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1440A -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1440A
CN1971440A CNA2006101470423A CN200610147042A CN1971440A CN 1971440 A CN1971440 A CN 1971440A CN A2006101470423 A CNA2006101470423 A CN A2006101470423A CN 200610147042 A CN200610147042 A CN 200610147042A CN 1971440 A CN1971440 A CN 1971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taining member
along
multiplying power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7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1440B (zh
Inventor
荒井康裕
小泉健司
浜和弘
久村俊夫
松井利树
田川浩三
松崎好树
安藤良
宇高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4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or laser ar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7Light-emitting array or panel
    • G03G2215/0409Light-emitting diodes, i.e. LED-arr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图像保持构件;曝光部,其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运动部,其使曝光部和图像保持构件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相对移动;和发光控制部。该发光控制部使所述多个发光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周期性地发光,以使所述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该发光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发光周期,以校正该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波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的曝光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操作这种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因为用作图像保持构件的感光体的偏心所引起的感光体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和/或装置中的各部件随时间的改变,所以可能出现沿着形成在感光体上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的密度的周期性变化、沿着该副扫描方向的缩放因子(倍率)的周期性变化,等等。在装置的各部件随时间的改变之中,例如可以考虑感光体的表面层的厚度的改变、显影和处理特性随时间的改变、转印效率随时间的改变等。
与上述相关地,已提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用于校正光束的光量以抑制沿副扫描方向的行间距变化(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变化),该行间距变化是由多角镜(polygon mirror)的表面倾斜(反射面的倾度之间的差)、表面的不规则性、当多个光束同时被扫描时光束间距的不规则性等所引起的。
此外,针对利用多个LED芯片在主扫描的每一循环(cycle)中形成多行来记录图像的曝光的情况,此前已提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根据曝光间隔改变与由第n次主扫描和第(n+1)次主扫描所重复曝光的区域相对应的LED芯片的亮度,来抑制在所述重复曝光的区域的条形密度变化。
此前已提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用于检测激光束的扫描行间距的变化(其与多角镜的表面倾斜有关),并根据激光束的扫描行间距的变化改变激光束的光量,来校正由激光束扫描行间距的变化引起的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变化。
此前还提出了一种技术,在将对其无法用一致的内插/子采样来实现放大/缩小的倍率指定为图像的放大/缩小比的情况下,该技术通过一致的像素内插/子采样来执行图像数据的放大/缩小,并且随后根据图像数据的放大/缩小比和指定的放大/缩小比之间的差来改变图像数据的读取时钟速度以及改变多角镜的旋转速度,从而实现将图像放大/缩小到指定的放大/缩小比。
此前已提出了另一种技术,在用LED头在记录介质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该技术根据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在记录介质的定影处理之前的介质长度以及定影处理之后的介质长度来计算在定影处理过程中介质的长度的收缩量,根据计算出的介质收缩量,在记录介质的第二侧形成图像时改变LED头的发光周期,从而校正了第二侧面图像的相对于第一侧面图像的位置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
以上技术通过校正曝光光量来抑制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变化。然而,为了通过校正曝光光量来抑制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的周期性变化(其与装置的部件随时间的改变相关),必须在极宽的光量范围上改变曝光光量。因此,可能需要高输出光源,并且成本会上升。具体地,在使用配备有沿特定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的曝光光源(诸如LPH(LED打印头)等)的情况下,进行控制(第一控制)来校正单个发光部的曝光光量的变化是必需的。因此,很可能单个发光部的曝光光量的范围不足以进行抑制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变化的控制(第二控制)以及第一控制。此外,因为为了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两者,需要结构极复杂的电路,所以存在电路规模较大的缺点。
当使用用于放大/缩小图像的前述技术以及用LED头在记录介质的两面都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时,可以按图像的总倍率来校正沿副扫描方向的变化。然而,传统技术没有考虑校正图像内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倍率的周期性变化。此外,如果与在放大/缩小技术中一样要改变多角镜的旋转速度,则控制电路的结构会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形而设计出本发明,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能够用简单结构实现对图像内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的校正。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图像保持构件,图像形成在该图像保持构件上;曝光部,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运动部,其使曝光部和图像保持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彼此而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和发光控制部,其使曝光部的所述多个发光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周期性地发光,并且使所述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所述发光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用于包括图像保持构件和曝光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曝光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曝光部和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彼此而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以及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曝光部的所述多个发光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周期性地发光,以将所述图像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以及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与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了旋转位置传感器和密度传感器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像形成部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4A是示出了感光鼓的周缘速度变化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4B是示出了图像的密度变化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4C是示出了应用于发光周期的校正量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5A、5B、5C和5D是解释用于校正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倍率变化的发光周期校正值的设置的图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图像形成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7A、7B和7C是示出了分别位于正常区域、低密度高倍率区域和高密度低倍率区域的曝光同步信号的时序图;
图8A是示出了在没有密度或倍率的变化的情况下的图像(即主扫描行之间的间距)的示例的图像视图;
图8B是示出了在存在密度和倍率的变化的情况下的图像(即主扫描行之间的间距)的示例的图像视图;
图8C是示出了在已对图8B的图像进行了发光周期校正的情况下的图像(即主扫描行之间的间距)的示例的图像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校正数据设置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在密度(倍率)变化测量用图案图像中的密度变化的示例的图像视图和曲线图;
图11是示出了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密度(倍率)变化测量用图案图像的另一示例的图像视图;
图13A、13B和13C是示出了用于各个画面类型(或画面类型组)的校正数据的示例的曲线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用于获得各个画面类型(或画面类型组)的校正数据的密度(倍率)变化测量用图案图像的图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中示出了与此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经由网络96(诸如LAN等)与由个人计算机(PC)等构成的多个客户终端98相连接,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有原稿读取装置12,原稿读取装置12扫描读取放置在压板玻璃上的原稿。因此,一起提供了以下功能:打印机功能,用于将通过网络96从客户终端98接收到的数据(例如以页描述语言进行描述的数据)所表示的图像转印并形成在诸如纸等的记录介质上;和复印机功能,用于将通过原稿读取装置12读取原稿而获得的数据所表示的图像转印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这里,将控制面板14构成为包括显示消息等的显示器以及使得能够输入各种命令等的键盘,控制面板14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原稿读取装置12根据从控制面板14输入的指令来执行原稿读取。
图像形成装置10配备有缠绕在多个驱动辊16之间的环形中间转印带18。驱动辊16驱动中间转印带18使其移动,以沿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中间转印带18的上侧,沿着中间转印带18的转动传送方向按顺序设置有: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0、形成洋红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2、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4、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6、以及CCD传感器28。因为图像形成部20至26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所以将匹配的标号应用于其各部分,并且下面将仅描述图像形成部20。
图像形成部20设置有大致为圆柱形的感光鼓30,感光鼓30可绕其轴旋转并且被布置为使其外周面与中间转印带18相接触。感光鼓30对应于与本发明相关的图像保持构件,并且感光鼓驱动部60(见图3)使其沿图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感光鼓驱动部60对应于与本发明相关的运动部。如图2所示,在沿感光鼓30的周向的特定位置处,将标记62施加在感光鼓30的侧面。在从可光学地检测到标记62的位置处,设置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4,用于检测感光鼓30的沿旋转方向的位置(旋转位置)。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4经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见图3;稍后会更详细地描述)的信号处理电路70连接到CPU 72。信号处理电路70对从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4输入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诸如分频等),从而产生通过其CPU 72可以识别感光鼓30的当前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信号,并将这些旋转位置信号输出到CPU 72。
在感光鼓30的外围设置有充电器32,该充电器32将感光鼓30的外周面静电地充电到预定电势。在充电器32的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曝光头34,该曝光头34将光束照射在感光鼓30的已充电的外周面上,以形成静电潜像(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曝光头34对应于与本发明相关的曝光部。曝光头34由成行排列的许多LED形成,这些LED用作发光部。将曝光头34布置得与感光鼓30间隔开,同时使LED的排列方向与感光鼓30的轴平行(即,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主扫描方向,这是第一方向)。支承在支架(未示出)上的SELFOC透镜阵列(未示出)布置在LED的光束发射侧。从各个LED发出的光束穿过SELFOC透镜阵列并照射到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互不相同的位置上。
