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55637B -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forming plate - Google Patents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forming pl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55637B
TW455637B TW087112324A TW87112324A TW455637B TW 455637 B TW455637 B TW 455637B TW 087112324 A TW087112324 A TW 087112324A TW 87112324 A TW87112324 A TW 87112324A TW 455637 B TW455637 B TW 4556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forming
movable
needle
forming plate
ya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2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hiro Shim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55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556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2Loop-transfer poi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0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i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4 5 563 7
AT _____________ B7_____ 五、發明説明(/ ) 發明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至少具備有前後各一對針床之緯編 機中’一朝向前後兩針床間開口部之中心的紗環形成緣在 針床之齒口處形成,在針與針之間設置有’在該紗環形成 緣朝向前後兩針床間開口部之中心之最進入之進入位置與 該紗環形成緣最後退出之後退位置之間,保持能進退移動 之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緯編機。 以往技術 在前後各一對針床相對配置之兩張針床緯編機方面, 當編織前端織材與後端織材之兩端在已被連結之狀態下所 編織之筒狀織材之際,針床上前端織材編織用針與後端織 材編織用針會交互地配置,相對之前後一對針中,僅有一 端之針會在紗環卡止狀態下進行編織之編織方法在特公平 3 — 75656 (Japanese Patent Η e i 3 — 7 5 6 5 6 )中加以說明。此編織方法中,利用 前端針床之相隔一根之針將前端織材加以編織,利用後端 針床之相隔一根之針將後端織材加以編織,利用在於紗環 ^ 形成所使用之相隔一針之空間內所配置之空針在前後兩針 Y t i 床間進行連續開孔進行筒狀織材之成形編織,而藉由成形 ί 後之織材再編織時加以接續之事,可編織被稱爲能免卻編 I 織後之縫製工程或是大幅減輕其工程之無縫製針織之織材 $ 在此編織方法中,乃是前端織材與後端織材之編織是以 $ 利用置於針床之相隔一根之針進行編織。在本說明書中將 | 其稱之爲半編織,此乃是使用所謂之空針,前後兩針床加 _3____ 木紙张尺度试用不今(rNS)MAL格(2丨公# ) 討先閱讀背而之·.1J4事項再項巧本頁 -I 厂 -r* 45 563 7 合 fi 印 A7 ____ B7 五、發明説明(>) 以合計,用於編織用之針的節距爲針床之針配置節距之2 倍。使用所有的針進行編織之編織稱爲全編織,平編或是 扇形編均無問題,前後兩針床加以合計,用於編織用之針 之節距相等於針床之針配置之節距。在半編織中,一方之 織材之編織所使用之針間與另一方之織材(前端織材或後 端織材)之編織所使用之針因設有2枚沉片,所編織之織 材與針編弧相比較沉片弧所擴大之織材其商品價値較爲低 下。 爲了解決前述問題,在特開平7 - 2 5 8 9 4 5 ( J apanese Provisional Paten t Hei7 — 258945)中,對就具備有前後各一 對針床之緯編機來看,鄰接之一對沉片間配置有第1、第 2針,前端織材之編織使用第1針,後端織材之編織使用 第2針進行編織之緯編機有加以明確指示。特開平7 - 2 5 8 9 4 5中所明確指示之緯編機中,因有相隔2根針設 置有沉片,即使進行半編織沉片弧上2枚的沉片並無作用 ,能抑制沉片弧與針編弧之間平衡的破壞而進行半編織。 但是在特開平7 — 258945中所明確指示之緯編機中 ,雖然是在進行半編織時能取得沉片弧與針編弧之間平衡 之構成,在全編織時會有稜紋間之間隔不均的問題發生。 又,備有固定式沉片或是可動式沉片之以往編機中, 在僅使用一方之針床編織之平編織組織等編組織與使用前 後兩針床之針所編織之扇形組織等編組織混於同一個紋路 內之場合時,與在僅使用一方之針床編織之編組織部分之 4 木纸浓尺度过州屮家標呤((’NS )八4規輅(2】ΟΧ'297公# ) #_先閱讀背'"之:;ί意事項再楨,"本頁) ,n 4-5 563 7 Α7 Β7 五、發明説明()) 沉片弧相比較下,使用前後針床編織之編組織部分之沉片 弧會有較大之問題。前述問題中,在使用前後兩針床編織 之編組織上,穿過前後兩針床之齒口間之織線會由沉片弧 加以吸收,相對地僅使用一方之針床編織之編組織上,並 無相當於穿過此齒α間之織線部分,其差即作爲沉片弧長 度之差加以表現。 發明之槪述 本發明有鑑於前述問題,在半編織與全編織兩方以抑 制沉片弧與針編弧其大小之平衡破壞進而加以編織爲目的 〇 又,在編織如平編組織般僅使用前後之其中一方之針 床加以編織之編組織與如扇形編組織般使用前後兩方之針 床加以編織之編組織之場合時,調整編組織之相異部分之 間的沉片弧之大小差係另一目的。 又,本發明係以使用僅有前後一方的針床與使用前後 雙方的針床之編成組織,以不改變組織間的沉片弧長的平 衡及針床的安裝位置來調整係另一目的。 又,本發明係以根據編織時所使用之織線之性質或其 他編織條件對可動紗環形成緣之位置加以控制及調整沉片 弧之推出量實現成品所希望之觸感及視覺爲目的。 爲了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之具備可動紗環形成板之 緯編機至少具備有一對針床,至少該一方之針床可向長軸 方向滑動,各針床上形成之針溝內多數的針保持著進退自 如之狀態*前述針之頭部呈朝向著針床間之開口部之狀, 5 ___ ‘本紙张Χϋ州+松W家枝‘冷((,NS > Λ4«_格(210X297公嫠>
4 5 563 7 A7 ______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 ) ~—
I ^先闊請背而之;1意事项再續寫本頁) 在該緯編機上其特徵爲:前述各針床上,設置有多數片與 針平行呈板狀之可動紗環形成板,且各可動紗環形成板之 前述開口部側之前端附近設置有紗環形成緣,此外更設置 有使各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依針之進退方向加以 進退之控制機構。 如此的話,藉由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沿著針 之進退方向加以進退之事,在可動紗環形成板進退時依沉 片弧之推出量及沿著最適合之針的進退方向之紗環形成緣 的軌跡可容易地實現。 較理想的是,藉由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收容在針床之 開口部前端下方設置之溝內使其搖動,令前述紗環形成緣 進退移動。 更理想的是,作爲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設置有第1 種可動紗環形成板與第2種可動紗環形成板,且前述控制 機構設置有令第1種可動紗環形成板進退移動之第1控制 機構與令第2種可動紗環形成板進退移動之第2控制機構 ,使得能夠進行將第1種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控 制在作用位置上,而將第2種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 緣控制在不作用位置上,再將織線引到相隔一根之針上進 行編織之半編織,也能進行將第1種、第2種可動紗環形 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同時控制在作用位置上再將織線引到各 根針上進行編織之全編織。如此,在半編織與全編織兩方 能抑制沉片弧與針編弧其大小之平衡破壞進而加以編織。 更理想的是,在前述之針床上,對於每2根針其1根 __ _6__— ϋ張尺@⑴屮Κ阁象標冷() 格(210X297公犛) a Η 印 Α7 ____________ Β7 五、發明説明() 設置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對於剩餘之針則設置固定之紗 環形成板,使得能夠進行令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 推進,將織線引到相隔一根之針上進行編織之半編織,也 能夠進行令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後退,將織線引 到各根針上進行編織之全編織。