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6927A -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thin-film and laser apparatus used therefor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thin-film and laser apparatus used therefo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6927A
TW200406927A TW092119478A TW92119478A TW200406927A TW 200406927 A TW200406927 A TW 200406927A TW 092119478 A TW092119478 A TW 092119478A TW 92119478 A TW92119478 A TW 92119478A TW 200406927 A TW200406927 A TW 2004069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beam
irradiated
laser
irradiated area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9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31604B (en
Inventor
Hiroshi Okumura
Original Assigne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6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6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1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16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 B23K26/0604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by a combination of b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02Positioning or observing the workpiece, e.g. with respect to the point of impact; Aligning, aiming or focusing the laser beam
    • B23K26/06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 B23K26/0604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by a combination of beams
    • B23K26/0613Shaping the laser beam, e.g. by masks or multi-focusing by a combination of beams having a common ax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367Substrates
    • H01L21/0237Materials
    • H01L21/02422Non-crystalline insulating materials, e.g. glass,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436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s and 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439Materials
    • H01L21/02488Insul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518Deposited layers
    • H01L21/02521Materials
    • H01L21/02524Group 14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1/02532Silicon, silicon germanium, germa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56Special treatments
    • H01L21/02664Aftertreatments
    • H01L21/02667Crystallisation or recrystallisation of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e.g. regrowth
    • H01L21/02675Crystallisation or recrystallisation of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e.g. regrowth using laser beams
    • H01L21/02678Beam shaping, e.g. using a mas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56Special treatments
    • H01L21/02664Aftertreatments
    • H01L21/02667Crystallisation or recrystallisation of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e.g. regrowth
    • H01L21/02675Crystallisation or recrystallisation of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e.g. regrowth using laser beams
    • H01L21/02686Pulsed laser bea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56Special treatments
    • H01L21/02664Aftertreatments
    • H01L21/02667Crystallisation or recrystallisation of non-mon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e.g. regrowth
    • H01L21/02691Scanning of a b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7Marks, e.g. trade ma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Description

200406927 玖、發明說明: 1^1#明所屬之枝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成半導體薄膜之方法及所使用之雷 射裝置。更特別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應用到所謂多晶 矽薄膜電晶體(TFTS)之製造的半導體薄膜之形成方法,其 中所需要的對齊記號被形成在薄膜中,以及一種可執行此 方法之雷射裝置。 c )先前枝術 近年來,許多改良的多晶矽薄膜電晶體(TFT S )已被積極 地發展以做爲形成在玻璃板上之積體電路的電子元件。爲 了形成多晶砍薄膜電晶體之多晶砂(poly-Si)薄膜(隨後僅 稱爲薄膜(f i 1 m )),所謂的「激生分子雷射退火方法」已廣 泛地被使用。在此方法中,一個非晶矽(a - S i )被形成在玻 璃板之表面,並且隨後激生分子雷射以短時間選擇地照射 到a - S i薄膜之所需要部分,因而由於熱及在大氣中冷卻後 之再結晶化而熔解部分中之非晶矽薄膜。因此,a - S i薄膜 被雷射光照射之部分被選擇地轉變成多晶矽區域,換言之 ,多晶矽區域被選擇地形成於a - S 1薄膜中。 一種已市販且可應用到上述「激生分子雷射退火方法」 之習知激生分子雷射具有約3 00公厘X 0 . 4公厘之線性孔, 並且被設計可在物體或標的上產生具有線性點之雷射光束 。在操作時,光束或點沿著標的之表面在線性點之寬度方 向上以數十微米之節距掃瞄。 但是,當習知之激生分子雷射裝置使用上述「激生分子 -6- 200406927 雷射退火方法」而用來形成多晶矽薄膜電晶體(poly-Sl TFT s ) 時’已知的問題爲形成於被照射部上之多晶矽薄膜電晶體 所獲得的特性多半爲非均勻。此係因爲照射之雷射光束對 被照射邰周圍之a - s i薄膜的熱效應,與同一被照射部之中 間部者不同,因而該周圍中之微觀構造與該中間部者不同 。此問題揭示在諾拉氏等(T.Nohda)所撰於1992年12月發 刊之「Technical Report of IEICE(SDM92-112)」第 53-58 頁中名稱爲「使用激生分子雷射退火方法改進多晶矽薄膜