从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向曝光头34提供以单行为单位的黄色输出图像数据。基于该输出图像数据,曝光头34的LED以由曝光周期信号(同步信号,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进行同步的周期重复地发光。根据该输出图像数据来选择要在各发光周期中发光的LED。在各发光周期中,曝光头34的LED对与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一行相对应的静电潜像进行曝光和记录。同时,沿特定方向驱动感光鼓30旋转以实现子扫描。因此,由该输出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的静电潜像被曝光并记录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
此外,在感光鼓30的外围,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在曝光头34的下游按顺序布置有:显影装置36、转印部38、以及清洁装置(未示出)。显影装置36通过向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已形成了静电潜像的部分提供黄色调色剂,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38将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清洁装置用于去除留在感光鼓30上的调色剂。因此,在图像形成部20,用黄色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形成了该黄色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该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
其他的图像形成部22、24和26也用互不相同的颜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之后,各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以使该调色剂图像与已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的其他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互相叠加。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形成了全色调色剂图像。CCD传感器28经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信号处理电路70连接到CPU 72。CCD传感器28检测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的该调色剂图像的密度,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CPU 72。图2中将CCD传感器28示出为沿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线传感器(line sensor),但是CCD传感器28不限于这种形式。CCD传感器28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只要这种结构至少能够在沿着副扫描方向(即,中间转印带18的运动方向)的位置处检测到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密度即可。
在布置有中间转印带18的位置的下方设置盘40。盘40堆叠地容纳许多张记录介质。在盘40处设置记录介质传感器42(见图3)。记录介质传感器42检测容纳在盘40中的记录介质的尺寸和类型。记录介质传感器42经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信号处理电路70连接到CPU 72,并将记录介质的尺寸和类型的检测结果输出到CPU 72。随着送纸辊44的转动,从盘40馈送盘40中所容纳的记录介质,并且由多个传送辊46将该记录介质向转印位置(在该位置,将布置在最下方的驱动辊16和转印辊48布置得彼此相对并且夹住中间转印带18)进行传送。然后,将传送至转印位置的记录介质夹在转印辊48和中间转印带18之间,从而将已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8的带表面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将已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传送至定影装置50。由定影装置50实现定影处理以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其后,由传送辊对52A和52B将记录介质弹出到机器外部的弹出盘54。
在盘40上方设置有记录介质翻转传送路径56,记录介质翻转装置(未示出)布置在该记录介质翻转传送路径56的中途。从传送辊对52A和传送辊对52B之间将要在两面都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介质馈送进记录介质翻转传送路径56,由记录介质翻转装置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前后翻转,然后将其传送回转印位置。然后,在转印位置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记录介质的背面,由定影装置50对转印到背面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并且记录介质被弹出到弹出盘54。此外,图像传感器58布置在定影装置50的相对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图像传感器58能够检测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图像。图像传感器58经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信号处理电路70连接到CPU 72,并将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图像的检测结果输出到CPU 72。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还配备有图像处理控制器66和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图像处理控制器66设置有经由网络96向客户终端98发送数据以及从其接收数据的功能,并且如图3所示,与原稿读取装置12相连接。图像处理控制器66对通过网络96从客户终端98接收的数据、通过用原稿读取装置12读取原稿而获得并从原稿读取装置12输入的数据等执行图像处理,诸如颜色空间转换、灰度(gradation)转换、格式转换、压缩/解压缩、特定图像形成装置10的灰度和密度的校准、二元转换(画面处理)等。图像处理控制器66将经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
如图3所示,由闪速存储器、EEPROM等形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74,以及与图像形成部20、22、24和26相对应的四个曝光控制电路76、78、80和82分别与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CPU 72相连接。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10时,将各个颜色的校正数据和标准周期校正值(稍后都会描述)分别存储在存储器74中。通过校正数据设置处理(将稍后对其描述)周期性地更新存储在存储器74中的各个颜色的校正数据,并且通过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将稍后对其描述)周期性地更新标准周期校正值。此外,将用于在CPU 72处执行上述处理以及图像形成处理(将稍后对其描述)的程序预先存储在存储器74中。
因为用于各个颜色的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相互具有同样的结构,所以将描述用于黄色的曝光控制电路76的结构作为示例。曝光控制电路76配备有缓冲存储器84和校正数据存储器86。由图像处理控制器66将黄色图像数据写入到缓冲存储器84,由CPU 72将黄色校正数据写入到校正数据存储器86。校正数据存储器86的数据输出端子连接到选择器88的两个输入端子之一。将表示“不校正”的数据零恒定地输入到选择器88的另一输入端子。从CPU 72将校正开/关数据(表示是否对曝光头34的发光周期进行校正)输入到选择器8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当所输入的校正开/关数据是用于“校正开启”时,选择器88输出从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入至其的校正数据,而当该开/关数据是用于“校正关闭”时,选择器88输出表示“不校正”的数据零。
如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的,针对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每个位置,分别设置校正数据(其被写入到校正数据存储器86)。将各校正数据存储在校正数据存储器86中的各自的存储区中,所述存储区的地址表示与该单个校正数据相对应的位置。校正数据存储器86的地址端子与CPU72相连接。基于经由信号处理电路70从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4输入的旋转位置信号,CPU 72确定沿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与由图像形成部20的曝光头34进行曝光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从曝光控制电路76将输出图像数据提供给该曝光头34。CPU 72重复进行处理以将表示已确定的位置的地址输入到校正数据存储器86。因此,输入到校正数据存储器86的地址随着感光鼓30的旋转而顺序地改变。从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出与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的、来自图像形成部20的曝光头34的光束所照射的位置相对应的校正数据,并且该校正数据随着感光鼓30的旋转而顺序地改变。
选择器88的输出端子连接到加法器90的两个输入端子之一。将从选择器88的输出端子输出的数据输入到加法器90以用作发光周期校正值。将标准周期数据(表示图像形成部20的曝光头34的发光周期的标准值)输入到加法器90的另一输入端子。加法器90输出其中将发光周期标准值与发光周期校正值相加的数据(发光周期值)。加法器90的输出端子连接到比较器92的两个输入端子之一,将从加法器90输出的发光周期值输入到比较器92。计数器94的输出端子连接到比较器92的另一输入端子。将具有特定频率的时钟信号输入到计数器94的时钟输入端子CK。计数器94的重置端子SR与比较器92的输出端子相连接。计数器94对通过时钟信号输入端子CK输入的时钟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输出到比较器92。比较器92在通过其两个输入端子而输入的值匹配时输出匹配信号(脉冲)。将该匹配信号输入到计数器94的重置端子SR,并重置计算器94所保存的计数值。
因此,每当计数器94所保存的计数值达到从加法器90输入的发光周期值时,从比较器92输出匹配信号。比较器92的输出端子还连接到缓冲存储器84,并且将从比较器92输出的匹配信号输入到缓冲存储器84以用作曝光周期信号(即同步信号)。每当从比较器92输入用作曝光周期信号(同步信号)的脉冲时,缓冲存储器84将与一行相对应的数据输出到曝光头34以用作输出图像数据。从而,曝光头34的LED以由曝光周期信号(同步信号)进行同步了的周期(即,以与从加法器90输入到比较器92的发光周期值相对应的周期)重复地发光,并且根据从缓冲存储器84输出的输出图像数据选择在曝光周期的各循环中发光的LED。
接下来,将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由于制造误差等,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感光鼓30发生旋转轴的偏心、倾斜等是寻常的。以感光鼓30的一转作为一个周期,当驱动感光鼓30使其旋转时,由于感光鼓30的旋转轴的偏心、倾斜等,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会周期性地变化(图4A示出了一示例)。另一方面,曝光头34的发光周期通常是固定的。因此,在感光鼓30的一转期间,在曝光位置处,感光鼓30的外周面在曝光头34的一次发光和下一次发光之间的移动距离是变化的。作为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倍率)变化,这些变化在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中变得可见(图4B示出了与图4A所示的周缘速度变化对应的密度变化的示例)。此外,感光鼓30的旋转轴偏心和/或倾斜的程度在各个感光鼓30之间不同。因此,在制造与此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时(发运之前),执行如下所述的校正数据设置操作。
在该校正数据设置操作中,首先,由感光鼓驱动部60驱动特定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30使其旋转。在该状态下,由周缘速度测量装置测量在一转期间内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该周缘速度测量装置对应于本发明的周缘速度检测部。然后,基于周缘速度检测装置所测量的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针对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计算发光周期校正量(期间值),该发光周期校正量使在曝光位置处的感光鼓30的外周面在曝光头34的一次发光到下一次发光的时间段(即发光间隔)内的移动距离恒定。因此,如图4C中的示例所示,获得了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处的发光周期校正量。这里,为了防止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随着对发光周期的校正而改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通过上述操作而获得的校正量,使其平均值为零。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图4C中的将校正量标记为相对于标准周期为正的区域的面积与将校正量标记为负的面积相等。
然后,通过将由上述处理提供的校正量除以输入到计数器94的时钟信号输入端子CK的时钟信号的周期,针对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分别计算校正数据。换句话说,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上述处理提供的校正量/输入到计数器94的时钟信号输入端子CK的时钟信号的周期。与用于识别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中的对应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关联地将计算出的各个校正数据存储在存储器74中。针对单个图像形成部20至26的各个感光鼓30,执行上述校正数据设置操作。因此,如图3中的示例所示,针对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将用于校正图像内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倍率)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而引起的)的校正数据分别存储在存储器74中。