如此,在半編織與全編織 兩方能抑制沉片弧與針編弧之平衡破壞進而加以編織。 更理想的是,在該前端形成有卡止穿越針間之織線的 織線卡止部,將對於針床間之開口部之中心可進入退出, 且爲防止伴隨著針之上升而使舊有紗環上升之可動沉片與 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重叠配置,依可動沉片之進退移動與 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之進退移動,前述織線卡止部以及前 述紗環形成緣會呈現交叉。如此,受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織 線卡止部所停止之織線能確實地爲可動沉片之織線卡止部 所捕捉,同時,因能省去由可動沉片來作爲紗環形成緣之 機能,能僅爲降低紗環之目的而加以利用,故可動沉片之 形狀、移動軌跡最能適合紗環之降低。 更理想的是,將前述控制機構能以複數階段調整紗環 形緣之進出位置之方式加以構成。如此,無論在紋路單位 或是織材單位,對可動紗環形成板之進出量加以變化能細 微地調整沉片弧之長度。因此例如將不同編組織間之沉片 弧長度之差縮小,在編組織之不同部分間不會有織材之模 樣急遽地變化或是形成模樣不同之部分,能編織高商品價 値之織材。並且,能根據織線的性質或是織材的捲曲張力 等編織條件,調整可動紗環形成板的進出量後,能調整脫 7 詞先間讀外^之注意事項再墒艿本頁) T -=·5 本紙张尺度询丨彳1屮說阀4:枕呤((NS ) Λ4規格(2彳OX297公犛) A7 455637 五、發明説明(丨_ ) 圈定時,結果能編織出所希望成品之觸感及視覺。 更理想的是,藉由蓄勢機構將紗環形成緣由前述開口 部之中心向遠去方向加以蓄勢,藉由前述控制機構令紗環 形成緣向前述開口部之中心前進般加以構成。如此’該蓄 勢機構會防止可動紗環形成板越過針床間之開口部之中心 之進入動作,在防止與對面方向之針床前端部之針或紗環 形成板所造成之干涉的同時,能使可動紗環形成板進出時 之紗環形成紗環的位置一致◊又,不需要設置令紗環形成 緣向後退之控制機構,能將構造簡略化。 更理想的是,在各針床之前述開口部前端下面設置可 動紗環形成板之搖動支點,將由該支點起紗環形成紗環及 向其反對方向延伸之彈性腳作爲前述蓄勢機構設置在可動 紗環形成板上,該彈性腳與針床之前述開口部前端下面相 抵觸。如此,成爲編織上障礙之構成不會在針床上或織材 之下降軌跡內發生,能加以設置可動紗環形成板。 圖示之簡單說明 圖1係第1實施例之針床在半編織時之俯視圖。 圖2所示爲第1實施例之針床與可動紗環形成板。 f 圖2 —A係圖1之X — X線處之箭視方向剖面圖。 | 圖2 —B,圖2 —C爲圖2—A中將可動紗環形成板 f 及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拔出之表示圖。 I 圖3所示爲半編織時之凸板單位及針腳之軌跡。 f 圖4爲第1實施例之針床之全編織時之俯視圖。 % 圖5爲圖4之Y—Y方向之剖面圖。 8 -—· I _ _ II· - * . . - . - - _ _ I I II . . n — __,_Μ_[ΓΓΊΒι_Β_____ _ 本纸张尺度进川t肉授本疗肀(('NS ) Λ<1规格(ΉΟχπ7公势) {詞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试寫本Η ) 訂 45 563 7 A7 B7 —-, -—.一 一一 _. — _ __ 五、發明説明(1 ) ί 圖6所示爲全編織時之凸板單位及針腳之軌跡。 圖7所示爲第2實施例之針床與可動紗環形成板。 圖7 — Α係針床之剖面圖。 圖7 — B,圖7 — C爲圖2 _ A中將固定紗環形成板 及可動紗環形成板拔出之表示圖。 圖8所示爲在第2實施例上之半編織時之凸板單位及 針腳之軌跡。 圖9所示爲在第2實施例上之全編織時之凸板單位及 針腳之軌跡。 圖1 0所示爲第3實施例之針床與可動紗環形成板。 圖1 0 -A係針床之剖面圖。 圖1 0 — B爲圖2 — A中將可動紗環形成板拔出之表 示圖。 圖11所示爲第4實施例之針床與可動紗環形成板及 保持構件。 圖1 1 _ A係針床之俯視圖。 圖1 1—B爲圖1 1—A中Z — Z方向之剖面圖。 圖1 1 一 C所示爲可動沉片。 圖1 1 - D所示爲可動紗環形成板與可動紗環形成板 控制構件及保持構件ΰ 實施例 以下將與圖面詳細地說明緯編機之實施例。又,在本 實施例中,爲了簡略化說明,雖僅在編織及漏編時舉例說 明,在備有開孔機能或縫摺編織機能之一般緯編機亦可實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 ϋϋΰΤϋϋβ家標呤((览)八4浞格(21«/297公#) (4先閱讀#而之;>?意事項再續^;本页 '-ts ο 563 7
A 五、發明説明(t) 施。在本實施例中,無論單面編織或是雙面編織,針編弧 間所延伸出之部份均稱爲沉片弧。 <第1實施例> 請參照圖1〜圖6說明第1實施例。在第1實施例之 緯編機中,令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 在作用位置與不作用位置之間進退移動進行編織,在將所 有的針使用在紗環之形成上之全編織與以相隔一根之針使 用在紗環之形成上之半編織雙方,抑制沉片弧與針編弧之 平衡破壞進而加以編織。圖1係半編織時針床1之俯視圖 。圖2—Α係圖1之Χ — Χ線處之箭視方向剖面圖,圖2 —B,圖2 — C爲圖2—A中將可動紗環形成板及可動紗 環形成板控制構件拔出之表示圖。圖3所示爲半編織時之 凸板單位及針腳之軌跡。又,在圖1與圖3中,爲了容易 地了解將針板與可動紗環形成板部分切除加以表示。 在第1實施例之緯編機中,針床基板3上依一定間隔 刻鑿出之溝5內設置針板7。相鄰接之一對針板7、7之 側面與由針床基板3上方所構成呈凹狀之針溝9內保持針 1 1能進退滑動自如之針床1以接近針1 1前端之狀態前 | 後一對地相對配匱。針床1之齒口側前端上有在針間交互 | 配置之跨越前後雙方針床1之長軸方向之全逼域且形狀不 f 同之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因前後 | 之針床1係相對稱,故以下僅對針床加以說明。 I 如圖2 — A所示般,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 ? 在針床之齒口側形成,朝向前後兩針床間之開口部(齒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〇______ 木紙乐尺度埤川屮阈丨-\1家標今(ΓΝ5)Λ4%枋(210X297公釐) (誚先閲讀背而之11意事項再"'Λ·「本Π ) 11Τ 45 563 7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1 )
I )之中心C — C方向。如圖2 — B,圖2 — C所示般,可 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備有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與軸孔2 1以及呈彎曲之彈性腳2 3,搖動自如地裝 設在針床前端之溝2 4內。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會 對穿過針間之織線有推出作用,軸孔2 1由向針床1之長 軸方向插入通過之鋼絲1 9所支撐,成爲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a、1 5 b搖動之支點。(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 板與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機構之共通部分,標 上共通符號。)在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中,彈 性腳2 3前端之凹部2 5與通過針床之長軸方向所裝設之 鋼絲2 7相卡合,將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由前後兩 針床間之開口部之中心C 一 C向後退方向加以蓄勢上去。 在本實施例之緯編機中,可動紗環形成板之搖動支點設置 在針床之齒口側下面,藉由搖動令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向針1 1之進退方向進退移動。又,將可動紗環形成 板1 5 a、1 5 b由齒口向後退方向蓄勢之蓄勢機構,因 設置在針床之裏面,故不必要在針床上面或是編織之織材 之降低經路內設置蓄勢機構。 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就其後 端來看,與設置在不同針腳位置之第1、第2可動紗環形 成板控制構件2 9 a、2 9 b相抵接。當可動紗環形成板 控制構件作進退移動時,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會朝 向開口部之中心C _ C作進退移動。控制構件2 9 a、2 9 b進退自如地裝設在後述針1 1之滑桿3 1的上方,壓 木紙恨尺度谪川中闷囚家榡彳(ΓΝί; ) Μ規格(2Ι〇χ 297公犛) 刮先閱讀背而之、.;ί·"事項4^.¾本Η} Τ 455637 A7 B7 五、發明説明(/'〇 旬1聞讀背而之注意亨項再硝巧本頁) 板3 5則裝設在跨越針床1之長軸方向之蟻狀溝3 3內。 如此,控制構件2 9 a、2 9 b可在進退方向上作滑動, 維持不會從針溝內脫落之狀態。 