上述問題可使用2001年3月2日所公告的日本專利 N 〇 · 3 1 6 3 9 3中所揭示的改良雷射退火方法而解決。在此方法 中,TFTs被集中在雷射光束的照射區域中,其中可獲得雷 射光束的均勻能量密度(即,照射強度)。此可排除上述使 用掃瞄雷射光束之習知雷射退火方法中之雷射光束的熱效 應差。以脈衝形式之雷射光束不掃瞄地被照射到整個區域 上二或多次。 以日本專利No . 3 1 6 3 9 3中所揭示的改良方法時,照射範 圍之區域或大小係視脈衝雷射光束之能量而變化。最近, 改良的雷射光源已基於此目的而發展成,其可產生高能量 密度之雷射光束脈衝,其可使相當於攜帶式電話之液晶板 面的尺寸之約40公厘X 50公厘之區域被完全地照射。 在上述日本專利No. 3 1 6 3 69 3中所揭示的改良雷射退火方 法中,將雷射裝置之照射範圍與形成的多晶矽薄膜電晶體 之TFT區域對準係很重要。爲了達成此對準,通常在玻璃 -7- 200406927 板上形成對準記號,並且設置視訊攝影機以閱讀或辨識雷 射裝置上之記號。此技術例如爲揭示在1 99 6年3月19曰 公告之日本未審查專利公告No.8-71780中。 但是,若視訊攝影機額外地設置在雷射裝置之時,會產 生雷射裝置之構造複雜,同時增加裝置之尺寸的問題。尤 其,液晶之矩形玻璃板尺寸現在變成約1米X 1米。因此, 若記號閱讀或記號辨識室設置在沿著退火室之習知雷射裝 置上時,裝置之所佔表面空間(即佔據空間)會顯著地擴大 。再者,爲了將雷射裝置之照射範圍與玻璃板之每一個TFT 區域對準,雷射裝置之可動平台不僅必須沿著X及γ軸做 直線移動,而且必須在X - Y面上轉動做(9補償。同時,該 平台必須構成可微調。若如此的話,結果該平台構造會複 雜化,雷射裝置之製造成本會提高,並且操作速率會降低 〇 並且,若視訊攝影機被設置在習知雷射裝置上且對準記 號被形成於玻璃板上時,閱讀或辨識玻璃板上之對準記號 所需時間,以及裝置與玻璃板之間對準所需時間最爲重要 。因此,會有雷射退火過程之產出降低的問題。 另外,爲了在玻璃板上形成對準記號,必須使用形成光 罩圖形用之平版印刷法及選擇地腐蝕使用光罩圖形的記號 之材料之腐蝕方法。故,會產生一個在玻璃板上製造TFT s 之需要製程總數目增加的問題。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在雷射退火方法中形成的對準記號 的提議有效。在此提議中,一個a - S 1薄膜選擇地以雷射光 -8 - 200406927 束暫時地熔解,並且在大氣中冷卻,因而使a _ s 1薄膜之照 射部分結晶化而產生多晶矽區域。因爲一個a-Si薄膜及多 晶矽薄膜在光學常數上彼此不同,對準記號可做成具有結 晶化(即多晶砂)區域或多數個區域以及非結晶化(即a _ S i ) 區域或多數個區域。 但是,TFT s之雷射光束直徑爲公分級之大小,而所謂分 段器(其被使用在隨後之平版印刷法)之對準記號的大小爲 微米(// m )級之大小。因此,爲了形成所需要高精確之對準 記號,完成在1 0公分級之比較大尺寸之光學元件(其係用 φ 來產生公分級之雷射光束直徑所需)的精度必須在1 〇奈米 或更小(其爲形成微米級大小之雷射光束直徑所需)。在此 情況下,雷射裝置所需之光學系統的製造成本與應用到形 成公分級大小的雷射光束直徑之一般光學系統比較時會極. 度地提高。 並且,設置一個可將雷射光束直徑從公分級大小改變微 米級大小的機構並不實際。因此,當形成對準記號時,微 米級大小的雷射光束直徑必須以適當的光罩產生。但是在 ® 此情況下,有必須使用高解析度光罩的問題。並且,若平 台的高度精度、玻璃板的厚度精度、及/或玻璃板的表面粗 度精度由於雷射光束之焦距長度之淺度而不是很高之時, 不可能獲得所需要的對準記號。 f三)發明內容 從而,本發明之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製造半導體薄膜之 方法,其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形成一個對準記號,以及執 -9- 200406927 行此方法所使用之雷射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製造半導體薄膜之方法 ,其可在低成本及高產量下形成半導體薄膜,其可以獲得 一個具良好均勻度之退火半導體區域,以及可執行此方法 所使用之雷射裝置。 本發明之更另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雷射裝置,其被構成 爲具有狹窄的佔有空間及高的處理能力,可在低成本下製 造,並且在高的可用度因素下操作。 上述及其他未具體提到的目的可由下列說明而爲熟於此 @ 技術者所淸楚了解。 依照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提供有形成半導體薄膜的 方法,‘其包括·· 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域 •’及 照射第2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而不與第1被照射區域 重疊,因而形成第2被照射區域及一個非照射區域; 其中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雷射光束同 ® 軸; 並且,對準記號係使用第2被照射區域與非照射區域之 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 以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方法時,第1雷射光束被照 射到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域。第2雷射光束被 照射到薄膜上而不與第1被照射區域重疊,因而形成第2 被照射區域及一個非照射區域。一個對準記號係使用第2 -10- 200406927 被照射區域與非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因此 ,對準記號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於半導體薄膜上。 並且,因爲對準記號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於半導 體薄膜上,因而在雷射退火過程之前形成一個對準記號之 程序在雷射退火過程中並不需要。故,半導體薄膜可在低 成本及高產量下形成。 並且,因爲第1被照射區域係由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薄 膜而形成,一個退火半導體區域或數個區域可由第1被照 射區域形成。因而,可以獲得一個具有良好均勻性之退火 半導體區域或數個區域。 依照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提供有形成半導體薄膜的 另一個方法,除了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成與第1被照射區 域重疊之外,其與第1實施形態的方法相同。 第2實施形態之方法包括有: 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域 :及 照射第2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而與第1被照射區域重 疊,因而形成第2被照射區域; 其中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雷射光束同 軸; 並且,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 域之間或第2被照射區域與剩餘非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 數差而形成。 以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方法時,第1雷射光束被照 -1 1 - 200406927 射到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域。第2雷射光束被 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被照射區域重疊,因而形成第2被 照射區域。一個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 照射區域之間或第2被照射區域與剩餘非照射區域之間的 光學常數差而形成。因此’對準記號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 被形成於半導體薄膜上。 並且,因爲對準記號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於半導 體薄膜上,因而在雷射退火過程之前形成一個對準記號之 程序在雷射退火過程中並不需要,並且同時,不需要在雷 射退火過程中辨識或閱讀對準記號的過程。故,半導體薄 膜可在低成本及高產量下形成。 並且,.因爲第1被照射區域係由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薄 膜而形成,一個退火半導體區域或數個區域可由第1被照 射區域形成。因而,可以獲得一個具有良好均勻性之退火 半導體區域或數個區域。 半導體薄膜不一定包含有非照射區域。當薄膜包含有非 照射區域時,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 射區域之間或第2被照射區域與剩餘非照射區域之間的光 學常數差而形成。當並未包含有非照射區域時,對準記號 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數 差而形成。 依照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提供有形成半導體薄膜的 又另一個方法,除了第1雷射光束被照射到整個半導體薄 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域,以及對準記號係使用第丨被照 - 1 2 - 200406927 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之外, 其與第2實施形態的方法相同。 