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2203A - 介助裝置 - Google Patents

介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2203A
TW202142203A TW110114829A TW110114829A TW202142203A TW 202142203 A TW202142203 A TW 202142203A TW 110114829 A TW110114829 A TW 110114829A TW 110114829 A TW110114829 A TW 110114829A TW 202142203 A TW202142203 A TW 2021422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rame
mounting
main body
intermediary device
foot ped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4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3461B (zh
Inventor
中根邦靖
野村英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2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2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46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4Standing-up or sitting-down 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rs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介助裝置包括:本體框架;支撐構件,設置為能夠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而至少於上下方向移動,且支撐被介助者的上半身;腳踏板,以能夠拆裝的方式配置於所述本體框架的上側,且所述被介助者放置腳;以及水平方向限制部,設置於所述腳踏板的下表面或者所述本體框架的上側的至少一者,且對所述腳踏板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的至少水平方向的移動加以限制。

Description

介助裝置
本說明書是有關於一種包括被介助者放置腳的腳踏板的介助裝置。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進展,介助裝置的需求增大。介助裝置通常將支撐被介助者的身體的一部分的支撐構件進行驅動,來介助被介助者的各種動作。進而,一部分的介助裝置亦用於被介助者搭乘而移動的用途。藉由介助裝置的導入,介助者及被介助者的身體的負擔減輕,並且介助者的人手不足亦得到緩和。此種介助裝置的一技術例揭示於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的介助裝置包括基台、以及支撐被介助者的上半身的同時相對於基台而於上下方向移動的支撐構件,從而介助被介助者的起立動作。進而,基台包括基台桿、被介助者放置腳的腳踏板(腳載置台)、及多個車輪。而且,藉由介助者對附屬於支撐構件的手柄進行操作,而使被介助者所搭乘的介助裝置移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8/168112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專利文獻1的介助裝置用於被介助者向盥洗室或食堂等移動的用途。因此,產生腳踏板被排泄物或飲食物等所污染的情況。此處,腳踏板為固定結構,因此介助者彎腰來進行困難的擦拭掃除。進而,介助裝置由於內藏有易受潮的電力組件,故而於未實施充分的防水措施的情況下,用水擦拭時需要注意。
因此,本說明書中,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介助裝置,所述介助裝置能夠簡單地拆除腳踏板而容易打掃。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說明書揭示一種介助裝置,包括:本體框架;支撐構件,設置為能夠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而至少於上下方向移動,且支撐被介助者的上半身;腳踏板,以能夠拆裝的方式配置於所述本體框架的上側,且供所述被介助者放置腳;以及水平方向限制部,設置於所述腳踏板的下表面或者所述本體框架的上側的至少一者,且對所述腳踏板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的至少水平方向的移動加以限制。 [發明之效果]
