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9277A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9277A
TW200919277A TW097125927A TW97125927A TW200919277A TW 200919277 A TW200919277 A TW 200919277A TW 097125927 A TW097125927 A TW 097125927A TW 97125927 A TW97125927 A TW 97125927A TW 200919277 A TW200919277 A TW 2009192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ensor
mode
electronic device
mpu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5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80199B (zh
Inventor
Hidetoshi Kabasawa
Kenji Hachisu
Kazuyuki Yamamoto
Takashi Masu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9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9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0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01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59Power saving in cursor control device, e.g. mouse, joystick, trackbal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7/00Compasses; Devices for ascertaining true or magnetic north for navigation or surveying purposes
    • G01C17/02Magnetic compasses
    • G01C17/28Electromagnetic compa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6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lowering the supply or operating volt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10Power supply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GPS signal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8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 H04Q2209/883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enters an active or inactive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91927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如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及空中操作 式之遙控器、行動電話等之電子機器及其控制方法。 【先前技術】 主要以pc(個人電腦)而普及之Gm(圖形使用者介面)的 控制器,先前主要使用滑鼠及觸摸墊等的指示器件。 GUI不僅用作先前之卩⑶出(人工介面),也開始使用作 為將電視作為圖像媒體之起居室使用的Av機器之介面。 此種 HI 如有 Cross Media Bar、EPG、IP-TV、Wind0ws
Media Center 等。 目前普及之HI在控制上述之GUI時,係使用在先前之 機器用的遙控延長線上附加十字鍵的遙控,但是,因為無 法實施自由游標操作,所以操作感差。 為了解決該問題,而考慮使用無線滑鼠等,但是為了操 作滑鼠’需要放置滑鼠的桌子類。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對電腦進行立體輸入之立體電腦 輸入裝置,其特徵為包含:沿著3個旋轉軸(縱向搖動、橫 向搖動、搖擺頭部)感知空間上之方向變化的方向感知機 構;感知沿著設於立體電腦輸入裝置本體之χγζ座標系統 中至少平面(二維)座標系統之轴的變位之變位感知機構; 及以連接於前述電腦之輸入埠,且可處理前述電腦之方 式,而轉換前述方向感知機構及變位感知機構的輸出訊號 用之電子電路;且其特徵為:前述方向感知機構由分別對 130229.doc 200919277 應於3個旋轉軸(縱向搖動、橫向搖動、搖擺頭部)之3組回 轉儀構成,前述變位感知機構分別由對應於前述χγζ中之 任何一個軸之至少2個加速度感測器而構成」之立體(三維) 電腦輸入裝置。藉此’無須如滑鼠需要桌子類,而可空中 操作。 先V』可二中操作之空間滑鼠,係從在立體空間上移動之 手的複雜動作算出PC(個人電腦)畫面上的游標之移動量。 因此’空間滑鼠需要搭載加速度感測器及角速度感測器等 之檢測手移動的感測器。(專利文獻丨)。 [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ό-737ι號公報(請求項丨及請求項2)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因為上述專利寸籼,> + βΒ 文獻1之空間滑鼠搭載許多比桌上 型之無線滑鼠消耗電力的哭杜 电刀的益件,所以抑制滑鼠全體之耗 電’以謀求電池長壽命4卜阳雜 γ ρ化困難。桌上型之無線滑鼠的紅外 Ο 線感測器僅須在滑鼠移動眛 砂勃時檢测值即可,但是,空間滑鼠 之加速度感測器及角速声咸:目& 内迷度感測盗需要隨時檢測值。此外, 因為此等感測器中流入較大 穴之電流’所以需要比桌上型盔 線滑鼠細緻之省電力控制。 如此空中操作形態之指 丄 不為件,今後應係以無線方式使 用為主流。 八使 本發明人發現空中操作 _ 、 ^之指示器件,由於如專利文 獻1所示地感測器數量多, 0 ^ A u此,以無線方式使用其的情 況下,消耗之電力增加的新問題。 130229.doc 200919277 的為提供一種可減低耗 有鑑於以上之實情,本發明之目 電之電子機器及其控制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 通常模式,其係消耗第一電力;之電子機器含有· 比前述第-電力小之第二€力;\ =力模式,錢消耗 二感測器,其係耗電比’ t3 ’第—感測裔;第 係於前述省電力模切—感測器小;設定機構’其 诉,並>^ 制對前述第—感測器供給之電 ;,=:述第二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模式;檢測用機 從前述省定成前述省電力模式之第二感測器,檢測 m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㈣觸發器;及恢 ::二其係依據前述檢測出之觸發器,從前述省電力模 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给=電子機器由於在省電力模式時限制對第—感測器供 :P ’將第二感測諸定成省電力模式,並使用設定 =省電力模式之第二感測器,檢測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 逋吊模式用的觸發器,因此可減低耗電。 :種適合之形態為該電子機器係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 士是:中操作式之遙控器’且前述第一感測器係回轉感測 盗則述第二感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由於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及空中操作式之遙控器係使 用回轉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數個感測器,因此必然耗 電大。在此,由於加速度感測器係被動型之感測器,回轉 感測器係包含機械性振動之振子的感測器,因此回轉感測 130229.doc 200919277 器之耗電比加速度感測器之耗電大。此亦與藉由省電力模 式使此等感測器動作之情況相同。因此,在省電力模式時 限制對回轉感測器供給之電源,將加速度感測器設定成省 電力模式,並使用設定成省電力模式之加速度感測器,檢 測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用的觸發器,因此可減低 耗電。 _ 適口之種形態為該電子機器係行動電話或攜帶型之終 端裝置,且前述第—感測器係地磁方位感測器,前述第二 感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與上述同樣地’由於在省電力模式時限制對地磁方位感 測器供給之電源’將加速度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模式,並 使用設定成省電力模式之加速度感測器檢測從省電力模式 恢復成通常模式用之觸發器,因此可減低耗電。 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的電子機器,係搭載具有省電力狀態 之數個感測器’且包含以下機構:前述電子機器在省電力 模式時’控制成將前述數個感測器中前述省電力狀態時耗 電小的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狀態,並在其餘之感測器中限 制電源之供給;前述電子機器在省電力模式時,使用設定 ^前述省電力狀態之感測器,檢測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 常模式用之觸發器;及依據前述檢測出之觸發器,使前述 電子機器從前述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上述電子機器由於在該電子機器之省電力模式時,將數 個感測器中省電力狀態時耗電小的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狀 態,並在其餘之感測器中限制電源之供給,使用設定成該 130229.doc 200919277 省電力狀態之感測器檢測將電子機器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 通常模式用的觸發器,因此可減低耗電。 一種適合之形態為電子機器係至少搭載加速度感測器之 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或空中操作式之遙控器,且前述省 電力模式時設定成省電力狀態之感測器係前述加速度感測 器。
由於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及$中操作式之遙控器使用 加速度感測器等數個感測器,因此必然耗電大。在此,由 於加速度感測器係被動型之感測器,且耗電比其他感測器 小。此即使在省電力狀態下使此等感測器動作亦往往相 同因此,在省電力模式時限制對其他感測器供給之電 源,將加速度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狀態,並使用設定成省 電力狀態之加速度感測器,檢測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 模式用的觸發器,因此可減低耗電。 * -種適合之形態為電子機器包含回轉感測器於省電力 模式時’細轉感測器中限制電源之供給。由於回轉感測 益包含機械性振動之振子,耗電比加速度感測器大,因此 可有效抑制耗電。 本發明—種形態之電子機器的控制方法,係電子機写搭 載!有省電力狀態之數個感測器,且前述電子機器在省電 式夺控制成將數個感測器中前述省電力狀㈣㈣ 小的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 电刀狀態,並在其餘之感測器中限制 電源之供給,在前述省電 、 模式時’使用設定成前述省電 力狀態之感測器,檢測 电 J從’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用之 130229.doc 200919277 觸發器,依據前述檢測出之觸各 ^ ^ 、、 出之觸發裔,使前述電子機器從前 述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上述控制方法,由於在省番士 γ 4 η 士 電力杈式時,將數個感測器中 省電力狀態時耗電小的感測器^^宕忐少帝4 ^ J忒州态5又疋成省電力狀態,並 餘之感測器中限制電源之供 ^ 之感測器,檢測從省電力模_^^\成W電力狀態 „„ 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用之觸發 器’因此可減低耗電。 二:重2之幵”機器係至少搭载加速度感測器之 :件或空中操作式之遙控器,在前述省 ^力杈式時设定成省電力模式之感測器係前述加速度感測 由於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 加速度感測器等數個戊測 二…之、控器使用 I数個感測器’因此必然耗電大。在此,由 Γ二度感測器係被動型之感測器,且耗電比其他感測器 ^使藉由省電力模式使此等感測器動作時亦同。因 :产模式時限制對其他感測器供給之電源,將加 成省電力模式’並使用設定成省電力模式 速度感測器,檢消丨你义、f + p j 觸|哭L 4電力故式恢復成通常模式用的 觸發盗,®此可減低耗電。 :適:之形態為電子機器包含回轉感測器,於省電力 器包含機械性振動之Μ I原之供給。由於回轉感測 可有效抑制粍電。 加速度感測器大,因此 ’解决上述問題,本發明一種形態之電子機器包含: 130229.doc 200919277 框體、檢測部、電源部及控制機構。 上述檢測部含有: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其係耗 電比上述第一感測器小;並使用上述第一及第二感測器檢 測上述框體之移動。上述電源部對上述第一感測器及第二 感測器供給電源。上述控制機構含有:通常模式,其係對 上述第一及第二感測器供給上述電源;第一省電力模式, 其係遮斷對上述第一感測器供給之上述電源,而對上述第 二感測器供給上述電源、;及第二省電力模式,纟係遮斷對 上述第一及第二感測器供給之上述電源;依據上述檢測部 之輸出,而從上述通常模式轉換至上述第一省電力模式及 上述第二省電力模式。 上述電子機器中,上述控制機構含有:通常模式、第一 省電力模式及第二省電力模式。第―省電力模式之耗電比 通常模式小,第二省電力模式之耗電比第-省電力模式 小。此外,可依據檢測部之輸出判定是否操作有框體。因 此,藉由依據檢測部之輪出而轉換至上述各模式,可謀求 電子機器之耗電減低D / 上述電子機斋亦可進—步包含恢復機構’上述恢復機構 含有第-恢復模式’其係依據上述第二感測器之輸出,使 上述控制機構從上述第一省電力模式恢復成上述通常模 式。藉此,即使遮斷對第-感測器之電源供給狀態,仍可 恢復成通常模式。 上述控制機構亦可進-步含有第三省電力模式,皇係遮 斷從上述電源部對上述控制部供給之上述電源。— 130229.doc -12- 200919277 藉此,可謀求電子機器之更加省電力化。 上:控制機構亦可依據上述檢測部之輸出,判斷為經過 第一時間未操作上述框體時,從上述通常模式轉換至上述 第一省電力模式。 藉此可於不使用電子機器時適切地轉移 模式。 ,电刀 上述控制機構亦可依據上述檢測部之輸出,判斷為經過 比上述第時間長之第二時間未操作上述框體時,從上述 第:省電力模式轉換至上述第二省電力模式。 藉此T於不使用電子機器時適切地轉移至第二省電力 模式。 上述控制機構亦可依據上述檢測部之輸出,判斷為經過 上述第一時間未操作上述框體時’從上述通常模式轉換至 上述第一省電力模式’判斷為經過比上述第一時間長之第 二時間未操作上述框體時,從上述第一省電力模式轉換至 上述第一省電力模式’進一步判斷為經過比上述第二時間
長之第二時間未操作上述框體時,從上述第二省電力 轉換至上述第三省電力模式。 J 藉此,可於不使用電子機器時適切地轉移至 模式。 一1电刀 ^述第-省電力模式中’上述第二感測器亦可在省電力 狀態。 W在第-省電力模式中,第二感測器只須為可檢測電子機 盗較大之移動的狀態即可。藉此可提高省電力效果。 130229.doc -13· 200919277 力制機構含有微處理器單元(Mpu),上述第二省電 ^ ’上述微處理器單元亦可在省電力狀態。 "纟第-省電力模式中,可減少微處理器單元之耗 電0 一上述電子機n亦可進—步包含第—輸人操作部。上述第 ::入操作部藉由使用者輪入操作。上述恢復機構亦可進 舲3有第二恢復模式’其係依據對上述第一輸入操作部 2輸入操作,使上述控制機構從上述第二省電力模式恢復 成上述通常模式。 :此,可依據對輸入操作部之輸入操作,而將控制機構 恢復成通常模式。 上述電子機器亦可進一步含有:第二輸入操作部及恢復 構。上述第二輸人操作部可藉由使用者操作。上述恢復 機構含有第三恢復模式’其係依據對上述第二輸入操作部 之輸入操作’使上述控制機構從上述第三省電力模式恢復 成上述通常模式。 藉此,可依據對第二輸入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使控制機 構從第二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 上述電子機器亦可係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或空中操作 式之遙控H &時上述第—感測器亦可係回轉感測器,上 述第一感測器亦可係加速度感測器。 藉此’可謀求上述指示器件或遙控器之省電力化。 上述電子機器亦可係行動電話或攜帶型之終端裝置。此 時上述第-感測器亦可係地磁感測器,上述第二感測器亦 130229.doc •14- 200919277 可係加速度感測器。此外,亦可取代地磁方位感測器,而 使用回轉感測器。 藉此’可謀求上述行動電話或終端裝置之省電力化。 本發明其他形態之電子機器的控制方法,係電子機器含 有:第一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其係耗電比上述第一感 測盗小。在經過第一時間未操作上述電子機器時,上述電 子機器從供給電源至上述第一及前述第二感測器的通常模 式,轉換至遮斷對上述第一感測器供給之電源的第一省電 力模式。在經過比上述第一時間長之第二時間未操作上述 電子機器時,上述電子機器轉換成遮斷對上述第一及第二 感測器供給之電源的第二省電力模式。在上述第二省電力 模式執订中’檢測出對上述電子機器之輸入操作時,使上 述電子機器從上述第二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對上述第一及第 二感測器供給電源的通常模式。 第-唱電力模式之耗電比通常模式小,第二省電力模式 ,耗電比第一省電力模式小。因此,依電子機器之使用狀 態而使該電子機器轉換至上述各模式’可議求減低電子機 器之耗電。此外’即使在遮斷了對第一及第二感測器之電 源供給的狀態下’仍可依據對輸入操作部之輸入操作,而 使該電子機器從第二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 亦可使上述電子機器在上述第—省電力模式 測出使用者操作上述電子機器時,從前述第 $ 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冤力梹式 藉此’可依電子機器之使用狀態,而使其從第一省電力 130229.doc •15- 200919277 模式適切地恢復成通常模式。 亦可在經過比上述第二時間長之第三時間未操Μ 子機器時,使上述電子機器轉換至遮斷上述電子機器2 源的第三省電力模式。 °之 藉此,可謀求電子機器之更加省電力化。 .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所述’採用本發㈣,可減低電子機ϋ之耗電。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控制系統圖。控制系 統100包含:顯示裝置5、控制裝置40及輸入裝置工。 如圖1所示,控制裝置40係電腦,且包含:MPU35(或是 CPU)、RAM36、ROM37、1½•级切秘,〇 WMj /、收發訊機38、天線39及視頻 RAM41 等。 收發訊機38經由天線39而接收從輸入裝置丨傳送之控制 Ο 减°收發訊機38亦含有傳送功能,而可與輸人裝置1雙 向通訊。收發訊機38如在控制裝置4〇中可裴卸。 MPU35依據控制訊號,實施控制顯示於顯示裝置$之畫 -面3的指標(游標)2之移動用的運算,並實施控制圖符4之執 ,行用的運算。藉此,產生控制顯示於顯示裝置$之畫面3上 的UI之顯示控制訊號。 視頻RAM41儲存依其顯示控制訊號而產生之顯示於顯示 裝置5的畫面資料。 控制裝置40亦可係專用於輸入裝置】之機器,不過亦可 130229.doc 16 200919277 裝為:人:::等,裝置4。一亦可為與顯示 ’、'、體之電腦’亦可為聲頻/視覺機哭 遊戲機器或是汽車導航機器等。 …投影機、 亍輪入裝置1之立體圖。輸入襄置1係用於在顯 ”裝置5中輸入資訊的空間指示器件(電 1形成使用者可手持程度之大小。如圖2所示::= 包含:框體!〇’*設於框體10上部之如3 ;
υ
13等的操作#。 Μ 1 H 按鍵U設於框體1G之上部的靠近中央,含有如%使用之
