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9874U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9874U
CN201989874U CN2010206846035U CN201020684603U CN201989874U CN 201989874 U CN201989874 U CN 201989874U CN 2010206846035 U CN2010206846035 U CN 2010206846035U CN 201020684603 U CN201020684603 U CN 201020684603U CN 201989874 U CN201989874 U CN 201989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wing arm
swing
track
track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46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形浩司
有本敬
中珠喜
牧园晴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9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98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通过前后一对摆动臂变更相对于机架的履带架的姿势,并且在使相对于机架的被升降操作的履带架的前后移动量变小的状态下,能够将履带架的下降极限设定为低。在从履带架(12)的前端部向机体上方突出地设置的连接支撑体(21)的上端部,利用连接销(21a)连接前侧摆动臂(18a)的自由端部。从机体侧面看时,连接销(21a)位于通过第二接地转轮(8b)的旋转轴心(P)的铅垂线(Z)上。在履带架(12)被操作为相对于机架(11)上升到上升极限的状态下,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与履带架(12)的上端面(12c)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1)大小在销轴心(21c)与摆动臂(18a)的摆动轴心(Xa)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2)大小以上。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行驶装置的作业车辆,该行驶装置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架上并进行驱动的驱动链轮、沿机体前后方向排列并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履带架上的多个接地转轮、支撑在所述履带架上的履带张紧轮及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所述多个接地转轮和所述履带张紧轮上的履带。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作业车辆,目前具有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作业车辆。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作业车辆中,不仅具有上下摆动操作自如地连接在机架上的前后一对支撑臂(相当于摆动臂),而且前后一对支撑臂中的前侧支撑臂的自由端侧与履带架连接,前后一对支撑臂中的后侧支撑臂的自由端侧经由抵消连杆(キヤンセルリンク)与履带架连接,通过使前后一对支撑臂摆动操作,相对于机架的履带架的姿势变更,并变更机架相对于地面升降等相对于地面的机架的姿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93850号公报
当作业车辆从前进行驶中停止时,比施加在支撑于履带架后端部的接地转轮上的接地反作用力大的接地反作用力施加在支撑在履带架前端部的接地转轮上。另外,例如在联合收割机中,当越过田埂时,在支撑于履带架前端部的接地转轮上施加大的接地反作用力。因此,当利用上下摆动操作自如地连接在机架上的前后一对摆动臂变更相对于机架的履带架的姿势时,如果前侧摆动臂支撑作用在履带架中的连接有第二接地转轮的部位或其附近,则在停止时或越过田埂时等,即使大的接地反作用力施加在支撑于履带架前端部的接地转轮上,也能够有利地支撑履带架,该第二接地转轮与多个接地转轮中的位于机体最前方侧的第一接地转轮相邻。
但是,当采用在履带架上直接连接前侧摆动臂的自由端部的结构时,或者当采用在履带架上不直接连接前侧摆动臂的自由端部,而是即使连接在设置于履带架的托架上,也在非常接近履带架的位置连接的结构时,容易产生如下问题。
将通过摇动臂的下降摆动相对于机架下降的履带架的相对于机架的下降位置设定得越低,在履带架下降至下降极限的状态下,前侧摆动臂处于越接近铅垂姿势的状态,随着利用摆动臂操作履带架使其上升,相对于机架的履带架的前后移动量变大。即,相对于机架的履带中的接地部位的前后移动量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通过前后一对摆动臂变更相对于机架的履带架的姿势,并且在使相对于机架的被升降操作的履带架的前后移动量变小的状态下,能够将履带架的下降极限设定得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作业车辆具有行驶装置,该行驶装置具有:驱动链轮,其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架上并进行驱动;多个接地转轮,其沿机体前后方向排列并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履带架上;履带张紧轮,其支撑在所述履带架的后部;履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所述多个接地转轮和所述履带张紧轮上;
该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具有:前后一对摆动臂,其上下摆动操作自如地连接与所述机架连接;连接支撑体,其从所述履带架的前端部向机体上方突出地设置;连接销,其将所述前后一对摆动臂中的前侧摆动臂的自由端部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撑体的上端部;摆动连杆,其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前后一对摆动臂中的后侧摆动臂的自由端部,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履带架的后端侧;
所述连接支撑体构成为:从机体的侧面看时,所述连接销位于通过第二接地转轮的旋转轴心的铅垂线上,该第二接地转轮与所述多个接地转轮中位于机体最前方侧的第一接地转轮相邻,并且,在所述履带架被上升操作而相对于所述机架处于上升极限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销的销轴心与所述履带架的上端面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小在所述连接销的所述销轴心与所述前侧摆动臂的摆动轴心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小以上。
