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7247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7247A
CN1747247A CNA2005101036730A CN200510103673A CN1747247A CN 1747247 A CN1747247 A CN 1747247A CN A2005101036730 A CNA2005101036730 A CN A2005101036730A CN 200510103673 A CN200510103673 A CN 200510103673A CN 1747247 A CN1747247 A CN 1747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lane
jack
barrier structu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3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0533C (zh
Inventor
酒卷一诚
南方真人
小林浩
西田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ublication of CN1747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7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05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053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在电线上的触头,以及带有可容纳触头的插孔的外壳。外壳包括设在插孔上的阻挡结构和斜面,使得被反插的触头必定与阻挡结构对接,从而防止触头的进一步插入。当触头正确地插入到插孔中时,由于触头具有边缘和斜面,边缘被外壳的斜面引导,触头的斜面避免了与阻挡结构对接并被阻挡结构引导,从而使得可以顺利地插入触头。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在电线上的触头以及带有可容纳触头的插孔(空腔)的外壳。
背景技术
传统上说,已知有一种通过将触头插入到设在外壳中的插孔(空腔)内来装配电连接器的技术。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尽管对于圆形触头的情况来说几乎不会有问题,然而却存在着将方形触头在错误的方向上插入到外壳中从而导致连接器接合失效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误插尤其是反插,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通常是使触头和外壳均具有不规则部分,其构造成仅允许触头在某一方向上插入到外壳中。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10-144379介绍了外壳设有位于插孔内壁上的阻挡结构,而触头具有在其被反插到外壳中时会与阻挡结构对接的凸起。
此外,日本专利公开No.2004-103349显示了一种连接器,其中外壳设有位于插孔上以便接受触头的衬垫部分,以及可在正确插入的情况下避免与形成衬垫部分对接的凹口,因此,连接器仅在反插的情况下才会与衬垫部分对接。连接器还具有稳定器,其在传统上用来防止误插。
在近来需要使具有更高密度的器件以及装备有这些器件的设备小型化的要求中,需要有更小的触头,其尺寸要小于连接在触头上的电线的直径。
在这里可以设想,触头的直径构造成在其各个部分处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完成插入后其中设有电线的插孔开口附近的区域中,触头的直径设置成与电线的直径一样宽,而在其中只设置了触头的插孔背部中,它与触头本身的直径一样窄。
然而在上述触头中,当插孔对于触头而言太大时,就很难如上所述地通过在触头和外壳上提供不规则部分来装备防止触头误插的机构。另外,由于在触头和插孔的内壁之间存在有间隙,当这种防触头误插机构的不规则部分连同小型化的触头一起缩小时,设在触头上的凸起可能会越过外壳上的凹口,从而允许反插。因此,提出了使触头凸起的前缘与外壳凹口相接合,以便进一步防止误插。但这仍然不够,因为小凸起的前缘容易刮削到外壳的内壁,从而允许反插。
另外,即使触头在正确的方向上插入,也很难使触头顺利地越过插孔开口附近的大直径区域和插孔开口背部处的小直径区域之间的层位差。这在电连接器连接在截面为0.22至0.5毫米的电线上时尤其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它允许触头顺利地插入到插孔中,即使插孔在开口的背部处更窄时也是如此,并且它可防止误插,尤其是确保可以防止触头的反插。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连接在电线上的触头,以及带有可容纳触头的插孔的外壳,
该外壳还包括:
阻挡结构,其设在插孔内并竖立地挡在触头的插入方向上,以防止触头的反插;和
第一斜面,其设在插孔中的与具有阻挡结构的壁面相对的壁面上,并且处于比阻挡结构更接近插孔开口的位置,以便朝向阻挡结构来偏压被反插的触头,以及
该触头还包括:
对接段,其设在触头端部的一侧或接近触头端部的一个壁面上,当触头被反插到插孔中时,该对接段与阻挡结构对接;和
第二斜面,其设在与触头端部的所述一侧相对的壁面上或接近触头端部的壁面上,当触头被反插到插孔中时,该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形成干涉,从而被迫从第一斜面进入到阻挡结构中,当触头正确地插入时,该第二斜面可越过阻挡结构。