在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中,第 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上會形成前端呈直線狀之紗環形 成緣1 7 a,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上會形成呈凹狀 之紗環形成緣1 7 b。控制構件2 9 a會形成控制針腳3 7 a,第2控制構件2 9 b會在較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 制構件更爲後方位置上形成控制針腳3 7 b。又,3 9、 4 1爲規定控制構件2 9 a、2 9 b之移動範圍之規制片 在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與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b中,位於最後退位置之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 之紗環形成緣1 7 a與位於最前進位置之第2可動紗環形 成板1 5 b之紗環形成緣1 7 b之針進退方向之最後部分 從側面來看重叠般地被加以設置。控制構件2 9 a、2 9 b如圖1所示就其前端部分來看向左側彎曲,其前端與可 ” 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相連接。 S 在本實施例中緯編機之針1 1是由針本體部5 3、滑 十 I 子4 3及滑桿3 1所組成。針本體部5 3係由滑子4 3在 | 溝4 5內保持滑動自如,置於後方之選擇桿4 7之連結部 I 4 9與連結用凹部5 1加以連結。且針本體部5 3之前端 ίΐ 形成鉤5 4。滑子4 3其前端形成有紗環卡止部5 5,其 I 後端形成控制針腳5 7。滑桿3 1與滑子4 3連結成一體 本紙张尺戾Μ用中阈1¾¾:桴冷((’N'S ) Λ4現格(:!10χ 297公# ) 4 5 563 7 A7 ________ ____ B7 五、發明説明(i I) ,其後部設置有控制針腳5 9。選擇桿4 7上面設置有控 制針腳6 3。利用設置在滑架6 1上未圖示之壓桿推壓控 制針腳6 3時,控制針腳6 3會沒入未與針織凸板9 3卡 合之針溝內。選擇桿4 7會由未圖示之一般皆知之選擇機 構,選擇編織或是漏編。又,6 7爲固定針床基板3與針 板7之鋼絲。6 9爲維持選擇桿4 7在針溝內的鋼絲。並 且,在以下之實施例所使用之針1 1全部都是相同構成, 爲了容易說明,在圖1中,針配置在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a之左側,在半編織時所進出之針1 1 a作爲第1之 針,配置在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左側,將在半編 織時保持在後退位置之針1 1 b作爲第2之針,第1之針 1 1 a與第2之針1 1 b交互地被配置著。 圖3中,圖示有第1實施例之凸板單位7 1。圖中箭 頭L表示滑架的行進方向,圖2 — A所示爲圖3中V — V 線處之針床的狀態。圖3中將在全編織時之第1控制構件 2 9 a之控制針腳3 7 a以黑色針腳表示,以及將第2控 制構件2 9 b之控制針腳3 7 b也用黑色針腳表示。同樣 地在圖3中’滑桿3 1與選擇桿4 7之針腳中,在半編織 方面選擇編織時將第1之針1 1 a之控制針腳5 9 a、6 3 a以黑色針腳表示,選擇編織時將第2之針1 1 b之控 制針腳5 9 b、6 3 b以白色針腳表示= 針床上依長軸方向來回移動之滑架61上所裝設之凸 板單位7 1上,設置有控制第1、第2控制構件2 9 a、 2 9 b之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群,控制滑桿之滑子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木紙疚κ度砝圯中^旧’4:榡.冷((,NS ) Λ4規格(2丨〇Λ. 297公犛) ~~ 許先間讀背而之,';i意事項再頊寫本頁 X- *νβ 455637 r> j ;/; f: % A7 五、發明説明(丨:') 板群以及控制選擇桿4 7之編織凸板群。藉由這些凸扳’ 構成由上方起之第1可動紗環形成構件之通路(1)'第 2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之通路(H)、滑桿之通路( DI:)以及控制選擇桿之通路(IV)。可動紗環形成扳控制 凸板群係由固定式上凸板7 5、中凸板7 7、下凸板7 9 與使第1控制構件2 9 a進退移動之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 凸板8 1 a、8 1 b與使第2控制構件2 9 b進退移動之 可動紗環形成扳控制凸板8 3 a、8 3 b所組成。滑子控 制凸板群係由固定式滑子導引凸板8 5與左右一對之滑子 凸板8 7 a、8 7 b所組成。編織凸板群係由固定式中央 承載凸板8 9、導引凸板9 1 1可沿兩箭頭方向移動所構 成之左右一對之編織凸板9 3 a、9 3 b以及其他導引凸 板 95a、95b、97a、97b 所組成。 在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與針1 1同步動作 ,針1 1利用編織凸板9 3 a、9 3 b形成編織紗環之際 ,會規定織線且調整沉片弧之大小。又,可動紗環形成板 對於平編組織會產生作用,而對扇形組織幾乎不產生作用 。本實施例之緯編機其他構成與一般緯編機具有共通點, 故省略其他進一步說明。 接著說明第1實施例之緯編機之作用。由進行半編織 場合開始加以說明。在半編織時,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a控制到對織線9 9有推出作用之作用位置,將第2 可動紗環形成板15b控制到對織線沒有推出作用之非作 用位置。爲此,將第1控制凸板8 1 a、8 1 b控制到作 木紙张尺政试坧屮KI4!家標) Λ4規格(210X297公鏢) {誚先閱讀背IfJ之注意事項再靖,K.本頁) .丁 4 5 563 7 五、發明説明(/h) 用位置,將第2控制凸板8 3 a、8 3 b控制到非作用位 置。由此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控制到進入位置, 將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控制到後退位置。第1之針 1 1 a作爲編織,第2之針1 1 b作爲漏織,對第1之針 1 1 a連續供給織線進行半編織。在半編織方面,被選爲 漏織之第2之針1 1 b會由於未圖示之推壓機構使選擇桿 4 7之針腳6 3沒入針溝內而如圖3所示般不會接觸到凸 板群而移動。又,被選爲編織之第1之針1 1 a會藉由中 央承載凸板8 9使其上升到最上升位置後,會藉由導引凸 板9 1以及後行側之編織凸板9 3 b被向下牽引。在實際 的編織中,藉由在滑架之行進方向方面位於先行側之控制 凸板8 1 a、8 3 a所發生之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會向開口部的中心C 一 C加以進退移動。但是,藉由 先行側之控制凸板8 1 a、8 3 a所發生之可動紗環形成 板1 5 a、1 5 b之進退移動,在編織上並無意義,故在 本實施例中,僅針對藉由後行側之控制凸板8 1 b、8 3 b所發生之進退移動加以說明。 在編織凸板9 3 b將針向下牽引的過程中,由供給織 線口98向針1 1之鉤5 4供給織線,接著在鉤5 4將織 線9 9停止之針1 1 a進而下降。此時,藉由控制在作用 位置上之第1控制凸板81b使得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會向前進位置前進。因此,由第1之針1 1 a所牽引 之織線9 9會在與位於作用位置上之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a接觸後,與位於後退位置上之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____ 木紙认尺度诚州中家標嘩(【’NS ) Μ規格(2〗(lx297公f ) ("九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π 5 563 7 A7 B7 — ———1 ' " ' - _· 五、發明説明(/^1) (訃先間讀背而之:-^意事項再"1本頁) 1 5 b接觸。此時’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因位於非 作用位置上,故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對織線幾乎沒 有推出作用,與使用以往技術加以說明過之特開平7 - 2 5 8 9 4 5所提及之緯編機的構成相同°因此,能抑制沉 片弧與針編弧其大小之平衡破壞進而進行編織。 接下來將參照對應圖1〜圖3之圖4〜圖6針對全編 織的場合加以說明。圖4爲全編織時針庞之俯視圖’圖5 爲圖4之Y—Y方向之剖面圖’圖6所示爲全編織時之凸 板單位及針腳之軌跡’圖5所示爲達到圖6 W_W線處之 狀態。在全編織時’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與第2可 動紗環形成板1 5 b均控制在作用位置上。