根据该第一方面的结构,由于具有从履带架的前端部向机体上方突出地设置的连接支撑体、将前侧摇动臂的自由端部旋转自如地连接在连接支撑体的上端部的连接销以及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连接在后侧摆动臂的自由端部而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连接在履带架后端侧的摆动连杆,并且,将连接支撑体构成为:从机体的侧面看时,连接销位于通过第二接地转轮的旋转轴心的铅垂线上,该第二接地转轮与多个接地转轮中位于机体最前方侧的第一接地转轮相邻,并且,在履带架被上升操作而相对于机架处于上升极限的状态下,连接销的销轴心与履带架的上端面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小在连接销的销轴心与前侧摆动臂的摆动轴心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大小以上,因此,能够使前侧摆动臂的自由端部位于从履带架向上方离开较远的位置,并且处于通过连接销和连接支撑体连接在履带架的前端部的状态,当在位于履带架的前端部的第二接地转轮上施加大的接地反作用力时,能够使前侧摆动臂经由连接销和连接支撑体支撑作用在履带架的连接有第二接地转轮部位或其附近,并且,即使将履带架被下降操作至下降极限时的履带架自机架下降的下降量设定为大,履带架下降至下降极限时的摆动臂的摆动位置也能够成为从通过摆动臂的摆动轴心的铅垂线向上升侧摆动较大角度的位置,能够极力减小随着利用摆动臂使履带架上升操作而履带架相对于机架前后移动的量。
因此,在停止或越过田埂时等在第二接地转轮上施加大的接地反作用力时,能够在履带架的连接有第二接地转轮的部位或其附近进行前侧摆动臂对于履带架的支撑,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行驶装置对于机体的支撑,并且,不管履带架相对于机架的姿势如何变更,能够使履带中的接地部相对于机架前后移动的量变小而稳定地进行行驶装置对于机体的支撑。并且,将履带架被下降操作至下降极限时的履带架相对于机架的下降量变大,即使在泥土层深的作业场所,也能够使机体相对于泥土层位于高的位置上以使机体处于不易受到泥土层造成的行驶阻力的状态下有利地行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中,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销的端部抵接而设定所述履带架的上升极限的阻挡部件。
根据该第二方面的结构,在履带架被上升操作至上升极限时,即使因停止或越过田埂等而向履带架的前端部施加大的接地反作用力,履带架经由连接支撑体和连接销由阻挡部件支撑,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前侧摆动臂上施加大的负载。
因此,即使在履带架被上升操作至上升极限,并且前侧摆动臂变为上升姿势而处于不利于承受来自履带架的大负载的状态下,也能够一边保护前侧摆动臂免受大负载,一边行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中,以在所述机架上形成支撑所述驱动链轮和所述前侧摆动臂的支撑部的方式,将所述阻挡部件连接在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结构体上。
根据该第三方面的结构,作为支撑装置利用为了支撑驱动链轮和前侧摆动臂而具有高强度的结构体,能够牢固地支撑在阻挡部件。
因此,能够牢固地支撑阻挡部件而牢固地进行经由连接销的阻挡部件对于履带架的支撑,并且,能够采用将结构体作为支撑装置的简单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又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具有:机架,其支撑驱动链轮;履带架,其支撑履带张紧轮和接地转轮;履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所述履带张紧轮和所述接地转轮上;姿势变更机构,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的所述履带架的姿势;所述姿势变更机构构成为,具有:朝向机体横向外侧而以横向支撑在所述机架上的摆动支轴和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摆动支轴上的摆动臂,将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相对于所述履带架上下摆动自如地连接,通过所述摆动臂的驱动摆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的所述履带架的姿势;使所述摆动支轴向比所述摆动臂更靠机体横向外侧延伸,在所述摆动支轴的延伸部分上支撑有支撑所述履带的上部转轮。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具有:机架,其支撑驱动链轮;履带架,其支撑履带张紧轮和接地转轮;履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所述履带张紧轮和所述接地转轮上;姿势变更机构,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的所述履带架的姿势;所述姿势变更机构构成为,具有:朝向机体横向外侧而以横向支撑在所述机架上的摆动支轴和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摆动支轴上的摆动臂,将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侧相对于所述履带架上下摆动自如地连接,通过所述摆动臂的驱动摆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的所述履带架的姿势;在所述摆动臂上支撑有支撑所述履带的上部转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作业车辆中,所述摆动支轴配置在比所述履带架高的位置;在所述履带架上设置有抵接部件,随着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的所述履带架的姿势,该抵接部件能够与所述摆动支轴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机架和所述履带架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其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撑履带张紧轮的支撑轴和具有方筒状的插入部的张紧框,该方筒状的插入部滑动自如地内嵌在履带架的方筒状的导轨部;所述插入部由铸件形成,所述插入部的外表面被机械加工成与所述导轨部的内表面匹配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的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中,由铸件将所述支撑轴与所述插入部一体地形成,并且将所述支承轴机械加工成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履带张紧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的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中,在所述张紧框的一端侧具有形成有能够穿过丝杠轴的一对丝杠轴穿过孔的丝杠轴穿过部,并且,在所述丝杠轴穿过部上固定有所述支撑轴,该丝杠轴自如地调节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导轨部的深度;所述张紧框以所述插入部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轴的中心线交叉的方式具有所述插入部,并且,所述张紧框形成为关于包括所述插入部的中心线和所述支撑轴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对称;所述一对丝杠轴穿过孔形成在关于所述假想平面对称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业车辆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履带行驶装置的侧视图。
