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8443A -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 Google Patents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8443A
TW201918443A TW107137903A TW107137903A TW201918443A TW 201918443 A TW201918443 A TW 201918443A TW 107137903 A TW107137903 A TW 107137903A TW 107137903 A TW107137903 A TW 107137903A TW 201918443 A TW201918443 A TW 2019184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ture
tray
discharge
medium
fe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163B (zh
Inventor
宮内敬輔
山中剛
古城晋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8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8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1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4Transpor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2Pat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更靈活地應對進行原稿之置放與取出之使用者之需求之圖像讀取裝置。 圖像讀取裝置具備:排出托盤,其接收被排出之媒體;排出輥對,其將媒體排出至排出托盤;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其切換排出托盤相對於裝置本體之姿勢;及排出方向切換機構,其切換排出輥對使媒體排出之排出方向。排出輥對具備排出驅動輥、及與排出驅動輥之間挾持媒體進行從動旋轉之排出從動輥。排出方向切換機構藉由使排出從動輥之旋轉軸中心繞排出驅動輥之旋轉軸中心變位而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Description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讀取媒體之圖像讀取裝置。
以下,以作為圖像讀取裝置之一例之掃描儀為例進行說明。掃描儀中存在設置有自動饋送作為媒體之一例之原稿之進給裝置(亦被稱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動送紙機)),且以可進行複數片原稿之自動饋送與讀入之方式構成者。 此處,原稿搬送路徑之形態對裝置之設置空間之大小與原稿之搬送性之優劣造成較大之影響。例如,若支持進給之原稿之進給托盤傾斜,則與水平之進給托盤相比,裝置之設置空間可較小。又,若原稿之搬送路徑整體為直線狀,則可良好地搬送剛性較高之原稿。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圖像讀取裝置具備:第1支持部,其於薄片搬送路徑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之第1狀態下支持殼體;及第2支持部,其於薄片搬送路徑較上述第1狀態更接近水平方向之第2狀態下支持殼體。 於殼體支持於第1支持部之第1狀態下,薄片搬送路徑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故而可抑制裝置之大型化。又,於殼體支持於第2支持部之第2狀態下,薄片搬送路徑較第1狀態更接近水平方向,又,接收被被排出之薄片之頂蓋成為與薄片搬送路徑大致平行之姿勢,故而於排出塑性較強之薄片時,薄片碰撞頂蓋之可能性被降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8681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可以如上方式變更設置姿勢之圖像讀取裝置已被眾所周知,但於以下之方面尚有改善之餘地。即,對於進行原稿向進給托盤之置放及排出至排出托盤(於上述專利文獻1中相當於頂蓋)中之原稿之取出之一系列作業之使用者而言,例如即便考慮到被排出之原稿之取出性而設定裝置之姿勢,進給托盤亦未必會成為所需之角度。 又,於變更排出托盤之角度之情形時,存在排出托盤中之原稿之堆載性中產生變化之虞,從而亦現在無法將原稿良好地堆載於排出托盤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個。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裝置本體,其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排出托盤,其設置於上述裝置本體,接收被排出之媒體;排出輥對,其對上述排出托盤排出媒體;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其與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切換獨立地切換上述排出托盤相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及排出方向切換機構,其切換上述排出輥對使媒體排出之排出方向。
根據本態樣,圖像讀取裝置具備與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切換獨立地切換上述排出托盤相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故而可更靈活地應對自上述排出托盤取出媒體之使用者之需求。
又,因具備對上述排出托盤排出媒體之排出輥對、及切換上述排出輥對使媒體排出之排出方向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故而即便上述排出托盤相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變化,亦可良好地保持媒體對於上述排出托盤之堆載性。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態樣中,上述排出輥對具備被旋轉驅動之排出驅動輥、及與該排出驅動輥之間挾持媒體進行從動旋轉之排出從動輥,且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係藉由使上述排出從動輥之旋轉軸中心繞上述排出驅動輥之旋轉軸中心變位而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係藉由使上述排出從動輥之旋轉軸中心繞上述排出驅動輥之旋轉軸中心變位而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故而可更確實地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態樣中,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設置於上述排出輥對之下游側,與媒體相接地改變該媒體前進之方向,藉此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設置於上述排出輥對之下游側,與媒體相接地改變該媒體前進之方向,藉此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故而可以簡單之構成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本發明之第4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至第3態樣之任一者中,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上述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排出托盤之姿勢,並且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根據本態樣,由於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上述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排出托盤之姿勢,並且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故而無須藉由使用者之手進行上述排出托盤之姿勢切換與媒體之排出方向切換便可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良好之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之第5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裝置本體,其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進給托盤,其設置於上述裝置本體,支持被置放之媒體;及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其與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切換獨立地切換上述進給托盤相對於上述載置面之姿勢。
根據本態樣,由於圖像讀取裝置具備與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切換獨立地切換上述進給托盤相對於上述載置面之姿勢之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故而可更靈活地應對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之使用者之需求。
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5態樣中,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上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 根據本態樣,由於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上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故而無須藉由使用者之手進行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切換,便可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良好之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5或第6態樣中具備:進給輥,其將媒體自上述進給托盤送出;分離輥,藉由與上述進給輥之間挾持媒體而進行媒體之分離;及分離輥變位機構,其使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中心繞上述進給輥之旋轉軸中心變位。
根據本態樣,由於具備使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中心繞上述進給輥之旋轉軸中心變位之分離輥變位機構,故而即便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相對於上述載置面變化,亦可良好地保持上述分離輥使媒體分離之分離性。
本發明之第8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7態樣中,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上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並且上述分離輥變位機構使上述分離輥變位。
根據本態樣,由於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上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並且上述分離輥變位機構使上述分離輥變位,故而無須藉由使用者之手進行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切換與上述分離輥之變位,便可提供一種使用便利性良好之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之第9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裝置本體,其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及進給托盤,其設置於上述裝置本體,支持被置放之媒體;上述裝置本體具有使上述進給托盤成為可拆裝之托盤安裝部,且可對應於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變化,選擇形態不同之複數種上述進給托盤中之一種進給托盤。
根據本態樣,由於可對應於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變化,選擇形態不同之複數種上述進給托盤中之一種進給托盤,故而可更靈活地應對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之使用者之需求。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之圖像讀取系統之特徵在於包含:圖像讀取裝置,其於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之裝置本體具備使支持被置放之媒體之進給托盤成為可拆裝之托盤安裝部;及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其等相對於上述托盤安裝部可拆裝;可對應於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變化,選擇複數種上述進給托盤中之一種進給托盤。
根據本態樣,由於可對應於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變化,選擇形態不同之複數種上述進給托盤中之一種進給托盤,故而可更靈活地應對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之使用者之需求。
本發明之第11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0態樣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係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傾斜角不同。 根據本態樣,由於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係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傾斜角不同,故而於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之使用者之需求為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變化之情形時,可應對該需求。
本發明之第12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0態樣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將支持媒體之支持面以平坦之面形成者。 根據本態樣,由於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支持媒體之支持面以平坦之面形成者,故而可抑制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時之卡住。
