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94879Y - 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 Google Patents

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94879Y
CN2794879Y CNU2004201203842U CN200420120384U CN2794879Y CN 2794879 Y CN2794879 Y CN 2794879Y CN U2004201203842 U CNU2004201203842 U CN U2004201203842U CN 200420120384 U CN200420120384 U CN 200420120384U CN 2794879 Y CN2794879 Y CN 279487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forming
protective layer
electroforming portion
decorative
decorati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1203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元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9487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9487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9/00Indicating the time by visual means
    • G04B19/06Dials
    • G04B19/12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dials or graduations marking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DAPPARATUS OR TOOL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AKING OR MAINTAINING CLOCKS OR WATCHES
    • G04D3/00Watchmakers' or watch-repairers' machines or tools for working materials
    • G04D3/0074Watchmakers' or watch-repairers' machines or tools for working materials for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e.g. surface treatment
    • G04D3/0092Watchmakers' or watch-repairers' machines or tools for working materials for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e.g. surface treatment for components of the time-indicating mechanism, e.g. d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ornments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g And Chemical Polishing (AREA)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对应设计多样化的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及具有装饰部件或利用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的钟表。在基板(4)上形成第一保护层,并形成第一电铸部(2)。然后,在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形成第二保护层,并形成第二电铸部(3)。在第二电铸部(3)的装饰面(31)上作为表面处理实施电镀,然后去除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制造刻度部件(1)。在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直接形成第二电铸部(3),所以能够形成多层的电铸部,可以显现出良好的立体感,可以促进设计的多样化。

Description

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电铸形成的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具有装饰部件的钟表及具有装饰部件的被装饰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粘贴在钟表的字盘等上的文字、数字、图案等装饰部件有通过电铸制造的(例如,专利文献1)。通过电铸制造的装饰部件由于具有一定厚度,所以能够制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装饰部件。并且,由于可以利用金属形成装饰部件,所以能够显得很高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591号公报(第3~5页)
可是,伴随着近年来钟表等的被装饰物的设计多样化,进一步对装饰部件的立体感和设计多样化提出要求。但是,在以往使用电铸制造方法的装饰部件中,外观是平面的或色彩单调,有时不能对应多样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应设计多样化的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具有该装饰部件或利用该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的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电铸形成的电铸部;直接形成于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装饰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铸部上形成装饰部,所以装饰部件成为双重结构,能够形成更具立体感的装饰部件。即,例如通过电铸形成装饰部,或通过电沉积喷涂形成装饰部,能够形成多种设计造型的装饰部件。由此,可以形成更具立体感的装饰部件或色彩更加丰富的装饰部件,能够灵活对应多种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电铸部为第一电铸部,装饰部为在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直接电铸形成的第二电铸部。
以往,为了体现装饰部件的立体感,在通过电铸形成的装饰部件上粘结其他通过电铸制造的装饰部件。但是,这种方法使装饰部件彼此的定位作业和粘结作业变得复杂。并且,装饰部件彼此的定位产生偏差,不能获得稳定的品质。另外,装饰部件之间的粘结剂在周围凸出,不能获得良好的外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直接形成第二电铸部,所以装饰部件整体上由多层电铸部构成,形成更具立体感的外观。由此,把第一电铸部的形状和第二电铸部的形状设定为分别不同或相同,或分别利用不同材料形成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等,由此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装饰部件,使设计多样化。
此处,装饰部件除了在第一电铸部的表面形成第二电铸部的两层结构的之外,也包括把第二电铸部作为第一电铸部,在其表面再形成其他第二电铸部的多层结构。
并且,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是指在形成该第一电铸部的时候可以从外部看见的面,因此也包括在形成第二电铸部的时候被该第二电铸部覆盖的部分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小于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形成为小于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所以在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周围露出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因此,也容易从外部看见装饰部件形成为多层结构,形成更具立体感的外观。
并且,如果利用特定的图案等构成第二电铸部,可以把第一电铸部作为基部,在其上形成呈现立体图案的装饰部件等,促进装饰部件的设计多样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装饰面形成实施了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装饰面形成表面处理层,所以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表面状态的设定自由度提高,由此也使装饰部件的设计多样化。特别是在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任一方装饰面形成了表面处理层的情况下,形成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不同的表面状态,两者的边界明确化。因此,进一步提高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之间的可见性,装饰部件的立体感更加良好。并且,由于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形成为彼此不同的表面状态,所以促进设计的多样化。
此处,所说表面处理是指在电沉积电镀、电沉积喷涂、蒸镀、喷雾喷涂等的表面形成涂层的涂层形成处理,或加工表面切削、抛光等表面的表面加工处理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饰部优选为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实施的表面处理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形成表面处理部,所以在没有形成表面处理部的部分露出电铸部的装饰面,装饰部件在整体上利用多种材料或表面状态、色彩等构成。因此,通过分别利用各种材料和色彩构成电铸部和表面处理部,使设计多样化,可以灵活对应各种设计。
此处,装饰部件除了在电铸部的装饰面形成表面处理部的两层结构的之外,也包括在电铸部的装饰面重叠数次(多种)表面处理部,形成多层、多色结构。