图3(a)是表示使机架下降至下降极限状态下的履带行驶装置的侧视图,图3(b)是表示使机架上升至上升极限状态下的履带行驶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履带行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前部摆动机构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后部摆动机构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履带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履带张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履带张紧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履带张紧装置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的俯视图,图11(b)是表示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的主视图,图11(c)是表示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的左侧视图,图11(d)是表示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导轨部和插入部之间的嵌合部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驱动链轮、摆动臂和阻挡部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驾驶部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操纵杆的握部的立体部。
图1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后部摆动机构的纵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行驶装置
6   驱动链轮
7   履带张紧轮
8a,8b,8c,8d  接地转轮
9   履带
11  机架
12  履带架
12c 履带架的上端面
15a 机架的支撑部
18a,18b  摆动臂
21  连接支撑体
21a 连接销
21b 连接销的端部
21c 销轴心
22  摆动连杆
50  阻挡部件
53  结构体
P   第二接地转轮的旋转轴心
Z   铅垂线
D1  销轴心和履带架的上表面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D2  销轴心和摆动臂的摆动轴心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
Xa  摆动臂的摆动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作业车辆的整体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作业车辆具有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1,还具有:包括装备有驾驶席3a的驾驶部3的行驶机体2、在行驶机体2前部连接有送料装置4a的割取部4、设置在行驶机体2后部的脱粒部5和谷粒仓5a。
该作业车辆用于收获稻、麦等谷粒。
即,送料装置4a通过液压油缸4b相对于行驶机体2上下摆动地操作,由此,割取部4升降到下降至接近地面的下降作业状态和从地面高高地向上升起的上升非作业状态。如果使割取部4处于下降作业状态而使行驶装置2行驶,则割取部4对植立谷杆进行割取处理,通过送料装置4a将从杆到穗的整个割取谷杆供给至脱谷部5,脱谷部5对割取谷杆进行脱谷处理,并将脱谷粒送入谷粒仓5a。
图2是表示履带行驶装置1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履带行驶装置1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履带行驶装置1包括:位于履带行驶装置1的机体前方侧的驱动链轮6、位于履带行驶装置1的机体后方侧的履带张紧轮7、配置在驱动链轮6和履带张紧轮7之间的多个接地转轮8a,8b,8c,8d、配置在驱动链轮6和履带张紧轮7之间的履带架12、卷绕在驱动链轮6、履带张紧轮7和接地转轮8a,8b,8c,8d上的橡胶制的履带9、从内周侧支撑履带9的上部转轮10及用于阻止履带9向外脱落的引导部9a。
履带架12通过前后一对摆动臂18a,18b支撑在行驶装置2的机架11上。驱动链轮6和上部转轮10支撑在机架11一侧。履带张紧轮7支撑在履带架12的后部。接地转轮8a,8b,8c,8d沿着机体前后方向排列并旋转自如地地支撑在履带架12上。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芯骨13在前后方向上按照一定的间距埋设在履带9上。该芯骨13形成有向履带9的内周面侧突出的左右一对芯骨突起13a。接地转轮8a,8b,8c,8d中的接地转轮8a,8b,8c由左右一对轮体部构成,并成为外转轮,从外侧左右横跨安装在左右芯骨突起13a上。接地转轮8a,8b,8c,8d中的接地转轮8d由单一的轮体部构成,并成为内转轮,卡入安装在左右芯骨突起13a之间。履带张紧轮7和上部转轮10卡入安装左右芯骨突起13a之间。驱动链轮6与履带9上的在芯骨13之间配置而形成的驱动孔咬合。
机架11以甲板状(デツキ状)构成在行驶机体2的下部的大致整个宽度上,包括:搭载有上述脱谷部5等的甲板框架(デツキフレ一ム)14和支撑驱动链轮6和上部转轮10的在机体前后方向上长的固定框架15。
固定框架15固定在甲板框架14的下面侧。在固定框架15和履带架12上跨设有能够在上下方向变更相对于机架11的履带架12的姿势的姿势变更机构16。
姿势变更机构16将机体前方侧的前部摆动机构16a和机体后方侧的后部摆动机构16b跨设在固定框架15和履带架12上而构成。
如图5和图6所示,前部摆动机构16a和后部摆动机构16b分别包括:朝向机体横向外侧而横向支撑在固定框架15上的摆动支轴17a,17b、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摆动支轴17a,17b上的摆动臂18a,18b及摆动自如地支撑在摆动支轴17a,17b上的操作臂19a,19b。摆动支轴17a,17b分别以使摆动支轴17a,17b的机体外侧进入履带9的内周侧的状态配置在比履带架12高的位置。