本說明書說揭示的介助裝置中,介助者等能夠將腳踏板自本體框架上簡單地拆除。進而,介助者等能夠將所拆除的腳踏板完整地水洗,即能夠容易打掃。
1.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1的整體結構 參照圖1及圖2,對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1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的右上的箭頭所示,來決定介助裝置1的前後。介助裝置1例如用於被介助者於床與輪椅之間的換乘、或輪椅與馬桶座之間的換乘等不同的兩個部位之間的換乘。介助裝置1支撐被介助者的上身,來介助自坐位姿勢向起立姿勢的起立動作、以及自起立姿勢向坐位姿勢的就座動作。
此處,起立姿勢是指臀部自座面浮起而腳部伸長的姿勢,包括立位姿勢及稍彎腰姿勢。即,起立姿勢包括上身大致直立的立位姿勢、以及上身前傾腰向前彎的姿勢等。另外,於換乘的兩個部位遠離的情況下,介助裝置1亦用於被介助者搭乘而移動的用途。例如,介助裝置1用於被介助者自居室向盥洗室或食堂等移動的用途。介助裝置1包括:本體框架2、腳踏板3、臂構件5、支撐構件6、致動器7、相當於水平方向限制部的拆裝型安裝機構4及定位部8、以及圖略的控制部等。
本體框架2組裝有臂構件5及致動器7。進而,腳踏板3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於本體框架2的上側。本體框架2包括:左右一對的管框架21、左右一對的組裝框架22、左右一對的前板框架23、以及後板框架24等。
如圖2所示,管框架21是將金屬製的管進行彎曲加工而形成。若詳細說明,則管框架21具有管前部211、管中間部212及管後部213相連的形狀。左右一對的管中間部212於較地板面F稍高的位置,於前後方向上水平地延伸存在,相互隔離而平行配置。管前部211是將管中間部212的前側向上方屈曲而形成。如圖1所示,與左右的管前部211的前側,分別設置起立的板形狀的組裝框架22。
於左右的組裝框架22的上部分別設置搖動支撐座29。於左右的組裝框架22的下方分別設置前輪25。於左右的管前部211的上端分別設置位置調整部281。位置調整部281是手動調整機構,介助者等根據被介助者的體格等,來調整膝部緊貼構件28的前後方向的位置。
膝部緊貼構件28是被介助者的膝部所抵接的部位。藉由膝部緊貼構件28固定膝部的位置,被介助者的起立動作或就座動作穩定化。膝部緊貼構件28包括:底板282、膝部緊貼本體283以及兩根支撐桿284等。底板282是使用金屬的板材,形成為於左右方向延伸存在,且較垂直方向稍微前傾而配置。膝部緊貼本體283包括能夠彈性變形的胺基甲酸酯發泡體等,安裝於底板282的後側。兩根支撐桿284是使用金屬的棒材來形成,將底板282結合於左右的位置調整部281。
如圖2所示,左右的管中間部212是利用於左右方向延伸且於前後隔離配置的前側輔助管214以及後側輔助管215來結合。前側輔助管214及後側輔助管215是與管框架21相同的材質,且為相同的管徑。於前側輔助管214與後側輔助管215之間,包括兩片板材的致動器安裝座216架設於前後方向。於致動器安裝座216設置有致動器支撐材217(參照圖1,圖2中省略)。致動器支撐材217自致動器安裝座216向上方延伸存在。
左右一對的管後部213是由管中間部212相對地向內屈曲而形成。左右的管後部213的屈曲的端部是由結合部218來結合。管中間部212與輔助管(214、215)的結合部分、以及管後部213彼此的結合部218例如藉由焊接加工而結合。
左右一對的前板框架23分別包括金屬製板狀的構件。前板框架23的前緣及後緣向下方屈折。前板框架23藉由焊接加工,自管中間部212的靠前位置向外伸出而固定。左右的前板框架23位於前側輔助管214的外方。於左右的前板框架23的偏外側的下表面,分別設置中輪26。中輪26的直徑小於前輪25。
後板框架24包括於左右方向長的金屬製板狀的構件。後板框架24的左右的側緣向下方屈折。後板框架24藉由焊接加工而固定於管後部213的上側。後板框架24的後部的形狀的左右兩側為向後方突出的凸形狀、且中央成為向前側凹陷的凹形狀。於後板框架24的後部的凸形狀的下表面分別設置後輪27。後輪27的直徑小於前輪25。
前輪25、中輪26及後輪27具有轉舵功能。因此,介助裝置1不僅能夠直進移動及回旋移動,而且能夠橫向移動及原地回旋。進而,前輪25包括對介助裝置1的移動加以限制的鎖定功能。
腳踏板3是被介助者放置腳而搭乘的部位。拆裝型安裝機構4將被施加向下的外力而下降的腳踏板3,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於本體框架2的上側。另外,拆裝型安裝機構4容許被施加向上的外力的腳踏板3自本體框架2脫離而上升。腳踏板3及拆裝型安裝機構4的詳情如後述。