并且,所说电铸部的装饰面是指把装饰部件配置在被装饰物上时可以从外部看见的面,电铸部的装饰面也包括被表面处理部覆盖的部分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处理部优选通过电镀或电沉积喷涂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表面处理部通过电镀或电沉积喷涂形成,所以表面处理部能够形成为金属色,使装饰部件具有高级感。并且,特别是在表面处理部通过电沉积喷涂形成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彩色着色,进一步促进设计的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有通过电铸形成的电铸部和形成于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装饰部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板上形成电铸部用电铸部保护层的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使用电铸部保护层在基板上形成电铸部的电铸工序;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还形成装饰部用装饰部保护层的装饰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使用装饰部保护层在电铸部上形成装饰部的装饰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电铸部保护层形成电铸部,在装饰工序直接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形成装饰部,所以能够形成立体外观的装饰部件,并且不需要将装饰部粘结在电铸部上等作业,制造工序也变得简化。而且,装饰部被牢靠地固定在电铸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饰工序优选为通过电铸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形成第二电铸部的第二电铸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铸工序形成第一电铸部,通过第二电铸工序直接在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形成第二电铸部。由此,装饰部件整体上由多层电铸部构成,形成更具立体感的外观。根据该方法,把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形状设定为分别不同或相同,或分别利用不同材料形成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等,由此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装饰部件,使设计多样化。
此处,装饰部件可以是在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形成第二电铸部的两层结构。并且,也可以在第二电铸工序之后,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以下工序,即,把第二电铸部作为第一电铸部,在其表面上形成其他形状第二电铸部的保护层的保护层形成工序;和形成该保护层形状的其他第二电铸部的电铸工序,由此构成在第一电铸部上形成多个第二电铸部的多层结构的装饰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装饰工序为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形成表面处理部的表面处理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铸工序和表面处理工序直接在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形成表面处理部,所以能够利用简单的制造方法制造具有多种颜色和多种材料的装饰部件。通过使用该制造方法并利用各种材料制造电铸部和表面处理部,可以在装饰部件的装饰面上表现各种材质、色彩。因此,通过使电铸部的装饰面和表面处理部的表面状态不同,装饰部件的设计富有变化,所以能够充分对应设计的多样化。
此处,所说表面处理是指在电沉积电镀、电沉积喷涂、蒸镀、喷雾喷涂等的表面形成涂层的涂层形成处理,或加工表面切削、珩磨、抛光等表面的表面加工处理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处理工序优选为在电铸部上实施电镀或电沉积喷涂的电沉积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实施电镀或电沉积喷涂的电沉积工序,所以能够表现金属色。并且,在电沉积工序进行电沉积喷涂时,可以实现金属色,同时能够进行彩色着色,所以进一步促进多色化,使设计多样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为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劣化的紫外线劣化型,在装饰工序之后优选具有:至少在装饰部件周围进行紫外线曝光的曝光工序;通过显影去除在曝光工序被曝光的部分的电铸部保护层及/或装饰部保护层的显影工序。
以往,在通过电铸制造装饰部件时,在基板上形成保护层并进行电铸使基板按装饰部件的形状露出时,在基板露出的部分析出电铸材料。然后,浸渍保护层去除剂,溶解并去除基板上的保护层。
但是,在这种制造方法中,为了去除保护层必须使用与该保护层相适应的特殊溶液,制造所需的材料种类增加,使管理变复杂。并且,实施电铸的工序和去除保护层的工序是不同的工序,所以制造工序变复杂,作业变复杂,同时不能缩短制造时间和削减制造成本。
并且,以往也使用以下方法,在形成电铸后,进行保护层的烧结(后烘干)以使基板和保护层粘附,将电铸的装饰部件从基板和保护层剥离。但是,该方法在形成较厚的保护层时,保护层进入装饰部件,不能将装饰部件从保护层良好剥离。因此,在装饰部件周围残留有保护层,由于保护层的阻力产生装饰部件变形等缺陷,具有成品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铸工序后,在曝光工序中,至少在装饰部件周围进行紫外线曝光,在显影工序中去除被曝光的部分的电铸部保护层及/或装饰部保护层。因此,在将装饰部件从基板剥离时,装饰部件周围不会残留保护层,所以装饰部件容易从基板脱离,保护层也不会残留在装饰部件周围。
通常把在保护层形成装饰部件的形状而进行的曝光、显影工序用来去除保护层,所以能够直接使用原有的曝光、显影用装置、材料等,从而使制造工序的管理变简单。并且,由于使用与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或装饰部保护层形成工序相同的制造装置等,所以制造工序变简单,作业变容易。
另外,由于在曝光工序和显影工序中去除至少装饰部件周围的保护层,所以在从基体部件剥离装饰部件时,保护层不会残留在装饰部件周围,不会产生装饰部件因保护层受到阻力而使变形等缺陷,能够制造外观良好的装饰部件,提高成品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曝光工序优选为在基板上的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的整个表面进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基板上的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的整个表面进行曝光,所以在显影工序中能够全部去除被曝光部分的保护层。因此,保护层不会残留在基板上,能够实现基板的再利用。所以,能够降低装饰部件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铸工序优选形成为使电铸部在电铸部保护层上面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铸工序中电铸部形成为在电铸部保护层上面凸出,所以在曝光工序中,电铸部凸出的部分的电铸部保护层不会被紫外线曝光。即,在显影工序中,装饰部件周围的电铸部保护层被去除,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但在被电铸部和基板夹持的部分残留电铸部保护层。因此,在显影工序中去除保护层之后,利用残留的电铸部保护层将装饰部件保持固定在基板上。因此,消除作业中装饰部件从基板脱离等的不良现象,提高装饰部件的操作性。
并且,例如在基板上以实际装饰在被装饰物上的位置关系形成多个装饰部件时,也能利用残留的电铸部保护层将装饰部件良好地保持固定在基板上,所以装饰部件彼此之间的位置不会变化,能够可靠而准确地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片状密封体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装饰部件或利用所述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将装饰部件粘结在被装饰部件的基体部件表面上的粘结层;粘着在装饰部件的具有粘结层的一侧的剥离薄片;粘着在装饰部件的设有剥离薄片一侧的相反侧表面的复制薄片(転写シ一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饰部件或利用所述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形成为片状密封体,所以装饰部件被剥离薄片和复制薄片覆盖,防止装饰部件受损伤。并且,防止粘结层干燥,所以能够以在装饰部件上形成有粘结层的状态长期保存。
另外,片状密封体不限于具有一个装饰部件,也可以在一个片状密封体中具有多个装饰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装饰部件或利用所述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被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装饰部件或利用所述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钟表或被装饰部件具有所述装饰部件或利用所述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装饰部件,所以外观良好,并且能够灵活对应设计的多样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饰部件、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装饰部件的钟表、以及具有装饰部件的被装饰部件,可以灵活对应设计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钟表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装饰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电铸保护层形成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电铸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装饰部件的表面处理保护层形成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电沉积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装饰部件的保护层去除工序的图。