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包括有: 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整個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 區域,及 照射第2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而與第1被照射區域重 疊,因而形成第2被照射區域; 其中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雷射光束同 軸; ❿ 並且,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 域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 以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方法時,第1雷射光束被照 射到整個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域。第.2雷射光 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被照射區域重疊,因而形成第2 被照射區域。一個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 被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因此,對準記號可 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於半導體薄膜上。 ® 並且,因爲對準記號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於半導 體薄膜上,因而在雷射退火過程之前形成一個對準記號之 程序在雷射退火過程中並不需要,並且同時,不需要在雷 射退火過程中辨識或閱讀對準記號的過程。故,半導體薄 膜可在低成本及高產量下形成。 並且’因爲弟1被照射區域係由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整 個薄膜而形成,一個退火半導體區域或數個區域可由第1 -13- 200406927 被照射區域形成。因而,可以獲得一個具有良好均勻性之 退火半導體區域或數個區域。 在本發明之第1,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的較佳實施 例中,第2雷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爲實心。 在本發明之第1,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的另一較佳 實施例中,第2雷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由於 消融作用而爲中空。 在本發明之第1,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的又另一較 佳實施例中,第1被照射區域用來做爲至少一個退火半導 體區域,其中可形成TFTs之主動區域。 在本發明之第1 ,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的另一較佳 實施例中,半.導體薄膜係以a-Si (非晶矽)製成。 在本發明之第1 ,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的更另一較 佳實施例中,半導體薄膜係以ρο 1 y - S i (多晶矽)製成。 在本發明之第1,第2及第3實施形態之方法的更另一較 佳實施例中,一個激生分子雷射被使用來產生第1雷射光 束。 依照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設置有一種雷射裝置,其包 括有: 一個可置放標的物用的可動平台; 一個用來產生第1雷射光束用之第1雷射光束產生器; 第1雷射光束由第1光學系統所構成,其被照射到在平 台上做爲標的物之半導體薄膜; 一個用來產生第2雷射光束用之第2雷射光束產生器; 一 1 4 一 200406927 第2雷射光束由第2光學系統所構成,其被照射到薄膜 上而與第1雷射光束同軸。 以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裝置,其設置有一個用來產 生第1雷射光束用之第1雷射光束產生器,及一個用來產 生第2雷射光束用之第2雷射光束產生器。第丨雷射光束 由第1光學系統所構成,其被照射到在平台上做爲標的物 之半導體薄g吴。弟2雷射光束由第2光學系統所構成,其 與第1雷射光束同軸地而被照射到薄膜上。 因而,第1被照射區域可以使用第1雷射光束而形成在 Φ 置於可動平台上之半導體薄膜中。第2被照射區域可以使 用第2雷射光束而被形成在同一薄膜上,而可與第1被照 射區域重疊或不重疊。一個對準記’號係使用第2被照射區 域與非照射區域之間,或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 域之間,或第2被照射區域與非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數 差而形成。 從而,即使在裝置中未設置有用來閱讀或辨識一個對準 記號及附屬之專用室的視訊攝影機,且裝置之平台並未構 β 成使其可做位置之微調時,在雷射退火過程中一個對準記 號可被形成在做爲標的物之半導體薄膜上。另外,雷射裝 置可被構成具有狹窄的佔有空間及較高的處理能力,可在 低成本下製造,並且在較高的可用度因素下操作。 並且,因爲在雷射退火過程中對準記號可被形成在做爲 標的物之半導體薄膜上,使薄膜可以低成本及高產量之下 被形成,而可獲得具有良好均勻性之退火半導體區域。 200406927 中,第 1 :相同。 施例中, : 0 實施例中 雷射光束 之間移動 件在第2 件在第1 汽於第1A 裝置200 1 0 2被形 膜103被 習知的電 矽底層薄 !:有50奈 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裝置的較佳實施例 雷射光束產生器及第2雷射光束產生器彼此尺寸1 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裝置的另一較佳實 一個激生分子雷射被使用做爲第1雷射光束產生器 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裝置的更另一較佳 ,第2雷射光束之第2光學系統包含有可在第1 光路徑之第1位置與同一光路徑外側的第2位置 的光學元件。 最好,當第1雷射光束被照射到標的物時,元 位置中。當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標的物時,元 位置中。 (四)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第1實施例 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形成半導體薄膜之方法顯5 至1C圖中。在此方法中,使用第2圖所示之雷射 〇 首先如第1 A圖所示,二氧化矽(S 1 02 )底層薄膜 成在玻璃板1 〇 1之主表面上。隨後,一個a - S i薄 形成於二氧化矽底層薄膜1 02上。這些步驟係由 漿強化之化學蒸氣澱積(PECVD)法所執行。二氧化 膜102具有100奈米之厚度,而a-Si薄膜1031 米之厚度。此階段的狀態被顯示於第1 B圖中。
其次,上面形成有薄膜102及103之玻璃板101在5 00 °C 200406927 下接受脫氫過程作用1 〇分鐘。在此脫氫過程完成後’具有 薄膜102及103之玻璃板101被移動到雷射裝置200之內 側。裝置200具有下列構造。 如第2圖所示,雷射裝置200包括有做爲第1光源用之 氯化氙(XeCl)激生分子脈衝雷射211 (脈衝輸出:15】,波長 :308奈米),一個光學系統212用來將來自於雷射211之 光束引導到標的物,以一個雙頻鈸:釔鋁石榴石雷射(Nd:YAG) 脈衝雷射2 1 4 (波長:5 3 2奈米)做爲第2光源,一個光學系 統2 1 5用來將來自於雷射2 1 4之光束引導到標的物,以及 一個在水平面中(如X-Y平面)之可動平台216。 雷射裝置200被構成可操作成所謂「分段器」,換言之 ,平台216可以分段-且重複方式在水平面中移動,而雷射 光束每次照射時選擇地照射到置於平台2 1 6上標的物(即具 有薄膜1 〇 2及1 0 3之玻璃板1 0 1 )的所需地區·。例如,裝置 2 0◦可由加入Nd : YAG脈衝雷射214及光學系統21 5到習知 之分段器構造中而容易地達成。 激生分子脈衝雷射211產生一個沿著光路徑221移動之 光束。光路徑2 2 1水平地從雷射2 1 1延伸,並且被光學系 統2 1 2之鏡子2 1 2 a向下朝平台2 1 6折彎。光學系統2 1 2之 接物透鏡212b被用來將雷射211之光束聚焦而朝向平台216 上之標的物。