如圖1所示,臂構件5形成為自側方來看於中途屈折的形狀。於臂構件5的偏下部設置左右一對的搖動軸51。左右的搖動軸51分別以能夠搖動的方式支撐於組裝框架22的搖動支撐座29。為了限制臂構件5的搖動角度範圍,圖略的擋件機構設置於搖動支撐座29的近旁。藉此,臂構件5成為能夠相對於本體框架2而於上前方向及下後方向搖動。臂構件5於被介助者的起立動作時向上前方向搖動(圖1中的順時針的搖動)。另外,臂構件5於被介助者的就座動作時向下後方向搖動。
於臂構件5的內部,收納圖略的電池及連桿機構。電池成為致動器7及控制部的電源。於臂構件5的上部的後側設置搖動支撐部(符號略),於搖動支撐部設置搖動構件52。搖動構件52相對於臂構件5而搖動。其中,於被介助者與支撐構件6接觸的以前的初始狀態中,搖動構件52由連桿機構限制而不搖動。此外,本申請案申請人將連桿機構的詳細構成例揭示於國際公開第2018/167856號。
搖動構件52於後側包括底板53。底板53是使用金屬製或樹脂製的剛性大的板材而形成為大致矩形。底板53於前表面包括手柄54。手柄54形成為大致四角形的框形狀,且於臂構件5的上方延伸存在。手柄54是被介助者所握持的部位,並且亦是為了使介助裝置1移動而由介助者所握持的部位。
支撐構件6設置於底板53的後側。支撐構件6是包括上身支撐構件61以及左右一對的腋下支撐構件64而構成。上身支撐構件61安裝於底板53的後表面。上身支撐構件61是硬質緩衝構件62及軟質緩衝構件63積層而形成。上身支撐構件61支撐被介助者的上半身,主要支撐自胸部至腹部的附近。
左右一對的腋下支撐構件64安裝於底板53,配置於上身支撐構件61的左右兩側。腋下支撐構件64形成為屈曲成鈍角的L字形狀。腋下支撐構件64包括圖略的芯構件及外周構件等。腋下支撐構件64進入被介助者的腋下而支撐上半身。上身支撐構件61及腋下支撐構件64亦可由布製或皮製的保護罩所覆蓋。
致動器7是伸縮的直線運動致動器,包括本體部71、可動部72及馬達73等。本體部71是上下長的粗直徑的圓筒狀的構件,於上部包括開口部。本體部71的下端支撐於本體框架2的致動器支撐材217。可動部72是上下長的細直徑的圓棒狀的構件。可動部72的上端連接於臂構件5的連桿機構。可動部72的下部嵌入本體部71的開口部。
馬達73安裝於本體部71的下部的前側。馬達73利用控制部來切換控制電流的通電方向,對可動部72的伸長動作及收縮動作進行驅動。藉此,可動部72相對於本體部71而伸縮運作。致動器7進行自最小長度伸長至既定的中途長度的第一伸長動作、以及自中途長度伸長至最大長度的第二伸長動作。
藉由致動器7的第一伸長動作,支撐構件6經由連桿機構而驅動,向上前方向搖動。藉由致動器7的第二伸長動作,臂構件5經由連桿機構而驅動,向上前方向搖動。如此一來,支撐構件6相對於本體框架2而向上方移動,且亦向前方移動。藉此,介助裝置1介助被介助者的起立動作。另外,藉由致動器7的收縮動作,支撐構件6向下方移動,且亦向後方移動。藉此,介助裝置1介助被介助者的就座動作。
圖略的控制部包括操作器及控制本體部等。操作器包括對致動器7進行操作的上升按鈕及下降按鈕。操作器是由介助者操作。控制本體部是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且以軟體來運作的電腦裝置。控制本體部根據上升按鈕及下降按鈕的操作資訊,來控制致動器7中流通的電流。藉此,控制致動器7的動作及停止、以及伸長動作與收縮動作的切換。
2.腳踏板3及拆裝型安裝機構4的詳細結構 其次,參考圖2及圖3,對腳踏板3及拆裝型安裝機構4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腳踏板3形成為覆蓋本體框架2的板形狀。腳踏板3的材質能夠例示樹脂,並不限定於此。腳踏板3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於前側大,且隨著朝向後側而緩緩減少。
腳踏板3的周緣向下方屈曲,包圍本體框架2。腳踏板3的前緣成為沿著左右的前板框架23的前緣的形狀。於腳踏板3的前緣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設置用以使致動器支撐材217通過的槽31。腳踏板3的後緣成為沿著後板框架24的後緣的形狀。即,腳踏板3的後緣由左右兩側的凸形狀、以及中央的凹形狀相連而形成。腳踏板3的左右的側緣自前緣的兩端斜行至後緣的兩端。
腳踏板3的上表面形成為平面。腳踏板3的下表面載置於前板框架23以及後板框架24。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中不與前板框架23及後板框架24接觸的範圍,設置以格子狀交叉的突條部32。突條部32向下方突出,與管框架21以及後側輔助管215接觸。突條部32不僅提高腳踏板3的機械剛性,並且使自腳踏板3作用於本體框架2的載重分散化。藉此,腳踏板3的翹曲等變形得到抑制。