本發明之第13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0態樣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不具備引導被置放之媒體之側端邊緣之導邊器者。 根據本態樣,由於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不具備引導被置放之媒體之側端邊緣之導邊器,故而於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時可抑制媒體卡在上述導邊器。
本發明之第14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0態樣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具備引導被置放之媒體之側端邊緣之導邊器者,構成上述導邊器之規制上述側端邊緣之引導部可將規制上述側端邊緣之第1狀態、與自上述第1狀態傾倒且自支持媒體之支持面突出之突出量減低之第2狀態進行切換。
根據本態樣,由於構成上述導邊器之規制上述側端邊緣之引導部可將規制上述側端邊緣之第1狀態、與自上述第1狀態傾倒且自支持媒體之支持面突出之突出量減低之第2狀態進行切換,故而於將媒體置放於上述進給托盤時可抑制媒體卡在上述導邊器。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各實施形態中,對於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僅於最初之實施形態中進行說明,於之後之實施形態中省略該構成之說明。
圖1係對各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之基本構成進行說明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表示掃描儀中之媒體進給路徑之側剖視圖,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圖4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第2姿勢下之進給托盤及排出托盤之姿勢之切換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5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之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及排出方向切換機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6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之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及分離輥變位機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2姿勢下之使用者之手之動線之模式圖,圖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之模式圖。
圖9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圖10係對第3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之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及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11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圖12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
圖13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及安裝於托盤安裝部之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之模式圖,圖14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之狀態及安裝有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之狀態之模式圖,圖15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以平坦之面形成有媒體之支持面之進給托盤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6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不具備導邊器之進給托盤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7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將導邊器設為可拆裝之進給托盤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8係表示將導邊器設為可摺疊之構成之進給托盤之剖視圖,圖19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圖20係對於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對應於進給托盤之姿勢調整分離輥之按壓力之狀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21係對於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對應於進給托盤之姿勢調整分離輥之分離負載之狀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22係第8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立體圖,圖23係第9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側視圖,圖24係第10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第1姿勢之立體圖。
圖25係第10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第2姿勢之立體圖,圖26係對進入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裝置本體內之光之進入範圍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27係對於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藉由第1遮光構件及第2遮光構件規制進入裝置本體內之光之進入範圍之狀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圖28係於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使第1遮光構件與進給托盤連動之連動機構之模式圖。
又,各圖中所示之X-Y-Z座標系於掃描儀10採取第1姿勢之狀態下,X方向為裝置寬度方向並且為用紙寬度方向,Y方向為圖像讀取裝置中之用紙搬送方向,Z方向為與Y方向正交之方向,表示大致與被搬送之用紙之面正交之方向。再者,於各圖中,將+Y方向側設為裝置前表面側,將 -Y方向側設為裝置背面側。進而,將相對於載置圖像讀取裝置之面平行之方向設為水平方向。此處,所謂平行之方向,嚴格而言並非與載置面完全平行之方向,亦包含因圖像讀取裝置之組裝誤差等而引起之傾斜等。
■■■共通之實施形態■■■■ 於圖1及圖2中,對本說明書中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至第11實施形態中之作為圖像讀取裝置之掃描儀10之基本構成進行說明。掃描儀10具備裝置本體12、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裝置本體12具備下部單元18及上部單元20。於本實施形態中,雖未圖示,但上部單元20係相對於下部單元18將+Y方向側端部作為旋動支點可旋動地安裝於下部單元18。
於上部單元20之前表面側設置有使用者介面部22。再者,於下述第10實施形態中,使用者介面部構成為傾斜面板。使用者介面部22作為一例構成為觸控面板,且兼作顯示部與操作部。藉由對使用者介面部22進行操作,可執行掃描儀10之媒體讀取動作等。
於掃描儀10之前表面側,於使用者介面部22之下方設置有排出口24。於排出口24之下方設置有排出托盤16。於本實施形態中,排出托盤16構成為可將收納於下部單元18內之狀態(圖1及圖2)及自下部單元18拉出至前表面側之展開狀態(作為一例,為圖15至圖17等)進行切換。
<<<關於原稿搬送路徑>>> 於圖2中,對掃描儀10中之媒體進給路徑26進行說明。再者,於圖2中標註有符號P之粗實線表示於掃描儀10內沿著媒體進給路徑26搬送之媒體之引導路徑。
於下部單元18之裝置背面側端部設置有進給托盤14。進給托盤14係以可以傾斜之姿勢支持媒體(原稿)之方式構成。可於進給托盤14置放複數片媒體。於進給托盤14設置有可於相互靠近之方向或者遠離之方向上變位之一對導邊器14a(圖1),且該導邊器14a係以引導載置於進給托盤14之媒體之側端邊緣之方式構成。進而,於進給托盤14設置有未圖示之媒體檢測機構,且該媒體檢測機構構成為可檢測於進給托盤14置放有媒體P。
於下部單元18,在媒體進給路徑26之路徑上,自媒體之進給方向上游側(-Y方向側)朝向下游側(+Y方向側)設置有進給口27、進給輥28、分離輥30、搬送輥對32、作為「讀取機構」之圖像讀取部34及排出輥對36。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進給輥28係由設置於下部單元18內之未圖示之驅動源旋轉驅動。
分離輥30設置於與進給輥28對向之位置。分離輥30設置成由未圖示之推壓機構向進給輥28施力之狀態。分離輥30係以當複數片媒體進入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之間時,僅將應進給之最下位之媒體饋送至進給方向下游側,將複數片媒體分離之方式構成。以傾斜姿勢支持於進給托盤14之媒體由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挾持著搬送至配置於進給方向下游側之搬送輥對32。繼而,搬送輥對32將自進給輥28饋送而來之原稿朝向圖像讀取部34送出。
圖像讀取部34具備:第1讀取單元40A,其以與沿著媒體進給路徑26搬送之媒體之第2面對向之方式設置於下部單元18內;及第2讀取單元40B,其以與沿著媒體進給路徑26搬送之原稿之第1面對向之方式設置於上部單元20內。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讀取單元40A及第2讀取單元40B係以讀取單元之形式構成,作為一例,構成為密接型影像感測器模組(CISM)。
藉由搬送輥對32饋送至圖像讀取部34之原稿於圖像讀取部34中讀取媒體P之第1面及第2面之至少一面之圖像後,被位於圖像讀取部34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排出輥對36挾持著自排出口24排出。於本實施形態中,排出輥對36具備:排出驅動輥36a,其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源而旋轉驅動;及排出從動輥36b,其相對於排出驅動輥36a之旋轉驅動進行從動旋轉。
於圖2中,於裝置本體12內部設置有控制部42。於各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2以具備複數個電子零件之電路構成。本實施形態中之控制部42係以控制掃描儀10中之媒體P之搬送及圖像讀取動作之方式構成。作為一例,控制部42亦可根據來自外部(PC等)之指示控制執行掃描儀10中之媒體讀取動作所需之動作。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3至圖6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0進行說明。掃描儀10具備裝置本體12及台座部44。於本實施形態中,裝置本體12係相對於台座部44可旋動地安裝於台座部44。於本實施形態中,台座部44係載置於載置掃描儀10之載置面G。再者,圖3之上方之圖及圖4之下方之圖中之標註有符號P之粗線表示沿著自進給托盤14至排出托盤16為止之媒體進給路徑26饋送之媒體P之路徑。
於圖3之上方之圖中,掃描儀10相對於載置面G採取第1姿勢。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第1姿勢係設定為於掃描儀10中進給托盤14相對於載置面G取第1傾斜角θ1(圖3之上方之圖)之姿勢。於以下之第2實施形態至第11實施形態中,第1姿勢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設定為進給托盤相對於載置面G取第1傾斜角θ1之姿勢。
於圖3之上方之圖中,若使掃描儀10之裝置本體12相對於台座部44向-Y方向側旋動,則如圖3之下方之圖所示,裝置本體12成為向背面側傾斜之第2姿勢。第2姿勢設定為進給托盤14相對於載置面G之傾斜角取小於第1姿勢下之第1傾斜角θ1且相對於載置面G接近水平之第2傾斜角θ2(圖4之下方之圖)之姿勢。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裝置本體12及台座部44設置有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於本實施形態中,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具備開關46a及按壓部46b。作為一例,開關46a設置於台座部44,按壓部46b設置於裝置本體12之背面側。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係以開關46a被按壓部46b按壓時,控制部42檢測到檢測信號之方式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當控制部42檢測到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檢測信號時,判斷裝置本體12採取第2姿勢。
於圖3之上方之圖中,當裝置本體12採取第1姿勢時,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開關46a與按壓部46b處於分隔狀態。於該狀態下,控制部42檢測不到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檢測信號,故而判斷裝置本體12採取第1姿勢。於圖3之下方之圖中,若使裝置本體12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旋動,則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按壓部46b成為按壓開關46a之狀態。於該狀態下,控制部42檢測到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檢測信號,故而判斷裝置本體12採取第2姿勢。
於本實施形態中,進給托盤14構成為相對於裝置本體12可旋動。具體而言,進給托盤14具備作為「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之一例之旋動軸14b。進給托盤14構成為可將旋動軸14b作為旋動支點,將第1姿勢與第2姿勢進行切換。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旋動軸14b設置於進給托盤14側,但亦可設為設置於裝置本體12側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排出托盤16構成為相對於裝置本體12可旋動。具體而言,排出托盤16具備作為「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之一例之旋動軸16a。排出托盤16構成為可將旋動軸16a作為旋動支點,將裝置本體12之第1姿勢時接收自裝置本體12排出之媒體之第1排出姿勢與裝置本體12之第2姿勢時接收自裝置本體12排出之媒體之第2排出姿勢進行切換。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旋動軸16a設置於排出托盤16側,但亦可設為設置於裝置本體12側之構成。
於圖4之上方之圖中,於將裝置本體12自第1姿勢切換至第2姿勢之狀態下,進給托盤14維持第1姿勢,排出托盤16亦維持第1排出姿勢。如圖4之下方之圖所示,將旋動軸14b作為旋動支點,使進給托盤14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旋動。再者,圖4之下方之圖中之符號14-1表示第2姿勢狀態之進給托盤14。同樣地,將旋動軸16a作為旋動支點使排出托盤16自第1排出姿勢向第2排出姿勢旋動。