作為輸入器件的滑鼠之左按鍵的功能。藉由按兩下按鍵U 來執行播案。此外,藉由按住按鍵11移動輸人裝置,可進 行「拖放」操作。 按鍵12鄰接於按鍵u ’而含有滑鼠之右按鍵功能。如可 進行各種選項操作。 按鍵13係切換認識輸入裝置1之移動f的功能之有效/無 效時使用的按鍵。此外,按鍵13係可旋轉之按鍵,藉由^ 轉可使晝面捲動。按鍵u、12及13之配置及發行之命令内 容等可適 宜變更。 圖3係杈式顯示輸入裝置丨之内部的結構圖。圖2及圖3之 說明,權宜上將框體10之長度方向作為2,方向,將框體1〇 之厚度方向作為X'方向,將框體10之寬度方向作為Y,方 向。 如圖3所示,輸入裝置1包含:控制單元30、感測器單元 17及電池1 4。 130229.doc -17- 200919277 控制單元30包含:主機板18、安裝於主機板18上的 MPU50、60(微處理單元)(或是cpu)、水晶振盪器2〇、收 發訊機2 1及印刷於主機板丨8上的天線22。 圖4係顯示感測器單元ι7(檢測部)之立體圖。感測器單 元Π包含:電路基板25、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單元 1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丨6。 角速度感測(回轉感測器)單元1 5檢測彼此交又之2 轴’如正交之2軸周圍之角速度。加速度感測器單元丨6檢 測彼此交叉之2軸,如沿著正交之2軸軸及γ,軸)的加速 度。另外’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丨5之檢測軸與加速度感測器 單元1 6之檢測軸不限於相互為同一之情況,亦可各檢測軸 配置成彼此交又之角度。 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包含:第一角速度感測器1 5丨及第 二角速度感測器1 52之2個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單元丨6包 含·第一加速度感測器161及第二加速度感測器162之2個 感測器。此外,此等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丨5及加速度感測器 單元16分別被封裝而搭載於電路基板25上。 第一、第二角速度感測器151、152使用檢測與角速度成 正比之哥氏力的振動型之回轉感測器。第一、第二加速度 感測器1 61、1 62亦可係壓電電阻型、愿電型、靜電電容型 等任何類型之感測器。 感測器單元17以電路基板25之搭載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 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的面實質地平行於χι_γ,平面之方 式,内藏於框體10中,兩感測器單元15、16檢測關於X,軸 130229.doc -18- 200919277 及Y’軸之2軸的物理量。此外 裝置1之移動,亦有時將X,軸 方向稱為間距方向,並將ζ,軸 向0 ,以後之說明中,關於輸入 方向稱為偏轉方向,將γ,轴 方向周圍的旋轉稱為轉動方
圖5係顯示輸入裝置1之電性結構的區塊圖。如該圖所 示、,輸入裝置i包含··按鍵U W (第-輸入操作部)、 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以上係檢測 部)、MPU50、ΜΡ_、開,卜52 '水晶振i器2〇、犯 DC轉換器26(以上係控制機構或恢復機構)及電池 (Battery) 14(電源部)。 電池14係輸入裝置丨之電源。電池14使用乾電池或是充 電式電池等。 DC-DC轉換器26將電池14之電源電壓形成穩壓,而供給 電源至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丨5、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 MPU50及60。DC-DC轉換器26包含斷路開關48。斷路開關 48係斷開輸入裝置1之系統全體的電源供給用之開關。 水晶振盪器20產生時脈,並將其供給至MPU50、60。 MPU50依據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 之檢測訊號運算速度值,並將該速度值輸出至MPU6〇(移 動值產生機構)。MPU5〇管理來自按鍵11、I2及I3之輪入 訊號’並將該輸入資訊輸出至MPU60。 MPU50依來自MPU60之後述的指令(使動作模式轉換用 之指令),執行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加速度感測器單元 16及MPU50本身之動作模式(執行機構)。MPU 5 0依執行之 130229.doc -19- 200919277 動作模式切換開關51、開關52之接通斷開。開關51接通 時’從DC-DC轉換器26供給電源至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 開關5 1斷開時遮斷電源之供給。開關52接通時從DC_DC轉 換器26供給電源至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 6,開關52斷開時遮 斷電源之供給。另外,開關5 1亦可插入角速度感測器單元 15之中’開關52亦可插入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中。 MPU50依據來自MPU60之指定的指令,輸出電源斷開指 令至斷路開關48,而斷開輸入裝置1之系統全體的電源供 給。 MPU60依據來自MPU50之訊號,判定輸入裝置1之使用 狀態(判定機構)。換言之,MPU60依據從MPU50傳送之速 度值及來自按鍵11、12及13之訊號,判定正操作輸入裝置 1之第一狀態與未操作之第二狀態。 MPU60將該判定結果傳送至MPU50。MPU60依據該判定 結果轉換MPU60本身之動作模式。 MPU60將從MPU5〇傳送之速度值及來自按鍵u、12及13 之訊號,藉由收發訊機2 1,作為rF無線訊號,而經由天線 22輸出至控制裝置4〇。收發訊機2丨亦含有作為接收從控制 裝置40傳送之訊號的接收機之功能。 圖6係顯示顯示於顯示裝置5之晝面3的例圖。顯示裝置$ 如為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光)顯示器等,不過不限於此 等。或是顯不裝置5亦可為與可接收電視播放等之顯哭 ^ 丨 οσ 成為一體的裝置。為使以後之說明容易理解,只要未特別 明示,以輸入裝置1操作之對象的m係說明指標(游標)2〇 130229.doc -20- 200919277 在畫面3上顯示有圖符4及指標2等之UI。所謂圖符,係 將電腦上之程式功能、執行指令或是檔案之内容等,在晝 面3上予以圖像化者。另外,將畫面3上之水平方向作為X 軸方向,將垂直方向作為丫軸方向。 圖7係顯示使用者握住輸入裝置丨之情形圖。如圖7所 厂、輸入裝置1除了上述按鍵11、12及13之外,亦可包含 如"X於操作電視等之遙控器上的各種操作按鍵及電源開關
等操作邛如此,在使用者握住輸入裝置1之狀態下,藉 由使輸入裝置1空中而移動,或是藉由操作操作部,而將 其輸入為訊輸出至控制裝置4〇,並藉由控制裝置控制 UI。 其-入,说明輸入裝置丨之操縱方式及藉此在畫面3上之指 標2移動的典型例。圖8係其說明圖。 士圖8(A)、(B)所不,在使用者握住輸入裝置1之狀態 將置有輪入裝置1之按鍵11、12之側朝向顯示裝置5 側:使用者以梅指在上小指在下之狀態,也就是在握手之 狀怨下握住輸入裝置i。在該狀態下,感測器單元η之電 路基板25(參照圖4)對顯示裝置5之晝面巧行地接近感測 盗早心之檢測軸的2軸,對應於晝面3上之水平軸(X軸) 及垂直軸(Y轴)。以下,將此種顯示於圖8(A)、⑻之輸入 裝置1的姿勢稱為基本姿勢。 :圖8⑷所不,在基本姿勢之狀態下,使用者將手腕及 上下方向,換言之係間距方向搖動。此時二加速 度感測器162檢測間距方向之加速度,第-角速度:測器 130229.doc 21 200919277 151檢測X’軸周圍之角速度(參照圖4)。控制裝置4〇依據此 等檢測值,以指標2移動於圖6之γ軸方向的方式來控制其 指標2之顯示。 另外,如圖8(B)所示,在基本姿勢之狀態下,使用者將 手腕及手臂左右方向,換言之係偏轉方向搖動。此時,第 加速度感測器161檢測偏轉方向之加速度,第二角速度 感測益I52檢測Υ,轴周圍之角速度(參照圖4)。控制裝置40 ( 依據此等檢測值,以指標2移動於圖6所示之X軸方向的方 式來控制其指標2之顯示。 一種實施形態係輸入裝置i之MpU5〇按照儲存於内部之 非揮發性記憶體的程式’依據感測器單元丨7檢測出之各檢 測值’算出偏轉及間距方向的速度值,其詳述於後。此 時,輸入裝置1之MPU50主要算出速度資訊。在此,為了 控制指標2之移動,原則上係使用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檢 測之2軸的加速度值之積分值(速度)的維數(dimension)。而 I) 後,將該速度之維數的輸入資訊傳送至控制裝置40。 其他實施形態’係輸入裝置1將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檢 測出之物理量等作為輸入資訊,而傳送至控制裝置40。此 " 時,控制裝置4〇2MPU35按照儲存於ROM37之程式,依據 • 接收之輸入資訊算出偏轉及間距方向之速度值,並依該速 度值使指標2移動地顯示(參照圖14)。 控制裝置40藉由將每單位時間之偏轉方向的變位變換成 在晝面3上之X軸上的指標2的變位量,並將每單位時間之 間距方向的變位變換成在畫面3上之γ軸上的指標2之變位 130229.doc -22- 200919277 里而使指標2移動。典型而言,控制裝置40之MPU50就 才曰疋之各時脈數所供給之速度值,係在供給於第(η-】)次之 速度值_加上供給於第η次的速度值。藉此,該供給於第η _人之速度值相當於指標2之變位量,而產生指標2在畫面3 上之座軚貧訊。此時,控制裝置40之MPU35主要算出座標 資訊。 就算出上述速度值時之加速度值的積分,亦與該變位量 之算出方法相同。 八:人就重力對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影響作說明。圖 9及圖10係其說明圖。圖9係在ζ•方向觀察輸入裝置】之 圖,圖10係在X,方向觀察輸入裝置丨之圓。 圖9(A)係輸入裝置丨採基本姿勢且靜止。此時,第一加 速度感測器161之輸出實質上係〇,第二加速度感測器162 之輸出為重力加速度G部分的輸出。但是如圖9(b)所示, 輸入裝置1傾斜於偏轉方向之狀態下,第一 '第二加速度 161 ' 162係檢測重力加速度G之各個傾斜成分的加 速度值。 此時,特別是,儘管輸入裝置#際上並未在偏轉方向 移動,第-加速度感測器161仍檢測偏轉方向之加速度。 該圖9(B)所示之狀態,與圖9(c)所示地輸人裝们在基本姿 勢時,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 6受到以步括| 虛線箭頭表示之慣性力 lx、Iy的狀態等價’對加速度感測号 、 』器早兀16而言並無區 別。結果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判斷幺各μ J斷為左斜下方向之加速度 施加於輸入裝置1 ’而輸出與輪入劈要 J八瑕置1實際移動不同的檢 130229.doc -23· 200919277 測訊號。且因為重力加速度G始終作用於加速度感測器單 元16,所以積分值增大,使指標2斜下方地變位之量加速 度性地增大。從圖9(A)轉移狀態至圖9(B)時,原本晝面3 上之指標2不移動,而可說是符合使用者之直覺的操作。 如從圖10(A)所示之輸入裝置!的基本姿勢之狀態,如圖 1 0(B)所示地輸入裝置1在間距方向旋轉而傾斜時,亦可說 與上述相同。此種情況,由於輸入裝置丨在基本姿勢時之 第二加速度感測器162檢測的重力加速度G減少,因此如圖 10(C)所示,輸入裝置i不與上方之間距方向的慣性力〗作區 別。 為了儘量減少以上之重力對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的影 響,本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丨係使用以角速度感測器單元 15檢測出之角速度值,來算出輸入裝置1之速度值。以下 就该動作作說明。圖11係顯示其動作之流程圖。 於輸入裝置1中投入電源。如藉由使用者按下設於輸入 裝置1或控制裝置4 0之電源開關等,而在輸入裝置1中投入 電源。投入電源時,從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輸出2軸之加 速度訊號(第一、第二加速度值ax、ay)(步驟丨〇丨a),此供給 至MPU50。該加速度訊號係對應於在投入電源之時點輸入 裝置1的姿勢(以下稱為初期姿勢)之訊號。 初期姿勢亦可能形成上述基本姿勢。但是,亦有時係在 X·軸方向檢測重力加速度之全部量的姿勢,亦即第一加速 度感測器161之輸出係檢測重力加速度部分之加速度值, 第一加速度感測器162之輸出係〇。當然初期姿勢亦可能如 130229.doc -24- 200919277 圖9(B)所示係傾斜的姿勢。 輸入裝置以⑽㈣就指定之各時脈數取得來自該加速 度感測器單元16的加速度訊號(ax、ay)。1^1>1;5〇取得第二 次以後之加速度訊號(ax、ay)時,為了除去重力之影響而 進行其次之運算。亦即,MPU50如下述公式(1)、(2)所示 地,從此次之加速度值ax、ay減去前次在各個义,軸及Y,軸 方向檢測出之重力加速度成分(第一次之〜、 ay(=arefy)),而分別產生第一修正加速度值、第二修正 加速度值accry(步驟i〇2a)。 ac〇rx=ax-arefx · · · (1) ac〇ry=ay-arefy · · · (2) 以後,分別將arefx、arefy稱為X,軸及γ,之基準加速度值 (第一基準加速度值、第二基準加速度值)。投入電源後, 最初進行步驟l〇2a之計算時,arefx、1々成為電源投入之 後檢測出的加速度訊號ax、ay。 MPU50如公式(3)、(4)所示地,藉由加上第一、第二修 正力速度值aeorx、acory,亦即藉由積分運算,而分別算出 第一速度值Vx、第二速度值Vy(步驟II5)。 Vx(t)=Vx(t-l)+ac〇rx ... (3)
Vy(t)=Vy(t-l)+acory · . . (4) ⑴、vy(t)表示此次之速度值,'(Μ)、Vy(M)表示前 次之速度值。 另外,如上述,在輸入裴置1中投入電源時,從角速度 感測器單元15輸出2軸之角速度訊號(第—及第二肖速度值 130229.doc •25- 200919277 ωχ、c〇y)(步驟1〇ib) ’此供給至⑽!^“。MpU5〇取得此時, 藉由微分運算而算出各個角加速度值(第一角加速度值 △ ωχ、第二角加速度值△%)(步驟1〇2匕)。 MPU50判定上述Αωχ、△%之絕對值|Δω」、|Δ〜丨是否分 別比臨限值Thl小(步驟103、步驟1〇6)。|A0ygThl時, MPU50照樣使用第一基準加速度值arefx,不將其更新(步驟 1〇4)。同樣地,|△ωχ丨2Thl時,MI>U5〇照樣使用第二基準 加速度值arefy,不將其更新(步驟1〇7)。 臨限值Thl設定接近0之值。臨限值Thl考慮儘管使用者 刻意使輸入裝置1靜止,但是因使用者之手晃動及Dc偏壓 等而檢測出的角速度值。如此’可防止使用者刻意使輸入 裝置1靜止時,因該手晃動及DC偏壓導致指標2移動而顯 示0 以上實施之處理係基於以下之理由。 圖12係從上方觀察操作輸入裝置1之使用者的圖。使用 者自然地操作輸入裝置1時,係藉由手臂根部之旋轉、手 肘之旋轉及手腕之旋轉中的至少丨個而操作。因此,加速 度發生時,應該也會發生角加速度。亦即,加速度可視為 從屬於與其加速度之方向相同方向的角加速度者。因此, MPU50藉由監視第二角加速度值’來判定是否更新與 其相同方向之第一基準加速度值arefx,從公式〇)結果可判 定是否校正第一修正加速度值acorx。就第一角加速度值 |Δωχ|亦同。 更詳細說明’第二角加速度值|Δωγ|大於臨限值Thl時, 130229.doc -26 - 200919277 MPU50判定為輸入裝置丨在偏轉方向移動。此時,Mpu5〇 不更新第一基準加速度值arefx,結果’不校正第一修正加 速度值ae()rx,而依據其〜㈣繼續公式(3)之積分運算。 此外,第一角加速度值丨Δωχ丨大於臨限值ΤΜ時,Mpu5〇 判定為輸入裝置1在間距方向移動。此時,Mpu5〇不更新 第二基準加速度值arefy,結果,不校正第二修正加速度值 acory,而依據其、。”繼續公式(4)之積分運算。 另外在步驟103中,第二角加速度值lAtOy丨比臨限值Thl 小時,MPU50判定為輸入裝置1在偏轉方向靜止。此時, MPU50將第一基準加速度值arefx更新成此次之(最新之)檢 測值ax,並藉由公式(1)校正第一修正加速度值‘^(步驟 1〇5)。所謂最新之檢測值ax,換言之係輸入裝置丨在大致靜 止狀態下的檢測值,因此,其成為藉由重力加速度之成分 值。 同樣地,在步驟106中,第一角加速度值丨丨比臨限值 Thl小時,MPU50判定為輸入裝置1在間距方向靜止。此 時,MPU50將第二基準加速度值〜吻更新成此次之(最新 之)檢測值ay,並藉由公式(2)來校正第二修正加速度值 acory(步驟 1〇8)。 另外’本實施形態係就偏轉方向及間距方向的兩個方 向,將臨限值設為相同值Thl ’不過亦可使用在兩方向不 同之臨限值。 上述係監視角加速度值Δωχ、Ac〇y,不過進_步MPU50 藉由監視角速度值c〇x、〇)y,亦可修正經公式(3)、(4)算出 130229.doc -27· 200919277 的速度值。藉由圖12之觀點,發生速度時,應該也會發生 角速度,速度可視為從屬於與其速度之方向相同方向的角 速度者。 詳、、、田而。第一角速度值之絕對值丨c〇y丨大於臨限值Th2時 (步驟1〇9為_,则50判定為輸入裝L在偏轉方向移 動。此時,MPU50不修正第一速度值%(步驟ιι〇)。就第 一角速度值之絕對值丨ωχ|亦同(步驟112為>^〇、步驟ιΐ3)。 臨限值Th2亦以與上述臨限值ΤΜ之設定相同的旨趣來設 定即可。 另外,第一角速度值之絕對值丨丨比臨限值小時(步 驟109為YES),MPU50判;^為輸人在偏轉方向靜止。 此時’ MPU50修正第一速度值、,如重設成零(步驟η”。 就第角速度值之絕對值丨ωχ|亦同(步驟丨丨2為YES、步驟 114)。 , 如以上所述地,MPU50將兩方向之速度值Vx、、輸出至 MPU60,MPU60將速度值%、%經由收發訊機2丨而輸出至 控制裝置40(步驟116)。 另外,MPU50典型而言當然係同步進行步驟⑺卜及 i〇ib,不過,亦可在執行步驟101a後執行步驟i〇ib,亦可 在執行步驟l〇lb後執行步驟i〇ia。此外,步驟〖ο]、1〇5、 109、112不限於以其順序作處理之例。換言之可適宜變 更此等各步驟之處理順序。以上者就圖M所示之處理亦 同。再者,在將該輸入裝置與控制裝置予以一體化的電子 機器(手持型顯示裝置)中適用本發明時,圖11及圖14所示 130229.doc -28- 200919277 之處理係在同一機器内執行。 控制裝置40之MPU35輸入輸入資訊之速度值〜、vy(步 驟117) MPU35產生下述公式(5)、(6)所示之因應速度值
Vy的指標2之座標值χ、γ(步驟118),以畫面3上之指 t 2移動的方式來控制顯示(步驟119)。 X(t)=X(t-l)+Vx . · . (5) Y⑴=Y(t-l)+Vy . . . (6)
如以上所述,由於在輸入裝置1大致靜止時更新基準加 速度值arefx、arefy’並校正修正加速度值3咖、一,因此 可抑制重力對加速度感測H單元16之料^此外,更新基 準加速度值arefx、心…時,為了藉由公式(1)、(2)修正加速 度值ae()rx、ae(ny ’亦修正Dc位準,亦解決dc偏壓之問題。 再者,由於輸入裝置丨大致靜止時,速度值亦重設為零之 方式作修正,因此亦可抑制積分誤差。發生積分誤差時, 儘管使用者使輸入裝置丨之移動停止,仍會發生指標2在畫 面3上移動的現象。 此外,本實施形態係藉由個別地進行第一基準加速度值 arefx及第二基準加速度值arefy之更新,如僅在偏轉及間距 方向中之一方角加速度值比臨限值小時進行其校正。因 此’在實用上,可以非常短之時間間隔來更新第一基準加 速度值arefx或第二基準加速度值。可以說就個別進行 第一速度值vx及第二速度值Vy之修正亦同。圖13係為了容 易瞭解其而說明之圖。 圖13顯不在X轴及γ軸之平面觀察輸入裝置丨的軌跡。在 130229.doc •29· 200919277 角速度值%大致為零(比臨限值Th2小)時, 重設為零。扃問} 仕間距方向之角速度值ωχ大致為零臨 几2小)時,Vy重設為零。 值 先前為了抑制重力之影響’除了設置6個感測器之輪入 裝置1外’亦有藉由3軸之加速度感測器檢測重力向量每單 位時間之變化’認識轉動及間距之角速度,而將其作為 7口變位量的展置。由於該裝置係雖然γ軸方向無問題,但 疋-要使用者在轉動方向扭動或扭轉手腕,即在χ勒方向 使扣‘ 2移動的型式,因此不切合使用者之直覺。 圖14係顯示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之流㈣。該流程圖係輸 入裝置1將從感測器單元17輸出之2軸的加速度訊號及2轴 的角速度訊號,作為輸人資訊而輸出至控制裝置4〇。控制 裝置40之MPU35在步驟2〇4〜218中執行圖丨】所示之步驟 l〇2a及l〇2b〜115。由於與圖u相同,因此省略詳細之說 明。 輸入裝置1如亦可係電視等用於遠距離操作之遙控器及 遊戲機用的輸入裝置。 其次,就輸入裝置1之動作模式的切換作說明。 圖15係顯示輸入裝置1之!^1;50、6〇的動作模式之轉換 關係圖。 如該圖所示,MPU50、60分別設定成轉換成數個動作模 式。圖15中之點線箭頭顯示從MPU60傳送至MPU50之指 令。MPU50之動作模式轉換藉由以此等點線箭頭所示之指胃 令而引起。MPU50、60每個動作模式設定各個動作。 130229.doc •30· 200919277 MPU50轉換成重設模式(POR:電源接通重設)、初始化 模式(Init)、主動模式(Active)(通常模式)、睡眠i模式 (Sleepl)(第一省電力模式)、睡眠2模式(sleep2)(第二省電 力模式)及電源斷開模式(P0wer 0ff)(第三省電力模式)之各 動作模式。 MPU60轉換成重設模式(POR)、初始化模式、斷線 模式(Disconnect)、主動模式(Active)(通常模式)、睡眠^莫 式(Sleepl)(第一省電力模式)、睡眠2模式(sleep2)(第二省 電力模式)及斷開模式(Off)(第三省電力模式)之各動作模 式。 重設模式(P O R)係在輸入裝置i中投入電源之後的狀態。 其後,MPU50、60轉移至各個器件的初始化處理。 初始化模式(Init)係MPU5〇、6〇均結束硬體之初始化的 狀態。MPU50成為等待從Mpu6〇接收點線箭頭所示之主動 指令的狀態。主動指令係使MPU5〇從初始化模式(11^〇轉 換至主動模式(Active)用的指令。MpU6〇於本身之硬體的 初始化結束時,立即將主動指令傳送至MpU5〇,並轉移至 斷線模式(Disconnect)。 斷線模式(DiSCOnnect)係Mpu6〇中特有之狀態,且係無 法與個人電腦之控制裝置4〇無線通訊的狀態。Μρυ6〇決定 與控制裝置40侧之無線通訊器件實施無線通訊用的電波頻 率,並從無線通訊器件取得識別代碼。藉此,輸入裝置工 與控制裝置4〇可實施無線通訊。在可實施無線通訊之階 段MPU60轉換至主動模式(Active)。一定時間(如5分鐘) 130229.doc •31- 200919277 無法實施無線通訊情況下,MPU60轉換至斷開模式(〇奶。 主動模式(Active)係MPU50、60均為通常之動作狀態。 如MPU5〇讀取以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 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 16檢測出之角速度及加速度的檢測訊號,算出圖6所示之 游標(指標)2的X方向(水平方向)及Y方向(垂直方向)的速度 值Vx、Vy。此外,MPU50檢測按鍵11、12及13等之接通/ 斷開狀態。 MPU60定期地(如i〇msec周期)藉由指令從MPU50取得速 度值Vx、Vy及按鍵11、12及13等之接通/斷開狀態。 MPU60將從MpU50接收之此等資訊經由收發訊機21,藉由 無線通訊而傳送至控制裝置40。此時,控制裝置40與輸入 裝置1無法實施無線通訊情況下,MPU60從主動模式 (Active)轉換至斷線模式(Disc〇nnect),而成為斷線模式 (Disconnect)。無線通訊繼續情況下,MPU60於速度值