此外,形狀及大小的至少一者不同的多種腳踏板3亦可設為能夠更換。例如,腳踏板3的後緣的中央的凹形狀與便器的外形形狀對應。換言之,此凹形狀用以使介助裝置1接近便器,使被介助者容易向便器換乘。因此,於除了向盥洗室移動以外的用途,能夠使用不具有凹形狀的面積大的腳踏板3。藉此,被介助者的腳踩到腳踏板3之外的顧慮降低。另外,對於體型大的被介助者或腳的尺寸特別大的被介助者,能夠使用較標準品更大的腳踏板3。
拆裝型安裝機構4包括:安裝部(41、42),構成本體框架2的一部分;以及卡合部(43、44),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且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卡合於安裝部(41、42)。本實施方式中,安裝部(41、42)及卡合部(43、44)於前側設置兩組且於後側設置兩組,合計設置4組。此外,安裝部(41、42)並不構成本體框架2的一部分,亦可為附加設置於本體框架2的專用構件。以下,對安裝部(41、42)及卡合部(43、44)進行詳細說明。
左右一對的前側安裝部41決定為前側輔助管214的兩端附近的部位。左右一對的後側安裝部42決定為左右的管中間部212的後端附近的部位。前側安裝部41及後側安裝部42相當於形成為筒形狀的被握持部。
左右一對的前側卡合部43分別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中與前側安裝部41相向的位置。左右一對的後側卡合部44分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中與後側安裝部42相向的位置。前側卡合部43及後側卡合部44與腳踏板3形成為一體,或者形成為不同體而附加。前側卡合部43及後側卡合部44相當於握持被握持部的握持部。
如圖3所示,後側卡合部44包括:向下延伸且相對的左右一對的握持爪45、以及從握持爪45之間穿過且於上側區劃的握持空間46。一對握持爪45的分隔距離稍小於管框架21的管徑。握持空間46為圓形的空間,其內徑與管框架21的管徑相同或稍大。
因此,於安裝腳踏板3時,於後側卡合部44下降而握持後側安裝部42的中途,一對握持爪45是以其分隔距離擴展至與管徑一致的方式彈性變形。另外,於後側卡合部44於握持空間46內握持後側安裝部42的安裝狀態下,一對握持爪45回到已經過彈性變形的彈性恢復狀態。進而,於安裝狀態下,後側卡合部44不僅限制後側安裝部42的左右方向的移動,且容許前後方向的移動。藉此,決定腳踏板3相對於本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且容許前後方向的移動。
另一方面,前側卡合部43與後側卡合部44為同一形狀,並非左右一對,而是包括前後一對的握持爪45。即,前側卡合部43與後側卡合部44相比較,朝向相差90°。因此,前側卡合部43不僅容許前側安裝部41的左右方向的移動,而且限制前後方向的移動。藉此,容許腳踏板3相對於本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移動,且決定前後方向的位置。
如以上所說明,多個卡合部(43、44)包括對所握持的安裝部(41、42)的移動加以限制的限制方向不同的卡合部。藉此,腳踏板3相對於本體框架2的水平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即,拆裝型安裝機構4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或者本體框架2的上側的至少一者,成為對腳踏板3相對於本體框架2的至少水平方向的移動加以限制的水平方向限制部的一形態。
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及圖3所示,進而設置左右一對的定位部8來作為水平方向限制。若詳細說明,則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的後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定位凸台81。另一方面,於後板框架24的與定位凸台81相向的位置分別設置定位孔82。當將腳踏板3安裝於本體框架2時,定位凸台81嵌入定位孔82,對腳踏板3的水平方向的移動加以限制。
定位部8並非必需,但具有抑制握持爪45的破損、或容易進行腳踏板3的安裝操作的作用。此外,若假設前側安裝部41定位於管中間部212的前端附近的部位,則前側卡合部43成為與後側卡合部44相同的朝向。於此情況下,腳踏板3相對於本體框架2的前後方向的移動不再受限制。因此,定位部8成為必需。
3.腳踏板3的拆裝操作及作用 其次,與現有技術進行對比,來對腳踏板3的拆裝操作及作用進行說明。於腳踏板3的安裝操作中,介助者等首先於本體框架2的上側帶入腳踏板3。繼而,介助者等進行定位部8的位置對準,的同時對腳踏板3施加向下的外力。所施加的外力的大小需要大於前側卡合部43及後側卡合部44的握持爪45擴展至管徑的彈性變形的所需力。藉此,前側卡合部43下降的同時卡合(握持)於前側安裝部41,後側卡合部44下降的同時卡合(握持)於後側安裝部42。由此,腳踏板3的安裝操作結束。
