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94452B - Binder resin for toner and toners - Google Patents

Binder resin for toner and toner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94452B
TW594452B TW092121111A TW92121111A TW594452B TW 594452 B TW594452 B TW 594452B TW 092121111 A TW092121111 A TW 092121111A TW 92121111 A TW92121111 A TW 92121111A TW 594452 B TW594452 B TW 5944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ol
derived
alcohol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1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3550A (en
Inventor
Tomoya Terauchi
Keiichi Ishikawa
Linwood Blanton Muire Ii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403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94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944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20Polyesters having been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reactive group or more than two reactiv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594452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之結合劑樹脂及碳粉。更 定影性等性能之平衡良好 以及電子照相用碳粉。 本發明係關於聚酯系碳粉用 詳細的說,係關於耐熱移轉性、 的電子照相用碳粉用結合劑樹脂 【先前技術】 近年來,對制電子照相法之影印機或印表機的性能 要求越來越高。-般,影印機或印表機中之電子照相是在 感光體上形成靜電潛像,再將該潛像以碳粉顯影,將碳粉 影像轉印於紙等被定影片上後,以論進行加熱定影(熱 輥定影方式)。此種熱輥定影方法因為求提高消耗電力之 經濟性、#高影印速纟’故要求可在更低溫下定影之定影 性良好的碳粉。另一方面,熱輥定影方式因熱輥表面與碳 粉以熔融狀態接觸,會發生碳粉附著轉移到熱輥表面,並 又轉移到下一張被定影片材而使其污染之所謂移轉現象的 問題。不要產生此移轉現象亦為對碳粉性能之一項重要要 求。再者,隨著影印機、印表機之高速化,對帶電部位之 雨性能化也越來越高。即,對於碳粉,要求必需有更高度 耐久性及長期耐刷安定性。 為形成定影性良好之產品,一般係嘗試將結著(結合劑 )樹脂低分子量化及使定影溫度變低。但,低分子量化雖 可使樹脂黏度下降,但同時樹脂溫度及凝集力也會下降, 會發生碳粉耐久性下降及對定影輥有移轉現象。又,亦有 混合使用高分子量樹脂及低分子量樹脂將分子量分布變廣 的物質作為該結合劑樹脂使用之方法,或,進一步將結人 劑樹脂之高分子量部分交聯化的方法。但,用此方法樹脂 之黏度會升高,反而變成難以滿足定影性。 就要求如此般相反性能之結合劑樹脂碳粉而言,將先 前主要使用之苯乙烯_丙烯酸系樹脂取代為更高密度之聚 酯樹脂以作為結合劑樹脂製成碳粉已有各種提案(例如, 特開昭6卜284771號公報、特開昭62-291668號公報、特 公平7-1〇1318號公報、特公平8-3663號公報、美國專利 第4833057號),但現狀是這些提案對於特別是近年高度化 市場需求稱不上算能可充分對應者。再者,市場上基:省 資源化、及環境保護的觀點,雙面印刷1面影印越來越 變成理所當然的事,從此點看,碳粉在定影性、耐移轉性 之外也出現耐擦性提高之要求。 又,使用聚酯樹脂之碳粉原料,先前多使用雙酚A衍 生物,而在製造聚酯時多以錫系觸媒為觸媒。另一方面, 近年來在種種用途上,雙酚A、錫等對環境可能有影響的 議論紛紛,從環境保護的觀點上,市場上亦希望製品中不 含這些物質。 且,從另外省資源化的角度,近年來隨人口增加、能 源使用量擴大造成資源枯竭,亦希望省資源、省能源、資 源回收等。其中PET瓶已由各自治體回收並開始利用於各 種衣料或容器,也期待能開發其新用途。 【發明内容】 (發明之揭示) 故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及碳 叔其不僅可對應於要求省資源化、環境保護之市場聲音 ,且其性能、特別是耐擦性良好。 本毛明者為達到上述目的,致力於研究,結果完成了 下述發明。 即,本發明中之第1發明係一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 /、有〉、由來自叛酸之構造與來自醇之構造所形成的聚酯 構造,其特徵為:下述[n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自醇的構造 單位之1莫耳%以下, CHa
CHa 且錫含有率為5ppm以下,且擇自鈦、鍺、鋁之元素含 有率在1 Oppm〜1500ppm,熔融溫度在11 〇。〇以上。 第2發明係-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特徵為·當以全 部來自㈣之構造單位與全部來自醇之構料位其和作為 100莫耳%時,具有來自異氰酸醋化合物之構造單位〇卜1〇 莫耳%。 第3發明係-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纟ΤΗρ不溶成八 為〇〜40質量%、THF可溶成分為1〇〇〜6〇質量刀 第4發明係-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特徵為來 酸,構造中60莫耳%以上為來自對苯二甲酸之構造 自醇之構造中40莫耳%以上為來自乙二醇 畔t構造,且來自 醇之構造單位中75莫耳上為來自乙二醇與新戊二醇之 594452 構造。 第5發明係一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具有至少由來自 叛酸之構造與來自醇之構造所形成之聚酯構造,係由聚酉旨 樹脂(A) 1〇〜60質量%、聚酯樹脂(B) 4〇〜9〇質量%與多元異 氮酸S旨得到,其中聚酯樹脂(A)之OH價為30〜90KOHmg/g、 玻璃轉化點為〇〜5〇t:,聚酯樹脂(B)之OH價為10K〇Hmg/g 以下、數平均分子量1 000〜4000,且對構成聚酯之來自醇 單位全量100莫耳。/。、具有至少10莫耳以上來自間苯二甲 酸的構造;且下述[I ]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 之1莫耳%以下,熔融溫度在l10°c以上。
第6發明係一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特徵為:聚醋 (A)之數平均分子量為1〇〇〇~4〇〇〇,且對於構成聚酯之來自 醇單位全量1〇〇莫耳%,具有2〜2〇莫耳%之來自3元以上多 元醇的構造,且聚酯(B)之玻璃轉化點為4〇〜8〇°c。 第7發明係一種使用上述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之碳粉。 依该等發明,因可得到雙酚A構造極少,且耐擦性良 好之咼性能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及碳粉,故本發明在工業上 的意義極大。 【實施方式】 以下’首先對上述第1〜第4之發明詳細說明。本發明 中,構造單位有時僅單獨以“構造,,稱呼之。 9 其特徵為具有聚酯 醇的構造單位之i 且擇自鈦、鍺、鋁 本發明使用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 構^,且下述[I ]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自 莫耳%以下,且錫含有率為5ppm以下, 之元素含有率在lOppm〜1500ppm。 CHs CHa 更詳細的說,本發明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以具有以下 構成為佳。 具有以[[A]C00[B]0(C0)]表示構造單位之重複構造的 聚酯樹脂,且[A構造]係具有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構 造,[B構造]之99莫耳%以上為之構造, R1 Rn
,+1 I I R 一—C · C—[Ar]^—H2^2- [π] R»*·! R2*1 (式中’ Ar為具有芳香族構造之基, O^ml^l、0^m2$l, 2S 20, R1〜R2n+2係擇自碳、氫、氧、氮、磷、矽所形成之基或 共價鍵,可彼此鍵結為環狀構造或形成雙鍵。) 錫含有率為5ppm以下,且擇自鈦、鍺、鋁之元素含有 率在 lOppm〜1 500ppm。 本發明之上述聚酯樹脂可利用通常之多元羧酸或其酸 酐、與特定之多元醇進行縮聚反應得到。[A構造]係來自 594452 上述羧酸、[B構造]係來自上述醇之構造。 -· 上述羧酸為碳數1〜2〇之烴中氫有丨〜5個、較佳為有-1〜3個被取代為羧基構造之化合物。此烴以係脂肪族γ脂· 環族、芳香族烴為佳。具體而言,例如有丙二酸、琥二· 、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綾酸類; 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順式甲基丁烯二酸、衣康酸等 不飽和二羧酸;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族二羧酸;對笨二甲酸 、間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類;及該等二羧酸之酸酐、 即苯一甲酸酐等。x’該等二羧酸之低級烷基酯等亦可用 _ 於上述縮聚反應中。上述低級烷基酯可藉由與後述多元醇 進行酯交換而以縮聚反應得到聚酯。該等中又以芳香族二 羧酸較佳’更佳者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曱酸。 上述多元羧酸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又,亦可使用一元羧酸及多元羧酸於調整分子量。一 兀羧酸中較佳例如有辛酸、癸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 棕櫚酸、硬脂酸等脂肪族羧酸,又即使有支鏈也可以,具 有不飽和基者亦可。又,該等脂肪族一元羧酸因具有使玻 鲁 璃轉化點下降的性質,可適用於調節玻璃轉化點。其他, 亦可使用苯甲酸或萘羧酸等芳香族羧酸。該等一元羧酸之 用量為全部羧酸之〇~30莫耳%,較佳為〇〜15莫耳0/〇。 上述一元羧酸亦可併用2種以上。 3元以上之多元羧酸因具有使後述分子量分布增廣的 效果或阻礙樹脂結晶化的效果,故為較佳使用者。具體而 言’例如有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及該等之酸酐等,特別 11 =為偏苯三酸及其酸軒。該…以上之 ^為全部m酸之G~3G莫耳%,較佳為 ^ 更佳為—再更佳為2〜10莫耳%。冑耳/❶,又 又’亦可併用該等2種以上。 本發明中聚酯樹脂之[A構造]部係來 能、使用後述m樹赌等作為原= 邛來1曰方法或原料成本、供給安定性等,則較佳為全 #自缓酸的構造單位中60莫耳%以上為具有來 二 :酸之構造。其他’亦可使用製造習知聚醋樹脂時所使用 者,但最好不要使用具有雙酚A構造者。 上述醇較佳為含有下述[II]之構造。 R1
