出端供驅動遊星輪組8 01之遊星 輪80 3胃,而第一電機單元1〇1之轉部供聯結於遊星輪組8〇1 之太陽,802,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與靜部間,可藉驅 動控制單元1 04之操控,依需要選擇性作電動機功能運作 以輸出迴轉動能 '或作發電機功能運作在對外輸出電能時 產生阻尼,藉其阻尼之作用以使主動迴轉動力源之迴 轉動此經外環輪8〇4輸出;或藉操控驅動控制單元1〇4使第 了電機單元101之靜部與轉部間呈電磁力鎖固之運作,電 磁力鎖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選擇性由剎車制動器9 〇 2所取
第210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代,並由第一電機單元101轉 動侧,而剎車制動器〇〇?之籍L 於剎車制動器902之轉 第一電機單元101之靜部者,固於機體或鎖固於 固而蚀主叙、η絲 Ρ 藉此使第一電機單元101呈鎖 轉動力源剛之迴轉動能經外環輪8〇4輸出 由主t : I 2需要選擇性設置剎車制動器9〇 1以配合系統 力源1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 ,作’並由上述遊星輪組8〇1之外環輪8〇4聯結於離合器 = Ϊ = Ϊ合於刹車制動器901之轉動侧,刹車制動 :二第 鎖於機體,離合器132之另-端,為輕 σ 一驅動系統1 0 0 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第 =之轉部,戶斤共同耗合聯結之可差動之變速第單元= ΐί ::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32,為供操控第-驅 人¥1^2及彳、/二驅動单疋1 002間迴轉動能之傳輸者,離 。器132及剎車制動器90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體共構者; 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 2為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 =兀103作為動力源,並個別經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 二或Λ他傳動裝置’以驅動各別所耦合之負載120,藉上 迷,、、。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者;
上述遊星輪組801、第一電機單元101、剎車制動器 902一、剎車制動器9〇1及離合器132可依結構需要為結合 立m統_ ’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0。2,“獨 則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1330218 六 '申請專概® " " ,翠元100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時,可 藉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 功能運轉,其發電輸出之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系統1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 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 2 0,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 能之運作者; ^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载)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丨〇 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 0 0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丨〇 i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120 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第212頁 1330218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盘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者;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制動= Ϊ元1Γ、或第二電機單元"3,於刹車 制,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置負電戈 者; 、’、 或藉操控離合器丨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0 0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 動力驅動系統,為由第一驅動系統丨0 〇 i及第二驅動系統 1002所構成’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出轴供耦合聯結於 增s又之傳動單元129,再麵合聯結於輔助離合器1〇2〇及依 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 120,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共 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 〇 0 i ; ^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之離合器1 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0之另一輸出端; 離合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2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工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以供驅動所屬之負載 +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 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轴或兩軸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
第213頁
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叙直欠至& ^ 艇動其各差動輪出端所分別配置 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者; 系統並設置具有三個給ψ 輸出入端501為供聯結第周1輪組103二第-增設之傳動單元129之另輪;5" ’以及供聯結於 聯結第-電機單元101及刊二輸出入端502為供 512,第-铪屮λ二車制動_2及第二輸出入輪組 # ^ ^ ^ ' ,,且1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12供耦合於 第三輸出人輪組513以=51 一31/出動差動輸出輪組及 出入端503及所聯結刹車出之?組51T 入端者,刹車制動器9=:二?部及離合器132輪 於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 :番Λ 或耦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選2 器132,為供操控第一驅=二擇性:置之離合 勒乐統丨υ υ 1與第二驅動系统1 η η 9 間迴轉動能之傳輸者,離合器132及料 別裝置或一體共構者; j為個 第二驅動系統1 002為由第三電機單元103作為動力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1〇9或其他傳 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二驅動^ 統1002者,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聯^ 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 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丨2〇而構成第二兩 動系統1 0 0 2者; —
第214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上述周轉輪組1 030、第一電機單元101、剎車制 902、剎車制動器901、離合器132可依結構需要為結人: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i 〇 〇 2 ; 設置者; 乂馬獨立 前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100除可供驅 動:元mo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 ,動第: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輸 一二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丨0 0 2之第二電〗 :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使系統作串聯: 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飞成 i〇〇驅或動於第系-统^^^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供斜“ •電機¥ 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纟發電之電 =: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栽13電0 1〇〇32:ί不Ϊ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1二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12。 100戶;1^;於^系統/有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電機單元1Q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動之广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之=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電= 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以2生、口艟叙、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ϊ13〇能驅動負載120,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第215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者; '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中第 一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離 者。 35如t請專利範圍第!項戶斤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 ㈣㈣系統’為由第i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 1 002所構成,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輸 增設之傳動單元129’再耗合聯結於輔助 二: 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配置 12〇 ’構成前置驅動單UOOO,並與主動 〇 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001 ,· ^ υυ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 0 0 0之離合器1〇2〇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所驅 ,J〇〇 ^ 為麵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 動早兀12Θ之輸 v "你i 〇 〇之另—齡屮诚· 離合器1020與負載120之間所耗合聯結之變速單ϊ109可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檔、或具有 ϊ段或Hi早兀10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 &變速、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且有兩細式 :盆: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轉 ’、統並„又置具有二個輸出入端之周轉輪組, 一 ==為供聯結第一輸出入輪組511,以及供聯結於 聯結第= 另一輸出端’第二輸出入端502為供 5 U Λ _電&機早兀及剎車制動器9 0 2及第二輸出入輪組 差動輪i二I出入輪組5U及第二輸出入輪組512供耦合於 第三以供經旋臂5131牵動差動輸出輪組5132及 輪二’出山入輪組513,以由第三輸出入輪組513驅動第三 者 j503及所聯結剎車制動器9〇1及離合器132輸入端 另丄=車制動器901之靜止侧為固鎖於機體,離合器132之 上第-带為Ϊ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 變速Μ ^單疋1 〇 3之轉部,所共同耦合聯結之可差動之 供择一 9之輸入端者,而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1 32,為 之傳^去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 002間迴轉動能 體共;^者.離合器1 3 2及剎車制動器9 0 1可為個別裝置或一 單元系力統m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 1 〇 θ #1仙二動力,原,並個別經所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 s 、 動裝置,以驅動各別所耦合之負載120,藉上
第217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〇 〇 2者; 上述周轉輪組1〇3〇、第一電機單元1〇1、刹車制動 第一驅叙\制動器9〇ι、離合器132可依結構需要為結合二 設置者;系統1001,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 0 02或為镯立 動單^(^中盆主動迴轉動力源㈣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藉主動迪魅,其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時,可 :能運轉,其:=0·驅動第-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 系統1002之兩it 電能,可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迴轉動能驅動個以Λ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 能之運作者;負載20,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功 能供對储放電裝置Π作發電機功能運轉,纟發電之電 (含外接不特J备J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0 02之兩個或個、)供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動能驅動負栽12()者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轉 100 /驅動系之電儲放電^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電之電能,供_ W 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動之負載130 (人认 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或由第—電3機外特定負載)供電者; 電能與儲放電努番二几1〇ι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 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m 第21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迴人轉l動能驅動負載120,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 動系、裝置⑺6上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12〇者;之一電機單兀10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二電^ :儲1電裝置1〇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2中第 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轉動倉匕,共同驅動負載120者; 制動單元101、或第二電機單元103,於刹車 =㈡= 能,對儲放電裝置⑽充電,或 :其他電此驅動之負載13。(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 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丨002之間迴轆 。工 者。 ]吳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串 ==i統由:广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 ==單:^結於 需要選擇性設置習用變速單元109,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 1门20磁Λ成前置私驅動單元1 0 00,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共 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 ;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 00 0之離合器1 020之輸入端,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輸