藉此,掃描儀10自將媒體P自裝置本體12之背面側斜上方供給至進給托盤14進行圖像讀取之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切換至以媒體相對於載置面G為水平方向或相較水平方向更小之角度將媒體P供給至進給托盤14進行圖像讀取之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
再者,於圖4之下方之圖中,進給托盤14可自第2姿勢進而向-Z方向側旋動,設為標註符號14-2之狀態。此處,於進給托盤14中,將標註符號14-2之姿勢設為第3姿勢。當進給托盤14採取第3姿勢時,進給托盤14以連接裝置本體12與載置面G之方式傾斜。
此處,於進給較進給托盤14之進給方向上之長度更長之長條媒體之情形時,自進給托盤14伸出之長條媒體成為於進給方向上自進給托盤14之上游側端部向載置面G側下垂之狀態。於以如上方式將長條媒體一面自進給托盤14向載置面G下垂一面進給之情形時,向載置面G側下垂之媒體因媒體之自重而壓抵於進給托盤14之上游側端部之邊緣,從而於進給托盤14與向載置面G側下垂之媒體之間產生摩擦力。藉此,存在不僅阻礙長條媒體之進給,而且因媒體與進給托盤14之上游側端部之邊緣摩擦而劃傷之情形。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以第3姿勢(參照符號14-2)於進給方向上進行較進給托盤14之長度更長之長條媒體之進給。進給托盤14之第3姿勢係較相對於載置面G之水平姿勢即第2姿勢(參照符號14-1)更向載置面G側傾倒之姿勢。其結果,長條媒體於高度方向上自靠近載置面G之位置支持於進給托盤14,並且可抑制長條媒體被壓抵於進給托盤14之上游側端部之邊緣,故而可減少進給托盤14與長條媒體之摩擦力,並且可抑制媒體劃傷。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進給托盤14之姿勢適當變更成第1姿勢、第2姿勢及第3姿勢之任一者,可適當變更進給至裝置本體12內之媒體之進給方向上之尺寸。其結果,本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可自進給托盤14進給進給方向上之尺寸不同之多種媒體進行讀取。
<<<關於排出方向切換機構>>> 繼而,於圖5中對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進行說明。於裝置本體12內設置有切換媒體P之排出方向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作為一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具備齒輪50A、50B、50C、環形傳輸帶52A、52B、及連桿構件54。於本實施形態中,齒輪50A係與排出托盤16之旋動軸16a同軸地設置,且以與旋動軸16a相同之方向旋動之方式構成。
齒輪50B係與齒輪50A隔開間隔配置。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齒輪50B係以複合齒輪構成。於相互隔開間隔配置之齒輪50A及齒輪50B捲繞有環形傳輸帶52A。齒輪50C係與齒輪50B隔開間隔地支持於排出驅動輥36a之旋轉軸36c。再者,齒輪50C係以相對於排出驅動輥36a及旋轉軸36c之旋轉獨立地旋轉之方式構成。於相互隔開間隔配置之齒輪50B及齒輪50C捲繞有環形傳輸帶52B。於齒輪50C安裝有連桿構件54之一端部。於連桿構件54之另一端部安裝有排出從動輥36b之旋轉軸36d。
於圖5之上下之圖中,若將旋動軸16a作為旋動支點,使排出托盤16旋動,則齒輪50A以與旋動軸16a相同之方向旋動。齒輪50A之旋動經由環形傳輸帶52A傳遞至齒輪50B,從而齒輪50B亦以與齒輪50A相同之方向旋動。進而,當齒輪50B旋動時,齒輪50B之旋動經由環形傳輸帶52B傳遞至齒輪50C,從而齒輪50C亦旋動。
當齒輪50C旋動時,連桿構件54以與齒輪50C相同之方向旋動。藉此,排出從動輥36b相對於排出驅動輥36a,以排出從動輥36b之旋轉軸36d繞排出驅動輥36a之旋轉軸36c變位之方式旋動。
於圖5之上方之圖中,排出托盤16採取第1排出姿勢。於該狀態下,排出驅動輥36a與排出從動輥36b之挾持點N1上之切線S1沿Y軸方向延伸。作為一例,藉由排出輥對36排出之媒體P沿著切線S1向+Y軸方向前進,載置於採取第1排出姿勢之排出托盤16。再者,標註符號P1之兩點鏈線表示排出托盤16採取第1排出姿勢之狀態下之媒體之排出路徑。
於圖5之下方之圖中,若使排出托盤16向-Z方向側旋動,自第1排出姿勢向第2排出姿勢切換,則排出驅動輥36a與排出從動輥36b之挾持點N1繞排出驅動輥36a之旋轉軸36c之逆時針方向移動。其結果,排出驅動輥36a與排出從動輥36b之挾持點移動至N2之位置。藉此,通過挾持點N2之切線S2相對於切線S1向-Z方向側傾斜。其結果,藉由排出輥對36排出之媒體P沿著切線S2向+Y軸方向前進,被載置於採取第2排出姿勢之排出托盤16。再者,標註符號P2之兩點鏈線表示排出托盤16採取第2排出姿勢之狀態下之媒體之排出路徑。
因此,如圖5之上下之圖所示,若藉由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使排出從動輥36b相對於排出驅動輥36a之位置繞旋轉軸36c變化,則可切換媒體P之排出方向。
<<<關於分離輥變位機構>>> 於圖6中,對分離輥變位機構56進行說明。分離輥變位機構56具備齒輪58A、58B、環形傳輸帶60、及連桿構件62。於本實施形態中,齒輪58A係與進給托盤14之旋動軸14b同軸地設置,且以旋動軸14b旋動時,齒輪58A亦一同地沿相同方向旋轉之方式構成。
齒輪58B係與齒輪58A隔開間隔配置。於相互隔開間隔配置之齒輪58A及齒輪58B捲繞有環形傳輸帶60。齒輪58B支持於進給輥28之旋轉軸28a。再者,齒輪58B係以相對於進給輥28及旋轉軸28a之旋轉獨立地旋轉之方式構成。於齒輪58B安裝有連桿構件62之一端部。於連桿構件62之另一端部安裝有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
於圖6之上下之圖中,若將旋動軸14b作為旋動支點,使進給托盤14旋動,則齒輪58A以與旋動軸14b相同之方向旋動。齒輪58A之旋動經由環形傳輸帶60傳遞至齒輪58B,從而齒輪58B亦以與齒輪58A相同之方向旋動。
當齒輪58B旋動時,連桿構件62以與齒輪58B相同之方向旋動。藉此,分離輥30相對於進給輥28,以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繞進給輥28之旋轉軸28a變位之方式旋動。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進給托盤14採取第1姿勢(圖6之上方之圖)時,通過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之挾持點N3之切線S3以與採取第1姿勢之進給托盤14之進給方向一致之方式設定。
此處,若將進給托盤14自第1姿勢(圖6之上方之圖)向第2姿勢(圖6之下方之圖)切換,則分離輥變位機構56使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之挾持點繞旋轉軸28a之順時針方向變位,自挾持點N3之位置向挾持點N4之位置移動。於該狀態下,如圖6之下方之圖所示,通過挾持點N4之切線S4亦以與採取第2姿勢之進給托盤14(標註符號14-1之狀態)之進給方向一致之方式設定。
因此,如圖6之上下之圖所示,若藉由分離輥變位機構56使分離輥30相對於進給輥28之位置繞旋轉軸28a變化,則可切換媒體P之進給方向。
<<<關於進給模式>>> 再次於圖3及圖4中對掃描儀10中之進給模式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2藉由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檢測資訊判斷裝置本體12之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與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之切換。控制部42係以於裝置本體12採取第1姿勢時選擇第1進給模式,於裝置本體12採取第2姿勢時選擇第2進給模式之方式設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第1進給模式係設定為如下模式,即,於將媒體置放於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之裝置本體12之進給托盤14(進給托盤14亦為第1姿勢)之狀態下,若使用者藉由使用者介面部22或者外部輸入機構進行媒體P之讀取執行操作,則控制部42進給置放於進給托盤14之媒體進行圖像讀取動作。
另一方面,所謂第2進給模式係設定為如下模式,即,若藉由未圖示之媒體檢測機構檢測到於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之裝置本體12之進給托盤14(進給托盤14亦為第2姿勢)置放有媒體P,則不等待上述使用者之讀取執行操作,控制部42進給置放於進給托盤14之媒體進行圖像讀取動作。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2係以如下方式設定,即,若裝置本體12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切換,則將進給模式自第1進給模式向第2進給模式切換,若裝置本體12自第2姿勢向第1姿勢切換,則將進給模式自第2進給模式向第1進給模式切換。因此,於使用者切換掃描儀10之姿勢時,控制部42自動切換進給模式,故而無須手動切換進給模式,從而可提高掃描儀10之便利性。
進而,於圖7中,對裝置本體12及進給托盤14之第2姿勢、排出托盤16之第2排出姿勢下之媒體供給動作進行說明。於圖7中,於採取第2姿勢之裝置本體12之背面側置放有大量媒體束Pb。使用者進行一面確認原稿內容,一面自大量媒體束Pb之最上面之媒體將媒體逐片置放於進給托盤14之作業。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裝置本體12及進給托盤14以第2姿勢、即相對於載置面G水平或者接近水平之角度傾斜,故而使用者僅自媒體束Pb使媒體向側方滑動或者拿著媒體水平方向移動,便可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4。其結果,可縮短使用者之手之動線U,從而可提高作業性。再者,圖7中之標註符號P之虛線表示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下之自進給托盤14至排出托盤16為止之媒體進給路徑。
再者,於之後之第3實施形態之後之各形態中雖未圖示,但於各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均設置有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及分離輥變位機構56。
將上述說明進行總結,掃描儀10具備:裝置本體12,其具備讀取媒體P之圖像讀取部34;排出托盤16,其設置於裝置本體12,接收被排出之媒體P;排出輥對36,其對排出托盤16排出媒體P;旋動軸16a,其與裝置本體12相對於載置裝置本體12之載置面G之姿勢切換獨立地切換排出托盤16相對於裝置本體12之姿勢;及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其切換排出輥對36將媒體P排出之排出方向。根據該構成,可更靈活地應對自排出托盤16取出媒體之使用者之需求。又,即便排出托盤16相對於裝置本體12之姿勢變化,亦可良好地保持媒體對於排出托盤16之堆載性。
排出輥對36具備旋轉驅動之排出驅動輥36a、及與該排出驅動輥36a之間挾持媒體P進行從動旋轉之排出從動輥36b,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藉由使排出從動輥36b之旋轉軸36d之中心繞排出驅動輥36a之旋轉軸36c之中心變位而切換媒體P之排出方向。根據該構成,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可確實地切換媒體P之排出方向。
旋動軸14b與裝置本體12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切換進給托盤14之姿勢。根據該構成,由於旋動軸14b與裝置本體12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切換進給托盤14之姿勢,故而無須藉由使用者之手進行進給托盤14之姿勢切換,從而可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之掃描儀10。
本發明之掃描儀10具備:進給輥28,其自進給托盤14送出媒體;分離輥30,其藉由與進給輥28之間挾持媒體P而進行媒體之分離;及分離輥變位機構56,其使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之中心繞進給輥28之旋轉軸28a之中心變位。根據該構成,即便進給托盤14之姿勢相對於載置面G變化,亦可良好地保持媒體被分離輥30分離之分離性。
掃描儀10具備:裝置本體12,其具備讀取媒體P之圖像讀取部34;進給托盤14,其設置於裝置本體12,支持所置放之媒體P;及控制部42,其控制媒體P自進給托盤14之進給。控制部42對應於裝置本體12相對於載置裝置本體12之載置面G之姿勢之切換,切換自進給托盤14進給媒體P時之進給模式。根據該構成,使用者無須進行對應於裝置本體12之姿勢切換進給模式之操作,從而可提供使用便利性優異之掃描儀10。
裝置本體12可將進給托盤14取第1傾斜角θ1之第1姿勢、與進給托盤14取較第1傾斜角θ1更接近水平之第2傾斜角θ2或進給托盤14成為水平之第2姿勢進行切換。進給模式包含:第1進給模式,其基於使用者之讀取執行操作開始媒體P之進給;及第2進給模式,其係於檢測到媒體P置放於進給托盤14時,開始媒體P之進給。控制部42至少於裝置本體12採取第2姿勢時選擇第2進給模式。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控制部42至少於裝置本體12採取第2姿勢時選擇第2進給模式、即當檢測到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4時開始媒體P之進給之進給模式,故而於使用者進行將媒體P置放於進給托盤14之作業時,使用者無須進行每次置放媒體P時按壓讀取執行按鈕等之讀取執行操作,從而使用便利性提高。
控制部42係於裝置本體12自第2姿勢向第1姿勢切換時,將進給模式自第2進給模式切換至第1進給模式。根據該構成,控制部42於第1姿勢下使用第1進給模式時,無須切換進給模式,從而使用便利性提高。
本發明之掃描儀10具備檢測裝置本體12相對於載置面G之姿勢之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控制部42基於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檢測資訊切換進給模式。根據該構成,可確實地切換至適合裝置本體12之姿勢之進給模式。
<<<第1實施形態之變更形態>>> (1)於本實施形態中,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係以於開關46a被按壓時檢測到裝置本體12為第2姿勢狀態之方式構成,但亦可以因開關46a與按壓部46b隔開而檢測到裝置本體12為第1姿勢狀態之方式構成來代替該構成。
(2)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設為根據裝置本體12之姿勢切換來切換接通狀態與斷開狀態之開關46a,但亦可藉由例如加速度感測器、傾斜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等可檢測到裝置本體12之姿勢之切換之檢測機構而構成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來代替該構成。
(3)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進給長條媒體之情形時,期待將進給托盤14切換為第3姿勢進行進給。然而,長條媒體與通常尺寸(例如A4尺寸等)之媒體相比,媒體之自重增加,故而自載置面G將長條媒體拉起進行進給之進給輥28之負載增大。此處,亦可於進給托盤14之媒體支持面配置與進給輥28之旋轉連動地旋轉驅動之複數個輥。藉此,於進給長條媒體時,使該等輥旋轉驅動,進行長條媒體之進給輔助,藉此可減少進給輥28之負載,從而可順利地進行長條媒體之進給。