另外,於腳踏板3的拆除操作中,介助者等對腳踏板3施加向上的外力。所施加的外力的大小需要設為將握持爪45的彈性變形的所需力加上腳踏板3的自重而得的值以上。藉此,前側卡合部43上升的同時自前側安裝部41脫離,後側卡合部44上升的同時自後側安裝部42脫離。由此,腳踏板3的拆除操作結束。如此一來,能夠簡單地拆裝腳踏板3,而不需要拆裝用的工具。
另一方面,圖4所示的現有技術的介助裝置9不包括拆裝型安裝機構4,而是包括代替定位部8的固定部8X。固定部8X包括:向下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的螺栓、形成於後板框架24的貫穿孔、以及於通過貫穿孔的螺栓的前端所螺合的固定螺母。通常,固定部8X的拆裝操作對於介助者等用戶而言困難,或者就性能保證的觀點而言不容許。
因此,於腳踏板3由排泄物或飲食物等所污染的情況下,介助者等彎腰而進行困難的擦拭打掃。進而,介助裝置1由於內藏易受潮的致動器7或控制部等電力組件,故而於用水擦拭打掃時需要注意。與此相對,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1中,能夠將腳踏板3拆除來打掃。因此,並不是要彎腰的困難打掃,可能是將腳踏板3完整地水洗等的容易打掃,亦不需要考慮電力組件。另外,拆裝型安裝機構4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側,於腳踏板3的上表面不存在突起等。因此,即便被介助者以裸足搭乘,亦不會感到疼痛,亦不存在受傷的顧慮。
另外,現有技術的介助裝置9若於運輸時等,誤用手放置於腳踏板3來舉起,則存在固定部8X破損、或腳踏板3產生裂紋的顧慮。與此相對,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1中,即便用手放置於腳踏板3來舉起,亦只要將腳踏板3拆除,則不會破損。進而,由於不需要固定部8X的組裝作業,故而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1於製造時或修理時的作業工時被削減。
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1中,介助者等能夠將腳踏板3自本體框架2上簡單地拆除。進而,介助者等能夠將所拆除的腳踏板3完整地進行水洗,即能夠容易地打掃。
4.第二實施方式的拆裝型安裝機構4A 其次,參考圖5,對第二實施方式的拆裝型安裝機構4A進行說明。第二實施方式中,介助裝置1的拆裝型安裝機構4A以外的結構與實施方式相同。如圖5所示,拆裝型安裝機構4A包括:設置於管中間部212的安裝孔4B、以及設置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的安裝銷4C。安裝銷4C是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嵌入安裝孔4B。圖5中雖省略,但設置有多組的安裝孔4B及安裝銷4C。
安裝孔4B是將圓筒形狀的管中間部212的上部穿孔而形成。此外,安裝孔4B亦可形成於前板框架23或後板框架24、輔助管(214、215)。安裝銷4C包含合成橡膠等具有彈性的材質。安裝銷4C是由根部4D、收縮部4E及前端部4F自上側依序相連而形成。根部4D的直徑大,黏接於腳踏板3的下表面。收縮部4E形成為與安裝孔4B的孔徑相同、或稍細。前端部4F包括較安裝孔4B的孔徑稍粗的部分。
因此,於安裝腳踏板3時,安裝銷4C下降而嵌入安裝孔4B的中途,前端部4F被壓縮至其直徑與安裝孔4B的孔徑一致而彈性變形。另外,於收縮部4E到達安裝孔4B的安裝狀態下,前端部4F回到已經過彈性變形的彈性恢復狀態。進而,安裝狀態中,安裝銷4C對安裝孔4B的前後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動加以限制。藉此,腳踏板3相對於本體框架2而定位。因此,定位部8並非必需。
另外,於腳踏板3的拆除操作中,介助者等只要施加將前端部4F的彈性變形的所需力加上腳踏板3的自重而得的向上的外力即可。因此,不需要拆裝用的工具。省略詳細的說明,但於第二實施方式的拆裝型安裝機構4A中,發生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拆裝型安裝機構4同樣的作用及效果。
5.第三實施方式的水平方向限制部 其次,關於第三實施方式的水平方向限制部,參考圖6,主要對與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點進行說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水平方向限制部是將拆裝型安裝機構(4、4A)以及定位部8組合而構成。與此相對,第三實施方式的水平方向限制部包括後側及前側的左右一對(全部為4部位)的定位部8,省略拆裝型安裝機構(4、4A)。
