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559A - 卡匣及密封構件 - Google Patents

卡匣及密封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559A
TW201406559A TW102118169A TW102118169A TW201406559A TW 201406559 A TW201406559 A TW 201406559A TW 102118169 A TW102118169 A TW 102118169A TW 102118169 A TW102118169 A TW 102118169A TW 201406559 A TW201406559 A TW 2014065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assette
sealing member
liquid supply
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zumi Nozawa
Tadahiro Mizutani
Hiroyuki Nakamura
Atsushi Kobayashi
Ryota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627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605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16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947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06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5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降低液體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之卡匣或密封構件。收納用於供給至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之卡匣具備液體收納部、及連接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供給部。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內部設置有使上述液體流出至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流出部、及連接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外部與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內部之開口;上述開口未與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側面相接。

Description

卡匣及密封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卡匣之技術。
先前,作為對液體噴射裝置之一例即印表機供給墨水之技術,已知有利用收納墨水之墨水匣(亦僅稱作「卡匣」。)之技術。卡匣具備用於收納墨水之液體收納部、及將液體收納部之墨水供給至印表機之液體供給部。液體供給部一端部與液體收納部連通而另一端部形成開口即液體供給口(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77359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7938523號公報
專利文獻所揭示之卡匣例如存在因搬運時受到衝擊而導致液體收納部之墨水在使用前洩漏至卡匣外部之情形。若墨水洩漏至卡匣外部則將產生各種問題。例如,有使用者可使用之墨水量變少之虞。且存在墨水附著於使用者、印表機或印刷媒體等之虞。
再者,裝入印表機前之卡匣有對液體供給口安裝蓋以防止墨水自液體供給口洩漏之情形。對卡匣安裝蓋時,有產生各種狀況之情 形。例如,墨水附著於蓋上而使用者自卡匣取下蓋時等,有蓋上之墨水附著於使用者身上之虞。且,例如,由於未將蓋正確地安裝於卡匣上等原因,而存在墨水自液體供給口洩漏至外部之虞。
如上所述,卡匣或蓋之上述問題不僅存在於收納墨水之卡匣或安裝於收納墨水之卡匣之蓋,而且亦共同存在於收納其他印刷材料或液體以外印刷材料之卡匣及安裝於該卡匣之蓋。且,期望如此之卡匣或蓋能進一步小型化、低成本化、節約資源化、容易製造化及提高使用便利性等。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其可藉由以下形態實現。
(1)根據本發明之一形態,提供一種用於收納供給至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之卡匣。該卡匣具備液體收納部、及連接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供給部。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內部設置有使上述液體流出至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流出部、及連接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外部與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內部之開口。且,上述開口並未與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側面相接。根據該形態之卡匣,開口未與液體供給部之側面相接。藉由該配置,即使液體沿側面而流動時,仍可降低流動於側面之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液體經由開口而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
(2)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上述開口亦可為上述液體供給部內突出之通道之一端。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因開口為突出之通道之一端,故即使液體沿液體供給部內之內面而流動時,仍可降低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液體經由開口而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
(3)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上述開口亦可位於相較於上述液體流出部之周緣部中位於最靠近上述通道之位置之周緣部在上述液體之流出 方向上更為下游側。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可進一步降低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例如,下游側處於較上游側更為上側之卡匣之狀態下,開口較位於最靠近之位置之周緣部(亦稱作「第1周緣部」。)而位於上側。因此,可降低自第1周緣部或第1周緣部附近洩漏之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
(4)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上述液體供給部與上述通道亦可一體成形。根據該形態之卡匣,與將液體供給部與通道藉由不同構件形成之情形相比,可降低因破損等導致液體供給部與通道之間出現間隙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液體經由間隙而流入通道內之可能性。
(5)上述形態之卡匣中,其亦可具有第1面、第2面、第3面、第4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面之透過構件;於上述第1面上設置有上述液體供給部;上述第4面與上述第1面對向;上述第2面形成於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4面之間;上述第3面與上述第2面對向;上述第1面具有位於上述第2面側之第1端部、及位於上述第3面側之第2端部;上述透過構件配置於上述第1面中較上述第2端部更靠近上述第1端部之側;上述液體供給部配置於上述第1面中較上述第1端部更靠近上述第2端部之側。根據該形態之卡匣,液體供給部位於第2端部側,透過部位於第1端部側。即,液體供給部與透過部位於隔開之位置。因此,可降低自液體供給部流出之液體附著於透過部之可能性。藉此,例如利用第1構件藉由光學方法檢測液體剩餘量狀態(液體有無剩餘或液體剩餘量)之情形時,可抑制檢測液體剩餘量狀態之精度之降低。
(6)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上述開口亦可位於在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上較上述液體流出部更為下游側。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可進一步降低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例如,於下游側處於較上游側於垂直方向上更為上側之卡匣狀態下,開口位於較液體流出部更為上側。因此,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洩漏之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
(7)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上述開口亦可位於在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上較上述液體流出部更為上游側。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可降低開口接觸位於液體流出部附近之其他構件之可能性。例如,作為其他構件,有液體噴射裝置。
(8)上述形態之卡匣中,其亦可進而具備封閉上述液體供給部且具有桿之密封構件;上述開口與上述桿相對於上述液體流出部位於同一側。根據該形態之卡匣,若於桿處於垂直方向之下側之狀態下將卡匣放置於特定面上,則卡匣之姿勢並不穩定。因此,可防止在桿處於下側之狀態下將卡匣放置於特定面之狀況。此處,開口與桿相對於液體流出部而位於同一側。即,可藉由桿降低開口與液體流出部相比而處於下側之可能性,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洩漏之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
(9)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上述密封構件亦可具有封閉上述開口之至少一部分之密封部。根據該形態卡匣,藉由由密封部封閉開口之至少一部分,可降低液體經由開口而流出至外部之可能性。
(10)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液體供給部設置有複數個,上述開口設置有複數個,上述密封構件所具有之上述密封部與複數個上述開口對應地設置有複數個,上述密封構件於上述各密封部間具有第1階差部。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即使液體到達1個密封部之情形時,仍可藉由階差部抑制已到達1個密封部之液體到達其他密封部。
(11)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密封構件進而具有承接上述液體流出部且設置於與上述密封部不同之位置之承接部、及位於上述密封部與上述承接部之間且具備凸部與凹部之至少任一者之第2階差部。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即使自液體流出部洩漏之液體附著於承接部之情形時,仍可藉由第2階差部降低液體沿承接部而到達密封部之可能性。
(12)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承接部為凹狀,上述第2階差部由上述承接部之周緣部形成。根據該形態之卡匣,無需為設置第2階差部而設置新的其他構件。
(13)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液體流出部具有相對於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而傾斜之傾斜部,上述密封構件具有沿上述傾斜部傾斜之方向傾斜之對向部。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對向部係沿液體流出部之傾斜部傾斜之方向而傾斜。根據該結構,可縮小由密封構件與液體供給部形成而收納空氣之內部室之容積。藉此,可限制自內部室經由液體流出部而流入液體收納部之空氣之量。
(14)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液體流出部具有安裝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安裝部、由上述安裝部包圍之中央部、及不同於上述中央部與上述安裝部之非安裝部;上述非安裝部可保持上述液體。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因可由非安裝部保持液體,故可降低液體到達開口之可能性。
(15)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密封構件與上述中央部之至少一部分接觸。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可縮小由密封構件與液體供給部形成且存在空氣之內部室之容積。藉此,可進一步限制自內部室經由液體流出部而流入液體收納部之空氣之量。
(16)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上述密封構件未與上述中央部接觸。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可降低液體附著於密封構件之可能性。
(17)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其進而具有可拆卸之構件即封閉上述開口之開口密封構件;投影至垂直於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之平面上時,上述開口密封構件設置於未與上述液體流出部重疊之位置。根據該形態之卡匣,因開口密封構件並未與液體流出部重疊,故可減少自液體流出部洩漏之液體附著於開口密封構件之可能性。
(18)上述形態之卡匣中,亦可為其具有可拆卸之構件、即封閉位 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一端之液體供給口之液體供給口密封構件;上述開口密封構件與上述液體供給口密封構件之一部分相互接著。根據該形態之卡匣,使用者藉由一次操作即可自卡匣拆下開口密封構件與液體供給口密封構件。
(19)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形態,可提供一種密封構件,其覆蓋液體流出部及位於具有連接至外部之開口之液體供給部之一端之液體供給口。其與上述液體流出部對向之側之面之至少一部分密封上述開口。根據該形態之密封構件,可降低液體經由液體供給部具有之開口流出至外部之可能性。
(20)上述形態之密封構件中,其亦可不與上述液體流出部接觸。根據該形態之密封構件,可降低液體附著至密封構件之可能性。
(21)上述形態之密封構件中,其亦可與上述液體流出部接觸。根據該形態之密封構件,可抑制液體自液體流出部洩漏至外部之狀況。
(22)上述形態之密封構件中,亦可為上述開口為於上述液體供給部內突出之通道之一端,上述密封構件未與上述通道接觸。根據該形態之密封構件,可防止通道被密封構件堵塞。
(23)上述形態之密封構件中,亦可為上述開口為於上述液體供給部內突出之通道之一端,上述密封構件與上述通道接觸。根據該形態之密封構件,可防止液體滲入通道內且滲入之液體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
(24)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形態,可提供一種密封構件,其覆蓋液體供給部之液體供給口,該液體供給部自構成卡匣之構件朝外側突出,其一端具有上述液體供給口,且具有位於內部且至少一部分相對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突出方向傾斜之液體流出部。與上述液體流出部對向之側之面之至少一部分係與上述傾斜對應而傾斜。根據該形態之密封構件,例如可利用傾斜降低液體洩漏至密封構件之外側之可能性。
另,本發明可以各種形態實現,例如可以卡匣、安裝於卡匣之密封構件、卡匣之製造方法、密封構件之製造方法、具備卡匣與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噴射系統,及具備卡匣與使液體朝液體噴射裝置流動之流動管之液體供給系統等態樣實現。
10‧‧‧液體噴射系統
13‧‧‧卡匣
13a‧‧‧卡匣
15‧‧‧電路基板
20‧‧‧卡匣主體(卡匣)
20a‧‧‧卡匣主體(卡匣)
20b‧‧‧卡匣主體(卡匣)
20c‧‧‧卡匣主體(卡匣)