■■■第2實施形態■■■■ 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亦可替換為以下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64。以下,於圖8中,對第2實施形態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64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排出方向切換機構64作為一例,具備凸輪構件66及連桿構件68。於本實施形態中,凸輪構件66安裝於排出托盤16之旋動軸16a。於連桿構件68設置有卡合部68a。於卡合部68a,於與排出輥對36對向之側形成有向 -Z方向側傾斜之引導面68b。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桿構件68於媒體進給方向上配置於排出輥對36之+Y方向側。連桿構件68之下端部68c係與凸輪構件66卡合。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桿構件68係以當凸輪構件66旋轉時,沿Z軸方向上下移動之方式構成。
於圖8之上方之圖中,排出托盤16採取第1排出姿勢。於該狀態下,與凸輪構件66卡合之連桿構件68之卡合部68a位於較通過排出驅動輥36a與排出從動輥36b之挾持點N5之切線S5更靠+Z方向側。即,連桿構件68之卡合部68a係並未遮擋藉由排出輥對36排出之媒體之排出路徑P3之狀態。
另一方面,於圖8之下方之圖中,若使排出托盤16自第1排出姿勢朝向第2排出姿勢沿箭頭方向(圖8之下方之圖中之逆時針方向)旋動,則凸輪構件66亦隨著排出托盤16(旋動軸16a)之旋動而旋動。其結果,與凸輪構件66卡合之連桿構件68向-Z方向側變位。
藉此,卡合部68a與通過排出驅動輥36a與排出從動輥36b之挾持點N5之切線S5交叉,向-Z方向側變位至遮擋切線S5之位置為止。其結果,藉由排出輥對36排出之媒體P之前端與連桿構件68之卡合部68a之引導面68b接觸,由引導面68b向-Z方向側引導。藉此,媒體P之前進方向向-Z方向側改變,成為朝向採取第2排出姿勢之排出托盤16之方向。再者,標註符號P4之兩點鏈線表示藉由引導面68b改變方向後之媒體P之排出路徑。
排出方向切換機構64係設置於排出輥對36之下游側,與媒體P相接,改變媒體P之前進方向,藉此切換媒體P之排出方向。根據該構成,排出方向切換機構64可以簡易之構成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第3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台座部44亦可替換為以下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第1腳部74及第2腳部76。以下,於圖9及圖10中對第3實施形態之掃描儀70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之符號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掃描儀70具備第1腳部74及第2腳部76。第1腳部74設置於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下之裝置本體72之底部。第1腳部74構成為可將旋動軸74a作為旋動支點繞裝置本體72旋動。第1腳部74構成為可將收容於裝置本體12之底部之狀態(圖9之上方之圖)與自裝置本體12拉出之狀態(圖9之下方之圖)進行切換。
第2腳部76設置於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下之裝置本體72之背面側端部。第2腳部76構成為可將旋動軸76a作為旋動支點繞裝置本體72旋動。第2腳部76構成為可將收容於裝置本體12之背面側端部之狀態(圖9之上方之圖)與自裝置本體12拉出之狀態(圖9之下方之圖)進行切換。
於圖9之下方之圖中,於將裝置本體72自載置面G提起,將第1腳部74及第2腳部76自裝置本體72拉出後,將裝置本體72載置於載置面G,藉此進行掃描儀70中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姿勢切換。再者,圖9之下方之圖中標註符號16之兩點鏈線部表示排出托盤16之第1排出姿勢,標註符號16-1之實線部表示第2排出姿勢,標註符號14之兩點鏈線部表示進給托盤14之第1姿勢,標註符號14-1之實線部表示第2姿勢。進而,於圖9之下方之圖中,標註符號P6之實線表示掃描儀70之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下之媒體之進給路徑。
於圖10中對本實施形態中之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78及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80進行說明。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78具備包含複數個齒輪之齒輪列82,且以於齒輪列82中相鄰之齒輪相互噛合之方式構成。於齒輪列82中,齒輪82A與第1腳部74之旋動軸74a同軸地設置,且以與旋動軸74a一同地旋動之方式構成。另一方面,於齒輪列82中,齒輪82B與排出托盤16之旋動軸16a同軸地設置,且以與旋動軸16a一同地旋動之方式構成。
於圖10之上方之圖中,於第1腳部74收容於裝置本體72之底部之狀態下,排出托盤16採取第1排出姿勢。於圖10之下方之圖中,若將第1腳部74自裝置本體72拉出,則旋動軸74a及齒輪82A沿相同方向旋動。齒輪82A之旋動經由齒輪列82之複數個齒輪傳遞至齒輪82B。藉此,齒輪82B及旋動軸16a亦旋動。其結果,排出托盤16自第1排出姿勢向第2排出姿勢旋動。因此,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78可使排出托盤16之旋動動作與第1腳部74之旋動動作連動。
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80具備包含複數個齒輪之齒輪列84,且以於齒輪列84中相鄰之齒輪相互噛合之方式構成。於齒輪列84中,齒輪84A與第2腳部76之旋動軸76a同軸地設置,且以與旋動軸76a一同地旋動之方式構成。另一方面,於齒輪列84中,齒輪84B與進給托盤14之旋動軸14b同軸地設置,且以與旋動軸14b一同地旋動之方式構成。
於圖10之上方之圖中,於第2腳部76收容於裝置本體72之背面側端部之狀態下,進給托盤14採取第1姿勢。於圖10之下方之圖中,若將第2腳部76自裝置本體72拉出,則旋動軸76a及齒輪84A沿相同方向旋動。齒輪84A之旋動經由齒輪列84之複數個齒輪傳遞至齒輪84B。藉此,齒輪84B及旋動軸14b亦旋動。其結果,進給托盤14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旋動。因此,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80可使進給托盤14之旋動動作與第2腳部76之旋動動作連動。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若為使裝置本體72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切換或者自第2姿勢向第1姿勢切換而使第1腳部74及第2腳部76旋動,則與該旋動動作連動地,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亦切換為與裝置本體72之姿勢相適之姿勢。其結果,使用者無須與裝置本體72分開地進行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之姿勢切換動作,從而可提高作業性。
再者,於圖9及圖10中雖未圖示,但於第3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70中亦設置有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及分離輥變位機構56。該等亦以於使第1腳部74及第2腳部76旋動時與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之姿勢切換連動地動作之方式構成。
與裝置本體72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78切換排出托盤16之姿勢,並且排出方向切換機構48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根據該構成,無須藉由使用者之手進行排出托盤16之姿勢切換與媒體P之排出方向切換,從而可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之掃描儀70。
與裝置本體72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80切換進給托盤14之姿勢,並且分離輥變位機構56使分離輥30變位。根據該構成,無須藉由使用者之手進行進給托盤14之姿勢切換與分離輥30之變位,從而可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之掃描儀70。
<<<第3實施形態之變更形態>>> 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由齒輪列82進行自第1腳部74向排出托盤16之動力傳遞之構成,但亦可由環形傳輸帶或鏈條等其他動力傳遞機構構成來替代該構成。同樣地,自第2腳部76向進給托盤14之動力傳遞亦可設為其他動力傳遞機構來代替齒輪列84。
■■■第4實施形態■■■■ 亦可設為未設置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台座部44而於以下說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掃描儀設置第1底面88a及第2底面88b之構成。以下,於圖11中對第4實施形態之掃描儀86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於掃描儀86之裝置本體88設置有於第1姿勢時(通常進給姿勢)支持於載置面G之第1底面88a、及於第2姿勢時(水平進給姿勢)支持於載置面G之第2底面88b。
於圖11之上方之圖中,掃描儀86採取第1姿勢,成為第1底面88a支持於載置面G之狀態。自該狀態如圖11之下方之圖所示使裝置本體88沿圖11之下方之圖中之順時針方向旋動,使第2底面88b與載置面G接觸。藉此,裝置本體88中之支持於載置面G之底面自第1底面88a切換為第2底面88b。即,於裝置本體88中進行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
隨著裝置本體88之姿勢切換,分別將旋動軸14b、16a作為支點,使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旋動,藉此進行進給托盤14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排出托盤16之自第1排出姿勢向第2排出姿勢之切換。再者,圖11之上下之圖中之標註符號P7、P8之粗線表示掃描儀86中之第1姿勢及第2姿勢之媒體之進給路徑。
■■■第5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台座部44亦可替換為以下說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支架構件94。以下,於圖12中對第5實施形態之掃描儀90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90具備裝置本體92、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進給托盤14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為可將旋動軸14b作為旋動支點繞裝置本體92旋動。排出托盤16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為可將旋動軸16a作為旋動支點繞裝置本體92旋動。
圖12之上方之圖表示掃描儀90中之第1姿勢。於該狀態下,進給托盤14採取第1姿勢,排出托盤16採取第1排出姿勢。如圖12之下方之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掃描儀90之第2姿勢係以將掃描儀90安裝於支架構件94之狀態下使用為前提。再者,圖12之上方之圖中標註符號P9之實線表示掃描儀90之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下之媒體之進給路徑,圖12之下方之圖中標註符號P10之實線表示掃描儀90之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下之媒體之進給路徑。
於圖12之下方之圖中,支架構件94具備裝置本體安裝部94a、進給托盤支持部94b、及排出托盤支持部94c。再者,於圖12之下方之圖中,雖未圖示,但支架構件94載置於載置面G。
於本實施形態中,支架構件94之裝置本體安裝部94a係以將裝置本體92以第2姿勢之狀態安裝之方式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若於將裝置本體92安裝於裝置本體安裝部94a之狀態下,使採取第1姿勢之進給托盤14旋動至與支架構件94之進給托盤支持部94b接觸之位置為止,則進給托盤14切換為第2姿勢。此外,進給托盤14被進給托盤支持部94b支持而定位。藉此,可抑制進給托盤14因所置放之媒體之重量等而意外地自第2姿勢之狀態向-Z方向側旋動,故而可於掃描儀90之水平進給姿勢下穩定地進行進給托盤14中之媒體之置放及進給。
排出托盤16若於將裝置本體92安裝於裝置本體安裝部94a之狀態下自第1排出姿勢旋動至與支架構件94之排出托盤支持部94c接觸之位置為止,則切換為第2排出姿勢。此外,排出托盤16被排出托盤支持部94c支持而定位。藉此,可抑制排出托盤16因托盤之自重或被排出之媒體之重量而意外地自第2排出姿勢之狀態向-Z方向側旋動,故而可增加排出托盤16中可堆疊之媒體片數,從而可提高排出托盤16中之堆疊性。
圖12之下方之圖中標註符號16之兩點鏈線部表示排出托盤16之第1排出姿勢,標註符號16-1之實線部表示第2排出姿勢,標註符號14之兩點鏈線部表示進給托盤14之第1姿勢,標註符號14-1之實線部表示第2姿勢。
■■■第6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進給托盤14亦可替換為以下說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托盤安裝部及可安裝於該托盤安裝部之複數種進給托盤。以下,於圖13至圖18中對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96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再者,作為一例,本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96與下述複數個進給托盤106、110、112等一同地構成圖像讀取系統97。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掃描儀96之裝置本體98形成有托盤安裝部98a。於本實施形態中之托盤安裝部98a,對應於裝置本體98之姿勢可安裝地構成有複數種進給托盤。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托盤安裝部98a設為將設置於複數種進給托盤之插入部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安裝於裝置本體98之構成,但亦可設為利用其他方法將進給托盤可拆裝地安裝於裝置本體98之構成。
圖13之上方之圖係將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安裝於第1姿勢時之裝置本體98之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托盤安裝部98a設置於裝置本體98之-Y方向側端部,且於-Y方向側開口。於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之前端部設置有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之插入部106a。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設為將插入部106a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進行安裝之構成,藉此可拆裝地安裝於裝置本體98。再者,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係以相對於載置面G形成第1傾斜角θ1之方式安裝於裝置本體98。