第219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園 =器2 ί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另-輸出端; 〇 、負載1 2 〇之間所粞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 〇 g,可 IK;;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檀、或具有 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或更進-步藉由可操控 :變$、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ίίϊΐΖ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0作可差動運 者; 傳:單元129之另一輸出端供驅動所耦合聯結選擇性 配置之離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09,以 一 一 10:之轉部;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單早元兀 1 40二^型電機單元1〇4〇為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有 t 異步之雙動型電機結構所構成,可為呈圓筒狀 或盤狀或錐狀結構,其構成包括第一轉部1〇41及第二轉部 1 042,第一轉部1041與第二轉部1〇42之間設有可操控離合 器122,第一轉部1041供與刹車制動器9〇1之轉部聯社,再 經離合^12與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聯結者’剎I制動 器901之靜止側為固鎖於機體,雙動型電機單元之第 二轉部1 042則耦合聯結離合器132輸入端者,離合器132之 另一端為耦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 103之轉部、或耦合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選 置之變速單元109之輸入端者,而選擇性設置之離合器 132,為供操控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與第二驅動系統“…間 迴轉動能之傳輸者; 1330218
第二驅動系統1002為由第二電機單元i〇3作為動力 源,而耦合聯結選擇性配置之變速單元丨〇9或其他傳動裝 置’以驅動一個或一個以上之負載120而構成第二驅動^ 統1 002者’·或依需要選擇由第二電機單元1〇3之轉部聯結 於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輸入端,可差動變速單元1〇9之。兩 可差動輸出端供驅動所各別匹配之負載12〇而構成第二驅 動系統1 0 0 2者; 上述離合器102、變速單元1〇9、 器112、剎車制動器9〇1、雙動型電機單元^〇4〇、離合 器122、離合器132,可依結構需要結合於第一驅動系統 1001丄或結合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或為獨立設置者; 时前述系統中,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動早7L 1 0 0 0外,其主要運作包括可藉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 :動第▲冑機單兀1〇1 生發電機#能運轉,其發電輸 出之電能可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帛二電機單 :ι二,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使系統作串聯式混 δ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者; 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月匕供對儲放電裝置^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充供電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者; 乂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0 或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 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或由儲放電裝置丨〇6之電能,單獨驅 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以產生迴 者;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所驅動之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 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或由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 電能與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共同驅動 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_ 或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 二電機單元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者; 〜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01、或第二電機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丨3 〇 (含外接不特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 者。 1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分離式 動力驅動系統’為由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 i ^ 1 0 0 2所構成,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輪出 增設之傳動單元129 ’再耦合聯結於補助 々能運轉,其所發 對其他以電能驅 者; 運轉,其發電之 第二電機單元103 以電能驅動之負 動設置於第二驅 轉動能驅動負載 動系統1 002中第 動迴轉動力源1 0 0 單元1 0 3,於剎車 t置106充電,或 定負載)供電 以操控第一驅動 >能之傳輸狀態 串並聯混合式雙 l第二驅動系統 軸供耦合聯結於 離合器1 0 2 0及依
第222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需要選擇性设置習用變速單元1〇9 ,以驅動所配置之負載 120 ’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〇〇〇,並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共 同構成第一驅動系統10M ; 前述前置驅動單元1000之離合器1020之輸入端,為耦 合聯結於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驅動之傳動單元129之輸 出端、或耦合聯結於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另—輸出端; 離合器1020與負載12〇之間所耦合聯結之變速單元1〇9,可 依需要選擇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無段變速、倒#、或具有 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〇9所構成,或更進一步藉由可操控 多段或無段變冑、倒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 兩轴以上可差動運轉輸出之變速單元109所構成,以供驅 動其各差動輸出端所分別配置之負載12〇作可差動運轉 傳動單元1 2 9之另-输出端供驅動所祸贫聊結選擇十 合器102及變速單元1〇9,以驅動第一電機單元 ιη^η,錐^第—驅動系統1001並設有雙動型電機單元 刷、同步哎:I機單元1〇40為由交流或直流、無刷或有 或盤狀UK;雙Ϊ型電機結構所構成,可為呈圓筒狀 =成r第一轉部_及第二轉部 器122,第— 4 ,、第一轉部1 042之間設有可操控離合 i離合1 i 2 I邛1 〇 4 1供與剎車制動器9 0 1之轉部聯結,再 器二之二\與第一電機單元101之轉部聯結者,刹車制ί =二二為固鎖於機離,雙動型電機單元104。之第 轉Η42則耦合聯結離合器132之輸入端者,離合器
第223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以上第:電】ί °聯結於第二驅動系統1DQ2之兩個或兩個 之變早之 =Γ,所共同耦合聯結之可差動 為供操控第-驅動系二,:第選擇 能之傳輪者; ”弟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迴轉動 第二驅動系統10〇2為藉由雨個赤 109或其他傳動裝置,以驅 之變速早$ 述結構,構成第二驅動系統=所稱合之負載12〇’藉上 離合二離==變速單元109、第-電機單元1。1、 議'離合;132,,動可:構 第二驅動系_2或;獨立;置J系統 動單:U盆主動迴轉動力源m除可供驅動前置驅 與电叙、 八主要運作包括當離合器132切斷時,可 轉2源1〇0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以產生發電機 系=1009, 、 1輸出之電能’彳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糸:: 1 002之兩個或兩個以上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 :„動負載12〇 ’使系統作串聯式混合動力系 月&之運作者; 於系統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徂#動第一電機早70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電 月匕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 (含外接不特定負载)#電’以及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 第224頁
1002之兩個或兩個以 動能驅動負載120者; 第一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 所或:動系之统^儲放電裝置106時,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電之電ft,電機早兀1〇ι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所發 動之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以電能驅 動負载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電能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電之 ^ 、置106之電能,共同驅動第二電機單元103 :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12〇,或對其他以電能驅動之負 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或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單獨驅動設置於第二驅 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以產生迴轉動能驅動負載 1 20 者; 或,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中第 一電機單疋103所產生之迴轉動能,與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 之迴轉動能,共同驅動負載120者; 或藉第一電機單元1〇1、或第二電機單元1〇3,於剎車 制動產生之再生發電之電能,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者; 或藉操控離合器132作脫離或閉合,以操控第一驅動 系統1 0 0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之間迴轉動能之傳輸狀態 者。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5、6、7、8、9、
第225頁 l33〇2ig 10 、ll 、12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i 、32 、33 、 34、35 ' 36及37項所述之分離式串並聯混合式雙動力驅動 系统,為具有以下運轉功能或部分功能,包括: ''系統功能1 :系統為不設置儲放電裝置1 0 6,而作串聯 式昆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 趣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120之狀 態,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0之狀態, 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 〇 5及驅動 控制單元1 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〇〇之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 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一~系統功能2 :系統為不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而作串聯 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 迴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 態’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所屬負載1 2 〇之狀態, 系統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丨〇 5及驅動 控制單元1 0 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100之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其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 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 ··系統為不設置儲放電裝置丨〇 6,而作串聯 式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
