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612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6129A
CN1976129A CNA2006101603618A CN200610160361A CN1976129A CN 1976129 A CN1976129 A CN 1976129A CN A2006101603618 A CNA2006101603618 A CN A2006101603618A CN 200610160361 A CN200610160361 A CN 200610160361A CN 1976129 A CN1976129 A CN 1976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tongue piece
protrusion
connector
locking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0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6643C (zh
Inventor
田中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6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66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664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不减小用于防止端子接头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端子接头最小化。在锁定突出物5B穿过形成在主体部分6的底部表面部分6A中的锁定孔12插入到端子接头3的主体部分6中的情况下,锁定部分5的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定位在端子接头3的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前面,并且其后端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后面。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从锁定突出物5B向内间隔开。因此,锁定突出物5B可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在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表面5C受到来自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的剪切力的高度位置处设置最长的尺寸,因此增大克服剪切力的截面面积。因此,可以增强用于防止端子接头3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端子接头3最小化。

Description

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从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0-357555中已知一连接器的基本构造,其中锁定部分的锁定突出物进入端子接头以防止端子接头向后脱出。该连接器设置有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具有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的空腔,和将容纳在该空腔中的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包括舌片设置在其中的管状主体部分,并且锁定孔形成在该主体部分的底部表面部分中。舌片通过向后折叠从主体部分的底部表面部分的前边缘向后延伸,并且其延伸末端部分支承在锁定孔后面的底部表面部分的内表面上,从而舌片在两点处受到支承。另一方面,锁定部分设置有锁定突出物,该锁定突出物进入主体部分,以与锁定孔的前边缘接合。
然而,由于上述舌片建立在两点支承结构的基础上,所以舌片的延伸末端部分定位在锁定孔的后边缘后面。这意味着锁定孔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尺寸受到限制,还意味着锁定部分的锁定突出物进入锁定孔的相对应尺寸受到限制。这还意味着当拉动端子接头时锁定突出物的剪切面积受到限制,妨碍确保端子接头的足够保持力。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不减小用于防止端子接头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端子接头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连接器,其中两个连接器外壳可彼此连接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空腔,该空腔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该连接器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设置在空腔处或至少部分设置在空腔中,具有管状主体部分的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到空腔中,并具有形成在主体部分的横向表面部分中的锁定孔,该锁定部分包括锁定突出物,该锁定突出物通过穿过锁定孔至少部分进入主体部分可与锁定孔的开放边缘接合,并且通过基本向后折叠从横向(底部)表面部分的前边缘(附近)基本向后延伸的舌片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主体部分处,或至少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中,其中,位于其接触点后面的带有阳性薄片(male tab)的舌片的延伸末端部分从锁定突出物向内间隔开,以将锁定突出物的前端定位在该延伸末端部分前面,并将锁定突出物的后端定位在延伸末端部分后面。
因此,通过将舌片的延伸末端部分从锁定突出物向内间隔开或移动,锁定突出物的前端基本定位在舌片的延伸末端部分前面,并且其后端基本定位在舌片的延伸末端部分后面。于是,锁定突出物可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在锁定突出物的前端表面受到来自锁定孔的前边缘的剪切力的高度位置处设置最长的尺寸,因此增大克服剪切力的截面面积。因此,可以增强用于防止端子接头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端子接头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使延伸末端部分与至少一个支承表面保持接触,该舌片受到支承,该支承表面至少在阳性薄片与接触点连接时从横向表面部分升高。
