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9853A -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9853A
TW201209853A TW99144576A TW99144576A TW201209853A TW 201209853 A TW201209853 A TW 201209853A TW 99144576 A TW99144576 A TW 99144576A TW 99144576 A TW99144576 A TW 99144576A TW 201209853 A TW201209853 A TW 2012098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ire
shielding film
wires
shiel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4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ouglas Bradley Gundel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09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98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2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 H01B11/04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with pairs or quads mutually positioned to reduce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02Pair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2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 H01B11/06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disturbances, e.g.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91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comprising auxiliary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1895Particular featur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 H01B11/203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forming a fla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01B7/0208Cab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insulat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23Parallel wires, incorporated in a flat insulating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38Parallel wir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61Flat or ribbon cable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76Flat or ribbon cables comprising twisted pai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75Multi-layer she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2Power cables with screens or conductive layers, e.g. for avoiding large potential gradi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64Earth or ground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98Shielding materials for shielding electrical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Description

20120985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員域】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電纜及連接器。 【先前技術】 用於電彳§號之傳輸的電规係熟知的。一普通類型之電規 為同軸纜線。同軸缆線通常包括由絕緣體圍繞之導電線。 電線及絕緣體由屏蔽物圍繞,且電線、絕緣體及屏蔽物由 護套圍繞。另一普通類型之電纜為包含由屏蔽層(例如, 由金屬落形成)圍繞的一或多個絕緣信號導線之屏蔽電 _ 纜。為了促進屏蔽層之電連接,有時在屏蔽層與該或該等 信號導線之絕緣材料之間提供另一未絕緣導線。兩個此等 普通類型之電纜通常需要將特殊設計之連接器用於端接, 且常不適δ於使用集體端接技術,亦即,複數個導線至個 別接觸元件(諸如,電連接器之接觸點或印刷電路板上之 接觸元件)之同時連接。 【發明内容】 一屏蔽電€包括沿著該麟之—長度延伸且沿著該缆線籲 之一寬度彼此間隔開的一或多個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 大小不大於24 AWG的一或多個導線且每一導線組在〇至2〇 GHz 之一頻率範圍上具有一小於·2〇分貝/公尺之插入損耗。第 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安置於該纜線之相反側上,該第一 膜及該第二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塵緊部分,該等部分經配置 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及該第二 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且該第一膜及= I53055.doc
S -4- 201209853 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導線之每—側上形成該纔 線之壓緊部分。該第-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之該等第一 蓋罩部分之間的一最大間隔為D,g第一屏蔽媒及該第二 屏蔽膜之該等第-壓緊部分之間的-最小間隔為t,且 t/D小於約0.25。 該導線組可包含呈一雙軸配置之兩個導線且由該導線組 之共振引起之插入損耗可約為零。
該導線組可包含呈一雙轴配置之兩個導線,且不具由共 振引起之插入損耗的標稱插入損耗可為由導線組之共振引 起之插入損耗的約〇.5倍。 該纜線可包括一安置於該等屏蔽膜之該等壓緊部分之間 的黏著層。 母一導線組之插入損耗可小於約每公尺_5 dB或約每公 尺-4 dB ’或約每公尺·3 dB。 該纜線在高達約1 〇 Gbps之資料傳送速度下可具有一小 於約20皮秒/公尺或小於約1 〇皮秒/公尺之偏斜。 該纜線可具有在一約1公尺之纜線長度上保持在一目標 特性阻抗之5 -10%内的一特性阻抗。 該纜線之一或多個導線組可包含一第一導線組及一第二 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絕緣導線及一第二絕緣導 線’且每一導線組中的該第一絕緣導線相對於該第二絕緣 導線之一高頻電隔離可實質上小於該第一導線組相對於一 鄰近導線組之一高頻電隔離。 該第一絕緣導線相對於該第二導線之該高頻隔離為在5· 153055.doc 201209853 15 GHz之一指定頻率範圍及i公尺之一長度下之一第一遠 端串擾c 1且S玄第一導線組相對於該鄰近導線組之該高頻 隔離為該指定頻率下之一第二遠端串擾C2cc2可比山低 至少10 dB。 纜線可具有小於〇.l2dl/D。 一屏蔽電规包括沿著該I線之—長度延伸且沿著該規線 之-寬度彼此間㈣的複數個導線組,每—導線組具有大 小不大於24 AWG的兩個導線且每_導線組在〇至2〇咖之 -頻率範圍上具有-小於_2〇分貝,公尺之信號衰減。該境 線亦包括-加蔽線及安置於該規線之相反側上之第一屏蔽 膜及第二屏蔽膜’該第—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 «Ρ刀及壓緊部分’該等部分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 中,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 繞每-導隸’且該第-膜及㈣二膜之料職部分組 合地在每—導線組之每—側上形成㈣線之壓緊部分。對 至少-導線組而言,該加蔽線與料線組之-最靠近導線 之間的-間隔可大於該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 到中心間距的0.5倍。 -屏蔽電规可包括沿著該i線之—長度延伸且沿著該規 線之一寬度彼此間隔開的複數個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 配置成一雙軸組態之兩個導線,該等導線中之每一者具有 不大於24 AWG之大小。第—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安置 於該境線之相反側上,無屏蔽膜包含—使屏蔽膜定向以在 缓線之兩側上覆蓋導線組的縱向指疊。每一導線組在〇至 153055.doc 201209853 20 GHz之一頻率範圍上具有一小於_2〇分貝/公尺之插入損 耗且一由該導線組之共振引起之插入損耗約為零。 該纜線亦可包括至少一加蔽線,其中該第一屏蔽膜及該 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該等部分經配置以 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之該等蓋罩部 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且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 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導線組之每一側上形成該纔 φ 、線之壓緊部分’其中對至少一導線組而言,該加蔽線之中 心與該導線組之最靠近導線之中心之間的一間隔可大於該 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到中心間距的〇5倍。 一屏蔽電纜包括沿著該纜線之一長度延伸且沿著該纜線 之一寬度彼此間隔開的複數個導線組,該等導線組中之每 一者包含配置成一雙轴組態之兩個導線,沒有導線具有一 大於24 AWG之大小。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安置於該 纜線之相反側上,沒有屏蔽膜包含一將該屏蔽膜結合至其 # 自身之接縫,其中每一導線組在0至20 GHz之一頻率範圍 上具有一小於_20分貝/公尺之插入損耗且一由該導線組之 共振損耗引起之插入損耗約為零。 每一屏蔽膜個別地可圍繞小於每一導線組之一周邊之全 部。 本發明之以上概述並不思欲描述本發明之每一所揭干之 實施例或每個實施。以下之圖式及詳細描述更特定地舉例 說明說明性實施例。 【實施方式】 153055.doc 201209853 隨著互連之器件之數目及速度增加,攜載此等器件之間 的信號之電纜需要更小且能夠攜載較高速度之信號而無不 可接受之干擾或串擾。在一些電纜中使用屏蔽以減少相鄰 導線所機載之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中所描述之規線 中之多者具有一大體扁平之組態,且包括沿著纜線之長度 延伸之導線組以及安置於纜線之相反側上之電屏蔽膜。鄰 近導線組之間的屏蔽膜之壓緊部分幫助將該等導線組彼此 電隔離。該等纜線中之許多者亦包括電連接至屏蔽物且沿 著纜線之長度延伸之加蔽線。本文中所描述之該等纜線組 態可幫助簡化至導線組及加蔽線之連接、減小纜線連接位 點之大小及/或為纜線之集體端接提供機會。 圖1說明一例示性屏蔽電纜2,其包括沿著缆線2之寬度w 之全部或一部分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2之長度L延伸之複 數個導線組4 »纜線2可大體配置成如圖丨中所說明之平坦 組態,或可在沿著其長度的一或多處摺疊而形成一摺疊組 態。在一些實施中,緵線2之某些部分可配置成平坦組 態’且該纜線之其他部分可摺疊。在一些組態中,缆線2 之導線組4中之至少一者包括沿著纜線2之長度[延伸的兩 個絕緣導線6。導線組4之該兩個絕緣導線6可沿著缆線2之 長度L之全部或一部分實質上平行地配置。絕緣導線6可包 括絕緣信號線、絕緣電力線或絕緣接地線。兩個屏蔽膜8 安置於缆線2之相反側上。 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8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 中’规線2包括蓋罩區14及Μ緊區18。在規線2之蓋罩區14 153055.doc 201209853 中’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8之蓋罩部分7在橫向橫截面 中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4。舉例而言,屏蔽膜之蓋罩部 分可共同包覆任何給定導線組之周長的至少7〇%,或至少 75。/。,或至少8G%,或至少85%,或至少娜。第—屏蔽膜 及第二屏蔽膜之壓緊部分9在每一導線組4之每一側上形成 纜線2之壓緊區18。在纜線2之壓緊區18中,屏蔽膜8之一 者或兩者偏轉’從而使屏蔽膜8之壓緊部分9更緊密接近。 • 在一些組態中,如圖1中所說明,屏蔽膜8兩者均在壓緊區 18中偏轉以使壓緊部分9更緊密接近。在一些組態中,該 等屏蔽膜中之一者在纜線為平坦或未摺疊組態時可在壓緊 區18中保持相對扁[且在瘦線之相反側上的另-屏蔽膜 可偏轉以使該屏蔽膜之該等壓緊部分更緊密接近。 導線6可包含任何合適之導電材料且可具有多種橫截面 形狀及大小。舉例而言,在橫截面中,導線及/或接地線 可為圓形、卵形、矩形或任何其他形狀。纜線中之一或多 • 個導線及/或接地線可具有一不同於纜線中之其他一或多 個導線及/或接地線之形狀及/或大小。導線及/或接地線可 為實心線或絞合線》纜線中之全部導線及/或接地線可為 絞合線,全部可為實心線,或一些可為絞合線且一些為實 心線。絞合導線及/或接地線可呈現不同大小及/或形狀。 連接器及/或接地線可經各種金屬及/或金屬材料(包括金、 銀、錫及/或其他材料)塗佈或電鍍。 用以使導線組之導線絕緣之材料可為達成纜線之所要電 性質的任何合適材料。在一些情況下,所使用之絕緣材料 153055.doc 201209853 可為發泡絕緣材料(其包括空氣)以減小規線之介電常數及 總厚度。 屏蔽膜8可包含導電材料,包括(但不限於)銅、銀、 銘、金及其合金,膜8可包含多個導電層及/或非導電 層。在-些情況下,屏蔽膜8中之—或多者可包括__包含 導電材料之導電層及-非導電聚合層。屏蔽膜8可具有在 (ΜΗ _至0.05 mm之範圍内的厚度,且规線之總厚度可小 於2 mm或小於1 mm。 規線2亦可包括-安置於屏蔽膜8之間、至少安置於磨緊 部分9之間的黏著層10。黏著層1〇將屏蔽❹之壓緊部分9 在缆線2之壓緊區18中彼此結合。黏著層1〇可以或可不存 在於纜線2之蓋罩區14中。 在一些情況下,導線組4在橫向橫截面中具有一實質上 曲線形狀之包絡區或周邊,且屏蔽膜8係安置在導線組4周 圍以便沿著纜線6之長度L之至少部分且較佳沿著纜線仏 長度L之實質上全而貫質上保形於該橫截面形狀且維持 該橫截面形狀。維持橫截面形狀將維持如導線組4之設計 時所希望的導線組4之電特性。此為優於m屏蔽電 纜之優勢’在習知屏蔽電纜中在一導線組周圍安置一導電 屏蔽物會改變該導線組之橫截面形狀。 雖然在圖4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每—導線組4具有兩個 絕緣導線6,但在其他實施例巾,料導線組之—些或全 部可僅包括個絕緣導線,或可包括兩個以上的絕緣導線 6舉例而σ,一在設計上類似於圖丨之屏蔽電纜的替代屏 153055.doc 10 201209853 蔽電纜可包括具有八個絕緣導線6之一個導線組, 、 現各自 僅具有一個絕緣導線6之八個導線組《導線組及絕緣導線 之配置上的此靈活性允許以適合於廣泛的各種各樣之預期 應用的方式組態所揭示之屏蔽電纜。舉例而言,導線組及 絕緣導線可經組態以形成:多重雙軸纜線(亦即,各自具 有兩個絕緣導線之多個導線組);多重同軸境線(亦即,各 自僅具有一個絕緣導線之多個導線組);或其組合。在一 些實施例中’ 一導線組可進一步包括一安置於該—或多個 絕緣導線周圍的導電屏蔽物(未圖示),及一安置於該導電 屏蔽物周圍的絕緣護套(未圖示)。 在圖1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屏蔽電纜2進一步包括可選 接地導線12。接地導線12可包括接地線或加蔽線。接地導 線12可與絕緣導線6間隔開且在與絕緣導線6實質上相同的 方向上延伸。屏蔽膜8可安置於接地導線12周圍。黏著層 10可在接地導線12之兩侧上在壓緊部分9中將屏蔽膜8彼此 結合。接地導線12可電接觸屏蔽膜8中之至少一者。 圖2a至圖2g之橫截面圖可表示各種屏蔽電纜或纜線之部 分。在圖2a中,屏蔽電纜i〇2a包括一單一導線組1〇4 ^導 線組104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且僅具有一單一絕緣導線 106。若需要,可使纜線102a包括跨越纜線1〇2&之寬度彼 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1〇4。兩個 屏蔽膜108安置於纜線之相反側上。纜線丨〇2a包括一蓋罩 區114及多個壓緊區ι18。在纜線102a之蓋罩區114中,屏 蔽膜108包括覆蓋導線組ι〇4之蓋罩部分1〇7。在橫向橫截 153055.doc 201209853 面中,蓋罩部分107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丨〇4。在纜線 102a之壓緊區118中’屏蔽膜1〇8包括在導線組1〇4之每一 側上之壓緊部分109 » 可選黏著層110可安置於屏蔽膜1〇8之間。屏蔽電纜i〇2a 進一步包括可選接地導線112 ^接地導線112與絕緣導線 106間隔開且在與絕緣導線6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導 線組104及接地導線112可經配置以使得其大體處於一平面 中,如圖2a中所說明。 屏蔽膜108之第二蓋罩部分113安置於接地導線112周圍 且覆蓋接地導線112。黏著層11〇可在接地導線112之兩側 上將屏蔽膜108彼此結合。接地導線112可電接觸屏蔽膜 108中之至少一者。在圖2a中,絕緣導線1〇6及屏蔽膜1〇8 實際上配置成一同軸纜線組態。圖2a之同轴缆線組態可用 於一單端電路配置中》 如圖2a之橫向橫截面圖中所說明,屏蔽膜ι〇8之蓋罩部 分107之間存在最大間隔D ’且屏蔽膜1〇8之壓緊部分1〇9之 間存在最小間隔山。 圖2a展示黏著層11〇,其安置於纔線1〇2a之壓緊區11 8中 的屏蔽膜108之壓緊部分1〇9之間且安置於纜線i〇2a之蓋罩 區114中的屏蔽膜108之蓋罩部分1〇7與絕緣導線ι〇6之間。 在此配置中,黏著層110在纜線之壓緊區118中將屏蔽膜 108之壓緊部分109結合在一起,且在纜線1〇2a之蓋罩區 114中將屏蔽膜108之蓋罩部分1 〇7結合至絕緣導線1 〇6。 圖2b之屏蔽纜線l〇2b類似於圖2a之纜線l〇2a,其中類似 153055.doc 12 201209853 元件藉由類似參考數字識別’惟以下除外:在圖2b中,可 選黏著層11 Ob不存在於纜線i〇2b之蓋罩區114中的屏蔽膜 108之蓋罩部分1 〇7與絕緣導線1 〇6之間。在此配置中,黏 著層110b在纜線之壓緊區118中將屏蔽膜1〇8之壓緊部分 109結合在一起’但黏著層11〇1)在纜線1〇21)之蓋罩區114中 不將屏蔽膜108之蓋罩部分1〇7結合至絕緣導線1〇6。 參看圖2c,除了纜線2〇2c具有一具有兩個絕緣導線206 之單一導線組204之外,屏蔽電纜2〇2c類似於圖2a之屏蔽 電纜102a。若需要’可使纜線2〇2c包括跨越纜線2〇2c之寬 度間隔開且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2〇4。絕緣 導線2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軸組 態。圖2c之雙軸纜線組態可用於差分對電路配置中或單端 電路配置中。 兩個屏蔽膜208安置於導線組204之相反側上。纜線202c 包括一蓋罩區214及多個壓緊區218。在纜線202之蓋罩區 2 14中,屏蔽膜208包括覆蓋導線組204之蓋罩部分207。在 橫向橫載面中,蓋罩部分207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 204。在纜線202之壓緊區218中,屏蔽膜208包括在導線組 204之每一側上之廢緊部分209。 可選黏著層210c可安置於屏蔽膜208之間。屏蔽電纜 202c進一步包括類似於先前所論述之接地導線U2之可選 接地導線212c。接地導線212c與絕緣導線206c間隔開且在 與絕緣導線206c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導線組2〇4c及 接地導線212c可經配置以使得其大體處於一平面中,如圖 153055.doc •13- 201209853 2c中所說明。 如圖2c之橫截面中所說明,在屏蔽膜208c之蓋罩部分 207c之間存在最大間隔D ;在屏蔽膜208c之壓緊部分209c 之間存在最小間隔dl ;且在絕緣導線206c之間的屏蔽膜 208c之間存在最小間隔旬。 圖2c展示黏著層21〇c,其安置於纜線2〇2之壓緊區218中 的屏蔽膜208之壓緊部分209之間且安置於纜線202c之蓋罩 區214中的屏蔽膜2〇8之蓋罩部分2〇7與絕緣導線2〇6之間。 在此配置中,黏著層21〇c在纜線2〇2(^之壓緊區218中將屏 蔽膜208之壓緊部分209結合在一起,且亦在纜線2〇2c之蓋 罩區214中將屏蔽膜2〇8之蓋罩部分2〇7結合至絕緣導線 206 〇 圖2d之屏蔽纜線202d類似於圖2c之纜線202c,其中類似 元件藉由類似參考數字識別,惟以下除外:在纜線2〇2d 中’可選黏著層210d不存在於纜線之蓋罩區214中的屏蔽 膜208之蓋罩部分2〇7與絕緣導線2〇6之間。在此配置中, 黏著層21〇d在纜線之壓緊區218中將屏蔽膜208之壓緊部分 209結合在一起,但不在纜線2〇2(1之蓋罩區214中將屏蔽膜 208之蓋罩部分207結合至絕緣導線2〇6。 現參看圖2e ’吾人看到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圖2a之屏蔽電 纜102a的屏蔽電纜3〇2之橫向橫截面圖。然而,在纜線 102a包括一僅具有一單一絕緣導線1〇6之單一導線組1〇4之 情況下’纜線302包括一具有沿著纜線3〇2之長度延伸之兩 個絕緣導線306的單一導線組3〇4。可使纜線3〇2具有跨越 153055.doc 201209853 纜線302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302之長度延伸的多 個導線組304 »絕緣導線306實際上配置成雙絞線纜線配 置’藉此絕緣導線306彼此纏繞且沿著纜線3〇2之長度延 伸。 圖2f描繪另一屏蔽電纜402,其在許多方面亦類似於圖 2a之屏蔽電纜102a。然而,在纜線i02a包括一僅具有一單 一絕緣導線106之單一導線組1 〇4之情況下,纜線4〇2包括 鲁一具有沿著纜線402之長度延伸之四個絕緣導線4〇6的單一 導線組404。可使纜線402具有跨越纜線3〇2之寬度彼此間 隔開且沿者瘦線3 0 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4 〇 4。 絕緣導線306實際上配置成四心纜線配置,藉此當絕緣 導線106f沿著纜線302之長度延伸時,絕緣導線3〇6可以或 可不彼此纏繞。 回頭參看圖2a至圖2f,屏蔽電纜之其他實施例可包括大 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的複數個間隔開之導線組1〇4、204、 # 304或404,或其組合。視情況,屏蔽電纜可包括與導線組 之絕緣導線間隔開且在與導線組之絕緣導線大體相同的方 向上延伸之複數個接地導線112。在一些組態中,導線組 及接地導線可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十。圖2g說明此屏蔽電 纜之一例示性實施例》 參看圖2g ’屏蔽電繼502包括大體配置於平面中的複數 個間隔開之導線組504a、504b。屏蔽電纜5〇4進一步包括 女置於導線組504a、504b之間且在屏蔽電纜5〇4之兩側或 邊緣處的可選接地導線112。 153055.doc -15- 201209853 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508安置於纜線504之相反側上 且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纜線5〇4包括蓋罩區524 及壓緊區528。在缆線之蓋單區524中,第一屏蔽膜及第二 屏蔽膜508之蓋罩部分517在橫向橫截面中實質上圍繞每一 導線組504a、506b。舉例而言,該第一屏蔽膜及該第-二屏 蔽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藉由包覆每一導線組之周邊的 至少70°/。、或至少75%、或至少80%、或至少85%或至少 90%而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 508之壓緊部分5 19在每一導線組5〇4a、5〇4b之兩側上形成 壓緊區518。 屏蔽膜5 08安置於接地導線112周圍。可選黏著層51〇安 置於屏蔽膜208之間’且在每一導線組504a、504b之兩側 上的壓緊區528中將屏蔽膜508之壓緊部分519彼此結合。 屏蔽電規502包括同轴规線配置(導線組504a)與雙軸規線配 置(導線組504b)之組合,且可因此被稱為混合纜線配置。 圖3說明端接至一印刷電路板14之兩個屏蔽電纜2。因為 絕緣導線6及接地導線12可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所以 屏蔽電纜2十分適合於集體剝離(亦即,屏蔽膜8與絕緣導 線6的同時剝離)及集體端接(亦即,同時端接絕緣導線6與 接地導線12之經剝離端),其允許實現更為自動化之纜線 裝配過程。在圖3中,絕緣導線6及接地導線12之經剝離端 經端接至印刷電路板14上之接觸元件16。絕緣導線及接地 導線之經剝離端可端接至任何合適端接點之任何合適個別 接觸元件(諸如,電連接器之電接觸點)。 153055.doc •16· 201209853 圖4a至圖4d說明屏蔽電纜302至印刷電路板或其他端接 組件314之例示性端接過程,此端接過程可為集體端接過 程’且包括剝離(在圖4a至圖4b中說明)、對準(在圖4c中說 明)及端接(在圖4d中說明)之步驟。當形成屏蔽電纜3〇2(其 可大體上採取本文中所展示及/或描述之纜線中之任何者 之形式)時’可使屏蔽電纜3〇2之導線組3〇4、絕緣導線3〇6 及接地導線312之配置匹配印刷電路板3 14上的接觸元件 φ 3 16之配置,此將消除對準或端接期間對屏蔽電纜3〇2之末 端部分的任何重大操縱。 在圖4a中所說明之步驟中,移除屏蔽膜3〇8之末端部分 3〇8a。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機械剝離或雷射剝 離。此步驟曝露絕緣導線306及接地導線312之末端部分。 在一態樣中,屏蔽膜308之末端部分308&之集體剝離係可 能的’因為其形成與絕緣導線3〇6之絕緣材料分離的—體 式連接層。自絕緣導線306移除屏蔽膜308允許防護此等位 • 置處之電短路,且亦提供絕緣導線306及接地導線312之曝 露末端部分之獨立移動。在圖4b中所說明之步驟中,移除 絕緣導線306之絕緣材料之末端部分3〇6a。可使用任何人 適方法,諸如,機械剝離或雷射剝離。此步驟曝露絕緣導 線306之導線之末端部分。在圖4c中所說明之步驟中,將 屏蔽電纜302與印刷電路板314對準,以使得屏蔽電纜 的絕緣導線306之導線之末端部分及接地導線3 12之末端部 分與印刷電路板314上之接觸元件316對準。在圖3d中所說 明之步驟中,屏蔽電纜302的絕緣導線3〇6之導線之末端部 J 53055.doc 17 201209853 分及接地導線3 12之末端部分端接至印刷電路板3 14上之接 觸元件3 16。可使用的合適端接方法之實例包括焊接、熔 接、壓接、機械夾緊及黏性結合(僅舉幾個例子)。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屏蔽電纜之另一例示性 實施例。屏蔽電纜6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圖i中所說明之屏 蔽電纜2。此外,屏蔽電纜602包括安置於導線組4之間的 一或多個縱向狹縫或裂縫1 8 »裂縫丨8至少沿著屏蔽電纜 602之長度的一部分分離個別導線組,藉此至少增加纜線 602之側向可撓性◊此可允許(例如)將屏蔽電纜6〇2較容易 地置放至曲線狀外部護套中。在其他實施例中,裂縫丨8可 經置放以便分離個別或多個導線組4與接地導線丨2。為了 維持導線組4與接地導線12的間距,裂縫18可沿著屏蔽電 纜602之長度不連續。為了維持屏蔽電纜6〇2之至少一末端 部分A中的導線組4與接地導線12的間隔以便維持集體端接 能力,裂縫18可不延伸至纜線之一或兩個末端部分八中。 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雷射切割或衝壓)在屏蔽電規 602中形成裂縫18。代替縱向裂縫或與縱向裂縫組合,可 在所揭示之電纜602中形成其他合適形狀之開口(諸如, 洞),例如以至少增加规線602之側向可撓性。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屏蔽電纜之另一例示性 實施例。屏蔽電规702類似於圖5中所說明之屏蔽電規 602。實際上,在屏蔽電纜7〇2中,導線組4中之一者由兩 個接地導線12替代。屏蔽電纜702包括縱向裂縫18及18,。 裂縫18沿著屏蔽電纜702之長度之一部分分離個別導線組4 153055.doc -18- 201209853 且不延伸至屏蔽電纜702之末端部分A中。裂縫18,沿著屏 蔽電缦702之長度分離個別導線組4且延伸至屏蔽電纜_ 702 之末端部分A中,該裂縫18'實際上將屏蔽電纜7〇2分裂為 兩個個別屏蔽電纜702,、702" ^屏蔽膜8及接地導線12在個 別屏蔽電纜702,、702·,之每一者中提供不中斷的接地平 面。此例示性實施例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屏蔽電纜之 並行處理能力之優勢,藉此可同時形成多個屏蔽電纜。
在所揭示之屏蔽緵線中所用之屏蔽膜可具有各種組態且 可以各種方式製成。圖7a至圖7d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 屏蔽電纜之四個例示性實施例。圖7a至圖7d說明屏蔽電纜 之屏蔽膜之建構的各種實例。在一態樣中,屏蔽膜中之至 少一者可包括一導電層及一非導電聚合層。導電層可包括 任何合適的導電材料,包括(但不限於)銅、銀、鋁、金及 其合金。非導電聚合層可包括任何合適的聚合材料,包括 (但不限於)聚酯、聚醯亞胺、聚醢胺_醯亞胺、聚四氟乙 烯、聚丙烯、$乙烯 '聚苯硫醚、聚萘二曱酸乙二酿、聚 碳酸醋、聚矽氧橡膠、乙烯-丙稀_二烯橡膠、聚胺基甲酸 醋、丙烯酸醋、聚石夕氧、A然橡膠、S氧樹脂及合成橡膠 黏著劑。非導電聚合層可包括—或多個添加劑及/或填充 劑以提供適合於預期應用之性質。在另_態樣中,屏蔽膜 中之至少一者可包括一安置於導電層與非導電聚合層之間 的層壓黏著層。對於具有一安置於一非導電層上之導電 層’或以其它方式具有一導電之主要外部表面及一實質上 非導電之相反主要外部表面之屏蔽膜而言,該屏蔽膜可按 153055.doc -19- 201209853 需要以若干不同定向併人至屏蔽觋線中。在—些情況下, 例如,導電表面可面向具有絕緣線及接地線之導線組,且 在一些情況下,非導電表面可面向彼等組件。在將兩個屏 蔽膜用於纜線之相反側上之情況下,該等膜可經定向以使 得其導電表面面向彼此且各自面向導線組及接地線,或該 等膜可經定向以使得其非導電表面面向彼此且各自面向導 線組及接地線,或該等膜可經定向以使得一屏蔽膜之導電 表面面向導線組及接地線,而另一屏蔽膜之非導電表面自 纜線之另一側面向導線組及接地線。 在一些情況下,屏蔽膜中之至少一者可包括一獨立導電 膜,諸如,柔性或可撓性金屬箔。可基於適合於預期應用 之若干設計參數(諸如,屏蔽電規之可撓性、電效能及組 態(諸如’接地導線之存在及位置))來選擇屏蔽膜之建構。 在一些情況下,屏蔽膜具有一體式形成之建構。在一些情 況下,屏蔽膜可具有在0.01 mm至0.05 mm之範圍中的厚 度。屏蔽膜理想地提供導線組之間的隔離、屏蔽及精確間 隔’且實現更為自動化且較低成本的纜線製造過程。此 外’屏蔽膜防止由缆線之共振引起的插入損耗,其為被稱 為「信號吸出」的現象(藉此在特定頻率範圍下發生高信 號衰減)。此現象通常發生於將導電屏蔽物包在導線組周 圍之習知屏蔽電纜中。 圖7a為跨越屏蔽電纜802之寬度的橫截面圖,其展示一 單一導線組804。導線組804包括沿著纜線802之長度延伸 之兩個絕緣導線806。缆線802可包括跨越纜線802之寬度 153055.doc • 20· 201209853 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導線組8G4。兩個屏蔽膜麵安置於繞線 802之相反側上。在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8〇8之蓋罩部分 807組合地在纜線802之蓋罩區8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 804。舉例而言,該第一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之該等蓋 罩部分組合地藉由包覆每一導線組之周邊的至少7〇%而實 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屏蔽膜808之壓緊部分8〇9在導線組 804之每一側上形成纜線8〇2之壓緊區818。 屏蔽膜可包括在缓線802之壓緊區818中將屏蔽膜808 之壓緊部分809彼此結合之可選黏著層81〇a、81〇b。黏著 層810a安置於非導電聚合層808b中之一者上,且黏著層 81 Ob安置於非導電聚合層8〇8b中之另一者上。黏著層 810a、810b可以或可不存在於纜線802之蓋罩區814中。若 存在’則黏著層810a、810b可跨越屏蔽膜808之蓋罩部分 807之寬度完全或部分地延伸,從而將屏蔽膜808之蓋罩部 分807結合至絕緣導線806。 在此實例中,絕緣導線806及屏蔽膜808大體配置於單一 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或差分對電路 配置中之雙轴組態。屏蔽膜808包括一導電層808a及一非 導電聚合層808b。非導電聚合層808b面向絕緣導線806。 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將導電層808a沈積至非導電聚合層 808b上。 圖7b為跨越屏蔽電纜902之寬度的橫截面圖,其展示一 單一導線組904。導線組904包括沿著纜線902之長度延伸 之兩個絕緣導線906。纜線902可包括沿著纜線902之寬度 153055.doc •21 · 201209853 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90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904。 兩個屏蔽膜908安置於纜線902之相反側上》在橫向橫截面 中’屏蔽膜908之蓋罩部分907組合地在纜線902之蓋罩區 9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904。屏蔽膜9〇8之壓緊部分9〇9在 導線組904之每一側上形成規線902之壓緊區918。 一或多個可選黏著層910a、91 Ob在導線組904之兩側上 在壓緊區91 8中將屏蔽膜908之壓緊部分909彼此結合。黏 著層910a、9 10b可跨越屏蔽膜908之蓋罩部分907之寬度完 全或部分地延伸《絕緣導線9〇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 實際上形成雙軸缆線組態,且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或差分 對電路配置中。屏蔽膜908包括一導電層908a及一非導電 聚合層908b。導電層908a面向絕緣導線906。可使用任何 合適方法將導電層908a沈積至非導電聚合層9〇8b上。 圖7c為跨越屏蔽電纜1002之寬度的橫截面圖,其展示一 單一導線組1004。導線組1〇〇4包括沿著纜線1〇〇2之長度延 伸之兩個絕緣導線1006。纜線1〇〇2可包括沿著纜線1〇〇2之 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1 〇〇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 1004。兩個屏蔽膜1〇〇8安置於纜線1〇〇2之相反側上且包括 蓋罩部分1007。在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1〇〇7組合地在 纜線1002之蓋罩區10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1〇〇4 ^屏蔽膜 1008之壓緊部分1009在導線組1004之每一側上形成纜線 1002之壓緊區1018。 屏蔽膜1008包括一或多個可選黏著層1〇1〇a、i〇1〇b,該 一或多個黏著層在導線組1004之兩側上在壓緊區wig中將 153055.doc -22· 201209853 屏蔽膜1008之壓緊部分1009彼此結合。黏著層1〇1〇a、 ioi〇b可跨越屏蔽膜1008之蓋罩部分1007之寬度完全或部 分地延伸。絕緣導線1〇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 配置成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或差分對電路配置中之雙轴蜆 線組態。屏蔽膜1 〇〇8包括一獨立之導電膜。 圖7d為屏蔽電纜11〇2之橫截面圖,其展示一單一導線組 1104。導線組1104包括沿著纜線1102之長度延伸之兩個絕 緣導線1106。纜線11〇2可包括沿著纜線1102之寬度彼此間 隔開且沿著纜線110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1〇4。兩個 屏蔽膜11 08安置於纜線11 〇2之相反側上且包括蓋罩部分 1107。在橫向橫戴面中’蓋罩部分丨丨〇7組合地在纜線丨丨〇2 之蓋罩區11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1104。屏蔽膜11〇8之壓 緊部分1109在導線組11〇4之每一側上形成纜線1102之壓緊 區1118 。 屏蔽膜1108包括一或多個可選黏著層111〇,該一或多個 黏著層在導線組1104之兩側上在壓緊區111 8中將屏蔽膜 1108之壓緊部分11〇9彼此結合。黏著層i〇10a、i〇i〇b可跨 越屏蔽膜1108之蓋罩部分丨1〇7之寬度完全或部分地延伸。 絕緣導線11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 轴纜線組態。雙軸纜線組態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中或差分 電路配置中。屏蔽膜11 〇8包括一導電層n〇8a、一非導電 聚合層1108b及一安置於導電層1108&與非導電聚合層 1108b之間的層壓黏著層ii〇8c,藉此將導電層u〇8a層壓 至非導電聚合層1108b。導電層ll〇8a面向絕緣導線1106。 153055.doc -23· 201209853 如本文中別處所論述,在纜線建構中可使用黏著劑材料 以在纜線之蓋罩區處將一個或兩個屏蔽膜結合至導線組中 之一者、一些或全部’及/或可使用點著劑材料在規線之
壓緊區處將兩個屏蔽膜結合在一起。一 置於至少一屏蔽膜上’且在將兩個屏蔽膜用於纜線之相万 側上之情況下,可將一黏著劑材料層安置於該兩個屏蔽港 上。在後一情況下,一個屏蔽膜上所使用之黏著劑較佳梦 另一屏蔽膜上所使用之黏著劑相同,但若需要可與另一居 蔽膜上所使用之黏著劑不同。給定黏著層可包括電絕緣專 著劑,且可提供兩個屏蔽膜之間的絕緣結合。此外,給货 黏著層可提供屏蔽膜中之至少一者與導線組中之一者、一 些或全部之絕緣導線之間,及屏蔽膜中之至少一者與 導線(若存在)中之-者、-些或全部之間的絕緣結合。連 者,給定黏著層可包括導電黏著劑,且可提供兩個屏蔽港 之間的導電結合。此外,給定黏著層可提供屏蔽膜中之至