第226頁 Ί請專利範圍 態,11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120之狀 系统ίΐ:驅動第—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0之狀態, 控制if由人工刼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05及驅動 100之j 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 其發雷码轉動旎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 統之電能供同?驅動帛一驅動系統1001及帛二驅動系 負恭19Π之第一電機早兀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 貞載1 20者; 系統功能4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06,而作串聯式 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 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00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 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系統 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〇5及驅動控制 單元1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 迴轉動忐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 電之電能可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由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驅動設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 (含所屬子單元如前置驅動單元 1 0 00 )之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 載120者; ' 系統功能5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而作串聯式 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迴 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驅動所屬負載1 2 〇之狀態, 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所屬負载丨2 〇之狀態,系統
第227頁 !33〇218
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ι〇5及驅 單元1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 $控制 趣轉動能驅動第-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源1:0之 電之電能可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 ,、發 動之負細(含外接不特定負載)J對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 = 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機功月匕 一一系統功能6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而作 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 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丨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熊, 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g統 =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〇5及驅動控制 單元10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 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 電之電能可供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他由電能驅 動之負載13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及供同時驅 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1 0 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載丨2 〇者; ' 系統功能7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 〇 6,而作串聯式 混合動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迴 轉動能為經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驅動所屬負載1 2 〇之狀態, 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系統 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05及驅動控制 單元1 0 4所構成控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
第22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轉動此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 之電此與儲放電裝置1〇6所輪出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 系統1001 (含所屬子單元如前置驅動單元屬)之 2機:兀103:電動機功能運轉’“驅動所屬負載12〇者; '、統功此8 ·系統為設有儲放電裝置1〇6,而作串聯式 ===力系統功能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迴 轉動月I為經第一驅動系έίΜίΐΠΐ βγ·^:» « 勒糸統1 〇 ο 1驅動所屬負載12 〇之狀態, 驅動第: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系統 由人、或藉由中央控制單元105及驅動控制 、回=私/斤^&馇上制系統作操控,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 ^ #忐驅 電機單疋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其發 ϊ ί1:!與儲ΪΪ裝置106所輸出之電能供驅動第二驅動 負載120者之電早凡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 -人毹士 “ “ 有儲電裝置106 ’而作串聯式 ^二处支、馇J肊之運作,無論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0之迴 為=一驅動系統1〇〇1驅動所屬負載12〇之狀態, 或為不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〇1所屬 t T Μ * Λ JL ^ ^ 丨碉員載1 20之狀態,系統 單m媒λ生,、么 央控制單元1〇5及驅動控制 迴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作2動迴轉動力源1◦。之 電之電能與儲放電裝Ϊ二所機功能運轉,其發 驅動系統⑽!及第!之電能供同時驅動第-♦ 4 & 動糸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 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所屬負栽120者;
第229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統功能1 0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〇之引擎迴轉 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0 0 1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11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轉 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1 2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轉 動能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0及驅動第二驅 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1 3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0 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0,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 0 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 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 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系統功能1 4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 〇 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之負載1 2 〇,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或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 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 1 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 載)供電者; —系統功能1 5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負载12〇,並由引擎迴 轉動此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及同時 ==Γ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 機=疋1 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
第230頁 ^330218
電者; 〜系統功能1 6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引擎迴 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負載12〇,並由引擎迴 動旎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 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 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系統功能17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 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之負載i 2 〇,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之第—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 〇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 載)供電者; ' 一―系統功能18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負載12〇,並由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及同時 驅動,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 電機皁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 電者, 系統功能19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〇,及同時驅動 第ΐϊ!系Π2之負載120,並由引擎迴轉動能驅動第 一電機早兀ιοί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ι〇6充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
第231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者; 系統功能2 0 :藉由作為主動迴轤 轉動能,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負截;一1 〇〇之引擎迴 第二驅動系統1 002之負載120,並由引够、’及同時驅動 置於第-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轉動能驅動設 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 電機單 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 3 0 (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電,或對 ——系統功能21 :藉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擎 轉動能,驅動第-驅動系統1001之負載12〇 :二
第二驅動系統1〇。2之負載12。’並由引擎迴轉動能驅動J 一電機單兀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 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 0 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i06充電,或對里他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系統功能22 ··由儲放電裝置1 0 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弟驅動系統1001或第—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負載^!)者;
系統功能23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遽 轉,以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2 4 :由儲放電裝置1 〇 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第232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負 載120者; ——系統功能25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 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26 :由儲放電裝置丨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 0 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 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27 :由儲放電裝置10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 0 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 i 及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所屬負載1 2 〇者; 〜系統功能28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〇3作電動機 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 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29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 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 二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0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或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