如圖6所示,後側的左右一對的定位部8配置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位置、即後板框架24的左右。另一方面,前側的左右一對的定位部8分別配置於左右的前板框架23。第三實施方式中,將腳踏板3進行拆裝時,不需要握持爪45的彈性變形(第一實施方式)或前端部4F的彈性變形(第二實施方式)。因此,介助者等能夠僅藉由將腳踏板3載置於本體框架2來安裝,另外,能夠以少許的力來拆除。進而,能夠與拆裝型安裝機構(4、4A)相應地削減製造成本。
6.實施方式的變形及應用 此外,管框架21及輔助管(214、215)亦可置換為實心的棒材。另外,前側卡合部43以及後側卡合部44於實施方式中以彈性恢復狀態來握持前側安裝部41以及後側安裝部42,但能夠變形為以彈性變形狀態來握持的結構。進而,拆裝型安裝機構(4、4A)亦可置換為:能夠將形成為曲柄形狀的鉤彼此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卡合的機構、或手動地操作卡扣的機構、利用磁鐵的磁吸力的機構等。除此以外,本實施方式亦能夠進行各種變形或應用。
1:介助裝置 2:本體框架 21:管框架 211:管前部 212:管中間部 213:管後部 214:前側輔助管 215:後側輔助管 216:致動器安裝座 217:致動器支撐材 218:結合部 22:組裝框架 23:前板框架 24:後板框架 25:前輪 26:中輪 27:後輪 28:膝部緊貼構件 281:位置調整部 282:底板 283:膝部緊貼本體 284:支撐桿 29:搖動支撐座 3:腳踏板 31:槽 32:突條部 4:拆裝型安裝機構 41:前側安裝部 42:後側安裝部 43:前側卡合部 44:後側卡合部 45:握持爪 46:握持空間 4A:另一形態的拆裝型安裝機構 4B:安裝孔 4C:安裝銷 4D:根部 4E:收縮部 4F:前端部 5:臂構件 51:搖動軸 52:搖動構件 53:底板 54:手柄 6:支撐構件 61:上身支撐構件 62:硬質緩衝構件 63:軟質緩衝構件 64:腋下支撐構件 7:致動器 71:本體部 72:可動部 73:馬達 8:定位部 81:定位凸台 82:定位孔 8X:固定部 9:現有技術的介助裝置 F:地板面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介助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側視圖。 圖2是自地板面側仰視介助裝置的本體框架及腳踏板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部分放大圖,是對拆裝型安裝機構及定位部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4是自地板面側仰視現有技術的介助裝置的立體圖。 圖5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拆裝型安裝機構的剖面圖。 圖6是對第三實施方式的水平方向限制部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2:本體框架
212:管中間部
213:管後部
24:後板框架
27:後輪
3:腳踏板
32:突條部
4:拆裝型安裝機構
42:後側安裝部
44:後側卡合部
45:握持爪
46:握持空間
8:定位部
81:定位凸台
82:定位孔

Claims (11)

  1. 一種介助裝置,包括: 本體框架; 支撐構件,設置為能夠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而至少於上下方向移動,且支撐被介助者的上半身; 腳踏板,以能夠拆裝的方式配置於所述本體框架的上側,且供所述被介助者放置腳;以及 水平方向限制部,設置於所述腳踏板的下表面或者所述本體框架的上側的至少一者,且對所述腳踏板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的至少水平方向的移動加以限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介助裝置,包括: 拆裝型安裝機構,藉由對所述腳踏板施加的外力,而將所述腳踏板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於所述本體框架。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所述拆裝型安裝機構包括: 設置於所述本體框架的安裝部、或者構成所述本體框架的一部分的安裝部;以及 卡合部,設置於所述腳踏板的下表面,且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卡合於所述安裝部。