22‧‧‧主體構件
22p‧‧‧端面
22t‧‧‧端面
24‧‧‧蓋構件
30‧‧‧供給用構件
30g‧‧‧供給用構件
31‧‧‧液體流出部
32‧‧‧連通口
32t‧‧‧連通口形成構件
33‧‧‧一端側流徑(通道)
34‧‧‧泡綿體
35‧‧‧內部壁
36‧‧‧密封構件
37a‧‧‧另一端部
37b‧‧‧一端部
38‧‧‧第1流徑
39‧‧‧第2流徑
40‧‧‧閥機構
41‧‧‧端面
42‧‧‧彈簧構件
43‧‧‧閥部
44‧‧‧桿閥
46‧‧‧覆蓋閥
47‧‧‧貫通孔
49‧‧‧桿部
50‧‧‧印表機
51‧‧‧控制部
52‧‧‧托架
53‧‧‧可撓性電纜
54‧‧‧噴頭
55‧‧‧托架馬達
56‧‧‧搬運馬達
57‧‧‧檢測部
58‧‧‧驅動帶
59‧‧‧滾筒
60‧‧‧支持座
62‧‧‧接點機構
64‧‧‧桿
70‧‧‧蓋
70a‧‧‧蓋
70b‧‧‧蓋
70c‧‧‧蓋
70g‧‧‧蓋
71a‧‧‧插入片
71b‧‧‧第1突起部
71c‧‧‧第2突起部
72‧‧‧蓋桿
72a‧‧‧蓋桿
74‧‧‧蓋主體
75‧‧‧底座部
75a‧‧‧底座部
76‧‧‧承接部
79‧‧‧第1蓋構件
79a‧‧‧第1蓋構件
79b‧‧‧第1蓋構件
79c‧‧‧第1蓋構件
79s‧‧‧第1配置構件
79t‧‧‧第2配置構件
80‧‧‧按壓構件
80a‧‧‧彈簧部
81‧‧‧液體吸收材料
81a‧‧‧液體吸收材料
82‧‧‧端部
83‧‧‧空間
90‧‧‧印刷媒體
92‧‧‧密封構件
92p‧‧‧一端部
93‧‧‧密封構件(薄膜構件)
94‧‧‧密封構件
94p‧‧‧一端部
95‧‧‧密封構件
200‧‧‧液體收納部
201‧‧‧第1面
201s‧‧‧第2端部
201t‧‧‧第1端部
202‧‧‧第2面
203‧‧‧第3面
204‧‧‧第4面
205‧‧‧第5面
206‧‧‧第6面
207‧‧‧凹部
208‧‧‧連接面
209‧‧‧角部分
210‧‧‧第1扣止部
220‧‧‧空氣室
221‧‧‧第2扣止部
242‧‧‧第1連通室
270‧‧‧稜鏡單元
271‧‧‧表面(反射面)
275‧‧‧透過面
277‧‧‧液體連通口
280‧‧‧液體供給部
280a‧‧‧液體供給部
281‧‧‧周圍壁
285‧‧‧供給部主體
286‧‧‧面
288‧‧‧開口
290‧‧‧大氣導入口
291‧‧‧密封構件
292‧‧‧通氣口
293‧‧‧受壓板
294‧‧‧螺旋彈簧
310‧‧‧連通路徑
331‧‧‧第1容器扣止部
333‧‧‧容器承接部
362‧‧‧安裝部
364‧‧‧非安裝部(周緣部)
364a‧‧‧第1周緣部
368‧‧‧密封中央部
368t‧‧‧傾斜部
368v‧‧‧第1中央部
601‧‧‧壁部
602‧‧‧卡匣裝入部(卡匣收納室)
603‧‧‧壁部
604‧‧‧壁部
607‧‧‧分隔壁
636‧‧‧貫通孔
640‧‧‧液體供給管
648‧‧‧彈性構件
762‧‧‧密封部
764‧‧‧周緣部
765‧‧‧底部
766‧‧‧蓋階差部
766a‧‧‧凸部
766b‧‧‧對向部
769‧‧‧階差部
L1‧‧‧線上
Sp‧‧‧內部室
圖1係表示液體噴射系統10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安裝有卡匣20之支持座60的立體圖。
圖3係卡匣20之第1外觀立體圖。
圖4係卡匣20之第2外觀立體圖。
圖5係卡匣20的前視圖。
圖6係卡匣20的後視圖。
圖7係卡匣20之左側視圖。
圖8係卡匣20的右側視圖。
圖9係卡匣20的俯視圖。
圖10係卡匣20的仰視圖。
圖11係卡匣20的分解立體圖。
圖12係主體構件22的前視圖。
圖13係用於說明卡匣20之動作的第1圖。
圖14係用於說明卡匣20之動作的第2圖。
圖15係用於說明卡匣20之動作的第3圖。
圖16係圖9之F9-F9剖面的部分剖面圖。
圖17係液體供給部280附近的仰視圖。
圖18係用於對液體供給部280之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的圖。
圖19係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13的立體圖。
圖20係蓋70的第1立體圖。
圖21係蓋70的第2立體圖。
圖22係卡匣13的部分剖面圖。
圖23係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a的立體圖。
圖24係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13a的立體圖。
圖25係蓋70a的第1立體圖。
圖26A係蓋70a之第2立體圖。
圖26B係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的第1立體圖。
圖26C係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的第2立體圖。
圖26D係安裝有蓋70b之卡匣主體20的剖面圖。
圖26E係放大圖26D之一部分的圖。
圖26F係作為變化例之蓋70c的第1立體圖。
圖26G係作為變化例之蓋70c的第2立體圖。
圖26H係放大第5實施形態之液體供給部280附近的圖。
圖26I係用於說明回收卡匣20c的圖。
圖26J係回收之蓋70g的立體圖。
圖27係用於說明第1另一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28係用於說明第2另一實施形態的模式圖。
圖29係用於對第3另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的圖。
圖30係用於說明供給用構件30g之變化例的圖。
圖31係相當於圖16的圖。
接著,按照以下順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A~H. 各種實施形態:
I. 變化例:
A. 第1實施形態
A-1:液體噴射系統之構成:
圖1係表示液體噴射系統10之構成的立體圖。圖1描繪有彼此正 交之XYZ軸。圖1之XYZ軸亦與其他圖之XYZ軸對應。根據需要亦對其後所示之圖附加XYZ軸。液體噴射系統10具備卡匣20、及作為液體噴射裝置之印表機50。液體噴射系統10中,卡匣20以可由使用者予以裝卸之方式裝入印表機50之支持座60。
卡匣20之內部收納有墨水。收納於卡匣20之墨水經由後述液體供給部及液體供給管而供給於噴頭54。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卡匣20以可予以裝卸之方式裝入印表機50之支持座60。本實施形態中,與6色(黑色、黃色、紫紅色、淺紫紅色、藍綠色、及淺藍綠色)墨水對應而將6種卡匣20逐一即共6個卡匣20裝入支持座60。另,裝入支持座60之卡匣20之數目並非限定於6個。
印表機50為個人用小型噴墨印表機。印表機50除支持座60外尚具備控制部51、及具有支持座60之托架52。托架52具備噴頭54。印表機50使墨水自裝入支持座60之卡匣20經由後述之液體供給管朝噴頭54流動。噴頭54具備壓電元件等噴出機構,對紙張或標籤等印刷媒體90噴出(供給)墨水。藉此將文字、圖形及圖像等資料印刷於印刷媒體90。
控制部51控制印表機50之各部。印表機50之托架52以可使噴頭54相對於印刷媒體90相對移動之方式構成。控制部51與托架52之間經由可撓性電纜53而電性連接,噴頭54之噴出機構基於來自控制部51之控制信號而動作。
本實施形態中,噴頭54與支持座60構成於托架52上。如此,使噴頭54移動之托架52上之支持座60裝有卡匣20之印表機50之類型稱作「托架式」。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可於與托架52不同之部位構成不動之支持座60,使墨水自裝入支持座60之卡匣20經由管而供給至噴頭54。如此之印表機之類型稱作「脫離托架式」。
本實施形態中,印表機50具備用於使托架52與印刷媒體90相對 移動從而實現對印刷媒體90進行印刷之主掃描移送機構及副掃描移送機構。印表機50之主掃描移送機構具備托架馬達55及驅動帶58。藉由使托架馬達55之動力經由驅動帶58傳遞至托架52,使托架52沿主掃描方向往復移動。印表機50之副掃描移送機構具備搬運馬達56及滾筒59。藉由使搬運馬達56之動力傳遞至滾筒59,而沿與主掃描方向正交之副掃描方向搬運印刷媒體90。
印表機50之印刷區域外之位置設置有用於光學檢測卡匣20內之墨水剩餘量之檢測部57。檢測部57之內部設置有發光部及受光部。控制部51於卡匣20伴隨托架52之移動而通過檢測部57之上方時由檢測部57之發光部發光,根據檢測部57之受光部接收該光與否而檢測卡匣20內之墨水剩餘量狀態(詳細而言係墨水之有無)。
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噴射系統10之使用狀態(亦稱作「使用姿勢」)中,設沿著搬運印刷媒體90之副掃描方向(前後方向)之軸為X軸、沿著使托架52往復移動之主掃描方向(左右方向)之軸為Y軸、沿著重力方向(上下方向)之軸為Z軸。另,液體噴射系統10之使用狀態係指設置於水平之面上之液體噴射系統10之狀態,本實施形態中水平面係指與X軸及Y軸平行之面(XY面)。
本實施形態中,設副掃描方向(前方)為+X軸方向、其反方向(後方)為-X軸方向、自重力方向之下方朝上方之方向(上方向)為+Z軸方向、其反方向(下方向)為-Z軸方向。本實施形態中,設自液體噴射系統10之右側面朝向左側面之方向為+Y軸方向(左方向)、其反方向為-Y軸方向(右方向)。本實施形態中,裝入支持座60之複數個卡匣20之排列方向為沿著Y軸之方向(左右方向,「亦僅稱作「Y軸方向」。)。另,亦將沿著X軸之方向(前後方向)稱作「X軸方向」、沿著Z軸之方向(上下方向)稱作「Z軸方向」。
A-2. 支持座60之構成:
圖2係表示裝有卡匣20之支持座60的立體圖。支持座60具有5個壁部601、603、604、605、606。藉由4個壁部603、604、605、606自壁部601之周緣部朝+Z軸方向延伸而形成凹部。該凹部成為收納卡匣20之卡匣收納室602(亦稱作「卡匣安裝部602」)。且,卡匣收納室602被分割壁607劃分為可裝入各個卡匣20之複數個插槽(安裝空間)。如此之分割壁607作為將卡匣20插入插槽時之引導件而發揮作用,但亦可予以省略。且,為利用檢測部57光學檢測墨水剩餘量狀態,以光可通過之方式於壁部601上形成有貫通孔636。
支持座60係每個插槽具備液體供給管640、桿64、及接點機構62。各插槽之一側面(+Z軸方向側面;上表面)開口,經由該開口之一側面(上表面)而對支持座60裝卸卡匣20。
液體供給管640形成用於使卡匣20之墨水朝噴頭54流動之流徑。液體供給管640於卡匣20裝入印表機50之狀態(安裝狀態)下連接於卡匣20之液體供給部。液體供給管640之周圍設置有彈性構件648。彈性構件648在安裝狀態下密閉卡匣20之液體供給部之周圍。藉此,可防止墨水自卡匣20之液體供給部洩漏至周圍。
桿64在裝卸卡匣20時使用。且,桿64於卡匣20裝入支持座60之狀態(安裝狀態)下扣止卡匣20。
接點機構62於安裝狀態下與卡匣20之後述之電路基板電性連接。且,接點機構62電性連接於控制部51。藉此,於卡匣20與印表機50之間進行各種資訊(卡匣20之墨水顏色或墨水剩餘量狀態)之傳達。
A-3. 卡匣20之外觀構成:
圖3係卡匣20的第1外觀立體圖。圖4係卡匣20之第2外觀立體圖。圖5係卡匣20的前視圖。圖6係卡匣20的後視圖。圖7係卡匣20之左側視圖。圖8係卡匣20的右側視圖。圖9係卡匣20的俯視圖。圖10係卡匣20的仰視圖。本實施形態之卡匣20係伴隨墨水之消耗而間歇性地 將外部空氣導入液體收納部200之所謂半密閉型卡匣。另,對卡匣20之內部構成將於後敘述。
如圖3所示,卡匣20具備內部用於收納墨水之液體收納部200、及用於使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流動至外部之印表機50之液體供給部280。
如圖3至圖10所示,卡匣20具有大致長方體狀之外觀。卡匣20具備6個面201~206。6個面201~206構成卡匣20之外表面(外殼)。6個面包含第1面201、第2面202、第3面203、第4面204、第5面205、及第6面206。各面201~206近似平面。近似平面係指包含面整體完全平坦之情形與面之一部分存在凹凸之情形。即包含即使面之一部分存在若干凹凸仍可成為構成卡匣20之外殼之面或壁之情形。第1面至第6面201~206之俯視時之外形皆為長方形。
第1面201與第4面204彼此對向。第2面202與第3面203彼此對向。第5面205與第6面206彼此對向。此處,第1面201與第4面204彼此對向之方向為Z軸方向(沿著第1方向之方向)。第2面202與第3面203對向之方向為X軸方向。第5面205與第6面206對向之方向為Y軸方向。本實施形態中,卡匣20之安裝狀態中,第1面201構成底面。此處,如圖10所示,將第1面201中第2面202側之端部(邊)稱作第1端部201t。且,將第1面201中第3面203側之端部(邊)稱作第2端部201s。且,卡匣20之安裝狀態中,-Z軸方向(第1方向)為垂直下方向。
第2面202與第1面201相交。第3面203與第1面201相交。第4面204與第2面202、第3面203相交。第5面205與第1面至第4面201~204相交。第6面206與第1面至第4面201~204相交。此處,2個面「相交」係指2個面相互交叉而實為相交之狀態、一個面之延長面與另一個面相交之狀態、及彼此之延長面相交之狀態任一種狀態。
如圖3或圖4所示,液體供給部280自第1面201突出而設置。詳細 而言,液體供給部280係自第1面201沿-Z軸方向(第1方向)而延伸。液體供給部280連接於印表機50。如圖4所示,液體供給部280藉由一端部37b具有液體連通口277而與液體收納部200連通,另一端部37a形成開口。此處,另一端部37a相對於一端部37b位於-Z軸方向側(第1方向側)。且,液體供給部280具有使墨水朝沿著第1方向之方向(Z軸方向)流動之流徑。以下從另一角度敘述上述液體供給部280。即,液體供給部280自構成卡匣20之構件(第1面)朝外突出。且,液體供給部280之另一端部37a具有開口288。液體供給部280之突出方向為-Z軸方向。印表機50之液體供給管640經由開口288插入液體供給部280內。如圖3所示,於第5面205形成有用於將空氣導入卡匣20之內部之大氣導入口290。
如圖4及圖10所示,液體供給部280內形成有使墨水朝印表機50之液體供給管640流動之液體流出部31、及作為用於連通液體供給部280內與外部之開口之連通口32。即,連通口32係用於連接液體供給部280之外部與內部之開口。液體流出部31以可保持墨水之方式構成。安裝狀態下,藉由液體供給管640(圖2)自作為液體供給口之開口288插入液體供給部280內並與液體流出部31接觸,可使墨水自液體供給部280朝液體供給管640流動。此處,於將卡匣20使用於印表機50前之未使用狀態下,自液體收納部200內至液體流出部31之流徑被墨水填滿。且,卡匣20具有用於連通液體供給部280內與外部之連通路徑。該連通路徑之一端為連通口32,另一端為形成於第5面205上之大氣導入口290(圖3)。另,該連通路徑之詳細內容將於後敘述。在安裝狀態下,液體流出部31與用於使墨水朝噴頭54流動之液體供給管640接觸。
如圖4及圖10所示,第1面201上,作為第1構件之稜鏡單元270以形成第1面201之一部分之方式配置。稜鏡單元270具備所謂直角稜 鏡。稜鏡單元270之直角稜鏡位於液體收納部200內。如圖4至圖6及圖10所示,稜鏡單元270具備形成第1面201之一部分且作為透過部之透過面275、及大致呈直角相交之2個表面(反射面)271(圖5)。透過面275供自檢測部57(圖1)射出之光透過。且,透過面275供經表面271反射而朝著檢測部57之光透過。如圖10所示,透過面275配置於第1面201中較第2端部201s更靠近第1端部201t之側。另一方面,液體供給部280配置於第1面201中較第1端部201t更靠近第2端部201s之側。詳細而言,為盡可能隔開透過面275與液體供給部280,透過面275靠近第1端部201t、液體供給部280靠近第2端部201s。
再者,如圖4或圖10所示,於第1面201設置有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於Y軸方向保持特定間隔而配置。藉此,於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之間形成由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劃出之空間即容器承接部333。於用於封閉開口288之蓋安裝於卡匣20之情形時,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或容器承接部333用於相對於開口288定位蓋。其詳細內容將於第2實施形態予以揭示。另,未安裝蓋之類型之卡匣可省略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或容器承接部333。
如圖4所示,於第2面202形成有突起狀之第1扣止部210。第1扣止部210於安裝狀態下扣止於桿64(圖2)。如圖3所示,於第3面203形成有突起狀之第2扣止部221。安裝狀態下,第2扣止部221插入扣止於形成於壁部604(圖2)之貫通孔(未圖示)。
如圖3及圖7所示,於第3面203設置有一對凹部207。詳細而言,第3面203中靠近第1面201側之端部之位置設置有一對凹部207。一對凹部207沿Y軸方向排列配置。用於封閉開口288之蓋安裝於卡匣20之情形時,該一對凹部207於將蓋安裝於卡匣20時予以使用。其詳細內容將於第2實施形態予以揭示。此處,如圖7所示,一對凹部207之間存在平面CX。平面CX係通過液體供給部280之開口288之Y軸方向(寬 度方向)之中心C(圖10)且與X軸及Z軸平行之面。另,未安裝蓋之類型之卡匣可省略一對凹部207。
如圖4所示,於連接第1面201與第2面202之連接面208設置有電路基板15。在安裝狀態下,電路基板15之表面形成有接觸於接點機構62(圖2)之複數個端子。且,電路基板15之背面設置有記憶卡匣20之各種資訊(墨水剩餘量狀態、墨水顏色等)之記憶裝置。
A-4. 卡匣20之內部構成:
圖11係卡匣20的分解立體圖。圖12係主體構件22的前視圖。另,圖12中以虛線圖示稜鏡單元270之表面271。且,圖12中以箭頭表示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經由液體供給部280而流動至外部之情形。如圖11所示,卡匣20具備主體構件22、及蓋構件24。主體構件22與蓋構件24形成卡匣20之外表面(外殼)。且,卡匣20具備閥機構40、作為賦能構件之螺旋彈簧294、受壓板293、及密封構件(薄膜構件)291。