第233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統=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 功犯運轉’或同時驅動兩者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驅動第 一驅動系統及第二驅動系統1 0 02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31 :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一,動系統之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 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 驅動第一驅動系統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32 :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二驅動系統1 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 產生迴轉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 月b,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3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 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ι〇〇ι 及第二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12〇者; 系統功能34 :由儲放電裝置1 0 6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供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
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負’載 120 者; ' 〜一系統功能35 :由儲放電裝置丨〇6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能,與作為主動 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驅動系統 1002所屬負載120者;
第234頁 1330218 - -----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系統功能36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第一電 機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00 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001及第二驅動 系統1 0 0 2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37 :由儲放電裴置1〇6電能,驅動第〆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驅動 系統之電機單元1 0 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能, 與作為主動動力源100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動第一驅 動系統1 0 0 1所屬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38 :由儲放電裝置106電能,驅動第〆電機 單元101作電動機功能運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二驅動 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 轉動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 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2所屬負載者; 系統功能39 ··由儲放電裝置1〇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 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電動機功能運 轉,及同時驅動設置於第—驅動系統1〇〇1或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產生迴轉動 能,與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之引擎迴轉動能共同驅 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負載 者; 系:由第-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載120豪 動第-電機早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卩對 C牽 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置 个特定i 六、申請專利範圍 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之叙处门丨 —么从丄π,, 货€之動能回收制動剎車功能去. 系,·先功月b 4 1 :由第二驅動奉 者, 逆向牵動第一雷機·>™-ιηΐζ_ 、 所屬之負載120, 牢動笫電機早兀101作發電機功能運錄, 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γ &月匕運轉,以對儲放 飞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 特疋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 卜接不 能者; 货% (動此回收制動剎車功 ——系統功能42 :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 1〇〇2所屬之負載120,逆向牽動第一電弟動糸統 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電η發電機 :負載13“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 = : = 動能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再战再生發電之 系 牵動設 機功能 動之負 之動能 ——系 逆向牽 發電機 能驅動 發電之 ——系 1 002 所 功能運 統功能43 :由第一驅動系統】 置於第一驅動牟絲1Πηι咕 吓屬之員载,逆向 運轉,以對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 得 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載130(含外接不特 次對其他電旎驅 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構成再生發電 統功能44:由楚—β ^ ^ 動設置於第-1C —驅動系統1002所屬之負載120, 動又置於第—驅動系統1002 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電機早?3: 之負載130(含外拉τ枝〜名#、凡電或對其他電 動能回收制動刹車功能者; €以構成再生 統功月45:由笛 , 屬之負载⑵^ 系01及第二驅動系統 轉,設置向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 於第一驅動系統讀以及第二驅動系統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00 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 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特 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之動能回收制動制車=能 者; b ——系 逆向牵 牽動設 機功能 動之負 之動能 ――系 逆向牽 牵動設 機功能 動之負 之動能 〜〜系 1 0 0 2 所 功能運 驅動系 對儲放 外接不 到車功 系 統功能46 :由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所屬之負載, 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及逆向 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 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 載130( s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 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統功能47 :由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之負載12〇, 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及逆向 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作發電 運轉二: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 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構成再生發電 回收制動剎車功能者; 統功食:4 8 · *第-驅動系統10 01及第二驅動系統 屬之負載120,逆向牽動第-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 轉1及逆向牵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 統第—電機單元1 °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 電二,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 特疋、載)供1:,以構成再生發電之收制動 能者; 統功斯· 4 9 ’由作為主動迴轉源1 〇 〇之引擎之機械阻
第237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尼作為對負載1 2 0作制動刹車者; 系統功能50 :由作為主動迴轉叙+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李源1。〇之引擎之機 剎車之運作,Π Bid 所屬之負載120作制動 剌旱之運作,冋時逆向牵動第一電 能運轉,精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機n j電:功 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载)供電對-他電月匕驅動之 第-驅動系統_所屬負載12。作制動電之阻尼對 ——系統功能51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 機 械阻尼’作為對第二驅動李统J 〇 〇 2路姐 在丨丨电夕,宣你FI 〇* V 糸、,充KM所屬之負載120作制動 ^ :對==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 =置m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 負載130( 3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 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屬之負載丨20作制動剎車者; ——系統功能52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〇()之引擎之機 Γ且為二第;驅動系統1 °。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 屬之負載1 20作制動剎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第一 單元ιοί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 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3 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所屬之負載1 2 0作制動剎車者; --系統功能53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00之引擎之機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載12〇作制動 刹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 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敦置1〇6充 第238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截、 電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所屬之負y、 120作制動剎車者; 吓屬之負栽 ——系統功能54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 運:為Ϊ Ϊ二驅動系統⑽2所屬之負載120作制動 作 時逆向牵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_2之笛 一電機早7G1 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 ^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充 ,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八 120作制動剎車者; 〇濁&員載 系統功能55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〇之引擎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ι〇〇機 屬之負載1 20作制動剎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設置於 —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丨 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或對其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以再生 ,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 負載120作制動剎車者; ――系統功能56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之機 械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載12〇作制動 W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第一電機單元1〇1作發電機功 月b運轉,以及逆向牵動设置於第一驅動系統之第二電 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第239頁 1330218 申請專利範圍 ' --- 糾^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統1001所屬之負載120作 制動剎車者; 二〜系統功能57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之機 =·尼.,作為對第二驅動系統丨〇 〇 2所屬之負載1 2 〇作制動 ::之運作’同時逆向牽動第一電機單元ι〇ι作發電機功 轉,以及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 ,早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1〇6充電,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 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屬之負載12〇作 制動剎車者; 系統功能58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之機 =阻尼,作為對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所 j之負載120作制動剎車之運作,同時逆向牵動第一電機 = =101作發電機_功能運轉,以及逆向牽動設置於第二驅 二統1 002之第—電機單元1()3作發電功能 次對其他電忐驅動之負載130(含外 接不特疋負載)供電’以再生發電之阻尼對第一驅動系统 1〇〇1 j第二驅動系統1 002所屬之負載12〇作制動剎車者; ::12Γ功:二若/動迴轉動力源1〇°本身選擇設置起 起動馬達m,以供起動之口電,驅動設置於引擎之 —-系統功能6〇 :由儲放電為轉源10°之引擎者; 从電裝置106之電能驅動第一雷機 單元101作馬達功能運轉,以徂扣叙助弟電機 1〇〇之引擎者; 以供起動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