因此,由于舌片的延伸末端部分基本与支承表面接触,该支承表面至少在阳性薄片和舌片连接时从横向(底部)表面部分升高,所以可以安全地避免舌片和锁定突出物的相互干扰。而且,由于舌片可以最好在两点处受到支承,即前边缘和延伸末端部分处,所以与舌片只在一点处受到支承的情况相比,通过加强与阳性薄片的接触压力,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通过将主体部分从横向表面支承部分到侧表面部分的区域基本向内弯曲,形成该支承表面。
因此,由于通过将主体部分从横向(底部)表面部分到侧表面部分的区域基本向内弯曲形成支承表面,所以可以很容易并低成本地提供该支承表面。
更为优选地,提供至少一对支承表面,同时在宽度方向间隔开。
因此,由于提供至少一对支承表面,同时在宽度方向间隔开,所以舌片可以在不扭曲的情况下支承成稳定姿势。
更优选地,通过将主体部分的横向(最好是底部)表面部分基本向内弯曲,支承表面形成基本向前的悬臂梁,并且通过该弯曲留在横向(最好是底部)表面中的开口与锁定孔连通。
因此,由于通过将主体部分的横向(底部)表面部分基本向内弯曲,形成基本向前的悬臂梁,所以可以很容易并低成本地提供支承表面。
更为优选地,支承突出物形成从支承表面的至少其中一个相对的宽度方向边缘侧向凸出,所以容纳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侧表面部分的基本面对支承突出物的位置处,并且该支承突出物可与该容纳部分接合。
因此,由于支承表面设置有支承突出物,并且可与该支承突出物接合的容纳部分设置在侧表面部分处,所以舌片可以安全地受到支承。
更优选地,锁定部分包括底座部分和锁定突出物,该锁定突出物在与向前和向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该底座部分的内表面突出。
更为优选地,当锁定部分锁定端子接头时,锁定突出物至少部分,最好基本完全定位在端子接头的锁定孔中,从而当锁定部分与端子接头接合时,底座部分和锁定突出物之间的参照表面基本与锁定孔的开口的平面齐平。
更优选地,至少当舌片变形时,舌片在纵向上分开的两个部分处受到支承。
最为优选地,至少一个突出物从舌片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横向边缘凸出,至少一个防止部分可与该突出物接合,并形成在基本面对该突出物的主体部分的侧表面部分处,并且当舌片在其弹性极限内弹性变形时,该突出物与防止部分接合,以防止舌片的过度变形。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锁定部分定位在连接器中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体部分中的状态,
附图2是附图1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3是沿着附图1的III-III的剖视图,
附图4是沿着附图1的IV-IV的剖视图,
附图5是侧视剖视图,示出了防止件(preventing piece)定位在稳定器内部的状态,
附图6是附图5中B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7是端子接头的平面图,
附图8是侧视剖视图,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空腔,
附图9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空腔,
附图10是连接器的部分正视图,
附图11是连接器的部分后视图,
附图12(A)是附图1中锁定部分的放大视图,并且附图12(B)是沿着XII-XII的剖视图,
附图13是垂直剖视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所述稳定器,
附图14是侧视图,示出了稳定器和防止部分在其中分开设置的端子接头,
附图15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第三实施例所述支承表面,
附图16是沿着附图15的XVI-XVI的剖视图,及
附图17是沿着附图15的XVII-XVII的剖视图。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12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1,空腔2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该连接器外壳。连接器将与配合连接器连接的侧面称为前面或前侧。空腔2的前部(最好是基本前半部)是最好具有基本矩形截面的端子容纳孔2A,而其后部(最好是基本后半部)是最好具有基本圆形或圆角截面的弹性插头或橡胶插头安装孔2B。端子接头3可以至少部分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容纳到空腔2中,如附图1中所示。空腔2中或空腔2处的前壁4将端子接头3停止在其最前端位置处,并且设置在空腔2中的锁定部分5防止端子接头在退出方向(最好基本向后)上脱出。而且,前壁4形成有阳性薄片插入孔4A,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阳性薄片(未示出)至少部分或可至少部分插过该阳性薄片插入孔。
端子接头3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整体具有基本伸长的形状,并最好通过对导电(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切割和/或压制成形,并将冲压出的导电(金属)薄板进行弯曲、压印和/或折叠形成该端子接头。如附图7中所示,端子接头3包括主体部分6(最好基本处于矩形管形式),将与线W的芯部或导体连接(最好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的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接线管部分7),和将与线W的绝缘包覆层和/或弹性或橡胶插头8连接(最好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的线保持部分(最好包括绝缘套管部分9)。当端子接头3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中时,主体部分6至少部分容纳到端子容纳孔2A中,并且弹性(最好是橡胶)插头8至少部分容纳在弹性插头(橡胶插头)安装孔2B中。
弹性插头8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最好整体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并形成有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纵向)上基本在中央穿透的线插入孔。线W的末端至少部分插入到该线插入孔中,从而弹性插头8可以在此末端处安装在绝缘包覆层上。弹性插头8的前端的外圆周表面起到将由绝缘套管部分9卷绕的固定部分10的作用,并且绝缘套管部分9与该固定部分10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以将弹性(橡胶)插头8保持在端子接头3中。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所示例子中为三个)唇缘11最好基本在固定部分10后面至少部分圆周形成在弹性(橡胶)插头8的外圆周表面上,该唇缘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最好基本并排设置,并以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距离间隔开。相应唇缘11径向向外突出,并与或能够与弹性插头安装孔2B的内圆周表面紧密接触,以防止如水之类的流体在弹性插头8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中时通过该弹性插头安装孔2B进入。