摆动支轴17a,17b分别以贯通固定框架15的状态绕轴心Xa,Xb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固定框架15上,在摆动支轴17a,17b的向机体外方侧突出的突出端侧一体地固定有摆动臂18a,18b,并且在摆动支轴17a,17b的向机体内方侧突出的突出端侧一体地固定有操作臂19a,19b。摆动臂18a,18b分别通过在该摆动臂18a,18b的一端侧一体地具有的轴套(ボス)20a,20b中内嵌摆动支轴17a,17b而一体地固定在该摆动支轴17a,17b上,并将摆动支轴17a,17b的旋转轴心Xa,Xb作为摆动轴心Xa,Xb,绕该摆动轴心Xa,Xb相对于机架11作摆动升降。
前部摆动机构16a中的摆动臂18a的自由端部通过连接销21a旋转自如地连接在连接支撑体21的上端部,该连接支撑体21被设置为从履带架12的前端部向机体上方突出。连接支撑体21被固定在履带架12上。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连接支撑体21由以下部件构成:分散配置在履带架12的机体外方侧和机体内方侧的内外一对板金制的支撑体主体21d,21d、连接在内外一对支撑体主体21d,21d的上端部的沿机体横向的轴套部件21e以及分散配置在轴套部件21e的机体前后侧的前后一对板金制的加强部件21f,21f,连接支撑体21构成为箱形。
内外一对支撑体主体21d,21d从履带架12的上端部的机体外方侧和机体内方侧的侧面向机体上方延伸。前后一对加强部件21f,21f以配置在前后一对支撑体主体21d,21d之间的状态通过焊接连接在履带架12的上表面和前后一对支撑体主体21d,21d的内面侧。轴套部件21e在连接支撑体21的上端部形成内嵌连接销21a的轴套部。
后部摆动机构16b中的摆动臂18b的自由端部经由摆动连杆22连接在履带架12上。摆动连杆22的一端侧通过连接销22b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摆动臂18b上,摆动连杆22的另一端侧通过连接销22a旋转自如地连接在履带架12上。
通过连接杆23连接前部摆动机构16a和后部摆动机构16b的操作臂19a,19b构成四连杆。在后部摆动机构16b的操作臂19b和甲板框架14上连接液压缸24。
图3(a)是表示使机架11下降至下降极限的状态下的履带行驶装置1的侧视图。如该图和图2所示,如果各操作臂19a,19b通过液压缸24的收缩动作向机体前方侧摆动操作,各摆动臂18a,18b向上摆动操作,履带架12通过前后一对摆动臂18a,18b相对于机架11上升操作而接近机架11,机架11的地上高度变低。如果履带架12上升,安装在前部摆动机构16a的摆动臂18a的连接销21a的从摆动臂18a向机体内方侧突出的端部21b(参考图5)与设置在机架11的从侧面看时上下呈长矩形的阻挡部件50的下端的水平面部抵接,并且,在履带架12上接近摆动连杆22的前侧配置的抵接部件27的上端与后部摆动机构16b中的内嵌有摆动支轴17b的轴套部20b(参考图6)抵接,履带架12处于上升到由阻挡部件50和抵接部件27设定的上升极限的状态,机架11的地上高度变成最低。
在抵接部件27的上端形成有用于稳定地支撑轴套20b的水平面27a。另外,也可以在抵接部件27的上端形成与轴套20b的外周面匹配的从侧面看时向下方以U形凹入的弯曲面,或者从侧面看时向下方以V形凹入的接触面。
图3(b)是表示使机架11上升至上升极限的状态下的履带行驶装置1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如果各操作臂19a,19b通过液压缸24的伸长动作向机体后方侧摆动操作,则各摆动臂18a,18b向下摆动,履带架12通过前后一对摆动臂18a,18b相对于机架11下降操作而离开机架11,机架11的地上高度变高。
因此,通过单独操作左右履带行驶装置1中的各个姿势变更机构16所具有的液压缸24,变更调节机架11的左右的地上高度,从而即使在倾斜地面,也能够大致水平地保持机架11的姿势。
连接支撑体21如图3(a)和图3(b)所示构成。即,连接支撑体21构成为:从机体侧面看时,将前部摆动机构16a的摆动臂18a连接在支撑体21上的连接销21a位于通过第二接地转轮8b的旋转轴心P的铅垂线Z上,该第二接地转轮8b与多个接地转轮8a,8b,8c,8d中位于机体最前方侧的第一接地转轮8a相邻,并且,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和履带架12的上端面12c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1大小大于履带架12相对于机架11上升至上升极限的状态下的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和摆动臂18a的摆动轴心Xa的间隔D2。
因此,前部摆动机构16a中的摆动臂18a的自由端部位于从履带架12向上方离开较远的位置,并且经由连接销21a和连接支撑体21连接在履带架12的前端部,摆动臂18a经由连接销21a和连接支撑体21支撑作用于履带架12的连接有第二接地转轮8b的部位或其附近,并且,使履带架12下降操作到下降极限时的履带架12从机架11下降的下降量设为较大,同时,履带架12下降至下降极限时的摆动臂18a的摆动位置成为从通过摆动轴心Xa的铅垂线摆动到机体后方侧且上升侧的位置。
如图4所示,驱动链轮6一体且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收容于传动筒52的驱动轴(未图示)的端部,该传动筒52从与机架11的前端部连接的变速箱51的横侧部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
图13是表示驱动链轮6、摆动臂18a和阻挡部件50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如该图和图4所示,机架11中的固定框架15具有支撑部15a,该支撑部15a通过在固定框架15的前端侧的横侧部连接结构体53而被设置在固定框架15的前端部。固定框架15的支撑部15a通过使传动筒52连接在位于结构体53的前端部的凸缘15b而旋转自如地支撑驱动链轮6。固定框架15的支撑部15a通过在固定框架15和结构体53的机体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贯通设置摆动支轴17a而摆动自如地支撑前部摆动机构16a的摆动臂18a。固定框架15的支撑部15a通过在结构体53的后端部连接阻挡部件50来支撑阻挡部件50。
阻挡部件50以配置在与支撑部15a连接的沿机体横向的横向框架15c附近的状态连接于支撑部15a的后端部的外侧面。
结构体53由以下部件构成:连接在固定框架15的外侧面的板金部件53a、连接在板金部件53a的外侧面且纵剖面形状为コ形的弯曲板金53b、连接在弯曲属金53b的前部的外面侧且纵剖面形状为コ形的弯曲板金53c以及连接在弯曲板金53b和弯曲板金53c的前端部的凸缘15b。
如图4和图13所示,阻挡部件50通过与结构体53的后端部连接,连接在设置于固定框架15的支撑部15a的后端部,该阻挡部件50对将前部摆动机构16a的摆动臂18a连接在连接支撑体21的连接销21a起到抵接作用。
如图6所示,在后部摆动机构16b的摆动支轴17b上设置有比摆动臂18b更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分25,在该延伸部件25上旋转自如地支撑有上部转轮10。
因此,能够利用姿势变更机构16,并通过简易结构支撑用于支撑履带9的上部转轮10以使其进入履带9的内周侧。
即,由于姿势变更机构16构成为具有朝向机体横向外侧而横向地支撑在机架11上的摆动支轴17b,并且,能够驱动摆动绕该摆动支轴的摆动臂18b而相对于机架11沿上下方向变更履带架12的姿势,因此,摆动支轴17b具有能够支撑机体重量的高强度,并位于履带9的内周侧。另外,由于使该摆动支轴17b向摆动臂18b的机体横向外方侧延伸,并且在其延伸部分25上支撑有用于支撑履带9的上部转轮10,因此,能够利用摆动支轴17b的短的延伸部分25以充分的强度支撑上部转轮10,从而能够以简易结构支撑上部转轮10。