第240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統功此6 1 :由儲放電裝 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i志曾_邮去3苴1 0 6之電能驅動設置於第 1〇3,作馬達功能\第絲二驅動系統"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 擎者; 運轉,以供起動作為主動迴轉源100之引 系統功忐6 2 :由儲放電裝 單元m ’同時驅動設 一置=電能驅動第一電機 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i 靼動系統1〇〇1或第二驅動 作為主動迴轉源100之引擎者;馬達功能運轉,以供起動 ――系統功能63 :由作為主動 動能,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ηι 動力源1〇〇之引擎迴轉 放電裝置106充電 < 對其他^電機功能運轉’以對儲 不特定負載)供L '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 --系 動能, 之第二 兩者作 其他電 ——系 動能, 時驅動 二電機 電機單 儲放電 接不特 統功能64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100之引擎迴轉 Ϊ :没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或第二驅動系統1002 電機早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上述 發電機功忐運轉,以對儲放電裝置丨0 6充電,或對 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 統功能6 5 .由作為主動迴轉動力源丨〇 〇之引擎迴轉 驅動第一電機單元101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及同 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或第二驅動系統i 〇 〇 2之第 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或同時驅動前述第一 元101及第二電機單元103作發電機功能運轉,以對 裝置106充電’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 定負載)供電者;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統功能66 :藉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0〇驅動傳動單元 129及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020,供驅動可操控變速、倒 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之變速單元109,構成前置驅動單元 1000以驅動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67 :藉由主動迴轉動力源1〇〇驅動傳動單元 129及所耦合聯結之離合器1020 ’供驅動可操控變速、倒 檔、或具有空檔功能並具有兩軸或兩軸以上可差動輸出之 變速單元109,構成前置驅動單元1000以驅動各別差動輸 出轴所屬之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68 :系統未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主動迴轉動 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 000,發電單元2000所發電 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 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1 0 02之第二^ 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所 負載1 2 0者; 系統功能69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丨〇6時,藉由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〇〇〇,發電^元 2000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驅動系統““ 二電機單元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之第二第 單元10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〇〇1及 ^ ^ 讀之第二電機單元1G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 動能驅動所屬負載12〇,以及對儲放電裝勣 、轉 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〇(含外接不特定負載電或對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系統功能7 0 :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而藉由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000,發電單元 2000所發電之電能,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〇1之第 二電機單元103,或供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 單元103、或同時驅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 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趣轉 動能驅動所屬負載120者; --系統功能7 1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時,藉由主 動迴轉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000,發電單元 2000所發電之電能及儲放電裝置106所輸出之電能,共同 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共 同驅動第二驅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同時^ 同驅動第一驅動系統丨〇 〇丨及第二驅動系統i 〇 〇 2之第,/、 币〜電棬 單元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所 載120者; ^負 一系 統功能72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時,益 動迴轉 20 00 所 J ft由丰 動力源100驅動獨立之發電單元2000,發電單_ 發電之電能,供對儲放電裝置106充電,或 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定負載)供電者;’其他 --系 載逆向 充電, 供電, ——系 統功能73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〇6時,择 牽動發電單元2000以所發電電能對儲放電事"由負 或對其他電能驅動之負載130(含外接不特^置1〇6 以藉再生發電之阻尼對負載120作制動刹車&負栽) 統功能7 4 :於系統設置儲放電裝置1 〇 6,I者; 而發電單
第243頁 1330218 六、申請專利範園 元2 000停止運轉時,藉由儲放電裝置1〇6所輸出之電能, 供驅動設置於第一驅動系統1001之第二電機單元,或 供驅動第二駆動系統1002之第二電機單元1〇3、或同時驅 動第一驅動系統1001及第二驅動系統丨002之第二電機單元 103作電動機功能運轉,以輸出迴轉動能驅動所屬負載12〇 者; ' 系統功能75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呈 閉合時,傳輸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1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之 迴轉動能者; 系統功能76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呈
脫離時,第一驅動系統1001與第二驅動系統1〇〇2間之迴 動能不作傳輸者; —:系統功能77 :藉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呈 閉口時,傳輸主動迴轉動力源100所耦合聯結之傳動單元 1 2 9與第二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之迴轉動能者; 妝雜at統::78 . #由離合器132之操控’於離合器132 J I t ^轉動力源1〇0所麵合聯結之傳動單元12” 第一驅動系統1 〇 〇 2間之迴轉動能不作傳輸者
能不作傳輸者。
第244頁
TW093133089A 2004-10-29 2004-10-29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TWI33021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975,525 US7377876B2 (en) 2004-10-29 2004-10-29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30218B true TWI330218B (en) 2010-09-11

Family

ID=35746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3089A TWI330218B (en) 2004-10-29 2004-10-29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8) US7377876B2 (zh)
EP (8) EP2559579B1 (zh)
JP (11) JP5255178B2 (zh)
KR (1) KR101230162B1 (zh)
CN (1) CN103273836B (zh)
CA (1) CA2524543C (zh)
DE (1) DE202005021987U1 (zh)
ES (2) ES2401414T3 (zh)
TW (1) TWI330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7876B2 (en) * 2004-10-29 2008-05-27 Tai-Her Yang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JP4072183B1 (ja) * 2006-11-09 2008-04-0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および作業車両の動力制御方法
KR100837918B1 (ko) 2007-06-18 2008-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용 무단 변속기
US8408341B2 (en) 2007-07-12 2013-04-02 Odyne Systems, Llc Hybrid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and idle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78798B2 (en) 2007-10-12 2015-03-17 Odyne Systems, Llc Hybrid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and idle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818588B2 (en) * 2007-07-12 2014-08-26 Odyne Systems, Llc Parallel hybrid drive system utilizing power take off connection as transfer for a secondary energy source
US20120207620A1 (en) 2007-07-12 2012-08-16 Odyne Systems, LLC. Hybrid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and idle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283954B2 (en) 2007-07-12 2016-03-15 Odyne Systems, Llc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fuel optimization in a hybrid vehicle
US9061680B2 (en) 2007-07-12 2015-06-23 Odyne Systems, Llc Hybrid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el reduction during idle
US9878616B2 (en) 2007-07-12 2018-01-30 Power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Hybrid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plit shaft power take off
US20090127018A1 (en) * 2007-11-21 2009-05-21 Caterpillar Paving Products Inc. Component combination for a hydrostatically driven vehicle
JP4453746B2 (ja) * 2007-11-21 2010-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車両
US20090288893A1 (en) * 2008-05-09 2009-11-26 John C. Wyall Controllerless electric drive system
US8725383B2 (en) * 2008-07-16 2014-05-13 Tai-Her Yang Integrally combined operative control unit having multiple operative devices of different types
US8337359B2 (en) * 2008-08-27 2012-12-25 EcoMotors International Hybrid engine system
US20100099532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Cashen Wilhelm A Hybrid drive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1056266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rol system for equipment on a vehicle with a hybrid-electric powertrain
TWI413593B (zh) * 2008-11-28 2013-11-01 Ind Tech Res Inst 一種混合動力系統的串並聯耦合控制方法與系統
US8072172B2 (en) * 2008-12-17 2011-12-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dundant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for control surfaces
US7857080B2 (en) * 2009-01-19 2010-12-28 Hitachi Automotive Products (Usa), Inc. System for selectively consuming and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in a hybrid vehicle