在定影处理期间,由定影装置50对已由图像形成装置10完成了在其一面形成(转印和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并且由于水分的蒸发,所以与定影处理之前的记录介质相比,其尺寸变得小了一点。取决于记录材料的类型,在定影处理中,所述尺寸也可能变得大了一点。因此,在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两面的情况下,在将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10弹出之前,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第一面(其上形成图像的第一面,在下文中将其称为正面)的图像经过了两次定影处理,而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的反面,以下称为背面)的图像经过了一次定影处理,然后将该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装置10弹出。结果,形成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弹出的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尺寸和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尺寸可能彼此不同。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相同的图像形成在特定类型记录介质的两面上,并且分别测量形成在该特定类型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即图像沿着副扫描方向的总倍率)。基于所测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之间的差,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处理针对该特定类型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曝光头34的标准周期的校正量,以使将形成在该特定类型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等。针对每种类型的记录介质,预先执行该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处理。因此,如图3中的示例所示,在发运前,将通过上述处理为每种类型的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所设置的标准周期校正量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存储器74中。
曝光头34的标准周期的校正量的设置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指定校正量:将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作为基准,以使形成在同一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该基准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可以为0(不校正),可以将当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该标准周期根据形成在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形成在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比而改变。更具体地,如作为示例的图5A所示,如果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为L1,形成在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为L2,并且差(L2-L1)为ΔL,那么可以将当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比校正前的标准周期大L1/L2倍。因此,如图5B所示,可以使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匹配。
作为另一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设置标准周期校正量:将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作为基准,以使形成在同一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该基准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为0(不校正)。可以将当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该标准周期根据形成在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形成在正面的图像的整个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比而改变。更具体地,如图5A所示的示例,可以将当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比校正前的标准周期大L2/L1倍。因此,如图5C所示,可以使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匹配。
作为又一示例,可以将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原始副扫描方向长度(绝对倍率)用作基准值,将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分别设置为使将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分别与该基准值相等。可以将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图像要形成在正面时的标准周期根据所述基准值与形成在正面的图像的整个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比而改变。也可以将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当图像要形成在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根据所述基准值与形成在背面的图像的整个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比而改变。更具体地,对于图5A所示的示例,如果上述基准值为Lref,那么可以将图像要形成在正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比校正前的标准周期大Lref/L1倍,并且可以将图像要形成在背面时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比校正前的标准周期大Lref/L2倍。因此,如图5D所示,可以使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匹配。
接下来将参照图6的流程图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时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CPU 72所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在该图像形成处理中,首先,在图像形成部20至26处形成图像之前,在步骤120中,从存储器74读取用于各个颜色的校正数据,将所读取的用于黄色的校正数据写入到曝光控制电路76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将所读取的用于洋红色的校正数据写入到曝光控制电路78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将所读取的用于青色的校正数据写入到曝光控制电路80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并且将所读取的用于黑色的校正数据写入到曝光控制电路82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这里,写入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的校正数据是用于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的校正数据的集合。在各校正数据存储器86中,将用于各个位置的校正数据写入到各自的存储区域中,各存储区域的地址代表对应的位置。
在步骤122中,从记录介质传感器42获取容纳在盘40中的记录介质(即,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类型。然后,在步骤124中,从存储器74读取与在步骤122中获取的记录介质类型相对应的正面标准周期校正值,利用已从存储器74读取的正面标准周期校正值对预先单独设置的标准周期值进行校正,并将经校正的标准周期值分别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以用作标准周期数据。将该标准周期数据输入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的各自的加法器90。当完成了上述的将校正数据写入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并将标准周期数据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时,将图像形成用指令发送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以及图像形成部20至26,然后程序进行到步骤126。
在步骤126中,判断打印(将图像转印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是否完成。如果该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则程序进行到步骤128,判断是否指示了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两面上。如果指示了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上,则该判断结果是否定的,程序返回到步骤126,重复步骤126和128直到步骤126的判断结果为肯定为止。然而,如果指示了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两面上,则程序进行到步骤130,判断是否完成了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一面(正面)上。在该判断结果为否定时重复步骤130,直到该判断结果为肯定为止。
同时,与从步骤126开始的处理并行,CPU 72基于经由信号处理电路70从各个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4输入的旋转位置信号,确定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的哪个位置对应于由曝光头34进行曝光的位置。CPU 72执行重复的处理以将表示已确定的位置的地址输入到各个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图像形成部20至26)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因此,从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的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出与来自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的由图像形成部20至26的曝光头34的光束所照射的位置相对应的校正数据,并且该校正数据随着感光鼓30的旋转而顺序地改变。
CPU 72还将表示“校正开启”的各个数据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以用作校正开/关数据。因此,在各个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处,将从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出的校正数据经由选择器88输入到加法器90,然后将其与从CPU 72输入的标准周期数据相加。将相加结果输入到比较器92以用作发光周期值,曝光头34的LED以与该发光周期值相对应的周期重复地发光。此外,从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出的校正数据随着感光鼓30的旋转而顺序地改变(在图像形成期间)。因此,在感光鼓30旋转一次的期间内,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如图4C所示地改变。
更具体地,当从曝光头34发出的光束照射到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的周缘速度增加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曝光-记录的部分将呈现为具有低密度和高倍率的部分)时,如图7B所示,使得发光周期短于当从曝光头34发出的光束照射到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的周缘速度与设计值相匹配的位置时的发光周期(见图7A)。相反,当从曝光头34发出的光束照射到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多个位置之中的周缘速度降低的位置(在该位置处,曝光-记录的部分将呈现为具有高密度和低倍率的部分)时,使发光周期变得更长,如图7C所示。
因此,不管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如何,通过曝光头34的LED的循环照射而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主扫描行之间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间距将会是恒定的。结果,即使由于制造误差等使感光鼓30的旋转轴存在偏心、倾斜等,也可以防止将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表现(呈现)为通过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而形成的图像内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倍率的变化。这里,如先前所述,可以根据需要将由从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出的校正数据所规定的校正量调整为使其平均值为零。因此,即使基于上述校正数据校正了发光周期也不会改变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仅根据从CPU 72输入的标准周期数据而改变。
如果指示了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一面(仅正面)上,那么当完成了将图像形成在所指示张数的记录介质的一面上时,步骤126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并且图像形成处理结束。如果指示了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两面(正面和背面)上,那么当执行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的时间到达时,步骤130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并且程序进行到步骤132。在步骤132中,从存储器74读取与在步骤122中获取的记录介质类型相对应的背面标准周期校正值,使用从存储器74读取的标准周期校正值对预先单独设置的标准周期值进行校正,然后将经校正的标准周期值分别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以用作标准周期数据。