如图6所示,后部摆动机构16b的摆动支轴17b在将与摆动支轴17b不同的支轴部件25内嵌于摆动支轴17b的前端孔部的状态下通过销进行连接,从而向机体横向外侧延伸。上部转轮10经由轴承26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支轴部件(延伸部件)25上。
下面,对履带张紧轮7的支撑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履带张紧轮7安装在履带张紧装置28上,该履带张紧装置28装备在履带架12的机体前后方向的后端侧。
履带架12具有支撑各接地转轮8a,8b,8c,8d的下部履带架12a和连接在下部履带架12a的上侧且安装有连接支撑体21的上部履带架12b。上部履带架12b由市售的钢制的剖面为四边形状的方管构成。
如图7~图9所示,履带张紧装置28具有:由上部履带架12b中的机体前后方向后端部分构成的方筒状的导轨部29、履带张紧轮7、支撑在导轨部29中的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30以及用于调节由履带张紧轮7施加在履带9上的拉力的调节丝杠轴31。
如图10和图11所示,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30包括:旋转自如地支撑履带张紧轮7的支撑轴32、具有滑动自如地内嵌在导轨部29中的剖面四边形状的方筒部的插入部33的张紧框(テンシヨンフレ一ム)34。
张紧框34在一端侧具有丝杠轴穿过部36,该丝杠轴穿过部36形成有能够穿过调节丝杠轴31的一对丝杠轴穿过孔35,并且,在丝杠轴穿过部36上一体地铸造有支撑轴32。
调节丝杠轴31通过调节相对于导轨部29的张紧框34的插入部33的插入深度,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变更履带张紧轮7的支撑位置,从而调节施加在履带9上的张力。
调节丝杠轴31的一端侧以止转的状态支撑在设置于上部履带架12b的丝杠轴支撑体37,另一端侧被拧入安装在丝杠轴穿过部36的一个丝杠轴穿过孔35的内螺纹部件38。内螺纹部件38通过螺钉固定在丝杠轴穿过部36上。
丝杠轴支撑体37具有丝杠轴孔40和阻挡面42,其中,丝杠轴孔40形成在使设置于调节丝杠轴31的前端部的六角轴形操作部39旋转操作自如地穿过的该丝杠轴支撑体37的凸台部上,阻挡面42与一体地设置在调节丝杠轴31上的凸缘41抵接。该丝杠轴支撑体37抵挡随着将张力施加在履带9上而来自调节丝杠轴31的反作用力。
穿过丝杠轴孔40的操作部39在形成于四边形的板状止转体43的止转孔44中穿过。止转孔44形成为与操作部39卡合的六边形,并且止转体43的侧边部分与导轨部29的外侧面抵接,由此防止调节丝杠轴31旋转。并且,将用于防止止转体43脱落的止脱销45装卸自如地插入操作部39。
因此,通过从操作部39拔出止转体43,并对操作部39进行旋转操作,内螺纹部件38相对于调节丝杠轴31移动,因此,能够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变更履带张紧轮7的支撑位置,从而能够调节施加在履带9上的张力。
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30的整体由可锻铸铁等铸件一体地形成,方管状(中空状)的插入部33的外表面被机械加工成与导轨部29的内表面匹配,并且支撑轴32被机械加工成剖面圆形状以能够支撑履带张紧轮7。在插入部33的支撑轴32一侧的端部,由铸件一体地形成有堵塞其内侧的盖部,而与插入部33的支撑轴32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则开口。
因此,如图12所示,装备有具有角部分48中的外侧曲率半径r1形成为规定曲率半径的方筒状插入部33的张紧框34,以便将导轨29作为反作用力承受部,在插入部33上产生以插入部中心46为中心的扭矩M时,能够使距插入部中心46的扭矩力臂L变长,使作用在插入部33的反作用力F变小,即将插入部33的外侧平面部分47的宽度B变宽。
另外,在图12中,比实际情况夸张地记载了导轨29的内周面尺寸和插入部33的外周面尺寸之差。
如图10和图11所示,张紧框34以插入部33的中心线Y33与支撑轴32的中心线Y32交叉的方式具有插入部33,并且,形成为关于包括插入部33的中心线Y33和支撑轴32的中心轴Y32的假想平面S对称的形状,一对丝杠轴穿过孔35形成在关于假想平面S左右对称的位置。
因此,将隔着该假想平面S的一侧作为上侧,与一个履带9对应地组装张紧框34,将隔着该假想平面S的另一侧作为上侧,与另一个履带9对应地组装张紧框34,由此能够将共有的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30与左右的各个履带9对应且左右对称地组装。
即,在图7~图10中,虽然表示了安装在机体左侧的履带张紧装置28上的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30,但是,通过将调节丝杠轴31穿过组装在丝杠轴穿过部36的另一个丝杠轴穿过孔35,能够作为安装在机体右侧的履带张紧装置28的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30使用。
图14是表示驾驶部3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驾驶部3具有:设置在驾驶席3a上的操纵台53、从操纵台53上部向后方突出地设置的固定手柄54、设置在操纵台53上部的操作面板55。在操作面板55上设置有操纵杆56、仪表板57、前照灯开关58、姿势操作开关59和左右颠簸控制切换开关60。
操纵杆56由操作自如地摆动到行驶机体2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十字柄构成,通过在行驶机体2的前后方向使操纵杆56摇动操作,由液压缸4b使割取部4升降,通过在行驶机体2的左右方向使操纵杆56摇动操作,由转向机构对左右履带行驶装置1的驱动速度进行增减速操作,对驱动方向进行方向变更操作,由此进行行驶机体2的转向操作。仪表板57包括发动机的转速表。姿势操作开关59分别操作左侧的履带行驶装置1和右侧的履带行驶装置1的液压缸24,对行驶机体2的对地姿势进行右上方倾斜或左上方倾斜的操作。左右颠簸控制切换开关60将左右颠簸控制切换到开状态和关状态,该左右颠簸控制基于倾斜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左侧的履带行驶装置1和右侧的履带行驶装置1的液压缸24进行操作,自动地维持行驶机体2在左右方向的水平姿势。
图15是表示操纵杆56的握部56a的立体部。如该图所示,操作杆56的握部56a具有:设置在握部56a的上表面的左右一对转向开关61a,61b、配置在转向开关61a,61b的前侧的下降开关62及配置在转向开关61a,61b的后侧的上升开关63。
通过对左侧的转向开关61a进行按压操作,将作用在左侧的履带行驶装置1的转向离合器(未图示)切换操作至分离状态。通过对右侧的转向开关61b进行按压操作,将作用在右侧的履带行驶装置1的转向离合器(未图示)切换至分离状态。
通过对上升开关63进行按压操作,进行设置在割取部4上的拨禾轮4c(参考图1)的上升操作。通过对下降开关62进行按压操作,进行设置在割取部4上的拨禾轮4c(参考图1)的下降操作。在将上升开关63和下降开关62维持在按压状态时,拨禾轮4c的上升或下降操作连续进行。利用上升开关63和下降开关62进行的拨禾轮4c的上升或下降操作不能在通过操纵杆56的摆动操作进行割取部4的升降操作期间进行。即,通过操纵杆56的摆动操作进行的割取部4的升降操作优先于利用上升开关63和下降开关62进行的拨禾轮4c的升降操作。