JP4726966B2 (ja) * 2009-01-30 2011-07-20 エンパイ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ハイブリッド車両及び駆動方法
US9168825B2 (en) 2009-05-15 2015-10-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wertrain therein
WO2010151655A1 (en) * 2009-06-24 2010-12-29 Fisker Automotive, Inc. Drive configurations for high hybrid series/parallel high speed motor drive systems
US20110061954A1 (en) * 2009-09-11 2011-03-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trong hybrid system
CN102596614A (zh) * 2009-11-03 2012-07-18 Tm4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变速器
WO2011077581A1 (ja) * 2009-12-26 2011-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GB2478333B (en) * 2010-03-04 2013-11-20 Kee Automotive Ltd Parallel & series motor
US20110251007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Tai-Her Yang Dual gear train driving structure at input side of basin-type gear
US20130015805A1 (en) * 2010-06-04 2013-01-17 Triune Ip Llc Energy storage element link and monitor
JP5594748B2 (ja) * 2010-10-15 2014-09-2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
US8696504B2 (en) * 2011-01-07 2014-04-15 Tai-Her Yang Dual power driving system with epicycle gear sets transmitted in series
JP5842336B2 (ja) * 2011-02-14 2016-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CA2768918C (en) * 2011-02-24 2019-03-19 Tai-Her Yang Clutch device structured with controllable epicycle gear set and applied power train thereof
WO2012118506A1 (en) * 2011-03-03 2012-09-07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Modular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US10536007B2 (en) 2011-03-05 2020-01-14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9847654B2 (en) 2011-03-05 2017-12-19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8562469B2 (en) * 2011-03-11 2013-10-22 Tai-Her Yang Hybrid power train having epicyclic type clutch device
US8795008B2 (en) 2011-04-06 2014-08-05 Twin Disc, Inc. Two-into-two or one hybrid power device for a marine vehicle
US20130057183A1 (en) * 2011-09-07 2013-03-07 Tai-Her Yang Hydraulic electricity generator and separation type electric fluid pump driven by the same
DE102011084860B4 (de) * 2011-10-20 2016-07-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adselektiver elektrischer Antrieb mit Reichweitenverlängerung
US11225240B2 (en) 2011-12-02 2022-01-18 Power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Hybrid vehicle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el reduction during idle
DE102012209803A1 (de) * 2012-06-12 2013-12-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vorbestimmten Antriebscharakteristik in einem Flugzeug und zugehörige Antriebsvorrichtung
ITMI20121463A1 (it) * 2012-08-31 2014-03-01 Automobili Lamborghini Spa Dispositivo di trazione per un autoveicolo a trazione ibrida
US20140077599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Caterpillar, Inc. Multiple Hybrid Integration
US20140077610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Caterpillar, Inc. Selecting a hybrid power source
DE102012110269A1 (de) * 2012-10-26 2014-04-3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sstrang eines rein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TWI498236B (zh) * 2012-10-31 2015-09-01 Ind Tech Res Inst 動力輸出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031501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ybrid-electric vehicle with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KR102107768B1 (ko) * 2013-07-24 2020-05-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조 전원을 내장한 무선 충전 장치와 보조 전원 장치
US9169027B2 (en) 2013-10-04 2015-10-27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Electrified rotorcraft
CN106061784B (zh) 2013-11-18 2019-07-19 电力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分轴式动力输出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和方法
US9168836B2 (en) * 2013-12-13 2015-10-27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Non-tractio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10670124B2 (en) 2013-12-31 2020-06-02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0655710B2 (en) 2013-12-31 2020-05-19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that provides seamless shifting
US9481256B2 (en) * 2014-01-30 2016-11-01 Amp Electric Vehicles Inc. Onboard generator drive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10738868B2 (en) 2014-04-09 2020-08-11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powertrains
US10647193B2 (en) 2014-04-09 2020-05-12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power trains
IL233942B (en) 2014-08-04 2020-01-30 Israel Aerospace Ind Ltd Assembly of the drive system
US10263436B2 (en) 2014-10-20 2019-04-16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unit and control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JP6183409B2 (ja) * 2015-05-26 2017-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KR101615486B1 (ko) * 2015-07-17 2016-04-26 주식회사 한국카본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추진시스템을 이용하는 수직이착륙 항공기
US10153521B2 (en) 2015-08-06 2018-12-11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battery pack having an operating issue or defect
US10254350B2 (en) 2015-08-06 2019-04-09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Warranty tracker for a battery pack
US9923247B2 (en) 2015-09-11 2018-03-20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with integrat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10122186B2 (en) 2015-09-11 2018-11-06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BMS) having isolated, distributed, daisy-chained battery module controllers
US9419621B1 (en) * 2015-09-18 2016-08-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on chip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system on chip
AT517771B1 (de) * 2015-09-23 2018-04-15 Plasser & Theurer Export Von Bahnbaumaschinen Gmbh Gleisbaumaschine und Verfahren für den Betrieb eines Energieversorgungssystems einer Gleisbaumaschine
US10040363B2 (en) 2015-10-15 2018-08-07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assist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882401B2 (en) 2015-11-04 2018-01-30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9914449B2 (en) * 2016-01-13 2018-03-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a hybrid vehicle
DE102016215562A1 (de) * 2016-08-19 2018-02-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Hybridantriebsstrang
US10699278B2 (en) 2016-12-22 2020-06-30 Powin Energy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monitoring and warranty tracking system
US10619711B2 (en) 2017-04-12 2020-04-14 Deere & Company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power reverser
DE102017206615A1 (de) * 2017-04-20 2018-10-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CN107933285B (zh) * 2017-12-20 2019-10-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混合动力耦合机构及机动车辆
CN108382186B (zh) * 2018-02-09 2020-09-2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工作模式决策方法
US11052747B2 (en) 2018-05-04 2021-07-06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powertrains
US11091018B2 (en) 2018-05-11 2021-08-17 Deere & Company Powertrain with variable vertical drop distance
CN108928198A (zh) * 2018-07-10 2018-12-04 西安华雷船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输出内燃机驱动系统的两栖船
JP7108709B2 (ja) * 2018-11-19 2022-07-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航空機用の発電装置
EP3908513A4 (en) 2019-01-08 2023-01-25 Prosto Wind Power CONTINUOUS VARIABLE SPEED HYDRAULIC SYSTEM HAVING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SPEED CONTROLS AND METHOD OF USE
US11535392B2 (en) * 2019-03-18 2022-12-27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Architectures for hybrid-electric propulsion
US10975959B2 (en) 2019-04-01 2021-04-13 Deere & Company Transmission clutch braking control system
CN110303862B (zh) * 2019-07-11 2024-03-12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串联双电机行星功率分流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CN110341454A (zh) * 2019-07-11 2019-10-18 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发动机混合动力重型车驱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11137052B2 (en) 2019-08-29 2021-10-05 Deere & Company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CVP