图9是表示装饰部件的复制工序的图。
图10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粘结剂涂敷工序的图。
图11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粘贴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装饰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电铸保护层形成工序的图。
图15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电铸工序的图。
图16是表示装饰部件的表面处理保护层形成工序的图。
图17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电沉积工序的图。
图18是表示装饰部件的保护层去除工序的图。
图19是表示装饰部件的复制工序的图。
图20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粘结剂涂敷工序的图。
图21是表示装饰部件的粘贴工序的图。
符号说明
1、1A刻度部件(装饰部件);2第一电铸部(电铸部);2A电铸部;3第二电铸部(装饰部);3A电沉积喷涂部(表面处理部);4基板;5、5A电铸部保护层;6电镀层;7复制薄片;8粘结剂(粘着单元);21、21A装饰面;31、31A装饰面;51第一电铸形成部;51A电铸形成部;52第二保护层(装饰部保护层);52A表面处理保护层(装饰部保护层);53第二电铸形成部;53A电沉积喷涂形成部;100钟表;101字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另外,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以下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并简化或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使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装饰部件的刻度部件1的钟表100。在该图1中,刻度部件1被粘贴在作为被装饰部件的钟表100的字盘(基体部件)101上,用于装饰钟表100,并且在字盘101上粘结有多个刻度部分。
图2表示刻度部件1的立体图。在该图2中,刻度部件1具有:粘贴在字盘101上的作为电铸部的第一电铸部2;和形成于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的作为装饰部的第二电铸部3。
第一电铸部2通过电铸制得,具有利用粘结剂等粘贴在字盘101上的粘贴面22;除粘贴面22以外的、可以从外部看见表面的装饰面21。该第一电铸部2利用例如镍(Ni)、铜(Cu)、金(Au)、银(Ag)等任意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减小形成后的残留应力。
第二电铸部3和第一电铸部2同样地通过电铸制得,具有被固定在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的固定面32;除固定面32以外的、可以从外部看见表面的装饰面31。第二电铸部3与第一电铸部2一样,利用任意的金属材料构成,在装饰面31上通过薄镀(厚约0.1~0.5μm)实施镀金等。
这种刻度部件1是按以下方法制造的。
图3表示刻度部件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4~图11表示完成刻度部件1的各制造工序。刻度部件1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具有:在基板上形成作为第一电铸部2用的电铸部保护层的第一保护层的第一保护层形成工序(步骤S1~步骤S4,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使用第一保护层形成第一电铸部2的第一电铸工序(步骤S5,电铸工序);在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形成作为第二电铸部3用的装饰部保护层的第二保护层的第二保护层形成工序(步骤S6~步骤S9,装饰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使用第二保护层形成第二电铸部3的第二电铸工序(步骤S10,装饰工序);在第二电铸部3的装饰面31实施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工序(步骤S11);去除基板上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保护层去除工序(步骤S12~步骤S13)。并且,在保护层去除工序之后,设置把所形成的刻度部件1从基板复制(転写)到复制薄片上的复制工序(步骤S14~步骤S16);在刻度部件1的粘贴面22涂敷粘结剂的粘结剂涂敷工序(步骤S17);把刻度部件1粘贴在字盘101上的粘贴工序(步骤S18)。
在第一保护层形成工序中,首先,在步骤S1按照图4(A)所示,在基板4上形成使用抗蚀剂的第一保护层5。此处,基板4是电铸厚度均匀的表面精加工均匀的平板状部件。基板4的材料只要具有导电性即可,例如可以采用锌白铜(NS)、铜(Cu)、钢材等。或者,基板4也可以在非导电性材料的表面实施导电性保护膜处理。
并且,抗蚀剂利用非导电性材料构成,采用曝光显影型(阳性型液体状抗蚀剂、紫外线劣化型)材料,例如可以采用东京应化制P-RM300PM等。该抗蚀剂通过印刷、喷涂、涂敷、薄膜粘着、条涂(バ一コ一タ一)、滚涂等方法形成于基板4的表面,作为第一保护层5。利用该第一保护层5,在基板4的表面形成耐酸性、耐碱性、非导电性的层。另外,第一保护层5的厚度可以考虑第一电铸部2的厚度等适当地决定。在利用薄膜状保护层形成第一保护层5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规定的厚度,可以层叠规定数量的薄膜。一般,如果第一保护层5的厚度大于等于30μm,则可以获得立体的外观良好的第一电铸部2。
在步骤S2,通过将第一保护层5连同基板4一起进行加热处理,对第一保护层5进行预先烘干(プリベ一ク)。预先烘干是通过在90℃±5℃下加热干燥45分钟来进行的。通过该预先烘干工序,第一保护层5变稳定,并且与基板4的粘附性良好,防止第一保护层5从基板4剥离。另外,在第一保护层5的厚度大于等于10μm时,通过反复进行数次抗蚀剂涂敷和预先烘干,可以形成规定厚度的第一保护层5。
然后,在步骤S3,按照图4(B)所示,利用掩模9覆盖第一保护层5,利用紫外线进行曝光。在掩模9形成和第一电铸部2的粘贴面22的形状大致相同的透明图形91,通过掩模9利用光源90进行紫外线曝光,由此在第一保护层5进行仅向图形91部分照射紫外线的图形曝光。通过该图形曝光,在第一保护层5中被照射紫外线的部分复制有图形91的形状,该部分劣化。另外,在形成厚10μm的第一电铸部2的情况下,需要700mm/j~1000mm/j的紫外线光量。
此处,在基板4上形成第一电铸部2的情况下,第一电铸部2从第一保护层5凸出并隆起,所以实际尺寸大于图形91的形状。因此,图形91的形状通过预先考虑该尺寸差来设定。
在步骤S4,利用普通的碱显影或溶剂方式等方法将进行了曝光的基板4和第一保护层5显影并洗净。此处,显影液使用例如4%的NaOH水溶液。显影液优选在30℃±5℃的温度状态下使用,并且显影剂(developer)可以使用喷淋式、搅拌机等。
这样,在基板4上如图5(A)所示,相当于图形91的部分的第一保护层5被去除,形成图形91的形状的第一电铸形成部51。在该第一电铸形成部51的内部区域中露出基板4。
在第一电铸工序中,在步骤S5通过实施电铸,按图5(B)所示形成第一电铸部2。此时,需要确保基板4的导电性,并且通过电铸形成的第一电铸部2需要从基板4容易剥离。因此,在进行第一电铸工序之前,通过脱脂、碱洗净、酸中和的活性化处理、及向硫化钠水溶液浸渍,预先对基板4进行形成绝缘层的钝化处理,然后在电铸槽中在基板4形成第一电铸部2。
电铸是在一般的电铸条件下进行。作为电铸液的材料,例如,使用硫酸镍(粉末)300±20g/l、氯化镍(粉末)50±5g/l、硼酸(粉末)45±5g/l、用于降低第一电铸部2的表面张力并降低第一电铸部2的电铸应力的光泽剂#61(液体)6±1ml/l、用于呈现第一电铸部2表面的光泽的光泽剂#62(液体)适量(在第一电铸部2的表面产生变暗等情况时适当添加即可)、以及用于增加第一电铸部2的表面张力并且使第一电铸部2隆起形成为蘑菇状的光泽剂#63(液体)18±3ml/l,将这些材料溶解在2501的纯水中制得电铸液。电铸液优选在55℃下管理。
此处,例如使第一电铸部2形成为厚180μm时,以3A电流值进行11小时电铸。因此,在形成40μm厚的第一电铸部2时,需要以5A电流值加工88分钟。
通过该第一电铸工序,在基板4上的第一电铸形成部51内部的区域被填充电铸液,另外在第一电铸形成部51外周的第一保护层5上面凸出形成隆起状。
通过该第一电铸工序,利用粘附在基板4的部分形成粘贴面22,并且利用在基板4的相反侧表面形成为隆起状的部分形成装饰面21。
另外,在第一保护层5显影后、第一电铸工序之前,不进行提高第一保护层5和基板4的粘附性的后烘干。
在第二抗蚀剂形成工序中,在步骤S6和步骤S7,按照图6(A)所示,利用和第一保护层5相同的方法在装饰面21上形成第二保护层52。在步骤S8,利用形成有形状和第二电铸部3大致相同的图形的掩模(未图示)覆盖第二保护层52和第一保护层5,进行紫外线曝光(图形曝光)。在步骤S9将基板4显影时,被紫外线照射了的图形部分的第二保护层52被去除,形成图6(B)所示的第二电铸形成部53。该第二电铸形成部53的内部区域中露出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
在第二电铸工序中,通过在步骤S10实施电铸,按图7(A)所示形成第二电铸部3。此时,第一电铸部2和第二电铸部3需要彼此粘合,所以只进行活性化处理,不需要在第一电铸工序进行的钝化处理。
在该第二电铸工序中,按照和第一电铸工序大致相同的步骤,在装饰面21上形成第二电铸部3。第二电铸部3的材料和第一电铸部2的材料相同。第二电铸部3也和第一电铸部2一样,电铸液被填充到第二电铸形成部53的内部区域之后,从第二电铸形成部53的外周凸出形成为隆起状。由此,利用粘附在第一电铸部2的部分形成固定面32,并且利用在固定面32的相反面形成为隆起状的部分形成装饰面31。
另外,在第二保护层52显影后、第二电铸工序之前,不进行后烘干。
在表面处理工序中,在步骤S11中,在第二电铸部3的装饰面31使用金进行薄镀,如图7(B)所示,在装饰面31上形成作为表面处理层的电镀层6。
保护层去除工序具有:向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照射紫外线的曝光工序;通过显影去除在曝光工序被曝光的部分的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的显影工序。首先,在步骤S12按照图8(A)所示,利用光源90对基板4上的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进行全面紫外线曝光(曝光工序)。由此,在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中露出于外部的部分被来自光源90的紫外线照射,该部分的抗蚀剂劣化。