少-者與接地導線(若存在)中之一者、一些或全部之間以 導電結合。合適的導' i刃导電黏者劑包括導電粒子以提供電流之 流動°導電粒子可為當前所使用的粒子之類型中之任一 者,諸如,球、.¾ μ 棒、立方體、非晶形或其他粒子形 狀。該等導電粒子可盔寄 + — # ^ 了為實心或貫質上實心之粒子,諸 碳黑、碳纖維、銳 、’、鎳塗佈之銅球、金屬塗佈之氧化 物、金屬塗佈之铲人札_ 孔 聚Q物纖維或其他類似導電粒子。此蓉 電粒子可由以諸如鉬力。 、 此寻等 '鋁、鎳或氧化銦錫之導電材料電铲 或塗佈的電絕緣材料 Λ 卄氬知·。金屬塗佈之絕緣材料可為實質 153055.doc 7 -24· 201209853 上中空之粒子(諸如’中空玻璃球),或可包含諸如玻璃珠 或金屬氧化物之實心材料。導電粒子可為大約數十微米至 ’丁'米大小之材料’諸如,碳奈米管。合適的導電黏著劑亦 可包括導電聚合基質。 當在m輯構巾使用時,黏著層較佳可相對於攬 線之其他71:件在形狀上實f上保形,且可關於㈣之彎曲 運動保形。在一些情況下,給定黏著層可為實質上連續 的,例如,沿著一給定屏蔽膜之給定主要表面之實質上整 個長度及寬度延伸。在一些情況下,黏著層可為實質上不 連續的。舉例而言’黏著層可僅存在於沿著給定屏蔽膜之 長度或寬度之一些部分中。不連續黏著層可(例如)包括複 數個縱向黏著帶,該複數個縱向黏著帶安置於(例如)每一 導線組之兩側上的屏蔽膜之壓緊部分之間及接地導線(若 存在)旁邊的屏蔽膜之間。給定黏著劑材料可為或可包括 壓敏黏著劑、熱熔黏著劑、熱固性黏著劑及可固化黏著劑 中之至少一者。黏著層可經組態以提供實質上比一或多個 絕緣導線與屏蔽膜之間的結合強的屏蔽膜之間的結合。此 可(例如)藉由適當地選擇黏著劑調配物達成。此黏著組態 之一優勢在於,使屏蔽膜可易於自絕緣導線之絕緣材料剝 離。在其他情況下,黏著層可經組態以提供實質上同等強 的在屏蔽膜之間的結合及一或多個絕緣導線與屏蔽膜之間 的結合。此黏著組態之一優勢在於,絕緣導線錨定於屏蔽 膜之間。當彎曲具有此建構之屏蔽電纜時,此允許實現極 小的相對移動,且因此減小使屏蔽膜皺曲的可能性。可基 153055.doc -25· 201209853 於預期應用挑選合適的結合強度。在一些情況下,可使用 具有小於約o.u mm之厚度的可保形黏著層。在例示性實 施例中,黏著層具有小於約0 05 mm之厚度。 給定黏著層可保形以達成屏蔽電規之所要機械及電效能 特性。舉例而言’黏著層可保形以在導線組之㈣區域中 之屏蔽媒之間較薄,此至少增加屏蔽規線之側向可挽性。 此可允許將屏蔽纜線較容易地置放至曲線狀外部護套中。 在一些情況下,黏著層可保形以在緊鄰導線組之區域中較 厚’且實質上保形於導線組。此可增加機械強度且允許在 此等區域中形成曲線形狀之屏蔽膜,其可增加屏蔽缆線 (例如)在纜線之撓曲期間之耐久性。此外,此可幫助沿著 屏蔽纜線之長度維持絕緣導線相對於屏蔽膜之位置及間 隔,其可導致屏蔽纜線之較均一之阻抗及優越之信號完整 性0 給定黏著層可保形以實際上在處於導線組之間的區域中 (例如,纜線之壓緊區中)之屏蔽膜之間被部分或完全地移 除。結果,屏蔽膜可在此等區域中彼此電接觸,其可增加 纜線之電效能。在一些情況下,黏著層可保形以實際上在 屏蔽膜中之至少一者與接地導線之間被部分或完全地移 除。結果,在此等區域中接地導線可電接觸屏蔽膜中之至 少一者,其可增加纜線之電效能。甚至在一薄黏著層保留 在屏蔽膜中之至少一者與一給定接地導線之間的情況下, 接地導線上之粗糙突起亦可穿透該薄黏著層而視需要建立 直接電接觸》 J53055.doc 201209853 圖8a至圖8c為屏蔽電纜之三個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 圖,其說明屏蔽電纜中之接地導線之置放之實例。屏蔽電 境之態樣為屏蔽物之適當接地,且此接地可以許多方式 實現。在一些情況下,給定接地導線可電接觸屏蔽膜中之 至少一者,以使得將給定接地導線接地亦會將該或該等屏 蔽膜接地。亦可將此接地導線稱為「加蔽線」。屏蔽膜與 接地導線之間的電接觸可以一相對較低之DC電阻(例如, • 小於1〇歐姆或小於2歐姆,或為實質上0歐姆之DC電阻)為 特徵在些情况下,給定接地導線不與屏蔽膜電接觸, 而可為纜線建構中之個別元件,其獨立地端接至任何合適 端接組件之任何合適個別接觸元件,諸如印刷電路板、開 關板或其他器件上之導電路徑或其他接觸元件。亦可將此 接地導線稱為「接地線」。圖8a說明一例示性屏蔽電纜, 其中接地導線定位於屏蔽膜外部。圖8b至圖8c說明接地導 線定位於屏蔽膜之間且可包括於導線組中之實施例。可將 • 一或多個接地導線置放於在屏蔽膜外部、在屏蔽膜之間或 兩者之組合的任何合適位置中。 參看圖8a,屏蔽電纜1202包括一沿著纜線12〇2之長度延 伸之單一導線組12〇4。導線組12〇4包括兩個絕緣導線 1206,亦即一對絕緣導線。纜線12〇2可包括跨越纜線之寬 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120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 12〇4。安置於纜線1202之相反側上之兩個屏蔽臈12〇8包括 蓋罩部分1207。在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12〇7組合地實 質上圍繞導線組1204。可選黏著層1210安置於屏蔽膜12〇8 153055.doc -27- 201209853 之壓緊部分1209之間’且在導線組1204之兩側上將屏蔽膜 1208彼此結合。絕緣導線12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 際上配置成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或差分對電路配置中之雙 轴規線組態。屏蔽電缆1202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屏蔽膜1208 外部的複數個接地導線1212。接地導線12 12置放於導線組 1204之上方、下方及兩側上》視情況,屏蔽電纜丨2〇2包括 圍繞屏蔽膜1208及接地導線1212之保護膜1220。保護膜 1220包括保護層1220a及將保護層1220a結合至屏蔽膜1208 及接地導線1212之黏著層12201^或者,屏蔽膜12〇8及接 地導線1212可由一外部導電屏蔽物(諸如’導電編織物)及 一外部絕緣護套(未圖示)圍繞。 參看圖8b’屏蔽電纜1302包括一沿著纜線1302之長度延 伸之单一導線組13 0 4。導線組13 0 4包括兩個絕緣導線 1306。纜線1302可包括跨越纜線1302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 沿著纜線130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1304。兩個屏蔽膜 1308安置於規線1302之相反側上且包括蓋罩部分1307。在 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13〇4。 可選黏著層13 10安置於屏蔽膜1308之壓緊部分1309之間, 且在導線組13〇4之兩側上將屏蔽膜1308彼此結合。絕緣導 線13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軸或差分 對纜線配置。屏蔽電纜1302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屏蔽膜1308 之間的複數個接地導線1312。接地導線1312中之兩者被包 括於導線組1304中,且接地導線1312中之兩者與導線組 1304間隔開。 153055.doc -28· 201209853 參看圖8c,屏蔽電纜1402包括一沿著纜線1402之長度延 伸之單一導線組1404。導線組1404包括兩個絕緣導線 1406。纜線1402可包括跨越纜線1402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 沿著纜線140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1304。兩個屏蔽膜 1408安置於纜線1402之相反側上且包括蓋罩部分14〇7。在 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1407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 1404。可選黏著層1410安置於屏蔽膜1408之壓緊部分1409 之間,且在導線組1404之兩側上將屏蔽膜1408彼此結合。 絕緣導線14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軸 或差分對繞線配置。屏蔽電缓1402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屏蔽 膜1480之間的複數個接地導線1412。所有接地導線1412皆 包括於導線組1404中。接地導線1412中之兩者及絕緣導線 14〇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 圖9a至圖9b說明包括端接至印刷電路板1514之纜線1502 的電裝配件1500。電裝配件1500包括一屏蔽電纜15〇2及一 導電纜線夾1522。屏蔽電纜1502包括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 中之複數個間隔開之導線組1504。每一導線組1 504包括沿 著缓線1502之長度延伸之兩個絕緣導線1506 *兩個屏蔽膜 1508安置於欖線1502之相反側上且在橫向橫截面中實質上 圍繞導線組1504。一或多個可選黏著層1510安置於屏蔽膜 1508之間’且在每一導線組15〇4之兩側上將屏蔽膜15〇8彼 此結合。 繞線夾1522夾緊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屏蔽電纜15〇2之末 端部分’以使得屏蔽膜1508中之至少一者電接觸境線失 153055.doc •29· 201209853 1 522。纜線夹1522經組態以用於端接至接地參考(諸如, 印刷電路板15 14上之接觸元件1 5 16),以建立屏蔽電纜 1 502與接地參考之間的接地連接。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 (包括焊接 '熔接、壓接、機械夾緊及黏性結合(僅舉幾個 例子))將規線夾端接至接地參考。當端接時,纜線夾丨522 可促進屏蔽電纜15 0 2之絕緣導線丨5 〇 6之導線的末端部分至 端接點之接觸元件(諸如,印刷電路板1514上之接觸元件 151 6)的端接。屏蔽電纜15〇2可包括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一 或多個接地導線,除了電接觸屏蔽膜15〇8中之至少一者外 或替代電接㈣蔽膜簡中之至少一者,該一或多個接地 導線可電接觸纜線夾1522。 圖l〇a至圖1〇g說明製造可實質上與圖丨所示之屏蔽電纜 相同的屏蔽電纜之例示性方法。 在圖1〇a中所說明之步驟中,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 播壓)形成絕緣導線6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絕緣導線絕緣 導線6可峰何合料度形成。可接著照純践緣導線6 或將其切割至所要長度。可以類似方式形成並提供接地導 線12(參見圖i〇c)。 在圖1〇b中所說明之步驟中’形成-或多個屏蔽膜8。可 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連續寬腹板處理)形成單層或多 層腹板。每-屏蔽膜8可以任何合適長度形成 此提供屏蔽膜8或將其切割至所要長度及/或寬度。屏蔽膜 8可經預成形以具有橫向部分㈣以增加縱向方向上之可 撓1·生屏蔽膜8中之-或兩者可包括可保形黏著層其 153055.doc 201209853 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層壓或濺鍍)形成於屏蔽膜8 上0
在圖1 0c中所說明之步驟中,提供複數個絕緣導線6、接 地導線12及屏蔽膜8。提供一成形工具24。成形工具24包 括一對成形輥26a、26b,其具有對應於屏蔽電纜2之所要 橫截面形狀之形狀’該成形工具亦包括輥縫28。絕緣導線 6、接地導線12及屏蔽膜8根據所要屏蔽電纜2(諸如,本文 中所示及/或所描述之纜線之任一者)之組態而配置,且定 位於接近成形報26a、26b處,此後,同時將其饋入至成形 輥26a、26b之輥縫28且安置於成形輥26a、26b之間。成形 工具24在導線組4及接地導線12周圍形成屏蔽膜8,且在每 一導線組4及接地導線12之兩側上將屏蔽膜8彼此結合。可 施加熱以促進結合。雖然在此實施例中,在導線組4及接 地導線12周圍形成屏蔽膜8且在每一導線組4及接地導線12 之兩側上將屏蔽膜8彼此結合在單一操作中發生,但在其 他實施例中,此等步驟可在分離的操作中發生。 圖i〇d說明當屏蔽電纜2由成形工具24形成時之屏蔽電纜 2。在圖l〇e中所說明之可選步驟中,縱向裂縫18形成於導 線組4之間。可制任何合適方法(諸如,雷射㈣或衝壓) 使裂縫18形成於屏蔽電纜2中。 ’屏蔽電纜2之屏蔽 在圖1 Of中所說明之另一可選步驟中 膜8可沿著壓緊區在長度方向上多次指疊成—束,且可使 用任何合適方法在摺疊束周圍提供—外部導電屏蔽 亦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擠壓)在外部導電屏蔽物% 153055.doc -31 · 201209853 周圍提供一外部護套32 ^在—些實施例中,可省略外部導 電屏蔽物30,且可在摺疊屏蔽纜線周圍提供外部護套32。 圖11a至圖11c說明一製造屏蔽電缆之例示性方法之細 節。圖11a至圖11c說明在屏蔽膜之形成及結合期間可以保 形方式塑形一或多個黏著層的方式。 在圖11 a中所說明之步驟中,提供一絕緣導線丨6〇6、一 與絕緣導線1606間隔開之接地導線1612及兩個屏蔽獏 1608。屏蔽膜1608各自包括一可保形黏著層161〇。在圖 11 b至圖11 c中所說明之步驟中,在絕緣導線丨6〇6及接地導籲 線1612周圍形成屏蔽膜1608,且將該等屏蔽膜彼此結合。 最初,如圖lib中所說明’黏著層1610仍具有其原始厚 度。隨著屏蔽膜1608之形成及結合進行,可保形黏著層 1610保形以達成屏蔽電觋16〇2(圖Uc)之所要機械及電效能 特性。 如圖11 c中所說明’黏著層16丨〇保形以在絕緣導線丨6〇8 及接地導線1606之兩側上的屏蔽膜16〇8之間較薄;黏著層籲 1610之一部分移位離開此等區域。另外,可保形黏著層 1610保形以在緊鄰絕緣導線16〇6及接地導線1612之區域中 較厚’且實質上保形於絕緣導線16〇6及接地導線1612 ;黏 著層1610之一部分移位至此等區域中。另外,可保形黏著 層1610保形以實際上在屏蔽膜1608與接地導線1612之間被 移除;可保形黏著層161 〇移位離開此等區域,以使得接地 導線1612電接觸屏蔽膜1608。 在一些方法中’可使用較厚之金屬或金屬材料作為屏蔽 153055.doc •32· 201209853 層形成半硬質纜線。舉例而言,可在此方法中使用鋁或其 他金屬而無須背襯膜。使鋁(或其他材料)通過成形模以在 紹中產生形成屏蔽物之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之皺褶或通 道。將絕緣導線置放於形成蓋罩部分之皱糟中。若使用加 蔽線’則亦可形成皺褶以用於加蔽線。使絕緣導線及視情 況之加蔽線夾在相對的皺褶鋁層之間。舉例而言,鋁層可 用黏著劑結合在一起或熔接。上部及下部的皺褶之鋁屏蔽 膜之間的連接可穿過不絕緣之加蔽線。或者,可壓印、進 一步壓緊及/或衝壓穿透鋁之壓緊部分以在皺褶之屏蔽層 之間提供正接觸。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屏蔽電纜之蓋罩區包括同心區及定 位於給定導線組之一側或兩側上之過渡區。給定屏蔽膜的 在同心區中之部分被稱為屏蔽膜之同心部分,且該屏蔽膜 的在過渡區中之部分被稱為屏蔽膜之過渡部分。該等過渡 區可經組態以提供屏蔽電纜之高可製造性及應變及應力消 除。沿著屏蔽電纜之長度維持實質上恆定組態(包括諸如 大小、形狀、内含物及曲率半徑之態樣)之過渡區可幫助 屏蔽電纜具有實質上均一的電性質,諸如,高頻隔離、阻 抗、偏斜、插入損耗、反射、模式轉換、眼圖張開度及抖 動。 另外’在特定實施例(諸如,導線組包括沿著纜線之長 度延伸、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為可連接成 差分對電路配置之雙軸纜線的兩個絕緣導線之實施例) 中’沿著屏蔽電纜之長度維持實質上恆定組態之過渡部分 I53055.doc -33- 201209853 可有益地為導線組令之兩個導線提供相對於理想同心情況 的實質上相同的電磁場偏差。因此,仔細控制沿著屏蔽電 規之長度的此過渡部分之組態可對規線之有利電效能及特 性有幫助。圖12a至圖14b說明屏蔽電纜之各種例示性實施 例,其包括安置於導線組之一側或兩側上的屏蔽膜之過渡 區。 屏蔽電纜1702(在圖12a及圖12b中以橫截面展示其)包括 沿著纜線1702之長度延伸之單一導線組17〇4。可使屏蔽電 纜1702具有沿著纜線17〇2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 1702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17〇4。雖然圖12a中僅展示 一個絕緣導線1706,但若需要,可將多個絕緣導線包括於 導線組1704中。 將最靠近規線之壓緊區定位的導線組之絕緣導線視為導 線組之末端導線。如所示’導線組丨7〇4具有一單一絕緣導 線1 706 ’且該絕緣導線亦為末端導線’因為其最靠近屏蔽 電纜1702之壓緊區1718定位。 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1708安置於纜線之相反側上且 包括蓋罩部分1707。在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17〇7實質 上圍繞導線組1704。可選黏著層1710安置於屏蔽膜1708之 壓緊部分1709之間,且在導線組1704之兩側上在纜線1702 之壓緊區1718中將屏蔽膜1708彼此結合。可選黏著層1710 可部分或完全地跨越屏蔽膜1708之蓋罩部分1707延伸,例 如’自導線組1704之一側上的屏蔽膜1708之壓緊部分1709 延伸至導線組1704之另一側上的屏蔽膜1 708之壓緊部分 153055.doc -34- 201209853 1709。 絕緣導線1706實際上配置為同軸纜線,其可用於單端電 路配置中。屏蔽膜1708可包括一導電層l7〇8a及一非導電 聚合層1708b。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i2a及圖m所說 明’導電層1708a面向絕緣導線。或者,可顛倒屏蔽膜 1708中之一者或兩者之導電層之定向,如本文中別處所論 述。 屏蔽膜1708包括與導線組17〇4之末端導線1706實質上同 心之同心部分》屏蔽電纜1702包括過渡區1736。纜線1702 之過渡區1736中的屏蔽膜17〇8之部分為屏蔽膜17〇8之過渡 部分1734。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電纜丨7〇2包括定位於導 線組1704之兩側上之過渡區丨736,且在一些實施例中,過 渡區1 736可僅定位於導線組1 704之一側上。 過渡區1736係由屏蔽膜1708及導線組1704界定。過渡區 1734中的屏蔽膜1708之過渡部分1734提供屏蔽膜1708之同 心部分1711與壓緊部分1709之間的逐漸過渡。與諸如直角 過渡或過渡點(與過渡部分相對比)之急劇過渡相對比,逐 漸或平滑過渡(諸如’實質上S型之過渡)為過渡區1736中 之屏蔽膜1708提供應變及應力消除,且防止在屏蔽電鏡 1702在使用中時(例如,當側向或軸向地彎曲屏蔽電鏡 1702時)對屏蔽膜1708之損害。此損害可包括(;例如)導電層 1708a中之破裂及/或導電層1708a與非導電聚合層1708b2 間的脫結。此外’逐漸過渡防止在屏蔽電缓17〇2之製造中 對屏蔽膜1708之損害’該損害可包括(例如)導電層1708a及/ 153055.doc •35- 201209853 或非導電聚合層1708b之裂開或剪斷。將所揭示過渡區用 在帶狀屏蔽電纜中之一個、一些或全部導線組之一側或兩 側上表示了相對於習知纜線組態(諸如,典型同軸纜線, 其中屏蔽物大體連續地安置於單一絕緣導線之周圍,或典 型習知雙轴纜線’其中屏蔽物連續地安置於一對絕緣導線 周圍)之偏離。 根據所揭示之屏蔽電纜之至少一些之一態樣,可藉由減 小過渡區之電影響(例如,藉由減小過渡區之大小及/或仔 細地控制沿著屏蔽電纜之長度的過渡區之組態)來達成可 接受電性質。減小過渡區之大小減小電容偏差且減小多個 導線組之間的所需空間,藉此減小導線組中心距及/或增 加導線組之間的電隔離。對沿著屏蔽電纜之長度的過渡^ 之組態之仔細控制對獲得可預測之電行為及一致性有幫 助,此提供高速傳輸線以便可更可靠地傳輸電資料。當過 渡部分之大小接近-大小下限時,對沿著屏蔽電缆之長度 的過渡區之組態之仔細控制為一因素。 常被考慮之電特性為傳輸線之特性阻抗。沿著傳輸線之 長度的任何阻抗改變可使電力被反射回至電源,而不是傳 輸至目標。理想地’傳輸線沿著其長度應無阻抗變化,但 視預期應用而$ ’高達5_1〇%之變化可為可接受的。雙軸 規線(差分驅動)中常要考慮之另一電特性為成對之兩條傳 輸線沿著其長度之至少一部分夕作> ^ 〇丨刀之偏斜或不等的傳輸速度。 偏斜產生差分信號至可反射 汉耵口至電源的共模信號之轉換、 減小傳輸信號強度、產生雷域輕μ 玍冤磁軲射,且可顯著增加位元錯 I53055.doc -36 - 201209853 誤率(詳言之,抖動)。理想地’一對傳輸線應不具有偏 斜’但視預期應用而定,在高達所關心頻率(諸如,6 GHz)時小於-25至-30 dB的差分S參數SCD21或SCD12值(表 示自傳輸線的一個末端至另一末端之差分至共模轉換)可 為可接受的。或者’偏斜可在時域中加以量測且與一所需 規格相比較。本文中所描述之屏蔽電纜(例如)在高達1〇 Gbps之資料傳送速度下可達成小於約20皮秒/公尺(psec/m) 或小於約10psec/m之偏斜值。 再次參看圖12a至圖12b,部分地為了幫助達成可接受之 電性質’屏蔽電纜1702之過渡區1736可各自包括橫截面過 渡區域1764a。過渡區域1764a小於絕緣導線1706之橫截面 區域1706a。如圖12b中最佳所示,過渡區173 6之橫截面過 渡區域1736a係由過渡點1734'及1734”界定。 過渡點1734'出現在屏蔽膜偏離於與導線組17〇4之末端 絕緣導線1706實質上同心之處。過渡點1734'為屏蔽膜1708 之拐點’在該等拐點處,屏蔽膜1708之曲率改變正負號。 舉例而言,參看圖12b,上部屏蔽膜1708之曲率在為上部 過渡點17341之拐點處自向下凹過渡至向上凹。下部屏蔽膜 1708之曲率在為過渡點1734'之下部拐點處自向上凹過渡至 向下凹。其他過渡點1734"出現在屏蔽膜1708之壓緊部分 1709之間的間隔超出壓緊部分1709之最小間隔七一預定倍 數(例如,在約1.2至約1.5之範圍内)處。 此外,每一過渡區域1736a可包括空隙區域1736b。導線 組1704之任一側上之空隙區域1736b可實質上相同。此 153055.doc •37- 201209853 外黏著層1710可具有在屏蔽膜1708之同心部分1711處的 厚度Tae,及在屏蔽膜1708之過渡部分1734處的大於厚度 Tac之厚度。類似地,黏著層1710可具有在屏蔽膜17〇8之壓 緊部分1709之間的厚度Tap,及在屏蔽膜17〇8之過渡部分 1734處的大於厚度Tap之厚度。黏著層1710可表示至少25% 之橫截面過渡區域1736a。黏著層171〇存在於過渡區域 1736a中(詳s之,以大於厚度丁“或厚度丁叮之厚度)對過渡 區1736中的纜線17〇2之強度有幫助。 對屏蔽電纜1 702之各種元件的製造過程及材料特性之仔 細控制可減少過渡區1736中的空隙區域1736b及可保形黏 著層1710之厚度的變化,此又可減少橫截面過渡區域 1736a之電容之變化。屏蔽電纜17〇2可包括定位於導線組 1704之一側或兩側上的過渡區1736,其包括實質上等於或 小於導線1706之橫截面區域1706a的橫截面過渡區域 1736a。屏蔽電纜1702可包括定位於導線組17〇4之一側或 兩側上的過渡區1736,其包括一沿著導線17〇6之長度實質 上相同的橫截面過渡區域1736a。舉例而言,橫截面過渡 區域1736a可在1公尺之長度上變化小於5〇%。屏蔽電纜 1702可包括疋位於導線組1704之兩側上的各自包括一橫截 面過渡區域之過渡區1736,其中橫截面區域173乜之總和 沿著導線1706之長度實質上相同。舉例而言,橫截面區域 1734a之總和可在1公尺之長度上變化小於5〇%。屏蔽電纜 1702可包括定位於導線組1704之兩側上的各自包括橫截面 過渡區域1736a之過渡區1736,其中橫截面過渡區域1736a 153055.doc •38· 201209853 實質上相同。屏蔽電纜1702可包括定位於導線組17〇4之兩 側上的過渡區1736,其中過渡區1736實質上相等》絕緣導 線1706具有絕緣厚度Ti,且過渡區1736可具有小於絕緣厚 度Ti之側向長度Lt。絕緣導線丨706之中心導線具有直徑 Dc ’且過渡區1736可具有小於直徑仄之側向長度^。上文 所描述之各種組態可提供保持在所要範圍内(諸如,在給 定長度(諸如’ 1公尺)上在目標阻抗值(諸如5〇歐姆)之5_ 10%内)之特性阻抗。 可影響沿著屏蔽電纜1 702之長度的過渡區1736之組態的 因素包括製造過程、導電層1708a及非導電聚合層1708b、 黏著層1710之厚度及絕緣導線1706與屏蔽膜17〇8之間的結 合強度(僅舉幾個例子)。 在一態樣中,導線組1704、屏蔽膜1708及過渡區1736可 按阻抗控制關係合作地組態。阻抗控制關係意謂著導線組 1704、屏蔽膜1708及過渡區1736經合作地組態以控制屏蔽 電纜之特性阻抗。 圖13a至圖13b以橫向橫截面說明在一導線組中具有兩個 絕緣導線之屏蔽電纜的兩個例示性實施例。參看圖13a, 屏蔽電纜1802包括一單一導線組1804,該單一導線組包括 沿著纜線1802之長度延伸的兩個個別絕緣之導線1806。兩 個屏蔽膜1808安置於纜線1802之相反側上且組合地實質上 圍繞導線組1804。可選黏著層1810安置於屏蔽膜1808之壓 緊部分1809之間,且在導線組1804之兩側上在纜線1802之 壓緊區1818中將屏蔽膜1808彼此結合。絕緣導線1806可大 153055.doc -39· 201209853 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軸缆線組態。雙轴 纜線組態可用於差分對電路配置中或單端電路配置中。屏 蔽膜1808可包括導電層1808a及非導電聚合層1808b,或可 包括導電層1808a而無非導電聚合層1808b。圖13a展示面 向絕緣導線1806之導電層1808a,但在替代實施例中,屏 蔽膜中之一者或兩者可具有顛倒定向。 屏蔽膜1808中之至少一者之蓋罩部分1807包括與導線組 1804之對應末端導線1806實質上同心之同心部分1811。在 纜線1802之過渡區1836中,屏蔽膜1808之過渡部分1834介 於屏蔽膜1808之同心部分1811與壓緊部分1809之間。過渡 部分1836定位於導線組1804之兩側上,且每一此部分包括 橫截面過渡區域1836a。橫截面過渡區域1836a之總和較佳 沿著導線1 806之長度實質上相同。舉例而言,橫截面區域 1834a之總和在1公尺之長度上可變化小於5〇〇/〇。 此外’該兩個橫截面過渡區域1 834a可實質上相同及/或 實質上相等《過渡區之此組態對每一導線18〇6(單端的)之 特性阻抗及差分阻抗有幫助,該兩種阻抗皆保持在所要範 圍内(諸如,在給定長度(諸如,丨公尺)上在目標阻抗值之 5-10%内)。此外,過渡區1836之此組態可使沿著兩個導線 1806之長度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導線18〇6之偏斜最小化。 當纜線處於未摺疊之平坦組態時,在橫向橫截面中,屏 蔽膜之每一者可以跨越纜線1802之寬度改變之曲率半徑為 特徵。屏蔽膜1808之最大曲率半徑可出現(例如)在纜線 1802之壓緊部分18〇9處,或靠近圖13&中所說明的多導線 153055.doc 201209853 魔li且1804之蓋罩部分刪之中心點。在此等位置,膜可 為貫質上扁平的,且油案车 且曲早牛松可為實質上無窮大。屏蔽膜 之最小曲率半徑可出現在(例如)屏蔽膜1808之過渡部 分1834處。在—些實施例中,跨越境線之寬度的屏蔽膜之 ㈣半㈣至少約50微米’亦即,在祕之邊緣之間在沿 者徵線之寬度的任—點處曲率半徑之量值皆不小於50微 米。在-些實施例中,對於包括過渡部分之屏蔽膜而言, • 屏蔽膜之過渡部分之曲率半徑類似地為至少約50微米。 在未摺疊之平坦組態下,包括同心部分及過渡部分之屏 蔽膜1808可以圖13a中所說明的同心部分之曲率半徑&及/ 或過渡部分之曲率半徑^為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心… 在2至15之範圍内。 參看圖13b,屏蔽電纜1902在一些態樣中類似於屏蔽電 纜1802。屏蔽電纜18〇2具有個別絕緣之導線18〇6,而屏蔽 電纜1902具有聯合絕緣之導線19〇6。儘管如此,過渡區 Φ 1936實質上類似於過渡區1836且將相同益處提供給屏蔽電 纜 1902。 圖14a至圖14b說明過渡部分之位置及組態之變化。在此 等例示性實施例中,屏蔽膜2〇〇8、21〇8具有不對稱組態, 其相對於較對稱之實施例(諸如,圖13a之實施例)改變了過 渡部分之位置。屏蔽電纜2〇〇2(圖14a)及2102(圖14b)具有 屏蔽膜2008、2108之壓緊部分2〇〇9,其處於一相對於絕緣 導線2006、2106之對稱平面偏移之平面中。結果過渡區 2036、2136具有相對於其他所描繪之實施例有點偏移之位 153055.doc •41· 201209853 置及組態。然而,藉由確保過渡區2036、2136相對於對應 絕緣導線2006、2106(例如,相對於導線2006、2106之間 的垂直平面)實質上對稱地定位,且確保過渡區203 6、 2136之組態沿著屏蔽電纜2002、2102之長度得以仔細控 制,屏蔽電纜2002、2102可經組態為仍提供可接受之電性 質。 圖15a至圖15c、圖18及圖19說明屏蔽電缆之額外例示性 實施例。圖16a至圖16g、圖17a至圖17b及圖20a至圖20f說 明屏蔽電纜之壓緊部分之若干例示性實施例。圖15a至圖 20f說明經組態以電隔離屏蔽電缆之導線組的壓緊部分之 實例。導線組可與鄰近導線組電隔離(例如,以最小化鄰 近導線組之間的串擾’圖l5a至圖15c及圖l6a至圖16g),或 與屏蔽電规之外部環境電隔離(例如,以最小化自屏蔽電 纜之電磁輻射洩漏且最小化來自外部源之電磁干擾,圖i 9 及圖20a至圖20f)。在兩種情況下,壓緊部分可包括各種機 械結構以改變電隔離。實例包括屏蔽膜之緊密接近性、屏 蔽膜之間的局介電常數材料、與屏蔽膜中之至少一者直接 或間接電接觸的接地導線、鄰近導線組之間的延伸之距 離、鄰近導線組之間的實體中斷、屏蔽膜彼此間直接縱 向、橫向或兩者的間歇性接觸,及導電黏著劑(僅舉幾個 例子)。在一態樣中,屏蔽膜之壓緊部分經界定為屏蔽膜 之不覆蓋導線組的部分。 圖15a以橫截面展示屏蔽電規22〇2,纟包括跨越规線 2202之寬度間隔開且沿著㈣讀之長度縱向地延伸的兩 153055.doc •42· 201209853 個導線組2204a、2204b。每一導線組2204a、2204b包括兩 個絕緣導線2206a、2206b。兩個屏蔽膜2208安置於纜線 2202之相反側上。在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2208之蓋罩部 分2207在纜線2202之蓋罩區22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 2204a、2204b。舉例而言,屏蔽膜2208之蓋罩部分2207組 合地藉由包覆每一導線組2204a、2204b之周邊的至少70% 而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2204a、2204b。在纜線2202之壓 緊區2218中,在導線組2204a、2204b之兩側上,屏蔽膜 2208包括壓緊部分2209。在屏蔽電纜2202中,當纜線2202 處於平坦及/或未摺疊配置時,屏蔽膜2208之壓緊部分 2209及絕緣導線22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定位於導線 組2204a、2204b之間的壓緊部分2209經組態以將導線組 2204a、2204b彼此電隔離。 當配置成大體平坦之未摺疊配置時,如圖15a中所說 明,導線組2204中之第一絕緣導線2206a相對於導線組 2204中之第二絕緣導線2206b的高頻電隔離實質上小於第 一導線組2204a相對於第二導線組2204b的高頻電隔離。舉 例而言,該第一絕緣導線相對於該第二導線之高頻隔離為 在3-15 GHz之一指定頻率及1公尺之一長度下之一第一遠 端串擾C1,且該第一導線組相對於該鄰近導線組之高頻隔 離為該指定頻率下之一第二遠端串擾C2,且其中C2比C1 低至少10 dB。 如圖15a之橫截面中所說明,纜線2202可以屏蔽膜2208 之蓋罩部分2207之間的最大間隔D、屏蔽膜2208之蓋罩部 153055.doc •43· 201209853 分2207之間的最小間隔心及屏蔽膜22〇8之壓緊部分22〇9之 間的最小間隔d〗為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山/D小於0.25 或小於0.1。在一些實施例中,d2/D大於0.33。 如所示’可包括一介於屏蔽膜2208之壓緊部分2209之間 的可選黏著層2210。黏著層2210可連續或不連續。在一些 實施例中,該黏著層在缆線2202之蓋罩區2214中(例如, 在屏蔽膜2208之蓋罩部分2207與絕緣導線2206a、2206b之 間)完全或部分地延伸。黏著層2210可安置於屏蔽膜2208 之蓋罩部分2207上且可自導線組2204a、2204b之一側上的 屏蔽膜2208之壓緊部分2209完全或部分地延伸至導線組 2204a、2204b之另一側上的屏蔽膜2208之壓緊部分2209。 屏蔽膜2208可以跨越纜線2202之寬度之曲率半徑R及/或 以屏蔽膜之過渡部分2212之曲率半徑^及/或以屏蔽膜之同 心部分2211之曲率半徑。為特徵。 在過渡區2236中’屏蔽膜2208之過渡部分2212可經配置 以提供屏蔽膜2208之同心部分2211與屏蔽膜2208之壓緊部 分2209之間的逐漸過渡。屏蔽膜2208之過渡部分2212自第 一過渡點2221(其為屏蔽膜2208之拐點且標記同心部分 2211之結束)延伸至第二過渡點2222(在此處,屏蔽膜之間 的間隔超出壓緊部分2209之最小間隔d〗一預定倍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纜線2202包括至少一屏蔽膜,其具有 至少約50微米的跨越纜線之寬度之曲率半徑R及/或至少約 50微米的屏蔽膜2202之過渡部分2212之最小曲率半徑Γι。 在一些實施例中’同心部分之最小曲率半徑與過渡部分之 153055.doc •44- 201209853 最小曲率半徑之比^乂在之至15之範圍内。 圖15b為屏蔽電纜23 02之橫截面圖,該屏蔽電縵包括跨 越纜線2302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2302之長度縱向 地延伸的兩個導線組2204。每一導線組2304包括一個絕緣 導線2306 ’及安置於纜ι線2302之相反侧上的兩個屏蔽膜 2308。在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2308之蓋罩部分2307組合 地在纜線2302之蓋罩區23 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2304之絕 緣導線2306 ^在纜線2302之壓緊區2318中,在導線組2304 之兩側上,屏蔽膜2308包括壓緊部分2309。在屏蔽電纜 2302中’當纜線2302處於平坦及/或未摺疊配置時,屏蔽 膜23〇8之壓緊部分23〇9及絕緣導線23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 面中。屏蔽膜2308之蓋罩部分2307及/或纜線2302之壓緊 部分2309經組態以使導線組2304彼此電隔離。 如圖15b之橫截面中所示,纜線2302可以屏蔽膜2308之 蓋罩部分2307之間的最大間隔d及屏蔽膜2308之壓緊部分 2309之間的最小間隔^為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di/D小 於0.25或小於〇.1。 可包括一介於屏蔽膜2308之壓緊部分2309之間的可選黏 著層2310。黏著層2310可連續或不連續。在一些實施例 中’黏著層23 10在纜線之蓋罩區2314中(例如,在屏蔽膜 2308之蓋罩部分2307與絕緣導線2306之間)完全或部分地 延伸。黏著層2310可安置於屏蔽膜2308之蓋罩部分2307上 且可自導線組2304之一側上的屏蔽膜2308之壓緊部分2309 完全或部分地延伸至導線組23〇4之另一側上的屏蔽膜23〇8 153055.doc -45- 201209853 之壓緊部分2309。 屏蔽膜23 08可以跨越纜線2302之寬度之曲率半徑R及/或 以屏蔽膜2308之過渡部分23 12中之最小曲率半徑r丨及/或以 屏蔽膜23 08之同心部分2311之最小曲率半徑!"2為特徵。在 纜線2302之過渡區2236中,屏蔽膜2302之過渡部分2312可 經組態以提供屏蔽膜2308之同心部分2311與屏蔽膜2308之 壓緊部分2309之間的逐漸過渡》屏蔽膜2308之過渡部分 23 12自第一過渡點2321(其為屏蔽膜2308之拐點且標記同 心部分2311之結束)延伸至第二過渡點2322(在此處,屏蔽 膜之間的間隔等於壓緊部分2309之最小間隔山或超出1一 預定倍數,例如,約1.2或約1.5之倍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跨越纜線之寬度的屏蔽膜之曲率半徑 R為至少約50微米,及/或屏蔽膜之過渡部分中之最小曲率 半徑為至少50微米。 圖15c以橫截面展示屏蔽電纜2402,其包括跨越纜線 2402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24〇2之長度縱向地延伸 的兩個導線組24〇4a、24〇4b。每一導線組24〇4a、24〇4b包 括兩個絕緣導線2206a、2206b。兩個屏蔽膜2408a、2408b 安置於纜線2402之相反側上。在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 2408a、2408b之蓋罩部分2407組合地在纜線2402之蓋罩區 24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2404a、2404b »在纜線2402之壓 緊區2418中’在導線組2404a、24〇4b之兩側上,上部屏蔽 膜及下部屏蔽膜2408a、2408b包括壓緊部分2409。 在屏蔽電纜2402中,當纜線2402處於平坦及/或未摺疊 153055.doc •46· 201209853 配置時,屏蔽膜2408之壓緊部分2409及絕緣導線2406a、 2406b大體配置於不同平面中。屏蔽膜2408b中之一者為實 質上扁平的。本文中將纜線2402之壓緊區2418中的實質上 扁平之屏蔽膜2408b之部分稱為壓緊部分2409,儘管在壓 緊區2418中很少有或不存在屏蔽膜2408b之平面外偏差。 當纜線2402處於平坦或未摺疊組態時,屏蔽膜2408b之同 心部分2411、過渡部分2412及壓緊部分2407實質上共平 面。 導線組2404a、2404b之間的纜線2402之蓋罩部分2407及/ 或壓緊部分2409經組態以使導線組2404a、2404b彼此電隔 離。當配置成大體平坦之未摺疊配置時,如圖15c中所說 明,第一導線組2404a中之第一絕緣導線2406a相對於第一 導線組2404a中之第二絕緣導線2406b的高頻電隔離實質上 小於第一導線組2404a之任一導線2406a、2406b相對於第 二導線組2404b之任一導線2406a、2406b的高頻電隔離, 如上文所論述。 如圖15c之橫截面中所說明,纜線2402可以屏蔽膜 2408a、2408b之蓋罩部分2407之間的最大間隔D、屏蔽膜 2408a、2408b之蓋罩部分2407之間的最小間隔d2及屏蔽膜 2408a、2408b之壓緊部分2409之間的最小間隔(^為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1/D小於0.25或小於0.1。在一些實施例 中,d2/D大於 0.33。 可選黏著層2410可安置於屏蔽膜2408a、2408b之壓緊部 分2409之間。黏著層2410可連續或不連續。在一些實施例 153055.doc •47- 201209853 中,黏著層2410在纜線2402之蓋罩區2414中(例如,在屏 蔽膜2408a、2408b中之一或多者的蓋罩部分2407與絕緣導 線2406a、2406b之間)完全或部分地延伸。黏著層2410可 安置於屏蔽膜2408a、2408b中之一或多者的蓋罩部分2407 上且可自導線組2404a、2404b之一側上的屏蔽膜2408a、 2408b之壓緊部分2409完全或部分地延伸至導線組2404a、 2404b之另一側上的屏蔽膜2408a、2408b之壓緊部分 2409。 彎曲之屏蔽膜2408a之過渡部分2412提供屏蔽膜2408a之 同心部分2411與屏蔽膜2408a之壓緊部分2409之間的逐漸 過渡。屏蔽膜2408a之過渡部分2412自第一過渡點 2421a(其為屏蔽膜2408a之拐點)延伸至第二過渡點 2422a(在此處,屏蔽膜之間的間隔等於壓緊部分2409之最 小間隔A或超出d! —預定倍數)。實質上扁平之屏蔽膜 2808b之過渡部分自第一過渡點2421b延伸至第二過渡點 2422b(在此處,屏蔽膜之間的間隔等於壓緊部分2409之最 小間隔d,或超出d!—預定倍數)。第一過渡點2421b係由一 與屏蔽膜2408a之第一過渡點242la相交的正交於實質上扁 平之屏蔽膜2408b之線界定。 彎曲之屏蔽膜2408a可以跨越纜線2402之寬度之曲率半 徑R及/或以屏蔽膜2408a之過渡部分2412之最小曲率半徑!·! 及/或以屏蔽膜之同心部分2411之最小曲率半徑r2為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纜線2402包括至少一屏蔽膜2408,其具 有至少約50微米的跨越纜線之寬度之曲率半徑及/或至少 153055.doc • 48· 201209853 約50微米的屏蔽膜之過渡部分之最小曲率半徑η。在一些 實施例中,屏蔽膜之同心部分之最小曲率半徑。與屏蔽膜 之過渡部分之最小曲率半徑ri之比。/11在2至15之範圍内。 在圖16a中,屏蔽電纜2502包括一壓緊區2518,在其中 屏蔽膜2508間隔開一距離。間隔開之屏蔽膜25〇8(亦即, 不使屏蔽膜2508沿著其接縫連續地直接電接觸)增加壓緊 區2518之強度。具有相對薄且脆弱的屏蔽膜之屏蔽電纜在 φ 製造期間若被迫使沿著其接縫連續地進行直接電接觸就可 月b破裂或裂開。若不使用有效的方式減小串擾可能性,則 間隔開之屏蔽膜2508可准許鄰近導線組之間發生串擾。減 小串擾涉及封鎖一個導線組之電場及磁場,使得其不作用 於鄰近導線組。在圖16a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對抗串擾 之有效屏蔽係藉由提供屏蔽膜2508之間的低DC電阻來達 成。低DC電阻可藉由使屏蔽膜25〇8緊密接近地定向來達 成。舉例而言,屏蔽膜2508之壓緊部分2509在壓緊區251 8 鲁 之至夕、一位置中可間隔開小於約〇. 13 mm。屏蔽膜25 08之 間的所得DC電阻可小於約15歐姆,且鄰近導線組之間的 所得串擾可小於約_25 dB。在一些情況下,纜線25〇2之壓 緊區25 18具有小於約0.13 mm之最小厚度。 屏蔽膜2508可由分離介質間隔開。分離介質可包括可保 形黏著層2510。舉例而言,分離介質可具有至少15之介 電常數。高介電常數減小屏蔽膜2508之間的阻抗,藉此增 加鄰近導線組之間的電隔離且減少鄰近導線組之間的串 擾。屏蔽膜2508可在壓緊區25 18,之至少一位置中彼此直接 153055.doc •49- 201209853 電接觸。可在選定位置中迫使屏蔽膜2508在一起,使得可 保形黏著層25 10之厚度在該等選定位置中減小。在選定位 置中迫使屏蔽膜在一起可(例如)藉由在此等位置中在屏蔽 膜2508之間進行間歇性壓緊接觸的圖案化之工具來實現。 可縱向或橫向圖案化此等位置。在一些情況下,分離介質 可導電以允許實現屏蔽膜2508之間的直接電接觸。 在圖16b中,屏蔽電纜2602包括一包括安置於屏蔽膜 2608之間且沿著纜線2602之一長度延伸之接地導線2612的 壓緊區2618。接地導線2612可與兩個屏蔽膜2608間接電接 觸,例如’屏蔽膜2608之間的低但非零之DC電阻。在一 些情況下,接地導線2612可在壓緊區261 8之至少一位置中 與屏蔽膜2608中之至少一者直接或間接電接觸。屏蔽電纜 2602可包括一可保形黏著層2610,該黏著層安置於屏蔽膜 2608之間且經組態以提供屏蔽膜2608中之至少一者與接地 導線2612的受控制之分離。可保形黏著層2610可具有一允 許接地導線2612在選擇性位置中與屏蔽膜26 08中之至少一 者直接或間接電接觸之非均勻厚度。在一些情況下,接地 導線2612可包括表面粗糙突起或可變形電線(諸如,絞合 線)以提供接地導線2612與屏蔽膜2608中之至少一者之間 的受控制之電接觸。 在圖16c中’屏蔽電纜2702包括一壓緊區2718。接地導 線2712安置於屏蔽膜2708之間且與兩個屏蔽膜2708直接電 接觸。 在圖16d中,屏蔽電纜2802包括一壓緊區2818,在其中 153055.doc •50- 201209853 屏蔽膜2808藉由任何合適構件(諸如,導電元件2844)而彼 此直接電接觸。導電元件2844可包括導電性電鍵之介層窗 或通道、導電性填充之介層窗或通道,或導電黏著劑(僅 舉幾個例子)。 在圖16e中,屏蔽電缵2902包括一壓緊區2918,該壓緊 區具有一在壓緊區2918之至少一位置中的開口 2936。換言 之,壓緊區2918不連續。開口 2936可包括洞、穿孔、狹缝 φ 及任何其他合適元件。開口 2936提供至少某一等級之實體 分離,其對壓緊區2918之電隔離效能有幫助,且至少增加 屏蔽電纜2902之側向可撓性。此分離可沿著壓緊區2918之 長度不連續’且可跨越壓緊區2918之寬度不連續。 在圖16f中,屏蔽電纜3002包括一壓緊區3〇18,在該壓 緊區3018中屏蔽膜3008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在壓緊區儿以 之至少一位置中的中斷3038。換言之,屏蔽膜3〇〇8中之至 少一者不連續。中斷3038可包括洞、穿孔、狹縫及任何其 • 他合適元件。中斷3038提供至少某一等級之實體分離,其 對壓緊區3018之電隔離效能有幫助,且至少增加屏蔽電緵 3〇〇2之側向可撓性。此分離可沿著壓緊區之長度不連續或 連續’且可跨越壓緊部分3018之寬度不連續。 在圖16g中,屏蔽電纜3102包括一在摺疊組態中分段平 坦之壓緊區3 118。