按此方式,通过与形成用于转印并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上的图像时的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进行比较,形成用于转印并形成在背面上的图像时的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增加或减小了这样的量:该量与背面标准周期校正值和正面标准周期校正值的差相对应。结果,如图5B、5C或5D所示,使得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形成在同一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匹配。总之,在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处理中,当执行了步骤132的处理时,程序进行到步骤134,并判断打印(将图像转印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是否已完成。如果该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则程序进行到步骤136,并判断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是否已完成。如果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之后需要执行在下一张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则步骤136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程序返回到步骤124,并且重复从步骤124开始的处理。当已完成了在所指示数量的记录介质的两面上的图像形成时,步骤134的判断是肯定的,并且图像形成处理结束。
现在,通过如先前所述使用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10时写入到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存储器74的校正数据和标准周期校正值对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进行校正,并且使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主扫描行的沿副扫描方向的间距恒定,如图8A所示,可以消除图像内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或倍率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感光鼓30的旋转轴的偏心、倾斜等所引起的)。然而,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的持续,会出现随时间的各种改变,例如感光鼓30的表面处的层厚度随时间的改变、显影装置36的显影和处理特性随时间的改变、转印部38的转印效率随时间的改变等。因此,由于这些随时间的各种改变,即使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主扫描行的沿副扫描方向的间距是恒定的,在图像内沿着副扫描方向也会发生密度等的周期性变化,如图8B所示。
因此,在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CPU 72周期性地执行图9所示的校正数据设置处理。执行该校正数据设置处理的定时可以是每次在前一次执行该处理之后、达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运行小时的累积值时,并且可以是每次从控制面板14指示执行该处理时。
在该校正数据设置处理中,首先,在步骤140中,读出预先存储在存储器74中的、用来形成用于密度/倍率变化的测量的图案图像的数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如图2所示的在沿着副扫描方向的、至少在感光鼓30的圆周长度的范围内具有恒定密度的长条形图案图像,作为密度/倍率变化的测量图案图像。在下一步骤142中,在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中,从还没有对其执行随后的处理的颜色之中选择一测量目标颜色。然后,将在步骤140中读取的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数据写入到与该选择的测量目标颜色相对应的曝光控制电路的缓冲存储器84。然后,输出表示“校正关闭”的数据和发光周期标准值以分别用作校正开/关数据和发光周期值,其后指示执行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形成。因此,利用与测量目标颜色相对应的曝光控制电路和图像形成部将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并将已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
当中间转印带18的已转印了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部分到达了布置有CCD传感器28的位置时,在下一步骤144中,由CCD传感器28顺序地读取中间转印带18上的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同时,在CPU 72处,在已向与测量目标颜色相对应的曝光控制电路指示了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之后,通过监控(对脉冲数量进行计数等)经由信号处理电路70从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64(其检测感光鼓30的旋转位置)输入的旋转位置信号,检测感光鼓30(在其处正在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旋转量。在下一步骤146中,根据CCD传感器28开始读取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时间以及感光鼓30在从指示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直到开始读取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为止的期间内的旋转量,确定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各区域(由CCD传感器28所读取)形成在感光鼓30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多个位置中的哪些位置上。
这里,在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时,不进行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的校正。因此,除了图像形成装置10的随时间的各种改变所引起的变化分量之外,还存在由感光鼓30的旋转轴的偏心、倾斜等所引起的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所以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各个部分的密度和倍率是变化的。因此,在下一步骤148中,基于由CCD传感器28读取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结果,计算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各个部分的密度变化。基于计算出的密度变化,针对感光鼓30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设置发光周期校正量(期间值),该发光周期校正量将使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各个部分的密度恒定。
更具体地,例如,如图10所示,对于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密度高于平均密度的高密度部分,根据与所述平均密度的差的大小,将感光鼓30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之中形成了该高密度区域的位置的发光周期校正量指定为使发光周期更长。此外,对于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密度低于平均密度的低密度部分,根据与所述平均密度的差的大小,将感光鼓30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之中形成了该低密度区域的位置的发光周期校正量指定为使发光周期更短。然后,一旦已完成了对感光鼓30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的发光周期校正量的设置,为了防止由于发光周期校正而使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改变,根据需要,将校正量的大小调整为使该校正量的平均值为零。
然后,在步骤150中,根据在步骤148中针对感光鼓30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所指定的发光周期校正量,分别计算感光鼓30的沿着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的校正数据。用计算出的校正数据改写先前存储在存储器74中的测量目标颜色的校正数据,并将其存储在那里。在下一步骤152中,判断是否针对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中的每一颜色都执行了从步骤142开始的处理。如果该判断结果是否定的,则程序返回到步骤142,并且重复步骤142至152,直到步骤15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为止。然后,当步骤15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校正数据设置处理结束。
按此方式,针对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中的每一颜色,将用于校正图像内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倍率)变化(这是由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随时间的各种改变所引起的)的新校正数据存储在存储器74中。因此,在图像形成时,因为使用该新校正数据来校正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所以校正了图像内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倍率)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随时间的各种改变所引起的。
图像形成装置10随时间的各种改变还可以表现为被转印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改变。因此,在与该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图像形成部控制器68的CPU 72周期性地执行图11所示的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执行该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的定时可以是:每当对容纳在盘40中的特定记录介质类型的记录介质前一次执行该处理之后达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运行小时的累积值时,并且/或者可以是每当从控制面板14指示执行该处理时。
在该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中,首先,在步骤160中,读出预先存储在存储器74中的、用来形成用于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的图案的数据。这里,可以使用前述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作为该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或者可以独立地准备专用的图案图像。在下一步骤162中,将在步骤160中读取的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数据写入到特定曝光控制电路的缓冲存储器84。然后,输出表示“校正关闭”(或者可能是“校正开启”)的数据以及发光周期标准值以分别用作校正开/关数据和发光周期值,其后指示将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上。因此,由特定曝光控制电路和对应的图像形成部将该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然后将其转印到特定记录介质类型的记录介质的正面,并由定影装置50进行定影。然后,在步骤164中,由图像传感器58检测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正面的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
在步骤166中,将在步骤160中读取的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数据再次写入到特定曝光控制电路的缓冲存储器84。此外,输出表示“校正关闭”(或者可能是“校正开启”)的数据以及发光周期标准值以分别用作校正开/关数据和发光周期值,其后指示将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上。因此,由特定曝光控制电路和对应的图像形成部将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再次形成在感光鼓30的外周面上。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再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8,然后将其转印到特定记录介质类型的记录介质的背面,并由定影装置50进行定影。然后,在步骤168中,由图像传感器58检测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背面的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
在步骤170中,基于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背面的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正面的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比,分别指定正面和背面的标准周期校正值。类似于先前描述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操作,如果将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正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用作基准,则这种标准周期校正值的设置可以将正面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0(不校正),而将背面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为校正前的标准周期的L1/L2倍(见图5B)。如果将已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用作基准,则可以将背面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0(不校正),而将正面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为校正前的标准周期的L2/L1倍(见图5C)。此外,如果将图像的原始副扫描方向长度(绝对倍率)用作基准,则可以将正面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为校正前的标准周期的Lref/L1倍,并且将背面的标准周期校正量设置为使校正后的标准周期为校正前的标准周期的Lref/L2倍(见图5D)。