然后,在步骤S13将基板4显影时,如图8(B)所示,将被照射的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溶解并去除,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及其周围的基板4露出(显影工序)。
通过以上制造工序,在基板4上形成刻度部件1。
此处,在第一电铸部2的粘贴面22的外周部及第二电铸部3的固定面32的外周部,装饰面21、31在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上面凸出成隆起状,所以存在由于被装饰面21、31覆盖而未被紫外线曝光的部分。因此,这些部分的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不劣化,在该部分残留有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的残留部5A、521。
并且,此时,在第一电铸部2的粘贴面22和基板4之间实施活性化处理和钝化处理,所以两者之间容易剥离。在去除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时,在粘贴面22的外周残留有未被曝光的残留部5A,所以该残留部5A和第一电铸部2彼此粘附,由此刻度部件1被固定保持在基板4上。
在复制工序中,在步骤S14按照图9(A)所示,把复制薄片7粘着在刻度部件1和基板4上。在复制薄片7与刻度部件1粘附一侧的表面涂敷未图示的粘结剂,以合适的粘结力粘结在刻度部件1上。另外,作为复制薄片7的材料,只要是相对刻度部件1容易剥离并且容易粘附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稀等的软质薄膜等,例如可以使用(株)日东电工制SPV薄膜J-300等。在采用这种复制薄片7从基板4剥离刻度部件1时,以合适的粘结力保持刻度部件1。并且,例如在利用一个复制薄片7复制多个刻度部件1时,在剥离刻度部件1之后,依旧能够保持多个刻度部件1彼此之间的布局。作为复制薄片7的材料,可以使用透明薄膜状的材料,以使能够透过复制薄片7看见刻度部件1,为了防止复制薄片7的粘结剂干燥,可以使用非透气性的材料。
在把复制薄片7粘着在刻度部件1和基板4上后,在步骤S15,通过进行辊张紧(roller tension),使复制薄片7和刻度部件1及基板4粘附。并且,在步骤S16中,按照图9(B)所示,把基板4从刻度部件1剥离,把刻度部件1复制在复制薄片7上。此时,基板4和刻度部件1的粘合力优选被设定为小于刻度部件1和复制薄片7的粘合力。通过进行这种设定,刻度部件1随着复制薄片7的剥离,从基板4被复制到复制薄片7上。另外,该复制薄片7除了起到使刻度部件1从基板4剥离的作用外,也起到保护刻度部件1的装饰面21、31的作用。
在粘结剂涂敷工序中,在步骤S17中按照图10(A)所示,在第一电铸部2的粘贴面22、残留部5A的外表面、及复制薄片7的未配置第一电铸部2的部分涂敷作为粘结单元的粘结剂8,形成粘结层。在该情况下,粘结剂8可以使用例如水性感压粘结剂(例如,以规定配合比配合(株)テスク制F-1040B碱弹性体树脂、灭泡剂、离子交换水、甲醇、和聚乙烯甲醚(增稠剂)),利用丝网印刷机(screen印刷機)进行涂敷等即可,优选厚度形成为约10μm。
另外,在不把刻度部件1马上粘贴在字盘101上的情况下,在涂敷了粘结剂8的表面粘着剥离薄片,构成片状密封体,可以以该片状密封的状态保存。此处,剥离薄片的材料优选利用非透气性、与粘结剂8的剥离性良好的、例如表面处理有氟系列树脂的纸或树脂制薄膜等构成,例如可以使用厚度t=0.11的(株)Lintec制(リンテツク制)SP-8E高级白板纸(ivory)。利用该剥离薄片保护粘结剂8,防止尘埃附着在粘结剂8上或粘结剂8的溶剂和水分的蒸发。另外,剥离薄片如果剥离能力弱,在剥离薄片上粘着刻度部件1时,要求适当的剥离性能。
在粘贴工序中,在步骤S18,把刻度部件1粘贴在字盘101的规定位置。首先,为了提高字盘101和刻度部件1的粘附性,通过预先洗净(超声波洗净或酸洗净等)等去除字盘101的污物。
然后,进行字盘101和刻度部件1的定位。它们的定位例如可以利用固定字盘101的夹具、和形成于刻度部件1侧的定位用电铸部进行。即,首先把字盘101固定在合适的夹具上。在该夹具上设有相对字盘101将刻度部件1定位的定位销。另一方面,在刻度部件1侧,与刻度部件1的形成工序同时在刻度部件1的周围形成定位用电铸部,把该定位用电铸部和刻度部件1一起复制在复制薄片7上。通过把定位用电铸部卡合在固定有字盘(基体部件)101的夹具的定位销上,进行刻度部件1相对字盘101的定位。
在把刻度部件1配置在字盘101上的规定位置之后,按照图10(B)所示,把刻度部件1粘着在字盘101上。为了使刻度部件1可靠地粘附在字盘101上,利用辊等从复制薄片7上进行加压。
并且,按照图11(A)所示剥离复制薄片7。此时,刻度部件1被加压并且粘附在字盘101上,所以在一面按压着刻度部件1一面剥离复制薄片7时,刻度部件1粘结并残留在字盘101上。另一方面,没有刻度部件1的部分的粘结剂8粘结在复制薄片7上被一起剥离。即,此时,复制薄片7和粘结剂8的粘结力优选被设定为大于粘结剂8和字盘101的粘结力。并且,粘结剂8和字盘101的粘结力优选被设定为大于刻度部件1和复制薄片7的粘结力。在这种条件下,未配置刻度部件1的部分的粘结剂8和复制薄片7一起被良好地剥离。另外,即使在难以满足这种条件时,通过一面按压着刻度部件1一面剥离复制薄片7,将刻度部件1保留在字盘101上,可以使其他粘结剂8和复制薄片7容易一起剥离。
通过以上工序,刻度部件1按照图11(B)所示,被粘贴在字盘101上的规定位置。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在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还形成第二电铸部3,所以能够使刻度部件1的厚度比较厚,可以使刻度部件1形成更具立体感的外观。由此,可以促进刻度部件1的设计多样化,所以能够促进字盘101和钟表100的设计多样化。
并且,此时,第二电铸部3形成于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所以第二电铸部3的装饰面31的面积小于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的面积,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从第二电铸部3的装饰面31的周围露出。因此,可以进一步强调刻度部件1的立体感。
(2)在第二电铸部3的装饰面31形成电镀层6,所以能够形成与第一电铸部2的外观差别。因此,刻度部件1能够获得更加鲜明的立体感。并且,通过形成电镀层6,可以对第二电铸部3附加各种质感、色彩,所以能够进一步促进刻度部件1的设计多样化。
(3)根据在基板4上形成第一电铸部2,把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作为基板进行第二电铸工序,从而形成第二电铸部3的制造方法,可以在第一电铸部2的装饰面21上直接形成第二电铸部3,能够制造两层的刻度部件1。因此,利用该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具有立体感的刻度部件1。
并且,由于在第一电铸部2上直接形成第二电铸部3,所以不必把第二电铸部3粘结在第一电铸部2上,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同时可以把第二电铸部3牢靠地固定在第一电铸部2上。并且,与把第二电铸部3粘结在第一电铸部2上时不同,消除了粘结剂在第二电铸部3外周凸出等不良现象,所以能够以稳定的品质制造外观良好的刻度部件1。
另外,在同一基板4上在相同制造工序中形成第一电铸部2和第二电铸部3,所以第二电铸部3相对第一电铸部2的定位可靠,也能够制造品质稳定的刻度部件1。
(4)在第一保护层5上形成第一电铸形成部51,在第二保护层52上形成第二电铸形成部53,然后对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的整个表面进行紫外线曝光,去除基板4上的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所以只有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的曝光部分被预先去除。因此,在把刻度部件1从基板4复制到复制薄片7上时,从基板4能够容易剥离刻度部件1。此时,通过与在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分别形成第一电铸形成部51和第二电铸形成部53时相同的紫外线曝光和显影工序,进行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的去除,所以能够省略以往的后烘干作业,可以简化作业步骤。并且,为了去除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不必使用特殊的溶解液,使用以往的曝光装置和显影液即可,所以能够实现作业所需材料的共用化,可以削减刻度部件1的制造成本。
(5)以往,由于装饰面21从第一电铸形成部51凸出,所以第一保护层5进入第一电铸部2且不易从第一电铸部2剥离。因此,在从基板4和第一保护层5剥离第一电铸部2并复制到复制薄片7上时,第一保护层5残留在第一电铸部2的外周,而外观不美观,或者产生第一电铸部2因第一保护层5的阻力而变形的缺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紫外线曝光和显影预先去除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所以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不会残留在刻度部件1的外周。因此,能够提高刻度部件1的外观品质。并且,由于能够去除基板4上的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所以能够再次利用基板4,可以削减刻度部件1的制造成本。
(6)在第一电铸部2的粘贴面22和第二电铸部3的固定面32的外周分别残留有残留部5A、521,所以在去除第一保护层5和第二保护层52后,也能将刻度部件1固定保持在基板4上。因此,可以提高刻度部件1的操作性。
并且,由于刻度部件1被可靠地保持在基板4上,所以在利用复制薄片7把刻度部件1从基板4复制时能够准确定位刻度部件1,即使在制造多个刻度部件1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防止彼此的位置偏移,并能够准确地复制在复制薄片7上。并且,例如即使在同时制造多个刻度部件1并且多个刻度部件1同时复制在字盘101上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定位精度,并且刻度部件1彼此的位置不会偏移。