在所有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分段平 坦之壓緊區具有比具有相同投影寬度之平坦壓緊區大的實 際表面積。若壓緊區之表面積比屏蔽膜3 1〇8之間的間距大 得多’則DC電阻減小,此改良壓緊區3丨丨8之電隔離效 153055.doc •51 - 201209853 能。在一實施例中,小於5歐姆至1 〇歐姆之DC電阻導致良 好的電隔離。在一實施例中,屏蔽電纜3 1 02之平行部分 3 118具有至少5之實際寬度對最小間距比。在一實施例 中’壓緊區3118預彎曲,且藉此至少增加屏蔽電缆31〇2之 側向可撓性。壓緊區3118可在任何其他合適組態中為分段 平坦的。 圖17a至圖17b說明關於在例示性屏蔽電規之製造期間之 壓緊區的細節。屏蔽電缆3202包括兩個屏蔽膜3208且包括 一壓緊區3218(其中圖17b),其中屏蔽膜3208可實質上平 行。屏蔽膜3208包括一非導電聚合層3208b、一安置於非 導電聚合層3208b上之導電層3208a及一安置於導電層 3208a上之終止層3208d。可保形黏著層3210安置於終止層 3208d上。壓緊區3218包括一安置於屏蔽膜32〇8之間的縱 向接地導線3212。 在包圍接地導線強行把屏蔽膜合成一體之後,接地導線 3212與屏蔽膜3208之導電層3208a間接電接觸。此間接電 接觸由導電層3208a與接地導線3212的受控制之分離實 現,該分離係由終止層3208d提供》在一些情況下,終止 層3208d可為或包括一非導電聚合層。如圖中所示,使用 外部壓力(參見圖17a)將導電層3208a按壓在一起且迫使可 保形黏著層3210在接地導線周圍保形(圖17b)。因為終止層 3208d至少在相同處理條件下不保形,所以其防止接地導 線3212與屏蔽膜3208之導電層3208a之間的直接電接觸, 但達成間接電接觸。可選擇終止層3208d之厚度及介電性 153055.doc •52· 201209853 質以達成低的目標DC電阻,亦即間接類型之電接觸。在 些貫施例中,接地導線與屏蔽膜之間的特性DC電阻可 (例如)小於10歐姆或小於5歐姆,但大於〇歐姆以達成所要 的間接電接觸。在一些情況下,如下可為理想的:在一給 定接地導線與一個或兩個屏蔽膜之間建立直接電接觸,因 此此接地導線與此(等)屏蔽膜之間的DC電阻可實質上為〇 歐姆。 • 圖18展示一摺疊之屏蔽纜線3302。屏蔽纜線3302包括安 置於間隔開之導線組33〇4周圍的兩個屏蔽膜33〇8。屏蔽膜 3308安置於纜線3302之相反側上且包括導線組33〇4之每一 側上之壓緊區3318。壓緊區3318經組態以按至少3〇。之角α 側向彎曲》壓緊區3318之此側向可撓性使屏蔽電纜33〇2能 夠按任何合適組態(諸如,可在圓纜線中使用之組態(例 如,見圖10g))摺疊。在一實施例中,具有相對薄的個別層 之屏蔽膜3308增加壓緊區3318之側向可撓性。為了維持此 • 等個別層之完整性(尤其在彎曲條件下),此等層之間的結 合最好保持完整。舉例而言,壓緊區3318可具有小於約 0.13 mm之最小厚度,且在處理或使用期間在受熱之後, 個別層之間的結合強度可為至少丨7·86 §/〇1111(1磅/吋)。 在一態樣中,在導線組之兩側上壓緊區具有大致相同的 大小及形狀對屏蔽電纜之電效能係有益的。任何尺寸改變 或不平衡可產生沿著平行部分之長度的電容及電感之不平 衡。此不平衡又可引起沿著壓緊區之長度的阻抗差異及鄰 近導線組之間的阻抗不平衡。至少出於此等原因,可能需 153055.doc -53- 201209853 要控制屏蔽膜之間的間距(spacing)。在一些情況下,導線 組之兩側上的纜線之壓緊區中之屏蔽膜之壓緊部分彼此間 距不超過約〇.〇5 mm。 在圖19中,屏蔽電纜3402包括兩個導線組3404,每一導 線組包括兩個絕緣導線3406,及在導線組3404周圍安置於 電纜3402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大體屏蔽膜3408。屏蔽膜3408 包括壓緊部分3418。定位於屏蔽電纜3402之邊緣處或附近 的壓緊部分341 8經組態以將導線組3404與外部環境電隔 離。在屏蔽電纜3402中,屏蔽膜3408之壓緊部分34 18及絕 緣導線34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 在圖20a中,屏蔽電纜35 02包括一壓緊區3518,在其中 屏蔽膜3508之壓緊部分3509間隔開。壓緊區3518類似於上 文所描述且在圖16a中說明之壓緊區2518。壓緊區2518定 位於導線組之間’而壓緊區3518定位於屏蔽電纜3502之邊 緣處或附近。 在圖20b中,屏蔽電纜3602包括一壓緊區3618,該壓緊 區包括一安置於屏蔽膜3608之間的縱向接地導線3612。壓 緊區3618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i6b中說明之壓緊區 2618。壓緊區2618定位於導線組之間,而壓緊區3618定位 於屏蔽電纜3602之邊緣處或附近。 在圖20c中’屏蔽電規3702包括一壓緊區3718,該壓緊 區包括一安置於屏蔽膜3708之間的縱向接地導線3712。壓 緊區3718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i6c中說明之壓緊區 2718。壓緊區2718定位於導線組之間,而壓緊區3718定位 153055.doc -54· 201209853 於屏蔽電鏡3 7 0 2之邊緣處或附近。 在圖20d中,屏蔽電繞3802包括一壓緊區3818,其中屏 蔽膜3808之壓緊部分3809藉由任何合適構件(諸如,導電 元件3844)而彼此直接電接觸。導電元件3844可包括導電 性電鍍之介層窗或通道'導電性填充之介層窗或通道或導 電黏著劑(僅舉幾個例子)。壓緊區3818類似於上文所描述 且在圖16d中說明之壓緊區2818。壓緊區28 18定位於導線 φ 組之間,而壓緊區3818定位於屏蔽電纜3802之邊緣處或附 近。 在圖20e中,屏蔽電纜3902包括一在摺疊組態中分段平 坦之壓緊區3918❶壓緊區3918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 16g中說明之壓緊區3118。壓緊區3118定位於導線組之 間,而壓緊區3918定位於屏蔽電纜3902之邊緣處或附近。 在圖20f中,屏蔽電纜4002包括一壓緊區4〇18,該壓緊 區在彎曲之組態中分段平坦且定位於屏蔽電纜4〇〇2之邊緣 φ 處或附近。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屏蔽電纜可包括至少一縱向接地 導線、一在與接地導線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之電物 品’及安置於屏蔽電纜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屏蔽膜。在橫向 橫截面中,屏蔽膜實質上圍繞接地導線及電物品。在此組 態中,屏蔽膜及接地導線經組態以電隔離電物品。接地導 線可延伸超出屏蔽膜之末端中的至少一者,例如,以用於 將屏蔽膜端接至任何合適端接點之任何合適個別接觸元件 (諸如,印刷電路板上之接觸元件或電連接器之電接觸 153055.doc -55- 201209853 點)°有益地’僅有限數目個接地導線為纜線建構所需, 且该有限數目個接地導線可與屏蔽膜一起完成對電物品之 電磁封閉。電物品可包括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至少一導 線、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至少一導線組(包括一或多個 絕緣導線)' 一可撓性印刷電路或需要電隔離之任何其他 合適電物品。圖21a至圖2lb說明此屏蔽電缆組態之兩個例 示性實施例。 在圖21a中’屏蔽電纜41〇2包括沿著纜線41〇2之長度延 伸的兩個間隔開之接地導線4丨丨2、一定位於接地導線4丨i 2 之間且在與接地導線4112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之電物 品4140 ’及安置於纜線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屏蔽膜41〇8。在 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4108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接地導線 4112及電物品4140。 電物品4140包括跨越纜線4102之寬度間隔開的三個導線 組4104。每一導線組4104包括沿著缆線之長度延伸的兩個 實質上絕緣之導線4106。接地導線4112可與兩個屏蔽膜 4108間接電接觸,從而導致接地導線4112與屏蔽膜4108之 間的低但非零之阻抗。在一些情況下,接地導線4112可在 屏蔽膜4108之至少一位置中與屏蔽膜41 〇8中之至少一者直 接或間接電接觸。在一些情況下,黏著層4110安置於屏蔽 膜4108之間且在接地導線4112及電物品4140之兩側上將屏 蔽膜4108彼此結合。黏著層4110可經組態以提供屏蔽膜 4108中之至少一者與接地導線4112的受控制之分離。在一 態樣中’此意謂黏著層4110具有非均一的厚度,其允許接 I53055.doc -56- 201209853 地導線4112在選擇性位置中與屏蔽膜41〇8中之至少一者直 接或間接電接觸。接地導線4112可包括表面粗糙突起或可 變形電線(諸如,絞合線)以提供接地導線4丨丨2與屏蔽膜 4108中之至少一者之間的此受控制之電接觸。在屏蔽膜 4108之至少一位置中,屏蔽膜41〇8可間隔開一最小間距, 在該位置中接地導線4112具有大於最小間距之厚度。舉例 而言’屏蔽膜41 08可具有小於約〇.025 mm之厚度。 φ 在圖22中,屏蔽電纜4202包括沿著纜線4202之長度延伸 的兩個間隔開之接地導線U12、一定位於接地導線4212之 間且在與接地導線4212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之電物品 4240,及女置於縵線4202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屏蔽膜42〇8。 在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接地導線4212 及電物品4240。屏蔽電纜42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 述且在圖21a中說明之屏蔽電纜41〇2。在屏蔽電纜41〇2 中,電物品4140包括各自包括兩個實質上平行之縱向絕緣 • 導線4106的三個導線組41〇4,而在屏蔽電纜42〇2中,電物 品4240包括一包括三個導線組4242之可撓印刷電路。 在上文所描述之例示性實施例中,屏蔽電纜包括安置於 纜線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屏蔽膜,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給定導線組,且個別 地圍繞間隔開之導線組中之每一者。然而,在一些實施例 中,屏蔽電纜可僅含有一個屏蔽膜,其安置於纜線之僅一 側上。與具有兩個屏蔽膜之屏蔽纜線相比,僅將單一屏蔽 膜包括於屏蔽纜線中之優勢包括材料成本之降低及機械可 153055.doc •57· 201209853 撓性、可製造性及剝離及端接的容易性之增加。單一屏蔽 膜可為給定應用提供可接受等級之電磁干擾(EMI)隔離, 且可減少接近性效應,藉此減小信號衰減。圖13說明此種 僅包括一個屏蔽膜之屏蔽電缆的一個實例。 圖23中所說明之屏蔽電纜4302包括兩個間隔開之導線組 4304及一單一屏蔽膜4308。每一導線組4304包括一沿著缆 線4302之長度延伸之單一絕緣導線4306。絕緣導線4306大 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 中之同軸纜線組態。纜線43 02包括壓緊區4318。在壓緊區 4318中,屏蔽膜4308包括自每一導線組4304之兩側延伸之 壓緊部分4309。壓緊區4318合作地界定一大體平坦之屏蔽 膜。屏蔽膜4308包括各自部分地覆蓋導線組43〇4之兩個蓋 罩部分4307。每一蓋罩部分4307包括一與對應導線43〇6實 質上同心之同心部分4311。屏蔽膜4308包括一導電層 4308a及一非導電聚合層4308b。導電層43〇8a面向絕緣導 線4306。纜線4302可視情況包括一非導電載體膜4346。載 體膜4346包括壓緊部分4346,,,該等壓緊部分自每一導線 組4304之兩側延伸且與屏.蔽膜4308之壓緊部分43〇9相對。 其各自部分地覆蓋 載體膜4346包括兩個蓋罩部分4346,,,, 導線組4304、與屏蔽膜4308之蓋罩部分43〇7相對。每一蓋 罩部分4346'M包括一
分4346'。載體 (但不限於)聚! 烯、聚丙烯、 153055.doc •58· 201209853 碳酸酯、聚石夕氧橡膠、乙稀-丙烯-二烯橡膠、聚胺基曱酸 酯、丙烯酸酯、聚矽氧、天然橡膠、環氧樹脂及合成橡膠 黏著劑。載體膜4346可包括一或多種添加劑及/或填充劑 以提供適合於預期應用之性質。載體膜4346可用以完成對 導線組4304之實體覆蓋,且增加屏蔽電纜4302之機械穩定 性。 參看圖24,屏蔽電纜44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述 且在圖23中說明之屏蔽電纜4302。屏蔽電纜4302包括各自 包括一單一絕緣導線4306之導線組4304,而屏蔽電纜4402 包括具有兩個絕緣導線4406之導線組4404。絕緣導線4406 大體上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可用於單端電路 配置或差分對電路配置中之雙轴纜線組態。 參看圖25,屏蔽電、纜45 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述 且在圖24中說明之屏蔽電纜4402。屏蔽電纜4402具有個別 絕緣之導線4406,而屏蔽電纜4502具有聯合絕緣之導線 4506 » 在一態樣中,如在圖23至圖25中可見,屏蔽膜在鄰近導 線組之間凹入。換言之,屏蔽膜包括一安置於鄰近導線組 之間的壓緊部分。此壓緊部分經組態以將鄰近導線組彼此 電隔離。壓緊部分可消除對定位於鄰近導線組之間的接地 導線之需要’其尤其簡化窥線建構且增加繞線可挽性。壓 緊部分可定位於大於絕緣導線之直徑的約三分之一的深度 d(圖23)處》在一些情況下’壓緊部分可定位於大於絕緣導 線之直控的約二分之一的深度d處。視鄰近導線組之間的 153055.doc •59· 201209853 間距、傳輸距離及傳訊方案(差分對單端)而定,屏蔽膜之 此凹入組態非常充分地將導線組彼此電隔離。 可按阻抗控制關係合作地組態導線組及屏蔽膜。在一態 樣中’此意謂在沿著屏蔽電纜之長度的所要之幾何形狀一 致性的情況下實現屏蔽膜對導線組之部分覆蓋,以便提供 適合於預期應用的可接受之阻抗變化。在一實施例中,沿 著代表性纜線長度(諸如,1 m),此阻抗變化小於5歐姆, 且較佳地小於3歐姆。在另一態樣中,若絕緣導線實際上 配置成雙轴及/或差分對纜線配置,則此意謂在一對中之 絕緣導線間的所要之幾何形狀一致性的情況下實現屏蔽膜 對導線組之部分覆蓋’以便提供適合於預期應用的可接受 之阻抗變化。在一些情況下,沿著代表性纜線長度(諸 如’ 1 m) ’阻抗變化小於2歐姆,且較佳地小於〇·5歐姆。 圖26a至圖26d說明屏蔽膜對導線組之部分覆蓋的各種實 例。屏蔽膜的覆蓋量在該等實施例之間變化。在圖26a中 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具有最多覆蓋。在圖26d中所 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具有最少覆蓋。在圖26a及圖26b 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之大於一半的周邊被屏蔽膜 覆蓋。在圖26c及圖26d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之小 於一半的周邊被屏蔽膜覆蓋》較大的覆蓋量提供較好的電 磁干擾(EMI)隔離及減小之信號衰減(由於接近性效應之減 小)。 參看圖26a,屏蔽電纜4602包括一導線組4604及一屏蔽 膜4608。導線組4604包括沿著纜線4602之長度延伸之兩個 153055.doc •60· 201209853 絕緣導線4606。屏蔽膜4608包括自導線組4604之兩側延伸 的壓緊部分4609。壓緊部分4609合作地界定一大體平坦之 屏蔽膜。屏蔽膜4608進一步包括一部分地覆蓋導線組4604 之蓋罩部分4607。蓋罩部分4607包括與導線組4604之對應 末端導線4306實質上同心之同心部分4611。屏蔽電纜4602 亦可具有一可選非導電載體膜4646。載體膜4646包括壓緊 部分4646",該部分自導線組4604之兩側延伸且與屏蔽膜 4608之壓緊部分4609相對地安置。載體膜4646進一步包括 一部分地覆蓋導線組4604之蓋罩部分4646'",該部分與屏 蔽膜4608之蓋罩部分4607相對。屏蔽膜4608之蓋罩部分 4607覆蓋導線組4604之頂側及整個左側及右側。載體膜 4646之蓋罩部分4646"’覆蓋導線組4604之底側,從而完成 對導線組4604之實質封閉。在此實施例中,載體膜4646之 壓緊部分4646"及蓋罩部分4646"'實質上共平面。 參看圖26b,屏蔽電纜47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 述且在圖26a中說明之屏蔽電纜4602。然而,在屏蔽電纜 4702中,屏蔽膜4708之蓋罩部分4707覆蓋導線組4704之頂 側及大於一半的左側及右側。載體膜4746之蓋罩部分 4746…覆蓋導線組4704之底側及左側及右側的剩餘部分(小 於一半),從而完成對導線組4704之實質封閉。載體膜 4746之蓋罩部分4746’"包括與對應導線4706實質上同心之 同心部分4746'。 參看圖26c,屏蔽電纜48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 述且在圖26a中說明之屏蔽電纜4602。在屏蔽電纜4802 153055.doc •61· 201209853 中’屏蔽膜4808之蓋罩部分4807覆蓋導線組4804之頂側及 小於一半的左側及右側。載體膜4846之蓋罩部分4846…覆 蓋導線組4804之頂側及左側及右側的剩餘部分(大於一 半)’從而完成對導線組4804之封閉。 參看圖26d,屏蔽電纜4902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26a 中說明之屏蔽電纜4602 »然而,在屏蔽電纜4902中,屏蔽 膜4908之蓋罩部分4907覆蓋導線組4904之底側。載體膜 4946之蓋罩部分4946,"覆蓋導線組4904之頂側及整個左側 及右侧’從而完成對導線組4904之實質封閉。在一些情況 下,屏蔽膜4908之壓緊部分4909與蓋罩部分4907實質上共 平面。 類似於包括在一導線組周圍及/或在複數個間隔開之導 線組周圍安置於纜線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屏蔽膜的屏蔽電纜 之實施例,包括一單一屏蔽膜的屏蔽電缆之實施例可包括 至少一縱向接地導線。在一態樣中,此接地導線促進屏蔽 膜與任何合適端接點之任何合適個別接觸元件(諸如,印 刷電路板上之接觸元件或電連接器之電接觸點)之電接 觸。接地導線可延伸超出屏蔽膜之末端中之至少一者以促 進此電接觸。接地導線可在沿著其長度之至少一位置中與 屏蔽膜直接或間接電接觸,且可置放於屏蔽電纜之合適位 置中。 圖27說明僅具有一個屏蔽膜5〇〇8之屏蔽電纜5〇〇2。絕緣 導線5006被配置成各自僅具有一對絕緣導線之兩個導線組 5004,儘管亦預期具有其他數目個如本文中所論述之絕緣 153055.doc *62- 201209853 導線之導線組。屏蔽電纜5002經展示為包括在各種例示性 位置中之接地導線5012,但若需要可省略接地導線5〇12中 之任一者或全部’或可包括額外接地導線。接地導線5〇12 在與導線組5004之絕緣導線5006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且定位於屏蔽膜5008與載體膜5046之間。一個接地導線 5012包括於屏蔽膜5〇〇8之壓緊部分5009中,且三個接地導 線5012包括於一導線組5〇〇4中。此等三個接地導線5〇丨2中 φ 之一者定位於絕緣導線5006與屏蔽膜5008之間,且此等三 個接地導線5012中之兩者與絕緣導線5〇〇6大體配置於單一 平面中。 圖28a至圖28d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屏蔽電纜之各 種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圖。圖2仏至圖28d說明在不存在 載體膜之情況下屏蔽膜對導線組之部分覆蓋的各種實例。 屏蔽膜的覆蓋量在該等實施例之間變化。在圖28a中所說 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具有最多覆蓋。在圖繼中所說明 之實施例中,導線組具有最少覆蓋。在圖28a及圖挪中所 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组之大於一半的周邊被屏蔽膜覆 蓋。在圖28c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之約一半的周 邊被屏蔽膜覆蓋。在圖28d中所說明之實施例中,導線組 之小於-半的周邊被屏蔽膜覆蓋。較大的覆蓋量提供較好 的電磁干擾(EMI)隔離及減小之信號衰減(由於接近性效應 之減小)。賴在此等實施例中,導線組包㈣㈣f ^ 平行之縱向絕料線,但在其他實_巾,導線組可包括 -個縱向絕緣導線或兩個以上實f上平行之縱向絕緣導 153055.doc -63 - 201209853 線。 參看圖28a,屏蔽電纜5102包括一導線組5104及一屏蔽 膜5108。導線組5104包括沿著缆線5102之長度延伸之兩個 絕緣導線5 106。屏蔽膜5 108包括自導線組5104之兩側延伸 的壓緊部分5109。壓緊部分5109合作地界定一大體平坦之 屏蔽膜。屏蔽膜5108進一步包括一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1〇4 之蓋罩部分5 107。蓋罩部分5 107包括與導線5 1 04之對應末 端導線5 106實質上同心之同心部分5丨丨〗。在圖28a中,屏 蔽膜5 108之蓋罩部分5 107覆蓋導線組5 104之底側及整個左 側及右側。 參看圖28b,屏蔽電纜520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 述且在圖2 8a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102。然而,在屏蔽電缆 5202中’屏蔽膜5208之蓋罩部分5207覆蓋導線組5204之底 側及大於一半的左側及右側。 參看圖28c,屏蔽電纜5302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28a 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 102。然而,在屏蔽電纜5302中,屏蔽 膜5308之蓋罩部分5307覆蓋導線組53〇4之底側及約一半的 左側及右側》 參看圖28d,屏蔽電纜54〇2在一些方面類似於上文所描 述且在圖28a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1〇2。然而,在屏蔽電纜 5402中,屏蔽臈5408之蓋罩部分5411覆蓋導線組54〇4之底 側及小於一半的左側及右側。 舉例而言,作為對載體膜之替代,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 屏蔽電纜可包括一可選非導電支撐件。此支撐件可用以完 153055.doc -64· 201209853 成對導線組之實體覆蓋,且增加屏蔽電缆之機械穩定性。 圖29a至圖29d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態樣的包括—非導電支 撐件之屏蔽電纜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圖。雖然在 此等實施例中’非導電支撐件是與包括兩個絕緣導線之導 線’’且起使用,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非導電支撐件可與包 括個縱向絕緣導線或兩個以上實質上平行的縱向絕緣導 線之導線組一起使用或與接地導線一起使用。支撐件可包 % 括任何合適的聚合材料,其包括(但不限於)聚酯、聚醯亞 胺、聚醯胺-酿亞胺、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 苯硫醚、聚萘二曱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矽氧橡膠、乙 烯-丙烯-二烯橡膠、聚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矽氧、 天然橡膠、環氧樹脂及合成橡膠黏著劑。支撐件可包括一 或多種添加劑及/或填充劑以提供適合於預期應用之性 質。 參看圖29a ’屏蔽電纜5502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28a 春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1〇2,但進一步包括一與屏蔽膜55〇8之 蓋罩部分5507相對的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504之非導電支撐 件5548。支撐件5548可覆蓋導線組5504之頂側,以封閉絕 緣導線5506。支撐件5548包括一大體平坦之頂表面 5548a。頂表面5548a及屏蔽膜5508之壓緊部分5509實質上 共平面。 參看圖29b,屏蔽電纜5602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28b 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2〇2,但進一步包括一與屏蔽膜56〇8之 蓋罩部分5607相對的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604之非導電支樓 153055.doc -65- 201209853 件5648。支撐件5648僅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6〇4之頂側,從 而使絕緣導線5606部分地曝露。 參看圖29c,屏蔽電纜5702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28c 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3 02,但進一步包括一與屏蔽膜5 708之 蓋罩部分5707相對的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7〇4之非導電支撐 件5748。支樓件5748基本上覆蓋導線組5704之整個頂側, 從而基本上完全封閉絕緣導線5706 ^支撐件5748之至少一 部分與絕緣導線5706實質上同心。支樓件5748之一部分安 置於絕緣導線5706與屏蔽膜5708之間。 參看圖29d,屏蔽電纜5802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且在圖28d 中說明之屏蔽電纜5402,但進一步包括一與屏蔽膜58〇8之 蓋罩部分5807相對的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8〇4之非導電支撲 件5848。支撐件5848僅部分地覆蓋導線組5804之頂側,從 而使絕緣導線5806部分地曝露》支撐件5848之一部分安置 於絕緣導線5806與屏蔽膜5808之間》 對屏蔽缆線之額外論述提供於「Connector Arrangements for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代理人案號66887US002) 中,該案與本申請案在同一日期申請且以引用之方式併入 本文中。 吾人現提供關於可使用互屏蔽導線組之高裝填密度之帶 狀屏蔽规線的另外細節。所揭示之纜線之設計特徵允許以 一實現單一帶狀纜線中之信號線之極高密度的格式來製造 缓線。此可允許實現高密度配對介面及超薄連接器,及/ 或可允許實現與標準連接器介面之串擾隔離。此外,高密 153055.doc -66· 201209853 度镜線可減小每個信號對之製造成本、減小成對裝配件之 t曲剛性(例如’大體而言,一個高密度之帶比兩個低密 度之堆疊帶更容易彎曲),且由於一個帶通常比兩個堆疊 的帶薄,故總厚度得以減小。 所揭示之屏蔽纜線中之至少一些的一潛在應用係在電腦 系統或其他電子系統之組件或器件之間的高速(1/〇)資料傳 送中。稱為SAS(串列連接SCSI)之協定為涉及資料至諸如 _ 硬碟機及磁帶機之電腦儲存器件及來自此等電腦儲存件 之資料之移動的電腦匯流排協定,其由國際資訊技術標準 委員會(INCITS)維護。SAS使用標準SCSI命令集且涉及點 對點串列協定。已在sAS規範内針對特定類型之連接器開 發出稱為微型SAS(mini-SAS)之慣例。 用於内部應用之習知雙軸(twinax)纜線裝配件(諸如微型 SAS纜線裝配件)利用個別雙轴對,每一對具有其自身之隨 附加蔽線’且在一些情況下為兩條加蔽線。當端接此纜線 # 時,不僅必須管理每一雙軸對之每一絕緣導線,而且必須 管理用於每一雙軸對之每一加蔽線(或兩條加蔽線)^此等 習知雙轴對通常配置成置放於一鬆散外部編織物内之鬆散 束’ s亥鬆散束含有該等對以使得該等對可被一起路由。相 對比而言,若需要,本文中所描述之帶狀屏蔽纜線可用於 以下組態中:例如,第一個四對帶狀纜線配對至開關卡 (參見例如上文之圖3d)之一主要表面,且第二個四對帶狀 纜線(其可在組態或佈局上類似於或實質上等同於第一個 四對帶狀纜線)配對至開關卡之同一末端處之另一主要表 153055.doc -67- 201209853 面以製造4x或4i微型SAS裝配件,從而具有4個傳輸屏蔽射 及4個接收屏蔽對。部分地因為可使用少於每個雙轴對一 條加蔽線的加蔽線且因此需要管理較少加蔽線以進行端 接,所以此組態相對於利用習知纜線之雙軸對之建構為有 利的。然而,利用兩個四對帶狀纜線之堆疊的組態保留了 需要兩個單獨的帶來提供4x/4i裝配件的限制,同時需要管 理兩個帶,及相對於僅一個帶的不利的兩個帶之增加的剛 性及厚度。 吾人已發現,可使所揭示之帶狀屏蔽纜線足夠緻密(亦 即,具有足夠小之電線至電線間距、足夠小之導線組至導 線組間距,且具有足夠小數目之加蔽線及加蔽線間距且 具有適當損耗特性及串擾或屏蔽特性),以允許單一帶狀 規線或並排地而非以堆疊組態配置之多個帶狀纜線沿著一 單一平面延伸以與一連接器配對。此帶狀規線或此等帶狀 纜線可總共含有至少三個雙軸對,且若使用多個缆線,則 至少-個帶可含有至少兩個雙軸對。在一例示性實施例 中,可使用單-帶狀規線,且若需要,可將信號對路由至 -連接器或其他端接組件之兩個平面或主要表面(即使該 帶:纜線僅沿著-個平面延伸)。舉例而言,該路由可以 許多方式達成,例如’可將個別導線之尖端或末端彎曲到 帶狀規線之平面外以接觸端接組件之一主要表面或另一主 =面’或端接組件可利用將一主要表面上之一導電路徑 另一主要表面上之另一導電路徑部分的導電通 孔或介h。對於高密度规線而言尤其有意義的是,帶狀 153055.doc 201209853 纜線亦較佳含有比導線組少之加蔽線;在導線組令之—也 或全部為雙轴對(亦即,導線組中之—些或全部各自含: 僅一對絕緣導線)之情況下,加蔽線之數目較佳小於雙轴 對之數目。由於給定纜線中之加蔽線通常沿著纜線之寬度 尺寸彼此間隔開,故減小加蔽線之數目允許⑽之寬度減 ^ .減小加蔽線之數目亦藉由減小纜線與端接組件之間所
南之連接之數目,因此亦減小製造步驟之數目且減小製造 所需之時間而使製造得以簡化。 卜藉由使用較少加蔽線,剩餘之加蔽線可定位成與 正常相比更遠離最靠近的信號線以便使端接過程顯著更容 易,而纜線寬度僅猶微增力口。舉例而t,一給定加蔽線可 以自加蔽線之中心至最靠近的導線組之最靠近的絕緣線之 中心的間距σΐ為特徵’且該最#近的導線組可以絕緣導線 之一中心到中心間距σ2為特徵,且σ1/σ2可大於〇7。相對 比而言,習知雙軸纜線具有一為絕緣導線間隔之〇5倍力1 上加蔽線直徑的加蔽線間距。 在所揭示之帶狀屏蔽電纜之例示性高密度實施例中,兩 個鄰近雙軸對之間的中心到中心間距或中心距(該距離在 下文結合圖16被稱為Σ)至少小於—對中的信號線之間的中 心到中心間距(該距離在下文結合圖丨6被稱為的4倍,且 較佳地小於其之3倍。對於針對内部應用而設計之未裝護 套纜線及針對外部應用而設計之裝護套纜線,皆可滿足此 可表示為Σ/σ < 4或Σ/σ < 3之關係。如本文中別處所解釋, 吾人已示範具有多個雙軸對,且具有可接受之損耗及屏蔽 153055.doc •69- 201209853 (串擾)特性之帶狀屏蔽電纜,其中Σ/σ在2.5至3之範圍内。 特性化一給定帶狀屏蔽纜線之密度之替代方式(不管纔 線之導線組中之任一者是否具有呈雙軸組態之一對導線) 為參考兩個鄰近導線組之最靠近的絕緣導線。因此,當屏 蔽纜線平放時,第一導線組之第一絕緣導線最靠近第二 (鄰近)導線組,且第二導線組之第二絕緣導線最靠近第一 導線組。第一絕緣導線與第二絕緣導線之中心到中心間隔 為S。第一絕緣導線具有一外部尺寸d 1 (例如,其絕緣材料 之直徑),且第二絕緣導線具有一外部尺寸D2(例如,其絕 緣材料之直徑)。在許多情況下,該等導線組使用相同大 小之絕緣導線’在該等情況下,D1 = D2。然而,在一些 情況下’ D1與D2可不同。可將參數Dmin定義為D1及D2中 之較小者。當然’若D1=D2,則Dmin=Dl=D2。使用本文 中所論述之帶狀屏蔽電纜之設計特性,吾人能夠製造 S/Dmin在1.7至2之範圍内之此種纜線。 可部分地依靠所揭示之纜線之以下特徵中之一或多者來 達成緊密裝填或高密度:對最小數目之加蔽線之需要,或 換吕之’使用少於每個連接器組一條加蔽線的加蔽線(及 (例如)在一些情況下使用少於每兩個、三個或四個或四個 以上連接器組一條加蔽線的加蔽線’或針對整個纜線僅使 用一條或兩條加蔽線)來為纜線中之連接器組中之一些或 全部提供充分屏蔽的能力;鄰近導線組之間的高頻信號隔 離結構(例如,具有合適幾何形狀之屏蔽膜);纜線建構中 所使用之相對較小數目及厚度之層;及確保絕緣導線加 153055.doc 201209853 蔽線及屏蔽膜之恰當置放及組態,且以提供沿著纜線之長 度之均一性之方式確保此恰當置放及組態的形成過程。可 在能夠集體剝離並集體端接至一開關卡或其他線性陣列之 纜線中有利地提供高密度特性。藉由使纜線中之一條、一 些或所有加蔽線與其各別最靠近的信號線(亦即,最靠近 的導線組之最靠近的絕緣導線)的間隔大於導線組中之鄰 近絕緣導線之間的間距之一半且較佳大於此間隔之〇 7倍 的距離來促進集體剝離及端接。 藉由將加蔽線電連接至屏蔽膜,且恰當地形成屏蔽膜以 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僅屏蔽結構就可提供鄰近導線組 之間的充分高頻串擾隔離,且吾人可使用僅最小數目之加 蔽線來建構帶狀屏蔽纜線。在例示性實施例中,一給定纜 線可具有僅兩條加蔽線(其中之一者可位於纜線之每一邊 緣處或附近),但僅一條加蔽線亦為可能的,且兩條以上 為可能的 藉由在㈣建構中使用較少加蔽 線,在開關卡或其他端接組件上需要較少端接襯墊,且該 組件因此可較小及/或可支援較高信號密度。同樣地,可 使纜線較小(較窄)且纜線可具有一較高信號密度,此係由 於存在較少加蔽線而消耗較少帶寬度。減小數目之加蔽線 為允許所揭示之屏蔽纜線支援比習知離散雙軸纜線、由離 散雙轴對構成t帶狀緵線及一 &帶狀魔線高的密度之重 因素。 近端串擾及/或遠端串擾可為包括所揭示之纜線及纜線 裝配件的任何電纜中之信號完整性或屏蔽之重要量測。在 153055.doc 201209853 一纜線中及在一端接區域中使信號線(例如,雙軸對或其 他導線組)更靠近地分組在一起趨向於增加不良串擾,但 可使用本文中所揭示之纜線設計及端接設計來對抗此趨 勢。纜線中之串擾及連接器内之串擾之問題(subject)可分 開地解決,但此等用於串擾減少之方法中之若干者可一起 使用以達成增強之串擾減少。為了增加高頻屏蔽且減少所 揭示之纜線中之串擾,需要使用纜線之相反側上之兩個屏 蔽臈形成儘可能完整的圍繞導線組(例如,雙軸對)之屏蔽 物。因此,需要形成屏蔽臈以使得其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 上圍繞任何給定導線組(例如,導線組之周邊的至少75% ’ 或至少80%、85%或90%广亦常需要最小化(包括消除)纜 線之壓緊區段中之屏蔽膜之間的任何間隙,及/或使用兩 個屏蔽膜之間的低阻抗或直接電接觸(諸如,藉由直接接 觸或碰觸,或經由一或多條加蔽線之電接觸,或使用屏蔽 膜之間的導電黏著劑)^若針對給定纜線或系統定義或規 定了分離之「傳輸」及「接收」雙軸對或導線,則亦可藉 由在同一帶狀纜線中儘可能地將所有此等「傳輸」導線實 體上彼此緊鄰地分組,及將所有此等「接收」導線彼此緊 鄰地分組但與傳輸對分開’來增強纜線中及/或端接組件 處之高頻屏蔽。亦可藉由如本文中別處所描述之一或多條 加蔽線或其他隔離結構使導線之傳輸群組與導線之接收群 組分離。在一些情況下,可使用兩個分離之帶狀蜆線(一 者用於傳輸導線及一者用於接收導線),但該兩個(或兩個 以上)纜線較佳地以並排組態配置而非堆疊地配置,使得 153055.doc •72- 201209853 可維持帶狀纜線之單一可撓性平面之優勢。 所描述之屏蔽纜線可展現給定導線組中之鄰近絕緣導線 之間的高頻隔離(以3-15 GHz之範圍内的指定頻率下及α 尺之I線長度下的串擾〇為特徵),且可展現給定導線组 與鄰近導線組(藉由瘦線之壓緊部分而與第—導線組分離) 之間的高頻隔離(以該指定頻率下之串擾C2為特徵),且C2 可比C1低至少1〇 dB。或者或另外,所描述之屏蔽纜線可 # 滿足-與微型SAS應用中所使用之屏蔽規格類似或相同的 屏蔽規格:具給定信號強度之信號在境線之一末端處轉合 至傳輸導線組中之一者(或接收導線組中之一者),且計算 所有接收導線組中(或所有傳輸導線組中)之累積信號強度 (如在镜線之同-末端處所量測)。計算為累積信號強度與原 始信號強度之比且以分貝表示的近端串擾較佳小於·%犯。 若未適當屏蔽纜線末端,則對於給定應用,纜線末端處 之串擾可變得顯著《所揭示之纜線之潛在解決方法為維持 • 屏蔽膜之結構儘可能接近於絕緣導線之端接點,以便將任 何雜散電磁場抑制在導線組内。除纜線之外,開關卡或其 他端接組件之設計細節亦可經特製以維持系統之充分串擾 隔離。策略包括在儘可能之程度上使傳輸信號與接收信號 彼此電隔離,例如,以使與此等兩個信號類型相關聯之電 線及導線彼此儘可能貫體地遠離的方式端接及路由與此等 兩個信號類型相關聯之電線及導線。一選項為將此等電線 及導線端接於開關卡之分離側(相反主要表面)上,其可用 以在開關卡之不同平面或相反側上自動地路由信號。另一 153055.doc •73· 201209853 選項為側向上儘可能遠離地端接此等電線及導線以侧向地 分離傳輸線與接收線。亦可使用此等策略之組合來進行進 一步隔離。(就此而論,參考先前引用之「c〇nnect〇r
Arrangements for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代理人案號 66887US002) ’其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此等策略可用 於與具習知大小或減小之大小之開關卡組合的所揭示之高 密度帶狀纜線,以及用於帶狀纜線之單一平面,該兩者皆 可提供顯著系統優勢。 it醒閱讀者關於開關卡端接之以上論述,及本文中別處 之針對開關卡之論述亦應理解為涵蓋任何其他類型之端 接。舉例而言,壓印金屬連接器可包括用以連接至帶狀窥 線的接觸點之一個或兩個列之線性陣列。此等列可類似於 開關卡之列,該開關卡亦可包括接觸點之兩個線性陣列。 可使用用於所揭示之纜線及端接組件的相同的交錯、交替 及分開之端接策略。 才貝耗或哀減為許多電缆應用之另一重要考慮。高速I/O 應用之一典型損耗規範為纜線在(例如)5 GHz之頻率下具 有小於-6 dB之損耗》(就此而論,閱讀者將理解(例如)_5 dB 之損耗小於-6 dB之損耗。)此規範對嘗試簡單地藉由將較 細電線用於導線組之絕緣導線及/或加蔽線而使規線小型 化施加了限制。大體而言,在其他因素相等的情況下,隨 著使纜線中所使用之電線較細,纜線損耗增加。雖然電鍵 電線(例如,鍍銀、鍍錫或鍍金)可對缆線損耗有影響,但 在許多情況下,小於約32線規(32 AWG)或稍微更小之電線 153055.doc -74- 201209853 大小(實心芯或絞合電線設計)可代表一些高速I/C)應用中之 信號線之實用大小下限。然而,在其他高速應用中較小之 電線大小可為可行的,且亦可預期技術之進步將使較小之 電線大小為可接受的。 現轉向圖30a,吾人可見一纜線系統114〇1,纜線系統 11401包括與諸如開關卡或其類似者之端接組件1142〇組合 的帶狀屏蔽電纜11402。展示纜線114〇2具有八個導線組 11404及兩條加蔽線11412,兩條加蔽線11412中之每一者 安置於纜線之各別邊緣處或附近,纜線114〇2可具有本文 中別處所展示且描述之設計特徵及特性中之任一者。每一 導線組實質上為-雙轴對,亦即,每—者包括僅兩個絕緣 導線114G6 ’每-導線組較佳經特製以傳輸及/或接收高速 資料信號。當然’其他數目之導線組、給定導線組内之直 他數目之絕緣導線及其他數目之加蔽線(若存在)可通常用 於纜線圓。然而’八個雙轴對有一定重要性,此係歸 因於當前正流行經設計用於四個「通路」《「通道」之開 關卡,每-通路或通道具有恰好—個傳輸對及恰好一料 收對。⑽之大㈣平或平坦設収纽計特性允許盆如 所示地容易地f曲或以其他方式操縱,同時維持導線电之 良好高頻屏蔽及可接受損耗。加蔽線之數目⑺實質上小於 導線組之數目⑻’從而允許境線—具有一實質上減: 之寬度wl。甚至在加蔽線11412與最靠近的信號線(最靠^ 的絕緣導線114〇6)的間隔為最靠近的導線組中之信號線的 間距之至少0.7倍的情泥下,仍可實現此減小之寬度,此 153055.doc •75· 201209853 係由於僅涉及兩條加蔽線(在此實施例中)β 端接組件11420具有一第一末端1142〇a及一相反的第二 末端11420b,及一第一主要表面1142〇c及一相反的第二主 要表面11420d。例如,藉由印刷或其他習知沈積製程及/ 或蝕刻製程在組件11420之至少第一主要表面U 42〇c上提 供導電路徑11421。就此而論,導電路徑安置於一適合之 電絕緣基板上,其通常為剛性或硬質的,但在一些情況下 可為可撓的。母一導電路徑通常自組件之第一末端1142〇a 延伸至第二末端11420b。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纜線 11402之個別電線及導線電連接至導電路徑U421之各別 者。 出於簡單起見,將每一路徑展示為直的,自組件1142〇 或基板之一末端延伸至組件之同一主要表面上之另一末 端。在一些情況下,該等導電路徑中之一或多者可延伸穿 過基板中之一孔或「介層窗」,使得(例如)路徑之一部分及 一末端駐留於一主要表面上,且路徑之另一部分及另一末 端駐留於基板之相反主要表面上。此外,在一些情況下, 親線之電線及導線中之一些可附接至基板之一主要表面上 之導電路徑(例如,接觸襯墊),而電線及導線之其他者可 附接至基板之相反主要表面上但在組件之相同末端處的導 電路徑(例如,接觸襯墊)。可藉由(例如)朝向一主要表面 向上或朝向另一主要表面向下稍微彎曲電線及導線之末端 來實現此情形。在一些情況下,對應於屏蔽纜線之信號線 及/或加蔽線之所有導電路徑可安置於基板 土要表面 153055.doc -76- 201209853 上在些情況下’該等導電路徑中之至少一者可安置於 該基板之一主要表面上,且該等導電路徑中之至少另一者 可安置於該基板之一相反主要表面上。在一些情況下,該 等導電路徑中之至少一者可具有在該基板之一第一主要表 面上在該第一末端處的之一第一部分,及在該基板之一相 反第二主要表面上在該第二末端處的一第二部分。在一些 情況下’屏蔽纜線之交替導線組可附接至該基板之相反的. 主要表面上之導電路徑。 端接組件1 1420或其基板具有寬度w2。在例示性實施例 中’窥線之寬度wl不顯著大於組件之寬度W2,使得(例如) 缓線無需為了進行纜線之電線與組件之導電路徑之間的必 要連接而在其末端處摺疊或捆束在一起。在一些情況下, w 1可稍大於w2 ’但仍足夠小’使得導線組之末端可以漏 斗型方式在纜線之平面中彎曲以便連接至相關聯導線路 徑’同時在連接點處及附近仍保持纜線之大體平坦組態。 在一些情況下,w 1可等於或小於w2。習知的四通道開關 卡當前具有15.6毫米之寬度,因此,在至少一些應用中, 需要屏蔽缓線具有約16 mm或更小,或約1 5 mm或更小之 寬度。 圖30b及圖30c為例示性屏蔽電纜之前視橫截面圖,該等 圖亦描繪在特性化導線組之密度時有用的參數。屏蔽纜線 115〇2包括至少三個導線組、丨丨咒仆及lls〇4c,該 三個導線組依靠在纜線之相反側上之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 蔽膜11508而彼此屏蔽,該等屏蔽膜之各別蓋罩部分、壓 153055.doc -77· 201209853 緊部分及過渡部分被合適地形成,同樣地,屏蔽纜線 11602包括至少三個導線組116〇4a、116〇41?及116〇4c,該 三個導線組依靠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丨丨608而彼此屏 蔽。纜線11502之導線組含有不同數目個絕緣導線11506, 其中導線組11504a具有一個絕緣導線,導線組ii5〇4b具有 三個絕緣導線’且導線組11504C具有兩個絕緣導線(針對 雙軸設計)。導線組11604a、11604b、11604c均為雙軸設 計’其具有恰好兩個絕緣導線1606。雖然未在圖30b及圖 3〇c中展示,但每一纜線115〇2、U6〇2較佳亦包括至少一 條且視情況兩條(或兩條以上)加蔽線,其較佳夾在諸如圖1 或圖30a中所示的纜線之邊緣處或附近的屏蔽膜之間。 在圖30b中’吾人可見與兩個鄰近導線組之最靠近的絕 緣導線有關的經識別之一些尺寸。導線組115〇4a鄰近於導 線組11504b。導線組11504a之絕緣導線11506最靠近導線 組11504b,且導線組115(Mb之最左(自圖式之觀點)絕緣導 線11506最靠近導線組U5〇4a。導線組11504a之絕緣導線 具有一外部尺寸D1 ’且導線組11504b之最左絕緣導線具有 一外部尺寸D2。此等絕緣導線之中心到中心間隔為s 1。若 吾人將參數Dmin定義為D1及D2中之較小者,則吾人可針 對緻密地裝填之屏蔽纜線規定Sl/Dmin在1·7至2之範圍 内0 吾人亦可在圖3Ob中看到,導線組11504b鄰近於導線組 11504c »導線組11504b之最右絕緣導線11506最靠近導線 組11504c,且導線組11504c之最左絕緣導線11506最靠近 153055.doc -78 · 201209853 導線組11504b。導線組115(Mb之最右絕緣導線11506具有 一外部尺寸D3,且導線組115(Mc之最左絕緣導線11506具 有一外部尺寸D4。此等絕緣導線之中心到中心間隔為S3。 若吾人將參數Dmin定義為D3及D4中之較小者,則吾人可 針對緻密地裝填之屏蔽纜線規定S3/Dmin在自1.7至2之範 圍内》 在圖30c中’吾人可見與具有鄰近雙軸對之至少一組之 • 纜線有關的經識別之一些尺寸。導線組11604a、11604b表 示鄰近雙軸對之一個此種組。將此等兩個導線組之間的中 心到中心間距或中心距表示為Σ。將雙軸導線組丨16〇4a内 之信號線之間的中心到中心間距表示為σ1。將雙軸導線組 11604b内之信號線之間的中心到中心間距表示為σ2。針對 一緻密地裝填之屏蔽纜線,吾人可規定Σ/σ1&Σ/σ2中之一 者或兩者小於4,或小於3,或在2.5至3之範圍内。 在圖30d及圖3〇e中,吾人分別可見纜線系統U7〇1之俯 • 視圖及側視圖,該纜線系統包括與諸如開關卡或其類似者 之端接組件11720組合的帶狀屏蔽電纜117〇2 ^展示纜線 11702具有a個導線組…⑻及兩條加蔽線11712,兩條加