Rn [Π]
R2"1 1 -[ArL—C ’ · 〇—[Ar^K R2a (式中,Ar為具有芳香族構造之基, ml ^ 1 > m2^ 1 , 2S 20, R1〜R2n+2係擇自碳、氫、氧、氮、磷、矽所形成之基或 共價鍵,可彼此鍵結為環狀構造或形成雙鍵。) 上述醇具體而言例如有乙二醇、丨’^丁二醇、丨,2一丙 二醇、1,3-丙二醇、1,3一 丁 二醇、2,3一丁 二醇、二乙二醇 、三乙二醇、二丙二醇、U—丙二醇、u一己二醇、新戊 二醇、2-乙基'3-己二醇、三羥曱基乙烷、環己二曱醇、 合水雙酚A、1,4-環己二甲醇、氫醌、間苯二酚、鄰苯二 12 594452 甲醇等多元醇等。該等巾又以具有支鏈或環狀構造之新戊 二醇、2-乙基-1,3-己二醇、三羥曱基乙烷、環己二甲醇、 含水雙酚A、1,4-環己二甲醇較佳,特別以新戊二醇較佳 上述多元醇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上述多元醇對於展現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之優良性能是 有用的,其與具有雙酚A骨架之化合物之構造不同,該具 有雙酚A骨架之化合物,具體而言有雙酚A、雙酚a—2環 氧丙烷加成物、雙酚A—3環氧丙烷加成物、雙酚A〜聚環^ 丙烷加成物、雙酚A—2環氧乙烷加成物、雙酚A—3環^乙 烷加成物、雙酚A-聚環乙丙烷加成物。該等具有雙酚乂構 造之醇用量,對醇全部量為i莫耳%以下,較佳為〇莫耳% 。若上述量超過1莫耳%,則後述耐擦性可能會變得不足。
又,亦可使用一元醇及3元以上之多元醇於調整分子 量。一元醇較佳者有例如辛醇、癸醇、十二烷醇、肉2蔻 醇、棕櫚醇、硬脂醇等脂肪族一元醇等,亦可為支鏈或: 有不飽和基者。該等一元醇用量對醇全部量為〇〜25莫耳% ,較佳為0〜15莫耳%。 、 ° 二το以上之夕元醇因具有使後述分子量分布増廣的 果或阻礙樹脂結晶化的效果,故為較佳使用者。具體而 ,例如有三羥甲基丙烷、甘油、2_甲基丙三醇、二羥= 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山梨糖醇酐等,以三羥 丙烷、甘油、2-甲基丙三醇、三羥甲基乙烷較佳,特: 三羥甲基丙烷較佳。該等3元以上之多元醇之用量為醇 13 594452 部量之卜25莫耳%,較佳為_莫耳%,又更佳為2〜i2 莫耳%,再更佳為2〜1 〇莫耳%。 又’亦可將上述-元醇或3元以上之多元醇2種以上 併用。 本發明《聚醋榷m通常係由上述多元叛酸與多元醇所 得到,但較佳為,也使用其他聚醋作為原料,而利用解聚 合、縮聚合製造聚醋樹脂。特別較佳之聚醋為對苯二酸乙 二醇醋(PET)'。上述PET亦可為廢物回收之再生ρΕτ。通常 之再生PET係加工為薄片狀,重量平均分子量 30000〜9_0左右,但對於PET之分子量分布、板成、製 造方法、使用時之形態並無限制。且,不限定於再生品。 上述PET之含量’在以聚8旨樹脂中醇成分全部量之 耳數為100莫耳%時,來自PET之醇成分、即乙二醇莫耳數 為40莫耳%以上,基於後述縮聚合反應性之考量為較佳。 又’作為醇成分,以至少含有來自PET之乙二醇、且 有支鏈構造及/或環狀構造之醇(較佳為新戊二醇)為佳,^ 含量’在以醇成分全部量之莫耳數為剛莫耳%時,乙二醇 、與具有支鏈構造及/或環狀構造之醇(較佳為 之合計為75莫耳%以上為佳。 知) 本發明中得到聚醋樹脂時之縮聚反應, 活性氣體中、例如以無溶劑下 ,礼寻不 W卜同/皿細聚合、溶液縮聚合孳 ^方法進彳T。反應㈣單體與醇單體之使用比例上 於前者鲮基,後者羥基之比例以0 7〜14為一般的。, 又,使用m作為原料時,可事先添加PET與醇單體 14 594452 ’進行PET之解聚合反應後,再添加剩餘的醇及酸單體以 進行縮聚合反應,或者將PET、醇單體、酸單體一起加入 ’同時進行解聚合反應及縮聚合反應。 得到聚醋樹脂時之縮聚反應、或縮聚合反應及解聚合 反應進行的方法,可使用觸媒。上述觸媒係擇自含有鈦、 鍺、鋁等元素之觸媒,與二丁基錫氧化物等錫系觸媒或三 氧化銻等銻系觸媒是不同的。上述中以含有鈦及/或錯之 觸媒較佳,特別以含有鈦之觸媒較佳。含有鈦之觸媒以使 用鈦烷氧化物、醯化鈦、鈦螯合物等更佳,特別好的是使 用四正丁基鈦酸酯、四(2-乙基己基)鈦酸酯、四甲基鈦酸 酯、四異丙基鈦酸酯。含有鍺之觸媒例如有二氧化鍺等。 又,此時上述觸媒添加量以0·01質量%〜1〇〇質量%為佳。 上述觸媒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又,觸媒使用時期無限 制,可在縮聚合開始起使用,亦可在縮聚合中途添加。 相當於上述含有鈦之觸媒其具體商品名,例如鈦烷氧 化物有:歐加其克司ΤΑ—25(四正丁基鈦酸酯)、ΤΑ—3〇(四 (2-乙基己基)鈦酸酯、ΤΑ-7〇(四曱基鈦酸酯)等;醯化鈦有 歐加其克司TPHS(聚羥基硬脂酸鈦)等;鈦螯合物有歐加其 克司TC-401(四乙醯基丙酮鈦)、TC—2〇〇(辛二醇鈦)、TC— 750(鈦乙基乙酸乙酯)、TC_31〇(乳酸鈦)、TC_4〇〇(三乙醇 胺鈦)等(皆為松本製藥工業(股)公司製),但不限定於該等 〇 含欽之觸媒,特別在上述聚酯存在下具有作為縮聚合 及解聚合之觸媒之高性能。含鈦之觸媒因水存在反應系中 15 594452 則失去觸媒活性’故一般所知為作為酯交換反應之觸媒使 用。於聚酯存在下進行縮聚合及解聚合之方法,以縮聚合· 反應時所生成的水較少,即使使用含鈦觸媒也可抑制觸媒 活性喪失。此點亦為使用含鈦觸媒製造本發明之聚酯樹脂· 時,在以PET為代表之原料聚酯存在下利用縮聚合、解聚 合反應之較佳理由。 本發明之聚酯樹脂以在2〇〇〜27(rc下進行縮聚合、或 進行解聚合及縮聚合來製造為較佳。更佳之溫度為 220〜260 C。反應溫度若在200°C以下,有時在解聚合時以 ⑩ PET為代表之聚酯溶解性低反應時間拉長,對苯二甲酸等 酸成分對多元醇之溶解性也會變低。當反應溫度在 200〜270°C以上時,原料可能會發生分解。 使用以上述得到之聚酯樹脂之本發明的碳粉用結合劑 樹脂中,擇自鈦、鍺、鋁之元素含量為1〇〜15〇〇ppm,又以 30〜lOOOppm較佳。又,上述聚酯樹脂中錫之含量為〇〜5ppm 。此錫係在主原料中使用以PET為代表之聚酯再生品時, 來自再生品所含之錫。上述錫之含有量更佳為〇卯m。 籲 上述樹脂中之金屬分析可利用原子吸光分析法或電漿 發光分析法等公知的金屬分析方法確認。 如前所述,碳粉被要求的性能為良好定影性、高強度 、高凝集力、高耐久性、防止對定影輥之移轉,而為兼顧 該專性能’以結合劑樹脂之廣分子量分布化是有力的。 分子量分布,主要以控制將前述3官能以上多元羧酸 或3官能以上多元醇之使用量較容易且可控制於較廣之範 16 594452 圍。 ^本發明之聚酯樹脂以最大分子量在1 000〜20000範圍者 車乂佳最大分子量不滿丨〇〇〇時,樹脂強度及凝集力低,耐 久性及耐移轉性有時會不足,而纟2刪g以上時,有 影性會不夠。
本發明之聚酯樹脂有時會含有不溶於溶劑的樹脂。^ 處所明溶劑不溶部,係指用四氫呋喃(THF)作為溶劑,以% =樹脂時’為不溶的部分。上述™不溶部主要係聚酯稽 脂為立體交聯者。上述THF不溶部為〇〜40質量%,較佳為 1〜質量%,更佳冑卜25質量而上述雨可溶部為 1〇〇〜6〇質量%,較佳為99〜6〇質量%,更佳為99~75質量%, THF可溶部之分子量分布以2〜25較佳,更佳為2〜2〇, 又更佳為3〜1G。X,其最大分子量以1GGG〜20_範圍者 較佳。又,THF可溶部所含之比例較佳為,其與來自醇的 構造單位之和為100莫耳%時,在上述來自醇的構造單位内 ,來自2元醇的構造單位(2AU1)為8〇〜1〇〇質量%、來自; 元醇的構造單位(3AU1)為〇〜20質量%。 含有上述THF不溶部之聚酯樹脂,實質上具有廣泛分 子量分布’但因製造時有部分樹脂不I,故溶液黏度下降 ,可得到生產性良好且廣分子量分布之聚酯樹脂。 上述THF不溶部所含之比例較佳為,其與來自醇的構 造單位之和為100莫耳%時,在上述來自醇的構造單位内, 來自2元醇的構造單位(2AU1)為7〇〜99質量%、來自3元 醇的構造單位(3AU1)為卜30質量0/〇。 17 594452 果,這也是較佳使用者之原因之一。 .- 上述異氰酸醋化合物,當以上述全部來自叛酸的構造’ 單位與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之合計當作100莫耳%時,其‘ 用量為0. 1〜10莫耳%,較佳為4莫耳%。 . 上述氨輯伸長法中更好的方法,例如有併用OH價較高 之聚樹脂(a-ο)與〇H價較低之聚醋樹脂(a_2)作為聚醋樹 脂的方法。此方法因聚醋樹脂(a_〇)比起聚醋樹脂(a_2)較 =與異氰酸酉旨反應’會優先進行高分子量化,故不僅分子 里刀布可以有效麦廣,且容易以聚醋樹脂)與聚醋樹脂籲 (a 2)之使用1比來控制分子量分布。上述聚酯樹脂(") 之OH價’若考慮與上述多&異氣酸醋反應性,則下限以 15mgK〇H/g為佳,更佳為3〇mgK〇H/g。另外,其上限以 90mgKOH/g為佳,更佳為7〇mgK〇H/g。又本發明中之聚酯 樹脂(a-2)之OH價為1〇mg_/g以下,更佳為7m_H/g以 下’如此既不阻礙聚醋樹脂與多元異氰酸醋之反應,且能 使最終所得到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具有良好定影性與耐移轉 性間之平衡。 # 又,0Η價係指’為中和將樹脂lg中之OH基酿化所需 酸軒所需的氫氧化钾mg數。〇H價之測定法,係以公知之 酸針之逆滴定行之’但酸針特別希望使用笨二甲酸酐、觸 媒希望使用味嗤,並以Ut咬作為溶解該等酸肝、觸媒之容 劑以作為反應試藥。將反應試藥與樹脂反應後,使用心 或四氫肤痛等對樹脂溶解性良好的溶劑作為稀釋溶劑。 以下詳述本發明中併用聚酯樹脂(a_〇)與聚酯樹脂(a— 19 594452 2)的方法。 在上述方法之氨酯伸長,主要以聚酯樹脂(a—〇)與多元 異氰酸酯之反應來達成,並生成氨酯變性聚酯(ua—丨)。