锁定部分5最好处于在端子容纳孔2A的横向(最好是底部)表面处基本向前突出的悬臂梁的形式。该锁定部分5可弹性变形,并且变形空间S限定锁定部分5的外侧(例如,基本在下面)。该锁定部分5包括从变形空间S的后壁基本向前延伸的底座部分5A,和在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交叉的方向上从底座部分5A的前端的内(上)表面(最好基本向内或向上)突出的锁定突出物5B。该锁定突出物5B最好形成朝顶部变窄。附图12(A)是附图1中锁定部分5的放大视图,并且附图12(B)是沿着附图12(A)的XII-XII(底座部分5A和锁定突出物5B之间的分界线)的剖视图,其中该边界起到水平参照表面B的作用。锁定部分5后面的部分基本与锁定部分5连续,同时最好具有与参照表面B基本相同的高度或径向位置和/或具有与底座部分5A相同的宽度,和/或最好处于从端子容纳孔2A的横向(底部)表面突出的肋板的形式。换句话说,参照表面B对应于锁定突出物5B和底座部分5A之间的中间表面或接触表面,其中参照表面B的垂直部分设置成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承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和/或其中参照表面B与滑动接触表面5E(在下面描述)的至少一部分相切,和/或最好基本水平。该部分的内表面或上表面起到基本水平滑动接触表面5E的作用,当端子接头3插入时,主体部分6的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基本在该滑动接触表面上滑动,同时从外侧或下面受到支承。结果,端子接头3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容纳孔2A中,同时将锁定部分5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到变形空间S中,并且当锁定部分5至少部分恢复时,锁定突出物5B至少部分,最好基本完全位于锁定孔12中,最好位于其基本整个区域(整个高度和宽度范围)中。换句话说,当锁定部分5与端子接头3接合时,参照表面B最好与锁定孔12的开口的平面基本齐平,因此意味着当端子接头3在退出方向拉动或向后拉动时剪切面克服(against)施加的剪切力。
变形空间S最好在连接器外壳1的前表面中形成开口,并且该开口通过与阳性薄片插入孔4A连通形成夹具插入孔13的至少一部分。解除锁定夹具(未示出)至少部分或可至少部分插过该夹具插入孔13,以将锁定部分5弹性变形,从而可以取消端子接头3的锁定状态。如附图8中所示,夹具插入孔13最好基本与端子容纳孔2A的内侧连通,因此,可以从前面看到锁定部分5,如附图10中所示。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支承表面4B形成在夹具插入孔13和端子容纳孔2A之间从端子容纳孔2A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侧面凸出,从而防止端子接头3向外或向下落出。
端子接头3的主体部分6包括横向(底部)表面不分6A,从该横向部分,最好是底部表面部分6A的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边缘突出或竖立的相对侧表面部分6B、6B,以及顶部或上表面部分6C,该顶部上表面部分通过将相对侧表面部分6B的远端部分或上端部分中的一个或两个基本向内弯曲,并最好将弯曲部分中的一个至少部分放置在另一个上,以基本面对底部表面部分6A。最好双层的上表面部分6C的内(下)部压印成基本在纵向上向内(下)突出,从而形成如附图1中所示的接触突出物6D。另一方面,可弹性变形的舌片(tongue piece)14在底部表面部分6A的前边缘处或其附近基本向后折叠。在主体6的基本相对侧表面部分6B中与舌片14的前边缘14D(底部表面部分6A的前边缘)的相对宽度方向边缘相对应位置处进行切割,从而将前边缘14D暴露到外部。
舌片14最好具有倾斜或压印区域,并具有在其顶部或顶点处基本向上(或向内或朝接触突出物6D)突出的圆顶形接触点14A,如附图1中所示。接触突出物6D和接触点14A之间的距离设置使得,阳性薄片在通过阳性薄片插入孔4A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分6中之后弹性地夹在接触突出物6D和接触点14A之间。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防止件14B在舌片14的接触点14A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侧面处凸出。从接触部分14A基本向后延伸的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在其末端处或其附近只是略微向上或向内弯曲。
锁定孔12最好在主体部分6的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中形成在基本整个宽度上。锁定部分5的锁定突出物5B可至少部分插入到该锁定孔12中。锁定突出物5B具有向前倾斜的悬垂或底切前端表面,和倾斜表面5D,该倾斜表面具有从前端表面5C的内(上)边缘朝后的平缓向下或向上的斜度。在锁定部分5通过锁定孔12定位到主体部分6中的情况下,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表面5C与或者可与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接合,以防止端子接头3在退出方向或基本向后脱出。
通过将锁定孔12的后端从主体部分6的底表面部分6A升高,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支承表面15形成从(最好基本相对的)侧表面部分6B突出。当阳性薄片至少部分插入时,相应支承表面15用于支承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并且最好通过将从底部表面部分6A到侧表面部分6B的区域基本向内弯曲,给定或形成与延伸末端部分14C的接合边缘,如附图4中所示。甚至在阳性薄片插入之前,延伸末端部分14C就与本实施例的支承表面15的内(上)表面至少部分接触。支承表面15的长度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设置使得,延伸末端部分14C支承在支承表面15的内(上)表面上,直到阳性薄片插入到基本正确的位置为止。换句话说,舌片14最好在两点受到支承,即在前边缘14D和延伸末端部分14C处,因此与舌片14只在前边缘14D处受到支承的情况相比,可以加强与阳性薄片的接触压力,以提高接触可靠性。