由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设在插孔上的阻挡结构和第一斜面,并且具有设在触头上的第二斜面和对接段,因此当触头被反插时,外壳的第一斜面与触头的第二斜面形成干涉,导致触头端部的直线式或平面式对接段必定与阻挡结构对接,从而防止触头的误插。另外,当触头正确插入时,触头的对接段被外壳的第一斜面引导,因此触头的第二斜面可避免与外壳的阻挡结构对接,并且被阻挡结构进一步引导,从而使得可进一步顺利地插入到插孔的背部中。
这里,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外壳可具有第三斜面,其设在具有阻挡结构的壁面上并处于比阻挡结构更接近插孔开口的位置,第三斜面可与第二斜面形成干涉,以便将触头朝向插孔中的与阻挡结构相对的壁面偏压。
通过使外壳设有第三斜面,就可以使触头的第二斜面更容易地越过外壳的阻挡结构。这使得可以顺利地插入触头,即使当插孔在接近插孔开口的区域和开口的背部之间具有较大的尺寸差异时也是如此。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对接段可形成于触头端部的一侧或包括该侧的表面上。或者,对接段可以为切口的形式,其包括接近触头的端部并在触头的插入方向形成了阻挡的表面。
如上所述,即使当触头在插孔开口附近的尺寸大于触头本身的尺寸时,本发明也可以实现防止触头的反插,同时增强了在触头正确地插入时的顺利插入。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并通过示例来介绍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显示了构成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触头的侧视图(A)和正视图(B);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构成图2至4所示电连接器的外壳的插孔的剖视图;
图6是构成图2至4所示电连接器的外壳的插孔的剖视图;
图7是构成图2至4所示电连接器的外壳的插孔的剖视图;
图8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部分插入的触头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部分插入的触头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部分插入的触头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完全插入至最终位置的触头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部分地反插的触头的剖视图;和
图13是图12的部分(A)所示圆圈C中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构成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触头的侧视图(A)和正视图(B)。
触头10是阴触头,其用来容纳从其端部11插入的阳触头(未示出)。在触头10的另一端附近设有电线的末端连接于其上的电线接头部分16。
触头10具有边缘12,其设在端部11的一侧上,以便在触头被反插的情况下与外壳中的阻挡结构(将在下文中介绍)对接。触头10还具有位于与边缘12所在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的斜面13(其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二斜面),以及第一接合段14和第二接合段15,其用于防止触头在被插入到正确位置中之后从外壳上滑脱。
触头例如可具有1.1毫米的高度H、1.0毫米的宽度W以及7.8毫米的长度L。
在这里尽管介绍了第二接合段15,以便相对于下述第二实施例对图1中的触头进行说明,但第二接合段15在第一实施例中不起作用。
图2至4都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和4分别显示了沿着图2中线A-A和B-B的剖视图,而图2显示了沿着图3中线C-C的剖视图。
图2至4都显示了外壳以及被部分地插入到外壳中的触头。图2至4中的触头10与图1中所示触头的形状相同。
图2中部分(a)至(f)所示的状态对应于图3和4中部分(a)至(f)所示的状态。图2中部分(a)的状态表示了被部分地反插到外壳中的触头10,图2中部分(b)表示比图2中部分(a)更进一步地插入的触头,部分(c)表示在正确方向上部分地插入的触头,部分(d)表示在正确方向上部分地插入但略带倾斜的触头,部分(e)表示被部分地反插且略带倾斜的触头,部分(f)显示了没有插入触头的触头插孔。
尽管图2至4显示了外壳20具有一列插孔21,但它实际上具有矩阵形式的许多插孔21。
图5至7都是构成图2至4所示电连接器的外壳的插孔的剖视图。
图5和6显示了外壳的水平剖面,而图7显示了垂直剖面。在图5和7的左下位置中以及图6的右上位置中显示了插孔21的开口21a。
如图3和4的部分(f)所示,插孔21在触头10从此插入的左边位置中具有开口21a。另外,靠近插孔21的开口21a的区域21b具有较大尺寸H1,以便在触头足够深地插入其中时容纳连接在触头10上的电线。另一方面,位于插孔背部的区域21c具有小于H1的尺寸H2,以便只容纳触头10。
插孔21设有阻挡结构211、斜面212和213以及接合段(凸杆)214。
平面形式的阻挡结构211竖立地挡在插入触头10的方向上以用作止挡件,以便防止触头10的反插。
斜面212设在插孔中的与具有阻挡结构211的壁面相对的壁面上,并且比阻挡结构211更接近插孔21的开口21a。斜面212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斜面。
斜面212可在触头被反插时用来将触头10朝向阻挡结构211偏压,以及在触头正确插入时引导触头。
另一斜面213设在插孔21中的具有阻挡结构211的壁面上,并且比阻挡结构211更接近插孔21的开口21a。斜面213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斜面。