Nd:YAG脈衝雷射214產生一個沿著光路徑222移動之光 束。光路徑222水平地從雷射214延伸,並且被光學系統215 之鏡子21 5a向上折彎。隨後,光路徑22 2被光學系統21 5 200406927 之鏡子2 1 5 b水平地折彎。因而使光路徑2 2 2與光路徑2 2 1 在此水平部分同軸。然後,光路徑22 2再度被光學系統212 之鏡子212a向下折彎,並且因而光路徑22 2亦與光路徑221 在此垂直部分同軸。光學系統2 1 2之接物透鏡2 1 2 b及光學 系統2 1 5之接物透鏡2 1 5 c被用來將雷射2 1 4之光束聚焦而 朝向平台2 1 6上之標的物。 鏡子2 1 5 b可在光路徑2 2 1之第1位置與光路徑2 2 1外側 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同樣地,透鏡2 1 5 c可在光路徑22 1 之第1位置與光路徑2 2 1外側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當來 自於激生分子脈衝雷射2 1 1之光束被照射到平台2 1 6上之 標的物時,鏡子2 1 5 b及透鏡2 1 5 c各位於其第二位置上, 如第2圖所示。當來自Nd : YAG脈衝雷射214之光束被照 射到平台216上之標的物時,鏡子215b及透鏡215c各位 於其第1位置上,如第3圖所示。 使用具有上述構造之雷射裝置200時,TFTs之多晶矽區 域104及對準記號之多晶矽區域105以下列方式被形成在 玻璃板101上之a-Si薄膜103中。 如第1B圖所示,形成有Si02薄膜102及a-Si薄膜103 之玻璃板1 0 1被置於平台2 1 6上而做爲標的物。另一方面 ,從激生分子脈衝雷射2 1 1放射之光束利用光學系統2 1 2 而在a-Si薄膜103被形成一個41公厘X 58公厘之矩形點 ,同時該光束之能量密度被控制成在a-Si薄膜1〇3爲480 mJ / cm2。隨後,如此控制之激生分子脈衝雷射光束選擇地 以分段-且-重複方式之脈衝形式而照射到a - S i薄膜1 〇 3之 200406927 特定區域。該光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中被重複五次(即五次 發光)。因而,矩形之照射區域1 〇 4被形成在a - S 1薄膜1 0 3 中,如第1 C圖所示。此時,a - S i薄膜1 0 3之區域1 04被 轉變成形成TFTs之多晶矽區域。多晶矽區域1 04規則地沿 著X及Y軸配置。 激生分子脈衝雷射光束之41公厘X 5 8公厘之矩形點尺寸 被選擇而製造2 . 4型具有內建驅動器電路之液晶面板。故 ,若玻璃板101具有550公厘X 650公厘之尺寸時,可獲得 1 20個此型之面板。此意即激生分子脈衝雷射光束之照射操 作重複地在同一玻璃板1 0 1上之1 20個不同位置上進行。 激生分子脈衝雷射光束之能量密度曲線在其周圍具有非 均勻部分,其雷射能量密度並不均勻。此曲線之非均勻部 分具有約〇 . 3公厘之寬度。 相鄰液晶面板之間的間隔被設定爲1 . 5公厘。·(相鄰多晶 矽區域1 04之間的間隔小於1 . 5公厘)。這是考慮液晶面板 之密封構件之寬度,切斷邊緣等等而決定。因爲平台216 可以0.05公厘或更小之精度移動,若該光束對玻璃板101 的定位在以分段-且-重複操作中被良好地控制的話,激生 分子脈衝雷射光束之非均勻部分可確實地位於液晶面板之 間的間隙中。一般使用於平版印刷術之分段器的對準精度 爲0 . 5 /i m或更小,其與雷射裝置200者比較時係十分地高 〇 隨後,從雙頻Nd : YAG脈衝雷射214(波長5 3 2奈米)放射 之光束被用來在a - S i薄膜1 03上形成對準記號之多晶矽區 200406927 域1 0 5。如上所解釋,Nd : YAG雷射光束在照射到標的物(即 a - S i薄膜1 0 3 )之前被光學系統2 1 5控制成與激生分子雷射 光束同軸。Nd : YAG脈衝雷射214僅用來形成對準記號。當 激生分子脈衝雷射21 1被用來形成TFTs之多晶矽區域1 04 時,光學系統215之可動鏡子21 5b及透鏡215c位於激生 分子脈衝雷射2 1 1之光路徑2 2 1外側,使光路徑2 2 1到達 平台216上之標的物。另一方面,當Nd : YAG脈衝雷射214 被用來形成對準記號之多晶矽區域1 0 5時,光學系統2 1 5 之可動鏡子215b及透鏡215c位於激生分子脈衝雷射211 之光路徑221上,因而阻塞光路徑221。取代性地,Nd:YAG 雷射214之光路徑222到達平台216上之標的物而與光路 徑221同軸。
Nd:YAG雷射光束之圓形光束直徑在其輸出埠爲100//m。 該雷射光束之圓形點尺寸被控制成在標的物上爲1 0 // m。該 光束並未做成任何光束形狀。該雷射光束之能量密度曲線 爲高斯曲線。該光束之能量密度被控制成1 5 0 m J / c m2。隨後 ,如此控制之Nd : YAG雷射光束以分段-且重複的方式而以 脈衝形成被選擇地照射到a - S 1薄膜1 0 3之特定區域上。該 光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僅重複一次(即單次發光)。因而, 點狀照射區域1 0 5被形成在a - S i薄膜1 0 3上,如第1 C圖 所示。此時,a - S i薄膜1 0 3之區域1 0 5變成多晶矽區域。 多晶矽區域1 0 5規則地沿著X及Y軸配置而不與多晶矽區 域1 〇 4重疊。 在第1C圖中,爲簡化起見,8個多晶矽區域1 〇4配置在 -20- 200406927 a-Si薄膜103之中間部分,並且6個多晶矽區域105配置 在中間部分之兩側。但是實際上,TFTs之區域104的總數 目爲1 20,而區域1 04配置成陣列狀。同樣地,多晶矽區域 1 05的總數目與實際的總數目不同。並且’每個區域1 〇5以 黑色顯示於第1C圖中;但是實際上,Nd : YAG雷射光束重複 地照射到薄膜1 0 3上,而在每個區域1 〇 5中沿著X軸形成3 列之多數個點以及沿著Y軸形成3排。 因爲Nd:YAG雷射光束照射成與激生分子雷射光束同軸, 每個光束之位置精度被包含於平台216之操作及位置精度 中。若Nd :YAG雷射光束照射成不與激生分子雷射光束同軸 時,這兩個光束之間的角度誤差會加入到平台216之位置 誤差中,並且因而會使整個定位誤差增加。 除了使用Nd ·· YAG雷射2 1 4用來做出對準記號之外,亦可 使用任何其他雷射、如氬(A r )氣雷射及二氧化碳雷射。但 是,對308奈米之波長用的抗反射塗層被塗抹到光學系統 212之各個光學元件上。因而,考慮a-Si薄膜103之吸收 係數及雷射裝置200之使用效率時,最好使Nd :YAG雷射214 之波長儘可能靠近308奈米。 因爲激生分子雷射昂貴,因而使用比較不貴的Nd : YAG雷 射用來在此形成對準記號。雖然N d : Y A G雷射2 1 4爲脈衝化 雷射,其亦可爲一個連續波(CW )雷射。並且,一個四頻之 Nd:YAG雷射(波長266奈米)亦可用來取代雙頻之Nd:YAG雷 射。但是在此情況時,雷射裝置2 0 〇具有較小的功率及較 高的成本。 -2 1- 200406927 在製出對準記號用之光學系統215中,Nd:YAG雷射光束 可形成有擴散器,然後記號可以習知光罩影像法而用形成 的光束形成之。但是在此情況時,會有雷射光束之使用效 率降低之缺點。故,若平台2 1 6之操作效率充分地高之時 ’最好記號僅以照射未成形的光束到a - S 1薄膜1 0 3所產生 的點而形成。 經由上述過程步驟,TFTs之多晶矽區域1〇4以及對準記 號之多晶矽區域1 0 5規則地形成在a - S i薄膜1 〇 3上,如第 1 C圖所示。隨後,光阻劑被塗在a - S i薄膜1 〇 3上,然後玻 璃板1 0 1被轉移到做光學平板印刷之分段器(未顯示)。隨 後,曝光用光束在平台以階段-且-重複之方式以放光之形 成而被重複地照射到玻璃板1 0 1上之光阻劑,因而在光阻 上形成島狀圖型。島狀圖型被用來使各個多晶矽區域104 做成圖型,以形成TFT s之多晶矽島狀圖型主動區域。在此 曝光過程中,平台可以很正確地定位,因爲多晶矽區域1 〇 5 用來做爲對準記號以將曝光光束與多晶矽區域1 04對準。 每個記號或區域105被其餘之a-Si薄膜10 3.所圍住,在該 處多晶矽區域1 0 5之光學常數與a - S :薄膜1 0 3者大不相同 。故,閱讀或辨識記號1 0 5沒有問題,換言之,區域1 〇 5 做爲對準記號之用。 隨後,形成有圖型化光阻之玻璃板1 〇 1受到製造低溫多 晶砂薄膜電晶體之一般過程順序之作用。具體上’ 一個用 來形成多晶矽島用之乾飩過程係使用圖型化光阻做爲光 罩而執行,然後形成閘介電薄膜的過程,一個形成閘電極 -22- 200406927 的過程,一個在多晶矽島中掺雜(doping)之過程,將導入 ‘ 之ί参雜劑退火的過程,形成源極及汲極的過程,及等等依 序地被執行。依此方式,多晶矽薄膜電晶體被形成在玻璃 板1 0 1上。 使用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形成半導體薄膜之方法,激生 分子雷射光束被照射到a - S i薄膜1 0 3而形成照射區域1 〇4 ° Nd :YAG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1〇3上而不與照射區域1〇4 重疊,因而形成照射區域1 05及其餘之非照射區域。一個 對準記號係使用每個照射區域1 〇 5與其餘之非照射區域(即 φ a - S i薄膜1 03 )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故,對準記號可 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在a-Si薄膜103上。 並且,因爲對準記號可在雷射退火過程中被形成在a-Si 薄膜103上,因而在雷射退火過程之前形成對準記號之過 程並不需要,同時閱讀或辨識對準記號之過程在雷射退火 過程中並不需要。故,配置有多晶矽區域104及105之a-Si 薄膜103可在低成本及高產量之下形成。 並且,因爲照射區域或多晶矽區域1 04係利用照射激生 ® 分子雷射光束到薄膜103上而形成,退火後之半導體(即多 晶矽)區域係由多晶矽區域1 04所形成。因而,可獲得具有 良好均勻性之所要的退火半導體區域。 依照本發明人之試驗,以第1實施例的方法所形成的多 晶矽對準記號1 0 5,由於其光學常數差異而可毫無問題地與 其a-Si周圍區域分別出來。故,已證實本發明之優點可在 第1實施例中獲得。 -23- 200406927 第2實施例