当在锁定突出物5B与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接合的情况下在退出方向上向后拉动端子接头3时,锁定突出物5B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受到来自前边缘12A的剪切力。因此,为了确保克服端子接头3向后退出的保持力,有利的是尽可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在受到剪切力的高度或径向位置处最大延伸锁定突出物5B的尺寸,因此可能增大克服剪切力的截面面积。于是,锁定突出物5B形成使得,倾斜表面5D的后端到达基本与锁定孔12的开放边缘的后端对准的位置处。结果,通过将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定位的比锁定突出物5B更加向内,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表面5C可以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前面,并且锁定突出物5B的倾斜表面5D的后端可以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后面。而且,向内或向上朝倾斜表面5D前面的斜度最好设置使得,通过提供支承表面15可以安全地避免舌片14和锁定突出物5B的相互干扰,和/或锁定突出物5B的倾斜表面5D和支承表面15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最小。应当注意的是,倾斜表面5D的后侧最好倾斜到这样的程度,即当端子接头3从插入方向,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中时,在基本不变形舌片14的前边缘14D的情况下,锁定部分5可以弹性变形到变形空间S中。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开口形成在主体部分6的侧表面部分6B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该位置基本面对舌片14的防止件14B,并且这些开口的边缘最好起到防止部分16的作用。当舌片14在其弹性极限内基本向外或在垂直方向VD上弹性变形时,防止部分16用于通过防止件14B和防止部分16的接合防止舌片14的过度变形。附图3是垂直剖视图,从前面示出了防止部分16,其中通过对附图3中相对应的横向(左)侧表面部分进行钻孔,形成在横向(左)侧的第二防止部分16B,和通过使得附图3中相对应的横向(右)侧表面部分6B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另一横向(右)侧的第二防止部分16A。具体地,通过形成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较长并垂直间隔开的一对狭缝,并通过从主体部分6的内侧将由这些狭缝至少部分封闭或限定的区域压印成向外突出,形成第一防止部分16A。此时,稳定器17最好通过压印形成在第一防止部分16A的外侧处,该稳定器特别具有将在后面描述的防止端子接头3和/或稳定器错误插入的功能。换句话说,第一防止部分16A是在形成稳定器17之后(最好通过压印或挤压)形成在侧表面部分6B中的开口的边缘,并且防止件14B可与该开口边缘接合。于是,可以防止端子接头3的错误插入和舌片14的过度变形,以基本处于相同位置,从而增加其它功能部件形成的位置,增大设计的自由度。
如附图7中所示,稳定器17的前端表面17A从该侧表面部分6B突出。如附图11中所示,当端子接头3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中时,空腔2的内壁在基本面对稳定器17的位置处凹陷形成导向凹口18。该导向凹口18形成在空腔2中从端子容纳孔2A的后端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到其前端或附近的位置处,如附图8中所示。另一方面,通过至少部分切除端子容纳孔2A的后端附近的部分,探测凹口19在空腔2中形成在关于宽度方向的中央基本与导向凹口18对称的位置处。于是,当端子接头3以基本正确的姿势插入到空腔2中时,导向凹口18允许稳定器17的进入,以允许端子接头3的插入。然而,如果端子接头3以不正确的定向(如上下颠倒)插入到空腔2中,则稳定器17的前端表面17A与探测凹口19的前端表面接触,从而防止稳定器17在端子容纳孔2A的后端附近位置处进入。于是,可以探测到端子接头3的错误插入。
接下来,在下面描述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功能。
首先,端子接头3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中。此时,当端子接头3在空腔2中插入到基本正确的位置时,导向凹口18允许稳定器17的进入,以允许端子接头3的插入。然而,如果端子接头3以错误定向(如上下颠倒)插入到空腔2中,则稳定器17的前端表面17A基本与探测凹口19的前端表面接触,以防止端子接头3的错误插入和/或探测其不正确定向。当舌片14的前边缘14D移动到锁定突出物5B上,而端子接头3的主体部分6的底部表面部分6A基本在锁定部分5的滑动接触表面5E上滑动或通过该滑动接触表面时,锁定部分5至少部分弹性变形到变形空间S中。当端子接头3受到进一步推动时,主体部分6向前移动到端子容纳孔2A中,而前边缘14D基本在倾斜表面5D上滑动或通过该倾斜表面。这样,主体部分6的前端表面通过与前壁4接触而停止在其前端位置处或其附近,并且锁定部分5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通过锁定孔12至少部分进入主体部分6,从而前端表面5C与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接合,以防止端子接头3在退出方向或上或向后脱出。
存在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表面5C受到来自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的剪切力的情况,例如在端子接头3容纳在空腔2中的情况下,当在退出方向上或向后猛拉线W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定突出物5B完全定位在锁定孔12中,所以前述参照表面B起到克服剪切的表面的作用。由于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延伸末端部分14C升高或向内移动使参照表面B延伸,所以可以加强用于保持端子接头3使其不会向后脱出的力。在这方面上,舌片14的延伸末端在从主体部分6的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向内(向上)间隔开的位置处由支承表面15支承,并且锁定突出物5B的后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的后面。于是可以加强防止端子接头3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得端子接头3最小化。由于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支承表面15可以安全地避免舌片14和锁定突出物5B的相互干扰,所以可以将倾斜表面5D的斜度设置使得,锁定突出物5B的倾斜表面5D与支承表面15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隔最小。