斜面213可在触头正确插入时用来与触头10的斜面13(见图1)形成干涉,以便将触头朝向插孔21中的与具有阻挡结构211的壁面相对的壁面偏压。
图3和4的部分(a)显示了被反插的触头10的斜面13与插孔21的斜面212形成干涉。当触头10被反插至如图3和4的部分(a)所示的插孔21中的位置时,触头10的斜面13与插孔21的斜面212形成干涉。结果,触头10受到垂直于插入方向的作用力,使得与斜面13相对的一侧(的边缘12)与阻挡结构211对接。
图3和4的部分(b)显示了被反插的触头10的边缘12与插孔21的阻挡结构211对接。
如图3和4的部分(a)所示,触头10的斜面13与插孔21的斜面212形成干涉以便将触头朝向阻挡结构211偏压,使得触头10的边缘12必定与插孔21的阻挡结构211对接,从而保证了可以防止触头的误插。
图3和4的部分(c)显示了正确插入的触头10的斜面13将要越过插孔21中的阻挡结构211的情形。
如图3和4的部分(c)所示,触头10的斜面13可越过阻挡结构211,因此它可由阻挡结构211引导而进一步插入到插孔21中。
这里,在越过阻挡结构211之前,触头10的斜面13与设在插孔21中的另一斜面213形成干涉,使得触头10在与阻挡结构211相反的方向上而被抬起。这就保证了即使在其中将容纳电线的开口21a附近的区域21b的尺寸H1和其中将设置触头10的开口背部处的区域21c的尺寸H2之间存在较大的层位差,触头10也可越过阻挡结构211。
图3和4的部分(d)显示了被正确插入但略呈倾斜的触头10,如图2的部分(d)中清楚地所示。
即使触头10倾斜地插入至如图2的部分(d)所示的程度,触头10也可越过阻挡结构211。
图3和4的部分(e)显示了被反插的触头10,其中其端部向上翘。
当触头10被反插时,触头10的斜面13与插孔21的斜面212形成干涉,使得触头10被如上所述地朝向阻挡结构211偏压。因此,即使触头10如图3和4的部分(e)所示地倾斜式地插入,触头10的边缘12也必定会与阻挡结构211对接,从而防止了触头的误插。
图3和4显示了触头10部分地插入至插孔21中。当触头10完全插入至最终位置时,外壳20的接合段(凸杆)214就在触头10的第一接合段14后面形成配合,从而防止触头10从插孔21中滑脱。
图8至10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部分地插入的触头的剖视图,而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完全插入至最终位置的触头的剖视图。图8至11显示了双层式的插孔。
在将在下文中介绍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使用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触头(见图1)。
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具有辅助接合件(固定器)23,以及用于容纳辅助接合件23的装配孔24。图8至11显示了在辅助接合件23真正装配到装配孔24中之前的临时接合状态。除了辅助接合件23和装配孔24之外,构成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外壳与第一
实施例的外壳相同。
这里,省略了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说明。
图8的部分(A)和(B)对应于图3和4的部分(a),显示了被部分地反插的触头10的斜面13(见图1)与插孔21中的斜面212形成干涉。
图9的部分(A)和(B)对应于图3和4的部分(b),显示了被反插的触头10的边缘12与插孔21中的阻挡结构211形成干涉。
图10的部分(A)和(B)对应于图3和4的部分(c),显示了正确插入的触头10的斜面13将要越过插孔21中的阻挡结构211。
图11的部分(A)和(B)显示了触头10从图10的部分(A)和(B)中所示状态进一步插入至到达最终位置。
当触头10完全插入至最终位置时,外壳20的接合段(凸杆)214在触头10的第一接合段14后面形成配合,从而防止触头10从插孔21中滑脱。根据第二实施例,接合段214用作第一接合段。另外,辅助接合件23从图11所示状态中进一步安装到装配孔24中,辅助接合件23的接合段231在触头10的第二接合段15后面形成配合,从而实现了永久性接合。这也防止了触头10从插孔21中滑脱。
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本发明也适用于带有辅助接合件的电连接器。
图12的部分(A)和(B)都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被部分地反插的触头的剖视图,其对应于图9的部分(A)和(B)。
图13是图12的部分(A)所示圆圈C中的区域的放大剖视图。
为了更好地理解,图12和图13的部件采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应部件相同的标号,尽管它们在形式上有一些差异。
图12和图13所示触头10是具有圆柱形端部的阳触头。在接近阳触头10端部的一个壁面上设有切口17,其具有竖立地挡在阳触头10的插入方向上的壁17a。壁17a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阴触头10中的边缘12(见图1和3),从而使被反插的触头与阻挡结构211对接,并阻止触头的进一步插入。
在图12和图13中,在触头10的与具有切口17的壁面相对的壁面上设有斜面13,其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触头10中的斜面13。图12和图13所示触头10的斜面13与外壳20的斜面212形成干涉,使触头10受到垂直于插入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切口17的壁17a与阻挡结构211对接。