之數目(2)實質上小於導線組之數目 6 ’每一導線組較佳經特 。正如圖30a中,加蔽線 目(8),從而允許(例如)境 153055.doc •79· 201209853 線11702相對於每個導線組具有一條或兩條加蔽線之纜線 而具有一實質上減小之寬度。即使在加蔽線11712相對於 最靠近的信號線(最靠近的絕緣導線U7〇6)的間隔為最靠近 的導線組中之信號線的間距之至少0.7倍的情況下,仍可 實現此減小之寬度,此係由於僅涉及兩條加蔽線(在此實 施例中)。 端接組件11720具有一第一末端11720a及一相反的第二 末端11720b ’且包括一具有一第一主要表面1172〇c及一相 反的第二主要表面1172〇d之合適基板。在基板之至少第一 主要表面11720c上提供導電路徑11721。每一導電路徑通 常自組件之第一末端11720a延伸至第二末端11720b。將該 等導電路徑展示為包括在該組件之兩個末端處之接觸襯 墊,在該圖中’將纜線11702之個別電線及導線展示為在 對應接觸襯墊處電連接至導電路徑11721中之各別者。應 庄意’本文中別處所論述的關於基板上之導電路徑之置 放、組態及配置,及纜線之各種電線及導線的置放、組態 及配置的及其與端接組件之主要表面中之一者或兩者的附 接的變化亦意欲應用於系統11701。 實例 製造具有纜縿11402(參見圖30a)之大體佈局之帶狀屏蔽 電纜。該纜線將配置成八個雙軸對的十六條絕緣32線規 (AWG)電線(用於信號線),及沿著纜線之邊緣配置的兩條 非絕緣32(AWG)電線(用於加蔽線)。所使用之十六條信號 線中之每一者具有鍍銀之實心銅芯。該兩條加蔽線各自具 153055.doc • 80 · 201209853 有一絞合建構(每一者具有7股)且鍍錫,絕緣線之絕緣材料 具有0.025吋之標稱外徑。將十六條絕緣線及兩條非絕緣 線饋入至類似於圖5c所示之器件的器件中,且使該等線夾 在兩個屏蔽膜之間。該等屏蔽膜實質上相同,且具有以下 建構.聚酯基底層(0.00048吋厚),在該聚酯基底層上安置 連續鋁層(0.00028吋厚),在該連續鋁層上安置連續非導電 黏著劑層(0.001吋厚)β該等屏蔽膜經定向以使得該等膜之 φ 金屬塗層彼此面向且面向導線組。處理溫度為約華氏270 度。拍攝由此過程製成之所得纜線且將其展示於圖3吖中 之俯視圖中,且在圖3 〇g中展示纜線之末端之斜視圖。在 諸圖中,1804指代雙軸導線組,且1812指代加蔽線。 歸因於在用於信號線之絕緣導線中之實心芯缺乏同心 度,所得纜線為不理想的。然而,考慮到(校正)不同心度 問題,可量測纜線之特定參數及特性。舉例而言,尺寸 D、dl、d2(參見圖2c)分別為約0.028吋、0.0015忖及0.028 參吋。在橫向橫截面中,屏蔽膜中之任一者中的任何部分皆 不具有在沿著纜線之寬度之任一點處的小於5〇微米之曲率 半徑。自一給定加蔽線至最靠近的雙轴導線組之最靠近的 絕緣線的中心到中心間距為約0.83 mm,且每一導線組内 之絕緣線之中心到中心間距(參見(例如)圖3〇c中之參數 及σ2)為約〇·025吋(〇 64 mm)。鄰近雙軸導線組之中心到中 〜間距(參見(例如)圖30c中之參數Σ)為約0.0715叫·(1.8 mm) °間距參數8(參見圖3〇b中之81及s3)為約〇 〇465时。 自邊緣至邊緣量測的纜線之寬度為約16毫米至17毫米,且 153055.doc •81 · 201209853 加蔽線之間的間距為15毫米。該纜線能夠容易地集體端接 (包括加蔽線)。 自此等值吾人可見:自加蔽線至最靠近的信號線的間距 為每一雙軸對内之線至線間距的約丨3倍,因此,大於線 至線間距之0.7倍;纜線密度參數Σ/σ為約2 86,亦即,在 2.5至3之範圍内;另一纜線密度參數S/Dmin為約丨7,亦 即,在1.7至2之範圍内;比率di/D(屏蔽膜之壓緊部分之最 小間隔除以屏蔽膜之蓋罩部分之間的最大間隔)為約〇 〇5, 亦即,小於0.25且亦小於〇 1;比率t/D(在絕緣導線之間 的區中之屏蔽膜之蓋罩部分之間的最小間隔除以屏蔽膜之 蓋罩部分之間的最大間隔)為約i,亦即,大於〇 33。 亦應注意,纜線之寬度(亦即,自邊緣至邊緣為約16爪爪, 及自加蔽線至加蔽線為15.〇 mm)小於習知微型SAS内部纜 線外。p模製鳊接之寬度(通常為丨7」mm),且與微型開 關卡之典型寬度(15·6 mm)大約相同。比開關卡小的寬度 允許自纜線至開關卡之簡單的一對一路由,而無需側向調 整電線末端。即使纜線比端接板或外殼稍寬,外部電線仍 可被側向地路由或彎曲以與該板之外部邊緣上之襯墊相 會。實體上,此纜線可提供相對於其他帶狀纜線之雙重密 度,在裝配件中可一半厚(因為需要少一個帶),且可允許 比其他一般纜線薄之連接器。如本文中別處所論述,可以 任何合適方式端接且操縱纜線末端以與一端接組件相連 接。 吾人現提供關於可使用按需加蔽線特徵之帶狀屏蔽纜線 I53055.doc •82- 201209853 的另外細節。 在所揭示之屏蔽電境中之許多者中,與屏蔽膜中之一者 或兩者進行直接或間接電接觸之加㈣在祕之實質上整 個長度上進行此電接觸β加1線可接著在—端接位置處連 接至-外部接地連接以為屏蔽物提供—接地參考,以便減 小(或「排出」)可產生串擾之任何雜散信號且減小電磁干 擾(ΕΜΙ)。在實施方式之此章節+,吾人更全面地描述在 瘦線之-或多個隔離區域處而非沿著整個纜線長度提供— 給定加蔽線與一給定屏蔽膜之間的電接觸之建構及方法。 吾人有時將以隔離區域處之電接觸為特徵的建構及方法稱 為按需技術。 此按需技術可利用本文中別處所描述之屏蔽I線,其中 使該鏡線包括至少—加蔽線,該至少—加蔽線具有在加蔽 線之全4長度上或至少在加蔽線之長度之一相當大部分上 的該加蔽線與至少一屏蔽膜之間的高DC電阻。出於描述 按需技術之目的,可將此纜線稱為未經處理纜線。該未經 處理規線可接著在至少一特定區域化區中加以處理以便實 質上減小DC電阻且提供區域化區中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 的電接觸(直接抑或間接的)。該區域化區中之DC電阻可 (例如)小於10歐姆,或小於2歐姆,或實質上為零歐姆。 該未經處理纜線可包括至少一加蔽線、至少一屏蔽膜, 及包括適用於攜栽高速信號之至少一絕緣導線之至少一導 線組。圖31 a為例示性屏蔽電纜11902之前視橫截面圖,其 可充當未經處理纜線,雖然亦可使用本文中所展示或描述 153055.doc 83 · 201209853 之實際上任何其他屏蔽纜線。纜線11902包括三個導線組 11904a、11904b、11904c,該三個導線組各自包括一或多 個絕緣導線,該纜線亦具有出於示範目的而展示於各種位 置中之六條加蔽線11912a至11912f。缆線11902亦包括安置 於該纜線之相反側上且較佳具有各別蓋罩部分、壓緊部分 及過渡部分之兩個屏蔽膜11908。最初,非導電黏著劑材 料或其他柔性非導電材料使每一加蔽線與一或兩個屏蔽膜 分離。該加蔽線、該(該等)屏蔽膜及其間的非導電材料經 組態以使付可使屏蔽膜在區域化或經處理區中按需地虫加 蔽線進行直接或間接電接觸。其後,使用一合適處理過程 實現所描繪之加蔽線11912a至11912f中之任一者與屏蔽膜 11908之間的此選擇性電接觸。 圖31b、圖31c及圖31d為示範至少一些此等處理過程的 屏蔽纜線或其部分之前視橫截面圖。在圖3lba中,屏蔽電 纜12002之一部分包括相反的屏蔽膜12〇〇8,相反的屏蔽膜 12008中之每一者可包括一導電層i2〇〇8a及一非導電層 12008b。該等屏蔽膜經定向以使得每一屏蔽膜之導電層面 向一加蔽線12012及另一屏蔽膜。在一替代實施例中,可 省略一個或兩個屏蔽膜之非導電層。值得注意的是,纖線 12002包括處於屏蔽膜12〇〇8之間且使加蔽線12012與屏蔽 膜12008中之每一者分離的非導電材料(例如,介電材 料)12010。在一些情況下,材料12010可為或可包含非導 電柔性黏著劑材料。在一些情況下,材料12 01 〇可為或可 包含熱塑性介電材料,諸如具有小於0.02 mm之厚度或某 153055.doc • 84· 201209853 一其他合適厚度之聚烯烴。在一些情況下,材料12〇1〇可 在镜線製造之前呈覆蓋一個或兩個屏蔽膜之薄層之形式。 在一些情況下,材料12010可在纜線製造之前(及在未經處 理瘦線中)呈覆蓋加蔽線之薄絕緣材料層之形式,在該情 況下,與圖31b及圖31c所示之實施例不同,此材料可不延 伸至纜線之壓緊區中。 為了進行區域化連接,可在一有限區域或區段内施加壓 φ 縮力及/或熱以藉由貫際上擠開材料12010而迫使屏蔽膜 12008與加蔽線12012永久電接觸。該電接觸可為直接或間 接的,且可以區域化處理區中的小於1〇歐姆或小於2歐姆 或實質上為零歐姆之DC電阻為特徵。(加蔽線12〇12之未經 處理部分繼續與屏蔽膜實體地分離,且將以高DC電阻(例 如,>100歐姆)為特徵,當然,以下事實除外··加蔽線之 未經處理部分係經由加蔽線之經處理部分電連接至屏蔽 膜。)可在隨後步驟中在纜線之不同隔離區域處重複該處 • 理程序,及/或可在任何給定單一步驟中在纜線之多個隔 離區域處執行該處理程序。屏蔽纜線亦較佳含有用於高速 貧料通信之一或多條絕緣信號線之至少一群組。在圖3 ld 中’例如’屏蔽纜線12102具有複數個雙軸導線組121〇4, 戎等雙軸導線組12104具有由屏蔽膜121〇8提供之屏蔽。纜 線12102包括加蔽線丨2112,將加蔽線中之兩者(丨2丨〗2a、 U112b)展示為使用處理組件12130(例如)藉由壓力、熱、 輻射及/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劑在單一步驟中予以處理。該 等處理組件較佳具有與纜線121〇2之長度相比較小之長度 153055.doc •85- 201209853 (〜著垂直於圖式之平面之軸線的尺寸),以使得經處理區 類似地與规線之長度相比較小。用於按需加蔽線接觸之處 理過程可在以下時間内執行:(a)在纜線製造期間,(b)在 將纜線切割成用於端接過程之長度之後,在端接過程期 間(甚至在端接纜線之同時),(d)在已將缆線製成纜線裝配 件(例如’藉由將端接組件附接至纜線之兩個末端)之後, 或(e)(a)至(d)之任何組合。 在一些情況下,用以提供加蔽線與一個或兩個屏蔽膜之 間的區域化電接觸之處理可利用壓縮。該處理可在室溫下 以使材料嚴重變形且引起接觸的較高局部力執行,或在 (例如)使如上文論述之熱塑性材料可更容易流動的高溫下 執行。處理亦可包括將超音波能量傳遞至該區域以便進行 接觸。此外,可藉由使用分離屏蔽膜與加蔽線之介電材料 中之導電粒子,及/或使用提供於加蔽線及/或屏蔽膜上之 粗糖突起來輔助該處理過程。 圖31e及圖31f為屏蔽電纜裝配件12201之俯視圖,其展 不可供吾人選擇來提供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的按需接觸之 替代組態。在兩個圖中’一帶狀屏蔽電缆122〇2於其兩個 末端處連接至端接組件12220、12222。該等端接組件各自 包含上面提供有個別導電路徑之基板,該等個別導電路徑 用於電連接至境線12202之各別電線及導線。纜線12202包 括具絕緣導線之若干導線組’諸如經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 通信之雙軸導線組。纜線12202亦包括兩條加蔽線 12212a、12212b。該等加蔽線具有連接至每一端接組件之 153055.doc -86- 201209853 各別導電路徑之末端。該荨加蔽線亦定位於缓線之至少一 屏蔽膜附近(例如,藉由纜線之至少一屏蔽膜覆蓋),且較 佳定位於兩個此等膜之間’如(例如)圖3 1 a及圖3丨b之橫截 面圖所示。除了將在下文加以描述之區域化經處理區域或 區段之外,加蔽線12212a、12212b不在沿著缓線之長度之 任何點處與屏蔽膜進行電接觸,且此可藉由任何合適手段 (例如’藉由使用本文中別處所描述之電隔離技術中之任 一者)來實現。未經處理區域中之加蔽線與屏蔽媒之間的 DC電阻可(例如)大於1 〇〇歐姆。然而,較佳如上文所描述 在選定區段或區域處處理纜線以提供給定加蔽線與給定屏 蔽膜之間的電接觸。在圖31e中,镜線122 02已在區域化區 域12213a中受到處理以提供加蔽線122 12a與屏蔽膜之間的 電接觸’且該瘦線亦已在區域化區域1 22 13b ' 122 13c中受 到處理以提供加蔽線12212b與屏蔽膜之間的電接觸。在圖 31f中’纔線12202經展示為在相同區域化區域12213a及 12213b中受到處理,但亦在不同區域化區域122nd、 12213e中受到處理。 應注意’在一些情況下,出於冗餘或出於其他目的,多 個經處理區域可用於一單一加蔽線。在其他情況下,僅一 單一經處理區域可用於一給定加蔽線。在一些情況下,用 於第一加蔽線之第一經處理區域可安置於與用於第二加蔽 線之第二經處理區域相同的長度方向位置處—參見(例如)圖 31e、圖31f之區域12213a、12213b,且亦參見圖31d中展 示之程序。在一些情況下’用於一加蔽線之經處理區域可 153055.doc -87- 201209853 安置於與用於另一加蔽線之經處理區域不同的長度方向位 置處-參見(例如)圖3 le之區域1223 la及12213c,或圖31f之 區域12213d及12213e。在一些情況下,用於一加蔽線之經 處理區域可安置於另一加蔽線缺乏與屏蔽膜之任何區域化 電接觸的纜線之長度方向位置處-參見(例如)圖3 le之區域 12213c,或圖31f之區域12213d或區域12213e。 圖31g為另一屏蔽電纜裝配件12301之俯視圖,其展示可 供吾人選擇來提供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的按需接觸之另一 組態。在裝配件12301中,一帶狀屏蔽電纜12302於其兩個 末端處連接至端接組件12320、12322。該等端接組件各自 包含上面設置有個別導電路徑之基板,該等個別導電路徑 用於電連接至纜線12302之各別電線及導線。纜線12302包 括具絕緣導線之若干導線組,諸如經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 通信之雙軸導線組。纜線12302亦包括若干條加蔽線 123 12a至123 12d。該等加蔽線具有連接至每一端接組件之 各別導電路徑之末端。該等加蔽線亦定位於缓線之至少一 屏蔽膜附近(例如,藉由纜線之至少一屏蔽膜覆蓋),且較 佳定位於兩個此等膜之間,如(例如)圖3 1 a及圖3 1 b之橫截 面圖所示。除了將在下文描述之區域化經處理區域或區段 之外,至少加蔽線112312a、112312d不在沿著缆線之長度 之任何點處與屏蔽膜電接觸,且此可藉由任何合適手段 (例如’藉由使用本文中別處所描述之電隔離技術中之任 一者)來實現。未經處理區域中之此等加蔽線與屏蔽膜之 間的DC電阻可(例如)大於1〇〇歐姆。然而,較佳如上文所 153055.doc • 88 - 201209853 描述在選定區段或區域處處理纜線以提供此等加蔽線與給 疋屏蔽膜之間的電接觸。在該圖中,將纜線1 23 〇2展示為 在區域化區域12313a中受到處理以提供加蔽線12312a與屏 蔽膜之間的電接觸,且其亦展示為在區域化區域123131)、 12313c中受到處理以提供加蔽線23i2d與屏蔽膜之間的電 接觸。加蔽線12313b、12312c中之一者或兩者可具有適用 於區域化處理之類型,或該一者或兩者可以更標準的方式 製造’在該更標準方式中,該等加蔽線在瘦線製造期間沿 著實質上其整個長度而與屏蔽膜電接觸。 實例 在此章節中呈現兩個實例。首先,使用與圖3 ld所示之 屏蔽纜線相同的導線組及加蔽線之數目及組態來製造兩個 貫質上相同的未經處理之帶狀屏蔽電繞。使用具有以下相 同建構的兩個相反的屏蔽膜製造每一鐵線:聚酯基底層 (0.00048吋厚),在聚酯基底層上安置連續鋁層(〇 〇〇〇28时 厚),在連續鋁層上安置連續非導電黏著劑層(〇 〇〇1时 厚)。每一纜線中用以製造四個雙軸導線組之八個絕緣導 線為3 0線規(A W G )、實心芯之鍵銀銅線。用於每一變線之 八條加蔽線為32線規(AWG)、鍍錫7股電線《用於製造過 程之設定經調整以使得在每一加蔽線與每一屏蔽膜之間保 留黏著劑材料(聚烯烴)之薄層(小於10微米)以防止在未經 處理纜線中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的電接觸。將兩個未經處 理之瘦線各自切割成約1公尺之長度’且在一端處加以集 體剝離。 153055.doc • 89- 201209853 最初’測試此等未經處輯線中之第—者以判定加蔽線 中之任-者是否與屏蔽膜中之任—者電接觸。藉由在规線 之經剝離末端處將微歐姆計連接至兩條加蔽線之所有2 8個 可能組合來進行此測試。此等量測針對該等組合中之任一 者s不產生可量測之dc電阻-亦即,所有組合皆產生大大 超過100歐姆之DC電阻。接著,如圖31d中所描繪,在一 步驟中處理兩條鄰近加蔽線以在彼等加蔽線與兩個屏蔽膜 之間提供區域化接觸區域。在第二步驟中亦以相同方式處 理另兩條鄰近加蔽線,例如,圖31d之左側的標記為12112 之兩條鄰近電線。藉由使用約〇25吋長及〇〇5吋寬之工具 來壓縮纜線之一部分來完成每一處理,該工具寬度在纜線 之一長度方向位置處覆蓋兩條鄰近加蔽線。每一經處理部 分距缆線之一末端約3 cm。在此第一實例中,工具溫度為 攝氏220度,且針對每一處理施加約75碎至15〇碎之力歷時 1〇秒。接著移除該工具且使纜線冷卻。接著在與經處理末 4相反的缆線之末端處連接微歐姆計’且再次測試兩條加 蔽線之所有2 8個可能組合。量測出一對(經處理加蔽線中 之兩者)之DC電阻為1.1歐姆,且兩條加蔽線之所有其他組 合之DC電阻(在與經處理末端相反的纜線之末端處量測)不 可量測’亦即,大大超過1 〇〇歐姆。 最初亦測試此等未經處理纜線中之第二者以判定加蔽線 中之任一者是否與屏蔽膜中之任一者電接觸。再次藉由在 纜線之經剝離末端處將微歐姆計連接至兩條加蔽線之所有 28個可能組合來進行此測試,且該等量測針對該等組合中 153055.doc •90- 201209853 之任一者再次不產生可量測之DC電阻-亦即,所有組合皆 產生大大超過100歐姆之DC電阻。接著,如圖21中所插 繪,在第一步驟中處理兩條鄰近加蔽線以在彼等加蔽線與 兩個屏蔽膜之間提供區域化接觸區域。使用與實例1中之 工具相同的工具進行此處理,且經處理部分距纜線之第一 末端約3 cm。在第二處理步驟中,在與第一步驟相同的條 件下,但在距與第一末端相反的纜線第二末端3 cm的位置 φ 處處理相同的兩條加蔽線。在第三步驟中,以與第—步驟 相同之方式,再次在距纜線之第一末端3 cm處處理另兩條 鄰近加蔽線,例如,圖31(1之左側的標記為12112之兩條鄰 近電線。在第四處理步驟中,在相同條件下,但在距纜線 之第二末端3 cm的處理位置處處理在步驟3中受到處理之 相同的兩條加蔽線。在此第二實例中,工具溫度為攝氏 210度,且針對每一處理步驟施加約乃磅至15〇磅之力歷時 1〇秒。接著移除該工具且使纜線冷卻。接著在纜線之一末 鲁 4處連接微歐姆計,且再次測試兩條加蔽線之所有28個可 能組合。針對該等組合中之五個組合(所有五個此等組合 皆涉及具有經處理區域之四條加蔽線)量測到〇 6歐姆之; 句C電阻且至於涉及具有經處理區域之四條加蔽線之 剩餘組合’量測到21·5歐姆之DC電阻。兩條加蔽線之所有 其他組合之DC電阻皆不可量測,亦即,大大超過⑽歐 姆0 圖32a為針對此等實例製造且處理之屏蔽電纜中之一者 之照片。可見四個區域化經處理區域。圖32b為圖之一 153055.doc -91 . 201209853 部分之放大細節’其展示該等區域化經處理區域中之兩 者。圖32c為圖32a之规線之前視橫截面佈局的前視立面圖 之示意性表示。 吾人現提供關於可使用多條加蔽線之帶狀屏蔽瘦線,及 此等缆線與纜線之一個或兩個末端處之一或多個端接組件 之獨特組合的另外細節。 習知同軸或雙軸纜線使用多個獨立電線群組,每—者# 有其自身之加蔽線以進行纜線與端接點之間的接地連接。 本文中描述之屏蔽缓線之有利態樣在於,該等規線可在整 個結構中之多個位置中包括加蔽線,如(例如)圖3丨a所示。 任何給定加蔽線可直接(DC)連接至屏蔽結構,ac連接至 屏蔽物(低阻抗AC連接),或可不良地或完全不連接至屏蔽 物(高AC阻抗)。因為加蔽線為狹長導線,所以其可延伸超 出屏蔽纜線且與配對連接器之接地端接進行連接。所揭示 之缆線之一優勢在於:大體而言,在一些應用中可使用較 少加蔽線’此係由於由屏蔽膜提供之電屏蔽係整個纖線結 構共有的。 吾人已發現,可使用所揭示之屏蔽纜線來有利地提供可 經由帶狀屏蔽窥線之導電屏蔽物電互連的各種不同加蔽線 組態。簡言之’所揭示之屏蔽纜線中之任一者可包括至少 一第一加蔽線及第二加蔽線。該第一加蔽線及該第二加蔽 線可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且可至少由於該兩者與第一屏 蔽膜電接觸而彼此電連接。此纜線可與該纜線之一第一末 端處的一或多個第一端接組件及該纜線之一第二末端處的 153055.doc •92- 201209853 一或多個第二端接组日人 . 接件汲5。在一些情況下,該第一加蔽 線可電連接至該_或多個第—端接組件,但可不電連接至 該一或多個第二端接組件。在-些情況下,該第二加蔽線 可電連接至該一或多個第二端接組件,但可不電連接至該 一或多個第一端接組件。 該第加蔽線及該第二加蔽線可為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 的複數條加蔽線之成員,且該等加蔽線中之—數目ni條加
蔽線可連接至該一或多個第一端接組件,且該等加蔽線中 之一數目n2條加蔽線可連接至該-❹個第二端接組件。 數目nl可不等於η2β此外’該一或多個第一端接組件可共 同具有-數目ml個第一端接組件,且該一或多個第二端接 組件可共同具有-數目m2個第二端接組件。在一些情況 下,n2>nl,。在一些情況下,ml = 1。在一些情 況下,ml=m2。在一些情況下,ml<m^在一些情況下, ml>l 且 m2>l。 諸如此等之配置提供用以將一加蔽線連接至一外部連接 且使一或多條其他加蔽線僅連接至共同屏蔽物,藉此將所 有加蔽線有效地連接至外部接地之能力。因此,有利地, 並非纜線中之所有加蔽線均需要連接至外部接地結構,此 可用以藉由需要連接器處之較少配對連接而簡化連接。另 一潛在優勢為若一條以上加蔽線連接至外部接地及至屏蔽 物則可進行几餘接觸。在此等情況下,吾人可能不使用 一加蔽線進行至屏蔽物或外部接地之接觸,但仍經由另一 加蔽線成功地進行外部接地與屏蔽物之間的電接觸。此 153055.doc •93· 201209853 外,若纜線裝配件具有一扇出組態,其中纜線之一末端連 接至一個外部連接器(ml==1)及共同接地,且另一末端連接 至多個連接器(m2> 1)’則可在共同末端上進行比用於多個 連接器末端的連接(n2)少的連接(nl)。由此等組態提供之 簡化接地可提供在減少之複雜性及端接處所需之減小數目 之接觸襯墊方面的益處。 在此等配置中之許多者中,假定所論及之所有加蔽線當 然與屏蔽膜電接觸’將經由屏蔽膜之加蔽線之獨特互連性 質用以簡化端接結構且可提供較緊密(較窄)連接中心距。 一直接實施例為包括高速導線組及多條加蔽線之屏蔽纜線 在兩個末端處端接至每一末端處之一連接器,且並非所有 加蔽線皆在每一末端處端接,但在一末端處端接之每一加 蔽線亦在另一末端處端接。由於未端接之加蔽線亦直接或 間接連接至接地,故該等加蔽線仍維持在低電位。在一相 關實施例中’該等加蔽線中之一者可連接在一末端處,但 未連接在(故意地或錯誤地)另一末端處。又在此情形中, 只要在每一末端處連接了一加蔽線,接地結構就得以維 持。在另一相關實施例中,在一末端附接之加蔽線與在另 一末端附接之加蔽線不相同。在圖32d中描繪此情況之一 簡單版本《在該圖中,觋線裝配件12501包括在一末端連 接至一端接組件12520且在另一末端連接至一端接組件 12522之屏蔽電纜丨25〇2。纜線12502可實際上為本文中所 展示或描述之任何屏蔽纜線,只要其包括均電連接至至少 一屏蔽膜的第一加蔽線12512a及第二加蔽線125 12b便可。 153055.doc •94- 201209853 如所示’加蔽線12512b連接至組件12520但不連接至組件 12522,且加蔽線125 12a連接至組件12522但不連接至組件 12520。由於接地電位(或其他受控電位)在繼線125〇2之加 蔽線125 12a、125 12b與屏蔽膜之間依靠其相互電連接而共 用’故歸因於共同接地,在該結構中維持相同電位。應注 意,可藉由消除未使用的導電路徑而有利地使兩個端接組 件12520、12522更小(更窄)。 φ 在圖32e至圖32f中展示示範此等技術之更複雜實施例。 在彼等圖中,屏蔽纜線裝配件12601具有一扇出組態。裝 配件12601包括在第一末端處連接至一端接組件1262〇且在 第二末端(其分裂成三個分離之扇出段)處連接至端接組件 12622、12624、12626之帶狀屏蔽電纜126〇2。如在沿著圖 32e之線32g-32g截取的圖32e之橫截面圖中最佳可見,纜 線12602包括具絕緣導線之三個導線組(一個同軸類型及兩 個雙軸類型)’及八條加蔽線12612a至12612h。該八條加 # 蔽線全部電連接至纜線12602中之至少一個屏蔽膜且較佳 兩個屏蔽膜。同軸導線組連接至端接組件12626,一雙轴 導線組連接至端接組件12624,且另一雙軸導線組連接至 端接組件12622,且所有三個導線組連接至在缦線之第一 末端處的端接組件12620。所有八條加蔽線可連接至在纜 線之第二末端處的該等端接組件,亦即,加蔽線126i2a、 12612b及12612c可連接至端接組件12626上之適當導電路 徑,且加蔽線12612d及12612e可連接至端接組件12624上 之適當導電路徑,且加蔽線12612f及I2612g可連接至端接 153055.doc •95· 201209853 組件12622上之適當導電路徑。然而,有利地,可使少於 所有八條加蔽線的加蔽線連接至在缆線之第一末端處的端 接組件12620 »在該圖中,僅加蔽線12612a及12612h被展 示為連接至組件12620上之適當導電路徑》藉由省略加蔽 線12612b至12612g與端接組件12620之間的端接連接,裝 配件12601之製造得以簡化且流線化。又,舉例而言,加 蔽線12612d及12612e將導電路徑充分地連接至接地電位 (或另一所要電位),即使該兩者均不實體地連接至端接組 件12620亦然》 關於上文所論述之參數nl、n2、ml及m2,纜線裝配件 12601 具有 ni=2、n2=8、ml = l 及 m2=3。 在圖33a至圖33b中展示另一扇出屏蔽纜線裝配件 12701。裝配件127〇1包括在第一末端處連接至一端接組件 12720且在第二末端(其分裂成三個分離之扇出段)處連接至 端接組件12722、12724、12726之帶狀屏蔽電纜12702。如 在沿著圖33a之線33b-33b截取的圖33b之橫截面圖中最佳 可見,纜線12702包括具絕緣導線之三個導線組(一個同轴 類型及兩個雙軸類型),及八條加蔽線12712&至12712h。 該八條加蔽線全部電連接至纜線127〇2中之至少一個屏蔽 膜且較佳兩個屏蔽膜。同軸導線組連接至端接組件 12726 ’ 一雙軸導線組連接至端接組件12724,且另一雙軸 導線組連接至端接組件12722,且所有三個導線組連接至 在纜線之第一末端處的端接組件1272〇。該等加蔽線中之 六條可連接至在纜線之第二末端處的該等端接組件,亦 153055.doc -96· 201209853 即,加蔽線12712b及12712c可連接至端接組件12726上之 適當導電路徑,且加蔽線12712d及12712e可連接至端接組 件2724上之適當導電路徑,且加蔽線12712f及12712g可連 接至端接組件12722上之適當導電路徑》彼等六條加蔽線 均不連接至在纜線之第一末端上的端接組件12720。在纜 線之第一末端處’其他兩條加蔽線(亦即,加蔽線12712a 及12712 h)連接至組件2720上之適當導電路徑。藉由省略 加蔽線127 12b至12712g與端接組件12720之間及加蔽線 12712a與端接組件2726之間及加蔽線12712h與端接組件 1之722之間的端接連接,裝配件^了…之製造得以簡化且流 線化。 關於上文所論述之參數ni、n2、ml及m2,纜線裝配件 12701 具有 nl=2、n2=6、ml = l 及 m2=3。 許多其他實施例為可能的,但大體而言,利用纜線之屏 蔽物將兩個分離之接地連接(導線)連接在一起以確保接地
完成且至少-接地連接至錢線之每—末端處的每一端接 位置(及對於-扇㈣線為兩個以上接地)可為有利的。此 意謂無需使每-加蔽線連接至每__端接點。若在任何末端 處連接-條以上加蔽線,則該連接為冗餘的且較不傾向於 出現故障。 吾人現提供關於可使用混合導線組(例如,經調適以用 於高速資料傳輸之導線組,及經調適㈣於電力傳輸或低 速資料傳輸之另一導線組)之帶狀屏蔽镜線的另外細節。 經調適以用於電力傳輸或低速資料傳輸之導線組可被稱為 153055.doc -97. 201209853 旁頻帶。 用於兩速信號傳輸之一些互連及已定義標準允許高速信 號傳輸(例如由雙軸或同軸電線配置提供)及低速或電力導 線兩者,該兩者均需要導線上之絕緣材料。此之一實例為 SAS標準’其定義高速對及包括於其微型SAS 4i互連方案 中之「旁頻帶」。雖然SAS標準指示旁頻帶使用在其範疇 之外且為廠商特定的,但一常見旁頻帶使用為SGPIO(串列 通用輸入輸出)匯流排,如工業規範SFF_8485中所描述。 SGPIO具有僅1〇〇kHz之時鐘速率,且無需高效能的屏蔽電 線。 因此,此章節集中於經特製以傳輸高速信號及低速信號 (或電力傳輸)兩者之纜線之態樣,包括纜線組態、至線性 接觸陣列之端接,及端接組件(例如,開關卡)組態。大體 而。本文中別處所論述之帶狀屏蔽電纜可經稍微修改而 使用。具體而言,除了適用於高速資料傳輸之導線組及亦 可包括之加蔽線/接地線之外,所揭示之屏蔽規線可經修 改以將適用於低速信號傳輸而非高速信號傳輸之絕緣線包 括於建構中。因此’屏㈣線可包括攜载資料速率顯著不 同之信號的至少兩組絕緣線H在電力導線之情況 、二線不具有資料速率。吾人亦揭示用於組合式高速/低 速屏蔽纜線之端接組件,其中 " 具中用於低速導線之導電路徑被 更祈路由於端接組件相 、查祁久不蠕之間,例如,端接末端與 連接1§配對末端之間。 屏蔽 換。之’ 一屏蔽電缆可包括複數個導線組及一第— 153055.doc •98- 201209853
膜。該複數個導線組可沿著該 纜線之一寬度彼此間隔開,每 導線。該第一屏蔽膜可包括蓋 分經配置以使得該等蓋罩部分 緊部分安置於每一導線組之每 處。該複數個導線組可包括經 一或多個第一導線組及經調適 傳輸之一或多個第二導線組。 纜線之一長度延伸且沿著該 一導線組包括一或多個絕緣 罩部分及壓緊部分,該等部 覆蓋該等導線組,且該等壓 一側上的該纜線之壓緊部分 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傳輸之 以用於電力傳輸或低速資料
該電、纜亦可包括-安置於I線之與該第—屏蔽膜相反的 側上之第二屏蔽膜。該纜線可包括一與該第一屏蔽膜電接 觸且亦沿著該纜線之該長度延伸之第一加蔽線。該一或多 個第一導線組可包括一第一導線組,該第一導線組包含具 有一中心到令心間距σΐ之複數個第一絕緣導線,且該一或 夕個第一導線組可包括一第二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包含 具有一中心到中心間距σ2之複數個第二絕緣導線,且σ1可 大於σ2。該一或多個第一導線組之該等絕緣導線可當該纖 線平放時全部配置於一單一平面中。此外,該一或多個第 二導線組可包括一第二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在該镜 線平放時處於一堆疊配置中之複數個該等絕緣導線。該一 或多個第一導線組可經調適以用於至少1 Gbps(亦即,約 0.5 GHz)、高達(例如)25 Gbps(約12·5 GHz)或更大之最大 資料傳輸速率,或用於(例如)至少1 GHz之最大信號頻 率’且該一或多個第二導線組可經調適以用於(例如)小 於 1 Gbps (約 0.5 GHz)或小於0.5 Gbps(約 250 MHz)之最大 153055.doc -99· 201209853 資料傳輸速率,或用於(例如)小於j GHz4〇 5 GHz之最大 仏號頻率。該一或多個第一導線組可經調適以用於至少 3 Gbps(約1.5 GHz)之最大資料傳輸速率。 此電纜可與一安置於該纜線之一第一末端處之第一端接 組件組合。該第一端接組件可包括一基板及在該基板上之 複數個導電路徑,該複數個導電路徑具有配置於該第一端 接、.且件之第一末端上的各別第一端接襯墊。該第一導線 組及該第二導線組之屏蔽導線可以一匹配該纜線中之該等 屏蔽導線之一配置的有序配置連接至在該第一端接組件之 該第一末端處的該等第一端接襯墊中之各別者。該複數個 導電路徑可具有各別第二端接襯墊,料各別第二端接概 墊以與該第末端上之該等第一端接襯墊之配置不同的 配置而配置於該第一端接組件之一第二末端上。 經調適以用於電力傳輸及/或較低速資料傳輸之該(該等) 導線組可包括未必需要彼此屏蔽、未必需要相關聯的接地 線或加蔽線及可能無需具有一指定阻抗之絕緣導線之群組 或個別絕緣導線。將該(該等)導線組一起併入於具有高速 信號對之纜線中的益處在於可在一個步驟中對準且端接 其。此與習知規線不同’習知規線需要處置若干電線群組 而無與(例如)開關卡之自動對準。正如混合信號線缆線本 身’用於低速信號及高速信號兩者之同時剝離及端接過程 (至單一開關卡上之線性陣列或線性接觸點陣列)為尤其有 利的。 圖33c至圖33f為可併有混合信號線特徵之例示性屏蔽電 153055.doc •100· 201209853 纜12802a、12802b、12802c及12802d之前視橫截面圖。該 等實施例中每一者較佳包括如本文中別處所論述之具有合 適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的兩個相反的屏蔽膜,及分組成經 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傳輸之導線組(見導線組128〇4a)的一 些屏蔽導線,及分組成經調適以用於低速資料傳輸或電力 傳輸之導線組(見導線組12804b、12804c)的一些屏蔽導 線°每一實施例亦較佳包括一或多條加蔽線12812。將高 φ 速導線組12804a展示為雙軸對,但如本文中別處所論述, 其他組態亦為可能的。將較低速絕緣導線展示為比高速絕 緣導線小(具有一較小直徑或橫向尺寸),此係由於較低速 絕緣導線可無需具有一受控阻抗。在替代實施例中,與同 一鏡線中之高速導線相比’在低速導線周圍具有一較大絕 緣厚度可為必要或有利的。然而,由於空間常常非常珍 貴,故常常需要使絕緣材料厚度儘可能小。亦應注意,與 給定纜線中之高速線相比,低速線之線規及鍍層可為不同 • 的。在圖33c至圖33f中,高速絕緣導線及低速絕緣導線全 4配置於-單-平面中。在此等組態中’將多個低速絕緣 導線—起分組於一單一組中(如導線組12804b中)以維持儘 可能小之纜線寬度可為有利的。 田將低速絕緣導線分組成組時,無需為了使纜線保持一 大體平坦組態而將該等導線完全安置於同一幾何平面中。 舉例而s,圖33g之屏蔽纜線129〇2利用一起堆疊於一緊密 二間中之低速絕緣導線以形成導線組129〇4b,纜線12卯2 亦包括高速導線組i 29〇4认129〇4c。以此方式堆疊低速絕 153055.doc -101 - 201209853 緣導線幫助提供一緊密且狹窄之纜線寬度,但可能不提供 在集體端接之後使導線以有序線性方式排列(用於與一端 接組件上之線性接觸點陣列配對)的優勢。如所示,纜線 12902亦包括相反的屏蔽膜12908及加蔽線12912。在涉及 不同數目個低速絕緣導線之替代實施例中,亦可使用低速 絕緣導線之堆疊配置,諸如圖3311之導線組129〇4d至 12904h所示。 混合信號線屏蔽纜線之另一態樣係關於與纜線一起使用 之端接組件。詳言之,端接組件之一基板上之導線路徑可 經組態以將低速信號自端接組件的一個末端(例如,缆線 之一端接末端)上之一配置重新路由至該組件之一相反末 端(例如,用於連接器之一配對末端)上之一不同配置。舉 例而言,該不同配置可包含在一個末端上的相對於端接組 件之另一末端的接觸點或導線路徑之不同次序。該組件之 端接末端上之配置可經特製以匹配纜線中之導線之次序或 配置,而該組件之相反末端上之配置可經特製以匹配不同 於纜線之配置的電路板或連接器配置。 重新路由可藉由利用任何合適技術來實現,包括在例示 性實施例中使用與多層電路板建構組合之一或多個介層窗 以使一給定導電路徑自印刷電路板中之一第一層轉變至至 少一第二層,且接著視情況轉變回至第一層。—些實例展 示於圖34a及圖34b之俯視圖中。 在圖34a中’缆線裝配件1300U包括連接至諸如開關卡 或電路板之端接組件13020之屏蔽電欖13002,該端接組件 153055.doc -102- 201209853 具有一基板及形成於該基板上之導電路徑(包括(例如)接觸 襯墊)。纜線13002包括經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通信之導線 組13004a(例如’呈雙軸對形式)。纜線13〇〇2亦包括一旁頻 帶’該旁頻帶包含經調適以用於低速資料及/或電力傳輸 之導線組13004b,在此實施例中,導線組13〇〇4b具有四個 絕緣導線。在纜線13002已被集體端接之後,各種導線組 之導線的導線末端在組件之第一末端3 1 〇20a處連接至(例 •.如,藉由焊接)端接組件13020上之導電路徑之各別末端(例 如’接觸襯墊將對應於纜線之旁頻帶的導電路徑之接 觸襯墊或其他末端標記為13019a、13019b、13019c、 13019d,且將該等接觸襯墊以自端接組件ι3〇2〇之頂部至 底部之次序配置(儘管與高速導線相關聯之其他接觸襯墊 在第一末端13 020a上存在於旁頻帶接觸襯墊上方及下 方)。在該圖中僅示意性地展示的用於旁頻帶接觸襯墊 13019a至1301 9d之導電路徑按需要利用組件13020之介層 隹窗及/或其他圖案化層將接觸襯墊13019a連接至組件之第 二末端1302Ob上之接觸襯墊13021a,且將接觸襯墊13019b 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13020b上之接觸襯墊1302 lb,且將 接觸襯墊13019c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i3〇2〇b上之接觸襯 墊13021c ’且將接觸襯墊13019d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 13020b上之接觸襯墊13021d。以此方式,端接組件上之導 電路徑經組態以將來自導線組13004b之低速信號自端接組 件的一個末端13020a上之一配置(a-b-c-d)重新路由至該組 件之相反末端13020b上之一不同配置(d-a-c-b)。 153055.doc •103· 201209853 圖34b展示一替代纜線裝配件13001b之俯視圖,且類似 參考數字用以識別相同或類似部分。在圖34b中,纜線 13002集體端接且連接至在設計上類似於圖34a之端接組件 13020之端接組件13022。類似於組件13020,組件13022包 括對應於纜線13002之旁頻帶的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 他末端,該等接觸襯墊經標記為13023a、13023b、 13023c、13023d,且該等接觸襯墊係以自端接組件13022 之頂部至底部之次序配置(儘管與缆線之高速導線相關聯 之其他接觸襯墊在組件13 022之第一末端13022a上存在於 旁頻帶接觸襯墊上方及下方)。再次在該圖中僅示意性地 展示用於旁頻帶接觸襯墊13023a至13023d之導電路徑。該 等導電路徑按需要利用組件13022之介層窗及/或其他圖案 化層來將接觸襯墊13023a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13022b上 之接觸襯墊13025a,且將接觸襯墊13023b連接至組件之第 一末端13022b上之接觸概整13025b,且將接觸襯塾13 023c 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13022b上之接觸襯墊i3025c,且將 接觸襯墊13023 d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13〇22b上之接觸襯 墊13025d。以此方式,端接組件上之導電路徑經組態以將 來自導線組3004b之低速信號自端接組件的一個末端 13 022a上之一配置(a-b-c-d)重新路由至該組件之相反末端 13022b上之一不同配置(a_c_b_d)。 圖34a及圖34b之規線裝配件彼此類似,因為在兩種情況 下,端接組件跨越用於其他低速信號之其他導電路徑而非 跨越用於高速信號之任何導電路徑來實體地重新路由用於 153055.doc •104· 201209853 低速彳§號之導電路徑。就此而論’為了維持高品質高速信 號’跨越尚速彳§號路徑路由低速信號通常為不理想的。然 而,在一些情形中,在具有適當屏蔽(例如,多層電路板 及充分屏蔽層)之情況下’可以如圖34c所示之高速信號路 徑中之有限信號降級為代價來實現此。彼處,已集體端接 之屏蔽電纜13 102連接至一端接組件1 3 12〇。纜線13 1 〇2包 括經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通信之導線組13 1 〇4a(例如,呈 φ 雙軸對形式)。缓線13102亦包括一旁頻帶,該旁頻帶包含 經調適以用於低速資料及/或電力傳輸之導線組丨3 1 〇4b, 在此實施例中’導線組13004b具有一個絕緣導線。在纜線 13 102已集體端接之後’各種導線組之導線具有在組件之 第一末端13120a連接(例如,藉由焊接)至端接組件ι312〇上 之導電路徑之各別末端(例如,接觸襯墊)的導線末端。將 對應於纜線之旁頻帶的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他末端標 記為13 119a,且其配置成緊接在用於導線組13〇14a之中間 隹者之接觸襯墊上方(自圖34c之觀點)》在該圖中僅示意性地 展示的用於旁頻帶接觸襯墊13119a之導電路徑按需要利用 組件13 120之介層窗及/或其他圖案化層來將接觸襯墊 13 119a連接至組件之第二末端1312〇b上之接觸襯墊 13 121 a。以此方式,端接組件上之導電路徑經組態以將來 自導線組13 104b之低速信號自端接組件的一個末端13 12〇a 上之一配置(緊接在導線組13014a之中間者上方)重新路由 至該組件之相反末端1312〇]3上之一不同配置(緊接在用於 導線組13014a之中間者之接觸襯墊下方)。 