而且,由于舌片14可以最好在两点处受到支承,即前边缘14D和延伸末端部分14C处,所以与舌片14只在前边缘14D处受到支承的情况相比,通过加强与阳性薄片的接触压力,可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接下来,连接器外壳1与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以将阳性薄片和端子接头3连接。阳性薄片从配合侧或前面穿过阳性薄片插入孔4A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分6中。当阳性薄片的导引末端大约接触舌片14的接触点14A时,阳性薄片插入到主体部分6中,同时将舌片14在变形方向上(基本向外或向下)弹性变形,并弹性夹在接触点14A和接触突出物6D之间,以保持在接触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将舌片14的延伸末端14C定位得比锁定突出物5B更加向内,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表面5C可以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前面,并且锁定突出物5B的倾斜表面5D的后端可以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后面。于是,可以延伸锁定突出物5B的受到来自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的剪切力的部分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尺寸,使得可以增大克服剪切力的截面面积。因此,可以加强防止端子接头3在退出方向(基本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得端子接头3最小化。此处,由于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基本与支承表面15接触,该支承表面至少在和阳性薄片的连接期间从底表面部分6A升高,所以可以安全地避免锁定突出物5B和舌片14的相互干扰,并且与舌片14只在一点处受到支承的情况相比,由于舌片14在两点或多点受到支承,即前边缘14D和延伸末端部分14C处,所以通过加强与阳性薄片的接触压力可以提高连接可靠性。而且,由于通过将主体部分6从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到侧表面部分6B的区域基本向内弯曲形成支承表面,所以可以很容易并低成本地提供该支承表面15。由于可以提供,同时在宽度方向ED上间隔开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支承表面15,所以舌片14可以在不受到扭曲的情况下支承成稳定姿势。
另外,第一防止部分16A形成至少部分共用(share)稳定器17的结构部分,这有助于端子接头3的最小化并确保其它功能部分的位置,以增大设计的自由度。而且,由于狭缝的边缘最好起到防止部分16的作用,所以这些边缘可以是平的,这使得能够更稳定地防止舌片14的过度变形。而且,由于稳定器17能够向外凸出到较大程度,所以可以提高错误插入防止功能。
因此,为了减小用于防止端子接头在退出方向上(基本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端子接头最小化,在锁定突出物5B穿过形成在主体部分6的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中的锁定孔12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接头3的主体部分6中的情况下,锁定部分5的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定位在端子接头3的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前面,并且其后端定位在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后面。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从锁定突出物5B向内间隔开。因此,锁定突出物5B可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在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表面5C受到来自锁定孔12的前边缘12A的剪切力的高度位置处设置最长的尺寸,因此增大克服剪切力的截面面积。因此,可以增强用于防止端子接头3向后脱出的保持力,同时使端子接头3最小化。
<第二实施例>
参照附图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通过部分改变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3的稳定器17的构造可以获得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并且不再描述其它重复(类似或相同)的构造。换句话说,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上下狭缝,并且它们之间的部分压印成向外突出,通过在不形成任何狭缝的情况下压印成向外突出形成本实施例的稳定器20。通过当舌片14在其弹性极限内在垂直方向VD上弹性变形时与防止件14B接合,第一防止部分16A能够防止舌片14过度变形。以这种方式,在端子接头3的侧表面部分6B中不制作通过形成狭缝而形成的开口,并且可以形成稳定器20,同时使得侧表面部分6B具有封闭构造,因此可以避免异物的进入。
<第三实施例>
参照附图15至17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部分改变了第一实施例所述端子接头3的支承表面15的结构。此处不描述其它重复(相同或类似)构造。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实施例中主体部分6从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朝或到侧表面部分6B的区域基本向内弯曲形成该一个或多个支承表面15,而通过形成从锁定孔12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边缘基本向后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狭缝,并将狭缝附近,最好基本是这些狭缝之间的部分基本向主体部分6的内部弯曲,形成本实施例的支承表面21。通过上述弯曲留在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中的开口形成锁定孔12的一部分。该弯曲部分最好具有从横向(底部)表面部分6A向上或向内朝前倾斜的倾斜表面,和从该倾斜表面的前边缘基本向前延伸的基本平的表面,其中该基本平的表面起到支承表面21的作用。而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支承突出物22形成从支承表面21的(最好基本相对的)宽度方向边缘凸出,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容纳部分23在基本面对相对应支承突出物22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形成在(最好基本相对的)侧表面部分6B中。两个支承突出物22都可与容纳部分23的开放边缘接合。通过这种设置,即使支承表面21受到来自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的力,也可以防止支承表面21的弹性移动,因此,可以安全地支承舌片14。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延伸末端部分14C基本恒定地与支承表面15接触,但是随着阳性薄片插入,它也可以在没有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与之接触并可以支承在其上。