另外,当触头正确地插入到外壳中时,切口17的壁17a和斜面13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边缘12和斜面13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因此,省略了重复说明。
在图12的外壳20中,尽管因触头10是阳触头而在形式上有一些差异,但特征部分如阻挡结构211、斜面212和213、接合段214以及辅助接合件23以与第二实施例所述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因此,省略了重复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带阴触头的电连接器,而且适用于带阳触头的电连接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斜面13以及斜面212和213的表面为倾斜的斜面或锥形的形式,但它们也可采用其它形式,例如圆弧或者锥形和圆弧相组合的形式。在这里,所有这些形式统称为斜面。

Claims (4)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连接在电线上的触头,以及带有可容纳所述触头的插孔的外壳,
所述外壳还包括:
阻挡结构,其设在所述插孔内并竖立地挡在所述触头的插入方向上,以防止所述触头的反插;和
第一斜面,其设在所述插孔中的与具有所述阻挡结构的壁面相对的壁面上,并且处于比所述阻挡结构更接近所述插孔开口的位置,以便朝向所述阻挡结构来偏压被反插的触头,以及
所述触头还包括:
对接段,其设在所述触头端部的一侧或接近所述触头端部的一个壁面上,当所述触头被反插到所述插孔中时,所述对接段与所述阻挡结构对接;和
第二斜面,其设在与所述触头端部的所述一侧相对的壁面或接近所述触头端部的壁面上,当所述触头被反插到所述插孔中时,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形成干涉,从而被迫从所述第一斜面进入到所述阻挡结构中,当所述触头正确地插入时,所述第二斜面可越过所述阻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三斜面,其设在具有所述阻挡结构的壁面上,并处于比所述阻挡结构更接近所述插孔开口的位置,所述第三斜面可与所述第二斜面形成干涉,以便将所述触头朝向所述插孔中的与所述阻挡结构相对的壁面偏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段形成于所述触头端部的一侧或包括所述侧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段形成于切口段上,所述切口段包括接近所述触头的端部并在所述触头的插入方向形成了阻挡的表面。
CNB2005101036730A 2004-08-31 2005-08-31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05505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3160/04 2004-08-31
JP2004253160A JP2006073271A (ja) 2004-08-31 2004-08-31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7247A true CN1747247A (zh) 2006-03-15
CN100550533C CN100550533C (zh) 2009-10-14

Family

ID=3538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36730A Active CN100550533C (zh) 2004-08-31 2005-08-3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28606B2 (zh)
EP (1) EP1630904B1 (zh)
JP (1) JP2006073271A (zh)
CN (1) CN100550533C (zh)
DE (1) DE602005005120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856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部件
CN104883123A (zh) * 2010-08-30 2015-09-02 星电株式会社 端子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7004B2 (ja) * 2007-11-26 2012-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合体コネクタ
DK2937759T3 (en) 2014-04-24 2018-07-16 Siemens Schweiz Ag Pressure-independent control valve
JP6154430B2 (ja) * 2015-06-02 2017-06-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6551204B2 (ja) * 2015-12-14 2019-07-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US20200083632A1 (en) * 2017-05-09 2020-03-12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7247Y2 (ja) * 1990-09-26 1995-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逆挿入防止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2510544Y2 (ja) * 1991-09-04 1996-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不完全挿着防止構造