主體構件22與蓋構件24由聚丙烯等合成樹脂形成。且,密封構件291由合成樹脂(例如包含尼龍與聚丙烯之材料)形成,具可撓性。即,密封構件291以可利用外力變形之方式構成。
密封構件291上形成有通氣口292。藉此,卡匣20可經由大氣導入口290、通氣口292、貫通孔47(後述)對液體收納部200導入空氣。
主體構件22係用於形成液體收納部200與液體供給部280之構件。主體構件22為凹狀且一側面開口。以覆蓋主體構件22之一側面之開口之方式將密封構件291貼附於主體構件22。詳細而言,如圖12所示,對形成主體構件22之開口之端面22t或液體收納部200內之肋部之端面22p氣密性貼附有密封構件291。藉此,形成用於收納墨水之液體收納部200。即,液體收納部200之劃分內部空間之壁部之一部分由可變形之密封構件291形成。藉此,液體收納部200之容積可予以改變。另,圖12中,為易於理解,以交叉影線表示貼附有密封構件291之部 分、以單影線表示形成有液體收納部200之部分。
再者,如圖12所示,利用熱熔接等於主體構件22之+Y軸方向側之端面中較貼附有密封構件291之區域更外側之區域安裝蓋構件24。又,於主體構件22中較形成有液體收納部200之區域更外側之處形成有連通液體供給部280內與外部之連通路徑之一部分即第1連通室242。
密封構件291與蓋構件24之間形成有空間。該空間形成連通液體供給部280內與外部之連通路徑之一部分。
受壓板293由聚丙烯等合成樹脂形成。受壓板293係與密封構件291接觸而配置。螺旋彈簧294配置於液體收納部200內。詳細而言,其抵接於受壓板293及主體構件22之面之與受壓板293對向之面(對向面)。螺旋彈簧294使受壓板293朝擴大液體收納部200之容積之方向賦能。螺旋彈簧294沿Y軸方向伸縮(移動)。
閥機構40係用於伴隨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之消耗而間歇地對液體收納部200導入空氣之機構。如圖11所示,閥機構40具備彈簧構件42、桿閥44、及覆蓋閥46。覆蓋閥46係收納於主體構件22中第3面203與第4面204相交之角部分209(圖12),且安裝於主體構件22。覆蓋閥46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樹脂形成。覆蓋閥46為凹狀,形成開口之端面41上氣密地貼附有密封構件291。覆蓋閥46之凹部與通氣口292連通。且,覆蓋閥46之凹部之底部形成有貫通至覆蓋閥46之背側之貫通孔47。
桿閥44由彈簧構件42壓抵至覆蓋閥46而封閉貫通孔47。桿閥44具有因受壓板293之位移而抵接之部分。桿閥44亦可由例如聚丙烯等合成樹脂形成。且,桿閥44亦可由彈性體等彈性構件與聚丙烯等合成樹脂藉由二色成型形成。
液體供給部280連通於液體收納部200。如圖11所示,液體供給部 280內部具備供給用構件30。供給用構件30具備泡綿體(多孔質構件)34與密封構件(過濾片構件)36。按照自液體供給部280之一端部37b朝著另一端部37a之順序配置有泡綿體34與密封構件36。泡綿體34或密封構件36例如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樹脂形成。密封構件36在安裝狀態下接觸於液體供給管640(圖2),使墨水朝印表機50側流動。即,密封構件36形成液體流出部31。
A-5. 連通路徑及卡匣20之動作:
圖13係用於說明卡匣20之動作的第1圖。圖14係用於說明卡匣20之動作的第2圖。圖15係用於說明卡匣20之動作的第3圖。另,圖13至圖15係為易於理解卡匣20之內部狀態而用於說明的示意圖。
在說明卡匣20之動作之前,對連通液體供給部280內與外部之連通路徑310進行說明。連通路徑310一端部為連通口32,另一端部為大氣導入口290。連通路徑310於自連通口32朝大氣導入口290之流體之流動方向上,中途依序具備一端側流徑33、第1連通室242、及空氣室220。一端側流徑33係形成於液體供給部280內之流徑。空氣室220為蓋構件24與密封構件291之間之空間。
如此,卡匣20藉由具備連通路徑310而抑制液體供給部280內(詳細而言,為液體供給部280中包含開口288並存在空氣之部分)之壓力與外部壓力極端差異。
例如,於將卡匣20裝入印表機50時(進行裝入動作時),支持座60之彈性構件648(圖2)密閉液體供給部280之開口288之周圍。此處,於密閉開口288之周圍時,藉由彈性構件648之一部分卡入液體供給部280內,使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容積變小而引起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壓力上昇。一般而言,自液體收納部200至液體流出部31之流徑存在流徑阻力較高之部分,以免墨水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至外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形成液體之彎液面,藉由可保持液體之密封構件36或泡綿 體34增大流徑阻力。因此,密閉開口288之周圍而使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容積變小之狀態下,減少之量之空氣並未順暢地流動於液體收納部200。然而,可利用連通路徑310將減少之量之空氣散逸至外部,從而可使外部與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壓力維持在大致固定之狀態。
若卡匣20中未設置連通路徑310之情形時,例如液體供給部280內之經壓縮之空氣會在裝入卡匣20後漸漸流入液體收納部200。由此,因非預期之空氣進入液體收納部200內,而有無法將液體收納部200內維持在適當之壓力範圍之虞。且,例如,若液體供給部280內之空氣於液體供給部280內之上昇之壓力與液體收納部200內之壓力達到均衡之前流入液體收納部200,則與流入空氣前之狀態相比,液體收納部200內之壓力上昇。若使用者在該狀態下自支持座60取出卡匣20,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壓力成為大氣壓。即,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壓力降低,墨水會自壓力較高之液體收納部200經由供給用構件30而洩漏至外部。
再者,例如,卡匣20在未使用狀態下,為抑制墨水洩漏至外部,有時會在開口288上安裝用於封閉開口288之密封構件(薄膜或蓋)。再者,卡匣20在未使用狀態下,有時會將卡匣20收納於經減壓至低於大氣壓之壓力之包裝袋中。若於安裝有密封構件之狀態下將卡匣20收納於包裝袋並將包裝袋內進行減壓,則空氣室220亦減壓。如此,液體收納部200內之負壓之絕對值變大(即負壓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因液體供給部280內為抑制與外部之氣體流通之空間,故減壓袋後維持大氣壓。藉此,液體供給部280內與液體收納部200之壓力產生不均,致使空氣自液體供給部280內漸漸流入液體收納部200內。且,若自減壓袋取出卡匣20,則空氣室220恢復大氣壓,液體收納部200內之負壓之絕對值亦變小(成為原先設定之負壓)。另一方面,液體供給部280內維持在減壓後之狀態。因此,有墨水自液體收納部200 朝液體供給部280側洩漏之虞。
接著,對卡匣20之動作進行說明。如圖13所示,桿閥44具備用於封閉貫通孔47之閥部43、及用於進行閥部43之開關之桿部49。卡匣20在未使用之狀態(新卡匣之狀態)下,液體收納部200被墨水填滿。該狀態中,桿閥44之閥部43被彈簧構件42賦能而封閉貫通孔47。且,螺旋彈簧294使受壓板293朝擴大液體收納部200之容積之方向(+Y軸方向)賦能。藉此,液體收納部200內之壓力保持在低於大氣壓之壓力(負壓)。
如圖14所示,若消耗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而使受壓板293靠近第6面206側,則受壓板293將桿部49壓至第6面206側。藉此,閥部43脫離貫通孔47,外部空氣與液體收納部200暫時連通。即,桿閥44成為開閥狀態。又,外部空氣經由大氣導入口290、空氣室220、通氣口292、及貫通孔47而流入液體收納部200。藉此,如圖15所示般地液體收納部200之容積僅增加導入空氣之量之大小。同時,液體收納部200內之負壓略微降低(接近大氣壓)。又,如圖15所示,若對液體收納部200導入某程度之空氣,則受壓板293脫離桿部49。藉此,閥部43重新封閉貫通孔47。即,桿閥44成為關閥狀態。如此,若液體收納部200內之負壓隨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之消耗而增加,則桿閥44暫時成為開閥狀態,可將液體收納部200內之壓力保持在適當之壓力範圍。
A-6. 液體供給部280之詳細構成:
圖16係圖9之F9-F9剖面的部分剖面圖。圖16顯示液體供給部280附近的剖面。圖17係液體供給部280附近的仰視圖。如圖16所示,液體供給部280具備供給部主體285、液體流出部31、一端側流徑33、及內部壁35。
供給部主體285為主體構件22之一部分。供給部主體285劃分形成液體供給部280之內部流徑(墨水流動之流徑)。液體流出部31藉由 密封構件36安裝於供給部主體285而形成。詳細而言,液體流出部31係以如下方式形成。即,液體供給部280中,自形成於一端部37b之液體連通口277至形成於另一端部37a之開口288之流徑上,以劃分位於一端部37b側之流徑38(第1流徑38)與位於另一端部37a側之流徑39(第2流徑39)之方式配置密封構件36。密封構件36利用熔接等安裝於供給部主體285。詳細而言,密封構件36安裝於形成供給部主體285之內部之壁面中與垂直於第1方向(-Z軸方向)之平面(XY平面)平行之面286。藉由如此之構成,密封構件36作為液體流出部31發揮作用。此處,第1流徑38被墨水填滿。第1流徑38之墨水與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連通。密封構件36為多孔構件。密封構件36藉由形成彎液面而可保持墨水。第2流徑39存在空氣。此處,關於沿著第1方向(-Z軸方向)之方向(Z軸方向),設一端部37b側為上游側、另一端部37a側為下游側。液體流出部31於液體供給部280內之流徑上劃分形成收納有墨水之空間(第1流徑38)與收納有空氣之空間(第2流徑39),以可使墨水流動。藉此,液體流出部31使墨水流出至印表機50。第1流徑38於上游側端部37b包含用於使液體收納部200內之墨水流入液體供給部280內之液體連通口277(圖16)。第2流徑39於下游側端部37a包含開口288。開口288朝外部開口。
如圖17所示,於投影於垂直於第1方向(-Z軸方向)之平面上時,連通口32與液體流出部31係配置於不同之位置。詳細而言,連通口32位於較液體流出部31更靠近第3面203之側。如圖16所示,液體供給部280內形成有包含連通路徑310中之連通口32之一端側流徑33。一端側流徑33自連通口32朝上側延伸。詳細而言,一端側流徑33自連通口32沿與第1方向(-Z軸方向)相反之方向(+Z軸方向)而延伸。位於一端側流徑33之-Z軸方向側之部分(包含作為壁之內部壁35之部分)於液體供給部280內突出。內部流徑中該突出之部分(以下稱作通道「33」。) 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記載之「突出之通路」。
如圖16所示,連通口32係於液體供給部280內朝開口288突出之通道之一端。通道33係一端側流徑33之一部分,為-Z軸方向側(墨水流出方向側)之部分。通道33自液體供給部280之內壁面突出。換言之,通道33朝第1方向(墨水流出方向)向液體供給部280內之空間突出。該通道33具有作為外周壁之自液體供給部280之內壁面突出之連通口形成構件32t。連通口形成構件32t自供給部主體285之下側端面即面286突出。面286亦係於內側包圍泡綿體34之面。換言之,面286之內側形成有液體供給部280之墨水流徑之一部分。連通口形成構件32t於一端部形成連通口32。即,開口即連通口32係朝形成液體供給部280內之空間突出之通道33(一端側流徑33中之-Z軸方向側部分)之一端。且,連通口形成構件32t形成一端側流徑33之一部分。連通口形成構件32t係與供給部主體285一體成形。連通口形成構件32t之外周壁形成用於阻斷沿液體供給部280之壁面上且自液體流出部31朝連通口32流動之墨水之流動之內部壁35。即,本實施形態中,內壁部35位於供給部主體285之壁面上之液體流出部31與連通口32之間。
如圖16及圖17所示,連通口32與藉由形成液體供給部280之側面之端部而劃出開口288之周圍壁281(液體供給部280之側面281)保持間隔而配置。換言之,連通口32並未與液體供給部280之側面281接觸。
圖18係用於對液體供給部280之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的圖。圖18係示意性顯示液體供給部280之連通口32附近的圖。以圖18對液體供給部280之詳細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密封構件36具有安裝部362、作為中央部之密封中央部368、及非安裝部364。安裝部362係安裝於供給部主體285中面286之部分。安裝部362係氣密地安裝以防止墨水自第1流徑38洩漏至第2流徑39側。密封中央部368係被密封構件36中安裝部362包圍之部分。即,密封中央部368係較安裝部362而位於內側 之部分。密封中央部368劃分第1流徑38與第2流徑39。且,密封中央部368使第1流徑38之墨水流動至第2流徑39。密封中央部368具有垂直於第1方向(-Z軸方向)之第1中央部368v、及相對於第1方向而傾斜之傾斜部368t。傾斜部368t連接於安裝部362與第1中央部368v。密封中央部368為朝下側(-Z軸方向側)凸出之形狀。即,傾斜部368t以越自安裝部362靠近第1中央部368v之部分,越位於下側(-Z軸方向側)之方式而設置。非安裝部364較安裝部362而位於外側,為並未安裝於供給部主體285之部分。
如圖18所示,非安裝部364、連通口32、另一端部37a及密封構件36相對於面286而位於同一側(-Z軸方向側)。以面286為基準面,設非安裝部364之高度為H1、連通口32之高度為H2、密封構件36之高度為H4。另,高度H1、H2、H4為各部中位於最高之位置之部分的高度。該情形時,液體供給部280滿足H1<H2之關係。即,非安裝部364較連通口32而位於上側。此處,無需非安裝部364全體較連通口32而位於上側,而係使非安裝部364中位於最靠近連通口32之位置之第1周緣部364a較連通口32而位於上側即可。另,非安裝部364相當於液體流出部31之周緣部364。
再者,液體供給部280滿足H4>H2之關係。即,連通口32較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下側。
A-7. 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之卡匣20之連通口32並未與液體供給部280之側面281接觸(圖15)。藉此,即使墨水沿側面281流動時,仍可降低流動於側面281之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墨水經由連通口32而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
再者,連通口32係朝形成液體供給部280內之空間突出之通道33之一端(圖15)。藉此,即使墨水沿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內面而流動之 情形時,因形成通道33之連通口形成構件32t(內壁面35)成為屏障而可降低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墨水經由連通口32而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
再者,連通口32較第1周緣部364a而位於墨水流出方向(-Z軸方向)之下游側(圖18)。藉此,可更降低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例如,於下游側較上游側而處於上側之卡匣20之狀態下,連通口32較第1周緣部364a而位於上側。因此,可降低自第1周緣部364a或第1周緣部364a附近漏出之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
再者,液體供給部280係與通道33一體成形。因此,可降低因破損等導致液體供給部280內與通道33在連通口32以外之處出現用於連通之間隙之可能性。藉此,可降低墨水經由間隙而流入通道33內之可能性。
再者,連通口32較液體流出部31於墨水流出方向(-Z軸方向)更位上游側(圖18)。可降低連通口32或形成連通口32之連通口形成構件32t接觸到位於液體流出部31附近之其他構件之可能性。例如,作為其他構件,相當為印表機50。
A-8. 其他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之卡匣20具有位於連通口32與液體流出部31之間之內部壁35(圖16)。藉此,即使因卡匣20在搬運途中等受到外力而導致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至外部時,仍可由內壁部35抑制朝向連通口32之墨水之流動。藉此,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
再者,卡匣20於一端部形成有連通口32,內部由形成連通路徑310之一部分之連通口形成構件32t形成內壁部35(圖16)。藉此,可一面形成包含連通口32之連通路徑310之一部分,一面亦可形成內部壁35。