〔其他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具有其他实施方式的后部摆动机构16b的纵剖面图。如该图所示,在具有其他实施方式的后部摆动机构16b中,在摆动臂18b上一体地形成有轴套部18c,在该轴套部18c上经由支轴部件50旋转自如地支撑有上部转轮10。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如下构成的连接支撑体21的例子:与履带架12被上升操作而相对于机架11处于上升极限状态下的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和摆动臂18a的摆动轴心Xa之间的间隔D2相比,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和履带架12的上端面12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1大小大。但是,代之连接支撑体21也可以如下构成: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和履带架12的上端面12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1大小,与履带架12被上升操作而相对于机架11处于上升极限状态下的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和摆动臂18a的摆动轴心Xa之间的间隔D2大小相同。此时,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相对于铅垂线Z向后方偏离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与铅垂线Z一致的配置,或者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相对于铅垂线Z向前方稍偏离的配置。
工业实用性
除了进行谷粒的收获的作业车辆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应用于将耕耘装置连接而构成耕耘机的拖拉机等各种作业车辆。

Claims (9)

1.一种作业车辆,具有行驶装置(1),该行驶装置(1)具有:
驱动链轮(6),其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架(11)上并进行驱动;
多个接地转轮(8a,8b,8c,8d),其沿机体前后方向排列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履带架(12)上;
履带张紧轮(7),其支撑在所述履带架(12)的后部;
履带(9),其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6)、所述多个接地转轮(8a,8b,8c,8d)和所述履带张紧轮(7)上;
该作业车辆的特征是,具有:
前后一对摆动臂(18a,18b),其上下摆动操作自如地与所述机架(11)连接;
连接支撑体(21),其从所述履带架(12)的前端部向机体上方突出地设置;
连接销(21a),其将所述前后一对摆动臂(18a,18b)中的前侧摆动臂(18a)的自由端部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撑体(21)的上端部;
摆动连杆(22),其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前后一对摆动臂(18a,18b)中的后侧摆动臂(18b)的自由端部,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连接在所述履带架(12)的后端侧;
所述连接支撑体(21)构成为:从机体侧面看时,所述连接销(21a)位于通过第二接地转轮(8b)的旋转轴心(P)的铅垂线(Z)上,该第二接地转轮(8b)与所述多个接地转轮(8a,8b,8c,8d)中位于机体最前方侧的第一接地转轮(8a)相邻,并且,在所述履带架(12)被上升操作而相对于所述机架(11)处于上升极限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销(21a)的销轴心(21c)与所述履带架(12)的上端面(12c)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1)大小在所述连接销(21a)的所述销轴心(21c)与所述前侧摆动臂(18a)的摆动轴心(Xa)在机体上下方向上的间隔(D2)大小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是,在所述机架(11)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销(21a)的端部(21b)抵接而设定所述履带架(12)的上升极限的阻挡部件(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是,以在所述机架(11) 上形成支撑所述驱动链轮(6)和所述前侧摆动臂(18a)的支撑部(15a)的方式,将所述阻挡部件(50)连接在与所述机架(11)连接的结构体(53)上。
4.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是,具有:
机架(11),其支撑驱动链轮(6);
履带架(12),其支撑履带张紧轮(7)和接地转轮(8a,8b,8c,8d);
履带(9),其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6)、所述履带张紧轮(7)和所述接地转轮(8a,8b,8c,8d)上;
姿势变更机构(16),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11)的所述履带架(12)的姿势;
所述姿势变更机构(16)构成为,具有:朝向机体横向外侧而以横向支撑在所述机架(11)上的摆动支轴(17b)和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摆动支轴(17b)上的摆动臂(18b),将所述摆动臂(18b)的摆动端侧相对于所述履带架(12)上下摆动自如地连接,通过所述摆动臂(18b)的驱动摆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11)的所述履带架(12)的姿势;
使所述摆动支轴(17b)向比所述摆动臂(18b)更靠机体横向外侧延伸,在所述摆动支轴(17b)的延伸部分(25)上支撑有支撑所述履带(9)的上部转轮(10)。
5.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是,具有:
机架(11),其支撑驱动链轮(6);
履带架(12),其支撑履带张紧轮(7)和接地转轮(8a,8b,8c,8d);
履带(9),其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6)、所述履带张紧轮(7)和所述接地转轮(8a,8b,8c,8d)上;
姿势变更机构(16),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11)的所述履带架(12)的姿势;
所述姿势变更机构(16)构成为,具有:朝向机体横向外侧而以横向支撑在所述机架(11)上的摆动支轴(17b)和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摆动支轴(17b)上的摆动臂(18b),将所述摆动臂(18b)的摆动端侧相对于所述履带架(12)上下摆动自如地连接,通过所述摆动臂(18b)的驱动摆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11)的所述履带架(12)的姿势;