US11351983B2 (en) 2019-10-31 2022-06-07 Deere & Company Power control system with transmission transient boost function
US11846085B2 (en) 2020-02-17 2023-12-19 Deere & Compan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hybrid vehicle with an electrically powered hydraulic system
US11325459B2 (en) 2020-10-09 2022-05-10 Deere & Company Low profile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CVP
US11613246B2 (en) 2021-01-21 2023-03-28 Deere & Company Power control system with engine throttle shift function
US20220242541A1 (en) * 2021-02-03 2022-08-04 Kohler Co. Hybrid marine propulsion system
US11628822B2 (en) 2021-02-09 2023-04-18 Deere & Company Power control system with stall prevention clutch modulation function
US11299141B1 (en) 2021-02-10 2022-04-12 Deere & Company System for multi-layer braking and retardation in a work vehicle
US11682535B2 (en) 2021-03-12 2023-06-20 Essex Industries, Inc. Rocker switch
EP4309200A1 (en) 2021-03-15 2024-01-24 Essex Industries, Inc. Five-position switch
CN113148093B (zh) * 2021-04-22 2022-10-2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并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13147357B (zh) * 2021-05-14 2022-07-08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作业机械的动力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作业机械
US11820361B2 (en) 2021-11-30 2023-11-21 Deere & Company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machine unit for improved shift quality
US11585412B1 (en) 2021-12-22 2023-02-21 Deere & Company Electronically-variable, dual-path power shift transmission for work vehicles
US11607948B1 (en) 2021-12-22 2023-03-21 Deere & Company Electronically-variable power shift transmission for work vehicles
US11913528B1 (en) 2022-10-28 2024-02-27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ssembly with drop set arran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48412C (de) * 1928-12-31 1932-04-13 Tatra Werke Ag Antriebsvorrichtung fuer Kraftfahrzeuge mit einem in der Laengsmittelebene des Wagens angeordneten, das Fahrgestell bildenden, rohrfoermigen Traeger
US4562894A (en) * 1982-02-03 1986-01-07 Yang Tai Her Coupling multi driving system
US5301764A (en) * 1992-04-13 1994-04-12 Gardner Conrad O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electric motor and utiliz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fast charge during cruise mode off condition
USRE37743E1 (en) * 1994-10-03 2002-06-11 Tai-Her Yang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mixing combined power system
US5562566A (en) * 1994-10-03 1996-10-08 Yang; Tai-Her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mixing combined power system
JPH08237806A (ja) * 1994-12-01 1996-09-13 Toyota Motor Corp 複合電気自動車
CA2195434C (en) * 1995-05-19 1999-04-0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with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incorporated therei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and method of four-wheel driving
JP3350314B2 (ja) * 1995-09-29 2002-11-2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JP3351942B2 (ja) * 1995-11-06 2002-1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9284911A (ja) * 1996-04-08 1997-10-31 Toyota Motor Corp 4輪駆動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制御装置
US5547433A (en) * 1996-05-09 1996-08-20 Yang; Tai-Her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coupling combined power system
JPH09310628A (ja) * 1996-05-21 1997-12-02 Motor Jidosha Kk 複合原動機の制御装置
JP3710201B2 (ja) * 1996-05-23 2005-10-26 タイ−ハー ヤン 異なる組合せの複合動力分配装置
CN1071645C (zh) * 1996-05-30 2001-09-26 杨泰和 分配式差动混合复合动力系统
JPH1037904A (ja) * 1996-07-19 1998-02-13 Daikin Ind Ltd 油圧作業車
JP3853878B2 (ja) * 1996-08-29 2006-1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JPH1081147A (ja) * 1996-09-11 1998-03-31 Fuji Electric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
JP3288256B2 (ja) * 1997-05-01 2002-06-04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3292089B2 (ja) * 1997-05-23 2002-06-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
JP3190887B2 (ja) * 1997-07-03 2001-07-23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3673863B2 (ja) * 1997-09-30 2005-07-2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EP1038346A2 (en) * 1997-10-21 2000-09-27 Stridsberg Innovation Ab A hybrid powertrain
US6048288A (en) * 1997-11-18 2000-04-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in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H11170877A (ja) * 1997-12-09 1999-06-29 Kyowa Gokin Kk 自動車用変速機
JPH11210485A (ja) * 1998-01-29 1999-08-03 Akebono Brake Res & Dev Center Ltd 回生ブレーキ装置
JP3536658B2 (ja) * 1998-03-31 2004-06-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制御装置
JPH11332014A (ja) * 1998-05-14 1999-11-30 Akebono Brake Res & Dev Center Ltd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3783415B2 (ja) * 1998-06-25 2006-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四輪駆動車輌
DE19841828C2 (de) * 1998-09-12 2002-05-29 Daimler Chrysler Ag Hybridantrieb,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BR9913684A (pt) * 1998-09-14 2001-11-27 Paice Corp Veìculos hìbridos
JP3958881B2 (ja) * 1998-10-26 2007-08-15 協和合金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3402236B2 (ja) * 1999-01-13 2003-05-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JP4292635B2 (ja) * 1999-03-29 2009-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システム
JP3890803B2 (ja) * 1999-04-12 2007-03-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DE19916489C2 (de) * 1999-04-13 2002-06-20 Daimler Chrysler Ag Hybridantrieb für Kraftfahrzeuge
DE19917665A1 (de) * 1999-04-19 2000-10-26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Hybridantrieb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2799417B1 (fr) * 1999-10-08 2009-01-23 Toyota Motor Co Ltd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vehicule, notamment pour la repartition des forces de traction avant-arriere
JP3649058B2 (ja) * 1999-10-08 2005-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複数の原動機を備えた車両の制御装置
JP3553437B2 (ja) * 1999-10-19 2004-08-1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電気式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JP4636651B2 (ja) * 2000-04-07 2011-02-23 Gknドライブライ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3569210B2 (ja) * 2000-08-11 2004-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371878B1 (en) * 2000-08-22 2002-04-16 New Venture Gear, Inc. Electr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4211209B2 (ja) * 2000-08-25 2009-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自動車
JP3692916B2 (ja) * 2000-08-29 2005-09-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自動車
JP3454245B2 (ja) * 2000-10-26 2003-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始動制御装置
JP3705114B2 (ja) * 2000-10-31 2005-10-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駆動装置
US6971461B2 (en) * 2000-11-13 2005-12-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and rear wheel drive vehicl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ame
JP2002166736A (ja) * 2000-11-30 2002-06-11 Isuzu Motors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
JP2002301939A (ja) * 2001-04-03 2002-10-15 Fuji Heavy Ind Ltd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JP3496654B2 (ja) * 2001-04-24 2004-02-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4815703B2 (ja) * 2001-07-02 2011-11-1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トラクタ
JP2003032802A (ja) * 2001-07-11 2003-01-31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車
US6478705B1 (en) * 2001-07-19 2002-11-1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ybrid electric powertrain including a two-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6551208B1 (en) * 2001-10-18 2003-04-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hree-mode, compound-split, electrically-variable transmission
JP3541831B2 (ja) * 2001-10-26 2004-07-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US6589128B2 (en) * 2001-11-02 2003-07-08 New Ventures Gear, Inc. On-demand two-speed transfer case for four-wheel drive hybrid vehicle
JP3719195B2 (ja) * 2001-11-09 2005-11-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JP3744414B2 (ja) * 2001-11-29 2006-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3536838B2 (ja) * 2002-01-11 2004-06-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US6638195B2 (en) * 2002-02-27 2003-10-28 New Venture Gear, Inc. Hybrid vehicle system