另外,在粘贴面22的外周残留第一保护层5构成残留部5A,所以能够防止在残留部5A的部分形成空间。因此,可以防止向残留部5A的部分过剩地供给粘结剂8,同时在把刻度部件1粘贴在字盘101上时,可以良好地防止粘结剂8凸出,从而也能获得稳定的外观品质。并且,由于在残留部5A的部分不供给过剩的粘结剂8,所以在把刻度部件1从复制薄片7复制到字盘101上时,能够防止残留部5A的部分的粘结剂8延伸使得粘结剂8的热裂性变差。因此,可以消除粘结剂8附着在刻度部件1周围的字盘101或刻度部件1的装饰面21、31上等不良现象,能够提高刻度部件1的制造成品率。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装饰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12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装饰部件的刻度部件1A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刻度部件1A具有:粘贴在字盘101上的电铸部2A;和形成于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的作为表面处理部(装饰部)的电沉积喷涂部3A。
电铸部2A形成为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铸部2相同的形状。
电沉积喷涂部3A通过电沉积喷涂而形成在电铸部2A上,具有:被固定在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的固定面32A;除固定面32A以外的、可以从外部看见表面的装饰面31A。电沉积喷涂部3A可以利用任意的电沉积喷涂用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用由碱树脂或氟系列树脂等材料构成的涂料(例如エレコ一ト(清水公司制))等。
这种刻度部件1A按照以下方法制造。
图13表示刻度部件1A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4~图21表示完成刻度部件1A的各制造工序。刻度部件1A的制造方法如图13所示,具有:在基板上形成电铸部2A用的电铸部保护层的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步骤S21~步骤S24);使用电铸部保护层形成电铸部2A的电铸工序(步骤S25);在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形成作为电沉积喷涂部3A用的装饰部保护层的表面处理保护层的表面处理保护层形成工序(步骤S26~步骤S29,装饰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使用表面处理保护层形成电沉积喷涂部3A的电沉积工序(步骤S30,表面处理工序);去除基板上的电沉积保护层和表面处理保护层的保护层去除工序(步骤S31~步骤S32)。并且,在保护层去除工序之后,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复制工序(步骤S33~步骤S35);粘结剂涂敷工序(步骤S36);粘贴工序(步骤S37)。
在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中,首先在步骤S21按照图14(A)所示,在基板4上形成使用抗蚀剂的电铸部保护层5A。此处,基板4和抗蚀剂可以使用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
在步骤S22,通过将电铸部保护层5A连同基板4一起进行加热处理,对电铸部保护层5A进行预先烘干。预先烘干是通过在90℃±5℃的温度下加热干燥45分钟来进行的。通过该预先烘干工序,电铸部保护层5A变稳定,并且与基板4的粘附性良好,防止电铸部保护层5A从基板4剥离。
然后,在步骤S23,按照图14(B)所示,利用掩模9A覆盖电铸部保护层5A,利用紫外线进行曝光。在掩模9A形成与电铸部2A的粘贴面22A的形状大致相同的透明图形91A,通过掩模9A利用光源90进行紫外线曝光,由此在电铸部保护层5A进行仅向图形91A部分照射紫外线的图形曝光。通过该图形曝光,在电铸部保护层5A中被照射紫外线的部分复制有图形91A的形状,该部分劣化。
此处,在基板4上形成电铸部2A的情况下,电铸部2A从电铸部保护层5A凸出并隆起,所以实际尺寸大于图形91A的形状。因此,图形91A的形状通过预先考虑该尺寸差来设定。
在步骤S24,利用普通的碱显影或溶剂方式等方法将进行了曝光的基板4和电铸部保护层5A显影并洗净。这样,在基板4上如图15(A)所示,相当于图形91A的部分的电铸部保护层5A被去除,形成图形91A的形状的电铸形成部51A。在该电铸形成部51A的内部区域中露出基板4。
在电铸工序中,在步骤S25通过实施电铸,按图15(B)所示形成电铸部2A。电铸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是在一般的电铸条件下进行,通过该电铸工序,在基板4上的电铸形成部51A内部的区域被填充电铸液,另外在电铸形成部51A外周的电铸部保护层5A上面凸出形成隆起状。
通过该电铸工序,利用粘附在基板4的部分形成粘贴面22A,并且利用在基板4的相反侧表面形成为隆起状的部分形成装饰面21A。
另外,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电铸部保护层5A显影后、电铸工序之前,不进行提高电铸部保护层5A和基板4的粘附性的后烘干。
在表面处理保护层形成工序中,在步骤S26和步骤S27,按照图16(A)所示,利用和电铸部保护层5A相同的方法在装饰面21A上形成表面处理保护层52A。在步骤S28,利用形成有与电沉积喷涂部3A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图形的掩模(未图示)覆盖表面处理保护层52A和电铸部保护层5A,进行紫外线曝光(图形曝光)。在步骤S29将基板4显影时,照射了紫外线的图形部分的表面处理保护层52A被去除,形成图16(B)所示的电沉积喷涂形成部53A。该电沉积喷涂形成部53A的内部区域中露出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
在电沉积工序中,在步骤S30通过实施电沉积喷涂,按图17所示形成电沉积喷涂部3A。此时,电铸部2A和电沉积喷涂部3A需要彼此粘合,所以只进行活性化处理,不需要在电铸工序进行的钝化处理。
在该电沉积工序中,把形成有电铸部2A的基板4浸渍在装有电沉积液的电沉积喷涂槽中,通过通电,在装饰面21A上的电沉积喷涂形成部53A内的区域形成电沉积喷涂部3A。电沉积液的温度管理条件优选24±1℃。并且,流过的电流值与电沉积处理面积成比例,例如如果是180mm×260mm的基板4,以2A(安培)的电流值进行2分钟即可。电沉积喷涂部3A形成为厚约10μm且没有导电性,所以不能形成大于等于该值的厚度。然后,从电沉积喷涂槽中取出基板4,用纯水水洗。此时,优选不向基板4施加物理冲击。并且,把基板4放入干燥机中,在70℃下干燥20~30分钟,去除电沉积喷涂部3A中的水分。
电沉积喷涂部3A的材料可以使用混合了规定色彩的颜料的前述材料等。具体讲,例如把(株)清水公司制エレコ一トUC-2000作为主材料,仅使用该主材料进行电沉积工序,形成由半透明的丙稀树脂涂层构成的电沉积喷涂部3A。并且,如果向该主材料中添加10~25wt%的颜料进行着色,形成各种色彩、色调的电沉积喷涂部3A。另外,由于电沉积喷涂部3A是半透明的,所以也混合有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的颜色,因此如果通过电镀等对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赋予彩色,可以呈现更加多种多样的颜色。即,例如可以考虑在由镍形成的电铸部2A形成粉红色的电沉积喷涂部3A,或对电铸部2A实施镀银,形成粉红色的电沉积喷涂部3A等。并且,在形成多种颜色的电沉积喷涂部3A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颜色混合,优选准备与使用颜色数量相适应的电沉积喷涂槽。该情况下,各电沉积喷涂槽优选使用尽可能结构紧凑的、整流器等共用的槽。
通过这种电沉积工序形成的电沉积喷涂部3A不会超过表面处理保护层52A的厚度,因此电沉积喷涂部3A不会从电沉积喷涂形成部53A的外周凸出。由此,利用粘附在电铸部2A的部分形成固定面32A,利用形成于固定面32A的相反面的部分形成装饰面31A。
另外,在表面处理保护层52A显影后、电沉积工序之前,不进行后烘干。
保护层去除工序具有:向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照射紫外线的曝光工序;通过显影去除在曝光工序被曝光部分的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的显影工序。首先,在步骤S31按照图18(A)所示,利用光源90对基板4上的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进行全面紫外线曝光(曝光工序)。由此,对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中露出于外部的部分照射来自光源90的紫外线,该部分的抗蚀剂劣化。此时,通过曝光工序,电沉积喷涂部3A硬化。
然后,在步骤S32将基板4显影时,如图18(B)所示,将被照射的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溶解并去除,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及其周围的基板4露出(显影工序)。此处,在显影工序使用的显影装置和显影条件等与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的显影作业相同。
通过以上制造工序,在基板4上形成刻度部件1A。在显影工序后,在刻度部件1A表面附着碱成分,所以实施酸洗处理后全部完成。
此处,在电铸部2A的粘贴面22A的外周部上,装饰面21A在电铸部保护层5A上面凸出成隆起状,所以存在由被装饰面21A覆盖而未被紫外线曝光的部分。因此,该部分的电铸部保护层5A不劣化,在该部分残留有电铸部保护层5A的残留部5B。
并且,此时,在电铸部2A的粘贴面22A和基板4之间实施活性化处理和钝化处理,所以两者之间容易剥离。在去除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时,在粘贴面22A的外周残留有未被曝光的残留部5B,所以该残留部5B和电铸部2A彼此粘附,由此刻度部件1A被固定保持在基板4上。
在复制工序中,在步骤S33中,如图19(A)所示,把复制薄片7粘着在刻度部件1A和基板4上。在复制薄片7的与刻度部件1A粘附一侧的表面涂敷有未图示的粘结剂,以合适的粘结力粘结在刻度部件1A上。另外,作为复制薄片7的材料,可以使用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
把复制薄片7粘着在刻度部件1A和基板4上后,在步骤S34,通过进行辊张紧,使复制薄片7和刻度部件1A及基板4粘附。并且,在步骤S35,按照图19(B)所示,把基板4从刻度部件1A剥离,把刻度部件1A复制在复制薄片7上。
在粘结剂涂敷工序中,在步骤S36中,如图20(A)所示,在电铸部2A的粘贴面22A、残留部5B的外表面、及复制薄片7的未配置电铸部2A的部分涂敷粘结剂8。
另外,在不把刻度部件1A马上粘贴在字盘101上的情况下,在涂敷了粘结剂8的表面粘着剥离薄片,构成片状密封体,可以在该片状密封的状态下保存。此处,剥离薄片的材料优选利用非透气性、与粘结剂8的剥离性良好的、例如表面处理有氟系列树脂的纸或树脂制薄膜等构成。利用该剥离薄片防止尘埃附着在粘结剂8上或粘结剂8的溶剂和水分的蒸发。
在粘贴工序中,在步骤S37,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把刻度部件1A粘贴在字盘101的规定位置。