153055.doc •105- 201209853 製造具有圖33c中之纜線12802a之大體設計的混合信號 線屏蔽電纜。如圖33c所示,該纜線包括四個高速雙軸導 線組及安置於該纜線中間中的一個低速導線組。將3〇線規 (AWG)之鍍銀線用於雙軸導線組中之高速信號線及將3〇線 規(AWG)鍍錫線用於低速導線組中之低速信號線來製造該 纜線。用於高速線之絕緣體之外徑(〇D)為約0.028吋,且 用於低速線之絕緣體之OD為約0.022吋。如圖33c所示,沿 著纜線之每一邊緣亦包括加蔽線。集體剝離該纜線,且將 個別電線末端焊接至微型SAS相容開關卡上之對應接觸 點。在此實施例中’將開關卡上之所有導電路徑自開關卡 之瘦線末端路由至相反(連接器)末端而不彼此交叉,使得 接觸襯墊組態在開關卡之兩個末端上為相同的。在圖34d 中展示所得的端接纜線裝配件之照片。 現參看圖35a及圖35b,各別透視圖及橫截面圖展示根據 本發明之一實例實施例的纜線建構。大體言之,帶狀電規 20102包括一或多個導線組20104。每一導線組2〇1〇4包括 Ά者缆線201 02之長度自端到端延伸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導 線(例如’電線)20106。導線20106中之每一者係藉由第一 介電質20108沿著該纜線之長度包覆。導線2〇1〇6附著至自 纜線20102之端到端延伸且安置於纜線2〇1〇2之相反側上的 第一膜20110及第二膜20112。沿著纜線2〇1 〇2之長度在每 一導線組201〇4之導線106之第一介電質2〇log之間維持一 致間距20114。第二介電質20116安置於間距2〇114内。介 電質20116可包括氣隙/空隙及/或某一其他材料。 I53055.doc •106· 201209853 可使導線組20104之成員之間的間距2〇 114足夠一致,以 使得纜線20102具有與標準包裹式雙軸纜線相同或比標準 包裹式雙軸纜線好的電特性,連同端接之改良之容易性及 编接之改良之信號完整性。膜20110、20112可包括諸如金 屬箔之屏蔽材料,且膜20110、20112可以保形方式塑形成 實貝上圍繞導線組201 04。在所說明之實例中,膜2〇丨丨〇、 20112被壓緊在一起以形成在導線組2〇 1〇4外部及/或導線 ^ 、、且2〇 1 〇4之間名著徵線20102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扁平部分 20118。在扁平部分29118中,膜2〇11〇、20112實質上圍繞 導線組20104(例如’圍繞導線組2〇1〇4之周長),惟在較小 層(例如’絕緣體及/或黏著劑之較小層)處,膜2〇11〇、 20112彼此接合。舉例而言,屏蔽膜之蓋罩部分可共同包 覆任何給定導線組之周長的至少75%,或至少8〇%,或至 少85%,或至少9〇%。雖然膜2〇11〇、2〇112可在此處(及本 文中之別處)展示為分離片之膜,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 • 解,膜2011〇、20112可替代性地由單一片膜形成,例如, 圍繞縱向路徑/線摺疊以包覆導線組20104。 纜線20102亦可包括額外特徵,諸如一或多條加蔽線 20120。加蔽線20120可沿著纜線2〇1〇2之長度連續地或在 離散位置處電耦接至屏蔽膜2〇11〇、2〇112。大體言之,加 蔽線20102在瘦線之一個或兩個末端處為電端接屏蔽材料 (例如,使屏蔽材料接地)提供了便利的接取點。加蔽線 20120亦可經組態以在膜2〇11〇、2〇112之間提供某一程度 之DC麵合’例如’其中兩個膜2〇11〇、2〇112皆包括屏蔽 153055.doc •107- 201209853 材料。 現參看圖35a至圖35e ’橫截面圖說明各種替代缆線建構 配置’其中相同參考數字可用以指示與其他圖中相似之組 件。在圖35c中,纜線20202可具有與圖35a至圖35b所示類 似的建構’然而,僅在導線組周圍以保形方式塑形一個膜 20110以形成壓緊/扁平部分20204。另一膜20112在瘦線 202〇2之一側上為實質上平坦的。此纜線2〇2〇2(以及圖35d 至圖35e中之纜線202 12及20222)使用間隙20114.中之空氣 作為第一介電質20108之間的第二介電質,因此在第一介 電質20108之最緊密接近點之間未展示明顯的第二介電材 料20116。此外’加蔽線未展示於此等替代配置中,但可 經调適以包括如本文中別處所論述之加蔽線。 在圖35d及圖35e中,纜線配置20212及20222可具有與先 前描述之建構類似之建構,但此處,兩個膜經組態以沿著 纜線20212、20222之外部表面實質上平坦。在纜線20212 中,在導線組20104之間存在空隙/間隙2〇2丨4。如此處所 示’此等間隙20214大於組20104之成員之間的間隙114, 儘管此纜線組態無需受此限制。除了此間隙2〇214之外, 圖35e之纜線20222包括安置於導線組20104之間的間隙 20214中及/或在導線組20104外部(例如,導線組20104與規 線之縱向邊緣之間)的支撐件/隔片20224。 支撐件20224可固定地附接至(例如,結合)至膜2〇11〇、 20112,且輔助提供結構剛性及/或調整纜線2〇222之電性 質。支撐件20224可包括用於按需要調節缆線20222之機械 153055.doc •108· 201209853 及電I·生貝的"電材料、絕緣材料及/或屏蔽材料之任何組 合。支撐件20224在此處展示為橫截面為圓形的,但經組 態為具有諸如印形及矩形之替代橫截面形狀。支撲件 20224可分離地形成且在镜線建構期間與導線組刚置於一 起。在其他變化中,支樣件2〇224可形成為膜ιι〇、ιΐ2之 部分及/或以液體形式(例如,熱熔體)與窺線2〇222裝配到 一起。 • 上文所描述之纜線建構20丨〇2、20202、20212、20222可 包括未說明之其他特徵。舉例而言,除了信號線、加蔽線 及接地線之外,魔線可包括有時被稱作旁頻帶之一或多個 額外經隔離線。旁頻帶可用以傳輸電力或任何其他所關心 之信號。旁頻帶線(以及加蔽線)可封閉於膜u〇、2〇112 内’及/或可安置於膜20110、20112之外(例如,夾在該等 膜與一額外材料層之間)。 上文所描述之變化可基於所要成本、信號完整性及所得 • 纜線之機械性質而利用材料及實體組態之各種組合。一考 慮為對定位於導線組2〇1〇4之間的間隙2〇114中之第二介電 材料20116之選取。在該等導線組包括一差分對、為I接 地及一信號及/或攜載兩個干擾性的信號之情況下,此第 二介電質可具有特別的重要性。舉例而言, 20114作為第二介電f可引起低介電常數及低損耗。使用 氣隙2〇114亦可具有其他優勢’諸如低成本、低重量及增 加之窥線可撓性。然而,可能需要精確處理來確保沿著^ 線之長度形成氣隙20114的導線之一致間距。 ' 153055.doc 201209853 現參看圖35f,導線組104之橫截面圖識別在維持導線 20106之間的一致介電常數中所關心之參數。大體言之, 導線組2〇1〇4之介電常數可對組2〇1〇4之導線之間的最緊密 接近點之間的介電材料(如此處由尺寸2〇3〇〇表示)敏感。因 此,可藉由維持介電質20108之一致厚度2〇3〇2及間隙 20114(其可為一氣隙或填充有另一介電材料諸如,圖 35a中所示之介電質20116)之一致大小來維持一致介電常 數。 可能需要嚴格地控制導線201 〇6及導電膜20110、20112 兩者之塗層之幾何形狀,以便確保沿著纜線之長度的一致 電性質。對於電線塗層,此可涉及以均一厚度之絕緣體/ 介電材料20108精確地塗佈導線20106(例如,實心電線), 且確保導線20106在塗層20108内完全居中。視規線之所要 特定性質而定,塗層20108之厚度可增加或減少。在一些 情形中’不具有塗層之導線可提供最佳性質(例如,介電 常數、較易於端接及幾何形狀控制),但對一些應用而 言’工業標準要求使用具有最小厚度之内層絕緣材料。因 為塗層20108可能能夠比裸電線更好地結合至介電基板材 料20110、20112,所以塗層20108亦可為有益的。不管怎 樣,上文所描述之各種實施例亦可包括無絕緣厚度之建 構。 可使用與用以裝配纜線之過程/機械不同的過程/機械來 將介電質20108形成/塗佈於導線20106上方。結果,在最 終纜線裝配期間,嚴格控制間隙20114(例如,介電質 153055.doc • 110· 201209853 20108之間的最緊密接近點)之大小的變化可為確保維持一 致介電常數所主要關心的事項。視所使用之裝配過程及裝 置而定,可藉由控制導線2〇1〇6之間的中心線距離3〇4(例 如,中心距)來得到類似結果。此之一致性可取決於維持 導線106之外徑尺寸20306之嚴格程度以及總體的介電厚度 20302之一致性(例如,導線2〇1〇6在介電質2〇1〇8内之同心 性)。然而,因為介電效應在導線2〇1〇6之最緊密接近之區 φ 域處為最強的,所以若可至少在鄰近介電質20 108之最緊 密接近之區域附近處控制厚度2〇3〇2,則可藉由集中於控 制間隙大小20114來在最後裝配期間獲得一致結果。 該建構之信號完整性(例如,阻抗及偏斜)可能不僅取決 於使彳§號導線201 06相對於彼此置放之精確度/一致性,而 且取決於相對於一接地平面置放導線1〇6之精確度。如圖 35f所示,膜20110及20112包括各別屏蔽層20308及介電層 20310。在此情況下’屏蔽層20308可充當接地平面,且因 φ 此沿著纜線之長度嚴格控制尺寸203 12可為有利的《雖然 在一些配置中(例如’使用膜20110、20112之不同介電質 203 10厚度/常數,或膜20110、20112中之一者不具有介電 層203 10) ’此等距離可能不對稱,但在此實例中,將尺寸 20312展示為相對於頂部膜20110及底部膜20112為相同 的。 製造如圖35f所示之纜線的一個挑戰可為在將絕緣導線 20106、20108附接至導電膜20110、20112時嚴格控制距離 20312(及/或等效的導線至接地平面之距離)。現參看圖35g 153055.doc 201209853 至圖35h ’方塊圖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製造期間 可如何維持一致的導線至接地平面之距離的實例。在此實 例中’一膜(其藉由實例表示為膜20112)包括如先前所描述 之屏蔽層20308及介電層20310。 為了幫助確保一致的導線至接地平面之距離(例如,圖 35h中可見之距離203 12),膜20112使用多層塗佈膜作為基 底(例如,層20308及203 1 0)。將一已知且厚度受控制之可 變形材料20320(例如,熱熔黏著劑)置放於變形程度較小之 膜基底20308、203 1 0上。隨著將絕緣線20106、20108按壓 入表面中,可變形材料20320變形,直至電線2〇1〇6、 20108向下按壓至由可變形材料2〇32〇之厚度控制之深度, 如圖35h中所見。材料20320、20310、20308之實例可包括 置放於聚酯襯底20308或203 10上之熱溶體20320,其中層 20308、20310争之另一者包括屏蔽材料。或者或除此之 外,工具特徵可將絕緣線20106、20108按壓入膜20112中 的受控深度處。 在上文所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中,氣隙2〇114存在於絕緣 導線20106、20108之間的該等導線之中平面處。在許多末 端應用中此可為有用的’包括在差分對線之間,在接地線 與信號線(GS)之間及/或在犧牲者信號線及攻擊者信號線 之間。接地導線與信號導線之間的氣隙2〇114可展現與關 於差分線所描述者類似益處,例如,較薄建構及較低介電 常數。對於一差分對之兩條電線,氣隙2〇ii4可分離該等 電線,其提供與不存在間隙之情形相比較少之耗合且因此 153055.doc •112- 201209853 提供一較薄建構(提供較大可撓性、較低成本及較少串 擾)。此外,由於存在於差分對導線之間的在該等導線之 間的此最近漸近線處的較高場,此位置中之較低電容對該 建構之有效介電常數有幫助。 現參看圖36a ’曲線圖20400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 之建構之分析。在圖36b中’方塊圖包括根據本發明之一 實例的導線組之幾何形狀特徵,其將在論述圖36a之過程 中k及。大體吕之,曲線圖20400說明針對不同魔線中心 距20304、絕緣材料/介電質厚度2〇3〇2,及纜線厚度 20402(纜線厚度可將外部屏蔽層2〇3〇8之厚度排除在外)獲 得之不同介電常數。此分析假設26 AWG之差分對導線組 20104, 1〇〇歐姆之阻抗,及用於絕緣體/介電質2〇1〇8及介 電層20310之實心聚烯烴。點2〇4〇4及2〇4〇6為各別56密耳 及40密耳厚度20302時的8密耳厚之絕緣材料之結果。點 20408及204 10為各別48密耳及38密耳厚度2〇3〇2時的〗密耳 厚之絕緣材料之結果。點2〇412為42密耳厚度2〇3〇2時的 4.5密耳厚之絕緣材料之結果。 如曲線圖20400中可見,電線周圍之較薄絕緣材料趙向 於降低有效介電常數。若絕緣材料極薄,則由於電線之間 的車义同場’較緊密的中心距可趨向於減小介電常數。然 =右絕緣材料較厚,則較大的十心距在電線周圍提供更 且降低有效介電常數。針料彼此干擾之兩條信號 :,氣隙為用於限制該兩條信號線之間的電容性串擾的有 效特徵。若氣隙為足夠的,料不需要在信號線之間的接 153055.doc 113· 201209853 地線,此將引起成本節省。 曲線圖20400中所見之介電損耗及介電常數可藉由在絕 緣導線之間併有氣隙來減小。曲線圖400顯露,歸因於此 等間隙之減小與在電線周圍使用發泡絕緣材料之習知建構 可達成的減小處於相同量級(例如,聚烯烴材料為1.6至 1.8)。亦可結合本文中描述之建構來使用發泡内層絕緣材 料20108以提供甚至更低之介電常數及更低之介電損耗。 又’襯底介電質203 1 〇可部分或完全地發泡。 使用工程設計之氣隙20114代替發泡體之潛在益處在 於:發泡體沿著導線20106或在不同導線20106之間可為不 一致的,從而導致介電常數之變化及傳播延遲(其增加偏 斜及阻抗變化)。在使用實心絕緣材料20108及精確間隙 20114之情況下,可更易於控制有效介電常數,且又引起 包括阻抗、偏斜、衰減損耗、插入損耗等之電效能之一致 性。 圖36g至圖37e之橫截面圖可表示各種屏蔽電纜或纜線之 部分。參看圖36g,屏蔽電纜21402c具有單一導線組 21404c,其具有由介電間隙20114c分離之兩個絕緣導線 21406c。若需要,可使纜線21402c包括跨越纜線21402c之 寬度間隔開且沿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21404c。 絕緣導線21406c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 軸組態。圖36g之雙軸纜線組態可用於差分對電路配置中 或單端電路配置中。 兩個屏蔽膜21408c安置於導線組21404c之相反側上。纜 153055.doc • 114· 201209853 線21402c包括一蓋罩區21414c及多個壓緊區21418c。在纜 線20102c之蓋罩區21414c中,屏蔽膜21408c包括覆蓋導線 組21404c之蓋罩部分21407c。在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 21407c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21404c。在纜線21402c之 壓緊區21418c中,屏蔽膜21408c包括在導線組21404c之每 一側上之壓緊部分21409c。 可選黏著層21410c可安置於屏蔽膜21408c之間。屏蔽電 纜21402c進一步包括類似於接地導線21412之可選接地導 線21412c,其可包括接地線或加蔽線。接地導線21412c與 絕緣導線21406c間隔開且在與絕緣導線21406c實質上相同 的方向上延伸。導線組21404c及接地導線21412c可經配置 以使得其大體上處於一平面中。 如圖36g之橫截面中所說明,在屏蔽膜21408c之蓋罩部 分21407c之間存在最大間隔D ;在屏蔽膜21408c之壓緊部 分214〇9c之間存在最小間隔dl ;且在絕緣導線21406c之間 的屏蔽膜21408c之間存在最小間隔d2。 在圖36g中’黏著層21410c經展示為安置於纜線20102c 之壓緊區21418c中的屏蔽膜21408c之壓緊部分21409c之間 且安置於纜線21402c之蓋罩區21414c中的屏蔽膜21408c之 蓋罩部分21407c與絕緣導線21406c之間。在此配置中,黏 著層21410c在纜線21402c之壓緊區21418c中將屏蔽膜 21408c之壓緊部分21409c結合在一起,且亦在纜線21402c 之蓋罩區21414c中將屏蔽膜21408c之蓋罩部分21407c結合 至絕緣導線21406c。 153055.doc -115· 201209853 圖3611之屏蔽纜線21402(1類似於圖36§之纜線21402(:,其 中類似元件藉由類似參考數字識別,惟以下除外:在纜線 21402d中’可選黏著層21410d不存在於纜線之蓋罩區 21414c中的屏蔽膜21408c之蓋罩部分21407c與絕緣導線 2 1406c之間。在此配置中,黏著層2141(^在纜線之壓緊區 21418c中將屏蔽膜2M08C之壓緊部分21409c結合在一起, 但不在纜線21402d之蓋罩區21414c中將屏蔽膜2 1408c之蓋 罩部分21407c結合至絕緣導線1406c。 現參看圖37a,吾人看到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圖36g之屏蔽 電纜21402c的屏蔽電纜21402e之橫向橫截面圖。纜線 21402e包括一單一導線組2l404e,該單一導線組具有沿著 纜線21402e之長度延伸的由介電間隙2〇114e分離之兩個絕 緣導線21406e。可使纜線21402a具有跨越纜線21402e之寬 度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21402e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 21404e。絕緣導線21406e實際上配置成雙絞線缆線配置, 藉此絕緣導線21406e彼此纏繞且沿著纜線21402e之長度延 伸。 在圖37b中,描繪另一屏蔽電纜21402f,其在許多方面 亦類似於圖36g之屏蔽電纜21402c。纜線21402f包括一單 一導線組21404f,該單一導線組具有沿著纜線21402f之長 度延伸之四個絕緣導線21406f,其中相對的導線由間隙 2〇114f分離。可使纜線21402f具有跨越纜線21402f之寬度 彼此間隔開且沿著纜線21402f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 21404b絕緣導線14〇6[實際上配置成四心纜線配置,藉此 153055.doc 201209853 當絕緣導線1406f沿著纜線21402f之長度延伸時,絕緣導線 21406f可以或可不彼此纏繞。 屏蔽電纜之其他實施例可包括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的 複數個間隔開之導線組21404、21404e或21404f ,或其組 合。視情況,屏蔽電纜可包括與導線組之絕緣導線間隔開 且在與導線組之絕緣導線大體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之複數個 接地導線21412。在一些組態中,導線組及接地導線可大 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圖37c說明此屏蔽電纜之一例示性 實施例。 參看圖37c,屏蔽電纜201 02g包括大體配置於平面中的 複數個間隔開之導線組2丨4〇4、21404g。導線組21404g包 括單一絕緣導線,但可類似於導線組214〇4以其他方式形 成。屏蔽電纜21402g進一步包括安置於導線21404、 21404g之間及屏蔽電纔21402g之兩側或邊緣處的可選接地 導線21412。 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21408安置於纜線21402g之相 反側上且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纜線21402g包括 蓋罩區21424及壓緊區21428。在纜線之蓋罩區21424中, 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21408之蓋罩部分21417在橫向橫 截面中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21404、21404g。第一屏蔽 膜及第二屏蔽膜21408之壓緊部分21419在每一導線組 21404g之兩側上形成壓緊區21428。 屏蔽膜21408安置於接地導線21412周圍。可選黏著層 21410安置於屏蔽膜21408之間,且在每一導線組21404、 153055.doc 117· 201209853 21404c之兩側上的壓緊區21428中將屏蔽膜21408之壓緊部 为21419彼此結合》屏蔽電规21402g包括同轴缆線配置(導 線組21404g)與雙軸纜線配置(導線組21404)之組合,且可 因此被稱為混合纜線配置。 該等屏蔽電纜中之一者、兩者或更多者可端接至諸如印 刷電路板、開關卡或其類似者之端接組件。因為絕緣導線 及接地導線可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所以所揭示之屏蔽 電纜十分適合於集體剝離(亦即,從絕緣導線同時剝離屏 蔽膜及絕緣材料)及集體端接(亦即,同時端接絕緣導線與 接地導線之經剝離端),其允許更為自動化之纜線裝配過 程。此為所揭示之屏蔽電纜中之至少一些電纜之優勢。絕 緣導線及接地導線之經剝離端可(例如)端接以接觸(例如) 印刷電路板上之導電路徑或其他元件。在其他情況下,絕 緣導線及接地導線之經剝離端可端接至任何合適端接器件 之任何合適的個別接觸元件,諸如,電連接器之電接觸 點。 在圖38a至圖38d中,展示屏蔽電纜215〇2至印刷電路板 或其他端接組件21514之例示性端接過程。此端接過程可 為集體端接過程’且包括剝離(在圖38a至圖挪中說明卜 對準(在圖38c中說明)及端接(在圖咖中說明)之步驟。當 形成屏蔽電仙5G2(其可A體上採取本文中所展示及/或描 述之纜線中之任一者之形式)時,可使屏蔽電纜2⑽2之導 線、’且2丨5〇4 2l5〇4a(具有介電間隙出叫、絕緣導線2!遍 及接地導線21512之配置匹配印刷電路板上的接觸元 153055.doc 201209853 件1 5 16之配置’此將消除在對準或端接期間對屏蔽電纜 21502之末端部分的任何重大操縱。 在圖38a中所說明之步驟中,移除屏蔽膜215〇8之末端部 刀21508a。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機械剝離或雷射 剝離。此步驟曝露絕緣導線215〇6及接地導線2i5i2之末端 4刀在態樣中,屏蔽膜21508之末端部分21508a之集 體剝離係可此的,因為其形成與絕緣導線2 i 5〇6之絕緣材 參料分離的一體式連接層。自絕緣導線215〇6移除屏蔽膜 215〇8允許防護此等位置處之電短路,且亦提供絕緣導線 1506及接地導線21512之曝露的末端部分之獨立移動。在 圖38b中所說明之步驟中,移除絕緣導線215〇6之絕緣材料 之末端部分21506a。可使用任何合適方法,諸如,機械剝 離或雷射剝離。此步驟曝露絕緣導線215〇6之導線之末端 部分。在圖38c中所說明之步驟中,將屏蔽電纜215〇2與印 刷電路板21514對準,以使得屏蔽電纜215〇2的絕緣導線 • 21506之導線之末端部分及接地導線21512之末端部分與印 刷電路板21 5 14上之接觸元件21 5 16對準。在圖38d中所說 明之步驟中,屏蔽電纜21502的絕緣導線21506之導線之末 端部分及接地導線21 5 12之末端部分端接至印刷電路板 21514上之接觸元件21516。可使用的合適端接方法之實例 包括焊接、熔接、壓接、機械夹緊及黏性結合(僅舉幾個 例子)。 圖39a至圖39c為三個例示性屏蔽電纜之橫截面圖,其說 明屏蔽電纜中之接地導線之置放之實例。屏蔽電魔之一萍、 153055.doc -.119- 201209853 樣為屏蔽物之適當接地,且此接地可以許多方式實現。在 一些情況下’給定接地導線可電接觸屏蔽膜中之至少一 者’以使得將給定接地導線接地亦會將該或該等屏蔽膜接 地。亦可將此接地導線稱為「加蔽線」。屏蔽膜與接地導 線之間的電接觸可以一相對較低之DC電阻(例如,小於1〇 歐姆或小於2歐姆或實質上〇歐姆之dc電阻)為特徵。在一 些情況下,給定接地導線可不與屏蔽膜電接觸,而可為缓 線建構中之個別元件,其獨立地端接至任何合適端接組件 之任何合適個別接觸元件,諸如印刷電路板、開關板或其 他器件上之導電路徑或其他接觸元件。亦可將此接地導線 稱為「接地線」。圖39a說明一例示性屏蔽電徵,其中接地 導線定位於屏蔽膜外部。圖39b及圖39c說明接地導線定位 於屏蔽膜之間且可包括於導線組中之實施例。可將一或多 個接地導線置放於在屏蔽膜外部、在屏蔽膜之間或兩者之 組合的任何合適位置中。 參看圖39a ’屏蔽電纜21602a包括一沿著纜線21602a之 長度延伸之單一導線組21604a。導線組21604a具有由介電 間隙21 63 0分離之兩個絕緣導線21606,亦即一對絕緣導 線。可使纜線21602a具有跨越纜線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 著缆線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21604a。安置於規線之相 反侧上之兩個屏蔽膜21608a包括蓋罩部分21607a。在橫向 橫截面中,蓋罩部分21607a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 21604a。可選黏著層21610a安置於屏蔽膜21608a之壓緊部 分21609a之間,且在導線組21604a之兩側上將屏蔽膜 153055.doc -120- 201209853 21608a彼此結合。絕緣導線216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 且實際上配置成可用於單端電路配置或差分對電路配置中 之雙轴纜線组態。屏蔽電纜21602a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屏蔽 膜21608a外部的複數個接地導線21612 ^接地導線21612置 放於導線組21604a之上方、下方及兩側。視情況,纜線 21602a包括圍繞屏蔽膜21608a及接地導線21612之保護膜 21620。保護膜21620包括一保護層21621及一將保護層 21621結合至屏蔽膜21608a及接地導線21621之黏著層 21622。或者,屏蔽膜21608a及接地導線21612可由一外部 導電屏蔽物(諸如,導電編織物)及一外部絕緣護套(未圖 示)圍繞。 參看圖39b ’屏蔽電纜21602b包括一沿著纜線21602b之 長度延伸之單一導線組21604b。導線組21604b具有由介電 間隙21030分離之兩個絕緣導線21606,亦即一對絕緣導 線。可使纜線21 602b具有跨越纜線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 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21604b。兩個屏蔽膜 2 1608b安置於纜線21 602b之相反側上且包括蓋罩部分 21607b。在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21 607b組合地實質上 圍繞導線組21604b。可選黏著層2161 Ob安置於屏蔽膜 21608b之壓緊部分21609b之間,且在導線組之兩側上將該 等屏蔽膜彼此結合。絕緣導線21606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 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軸或差分對纜線配置。屏蔽電纜 21602b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屏蔽膜21608b之間的複數個接地 導線21612。接地導線21612中之兩者包括於導線組21604b 153055.doc -121 - 201209853 中’且接地導線21612中之兩者與導線組21604b間隔開。 參看圖39c ’屏蔽電缆21602c包括一沿著纜線21602c之 長度延伸之單一導線組21604c。導線組21604c具有由介電 間隙21630分離之兩個絕緣導線21606,亦即一對絕緣導 線。可使纜線21 602c具有跨越纜線之寬度彼此間隔開且沿 著纜線之長度延伸的多個導線組21604c。兩個屏蔽膜 2160 8c安置於纜線21602c之相反側上且包括蓋罩部分 21607c。在橫向橫截面中,蓋罩部分21607c組合地實質上 圍繞導線組21604c。可選黏著層21610c安置於屏蔽膜 21608c之壓緊部分2i609c之間,且在導線組21604c之兩側 上將屏蔽膜21608c彼此結合《絕緣導線21606大體配置於 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置成雙轴或差分對纜線配置。屏蔽 電纜21602c進一步包括定位於屏蔽膜21608c之間的複數個 接地導線21612 ^所有接地導線21612包括於導線組21604c 中。接地導線21612中之兩者及絕緣導線21606大體配置於 單一平面中。 在圖36c中,以橫向橫截面展示例示性屏蔽電纜2〇9〇2, 其包括連接器組20904中之兩個絕緣導線,該等個別絕緣 導線20906各自沿纜線20902之長度延伸且由介電質/氣隙 20944分離。兩個屏蔽膜20908安置於纜線20902之相反側 上且組合地實質上圍繞導線組20904。可選黏著層20910安 置於屏蔽膜20908之壓緊部分20909之間,且在導線組 20904之兩側上在纜線之壓緊區918中將屏蔽膜20908彼此 結合。絕緣導線906可大體配置於單一平面中且實際上配 153055.doc -122- 201209853 置成雙軸纜線組態。雙軸纜線組態可用於差分對電路配置 中或單端電路配置中。屏蔽膜20908可包括導電層908a及 非導電聚合層20908b,或可包括導電層908a而無非導電聚 合層20908b。在圖中,每一屏蔽膜之導電層20908a經展示 為面向絕緣導線20906,但在替代實施例中,屏蔽膜之一 者或兩者可具有顛倒定向。 屏蔽膜20908中之至少一者之蓋罩部分20907包括與導線 ^ 組20904之對應末端導線20906實質上同心之同心部分 20911。在纜線20902之過渡區中,屏蔽膜20908之過渡部 分20934介於屏蔽膜20908之同心部分20911與壓緊部分 20909之間。過渡部分20934定位於導線組20904之兩側 上,且每一此部分包括橫截面過渡區域20934a。橫截面過 渡區域20934a之總和較佳沿著導線20906之長度實質上相 同。舉例而言,橫截面區域2 0 9 3 4 a之總和可在1 m之長度 上變化小於50%。 φ 此外,該兩個橫截面過渡區域20934a可實質上相同及/ 或實質上相等。過渡區之此組態對每一導線20906(單端的) 之特性阻抗及差分阻抗有幫助,該兩種阻抗皆保持在所要 範圍内(諸如,在給定長度(諸如,1 m)上在目標阻抗值之 5-1 0%内)。此外,過渡區之此組態可使沿著兩個導線 20906之長度之至少一部分的該等導線20906之偏斜最小 化。 當纜線處於未摺疊之平坦組態時,在橫向橫截面中,屏 蔽膜之每一者可以跨越纜線20902之寬度改變之曲率半徑 153055.doc •123· 201209853 為特徵》屏蔽膜20908最 ΛΛΛΛ 取大曲羊+徑可出現(例如)在缆線 2之屢緊部分義9處,或靠近圖36。中所說明的多導 線規線組2嶋4之蓋罩部分20907之中心點。在此等位置, 膜可為貫質上扁平的,且曲率半徑可為實質上無窮大。屏 蔽膜2_8之最小曲率半徑可出現在(例如)屏蔽膜靡8之 過渡部分20934處。在一些實施例中,跨越纜線之寬度的 屏蔽膜之曲率半徑為至少約5G微米,亦即,在缆線之邊緣 之間在沿著纜線之寬度的任一點處曲率半徑之量值皆不小 於50微米。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包括過渡部分之屏蔽膜 而言,屏蔽膜之過渡部分之曲率半徑類似地為至少約5〇微 米0 在未摺疊之平坦組態下,包括同心部分及過渡部分之屏 蔽膜可以同心部分之曲率半徑R1及/或過渡部分之曲率半 徑rl為特徵。在圖36c中關於纜線20902說明了此等參數。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Rl/rl在2至15之範圍内。 在圖3 6d中’展示另一例示性屏蔽電缆21〇〇2,其包括一 具有由介電質/氣隙1014分離的兩個絕緣導線21006之導線 組。在此實施例中,屏蔽膜21008具有不對稱組態,其相 對於較對稱之實施例改變了過渡部分之位置。在圖36d 中’屏蔽電纜21002具有屏蔽膜21008之壓緊部分21009, 其位於相對於絕緣導線21006之對稱平面稍微偏移之平面 中。結果,過渡區21036具有相對於其他所描繪之實施例 有點偏移之位置及組態。然而,藉由確保兩個過渡區 21036相對於對應絕緣導線21006(例如,相對於導線21006 153055.doc •124- 201209853 之間的垂直平面)實質上對稱地定位,且確保過渡區丨〇36 之組態沿著屏蔽電纜21 〇〇2之長度得以仔細控制,屏蔽電 瘦2 1 0 0 2可經組態為仍提供可接受之電性質。 在圖36e中,說明額外例示性屏蔽電纜。此等圖用以進 步解釋如何組態镜線之壓緊部分以電隔離屏蔽電缓之導 線組。導線組可與一鄰近導線組電隔離(例如,以最小化 鄰近導線組之間的串擾),或與屏蔽電纜之外部環境電隔 φ 離(例如,以最小化自屏蔽電纜之電磁輻射洩漏且最小化 來自外部源之電磁干擾在兩種情況下,壓緊部分可包 括各種機械結構以實現電隔離。實例包括屏蔽膜之緊密接 近性、屏蔽膜之間的高介電常數材料、與屏蔽膜中之至少 一者直接或間接電接觸的接地導線、鄰近導線組之間的延 伸之距離、鄰近導線組之間的實體中斷、屏蔽膜彼此間直 接縱向杈向或兩者的間歇性接觸,及導電黏著劑(僅舉 幾個例子)。 鲁圖36e以橫截面展示屏蔽電纜211〇2,該屏蔽電纜包括跨 越纜線20 1 〇2之寬度間隔開且沿著纜線之長度縱向地延伸 的兩個導線組2ii〇4a、21104b。每一導線組21104a、 21104b具有由間隙21144分離之兩個絕緣導線2ΐι〇6&、 2H〇6b。兩個屏蔽膜211 〇8安置於纜線21102之相反側上。 在轶向杈戴面中,屏蔽膜21108之蓋罩部分21107在纜線 21102之蓋罩區2u14中實質上圍繞導線組211〇牦、 211〇4b。在纜線之壓緊區21118中,在導線組21104a、 21104b之兩側上,屏蔽膜211〇8包括壓緊部分η 。在屏 153055.doc •125· 201209853 蔽電規21102中,當缆線21102處於平坦及/或未指疊配置 時,屏蔽膜21108之壓緊部分21109及絕緣導線21106大體 配置於單一平面中。定位於導線組211 (Ma、21104b之間的 壓緊部分21109經組態以將導線組2 11 〇4a、21104b彼此電 隔離。當配置成大體平坦之未摺疊配置時,如圖36e中所 說明,導線組21104a中之第一絕緣導線21106a相對於導線 組21104a中之第二絕緣導線21106b的高頻電隔離實質上小 於第一導線組2 11 04a相對於第二導線組21104b的高頻電隔 離。 如圖36e之橫截面中所說明,纜線21102可以屏蔽膜 21108之蓋罩部分21107之間的最大間隔D、屏蔽膜21108之 蓋罩部分21107之間的最小間隔d2及屏蔽膜21108之壓緊部 分21109之間的最小間隔dl為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 dl/D小於0·25或小於0.1。在一些實施例中,d2/D大於 0.33 » 如所示,可包括一介於屏蔽膜21108之壓緊部分21109之 間的可選黏著層。該黏著層可連續或不連續。在一些實施 例中,該黏著層可在纜線21102之蓋罩區21114中(例如, 在屏蔽膜21108之蓋罩部分21107與絕緣導線21106a、 21106b之間)完全或部分地延伸。該黏著層可安置於屏蔽 膜21108之蓋罩部分21107上且可自導線組21104a、21104b 之一側上的屏蔽膜21108之壓緊部分21109完全或部分地延 伸至導線組21104a、21104b之另一側上的屏蔽膜21108之 壓緊部分21109。 153055.doc •126· 201209853 屏蔽膜21108可以跨越纜線21102之寬度之曲率半徑尺及/ 或以屏蔽膜之過渡部分21112之曲率半徑rl&/或以屏蔽膜 之同心部分21111之曲率半徑r2為特徵。 在過渡區21136中,可配置屏蔽膜2 nog之過渡部分 21112以^供屏蔽膜21108之同心部分21111與屏蔽膜21108 之壓緊部分1109之間的逐漸過渡。屏蔽膜11〇8之過渡部分 21112自第一過渡點21121(其為屏蔽膜U08之拐點且標記同 心部分21111之結束)延伸至第二過渡點21122(在此處,屏 蔽膜之間的間隔超出壓緊部分21109之最小間隔dl一預定 倍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纜線21102包括至少一屏蔽膜,其具 有至少約50微米的跨越纜線之寬度之曲率半徑尺及/或屏蔽 膜2 11 〇 2之過渡部分21112之最小曲率半徑r丨為至少約5 〇微 米。在一些實施例中,同心部分之最小曲率半徑與過渡部 分之最小曲率半徑之比r2/rl在2至15之範圍内。 在一些實施例中,跨越纜線之寬度的屏蔽膜之曲率半徑 R為至少約50微米,及/或屏蔽膜之過渡部分中之最小曲率 半徑為至少50微米。 在一些情況下,所描述之屏蔽纜線之任一者之壓緊區可 經組態成以(例如)至少30。之角度α側向地彎曲。壓緊區之 此側向可撓性可使屏蔽纜線能夠以任何合適組態(諸如, 可用於圓形纜線中之組態)摺疊。在一些情況下,壓緊區 之側向可撓性由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薄的個別層之屏 蔽膜實現。為了保證此等個別層(尤其在彎曲條件下)之完 153055.doc •127· 201209853 整性,此等層之間的結合最好保持完整《壓緊區可(例如) 具有小於約0.13 mm之最小厚度,且在處理或使用期間在受 熱之後,個別層之間的結合強度可為至少17.86 g/mm (1續/ 吋)。 在圖36f中,展示僅具有一個屏蔽膜21308之屏蔽電徵 21302。絕緣導線21306配置成兩個導線組21304,每一導 線組具有由介電質/間隙213 14分離之僅一對絕緣導線,儘 管亦預期如本文中所論述的具有其他數目個絕緣導線之導 線組。屏蔽電纜21302經展示為包括在各種例示性位置中 之接地導線21312,但若需要可省略該等接地導線之任_ 者或全部,或可包括額外接地導線。接地導線2丨3丨2在與 導線組1304之絕緣導線21306實質上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且疋位於屏蔽膜21308與不起屏蔽膜作用之載體膜21346之 間。一個接地導線21312包括於屏蔽膜21308之壓緊部分 213 09中,且三個接地導線21312包括於導線組213 04中之 一者中。此等三個接地導線21312中之一者定位於絕緣導 線21306與屏蔽膜21308之間,且該三個接地導線21312中 之兩者經配置以與導線組之絕緣導線2丨3〇6大體共平面。 除了信號線、加蔽線及接地線之外,所揭示之纜線之任 一者亦可包括用於使用者所定義之任何用途的一或多條個 別電線,其通常為絕緣的《可將此等額外電線(例如,其 可適用於電力傳輸或低速通信(例如,小於1 MHz),但不 適用於高速通信(例如,大於i GHz))共同稱為旁頻帶。旁 頻帶電線可用以傳輸電力信號、參考信號或任何其他所關 J53055.doc •128· 201209853 心之信號。旁頻帶中之電線通常彼此不直接或間接電接 觸,但在至少-些情況下,該等電線可能不彼此屏蔽。旁 頻帶可包括任何數目條電線,諸如2條或2條以上,或3條 或3條以上,或5條或5條以上。 本文中描述之屏蔽纜線組態為實現至導線組及/或加蔽 線/接地線之簡化連接提供了機會,料連接促進信號完 整性、支援工業標準協定及/或允許對導線組及加蔽線之 集體端接。在蓋罩區中’導線組實質上由屏蔽膜圍繞,且 導線組由壓緊區彼此分離。舉例而言,此等電路組態可提 供纜線内之導線組之間的纜線内電隔離、提供纜線之導線 組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纜線外隔離、需要較少加蔽線及域 允許加蔽線與導線組間隔開。 如先前所說明及/或描述,屏蔽膜可包括同心區、壓緊 區及為同心區與壓緊區之間的逐漸過渡之過渡區。同心 區、壓緊區及/或過渡區之幾何形狀及均一性影響纔線之 電特性。需要減小及/或控制此等區之幾何形狀之不均一 性所造成之影響。沿著纜線之長度維持一實質上均一之幾 何形狀(例如,大小、形狀、内含物及曲率半徑)可有利地 影響遭線之電特性。關於過渡區,可能需要減小此等區之 大小及/或控制此等區之幾何均一性。舉例而言,可藉由 減小過渡區之大小及/或沿著屏蔽電纜之長度仔細控制過 渡區之組態來達成過渡區之影響之減小。減小過渡區之大 小減小電谷偏差且減小多個導線組之間的所需空間,夢此 減小導線組中心距及/或增加導線組之間的電隔離。沿著 153055.doc -129· 201209853 屏蔽電纜之長度仔細控制過渡區之組態對獲得可預測之電 特性及一致性有幫助,此提供高速傳輸線,使得可更可靠 地傳輸電資料。當過渡部分之大小接近―大小下限時,沿 著屏蔽電规之長度對過渡區之組態之仔細控制為一因素。 纜線之電特性確定纜線對於高速信號傳輸之適合性。纜 線之電特性尤其包括特性阻抗、插入損耗、_擾、偏斜、 眼圖張開度及抖動。電特性可取決於規線之實體幾何形狀 (如先前所論述),且亦可取決於纜線組件之材料性質。因 此,大體上需要沿著纜線長度維持實質上均勻之實體幾何 形狀及/或材料性質。舉例而言,電纜之特性阻抗取決於 纜線之實體幾何形狀及材料性質.若纜線沿著其長度在實 體及材料上均勻,則纜線之特性阻抗亦將為均勻的。然 而,纜線之幾何形狀及/或材料性質之非均一性造成非均 一點處的阻抗失配。該等阻抗失配可造成使信號衰減且使 纜線之插入損耗增加的反射。因此,沿著纜線長度維持實 體幾何形狀及材料性質之某種均一性可改良纜線之衰減特 性。本文中所描述之例示性電纜之一些典型特性阻抗為 (例如)50歐姆、75歐姆及1〇〇歐姆。在一些情況下,可控制 本文中所描述之纜線的實體幾何形狀及材料性質以產生纜 線之特性阻抗之小於5%或小於1〇%的變化。 纜線(或其他組件)之插入損耗為可歸因於該組件的信號 功率之總損耗之特徵》術語插入損耗常常可與術語衰減互 換使用。有時將衰減定義為由組件造成之不包括阻抗失配 損耗的全部損耗。因此,對於一完美匹配之電路,插入損 153055.doc -130· 201209853 耗等於衰減。纜線之插入損耗包括反射損耗(歸因於特性 阻抗之失配之損耗)、耦舍損耗(歸因於串擾之損耗)、導線 損耗(信號導線中之電阻性損耗)、介電損耗(介電材料中之 損耗)、輻射損耗(歸因於輻射能量之損耗)及共振損耗(歸 因於缓線中之共振之損耗)。插入損耗可以dB表示為: 插入損耗= ,其中/^為所傳輸之信號功率且户及