於圖13之下方之圖中,裝置本體98將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拆卸後以第2姿勢之狀態安裝於支架構件108。於本實施形態中,支架構件108具備裝置本體安裝部108a及排出托盤支持部108b。再者,於圖13之下方之圖、圖14之上下之圖中雖未圖示,但支架構件108載置於載置面G。於圖13之下方之圖中,排出托盤16將旋動軸16a作為旋動支點支持於排出托盤支持部108b,且採取第2排出姿勢。
於圖14之上方之圖中,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110可拆裝地安裝於裝置本體98。於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110之前端部形成有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之插入部110a。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110設為將插入部110a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進行安裝之構成,藉此可拆裝地安裝於裝置本體98。再者,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110以相對於載置面G形成第2傾斜角θ2之方式安裝於裝置本體98。
於圖14之下方之圖中,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可拆裝地安裝於裝置本體98。於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之前端部形成有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之插入部112a。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設為將插入部112a插入至托盤安裝部98a進行安裝之構成,藉此可拆裝地安裝於裝置本體98。
再者,將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以朝向載置面G側向下傾斜之狀態安裝,藉此可自更靠近載置面G之位置引導長條媒體。進而,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可抑制於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與長條媒體之間產生之摩擦力,從而可使媒體之進給順利,並且可抑制媒體劃傷。
本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96構成為可對應於裝置本體98相對於載置裝置本體98之載置面G或者支架構件108之姿勢變化,選擇作為一例之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110及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中之任一進給托盤並安裝於裝置本體98之托盤安裝部98a。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3之上方之圖及圖14之上下之圖所示,可安裝於托盤安裝部98a之複數種進給托盤、例如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106、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110及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112分別以於安裝於裝置本體98之狀態下,裝置本體98與安裝於裝置本體98之各托盤106、110、112所成之角度形成不同角度之方式設定。
對上述說明進行總結,掃描儀96具備:裝置本體98,其具備讀取媒體之圖像讀取部34;及進給托盤106、110、112,其等設置於裝置本體98,且支持所置放之媒體。裝置本體98具有將進給托盤106、110、112設為可拆裝之托盤安裝部98a,且可對應於裝置本體98相對於載置裝置本體98之載置面G之姿勢變化,選擇形態不同之複數種進給托盤106、110、112中之一種進給托盤。
圖像讀取系統97包含:掃描儀96,其於具備讀取媒體之圖像讀取部34之裝置本體98具備將支持所置放之媒體之進給托盤106、110、112設為可拆裝之托盤安裝部98a;及形態不同之複數個進給托盤106、110、112,其等可相對於托盤安裝部98a拆裝。可對應於裝置本體98相對於載置裝置本體98之載置面G之姿勢變化,選擇複數種進給托盤106、110、112中之一種進給托盤。
根據本實施形態中之圖像讀取系統97及掃描儀96之構成,由於可對應於裝置本體98相對於載置裝置本體98之載置面G之姿勢變化,選擇形態不同之複數種進給托盤中之一種進給托盤106、110、112,故而可更靈活地應對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之使用者之需求。
形態不同之複數個進給托盤106、110、112係相對於裝置本體98之傾斜角不同。根據該構成,於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06、110、112之使用者之需求為進給托盤之姿勢變化之情形時,可應對該需求。
<<<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之變更形態>>> 繼而,於圖15至圖18中對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之變更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各圖中省略載置面G及支架構件108之圖示。
(1)圖15中之進給托盤114作為一例,支持媒體之支持面114a以不存在凹凸之平坦之面形成。藉此,於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之掃描儀96中,於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14時或者自進給托盤114進給媒體時,可抑制媒體P卡在進給托盤114,從而可順利地進行進給。
於本變更形態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進給托盤包含以平坦之面形成有支持媒體之支持面114a之進給托盤114。根據該構成,可抑制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14時之卡住。
(2)圖16中之進給托盤116成為未於支持面116a設置引導支持於支持面116a之媒體之側端邊緣的可於X軸方向上移動之一對導邊器120(圖17)之構成。藉此,可抑制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16時卡在導邊器。此外,於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16時,若導邊器120位於阻礙媒體之置放之位置,則必須使導邊器120移動至不阻礙媒體置放之位置,從而作業性降低。因本實施形態為不具備導邊器120之構成,故而可抑制作業性之降低。
於本變更形態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進給托盤包含不具備引導所置放之媒體P之側端邊緣之導邊器120之進給托盤116。根據該構成,可抑制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16時媒體卡在導邊器120。
(3)圖17中之進給托盤118構成為對於支持面118a可拆裝一對導邊器120。於圖17之上方之圖中,一對導邊器120安裝於進給托盤118。於該狀態下,一對導邊器120構成為可沿著支持面118a於X軸方向上移動。圖17之下方之圖係將一對導邊器120自進給托盤118拆卸後之狀態。於本變更形態中,因構成為對於進給托盤118可拆裝一對導邊器120,故而於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18時或者自進給托盤118進給媒體時,可視需要對於進給托盤118拆裝一對導邊器120,故而可提高進給托盤118之便利性。
(4)圖18中之進給托盤122具備一對導邊器124。導邊器124具備引導部124a及旋動軸124b。引導部124a構成為可將旋動軸124b作為旋動支點相對於進給托盤122旋動。於本變更形態中,引導部124a可將規制由進給托盤122之支持面122a支持之媒體之側端邊緣之第1狀態(圖18中之實線部)與自支持面122a突出之突出量降低之第2狀態(圖18中之標註有符號124a-1之兩點鏈線部)進行切換。
於本變更形態中,若引導部124a成為第2狀態,則引導部124a位於較支持面122a更靠-Z方向側,於將媒體置放於進給托盤122時或者不使用導邊器124之狀態下自進給托盤122進給媒體時,可抑制媒體卡在導邊器124。
形態不同之複數個進給托盤包含具備引導所置放之媒體P之側端邊緣之導邊器124之進給托盤122。構成導邊器124之規制媒體P之側端邊緣之引導部124a可將規制側端邊緣之第1狀態與自第1狀態傾倒且自支持媒體之支持面122a突出之突出量降低之第2狀態進行切換。根據該構成,可抑制於將媒體P置放於進給托盤122時媒體卡在導邊器124。
■■■第7實施形態■■■■ 亦可於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進給托盤14具備以下說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以下,於圖19至圖21中對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26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掃描儀126具備裝置本體128、進給托盤130、及排出托盤16。於本實施形態中,排出托盤16亦可將旋動軸16a作為旋動支點而旋動,且可將第1排出姿勢(於圖19之上方之圖中標註有符號16之姿勢)與第2排出姿勢(於圖19之下方之圖中標註有符號16-1之姿勢)進行切換。
於本實施形態中,進給托盤130可將旋動軸130a作為旋動支點進行旋動,且可將第1姿勢(於圖19之上方之圖中標註有符號130之姿勢)與第2姿勢(於圖19之下方之圖中標註有符號130-1之姿勢)進行切換。
於進給托盤130設置有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包括傾斜感測器或加速度檢測感測器等。若將旋動軸130a作為旋動支點使進給托盤130旋動,則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檢測到進給托盤130之姿勢變化。作為一例,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係以檢測進給托盤130相對於載置面G之傾斜角之方式構成。藉此,控制部42判斷進給托盤130呈現第1姿勢抑或是呈現第2姿勢。
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2(圖2)係以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進給托盤130之姿勢檢測資訊,進行分離輥30對下述進給輥28之推壓力之控制及分離輥30之分離負載之控制之至少一者之方式設定。
進給托盤130具備檢測進給托盤130相對於載置面G之姿勢之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且控制部42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變更自進給托盤130進給媒體P時之進給條件。根據該構成,藉由設定為適合進給托盤130之姿勢之進給條件,可進行適當之進給。
<<<分離輥30對進給輥28之推壓力之控制>>> 於圖20中,就分離輥30對進給輥28之推壓力之控制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之裝置本體128內設置有推壓機構134。推壓機構134具備按壓構件136、卡合構件138、及凸輪構件140。作為一例,按壓構件136係以盤簧構成。
按壓構件136之一端與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卡合,另一端與卡合構件138卡合。卡合構件138係與凸輪構件140卡合。於本實施形態中,凸輪構件140係以藉由設置於裝置本體128內之未圖示之驅動源旋轉驅動之方式構成。再者,未圖示之驅動源由控制部42控制,凸輪構件140經由未圖示之驅動源被控制部42控制。於本實施形態中,按壓構件136經由旋轉軸30a將分離輥30推壓至進給輥28。
控制部42於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判斷進給托盤130呈現第1姿勢之情形時,將凸輪構件140設為第1狀態(圖20之上方之圖)。於該狀態下,按壓構件136以第1按壓力F1按壓旋轉軸30a。即,分離輥30以第1按壓力F1按壓進給輥28。
另一方面,控制部42於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判斷進給托盤130呈現第2姿勢之情形時,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源使凸輪構件140旋轉驅動,使凸輪構件140自第1狀態(圖20之上方之圖)向第2狀態(圖20之下方之圖)切換。於該狀態下,按壓構件136於旋轉軸30a與卡合構件138之間被壓縮。其結果,按壓構件136以大於第1按壓力F1之第2按壓力F2按壓旋轉軸30a。即,分離輥30以大於第1按壓力F1之第2按壓力F2按壓進給輥28。
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2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調整分離輥30對進給輥28之推壓力。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26中,於以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進給媒體時,媒體因媒體之自重而反張力增大。其結果,進給媒體之進給力減小,從而媒體之不進給(不饋送)之虞增大。於本實施形態中,若裝置本體128及進給托盤130採取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時,則分離輥30對進給輥28之按壓力F2大於第1姿勢時之按壓力F1,故而可抑制媒體之進給力之降低,從而可抑制媒體之不進給。
本實施形態之掃描儀具備自進給托盤130送出媒體P之進給輥28、藉由與進給輥28之間挾持媒體P而進行媒體P之分離之分離輥30、及可調整將分離輥30推壓至進給輥28之推壓力之推壓機構134,進給條件包含推壓力之強弱,控制部42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調整推壓機構134之推壓力。根據該構成,藉由將推壓力設為適合進給托盤130之姿勢之強度,可進行適當之進給。
<<<關於分離輥30之分離負載之控制>>> 於圖21中,對分離輥30之分離負載之控制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設置有作為「旋轉阻力賦予機構」之扭力規制器142。扭力規制器142具備盤簧144、及齒輪146A、146B。
於本實施形態中,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插入至扭力規制器142之盤簧144。盤簧144之一端部144a與齒輪146A卡合。齒輪146A與齒輪146B相互噛合,齒輪146B以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旋轉驅動之方式構成。
圖21之上方之圖表示進給托盤130採取第1姿勢時之扭力規制器142之狀態。控制部42於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判斷進給托盤130呈現第1姿勢之情形時,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使齒輪146A及齒輪146B旋動,將盤簧144之內徑尺寸設定為直徑d1。藉此,盤簧144對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賦予特定之束縛力(相對於旋轉軸30a之旋轉阻力)。