(2)尽管舌片14向后延伸到延伸部分14C支承在支承表面15上的程度,但是它还可以更加向后延伸。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延伸末端部分14C在与阳性薄片连接之后支承在支承表面15上,但是也可以省略至少一部分支承表面15。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主体部分6处于矩形管的形式,但是只要它具有基本管状形状,也可以具有其他截面形状,例如空心圆柱形或椭圆管状形状或任何多边形形状。
(5)根据本发明,倘若它可与防止件14B接合,则可以不同地形成第二防止部分16B。例如,侧表面部分6B的一部分可以压印成从侧表面部分6B的内壁向内突出,从而形成可与防止件14B接合的第二防止部分16B。这能够在不钻孔的情况下实现锁定构造。
(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提供并在宽度方向WD上间隔开最好一对防止部分16和一对防止件14B,但是根据本发明,倘若它们能够具有防止舌片14的过度变形的功能,则不总是必须成对提供一个或多个防止部分16和/或一个或多个防止件14B。
附图标记列表
1       连接器外壳
2       空腔
3       端子接头
5       锁定部分
5B      锁定突出物
5C      锁定突出物的前端表面(前端)
6       主体部分
6A      底部表面部分
6B      侧表面部分
12      锁定孔
12A     锁定孔的前边缘(开放边缘)
14      舌片
14A     接触点
14C     延伸末端部分
15,21  支承表面
22      支承突出物
23      容纳部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中可彼此连接的两个连接器外壳(1)中的任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空腔(2),该空腔(2)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该连接器外壳(1),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分(5),该锁定部分(5)设置在空腔(2)处或至少部分设置在空腔(2)中,具有管状主体部分(6)的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可以至少部分容纳到空腔(2)中,并具有形成在主体部分(6)的横向表面部分(6A)中的锁定孔(12),该锁定部分(5)包括锁定突出物(5B),该锁定突出物(5B)通过穿过锁定孔(12)至少部分进入主体部分(6)可与锁定孔(12)的开放边缘接合,并且通过基本向后折叠从横向表面部分(6A)的前边缘基本向后延伸的舌片(14)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主体部分(6)处,或至少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6)中,其特征在于,位于其接触点(14A)后面的带有阳性薄片的舌片(14)的延伸末端部分(14C)从锁定突出物(5B)向内间隔开,以将锁定突出物(5B)的前端定位在该延伸末端部分(14C)前面,并将锁定突出物(5B)的后端定位在延伸末端部分(14C)后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延伸末端部分(14C)与至少一个支承表面(15;21)保持接触,该舌片(14)受到支承,该支承表面(15;21)至少在阳性薄片与接触点(14A)连接时从横向表面部分(6A)升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主体部分(6)的一个区域从横向表画支承部分(6A)基本向内弯曲到侧表面部分(6B),形成该支承表面(15;2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对在宽度方向(WD)上间隔开的支承表面(15;21)。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主体部分(6)的横向表面部分(6A)基本向内弯曲,支承表面(21)形成基本向前的悬臂梁,并且通过该弯曲留在横向表面中的开口与锁定孔(12)连通。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支承突出物(22)形成从支承表面(21)的至少其中一个宽度方向相对边缘侧向向外凸出,容纳部分(23)设置在主体部分(6)的侧表面部分(6B)的基本面对支承突出物(22)的位置处,并且支承突出物(22)能够与该容纳部分(23)接合。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锁定部分(5)包括底座部分(5A)和锁定突出物(5B),该锁定突出物(5B)在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交叉的方向上从该底座部分(5A)的内表面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锁定部分(5)锁定端子接头(3)时,锁定突出物(5B)至少部分,最好基本完全定位在端子接头(3)的锁定孔(12)中,从而当锁定部分(5)与端子接头(3)接合时,底座部分(5A)和锁定突出物(5B)之间的参照表面(B)基本与锁定孔(12)的开口的平面齐平。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当舌片(14)变形时,锁定件(14)在纵向上分开的两个部分(14D,14C)处受到支承。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突出物(14B)从舌片(14)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横向边缘向外凸出,至少一个防止部分(16)能够与该突出物(14B)接合,并形成在基本面对该突出物(14B)的主体部分(6)的侧表面部分(6B)处,并且当舌片(14)在其弹性极限内弹性变形时,该突出物(14B)与防止部分(16)接合,以防止舌片(14)的过度变形。
CN200610160361A 2005-11-15 2006-11-15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6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0102A JP2007141509A (ja) 2005-11-15 2005-11-15 端子金具
JP2005330102 2005-11-15