并且,按照图21(A)所示剥离复制薄片7。此时,刻度部件1A被加压并且粘附在字盘101上,所以在一面按压刻度部件1A一面剥离复制薄片7时,刻度部件1A粘结残留在字盘101上。
通过以上工序,刻度部件1A按照图21(B)所示,被粘贴在字盘101上的规定位置。
根据这种第二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7)在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局部形成电沉积喷涂部3A,所以电沉积喷涂部3A从装饰面21A突出相当于厚度部分的量,可以使刻度部件1A形成更具立体感的外观。并且,电沉积喷涂部3A形成于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的局部,所以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从电沉积喷涂部3A的装饰面31A周围露出。因此,可以进一步强调刻度部件1A的立体感,同时可以利用电铸部2A的金属色和电沉积喷涂部3A的喷涂色这两种颜色构成刻度部件1A。由此,可以促进刻度部件1A的设计多样化,所以能够促进字盘101和钟表100的设计多样化。
(8)电沉积喷涂部3A通过电沉积喷涂形成,所以能够实现绿色、篮色、紫红色等金属色,可以使刻度部件1A显得很高级。并且,由于可以通过电沉积喷涂进行着色,所以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色彩。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刻度部件1A的设计多样化。
(9)根据在基板4上形成电铸部2A,在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形成表面处理保护层52A,仅对电沉积喷涂形成部53A实施电沉积工序来形成电沉积喷涂部3A的制造方法,可以在电铸部2A的装饰面21A上的局部形成电沉积喷涂部3A。因此,例如与在电铸产品的表面局部粘结封闭状电沉积图像的情况相比,可以在一系列的制造工序中制造两层、两色结构的刻度部件1A,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立体外观的刻度部件1A。并且,根据该方法,可以把电沉积喷涂部3A牢靠地固定在电铸部2A上,并且消除粘结剂在电沉积喷涂部3A外周凸出等不良,能够以稳定的品质制造外观良好的刻度部件1A。
另外,在同一基板4上在相同制造工序中形成电铸部2A和电沉积喷涂部3A,所以电沉积喷涂部3A相对电铸部2A的定位可靠,也能够制造品质稳定的刻度部件1A。
(10)在电铸部保护层5A上形成电铸形成部51A,在表面处理保护层52A上形成电沉积喷涂形成部53A,然后对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的整个表面进行紫外线曝光,去除基板4上的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所以只有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的曝光部分被预先去除。因此,尽管结构不同,但能够获得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4)相同的效果。
(11)通过曝光工序和显影工序预先去除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所以电铸部保护层5A和表面处理保护层52A不会残留在刻度部件1A的外周。因此,尽管结构不同,但能够获得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5)相同的效果。
(12)在电铸部2A的粘贴面22A的外周残留有残留部5B,所以尽管结构不同,但能够获得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6)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装饰部不限于在电铸部上形成一个,例如也可以在装饰部的装饰面还形成其他装饰部,通过将该工序反复进行任意次数,在电铸部上形成三层以上(多层)的装饰部。这样,可以在电铸部上进行任意的多种颜色的装饰,能够实现多色化,同时增加多种色彩、色感、质感等的组合,可以实现设计的多样化。
并且,装饰部不限于在电铸部上形成一个,例如装饰部件也可以是在电铸部上形成多个装饰部的形状。该情况时,在装饰部保护层形成工序,利用形成有多个装饰部的形状的具有透明图形的掩模进行曝光、显影,可以形成具有多个装饰部的形状的装饰部保护层。这样,在装饰工序可以同时制造多个装饰部,能够获得彼此位置准确的品质稳定的装饰部件。
从目视方向观看的电铸部和装饰部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圆形,可以根据其用途任意设定。例如,电铸部和装饰部的形状可以是特定图案的形状。并且,从目视方向观看的电铸部和装饰部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平板,也可以是弯曲的曲面。另外,电铸部和装饰部的形状不必是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可以分别独立地任意设定彼此的形状,例如电铸部为圆形,装饰部为特定的图案形状。该情况时,能够在电铸部的基座上形成特定图案的装饰部,所以能够更加良好地呈现出装饰部件的立体感,由于使用彼此不同的色彩形成,所以能够促进设计的多样化。例如,在装饰部的形状为符号等标志的情况下,在电铸部的基座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色彩和色感与电铸部不同的符号,所以能够形成立体性符号。总之,电铸部和装饰部的形状是任意的,电铸部只要是电铸能够形成的形状即可,装饰部只要是规定的电铸或表面处理等能够实现规定的装饰的形状即可。
并且,装饰部相对电铸部的形成位置不必一定在电铸部的中央,例如为了显现立体感,也可以配置成使各形状的中心位置彼此错开。总之,电铸部和装饰部的彼此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其用途等任意设定。
电铸部和装饰部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使用彼此不同的材料。
保护层去除工序不限于通过曝光、显影去除多余部分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特殊的溶解液将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溶解的方法。此时,在电铸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之后,为了提高电铸部保护层和基板的粘附性而进行后烘干,并且也可以在装饰部保护层形成工序之后进行后烘干。但是,在进行后烘干的情况下,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硬化,所以有时会进入电铸部或装饰部,致使其与它们的剥离性变差,因此优选通过曝光、显影预先去除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
装饰部件不限于在电铸部保护层上面凸出形成为隆起状,也可以形成为厚度小于电铸部保护层。该情况下,通过进行曝光、显影也能够可靠去除电铸部保护层,能够获得外观良好的装饰部件。
曝光工序和显影工序不限于在基板上的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整个表面曝光的方式,只要至少装饰部件的周围被曝光、显影即可。该情况下,能够简单且可靠去除装饰部件周围的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所以能够容易制造美观的装饰部件。并且,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在电铸部形成为所说的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多层(两层)的情况下,只要至少在第一电铸部周围和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进行紫外线曝光即可。
剥离工序不限于使用复制薄片的复制工序,也可以采用能够使装饰部件从基板剥离的其他任意方法。
装饰部件不限于在一次制造工序中制造一个,例如也可以在一次制造工序中同时制造多个装饰部件。该情况时,把基板设定成可以形成多个装饰部件的大小,利用预先分别形成有多个电铸部的形状的图形的掩模来形成电铸部保护层。然后进行电铸工序,由此同时形成多个电铸部。装饰部的形成也相同,利用形成有多个装饰部的形状的掩模来形成装饰部保护层,然后进行装饰工序即可。根据这种制造方法,可以在一次制造工序中制造多个装饰部件,所以能够提高装饰部件的制造效率。
特别是例如在字盘上配置多个装饰部件的情况下,各个装饰部件的定位非常困难。因此,根据前述的制造工序,以在字盘上预先粘贴多个装饰部件的配置状态同时进行制造,利用复制薄片同时复制这些多个装饰部件,从而可以正确复制彼此的位置。此时,复制薄片防止装饰部件的彼此错位,所以在向字盘上粘贴时能够一次同时进行多个装饰部件的定位,对准确配置各个装饰部件非常有效。
电铸部保护层和装饰部保护层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使用彼此不同的材料。
第一实施方式的表面处理第二实施方式的表面处理部除了Au(金)的薄镀外,为了使其具有色调或精加工的变化,也可以实施任意的表面处理,例如Rh电镀、黑Ni电镀、Sn电镀、黑Cr电镀、消光Ni电镀等。并且,表面处理不限于电镀,也可以通过吹附喷涂、电沉积喷涂等进行着色,另外不限于对装饰面涂覆其他材料,例如,也可以利用砂纸和通过珩磨把表面磨粗成约1.2S~6.3S的表面粗糙度,或实施抛光等,进行修整装饰面的表面状态的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的表面处理不限于对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实施,也可以对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实施。总之,只要对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任一方装饰面实施即可。并且,表面处理也可以对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任一方装饰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也可以对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双方均不实施表面处理。例如,如果只对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一部分进行电沉积喷涂等表面处理,可以在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上赋予特定的图案等,可以进一步实现装饰部件的设计多样化。并且,也可以对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双方实施相同的表面处理,也可以实施分别不同的表面处理。总之,表面处理只要对第一电铸部和第二电铸部的至少任一方装饰面实施即可。