此 時,多元異氰酸酯使用量,對於聚酯樹脂(3一〇)之羥基價i 莫耳當量,以異氰酸酯基為丨莫耳當量以下為佳,更佳為 使用0· 5莫耳當量以下。若為i莫耳當量以上,則反應系 内之黏度會顯著上升,定影性下降,同時,所製造之氨酯 變性聚酯樹脂中的多元異氰酸酯可能會以未反應的形式存 在’在安全面上可能會發生問題。 剷述聚酯樹脂與多元異氰酸酯之反應可利用公知的反 應裝置,並無限制。具體上,例如有附攪拌機之反應器或 雙軸混練機等。其中以反應效率或樹脂均一性的觀點,較 佳為使用雙軸混練機等混練裝置。此時混練機内之溫度, 基於使反應充分完成的觀點,為l〇(rc以上較佳。 以上述方法所得到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係以經氨酯 伸長之氨酯變性聚酯樹脂(ua—i)與聚酯樹脂(a—2)為主成分 的聚酯樹脂。此種結合劑樹脂之製造方法,例如有事先進 行前述聚酯樹脂(a-〇)與多元異氰酸酯之反應,以得到氨酯 變性聚醋樹脂(ua-D後’再以乾式混合法等添加聚醋樹脂 (a-2)之方法;此外,亦有使聚酯樹脂(a_〇)與聚酯樹脂(a_ 2)與多元異氰酸酯反應之方法。 上述碳粉用結合劑樹脂較佳為具有THF不溶部與thf 可溶部。THF不溶部為卜40重量%,較佳為卜25重量%, 而THF可溶部為99〜60重量%,較佳為99〜了5重量%。 20 上述THF可溶部,若其來自醇的 1。。莫耳%,則較佳為: 早位之和畲成 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内,來自2元醇的構造單位 (::))3二比例為8〇〜1〇0莫耳%’來自3元醇的構造單位 單位⑽3) Λ例為Q〜2(3莫耳%’來自異氰酸s旨化合物構造 早4 (IU3) 3有比例為〇〜1〇莫耳%。 、又上述THF不溶部,若其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之和者 成100莫耳%,則較佳為: 田 2元醇的構造單位 3元醇的構造單位 異氰酸酯化合物構造
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内,來自 (2AU4)含有比例為7〇〜99莫耳%,來自 (3AU4)含有比例為卜3〇莫耳%,來自 單位(IU4)含有比例為〇·卜35莫耳%。 上述THF不溶成分可依後述實施例之欄内記載的方法 得到,其中所I THF可溶成分實質上為1質量%以下。又 THF可溶成分中所含雨不溶成分的比例實質上為i質量% 以下。 〇 上述碳粉用結合劑樹脂的熔融溫度為11(rc以上。較 佳為liot以上,18(TC以下,更佳為12(rc以上,16(rc^ 下。若具有該範圍内之熔融溫度,則可滿足定影性與耐移 轉性兩者之性能。 其次,對本發明中關於上述第5及第6之發明詳細記 載。 上述第5發明係一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特徵在於: 係由聚酯樹脂(A) 10〜60質量%、聚酯樹脂(B)4〇〜9〇質量0/〇 21 594452 與多π異氰酸酯所得到,其中聚酯樹脂(A) 〇H價為 30〜90KOHmg/g、玻璃轉化點為〇~5(rc之,聚酯樹脂(…之 OH價為l〇KOHmg/g以下、分子量為1〇〇〇〜4〇〇〇,且以構成 聚酯之來自醇單位全部量作為1〇〇莫耳%時,至少具有1〇 莫耳%以上來自間苯二甲酸之構造;該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 下述[I]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之1莫耳% 以下’且為熔融溫度1Urc以上之氨酯變性聚自旨樹脂。 CHs
CHa m 。上述聚酯樹脂(A)較佳為具有[[a]c〇〇[b]〇(⑻]所示構 造單位之重複構造的聚酯樹脂,其中 [A構造]為具有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構造之構造 ’ [B構造]為[II]之構造。 R1 Rn R2n+i . - . C—[Ar]^—贝 R^1 R2*1 (式中,Ar為具有芳香族構造之基, O^mlS 1、〇$m2$ 1, 2 $ η $ 20, R1〜R2n+2係擇自碳、氫、氧氣 L軋虱磷、矽所形成之基或 共價鍵,可彼此鍵結為環狀構造或形成雙鍵。) 更具體的說’上述聚醋樹脂⑴’通常係由對應於A構 造之叛酸錢酸肝及_自旨、與對應於B構造之醇所製得 22 594452 。上述羧酸、羧酸酐、羧酸酯及醇具體而言,例如有上述 第1發明中所記載之羧酸、羧酸酐、羧酸酯及醇等。又, 上述聚酯樹脂(A)之製造方法例如有上述第丨發明中所敘述 之聚醋製造方法。 ,、 上述聚酯樹脂(A)若考慮碳粉性能、以及使用pET樹脂 等原料之聚酯樹脂製造方法或原料成本、供給安定性等, 則較佳為聚酯樹脂(A)之全部來自羧酸的構造單位中, 6〇莫耳%以上為具有來自對苯二甲酸之構造,又特別以全 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中,4〇莫耳%以上為具有來自乙二醇 構為佳又,右考慮作為後述碳粉時其耐擦性,則較 佳為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中2〇莫耳%以上為具有來自新 戍一醉之構造。
一聚酉曰旨樹脂(A)被認為是主要與後述多元異氛酸醋反應 冋分子1化之成分。因此,當以聚酯樹脂(A)之全部來自 的構造莫耳數作為⑽莫耳%,較佳為三經甲基丙烧等前 之來自3元以上多元醇的構造之比例為2莫耳%,更 為具有2 12莫耳%。若3元以上之多元酵使用量不滿2 耳%,則在後述氨醋化反應中,不易高分子化,可能耐 轉1·生曰不足’反之’若超過2〇冑耳%,則凝膠成分變多 疋&陡可此會惡化。又,聚酯樹脂(A)之OH價 3〇,K_g/g。在本發明中,價若不滿3Q KQHmg/g, 與多兀異氰酸S旨之反應量會變少,即,氨醋量會變少, 能使碳粉之顯影耐久性惡化。若比9G腿mg/g還大,則 聚醋樹脂(A )之分子晋古纖# 于里有變低的傾向,高分子量化困難,, 23 594452 能使耐移轉性惡化。 聚醋樹脂(A)之玻璃轉化點為〇〜5(rc。玻璃轉化點若 不滿0 C,則财結塊性可能會惡化,又,若超過5 〇 π,則 定影性可能會惡化。 又’聚醋樹脂(Α)之較佳分子量為數平均分子量在 1000〜4000。數平均分子量若不滿1〇〇〇,則Tg會下降太多 ,容易引起結塊,又,若超過4〇〇(),則定影性可能會惡化 〇 上述聚酯樹脂(B)較佳為與聚酯樹脂(A)同樣是具有以 [[A]C00[B]0(C0)]所示構造單位之重複構造的聚酯樹脂, 其中 [A構造]為具有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構造之構造 ’ [B構造]為[11 ]之構造。 R1 Rn I | R2^1 -[ArL—C _ _ ㈣成―[jj] R211 (式中,Ar為具有芳香族構造之基, 0$ ml S 1、〇$ m2$ 1, 2$ 20,
Rl〜R2n + 2係擇自碳、 ^ A 風虱、虱、磷、矽所形成之基或 共價鍵’可彼此鍵結為環狀構造或形成雙鍵。),其製造 所使用之較佳羧酸、羧酸酐、羧酸酯及醇亦與帛^發明項 :所例示者相同。惟’其特徵為:來自賴的構造中來自間 本二甲酸的構造’佔聚@旨樹脂(β)中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 24 594452 之10莫耳%以上。 上述聚酯樹脂(Β)若亦考慮碳粉性能、以及使用ρΕΤ樹 月曰專原料之聚酯樹脂製造方法或原料成本、供給安定性等 則較佳為聚酯樹脂(Β)之全部來自羧酸的構造單位中 莫耳%以上,較佳為60〜90莫耳%為具有來自對苯二曱酸 、構ie且較佳為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中4 〇莫耳%以上 為來自乙:醇之構造。x ’若考慮料後述碳料其耐擦
性’則較佳為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財20料%以上為來 自新戊二醇之構造。 聚酯樹脂(B),被認為主要並不與後述多元異氰 應,而是料作為碳粉時其低溫定影性之成分4㈣ :當以聚醋樹脂⑻之全部來自醇的構造莫耳數料剛 耳%,來自間苯二甲酸的構造之比例為1〇莫耳%以上。又』 佳為1()莫耳%以上40莫耳以下。若有如上構造,可以避、 聚面旨^⑻之結晶化,藉此,可得到後料影性良好之名
二::脂。又,藉著具有該構造,在碳粉化時可】 現良好的粉碎性。又,聚酯 以下. 树月曰(β)之〇H價為10KOHmg/ 可r二二刪以下。若0H價超過叫4, :為與夕元異氛酸醋反應而高分量化,使定影们 t平均分子量在 則Tg會下降太多 定影性可能會惡化 又,聚酯樹脂(B)之分子量為 1000~4_。數平均分子量若^滿1000, ,谷易引起結塊,又,若超過4000,則 25 聚酯樹脂(B)之較佳玻璃轉化點為4〇〜8〇〇c。玻璃轉化 點若不滿40°C,則耐結塊性可能會惡化,又,若超過8(Γ(: ’則定影性可能會惡化。 又,本發明中聚酯樹脂(A)與聚酯樹脂(B)的含有比率 以質里比(^):(3)1〇:90〜60:40,特別以1〇:9〇〜4〇:6〇較佳 。聚酯樹脂(A)之含有率若不滿10質量%,則耐結塊性可能 θ 化,又,若聚酯樹脂(A)之含有率超過質量%,則定 影性可能會惡化。 上述第之發明中,對製造聚酯樹脂(A)與聚酯樹脂(B) 時^觸媒沒有特別限制,但若考慮於前述環境保護之觀點 或前述利用PET等製造聚酯樹脂之方法,以使用含有上述 擇自鈦、鍺、鋁元素之觸媒較佳,以含有鈦及/或鍺之觸 媒為更佳,又特別以含有鈦之觸媒較佳。其使用量,以對 作為原料之聚酯樹脂、羧酸、醇等為〇· “〜丨.〇〇質量%較佳 。在後述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上述元素之含有率,以 lOppm〜1500ppm為佳,又以3〇〜1〇〇〇ppm較佳。 又,上述聚酯樹脂中錫之含量為〇〜5ppm,以〇ppm更 佳。如刖述,錫係由以聚酯之再生品作為原料時其中所含 的錫而來。 上述第5發明中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係由上述聚酯樹脂 (A)與聚酯樹脂(B)與多元異氰酸酯得到。上述多元異氰酸 酯具體而言例如與上述第1發明項中所記載相同者。又, 關於由聚酯樹脂(A)與聚酯樹脂(B)與多元異氰酸酯製造碳 粉用結合劑樹脂之方法例如可為與上述第1發明項中所記 594452 載相同者。 上述第5發明中複粉用結合劑樹脂中,具有上述來自 雙酚A骨架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為^莫耳% 以下’較佳為〇莫耳%。若上述構造單位超過】莫耳%,則 後述耐擦性可能會不夠。 上述第5發明中碳粉用結合劑㈣之熔融溫度為m 以上以U〇c以上18(rc以下較佳。藉具有該範圍内之 熔融溫度,可滿足定影性與耐移轉性兩者性能。 上述第5發明中碳粉用結合劑樹脂 之,不溶性成分。較佳為卜25質量%。 