R 為所接收之信號功率。插入損耗視信號頻率而定。 對於具有可變長度之瘦線或其他組件,插入損耗可按單 位長度表示為(例如)分貝/公尺。圖4〇a及圖4〇b為本文中所 描述之屏蔽魔線在0至20 GHz之頻率範圍上的插入損耗對 頻率之曲線圖。所測試之纜線長1公尺,具有3〇 AWG導線 之雙軸組及100歐姆之特性阻抗。 圖40為具有30 AWG之鍍銀導線之纜線1之插入損耗 (SDD12)的曲線圖。圖41為具有30 AWG之鍍錫導線之纜線 2之插入損耗(SDD12)的曲線圖。如圖40及圖41所示,在5 GHz之頻率下,纜線2(30 AWG之鍍錫導線)具有一小於 約-5 dB/m或甚至小於約·4 dB/m之插入損耗。在5 GHz之 頻率下’纜線1(3〇 AWG之鍍銀導線)具有一小於約-5 dB/m 或小於約-4 dB或甚至小於約·3 dB/m之插入損耗。在0至20 GHz之整個頻率範圍上,纜線2(30 AWG之鍍錫導線)具有 一小於約-30 dB/m或小於約-20 dB/m或甚至小於約-15 dB/m之插入損耗。在〇至20 GHz之整個頻率範圍上,纜線 1(30 AWG之鍍銀導線)具有一小於約-20 dB/m或甚至小於 153055.doc • 131 - 201209853 約-15 dB/m或甚至小於約-10 dB/m之插入損耗》 在所有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衰減與導線大小成反 比。對於本發明中所描述之屏蔽纜線,在5 GHz之頻率 下,具有大小不小於24 AWG之鍍錫信號導線之纜線具有 一小於約-5 dB/m或甚至小於約-4 dB/m之插入損耗。在5 GHz之頻率下,具有大小不小於24 AWG之鍍銀信號導線之 纜線具有一小於約-5 dB/m或小於約-4 dB/m或甚至小於 約-3 dB/m之插入損耗。在0至20 GHz之整個頻率範圍上, 具有大小不小於24 AWG之鍍錫信號導線之纜線具有一小 於約-25 dB/m或小於約-20 dB/m或甚至小於約_i5 dB/m之 插入損耗。在0至20 GHz之整個頻率範圍上,具有大小不 小於24 AWG之鍍銀信號導線之纜線具有一小於約·2〇 dB/m或甚至小於約_15 dB/m或甚至小於約_i〇 dB/m之插入 損耗。 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幫助將纜線中之導線組彼此電隔離 及/或將導線組與外部環境電隔離。本文中所論述之屏蔽 膜可為導線組提供最靠近的屏蔽,然而,安置於此等最靠 近屏蔽膜上方之額外辅助屏蔽物可另外用以增加缆線内及/ 或纜線外隔離。 與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安置於纜線之一或多個側上之 具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之一或多個屏蔽膜相對比,一些類 型之纜線在個別導線組周圍以螺旋方式包裹一導電膜以作 為最靠近屏蔽物或作為辅助屏蔽物。在用以攜載差分信號 之雙軸规線之情況下,返回電流之路徑沿著屏蔽物之相反 153055.doc •132· 201209853 側。螺旋包裹在屏蔽物中產生間隙,從而導致電流返回路 徑之不連續性。歸因於導線組之共振,週期性之不連續性 產生信號衰減。此現象被稱為「信號吸出」且可產生在對 應於共振頻率之特定頻率範圍下出現之顯著信號衰減。 圖42說明在導線組72〇5周圍具有一螺旋包裹之膜72〇8以 作為最靠近屏蔽物的雙轴纜線72〇〇(本文中稱為纜線3)。圖 43展示具有本文中先前所描述之纜線組態的纜線73〇〇(本 φ 文中稱為纜線4)之橫截面’該纜線包括具有30 AWG導線 7304之雙軸導線組73〇5、兩個32 AWG加蔽線73〇6及在纜 線7300之相反側上的兩個屏蔽膜7308。屏蔽膜7308包括實 質上圍繞導線組7305之蓋罩部分7307及在導線組7305之任 一側上的壓緊部分7309。纜線4具有鍍銀導線及聚烯烴絕 緣材料。 圖44之曲線圖比較歸因於纜線3之共振的插入損耗與纜 線4之插入損耗。歸因於共振之插入損耗在纜線3之插入損 φ 耗曲線圖中在約11 GHz處達到峰值。與之相比,缓線4之 插入損耗曲線圖中不存在可觀測的歸因於共振之插入損 耗。應注意’在此等曲線圖中,亦存在歸因於纜線之端接 之衰減。 歸因於纜線3之共振的衰減可以標稱信號衰減Nsa與歸因 於共振之信號衰減RSA2間之比為特徵,其中]^^為連接共 振傾斜(resonance dip)之峰值之線,且rsa為共振傾斜之谷 值處之衰減。在11 GHz下纜線3之>|“與RSA之間之比為 約-11 dB/-35 dB或約0.3。與之相對比,纜線4具有約1(其 153055.doc -133- 201209853 對應於歸因於共振之零衰減)或至少大於約Q 5之^/^值。 在1公尺(规線5)、丨·5公尺(纜線6)及2公尺(纜線7)的三個 不同長度下測試具有規線4之橫截面幾何形狀之規線之插 入損耗。圖45中展示此等纜線之插入損耗曲線圖。對於〇 至20 GHz之頻率範圍未觀測到共振。(應注意,2〇 〇&附 近之稍微傾斜與端接相關聯而非共振損耗。) 如圖46中所說明,替代使用螺旋包裹之屏蔽物,一些類 型之纜線7600在導線組7605周圍包括一縱向摺疊之導電材 料片或膜7608以形成最靠近的屏蔽物。縱向摺疊之屏蔽膜 7606之末端7602可重疊及/或屏蔽膜之末端可用接縫密 封。具有縱向摺疊之最靠近屏蔽物之纜線可用一或多個輔 助屏蔽物7609外包裹,防止重疊之邊緣及/或接縫在彎曲 纖線時分離。縱向指叠可藉由避免由於螺旋包裹屏蔽物造 成的屏蔽物間隙之週期性來減輕歸因於共振之信號衰減, 然而,用以防止屏蔽物分離之外包裹使屏蔽物剛性增加。 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具有實質上圍繞導線組之蓋罩部分及 位於導線組之每一側上之壓緊部分的纜線不依靠螺旋包裹 之最靠近屏蔽物來電隔離導線組,且不依靠在導線組周圍 縱向摺疊之最靠近屏蔽物來電隔離導線組。螺旋包裹及/ 或縱向摺疊之屏蔽物可以或可不用作在所描述之電缆外部 的輔助屏蔽物。 串擾由鄰近電信號所產生之磁場之不當影響造成。串擾 (近端及遠端)為針對纜線裝配件中之信號完整性之考慮因 素。在纜線之傳輸末端量測近端串擾。在纜線之接收末端 153055.doc -134· 201209853 ^號之不當耗合引起之
直接電接觸’則串擾減小。舉例而言 量測遠端串擾。串擾為由於攻擊者信號之 出現在犧牲者信號中的雜訊。纜線°及\或 號線之間的緊密間距可易受牟擾影響。本 線及連接器趨向於減小串擾。舉例而〜, 間使用低阻抗或 屏蔽物可直接接 觸、經由加蔽線連接及/或經由(例如)導電黏著劑連接。在 纜線之導線與連接器之端接處之間的電接觸位點處,可藉 由增加接觸點之間的間隔(因而減小電感及電容耦合)來減 小串擾。 圖47說明導線組元全隔離(亦即’不具有共同接地)的習 知電續‘(樣本1)之兩個鄰近導線組之間的遠端串擾(Fext) 隔離及屏蔽膜2208間隔開約0.025 mm的圖15a中所說明之 屏蔽電纜2202(樣本2)之兩個鄰近導線組之間的遠端串擾隔 離,兩個電纜均具有約3 m之纜線長度。建立此資料之測 試方法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的。使用Agilent 8720ES 50 MHz-20 GHz S參數網路分析器產生資料。藉由比較遠端 串擾曲線可以看出’習知電缓及屏蔽電镜2202提供類似的 遠端串擾效能。具體言之,通常公認小於約-35 dB之遠端 串擾適合於大多數應用。自圖47可易於看出,對於所測試 之組態而言,習知電纜及屏蔽電纜2202均提供令人滿意的 153055.doc -135· 201209853 電隔離效能。歸因於間隔開屏蔽膜之能力,令人滿意的電 隔離效能與平行部分之增加的強度的組合為根據本發明之 一態樣的屏蔽電纜優於習知電纜之優勢。 傳播延遲及偏斜為電纜之額外電特性。傳播延遲視缆線 之速度因數而定,且為信號自纜線之一末端行進至纜線之 相反末端所花費之時間量。在系統時序分析中,纜線之傳 播延遲可為一重要考慮因素。 第一絕緣導線相對於第二導線之高頻隔離為在約5 GHz 至J 15 GHz之指定頻率範圍及約1公尺之長度下的第一遠 k串擾C1 »第一導線組相對於鄰近導線組之高頻隔離為指 定頻率下之第二遠端串擾C2。C2可比C1低至少1〇 dB。 將缆線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導線之間的傳播延遲之差稱 為偏斜。通常需要在單端電路配置中所使用之纜線之導線 之間及用作為差分對的導線之間具有低偏斜。單端電路配 置中所使用之纜線之多個導線之間的偏斜可影響總體系統 時序。差分對電路配置中所使用之兩個導線之間的偏斜亦 為一考慮因素。舉例而言,差分對之具有不同長度(或不 同速度因數)之導線可導致差分對之信號之間的偏斜。差 分對偏斜可增加插入損耗、阻抗失配及/或串擾,及/或可 導致較高之位元錯誤率及抖動。偏斜產生差分信號至可反 射回至源的共模信號之轉換、減小傳輸信號強度、產生電 磁輻射’且可顯著增加位元錯誤率(詳言之,抖動)。理想 地,一對傳輸線應不具有偏斜,但視預期應用而定,在高 達所關心之頻率(諸如,6 GHz)時小於_25至·3〇 dB的差分s 153055.doc •136- 201209853 參數SCD21或SCD12值(表示自傳輸線的一個末端至另—末 端之差分至共模轉換)可為可接受的。 瘦線之偏斜可表示為每單位長度之纜線中之每公尺導線 之傳播延遲的差。對内偏斜(Intrapair skew)為雙轴對内之 偏斜,且對間偏斜(interpair skew)為兩個對之間的偏斜。 亦存在兩個單一同軸線或其他甚至非屏蔽之電線之偏斜。 本文中所描述之屏蔽電纜在高達約1〇 Gbps之資料速率下
可達成小於約20皮秒/公尺(psec/m)或小於約1〇 psec/m之偏 斜值。 抖動為涉及降低信號品質之偏斜、反射、型樣相依干 擾、傳播延遲及耦合雜訊之複雜特性。一些標準已將抖動 定義為受控制之信號邊緣相對於其標稱值的時間偏差。在 數位信號中,可將抖動視為當信號自一邏輯狀態切換至另 一邏輯狀態時數位狀態不確定的信號之部分。眼圖為用於 量測總體信號品質之有用工具’因為眼圖包括系統及隨機 失真之效應。眼圖可用以在邏輯狀態轉變期間量測差分電 壓零點交叉處的抖動。通常’抖動量測係以時間為單位給 出或作為單位間隔之百分比。眼之「張開度」&映了存在 於信號中之衰減、抖動、雜訊及串擾之位準。 表1中提供所測試的4種缓線類型之電規格。經測試境線 中之兩者Snl、Sn2包括旁頻帶’例如,低頻信號纜線。經 測試纜線中之兩者Sn2、Ag2不包括旁頻帶。 153055.doc -137- 201209853 纜線 組態 插入損耗 (在5 GHz下) 偏斜 Snl 4個信號對,2個外部接地 4個旁頻帶 鍍錫,30AWG,聚烯烴介電質 -4 dB/m <10 ps/m (皮秒/公尺) Agl 4個信號對,2個外部接地 4個旁頻帶 鍍銀,30AWG,聚烯烴介電質 -3 dB/m <10 ps/m Sn2 4個信號對,2個外部接地 無旁頻帶 鍍銀,30AWG,聚烯烴介電質 •4 dB/m < 10 ps/m Agl 4個信號對,2個外部接地 4個旁頻帶 鍍銀,30AWG,聚烯烴介電質 -3 dB/m <10 ps/m 表1:四種類型之屏蔽電纜之插入損耗及偏斜 如先前所論述,螺旋包裹之屏蔽物、縱向摺疊之屏蔽物 及/或外包裹之屏蔽物可不當地增加纜線剛性。本文中所 描述之纜線組態中之一些(諸如,圖43中所示之纜線組態) 可提供類似於或優於具有螺旋包裹之屏蔽物、縱向摺疊之 屏蔽物及/或外包裹之屏蔽物之纜線的插入損耗特性,但 亦提供減小之剛性。 纜線之剛性可以使纜線偏轉一距離所需的力之量為特 徵。現參看圖48,方塊圖說明用於量測根據本發明之一實 例實施例之纜線7801之偏轉的測試設置7800。在此設置 中,纜線7801最初跨越輥型支撐件7802平坦地放置,如虛 線所指示。支撐件7802防止向下運動,但卻允許纜線在左 右方向上之自由移動。此可類似於對簡單支撐之樑(例 如,在一端具有鉸接連接件且在另一端具有輥連接件之 樑)之約束。 153055.doc -138- 201209853 此測試設置中之支撐件78〇2為2 〇吋直徑之圓筒,在圓 筒之頂面(例如’當自圖48中所見的觀點檢視時的12點鐘 位置)之間相隔5.0吋之恆定距離78〇4。經由力致動器7810 在一介於支撐件7804之間的等距點處將力7806施加至纜線 7801 ’且量測偏轉78〇8。力致動器781〇為〇 375吋直徑之 圓筒’其以每分鐘5.0吋之十字頭速度驅動。 在圖49之曲線圖7900中展示將設置7800用於本文中所揭 φ 示之纜線之第一測試的結果。曲線7902表示具有兩個實心 30 AWG導線、實心聚烯烴絕緣材料及兩個32 awg加蔽線 之帶狀纜線(例如’類似於圖43之組態)的力-偏轉結果。最 大力為大致0· 025磅力,且在大致ι_2吋之偏轉處出現。藉 由粗略比較,量測具有兩條30 AWG電線及兩條3〇 AWG加 蔽線之包裹式雙軸纜線的曲線7904。此曲線具有在1 2对 之偏轉處的大約0.048磅之最大力。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 況下,預期雙軸纜線的剛性會歸因於所使用之較厚(30 鲁 AWG對32 AWG)加蔽線而稱大,然而,此不能解釋曲線 7902與7904之間的顯著差異。通常,預期在曲線79〇2所表 示的纔線上在支樓點之間的中點施加〇. 〇 3碎力之力導致在 力之方向上的至少1吋之偏轉。顯然地,曲線79〇4所表示 之纜線將偏轉此偏轉量的大約一半。 在圖50中,曲線圖8000包括使用圖48之力偏轉設置對根 據本發明之實例實施例之纜線之後續測試的結果。針對四 個線規(24、26、30及32 AWG)之每一者,建構四個.纜線, 其各自具有各別規格之正好兩個實心電線導線。鏡線具有 153055.doc •139- 201209853 聚丙烯絕緣材料,在兩側上有屏蔽物,且不具有加蔽線。 針對每0.2吋之偏轉量測力。以下表2概述最大力點8002、 8004、8006、8008處之結果,該等結果分別對應於具有 24、26、30及32 AWG之各別導線線規大小的纜線組之結 果。表2之第五欄及第六欄對應於在每一線規群組内測試 的四個纜線之各別最高及最低的最大力。 導線線規 (AWG) 最大力時的 偏轉(时) 平均最大力 (碎力) 標準偏差 (碎力) 最大力 (碎力) 最小力 (碎力) 24 1.2 0.207 0.005 0.214 0.202 26 1.2 0.111 0.003 0.114 0.108 30 1.4 0.0261 0.002 0.0284 0.0241 32 1.4 0.0140 0.0006 0.0149 0.0137 表2 :具有一個導線對之帶狀屏蔽纜線之力-偏轉結果。 對於表2中之資料,可能對導線直徑之對數比最大偏轉力 之對數執行y=mx+b形式之線性回歸。在圖5 1之曲線圖8100中 相對於各別直徑之自然對數(In)繪示(plotted)表2之第三欄中 的力之自然對數。24、26、30及32 AWG電線之直徑分別為 0.0201、0.0159、0.010及0.008。曲線圖8100中之曲線的最小 平方線性回歸導致以下擬合:ln(Fmax)=2.96*ln(dia)+10.0。 藉由求出Fmax及捨位至兩個有效數字,獲得以下經驗結 果:
Fmax=M *dia3,其中 M=22,000 磅力 /吋3。 [1] 方程式[1]預測,使用兩個28 AWG導線(直徑=0.0126)製 造之類似電纜會在22,000*0.01263=0.044磅力之最大力下 彎曲。鑒於圖49中所示之其他線規之結果,此結果為合理 153055.doc -140- 201209853
的。此外,可修改方程式以將每一單一絕緣導線之個別 最大力(F max-sin gle)表述如下:
Fmax-singie=M *dia3,其中 M=11,000磅力 /吋3。 [2] 可組合自[2]計算出的每一絕緣導線(及加蔽線或其他非 絕緣導線)之個別力以獲得給定纜線之集體最大彎曲力。 舉例而言,預期兩條30 AWG電線與兩條32 AWG電線之組 合具有0.0261+0.014=0.0301磅力之最大彎曲阻力。此高於 在圖18之曲線1802中看到的具有30 A WG絕緣線與3 2 A WO 加蔽線之組合之受測試纜線的〇.025磅力值。然而,可預 期此差異。受測試纜線中之加蔽線不絕緣,藉此使受測試 纜線比理論情況更可撓。通常,預期方程式[丨]及之結 果傳回彎曲力之高端極限,其將仍比習知包裹式纜線更加 可撓。藉由比較,將方程式[2]用於四條3〇 AWG電線,最 大力將為4Μ1,000*0·01=〇.044磅力,其低於在圖48中之習 知包裹式纜線測試曲線7804中所看到之力值。若包裹式纜 線中之加蔽線絕緣(並非此情況),則預期曲線78〇4展現甚 至更高的最大力。 許多其他因素可更改根據方程式⑴及[2]所預測之結 果’該等因素包括電線絕緣類型(聚乙稀及發泡絕緣材料 將可月t*剛性較小’且含氟聚合物絕緣材料可能剛性較 大),、電線類型(絞合線將可能剛性較小)等。儘管如此,方 程式[1]及[2]可提供給纽㈣配件之最大彎曲力之合理 估計,且展現此等性質之當前帶狀境㈣構應㈣地比等 153055.doc • 141 · 201209853 效的包裹式建構更加可撓。 項目1為一屏蔽電纜,其包含: 沿著該规線之—長度延伸且沿著該規線之-寬度彼此間 隔開的一或多個導線組,每—導線組具有大小不大於24awg 的一或多個導線且每一導線組在〇至2〇 GHz之一頻率範圍 上具有-小於·20分貝/公尺之插入損耗;及 安置於該㈣之相反側上之第—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 該第-膜及該第二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該等部分 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之該 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且該第一膜及 該第二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一導線之每一側上形 成該纜線之壓緊部分,其中該第一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 之該等第一蓋罩部分之間的一最大間隔為D,該第一屏蔽 膜及s亥第二屏蔽膜之該等第一壓緊部分之間的一最小間隔 為d!,且七/D小於約0.25。 項目2為項目1之規線,其中該導線組包含呈一雙軸配置 之兩個導線且由該導線組之共振引起之該插入損耗約為 零。 項目3為項目1之缆線,其中該導線組包含呈一雙軸配置 之兩個導線,且不具由共振引起之插入損耗的標稱插入損 耗為由導線組之共振引起之插入損耗的約0.5倍。 項目4為項目1之纜線,其進一步包含一安置於該等屏蔽 膜之該等壓緊部分之間的黏著層。 項目5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每一導線組之該插入損耗小 153055.doc •142· 201209853 於約每公尺·5 dB。 項目6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每一導線組之該插入損耗小 於約每公尺-4 dB。 項目7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每一導線組之該插入損耗小 於約分貝/公尺。 項目8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該纜線在高達約1〇 GbpS2 資料傳送速度下具有一小於約20皮秒/公尺之偏斜。 項目9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該纜線在高達約1〇 Gbps之 貝料傳送速度下具有一小於約10皮秒/公尺之偏斜。 項目10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該纜線之一特性阻抗在一 約1公尺之纜線長度上保持在一目標特性阻抗之5_1〇%内。 項目11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該一或多個導線組包含一 第一導線組及一第二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一第一絕緣 導線及一第二絕緣導線,且每一導線組中的該第一絕緣導 線相對於該第二絕緣導線之一高頻電隔離實質上小於該第 一導線組相對於一鄰近導線組之一高頻電隔離。 項目12為項目11之纜線,其中該第一絕緣導線相對於該 第二導線之該高頻隔離為在3_15 GHz之一指定頻率範圍及 1公尺之一長度下之一第一遠端串擾C1,且該第一導線組 相對於該鄰近導線組之該高頻隔離為該指定頻率下之一第 二遠端串擾C2,且其中C2比C1低至少10 dB。 項目13為項目1之纜線,其中di/D小於〇 1。 項目14為一屏蔽電纜,其包含: 沿著該纜線之一長度延伸且沿著該纜線之一寬度彼此間 153055.doc -143- 201209853 隔開的複數個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大小不大於24 AWG的兩個導線且每一導線組在〇至2〇 GHz之一頻率範圍 上具有一小於-20分貝/公尺之信號衰減; 至少一加蔽線;及 女置於該纜線之相反側上之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 «亥第屏蔽膜及5亥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 該等部分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及該第 二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且該 第一膜及s亥第二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一導線組之 每一側上形成該纜線之壓緊部分,其中,對於至少一導線 組,該加蔽線與該導線組之一最靠近導線之間的一間隔大 於該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到中心間距的〇5 倍。 項目為項目14之缆線,其中每—導線組之該插入損耗 小於約每公尺·5 dB或小於約每公尺一仴或小於約每公 尺-3 dB。 項目16為項目14之規線,其中該規線在高達約i〇 之資料傳送速度下具有-小於約2G皮秒/公尺或小於約W 皮秒/公尺之偏斜。 項目17為項目m線’其中該規線之—特性阻抗在一 1公尺之纜線長度上保持在一目標特性阻抗之5_1〇%内。 項目18為一屏蔽電纜,其包含: 沿著該缓線之-長度延伸且沿著該缓線之一寬度彼此間 隔開的複數個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配置成一雙轴組態 153055.doc -144 - 201209853 之兩個導線,該等導線中之每一者具有一不大於24 AWG 之大小;及 安置於該纜線之相反側上之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 無屏蔽膜包含一使屏蔽膜定向以在纜線之兩側上覆蓋導線 組的縱向摺疊,其中每一導線組在〇至2〇 GHz之一頻率範 圍上具有一小於·20分貝/公尺之插入損耗且一由該導線組 之共振引起之插入損耗約為零。 項目19為項目18之纜線,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加蔽線, 其中該第一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壓緊部 分,該等部分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及 該第二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 且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一導線 組之每一側上形成該纜線之壓緊部分,其中,對於至少一 導線組’該加蔽線與該導線组之一最靠近導線之間的一間 隔大於該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到中心間距的 0.5倍。 項目20為項目1 8之繞線,其中每一導線組之該插入損耗 小於約每公尺-5 dB或小於約每公尺_4 dB或小於約每公 尺-3 dB。 項目21為項目18之纜線’其中該纜線具有一小於約2〇皮 秒/公尺或小於約10皮秒/公尺之偏斜。 項目22為項目18之纜線,其中該纜線之一特性阻抗在一 約1公尺之纜線長度上保持在一目標特性阻抗之5_1〇%内。 項目23為一屏蔽電纜,其包含: 153055.doc -145· 201209853 沿著該规線之-長度延伸且沿著該規線之―寬度彼此間 隔開的複數個導線’該等導線組中之每一者包含配置成一 雙軸組態之兩個導線,每一導線具有一不大於24艘〇之 大小;及 安置於該規線之相反側上之第—屏蔽膜及第二屏蔽膜, 沒有屏蔽膜包含一將該屏蔽換結合至其自身之接縫,其中 每一導線組在0至20 GHz之一頻率範圍上具有一小於_2〇分 貝/公尺之插入損耗且一由該導線組之共振損耗引起之插 入損耗約為零。 項目24為項目23之I線,其進—步包含至少__加蔽線, 〃中省第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壓緊部 分,該等部分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及 該第二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組, 且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一導線 組之每一側上形成該纜線之壓緊部分,其中,對於至少一 導線組,該加蔽線與該導線組之一最靠近導線之間的一間 隔大於該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到中心間距的 0.5倍。 項目25為項目24之規線,其中該第一屏蔽膜及該第二屏 蔽膜之該等第一蓋罩部分之間的一最大間隔為D,該第一 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之該等第一壓緊部分之間的一最小 間隔為d!,且h/D小於約0.25。 項目26為項目24之纜線,其中每一屏蔽臈個別地圍繞小 於每一導線組之一周邊之全部。 153055.doc -146· 201209853 出W㈣實施例之目的’本文中已說明並描述本發 明中所論述之實施例,但—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 不偏離本發明之範相情況下,可以經計算以達成同樣目 的之廣泛的各種各樣之替代及/或等效實施取代所展示並 描述之具體實施例。熟習機械、機電及電氣技術者將易於 瞭解,本發明可實施於非常廣泛的各種各樣之實施例中。 本申睛案意欲涵蓋本文中所論述之較佳實施例之任何調適 或變化。因此,顯然希望本發明僅受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 效物限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屏蔽電纜之例示性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2a至圖2g為屏蔽電、纜之七個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橫截 面圖; 圖3為端接至印刷電路板的圖1之兩個屏蔽電瘦之透視 圖; 圖4a至4d為屏蔽電纜之例示性端接過程的俯視圖; 圖5為屏蔽電纜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6為屏蔽電纜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7 a至圖7 d為屏蔽電瘦之四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 橫截面圖; 圖8a至圖8c為屏蔽電鏡之三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 橫截面圖; 圖9a至圖9b分別為端接至印刷電路板的電裝配件之一例 示性實施例之俯視圖及部分橫截面前視圖; 153055.doc -147- 201209853 圖10a至圖10e及圖10f至圖l〇g為分別說明製造屏蔽電缆 之例示性方法的透視圖及前視橫截面圖; 圖11 a至圖11 c為說明製造屏蔽電纜之例示性方法之細節 的前視橫截面圖; 圖12a至圖12b分別為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屏蔽電缴之 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前視橫截面圖及對應詳圖; 圖13a至圖13b為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屏蔽電纔之兩個 其他例示性實施例之前視橫截面圖; 圖14a至圖14b為屏蔽電纜之兩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 視橫截面圖; 圖15a至圖15c為屏蔽電纜之三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 視橫截面圖; 圖16a至圖16g為說明屏蔽電規之平行部分的七個例示性 實施例之前視橫截面詳圖; 圖1 7a至圖1 7b為屏蔽電規之平行部分的另一例示性實施 例之前視橫截面詳圖; 圖18為呈彎曲組態的屏蔽電纜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前 視橫截面詳圖。 圖19為屏蔽電纜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橫截面詳 圖; 圖20a至圖20f為說明屏蔽電纜之平行部分的六個其他例 示性實施例之前視橫截面詳圖; 圖21至圖2 2為屏蔽電規之兩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 橫截面圖; 153055.doc -148· 201209853 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橫截面圖; 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橫截面圖; 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視橫戴面圖; 纜之四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
圖23為屏蔽電纜之另— 圖24為屏蔽電纜ι之另_ 圖25為屏蔽電纜之另一 圖26a至圖26d為屏蔽電 視橫戴面圖; 例示性實施例的前视橫戴面圖; 纜之四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 纜之四個其他例示性實施例的前 圖27為屏蔽電镜之另― 圖28a至圖28d為屏蔽電 視橫戴面圖; 圖29a至圖29d為屏蔽電 視橫截面圖; 圖3〇a為可利用導線組之高裝填密度的屏蔽電缓裝配件 之透視圖; 圖30b及圖30c為例示性屏蔽電缓之前視橫截面圖,該等 圖亦描繪在特性化導線組之密度時有用的參數; 圖30d為例示性屏蔽電纜裝配件之俯視圖,其中屏蔽纜 線附接至端接組件,且圖30e為其側視圖; 圖30f及圖3〇g為所製造之屏蔽電纜的照片; 圖3 1 a為展示一些可能的加蔽線位置的例示性屏蔽電繼 之前視橫截面圖; 圖31b及圖31c為屏蔽纜線之一部分之前視橫截面詳圖, 其不範一用於在一區域化區域處提供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 的按需電接觸之技術; 圖3 Id為展示一用於在一選定區域處處理纜線以提供按 品接觸之程序的魔線之示意性前視橫截面圖; 153055.doc • 149· 201209853 圖31e及圖31f為屏蔽電纜裝配件之俯視圖,其展示可供 吾人選擇來提供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的按需接觸之替代組 態; ' 圖31g為另一屏蔽電纜裝配件之俯視圖,其展示可供吾 人選擇來提供加蔽線與屏蔽膜之間的按需接觸之另一組 態; ' 圖32a為所製造且經處理以具有按需加蔽線接觸之屏蔽 電纜的照片,且圖32b為圖32a之一部分的放大細節,且圖 32c為圖32a之纜線之一末端的前視立面圖的示意性表示; 圖32d為使用經由一屏蔽膜彼此耦接之多條加蔽線的屏 蔽電缆裝配件之俯視圖; 圖32e為使用經由一屏蔽膜彼此耦接之多條加蔽線的另 一屏蔽電规裝配件之俯視圖,該裝配件配置成扇出組態, 且圖32f為在圖32e之線32g-32g處的纜線之橫截面圖; 圖33a為使用經由一屏蔽膜彼此耦接之多條加蔽線的另 一屏蔽電規裝配件之俯視圖,該裝配件亦配置成扇出組 態’且圖33b為在圖33a之線33b-33b處的纜線之橫截面 圖; 圖33c至圖33f為具有混合導線組之屏蔽電纜的示意性前 視橫截面圖; 圖33g為具有混合導線組之另一屏蔽電纜之示意性前視 橫截面圖’且圖33h示意性地描繪可用於混合導線組屏蔽 纜線中的低速絕緣導線組之群組; 圖34a、圖34b及圖34c為屏蔽纜線裝配件之示意性俯視 153055.doc -150· 201209853 端接组件包括將-或多個低速信號線 路徑;及末端重新路由至另-末端的-或多個導電 =1:製造之混合導線組屏嶋裝配件的照片; 圖a為貫例纜線建構之透視圖; 圖35b為圓35a之實例纜線建構的橫截面圖; 圖35c至圖35e為實例替代纜線建構之橫截面圖;
面圖35f為展不所關心之尺寸的實例纜線之一部分的橫截 圖35g及圖35h為說明_實例製造程序之步驟的方塊圖; 圖36a為說明對實㈣線建構之分析之結果的曲線圖; •為展7F關於圖36a之分析的所關心之額外尺寸的橫 截面; 圖36c為另一例示性屏蔽電魔之一部分的前視橫截面 圖; 圖36d為另一例示性屏蔽電纜之一部分的前視橫截面 圖, 圖36e為例示性屏蔽電纜之其他部分之前視橫截面圖; 圖36f為另一例示性屏蔽電纜之前視橫截面圖; 圖36g至圖37c為另外例示性屏蔽電纜之前視橫截面圖; 圖38a至圖38d為說明屏蔽電纜至端接組件之例示性端接 過程之不同程序的俯視圖; 圖39a至圖39c為另外其他例示性屏蔽電纜之前視橫截面 圖;及 153055.doc •151 · 201209853 圖40為具有30 AWG之鍍銀導線的屏蔽電纜之插入損耗 的曲線圖; 圖41為具有30 AWG之鍍錫導線的屏蔽電纜之插入損耗 的曲線圖; 圖42展示具有包裹之屏蔽物的規線; 圖43為屏蔽電纜之雙軸組態之橫截面的照片; 圖44為比較具有包裹之屏蔽物的纜線與本文中所描述之 具有兩個具蓋罩部分及壓緊部分之屏蔽膜之纜線的由共振 引起之插入損耗的曲線圖; 圖45展示三個不同纜線長度之插入損耗; 圖46展示具有縱向摺疊之屏蔽物的纜線; 圖47為比較兩個樣本纜線之電隔離效能之曲線圖; 圖4 8為說明用於量測力對缓線之偏轉之實例測試設置的 方塊圖; 圖49及圖50為展示纜線之實例力-偏轉測試之結果的曲 線圖;及 圖51為概述實例纜線之力-偏轉測試之平均值的對數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屏蔽電纜 4 導線組 6 絕緣導線 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8 屏蔽膜 153055.doc *152· 201209853
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0 黏著層 12 接地導線 14 蓋罩區 14 印刷電路板 16 接觸元件 18 壓緊區 18 狹缝或裂縫 18' 裂縫 24 成形工具 26a 成形輥 26b 成形輥 28 輥缝 30 外部導電屏蔽物 32 外部護套 102a 屏蔽電纜 102b 屏蔽纜線 104 導線組 106 絕緣導線 1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08 屏蔽膜 1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10 黏著層 110b 黏著層 153055.doc -153- 201209853 112 接地導線 114 蓋罩區 118 壓緊區 202c 屏蔽電纜 202d 屏蔽缓線 204 導線組 206 絕緣導線 2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08 屏蔽膜 2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0d 黏著層 212 接地導線 214 蓋罩區 218 壓緊區 302 屏蔽電纜 304 導線組 306 絕緣導線 402 屏蔽電纜 404 導線組 406 絕緣導線 502 屏蔽電纜 504a 導線組 504b 導線組 508 屏蔽膜 •154·
153055.doc
201209853
510 黏著層 51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51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524 蓋罩區 528 壓緊區 302 屏蔽電纜 304 導線組 306 絕緣導線 306a 絕緣導線之絕緣材料之末端部分 308 屏蔽膜 308a 屏蔽膜之末端部分 312 接地導線 314 印刷電路板或其他端接組件 316 接觸元件 602 屏蔽電纜 702 屏蔽電纜 702' 屏蔽電纜 702" 屏蔽電纜 802 屏蔽電纜 804 導線組 806 絕緣導線 808 屏蔽膜 808a 導電層 808b 非導電聚合層 153055.doc 155· 201209853 8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8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810a 黏著層 810b 黏著層 814 蓋罩區 818 壓緊區 902 屏蔽電纜 904 導線組 906 絕緣導線 908 屏蔽膜 908a 導電層 908b 非導電聚合層 9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9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910a 黏著層 910b 黏著層 914 缆線之蓋罩區 918 壓緊區 1002 屏蔽電纜 1004 導線組 1006 絕緣導線 1008 屏蔽膜 10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0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53055.doc -156-
201209853
1010a 黏著層 1010b 黏著層 1014 蓋罩區 1018 壓緊區 1102 屏蔽電纜 1104 導線組 1106 絕緣導線 1108 屏蔽膜 1108a 導電層 1108b 非導電聚合層 1108c 層壓黏著層 11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1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110a 黏著層 1110b 黏著層 1114 蓋罩區 1118 壓緊區 1202 屏蔽電纜 1204 導線組 1206 絕緣導線 12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208 屏蔽膜 12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210 黏著層 -157- 153055.doc 201209853 1212 接地導線 1220 保護膜 1220a 保護層 1220b 黏著層 1302 屏蔽電纜 1304 導線組 1306 絕緣導線 13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308 屏蔽膜 13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310 黏著層 1312 接地導線 1402 屏蔽電纜 1404 導線組 1406 絕緣導線 14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408 屏蔽膜 14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410 黏著層 1412 接地導線 1500 電裝配件 1502 屏蔽電纜 1504 導線組 1506 絕緣導線 153055.doc -158- 201209853
1508 屏蔽膜 1510 黏著層 1514 印刷電路板 1516 接觸元件 1522 纜線夾 1602 屏蔽電纜 1606 絕緣導線 1608 屏蔽膜 1610 可保形黏著層 1612 接地導線 1702 屏蔽電纜 1704 導線組 1706 絕緣導線/末端導線 1706a 絕緣導線之橫截面區域 17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708 屏蔽膜 1708a 屏蔽膜之導電層 1708b 屏蔽膜之非導.電聚合層 17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710 黏著層 1711 屏蔽膜之同心部分 1718 壓緊區 1734 過渡部分 1734' 過渡點 153055.doc -159- 201209853 1734" 過渡點 1736 规線之過渡區 1736a 過渡區域 1736b 空隙區域 1802 屏蔽電纜 1804 導線組 1806 絕緣導線 18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808 屏蔽膜 1808a 導電層 1808b 非導電聚合層 18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810 黏著層 1811 同心部分 1818 壓緊區 1834 屏蔽膜之過渡部分 1836 過渡區/過渡部分 1836a 過渡區域 1902 屏蔽電纜 1906 絕緣導線 1936 過渡區 2002 屏蔽電纜 2004 導線組 2006 絕緣導線 153055.doc •160· 201209853
2008 屏蔽膜 20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036 過渡區 2102 屏蔽電纜 2104 導線組 2106 絕緣導線 2108 屏蔽膜 2136 過渡區 2202 屏蔽電纜 2204a 導線組 2204b 導線組 2206a 絕緣導線 2206b 絕緣導線 22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208 屏蔽膜 22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211 屏蔽膜之同心部分 2212 屏蔽膜之過渡部分 2214 蓋罩區 2218 壓緊區 2221 第一過渡點 2222 第二過渡點 2236 過渡區 2302 屏蔽電纜 153055.doc -161 - 201209853 2304 導線組 2306 絕緣導線 23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308 屏蔽膜 23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311 屏蔽膜之同心部分 2312 屏蔽膜之過渡部分 2314 蓋罩區 2318 壓緊區 2321 第一過渡點 2322 第二過渡點 2402 屏蔽電纜 2404a 導線組 2404b 導線組 2406a 絕緣導線 2406b 絕緣導線 24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408 屏蔽膜 2408a 屏蔽膜 2408b 屏蔽膜 24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410 黏著層 2411 同心部分 2412 過渡部分 153055.doc •162· 201209853
2414 蓋罩區 2418 壓緊區 2421a 第一過渡點 2422a 第二過渡點 2422b 第二過渡點 2502 屏蔽電纜 2508 屏蔽膜 25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510 可保形黏著層 2518 壓緊區 2602 屏蔽電纜 2608 屏蔽膜 2610 可保形黏著層 2612 接地導線 2618 壓緊區 2702 屏蔽電纜 2708 屏蔽膜 2712 接地導線 2718 壓緊區 2802 屏蔽電纜 2808 屏蔽膜 2818 麼緊區 2844 導電元件 2902 屏蔽電纜 153055.doc -163- 201209853 2908 2918 2936 3002 3008 3018 3038 3102 3108 3118 3202 3208 3208b 3208d 3210 3212 3218 3302 3304 3308 3402 3404 3406 3408 屏蔽膜 壓緊區 開口 屏蔽電纜 屏蔽膜 壓緊區 中斷 屏蔽電纜 屏蔽膜 壓緊區 屏蔽電纜 屏蔽膜 非導電聚合層 終止層 可保形黏著層 縱向接地導線 壓緊區 屏蔽電纜 導線組 屏蔽膜 屏蔽電纜 導線組 絕緣導線 屏蔽膜
153055.doc -164-
S 201209853 3502 屏蔽電纜 3508 屏蔽膜 35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3518 壓緊區 3602 屏蔽電纜 3608 屏蔽膜 3612 縱向接地導線 3618 壓緊區 3702 屏蔽電纜 3708 屏蔽膜 3712 縱向接地導線 3718 壓緊區 3802 屏蔽電纜 3808 屏蔽膜 38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3818 壓緊區 3844 導電元件 3902 屏蔽電纜 3918 壓緊區 4002 屏蔽電纜 4018 壓緊區 4102 屏蔽電纜 4104 導線組 4106 絕緣導線 153055.doc -165- 201209853 4108 屏蔽膜 4110 黏著層 4112 接地導線 4140 電物品 4202 屏蔽電纜 4208 屏蔽膜 4212 接地導線 4240 電物品 4242 導線組 4302 屏蔽電纜 4304 導線組 4306 絕緣導線 43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4308 屏蔽膜 4308a 屏蔽膜之導電層 4308b 屏蔽膜之非導電聚合層 43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4311 同心部分 4318 壓緊區 4346 非導電載體膜 4346, 載體膜之同心部分 4346" 載體膜之壓緊部分 4346'" 載體膜之蓋罩部分 4402 屏蔽電纜 153055.doc -166- 201209853