再者,卡匣20係一端側流徑33自連通口32朝上側(+Z軸方向側)延伸(圖18)。另一方面,第1周緣部364a較連通口32而位於上側(+Z軸方向側)(圖18)。藉此,即使液體收納部200之墨水自液體流出部31漏出至外部(例如第2流徑39)之情形時,仍可進一步降低漏出之墨水經由連通口32流入連通路徑310之可能性。例如,於卡匣20一端部37b側為垂直方向之上側而另一端部37a側為垂直方向之下側之狀態(第1狀態,與安裝狀態為相同之狀態)時,即使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情形時,仍可利用重力抑制墨水朝一端側流徑33流動。且,於卡匣20為與第1狀態上下顛倒之第2狀態時,連通口32較第1周緣部364a而位於垂直方向之上側(圖18)。因此,為第2狀態時,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31漏出之墨水到達連通口32而流入連通路徑310之可能性。
再者,連通口32較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上側(+Z軸方向側)(圖18)。即,連通口32較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內側(一端部37b側)。藉此,與液體流出部31相比,連通口32距開口288更遠。因此,可降低形成連通口32之連通口形成構件32t接觸於其他構件之可能性。例如,於將卡匣20安裝於支持座60時,藉由支持座60之彈性構件648抵接連通口32,可抑制連通口32之堵塞。因此,因將卡匣20安裝於支持座60時可使液體供給部280內之空氣經由連通口32而散逸於外部,故可抑制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壓力變大。
再者,卡匣20之供給部主體285與內部壁35一體成形。藉此,與將供給部主體285與內部壁35藉由不同構件形成之情形相比,可降低破損等導致供給部主體285與內部壁35之間出現間隙之可能性。藉此,可由內部壁35更確實地抑制自液體流出部31朝向連通口32之墨水之流動。
再者,連通口32並未與周圍壁281接觸而係保持間隔而配置(圖16、圖18)。藉此,即使墨水沿周圍壁281而流動之情形時,仍可降低 流動於周圍壁281之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
再者,藉由將密封構件36安裝於供給部主體285而形成液體流出部31。藉此,可容易地形成可保持墨水之液體流出部31。且,密封構件36具有非安裝部364。藉此,可由非安裝部364保持墨水。因此,可降低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
再者,透過面275配置於第1面201中較第2端部201s更靠近第1端部201t之側,液體供給部280配置於第1面201中較第1端部201t更靠近第2端部201s之側(圖10)。藉此,可降低自液體供給部280流出之墨水附著於透過面275之可能性。因此,可抑制利用稜鏡單元270光學檢測液體剩餘量狀態(有無液體剩餘量或液體剩餘量)時之檢測精度之降低。
B. 第2實施形態
B-1. 卡匣13之構成:
圖19係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13的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13具備卡匣主體20、及蓋70。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20相同之構成。因此,以下對蓋70進行說明。
蓋70以密封液體供給部280之開口288之方式裝卸自由地安裝於卡匣主體20。蓋70具備用於封閉開口288之蓋主體74、及自卡匣主體20取下蓋70時所使用之作為操縱桿之蓋桿72。將卡匣主體20安裝於支持座60時,使用者可抓住蓋桿72而自卡匣主體20取下。如圖19所示,蓋桿72較卡匣主體20之外表面朝外側突出。詳細而言,蓋桿72較第3面203朝外側(-X軸方向側)突出。此處,蓋桿72與連通口32相對於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同一側(-X軸方向側)。
圖20係蓋70的第1立體圖。圖21係蓋70的第2立體圖。圖22係卡匣13的部分剖面圖。圖22係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之圖16的圖。
如圖20及圖21所示,蓋主體74具備凹狀之底座部75、及配置於 底座部75之凹部且與另一端部37a密著而用於密封開口288之第1蓋構件79。第1蓋構件79由彈性體等形成而具彈性。且,底座部75與蓋桿72由聚丙烯等合成樹脂形成。
蓋70具備一對第1突起部71b、插入片71a、及一對第2突起部71c。且,一對第1突起部71b於Y軸方向保持間隔而配置。插入片71a配置於一對第1突起部71b之間。插入片71a為突起狀。一對第1突起部71b扣止於第1容器扣止部331。詳細而言,一對第1突起部71b之一部分進入第1容器扣止部331(圖4、圖10)形成之空間而將一對第1突起部71b扣止於第1容器扣止部331。藉此,相對於卡匣主體20進行蓋70之X軸方向(卡匣主體20之第1面201之長邊方向)之定位。詳細而言,於安裝於卡匣主體20之安裝狀態(亦稱作「覆蓋開口288」之狀態。)下,若蓋70相對於卡匣主體20朝-X軸方向移動,則第1容器扣止部331抵接第1突起部71b而限制蓋70之-X軸方向之移動。
藉由插入片71a插入容器承接部333而相對於卡匣主體20進行蓋70之Y軸方向(卡匣主體20之第1面201之短邊方向)之定位。詳細而言,安裝狀態下,若蓋70相對於卡匣主體20而朝Y軸方向移動,則插入片71a抵接容器承接部333(詳細而言,由一對第1容器扣止部331形成之面;參照圖4、圖10)而限制蓋70之Y軸方向之移動。
一對第2突起部71c設置於蓋桿72中與第3面203對向之側。安裝狀態下,一對第2突起部71c插入設置於第3面203之對應之凹部207(圖3、圖7、圖11)。藉此,第1蓋構件79之第2配置構件79t氣密地抵接形成開口288之另一端部37a而密封(封閉)開口288。此處,通過蓋70之中心(蓋70之Y軸方向之中心)且與X軸及Z軸平行之面位於一對凹部207之間。
如圖20至圖22所示,第1蓋構件79具有密封部762、及承接部76。密封部762於蓋70安裝於卡匣主體20之安裝狀態下密封連通口 32。承接部76於安裝狀態下承接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承接部76為凹狀。
第1蓋構件79進而具有位於密封部762與承接部76之間而作為第2階差部之蓋階差部766。蓋階差部766由承接部76之周緣部764形成。蓋階差部766具備凸部766a。凸部766a較承接部76之底部765或密封部762而朝一端部37b側(+Z軸方向側)延伸。
如圖22所示,安裝狀態下,承接部76與密封中央部368之至少一部分接觸。且,周緣部764具有沿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傾斜之方向傾斜之對向部766b。對向部766b繞周緣部764之周方向而形成。換言之,對向部766b係自承接部76之底部765之周緣立設之部分。此處,傾斜部368t與對向部766b無需相對於第1方向(-Z軸方向)而為相同之傾斜角度,只要係朝相同方向傾斜即可。本實施形態中,傾斜部368t與對向部766b彼此對向之面大致平行。
另,如圖22所示,第1蓋構件79具備形成承接部76或密封部762之第1配置構件79s、及抵接另一端部37a之第2配置構件79t。
B-2. 效果:
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卡匣13具備用於封閉開口288之蓋70。藉此,可降低搬運卡匣13時等導致墨水自開口288洩漏之可能性。且,連通口32與蓋桿72相對於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同一側。藉此,即使蓋桿72處於下側之狀態下使用者欲將卡匣13設置於特定面時,姿勢亦無法保持平穩。因此,可防止將於蓋桿72處於下側之狀態下將卡匣13放置於特定面上之情形。藉此,即使墨水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時,仍可降低洩漏之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且,蓋70具有密封部762。藉此,可降低墨水經由連通口32而流入連通路徑310之可能性。
再者,蓋70具有蓋階差部766。藉此,因利用蓋階差部766阻礙墨水之流動,故可降低墨水沿承接部76而到達密封部762之可能性。 此處,蓋階差部766由承接部76之周緣部764形成。藉此,無需另行設置用於形成階差之構件。且,藉由使承接部76為凹狀且於承接部76之外側配置密封部762,可由周緣部764容易地形成蓋階差部766。
再者,蓋70之對向部766b沿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傾斜之方向傾斜。藉此,可縮小由液體供給部280與蓋70形成之收納空氣之內部室Sp之容積。藉此,於將蓋70安裝於卡匣13上時,即使內部室Sp被壓縮而導致內部室Sp之空氣逆流至液體收納部200之情形時,仍可限制經由液體流出部31流入液體收納部200之空氣之量。此處,內部室Sp係由液體供給部280與蓋70形成之空間中較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開口288側(下游側)之空間。且,此處,上游側與下游側係以自液體供給部280之一端部37b流向另一端部37a之流體之流動方向為基準。
再者,因承接部76與密封中央部368之至少一部分接觸,故可進一步縮小存在空氣之內部室Sp之容積。藉此,可進一步限制自內部室Sp經由液體流出部31流入液體收納部200之空氣之量。且,藉由蓋70與構成液體流出部31之密封中央部368接觸,可抑制墨水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
再者,蓋70具有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傾斜之方向對應而傾斜之對向部766b(圖22)。該對向部766b由承接部76之周緣部(蓋階差部766)形成。藉由具有對向部766b,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流出至蓋70之外側之可能性。換言之,蓋70具有自與液體流出部31對向之面之周緣立設於液體流出部31側(+Z軸方向側)之部分766。藉此,即使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附著於蓋70中與液體流出部31對向之面之情形時,仍可將墨水保持在承接部76內。因此,可抑制墨水越過承接部76而流出外側。
再者,蓋70具有用於相對於卡匣主體20進行定位之構件71a、71b。藉此,可利用蓋70確實封閉開口288。且,藉此將液體流出部31 承接於承接部76可降低墨水越過承接部76而流出外側之可能性。
再者,就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13具備與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20相同之構成之點而言,係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C. 第3實施形態:
C-1. 卡匣13a之構成:
圖23係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a的立體圖。圖24係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13a的立體圖。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a較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相當於卡匣主體)於Y軸方向之尺寸更大。卡匣主體20a使用支持座60(圖2)之2個插槽而安裝於支持座60。與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20相比,卡匣主體20a可收納更多量的墨水。
如圖23所示,卡匣主體20a具有自第1面201突出之2個液體供給部280a。2個液體供給部280a分別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供給部280相同之構成。即,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20a係內部之墨水分流而自2個液體供給部280a對印表機50側供給墨水。
如圖24所示,卡匣13a具備封閉2個開口288之單一之蓋70a。蓋70a與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13同樣地具備蓋主體74與蓋桿72a。蓋桿72a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較第3面203而朝外側突出。
圖25係蓋70a的第1立體圖。圖26A係蓋70a的第2立體圖。第3實施形態之蓋70a具備凹狀之底座部75a、及配置於底座部75a之凹部且用於封閉開口288之第1蓋構件79a。第1蓋構件79a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為橡膠等具有彈性之構件。其與第2實施形態之第1蓋構件79不同之處為於第2配置構件79t上配置有與2個液體供給部280a對應之2個第1配置構件79s。各第1配置構件79s係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例如,其分別具有密封部762、蓋階差部766或承接部76。
於沿蓋70a之面連結2個密封部762之線上L1(最短線上L1)之間形成有作為第1階差部之階差部769。階差部769藉由對每個液體供給部 280a準備形成密封部762之第1配置構件79s且於同一面上(第2配置構件79s之面上)配置第1配置構件79s而形成。
C-2. 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中,即使墨水已到達1個密封部762時,仍可利用階差部769抑制已到達1個密封部762之墨水到達其他密封部762之情形。且,就具備與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之點而言,其可發揮與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D. 第4實施形態:
D-1. 卡匣主體20及蓋70b之構成:
圖26B及圖26C係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的立體圖。圖26D係安裝有蓋70b之卡匣主體20的剖面圖。圖26E係放大圖26D之一部分後的圖。此處,圖26E係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之圖16的圖。
如圖26D所示,第4實施形態之卡匣13b與第2實施形態之卡匣13(圖19)同樣地具備卡匣主體20及蓋70b。第4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20相同之構成。且,形成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之外觀之外部結構(外觀形狀)係與第2實施形態之蓋70(圖19~圖21)相同之構成。進而,如圖26B所示,蓋70b具有一對第1突起部71b、插入片71a、及一對第2突起部71c之點等與第2實施形態之蓋70相同。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與第2實施形態之蓋70之不同之處主要為一體成形第1蓋構件79b、未具有密封部762、及設置有液體吸收材料81。因此,對與第2實施形態之蓋70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之符號且省略說明。另,第1蓋構件79b亦可並非一體成形。
如圖26B所示,承接部76及蓋階差部766上配置有吸收墨水之構件即液體吸收材料81。如圖26E所示,液體吸收材料81配置於與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對向之位置。液體吸收材料81防止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朝其他部分流出。液體吸收材料81係具有保持墨水之 功能之構件即可。作為具有保持墨水之功能之構件,可舉出多孔質體,例如BERITA(音譯)(AION公司製)等。
如圖26B、圖26C所示,液體吸收材料81自承接部76越過蓋階差部766而延伸至承接部76之外側。詳細而言,液體吸收材料81之端部82較蓋階差部766而位於連通口32側。液體吸收材料81為片狀。液體吸收材料81於蓋70b安裝於卡匣主體20之安裝狀態下,與承接部76及蓋階差部766一起承接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即,亦可認為承接部76之至少一部分之壁面由液體吸收材料81形成。
如圖26E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在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中配置於承接部76上之部分(稱作「對向部分」。)並未與構成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之第1中央部368v接觸而係保持間隔而配置。且,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之對向部分與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係於Z軸方向對向而配置。即,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之對向部分與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投影至平行於Z軸方向之平面(XY平面)之情形時存在重疊之位置關係。