貝“ :述THF可洛部’若將來自醇的構造單位 100莫耳%,則較佳為: 田成 來自間苯二甲酸的構造單位(IAU5)之 二上,較佳為5,莫耳%,而在上述來自醇:造= 内,來自2元醇的構造置早位 且。/ “)含有比例為.100草 耳來自3元醇的構造單位⑽5)含有比例為 2 :广氰酸醋化合物構造單位⑽)含有比例為 上述THF不溶部,若將其來自醇的 當成100莫耳%,則較佳為: 霉w早位之和 在上述來自醇的構造單㈣,來自2 (2讓)含有比例為7〇, 的構乂早位 (3AU6)^,^,3〇 單位(關含有比例為二莫::。異…化合物構造 27 594452 上述THF不溶成分可依後述實施例之欄内記載的方法’ 得到,其中所含THF可溶成分實質上為1質量%以下。又. THF可溶成分中所含THF不溶成分的比例實質上為!質量% · 以下。 % 上述第5發明中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之THF不溶成分、 與THF可溶成分其各別組成,係與前述第丨之碳粉用結合 劑樹脂為同樣範圍。 上述第1〜第6發明中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為使其對 輥的耐移轉性能更加提高,亦可含有聚乙烯蠟、聚丙烯蠟 # 等聚烯烴蠟,其添加量以佔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〇〜1〇質量 %之範圍為佳。 相當於上述聚烯烴蠟之具體市售商品名,例如有三井 化學公司製之海瓦克思80〇P、400P、2〇〇P、100P、72〇p、 420P、320P、405MP、320MP、4051E、2203A、1140H、NL800、 NP055、NP105、NP505、NP805 等,但不限定於此。 再者,本發明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亦可含有陶瓷蠟 、米糠蠛、糖蠘、漆躐、蜜堪、巴西棕搁壤、小濁樹壤、· 褐煤蝶等天然蠟,其添加量以佔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〇〜1〇 質量%之範圍為佳。 本發明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 之範圍内,除上述聚s旨樹脂以外,亦可添加苯乙烯系共聚 物、多元醇樹脂、聚氨s旨樹脂m胺樹脂、㈣樹脂等 樹脂。 以下,對本發明之第7發明進行詳述。 28 594452 士本發明之碳粉係含有至少前述本發明之碳粉用結合 樹脂、帶電調整劑(CCA)、著色劑、表面處理劑。 本發明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量在碳粉中以5〇〜9 為佳。 貝里/〇 以下,對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以外的物質進行詳述。 首先,關於著色劑,可使用先前已知的染料與顏料, 具體而言,例如碳黑、磁鐵礦、酞菁藍、孔雀藍、永久紅 澱紅、若丹明澱紅、漢撒黃G、永久黃、聯苯胺黃、苯 7黑染料 α·Ι·Ν〇· 50415)、苯胺藍((M.No· 5〇4〇5)、碳 藍(C.I· No· AZpecBlUe3)、鉻黃(C.I.No· 14090)、群青 (UNO· 77103)、杜邦油紅((C.i.No· 261〇5)、東方油紅 #330((C.I.N〇· 60505)、喹啉黃(C.I.No· 47005)、氣化甲 基藍(c. I· No. 52015)、肽菁藍(c· I· No. 74160)、孔雀綠 草馱鹽(C.I.No· 42000)等。其添加量為對碳粉用結合劑樹 脂100質量份,以3〜15質量份較佳。 又’帶電調整劑可適當選用以苯胺黑、4級銨鹽或含 金屬偶氮染料為代表之公知的帶電調整劑,其使用量為對 碳粉用結合劑樹脂100質量份,通常為0· 1〜10質量份。 其次’表面處理劑可使用矽膠、氧化鋁、氧化鈦、聚 四氟乙烯、聚偏氣乙烯、聚曱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超 微粒子、矽酮等微粉末,其添加量對於碳粉用結合劑樹脂 1 〇〇質量份,以〇·卜20質量%之範圍為適當的。 本發明之碳粉以含有聚烯烴蠟為佳,其量以對碳粉用 結合劑樹脂1〇〇質量份,為0〜10質量%。聚烯烴蠟具體而 29 594452 ? iH ^ v ^ 1 ^ 4第l〜第6發明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中所記 載者。 製造含有該等材料之本發明碳粉製造方法,係將本發 明之厌物用結合劑樹脂、著色劑以及依需要的其他添加劑 以粉體混合機充合、飞人从 /¾ a後,再以加熱輥、捏合機、擠壓機 等心練機進仃溶融、混練,以將各構成成分充分混合。待 冷卻後,進行粉碎、分級,料收集8物m範圍之粒子 ’以.刀體此合法佈滿表面處理劑而得到碳粉。 /依本發明侍到之碳粉可使用在各種顯影製程,如簾狀 顯〜法、磁刷法、霧狀粉末法、接觸顯影法、使用以粉碎 法裝造之帶磁性碳粉作為載體之所謂微調色法、以磁性碳 粉彼此摩擦帶電得到必需之碳粉電荷之所謂雙載子磁性碳 粉法等,但不限定於該等。 又,本發明$得到之碳粉可使用各種定影方法。具體 而言:例如有無油熱輥法、油塗布熱輥法、沖洗法、烘烤 法、壓力^影法等,特別以無油熱輥法、沖洗法較佳。 再者,本發明之碳粉可使用於毛刷法、刮刀法等各種 清淨法。 本發明之碳粉在定影性、对移轉性等良好以外,很意 外的其耐擦性亦良好。耐擦性亦表示定影影像、即被定影 之碳粉轉印到其他紙上的程度。更具體的說,係表示將被 =影的碳粉以其他的紙擦拭時,該碳粉表面被該張紙所汗 染的現象。耐擦性良好的碳粉當影像被定影之用紙接觸其 他紙時,影像的轉印現象極少,亦即污染其他紙的情形少 30 594452 。故,即使製作雙面印刷或雙面影印的多張文件,也幾乎 不會汙染其他紙的影像,是在實用上很好的碳粉。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 於該等實施例。又,以了「份」若無特別指明,係表:: ϊ %。 本發明中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之熔融溫度係依以下方式 求出。以島津流體測定計CFT500D(島津製作所製),依^ 下條件進行測定。 塑模細孔:直徑1mm、長1關 試樣量:lcm3 升溫速度:6°C/分 荷重:20Kg/cm2。 其次,由溫度-活塞行程(試樣流出量)之曲線,求出在 流出開始溫度與流出終了溫度活塞行程值差距的1/2,求 出在該活塞行程值的溫度。以該溫度作為熔融溫度。 本發明中之玻璃轉化點(Tg)係依差示掃描測熱法(DSC) ,以DSC-20(精工電子工業公司製)測定。將試樣約1〇mg 由-2〇。(:以1(rc/分升溫到10(rc,依所得到曲線之基線與 吸熱峰值斜線之交點求出Tg。在升溫測定前,較佳為先暫 時將樹脂升溫到20(TC左右,維持5分鐘後馬上降溫到常 溫’進行此操作可使樹脂之熱經歷統一。 本發明中THF不溶成分量與THF可溶成分量係依以下 方式求出。使用約2. 5g樹脂與約47. 5gTHF以調製約5質 31 594452 量%之溶液。(以下,將上述溶液之濃度以”RC,,表示,RC係 由上述樹脂質量與THF質量之精秤值所求得之值)。亦即, 將上述混合物於25±3°C下攪拌12小時,使可溶成分完全 溶解。再將所得到之溶液靜置16小時。將不溶部與上清液 分離後,分析上清液濃度。(以下,將上清液之濃度以” sc,, 表示此值係根據·採取約上清液5g之精秤值、與以15〇 C下乾燥1小時除去THF後殘餘之樹脂質量測定值所計算 得到。)
THF不溶成分與THF可溶成分之值係由Rc與%之仓 依下式求得。 THF 可溶成分比率=(sc/RC)><1〇〇(%) THF 不溶成分比率=[((RC-SC)/RC)]X 100(%)。 接著’由該溶液傾析除去上清液,將殘渣以THF洗淳 數次。將殘渣於減壓下於4(TC乾燥,得到THF不溶成分。
本發月中u貝係指,為中和樹脂1 g所需之氫氧化_ mg數。酸價之測定係以中和滴定法求出。將試樣5g溶朝 於甲笨/ 一甲基甲醯胺=1/1(質量比)之混合溶劑5〇cc, 力數滴紛駄/乙醇溶液作為指示劑後,以標定值1 /1 〇 ^ 、K容液滴疋。以試樣溶液的顏色由無色轉為紫色時親 作為終點’由此時滴定量及試樣質量算出酸價(KOHmg/g)。 又,本發明> Λττ a < 〇Η價測定係以下述酸之逆滴定進行。紙 樹脂2g中加入X> 另订調製的苯二甲酸化試藥(以吡啶500cc 苯二甲酸7〇g/t^ , ’、唉10g的比例調製)5cc,使溶解後,求 100t下靜置i小昧 心 ' j時。之後,在該樹脂溶液中加入水lcc、 32 594452 THF70cc盼狀/乙醇溶液數滴,以標定值q.4之Na〇H溶液 滴定。以試樣溶液的顏色由無色轉為紫色時點作為終點,* 由此時滴定量及試樣質晉置Π ΪΙ ^ Tr 永貝里异出0H價(KOHmg/g)。又,本發 ^ 明之樹脂中金屬定量分鉍,怂本,m , 里刀析係利用高頻電漿發光裝置 SPS1200A(精工電子工業公司製)測定。 本發明中树脂分子量與分布量分布之測定係以Gpc求 出。測定時係以市售之單分散標準聚苯乙烯標準,依以下 條件進行: 檢測器 zSHODEX RI-71S · 溶劑:四氫呋喃 管柱:KF-G+KF-807Lx3+KF800D(串列連接) 流速:1. 0ml/分 試樣:0. 25% THF溶液 又,上述測定之可靠度,可藉由依上述條件測定之 NBS706 聚苯乙烯試樣(Mw=288000, Mn=137000,
Mw/Mn=2· 11)之 Mw/Mn 為 2· 11±0. 1 來確認。 @ 聚酯樹脂製造例1 於5公升之四口燒瓶内安裝迴流冷卻器、水分離裝置 、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加入薄片狀之再生 PET(重量平均分子量:75000),該PET中乙二醇(構造單位) 為76莫耳%、新戊二醇21莫耳%、三羥甲基丙烷12莫耳% 、對苯二甲酸32莫耳%、苯甲酸9莫耳%、四(2-乙基己基) 鈦酸酯(松本製藥工業(股)公司製;歐加其克司TA - 30)0.2 質量%,邊將氮氣導入燒瓶内邊於250°C下進行解聚合及脫 33 594452 水縮聚合。當反應生成物之酸價到達既定值時從燒瓶中取 出’並冷卻、粉碎,得到樹脂1。所得到之樹脂其Tg為 58.4°C,熔融溫度為i3l°c。 聚酯樹脂製造例2 於5公升之四口燒瓶内安裝迴流冷卻器、水分離裝置 、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加入薄片狀之再生 PET(重量平均分子量:75〇〇〇),該PET中乙二醇(構造單位) 為64莫耳%、新戊二醇22莫耳%、三羥甲基丙烷14莫耳% 、對苯二甲酸38莫耳%、苯曱酸7莫耳%、四正丁基鈦酸酯 (松本製藥工業(股)公司製;歐加其克司TA 一 25)〇.3質量% ’邊將氮氣導入燒瓶内邊於25(TC下進行解聚合及脫水縮 聚合。當反應生成物之酸價到達既定值時從燒瓶中取出, 並冷卻、粉碎,得到樹脂2。所得到之樹脂其Tg為60. 4°C ,熔融溫度為141°C。 聚酯樹脂製造例3 於5公升之四口燒瓶内安裝迴流冷卻器、水分離裝置 、氣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加入薄片狀之再生 PET(重量平均分子量:75000),該pET中乙二醇(構造單位) 為60莫耳%、新戊二醇30莫耳%、三羥曱基丙烷1〇莫耳% 、對苯二甲酸35莫耳%、苯甲酸1 〇莫耳%、四異丙基鈦酸 酿(松本製藥工業(股)公司製;歐加其克司ΤΑ—1〇)〇· 5質量 %,邊將氮氣導入燒瓶内邊於25〇tT進行解聚合及脫水縮 聚合。當反應生成物之酸價到達既定值時從燒瓶中取出, 並冷部、粉碎,得到樹脂3。所得到之樹脂其Tg為61.2〇c 34 594452 ,熔融溫度為124°C。 聚酯樹脂製造例4