4404 導線組 4406 絕緣導線 4502 屏蔽電纜 4506 絕緣導線 4602 屏蔽電纜 4604 導線組 4606 絕緣導線 46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4608 屏蔽膜 4609 壓緊部分 4611 同心部分 4646 非導電載體膜 4646" 載體膜之壓緊部分 4646"’ 載體膜之蓋罩部分 4702 屏蔽電纜 4704 導線組 4706 導線 4707 蓋罩部分 4708 屏蔽膜 4746 載體膜 4746, 同心部分 4746'" 載體膜之蓋罩部分 4802 導線組 48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67· 153055.doc 201209853 4808 屏蔽膜 4846 載體膜 4846'" 載體膜之蓋罩部分 4902 屏蔽電纜 4904 導線組 4908 屏蔽膜 49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49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4946 載體膜 4946"' 載體膜之蓋罩部分 5002 屏蔽電纜 5004 導線組 5006 絕緣導線 5008 屏蔽膜 5009 壓緊部分 5012 接地導線 5046 載體膜 5102 屏蔽電纜 5104 導線組 5106 絕緣導線 51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5108 屏蔽膜 51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5111 蓋罩部分之同心部分 -168 -
153055.doc s 201209853 5202 屏 5204 導 5207 屏 5208 屏 5302 屏 5304 導 5307 屏 5308 屏 5402 屏 5404 導 5408 屏 5411 蓋 5502 屏 5504 導 5506 絕 5507 屏 5508 屏 5509 屏 5548 非 5548a 頂 5602 屏 5604 導 5606 絕 5607 屏
蔽電纜 線組 蔽膜之蓋罩部分 蔽膜 蔽電纜 線組 蔽膜之蓋罩部分 蔽膜 蔽電纜 線組 蔽膜 罩部分 蔽電纜 線組 緣導線 蔽膜之蓋罩部分 蔽膜 蔽膜之壓緊部分 導電支撐件 表面 蔽電纜 線組 緣導線 蔽膜之蓋罩部分 153055.doc -169- 201209853 5608 屏蔽膜 5648 非導電支撐件 5702 屏蔽電纜 5704 導線組 5706 絕緣導線 57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5708 屏蔽膜 5748 非導電支撐件 5802 屏蔽電纜 5804 導線組 5806 絕緣導線 58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5808 屏蔽膜 5848 非導電支撐件 7200 雙軸纜線 7205 導線組 7208 螺旋包裹之膜 7300 纜線 73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73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7600 纜線 7605 導線組 7606 縱向摺疊之屏蔽膜 7608 縱向摺疊之導電材料片或膜 • 170·
153055.doc s 201209853
7609 7800 7801 7802 7804 7806 7808 7810 7900 7902 7904 8000 8002 8004 8006 8008 8100 11401 11402 11404 11406 11412 11420 11420a 輔助屏蔽物 測試設置 瘦線 輥型支撐件 恆定距離 力 偏轉 力致動器 曲線圖 曲線 曲線 曲線圖 最大力點 最大力點 最大力點 最大力點 曲線圖 纜線系統 帶狀屏蔽電纜 導線組 絕緣導線 加蔽線 端接組件 端接組件之第一末端 153055.doc -171 - 201209853
11420b 端接組件之相反第二末端 11420c 端接組件之第一主要表面 11420d 端接組件之相反第二主要表面 11421 導電路徑 11502 屏蔽纜線 11504a 導線組 11504b 導線組 11504c 11506 導線組 絕緣導線 11508 屏蔽膜 11602 屏蔽纜線 11604a 導線組 11604b 導線組 11604c 導線組 11608 屏蔽膜 11701 11702 纜線系統 φ 帶狀屏蔽電纜 11704 導線組 11706 絕緣導線 11712 加蔽線 11720 端接組件 11720a 端接組件之第一末端 11720b 端接組件之相反第二末端 11720c 端接組件之第一主要表面 153055.doc -172- S 201209853
11720d 端接組件之相反第二主要表面 11721 導電路徑 11902 屏蔽電纜 11904a 導線組 11904b 導線組 11904c 導線組 11908 屏蔽膜 11912a 加蔽線 11912b 加蔽線 11912c 加蔽線 11912d 加蔽線 11912f 加蔽線 12002 屏蔽電纜 12008 屏蔽膜 12008a 導電層 12008b 非導電層 12010 非導電材料 12012 加蔽線 12102 屏蔽纜線 12104 雙轴導線組 12108 屏蔽膜 12112 加蔽線 12112a 加蔽線 12112b 加蔽線 •173- 153055.doc 201209853 12130 處理組件 12201 屏蔽電纜裝配件 12202 帶狀屏蔽電纜 12212a 加蔽線 12212b 加蔽線 12213a 區域化區域 12213b 區域化區域 12213c 區域化區域 12213d 區域化區域 12213e 區域化區域 12220 端接組件 12222 端接組件 12301 屏蔽電纜裝配件 12302 帶狀屏蔽電纜 12312a 加蔽線 12312b 加蔽線 12312c 加蔽線 12312d 加蔽線 12313a 區域化區域 12313b 區域化區域 12313c 區域化區域 12320 端接組件 12322 端接組件 12501 纜線裝配件 -174· 153055.doc 201209853
12502 屏蔽電纜 12512a 第一加蔽線 12512b 第·~~加蔽線 12520 端接組件 12522 端接組件 12601 屏蔽纜線裝配件 12602 帶狀屏蔽電纜 12612a 加蔽線 12612b 加蔽線 12612c 加蔽線 12612d 加蔽線 12612e 加蔽線 12612f 加蔽線 12612g 加蔽線 12612h 加蔽線 12620 端接組件 12622 端接組件 12624 端接組件 12626 端接組件 12701 扇出屏蔽纜線裝配件 12702 帶狀屏蔽電纜 12712a 加蔽線 12712b 加蔽線 12712c 加蔽線 -175- 153055.doc 201209853 12712d 加蔽線 12712e 加蔽線 12712f 加蔽線 12712g 加蔽線 12712h 加蔽線 12720 端接組件 12722 端接組件 12724 端接組件 12726 端接組件 12802a 屏蔽電纜 12802b 屏蔽電纜 12802c 屏蔽電纜 12802d 屏蔽電纜 12804a 高速導線組 12804b 導線組 12804c 導線組 12812 加蔽線 12902 屏蔽纜線 12904a 速導線組 12904b 導線組 12904c ifj速導線組 12904d 導線組 12904e 導線組 12904f 導線組 -176
153055.doc s 201209853
12904g 導線組 12904h 導線組 12908 屏蔽膜 12912 加蔽線 13001a 纜線裝配件 13001b 電纜裝配件 13002 屏蔽電纜 13004a 經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通信之導線組 13004b 經調適以用於低速資料及/或電力傳輸之導 線組 13019a 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他末端 13019b 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他末端 13019c 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他末端 13019d 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他末端 13020 端接組件 13020a 端接組件之第一末端 13020b 端接組件之第二末端 13021a 接觸襯墊 13021b 接觸襯墊 13021c 接觸襯墊 13021d 接觸襯墊 13022 端接組件 13022a 端接組件之第一末端 13022b 端接組件之第二末端 153055.doc -177- 201209853 13023a 接觸襯墊 13023b 接觸襯墊 13023c 接觸襯墊 13023d 接觸襯墊 13025a 接觸襯墊 13025b 接觸襯墊 13025c 接觸襯墊 13025d 13102 接觸襯墊 屏蔽電纜 ® 13104a 經調適以用於高速資料通信之導線組 13104b 經調適以用於低速資料及/或電力傳輸之導 線組
13119a 導電路徑之接觸襯墊或其他末端 13120 端接組件 13120a 端接組件之第一末端 13120b 13121a 端接組件之第二末端 | 接觸襯墊 20102 帶狀電纜 20104 導線組 20106 導線 20108 第一介電質/絕緣體/塗層 20110 第一屏蔽膜 20112 第二屏蔽膜 20114 一致間距/間隙 153055.doc • 178- S 201209853
20116 第二介電質 20118 扁平部分 20120 加蔽線 20202 纜線 20204 壓緊/扁平部分 20212 纜線 20214 空隙/間隙 20222 纜線 20224 支樓件/隔片 20300 尺寸 20302 一致厚度/介電質厚度 20304 瘦線中心距 20306 導線之外徑尺寸 20308 屏蔽及介電層 20310 屏蔽及介電層 20312 尺寸 20320 可變形材料 20400 曲線圖 20402 纜線厚度 20404 點 20406 點 20408 點 20410 點 20412 部分 -179- 153055.doc 201209853 20902 屏蔽電纜 20904 連接器組 20906 絕緣導線 209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0908 屏蔽膜 20908a 導電層 20908b 非導電聚合層 209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0910 黏著層 20911 屏蔽膜之同心部分 20934 過渡部分 20934a 橫截面過渡區域 20944 介電質/氣隙 21002 屏蔽電纜 21006 絕緣導線 21008 屏蔽膜 210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036 過渡區 21102 屏蔽電纜 21104a 導線組 21104b 導線組 21106a 絕緣導線 21106b 絕緣導線 2110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153055.doc -180 < 201209853
21108 屏蔽膜 211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111 屏蔽膜之同心部分 21112 屏蔽膜之過渡部分 21114 蓋罩區 21118 麼緊區 21136 過渡區 21121 第一過渡點 21122 第二過渡點 21144 間隙 21302 屏蔽電纜 21304 導線組 21306 絕緣導線 21308 屏蔽膜 2130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312 接地導線 21314 介電質/間隙 21346 載體膜 21402c 屏蔽電纜 21402d 屏蔽纜線 21402e 屏蔽電纜 21402f 屏蔽電纜 21402g 屏蔽電緵 21404 導線組 • 181 - 153055.doc 201209853 21404e 導線組 21404f 導線組 21404g 導線組 21406c 絕緣導線 21406e 絕緣導線 21406f 絕緣導線 21407c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1408 屏蔽膜 21408c 屏蔽膜 21409c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410 黏著層 21410c 黏著層 21410d 黏著層 21412 接地導線 21412c 接地導線 21414c 蓋罩區 21417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1418c 壓緊區 21419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424 蓋罩區 21428 壓緊區 21502 屏蔽電纜 21504 導線組 21504a 導線組 -182- 153055.doc 201209853
21506 絕緣導線 21506a 絕緣導線之末端部分 21508 屏蔽膜 21508a 屏蔽膜之末端部分 21512 接地導線 21514 印刷電路板或其他端接組件 21516 接觸元件 21520 介電質間隙 21602a 屏蔽電纜 21602b 屏蔽電纜 21602c 屏蔽電纜 21604a 導線組 21604b 導線組 31604c 導線組 21606 絕緣導線 21607a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1607b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1607c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 21608a 屏蔽膜 21608b 屏蔽膜 21608c 屏蔽膜 21609a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609b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21609c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 153055.doc -183 - 201209853 21610a 黏著層 21610b 黏著層 21610c 黏著層 21612 接地導線 21620 保護膜 21621 保護層 21622 黏著層 21630 介電質間隙 730430 AWG導線 730632 AWG加蔽線 A 屏蔽電規之末端部分 D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之間的最大間隔 D1 第一絕緣導線之外部尺寸 D2 第二絕緣導線之外部尺寸 D3 導線組之最右絕緣導線之外部尺寸 D4 導線組之最左絕緣導線之外部尺寸 di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之間的最小間隔 屏蔽膜之蓋罩部分之間的最小間隔 Dc 絕緣導.線之中心導線之直徑 L 纜線之長度 Lt 過渡區之側向厚度 R 跨越電纜之寬度的屏蔽膜之曲率半徑 rl 屏蔽膜之過渡部分之最小曲率半徑 SI 絕緣導線之中心到中心間隔 153055.doc -184· 201209853
S3 Tac Tap Ti w W1 W2 A
Σ σ 1 σ2 絕緣導線之中心到中心間隔 屏蔽膜之同心部分處的厚度 屏蔽膜之壓緊部分之間的厚度 絕緣導線之絕緣厚度 纜線之寬度 纜線之寬度 端接組件或其基板之寬度 角 兩個鄰近雙軸對之間的中心到中心間距或 中心距 自加蔽線之中心至最靠近的導線組之最靠 近的絕緣線之中心的間距/雙軸導線組内之 信號線之間的中心到中心間距 絕緣導線之中心到中心間距/雙軸導線組内 之信號線之間的中心到中心間距
153055.doc •185-

Claims (1)

  1. 20120985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屏蔽電纜,其包含: 沿著該纜線之一長度延伸且沿著該纜線之一寬度彼此 間隔開的複數個導線組,每一導線組具有配置成一雙轴 組態之兩個導線,該等導線中之每一者具有一不大於24 AWG之大小;及 安置於該纜線之相反側上之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 _ 膜,無屏蔽膜包含一使該屏蔽膜定向以在該纜線之兩側 上覆蓋該等導線組的縱向摺疊,其中每一導線組在〇至 2〇 GHz之一頻率範圍上具有一小於_2〇分貝/公尺之插入 損耗且一由該導線組之共振引起之插入損耗約為零。 2. 如請求項1之纜線,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加蔽線,其中 D亥第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部分及麼緊部 分,該等部分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 及該第二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 鲁 、’且且該第一膜及該第一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 一導線組之每一側上形成該纜線之壓緊部分,其中,對 於至少一導線組,該加蔽線與該導線組之一最靠近導線 之間的一間隔大於該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 到中心間距的0.5倍。 3. 如請求項丨之纜線,其中每一導線組之該插入損耗小於 約-5分貝/公尺或小於約每_4分貝/公尺或小於約·3分貝/ 公尺。 4. 如凊求項!之纜線’其中該纜線具有一小於約皮秒/公 153055.doc 201209853 尺或小於約1 〇皮秒/公尺之偏斜。 5. 如請求項1之纜線,其中該纜線之一特性阻抗在一約j公 尺之纜線長度上保持在一目標特性阻抗之5_】〇%内。 6. —種屏蔽電纜,其包含: 沿著該纜線之一長度延伸且沿著該緵線之一寬度彼此 間隔開的複數個導線,該等導線組t之每一者包含配置 成一雙軸組態之兩個導線,每一導線具有一不大於24 AWG之大小;及 安置於該纜線之相反側上之第一屏蔽膜及第二屏蔽 膜,沒有屏蔽膜包含一將該屏蔽膜結合至其自身之接 縫,其中每一導線組在〇至20 GHz之一頻率範圍上具有 I於20刀貝/公尺之插入損耗且一由該導線組之共振 損耗引起之插入損耗約為零。 7. 如請求項6之纜線,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加蔽線,其中 該第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包括蓋罩部分及壓緊部 分,該等部分經配置以使得在橫向橫截面中,該第一膜 及該第二膜之該等蓋罩部分組合地實質上圍繞每一導線 組,且該第一膜及該第二膜之該等壓緊部分組合地在每 一導線組之每一側上形成該纜線之壓緊部分,其中,對 於至 導線組,該加蔽線與該導線組之一最靠近導線 之間的—間隔大於該導線組之該兩個導線之間的一中心 到中心間距的0.5倍。 8如凊求項7之纜線,其中該第一屏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 之該等第一蓋罩部分之間的一最大間隔為D,該第一屏 153055.doc 201209853 蔽膜及該第二屏蔽膜之該等第一壓緊部分之間的一最小 間隔為d!,且旬/D小於約0.25。 9.如請求項7之繞線,其中每一屏蔽膜個別地圍繞小於每 一導線組之一周邊之全部。
    153055.doc
TW99144576A 2010-08-31 2010-12-17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TW20120985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890210P 2010-08-31 2010-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9853A true TW201209853A (en) 2012-03-01

Family

ID=4421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4576A TW201209853A (en) 2010-08-31 2010-12-17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0) US9119292B2 (zh)
EP (9) EP3200198A1 (zh)
JP (5) JP5755324B2 (zh)
KR (3) KR20170083647A (zh)
CN (2) CN106098189B (zh)
BR (1) BR112013003048A2 (zh)
CA (1) CA2809347A1 (zh)
IN (1) IN2013CN01533A (zh)
SG (1) SG187817A1 (zh)
TW (1) TW201209853A (zh)
WO (1) WO20120303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8689A (zh) * 2012-12-17 2016-02-03 3M创新有限公司 阻燃性双轴缆线
TWI649927B (zh) * 2018-06-22 2019-02-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信號傳輸線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1177B2 (en) 2009-01-30 2015-04-21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assembly
US8575491B2 (en) 2010-08-31 2013-11-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able with shielding film with gradual reduced transition area
CN102870171B (zh) * 2010-08-31 2016-10-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
JP5699872B2 (ja) * 2011-01-24 2015-04-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US9040824B2 (en) 2012-05-24 2015-05-26 Samtec, Inc. Twinaxial cable and twinaxial cable ribbon
JP5704127B2 (ja) * 2012-06-19 2015-04-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多対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US9240644B2 (en) 2012-08-22 2016-01-19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42921B2 (en) 2013-02-27 2015-09-22 Molex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for use with backplanes
JP5958426B2 (ja) 2013-06-26 2016-08-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多対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
JP6208878B2 (ja) 2013-09-04 2017-10-0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ケーブルバイパスを備える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03745771A (zh) * 2013-12-23 2014-04-23 杨天纬 用于信号传输方面的线材
EP3096892A4 (en) * 2014-01-24 2017-10-11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Carbon nanotube-coated substra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TW201613203A (en) * 2014-09-29 2016-04-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7112696B (zh) 2014-11-12 2020-06-09 安费诺有限公司 在配合区域中具有阻抗控制的非常高速、高密度电互连系统
KR102299742B1 (ko) 2015-01-11 2021-09-09 몰렉스 엘엘씨 회로 기판 바이패스 조립체 및 그를 위한 구성요소
CN107112666B (zh) 2015-01-11 2019-04-23 莫列斯有限公司 板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和旁路线缆组件
US20160233006A1 (en) * 2015-02-09 2016-08-1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Interlocking ribbon cable units and assemblies of same
TWI545431B (zh) * 2015-04-30 2016-08-11 群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來於一電子系統進行電源管理之方法與裝置
CN107548480B (zh) 2015-05-04 2020-08-11 莫列斯有限公司 采用旁路组件的计算设备
CN106847390B (zh) * 2016-08-31 2018-05-1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线缆
CN105186155B (zh) * 2015-07-30 2018-04-1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JP2017054757A (ja) * 2015-09-11 2017-03-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磁気シールド構造
US10652996B2 (en) * 2015-12-21 2020-05-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ormable shielding film
KR102092627B1 (ko) 2016-01-11 2020-03-24 몰렉스 엘엘씨 루트설정 조립체 및 이를 사용한 시스템
TWI625010B (zh) 2016-01-11 2018-05-21 Molex Llc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11151300B2 (en) 2016-01-19 2021-10-19 Molex, Llc Integrated routing assembly and system using same
US10002691B1 (en) * 2016-01-29 2018-06-19 Wireworld By David Salz, Inc High-speed, high resolution ethernet cable
JP6075490B1 (ja) * 2016-03-31 2017-02-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通信用シールド電線
CN108780680B (zh) 2016-03-31 2020-11-1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通信用电线
AT518511B1 (de) * 2016-04-11 2018-10-15 Omicron Electronics Gmbh Kabel zum Prüfen eines Prüflings, Prüf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Prüfen eines Prüflings
TWI746561B (zh) 2016-05-31 2021-11-2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能纜線終端
US10008304B2 (en) * 2016-07-25 2018-06-26 Hee Jun Yoon Flexible flat cable
EP3491701A4 (en) * 2016-07-26 2020-03-18 General Cabl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ABLE WITH SHIELDING TAPE WITH CONDUCTIVE SHIELDING SEGMENTS
CN115296060A (zh) 2016-10-19 2022-11-04 安费诺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安装接口的组件及电连接器
US11282618B2 (en) 2016-11-14 2022-03-22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High-speed flat cable having better bending/folding memo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993355B2 (en) * 2016-12-14 2021-04-27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Llc Ground strap and method of ground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mbers therewith
JP6763310B2 (ja) * 2017-01-23 2020-09-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品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347401B2 (en) 2017-02-22 2019-07-09 Airbornway Corporation Electrified-cable system for carriage transi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1211185B2 (en) 2017-02-22 2021-12-28 Airbornway Corporation Electrified-cable system for transi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0368437B2 (en) * 2017-04-06 2019-07-30 Dell Products, L.P. Cable assembly for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10523272B2 (en) * 2017-05-26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differential interconnect
JP6812913B2 (ja) * 2017-06-27 2021-01-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磁シールド部品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TW202315246A (zh) 2017-08-03 2023-04-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電纜總成及製造其之方法
CN107767995B (zh) * 2017-09-23 2023-10-03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圆形线缆
US10964448B1 (en) 2017-12-06 2021-03-30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ribbon cable
CN109961937B (zh) * 2017-12-26 2022-03-2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
US10665973B2 (en) 2018-03-22 2020-05-26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514175B (zh) 2018-04-02 2022-09-09 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阻抗顺应性线缆终端头
US11022638B2 (en) * 2018-04-04 2021-06-01 Fluke Corporation Testing shield continuity of a cable or cabling installation using common mode insertion loss
DE102018207648A1 (de) 2018-05-16 2019-11-21 Thyssenkrupp Ag Hybrides Metall-Kunststoff-Abschirmungselement zur Einbettung von Leiterbahnen
TW202003216A (zh) 2018-05-25 2020-01-16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具有電氣導電塗佈的電纜
US10517198B1 (en) * 2018-06-14 2019-12-24 General Cabl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able having shielding tape with conductive shielding segments
CN110459920B (zh) * 2018-06-29 2021-07-3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差分接触模块及差分连接器、差分对屏蔽结构
WO2020056406A1 (en) * 2018-09-14 2020-03-19 Blake James 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signals passing between environments with different ground potentials
US10931062B2 (en) 2018-11-21 2021-02-23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101611B2 (en) 2019-01-25 2021-08-24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d connection to the midboard
US11189943B2 (en) 2019-01-25 2021-11-30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US11437762B2 (en) 2019-02-22 2022-09-06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TW202114301A (zh) 2019-09-19 2021-04-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中間板纜線連接器的高速電子系統
CN115428275A (zh) 2020-01-27 2022-12-02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连接器
US11469554B2 (en) 2020-01-27 2022-10-11 Fci Usa Llc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direct mate orthogonal connector
CN113258325A (zh) 2020-01-28 2021-08-13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频中板连接器
TWI806146B (zh) * 2020-10-23 2023-06-21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傳輸線纜與具有高速傳輸線纜的線端連接器
USD1002553S1 (en) 2021-11-03 2023-10-24 Amphenol Corporation Gasket for connector
CN114630572B (zh) * 2022-05-12 2022-10-21 之江实验室 一种快卸结构的整流罩装置
IT202200010544A1 (it) * 2022-05-20 2023-11-20 Prysmian Spa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WO2024064323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speed twin-axial cab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11277C (de) 1944-12-15 1954-09-06 Hackethal Draht Und Kabel Werk Kabel, vorzugsweise Fernsprechkabel
US2952728A (en) 1955-03-29 1960-09-1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Insulated conductor for communication cables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3496281A (en) 1967-03-14 1970-02-17 Du Pont Spac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cable
US3775552A (en) * 1971-12-16 1973-11-27 Amp Inc Miniature coaxial cable assembly
US3790697A (en) 1972-10-30 1974-02-05 Okonite Co Power cable shielding
US3993394A (en) 1974-07-31 1976-11-23 Raychem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lf having connector wafer retained therein
IT1038547B (it) * 1975-05-28 1979-11-30 Pirelli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la produzione di elemementi cosi prodotti
US4149026A (en) 1975-09-12 1979-04-10 Amp Incorporated Multi-pair cable having low crosstalk
DE2547152A1 (de) 1975-10-21 1977-04-28 Tenge Hans Werner Elektrische abschirmung von kabeln und leit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4019799A (en) 1976-02-11 1977-04-26 The Bendix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2644252A1 (de) 1976-09-28 1978-03-30 Siemens Ag Flachbandleitung mit folienfoermigen durchbrochenen metallischen einlagen
DE2758472A1 (de) 1977-12-28 1979-07-05 Michel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lachen kabelbaumes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4185162A (en) 1978-01-18 1980-01-22 Virginia Plastics Company Multi-conductor EMF controlled flat transmission cable
US4234759A (en) * 1979-04-11 1980-11-18 Carlisle Corporation Miniature coaxial cable assembly
US4297522A (en) 1979-09-07 1981-10-27 Tme, Inc. Cable shield
US4287385A (en) 1979-09-12 1981-09-01 Carlisle Corporation Shielded flat cable
JPS56158502A (en) 1980-05-12 1981-12-07 Junkosha Co Ltd Strip line
US4475006A (en) 1981-03-16 1984-10-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ielded ribbon cable
US4413469A (en) 1981-03-23 1983-11-08 Allied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low crosstalk ribbon cable