Vx、Vy均係零,且按鍵丨丨、丨2及13等全部係斷開狀態時, 判斷為「使用者未操作輸入裝置1之狀態」,該狀態繼續第 一指定時間(如3 0秒鐘)情況下,轉換至睡眠1模式 (Sleepl) 〇 睡眠1模式(Sleepl)係MPU50、60均係在第一階段之省電 力模式的狀態。MPU60轉換成睡眠1模式(Sleepl)時立即亦 對MPU50傳送使其轉換成睡眠}模式(sleep丨)用的睡眠1指 令。MPU6〇傳送睡眠1指令後,MPU6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 模式。 MPU50接收睡眠丄指令時,轉換成睡眠1模式(sleepl), 130229.doc •32· 200919277 斷開開關51,並切斷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之電泝 艰’藉由設 定成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藉由檢測輸入裝置1之# 移動,而 將中斷訊號傳送至MPU50後,將MPU5〇本身設定 〜戍省電力 模式。 MPU60靜止後,即使經過第二指定時間(如!八& 刀鏠)加速 度感測器單元16之第一加速度感測器161、第-4 迷度感 測器162之檢測值仍然為零,按鍵11、12及13之入 ~ t部仍係 斷開狀態時,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
睡眠2模式(Sleep2)係MPU50、60均係在第二階 ή奴之省電 力模式的狀態。MPU60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時立^亦 對MPU50傳送使其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用沾机 ^唾眠2指 令。MPU60傳送睡眠2指令後,將本身設定成少 & $電力模 式。 MPU50接收睡眠2指令時,轉換成睡眠2模式 ^leep2) » 斷開開關52,並切斷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電% Λ 碌(將角速 度感測器單元1 5與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電、、馬 〆 得、一起斷 開)’將MPU5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 斷開模式(Off)係MPU60特有之狀態,且係繼 、續等待 MPU50斷開系統全體之電源供給的狀態。MPU6〇轉換成斷 開模式(Off)時,對MPU50傳送電源斷開指令(Power Off指 令),要求形成電源斷開模式(P〇wer Off)。其後,MPU60 進入等待系統全體之電源供給斷開的狀態。 MPU50接收電源斷開指令(Power Off指令)時,執行保存 參數等之必要處理後,將DC-DC轉換器26之斷路開關48設 130229.doc -33- 200919277 定成Low,而切斷供給至輸入裝置1全體之電源。 圖16係顯示MPU60依據MPU50中產生之事件的模式轉換 圖。 圖16之閃電箭頭顯示各事件。按鍵事件(Button Event)係 藉由使用者操作按鍵11、12及13等時,從按鍵11、12及13 等輸入MPU50的事件。動作事件(Motion Event)係藉由使 用者對輸入裝置1賦予加速度時,從加速度感測器單元j 6 輸入MPU50之事件。 報告事件(Report Event)係從MPU50對MPU60之通知事 件。報告事件(Report Event)係MPU50中發生按鍵事件 (Button Event)或動作事件(Motion Event)時,藉由從 MPUSO對MPU60輸入特定之訊號而發生的事件。 MPU50藉由該報告事件(Rep〇rt Event),使睡眠1模式 (Sleepl)或睡眠2模式(Sleep2)中之MPU60轉換成主動模式 (Active)。 圖1 7係顯示MPU50之動作模式的轉換條件之圖。 圖1 7係將MPU50之轉換開端的各動作模式顯示於行方 向,將MPU50之轉換終端的各動作模式顯示於列方向。 MPU50於初始化模式(Init)時,接收來自Mpu6〇之主動 指令(Active指令),而轉換成主動模式(AcUve)。 MPU50於主動模式(Active)時,從Mpu6〇接收睡眠丨指令 (sieepl指令)’而轉換成睡眠丨模式(sleepi)。Mpu5〇於主 動模式(Active)時,從MPU6〇接收電源斷開指令(p〇wer 〇ff 指令),而轉換成電源斷開模式(p〇wer 〇ff)。 130229.doc 200919277 MPU5〇於睡眠1模式(Sleepl)時,接收使用者之按鍵事件 (Button Event)或是動作事件(Motion Event),而轉換成主 動模式(Active)。 MPU50於睡眠1模式(Sleepl)時,從MPU60接收睡眠2指 令(Sleep2指令),而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另外,亦 可MPU50於睡眠1模式(Sleepl)時,從MPU60接收電源斷開 指令(Power Off指令),而轉換成電源斷開模式(Power Off)。 MPU50於睡眠2模式(Sleep2)時,接收使用者之按鍵事件 (Button Event),而轉換成主動模式(Active)。 MPU50於睡眠2模式(Sleep2)時,從MPU60接收電源斷開 指令(Power Off指令),而轉換成電源斷開模式(Power Off)。 圖18係顯示MPU60之動作模式的轉換條件之圖。 圖18與圖17同樣地,係將MPU60之轉換開端的各動作模 式顯示於行方向,將MPU60之轉換終端的各動作模式顯示 於列方向。 MPU60於初始化模式(Init)時,將使MPU50初始化之主 動指令(Active指令)輸出至MPU50,將MPU50予以初始 化,並轉換成斷線模式(Disconnect)。 MPU60於斷線模式(Disconnect)時,在與控制裝置40側 之無線通訊的連接成功情況下,轉換成主動模式(Active模 式)。 MPU60於主動模式(Active模式)時,無法與控制裝置40 130229.doc -35- 200919277 側之無線通訊連接時,轉換成斷線模式(Disc〇如 MPU60於指定時間(如5分鐘)無法與控制裝 通訊連接時,轉換成斷開模式(Off)。 置40侧無線 MPU60於主動模式(Active模式)時,在靜止後,於指定 時間(如3〇秒鐘)不輸入報告事件(Report Event)時,轉^成 睡眠1模式(Sleepl)。
MPU60於睡眠1模式(Sleepl)時,從MPU50輪入報告事件 (Report Event)時,轉換成主動模式(Active)。 MPU6〇於睡眠1模式(Sleepl)時,靜止後,於指定時間 (如1分鐘)不從MPU50輪入報告事件(Report以如〇時,轉 換成睡眠2模式(Sieep2)。 MPU60於睡眠2模式(Sieep2)時,從MPU50輸入了報告事 件(Report Event)時,轉換成主動模式(Active) 〇 MPU60於睡眠2模式(sieep2)時,靜止後,於第三指定時 間(如5分鐘)不從MPU50輸入報告事件(Report Event)時, 轉換成斷開模式(Off)。 如此採用本實施形態時,輸入裝置1包含MPU50與 MPU60 ’ MPU50可依據來自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等之檢測 訊號求出速度值,並與來自按鍵11等之訊號一起,將速度 值傳送至MPU60。MPU60可依據來自MPU50之訊號判定是 否操作輸入裝置1,並依據靜止後之經過時間判定轉換終 端之動作模式,並將判定結果傳送至MPU50。MPU50可依 據MPU60之判定結果,於操作輸入裝置1之狀態時,將 MPU50及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等設定成主動模式,未操作 130229.doc -36- 200919277 輸入裝置1之狀態時,將MPU50及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丨5等 設定成睡眠1模式及睡眠2模式等。如MPU6〇判定為未操作 輸入裝置1時,MPU60可傳送睡眠}指令至MpU5〇。MpU5〇 依來自MPU60之睡眠1指令等,轉換成睡眠i模式(sleepi) 等。而後,MPU50可斷開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之電源,而 不使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檢測輸入裝置1之角速度值。結 果,可減少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消耗之電力,而減低輸入 裝置1之耗電。 具體而言,在通常模式中,如加速度感測器單元丨6係被 動型式之感測器’且消耗電流以3 v驅動時,係〇.2爪八至1 mA程度。另外,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丨5包含機械性振動之 無圖示的振子’為了發生哥氏力,需要使振子隨時振動。 為了用作將角速度感測器從省電力模式恢復用的觸發器, 該驅動電路須持續動作。角速度感測器之消耗電流以3 v 驅動時係6 mA至12 mA程度,且比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 大。換言之’藉由切換成本發明之睡眠1模式(Sleep丨),比 主動模式(Active),可將消耗電流從1/3〇變成丨/丨2程度。此 外’電源電壓為3.3 V,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消耗電流 為〇·3 mA,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之消耗電流為7瓜八時,藉 由切換成本發明之睡眠1模式(Sleep 1 ),可將消耗電流變成 1/23。 MPU60傳送睡眠1指令後’將MPU6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 模式。 此時所謂MPU60之省電力模式,如係接收來自MPU50之 130229.doc -37- 200919277 訊號的周期比通常模式時長的狀態。藉此可減少MPU60消 耗之電力。 MPU50接收睡眠丨指令時,如上述,設定成切斷角速度 感測器單元15之電源,並且藉由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檢測 輸入裝置1之動作,而將中斷訊號傳送至MPU5(^^,將 MPU5 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 此時所謂MPU50之省電力模式,如係停止對角速度感測 器單7〇15之輸出處理時需要的電路供給電力,或是抽樣加 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輸出的周期變長的狀態。藉此,可減 少MPU50消耗之電力。 因此’再度操作輸入裝置1時,MPU50接收來自加速度 感測器單元16之加速度值(中斷訊號),或是接收來自按鍵 11專之訊號,可依據加速度值或來自按鍵丨丨等之訊號,從 睡眠1模式(Sleep 1)恢復成主動模式(Active)。換言之, MPU5 0於再度操作輸入裝置夏時,可接通開關51,供給電 源至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此時,MPU50傳送報告事件 (Report Event)至 MPU60。MPU50藉由該報告事件(Report Event),可使在睡眠1模式(Sleep 1)之MPU60恢復成主動模 式(Active)。 輸入裝置1之MPU50、60設定成階段性地轉換成省電力 模式。MPU50包含睡眠1模式(Sleepl)、睡眠2模式(Sleep2) 及電源斷開模式(Power Off)等之模式,MPU60包含睡眠 l(Sleepl)、睡眠2(Sleep2)及斷開模式(Off)等。如睡眠2模 式(Sleep2)時,MPU50斷開開關51及開關52,除了角速度 130229.doc -38- 200919277 感測器單元15之外’還使加速度感測器單元“之驅動停 止|而將MPU5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此時所謂晒5〇 之痛電力模式,如係停止對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似加速度 感測益單疋丨6之輸出處理時需要的電路供給電力的狀態。 藉此,於睡眠2模式時,可使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耗 電,並且減少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MpU5〇l之耗電。此 時所謂MPU6G之省電力模式,如係為了接收來自⑽⑽之
報告事件(Report Event)而需要的待機電流流々Mpu6〇之狀 態。 MPU50、6〇於睡眠2模式(sieep2)時,角速度感測器單元 1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電源斷開。因而,即使使用者 操作輸入裝置1 ’仍無法檢測角速度及加速度。但是,輸 入裝置1包含按鍵11、12及13,MPU50可檢測按鍵u、12 及13之接通/斷開訊號(檢測機構)β Mpu5〇可依據按鍵"等 之接通/斷開訊號(操作按鍵丨丨、丨2及丨3中至少1個按鍵情況 下)’接通開關51及開關52,而從睡眠2模式(Sleep2)恢復 成主動模式(Active)»此時,MPU50可傳送報告事件 (Report Event)至MPU60。MPU50可藉由該報告事件 (Report Event),使在睡眠2模式(Sleep2)之MPU60恢復成主 動模式(Active)。 輸入裝置1藉由收發訊機21,以無線通訊將速度值及按 鍵11等之接通/斷開訊號傳送至控制裝置40,控制裝置4〇 可以收發訊機38接收其接通/斷開訊號。此外,控制裝置 40(之MPU35)可依據接收之速度值Vx、vy,運算在顯示晝 130229.doc •39- 200919277 面上之指標(游標)2的座標值。因此,可減低輸入裝置1之 運算負荷’而使指標(游標)2顯示於顯示畫面上。 輸入裝置!包含:MPU50、MPU6(^DC_DC轉換器%。 MPU60依據在輸入裝置丨及控制裝置4〇間傳送接收之無線 通訊的設定資m,判斷能否無線通訊,於指定時間無法通 訊時,將電源斷開指令(power 0ff指令)輸出至MPU50。 MPU50接收電源斷開指令(P〇wer 〇ff指令),將斷開
U 轉換器26之電源斷開指令輸出至DC_DC轉換器%之斷路開 關48。 藉此,於指定時間無法無線通訊時,可斷開dc_dc轉換 斋26之斷路開關48,而謀求輸入裝置!之省電力化。 此外,從電源斷開模式恢復至主動模式時,可利用使用 者對操作輸入部(第一輸入操作部)之輸入操作。如可構成 就按鍵11~13之-部分或全部’可強制性接通操作斷路開 關48之機械式開關(第二輸入操作部)。藉此,即使 MPU50、6G係電源斷開狀態,仍可使輸人裝置以復至主 動模式。上述輸入操作部亦可係與按鍵u〜u不同之專用 開關(第二輸入操作部)。 MPU60傳送睡眠!指令(sieepl指令)至⑽⑽,·⑽如 將MPU5G本身叹疋成睡⑴模式(❿咖)時,對鮮仍〇要求 取得所設定之模式資訊’並藉由取得之模式資訊確認 MPU50之動作模式。藉此’ Mpu6Q可確實地判定⑽仍❹轉 換成#疋之動作模式,而進行更正確之動作轉換的控制。 另外MPU6G於其他動作模式轉換時,亦同樣地確認 130229.doc 200919277 MPU50之動作模式。 另外’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與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分別 可轉換成省電力狀態之情況’亦可採用輸入裝置靜止後經 過指定時間時,如依據各感測器單元15、16之省電力狀態 時的耗電,藉由MPU50將耗電小者之感測器單元作為省電 力狀態,並遮斷對另一方感測器單元之電源供給的結構。 具體而言’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第一感測器)之省電力狀 態時之耗電比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 (第二感測器)之省電力 狀態時的耗電大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藉由MPU50 將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 6作為省電力狀態,並遮斷對角速度 感測器單元1 5之電源供給。相反之情況,換言之,角速度 感測器單元1 5(第一感測器)之省電力狀態時的耗電比加速 度感測器單元1 6(第二感測器)之省電力狀態時的耗電小 時’藉由MPU50將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作為省電力狀態, 並遮斷對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電源供給。換言之,可依 使用之感測器的種類及規格等而適宜設定。 其次’顯示輸入裝置1之動作模式的轉換具體例。 圖19係顯示輸入裝置1之動作模式的轉換例1之圖。 輸入裝置1之MPU60係設定成在輸入裝置1靜止後3〇秒, 從主動模式(Active)轉換成睡眠1模式(Sieepl),靜止後1分 鐘從睡眠1模式(Sleepl)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靜止後 5分鐘轉換成斷開模式(Off)者。 (例1) 例1係使用者如其次之(1)〜(7)地使用輸入裝置丄的情況。 130229.doc 200919277 (1)投入輸入裝置1之電源,(2)通常操作,(3)輸入裴置1之 靜止狀態持續45秒,(4)通常操作,(5)靜止狀態持續 鐘,(6)通常操作’(7)靜止狀態持續5分鐘。 刀 (1) 使用者投入輸入裝置1之電源。 如上述,MPU50、60在電源投入之後轉換成重設模式 • (P〇R)。其後,MPU60於本身之硬體的初始化結束時,立 : 即將主動指令(Active指令)輸出至MPU50,並轉移成斷線 f, 模式(DiSC〇nneCt)。MPlJ5〇轉移成器件之初始化處理,結 束初始化,轉移成初始化模式(Init)。 (2) 使用者通常操作輸入裝置1。 MPU60確立與控制裝置4〇之無線通訊的連接,並轉換成 主動模式(Active)。MPU50從MPU60接收主動指令(ActWe 指令),而從初始化模式(Init)轉換成主動模式(AcUve)。 (3) 使用者如將輸入裝置丨放置於桌上,45秒鐘保持靜止 狀態。 〇 MPU60靜止後經過30秒時,從主動模式(Active)轉換成 睡眠1模式(Sleepl)。換言之,MPU6〇之速度值、、、均為 零,且判定為按鍵U、12及13等全部係斷開狀態後經過指 定時間(如30秒)時,轉換成睡眠i模式(Sieepi),亦對