再者,如圖26E所示,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中配置於蓋階差部766上之部分(亦稱作「吸收材料階差部分」。)以與構成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之4個傾斜部368t中位於連通口32側之傾斜部368t接觸之方式配置。換言之,液體吸收材料81以被蓋階差部766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夾持之方式配置。
進而,如圖26E所示,液體吸收材料81之至少一部分與連通口32於Z軸方向對向。即,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與連通口32於投影至平行於Z軸方向之平面(XY平面)之情形時存在至少一部分重疊之關係。且,液體吸收材料81(詳細而言為端部82)並未與連通口32接觸而係保持間隔而配置。
D-2. 效果:
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卡匣13b具備具有液體吸收材料81之蓋70b(圖26D)。藉此,即使搬運卡匣13b時等導致墨水自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洩漏之情形時,仍可由液體吸收材料81吸收洩漏之墨水。結果,使用卡匣主體20時,即使自卡匣13b上取下蓋70b仍可降低墨水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藉此,例如可降低使用者手上沾到墨水之可能性。
再者,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並未與構成密封構件36之第1中央部368v接觸而係與其保持間隔並於Z方向至少一部分對向之方式而配置。因此,可在不對使墨水朝印表機流出之第1中央部368v造成損傷之情形下吸收自第1中央部368v溢出之墨水。
再者,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中配置於蓋階差部766上之部分(吸收材料階差部分)以與構成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之4個傾斜部368t中位於連通口32側之傾斜部368t(連通口側傾斜部368t)接觸之方式配置(圖26E)。因此,被液體吸收材料81吸收之墨水有可能經由連通口側傾斜部368t而向液體流出部31流動。因此,可使被液體吸收材料81吸收之墨水返回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結果,即使使用卡匣主體20時自卡匣13b上取下蓋70b,仍可降低墨水溢出外部之可能性。藉此,例如,可降低使用者手上沾到墨水之可能性。且,可減少無法使用之墨水之量。進而,液體吸收材料81以被蓋階差部766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夾持之方式配置(圖26E)。藉此,因可窄化自液體流出部31至連通口32之墨水之流出流徑,故可降低墨水流入連通口32之可能性。
再者,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與連通口32於投影至平行於Z軸方向之平面(XY平面)時存在至少一部分重疊之位置關係(圖26E)。因此,假設即使墨水流出至由連通口32與蓋70b構成之空間83(圖26E)之情形時,仍可降低墨水流入連通口32之可能性。且,液 體吸收材料81之一部分並未與連通口32接觸而係保持間隔而配置。藉此,可降低液體吸收材料81所保持之墨水直接流入連通口32之可能性。
D-3. 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將液體吸收材料81用作具有保持(吸收)墨水之功能之構件(圖26B)。亦可取代其而為承接部76自身具有保持(吸收)墨水之功能(結構)。作為可保持墨水之結構,可舉出包含形成於承接部76之表面之槽之凹凸狀。藉由凹凸狀產生毛細管力可使承接部76保持墨水。
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於承接部76及蓋階差部766配置有液體吸收材料81,但亦可僅於承接部76或蓋階差部766配置有液體吸收材料81。藉此,可吸收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該情形時,較佳為於蓋70b之內面,自蓋70b中與液體流出部31對向之部分至與連通口32對向之部分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液體吸收材料81。藉此,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流入連通口32之可能性。
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中配置於承接部76上之部分(對向部分)並未與構成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之第1中央部368v接觸而係保持間隔而配置,但亦可與其接觸而配置。藉由使81、368v兩者接觸而配置,可由液體吸收材料81充分吸收墨水。
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構件81中配置於蓋階差部766上之部分(吸收材料階差部分)以與構成液體流出部31(密封構件36)之4個傾斜部368t中位於連通口32側之傾斜部368t接觸之方式配置。但,其與4個傾斜部368t中至少一個接觸配置即可,亦可與複數個接觸而配置。且,亦可不使81、368t兩者接觸。即使如此,藉由縮小蓋階差部766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之間之空間,仍可降 低墨水流出至外部之可能性。進而,液體吸收材料81以被蓋階差部766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夾持之方式配置。但,液體吸收材料81亦可以由蓋階差部766與安裝部362(圖18)夾持之方式配置。即使如此,藉由縮小蓋階差部766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之間之空間,仍可降低墨水流出至外部之可能性。
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狀態下,液體吸收材料81以投影至XY平面上時至少一部分與連通口32重疊之方式而配置,但亦可不重疊。只要連接至連通口32之空間83存在液體吸收材料81之一部分即可。即使如此,仍可減少朝連通口32流入之墨水之量。
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狀態下,以液體吸收材料81之端部82並未與連通口32接觸之方式配置液體吸收材料81,但亦可接觸而配置。藉由82、32兩者之接觸,於洩漏至連接至連通口32之空間83之墨水將要流入連通口32時,可由液體吸收材料81吸收墨水。
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亦可以可適用於具有複數個液體供給部280之卡匣主體之方式予以變化。圖26F係作為變化例之蓋70c的第1立體圖。圖26G係作為變化例之蓋70c的第2立體圖。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之變化例即蓋70c可安裝於第3實施形態之卡匣主體20a(圖23)。蓋70c具備較第4實施形態之第1蓋構件79b Y軸方向之寬度更寬之第1蓋構件79c。且,第1蓋構件79c與卡匣主體20a(圖23)之2個液體供給部280a對應而具備2個承接部76、2個蓋階差部766、及2個液體吸收材料81。且,對與第3實施形態之蓋70a(圖25)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說明。變化例之蓋70c之與第4實施形態之蓋70b相同之構成亦發揮相同之效果。
E. 第5實施形態:
E-1. 卡匣之回收方法
第5實施形態中,對上述卡匣13、13a、13b、20、20a之回收方法 進行說明。
卡匣13、13a、13b、20、20a藉由於內部之墨水隨墨水消耗而使用完,洗淨卡匣13、13a、13b、20、20a內等後重新填充墨水而可再予以使用。第5實施形態中,對用於再利用就此說明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回收方法進行說明。
卡匣13、13a、13b、20、20a之液體流出部31所具備之密封構件(薄膜構件)36於安裝於印表機50之狀態下與使墨水朝噴頭54流動之液體供給管640接觸。
若密封構件36與液體供給管640接觸,則密封構件36受到來自液體供給管640之應力。有密封構件36因該力而受到損傷之情形。具體而言,有產生密封構件36之破損、變形等損傷之情形。隨著使用者反覆對支持座60裝卸卡匣13、13a、13b、20、20a,該損傷會更為明顯。若再對具有產生破損、變形等損傷之密封構件36之卡匣13、13a、13b、20、20a填充墨水,則有產生以下狀況之情形。例如,有墨水自密封構件36之破損之處洩漏之情形。又例如氣泡自變形之處進入噴頭54而導致噴頭54產生噴出不良等情形。
因此,於回收使用完之卡匣13、13a、13b、20、20a時,可考慮更換密封構件36。
然而,因密封構件36係利用熔接等安裝於供給部主體285,故難以予以更換。
因此,第5實施形態中,對在不更換密封構件36之情形下回收使用完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方法進行說明。
圖26H係放大第5實施形態之卡匣20b(回收後之卡匣20b)之液體供給部280附近後的圖。除液體供給部280之構成外,其餘構成與上述卡匣13、13a、13b、20、20a相同。如以下所說明般將回收後之卡匣20b稱作回收卡匣20b。
如圖26H所示,第5實施形態之液體供給部280係在保留密封構件36之情形下以密封構件(薄膜構件)93覆蓋開口288。即,密封構件93以覆蓋開口288之方式利用熔接等氣密而無間隙地地安裝於另一端部37a。與後述之圖27之密封構件92、94之不同之處在於,相對於密封構件92、94係由無法透過液體之素材形成,第5實施形態之密封構件93則是由可透過液體之素材形成。藉由使密封構件93之至少一部分與液體供給管640接觸,可使墨水流通至噴頭54。此處,亦可於密封構件93之至少一部分接觸於密封構件36之狀態下,將密封構件93以覆蓋開口288之方式安裝於另一端部37a。藉此,墨水自密封構件36流向密封構件93,可將墨水經由密封構件93而順暢地供給至印表機50。且,密封構件93亦可具可撓性,且於卡匣20b之安裝狀態下藉由液體供給管640壓入密封構件93而與密封構件31接觸。另,圖26H中,雖連通口32亦被密封構件95封閉,但亦可不封閉。封閉之情形時,其可為與密封構件93相同之素材,亦可為與圖27所示之密封構件92、94相同之素材。用於覆蓋開口288之密封構件93較佳為以可形成液體(墨水)之彎液面地構成。藉此,於未將卡匣20b安裝於印表機50之狀態下,可減少墨水自密封構件93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回收卡匣20b中,密封構件93成為用於使墨水(液體供給管640)流動至外部之液體流出部31。
E-2. 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中,即使因使用等導致卡匣13、13a、13b、20、20a中作為液體流出部31發揮作用之密封構件(薄膜構件)36於回收前之時點出現破損、變形等損傷之情形時,仍可在不更換使用完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密封構件36之情形下重新設置液體流出部31。藉此,可簡單地回收卡匣20b。
F. 第6實施形態:
F-1. 卡匣之回收方法:
第6實施形態係對使用完之卡匣之回收方法、及回收使用完之卡匣後之回收卡匣進行說明。
圖26I係用於說明回收卡匣20c的圖。圖26I係相當於圖16的圖。第6實施形態之回收卡匣20c與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20(圖16)之不同之處為以下幾個方面。即,相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卡匣20形成有連通口32之情形,回收卡匣20c中係由密封構件95a等構件密封或覆蓋連通口32。因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例相同之構成,故對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說明。密封構件95a由不透過液體之素材形成。
如之前所說明般,連通口32亦發揮用於防止在減壓狀態下將卡匣20收納於包裝袋之情形時預料之壓力不均導致之墨水洩漏之功能。
另一方面,近年來,出於環境保護等目的,提供一種於回收使用完之卡匣後藉由重新對其填充墨水而回收使用完之卡匣之方法及回收後之卡匣。
如此之回收卡匣有出於環保保護等觀念而未收納於包裝袋而進行銷售之情形。且,自確保墨水之脫氣度或降低成本等角度而言,有卡匣雖被收納於包裝袋但並非在減壓狀態下收納而予以銷售之情形。就如此之回收卡匣而言,由於不太可能因上述壓力不均而出現墨水洩漏,故自壓力不均導致墨水洩漏之角度而言,連通口32並未發揮其作用。且,因連通口32連通於大氣導入口290,故有進入連通口32之墨水自大氣導入口290洩漏之虞。
因此,對於回收使用完之卡匣20後之回收卡匣20c,期望密封或覆蓋連通口32。即,較佳為阻斷經由連通口32之外部與液體供給部280之內部(詳細而言為第2流徑39)之間之流體之流動路徑。此處所述之流體至少為液體。
作為密封或覆蓋連通口32之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例如,作 為方法之一,如圖26I所示,有以密封構件95a密封連通口32之方法。例如,作為另一方法,有對包含連通口32之通道33填充樹脂等之方法。且,例如,作為另一方法,有為封閉連通口32而將樹脂等熔融於連通口32之方法。且,例如,作為另一方法,有熔著劃分形成連通口32之構件自身(連通口32之周圍、連通口形成構件32t)而封閉連通口32之方法。即,就回收卡匣20c而言,只要能密封或覆蓋形成於卡匣20之連通口32或閉塞通道33即可,其密封方法、覆蓋方法、閉塞方法等阻斷流動路徑之方法並未限定。
另,期望在密封或覆蓋連通口32時所使用之樹脂等或被密封或覆蓋之連通口32不較密封構件36朝外側(開口288側)突出。即,其原因為就回收卡匣20c而言,若為阻斷流動路徑而使用之構件或連通口32自身較密封構件36而朝外側(開口288側)突出,則藉由與蓋70、70a、70b、70c、液體供給管640或彈性構件648等其他構件接觸,存在對該其他構件造成損傷之虞。
F-2. 效果:
回收形成有連通口32之使用完之卡匣20時,藉由阻斷流動路徑,可抑制保管回收卡匣20c時等墨水自大氣導入口290洩漏至外部之情形。
再者,密封或覆蓋連通口32時所使用之樹脂等構件或被該構件密封或覆蓋之連通口32並未較密封構件36朝外側(開口288側)突出。藉此,可抑制與蓋70、70a、70b、70c、液體供給管640或彈性構件648等其他構件之接觸而對其他構件造成損傷之情形。
F-3. 第6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第6實施形態中,回收使用完之卡匣20時,藉由由樹脂等密封或覆蓋連通口32而阻斷流動路徑。根據其他變化例,亦可構成為該樹脂等用於阻斷流動路徑之構件(阻斷構件)可由使用者在使用時取出。 即,在使用者使用之前之時,因連通口32被密封或覆蓋,故可抑制保管回收卡匣20c時墨水自連通於連通口32之大氣導入口290洩漏之情形。另一方面,藉由由使用者在使用時取出阻斷構件,可藉由連通口32連通液體供給部280之內部與外部。藉此,可抑制自支持座60取出安裝於支持座60之回收卡匣20c時等產生之壓力不均引起之墨水洩漏。
G. 第7實施形態:
G-1. 蓋70b、70c之回收方法
第7實施形態中對蓋70b、70c之回收方法進行說明。圖26J係回收後之蓋70g的立體圖。
若將蓋70b、70c用作卡匣20之一構成構件,則可在洗淨等後予以再利用。第7實施形態中,對用於再利用就此說明之蓋70b、70c之回收方法進行說明。另,將回收後之蓋稱作回收蓋70g。
回收前之蓋70b、70c配置有液體吸收材料81(圖26B、圖26F)。該液體吸收材料81具有保持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液體之功能。
因此,液體吸收材料81中保持有與所安裝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顏色對應之液體(墨水)。具體而言,安裝於收納黑色墨水之卡匣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黑色液體(墨水)、安裝於收納黃色墨水之卡匣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有黃色液體(墨水)、安裝於收納紫紅色之墨水之卡匣上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有紫紅色之液體(墨水)、安裝於收納淺紫紅色之墨水之卡匣上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有淺紫紅色之液體(墨水)、安裝於收納藍綠色之墨水之卡匣上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藍綠色之液體(墨水)、安裝於收納淺藍綠色之墨水之卡匣上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淺藍綠色之液體(墨水)。