於5公升之四口燒瓶内安裝迴流冷卻器、水分離裝置 、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加入薄片狀之再生 PET(重量平均分子量:75000),該PET中乙二醇(構造單位) 為63莫耳%、商品名阿庫特克KB300(三井武田化學公司製 ;雙紛A之環氧丙烧加成物)27莫耳%、三經甲基丙院10莫 耳%、對苯二曱酸31莫耳%、苯曱酸12莫耳%、二丁基錫氧 化物0.5質量%,邊將氮氣導入燒瓶内邊於250°C下進行解 聚合及脫水縮聚合。當反應生成物之酸價到達既定值時從 燒瓶中取出,並冷卻、粉碎,得到樹脂4。所得到之樹脂 其Tg為60.4°C,熔融溫度為124°C。 上述樹脂之製造結果表示於表1。 表1 樹脂 1 2 3 4 PET(mol°/〇) 67 64 60 63 新戊二醇(mol%) 21 22 30 - KB300(mol°/〇) - - - 27 三經甲基丙烧(mol%) 12 14 10 10 對苯二甲酸(mol%) 32 38 35 31 苯甲酸(mol%) 9 7 10 12 觸媒種類 四(2-乙基己基 四正丁基鈦酸 四異丙基鈦酸 二丁基錫氧化 )鈦酸酯 酯 酯 物 觸媒量(質量W 0.2 0.3 0.5 0.5 Tg(°C) 58.4 60.4 61.2 60.4 熔融溫度(°C) 131 141 124 125 THF可 (質量» 96 93 98 97 溶部 2AUl(mol%) 90 89 91 90 3AUl(mol%) 10 11 9 10 THF不 (質量%) 4 7 2 3 溶部 2AU2(mol°/〇) 87 84 87 88 3AU2(mol°/〇) 13 16 13 12
以下以實施例1作為代表例對實施態樣具體說明。對 樹脂2〜3,即實施例2、3及比較例1亦與實施例1進行同 35 樣刼作以得到樹脂及碳粉,並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合 示於表2。 σ并表 實施例1 對樹脂1 1〇〇質量份,將碳黑(ΜΑ-1〇〇,三菱化風八 ^ Λ n /f^r 〇 予 Α 司 衣川貝ϊ份、帶電調整劑(B0NTR0B E-84,東方化學工 A司製)1.5份 '聚丙烯躐(海瓦克思NP1 〇5,三共几傲、 \ 〇 Λ ^ 1 匕^^製 •份’於亨舍爾(Henschel)混合機分散混合後,於 擠壓機PCM—30(池貝鐵工公司製)以12〇〇c下熔融混練,:: 到塊狀之碳粉組成物。將該碳粉組成物以錘式破碎機進= 粗粉碎。再,以喷射粉碎機(日本紐瑪奇克公司製IDS2 J丁 進行微粉碎,接著以氣流分級得到平均粒徑10“ m(5 下3質量%、20以上2質量%)之碳粉微粉末。接著,對 上述奴粉100質量份,由外部添加疏水性氧化矽(r—, :耶:吉魯公司製)〇· 5質量份,並將其以亨舍爾混合機 此合彳于到奴粉。以該碳粉粒子,依下述①、②、③之方法檢 驗定影性、耐移轉性、耐擦性。 ①定影性 以將市售電子照相影印機改造後之影印機製作未定影 影像後,將該未定影影像用將市售影印機之定影部改造後 之熱輥定影裝置使其定影。將定影輥速度設定為 2〇〇mm/SeC,並將熱輥溫度以逐次改變5t:進行碳粉之定影 將所得到之定影影像以橡皮擦(蜻蜓鉛筆公司製),以 0.5kg重之何重摩擦1〇次,並以馬可培司式反射濃度計測 定在此摩擦試驗前後之影像濃度。以各溫度下影像變化率 36 594452 達到70%以上之最低定影溫度當成最低定影溫度。又,此-* 處所用之熱輥定影裝置係不具矽油供給機構者。又,環境-5史疋為常溫常壓(溫度2 2 °C、相對濕度5 5 % ) ’ 1 : 最低定影溫度$ 180°C · 2 : 200°C 2最低定影溫度^ i8〇°c
3 :最低定影溫度>200°C 上述”1”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② 耐擦性 依定影性之評價,製作未定影影像,並將該未定影影 # 像以熱輥定影裝置使其定影。碳粉定影係將熱輥之定影速 度設為250mm/sec、熱輥溫度設為17(rc進行。將所得到定 影影像塗黑部分(ID=1· 35〜1· 45;以馬可培司式濃度計測定) ,用市售影印紙、卩500g之荷重來回擦3次。將影印用紙 上影像濃度以馬可培司式反射濃度計測定,以確認擦拭試 驗後影印用紙的污染程度。又,環境設定為常溫常壓(溫 度22°C、相對濕度55%) 1 : I· D· $ 〇· 9(污染少) 籲 2 : 1. I. D. ^ 〇. 9 3 : L D· >〇· 12(污染多) 上述”1”與”2,,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③ 耐移轉性 财移轉性之評價,係依上述最低定影溫度之測定為準 ’以上述影印機製作未定影影像後,轉印碳粉像並以上述 熱輥定影裝置進行定影處理,再以相同條件輸送白紙之轉 37 594452 印紙到該熱輥定影裝置,以目視觀察是否轉印紙上有發生 碳粉的污染,於逐步使前述輥定影裝置之熱輥設定溫度上 升之狀態下重複進行這樣的操作,以發生碳粉污染之最低 設定溫度當成移轉發生溫度。又,環境設定為常溫常壓( 溫度22°C、相對濕度55%)。 1 :移轉發生溫度-210。(: 2: 210°Cg移轉發生溫度— 3 : 170°C >移轉發生溫度 上述”1”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由表2結果可以了解,使用依本發明所製造碳粉用社 合劑樹脂之㈣卜3 *僅在定影性、耐移轉性,連耐擦^ 亦良好。 表2碳粉之比較結果 實施例/比較例編 號 實施例1 實施例2 樹脂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樹脂 」 樹脂1 定影性 1 Γ~~~ 树Λ曰d 1 ^ _耐擦性 i移轉性~' 1 -~J__ '2 '~1 ^' —.—_ 、其次,對氨醋變性聚8旨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及碳粉製 品進行評價。對碳粉進行〇彡性、耐移轉性、耐擦性、顯 汾耐久!·生的β平價β χ,對定影性、耐移轉性之評價 更評價條件,而依下述④、⑤的方法實施。又,顯Μ 性依下述⑥之方、去眘絲 、〜^久 万法實轭。該等評價方法之細節記載如下。 ④定影性 以將市售電子照相影印機改造後之影印機製作未定影 38 594452 影像後,將該未定影影像用將市售影印機之定影部改造後 之熱輥定影裝置使其定影。將定影輥速度設定為 300mm/sec,並將熱輥溫度以每次改變5°C進行碳粉之定影 。將所得到之定影影像以橡皮擦(蜻蜓鉛筆公司製),施加 0. 5kg重之荷重摩擦10次,並以馬可培司式反射濃度計測 定在此摩擦試驗前後之影像濃度。以各溫度下影像變化率 達到70%以上之最低定影溫度當成最低定影溫度。又,此 處所用之熱輥定影裝置係不具矽油供給機構者。又,環境 設定為常溫常壓(溫度22°C、相對濕度55%)
1 :最低定影溫度S 160°C 2: 170°C-最低定影溫度-160°C 3: 180°C-最低定影溫度2170°C
4 : 190°C -最低定影溫度-180°C
5 :最低定影溫度>190°C 上述”1”〜”4”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⑤耐移轉性 耐移轉性之評價係依上述④最低定影溫度之測定為準 ,以上述影印機製作未定影影像後,轉印碳粉像並以上述 熱輥定影裝置進行定影處理,再以相同條件輸送白紙之轉 印紙到該熱輥定影裝置,以目視觀察是否轉印紙上有發生 碳粉的污染,於逐步使前述輥定影裝置之熱輥設定溫度上 升之狀態下重複進行這樣的操作,以發生碳粉污染之最低 設定溫度當成移轉發生溫度。又,環境設定為常溫常壓( 溫度22°C、相對濕度55%)。 39 594452 1 :移轉發生溫度.240°C 〜· 2 · 240°C -移轉發生溫度^ 220°C . 3 · 220°C -移轉發生溫度-21〇〇c . 4 : 210°C >移轉發生溫度 · 上述”1”、”2”、,,3,,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⑥顯影耐久性 以市售影印機(東芝製,普雷喜㉟556〇)連續進行 100000張實印測試後,以影像濃度、畫質開始變差的張數 評價。 又 1: 7萬張以上亦沒有變差 2:於5萬張以上,不滿7萬張的範圍變差 3 :不滿5萬張變差 上述”1”、”2”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氨醋變性聚酯樹脂製造例1 聚酯樹脂(a-0)及(a—2)之製造依以下方法。針對樹脂 a〇-1具體例*。樹脂a〇 — 2、a〇 —3及☆5其觸媒種類 作觸媒添加量、單體組成除依表3及表4所示配合比加以 _ 變更之外,係與樹脂aO — i以同樣操作得到。又, 脂之酸價及。Η價合併表示於表3、表4。 “到祕 於5公升之四口燒瓶内安裝迴流冷卻器、水分離裝置 、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相對於全部醇成分之 莫耳數為1〇0莫耳%,加入薄片狀之再生PET(重量平均分 子置:75000)該PET中乙二醇(構造單位)為43莫耳%、新戊 一醇43莫耳%、三乙二醇9莫耳%、三羥曱基丙烷5莫耳% 40 594452 、對苯二甲酸48莫耳%及四(2-乙基己基)鈦酸酯(松本製藥 工業(股)公司製;歐加其克司TA-30)0. 2質量%,邊將氮氣 導入燒瓶内邊於250°C下進行解聚合及脫水縮聚合。當反 應生成物之酸價到達表3所示值時從燒瓶中取出,並冷卻 、粉碎,得到樹脂a0-1。 以下以實施例4作為代表例具體敘述實施態樣。關於 樹脂6〜12,即實施例5〜8及比較例2〜4亦與實施例4以同 樣方法操作,得到樹脂及碳粉,並進行評價。對該等實施 例,關於樹脂(a-Ο)與樹脂(a-2)之配合比、甲苯撐二異氰 酸酯添加量、樹脂分析結果、樹脂中金屬定量分析結果、 碳粉特性評價,係與實施例4並列於表5。