• MPU5〇傳送睡眠1指令(Sleep1指令)。MPU60傳送睡眠"旨 令(Sleepl指令)後,將MPU6〇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H MPU50接收睡眠!指令(sleepl指令)時,設定成轉換成睡 眠1模式⑻eepl),斷開開關51,切斷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 之電源,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藉由輸入裝置丨之移動檢測 I30229.doc •42· 200919277 而傳送中斷訊號至MPU50後,將MPU5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 模式。 (4) 拿起放置於桌上之輸入裝置1等,使用者通常操作輸 入裝置1。 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檢測此時輸入裝置1之移動,並將 動作事件(Motion Event)之檢測訊號傳送至MPU50。 MPU50依據該動作事件,從睡眠1模式(Sleep 1)恢復成主動 模式(Active)。此時,MPU50對MPU60輸出報告事件 (Report Event)。MPU50藉由該報告事件(Report Event), 而使在Si眠1模式(Sleepl)之MPU60恢復成主動模式 (Active) 〇 (5) 使用者如將輸入裝置1放置於桌上,2分鐘保持靜止 狀態。 此時,靜止後經過30秒時’如上述,、60轉換成 睡眠1模式(Sleepl)。換言之’ MPU60將MPU60本身設定成 省電力模式。MPU50設定成轉換成睡眠1模式(sleeP〇 ’切 斷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 5之電源’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藉由 檢測輸入裝置1之移動而將中斷訊號傳送至MPU50後’將 MPU5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 使用者未操作輸入裝置1之狀態持續1分鐘時’ MPU6〇從 睡眠1模式(Sleep 1)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換§之’ MPU60轉換成睡眠2模式(Sleep2),亦對MPU50傳送睡眠2 指令(Sleep2指令)。MPU60傳送睡眠2指令(Sleep2指令) 後,將MPU6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 130229.doc -43· 200919277 MPU50接收睡眠2指令(Sleep2指令)時,轉換成睡眠2模 式(Sleep2),斷開開關52,切斷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電 源,並將MPU50本身設定成省電力模式。 藉此,除了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之外,亦斷開對加速度 感測器單元16之電源供給。 (6) 睡眠2模式時,使用者操作輸入裝置1之按鍵11、12及 1 3中至少1個按鍵。 操作按鍵11、12及13中至少1個按鍵時,按鍵事件 (Button Event)被輸入MPU50。MPU50於輸入按鍵事件 (Button Event)時,從睡眠2模式(Sleep2)恢復成主動模式 (Active)。此時,MPU50對MPU60傳送報告事件(Report Event)。MPU50藉由該報告事件(Report Event),而使在睡 眠2模式(Sleep2)之MPU60恢復成主動模式(Active)。 (7) 使用者如將輸入裝置1放置於桌上,5分鐘保持靜止 狀態。 如上述,輸入裝置1之靜止狀態於靜止後持續30秒時, MPU50、60均轉換成睡眠1模式(Sleepl),靜止狀態於靜止 後持續1分鐘時,MPU50、60均轉換成睡眠2模式 (Sleep2)。 其後,輸入裝置1之靜止狀態於靜止後持續5分鐘時, MPU60從睡眠2模式(Sleep2)轉換成斷開模式(Off)。 MPU60轉換成斷開模式(Off)時,對MPU50傳送電源斷開 指令(Power Off指令)使其形成電源斷開模式(Power Off)。 其後,MPU60進入等待系統全體之電源供給斷開的狀態。 130229.doc -44- 200919277 接收電源斷開指令(IWr 〇ff指令)時,於執行史 數保存等之必要處理後,將DC_DC轉換器%之斷路開關Μ 設定成Low,切斷供給至輸入裝置】全體之電源。 如此採用例1時,輸入裝置j可於靜止後經過別秒時 料睡眠1模式⑻叫1),靜止後經過1分鐘時轉換成睡眠2 模式(Sleep2),靜止後經過5分鐘時斷開輸入裝置1全體之 €源。換言之,藉由依靜止後之經過時間,而使輸入裝置 (、1之動作模式階段性轉換,可實現細緻之節電。具體而 言,藉由將靜止後從主動模式(Active)轉換成睡眠丨模式 (Sleepl)為止的時間設定短達3〇秒,可在靜止後短時間, 使耗電大之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無耗電。此外,可在靜止 後5分鐘確實地自動斷開輸入裝置丨全體之電源而節電。 此外,輸入裝置i於睡眠i模式(Sleepl)時,可使用來自 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之檢測訊號而恢復,並且於睡眠2模 式(Sleep2)時’可依據來自按鍵u、丨2及13之接通/斷開訊 〇 號而恢復。因此,使用者僅藉由晃動輸入裝置1或是按下 按鍵11等’即可使輸入裝置1之動作模式恢復成主動模式 (Active)。 ' 此外’藉由構成於電源斷開模式時,藉由對按鍵1 1〜13 . 或其他專用開關之輸入操作,可接通操作斷路開關48(設 定成High) ’可使輸入裝置1強制地恢復成主動模式。 圖20係顯示輸入裝置1之動作模式的轉換例2之圖。 (例2) 例2係如其次之(1)〜(4)使用輸入裝置1的情況。(1)投入 130229.doc •45- 200919277 輸入裝置1之電源,(2)通常操作,(3)拆下接收器件(收發 訊機38),(4)靜止狀態持續5分鐘。另外,就(1)、(2)與圖 19之(1)、(2)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圖20之(2)係MPU50及MPU60均轉換成主動模式 (Active)。 (3) 輸入裝置1於主動模式(Active)時,使用者從控制裝置 40拆下收發訊機38。 MPU60判定為輸入裝置1與控制裝置40無法無線通訊之 連接,而轉換成斷線模式(Disconnect)。 (4) 使用者如將輸入裝置1放置於桌上,5分鐘保持靜止 狀態。 如上述,輸入裝置1之靜止狀態於靜止後持續30秒時, MPU5 0、60均轉換成睡眠1模式(Sleepl),靜止狀態於靜止 後持續1分鐘時,MPU50、60均轉換成睡眠2模式 (Sleep2)。 其後,輸入裝置1之靜止狀態於靜止後持續5分鐘時,5 分鐘無法與控制裝置40連接,MPU60從睡眠2模式(Sleep2) 轉換成斷開模式(Off)。 MPU60轉換成斷開模式(Off)時,對MPU5 0傳送電源斷開 指令(Power Off指令)。其後,MPU60進入等待斷開系統全 體之電源供給的狀態。 MPU5 0接收電源斷開指令(Power Off指令)時,於執行參 數之保存等必要的處理後,將DC-DC轉換器26之斷路開關 48設定成Low,切斷供給至輸入裝置1全體之電源。 130229.doc -46- 200919277 ,如此抓用例2時’輸入裝置i與控制裝置4g間無法無線通 〇fl其後,靜止狀態如持續5分鐘時,可藉由MPU50執行 參數保存等必要之處理後,將DC_DC轉換器%之斷路開關 48設定成L〇W,而切斷供給至輸入裝置】全體之電源。因 此可防止攸控制裝置4〇拆下收發訊機38時等,肖速度感 測器單元1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16無謂地;肖耗電力。 其次,就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作說明。另外,本實施 。 耗以後’在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結構中註記同一個符 號,省略其說明,而主要說明不同之處。 圖21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結構圖。 如該圖所示,輸入裝置丨,與圖5所示之輸入裝置丨比較, 不同之處為不具MPU60,而在MPU5〇之通訊線上連接收發 訊機21。 MPU50藉由收發訊機21輸出如圖14所示之檢測值(ax、 ay)、(ωχ、〇)y)及按鍵11、12及13之接通/斷開訊號。 ) 本實她形態之控制裝置40'以圖1所示之收發訊機3 8接收 來自圖21所示之MPU50(收發訊機21)的訊號。如圖"斤 示’控制裝置40,包含MPU35,,MPU35,包含圖5所示之 MPU60的功能。換言之,MPU35,係依據該接收之訊號判 定輸入裝置γ之使用狀態。換言之,MPU35,係依據從 MPU50傳送之檢測值(ax、ay)、(ωχ、coy)及來自按鍵丨丨、12 及13之訊號,判定操作有輸入裝置丨,之狀態與未操作之狀 態。 MPU35'將該判定結果經由收發訊機38而輸出至輸入裝 130229.doc -47- 200919277 置Γ的收發訊機21(MPU50)。MPU35,依據該判定結果使 MPU35'本身之動作模式轉換。 MPU50依據從MPU35,(收發訊機38)傳送之判定結果,使 MPU50轉換成睡眠1模式(Sleepl)、睡眠2模式(Sieep2)、斷 線模式(Disconnect)、主動模式(Active)等。 如此採用本實施形態時,圖21所示之輸入裝置1,係藉由 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 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丨6檢測角速度值 及加速度值,不過,由於不具MPU60,因此係判定輸入裝 置Γ之操作狀態,並沒有判定轉換成哪個動作模式。但是 控制裝置40’之MPU35'含有圖5所示之MPU60的判定功能, 可將判疋結果傳送至輸入裝_置1 ’。因此,與上述實施形態 同樣地,MPU50可使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及加速度感測器 單元16轉換成睡眠1模式及睡眠2模式等之省電力模式。換 言之’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可謀求圖2 1所示之輸入裝 置1'的省電力化,並且可謀求輸入裝置1,之輕小化及低成 本化。 圖22係顯示作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的行動 電話之結構區塊圖。 如該圖所示,行動電話2〇〇包含:多媒體處理器2〇1、通 訊處理器202、記憶體203、輸入部2〇4、含有傳送功能及 接收功能之收發訊機205、LCD顯示部206、電池207、地 磁方位感測器208、GPS感測器209、加速度感測器210、 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1等。 多媒體處理器201依據控制訊號產生顯示於LCD顯示部 130229.doc •48- 200919277 2〇6之圖像資料,並運算處理來自地磁方位感測器2〇8、 GPS感測器209、加速度感測器2丨〇及角速度感測器2丨丨之訊 號。 多媒體處理器201於行動電話200靜止後,經過指定時間 (如30秒鐘)時,控制成停止供給電源至地磁方位感測器 2〇8、GPS感測器209、加速度感測器210及角速度感測器 (回轉感測器)211中之如加速度感測器2! 〇以外的感測器 (Sleepl)。此時,多媒體處理器2〇1亦可將自己本身形成省 電力狀態。此時所謂多媒體處理器2〇丨之省電力狀態,如 係停止對角速度感測器21 〇以外之感測器輸出處理時需要 的電路供給電力的狀態。多媒體處理器2〇1於加速度感測 器210檢測加速度值時’或是檢測來自輸入部2〇4之輸入訊 號時’將此等訊號傳送至通訊處理器2〇2,通訊處理器2〇2 依據此專訊號判定是否操作行動電話2〇〇,並將判定結果 傳送至多媒體處理器201。多媒體處理器201依據判定結果 再度開始對停止供給電源之各感測器供給電源,而從睡眠 1模式(Sleep 1)恢復成主動模式(Active)。 多媒體處理器201靜止後,經過指定時間(如1分鐘)時, 控制成停止對地磁方位感測器208、GPS感測器209、加速 度感測器210及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丨供給電源 (Sleep2)。此時’多媒體處理器2〇1亦可將自己本身形成省 電力狀態。此時所謂多媒體處理器201之省電力狀態,如 係停止對地磁方位感測器208、GPS感測器209 '加速度感 測器210及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1之輸出處理時需 130229.doc -49- 200919277 要的電路供給電力的狀態。多媒體處理器2㈣檢測來自 輸入部204之輸人訊號時,再度開始對停止供給電源之各 感測器供給電源’而從睡眠2模式dp)恢復成主動模式 (Active) ° I 處理器2G2控制成藉由無圖示之調制解調部進行以 收發訊機205實施了解調處理之訊號的檢波等,再生傳送 資料,藉由無圖示之TDMA部從該傳送資料僅選擇性抽出 應由行動電話200接收之頻道的傳送資料,並將該抽出之 傳送資料供給至再生通話資料之無圖示的編碼解碼部。收 發訊機205由解調來自天線之無線訊號的接收部,及調制 來自通訊處理器之傳送訊號的傳送部等構成。 通訊處理器202依靜止後之經過時間,轉換成睡眠丨模式 (Sleepl) ’並將本身設定成省電力狀態。此時所謂通訊處 理器202之省電力狀態,如係接收來自多媒體處理器抓之 訊號的周期比通常模式時長的狀態。藉此,可減少通訊處 理器202所消耗之電力。 通訊處理器202依靜止後之經過時間,轉換成睡眠2模式 (SleeP2),並將本身設定成省電力狀態。此時所謂通訊處 理器202之省電力狀態,如係為了接收來自多媒體處理器 201之報告事件(Report Event),所需之待機電流流入通訊 處理器202的狀態。藉此,可減少通訊處理器2〇2所消耗之 電力。 通訊處理器202於行動電話200靜止後經過指定時間(如5 分鐘)時’從睡眠2模式(SleeP2)轉換成斷開模式(〇ff)。 130229.doc -50- 200919277 通訊處理器202轉換成斷開模式(〇ff)時,對多媒體處理 器20 1傳送電源斷開指令(p〇wer 〇ff指令),使其形成電源 斷開模式(Power Off)。其後,通訊處理器2〇2進入等待系 統全體之電源供給斷開的狀態。 多媒體處理器201接收電源斷開指令(p〇wer 〇ff指令) 時,執行參數保存等必要之處理後,將無圖示之dc_dc# 換器的斷路開關設定成Low,切斷供給至行動電話2〇〇之 電源。此外,藉由構成於電源斷開模式時,藉由對輸入部 204或其他專用輸入部之輸入操作,可接通操作電源開 關’可使行動電話200強制性地恢復成主動模式。 LCD顯示部206顯示靜止畫及動晝等。 電池207供給電力至地磁方位感測器2〇8、Gps感測器 209、加速度感測器21 〇、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1及 通訊處理器202等。 地磁方位感測器208如包含MI(電磁阻抗)感測器。MI感 測器係於磁性自旋排列於圓周方向之零磁致伸縮非結晶線 中通電GHz帶之脈衝電流時,利用與外部磁場成正比地阻 抗變化之現象,如求出方位者。 行動電話200中亦與最初之實施形態中的輸入裝置1同樣 地搭載有感測器,且同樣地要求減低耗電。因此,適用本 發明之技術構想的意義非常大。 如此,採用本實施形態時,行動電話2〇〇包含多媒體處 理器201與通訊處理器2 02,且可依行動電話2〇〇靜止後之 經過時間’階段性地控制對地磁方位感測器2〇8、gps感 130229.doc 51 200919277 測器209、加速度感測器210及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 器)211的電源供給(Sleepl、Sleep2、斷開)。因此可使行動 電話200之節電效率提高。 另外,本實施形態在睡眠1模式係使用加速度感測器2 i 〇 作為恢復成主動模式的觸發器。但是,亦可將加速度感測 • 器210以外之感測器’如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1等 — 用於觸發器之檢測用。於睡眠1模式(Sleepl)時,雖使用消 耗電流最少之感測器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不過從減少耗 電之觀點而言當然效率最佳。 換言之,如地磁方位感測器208、GPS感測器209、加速 度感測器2 10及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1分別可成為 省電力狀態時’亦可將地磁方位感測器2〇8、GPS感測器 209、加速度感測器21 〇及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 η中 省電力狀態時之耗電最小的感測器形成省電力狀態,並停 止供給電源至該省電力狀態之感測器以外的感測器。 〇 此外,上述之例係以搭載了 3個以上感測器之行動電話 200為例作說明,不過亦可在如搭載地磁方位感測器208與 加速度感測器210之行動電話的情況下,使用加速度感測 • 器2 1 0作為觸發器檢測用之感測器。 . 如行動電話中,加速度感測器用於計測步數,或是用於 算出自己在地圖上之移動距離。地磁感測器實現照片拍攝 時之方向檢測及在顯示於畫面的地圖中,前進之方向始終 在晝面上的自動旋轉功能。藉由組合該兩者,亦可算出自 己在地圖上之位置而顯示。 130229.doc -52- 200919277 地磁感測器使用MI感測器、霍爾戌 隹闹感測态、MR感測器或 是F G感測器等’不過在小型化、省雷七^ 一 ’電力化及高精度化中, 利用MI元件之MI感測器的用途逐漸增加。
MI感測器係於磁性自旋排列於圓周方向之零磁致伸縮非 結晶線中通電GHz帶之脈衝電流時,利用與外部磁場成正 比地阻抗變化之現象者。然、而,始終主動地流入脈衝電 流。一般消耗電流於3 V驅動時為2〜3 mA。與加速度感測 器之消耗電流比較’瞭解係2〜1 〇倍的消耗電流。 該感測器組合之情況,作為從睡眠丨模式(SUepi)恢復成 主動模式(Active)用之觸發器而使用加速度感測器時,發 揮抑制成約1/2至1/10之消耗電流的效果。 再者,搭載光感測器(CMOS等)與加速度感測器之行動 電話情況下,為了從睡眠i模式(Sleepl)恢復,亦可使用加 速度感測器作為觸發器檢測用之感測器。 如該光感測器(CMOS感測器等)係用於為了如處理攝於 光感測器之圖像,估計使用者之行動係其次之(1)〜 哪一個。 、 (1)如是否晃動行動電話(遊戲用途)。(2)面前是否有人 (遊戲用途)。(3)周圍之風景如何(與地圖資料組合而特定 場所) ^ 光感測器(CMOS等)係取入圖像之感測器,同時亦作為 光影像感測器之角色。利用作為該光影像感測器 % 月 , 而晝面全面移動於相同方向時,判定為持有行動 电話(遙 130229.doc -53- 200919277 順便一提,影像感測器之一般消耗電流以3 V驅動時係 50 mA至1 00 mA程度。另外’加速度感測器之一般消耗電 流以3 V驅動時係0.2 mA至1 mA程度。 將其比較來觀察時,瞭解加速度感測器係1 /5〇至1 /5〇〇程 度之消耗電流。 該感測器組合之情況,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作為從睡眠i 模式(Sleepl)恢復之觸發器時,發揮抑制成約1/5〇至W5〇〇 之消耗電流的效果。 此外,搭載GP S感測器與加速度感測器之行動電話的情 況下,同樣地亦可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作為觸發器檢測用之 感測器。 此外’還可在搭載光感測器(CMOS等)、加速度感測器 及回轉感測器之行動電話的情況下,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作 為觸發器檢測用之感測器。如圖22之說明,藉由在行動電 話200中搭載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211,而取入行動 電話200(之相機)的手振修正功能。 該組合之情況下,藉由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作為從睡眠1 模式(Sleepl)恢復之觸發器,發揮抑制成約1/50至1/500之 消耗電流的效果。 其次,就電子機器係數位相機的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23係顯示該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的結構區塊圖。 如圖23所示,數位相機300包含:MPU301A、 MPU301B、顯示控制部302、CCD控制部303、訊號處理部 3 04、介面(I/F)部 305、LCD306、透鏡 307、CCD3 08、記 130229.doc •54- 200919277 憶體309、電池310、DC/DC電源312、角速度感測器(回轉 感測器)3 1 3、手振修正控制部3 14、透鏡驅動致動器3 1 5、 紅外線感測器317、對焦控制部318、透鏡驅動致動器319 及輸入部320。 MPU301A依據來自紅外線感測器317、角速度感測器 3 13及輸入部320之檢測訊號,判定是否操作數位相機