形成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半導體薄膜之方法顯示於第4A 至4C圖中。在此方法中,使用第2圖中顯示的雷射裝置200 〇 首先,如第4A圖所示,二氧化矽底層薄膜202被形成在 玻璃板201之主表面上。隨後,一個a-Si薄膜203(厚度爲 50奈米)被形成於二氧化矽底層薄膜202上。這些步驟係由 與第1實施例中使用的相同方法所執行。此階段的狀態被 顯示於第4 A圖中。 其次,上面形成有薄膜202及203之玻璃板201在58(TC 下接受退火過程作用15小時,因而將整個a-Si薄膜203 轉換成固態成長多晶矽薄膜20 3A。 隨後,有薄膜202及203A之玻璃板201被移動到第1實 施例中使用的雷射裝置200之內側。激生分子雷射2 1 1所 放射的光束利用光學系統212而在多晶矽薄膜20 3A被形成 一個36公厘X 51公厘之矩形點,並且同時該光束之能量密 度被控制成5 50 m〗/ cm2。隨後,如此控制之激生分子脈衝 雷射光束選擇地以分段-及-重複方式之脈衝形式而照射到 多晶矽薄膜2 0 3 A之特定區域。該光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中 被重複3次(即3次發光)。因而,矩形之照射區域2 0 4由 於再結晶而被形成在多晶矽薄膜20 3中,如第4C圖所示。 此時,如此形成之區域204係規則地沿著X及Y軸配置。 激生分子脈衝雷射光束之3 6公厘X 5 1公厘的矩形點尺寸 被選擇而製造2 . 1型具有內建驅動器電路之液晶面板。 - 2 4 - 200406927 隨後,從雙頻Nd :YAG脈衝雷射214放射之光束被用來在 多晶矽薄膜203A上形成對準記號之多晶矽區域20 5。如上 所解釋,Nd : YAG雷射光束在照射到標的物(即多晶矽薄膜 203A)之前被光學系統215控制成與激生分子雷射光束同軸 。該光束之能量密度被控制成400 /cm2。隨後,如此控 制之NchYAG雷射光束以分段-且-重複的方式而以脈衝形成 被選擇地照射到多晶矽薄膜2 0 3 A之特定區域上。該光束之 照射在每個區域重複3 0次(即3 0次發光)。因而,點狀照 射區域20 5被形成在多晶矽薄膜20 3A上,如第4C圖所示 。多晶矽區域2 0 5規則地沿著X及Y軸配置而不與多晶矽 區域2 0 4重疊。 由於Nd : YAG雷射光束重複地照射到多晶矽薄膜203A,薄 膜203A之照射部分由於消蝕而選擇地被移除。因而,與第 1實施例不同者,對準記號係由薄膜20 3A之中空區域205 所產生。在第1實施例中,照射區域1 〇 5係實心因爲其等 未由消蝕所移除。與第1實施例相同,對準記號可由薄膜1 〇 3 之中空照射區域1 0 5所產生。 使用本發明之第2實施例形成半導體薄膜之方法,對準 記號係由中空區域2 05與其餘之多晶矽薄膜20 3A之間的光 學常數差而形成。故,可獲得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優點。 依照本發明人之試驗’以第2實施例的方法所形成的中 空對準記號20 5,由於其光學常數差異而可毫無問題地與其 多晶砂製成之周圍區域分別出來。故,已證實本發明之優 點亦可在第2貫施例中獲得。 -25- 200406927 第3實施例 形成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半導體薄膜之方法顯示於第5A 至5C圖中。在此方法中,使用第2圖中顯示的雷射裝置200 。第3實施例之方法除了對準記號用之多晶矽區域位於對 應之TFT s用之多晶矽區域之外,均與第2實施例相同。 具體上,首先,如第5A圖所示,二氧化矽底層薄膜302 ( 厚度爲100奈米)被形成在玻璃板301之主表面上,並且隨 後,一個a-Si薄膜303(厚度爲50奈米)被形成於二氧化石夕 底層薄膜202上。其次,上面形成有薄膜302及303之玻 璃板3 0 1在5 8 0 °C下受到退火過程作用1 5小時,因而將整 個a-Si薄膜3 0 3轉換成固態成長多晶矽薄膜3 0 3A。隨後, 有薄膜3 0 2及3 0 3 A之玻璃板.3 0 1被移動到第1實施例中使 用的雷射裝置200之內側。 激生分子雷射2 1 1所放射的光束選擇地以分段-及-重複 方式之脈衝形式而照射到多晶矽薄膜3 0 3A之特定區域上。 該光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中被重複3次(即3次發光)。因 而,矩形之照射區域3 04被形成在多晶矽薄膜3 0 3中,如 第5C圖所示。此多晶矽區域3 04係規則地沿著X及Y軸配 置。 隨後,從雙頻Nd : YAG脈衝雷射214放射之光束以分段-及-重複方式之脈衝形式而照射在多晶矽薄膜3 0 3上。該光 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重複3 0次(即3 0次發光)。因而,點 狀照射區域3 05被形成在對應之多晶矽區域304A上,如第 5 C圖所示。每個多晶矽區域3 0 5位於(即重疊於)多晶矽區 200406927 域3 04A之對應之一個中,在此處區域3 0 5之邊緣與區域304 之邊緣對齊。 由於Nd: YAG雷射光束重複地照射到多晶矽薄膜3 0 3A,薄 膜3 0 3A之照射部分由於消蝕而選擇地被移除。因而,與第 2實施例者相同,對準記號係由薄膜3 0 3A之中空區域305 所產生。 使用本發明之第3實施例形成半導體薄膜之方法時,每 個多晶矽區域3 0 5位於(即重疊於)多晶矽區域304之對應 之一個中,在此處區域3 0 5之邊緣與區域304之邊緣對齊 β 。對準記號係由中空區域3 0 5與對應之多晶矽區域3 04之 間,及/或中空區域305與多晶矽薄膜30 3Α之其餘的非照 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故可獲得與第1實施例。 之相同優點。 與第1實施例相同者,對準記號可使用薄膜3 0 3 Α之實心 照射區域3 0 5而產生。每個區域3 0 5可局部地與對應區域3 0 4 重疊’在其中區域3 05與薄膜30 3A之其餘的非照射區域重 疊。 依照本發明人之試驗,以第3實施例的方法所形成的對 準記號’由於其光學常數差異而可毫無問題地與其周圍區 域分別出來。故,已證實本發明之優點亦可在第3實施例 中獲得。 弟4貫施例 形成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半導體薄膜之方法顯示於第6A 至6C圖中。在此方法中,使用第2圖中顯示的雷射裝置2〇〇 - 27- 200406927 首先,如第6A圖所示,二氧化砂底層薄膜402(厚度爲100 奈米)被形成在玻璃板401之主表面上。隨後,一個a-Si 薄膜403 (厚度爲50奈米)被形成於二氧化矽底層薄膜402 上。這些步驟係由與第1實施例中使用的相同方法所執行 。此階段的狀態被顯示於第6A圖中。 其次,上面形成有薄膜402及403之玻璃板401被移動 到第1實施例中使用的雷射裝置200之內側。從激生分子 雷射21 1所放射的光束在a-Si薄膜403上形成一個與使用 於第1實施例中相同之矩形點,並且同時該光束之能量密 度被控制成與第1實施例爲相同値。隨後,此激生.分子脈 衝雷射光束選擇地以分段-及-重複方式之衝形式而照射 到a-Si薄膜40 3之特定區域上。該光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 中被重複3次(即3次發光)。因而,矩形之照射區域404a 由於結晶化而被形成在a-Si薄膜403中,如第6B圖所示 。如此形成之多晶矽區域404a係規則地沿著X及Y軸配置 〇 與第1實施例不同者,矩形照射區域404a爲緊密地配置 在整個薄膜40 3之上。因而這些多晶矽區域404a構成蓋住 玻璃板401整個表面之單一多晶矽區域或層404a。 隨後,從雙頻Nd:YAG脈衝雷射214放射之光束被用來在 多晶矽層404上形成對準記號之多晶矽區域40 5。因而區域 405被形成與多晶矽層404 (即多晶矽區域404a )重疊。如上 所解釋,Nd:YAG雷射光束在照射到標的物(即多晶矽層404 ) 200406927 之前被光學系統2 1 5控制成與激生分子雷射光束同軸。該 光束之能量密度被控制成與第1實施例者相同値。此Nd : YAG 雷射光束以分段-且-重複的方式選擇地照射到多晶矽層404 之特定區域上。該光束之照射在每個區域重複3 0次(即3 0 次發光)。因而,矩形之照射區域40 5被形成在多晶矽層404 中,如第6C圖所示。此多晶矽區域40 5係規則地沿著X及 Y軸配置。 使用本發明之第4實施例形成半導體薄膜之方法,對準 記號係由實心多晶矽區域4 0 5與其餘之多晶矽層4 0 4 (即多 ® 晶矽區域404a)之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故,可獲得與第 1實施例相同的優點。 與第2實施例相同者,對準記號亦可由該第4實施例中 之中空照射區域40 5而產生。 依照本發明人之試驗,以第4實施例的方法所形成的實 心對準記號405,由於其光學常數差異而可毫無問題地與其 多晶砂製成之周圍區域分別出來。故,已證實本發明之優 點亦可在第4實施例中獲得。 ® 其他實施例 想虽然爾’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貫施例。任何變更可應 用到實施例中。例如,雖然a - S i薄膜被使用在上述第1到 第4實施例中做爲標的薄膜,任何其他半導體材料亦可使 用於此目的。不用說,對準記號之照射區域之計劃形狀亦 可視需要而選擇地變化。 雖然本發明之較佳形式已在此敘述。但是需了解在不違 - 2 9 - 200406927 離本發明之精神下,熟於此技術者可做修改。本發明之範 圍僅由下列申請專利範圍而決定。 (五)圖式簡單說明 爲了使本發明立即實現效果,在此將參照附圖而說明。 第1 A至1 C圖係個別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形成半導 體薄膜之方法的過程步驟之槪略、局部立體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的雷射裝置之光學元 件佈置之槪圖,其中從氯化氙(XeCl )激生分子雷射之光束 被照射到平台上之a-Si薄膜。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的雷射裝置之光學元 件佈置之槪圖,其中從銨:釔鋁石榴石雷射之光束被照射 到平台上之a - S i薄膜。 第4A至4C圖係個別顯示形成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半導 體薄膜之方法的過程步驟之槪略、局部立體圖。 : 第5 A至5 C圖係個別顯示形成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半導 體薄膜之方法的過程步驟之槪略、局部立體圖。 第6 A至6 C圖係個別顯示形成本發明第4實施例之半導體 薄膜之方法的過程步驟之槪略、局部立體圖。 元件符號說明 1 0 1,20 1,3 0 1 玻璃板 1 02,202,3 02 二氧化矽底層薄膜 1 03 ,203,3 0 3 a-Si 簿膜 104, 105, 204, 205,304, 305 多晶矽區域 200 雷射裝置 200406927 20 3A 多晶矽薄膜 21 1 氯化氙激生分子脈衝雷射 212,21 5 光學系統 212a 鏡子 212b 接物透鏡 214 鈸:釔鋁石榴石脈衝雷射 215c 接物透鏡 21 5a , 21 5b 鏡子 216 可動平台 22 1 , 22 2 光路徑 305 多晶矽區域 403 a - S i薄膜 404 多晶矽層 404 a 多晶矽區域 405 中空照射區域