因此’將令第 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進退移動之控制凸板8 1 a、8 1 b控制到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之控制針腳不接 觸之非作用位置,將第2控制凸板8 3 b控制到與第2可 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控制針脚接觸之作用位置。由此, 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到後退位置,將第2可動紗環 形成板控制到前進位置,在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與第2可 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由側面來看成重疊狀態下第1 之針與第2之針同時進行編織。經由滑架6 1之移動,選 擇桿4 7之針腳6 3 a、6 3 b與中央承載凸板8 9相抵 接,針本體5 3進而上升,受到針本體5 3推壓,滑子4 3亦上升。由此第1之針與第2之針1 1 a、1 1 b之滑 桿3 1之針腳5 9 a、b會與滑子導引凸板8 7 a相抵接 ,受到限制無法再進一步上升。此時滑子4 3對針本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__ 氺紙张尺度鸿焖屮:標彳((,NS ) Λ4悅輅(210X297公犛) 5 563 7 A7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 <) 1而言乃相對地下降,針1 1 a、1 lb之鉤54會鬆開 〇 (許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Μ5ΐ?本頁) 針1 1 a、1 1 b會藉由中央承載凸板8 9上升到最 上升位置後,由導引凸板9 1以及滑架之行進方向後方側 之編織凸板9 3 b將其向下牽引。此時,藉由第2可動紗 環形成板控制凸板8 3 b令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向 進入位置移動。在此狀態由與滑架6 1同行之供給織線口 ’向針1 1之鉤5 4內供給織線9 9。並且,滑架6 1移 動時,藉由編織凸板9 3 b令針11a、lib下降=此 時,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控制到後退位置,將第 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控制到進入位置,將第1可動紗 環形成板與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控制到由側 面來看成重叠之位置上。因此,由針11a、lib所引 入之織線9 9因爲與由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與第2 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所形成之沉片弧之押出量相等,故 在第1、第2之針1 1 a、1 1 b中會形成與沉片弧長度 相等之紗環。 在如此般之本實施例之緯編機中,朝向前後兩針床間 之開口部(齒口)之中心C 一 C方向之紗環形成緣會在針 床之齒口側形成。以在針床間之齒口下方設置之支點爲中 心,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在朝向前後針床間之開口 部中心最進入之進入位置與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在 最後退之後退位置之間,在針床之齒口前端部所形成之溝 2 4內搖動自如地加以支撐。因此,當可動紗環形成板1 ___________________17_ 本紙烺尺度玲家榡嘈(('NS ) 格(2UVX297公犛) 46563 7 A7 B7 五、發明説明(/L-) 訂 5 a、1 5 b進退移動時,在作爲沉片弧其推出之最佳方 向*在沿著針之進退方向上能容易地實現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之進退軌跡。此外,由於將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之搖動支點設置在針床間之齒口下方,維持 在針床之齒口前端部所形成之溝2 4内搖動自如,使得造 成編織上障礙之構成不會發生在針床或是織材之向下牽引 之軌跡內,而能設置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並 且,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在作用位置上而將第2可 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在非作用位置上所進行之之半編織與第 1可動紗環形成板、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同時控制在作用 位置上所進行之全編織能相互切換進行編織,在半編織與 全編織兩方能抑制沉片弧與針編弧之平衡破壞進而加以編 織。 又,在此實施例中,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之最 後退位置與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最進入位置設爲 同一位置,令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之移動範圍以及 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移動範圍與針之進入方向不 同。也就是說,在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中,在進入位置與 後退位置雙方取爲作用位置,而在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中 ,進入位置取爲作用位置,後退位置取爲非作用位置,如 此般加以構成,會減小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之移動量 。但是未必一定要如前述之構成,例如將第1、第2可動 紗環形成扳1 5 a、1 5 b之進出位置均設爲第1可動紗 環形成板之最進入位置,其後退位置設爲第2可動紗環形 __ 18 木紙讥尺度迟川中阈网糸標呤((VNS ) Μ規稍.(公犛> B7 Λ、發明説明(〆]) 成板之最後退位置的同時,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之 進出量可調整般地加以構成時,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 板1 5 a、1 5 b之作用•不作用能加以切換。 又,在此實施例中,在半編織方靣,在針端弧與沉片 弧之差成爲容許範圍之範圍中,織線9 9與第2可動紗環 形成板1 5 b之紗環形成緣1 7 b相接位置上設定爲第2 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後退位置,故紗環形成緣1 7 b 僅對織線有些許押出作用。但是,將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b之紗環形成緣1 7 b能後退至完全接觸不到織線9 之位置爲止般加以構成亦可。且在全編織方面,雖然將第 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與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 紗環形成緣1 7 a、1 7 b控制在從側面來看爲同一位置 進行編織,在針編弧與沉片弧之差成爲容許範圍之範圍中 ,將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之紗環形成緣1 7 a與第 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紗環形成緣1 7 b控制在不同 位置上進行編織亦可。此外,在前述實施例中,係針對使 用紗環形成緣之形狀不同之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a、1 5 b作爲第1、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的場合加以說明,亦可 以使用紗環形成緣之形狀相同之可動紗環形成扳作爲第1 、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參照圖7〜圖9對第2實施例加以說明。在第 2實施例中,單一種可動紗環形成板1 0 1與固定式紗環 形成板1 0 3在針間交互地配置。與第1實施例相同,以 _______ — 一19____ 4、纸张尺度述爪中1¾¾家桴呤(ΓΝ、Τλ视格(210X2^7公f ) 4 5 563 7 玉、發明説明(? Ο "先閱讀背而之·-意亨項再楨A本頁 在半編織與全編織兩方能抑制沉片弧與針編弧之平衡破壞 進而加以編織爲目的。又,第2實施例已後之各實施例之 基本構ά因與第1實施例共通,與第1實施例相同之部分 則利用與第1實施例所使用之符號相同之符號加以說明。 圖7所示爲第2實施例之緯編機之側視圖。圖7 -Α係第 2實施例之緯編機之針床1 0 5之剖面圖,圖7 — B以及 圖7— C爲由圖7_A中將固定紗環形成板1 0 3及可動 紗環形成板1 0 1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1 0 7拔出 之表示圖。圖8所示爲在半編織時之凸板單位1 0 8。圖 9所示爲在全編織時之凸板單位。 在第2實施例之緯編機中,可動紗環形成板1 0 1與 固定式紗環形成板1 0 3在針溝間交互地配置。在可動紗 環形成板1 0 1中形成有紗環形成緣1 2 9,該紗環形成 緣1 2 9與在第1實施例中所使用之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a之紗環形成緣1 7 a之形狀相同。又可動紗環形成 板101之最後退位置設定在較第1實施例中之第1可動 紗環形成板1 5 a之最後退位置更爲後方》在固定式紗環 形成板1 0 3中形成有紗環形成緣1 0 9,該紗環形成緣 1 0 9與在第1實施例中所使用之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紗環形成緣1 7 b之形狀相同。又此固定式紗環形 成板1 0 3之最後退位置設定在與第1實施例中之第2可 動紗環形成板之最後退位置相同位置上。可動紗環形成板 1 ◦ 1係控制構件1 0 7之針腳1 1 〇與凸板單位1 〇 8 相卡合而進行進退操作。固定式紗環形成板1 0 3係凹部 20— 本纸^尺度询用中闺段家棍呤((,NS )以規枯(:210X297^#) 4 5 563 7 "."^''-""^^^^消灸合杉杉印:^ B7 五、發明説明(11)