300。MPU301A將該判定結果傳送至MPU301B。MPU301B 依據所接收之判定結果,控制對紅外線感測器3丨7及角速 度感測器3 1 3之電源供給。換言之,MPU3 01B係依據所接 收之判定結果,使MPU301A及MPU301B從主動模式 (Active)轉換成睡眠!模式(sleepl)、睡眠2模式(sleep2)、 斷開模式(Off)。 MPU301A如判定為數位相機300形成靜止狀態後經過指 定時間(如30秒)時,將睡眠1指令傳送至MPU301b,並將 本身形成省電力狀態。此時所謂MPU301A之省電力狀態, 如係接收來自MPU301B之訊號的周期比通常模式時長的狀 態。藉此,可減少MPU301A所消耗之電力。 收睡眠1指令,斷開紅外線感測器3 17之電源,將角速度感 測器(回轉感測器)313設定成省電力模式’並將本身設定成 省電力模式。此時所謂MPU301B之省電力狀態,如係停止 對角速度感測器3 13以外之感測器的輸出處理時需要之電 路供給電力的狀態。藉此,可減少MPU3 01B所消耗之電 力。 U3 01A如判尺為數位相機3 〇 〇形成靜止狀態後經過指 130229.doc -55- 200919277 定時間(如1分鐘)時,將睡眠2指令傳送至MpU3〇iB,並將 本身形成省電力狀態。此時所謂MPU3〇1 A之省電力狀熊, 如係為了接收來自MPU3〇1 A之報告事件(Rep〇n, 必要之待機電流流入MPU301B的狀態。藉此,可減少 MPU301B所消耗之電力。MPU3〇1B接收睡眠2指令,除了 紅外線感測器317之外,亦斷開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 器)3 1 3之電源,並將本身形成省電力狀態。此時所謂 MPU301B之省電力狀態,如係停止對紅外線感測器317及 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13之輸出處理時需要的電路供 給電力的狀態。藉此可減少MPU3 0 1B所消耗之電力。 MPU301A如判定為數位相機3〇〇形成靜止狀態後經過指 定時間(如5分鐘)時,使河1>11301八轉換成斷開模式(〇ff), 並傳送電源斷開指令至MPU301B。MPU301B接收該電源 斷開指令,並將使DC/DC電源3 12之無圖示的斷路開關形 成Low之電源斷開指令傳送至斷路開關,而斷開對數位相 機300之系統全體供給的電源。 MPU301A於睡眠1模式時,以指定時間間隔取入角速度 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 1 3及輸入部320所檢測之檢測訊號, 並依據該取入之檢測訊號判定是否操作數位相機3〇〇。 MPU301A將該判定結果傳送至MPU301B。MPU301B依據 所接收之判定結果’使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丨3及紅 外線感測器3 17轉換成主動模式(Aeti ve),或是使MPU3 01A 轉換成斷開模式(Off)。 MPU3 0 1A於睡眠2模式時,以指定時間間隔取入按鍵等 130229.doc -56- 200919277 輸入部320所檢測之檢測訊號,並依據該取入之檢測訊 號’判定是否操作數位相機300。MPU301A將該判定結果 傳送至MPU3〇lB。MPU3〇lB依據所接收之判定結果,使 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 13及紅外線感測器317轉換成 主動模式(Active),或是使MPU301A轉換成斷開模式 (Off)。 顯示控制部302依據來自MPU301A之控制訊號,輸出在 LCD306上顯示圖像用的訊號。 CCD控制部303將控制CCD308及將來自CCD308之類比 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之無圖示的AD轉換器之處理時序的 訊號,輸出至CCD308及AD轉換器。 訊號處理部304依據藉由無圖示之AD轉換器而轉換成數 位訊號之來自CCD308的輸出訊號實施圖像處理。 介面部305在與USB快閃記憶體及SD卡等之間輸入輸出 資料。 LCD306顯示由CCD308所攝影之圖像等。 透鏡307將光聚光於CCD308。 CCD308將來自景物之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 DC/DC電源312連接於電池3 1 0,並將電力供給至各部。 在此,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 13含有與上述角速 度感測器單元15相同之結構。手振修正控制部314依據來 自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 13之訊號,輸出控制透鏡辱區 動致動器315之訊號’驅動透鏡驅動致動器315來修正手 振。 130229.doc •57· 200919277 紅外線感測器3 1 7為了對焦而照射紅外線於景物上。對 焦控制部318驅動透鏡驅動致動器319,進行聚焦控制。 採用此種結構時,MPU301A判定為數位相機3〇〇靜止後 如經過1分鐘時,可使MPU301A轉換成睡眠i模式,並傳送 睡眠1指令至MPU301B ^ MPU301B接收該睡眠1指令,停 止對紅外線感測器317供給電源,可將角速度感測器(回轉 感測器)313形成省電力模式。因此,可藉由 及MPU301B分擔處理,並減少耗電。 睡眠1模式時,加速度作用於數位相機3〇〇情況下,由於 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13檢測出移動,因此可立即恢 復成主動模式。 MPU3 01A判定為數位相機3〇〇靜止後如經過2分鐘時,可 使MPU301A轉換成睡眠2模式,並傳送睡眠2指令至 MPU301B。MPU301B接收該睡眠2指令,可停止對紅外線 感測器317及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13供給電源。因 此,可依經過時間更有效地減少耗電。 睡眠2模式時,操作了數位相機3〇〇之輸入部32〇情況 下,由MPU301B檢測出來自輸入部32〇之檢測訊號,可使 其恢復成主動模式。 MPU301A判定為數位相機3〇〇靜止後如經過5分鐘時, 可使MPU3〇1A轉換成斷開模式,並傳送電源斷開指令至 MPU301B。MPU301B接收該電源斷開指令,可停止對數 位相機300之全部系統供給電源。因此,數位相機3〇〇流入 電源狀態下放置的可能性高時,斷開電源可更有效地減少 130229.doc -58· 200919277 耗電。此外,藉由構成電源斷開模式時,藉由對輸入部 320或其他專用輸人部之輪人操作,可接通操作電源開關 312可使數位相機3 00強制性地恢復成主動模式。 另外,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13及紅外線感測器 317中,紅外線感測器317之耗電小時,只須停止對角速度 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13供給電源即可。 此外’以上係例示MPU301B接收睡眠1指令,斷開紅外 線感測器3 1 7之電源,而將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 i 3 设定成省電力模式之例。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如紅外線感 測器317與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313可分別成為省電 力狀態時’亦可將紅外線感測器3 17與角速度感測器(回轉 感測器)3 13中’省電力狀態時之耗電小的感測器形成省電 力狀態’而停止供給電源至該省電力狀態之感測器以外的 感測器。 其次’就輸入裝置之其他實施形態作說明。 圖24係顯示其輸入裝置251之立體圖。圖25係從其輸入 裝置25 1之附捲鈕按鍵丨3,側觀察的側面圖。其以後之說 明,就輸入裝置251包含之構件及功能等,與圖2等所示之 輸入裝置1相同者,簡略或省略說明,主要說明不同之 處。 輸入裝置251之框體250含有設於其框體250表面之指定 位置的球面之一部分或是二次曲面之一部分50a。以下, 權且上將球面之—部分或二次曲面之一部分(50a)稱為「下 部曲面」(50a)。 130229.doc -59- 200919277 配置下部曲面50a之位置,如係與按鍵u、12大致相反 側之位置,且係使用者握住輪入裝置251時,小指比其他 手指最接近其下部曲面50a之位置的位置。或是,在某一 個方向(作為軸方向)長之框體250中,從框體25〇之其z, 軸方向的長度中心配置感測器單元17至2,軸之正側時,下 部曲面5〇a成為配置於z,軸之負側的位置。 • 所謂球面之一部分,典型而言如為半球面,不過無需為 一半。所謂二次曲面,係指將平面描繪之圓錐曲線(二次 曲線)擴張至立體時之曲面。二次曲面如為橢圓面、橢圓 拋物面或是雙曲面等。 藉由此種輸入裝置251之框體250的形狀’使用者將輸入 裝置251之下部曲面50a接觸於桌子、椅子、地板、使用者 之膝蓋或大腿等(以下稱為抵接對象物49)的狀態下,將下 部曲面50a作為支撐點,容易操作輸入裝置251。換言之, 即使在將輸入裝置251之下部曲面50a接觸於抵接對象物49 V 的狀態下,使用者仍可輕易地將輸入裝置251傾斜成所有 角度,因此可進行將指標對準於圖符等的細微操作。圖% 係顯示使用者將輸入裝置251之下部曲面5〇a接觸於膝蓋而 實施操作的情形圖。 • 或是,本實施形態可防止手振修正電路無法控制之手振 動等造成之錯誤操作,或是預防使用者空中持續拿起輸入 裝置25 1而操作時的使用者疲勞。 圖27係顯示本發明又另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立體 圖0 130229.doc -60- 200919277 輸入裝置261之框體260與圖24、圖25所示之輸入装置 25 1同樣地,含有以球面之一部分構成的下部曲面6〇a。垂 直於輸入裝置261之框體260最大長度之方向(Z'軸方向)的 平面’且接觸於下部曲面60a之平面(以下,權宜上稱為下 端平面55),成為與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 5之檢測軸的X,車由 及Y’轴(參照圖4)構成之平面(X'-Y'平面)實質地平行之平 面。 藉由此種輸入裝置261之結構,使用者將下部曲面6〇3接 觸於下端平面55而實施操作時,施加於輸入裝置261之角 速度照樣輸入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因此,可減少從來自 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之檢測訊號獲得檢測值之過程中的計 算量。 圖28係顯示本發明又另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平面 圖。圖29係顯示其輸入裝置之側面圖。 輸入裝置71之框體70的下部曲面70a如作為球面之一部 分。該下部曲面70a之曲率半徑設定比圖24、圖27所示之 輸入裝置251、261的下部曲面5〇a、60a大。角速度感測器 單兀15配置於以其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之檢測軸的X,軸及 Y軸構成之X’-Y'平面中包含的直線,相當於在X,軸方向及 Υ軸方向觀察,通過上述球面而虛擬地描繪之圓56的切線 的位置。只要滿足此種條件,亦可以角速度感測器單元i 5 之X’-Y’平面對輸入裝置71之長度方向傾斜之方式(參照圖 28) ’而對框體7〇配置角速度感測器單元丨5。 藉此’由於使用者將下部曲面70a接觸於抵接對象物 130229.doc 61 200919277 49,而操作輸入裝置71時發生的角速度之向量方向,與角 速度感測器單元1 5之檢測方向一致,因此可線性輸入。 圖30係顯示本發明又另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平面 圖。
該輸入裝置81之框體80的下部曲面80a之球面的曲率半 役a又疋成如與圖24所示者相同或是接近。角速度感測器單 元1 5之通過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 5中心點之2個X'轴及γ,轴 交點’而與其X,轴及γ,軸正交的虛擬直線57,通過包含下 部曲面80a之第一球62的中心點〇。藉由此種結構,包含下 部曲面80a之第一球62 ’與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2χ,_γ|平 面中包含之直線57成為切線之第二球63成為同心。因此, 輸入裝置81達到與圖28所示之輸入裝置71的效果相同之效 果0 另外,就以上說明之包含球面之一部分或二次曲面之一 Ρ刀的輸入裝置251、261、71或81,使用者無須將下部曲 面50a、60a、7〇&或8〇3接觸於抵接對象物的而操作, 空中操作當然亦無妨。 變二發月並非限定於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者,亦可為各種 搭Si:本發明適用於數位相機3〇°之實施形態,係以 例作說日與紅外線感測⑽7之數位相機3〇0為 等攜帶式限於行動電話,亦可適用本發明於舰 式終、裝置等各種電子機器。 :載轉m與攝f彡用影像感測器之數位相機的情 】30229.doc -62· 200919277 况下亦可使用回轉感測器作為觸發器檢測用之感測器。 使用回轉感測器係為了手振修正。攝影用影像感測器係 為了攝〜圖像者’ $時如行動電話情況下之說明,亦可用 作叫醒感測器。 順便提,攝影用影像感測器之-般消耗電流以3 V驅 動時係50 mA至100 mA。另外,回轉感測器之一般消耗 電流以3 V驅動時’係6 mA至12 mA。 與此比較來觀察時,瞭解回轉感測器係1/4至1/17程度之 消耗電流。 组合該感測器時’使用回轉感測器作為從睡眠1模式等 時之恢復觸發器時,發揮抑制成約1/4至ι/ΐ7之消耗電流的 效果。 再者’轉換成睡眠2模式後,並無攝影用影像感測器之 耗電。 再者’不限於數位相機,即使就包含攝影系統之電子機 器,同樣地仍可適用本發明。 再者如搭载GpS感測器與加速度感測器之Gps(全球定 位系統)導航系統及用於其之輸入輸出裝置中亦可適用本 =月該It况下,如只須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作為觸發器之 ^双測用的感測器即可。此外,搭載Gps感測器與回轉感測 :之GPS導航系統及用於其之輸人輸出裝置的情況下,亦 可使用回轉感測器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 '卜如搭載加速度感測器與回轉感測器之遊戲機及用 於其之輸人輸出裝置中亦可適用本發明。該情況下,如只 I30229.doc •63- 200919277 =用加速度感測器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即可。 =,搭载加速度感測器與光感測器_等)之遊戲機 及用於其之輸入輸出裝 凊,如亦可使用加速度感 ,、J器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 另外’如搭載紅外線感測器與超音波感測器(微波都卜 勒收發訊褒置等)之交通控制系統及用於其的輸入輸出裝
=亦可相本發明。該情況下,如亦可使用紅外線感測 益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 一此外’如搭載旋轉式編碼器與Gps感測器之汽車用獨立 仃駛系4及用於其之輪人輸出裝置中亦可適用本發明。該 ^況y ’如只須使用旋轉式編碼器作為觸發n之檢測用的 ,測器即可°再者,搭载cm〇w測器與旋轉式編碼器之 π車用獨立行駛系統及用於其之輸入輸出裝置情況下,如 只須使用旋轉式編碼器作為觸發ϋ之檢測用的感測器即 可。
U >再者’如搭載乙醇檢測感測器與體溫檢測溫度感測器之 :气車用安全系統及用於其的輸入輸出裝置中亦可適用‘發 。。該障况下,如只須使用體溫檢測溫度感測器作為觸發 盗之檢測用的感測器即可。 此外,如搭载回轉感測器與觸摸塾(觸摸面板)之%及用 於其之輸人輸出裝置中亦可適用本發明。該情況下,如只 Θ使用回轉感测II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即可。再 者搭載加速度感測器與光感測器之PC及用於其之輸入輸 出裝置清況下,如只須使用加速度感測器作為觸發器之檢 130229.doc •64· 200919277
測用的感測器即可D 另外’本發明在搭載回轉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地磁 感測器、氣壓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壓力 感測器及光感測器等數個感測器的電子機器中,如上述實 施形態’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亦可為1個,不過 即使作為觸發器之檢測用的感測器使用2個以上,而更高 精度地進行如本發明之觸發器的檢測,當然亦無妨。 上述實施形態顯係顯示MPU60依據從MPU50取得之加速 度值(Vx、Vy)及按鍵1丨等之接通斷開訊號,來判定是否操 作輸入裝置1之例。但是並不限定於此,MPU5 0亦可將來 自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 5之角速度訊號(ωχ、(〇y)、來自加速 度感測器單元16之加速度訊號(ax、ay)及按鍵丨丨等之接通 斷開訊號傳送至MPU60,MPU60如依據角速度訊號(ωχ、 〇>y)、加速度訊號(ax、ay)及按鍵11等之接通斷開訊號來判 定是否操作輸入裝置1。該情況下,可縮短判定處理。 上述實施形態係MPU50依據角速度感測器單元15及加速 度感測器單元16之檢測訊號(角速度訊號(ωχ、oy)、加速度 訊號(ax、ay))運算速度值(vx、Vy)。此外,MPU50將該速 度值(Vx、Vy)與來自按鍵11等之輸入訊號一起傳送至 MPU60。而後,MPU60將從MPU50傳送之速度值及來自按 鍵11等之訊號’藉由收發訊機21以無線輸出至控制裝置40 之例。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如亦可依據速度值(Vx、Vy), 藉由MPU50運算按鍵之座標值χ、γ,MPU50將該座標值 X、Υ傳送至MPU60,MPU60藉由收發訊機21將該座標值 130229.doc -65 · 200919277 χ、γ無線傳送至控制裝置4〇側。 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Μρττ U50藉由收發訊機21將檢測值 (ax、ay)、(ωχ、t〇y)及按餹 n 鍵1 12及13之接通/斷開訊號輸 至控制裝置4G ’控制裝置4()l^Mpu35,依據從μ則〇輸 之仏剥值(ax ay)、(α)χ、及來自按鍵"、匕及υ之訊 號:判定在操作輸入裝置i,之狀態與未操作之狀態之例。 疋並不限定於成匕,如,亦可控制裝置之腳Η〗5,依據
從MPU50輸入之檢測值( ) 〈x (ωχ、®y) ’求出速度值, 依據該速度值及來自按鍵11#之訊號,來判定是否操作輸 入裝置Γ。 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輸入裝置丨依輸入裝置丨之操作狀 態’轉換成主動模式(Active)、睡目民i模式(sleepl)、睡眠2 模式(sieep2)及斷線模式(Disc〇nnect)之例。此時,如使用 者亦可視覺地判斷輸入裝置丨係哪個動作模式。 圖31係包含依動作模式而發光成不同色之發光部的輸入 裝置之立體圖。 如該圖所示,輸入裝置4〇〇在其框體41〇中如包含透光部 401。透光部401如亦可為形成於框體4丨〇之開口部,亦可 為在形成於框體410之開口部中配置含有透光性之樹脂材 料。透光部401如形成於按鍵U與按鍵13之間。在電路基 板25上安裝有以不同之色發光的數個LED(發光二極 體)402、403及404。MPU50依據從MPU60接收之動作模式 的判定結果,進行LED402、403及404之無圖示的電源供 給開關之切換。輸入裝置400如在主動模式(Active)時,以 130229.doc 200919277 發出綠色光之LED402發光的方式,接通對LED402之電源 供給開關,並斷開對LED403及404之電源供給開關。輸入 裝置400如在睡眠1模式(Sleepl)時,以發出黃色光之 LED403發光的方式,接通對LED403之電源供給開關,並 斷開對LED402及LED404之電源供給開關。輸入裝置400如 在睡眠2模式(Sleep2)時,以發出紅色光之LED404發光的 方式,接通對LED404之電源供給開關,並斷開對LED402 及LED403之電源供給開關。 採用此種結構,於輸入裝置400在主動模式(Active)時, 可使透光部401發出綠色光,在睡眠1模式(Sleepl)時可使 透光部401發出黃色光,在睡眠2模式(Sleep2)時可使透光 部401發出紅色光。因此,使用者可視覺地輕易判斷輸入 裝置400在哪個動作模式。 另外,配置透光部401之位置及數量等,並無特別限 定,只要在使用輸入裝置400中的使用者可觀察發光部即 "5J* 〇 上述實施形態係藉由使透光部401之發光色依動作模式 而不同,來告知使用者動作模式。但是,並不限定於此, 如亦可輸入裝置包含1個LED,MPU50控制成透光部401以 藉由動作模式而不同之發光圖案(如LED之發光時序在時間 上不同)來發光。該情況下,由於可減少LED之數量,因此 可謀求輸入裝置之低成本化及小型化,並且可視覺地判斷 輸入裝置之動作模式。 圖32係顯示另外輸入裝置之電性結構的區塊圖。 130229.doc •67· 200919277 感測器單元517含有檢測其正交之2轴周圍的角速度之角 速度感測器單元(回轉感測器單元)515。此外,感測器單元 517含有檢測沿著彼此不同之角度’如正交之2峰轴及γ 軸)的加速度之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 MPU519(移動值產生機構、執行機構及判定機構)如圖 32所示地内藏必要之揮㈣及非揮發性記憶體。Mpu5i9 輸入藉由感測器單元517之檢測訊號及藉由操作部之操作 訊號等,並為了依此等之輸人訊號產生後述之觸發器訊號 等的控制訊號’而進行各種運算處理等。 MPU5 1 9將角速度感測器單元5丨5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 5 16中,於省電力模式時耗電小之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丨6設 疋成省電力模式,並控制成限制供給電源至角速度感測器 單元515。MPU519進行使用省電力模式時設定成省電力模 式之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檢測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 常模式用之觸發器用的控制。MPU519進行依據觸發器而 從省電力模式自己恢復成通常模式之控制。 水aa振盪器520產生時脈’並將其供給至mpu5 1 9。電池 係使用乾電池或充電式電池等。 收發訊機521將MPU519所產生之控制訊號(輸入資訊)作 為RF無線訊號,而經由天線5 2 2傳送至控制裝置5 4 〇。 電源經由DC-DC轉換器526將電源電壓予以穩定化後, 在通常模式時’供給電源至感測器單元517&MPU519,在 省電力模式時,使用無圖示之FET停止對角速度感測器單 元5 1 5供給電源,並對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丨6以省電力模式 130229.doc -68 - 200919277 供給電源。 其次,就輸入裝置501之模式(省電力模式、通常模式) 切換動作作說明。 圖33係輸入裝置501之模式(省電力模式、通常模式)切 換動作的流程圖。 如圖33所示,首先將省略圖示之開關(電源)形成接通狀 態(ST301) ’讀入内藏於MPU519之揮發性記憶體中記錄的 基準零電壓作為參考值(ST302)。因為此在加速度感測器 及回轉感測器中,於加速度0或角速度〇時之輸出電壓值中 有個體差,所以將以工廠之生產調整步驟校準之基準〇電 壓作為參考者。 其次,將組態(configuration)作為加速度感測器用,如 圖11之步驟101a所示地,從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取得加 速度訊號,而算出加速度值(ST303)。 其次’指定之時脈數後,與步驟303同樣地從加速度感 測器單元516取得加速度訊號,算出加速度值(ST3〇4)。 其次,判斷在步驟303求出之加速度值與在步驟304求出 之加速度值的變化量是否比指定值大(ST3 05)。指定值設 定接近0之值。 在步驟3 0 5,加速度值之變化量比指定值大時,判斷為 輸入裝置501係移動之狀態,將計數器值設為〇(ST306)。 在此’組態作為角速度感測器用。 其次,檢測來自角速度感測器單元515之角速度訊號, 運算(取得)角速度值(ST307)。 130229.doc -69- 200919277 判斷角速度值之運算(取得)次數是否為第一次(ST3〇8), 第一-人時,與在步驟302取得之參考值比較,運算角速度 之變化量(ST309)。 角速度值之運算(取得)次數並非第一次時,比較前次之 角速度值與此次之角速度值,並運算角速度值之變化量 (ST310) 〇 其次,將在步驟304求出之加速度值,使用在步驟3〇9或 步驟310求出之角速度值的變化量,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 地修正加速度值予以積分’而求出速度值(圖^之步驟 103〜步驟116),並輸出至控制裝置4〇(ST311)。另外,在該 步驟311之前後,藉由將厘〇81〇>^訊號切換成出帥、L〇w, 來進行訊號之中斷。 另外’在步驟305 ’加速度值之變化量小於指定值時, 將計數器值增加1(ST312)。 其次,判斷計數器值是否比指定值(如1〇〇〇)大(ST313)。 該指定值係決定從通常模式轉移至省電力模式為止的時間 之值且可適宜設定。 在步驟3 13,計數器值小於指定值時,回到步驟3 〇 3。 在步驟313,計數器值比指定值大時,判斷為輸入裝置 5〇1係靜止之狀態,停止對角速度感測器單元515供給電 源並且將加速度感測器早元5 16形成省電力模式(省電力 模式)(ST314)。換言之’省電力模式時,為了檢測回到通 吊模式用之觸發器,而在MPU519及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 中流入比通常模式時小的待機時電流。 130229.doc •70· 200919277 器單元516之加速度訊號 其次’檢測來自加速度感測 (ST315)。 之加速度值是否比指定 其次,判斷從該加速度訊號求出 值大(ST316)。 加速度值比指定值小時’判斷為輪入裝置5〇1係靜止之 狀態,回到步驟315 ’繼續檢測加速度。 加速度值比指定值大時,判斷為輪入裝置5〇1係移動之