然后,在步骤172中,与记录介质类型和正背面标识符相关联地将在步骤170中指定的正面和背面标准周期校正值存储在存储器74中,然后,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结束。因此,新的标准周期校正值存储在存储器74中,该新的标准周期校正值用于校正通过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变化(该变化是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随时间的各种改变所引起的)。因此,在将图像形成到记录介质的两面上时,使用上述新的标准周期校正值来校正曝光头34的LED的发光周期。因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10的随时间的各种改变会表现为通过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改变,也可以校正要形成在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以使形成在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匹配。
这里,描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由CCD传感器28执行对用于检测图像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倍率)变化的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读取,并由图像传感器58执行对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的检测,所述正面-背面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用于检测通过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之间的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用原稿读取装置12或者与图像形成装置分离的扫描仪等来执行对各个图案图像的读取。然而,当读取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时,必须确定沿着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哪些位置形成了沿着所述图案图像的副扫描方向的、通过读取图案图像来检测其密度的各个部分。在此情况下,如图12中的示例所示,可以将标记100添加到该图案图像以识别感光鼓30上的形成图案图像的各个部分的位置。因此,即使当用原稿读取装置12或与图像形成装置10分立的扫描仪读取图案图像时,也可以根据标记100来进行所述确定。
在图9所示的校正数据设置处理中,在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时,将表示“校正关闭”的校正开/关数据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因此,将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形成为使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各个部分的密度和倍率因为以下原因而变化:由于感光鼓30的旋转轴的偏心、倾斜等而引起的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随时间的各种改变。用从该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中得到的新的校正数据来覆写先前的校正数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时将表示“校正开启”的校正开/关数据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从而将密度/倍率测量图案图像形成为使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各个部分的密度和倍率仅仅因为以下原因而变化:图像形成装置10自前一次校正数据设置起随时间的各种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从该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中得到的校正数据(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自前一次校正数据设置起随时间的各种改变来校正密度等的校正数据)与先前的校正数据组合以获得新的校正数据。
此外,以上描述了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不管要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内容为何,都使用相同的校正数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主扫描行的沿着副扫描方向的间距在通过画面处理所实现的图像中改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可见密度变化的大小根据应用于图像的画面的类型(即,画面的角度、画面的类别(行形式、点形式等)等)而不同。因此,尤其在认为对密度变化的高精度校正要比对倍率变化的高精度校正更重要的情况下,可以为画面的每种类型(或者如果根据可见密度变化的大小而将画面类型分为多个组,则为每个画面类型组)指定校正数据。因此,可以从图像处理控制器66获取在将图像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数据时所使用的画面类型,并且根据所获取的画面类型来切换校正数据。
如下所示可以为每种画面类型(或每个画面类型组)指定校正数据。例如,当通过校正数据设置操作根据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得到了发光周期校正量(校正数据)时,预先计算出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的变化量与可以抑制可见密度变化的发光周期校正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各个画面类型(或者各个画面类型组)的校正系数。因此,基于由周缘速度测量装置测量的感光鼓30的周缘速度变化,通过与这些校正系数相乘,可以获得每种画面类型(或每个画面类型组)的校正数据,这些校正数据具有互不相同的发光周期校正量,如图13A、13B和13C中的示例所示。
此外,当形成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并且通过读取该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而得出发光周期校正量(校正数据)时,可以按与上述方式相似的方式预先得出用于每种画面类型(或每个画面类型组)的校正系数(例如这样的校正系数,其表示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中的密度变化与对应画面类型的图像中的可见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使用这些校正系数获得用于每种画面类型(或每个画面类型组)的校正数据。另外,可以使用如图14的示例所示的包括多个区域(在该多个区域使用画面类型互不相同的多个画面来执行画面处理)的图像作为密度/倍率变化测量图案图像(在图14中,该多个区域被标志为“画面A”、“画面B”和“画面C”),来计算各个区域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变化而为每个区域得出校正数据,从而获得用于每种画面类型(或每个画面类型组)的校正数据。
另外,通常将具有相对较多行数(例如600行、300行等)的画面用作图像的文本区域并将具有较少行数(其量级例如为175行等)的画面用作图像区域。此外,将使用画面类型互不相同的多个画面执行画面处理的多个区域混合在单幅图像内是普遍的。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可以在每个曝光控制电路处设置多个校正数据存储器86,并在所设置的多个校正数据存储器86和选择器88之间设置额外的选择器,用于选择校正数据。可以配置这样的结构:CPU 72将与互不相同的画面类型(或画面类型组)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校正数据写入到设置在各个曝光控制电路中的多个校正数据存储器86中,并且对于从所述多个校正数据存储器86输入的各个校正数据,校正数据选择用选择器选择性地将与图像数据(其是从图像处理控制器66顺序输入的)的画面类型相对应的校正数据输出到选择器88。
因此,例如当对使用行形式画面的图像区域进行曝光时,可以使发光周期的校正量相对较小,而当对使用点形式画面的图像区域进行曝光时,可以使发光周期的校正量相对较大。因此,即使在将使用画面类型互不相同的多个画面执行画面处理的多个图像区域混合在单幅图像内的情况下,也可用适合于单独图像区域的画面类型的校正量来校正发光周期,并且可以合适地切换发光周期地校正量,以分别校正各个图像区域的可见密度变化。
此外,以上描述了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将作为标准周期校正值的相同的校正量输出到与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相对应的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得到这样的标准周期校正值,分别针对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中的每个颜色,使通过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的图像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匹配(这可以通过对每个颜色执行图11的标准周期校正值设置处理的步骤162至172而实现),并将对应的标准周期校正值输出到曝光控制电路76至82。
如上所述,在与本发明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曝光部,该曝光部配备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运动部使曝光部和图像保持构件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相对移动。这里,沿第一方向在其上布置有用作多个发光部的多个LED的LED头适于作为曝光部。发光控制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使曝光部的多个发光部周期性地发光,以将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因此,通过多个发光部在发光的每个循环进行曝光而形成的沿第一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多个点行被多次布置在第二方向(副扫描方向)上,从而形成图像,该图像被曝光而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
这里,发光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变化。根据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变化,局部地改变构成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点行的间距。在通过延长发光周期而使点行间距变大的区域,点的空间密度减小,从而图像密度减小而倍率增加。在通过缩短发光周期而使点行间距减小的区域,点的空间密度增加,从而图像密度增加而倍率减小。
这样,通过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可以局部地改变图像内沿着第二方向(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或倍率。因此,通过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可以校正图像内沿着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此外,可以在不用控制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光量以及执行控制以改变旋转构件(诸如多角镜等)的旋转速度的情况下实现此点。因此,可以避免使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现在,在图像保持构件是由运动部转动的旋转体并且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根据图像保持构件的沿其旋转方向的位置来改变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的外周面上的图像内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因此,还可以设置位置检测部,其检测图像保持构件的沿图像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因此,可以形成这样的结构:通过发光控制部重复地使所述多个发光部以由根据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其是由位置检测部检测的)的校正量所校正的发光周期发光,从而校正了图像内沿该扫描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此外,还可设置存储部,其存储要应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对应的校正量,这些校正量用于校正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基于对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的预先测量的结果,为图像保持构件的沿着图像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校正量,其中,发光控制部通过从存储部读取与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其是由位置检测部检测的)相对应的校正量,而获取与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校正量。
此外,发光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期间可以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使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根据曝光部在图像保持构件上进行曝光的位置而变得更长,所述位置为以下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a)图像中沿第二方向的密度较高的位置,和
(b)沿第二方向的倍率较低的位置。
此外,发光控制部可以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并且不随该校正而改变由周期性发光的所述多个发光部在所述多个发光部在图像保持构件上形成一页图像的期间内的平均发光周期。
因此,可以防止图像的沿着第二方向的尺寸随着对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改变而改变,或者防止构成对应于一页的图像的点行(沿第一方向(主扫描方向)的点行,其是通过在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各个发光循环进行曝光而形成的)的数量随其改变。
此外,在图像保持构件是由运动部转动的旋转体、并且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由于图像保持构件的偏心等,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可能会变化。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的外周面的图像中的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与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系。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周缘速度检测部,其中,图像保持构件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由运动部旋转并且包括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外周面,周缘速度检测部检测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并且发光控制部基于周缘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图像中的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该周期性变化是随着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的。