US4470195A (en) 1981-04-10 1984-09-11 Allied Corporation Offset reformable jumper
DE3263865D1 (en) 1981-06-18 1985-07-04 Amp Inc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US4412092A (en) 1981-08-24 1983-10-25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Multiconductor coaxial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4404424A (en) 1981-10-15 1983-09-13 Cooper Industries, Inc. Shielded twisted-pair flat electrical cable
US4481379A (en) 1981-12-21 1984-11-06 Brand-Rex Company Shielded flat communication cable
US4468089A (en) 1982-07-09 1984-08-28 Gk Technologies, Inc. Flat cable of assembled modu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3362608D1 (en) 1982-09-11 1986-04-24 Amp Inc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US4449778A (en) 1982-12-22 1984-05-22 Amp Incorpora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492815A (en) 1983-08-23 1985-01-08 Cooper Industries, Inc. Shielded jacketed flat cable and grounding clip for use therewith
JPS6077736A (ja) 1983-10-04 1985-05-02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スリツトランプ
JPS60124315A (ja) * 1983-12-09 1985-07-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フラットケ−ブルの製造方法
JPS60140309A (ja) 1983-12-28 1985-07-25 Canon Inc 屈折率分布型単レンズ
JPS60140309U (ja) 1984-02-27 1985-09-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広帯域平形ケ−ブル
US4780157A (en) 1984-07-24 1988-10-25 Phelps Dodge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osed ribbon cable and electromagnetic device
JPS6163044A (ja) 1984-09-03 1986-04-01 Hitachi Cable Ltd 銀めつき導体
JPH0248095B2 (ja) 1984-12-04 1990-10-24 Konishiroku Photo Ind Jidoshotenkamera
US4611656A (en) 1985-01-14 1986-09-16 Kendall Jr Clarence E Protective jacket assembly
JPS61133914U (zh) 1985-02-12 1986-08-21
JPS61194218A (ja) 1985-02-22 1986-08-28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S61194218U (zh) * 1985-05-24 1986-12-03
JPS61292814A (ja) 1985-06-10 1986-12-23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テ−プ状電線製造装置
DE3522173C1 (de) 1985-06-21 1986-07-31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3000 Hannover Geschirmte Bandleitung
US4850898A (en) 1985-07-18 1989-07-25 Amphenol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retention
US4705332A (en) 1985-08-05 1987-11-10 Criton Technologies High density, controlled impedance connectors
US4767891A (en) 1985-11-18 1988-08-30 Cooper Industries, Inc. Mass terminable flat cable and cable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cable
JPS62226508A (ja) 1986-03-26 1987-10-05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テ−プ状電線製造装置
US4720155A (en) 1986-04-04 1988-01-19 Amphenol Corporation Databus couple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800236A (en) 1986-08-04 1989-01-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able having a corrugated septum
US4920234A (en) 1986-08-04 1990-04-2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Round cable having a corrugated septum
JPS63127018U (zh) * 1987-02-13 1988-08-19
US4767345A (en) 1987-03-27 1988-08-30 Amp Incorporated High-density,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735583A (en) 1987-04-24 1988-04-05 Amp Incorporated Spring latch for latching together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improved latching system
JPS6423947A (en) 1987-07-08 1989-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ctronic part housing container
JPS6418764A (en) 1987-07-13 1989-01-23 Japan Tech Res & Dev Inst Seal body for ses and acv
JPH01298605A (ja) * 1988-05-27 1989-12-0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シールド付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H0828139B2 (ja) 1988-09-20 1996-03-2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ープ電線の製造方法
JPH0614326Y2 (ja) 1988-10-24 1994-04-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付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FR2646880A1 (fr) 1989-05-11 1990-11-16 Snecma Chemise de protection thermique pour canal de post-combustion ou de transition d'un turboreacteur
JPH0348808A (ja) 1989-07-18 1991-03-01 Ricoh Co Ltd ホログラムスキャナ
JP2553942Y2 (ja) * 1989-09-20 1997-11-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5008489A (en) 1989-10-25 1991-04-16 Facile Holdings, Inc. Electrical cables and serpentine pattern shielding tape therefor
US5090911A (en) 1990-01-11 1992-02-25 Itt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system
JPH03103517U (zh) 1990-02-09 1991-10-28
US5144098A (en) * 1990-03-08 1992-09-01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Conductively-jacketed electrical cable
NL9000578A (nl) 1990-03-14 1991-10-01 Burndy Electra Nv Connectorsamenstel voor printkaarten.
US5162611A (en) 1990-03-21 1992-11-10 Smarthouse, L. P. Folded ribbon cable assembly having integral shielding
US5057646A (en) 1990-03-21 1991-10-15 Smartouse Limited Partnership Folded ribbon cable assembly having integral shielding
JPH0713887B2 (ja) 1990-05-31 1995-02-1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
JPH0436906U (zh) 1990-07-24 1992-03-27
US5084594A (en) * 1990-08-07 1992-01-28 Arrowsmith Shelburne, Inc. Multiwire cable
CA2051505C (en) 1990-09-19 1995-07-04 Richard F. Strauss High impedance electrical cab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JPH04164979A (ja) 1990-10-29 1992-06-1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グランド・ライン作成用石灰粉末
US5171161A (en) 1991-05-09 1992-12-15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GB2255863B (en) 1991-05-17 1995-05-03 Minnesota Mining & Mfg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WO1993006604A1 (en) 1991-09-27 1993-04-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n improved ribbon cable construction
TW198118B (zh) 1991-09-27 1993-01-11 Minnesota Mining & Mfg
JP2555733Y2 (ja) 1991-12-25 1997-11-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5235132A (en) 1992-01-29 1993-08-10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Externally and internally shielded double-layered flat cable assembly
US5244415A (en) 1992-02-07 1993-09-14 Harbor Electronics, Inc.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US5268531A (en) 1992-03-06 1993-12-07 Raychem Corporation Flat cable
US5380216A (en) 1992-05-11 1995-01-1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able backpanel interconnection
JPH065042A (ja) 1992-06-19 1994-01-14 Sony Corp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該カセットを用いる記録再生装置
JP3415889B2 (ja) 1992-08-18 2003-06-09 ザ ウィタカ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594734Y2 (ja) 1992-10-19 1999-05-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ATE141027T1 (de) 1992-10-29 1996-08-15 Siemens Ag Schirmeinrichtung für einen rückwandsteckverbinder
WO1994010724A1 (de) 1992-10-29 1994-05-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inrichtung zum halten eines geschirmten kabelsteckers
US5477159A (en) 1992-10-30 1995-12-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tegrated circuit probe fixture with detachable high frequency probe carrier
US5360944A (en) * 1992-12-08 1994-11-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High impedance, strippable electrical cable
US5507653A (en) 1993-01-25 1996-04-16 Berg Technology, Inc. Insulative wafers for interconnecting a vertical receptacle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5518421A (en) 1993-01-26 1996-05-2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Two piece shell for a connector
US5279415A (en) 1993-04-06 1994-01-18 Molex Incorporated Packag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storage tubes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NL9300641A (nl) 1993-04-15 1994-11-01 Framatome Connectors Belgium Connector voor coaxiale en/of twinaxiale kabels.
US5416268A (en) 1993-07-14 1995-05-1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with improved shield
NL9302007A (nl) 1993-11-19 1995-06-16 Framatome Connectors Belgium Connector voor afgeschermde kabels.
US5483020A (en) * 1994-04-12 1996-01-09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Twin-ax cable
DE4425466A1 (de) 1994-07-19 1996-01-25 Thomas & Betts Gmbh Kabel-Steckverbinder
EP0693795B1 (en) 1994-07-22 1999-03-17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Selectively metallizized connector with at least one coaxial or twinaxial terminal
JPH08203350A (ja) 1995-01-30 1996-08-09 Oki Densen Kk 薄型フラット同軸ケーブル
US5574250A (en) * 1995-02-03 1996-11-12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Multiple differential pair cable
AU703444B2 (en) 1995-06-05 1999-03-25 Newire, Inc. Flat surface-mounted multi-purpose wire
US5524766A (en) 1995-06-27 1996-06-11 Molex Incorporated Packaging system for storing and handl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s within storage tubes
US5767442A (en) 1995-12-22 1998-06-16 Amphenol Corporation Non-skew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5702258A (en) 1996-03-28 1997-12-30 Teradyne,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from wafers
US6841735B1 (en) 1996-04-03 2005-01-11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Flat cable and modular rotary anvil to make same
JPH1023947A (ja) 1996-07-12 1998-01-27 Masatami Maruyama 伸び伸び健康寝具の伸び伸び健康敷布団と伸び伸びシーツと健康二段枕の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5941733A (en) 1996-08-31 1999-08-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Universal serial bus plug connector
US5766036A (en) 1996-10-11 1998-06-16 Molex Incorporated Impedance matched cable assembly having latching subassembly
US5775924A (en) 1996-10-11 1998-07-07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terminating connector with frame ground
JPH10223056A (ja) * 1997-02-03 1998-08-21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組み合わせシールド電線構造
JPH10233056A (ja) 1997-02-18 1998-09-02 Nippon Columbia Co Ltd 信号選択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335229U (en) 1997-03-21 1998-06-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lug connector
US5938476A (en) 1997-04-29 1999-08-1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5900588A (en) 1997-07-25 1999-05-0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duced skew shielded ribbon cable
US6231392B1 (en) 1997-10-01 2001-05-15 Berg Technology, Inc. Cable interconnection
US6403887B1 (en) * 1997-12-16 2002-06-11 Tensolite Company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cab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5934942A (en) 1997-12-30 1999-08-10 Molex Incorpora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TE205958T1 (de) 1998-05-29 2001-10-15 Gore W L & Ass Gmbh Drahtbündel für elektrische signale
JP3629381B2 (ja) 1998-06-29 2005-03-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ルド線
TW435872U (en) 1998-09-25 2001-05-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TW417902U (en) 1998-12-31 2001-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US6207901B1 (en) * 1999-04-01 2001-03-27 Trw Inc. Low loss thermal block RF cabl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RF cable
WO2000079545A1 (en) * 1999-06-18 2000-12-28 Belden Wire & Cable Company High performance data cable
JP2001143538A (ja) 1999-08-31 2001-05-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電線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US6524135B1 (en) 1999-09-20 2003-02-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trolled impedance cable connector
JP2001135157A (ja) * 1999-11-09 2001-05-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46604B2 (en) 2000-02-10 2003-04-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lf-mating reclosable mechanical fastener and binding strap
US6367128B1 (en) 2000-02-10 2002-04-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lf-mating reclosable mechanical fastener
JP4164979B2 (ja) 2000-02-16 2008-10-1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極細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端末部
JP4316148B2 (ja) 2000-03-06 2009-08-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ラット配線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
JP2002117731A (ja) 2000-10-10 2002-04-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Lan用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3691394B2 (ja) * 2001-01-11 2005-09-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US6444902B1 (en) * 2001-04-10 2002-09-0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ble
JP2003045240A (ja) 2001-07-26 2003-02-14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電線
US6763556B2 (en) 2001-09-18 2004-07-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ating film and method for bundling and wrapping
US6630624B2 (en) 2001-11-08 2003-10-0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ble with grounding means
US6831230B2 (en) * 2001-11-28 2004-12-14 Yazaki Corporation Shield processing structure for flat shielded cable and method of shield processing thereof
JP3794556B2 (ja) 2001-12-03 2006-07-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配線材を積層した積層配線材
JP4030779B2 (ja) 2002-03-20 2008-01-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自動車用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17058B2 (en) 2002-04-19 2004-04-06 Amphenol Corporation Multi-conductor cable with transparent jacket
CN1220218C (zh) 2002-07-18 2005-09-21 东莞蔻玛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传输缆线构造
DE10331710B4 (de) 2003-07-11 2008-05-08 W. L. Gore & Associates Gmbh Bandkabel
JP4374229B2 (ja) * 2003-10-01 2009-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2005116300A (ja) 2003-10-07 2005-04-28 Sharp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7608785B2 (en) * 2004-04-27 2009-10-27 Superpower, Inc.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urrent including magnetically decoupled superconducting conductors
US20060013315A1 (en) 2004-07-19 2006-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te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medium used in audio-video codec
US7790981B2 (en) 2004-09-10 2010-09-07 Amphenol Corporation Shielded parallel cable
TWI246237B (en) 2005-02-02 2005-12-21 Benq Corp Flexible flat cabl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TWI279046B (en) * 2005-03-15 2007-04-11 Comax Technology Inc Connector
JP2006286480A (ja) * 2005-04-01 2006-10-19 Swcc Showa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差動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US7485809B2 (en) 2005-04-06 2009-02-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cable system
US7294786B2 (en) 2005-04-06 2007-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cable in a server system
JP4414365B2 (ja) * 2005-04-15 2010-02-10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高速伝送用基板
JP2006331682A (ja) 2005-05-23 2006-12-07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処理方法、シールドタイプフラット回路体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7059323A (ja) * 2005-08-26 2007-03-08 Swcc Showa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差動信号伝送ケーブル
JP2007265640A (ja) 2006-03-27 2007-10-11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パネル用ケーブ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テレビ
US20080041610A1 (en) 2006-08-15 2008-02-21 Chih-Fang Cheng Conducting cord that can resist static electricity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JP2008077952A (ja) 2006-09-21 2008-04-0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WO2008069208A1 (ja) * 2006-12-04 2008-06-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導電体及びシールド導電体の製造方法
US7267575B1 (en) 2007-02-07 2007-09-11 Uniconn Corp. Structure of signal cable connector
JP2009059505A (ja) 2007-08-30 2009-03-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導電体
JP5450949B2 (ja) 2007-10-10 2014-03-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シールド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009181792A (ja) * 2008-01-30 2009-08-13 Fujikura Ltd シールド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178180Y (zh) 2008-02-01 2009-0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5535901B2 (ja) * 2008-04-25 2014-07-02 沖電線株式会社 高速伝送が可能なシールド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TWM342597U (en) 2008-05-08 2008-10-11 Tennrich Int Corp Easily flexible transmission line with improved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JP2010097882A (ja) 2008-10-17 2010-04-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差動伝送押出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7601010B1 (en) 2009-01-12 2009-10-13 Hon Hai Precision Inc. Co., Ltd. Plug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ble arrangement and having retaining arrangement securely retaining mating substrate therein
US8946558B2 (en) 2009-06-19 2015-02-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EP3046115B1 (en) 2010-08-31 2019-07-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density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and other shielded cabl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8575491B2 (en) 2010-08-31 2013-11-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able with shielding film with gradual reduced transition area
EP2522022A1 (en) 2010-08-31 2012-11-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hielded electrical ribbon cable with dielectric spacing
CN102870171B (zh) 2010-08-31 2016-10-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屏蔽电缆
JP2013543635A (ja) 2010-09-23 2013-12-0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遮蔽された電気ケーブル
CN106373644B (zh) 2011-10-31 2018-12-18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力电缆
US2014027359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hielded cable assembly
US2014026242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hielded twisted pair cab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8689A (zh) * 2012-12-17 2016-02-03 3M创新有限公司 阻燃性双轴缆线
TWI649927B (zh) * 2018-06-22 2019-02-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信號傳輸線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3CN01533A (zh) 2015-08-21
EP3200204A1 (en) 2017-08-02
KR20140001822A (ko) 2014-01-07
US20170200532A1 (en) 2017-07-13
JP6554433B2 (ja) 2019-07-31
US20140209343A1 (en) 2014-07-31
CN102870170A (zh) 2013-01-09
EP3200203A1 (en) 2017-08-02
US20170256335A1 (en) 2017-09-07
CN106098189A (zh) 2016-11-09
KR101832013B1 (ko) 2018-02-23
EP3200197A1 (en) 2017-08-02
US10109396B2 (en) 2018-10-23
KR20170083647A (ko) 2017-07-18
US20190198198A1 (en) 2019-06-27
EP3200201A1 (en) 2017-08-02
CN102870170B (zh) 2016-10-12
EP3200199A1 (en) 2017-08-02
CN106098189B (zh) 2018-04-24
US20160351296A1 (en) 2016-12-01
US20150318081A1 (en) 2015-11-05
KR101929169B1 (ko) 2018-12-13
US20130333936A1 (en) 2013-12-19
EP2522024B1 (en) 2017-03-22
JP2017143073A (ja) 2017-08-17
JP2017076624A (ja) 2017-04-20
US10134506B2 (en) 2018-11-20
US10109397B2 (en) 2018-10-23
US20190051432A1 (en) 2019-02-14
US9704619B1 (en) 2017-07-11
EP3200202A1 (en) 2017-08-02
CA2809347A1 (en) 2012-03-08
US9119292B2 (en) 2015-08-25
KR20180077334A (ko) 2018-07-06
JP5755324B2 (ja) 2015-07-29
SG187817A1 (en) 2013-03-28
EP2522024A1 (en) 2012-11-14
US20170352450A1 (en) 2017-12-07
US9646740B2 (en) 2017-05-09
EP3200200A1 (en) 2017-08-02
EP3200198A1 (en) 2017-08-02
US10438725B2 (en) 2019-10-08
JP2016129151A (ja) 2016-07-14
BR112013003048A2 (pt) 2018-04-24
US9715952B2 (en) 2017-07-25
JP2014017254A (ja) 2014-01-30
JP2013528895A (ja) 2013-07-11
JP6561034B2 (ja) 2019-08-14
WO2012030367A1 (en) 2012-03-08
US9786411B2 (en) 2017-10-10
US10347398B2 (en) 2019-07-09
JP6192406B2 (ja) 2017-09-06
US20170117069A1 (en) 2017-04-27
JP6561086B2 (ja)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09853A (e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TW201209852A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s for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TW201209854A (en) High density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and other shielded cables,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2531017A (ja) 遮蔽された電気ケーブル
US10147522B2 (e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