狀態,再度開始對角速度感測器單元515供給電源 (STS17),將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0等回到通常模式,並回 到步驟303。 如此,由於在未操作輸入裝置5〇1之狀態(放置於桌上、 放置於沙發等)時(省電力模式時)停止對角速度感測器單元 515供給電源,因此,可減低省電力模式時之耗電。此 外,此時雖然耗電小之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丨6中在省電力 模式之狀態,不過,由於預先通電比通常模式時小之電 流,而加速度作用於輸入裝置501時,以加速度感測器單 元516檢測加速度訊號(ST308),求出之加速度值比指定值 大時(ST309),係將其作為觸發器而恢復為通常模式 (ST3 10),因此,可更有效地減低消耗之電力,並且如在 使用者再度手持而形成使用狀態時,可立即形成通常模 式。因此可更有效地減低輸入裝置5〇1所消耗之電力,而 延長電池壽命。 具體而言,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係被動型式之感測 器,且消耗電流以3 V驅動時係〇.2 mA至1 mA程度。另 130229.doc -71 · 200919277 外,角速度感測器單元515包含機械性振動之無圖示的振 子,為了發生哥氏力,需要使振子隨時振動。為了用作將 角速度感測器從省電力模式恢復用的觸發器,該驅動電路 須持續動作。角速度感測器之消耗電流以3 乂驅動時係6 mA至12 mA程度,且比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大。換言 • 之,藉由切換成本發明之省電力模式,比通常模式可將消 耗電流從1/30變成1/12程度。此外,電源電壓為3.3 V,加 f , 速度感測器單元516之消耗電流為〇·3 mA,角速度感測器 單元5 1 5之消耗電流為7 m A時,藉由切換成本發明之省電 力模式,可將消耗電流變成1/23。 另外,顯示了輸入裝置501係靜止之狀態時,停止對角 速度感測器單元5 1 5供給電源,並且將加速度感測器單元 516形成省電力模式(省電力模式)(ST3i4)之例。但是,並 不限定於此,如角速度感測器單元515與加速度感測器單 兀5 16分別可成為省電力狀態時,亦可將角速度感測器單 y 元515與加速度感測器單元516中’省電力狀態時耗電小之 測器作為省電力狀態,而停止供給電源至該省電力狀態 之感測器以外的感測器。 此外MPU5 19於省電力模式時,將本身設定成省電力 . 帛 < 此時所謂省電力模式’如係停止對角速度感測器單 凡515之輸出處理時需要的電路供給電力的狀態。藉此, 可減少MPU519消耗之電力。 以下,以行動電話200中之感測器為主,依據圖W所示 之流程圖更具體地說明動作。 130229.doc •72- 200919277 首先,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算出行動電話2〇〇之加 速度值(ST401)。 其次,比較前次在步驟401已求出之加速度值與此次步 驟401求出之加速度值,判斷變化量是否比指定值小 (ST402)。另外,加速度值之初始值,在除去重力加速度 1G之修正狀態下設定成〇(以下相同)。 變化ϊ:不比指定值小時,以地磁方位感測器2〇8算出方 位(ST403)。 其次,比較前次在步驟403已求出之方位與此次在步驟 403求出之方位,判斷變化量是否比指定值小。 變化量不比指定值小時,以GPS感測器2〇9算出行動電 話200之座標(ST4〇5)。 其次,比較前次在步驟405已求出之座標與此次在步驟 405求出之座標,判斷變化量是否比指定值小。 變化量不比指定值小時,判斷為行動電話2〇〇移動中, 將計數器值形成0(ST407),並回到步驟4〇1。 在步驟402、步驟404、步驟400,各個變化量均比各指 定值小時,判斷為行動電話200係靜止之狀態,並將計數 器值增加1(ST408)。 其次,判斷計數器值是否比指定值(如1〇〇〇)大(ST4〇9)。 在步驟409,計數器值小於指定值時,回到步驟4〇1。 在步驟409,計數器值比指定值大時,判斷為行動電話 2〇〇係靜止之狀態,而將地磁方位感測器2〇8、Gps感測器 2〇9、加速度感測器210、角速度感測器(回轉感測器如 130229.doc -73· 200919277 中’於省電力模式時耗電最小之感測器,如將加速度感測 器210設定成省電力模式,並停止供給電源至其他感測器 (ST410)。省電力模式時,為了回到通常模式,而在多媒 體處理器201、通訊處理器逝、及省電力模式時耗電最小 之感測器,如加速度感測器21〇中流入比通常模式時小的 待機時電流。 其次,檢測來自省電力模式時耗電最小之感測器,如加 速度感測器210之訊號(ST411)。 其次,判斷檢測出之訊號值是否比指定值大(ST4丨2)。 訊號值比指定值小時,判斷為行動電話2〇〇係靜止之狀 態’回到步驟410,繼續檢測訊號。 訊號值比指定值大時,判斷為行動電話2〇〇中如係施加 了加速度之狀態,再度開始對省電力模式時耗電最小之感 測器’如加速度感測器2 1 〇以外之各感測器供給電源 (ST413),在加速度感測器21〇中流入通常模式時之電流, 並回到通常模式。 如此,形成省電力模式時,控制成將地磁方位感測器 208、GPS感測器209、加速度感測器210、角速度感測器 (回轉感測器)211中’省電力模式時耗電最小之感測器,如 將加速度感測器210設定成省電力模式,並停止供給電源 至其他之感測器(ST410)。 此種結構由於在省電力模式時,耗電最小之感測器,如 加速度感測器210以外之感測器係不消耗電力,於省電力 模式時,在耗電最小之感測器中預先供給電源,而在加速 130229.doc •74- 200919277 度作用於行動電話200時,以鉍雷尽 、土, 町以耗電最小之感測器,如以加 速度感測器210檢測其訊號(ST41n ’ 永出之訊號值比指定 值大時(ST412),將其作為觸發写 益使其恢復成通常模式 (ST413),因此可抑制消耗之電力。 通訊處理器202依靜止後之經過時 . . 吁間’轉換成省電力模 式,將本身設定成省電力狀態。此 、 G—所謂通訊處理器202 之省電力狀態’如係接收來自多媒 个曰夕綠體處理器2〇1之訊號的
周期比通常模式時長的狀離。蕤μ 狀也错此,可減少通訊處理器 202所消耗之電力。 通訊處理器202依靜止後之經過時間,轉換成省電力模 式,將本身設定成省電力狀態。此時所謂通訊處理器搬 之省電力狀態’如係為了接收來自多媒體處理器2〇ι之報 告事件(Report Event)而需要之待機電流流人通訊處理器 202的狀態。藉此’可減少通訊處理器2()2所消耗之電力。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控制系統圖。 圖2係顯示輸入裝置之立體圖。 圖3係模式顯示輸入裝置之内部結構圖。 圖4係顯示感測器單元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輸入裝置之電性結構的區塊圖。 圖6係顯示顯示於顯示裝置之畫面的例圖。 圖7係顯示使用者握住輸入裝置之情形圖。 圖8(A)、(B)係說明輸入裝置之操縱方式及藉此在责面 上之指標移動的典型例之說明圖。 130229.doc -75- 200919277 圖9(A)-(C)係在Zi方向觀察輸入裝置之圖。 圖10(A)-(C)係在X’方向觀察輸入裝置之圖。 圖11係顯不算出輸入裝置丨之速度值的動作之流程圖。 圖12係從上方觀察操作輸入裝置之使用者的圖。 圖13顯示在X軸及γ軸之平面觀察的輸入裝置丨之軌跡。 圖14係顯示上述之其他實施形態的流程圖。 圖15係顯示輸入裝置之MPU5〇、6〇的動作模式之轉換關 係圖。 圖16係顯示依據產生於Mpu5〇之事件的]^1>1;6〇之模式轉 換圖。 圖17係顯示MPU50之動作模式的轉換條件圖。 圖18係顯示MPU60之動作模式的轉換條件圖。 圖19係顯示輸入裝置之動作模式的轉換之例1的圖。 圖2〇係顯示輸入裝置之動作模式的轉換之例2的圖。 圖21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結構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行動電話的結構區塊 圖。 圖23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數位相機的結構區塊圖。 圖24係顯示輸入裝置251之立體圖。 圖25係從輸入裝置25 1之附捲鈕按鍵側觀察的側面圖。 ® 26係顯示使用者將輸入裝置之下部曲面接觸於膝蓋而 實施操作的情形圖。 圖27係顯示本發明又另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立體 圖。 130229.doc -76- 200919277 圖28係顯示本發明又另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平面 圖。 圖29係顯示圖28所示之輸入裝置的側面圖。 圖30係顯示本發明又另外實施形態之輸入裝置的平面 圖。 圖31係包含依動作模式而發光之發光部的輸入裝置之立 體圖。 圖3 2係顯示另外輸入裝置之電性結構的區塊圖。 圖33係輸入裝置之模式切換動作的流程圖。 圖34係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模式切換動作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 Γ 、 71 、 81 、 251 、 輸入裝置 261 ' 400 ' 501 10 框體 100 控制系統 11 、 12 、 13 按鍵 14、310 電池(battery) 15 角速度感測器單元 16 加速度感測器單元 17 感測器單元 2 指標(游標) 200 行動電話 201 多媒體處理器 202 通訊處理器 130229.doc 77· 200919277 204 ' 320 輸入部 205 收發訊機 207 電池 21 收發訊機 210 加速度感測器 211 、 313 角速度感測器 25 電路基板 26 DC-DC轉換器 30 控制單元 300 數位相機 312 DC/DC電源 35、35,、50、60 ' MPU 301A、301B、519 38 收發訊機 40 ' 40' 控制裝置 48 斷路開關 51、52 開關 Active 主動模式 ax ' 加速度值 Sleep 1 睡眠1模式 Sleep2 睡眠2模式 vx、vy 速度值 X、Y 座標值 ωχ、c〇y 角速度值 130229.doc -78-

Claims (1)

  1. 200919277 、申請專利範圍: -種電子機器,係含有•通常模式,其係 力;及省電力模式,其係消耗比前述第-電力小^第電 電力;且包含: 弟— 第一感測器; 第二感測器,其係耗電比前述第一感測器 S又疋機構’其係於前述省 Ό " ’丨六八呷丨队们珂珂述篦
    -感測器供給之電源,並將前述第二感測器設 力模式; 電 檢測用機構,其係使用設定成前述省電力模式之第二 感測器,檢測從前述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的觸發器;及 I 恢復機構,其係依據前述檢測出之觸發器,從前述省 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2.如請求項1之電子機器, 其中該電子機器係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件或是空中操 作式之遙控器, 且則述第一感測器係回轉感測器, β述第二感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3·如請求項1之電子機器, 其中該電子機器係行動電話或攜帶型之終端裝置, 且前述第一感測器係地磁方位感測器, 鈉述第二感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4.—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為:搭載具有省電力狀態之數個 130229.doc 200919277 感測器’且包含以下機構: 前述電子機器在省電力模式時,控制成將前述數個感 測器中前述省電力狀態時耗電小的感測器設定成省電力 狀態,並對其餘之感測器限制電 前述電子機器在省電力模式時,使=定成前述省電 力狀態之感測器,檢測從省電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用 之觸發器;及 依據前述檢測出之觸發器,使前述電子機器從前述省 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5. 6. 7· 如請求項4之電子機器, 其中該電子機器係至少搭载加速度感測器之空中操作 式之指示器件或空中操作式之遙控器, 且前述省電力模式時設定成省電力狀態之感測器係前 述加速度感測器。 如請求項5之電子機器, 其中該電子機器進-步包含回轉感測器, 前述控制機構於前述省電 ^ 冤力槟式時,對丽述回轉感測 森限制電源之供給。 一種電子機器之控制方法 方法該電子機器搭載具有省電力 狀態之數個感測器, % 77 且如述電子機器在省 器中疗、十m 式時’控制成將數個感測 裔中則遠省電力狀態時耗 態,並對其餘之感測 成省電力狀 、餘之琢測15限制電源之供給, 在前述省電力模式時, 吁使用設定成前述省電力狀態之 130229.doc 200919277 器,&❹省f力模式恢復成通常模式用之觸發 述檢测出之觸發器,使前述電子機器從 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呔’ 8. 如請求項7之電子機器的控制方法, =該電子機器係至少搭載加速度感測器之空 式之^不器件或空中操作式之遙控器, ' 六』述省電力模式時,前述加速度m設定成省電 力狀態。 叹’電 9. 如請求項8之電子機器的控制方法, 其:該電子機器進一步包含回轉感測器, 於月J述名電力換式時,限制對前述回轉感測器之電源 供給。 10. -種電子機器,係含有:通常模4,其係消耗第一電 力,及省電力模式,其係消耗比前述第一電力 二 電力;且包含: 感測器’其係含有第一省電力狀態; 第一感測器,其係含有耗電比前述第一賓電力狀態時 之前述第-感測器小的第二省電力狀態; 設定機構,其係於前述省電力模式時,限制對前述第 一感測器之電源供給,並將前述第二感測器設定成前述 第二省電力狀態; 檢測用機構,其係使用設定成前述第二省電力狀態之 第二感測器,檢測從前述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 130229.doc 200919277 式用的觸發器;及 恢復機構,其係依據前述檢測出之觸發器,從前述省 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11 一種電子機器,係包含: 框體; /檢測部’其係含有:第-感測器;及第二感測器,其 係耗電比前述第一感測器小;並使用前述第一及第二感 測器檢測前述框體之移動; 電源部,其係對前述第一感測器及前述第二感測器供 給電源;及 控制機構,其係含有:通常模式,其係對前述第_及 第二感測器供給前述電源;第—省電力模式,其係遮斷 對前述第-感測器之前述電源供給,而對前述第二感測 器供給前述電源;及第二省電力模式,其係遮斷對前述 第-及第二感測器之前述電源供給;依據前述檢測部之 ,出,而從前述通常模式轉換至前述第__省電力模式及 月'j述第二省電力模式。 12. 如凊求項11之電子機器, 、其中前述控制機構進一步含有第三省電力模式,其係 遮斷從前述電源部對前述控制機構之前述電源供給。 13. 如凊求項I〗之電子機器, 其中別述控制機構依據前述檢測部之輸出 =一時間未操作前述㈣時,從前述通常模式=至 别述第一省電力模式。 得換至 I30229.doc 200919277 14·如請求項13之電子機器, 其中前述控制機構依據前述檢測部之輪出,判斷為經 過比前述第一時間長之第_時 …、 义、 時間未操作前述框體時,從 河述第-省電力模式轉換至前述第二省電力模式。 15.如睛求項12之電子機器, 、:中前述控制機構依據前述檢測部之輸出,判斷為經 過月=第-時間未操作前述框體時’從前述通常模式轉 換至前述第一省電力模式, 判斷為經過比前述第一時間 間長之第一時間未操作前述 框體時’從前述第一^ Φ -^7 -fctt %/, 名窀力模式轉換至前述第二省電力 模式, 二時間長之第三時間未操 電力模式轉換至前述第三 進一步判斷為經過比前述第 作前述框體時,從前述第二省 省電力模式。 16. 如請求項11之電子機器, 其令進-步包含恢復機構,其係含有依據前述第二感 測器之輸出,將前述控制機構從前述第—省電力模式恢 復至前述通常模式的第一恢復模式。 17. 如請求項η之電子機器, 其中前述第一省電力模式中,前述第二感測器係在省 18.如請求項11之電子機器, 其中前述控制機構含有微處理器單元(MPU), 月,J述第二省電力模式中,前述微處理器單元係在省電 130229.doc 200919277 力狀態。 19.如請求項16之電子機器, 其中進一步包含第-輸入操作部,其係藉由使用者輸 入操作, 前述恢復機構進-步含有第二恢復模式,其係依據對 1 述第-輸入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使前述控制機構從前 述第二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20.如請求項12之電子機器, 其中進一步含有·· 第一輸入操作部,其係可藉由使用者操作;及 恢復機構,其係含有第三恢復模式,其係依據對前述 第二輸入操作部之輸入操作,使前述控制機構從 二省電力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21. 如請求項11之電子機器, 其中前述電子機器係空中操作式之指示器 作式之遙控器, /二〒操 前述第一感測器係回轉感測器, 月ίι述第二感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22. 如請求項11之電子機器, 其中前述電子機器係行動電話或攜帶型之終端裝置, 如述第一感測器係地磁方位感測器, 則述第二感測器係加速度感測器。 23. 一種電子機器之控制方法’該電子機器含有:第— 器;及第二感測器,其係耗電比前述第一感測器小^、, 130229.doc -6 - 200919277 月1j述電子機器時,前述電子 及前述第二感測器的通常模 感測器之電源供給的第一省 且在經過第一時間未操作 機器從供給電源至前述第— 式,轉換至遮斷對前述第一 電力模式, μ ^ # , 9之第二時間未操作前述電 時使^電子^轉換成料對前述第—及第-感測益之電源供給的第二省電力模式, 在前述第二省電力模式執 器之輸人操作時,使前 心對前述電子機 式恢復成對前述第一 1第:器從前述第二省電力模 式。 及第-感測器供給電源的通常模 24. 如請求項23之電子機器的控制方法, 其中在前述第-省電力模式執行中 作前述電子機",使前述電子機器從^’出使用者操 模式恢復成前述通常模式。 則述第一省電力 25. 如請求項24之電子機器的控制方法, 其中進一步在經過比前述第二時間長之 作前述電子機器時,使前述電子機器轉換第三時間未操 子機器之電源的第三省電力模式。 、至遮斷前述電 130229.doc
TW097125927A 2007-07-09 2008-07-09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TW20091927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0205 2007-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9277A true TW200919277A (en) 2009-05-01
TWI380199B TWI380199B (zh) 2012-12-21

Family

ID=4022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5927A TW200919277A (en) 2007-07-09 2008-07-09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6) US8902155B2 (zh)
EP (3) EP2166433B1 (zh)
JP (1) JP5392079B2 (zh)
KR (1) KR20100030613A (zh)
CN (2) CN101578571A (zh)
TW (1) TW200919277A (zh)
WO (1) WO200900841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2772B (zh) * 2009-11-18 2013-10-21 Advantest Corp Receiving device, test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test method