Claims (1)

  1. 200406927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薄膜之形成方法’其包括有: 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 域;及 照射第2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而不與第1被照射區 域重疊,因而形成第2被照射區域及一個非照射區域; 其特徵爲: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雷 射光束同軸;並且 對準記號係使用第2被照射區域與非照射區域之間的 光學常數差而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2雷 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爲實心。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2雷 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由於消蝕作用而成爲 中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1被 照射區域做爲一個退火半導體區域之用,在其中形成有 一個TFT(薄膜電晶體)之主動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半導體 薄膜係由a - S i (非晶矽)所製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半導體 薄膜係由poly-Si (多晶矽)所製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一個激 生分子雷射被用來產生第1被照射區域。 200406927 8.—種半導體薄膜之形成方法,其包括有: 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射區 域;及 照射第2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而與第1被照射區域 重疊,因而形成第2被照射區域; 其特徵爲: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雷 射光束同軸;並且 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域之 間、或第2被照射區域與其餘非照射區域之間的光學常 # 數差而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2雷 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爲實心。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2雷 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由於消蝕作用而成爲 中空。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丨被 照射區域做爲一個退火半導體區域之用,在其中形成有 ® 一個TFT之主動區域。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半導體 薄膜係由a - S i (非晶矽)所製成。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半導體 薄膜係由ρ ο 1 y - S i (多晶砂)所製成。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一個激 生分子雷射被用來產生第1被照射區域。 -33- 200406927 i 5 · —種半導體薄膜之形成方法,其包括有: 照射第1雷射光束到整個半導體薄膜以形成第1被照 射區域;及 照射第2雷射光束到半導體薄膜而與第1被照射區域 重疊,因而形成第2被照射區域; 其特徵爲:第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薄膜上而與第1雷 射光束同軸;並且 對準記號係使用第1被照射區域與第2被照射區域之 間的光學常數差而形成。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2雷 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爲實心。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2雷 射光束被控制成使第2被照射區域由於消蝕作用而成爲 中空0 ,‘'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第1被 照射區域做爲一個退火半導體區域之用,在其中形成有 一個TFT(薄膜電晶體)之主動區域。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半導體 薄膜係由a - S i (非晶矽)所製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半導體 薄膜係由ρ ο 1 y - S i (多晶砍)所製成。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記載之形成方法,其中一個激 生分子雷射被用來產生第1被照射區域。 22. —種雷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 -34- 200406927 一個可置放標的物用的可動平台; 一個用來產生第1雷射光束用之第1雷射光束產生器 第1雷射光束由第1光學系統所構成’其被照射到在 平台上做爲標的物之半導體薄膜; 一個用來產生第2雷射光束用之第2雷射光束產生器 第2雷射.光束由第2光學系統所構成,其被照射到薄 膜上而與第1雷射光束同軸。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記載之雷射裝置,其中第1雷 射光束產生器及第2雷射光束產生器彼此尺寸不相同。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記載之雷射裝置,其中一個激 生分子雷射被用來產生第1被照射區域。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所記載之雷射裝置,其中第2雷 射光束之第2光學系統包含有可在第1雷射光束光路徑 之第1位置與同一光路徑外側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的光 學元件。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記載之雷射裝置,其中當第i 雷射光束被照射到標的物時,元件在第2位置中;當第 2雷射光束被照射到標的物時,元件在第1位置中。
TW092119478A 2002-07-18 2003-07-17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thin-film and laser apparatus used therefore TWI23160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10202A JP2004055771A (ja) 2002-07-18 2002-07-18 半導体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ーザ照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6927A true TW200406927A (en) 2004-05-01
TWI231604B TWI231604B (en) 2005-04-21

Family

ID=30437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9478A TWI231604B (en) 2002-07-18 2003-07-17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thin-film and laser apparatus used therefor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78649B2 (zh)
JP (1) JP2004055771A (zh)
KR (1) KR100542645B1 (zh)
CN (1) CN1309030C (zh)
TW (1) TWI2316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5771A (ja) * 2002-07-18 2004-02-19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半導体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ーザ照射装置