表3聚酯樹脂(a-Ο)之製造例 樹脂 a-0 a-1 a- 2 PET (mol%) 43 58 50 新戊二醇(mol%) 43 25 一 雙紛A-2環氧丙烧加成 - - 21 物(mol%)* 三乙二醇(mol%) 9 9 18 三羥甲基丙烷(mol%) 5 8 8 對苯二甲酸(mol%) 48 33 34 觸媒種類 四(2_乙基己基)鈦酸酯 四正丁基鈦酸酯 二丁基錫氧化物 觸媒量(wt%) 0.2 0.1 0.5 酸價(mgKOH/g) 8 11 8 OH 價(mgKOH/g) 54 62 59 *商品名阿庫特克KB-300 41 594452 表4聚酯樹脂(a-2)之製造例 樹脂 a2-l a2-2 a2-3 a2-4 a2-5 PET (mol%) 65 40 73 80 67 新戊二醇(mol%) 30 47 21 17 - 雙酚A-2環氧丙烷加成物 (mol%)木 - - - - 29 三羥甲基丙烷(mol%) 5 13 6 3 4 對苯二甲酸(mol°/〇) 33 63 30 21 37 苯曱酸(mol°/〇) 15 11 14 9 13 觸媒種類 四正丁基欽 酸酯 四(2-乙基己 基)鈦酸酯 四甲基鈦酸酯 乙院乙醯乙 酸乙酯 二丁基錫氧 化物 觸媒量(wt%) 0.2 0.3 0.5 0.5 0.5 酸價(mgKOH/g) 17 12 36 25 25 OH 價(mgKOH/g) 8 7 9 6 5 *商品名阿庫特克KB-300
(實施例4) 將樹脂aO-l 30質量%、樹脂aO-2 70質量%及甲苯撐 二異氰酸酯2.2質量%,以樹脂全部流量20Kg/h的速度饋 送到雙軸擠壓機(栗本鐵工所製,KEX-40),於溫度180°C 、螺桿迴轉速150rpm下進行混練,得到氨酯變性聚酯樹脂 5。所得到之樹脂其Tg為58.4°C,熔融溫度為144°C。 對於該氨酯變性聚酯樹脂5 100質量%,將碳黑(MA-100、三菱化學公司製)6質量%、帶電調整劑(BONTRON E-84;東方化學公司製)1.0質量%、聚丙烯蠟(海瓦克思NP105 ,三井化學製)2. 0質量%於亨舍爾混合機内分散混合後, 於雙軸擠壓機(PCM-30)(池貝鐵工公司製)以120°C、150rpm 溶融混練,得到塊狀的碳粉組成物。將該碳粉組成物以錘 式破碎機進行粗粉碎。再以喷射粉碎機(日本紐瑪奇克公 42 司製IDS2型)微粉碎,接著以氣流分級得到平均粒徑…* m(5"m以下3質量%、2〇"m以上2質量%)之碳粉微粉末。· 接著’對上述碳粉100質量份’由外部添加疏水性氧化矽: (R-972,阿耶羅吉魯公司製)〇. 5質量份,並將其以亨舍k 爾此口機混合得到碳粉。用該碳粉粒子,檢驗定影性、耐 Τί±耐移轉性、顯影耐久性。結果如表5所示。
43 ^^^&w#^^l>±i#lns>l#i#:^^K#^LO< 比較例4 樹脂12 aO-1 c=) CO a2-5 C3 卜 oi CO 卜· LO LO CO CO CO (Nl CO r-H CO CD ς〇 05 卜 LO ¢3¾ LO 卜 比較例3 |樹脂11 aO-2 LO (Nl a2-5 j LO 卜 05 Η 卜 〇〇· LO CO (Nl 1721 cn> OJ <M CO τ-Η 卜 05 CO ΟΪ CO CO CNI 05 oo CO (Nl 比較例2 樹脂10 aO-3 ir> a2-3 LO LO 卜 CO CO ο CD oo CO t-H 1062 CO LO 卜 (Nl CO r-H τ-Η CNI CO CJ3 卜 CO oo (Nl CT5 oo LO |實施例8 | 樹脂9 aO-1 O LO a2~2 s CO CO (Μ 卜· LO oo CD 卜 ο <NI <NI f-H i-H CJ5 LO 0¾ m ΙΛ CO 05 ΙΛ CO 實施例7 樹脂8 aO-1 LO (Nl a2-4 LQ 卜 LO Η CO LO C<1 <NI CD τ-Η OJ r-H 1 < 卜 CT> CO CJi OJ CO oa CJ5 oo 寸 實施例6 樹脂7 aO - 2 LO CO 8.2-3 LO CO oo CO ¢50 LO OO (Nl CD OO CNI 05 03 H in 05 CO cn> 卜 oa LO 呀 05 CO CD 實施例5 樹脂6 aO-2 CD 寸 a2~2 CD CO LO 03 oo (Nl CO 寸 T-H ◦ CO oo (Nl τ-Η r-H CO oo oo oo οα CO 寸 C<l 05 00 <>3 實施例4 樹脂5 a〇-l O CO a2-l O 卜 (NI (M 呀 oo LO y—i ◦ 1Λ CO (Nl 03 τ-Η τ-Η CD cn LO CJ5 LO CO o LO C75 m CO 實施例/參考例編號 樹脂 種類 (質量%) 種類 (質量%) 甲苯撐二異氰酸酯(質量%) Tg(°c ) 熔融溫度(ΐ) i c CO E-h 定影性(④) 对擦性 耐移轉性 顯影耐久性(⑤) (質量%) 2AU3(mol%) 3AU3(mol%) IU3(mol%) (質量%) 2AU4(mol%) 3AU4(mol%) IU4(mol%) 金屬含有量 (ppm) 樹脂a-0 樹脂a-2 h 53 1¾ 姨徐 E«t ac K* 姨命 594452 由表5之結果可以了解,使用依本發明製造碳粉用樹、· 脂5〜9之碳粉任一者不僅皆具有良好定影性能與耐移轉性_ 能及顯影耐久性,且顯現良好耐擦性。 、 其-人,對使用其他氨酯變性聚酯樹脂之碳粉用結合劑、 樹脂及碳粉進行製造及評價。評價方法除耐擦性、定影性 (④)、耐移轉性(⑤)、顯影耐久性外,追加以下項目。 ⑦ 碳粉粉碎性 於日本紐瑪奇克公司噴射粉碎機(I式磨粉)微粉碎得 到微粉末以粒度測定計測定其粒度分布。以50%粒徑依^ 鲁 下方式進行判定。 1: 50%粒徑為 6. 5 /Z m〜8. 5 β m 2 : 50%粒控為 8·5βιη 〜10//m 3:50%粒徑為 1〇# m〜11. 5/z m 4:50%粒徑為n.5em以上 上述”1,,、,,2,,、”3,,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⑧ 耐結塊性 以目視判斷於溫度5(TC下放置3日後之碳粉粉體。 _ 1:沒有結塊 2 :有一部分結塊 3 :結塊的很嚴重 上述”1”、”2”係可作為製品使用的水準。 氨酯變性聚酯樹脂製造例2 t 6日私Μ曰(A)及(B)之製造依以下方法。對樹脂A—丨耳 體例示。樹脂Α-2〜Α-7及Β-1〜B-?其單體組成除依表6及 45 594452 表7所示配合比加以變更之外,係與樹脂a—丨以同樣操作 得到。又,所得到樹脂之酸價、0H價、Tg、Mn合併表示於 表6、表7。 於5公升之四口燒瓶内安裝迴流冷卻器、水分離裝置 、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裝置,相對於全部醇成分之 莫耳數為100莫耳%,加入薄片狀之再生PET(重量平均分 子里.75000)该PET中乙二醇(構造單位)為6〇莫耳%、新戊 二醇25莫耳%、三乙二醇8莫耳%、三羥甲基丙烷7莫耳% 、對苯二曱酸28莫耳%及四(2-乙基己基)鈦酸酯(松本製藥 工業(股)公司製;歐加其克司TA - 30)0· 3質量%,邊將氮氣 導入燒瓿内邊於250 °C下進行解聚合及脫水縮聚合。當反 應生成物之酸價到達表6所示值時從燒瓶中取出,並冷卻 、粉碎,得到樹脂A-1。 以下以實施例9作為代表例具體記述實施態樣。關於 樹脂14〜29,即實施例10〜24及比較例5亦與實施例1以 同樣方法操作,得到樹脂及碳粉,並進行評價。對該等實 施例,關於樹脂(A)與樹脂(B)之配合比、曱苯撐二異氰酸 醋添加量、樹脂分析結果(Tg與熔融溫度)、樹脂中金屬定 量分析結果、碳粉特性評價,係與實施例9並列表示於表 8及表9。 46 594452 表6聚酯樹脂(A)之製造例 樹脂編號 組成比例 尉脂(A)之* !·生質 (ddIX) 新料 祕) _ (odIX) 對私甲酸 (rf〇 賴 讀g) (H價 (m/φ TgCC) A-1 60 25 8 7 28 7 68 38 2700 A-2 65 20 8 7 26 8 61 44 3400 A-3 60 27 10 3 29 5 52 43 3300 A-4 61 26 9 4 25 11 78 26 1500 A-5 60 32 8 - 28 10 57 36 2300 A-6 59 35 - 6 32 5 62 54 3200 A-7 60 32 5 3 35 9 26 41 4700 表7聚酯樹脂(B)之製造例 樹脂編號 組成比例 纣脂(A)2* 1·生質 FET 祕) 新㈣ _ 珊織 W) 對私甲酸 (udIX) 雜 讀g) (H價 Wg) TgCC) lh B-1 70 30 32 — 6 25 3 56 2500 B-2 70 30 23 — 10 4 7 50 3200 B-3 70 30 32 - 12 34 4 44 1300 B-4 70 30 38 - 10 38 5 61 3100 B-5 70 30 - 32 8 23 4 55 2200 B-6 70 30 30 一 - 15 6 68 4500 B-7 70 30 37 - 8 25 12 63 3700
(實施例9) 將樹脂A-1 30質量%、樹脂A-2 70質量%及甲苯撐二 異氰酸酯2. 5質量%,樹脂全部流量20Kg/h的速度饋送到 雙軸擠壓機(栗本鐵工所製,KEX-40),於溫度175°C、螺 桿迴轉速15 0 rpm下進行混練,得到氨酯變性聚酯。 對於該氨酯變性聚酯樹脂13 100質量%,將碳黑(MA-100、三菱化學公司製)6質量%、帶電調整劑(BONTRON E- 47 ^4452 84;東方化學公司製)1·0質量%、聚丙烯蠟(海瓦克思NP105 ’三井化學製)2· 0質量%於亨舍爾混合機内分散混合後, 於雙軸擠壓機(PCM-30)(池貝鐵工公司製)以120°C、150rpm 炫融混練’得到塊狀的碳粉組成物。將該碳粉組成物以錘 式破碎機進行粗粉碎。再,以喷射粉碎機(日本紐瑪奇克 公司製IDS2型)微粉碎,接著以氣流分級得到平均粒徑 8· 5// m之碳粉微粉末。接著,對上述碳粉1〇〇質量份,由 外部添加疏水性氧化矽(R—972,阿耶羅吉魯公司製)〇 5 量份’並將其以亨舍爾混合機混合得到碳粉。用該碳於拉 子,檢驗定影性、耐移轉性、顯影耐久性。 厌私拉