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 所述安裝部是形成為棒形狀、筒形狀及凸形狀中的一種的被握持部,並且 所述卡合部是握持所述被握持部的握持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介助裝置,包括多個所述握持部,且多個所述握持部包括對握持的所述被握持部的移動加以限制的限制方向不同的握持部。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 所述安裝部是設置於所述本體框架的安裝孔或安裝槽,並且 所述卡合部是設置於所述腳踏板的下表面且嵌入所述安裝孔或所述安裝槽的安裝銷。
  7. 如請求項3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所述卡合部藉由對所述腳踏板施加的所述外力,以經過彈性變形的彈性恢復狀態來卡合於所述安裝部,或者以彈性變形狀態而卡合於所述安裝部。
  8. 如請求項3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所述卡合部藉由對所述腳踏板施加的向下的所述外力,下降的同時卡合於所述安裝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所述卡合部藉由對所述腳踏板施加的向上的所述外力,上升的同時自所述安裝部脫離。
  10.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介助裝置,更包括定位部,決定所述腳踏板相對於所述本體框架的位置。
  11.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介助裝置,其中形狀及大小的至少一者不同的多種所述腳踏板能夠更換。
TW110114829A 2020-04-28 2021-04-26 介助裝置 TWI783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18052 2020-04-28
PCT/JP2020/018052 WO2021220380A1 (ja) 2020-04-28 2020-04-28 介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2203A true TW202142203A (zh) 2021-11-16
TWI783461B TWI783461B (zh) 2022-11-11

Family

ID=7837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829A TWI783461B (zh) 2020-04-28 2021-04-26 介助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90051B2 (zh)
CN (1) CN115397380A (zh)
TW (1) TWI783461B (zh)
WO (1) WO20212203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822835U1 (de) * 1998-12-22 1999-03-04 Win Win Precision Ind Co Halterung für einen einrastbaren CPU-Sockel
JP5036369B2 (ja) * 2006-07-14 2012-09-26 株式会社 イーゼル 介護補助装置
US9649243B2 (en) * 2008-01-07 2017-05-16 Lite Run, Inc. Body lift-assist walker device
CN201562191U (zh) * 2009-11-03 2010-08-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操纵踏板机构
CN202003682U (zh) * 2011-02-18 2011-10-05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固定组件、磁碟支架装置及其具数据处理单元的电子装置
JP6578081B2 (ja) * 2012-06-29 2019-09-1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国立長寿医療研究センター 起立着座移動支援装置
CN107072857B (zh) * 2014-08-12 2018-10-09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轮椅用行驶辅助装置