回收蓋70b、70c時,為除去由液體吸收材料81保持之液體,可考 慮洗淨液體吸收材料81之方法。將洗淨液體吸收材料81後之蓋70b、70c稱作回收蓋70b、70c。
然而,若液體吸收材料81接觸保持液體經過一定時間,則有可能無法通過洗淨而予以完全除去。若液體未被完全除去,則會出現安裝保持有與卡匣13、13a、13b、20、20a所收納之墨水顏色不同之墨水之回收蓋70b、70c之狀況。具體而言,可能會導致對收納淺藍綠色墨水之卡匣13、13a、13b、20、20a安裝配置有尚保持著黑色墨水之液體吸收材料81之回收蓋70b、70c。該情形時,保持黑色墨水之回收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接觸於收納淺藍綠色墨水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密封構件36而可能導致淺藍綠色與黑色混色。若出現混色,則將導致使用液體噴射系統10(圖1)之色彩再現出現問題。且,欲將之前自卡匣13、13a、13b、20、20a取下之回收蓋70b、70c重新安裝於該卡匣13、13a、13b、20、20a之情形時,會招致使用者產生混亂感。
因此,第7實施形態中,對防止如上述般之混色或使用者之混亂感之回收蓋70g進行說明。
如圖26J所示,第7實施形態之回收蓋70g進而於第4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液體吸收材料81之上重疊配置有液體吸收材料81a。具體而言,使用完之蓋70b、70c被回收後,於仍安裝有液體吸收材料81之情形下進行清洗等特定處理。自蓋70b、70c取下液體吸收材料81時,有可能剝離安裝有液體吸收材料81之部分,並可能產生塵埃,故於未自蓋70b、70c取下液體吸收材料81之情形下實施特定處理。進行特定處理後,於液體吸收材料81之上另行配置液體吸收材料81a。液體吸收材料81a係與液體吸收材料81相同之構成。
再者,液體吸收材料81a之顏色可採用裝入安裝有具備該液體吸收材料81a之回收蓋70g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印表機50未 使用之墨水顏色(除白色以外)或黑色。
G-2. 效果:
上述第7實施形態中,可提供一種不取下回收前之蓋70b、70c具有之液體吸收材料81而可降低產生混色或使用者之混亂感之可能性的回收蓋70g。
具體而言,即使回收前之蓋70b、70c之液體吸收材料81仍保持有液體之情形時,進行回收時仍於液體吸收材料81之上另行配置液體吸收材料81a。藉此,可防止對使用液體噴射系統10之印刷媒體90進行印刷時因混色而導致色偏差或色彩再現性之劣化。
液體吸收材料81a之顏色較佳為裝入安裝有具備該液體吸收材料81a之回收蓋70g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印表機50未使用之墨水顏色(除白色以外)或黑色。以下將詳細敘述其緣由。即使附著於液體吸收材料81之墨水與密封構件36之墨水出現混色之情形時,蓋70g中之液體吸收材料81之上設置有新的液體吸收材料81a。即,混色之液體吸收材料81之上表面設置有並未產生混色之新的液體吸收材料81a。因此。於欲將自卡匣13、13a、13b、20、20a取下之回收蓋70g重新裝入該卡匣13、13a、13b、20、20a時,可降低導致使用者產生混亂感之可能性。回收蓋70c(圖26F)之情形時,於2個液體吸收材料81各者之上安裝液體吸收材料81a即可。
G-3. 第7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上述第7實施形態中,液體吸收材料81a之較佳之顏色為裝入安裝有具備該液體吸收材料81a之回收蓋70g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印表機50未使用之墨水顏色或黑色。但,不僅液體吸收材料81a,而且液體吸收材料81之顏色亦可為裝入安裝有具備該液體吸收材料81之蓋70b、70c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印表機50未使用之墨水顏色或黑色。即,不僅限於回收蓋70g,即使回收前之蓋 70b、70c具備之液體吸收材料81之顏色亦可為裝入安裝有蓋70b、70c之卡匣13、13a、13b、20、20a之印表機50所未使用之墨水顏色(除白色以外)或黑色。
H. 其他實施形態:
H-1. 第1其他實施形態:
圖27係用於說明第1其他實施形態的示意圖。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為封閉連通口32及開口288而使用蓋70、70a、70b、70c、70g,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以其他密封構件封閉連通口32或開口288。例如,如圖27所示,第1其他實施形態中,以作為液體供給口密封構件之密封構件92封閉開口288,作為開口密封構件之密封構件94密封連通口32。各密封構件(薄膜構件)92、94由液體無法透過之素材形成。此處,密封構件94較佳為由空氣可透過之素材形成。藉此,可抑制墨水進入連通路徑310內之情形,且可將收納有空氣之第2流徑39內之壓力與外部之壓力保持在相同程度。且,各密封構件92、94以可予以取出之狀態封閉開口288或連通口32。
於將卡匣投影至垂直於第1方向(-Z軸方向)之平面時,密封構件94係設置於未與液體流出部31重疊之位置。此處,若墨水附著於密封構件94,則自連通口32剝離密封構件94時很可能導致墨水飛散而進入連通口32。且,密封構件94為由透過空氣之素材形成之情形時,若密封構件94被墨水污染則會產生堵塞等,導致密封構件94原有之功能(透過空氣之功能)受損。但,因密封構件94設置於未與液體流出部31重疊之位置,故可降低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附著於密封構件94之可能性。因此,可減少上述狀況之產生。
再者,密封構件94具有自開口288朝外側延伸而設之一端部94p。且,密封構件92具有自開口288朝外側延伸而設之一端部92p。藉此,使用者可容易地自卡匣取出密封構件92、94。且,一端部 92p、94p彼此接著。即,2個密封構件92、94之一端部92p、94p一體化。藉此,使用者可一次自卡匣取出2個密封構件92、94。
H-2. 第2其他實施形態:
圖28係用於說明第2另一實施形態的示意圖。其與圖27所示之第1另一實施形態不同之處為密封構件92、94彼此接著、及密封構件92較密封構件94長且自開口288朝外側延伸。藉此,可促使使用者先於密封構件94抓住密封構件92將其自卡匣取出。藉此,藉由密封構件94晚於密封構件92自卡匣取出,可進一步降低墨水流入連通口32內之可能性。
H-3. 第3另一實施形態:
圖29係用於對第3另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的圖。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雖滿足H4>H2之關係,但亦可取代其而為滿足H4<H2之關係。即,連通口32亦可較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下側(-Z軸方向側)。換言之,連通口32亦可較液體流出部31而位於液體供給部280之液體流出方向之下游側。藉此,可進一步降低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墨水經由連通口32而流入連通路徑310之可能性。例如,即使墨水於卡匣處於第2狀態(+Z軸方向成為垂直下方向之狀態)時自液體流出部31洩漏之情形時,因連通口32位於液體流出部31之垂直方向之上側,故可降低墨水到達連通口32之可能性。
I. 變化例:
另,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中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獨立項所記載之要素以外之要素為附加要素,可予以適當省略。且,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而係可在不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實施各種形態,例如亦可為如下之變形。
I-1. 第1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以所謂半封閉型之卡匣為例而予以說 明,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其他類型之卡匣。例如,本發明亦可適用於液體收納部200與外部時常連通之類型之墨水匣、或液體收納部200時常密閉之類型之墨水匣(所謂墨水袋)。
I-2. 第2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中,內部壁35雖由連通口形成構件32t之外周壁形成,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由自劃分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壁面上立設並保持間隔地配置於液體流出部31與連通口32兩者之壁形成內部壁35。且,例如,卡匣13、13a、20亦可設置位於劃分液體供給部280內之壁面上之連通口32與液體流出部31之間之抑制部,即抑制連通口32與液體流出部31之間之墨水之流動之抑制部即可。上述實施形態中,內部壁35相當於抑制部。且,作為抑制部,可舉出設置於壁面上之凹凸或設置於壁面上且可保持液體之保持構件(例如海綿等多孔構件)等。
I-3. 第3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中,蓋70、70a或密封構件94等用於封閉連通口32之連通口密封構件係全面封閉連通口32。然而,並非限定於此,亦可由連通口密封構件封閉連通口32之至少一部分即可。如此,可降低墨水經由連通口32流入連通路徑310之可能性。
I-4. 第4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中,蓋階差部766雖為凸部(圖22),但亦可為凹部,亦可具備凸部與凹部。如此,仍可降低墨水沿承接部76到達密封部762之可能性。
I-5. 第5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蓋70、70a於安裝狀態下係與密封中央部368接觸,但亦可不接觸。藉此,可降低墨水附著於蓋70、70a之可能性。
I-6. 第6變化例:
圖30係用於說明供給用構件30g之變化例的圖。圖31係相當於圖16的圖。此處,圖示以本變化例之供給用構件30g取代卡匣20之供給用構件30之例。另,供給用構件30g亦可於使用供給用構件30之其他實施形態之卡匣20a~20c中予以使用。另,供給用構件30g與供給用構件30之不同之處為供給用構件30g另行具備按壓構件80。因供給用構件30g之其他構成係與供給用構件30相同之構成,故對相同之構成附加相同之符號而省略說明。
如圖30及圖31所示,亦可於密封構件36之內側(液體收納部200側、上游側)配置泡綿體34及按壓構件80。按壓構件80具有彈簧部80a。彈簧部80a使泡綿體34朝密封構件36所在之側(-Z軸方向側)賦能(按壓)。
於供給用構件30g具備按壓構件80之情形時,使蓋70~70c、70g與作為液體流出部而發揮作用之密封構件36接觸之情形時,密封構件36自身或夾持密封構件36而配置於與蓋70~70c、70g對向之位置之供給用構件30、30g之其他構件(泡綿體34或按壓構件80)可能出現變形。若該等構件36、34、80變形,則可能導致自卡匣20、20a至印表機50之液體供給不良。因此,於蓋70~70c、70g安裝於卡匣20、20a~20c,覆蓋開口288之狀態(亦稱作「安裝狀態」或「密封開口288之狀態」。)時,期望蓋70~70c、70g並未與密封構件36接觸。即,安裝狀態下,較佳為蓋70~70c、70g並未與配置於卡匣20、20a~20c之液體供給部280、280a內之供給用構件30、30g接觸而係保持間隔而配置。
I-7. 第7變化例: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噴墨印表機或其之墨水匣,而係亦可適用於使用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任意液體噴射裝置及該等液體噴墨裝置所 使用之卡匣(液體收納容器)。例如,本發明可適用於如下各種液體噴射裝置所使用之卡匣。
(1)傳真裝置等之圖像記錄裝置
(2)製造液晶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用之彩色濾光片時所使用之色料噴射裝置。
(3)形成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或面發光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之電極時所使用之電極材料噴射裝置。
(4)噴射包含製造生物晶片時所使用之生物有機物之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
(5)作為精密移液管之試料噴射裝置。
(6)潤滑油之噴射裝置
(7)樹脂液之噴射裝置
(8)以精確針點對手錶或照相機等精密機械噴射潤滑油之液體噴射裝置。
(9)為形成使用在光通訊元件等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液等透明樹脂液噴射至基板上之液體噴射裝置。
(10)為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性或鹼性之蝕刻液之液體噴射裝置。
(11)具備噴出其他任意微小量之液滴之液體消耗噴頭之液體噴射裝置。
另,「液滴」係指自液體噴射裝置噴出之液體之狀態,為亦包含粒狀、淚狀、絲狀帶彗尾者。且,此處所述之「液體」若為液體噴射裝置可消耗之材料即可。例如,「液體」於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之材料即可,如粘性高或低之液狀態之材料、及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液)般之液狀態之材料亦包含在「液體」中。且,「液體」不僅限於作為物質之一種 狀態之液體,而係亦可包含將包含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形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於溶媒中所得者。且,作為液體之代表例,可舉出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之墨水或液晶等。此處,墨水為包含普通水性墨水、油性墨水及中性墨水、熱熔墨水等各種液體狀組成物者。
I-8. 第8變化例:
以上,雖已對各種態樣予以說明,但亦可採用如下態樣。
另,以下態樣中,為參照起見,以括弧方式對構成要件附加實施例中之符號。
態樣1. 一種安裝於卡匣(20,20a)之蓋(70,70a),該卡匣(20,20a)具備:液體供給部(280),其具有將液體收納於內部之液體收納部(200)、用於使上述液體流動至外部之開口(288),及位於內部並使液體收納部(200)之液體流動至外部之液體流出部(31);及連通路徑(310),其一端開口(連通口32)位於上述液體供給部(200)內並連通外部與上述液體供給部(200)之內部;上述蓋(70,70a)具備:用於封閉上述開口(288)之蓋主體(74);上述蓋主體(74)具有於安裝於上述卡匣(20,20a)之狀態下封閉上述一端開口(32)之至少一部分之密封部(762)。
根據該態樣之蓋,即使安裝狀態下液體自液體收納部洩漏之情形時,仍可降低液體經由一端開口流入連通路徑之可能性。
態樣2. 如態樣1之蓋(70,70a);上述蓋(70,70a)進而具備:蓋桿(72,72a),其於自上述卡匣(20,20a)取下上述蓋(70,70a)時予以使用,且於安裝於上述卡匣(20,20a)之安裝狀態下,較卡匣(20,20a)之外表面(203)而朝外側突出;及 用於承接上述液體流出部(31)之承接部(76);上述密封部(762)與蓋桿(72,72a)相對於上述承接部(76)而位於同一側。
根據態樣2之蓋,可防止以蓋桿位於垂直方向下側之狀態將卡匣設置於特定面。藉此,可進一步降低附著於承接部之液體到達密封部之可能性。
態樣3. 如態樣2之蓋(70,70a),其進而具有:蓋階差部(766),其位於上述密封部與上述承接部之間且具備凸部(766a)與凹部至少任一者。
根據態樣3之蓋,即使自液體流出部漏出之液體附著於承接部之情形時,仍可利用蓋階差部降低液體沿承接部而到達密封部之可能性。
態樣4. 如態樣3之蓋(70,70a):上述承接部(76)為凹狀;上述蓋階差部(765)由上述承接部(76)之周緣部(764)形成。
根據態樣4之蓋,無需為設置蓋階差部而設置新的其他構件。
態樣5. 如態樣1至態樣4之任一項之(70,70a):上述液體流出部(31)具有相對於特定方向(第1方向)傾斜之傾斜部(368t);上述蓋(70,70a)進而具有:在安裝狀態下與傾斜部(368t)對向之對向部(766b);上述對向部(766b)於上述蓋(70,70a)安裝於卡匣(20,20a)之安裝狀態下沿上述傾斜部(368t)傾斜之方向傾斜。
根據態樣5之蓋,可縮小安裝狀態下由蓋與液體供給部形成且收納空氣之內部室之容積。藉此,可限制自內部室經由液體流出部而流入液體收納部之空氣之量。
態樣6. 如態樣1至態樣5之任一項之蓋(70a):上述卡匣(20a)之上述液體供給部(280a)設置有複數個;上述密封部(762)係與複數個一端開口(32)對應而設置有複數個;上述蓋(70a)進而具有:沿上述蓋(70a)之面而設置於連結上述各密封部之線上(L1)之階差部(769)。
根據態樣6之蓋,即使液體到達1個密封部之情形時,仍可利用階差部抑制已到達1個密封部之液體到達其他密封部之情形。