KR100519948B1 (ko) * 2003-05-20 2005-10-1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비정질 실리콘의 결정화 공정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위칭 소자
EP1577048A1 (de) * 2004-03-18 2005-09-21 Trotec Produktions- und Vertriebs GMBH Bearbeitungsvorrichtung mit zwei unterschiedlichen Bearbeitungswerkzeugen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selben
KR100666563B1 (ko) 2004-07-05 2007-01-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 방법에 의하여 제조되는반도체 장치
JP4763983B2 (ja) * 2004-08-09 2011-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変調素子、結晶化装置、結晶化方法、薄膜半導体基板の製造装置、薄膜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薄膜半導体装置、薄膜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及び位相シフタ
TW200616232A (en) * 2004-08-09 2006-05-16 Adv Lcd Tech Dev Ct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which is subjected to heat treatment to have alignment mark, crystallizing method for th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and crystallizing apparatus for th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GB0509727D0 (en) * 2005-05-13 2005-06-22 Renishaw P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le manufacture
US20070272666A1 (en) * 2006-05-25 2007-11-29 O'brien James N Infrared laser wafer scribing using short pulses
KR100740124B1 (ko) * 2006-10-13 2007-07-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다결정 실리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GB2458475B (en) * 2008-03-18 2011-10-26 Xsil Technology Ltd Processing of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wafers
JP5193677B2 (ja) * 2008-05-15 2013-05-08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レーザ加工装置
JP5580826B2 (ja) * 2009-08-11 2014-08-27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装置及びレーザ加工方法
CN101994100B (zh) * 2009-08-20 2012-08-22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安装方法及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US10239160B2 (en) * 2011-09-21 2019-03-26 Coherent, Inc. Systems and processes that singulate materials
GB201116530D0 (en) * 2011-09-26 2011-11-09 Champion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CN102489876B (zh) * 2011-11-11 2014-06-25 北京中科思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激光辅助加热的激光退火方法及装置
DE102012201194A1 (de) * 2012-01-20 2013-07-25 Rofin-Baasel Lasertech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Laserbearbeiten eines Werkstückes
JP5896459B2 (ja) * 2012-03-06 2016-03-30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マーキ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KR101412809B1 (ko) * 2012-04-16 2014-06-27 주식회사 에프에스티 웨이퍼의 적층구조의 상하부 레이어의 정렬과 투과도를 개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226837B2 (en) 2013-03-15 2019-03-12 Nlight, Inc. Thermal processing with line beams
US9413137B2 (en) * 2013-03-15 2016-08-09 Nlight, Inc. Pulsed line beam device processing systems using laser diodes
CN103236399A (zh) * 2013-04-12 2013-08-0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改善多晶硅结晶率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88381B1 (ko) * 2014-08-20 2021-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466494B2 (en) 2015-12-18 2019-11-05 Nlight, Inc. Reverse interleaving for laser line generators
CN111226503A (zh) * 2017-10-26 2020-06-02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柔性oled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US10607513B2 (en) * 2017-11-17 2020-03-31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lexible OLED device
EP3736110A1 (en) * 2019-05-09 2020-11-11 LayerWise NV System for aligning laser system to a carrier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5921A (en) * 1980-09-02 1982-03-16 Fujitsu Ltd Form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single crystal layer formed with laser irradiation
US4486884A (en) * 1982-05-10 1984-12-04 At&T Bell Laboratories Tunable anti-Stokes Raman laser
JPS63123589A (ja) * 1986-11-11 1988-05-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ザ加工機
JPS63273582A (ja) * 1987-05-01 1988-11-10 Toshiba Corp レ−ザ加工機
JPH03128188A (ja) * 1989-10-05 1991-05-31 Ind Technol Res Inst 光軸補正とレーザ光遮断と加工点表示とを行うレーザ加工機の補助機構およびレーザ光遮断に使用されるビーム吸収器
JP3186745B2 (ja) * 1990-08-09 2001-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3163693B2 (ja) * 1991-11-29 2001-05-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の製造方法
US5426010A (en) * 1993-02-26 1995-06-20 Oxford Computer, Inc. Ultra high resolution printing method