I 1 1 3、1 1 9與依針床之長軸方向所裝設之鋼絲1 1 1 、1 1 7相卡合而被加以固定。裝設有固定式紗環形成板 1 0 3之針溝1 1 5內,隔板1 2 0裝設在針1 2 5之上 訪與壓板1 1 2之間》在第2實施例中,雖然針對使用藉 由閂鎖1 2 1之迴轉來開關鉤1 2 3之舌針1 2 5的場合 加以說明,亦可以使用在第1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復合針, 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舌針與復合針雙方均可利用。 在第2實施例中之凸板單位,可如圖8及圖9所示般 省略了在第1實施例中由凸板單位71起令第2可動紗環 形成板進退移動之凸板以及控制滑動用之凸扳之構成,而 設置了較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更爲擴大行程之可 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127a、127b。又,圖8所 示爲在半編織時,圖9所示爲在全編織時。 接著說明第2實施例之緯編機之作用。在半編織的場 合中,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1 2 7 a、1 2 7 b控 制到作用位置上,將可動紗環形成板1 0 1之紗環形成緣 1 2 9控制到較固定式紗環形成扳1 0 3之紗環形成緣1 0 9更爲進入之進入位置上。接著,第1之針用以編織, 第2之針用以漏織對相隔一針之第1之針供給織線進行編 織。固定式紗環形成板1 0 3因位於與第1實施例中之第 2可動紗環形成板1 5 b之最後退位置之相同位置上,藉 由固定式紗環形成板1 0 3所產生之紗環之推出僅僅一點 ,因此供給於第1之針之織線所形成之紗環,能抑制沉片 弧與針編弧之平衡破壤進而加以編織。在全編織的場合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本紙張反度屮國((、、)八杉扎梠ί 210'x 297^~) 部先間讀背必之注意事項再硝衿本页) 丁 '-!, d 563 7 Λ7 五、發明説明 (誚先閱讀背£,之注急事項再續"'本頁) ,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1 2 7 a、1 2 7 b控制到 非作用位置上,將可動紗環形成板1 0 1控制到相同於作 用位置之後退位置上。如此一來,可動紗環形成板1 0 1 之紗環形成緣1 2 9與固定式紗環形成板1 0 3之紗環形 成緣1 0 9由側面來看呈重疊狀態進而可進行編織。由此 ,藉由可動紗環形成板1 0 1與固定式紗環形成板1 0 3 所產生之沉片之推出童會相等*利用第1、第2之針形成 相等沉片弧長度之紗環。 <第3實施例> 接著將參照圖1 0對第3實施例加以說明。圖1 0 — A係第3實施例之緯編機之針床2 0 3之剖面圖,圖1 0 一B爲由圖1 〇 — A中將可動紗環形成板2 0 1與可動紗 環形成板控制構件2 0 5拔出之表示圖。在第3實施例中 ,所有針溝間配置單一種可動紗環形成板2 0 1。在本實 施例中,使用單一側針床上之針所編織之片面編組織與使 用前後兩針床之針所編織之兩編織組織在同一紋路中形成 之場合或是片面編組織與兩編織組織依紋路方向進行連續 編織之場合時,能抑制片面編組織與兩編織組織部分之紗 環之平衡破壞進而加以編織。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可動 紗環形成板2 0 1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2 0 5係與 第2實施例中之可動紗環形成板101與可動紗環形成板 控制構件1 0 7有著共通之構成。在第3實施例所使用之 凸扳單位與第2實施例之凸板單位1 0 8所使用之凸板單 位構成相同。因此,以下的說明將使用在第2實施例所使 _____—____22____ 木紙乐尺度讳;ί!中ΚΒί家摞嗜((’NS ) Λ4現格(2丨0X297公舞> 5 6 3 7 A7 五、發明説明 用之符號加以說明。 丁 現在針對第3實施例之緯編機之作用加以說明。在本 實施例中進行全編織時,在經由片面編組織所編織之編織 紋路或織材上,例如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1 2 7 a 、1 2 7 t>控制到非作用位置上。因此,片面編組織沉片 弧會相對地變小。而在藉由兩面編組織所編織之編織紋路 或織材上或是在混有片面編組織與兩面編組織所編織之編 織紋路或織材上,將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1 2 7 a、 1 2 7 b控制到作用位置上。在兩面編組織時,可動紗環 形成板與沉片弧幾乎不互相抵觸,而僅在片面編組織時, "可動紗環形成板才會有作用。因此,對於兩面編組織,片 面編組織之沉片弧會變長,因組織之不同所造成之沉片弧 長度差會減小。 在僅有片面編組織之紋路中與混有兩面編組織及片面 編組織之雙方紋路之織材的場合中,將在混合紋路中之片 面編組織之沉片弧加以延伸,而將在僅有片面編組織之紋 路之沉片弧作爲一般値(可動紗環形成板不作用)下,織 材內之織孔的大小會變得疏疏落落。因此若有前述混合紋 路存在時,較佳爲對於織材全體而言最好令可動紗環形成 板產生作用。 s 又,較佳爲將控制凸板1 2 7 a、1 2 7 b與控制構 件2 0 5之移動量不僅只有0/1之兩段變化而是將其該 爲可變多段式,可因應在編織時所使用之織線之性質等編 織條件調整可動紗環形成板之位置。只要可動紗環形成板 23 木纸汰尺度Μ州中ΚΚί:標肀(('NS ) Λ4规枯(2H)X 297公f ) ii 5 563 7 A7 五、發明説明(>) 之位置有變化,就能夠調整由針上將織線拔除時之脫圏定 時,而不受脫圈容易/困難之織線性質所左右,實現成品 所期待之觸感及視覺。 <第4實施例> 接著將參照圖1 1對第4實施例加以說明*圖1 1 一 A係第4實施例之緯編機之針床3 0 1之之俯視圖。圖1 1—B爲圖1 1—A中Z — Z方向之剖面圖,圖1 1 — C 爲由圖1 1 — A中將可動沉片3 0 3拔出之表示圖,圖1 1 一D所示爲將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與可動紗環形成板 控制構件3 0 7及保持構件3 0 9拔出之表示圖。在第4 實施例之緯編機中,爲了防止因針床前端部上針之上升所 伴隨而來的舊有紗環之附帶上升,所需之一般皆知的可動 沉片3 0 3與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加以層疊配置。可動 沉片3 0 3以在針床3 1 1所形成之溝3 1 3中之:[字形 腳部爲支點,藉由與可動沉片3 0 3之卡止部3 1 7相卡 合之彈簧319在前後兩針床之齒口間依推入紗環之方向 蓄勢上去。可動沉片3 0 3之上部形成有控制搖動用之前 後一對之控制針腳3 2 1 a、3 2 1 b。在該控制針腳3 2 1 a、3 2 1 b間之針床長軸方向所形成之溝3 2 3內 裝設有壓扳3 2 5,可使可動沉片3 0 3維持搖動。可動 沉片3 0 3之前端部3 2 9會在針板基板3 3 1所形成之 溝3 3 3內進行搖動。將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端部3 3 7會 向針溝方向彎曲,使其後端位於針溝內時,會藉由裝設在 針溝內之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3 0 7進行進退移動。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4____ 木紙怵尺度珅川+ K拽家掠磚((’NS :) Λ4^格(2 10 >. M7公犛) ο 563 7 五、發明説明(/》) 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其一端形成U字形部分3 3 5會與針床之下面3 3 9相抵觸。如此,紗環形成緣3 4 1會朝向前後兩針床間之開口部之中心依進入方向蓄勢上 去。在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之中間部中,形成有以針床 長軸方向穿插通過之鋼絲3 4 7爲搖動支點,而能夠形成 能保持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之凹部3 4 3。又,鋼絲3 4 5係位於可動沉片溝3 3 3內,限制向可動紗環形成板 3 0 5之上方之移動以及最後退位置之鋼絲。鋼絲3 4 7 係藉由掛在裝設於針床下方之鋼絲3 4 5、3 4 6間之保 持構件3 5 1所加以保持。在本實施例所使用之凸板單位 係第2實施例之凸板單位1 0 8追加上一般皆知之可動沉 片控制用凸板所構成。 ' 現在針對本實施例之緯編機之作用加以說明。在本實