JP2005332749 2005-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129A true CN1976129A (zh) 2007-06-06
CN100576643C CN100576643C (zh) 2009-12-30

Family

ID=3776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0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6643C (zh) 2005-11-15 2006-11-15 连接器
CNA2006101603622A Pending CN1976127A (zh) 2005-11-15 2006-11-15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03622A Pending CN1976127A (zh) 2005-11-15 2006-11-15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71132B2 (zh)
EP (1) EP1786065B1 (zh)
JP (1) JP2007141509A (zh)
CN (2) CN100576643C (zh)
DE (1) DE602006020389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48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李尔公司 两件式净主体式阴型电端子
CN108365365A (zh) * 2017-01-25 2018-08-03 德尔福技术公司 具有增强的端子固持梁的电连接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1509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4482823B2 (ja) * 2005-12-26 2010-06-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09123373A (ja) * 2007-11-12 2009-06-0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245655A (ja) * 2008-03-28 2009-10-22 Yazaki Corp 雌端子構造及びその連鎖端子
US7635286B1 (en) * 2008-10-14 2009-12-2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266798B2 (en) 2009-09-18 2012-09-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improv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sealed cable core and a terminal
US7905755B1 (en) 2009-09-18 2011-03-1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terminal connection with sealed core crimp
US7954235B2 (en) * 2009-09-18 2011-06-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seal about a copper-based terminal
JP5396310B2 (ja) * 2010-03-01 2014-0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82519B2 (ja) * 2011-09-14 2015-03-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5682520B2 (ja) * 2011-09-14 2015-03-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5741344B2 (ja) * 2011-09-20 2015-07-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41343B2 (ja) * 2011-09-20 2015-07-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2203990A1 (de) * 2012-03-14 2013-09-1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Steckergehäuse und Steckverbinder
JP5787230B2 (ja) * 2012-03-27 2015-09-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42608B2 (ja) * 2012-12-04 2018-06-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
JP6092669B2 (ja) * 2013-03-15 2017-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04278B2 (ja) * 2013-04-26 2016-10-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249654B2 (ja) * 2013-07-12 2017-1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32207B2 (ja) * 2014-03-13 2017-05-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6563272B2 (ja) * 2015-08-04 2019-08-2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端子
DE102016214333A1 (de) 2015-08-05 2017-02-09 Yazaki Corporation Anschlussklemme und Steckverbinder
JP2017168188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KR101827118B1 (ko) * 2016-05-23 2018-02-0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회로차단기
JP6782735B2 (ja) * 2018-06-26 2020-1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とハウジングとの係合構造
JP7256961B2 (ja) 2019-09-17 2023-04-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金具