TWI424734B (zh) * 2009-05-26 2014-01-21 Qualcomm Inc 用於行動設備內的感測器的功率管理的方法、裝置及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TWI449355B (zh) * 2010-08-27 2014-08-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功能控制方法以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485375B (zh) * 2010-04-15 2015-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壓力感測模組及包括該壓力感測模組之壓力感測裝置
TWI497100B (zh) * 2012-04-30 2015-08-21 Apple Inc 操作地理定位系統
TWI567604B (zh) * 2014-05-07 2017-01-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及具有其之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4896A (ja) * 2007-11-16 2009-06-04 Oki Semiconductor Co Ltd 電子機器、遠隔操作装置、及び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5424676B2 (ja) * 2009-03-13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507880B2 (ja) * 2009-05-07 2014-05-28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US9398536B2 (en) 2009-05-29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ement detection by evaluating elementary movement patterns
US8457556B2 (en) * 2009-08-18 2013-06-04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positioning for a wireless computer mouse
US7873849B2 (en) 2009-09-02 2011-01-18 Apple Inc. Motion sensor data processing using various power management modes
US8432305B2 (en) 2009-09-03 2013-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880373B2 (en) * 2009-11-04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urate magnetic compass i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8645093B2 (en) 2009-11-04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ibrating multi-dimensional sensor for offset, sensitivity, and non-orthogonality
CN101799716B (zh) * 2009-12-30 2016-10-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焦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30027485A (ko) 2010-03-11 2013-03-15 톰슨 라이센싱 디바이스 전력을 보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40072B1 (ko) * 2010-03-31 2016-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가속도 센서의 오차를 수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138723B2 (ja) * 2010-04-15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および移動端末の制御方法
US9122735B2 (en) 2010-04-30 2015-09-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a transition to an altered power stat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based on accelerometer output
DE102010029565A1 (de) * 2010-06-01 2011-12-01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ensoranordnung und Sensoranordnung
US8954099B2 (en) * 2010-06-16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out design of proximity sensors to enable shortcuts
JP2012038247A (ja) * 2010-08-11 2012-02-23 Toshiba Te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353495B2 (en) 2010-08-20 2019-07-16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Personalized oper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using sensor signatures
US9772815B1 (en) 2013-11-14 2017-09-26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Personalized oper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using acoustic and non-acoustic information
US9098279B2 (en) 2010-09-14 2015-08-04 Goog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interchange between a network-connected thermostat and cloud-based management server
KR101733792B1 (ko) * 2010-11-10 2017-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위치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66850A1 (ja) * 2010-11-18 2012-05-24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046898B2 (en) 2011-02-24 2015-06-02 Google Inc. Power-preserving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with long-polling persistent cloud channel for wireless network-connected thermostat
US9049663B2 (en) * 2010-12-10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involving multiple sensors
CN102158643B (zh) * 2010-12-17 2013-04-17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动开关摄像单元的方法及系统
US9696429B2 (en) 2010-12-28 2017-07-04 Fedex Corporate Services, Inc. Pow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tracking device operating with restricted power source
US20120203491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text-aware control of sensors and sensor data
JP2014522146A (ja) * 2011-06-09 2014-08-28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低消費スタンバイモードの終了および関連する機器のための方法
US9541393B2 (en) 2011-06-30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r error of digital compass
CN102955558B (zh) * 2011-08-22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824413B1 (ko) 2011-08-30 2018-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동작 모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TWI461972B (zh) * 2011-11-04 2014-11-21 Pixart Imaging Inc 光學滑鼠及其運作方法
JP5841409B2 (ja) 2011-11-09 2016-01-13 任天堂株式会社 制御プログラム、入力端末装置、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9201559B2 (en) * 2011-11-14 2015-12-01 Logitech Europe S.A.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zone input device
TWI474215B (zh) * 2011-11-17 2015-02-21 Pixart Imaging Inc 鍵盤模組及顯示系統
CN103123542B (zh) * 2011-11-21 2015-12-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鼠标及其操作方法
CN103167400B (zh) * 2011-12-15 2016-01-13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追踪方法
CN103186225B (zh) * 2011-12-31 2016-09-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和装置
US9268026B2 (en) * 2012-02-17 2016-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positioning i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125200A1 (ja) * 2012-02-21 2013-08-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慣性力センサ
JP5679585B2 (ja) * 2012-03-22 2015-03-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機及びバッテリセービング方法
US20130253880A1 (en) * 2012-03-25 2013-09-26 Benjamin E. Joseph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Device with a Gyroscope
JP2013205171A (ja) * 2012-03-28 2013-10-07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79775B2 (ja) 2012-05-18 2014-08-27 リオン株式会社 計測システム
JP5122035B1 (ja) 2012-05-25 2013-01-16 任天堂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3175630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任天堂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429961B2 (en) 2012-05-25 2019-10-01 Nintendo Co., Ltd. Controller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11073959B2 (en) * 2012-06-08 2021-07-27 Apple Inc. Simulating physical materials and light interaction in a user interface of a resource-constrained device
TWI482011B (zh) * 2012-07-16 2015-04-2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感測器模組及其電源管理模組與其省電方法
EP2703778B1 (en) * 2012-08-29 2021-04-14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ling sensor opera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360497B2 (en) 2012-08-29 2016-06-07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ling sensor use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904341B2 (en) * 2012-09-10 2018-02-27 Intel Corporation Cascading power consumption
US9720701B2 (en) 2012-09-10 2017-08-01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support for device states
JP2014075122A (ja) * 2012-09-12 2014-04-24 Toshiba Corp 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4054379B (zh) * 2012-09-27 2017-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决定目标的方法、网元及决定目标的系统
KR101927096B1 (ko) * 2012-10-19 2018-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플리케이션 프로세서,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바일 기기 및 어플리케이션 프로세서를 위한 클럭 신호 선택 방법
US9367119B2 (en) * 2012-10-22 2016-06-14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in a multi-sensor environment
US9329667B2 (en) * 2012-11-21 2016-05-03 Completecover, Llc Computing device employing a proxy processor to learn received patterns
JP6065550B2 (ja) * 2012-12-03 2017-01-2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装置
CN103902012B (zh) * 2012-12-30 2017-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加速度数值读取频率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50370310A1 (en) * 2013-02-08 2015-12-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412633B (zh) * 2013-07-16 2016-09-2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终端休眠、唤醒的方法和装置
DE102013220176A1 (de) 2013-10-07 2015-04-23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eines Zustands eines zu überwachenden Objekts
US20150119105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Assaf Amga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ing of wireless mobile device activation
US10079019B2 (en) 2013-11-12 2018-09-18 Apple Inc. Always-on audio control for mobile device
US9781106B1 (en) 2013-11-20 2017-10-0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Method for modeling user possession of mobile device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framework
JP6080265B2 (ja) * 2013-12-26 2017-02-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
US9787895B2 (en) * 2014-02-17 2017-10-10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generating circumferential captured images
US9500739B2 (en) 2014-03-28 2016-11-22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Estimating and tracking multiple attributes of multiple objects from multi-sensor data
JP6518036B2 (ja) * 2014-03-31 2019-05-22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状態推定システム
JP6268281B2 (ja) * 2014-05-09 2018-01-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10031000B2 (en) 2014-05-29 2018-07-24 Apple Inc. System on a chip with always-on processor
US20150358906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Mediatek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wer management, associated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9547363B2 (en) * 2014-07-16 2017-01-17 Mediatek Inc. Power-sav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I509404B (zh) * 2014-07-25 2015-11-21 Quanta Comp Inc 感測器之控制方法
JP2014209389A (ja) * 2014-08-07 2014-11-06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装置に対する電力を節約する機器及び方法
JP6394951B2 (ja) * 2014-09-22 2018-09-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子機器
DE102014220646A1 (de) * 2014-10-13 2016-04-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Nutzung einer Bus-Leitung zur Übertragung alternativer Signalcodierungen