HK1200641A2 (zh) * 2015-03-25 2015-08-07 Single Person Transp Design Sptd Ltd 移動底盤和使用此底盤的輪椅
AU2015416473B2 (en) * 2015-12-01 2019-05-16 Fuji Corporation Care device
CN109069333B (zh) * 2016-05-17 2020-07-17 株式会社富士 介助装置
CN109069334A (zh) * 2016-05-17 2018-12-21 株式会社富士 介助装置
CN105896425A (zh) * 2016-06-07 2016-08-24 苏州禾昌聚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接线盒
JP6792626B2 (ja) * 2016-09-13 2020-11-25 株式会社Fuji 介助装置
CN206659637U (zh) * 2016-11-15 2017-11-24 广州市捷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窗帘杆支架
JP6957600B2 (ja) * 2017-03-14 2021-11-02 株式会社Fuji 介助装置
CN107119791A (zh) * 2017-05-14 2017-09-01 南通德瑞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玻璃钢地沟盖板
CN107651162A (zh) * 2017-09-27 2018-02-02 西安冰果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机翼快装机构
CN107554564A (zh) * 2017-10-19 2018-01-09 余光坪 一种可拆卸式手推车
CN107672636A (zh) * 2017-11-08 2018-02-09 太仓兴锋脚轮有限公司 一种强度提升的塑料推车面板
CN207595247U (zh) * 2017-11-23 2018-07-10 深圳市智璟科技有限公司 水路两栖式无人机
CN207723929U (zh) * 2018-01-17 2018-08-14 东莞市合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拆换定位工装夹具
JP6334835B1 (ja) 2018-01-25 2018-05-30 昌樹 二村 腹筋ローラ用トレーニング台
CN207947681U (zh) * 2018-02-25 2018-10-09 河北博航创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安装的机器人马达防水壳
CN109466612A (zh) * 2019-01-10 2019-03-15 董文涛 一种强度提升的塑料推车面板
CN110051478B (zh) * 2019-05-27 2020-04-10 叶佳婷 一种用于轮椅的可拆卸式助力辅助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380A (zh) 2022-11-25
WO2021220380A1 (ja) 2021-11-04
JP7490051B2 (ja) 2024-05-24
TWI783461B (zh) 2022-11-11
JPWO2021220380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2613B2 (ja) 介助装置
AU2017404355B2 (en) Assistive device
WO2017014134A1 (ja) 移乗支援装置
CN111315337B (zh) 辅助装置
JP6209184B2 (ja) 移乗支援装置
JP6209185B2 (ja) 移乗支援装置
TW202142203A (zh) 介助裝置
JP6745810B2 (ja) 介助装置
JP6587444B2 (ja) 移乗支援装置
JP2017176342A (ja) 移乗支援装置
JP2006102301A (ja) 歩行器
CN1257706C (zh) 按摩器
JP7037616B2 (ja) 介助装置
JP4629478B2 (ja) 可動枕付き入浴用機器
JP6160415B2 (ja) 歩行補助装置装着用の椅子
JP3672255B2 (ja) 車椅子同士の連結装置
JP7129492B2 (ja) 介助装置
JP2007082873A (ja) サイドレール
JP2015202335A (ja) 中腰体勢補助具
JP6335142B2 (ja) 車椅子
JP2007020984A (ja) 鍵盤楽器演奏用椅子
JP2001054530A (ja) 介護用おむつ交換補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