装饰部件可以用来装饰手表、挂钟、怀表等任意钟表的字盘。并且,装饰部件不限于钟表的字盘,也可以用来装饰风挡(風防)、指针、表壳或钟表的运动部件(底板、旋转锤、轮系支座等)、手表的表带等钟表的任意部位。
被装饰部件不限于钟表,也可以是项链或手镯等装饰品、标牌、名片、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其他任意的被装饰产品。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结构、方法等在以上记述中公开,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即,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别图示并说明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目的的范围内,本行业人员可以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具体结构方面对以上所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
因此,限定了以上公开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做的示例记述,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所以使用将它们的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定除外的部件名称的记载也包括在并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24)

1.一种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电铸部;直接形成于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装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铸部为第一电铸部,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直接电铸形成的第二电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铸部和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至少一方装饰面上设有表面处理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设置的表面处理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部为电镀或电沉积喷涂形成的表面处理部。
7.一种片状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包括:电铸部;直接形成于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装饰部;
所述装饰部件粘结在被装饰部件的基体部件表面上的粘结层;
粘着在所述装饰部件的具有所述粘结层的一侧的剥离薄片;
粘着在所述装饰部件的设有所述剥离薄片的一侧的相反侧表面的复制薄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状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铸部为第一电铸部,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直接电铸形成的第二电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状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片状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铸部和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至少一方装饰面上设有表面处理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状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设置的表面处理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状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部为电镀或电沉积喷涂形成的表面处理部。
13.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具有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包括:电铸部;直接形成于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装饰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铸部为第一电铸部,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直接电铸形成的第二电铸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铸部和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至少一方装饰面上设有表面处理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设置的表面处理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部为电镀或电沉积喷涂形成的表面处理部。
19.一种被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装饰部件,所述装饰部件包括:电铸部;直接形成于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装饰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被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铸部为第一电铸部,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直接电铸形成的第二电铸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被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电铸部的装饰面的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被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铸部和所述第二电铸部的至少一方装饰面上设有表面处理层。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被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部为在所述电铸部的装饰面上的局部设置的表面处理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被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部为电镀或电沉积喷涂形成的表面处理部。
CNU2004201203842U 2003-12-16 2004-12-16 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94879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17728 2003-12-16
JP2003417725 2003-12-16
JP2003417723 2003-12-16
JP2003417723 2003-12-16
JP2003417725 2003-12-16
JP2003417728 2003-12-16
JP2004328160 2004-11-11
JP2004328160A JP4696533B2 (ja) 2003-12-16 2004-11-11 装飾部品、装飾部品の製造方法、シート状シール、時計、および被装飾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94879Y true CN2794879Y (zh) 2006-07-12

Family

ID=3452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101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5341C (zh) 2003-12-16 2004-12-15 装饰部件、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CNU20042012038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94879Y (zh) 2003-12-16 2004-12-16 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1014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5341C (zh) 2003-12-16 2004-12-15 装饰部件、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26917A1 (zh)
EP (1) EP1544690B1 (zh)
JP (1) JP4696533B2 (zh)
CN (2) CN100595341C (zh)
AT (1) ATE391945T1 (zh)
DE (1) DE602004012952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464B (zh) * 2019-03-14 2021-07-01 瑞士商奧米茄公司 具結構化裝飾之以陶瓷為主的時計或首飾構件
EP4224259A1 (fr) * 2022-02-07 2023-08-09 Comadur S.A. Composant d'habillage d'une montre ou d'un article de bijouterie ou de joailleri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composant d'habillag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14952B1 (fr) * 2007-05-08 2019-10-31 Patek Philippe Sa Geneve Composant horloger,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application de ce procédé.