;:".s;十—v^".广 U 施例之緯編機中,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與可動沉片3 0 3分別配合針3 5 3進退移動進行編織。在本實施例之緯 編機中,藉由可動沉片3 0 3來防止在針3 5 3上升之際 時舊紗環之附帶上升。當可動沉片3 0 3向前後兩針床間 之開口部之中心進入之際,與可動紗環形成板3 0 5之紗 環形成緣3 4 1相抵觸之織線,會確實地由可動沉片3 0 3之織線卡止部3 2 7所捕捉。在本實施例之緯編機中, 由於將在作爲紗環形成時之紗環形成緣的機能集中到可動 紗環形成板上,故能將可動沉片以適合紗環降下之形狀、 移動軌跡等加以設定。 在實施例之中,僅就備有前後一對針床之兩張針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本紙仏尺度述Θ 1¾象標今() Λ4^^ΤΤΐΖ297公犛) — — 3 7 A7 B? 五、發明説明(7+)
(誚先閱請背而之;i意事項馮磧艿本K 緯編機進行實施之場合加以舉例說明。但是亦可就備有前 後一對其下部針床上方分別各有上部針床之4張針床之緯 編機進行實施。並且,在各實施例之中,雖然設有將可動 紗環形成板依由前後兩針床間之開口部之中心後退方向蓄 勢之蓄勢機構,該蓄勢機構可加以省略。在實施例之中所 說明之緯編機之構成爲本發明中實施之一例,本發明並不 受限於前述實施例所使之構成。 元件符號說明 1 針床 3 針床 5 溝 7 針床 9 針溝 11 針 11a 第1之針 lib 第2之針 15a 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 1 5 b 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 17a 紗環形成緣 17b 紗環形成緣 19 鋼絲 2 1 軸孔 2 3 彈性腳 2 4 搖動溝 26 本纸张尺廋鸿抝中阁网家K* ( ('NS ) Λ4規柊(210X29h># ) A7 45 563 7 B7 五、發明説明) 2 5 凹部 2 7 鋼絲 2 9a 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 2 9b 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 3 1 滑子控制支架 3 3 蟻狀溝 3 5 壓扳 3 7 a 控制針腳 3 7b 控制針腳 3 9 限制片 4 1 限制片 4 3 滑子 4 5 溝 4 7 選擇桿 4 9 連結溝 5 1 連結用凸部 5 3 針本體部 5 4 鉤 5 5 紗環卡止部 5 7 控制針腳 5 9 滑子支架之針腳 6 1 滑架 6 3 控制針腳 6 7 鋼絲 ____________27_ 本紙张尺TliO]屮丨㈢㈤家標彳(〔'NS ) Λ4現指(K)X:W公犛) 『1間讀背而之."意事項再本负 45563 7 A? i f: ☆ i\ 五、發明説明( 6 9 7 1 7 5 7 7 7 9 8 1a 8 1b 8 3a 8 3b 8 5 8 7a 8 7b 8 9 9 1 9 3a 9 3b 9 5a 9 5b 9 7a 9 7b 9 8 9 9 10 1 10 3 鋼絲 凸扳單位 上凸板 中凸板 下凸扳 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 第1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 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 第2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 滑子導引凸板 滑子凸板 滑子凸板 中央承載凸板 導引凸板 編織凸板 編織凸板 導引凸板 導引凸板 導引凸板 導引凸板 供給織線口 織線 可動紗環形成板 固定紗環形成板 28 讀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峭i:!i本Μ )
I 木紙张尺度:^用屮阁內家標,((’NS ) Λ4規格ί 210X 297公筇) 455637 五、發明説明卜1) 10 5 10 7 10 8 10 9 110 111 113 115 117 119 12 0 1 2 1 1 2 2 12 3 1 2 5 12 7a 12 7b 2 0 1
• I Λ Λ Λ 2 0 3 .! i 2 0 5 I 3 0 1 3 0 3 3 0 5 3 0 7 針床 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 凸板單位 紗環形成緣 針腳 鋼絲 凹部 針溝 鋼絲 凹部 隔板 閂鎖 壓板 鉤 針(舌針) 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 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凸板 可動紗環形成板 針床 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 針床 可動沉片 可動紗環形成板 可動紗環形成板控制構件 誚先間讀背*·之注意事項再M,:v?i本S ) 訂 29 本紙张.尺度逍W中ΚΚ劣樣4 ( ) Λ4現輅(公筇) 455637 A7 五、發明説明卜& ) 3 0 9 保持構件 3 1 1 針板 3 1 3 溝 3 1 5 J字形之腳部 3 1 γ 卡止部 3 1 9 彈簧 3 2 la 控制針腳 3 2 1 b 控制針腳 3 2 3 溝 3 2 5 壓板 3 2 7 織線卡止部 3 2 9 前端部 3 3 1 針板基板 3 3 3 沉片搖動部 3 3 5 U字形部分 3 3 7 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端部 3 3 9 針編弧下面 ί; 3 4 1 紗環形成緣 /1 ί-Γ 3 4 3 凹部 i ή 3 4 5 鋼絲 ΐ i) Π 3 4 η ώΕ3 鋼絲 .1 '.!· ΐ; 3 4 9 /f^f <r<r 鋼絲 /-、 ίΐ -;j 3 5 1 保持部材 V: 3 5 3 針 __ ____________30__ 本紙认尺州屮K闷家桴4 ( fNS ) /\4圯格(公犛) ("先Μ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蟥耔太ΤΚ }

Claims (1)

  1. 45 563 7 A8 B8 C8 Ό8 修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8<7112324號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1 . 一種緯編機’至少具有一對針床,且至少一方之 針床可在其長軸方向滑動,在各針床上面形成之針溝內將 多數的針保持成進退自如,前述針的頭部係朝向針床間之 開口部,其特徵在於: 前述各針床上,設置有多數與針平行之呈板狀的可動 紗環形成板’且各可動紗環形成板之前述開口部側之前端 附近’設置有紗環形成緣,此外更設置能使各可動紗環形 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在針之進退方向進退移動之控制機構; 作爲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係設有第1種可動紗環形 成板與第2種可動紗環形成板; 作爲前述控制機構,係設有用以令第1種可動紗環形 成板進退移動之第1控制機構、與用以令第2種可動紗環 形成板進退移動之第2控制機構; 藉此,可將第1種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控制 在作用位置上,並將第2種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 控制在不作用位置上,以將織線引到相隔一根之針上而進 行半編織; 或將第1種、第2種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同 時控制在作用位置上,以將織線引到各根針上而進行全編 織。 