因此,对于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可以校正与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系的分量。
以上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位置检测部,该位置检测部检测图像保持构件沿旋转方向的位置,其中,基于周缘速度检测部对在图像保持构件旋转一次的期间内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变化进行检测的结果,针对图像保持构件的各个位置,指定要应用到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校正量,该校正量用于校正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并且发光控制部通过重复地使所述多个发光部以由所指定的多个校正量之中与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其是由位置检测部检测的)相对应的校正量所校正的发光周期发光,从而校正图像内沿着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此外,在对其执行了画面处理的图像中,沿副扫描方向的点间距被改变时的密度变化的大小根据应用于该图像的画面的类型而不同。
考虑到此点,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的图像数据包括已经经受画面处理的图像数据,针对多个类型的画面分别指定校正量,并且发光控制部使用与已应用于该图像数据的画面类型相对应的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
因此,可以根据应用于图像数据的画面类型,对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内沿着第二方向的密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行更精确的校正。
此外,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图像中的沿着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a)用读取部读取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预定图案图像;(b)用读取部读取预定图案图像,该预定图案图像已转印到图像要首先转印到的中间转印体上;(c)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读取部读取预定图案图像,该预定图案图像已经通过从图像保持构件或中间转印体转印而形成在记录介质上;以及(d)用扫描仪读取通过转印到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弹出的记录介质上而形成的预定图案图像。
这里,作为上述预定图案图像,可以使用包括长条区域的图像,该长条区域在沿第二方向的长度至少为预定值(例如,如果图像保持构件是旋转体,则所述长度至少为该图像保持构件的圆周长度)的区域内具有固定的密度,从而可以容易地测量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在以上配置中,可以在以下定时中的至少一个时执行预定图案图像的形成:(a)在例行间隔时自动执行;以及(b)每次从指示部指示形成预定图案图像时。
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内、沿着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变化图案图像也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然而,通过在例行间隔时自动执行预定图案图像的形成,或者在被指示时执行预定图案图像的形成,可以获得在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内、沿着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图案图像被形成时的最新的(up-to-date)变化图案。基于该最新的变化图案,在图像形成期间,通过发光控制部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可以校正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之中的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部件随时间的变化所引起的分量。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在图像保持构件是由运动部转动的旋转体并且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在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之中,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部件随时间的变化所引起的分量也根据图像保持构件的沿着图像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而改变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指定部,该指定部指定对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校正量,所述校正量用于校正图像中的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其中,图像保持构件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由运动部转动并且包括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外周面,将用于识别预定图案图像的各个部分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形成位置的标记添加到该预定图案图像,并且所述指定部基于以下内容指定用于图像保持构件的沿着图像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的校正量:(a)用读取部或扫描仪测量的预定图案图像中的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和(b)通过用读取部或扫描仪读取标记而识别的预定图案图像的各个部分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形成位置。
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校正数据,其可以校正图像内沿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之中,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多个部件随时间的变化所引起的分量。
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转印部,该转印部使顺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被顺序地转印到同一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其中预先测量以下差中的至少一个:(a)由转印部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的正面图像沿第二方向的总倍率与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背面图像沿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和(b)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并且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差,发光控制部根据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要形成在其上的一面是记录介质的正面还是背面,来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从而校正所述总倍率的差和长度的差中的至少一个。
因此,除了单独的图像内沿着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之外,还可以校正通过转印而形成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图像的沿第二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总倍率的差,或者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与基准值的差。
在以上配置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总倍率的差和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a)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读取部分别读取已由转印部分别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预定图案图像;以及(b)用扫描仪分别读取分别形成在从图像形成装置弹出的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预定图案图像。
在以上配置中,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计算部,该计算部基于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沿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和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沿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通过读取部或扫描仪读取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预定图案图像来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差),针对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情况,分别计算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以校正总倍率的差和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中的至少一个。
当以例行间隔自动地按此方式执行或者在被指示时执行将预定图案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并对其进行读取时,可以在形成图案图像时获得沿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最新差或长度与基准值的最新差。基于这些数据,计算部分别计算当图像要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时的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因此,发光控制部根据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要转印并形成至其的一面是记录介质的正面还是记录介质的背面,将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改变为由计算部计算出的平均发光周期之一。因此,即使沿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或长度与基准值的差随时间而发生改变,也可以对其进行校正。
目前,由加热时(例如在定影处理期间)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记录介质的收缩是记录介质的正面图像和背面图像之间存在沿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的主要原因。记录介质的这种收缩的量根据记录介质的类型而不同。
考虑到此点,还可以设置存储部,其针对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中的每一种,针对要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情况,存储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并且发光控制部从该存储部读取与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类型相对应的平均发光周期,并执行对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的改变。
此外,还可将本发明实现为使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进行工作的方法。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使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来发光,使图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并且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内沿着与第一方面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密度和缩放因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存在以下出色效果: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对图像内沿副扫描方向的密度和缩放因子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的校正。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构件,图像形成在该图像保持构件上;
曝光部,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
运动部,其使曝光部和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沿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和
发光控制部,其使所述曝光部的所述多个发光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所述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周期性地发光,并且使所述图像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所述发光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部,
其中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由运动部转动并包括在其上形成所述图像的外周面,
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沿着旋转方向的位置,以及,