態樣7. 一種安裝於卡匣(20,20a)之蓋(70,70a),該卡匣(20,20a)具備:液體供給部(280),其具有將液體收納於內部之液體收納部(200)、用於使上述液體流動至外部之開口(288),及位於內部並使液體收納部(200)之液體流動至外部之液體流出部(31);及連通路徑(310),其一端開口(連通口32)位於上述液體供給部(200)內並連通外部與上述液體供給部(200)之內部;上述蓋(70,70a)具備:用於封閉上述開口(288)之蓋主體(74);上述蓋主體(74)具有液體吸收材料(81)。
根據態樣7之蓋,即使液體自開口(280)洩漏之情形時,因可由液體吸收材料吸收液體,故可抑制液體洩漏至外部之情形。
態樣7中,液體吸收材料(81)較佳為安裝於上述卡匣(20)之安裝狀態下係配置於與液體流出部(31)對向之側;尤佳為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與液體流出部(31)對向之位置。藉此,可由液體吸收材料吸收更多自液體流出部洩漏之墨水。
I-9. 第9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或上述變化例中,蓋70、70a、70b、70c雖使用於具有連通口32或內部壁35之卡匣13、13a、20,但亦可使用於具備液體供給口之其他卡匣。即使如此,因可由蓋70、70a、70b、70c封閉 液體供給口(開口288),故可降低墨水洩漏至蓋70、70a、70b、70c之外部之可能性。且,例如,亦可對不具有連通口32之卡匣安裝蓋70、70a、70b、70c。根據該構成,即使墨水自液體流出部洩漏之情形時,藉由以蓋封閉液體供給口,仍可降低墨水流出外部之可能性。特別地,蓋70、70a、70b、70c具有與液體流出部31之傾斜部368t傾斜之方向對應而傾斜之對向部766b(圖22)。根據該構成,可進一步降低墨水流出蓋之外側之可能性。再者,例如,亦可對不具有內部壁35而具有連通口32之卡匣安裝蓋70、70a、70b、70c。藉此,可降低墨水經由連通口32而洩漏至外部之可能性。另,以上雖已分別說明卡匣13、13a、20與蓋70、70a、70b、70c,但亦有包含蓋70、70a、70b、70c而稱作卡匣13、13a、20之情形。
30‧‧‧供給用構件
31‧‧‧液體流出部
32‧‧‧連通口
32t‧‧‧連通口形成構件
33‧‧‧一端側流徑
34‧‧‧泡綿體
35‧‧‧內部壁
36‧‧‧密封構件
37a‧‧‧另一端部
37b‧‧‧一端部
38‧‧‧第1流徑
39‧‧‧第2流徑
242‧‧‧第1連通室
277‧‧‧液體連通口
280‧‧‧液體供給部
281‧‧‧周圍壁
285‧‧‧供給部主體
286‧‧‧面
288‧‧‧開口

Claims (24)

  1. 一種卡匣,其係用於收納供給至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者,其包含:液體收納部;及連接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供給部;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內部設置有使上述液體流出至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液體流出部、及連接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外部與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內部之開口;且上述開口未與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側面相接。
  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上述開口為上述液體供給部內突出之通道之一端。
  3. 如請求項2之卡匣,其中上述開口位於相較於上述液體流出部之周緣部中位於最靠近上述通道之位置之周緣部在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上更為下游側。
  4. 如請求項2或3之卡匣,其中上述液體供給部與上述通道係一體成形。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卡匣,其具有第1面、第2面、第3面、第4面;及配置於上述第1面之透過構件;於上述第1面上設置有上述液體供給部;上述第4面與上述第1面對向;上述第2面形成於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4面之間;上述第3面與上述第2面對向; 上述第1面具有位於上述第2面側之第1端部、及位於上述第3面側之第2端部;上述透過構件配置於上述第1面中較上述第2端部更靠近上述第1端部之側;且上述液體供給部配置於上述第1面中較上述第1端部更靠近上述第2端部之側。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開口位於在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上較上述液體流出部更為下游側。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開口位於在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上較上述液體流出部更為上游側。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進而具備封閉上述液體供給部且具有桿之密封構件;且上述開口與上述桿相對於上述液體流出部位於同一側。
  9. 如請求項8之卡匣,其中上述密封構件具有封閉上述開口之至少一部分之密封部。
  10. 如請求項9之卡匣,其中上述液體供給部設置有複數個;上述開口設置有複數個;上述密封構件所具備之上述密封部與複數個上述開口對應地設置有複數個;且上述密封構件於上述各密封部間具有第1階差部。
  11. 如請求項10之卡匣,其中上述密封構件進而具有:承接上述液體流出部且設置於與上述密封部不同之位置之承 接部;及位於上述密封部與上述承接部之間且具備凸部與凹部之至少任一者之第2階差部。
  12. 如請求項11之卡匣,其中上述承接部為凹狀;且上述第2階差部由上述承接部之周緣部形成。
  13. 如請求項8至12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液體流出部具有相對於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而傾斜之傾斜部;且上述密封構件具有沿上述傾斜部傾斜之方向傾斜之對向部。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液體流出部具有:安裝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安裝部;由上述安裝部包圍之中央部;及不同於上述中央部與上述安裝部之非安裝部;且上述非安裝部可保持上述液體。
  15. 如請求項14之卡匣,其中上述密封構件與上述中央部之至少一部分接觸。
  16. 如請求項14之卡匣,其中上述密封構件未與上述中央部接觸。
  17.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進而具有開口密封構件,其係可拆卸之構件,封閉上述開口;且投影至垂直於上述液體之流出方向之平面上時,上述開口密封構件設置於未與上述液體流出部重疊之位置。
  18. 如請求項17之卡匣,其中 具有液體供給口密封構件,其係可拆卸之構件,封閉位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一端之液體供給口;且上述開口密封構件與上述液體供給口密封構件之一部分相互接著。
  19. 一種密封構件,其係覆蓋液體流出部及位於具有連接至外部之開口之液體供給部之一端之液體供給口者,其中與上述液體流出部對向之側之面之至少一部分密封上述開口。
  20. 如請求項19之密封構件,其中上述密封構件未與上述液體流出部接觸。
  21. 如請求項19之密封構件,其中上述密封構件與上述液體流出部接觸。
  22. 如請求項19至21中任一項之密封構件,其中上述開口為於上述液體供給部內突出之通道之一端;且上述密封構件未與上述通道接觸。
  23. 如請求項19至21中任一項之密封構件,其中上述開口為於上述液體供給部內突出之通道之一端;且上述密封構件與上述通道接觸。
  24. 一種密封構件,其係覆蓋液體供給部之液體供給口者,該液體供給部自構成卡匣之構件朝外側突出,其一端具有上述液體供給口,且具有位於內部且至少一部分相對於上述液體供給部之突出方向傾斜之液體流出部;且與上述液體流出部對向之側之面之至少一部分係與上述傾斜對應地傾斜。
TW102118169A 2012-05-23 2013-05-22 卡匣及密封構件 TW2014065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7059 2012-05-23
JP2012152295 2012-07-06
JP2012162701A JP6060544B2 (ja) 2012-05-23 2012-07-23 液体収容体、及び、収容体ユニット
JP2012176179 2012-08-08
JP2012191629A JP5494764B2 (ja) 2012-07-06 2012-08-31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559A true TW201406559A (zh) 2014-02-16

Family

ID=48468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169A TW201406559A (zh) 2012-05-23 2013-05-22 卡匣及密封構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83767B2 (zh)
EP (2) EP2666639B1 (zh)
CN (1) CN103419500B (zh)
TW (1) TW201406559A (zh)
WO (1) WO20131757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0544B2 (ja) * 2012-05-23 2017-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及び、収容体ユニット
JP6069964B2 (ja) 2012-07-23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US10647123B2 (en) 2012-07-23 2020-05-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US9827776B2 (en) 2012-07-23 2017-11-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JP6048004B2 (ja) 2012-07-23 2016-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D726252S1 (en) 2013-08-19 2015-04-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p for an ink cartridge
JP2016007744A (ja) * 2014-06-24 2016-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02052B2 (ja) * 2014-08-29 2017-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6107525A (ja) * 2014-12-08 2016-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液体供給ユニットのセット
JP6601063B2 (ja) * 2015-08-31 2019-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8075724A (ja) * 2016-11-07 2018-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7584888A (zh) * 2017-10-13 2018-01-16 深圳华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给多喷头供墨的墨盒装置及喷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5974A (en) * 1983-10-13 2000-11-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supplied printer head and ink container
JPH06106729A (ja) 1992-09-28 1994-04-19 Sharp Corp インク補給装置
US5619239A (en) 1993-11-29 1997-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laceable ink tank
US5515663A (en) 1994-04-06 1996-05-14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refilling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s
JP3402823B2 (ja) 1994-08-24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保持部材の液体流出用開口部に対する保護キャップ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液体保持部材
US6238042B1 (en) 1994-09-16 2001-05-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charging ink into said cartridge
US5980032A (en) * 1994-10-31 1999-11-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mpliant ink interconnect between print cartridge and carriage
US5854646A (en) 1995-04-27 1998-12-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aphragm pump for ink supply
GB2315045B (en) 1996-07-05 1998-11-25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loading mechanism for the ink cartridge
JP3332779B2 (ja) 1996-07-31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液体収納容器
GB2316037B (en) 1996-08-02 2000-03-22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a printing device using the ink cartridge
GB9701157D0 (en) 1996-12-14 1997-03-12 Dynamic Cassette Int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for a printer
JPH10250091A (ja) 1997-03-13 1998-09-22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貯留容器およびこれらの物流キャップ
US5905518A (en) * 1998-04-29 1999-05-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ne shot air purge for replaceable ink supply
JP3608397B2 (ja) * 1998-10-06 2005-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3791576B2 (ja) 1999-01-18 2006-06-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00058100A1 (fr) 1999-03-29 200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remplissage d'encre dans une cartouche
US7383727B2 (en) 1999-05-20 2008-06-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tainer having a liquid consumption detecting device therein
JP2001063085A (ja) * 1999-08-26 2001-03-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33266B2 (ja) * 1999-10-04 2006-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PT1095777E (pt) 1999-10-29 2006-06-30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tilizacao num aparelho de gravacao de jacto de tinta