在所述摆动臂(18b)上支撑有支撑所述履带(9)的上部转轮(1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是,
所述摆动支轴(17b)配置在比所述履带架(12)高的位置;
在所述履带架(12)上设置有抵接部件(27),随着变更相对于所述机架(11)的所述履带架(12)的姿势,该抵接部件(27)能够与所述摆动支轴(17b)抵接,从而限制所述机架(11)和所述履带架(12)在上下方向上的最小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是,
还包括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该履带张紧轮支撑部件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撑履带张紧轮(7)的支撑轴(32)和具有方筒状的插入部(33)的张紧框(34),该方筒状的插入部(33)滑动自如地内嵌在履带架(12)的方筒状的导轨部(29);
所述插入部(33)由铸件形成,所述插入部(33)的外表面被机械加工成与所述导轨部(29)的内表面匹配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是,
由铸件将所述支撑轴(32)与所述插入部(33)一体地形成,并且将所述支承轴(32)机械加工成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履带张紧轮(7)。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是,
在所述张紧框(34)的一端侧具有形成有能够穿过丝杠轴(31)的一对丝杠轴插入孔(35)的丝杠轴插入部(36),并且,在所述丝杠轴插入部(36)上固定有所述支撑轴(32),该丝杠轴(31)自如地调节所述插入部(33)插入所述导轨部(29)的深度;
所述张紧框(34)以所述插入部(33)的中心线(Y33)与所述支撑轴(32)的中心线(Y32)交叉的方式具有所述插入部(33),并且,所述张紧框(34)形成为关于包括所述插入部(33)的中心线(Y33)和所述支撑轴(32)的中心轴(Y32)的假想平面(S)对称;
所述一对丝杠轴穿过孔(35)形成在关于所述假想平面(S)对称的位置。 
CN2010206846035U 2010-02-25 2010-12-28 作业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98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0813A JP5204798B2 (ja) 2010-02-25 2010-02-25 作業車
JP040813/10 2010-0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9874U true CN201989874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460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9874U (zh) 2010-02-25 2010-12-28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04798B2 (zh)
CN (1) CN20198987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3098A (zh) * 2014-11-14 2015-03-25 北京理工大学 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CN105873814A (zh) * 2014-01-31 2016-08-17 洋马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CN106005078A (zh) * 2016-06-02 2016-10-12 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 小型履带式链式深耕开沟一体机防脱轨行走装置
CN106080819A (zh) * 2016-08-26 2016-11-09 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调底盘高度的平衡式悬挂装置
CN113562089A (zh) * 2015-08-07 2021-10-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4456A (zh) * 2011-11-30 2012-06-27 曾鑫 耕作机履链
CN108340980B (zh) * 2018-02-10 2020-06-19 武汉钢铁集团宏信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煤矿井下探测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08Y2 (zh) * 1975-04-30 1981-01-14
JPH068111B2 (ja) * 1987-03-30 1994-02-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装置
JPH0321570A (ja) * 1989-06-15 1991-01-30 Kubota Corp 対地作業車の姿勢制御装置
JPH03114982A (ja) * 1989-09-28 1991-05-16 Iseki & Co Ltd 移動作業車の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3041910B2 (ja) * 1990-08-21 2000-05-1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等の姿勢調節装置
JPH04119785U (ja) * 1991-04-15 1992-10-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H0523831U (ja) * 1991-09-18 1993-03-3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移動作業機における走行装置
JP3245499B2 (ja) * 1994-04-08 2002-01-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フレーム構造
JPH09263275A (ja) * 1996-03-27 1997-10-07 Iseki & Co Ltd 作業機の走行装置
JP2000245237A (ja) * 1999-02-25 2000-09-12 Iseki & Co Ltd 作業機の走行装置
JP2001233259A (ja) * 2000-02-25 2001-08-2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車のクローラ式走行部構造