US6964627B2 (en) * 2002-03-26 2005-11-15 The Timken Company Output-split and compound-split infinite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3578151B2 (ja) * 2002-04-16 2004-10-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油圧供給装置
US7520354B2 (en) * 2002-05-02 2009-04-21 Oshkosh Truck Corporation Hybrid vehicle with combustion engine/electric motor drive
AT6377U1 (de) * 2002-05-17 2003-09-25 Steyr Daimler Puch Ag Allradfahrzeug mit hybridantrieb
CN1325295C (zh) * 2002-06-25 2007-07-11 杨泰和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JP2004088713A (ja) * 2002-06-27 2004-03-18 Olympus Corp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4042834A (ja) * 2002-07-15 2004-02-1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駆動制御装置
JP3650089B2 (ja) * 2002-08-02 2005-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US7004018B2 (en) * 2002-08-27 2006-02-28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driving force control apparatus
JP2004092463A (ja) * 2002-08-30 2004-03-25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車両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その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現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706846B2 (ja) * 2002-09-13 2005-10-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4104406B2 (ja) * 2002-09-20 2008-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04129411A (ja) * 2002-10-03 2004-04-22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JP3981621B2 (ja) * 2002-10-31 2007-09-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モータ過回転防止制御装置
JP2004162534A (ja) * 2002-11-11 2004-06-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制御装置
JP4162471B2 (ja) * 2002-11-12 2008-10-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前後輪駆動車の駆動制御装置
JP3701649B2 (ja) * 2002-11-15 2005-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JP3861803B2 (ja) * 2002-12-02 2006-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3594028B2 (ja) * 2002-12-03 2004-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CN1291855C (zh) * 2002-12-08 2006-12-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JP2004203368A (ja) * 2002-12-12 2004-07-22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3924540B2 (ja) * 2003-01-28 2007-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制御装置
JP3817516B2 (ja) * 2002-12-26 2006-09-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制御装置
JP2004222413A (ja) * 2003-01-15 2004-08-05 Honda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04222435A (ja) * 2003-01-16 2004-08-05 Fuji Heavy Ind Ltd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JP2004248382A (ja) * 2003-02-12 2004-09-0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
US7315090B2 (en) * 2003-02-12 2008-01-01 Tai-Her Yang Series-parallel dual power hybrid driving system
JP2004249943A (ja) * 2003-02-21 2004-09-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駆動装置
JP2004266960A (ja) * 2003-03-03 2004-09-24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0549383C (zh) * 2003-03-04 2009-10-14 杨泰和 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US6964311B2 (en) * 2003-04-07 2005-11-15 Tai-Her Yang Repulsive differential driving double-acting type electrical machinery power system
KR20040098252A (ko) * 2003-05-14 2004-11-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모터를 이용한 사륜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88500B1 (ko) * 2003-09-24 2006-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모터를 이용한 사륜구동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140461B2 (en) * 2003-11-26 2006-11-28 Oshkosh Truck Corporation Power splitting vehicle drive system
US7173344B2 (en) * 2004-04-19 2007-02-06 Tai-Her Yang Series & parallel combined dual power drive system
US7264071B2 (en) * 2004-05-12 2007-09-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ybrid powertrain
US7377876B2 (en) * 2004-10-29 2008-05-27 Tai-Her Yang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JP4229156B2 (ja) * 2006-09-06 2009-0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JP4140647B2 (ja) * 2006-10-24 2008-08-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US8540601B2 (en) * 2006-12-08 2013-09-24 Byd Co. Ltd. Hybrid power output system
JP4063310B1 (ja) * 2006-12-12 2008-03-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および動力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209667A (zh) * 2006-12-25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输出装置
US7497285B1 (en) * 2007-11-15 2009-03-03 Vladimir Rad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7669683B2 (en) * 2007-12-04 2010-03-02 Tai-Her Yang Energy storage type of dual-drive couple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9580A3 (en) 2013-07-31
EP2562022A2 (en) 2013-02-27
JP2016175641A (ja) 2016-10-06
US7377876B2 (en) 2008-05-27
US7600448B2 (en) 2009-10-13
JP2006123903A (ja) 2006-05-18
US7662062B2 (en) 2010-02-16
US20080076628A1 (en) 2008-03-27
KR101230162B1 (ko) 2013-02-05
USRE46017E1 (en) 2016-05-31
JP2013163511A (ja) 2013-08-22
KR20060052339A (ko) 2006-05-19
US7546186B2 (en) 2009-06-09
US7607371B2 (en) 2009-10-27
ES2401414T3 (es) 2013-04-19
US7918760B2 (en) 2011-04-05
US7561949B2 (en) 2009-07-14
EP2572915A3 (en) 2013-07-17
CN103273836B (zh) 2016-09-07
US7918761B2 (en) 2011-04-05
US20100048348A1 (en) 2010-02-25
US7918759B2 (en) 2011-04-05
US20080076626A1 (en) 2008-03-27
CN103273836A (zh) 2013-09-04
EP1652712A3 (en) 2010-04-14
EP1652712A2 (en) 2006-05-03
EP3366504A3 (en) 2019-01-02
US20080076627A1 (en) 2008-03-27
EP2562022A3 (en) 2013-07-31
EP2559579B1 (en) 2016-03-23
EP3326854A2 (en) 2018-05-30
EP3326854A3 (en) 2018-08-29
EP2559580B1 (en) 2016-04-20
JP2013151282A (ja) 2013-08-08
US20090011898A1 (en) 2009-01-08
US7670255B2 (en) 2010-03-02
US7588513B2 (en) 2009-09-15
CA2524543A1 (en) 2006-04-29
EP1652712B1 (en) 2012-12-19
CA2524543C (en) 2013-07-23
US20100048347A1 (en) 2010-02-25
JP6208810B2 (ja) 2017-10-04
JP5906205B2 (ja) 2016-04-20
DE202005021987U1 (de) 2012-01-24
JP5255178B2 (ja) 2013-08-07
JP2013163512A (ja) 2013-08-22
EP2572915A2 (en) 2013-03-27
US20160303963A1 (en) 2016-10-20
USRE48752E1 (en) 2021-09-28
US7654933B2 (en) 2010-02-02
US7625310B2 (en) 2009-12-01
JP2016175642A (ja) 2016-10-06
JP2013154873A (ja) 2013-08-15
US20080077287A1 (en) 2008-03-27
EP2559579A2 (en) 2013-02-20
JP2015145242A (ja) 2015-08-13
US7695403B2 (en) 2010-04-13
US7695402B2 (en) 2010-04-13
JP2016182954A (ja) 2016-10-20
US20080077288A1 (en) 2008-03-27
JP6445380B2 (ja) 2018-12-26
JP6653240B2 (ja) 2020-02-26
US20070191180A1 (en) 2007-08-16
US20080076625A1 (en) 2008-03-27
US20090011897A1 (en) 2009-01-08
EP3023282A1 (en) 2016-05-25
JP2013151281A (ja) 2013-08-08
EP2559579A3 (en) 2013-07-31
US20090011896A1 (en) 2009-01-08
JP6208809B2 (ja) 2017-10-04
JP2017065674A (ja) 2017-04-06
US20100048349A1 (en) 2010-02-25
US20080085814A1 (en) 2008-04-10
EP2559580A2 (en) 2013-02-20
JP5944333B2 (ja) 2016-07-05
JP5964766B2 (ja) 2016-08-03
EP3366504A2 (en) 2018-08-29
JP6208811B2 (ja) 2017-10-04
ES2577148T3 (es) 2016-07-13
US20080076624A1 (en)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0218B (en) Split serial-parallel hybrid dual-power drive system
CN100540944C (zh) 带有单个电动机/发电机的混合机电变速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3171418B (zh) 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TW200821188A (en) Engine running at fixed speed incorporated controllable tnrasmission power system
CN102588547B (zh) 具串联传动周转轮组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210239A (zh) 多速驱动单元
WO2009056042A1 (en) Hybrid power driving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M416559U (en) Dual-drive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controllable planetary gear set (2)
TW200535329A (en) Series & parallel combined dual power drive system
CN103129370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072462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182928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182927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TWI487633B (zh) 差動發電動力分配裝置及系統
CN103085651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182926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085650B (zh)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