KR20160060968A (ko) * 2014-11-21 2016-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사용자 단말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9807806B2 (en) 2014-12-24 2017-10-3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accessing a network in electronic system and associated portable device
US9955294B2 (en) * 2015-01-13 2018-04-24 Senaya, Inc. Aircraft container tracking device
JP2017009573A (ja) * 2015-03-06 2017-01-1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装着端末、及び、装着端末の制御方法
JP6409629B2 (ja) 2015-03-11 2018-10-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システム
CN106292991A (zh) * 2015-06-01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JP2017068499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モード切替装置、電子機器、モード切替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70090608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Apple Inc. Proximity Sensor with Separate Near-Field and Far-Field Measurement Capability
JP6603091B2 (ja) * 2015-10-05 2019-11-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機器及びモバイル機器の給電制御方法
CN106339076B (zh) * 2015-10-22 2019-11-15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动作识别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10627894B2 (en) * 2015-11-12 2020-04-21 Rexgen Electric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using same
JP6189990B1 (ja) * 2016-03-23 2017-08-3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携帯式電子機器の動作状態を変更する方法および携帯式電子機器
CN105911989B (zh) * 2016-04-28 2021-08-13 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复合式自动辅助驾驶的决策系统及其方法
TWI603085B (zh) * 2016-05-24 2017-10-21 國立交通大學 動作判定裝置及動作感測器
US10206174B2 (en) 2016-05-27 2019-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layed device activation
EP3489802B1 (en) 2016-07-25 2021-04-28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6502368B (zh) * 2016-10-14 2020-01-1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otg外设控制方法及系统
JP6620084B2 (ja) * 2016-12-27 2019-12-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点検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点検方法
TW201837691A (zh) * 2017-04-06 2018-10-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用於互動系統之可攜式道具
CN108693983A (zh) * 2017-04-08 2018-10-23 蒋新东 一种鼠标
AU2017413929B2 (en) * 2017-05-12 2022-07-14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Poin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user inputs to a computing device
CN109272724A (zh) * 2017-07-18 2019-01-25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待机方法、装置及遥控器
JP2019046399A (ja) * 2017-09-07 2019-03-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操作実績管理装置及び開閉器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JP2019078560A (ja) * 2017-10-20 2019-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ジャイロセンサのオフセット補正装置、オフセット補正プログラム、歩行者自律航法装置
JP7003695B2 (ja) * 2018-01-30 2022-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電源状態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554886B2 (en) 2018-05-18 2020-02-04 Valve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for optical position tracking devices
CN108845688B (zh) * 2018-05-24 2021-05-04 杭州吉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操作判断方法和系统
EP3991067A1 (en) 2019-06-26 2022-05-04 Google LLC Radar-based authentication status feedback
EP3966662B1 (en) * 2019-07-26 2024-01-10 Google LLC Reducing a state based on imu and radar
US11868537B2 (en) 2019-07-26 2024-01-09 Google Llc Robust radar-based gesture-recognition by user equipment
JP7316383B2 (ja) 2019-07-26 2023-07-27 グーグル エルエルシー Imuおよびレーダーを介した認証管理
KR102661485B1 (ko) 2019-08-30 2024-04-29 구글 엘엘씨 일시정지된 레이더 제스처에 대한 시각적 표시자
CN110989822A (zh) * 2019-11-27 2020-04-10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传感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WO202210248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CN112468649A (zh) * 2020-11-17 2021-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加速度传感器开关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TWI816425B (zh) * 2022-06-08 2023-09-21 美商沃耶特拉海龜灘有限公司 輸入設備、指標裝置及其參數調整方法
KR20240015488A (ko) * 2022-07-27 202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11784635B1 (en) * 2022-08-23 2023-10-10 Nuvo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trol circuit and oper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92220A (en) 1989-11-06 1993-02-21 Ibm Israel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input device
JPH04109062A (ja) * 1990-08-28 1992-04-10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異常燃焼検出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トルク制御装置
US5360429A (en) 1992-02-20 1994-11-01 Jbs Societe Anonyme Device for straightening, fixing, compressing, and elongating cervical vertebrae
US5453758A (en) * 1992-07-31 1995-09-26 Sony Corporation Input apparatus
JP3857504B2 (ja) * 1993-05-21 2006-1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KR970066776A (ko) * 1996-03-29 1997-10-13 헨리 D.G. 웰레스 차량의 제어장치
JP3696365B2 (ja) * 1996-11-15 2005-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ペン型入力装置
US7061468B2 (en) * 2001-04-10 2006-06-13 Logitech Europe S.A. Hybrid presentation controller and computer input device
US20030041329A1 (en) * 2001-08-24 2003-02-27 Kevin Bassett Automobile camera system
CN100380279C (zh) * 2002-11-12 2008-04-09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输入设备的省电装置
CN1670678A (zh) * 2004-03-18 2005-09-21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鼠标
ES2664472T3 (es) * 2004-04-30 2018-04-19 Idhl Holdings, Inc. Dispositivos de señalización de espacio libre con compensación de inclinación y facilidad de uso mejorada
JP2006095005A (ja) * 2004-09-29 2006-04-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自走式掃除機
WO2006090197A1 (en) * 2005-02-24 2006-08-31 Nokia Corporation Motion-input device for a computing terminal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JP4505740B2 (ja) 2005-05-16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起動方法
JP4805633B2 (ja) * 2005-08-22 2011-11-02 任天堂株式会社 ゲーム用操作装置
JP2007102370A (ja) * 2005-09-30 2007-04-19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該電子機器にて実行される動作モード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7606552B2 (en) * 2005-11-10 2009-10-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4734B (zh) * 2009-05-26 2014-01-21 Qualcomm Inc 用於行動設備內的感測器的功率管理的方法、裝置及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TWI412772B (zh) * 2009-11-18 2013-10-21 Advantest Corp Receiving device, test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test method
TWI485375B (zh) * 2010-04-15 2015-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壓力感測模組及包括該壓力感測模組之壓力感測裝置
TWI449355B (zh) * 2010-08-27 2014-08-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功能控制方法以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497100B (zh) * 2012-04-30 2015-08-21 Apple Inc 操作地理定位系統
TWI567604B (zh) * 2014-05-07 2017-01-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及具有其之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5878A1 (en) 2015-07-02
US9696788B2 (en) 2017-07-04
EP3609195A1 (en) 2020-02-12
US20100033424A1 (en) 2010-02-11
US20150046734A1 (en) 2015-02-12
JPWO2009008411A1 (ja) 2010-09-09
CN101578571A (zh) 2009-11-11
US9507446B2 (en) 2016-11-29
EP2166433A4 (en) 2013-01-16
JP5392079B2 (ja) 2014-01-22
CN104503608B (zh) 2017-08-11
US9019204B2 (en) 2015-04-28
US8902155B2 (en) 2014-12-02
US20170199562A1 (en) 2017-07-13
US20190346907A1 (en) 2019-11-14
KR20100030613A (ko) 2010-03-18
TWI380199B (zh) 2012-12-21
EP3179461A1 (en) 2017-06-14
EP2166433B1 (en) 2017-03-15
US20170038819A1 (en) 2017-02-09
CN104503608A (zh) 2015-04-08
US10401939B2 (en) 2019-09-03
WO2009008411A1 (ja) 2009-01-15
EP3179461B1 (en) 2019-09-04
EP2166433A1 (en) 201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9277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7427762B2 (ja) ゲームコントローラ
JP468958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TWI408572B (z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WI724088B (zh) 電子筆及位置檢測系統
KR101477442B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에서 제스처-기반의 사용자 입력 검출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US20140028547A1 (en) Simple user interface device and chipset implementation combination for consumer interaction with any screen based interface
JP2015156610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5869236B2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09522632A (ja) 例えばマウスのようなユーザ操作型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5329140B2 (ja) 操作システム
ES2960612T3 (es) Sistema y método para navegación interior
JP2012108722A (ja) 入力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指示位置算出方法
JP2017217139A (ja) ゲーム装置、ゲームシステム、ゲー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振り入力判定方法
JP2010152493A (ja) 入力装置、制御装置及び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441436B2 (en)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handheld apparatus
US10978019B2 (en) Head mounted display system switchable between a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mode and a third-person perspective mode, related method and relate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1065512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操作認識システム、および操作認識プログラム、
US20230076068A1 (en) Systems for interpreting a digit-to-digit gesture by a user differently based on roll values of a wrist-wearable device worn by the us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11831106A (zh) 头戴式显示系统、相关方法及相关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JP6262563B2 (ja)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EP3734418A1 (en) Head mounted display system capable of displaying a virtual scene and a map of a real environment in a picture-in-picture mode, related method and relate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3034631A1 (en) Systems for interpreting a digit-to-digit gesture by a user differently based on roll values of a wrist- wearable device worn by the user,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