JP7447731B2 (ja) * 2020-08-07 202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4087063A1 (en) 2021-05-05 2022-11-09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Electrical assembly with a pluggable connector having a through-opening for a receiving a conductor adap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1853B1 (fr) * 1993-10-26 1995-12-01 Cinch Connecteurs Sa Organe de contact électrique femelle.
JPH09232021A (ja) * 1996-02-20 1997-09-05 Amp Japan Ltd 雌型電気端子
JP3440719B2 (ja) 1996-11-08 2003-08-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逆挿入防止構造
JP2000182701A (ja) * 1998-12-18 2000-06-30 Ho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プローブピン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ネクタ
JP3544133B2 (ja) * 1999-01-20 2004-07-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側端子金具
JP3480707B2 (ja) * 2000-01-28 2003-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2002063961A (ja) * 2000-06-07 2002-02-28 Yazaki Corp 雌端子、及び、雌端子と雄端子との接続構造
GB0016790D0 (en) * 2000-07-07 2000-08-30 Tyco Electronics Amp Es Sa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2184479A (ja) * 2000-12-18 2002-06-28 Jst Mfg Co Ltd 雌圧着端子
JP3576488B2 (ja) * 2000-12-18 2004-10-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雌端子
JP3656547B2 (ja) * 2000-12-21 2005-06-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4069780B2 (ja) * 2003-03-28 2008-04-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5183160A (ja) 2003-12-19 2005-07-07 Jst Mfg Co Ltd 雌コンタクト
JP4568210B2 (ja) * 2005-11-14 2010-10-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フラット回路体
JP2007141509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48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李尔公司 两件式净主体式阴型电端子
CN108258483B (zh) * 2016-12-28 2021-08-17 李尔公司 两件式净主体式阴型电端子
CN108365365A (zh) * 2017-01-25 2018-08-03 德尔福技术公司 具有增强的端子固持梁的电连接器系统
CN108365365B (zh) * 2017-01-25 2019-11-01 德尔福技术公司 具有增强的端子固持梁的电连接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86065B1 (en) 2011-03-02
EP1786065A1 (en) 2007-05-16
CN1976127A (zh) 2007-06-06
CN100576643C (zh) 2009-12-30
US20070111614A1 (en) 2007-05-17
JP2007141509A (ja) 2007-06-07
DE602006020389D1 (de) 2011-04-14
US7371132B2 (en) 2008-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6129A (zh) 连接器
US7374465B2 (en) Connector
CN102157835B (zh) 连接器
CN1815816A (zh) 端子接头、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及形成该端子接头的方法
DE102004016717B4 (de) 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eines derartigen Verbinders
CN1795345A (zh) 快速连接端部装置
JP443681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684313A (zh) 连接器
US8784144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 retracted portion extending from one side plate to another side plate
CN104347997B (zh) 连接器
CN102170067B (zh)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716708A (zh) 连接器
EP2071678A1 (en)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0341206C (zh)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610193A (zh) 电连接器
JP5682476B2 (ja) コネクタ
CN1756001A (zh) 连接器
JP2018125167A (ja) リテーナ付きコネクタ
CN1819350A (zh) 端子接头,具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以及电连接测试方法
CN101587997B (zh) 连接器
CN1747247A (zh) 电连接器
US11342699B2 (en) Terminal fitting,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CN1767277A (zh) 连接器
DE102015012327A1 (de) 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desselben
JP4609284B2 (ja) 分割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