JP2001130022A (ja) 1999-11-09 2001-05-15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196671B1 (en) 1999-12-20 2001-03-06 Xerox Corporation Ink-jet cartridg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having air ingestion control
US6290348B1 (en) 2000-01-05 2001-09-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ink-jet cartridges with a universal body structure
ES2261373T3 (es) 2000-01-18 2006-11-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tinta,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utilizando este cartucho y un metodo para controlar la limpieza del cabezal registrador del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US6254226B1 (en) * 2000-07-14 2001-07-03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cartridge with recessed fill hole and ink tank vent
JP2002120376A (ja) 2000-10-16 2002-04-2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CA2359443C (en) 2000-10-20 2005-11-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JP3658328B2 (ja) 2001-02-07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再充填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697213B2 (ja) 2001-02-09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液体の撹拌方法
US6390613B1 (en) 2001-02-16 2002-05-21 Win-Yin Liu Ink-refilling device for ink cartridge of a jet printer
US6364473B1 (en) 2001-04-06 2002-04-02 Win-Yin Liu Refilling needle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TWI276549B (en) 2001-05-17 2007-03-21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KR100429797B1 (ko) 2001-11-05 2004-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용 잉크 카트리지
JP2003191488A (ja) 2001-12-27 2003-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60300624T2 (de) 2002-02-14 2006-04-27 Seiko Epson Corp. Tintenbehälter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US6776479B2 (en) 2002-10-31 2004-08-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interconnect port venting for capillary reservoir fluid containers, and methods
JP2004188720A (ja) * 2002-12-10 2004-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
JP4389520B2 (ja) 2003-08-20 2009-12-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58434B2 (ja) 2003-12-26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MXPA04012681A (es) 2003-12-26 2005-07-01 Canon Kk Recipiente para liquido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liquido.
JP4298629B2 (ja) 2003-12-26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GB2412088B (en) * 2004-03-19 2007-09-19 Zipher Ltd Liquid supply system
JP3959072B2 (ja) 2004-04-27 2007-08-15 ナインスター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321370B2 (ja) 2004-06-14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方法
JP4125279B2 (ja) 2004-10-20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該インクタンクを搭載するホルダ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とホルダと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BRPI0506191A (pt) 2004-11-29 2006-07-25 Seiko Epson Corp processo de reenchimento de cartucho, dispositivo de reenchimento de lìquido e cartucho de reenchimento
US7677710B2 (en) 2005-02-02 2010-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ttachment,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JP4682862B2 (ja) * 2005-03-31 2011-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及びその液体充填方法
US7325909B2 (en) 2005-04-28 2008-02-05 Kenneth Yuen Automatic ink refill system and methods
TWM282839U (en) 2005-07-29 2005-12-11 Yi-Tzung Yan Unsophisticated filling component for ink cartridge
US7445323B2 (en) 2005-12-21 2008-11-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cartridge venting
JP2007276222A (ja) * 2006-04-05 2007-10-25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方法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992338B2 (ja) * 2006-08-11 2012-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055889B2 (ja) 2006-08-11 2012-10-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08056736A1 (ja) 2006-11-10 2010-02-25 株式会社クローズアップ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280780B2 (ja) 2007-02-06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US7735983B2 (en) 2007-02-28 2010-06-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jet ink cartridge with vented wick
JP4798033B2 (ja) 2007-03-20 2011-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充填方法
JP4976900B2 (ja) 2007-03-30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5007601B2 (ja) 2007-05-02 2012-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におけるシール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US7938523B2 (en) 2007-06-13 2011-05-1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luid supply tank ventilation for a micro-fluid ejection head
JP4985501B2 (ja) * 2008-03-21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JP4561853B2 (ja) 2008-03-27 2010-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5163313B2 (ja) 2008-06-27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US8366251B2 (en) 2008-06-27 2013-02-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method of filling liquid into liquid container,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ontainer
JP5163314B2 (ja) 2008-06-27 2013-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注入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JP5272540B2 (ja) 2008-06-27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容器
JP4702435B2 (ja) 2008-11-14 2011-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充填装置、及びインク充填用の治具
WO2010109578A1 (ja) 2009-03-23 2010-09-3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11110712A (ja) 2009-11-24 2011-06-09 S T Sangyo Kk インク収納容器と再充填インク収納リサイクル容器
JP5471461B2 (ja) 2010-01-08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07066A (ja) 2010-03-30 2011-10-2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消費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JP5769384B2 (ja) * 2010-04-20 2015-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75299B2 (ja) 2010-08-05 2013-08-28 清二 加川 ガス透過性積層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5845561B2 (ja) 2010-08-06 2016-01-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封止部材、及びキャップ
JP5874160B2 (ja) 2010-09-03 2016-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を着脱可能なホルダー
US20120133713A1 (en) 2010-11-29 2012-05-31 Camp Alphonse D Ink tank with flexible wall
JP2012126100A (ja) 2010-12-17 2012-07-05 Canon Inc インク収納容器
US8684505B2 (en) * 2012-03-19 2014-04-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ent path for a liquid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6639A2 (en) 2013-11-27
US9283767B2 (en) 2016-03-15
EP2666639A3 (en) 2014-12-17
EP2837499B1 (en) 2019-10-16
EP2837499A3 (en) 2016-10-19
CN103419500B (zh) 2015-10-21
US20130314478A1 (en) 2013-11-28
WO2013175791A1 (ja) 2013-11-28
EP2666639B1 (en) 2019-01-02
EP2837499A2 (en) 2015-02-18
CN103419500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6559A (zh) 卡匣及密封構件
KR101946127B1 (ko) 액체 수용 용기,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액체 분사 장치
US9586405B2 (en) Ink supply apparatus
JP626019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126417B2 (en)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JP2015080906A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US8894184B2 (en)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JP5533560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6056723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キャップ
JP5617881B2 (ja) キャップ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AU2013264276B2 (en) Cartridge and sealing member
JP2015080875A (ja) 液体収容容器、キャップ
CN114055948B (zh) 打印设备和液体储存容器
JP5958441B2 (ja) カバー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6035867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870481B2 (ja) 保護部材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46525A (ja) カバー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1401911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40081A (ja) カートリッ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