48 蜞雄蛱^》龕替^埏±1、荽餿荖一#:^激^龕^00< 實施例17 樹脂21 A-3 LO CO B-2 LO CO 卜 ι—Η 05 呀· LO 119 Q 249 τ-Η οα Η τ-Η r*Η CO 05 05 cn> r-H CO CO 寸 CO CO 實施例16 樹脂20 A-2 ο CO B-4 CD 呀 t—Η CO 寸 CD CO 127 CD 254 r-H ι—Η t-H ί-Η 03 CJ5 CO 呀 00 CO 03 卜 LO 實施例15 樹脂19 1 CD CO 1^B-2I O 卜 卜 τ-Η CO LO LO (Nl 1—H ◦ 257 τ«-Η τ-Η ι—Η oo CJi CNI CO 卜 CO CO 05 卜 CO 實施例14 樹脂18 1 LO Cvl 1___^I LO 卜 LO 寸· CO CO CO 152 Q 248 f—H t—H τ—Η τ—Η r-H CO oo 100 CO CO CO 呀 CO ① 寸 CO 實施例13 樹脂17 A-3 CD CO B-3 <Z5 卜 CD CNI t-H LO 128 <=> 1—H LO (NI i—H t—H r-H r-H οα LO 100 寸 co 呀 (NI LO co CO 實施例12 樹脂16 A-2 CD 寸 B-2 CD CO OO c<i oo ① LO 139 ◦ 254 T-H i—H τ-Η τ-Η oo oo 00 05 (NI CO OJ f-H CO 05 卜 CNI 實施例11 樹脂15 1 o LO 1 CQ CD LO (Nl CO CD OO LO i—H LO r-H CD 239 t-H τ-Η τ-Η 寸 oo CO T"H (NI CO t-H CO CD 卜 CNI |實施例10 | 樹脂14 r-H 1 c LO 1 CQ oo oo r-H OO CD ID CO 1—H CD 252 i—H f—H (NI τ—Η τ—Η 寸 05 100 H < < oo CO 05 卜 CD (NI 實施例9 樹脂13 T—» 1 CD CO B-l ◦ 卜 LO oa 05 卜’ LO 138 <=> (NI } "i 1 < ι < ι—Η 05 05 05 ι—H CO Oi CD CO 03 卜 CO 實施例/比較例編號 樹脂 種類 (質量%) 種類 (質量%) 曱苯撐二異氰酸酯(質量!K〇) Tg(°C) 熔融溫度(°C ) c CO E-h 定影性(④) 财擦性 顯影耐久性(⑤) 耐移轉性 粉碎性 耐結塊性 (質量%) 2AU5(mol%) 3AU5(mol%) IU5(mol%) IAU5(mol%) (質量%) 2AU6(mol%) 3AU6(mol%) IU6(mol%) 金屬含有量(ppm) 樹脂A I 樹脂B E-h ^ Is 1荥 E-^ 3 K-突 594452 <垅蟀^》龕^^1?1^荽餿寒〖#:^雄^龕^6< 比較例5 樹脂29 LO i—Η 1 PQ LO <35 oo 寸 CO LO CT> CD (NI 呀 (NI CO CM CO CO 卜 ¢3¾ CD CD t—H t—H CO CO CJ3 ι—H 實施例24 樹脂28 (NI 1 < ◦ 〇〇 ι··-Η 1 PQ C3 oa in 卜 oo LO 05 (M H ◦ LO LO 03 寸 ^Η CO CO CM LO OO LO 05 LO oo oo LTD CO cn> 卜 CNI 實施例23 樹脂27 1 LO CO 卜 1 OQ LO CD LO CM· (NI CD 呀 CO r-H ◦ 寸 LO (NI ι < T—^ CO CD oo 03 CO 05 CO 05 t— 呀 實施例22 樹脂26 1—Η 1 LO CO ς〇 1 CQ LO CO CO oi t-H CO CO CO CO o ① 03 τ—Η 1-Η co CO 05 oo CT> (NI CO 卜 CO CD 卜 CO 實施例21 樹脂25 1 -C m CO LO 1 PQ LO CO 寸 (N1 卜 〇〇· LO CO o CO LO CNI 寸 CO <NI 05 OO 05 CM 呀 CD oo CO 05 卜 (NI 實施例20 樹脂24 卜 1 CD CO 1 PQ o 卜 寸 (NI i—H CJD LO 寸 CNI CD 呀 LO <N1 (NI CO ▼H CO 05 CD CD t—H CO <NI (NI CO 實施例19 樹脂23 CO 1 < m CO t-H 1 CQ ΙΟ CO LO <N1 寸 CO CD (NI i—H CD 00 <N1 ι—Η CO T—H (NI r-H CO OO 05 03 ι—H CO 呀 r-H 05 CO (NI 實施例18 樹脂22 LO 1 ◦ 寸 i—H 1 OQ ◦ CO 卜 <NI 寸 05 LO 呀 CO 1—i ◦ CO LO oa ι < co 1—i <M OO OO CD C5 r-H <=> CO t—H (NI (NI T—H CD CD t—H CD LO 實施例/比較例編號 樹脂 種類 (質量%) 種類 (質量%) 甲苯撐二異氰酸酯(質量%) Tg(°c ) 熔融溫度(°c ) c cc •i-H E- 定影性(④) 耐擦性 顯影耐久性(⑤) 耐移轉性 粉碎性 耐結塊性 (質量50 2AU5(mol%) 3AU5(mol%) IU5(mol%) IAU5(mol%) (質量%) 2AU6(mol%) 3AU6(mol%) 1_ IU6(mol%) 金屬含有量(ppm) 樹脂A 樹脂B h CC b紱命 E"H sc K* 缺诗·
594452 由表8、表9之結果可以了解,使用依本發明所製造 碳粉用樹脂1〜9任一者皆具有良好之碳粉性能平衡特性。 【圖式簡單說明】 (一)圖式部分 無 (二)元件代表符號 無 Φ
51

Claims (1)

  1. 594452 拾、申請專利範固: 1. 一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係具有至少由來自羧酸之 ’ 構造、與來自醇之構造所形成的聚酯構造,其特徵為: 二 下述[I]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自醇的構造單位之1莫耳 , %以下, CHs -〇- 〇 CHs
    錫含有率為5ppm以下,且擇自鈦、錯、紹之元素含有 率在lOppm〜1 500ρριη,熔融溫度在ii〇°c以上。 2·如申請專利第1項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中,當 以全部來自羧酸之構造單位與全部來自醇之構造單位其和 作為100莫耳%時,係具有來自異氰酸酯化合物之構造單位 〇· 1〜10莫耳%。 3·如申請專利第1項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中, 不溶成分為0〜40質量%、THF可溶成分為ι〇〇~6〇質量%。 4·如申請專利第1項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中,來 自羧酸之構造中,有60莫耳%以上為來自對笨二甲酸之構 造;來自醇之構造中,有40莫耳%以上為來自乙二醇之構 造;且來自醇之構造單位中,有75莫耳%以上為來自乙二 醇與新戊二醇之構造。 5· —種碳粉用結合劑樹脂,係具有至少由來自缓酸之 構造與來自醇之構造所形成之聚酯構造,其特徵在於. 52 594452 係由聚酯樹脂(A) 10〜60質量%、聚酯樹脂(β)4〇〜9〇質 量%及多元異氰酸酯所製得; 該聚酯樹脂(Α)之ΟΗ價為30〜90KOHmg/g、玻璃轉化點 為0〜50〇C ; 該聚酯樹脂(B)之OH價為l〇KOHmg/g以下、數平均分 子量1 000〜4000,且對構成聚酯之來自醇單位全量1〇〇莫 耳%,係至少具有1 〇莫耳%以上之來自間苯二甲酸的構造; δ亥石厌粉用結合劑樹脂中’下述[I ]之構造單位佔全部來 自醇的構造單位之1莫耳%以下,熔融溫度在U(rc以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其中 ,聚酯(A)之數平均分子量為1〇〇〇〜4〇〇(),且對於構成聚酯 之來自醇單位全量1〇〇莫耳%,來自3元以上多元醇的構造 有2〜20莫耳%,且聚酯(B)之玻璃轉化點為40〜80°C。 7· —種碳粉,其特徵在於: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工 項或第5項任一項之碳粉用結合劑樹脂而構成。 拾壹、囷式: 53 594452 上述THF不溶成分係以後述實施例之攔所記載方法標 定者,其中所含THF可溶成分實質上為1質量%以下。又, THF可溶成分中所含THF不溶成分的比例實質上為^質量% THF不溶部構造之分析方法以如下方法為較佳使用者 。即,將THF不溶部以硫酸等加水分解後,將所得到之成 分以液體層析(LC)、氣體層析(GC)、核磁共振質譜(NMR)、 紅外線分光(IR)等公知方法進行構造解析或定量之方法。 THF ϋ溶部構造之分析方法除上述方法以外,亦可修 直接使用LC、NMR、IR等進行構造解析與定量。 本發明之聚自旨樹脂,其來自異氰酸酯化合物構造單位 之比例,以將聚酯樹脂中全部來自酸的構造單位與全部來 自醇的構造單位之合計當作100莫耳%,為〇1〜1〇莫耳%, 較佳為0· 1〜4莫耳%。此係主要使聚酯樹脂與多元異氰酸酯 反應又%後,生成南分子量化之成分或不溶於溶劑之成分 ,以謀求廣分子量分布化的方法(氨酯伸長法)所導入者。 此處可用之吝分,显蠆祕雜.曰感,丄Α..
    位,
    力,可得到良好的機械耐久性, 合力, 可貫現更高耐擦性等效 18
TW092121111A 2002-08-01 2003-08-01 Binder resin for toner and toners TW59445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5151 2002-08-01
JP2002225139 2002-08-01
JP2003025883 2003-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550A TW200403550A (en) 2004-03-01
TW594452B true TW594452B (en) 2004-06-21

Family

ID=3149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1111A TW594452B (en) 2002-08-01 2003-08-01 Binder resin for toner and toner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15702B2 (zh)
EP (1) EP1542084B1 (zh)
KR (1) KR100666408B1 (zh)
CN (1) CN100458577C (zh)
AU (1) AU2003254793A1 (zh)
TW (1) TW594452B (zh)
WO (1) WO2004013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7455B2 (en) * 2003-07-30 2007-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KR101155074B1 (ko) * 2005-07-25 2012-06-11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토너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토너
JP4428317B2 (ja) * 2005-08-26 2010-03-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用結着樹脂、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用結着樹脂分散液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BRPI0618045B1 (pt) 2005-11-02 2018-05-08 Ricoh Co Ltd toner de revelação de imagem eletrostática, kit de toner e aparelho formador de imagem
KR101155081B1 (ko) * 2005-11-24 2012-06-11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토너