JP2700117B2 (ja) * 1992-07-28 1998-01-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挿入構造
JP2896738B2 (ja) * 1994-02-10 1999-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012309A (ja) * 1996-06-25 1998-01-1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FR2751564B1 (fr) * 1996-07-26 2001-10-12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e fonctionnement d'une colonne a bulles triphasique avec application en synthese fischer-tropsch
JP3440719B2 (ja) 1996-11-08 2003-08-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逆挿入防止構造
JP3272263B2 (ja) * 1997-04-18 2002-04-0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端子振れ防止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3544155B2 (ja) * 1999-10-22 2004-07-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04103349A (ja) 2002-09-09 2004-04-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3123A (zh) * 2010-08-30 2015-09-02 星电株式会社 端子盒
CN104883123B (zh) * 2010-08-30 2017-11-03 星电株式会社 端子盒
CN102544856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0533C (zh) 2009-10-14
EP1630904B1 (en) 2008-03-05
DE602005005120T2 (de) 2009-03-19
DE602005005120D1 (de) 2008-04-17
US20060046553A1 (en) 2006-03-02
JP2006073271A (ja) 2006-03-16
US7128606B2 (en) 2006-10-31
EP1630904A1 (en) 200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7247A (zh) 电连接器
CN1716708A (zh) 连接器
CN1976127A (zh)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223019A (zh) 小型卡对接连接器
CN1684313A (zh) 连接器
CN1770565A (zh) 电连接器
JP6251500B2 (ja) コネクタ
CN1641945A (zh)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466247A (zh) 连接器、断开夹具以及一种方法
CN1929208A (zh) 柔性导体用连接器
CN1694315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CN1797860A (zh) 安全机构、包含该机构的电插座、以及制造该插座的方法
CN101034774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连接器的方法
CN160439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CN1260860C (zh) 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和向其他连接器的结合方法
CN100352109C (zh) 连接器
AU2007202307A1 (en) Connector and mirror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KR101795166B1 (ko) 레버식 커넥터
CN1215935A (zh) 联接器
CN1489547A (zh) 操作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梯乘口装置以及电梯厢
JP2006526879A (ja) コネクタ位置保証部材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JP3141674U (ja) ガイド付コンセント
CN1574482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7311562B2 (en) Preventing damage to RJ jacks from improper plug insertion
CN1612421A (zh) 一种分离式连接器以及一种使辅助连接器外壳从其中脱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NPU TYCO ELECTRONIC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AMP Tech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