US5554415A (en) * 1994-01-18 1996-09-10 Qqc, Inc. Substrate coat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fabricating materials on a surface of a substrate
US5731046A (en) * 1994-01-18 1998-03-24 Qqc, Inc. Fabrication of diamond and diamond-like carbon coatings
US5611946A (en) * 1994-02-18 1997-03-18 New Wave Research Multi-wavelength laser system, probe station and laser cut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H0871780A (ja) * 1994-09-05 1996-03-19 Tdk Corp レーザ位置決め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JPH08186268A (ja) * 1994-12-28 1996-07-16 Sony Corp 薄膜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034378A (en) * 1995-02-01 2000-03-07 Nik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cting position of mark on substrate,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is method, and exposure apparatus using this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JPH08206868A (ja) * 1995-02-06 1996-08-13 Amada Co Ltd プレイバックロボットを用いたyagレーザー加工装置
JPH09223648A (ja) * 1996-02-14 1997-08-26 Toshiba Corp 半導体ウェ−ハのマ−キング方法及びマ−キング装置
JPH09320961A (ja) * 1996-05-31 1997-12-12 Nec Corp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3984683B2 (ja) * 1997-05-29 2007-10-03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装置および加工対象物の位置測定方法
JPH11114690A (ja) * 1997-10-08 1999-04-27 Canon Inc レーザ加工方法
JPH11307424A (ja) * 1998-04-22 1999-11-05 Hitachi Ltd 半導体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半導体デバイス
JP3422290B2 (ja) 1999-07-22 2003-06-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薄膜の製造方法
JP2001087304A (ja) * 1999-09-27 2001-04-03 Nidek Co Ltd レーザ治療装置
JP4322373B2 (ja) * 1999-11-15 2009-08-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膜体部改質装置及び膜体部改質方法
JP2001148480A (ja) * 1999-11-18 2001-05-29 Nec Corp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その製造方法
JP4836333B2 (ja) * 2000-01-28 2011-12-1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CN1354495A (zh) * 2000-09-05 2002-06-19 索尼株式会社 半导体薄膜及其生产方法和设备、及生产单晶薄膜的方法
JPWO2003049175A1 (ja) * 2001-12-07 2005-04-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及びレーザアニール装置
JP3967935B2 (ja) * 2002-02-25 2007-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合わせ精度計測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04055771A (ja) * 2002-07-18 2004-02-19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半導体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ーザ照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11772A1 (en) 2004-01-22
KR100542645B1 (ko) 2006-01-11
TWI231604B (en) 2005-04-21
KR20040010249A (ko) 2004-01-31
CN1476062A (zh) 2004-02-18
US7078649B2 (en) 2006-07-18
JP2004055771A (ja) 2004-02-19
CN1309030C (zh) 200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1604B (en) Method of forming semiconductor thin-film and laser apparatus used therefore
US6755909B2 (en) Method of crystallizing amorphous silicon using a mask
JP4723926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606317B1 (ko) 표시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JP3343492B2 (ja) 薄膜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476629B2 (en) Beam irradiation apparatus, beam irradiation metho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TWI462181B (zh) 大面積薄膜之閃光燈退火結晶
US6727125B2 (en) Multi-pattern shadow mask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ser annealing
JPH11186189A (ja) レーザー照射装置
US7033434B2 (en) Mask for crystallizing, method of crystallizing amorphous silic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using the same
KR20010029934A (ko) 기판상의 소망하는 위치에 반도체막을 형성하는 방법
JP2000277450A (ja) レーザアニール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用いた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200308650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JP2001053021A (ja) 半導体薄膜製造装置
JPH11102864A (ja) 多結晶薄膜の製造方法
JP2986132B2 (ja) 多結晶半導体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ザアニ−ル装置
JP4223470B2 (ja) ピッチxの決定方法、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3534069B2 (ja) 半導体薄膜、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薄膜の製造装置
KR20100132020A (ko) 균일한 결정질 si 막들을 제조하는 리소그래피 방법
JP4651249B2 (ja) 半導体薄膜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5064078A (ja) 半導体薄膜の結晶化方法並びに結晶化装置
JP2006054223A (ja) 半導体薄膜の結晶化方法、結晶化された半導体薄膜を有する基板、そして半導体薄膜の結晶化装置
CN112447506A (zh) 激光退火装置及激光退火方法
JP2005347764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064079A (ja) 半導体薄膜の結晶化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