所述发光控制部重复地使所述多个发光部以被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校正量所校正的发光周期来发光,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所述当前位置是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要应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各个校正量,所述校正量用于校正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基于对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的预先测量的结果,为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沿着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分别设置所述校正量,
其中,所述发光控制部通过从所述存储部读取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校正量,而获取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校正量,所述当前位置是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发光控制部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使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根据所述曝光部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进行曝光的位置而变得更长,所述位置为以下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a)所述图像中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较高的位置,和
(b)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倍率较低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发光控制部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并且不随着所述校正而改变在由周期性发光的所述多个发光部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形成一页的图像的期间的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周缘速度检测部,
其中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由所述运动部旋转并且包括在其上形成所述图像的外周面,
所述周缘速度检测部检测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以及
所述发光控制部基于所述周缘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所述周期性变化是随着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沿旋转方向的位置,
其中,基于所述周缘速度检测部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旋转一次的期间内的周缘速度变化进行检测的结果,针对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各个位置,指定要应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校正量,所述校正量用于校正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并且所述发光控制部通过重复地使所述多个发光部以被所指定的校正量之中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校正量所校正的发光周期来发光,从而校正所述图像中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所述当前位置是由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的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已经经受画面处理的图像数据,针对多个类型的画面分别指定校正量,并且所述发光控制部使用与已应用于所述图像数据的画面类型相对应的校正量,来校正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a)用读取部读取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预定图案图像;
(b)用读取部读取预定图案图像,所述预定图案图像已被转印到所述图像要首先被转印到的中间转印体上;
(c)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读取部读取预定图案图像,所述预定图案图像通过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或中间转印体转印而形成在记录介质上;以及
(d)用扫描仪读取预定图案图像,所述预定图案图像已通过转印到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弹出的记录介质上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以下定时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所述预定图案图像的形成:
(a)以例行间隔自动执行;以及
(b)每当从指示部指示形成所述预定图案图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指定部,所述指定部指定用于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的校正量,所述校正量用于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其中,所述图像保持构件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由所述运动部转动并且包括在其上形成所述图像的外周面,
将用于识别所述预定图案图像的对应部分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形成位置的标记添加到所述预定图案图像,以及
所述指定部基于以下内容指定用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沿着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各个位置的校正量:
(a)用读取部或扫描仪测量的所述预定图案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和
(b)通过用读取部或扫描仪读取所述标记而识别的所述预定图案图像的各个部分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形成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转印部,所述转印部使顺序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被顺序地转印到同一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上,
其中预先测量以下差中的至少一个:
(a)由所述转印部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的正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总倍率与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背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和
(b)所述正面图像和所述背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以及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差,所述发光控制部根据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要形成在其上的一面是记录介质的正面还是背面,来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从而校正所述总倍率的差和所述长度的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所述总倍率的差和所述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a)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读取部分别读取由所述转印部分别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所述预定图案图像;以及
(b)用扫描仪分别读取分别形成在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弹出的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所述预定图案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计算部,所述计算部基于所述正面图像和所述背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与所述正面图像和所述背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针对要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情况,分别计算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以校正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总倍率的差和所述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其中通过读取部或扫描仪读取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所述预定图案图像来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存储部,所述存储部针对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中的每一种,针对要将所述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的情况,存储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平均发光周期,
其中,所述发光控制部从所述存储部读取与其上要形成所述图像的记录介质的类型相对应的所述平均发光周期,并执行对所述多个发光部的所述平均发光周期的改变。
1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该方法用于包括图像保持构件和曝光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曝光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曝光部和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沿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以及
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曝光部的所述多个发光部根据表示要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而周期性地发光,以将所述图像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构件上;以及
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相对移动包括使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旋转,所述图像保持构件是旋转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沿旋转方向的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包括通过重复地使所述多个发光部以被与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校正量所校正的发光周期来发光,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所述当前位置是在所述检测中检测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周期性变化,
其中,所述控制包括基于所述检测的结果在图像形成期间改变所述多个发光部的发光周期,以校正所述图像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密度和倍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周期性变化,所述周期性变化是随着图像保持构件的周缘速度的变化而发生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将顺序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顺序地形成在同一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上,
其中预先测量以下差中的至少一个差:
(a)形成在正面的正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总倍率与形成在背面的背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总倍率的差;和
(b)所述正面图像和所述背面图像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对于基准值的差,以及
所述控制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差,根据形成在图像保持构件上的图像要形成在其上的一面是记录介质的正面还是背面,来改变平均发光周期,从而校正总倍率的差和长度的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CN2006101470423A 2005-11-25 2006-11-13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1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0650 2005-11-25
JP2005-340650 2005-11-25
JP2005340650A JP2007144731A (ja) 2005-11-25 2005-11-2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1440A true CN1971440A (zh) 2007-05-30
CN1971440B CN1971440B (zh) 2010-05-19

Family

ID=38087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70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1440B (zh) 2005-11-25 2006-11-13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63654B2 (zh)
JP (1) JP2007144731A (zh)
KR (1) KR100846379B1 (zh)