EP2455824B1 (fr) * 2010-11-19 2014-05-07 Metalem S.A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éléments destinés à être rapportés sur un cadran de montre
EP2549341A1 (fr) * 2011-07-20 2013-01-23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Procédé pour implanter un décor dans un élément d'habillage horloger déposé par galvanoplastie et élément d'habillage réalisé selon ce procédé
EP2628607B1 (fr) * 2012-02-15 2016-08-03 Omega SA Dispositif d'ancrage d'une incrustation métallique
JP5786906B2 (ja) 2013-08-02 2015-09-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鋳部品の製造方法
EP3035128B1 (fr) * 2014-12-17 2020-09-16 Nivarox-FAR S.A.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un composant décoré d'une pièce d'horlogerie ou de bijouterie
EP3109200B1 (fr) * 2015-06-25 2023-06-28 Nivarox-FAR S.A. Piece de micromecanique avec une surface de contact diminue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P3246767B1 (fr) * 2016-05-19 2019-01-09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piece d'horlogerie dotée d'un élément d'habillage creux ou en relief
CN106423776A (zh) * 2016-10-20 2017-02-22 苏州东吴黄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定位涂油的方法
EP3428737B1 (fr) * 2017-07-11 2021-04-07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Masse de remontage oscillant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à mouvement automatique et pièce d'horlogerie équipée d'une telle masse de remontage
EP3557337A1 (fr) * 2018-04-18 2019-10-23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Procede et systeme de fabrication d'une piece d'horlogerie pourvue d'une decoration personnalisee
TWI719899B (zh) * 2020-05-13 2021-02-21 楷思諾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移載物件之承載具
EP3951512B1 (fr) * 2020-08-04 2023-03-01 Comadur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iece comprenant au moins un motif metallise en trois dimensions
EP4016200A1 (fr) * 2020-12-21 2022-06-22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gital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digital
JP2023182120A (ja) * 2022-06-14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時計部品、時計および時計部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7099A (ja) * 1986-02-13 1987-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飾模様転写テ−プの作成方法
JPS63140978A (ja) * 1986-12-04 1988-06-13 Seiko Epson Corp 時計用文字板の製造方法
JPS6442197U (zh) * 1987-09-09 1989-03-14
JPH01316485A (ja) * 1988-04-15 1989-12-21 Seiko Epson Corp 時計文字板植字
JPH03247789A (ja) * 1990-02-23 1991-11-05 Citizen Watch Co Ltd 山形微細段差模様の製造方法
JP2934333B2 (ja) * 1991-03-22 1999-08-16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電鋳植字印刷方法
JPH05106079A (ja) * 1991-10-15 1993-04-27 Citizen Watch Co Ltd 表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320974A (ja) * 1992-05-22 1993-12-07 Oudenshiya:Kk 電鋳によるバラ文字の製造に用いる電着方法
TW279935B (zh) * 1994-07-13 1996-07-01 Tefco Internat Co Ltd
JPH09217191A (ja) * 1996-02-15 1997-08-19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電鋳による貴金属の精密加工方法
US5891285A (en) * 1996-05-10 1999-04-06 Tefco International Co., Lt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formed patterns
WO1999005233A1 (fr) * 1997-07-22 1999-02-04 Citizen Watch Co., Ltd. Procede de fixation de tres petits articles
JP4475737B2 (ja) * 2000-05-02 2010-06-09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立体電鋳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立体電鋳品シート
JP3584908B2 (ja) * 2000-10-18 2004-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飾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装飾板を利用する装飾品および時計
JP3753012B2 (ja) * 2001-05-10 200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剥取装置、その装置を備えた剥取機および剥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464B (zh) * 2019-03-14 2021-07-01 瑞士商奧米茄公司 具結構化裝飾之以陶瓷為主的時計或首飾構件
EP4224259A1 (fr) * 2022-02-07 2023-08-09 Comadur S.A. Composant d'habillage d'une montre ou d'un article de bijouterie ou de joailleri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composant d'habil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9362A (zh) 2005-06-22
DE602004012952T2 (de) 2009-05-07
JP2005200765A (ja) 2005-07-28
CN100595341C (zh) 2010-03-24
US20050126917A1 (en) 2005-06-16
EP1544690A1 (en) 2005-06-22
ATE391945T1 (de) 2008-04-15
EP1544690B1 (en) 2008-04-09
DE602004012952D1 (de) 2008-05-21
JP4696533B2 (ja)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94879Y (zh) 装饰部件、片状密封体、钟表及被装饰部件
CN1311488C (zh) 按钮开关用键顶及其制造方法
CN1192828C (zh) 装饰品
CN101038440A (zh) 以liga工艺制造单层或多层金属结构体的方法及获得的结构体
CN1831202A (zh) 金属标签的制造方法
CN100382979C (zh) 一种带丝印图案的眼镜配件及其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
US7052755B2 (en) Sheet-like adhesive labels, method of attaching said adhesive labels, dial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als and timepieces
JP4359791B2 (ja) 微小物品の固着方法
CN101633281A (zh) 陶瓷装饰件及其加工方法
KR100438321B1 (ko) 금속 스티커의 제조방법
CN102629433A (zh) 一种制作电铸铭牌的方法
CN1733976A (zh) 带有花纹的金属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JP3262782B2 (ja) 電鋳品形成用基板、基板付き電鋳品及び電鋳品の製造方法
JP2784358B2 (ja) 電着画像の転写方法
JP3364195B2 (ja) 模様付電着画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16862A (ja) 立体電鋳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立体電鋳品シート
CN109920324A (zh) 标牌的制作方法
JP2009251413A (ja) 銘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53706B1 (ko) 복층의 전착화상을 갖는 전착화상제품의 전사제조방법
CN101409735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键盘的金属标贴及其制造方法
JP2659335B2 (ja) 電着画像の製造方法
JP2003247093A (ja) 表示用部材、表示用部材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22979B1 (ko) 도금플라스틱제품을 일체로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07023341A (ja) 装飾部品、装飾部品の製造方法、時計、および被装飾部品
JP2006038481A (ja) 時計部品の製造方法、時計部品、およ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2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