JP3570958B2 (ja) * 2000-03-27 2004-09-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2001270477A (ja) * 2000-03-27 2001-10-02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2002096776A (ja) * 2000-09-25 2002-04-02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3509729B2 (ja) * 2000-09-25 2004-03-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3851785B2 (ja) * 2001-03-28 2006-11-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03011859A (ja) * 2001-07-05 2003-01-15 Seirei Ind Co Ltd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JP4727855B2 (ja) * 2001-07-26 2011-07-2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移動農機
JP4584502B2 (ja) * 2001-07-26 2010-11-2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移動農機
JP2003048574A (ja) * 2001-08-03 2003-02-1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移動農機の走行クローラ装置
JP2004114780A (ja) * 2002-09-25 2004-04-15 Kubota Corp アイドラ輪の支持構造
JP2004276671A (ja) * 2003-03-13 2004-10-07 Kubota Corp 作業機
JP4259914B2 (ja) * 2003-05-14 2009-04-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履帯張り調整装置
JP2007022427A (ja) * 2005-07-20 2007-02-01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4746416B2 (ja) * 2005-12-01 2011-08-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のクローラ緊張装置
JP2008137435A (ja) * 2006-11-30 2008-06-19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08143208A (ja) * 2006-12-06 2008-06-26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5143519B2 (ja) * 2007-09-27 2013-02-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のクローラ張力調整装置
JP5260954B2 (ja) * 2007-12-25 2013-08-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5336960B2 (ja) * 2009-07-14 2013-11-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
JP5281506B2 (ja) * 2009-07-14 2013-09-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緊張輪支持部材
JP5134604B2 (ja) * 2009-09-16 2013-01-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作業車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814A (zh) * 2014-01-31 2016-08-17 洋马株式会社 行驶车辆
CN104443098A (zh) * 2014-11-14 2015-03-25 北京理工大学 磁吸附爬壁机器人
CN113562089A (zh) * 2015-08-07 2021-10-29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CN113562089B (zh) * 2015-08-07 2024-04-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CN106005078A (zh) * 2016-06-02 2016-10-12 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 小型履带式链式深耕开沟一体机防脱轨行走装置
CN106080819A (zh) * 2016-08-26 2016-11-09 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调底盘高度的平衡式悬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04798B2 (ja) 2013-06-05
JP2011173569A (ja) 201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9874U (zh) 作业车辆
US8851209B2 (en) Working vehicle
US20140083785A1 (en) Steerable whee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uch an assembly
US11192599B2 (en) Forest machine
JP2011173569A5 (zh)
JP5336960B2 (ja) 作業車
CN210416792U (zh) 四驱履带式机器人移动底盘减震装置及行走机构
CN203985721U (zh) 药液播撒车辆
RU2712483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вращательного движения 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средстве или передвижной рабочей машине
CN102845404A (zh) 驾驶座升降式高秆植物四轮喷药机
CN204837026U (zh) 乘用型水田作业机
JP5806585B2 (ja) 作業車両
JP2002096775A (ja)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JP2501452Y2 (ja) 移動作業機におけるクロ―ラ走行装置
JP3752559B2 (ja) ミッドマウント型農作業機
JP5826589B2 (ja) 作業車両
CN108025783A (zh) 车辆
JP2012006438A (ja) 作業車両
JP5844426B2 (ja) 作業車両
JPH0115294Y2 (zh)
JP4664831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02178734A (ja) 産業車両
JPS6041062Y2 (ja) 田植機における植付け装置のロ−リング規制機構
JP5598347B2 (ja) 苗移植機
JP2001260957A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およびその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を用いた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