另一方面,如圖21之下方之圖所示,控制部42於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判斷進給托盤130呈現第2姿勢之情形時,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使齒輪146A及齒輪146B旋動,將盤簧144之內徑尺寸設定為大於直徑d1之直徑d2。藉此,可使盤簧144賦予分離輥30之旋轉軸30a之束縛力(旋轉阻力)小於第1姿勢時之束縛力(旋轉阻力)。其結果,於進給托盤130之第2姿勢下,可使作用於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之間之分離負載小於進給托盤130之第1姿勢下之分離負載,從而可抑制媒體之不進給。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42作為一例,將扭力規制器142之束縛力(旋轉阻力)之大小設為媒體之進給條件,以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調整扭力規制器142之旋轉阻力(盤簧144之束縛力)之方式構成。
掃描儀126具備:進給輥28,其自進給托盤130送出媒體P;分離輥30,其藉由與進給輥28之間挾持媒體P而進行媒體P之分離;及扭力規制器142,其對分離輥30賦予旋轉阻力。扭力規制器142構成為可調整旋轉阻力,進給條件包含旋轉阻力之大小,控制部42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調整扭力規制器142之旋轉阻力。
根據上機構成,由於進給條件包含旋轉阻力之大小,且控制部42基於托盤姿勢檢測機構132之檢測資訊調整扭力規制器142之旋轉阻力,故而可藉由將旋轉阻力設為適合進給托盤130之姿勢之大小而進行適當之進給。
■■■第8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台座部44亦可替換為以下說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姿勢調整台座152。以下,於圖22中對第8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48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圖22中之XYZ座標軸並非將掃描儀148作為基準,而是將載置面G及姿勢調整台座152作為基準,將裝置寬度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裝置深度方向設為Y軸,將裝置高度方向(鉛直方向)設為Z軸。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48具備裝置本體150、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相對於裝置本體150旋動。於本實施形態中,裝置本體150安裝於姿勢調整台座152。姿勢調整台座152載置於載置面G。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作為媒體寬度方向之X軸設為第1軸,將作為鉛直方向之Z軸設為第2軸,將與第1軸及第2軸正交之Y軸設定為第3軸。
姿勢調整台座152具備:第1軸調整部152a,其使裝置本體150繞第1軸旋動,調整裝置本體150繞第1軸之姿勢;第3軸調整部152b,其使裝置本體150及第1軸調整部152a繞第3軸旋動,調整裝置本體150繞第3軸之姿勢;及第2軸調整部152c,其使裝置本體150、第1軸調整部152a及第3軸調整部152b繞第2軸旋動,調整裝置本體150繞第2軸之姿勢。
於本實施形態中,不僅可使裝置本體150自第1姿勢(通常進給姿勢)向第2姿勢(水平進給姿勢)切換(繞第1軸之旋動),亦可使其繞第2軸及繞第3軸旋動,故而可將掃描儀148之姿勢設為最適合使用者之作業之姿勢。再者,圖22中之繞各軸之箭頭表示旋動方向。
對上述說明進行總結,裝置本體150除可實現裝置本體150繞沿著作為與媒體P之進給方向交叉之方向之媒體寬度方向之第1軸(X軸)之旋動所伴有之姿勢切換,亦可實現裝置本體150繞沿著鉛直方向之第2軸(Z軸)之旋動所伴有之姿勢切換、及裝置本體150繞相對於第1軸及上述第2軸之兩者正交之第3軸(Y軸)之旋動所伴有之姿勢切換之至少一者。根據該構成,使用者可將裝置本體150甚至是掃描儀148設為更容易操作之裝置姿勢,從而使用便利性進一步提高。
■■■第9實施形態■■■■ 除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台座部44以外,亦可具備以下說明之第9實施形態之高度調整部158。以下,於圖23中對第9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54之構成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掃描儀154之裝置本體156可旋動地支持於台座部44。於台座部44之-Z方向側設置有高度調整部158。高度調整部158作為一例,係作為Z軸載置台而構成,且具備載置台部158a、複數個連桿構件158b、及把手158c。於載置台部158a載置有裝置本體156及台座部44。於本實施形態中,圖23之上方之圖表示高度調整部158之降下狀態。
於圖23之上方之圖中,藉由使把手158c旋轉而使複數個連桿構件158b變位,從而將載置台部158a拉起。藉此,裝置本體156及台座部44被拉起至較載置台部158a更靠+Z方向側,而成為圖23之下方之圖所示之高度調整部158之頂起狀態。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可對應於把手158c之旋轉量調整載置台部158a之高度,故而可將掃描儀154設定於任意之高度位置,從而可將掃描儀154設為使用者容易作業之高度。
裝置本體156可於鉛直方向上調整相對於載置面G之高度。根據該構成,由於裝置本體156具備可於鉛直方向上調整相對於載置面G之高度之高度調整部158,故而可設為使用者更容易操作之裝置高度,而使用便利性進一步提高。
<<<第9實施形態之變更例>>> 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為設置有利用連桿機構於台座部44之-Z方向側上下移動之高度調整部158之構成,但亦可設為例如於台座部44或者支持台座部44之支持板(未圖示)之四個角設置螺桿構件(例如,螺絲或螺栓等),並藉由使該等旋轉而使台座部44或者支持板上下移動而將掃描儀154調整為任意高度位置之構成來代替該構成。
■■■第10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所具備之上述使用者介面部22亦可替換為以下要說明之第10實施形態之傾斜面板164。以下,於圖24及圖25中對第10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60之構成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60具備裝置本體162、進給托盤14、排出托盤16、台座部44、傾斜面板164、及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相對於裝置本體150旋動。
於圖24及圖25中,於裝置本體162之前表面側形成有凹狀之傾斜面板收容部162a。可於傾斜面板收容部162a收容傾斜面板164及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圖24係藉由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使傾斜面板164自於傾斜面板收容部162a收容有傾斜面板164及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之狀態(未圖示)向+Y方向側拉起之狀態。
於本實施形態中,傾斜面板164經由旋動軸164a安裝於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傾斜面板164可將旋動軸164a作為旋動支點沿圖24所示之箭頭R1之方向旋動。進而,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具備未圖示之複數個旋動軸,作為一例,構成為可相對於裝置本體162沿圖24及圖25所示之箭頭R2、R3之方向旋動。
於圖24中,於自傾斜面板收容部162a將傾斜面板164拉起之狀態下,使傾斜面板164相對於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旋動,藉此,可將傾斜面板164設定為使用者容易目視之角度。
於圖25中,裝置本體162及進給托盤14採取第2姿勢,排出托盤16亦採取第2排出姿勢。亦於該狀態下,沿R3之箭頭方向將傾斜面板164自傾斜面板收容部162a拉起,並使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繞載置面G之鉛直方向之軸線(箭頭R2之方向)旋動,藉此,作為一例,於使用者位於裝置本體162之-X方向側之狀態下亦可進行掃描儀160之操作,從而可提高掃描儀160之便利性。又,藉由適當調節傾斜面板164及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166之姿勢,可提高來自使用者之傾斜面板164之視認性。
裝置本體162具備可傾斜之傾斜面板164。根據該構成,即便裝置本體162之姿勢切換,亦可確保傾斜面板164之視認性。
■■■第11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10亦可具備以下說明之第11實施形態之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以下,於圖26及圖27中對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168之構成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使用相同符號進行說明。
於圖26之上方之圖中,符號LR1表示自進給口27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進入範圍,符號LR2表示自排出口24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進入範圍。此處,如圖26之下方之圖所示,若將裝置本體170自第1姿勢切換至第2姿勢,並且將進給托盤14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切換,將排出托盤16自第1排出姿勢向第2排出姿勢切換,則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進入範圍擴大。再者,以符號LR3表示於進給托盤14側擴大後之光之進入範圍,以符號LR4表示於排出托盤16側擴大後之光之進入範圍。
藉此,若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進入範圍擴大,則存在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到達圖像讀取部34,導致圖像讀取部34中之圖像讀取之品質降低,媒體之讀取結果變差之情形。
於圖27中,裝置本體170具備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遮光構件172設置於與進給口27對應之位置。第1遮光構件172構成為可藉由下述連動機構176(圖28)而與進給托盤14之第1姿勢和第2姿勢之切換連動地,將收納於裝置本體170內之收納狀態(圖27之上方之圖)與自裝置本體170突出之狀態進行切換。
於圖27之下方之圖中,若第1遮光構件172成為自裝置本體170突出之狀態,則第1遮光構件172之至少一部分進入光之進入範圍LR1內,遮擋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一部分,抑制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量。再者,於圖27之下方之圖中,標註符號LC1之範圍係光向裝置本體170內之進入被第1遮光構件172遮擋之規制範圍。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遮光構件174設置於與排出口24對應之位置。第2遮光構件174構成為可藉由未圖示之連動機構而與排出托盤16之第1排出姿勢及第2排出姿勢之切換連動地,將收納於裝置本體170內之收納狀態(圖27之上方之圖)與自裝置本體170突出之狀態進行切換。
於圖27之下方之圖中,若第2遮光構件174成為自裝置本體170突出之狀態,則第2遮光構件174之至少一部分進入光之進入範圍LR2內,遮擋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一部分,從而抑制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量。再者,於圖27之下方之圖中,標註符號LC2之範圍係光向裝置本體170內之進入被第2遮光構件174遮擋之規制範圍。
藉此,可藉由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而抑制自進給口27及排出口24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量,故而可抑制圖像讀取部34中之圖像讀取之品質之降低,從而可抑制媒體之讀取結果之惡化。
如圖28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之連動機構176具備齒輪178、齒輪180A、齒輪180B、環形傳輸帶182、及設置於第1遮光構件172之齒條172a。齒輪178係與進給托盤14之旋動軸14b同軸地設置,與旋動軸14b一同地沿相同方向旋動。齒輪180A與齒輪180B係以複合齒輪構成。於齒輪178及齒輪180A捲繞有環形傳輸帶182。齒輪180B與齒條172a噛合而形成齒條與小齒輪。
於圖28之上方之圖中,於進給托盤14採取第1姿勢之狀態下,第1遮光構件172採取收納狀態。如圖28之下方之圖所示,若將進給托盤14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切換,則旋動軸14b沿圖28之下方之圖之箭頭方向旋動。藉此,齒輪178亦與旋動軸14b一同地旋動。齒輪178之旋動藉由環形傳輸帶182而傳遞至作為複合齒輪之齒輪180A、180B。其結果,齒輪180B旋動,經由齒條172a將第1遮光構件172自收納狀態向突出狀態切換。再者,若將進給托盤14自第2姿勢切換至第1姿勢,則藉由連動機構176而將第1遮光構件172自突出狀態向收納狀態切換。再者,雖未圖示,但第2遮光構件174亦具有相同之連動機構,且以與排出托盤16之旋動動作連動之方式構成。
掃描儀168具備:排出托盤16,其接收被排出之媒體P;進給口27,其於裝置本體170中供置放於進給托盤14之媒體P插入;排出口24,其於裝置本體170中朝向排出托盤16排出媒體P;第1遮光構件172,其可將自裝置本體170突出之狀態與收納於裝置本體170之收納狀態進行切換,且於突出之狀態下,抑制經由進給口27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光量;及第2遮光構件174,其可將自裝置本體170突出之突出狀態與收納於裝置本體170之收納狀態進行切換,且於突出之狀態下,抑制經由排出口24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光量。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對應於裝置本體170相對於載置面G之姿勢之切換將突出狀態與收納狀態進行切換。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具備抑制經由進給口27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光量之第1遮光構件172、及抑制經由排出口24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光量之第2遮光構件174,且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對應於裝置本體170相對於載置面G之姿勢之切換,將突出狀態與收納狀態進行切換,故而可抑制經由進給口27或排出口24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影響所導致之讀取結果之惡化。又,使用者無須對應於裝置本體170之姿勢操作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從而可提供使用便利性優異之掃描儀168。