CN (1) CN19714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6362A (zh) * 2010-12-13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发光控制设备、发光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14981B (zh) * 2008-06-23 2013-04-2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3027B2 (ja) * 2006-07-31 2013-07-10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ベー・ヴエー 像対シートの位置決めのための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167809B2 (ja) * 2007-12-27 2013-03-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210753A (ja) * 2009-03-09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5761929B2 (ja) * 2009-06-24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030516B2 (en) 2009-10-12 2015-05-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nonuniformity compensation for halftone screens
JP5428731B2 (ja) * 2009-10-13 2014-0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書込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73B2 (ja) * 2010-12-17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ラインヘッド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ラインヘッド制御方法
JP5741044B2 (ja) * 2011-02-15 2015-07-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793951B2 (ja) 2011-05-12 2015-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のバッファ制御方法
JP5779967B2 (ja) 2011-05-12 2015-09-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補正値情報生成方法
US9182720B2 (en) * 2011-10-26 2015-11-1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ducing image density irregularity
JP2013167718A (ja) * 2012-02-15 2013-08-29 Fuji Xerox Co Ltd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95693A (ja) * 2012-03-19 2013-09-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4683B2 (ja) * 2013-02-28 2016-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と発光素子ユニットの濃度ズレ量の取得方法
JP2015011237A (ja) * 2013-06-28 2015-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1615B2 (ja) * 2013-10-17 2017-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5166B2 (ja) * 2015-03-30 2019-03-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KR20170013103A (ko) * 2015-07-27 2017-02-0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노광유닛 제어방법
JP2017106974A (ja) 2015-12-07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702030B2 (ja) * 2016-06-30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補正方法、走査制御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805779B2 (ja) * 2016-12-09 2020-1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8113636A (ja) * 2017-01-13 2018-07-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US10126696B1 (en) 2017-06-28 2018-11-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aptive printhead calibration process
US10192150B2 (en) 2017-06-28 2019-01-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 engine with print-mode-dependent pulse timing functions
US10036975B1 (en) 2017-06-28 2018-07-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termining a pulse timing function for a linear printhead
US10885405B2 (en) 2019-05-21 2021-01-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rrecting cross-track errors in a linear printhead
US11126107B2 (en) 2019-05-21 2021-09-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with cross-track position error correction
US11106954B2 (en) 2019-09-09 2021-08-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rrecting in-track errors in a linear printhead
US11138482B2 (en) 2019-09-09 2021-10-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with in-track position error correction
US10872278B1 (en) 2019-09-25 2020-12-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rrecting tone scale errors in a digital printer
US10962898B1 (en) * 2020-03-12 2021-03-3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11797803B1 (en) 2022-08-10 2023-10-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rack error correction incorporating anti-aliasing
US11914319B1 (en) 2022-08-10 2024-0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providing in-track error correction incorporating anti-aliasing at cross-track pos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7267A (ja) * 1989-03-09 1990-09-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濃度ムラ補正方法
JP3538446B2 (ja) * 1993-03-15 2004-06-1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26166A (ja) * 1996-02-21 1997-09-02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66534A (ja) * 1996-03-28 1997-10-07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3604847B2 (ja) 1996-12-24 2004-12-2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4920A (ja) 1997-06-27 1999-0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53887A (ja) * 1997-11-19 1999-06-08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89540A (ja) 1998-09-11 2000-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8330A (ja) 1999-02-24 2000-09-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21852B2 (ja) * 1999-09-13 2005-02-16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281589A (ja) 2000-04-03 2001-10-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2002086800A (ja) * 2000-07-13 2002-03-26 Fuji Xerox Co Ltd 濃度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1116A (ja) 2000-09-13 2002-03-27 Fuji Xerox Co Ltd 光量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1600A (ja) 2002-12-10 2004-07-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レジずれ補正方法
JP4311093B2 (ja) 2003-06-20 2009-08-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濃度補正量設定装置
JP4289094B2 (ja) 2003-09-18 2009-07-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
JP2005131961A (ja) 2003-10-30 2005-05-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542162B2 (en) * 2003-12-01 2009-06-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5193615A (ja) 2004-01-09 2005-07-21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058325B2 (en) * 2004-05-25 2006-06-06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banding defects using feedback and/or feedforward control
JP4765576B2 (ja) * 2005-11-22 2011-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補正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4981B (zh) * 2008-06-23 2013-04-2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66362A (zh) * 2010-12-13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发光控制设备、发光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63654B2 (en) 2010-02-16
KR20070055334A (ko) 2007-05-30
US20070120939A1 (en) 2007-05-31
CN1971440B (zh) 2010-05-19
KR100846379B1 (ko) 2008-07-15
JP2007144731A (ja) 200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14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CN101403872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用于其的颜色重合失调校正方法
US91418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80122868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1551614B (zh) 成像设备
KR20000027725A (ko) 인쇄기 및 그 컬러 레지스트레이션 에러 보정방법
CN10199578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US7978213B2 (en)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of LED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9388B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23465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76527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gradat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5493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打印检查系统
CN101226355A (zh) 自动颜色配准装置及其方法
EP1598200A2 (en) Lin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2566362A (zh) 发光控制设备、发光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01581C (zh) 成像装置和方法以及记录介质确定装置和方法
CN100446031C (zh) 成象装置
KR20110040601A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자동색상정렬방법
US6729239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for correcting spatial recording error
CN1033767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62640B (zh) 通过叠加不同颜色的多个图像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US6021258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image process apparatus, image proces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51866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50134677A1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43863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