2 · —種緯編機,至少具有一對針床,且至少一方之 針床可在其長軸方向滑動,在各針床上面形成之針溝內將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餐------訂------0 (諳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5 563 7 Μ Β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多數的針保持成進退自如,前述針的頭部係朝向針床間之 開口部,其特徵在於: 前述各針床上,設置有多數與針平行之呈板狀的可動 紗環形成板,且各可動紗環形成板之前述開□部側之前端 附近,設置有紗環形成緣,此外更設置能使各可動紗環形 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在針之進退方向進退移動之控制機構; 在前述各針床上,對於每2根針中之1根針上設置前 述可動紗環形成板,對於剩餘之針上則設置固定紗環形成 板; 藉此,可令可動紗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推進移動, 以將織線引到相隔一之根針上而進行半編織:或令可動紗 環形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後退移動,以將織線引到各根針上 而進行全編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緯編機,其中,將 於前端形成有用以卡止住穿越針間的織線之織線卡止部、 相對針床間之開口部之中心可進退移動之用以防止伴隨著 針之上升而使舊紗環上升之可動沉片,配置成重疊於前述 可動紗環形成板上; 藉由可動沉片之進退移動與可動紗環形成板之進退移 動,以使前述織線卡止部與前述紗環形成緣形成交叉。 4 ·—種緯編機,至少具有一對針床,且至少—方之 針床可在其長軸方向滑動,在各針床上面形成之針溝內將 多數的針保持成進退自如,前述針的頭部係朝向針床間之 開口部,其特徵在於: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S國家橾準(CNS ) A4规格(210XW7公釐) J. .^-- (請先Μ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_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员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 6 5 8 8 8 8 ABCD 六、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各針床上,設置有多數與針平行之呈板狀的可動 紗環形成板,且各可動紗環形成板之前述開口部側之前端 附近,設置有紗環形成緣,此外更設置能使各可動紗環形 成板之紗環形成緣在針之進退方向進退移動之控制機構: 其中,藉由將前述可動紗環形成板收容於設置在針床 之開口部前端部下面之溝內並使其搖動,以使前述紗環形 成緣進退移動;以及 藉由蓄勢機構以將紗環形成緣由前述開口部之中心朝 遠去方向蓄勢,並藉由前述控制機構以使紗環形成緣朝前 述開口部之中心前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緯編機,其中,在各針 床之前述開口部前端部下面設置可動紗環形成板之搖動支 點,以由該支點起向紗環形成緣之反對側延伸之彈性腳作 爲前述蓄勢機構而設置在可動紗環形成板上,令該彈性腳 抵接於針床之開口部側前端部下面。 I. II _ 裝 ^ i 訂 線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穿彳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椟率(CNS ) A4規格(210Χ297公釐)
TW087112324A 1997-08-11 1998-07-28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forming plate TW45563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216234A JP3140990B2 (ja) 1997-08-11 1997-08-11 可動ループ形成プレートを備えた横編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55637B true TW455637B (en) 2001-09-21

Family

ID=1668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2324A TW455637B (en) 1997-08-11 1998-07-28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forming plat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079233A (zh)
EP (1) EP0897027B1 (zh)
JP (1) JP3140990B2 (zh)
KR (1) KR100478553B1 (zh)
CN (1) CN1133764C (zh)
DE (1) DE69819253T2 (zh)
ES (1) ES2205387T3 (zh)
TW (1) TW4556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4794B (zh) * 2014-04-29 2015-10-21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2186B (en) * 1999-11-17 2003-03-01 Shima Seiki Mfg Sinker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DE10031684A1 (de) 2000-06-29 2002-01-10 Stoll & Co H Flachstrickmaschine
CN1263913C (zh) * 2000-12-04 2006-07-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向编织机
JP3968100B2 (ja) 2002-08-29 2007-08-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0424245C (zh) 2003-02-05 2008-10-0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线迹压针机构
DE50303938D1 (de) * 2003-04-11 2006-08-03 Stoll & Co H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mindestens zwei Nadelbetten
JP4015972B2 (ja) 2003-07-30 2007-1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シンカー装置
KR101024209B1 (ko) * 2003-07-30 2011-03-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가동 싱커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JP4015978B2 (ja) * 2003-09-02 2007-11-2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可動糸ガイド部材を備えた横編機
ITBO20030596A1 (it) * 2003-10-14 2005-04-15 Emm Srl Sistema per variare il grado di finezza del tessuto ottenuto con macchine rettilinee per maglieria,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JP4519636B2 (ja) * 2004-12-28 2010-08-0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可動シンカを備える横編機
EP1956126B1 (de) * 2007-02-08 2013-08-21 H. Stoll GmbH & Co. KG Flachstrickmaschine
JP5695964B2 (ja) * 2011-04-28 2015-04-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US8468855B2 (en) * 2011-09-16 2013-06-25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Downward pressing mesh mechanism and sinker thereof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CN102995275A (zh) * 2011-09-19 2013-03-27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横式编织机针床结构
KR101289984B1 (ko) * 2011-09-21 2013-07-26 파이룽 머시너리 밀 코., 엘티디. 횡편기용 니들 베드 장치
JP6223194B2 (ja) * 2014-01-10 2017-11-0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シンカー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WO2016123218A1 (en) * 2015-01-28 2016-08-04 Nike Innovate C.V. Knitting machine with biased cam member for actuating a sinker