<<<第11實施形態之變更形態>>>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係以與進給托盤14及排出托盤16之姿勢之切換連動之方式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而以於自進給托盤14朝向排出托盤16之媒體進給路徑26採取水平姿勢時,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自收納狀態切換為突出狀態之方式構成。具體而言,亦可於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檢測到裝置本體170自第1姿勢切換為第2姿勢時,控制部42基於本體姿勢檢測機構46之檢測資訊,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將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自收納狀態向突出狀態切換。
又,作為其他形態,亦可於裝置本體170內設置檢測媒體進給路徑26中之光量之光量檢測感測器。亦可於將裝置本體170之姿勢自第1姿勢切換為第2姿勢時,若由光量檢測感測器檢測到進入裝置本體170內之光之光量之增加,則控制部42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將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自收納狀態向突出狀態切換。控制部42亦可於裝置本體170自第2姿勢切換為第1姿勢時,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而將第1遮光構件172及第2遮光構件174自突出狀態向收納狀態切換。再者,亦可不於裝置本體170內設置專用之光量檢測感測器,而將圖像讀取部34之第1讀取單元40A及第2讀取單元40B之至少一者設為光量檢測感測器。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其等當然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於2017年10月3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號NO.2017-210114之全部揭示內容係以參照之形式併入至本文中。
10、70、86、90、96、126、148、154、160、168‧‧‧掃描儀
12、72、88、92、98、128、150、156、162、170‧‧‧裝置本體
14、114、116、118、122、130‧‧‧進給托盤
14a、120、124‧‧‧導邊器
14b、16a、74a、76a、124b、130a、164a‧‧‧旋動軸
14-1‧‧‧符號
14-2‧‧‧符號
16‧‧‧排出托盤
16-1‧‧‧符號
16a、28a、30a、36c、36d‧‧‧旋轉軸
18‧‧‧下部單元
20‧‧‧上部單元
22‧‧‧使用者介面部
24‧‧‧排出口
26‧‧‧媒體進給路徑
27‧‧‧進給口
28‧‧‧進給輥
30‧‧‧分離輥
32‧‧‧搬送輥對
34‧‧‧圖像讀取部
36‧‧‧排出輥對
36a‧‧‧排出驅動輥
36b‧‧‧排出從動輥
40A‧‧‧第1讀取單元
40B‧‧‧第2讀取單元
42‧‧‧控制部
44‧‧‧台座部
46‧‧‧本體姿勢檢測機構
46a‧‧‧開關
46b‧‧‧按壓部
48、64‧‧‧排出方向切換機構
50A、50B、50C、58A、58B、82A、82B、84A、84B、146A、146B、178、180A、180B‧‧‧齒輪
52A、52B、60、182‧‧‧環形傳輸帶
54、62、68、158b‧‧‧連桿構件
56‧‧‧分離輥變位機構
66、140‧‧‧凸輪構件
68a‧‧‧卡合部
68b‧‧‧引導面
68c‧‧‧下端部
74‧‧‧第1腳部
76‧‧‧第2腳部
78‧‧‧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
80‧‧‧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
82、84‧‧‧齒輪列
88a‧‧‧第1底面
88b‧‧‧第2底面
94、108‧‧‧支架構件
94a、108a‧‧‧裝置本體安裝部
94b‧‧‧進給托盤支持部
94c、108b‧‧‧排出托盤支持部
97‧‧‧圖像讀取系統
98a‧‧‧托盤安裝部
106‧‧‧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
106a、110a、112a‧‧‧插入部
110‧‧‧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
112‧‧‧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
114a、116a、118a、122a‧‧‧支持面
124a‧‧‧引導部
124a-1‧‧‧符號
130-1‧‧‧符號
132‧‧‧托盤姿勢檢測機構
134‧‧‧推壓機構
136‧‧‧按壓構件
138‧‧‧卡合構件
142‧‧‧扭力規制器
144‧‧‧盤簧
144a‧‧‧一端部
152‧‧‧姿勢調整台座
152a‧‧‧第1軸調整部
152b‧‧‧第3軸調整部
152c‧‧‧第2軸調整部
158‧‧‧高度調整部
158a‧‧‧載置台部
158c‧‧‧把手
162a‧‧‧傾斜面板收容部
164‧‧‧傾斜面板
166‧‧‧傾斜面板姿勢調整機構
172‧‧‧第1遮光構件
172a‧‧‧齒條
174‧‧‧第2遮光構件
176‧‧‧連動機構
F1‧‧‧第1推壓力
F2‧‧‧第2推壓力
G‧‧‧載置面
LR1、LR2、LR3、LR4‧‧‧進入範圍
LC1、LC2‧‧‧規制範圍
N1、N2、N3、N4、N5‧‧‧挾持點
P、P1、P2、P3、P4、P5、P6、P7、P8、P9、P10‧‧‧媒體
Pb‧‧‧媒體束
R1、R2、R3‧‧‧箭頭
S1、S2、S3、S4、S5‧‧‧切線
U‧‧‧動線
d1、d2‧‧‧直徑
θ1‧‧‧第1傾斜角
θ2‧‧‧第2傾斜角
圖1係對各實施形態中之掃描儀之基本構成進行說明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表示掃描儀中之媒體進給路徑之側剖視圖。 圖3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 圖4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第2姿勢下之進給托盤及排出托盤之姿勢之切換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5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之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及排出方向切換機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6係對第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之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及分離輥變位機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7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第2姿勢下之使用者之手之動線之模式圖。 圖8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排出方向切換機構之模式圖。 圖9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 圖10係對第3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之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及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 圖12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 圖13係表示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及安裝於托盤安裝部之第1姿勢用進給托盤之模式圖。 圖14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第2姿勢用進給托盤之狀態及安裝有長條媒體用進給托盤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5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以平坦之面形成有媒體之支持面之進給托盤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6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不具備導邊器之進給托盤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7係表示於第6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托盤安裝部安裝有使導邊器成為可拆裝之進給托盤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8係表示將導邊器設為可摺疊之構成之進給托盤之剖視圖。 圖19係表示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自第1姿勢向第2姿勢之切換之模式圖。 圖20係對於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對應於進給托盤之姿勢調整分離輥之按壓力之狀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21係對於第7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對應於進給托盤之姿勢調整分離輥之分離負載之狀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22係第8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立體圖。 圖23係第9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側視圖。 圖24係第10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第1姿勢之立體圖。 圖25係第10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第2姿勢之立體圖。 圖26係對於進入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之裝置本體內之光之進入範圍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27係對於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藉由第1遮光構件及第2遮光構件規制進入裝置本體內之光之進入範圍之狀態進行說明之模式圖。 圖28係於第11實施形態之掃描儀中使第1遮光構件與進給托盤連動之連動機構之模式圖。

Claims (13)

  1.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裝置本體,其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 排出托盤,其設置於上述裝置本體,接收被排出之媒體; 排出輥對,其將媒體排出至上述排出托盤; 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其切換上述排出托盤相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及 排出方向切換機構,其藉由上述排出輥對而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排出輥對具備被旋轉驅動之排出驅動輥、及與該排出驅動輥之間挾持著媒體進行從動旋轉之排出從動輥, 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藉由使上述排出從動輥之旋轉軸中心繞上述排出驅動輥之旋轉軸中心變位而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3.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設置於上述排出輥對之下游側,與媒體相接地改變該媒體之前進方向,藉此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4.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上述排出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排出托盤之姿勢,並且上述排出方向切換機構切換媒體之排出方向。
  5.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裝置本體,其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 進給托盤,其設置於上述裝置本體,支持所置放之媒體;及 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其切換上述進給托盤相對於上述載置面之姿勢。
  6. 如請求項5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地切換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
  7. 如請求項5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 進給輥,其自上述進給托盤送出媒體; 分離輥,其藉由與上述進給輥之間挾持媒體而進行媒體之分離;及 分離輥變位機構,其使上述分離輥之旋轉軸中心繞上述進給輥之旋轉軸中心進行變位。
  8. 如請求項7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與上述裝置本體之姿勢之切換連動,上述進給托盤姿勢切換機構切換上述進給托盤之姿勢,並且上述分離輥變位機構使上述分離輥變位。
  9. 一種圖像讀取系統,其特徵在於包含: 圖像讀取裝置,其於具備讀取媒體之讀取機構之裝置本體具備將支持所置放之媒體之進給托盤設為可拆裝之托盤安裝部;及 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其等對於上述托盤安裝部可拆裝; 可對應於上述裝置本體相對於載置上述裝置本體之載置面之姿勢變化,安裝複數種上述進給托盤中之一種進給托盤。
  10.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系統,其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係對於上述裝置本體之傾斜角不同。
  11.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系統,其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以平坦之面形成有支持媒體之支持面者。
  12.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系統,其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不具備引導所置放之媒體之側端之導邊器者。
  13.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系統,其中形態不同之複數個上述進給托盤包含具備引導所置放之媒體之側端之導邊器者,且 構成上述導邊器之規制上述側端之引導部可將規制上述側端之第1狀態、與自上述第1狀態變位且自支持媒體之支持面突出之突出量小於上述第1狀態之第2狀態進行切換。
TW107137903A 2017-10-31 2018-10-26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TWI679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0114A JP6946938B2 (ja) 2017-10-31 2017-10-31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7-210114 2017-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8443A true TW201918443A (zh) 2019-05-16