EP1734030A1 (de) * 2006-01-18 2006-12-2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Langzeitbetrieb einer heterogen katalysierten partiellen Gasphasenoxidation einer organischen Ausgangsverbindung
WO2007108052A1 (ja) * 2006-03-16 2007-09-27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及びトナー
US7820350B2 (en) * 2006-03-17 2010-10-2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662871B2 (ja) * 2006-03-17 2011-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一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EP1873183A1 (en) * 2006-06-30 2008-01-02 DSMIP Assets B.V. Branched polyester containing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
JP2008176170A (ja) * 2007-01-22 2008-07-3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43341A (ko) * 2007-10-29 2009-05-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친환경 전자사진용 토너
KR20090052623A (ko) 2007-11-21 2009-05-26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토너
KR20090052615A (ko) 2007-11-21 2009-05-26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토너
JP5415047B2 (ja) * 2008-09-22 2014-02-12 花王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EP2726564A2 (en) * 2011-06-30 2014-05-07 OCE-Technologies B.V. Hot melt ink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copolyest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copolyester
JP6181580B2 (ja) * 2013-06-07 2017-08-16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組成物
KR101910723B1 (ko) 2014-02-04 2018-10-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토너,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WO2022009793A1 (zh) * 2020-07-07 2022-01-13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1896B1 (en) * 1988-12-26 1995-10-04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Inc. Toner composition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3328136B2 (ja) 1996-05-16 2002-09-24 花王株式会社 結着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H1010777A (ja) 1996-06-20 1998-01-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CN1165814C (zh) * 1997-03-11 2004-09-08 佳能株式会社 用以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及成像方法
JPH1160703A (ja) * 1997-08-07 1999-03-0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ナー
DE69836223T2 (de) * 1997-08-28 2007-08-30 Eastman Chemical Co., Kingsport Verbesserte copolymerbinderfasern
JP3654766B2 (ja) * 1997-11-06 2005-06-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組成物
SG70143A1 (en) 1997-12-25 2000-01-25 Canon Kk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654767B2 (ja) 1998-03-26 2005-06-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組成物
JP2000039738A (ja) * 1998-07-21 2000-02-08 Mita Ind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系トナー
US6395843B2 (en) * 1998-12-18 2002-05-28 Mitsui Chemicals, Inc.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toner
JP3798204B2 (ja) * 1998-12-18 2006-07-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0275902A (ja) 1999-03-23 2000-10-0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ナー
JP2001324832A (ja) 2000-05-16 2001-11-22 Sekisui Chem Co Ltd トナー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トナー
JP2002148867A (ja) * 2000-08-30 2002-05-22 Sanyo Chem Ind Ltd トナーバインダ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42084A1 (en) 2005-06-15
EP1542084A4 (en) 2009-04-22
KR20050006232A (ko) 2005-01-15
CN1675592A (zh) 2005-09-28
US7115702B2 (en) 2006-10-03
US20060167214A1 (en) 2006-07-27
KR100666408B1 (ko) 2007-01-10
TW200403550A (en) 2004-03-01
AU2003254793A1 (en) 2004-02-23
WO2004013702A1 (ja) 2004-02-12
CN100458577C (zh) 2009-02-04
EP1542084B1 (en)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94452B (en) Binder resin for toner and toners
US9116448B2 (en) Toner
JP6815753B2 (ja) トナー
JP6140002B2 (ja) トナー
JP6448351B2 (ja)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JP3780254B2 (ja)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5045851A (ja) トナー
WO2013190819A1 (ja) トナー
WO2004057419A2 (ja)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トナー
JP4059815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CN102574993B (zh) 调色剂用聚酯
CN102597883B (zh) 调色剂用聚酯系树脂
CN100350328C (zh) 墨粉用粘合剂树脂和墨粉
JP2005055691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4163126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4059816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4211931B2 (ja) トナー
JP4212465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4170208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4220367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3829827B2 (ja) トナー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4166685B2 (ja)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トナー
JP2018101126A (ja) トナー
JP2005352247A (ja) 負帯電性黒トナー。
JP2005326605A (ja) 正帯電性磁性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