US9834871B2 (en) * 2015-03-11 2017-12-05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rchanged plating on a technical face of a fabric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JP6333229B2 (ja) * 2015-11-06 2018-05-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固定シンカーを有する横編機
CN108589000B (zh) * 2018-03-21 2023-09-26 浙江丰帆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横机
CN108642694A (zh) * 2018-07-05 2018-10-12 蒋伊柠 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及包含它的横机
CN108842277A (zh) * 2018-08-31 2018-11-20 泰州市天圣针织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款单双山板用抬针换向机构
CN109440283B (zh) * 2018-12-17 2023-09-22 宁波博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横机底板及控制方法
JP6557430B1 (ja) * 2019-02-13 2019-08-07 佰龍機械廠股▲ふん▼有限公司 歯口隙間の大きさが変更可能な横編機構造
US11639566B2 (en) * 2019-02-27 2023-05-02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Method for knitting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through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11313058B2 (en) * 2019-02-27 2022-04-26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Flat knitting machine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gap between two knock-over bits
JP7256722B2 (ja) * 2019-09-24 2023-04-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3800A (en) * 1872-02-20 Improvement in cutter-heads
DE3609539A1 (de) * 1986-03-21 1987-10-01 Stoll & Co H Zweibettige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zwischen den nadeln angeordneten platinen
JPH06100831B2 (ja) * 1989-08-17 1994-12-12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694626B2 (ja) * 1991-09-17 1997-12-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JP2618312B2 (ja) * 1992-07-09 1997-06-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シンカー装置
JP2700204B2 (ja) * 1992-12-15 1998-01-1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シンカー装置
JP2724676B2 (ja) * 1994-03-17 1998-03-0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KR0148422B1 (ko) * 1994-10-14 1999-02-18 류기철 철도차량 하부 프레임 선행배관 작업방법 및 그 장치
JPH0931806A (ja) * 1995-07-14 1997-02-04 Shima Seiki Mfg Ltd 可動シンカー装置を備えた横編機
JP2900146B2 (ja) * 1995-10-18 1999-06-02 晴生 山本 シンカープレート
DE19704644B4 (de) * 1997-02-07 2006-06-14 H. Stoll Gmbh & Co. Flachstrick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4794B (zh) * 2014-04-29 2015-10-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8086A (zh) 1999-02-17
EP0897027A2 (en) 1999-02-17
EP0897027A3 (en) 2000-03-15
JP3140990B2 (ja) 2001-03-05
EP0897027B1 (en) 2003-10-29
DE69819253D1 (de) 2003-12-04
US6079233A (en) 2000-06-27
KR19990023497A (ko) 1999-03-25
CN1133764C (zh) 2004-01-07
ES2205387T3 (es) 2004-05-01
KR100478553B1 (ko) 2005-08-31
DE69819253T2 (de) 2004-07-15
JPH1161604A (ja) 199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55637B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loop-forming plate
EP1972706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capable of inserting warp and knitting method by that weft knitting machine
EP2360303B1 (en) Knitting machine with latch needles and without sinkers
EP1835059B1 (en) Complex cam system
JP2794144B2 (ja) 目移し装置を有する横編機
CN101029429B (zh)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CN100554555C (zh) 横编机
CN101146942A (zh) 横机中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横机
TW201217595A (en) Knitting machine, particularly with a high gauge
TW202223188A (zh) 圓編機中之提花針織物編織機構、使用該編織機構的編織方法及在該編織機構使用的沈降片
CN101278086B (zh) 具有可动导纱器的横机
JP3549335B2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
CN110678593B (zh) 横机中的添纱编织方法
EP1033428B1 (en) A stitch loop retaining method by using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JP3408735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ージャック目移し機構を備えた横編機
KR100924292B1 (ko) 가동싱커장치를 구비하는 횡편기
JPH06257039A (ja) 横編機におけるトランスファージャック
KR100451314B1 (ko) 더블 랏셀 편직기 및 그 편물지
JP2628128B2 (ja) 横編機
EP0681046A1 (e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with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and casting off of stitches
US3331218A (en)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laterally deflectable needles
JP2024056553A (ja)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CN115989345A (zh) 用于针织机的特别是用于制造网孔针织面料的成形沉降片
JP2001020162A (ja) よこ編組織編成用の編機および編み地
JPH05287649A (ja) ウエルト糸の編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