TWI679163B TWI679163B (zh) 2019-12-11

Family

ID=66244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903A TWI679163B (zh) 2017-10-31 2018-10-26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095790B2 (zh)
JP (2) JP6946938B2 (zh)
CN (2) CN109729229B (zh)
TW (1) TWI679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466B2 (ja) * 2017-09-28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027994B2 (ja) 2018-03-20 2022-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089669B2 (ja) 2018-08-31 2022-06-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346833B2 (ja) 2019-01-31 2023-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293843B2 (ja) 2019-04-24 2023-06-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制御システム
JP7247783B2 (ja) * 2019-06-25 2023-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10944881B2 (en) * 2019-07-30 2021-03-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ocument transport assistance member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7383977B2 (ja) * 2019-10-21 2023-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310537B2 (ja) * 2019-10-24 2023-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432141B2 (ja) * 2020-02-03 2024-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476709B2 (ja) 2020-07-30 2024-05-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215625494U (zh) * 2021-07-07 2022-01-25 威海富康电子有限公司 机台收纳直立装置及打印或扫描设备
JP2023050378A (ja) * 2021-09-30 2023-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03942A (zh) 1971-02-01 1973-01-24
JPH05278867A (ja) * 1992-03-31 1993-10-26 Eastman Kodak Japan Kk 紙搬送装置
JPH069066A (ja) * 1992-06-24 1994-01-18 Ricoh Co Ltd シート使用装置の給紙トレイ
JP2914168B2 (ja) * 1994-03-25 1999-06-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07832A (ja) * 1994-05-11 1995-11-21 Canon Inc 原稿送り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原稿送り装置
JP3330822B2 (ja) * 1996-06-26 2002-09-30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201261A (ja) * 1998-10-28 2000-07-18 Fujitsu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6462839B1 (en) * 1999-03-25 2002-10-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mbined printer/copier device having a pivotable scanner
DE60013344T2 (de) * 1999-03-26 2005-09-01 Seiko Epson Corp. Bildlesevorrichtung und Bild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JP3691745B2 (ja) * 1999-12-01 2005-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トレイ
JP2002274738A (ja) 2001-03-19 2002-09-25 Canon Inc シート取り扱い装置
JP4189661B2 (ja) 2002-08-14 2008-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115268B2 (ja) * 2002-12-24 200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4295021B2 (ja) * 2003-06-17 2009-07-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361460B2 (ja) * 2004-10-20 2009-11-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供給機構
JP3893393B2 (ja) * 2004-12-28 2007-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240848A (ja) * 2005-03-04 2006-09-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14033A (ja) * 2005-05-09 2006-11-16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207927B2 (ja) * 2005-05-20 2009-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6805A (ja) * 2005-09-14 2007-03-2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装置
US20070188818A1 (en) * 2006-02-13 2007-08-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Tiltable document imaging apparatus
JP2008011466A (ja) 2006-06-30 2008-01-17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4112A (ja) * 2006-12-19 2008-07-03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7699A (ja) * 2007-01-16 2008-07-31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トレイ
JP4958693B2 (ja) * 2007-09-0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885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1386B2 (ja) * 2008-09-03 2013-07-17 株式会社Pfu スキャナ装置
JP5213634B2 (ja) * 2008-10-16 201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1003B2 (ja) * 2009-09-18 2013-06-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9293B2 (ja) * 2010-04-28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0217A (ja) * 2011-03-03 2012-09-20 Seiko Epson Corp 媒体搬送装置、スキャナ装置、記録装置
US8537433B2 (en) * 2011-04-26 2013-09-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Forward facing scanner
JP5929475B2 (ja) 2012-04-27 2016-06-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8700B2 (ja) * 2012-07-13 2016-08-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4086819A (ja) * 2012-10-22 2014-05-1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5209320B (zh) 2013-05-10 2017-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装置及转向控制方法
JP6200228B2 (ja) * 2013-07-16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9197775B2 (en) * 2014-01-23 2015-11-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copi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165652B1 (ko) * 2014-05-22 2020-10-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복합기
JP6478007B2 (ja) * 2014-07-17 2019-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開閉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235728B2 (ja) * 2014-10-06 2017-11-22 株式会社Pfu 給紙装置
CN106794947B (zh) * 2014-10-10 2018-06-29 株式会社Pfu 供纸装置
JP6617871B2 (ja) * 2015-09-24 2019-12-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
US9882415B2 (en) 2015-10-01 2018-01-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charging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ingle piece metal housing
JP7072343B2 (ja) * 2015-10-16 2022-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809146B2 (ja) * 2015-11-16 2021-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6746989B2 (ja) * 2016-03-18 2020-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7178588A (ja) 2016-03-31 2017-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194988B2 (ja) 2016-07-12 2017-09-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16514B2 (ja) * 2017-01-06 2021-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795789B2 (ja) * 2017-04-28 2020-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US10351366B2 (en) * 2017-09-21 2019-07-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nual tra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46939B2 (ja) * 2017-10-31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5790B2 (en) 2021-08-17
TWI679163B (zh) 2019-12-11
US20210329141A1 (en) 2021-10-21
JP2019083428A (ja) 2019-05-30
CN112165559A (zh) 2021-01-01
JP6946938B2 (ja) 2021-10-13
US11516360B2 (en) 2022-11-29
CN109729229B (zh) 2020-10-16
US20190132464A1 (en) 2019-05-02
JP2021193813A (ja) 2021-12-23
CN112165559B (zh) 2022-11-25
CN109729229A (zh) 2019-05-07
JP7115612B2 (ja)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163B (zh)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CN109729230B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CN110875995B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读取单元
US8177222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750461B (zh) 圖像讀取裝置
JP2009215068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28286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scanner with upright visible document images
CN110861938B (zh)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420834B2 (en) Medium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8137778A (ja) 手差し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0848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製本システム
JP393219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7852527B2 (en) Image reader
JP2010018403A (ja) 給紙装置
JPH0472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5341408A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