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785B -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5785B
CN101995785B CN2010102460800A CN201010246080A CN101995785B CN 101995785 B CN101995785 B CN 101995785B CN 2010102460800 A CN2010102460800 A CN 2010102460800A CN 201010246080 A CN201010246080 A CN 201010246080A CN 101995785 B CN101995785 B CN 101995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value
light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60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5785A (zh
Inventor
富田教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95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5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7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并以取得的所述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实施校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09年8月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190925的优先权。通过在此言及,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读取在感光体鼓或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的基准调色剂像的浓度的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彩色复印机或彩色打印机等,可进行多色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已知如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体鼓等的潜影承载体上形成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并将该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合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而形成多色图像之后,将该多色图像转印到作为转印纸的记录用纸上定影,从而进行图像形成。
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将调色剂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使用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的光学传感器(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读取该转印调色剂的浓度,并从该读取的调色剂浓度改变显影偏置(bias)而进行高浓度校正和灰度校正等。此外,还同样地进行对准(registration)校正(色偏差校正)。
为了提高读取精度,读取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上述光学传感器通常实施光学传感器自身的校准(calibration)。作为该校准方法,以往采取如图10中一点划线所示那样,预先存储对光学传感器的发光元件通电的电流值的默认值(Yd),并根据该默认值(Yd)实施校准的方法。图1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了光学传感器的校准的情况(实线)和通过以往的方法实施的情况(一点划线)的所需时间的情况的说明图。
此外,提出了如下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开2005-13441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参照):不使用这样的默认值,而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和环境校正表,校正基准电流值和基准电压值,从而将最合适的电流/电压值输出到转印辊。
一般,光学传感器的温度依赖性高。但是,由于在从默认值(Yd)实施校准的上述以往技术的方法中,不考虑光学传感器的为温度特性,所以存在以下问题:根据在实施校准时的光学传感器的周围温度(环境温度),必须多次进行校准的重试(retry),在该调整上花费时间。
即,在图10中一点划线所示的以往的校准的实施例中,在对光学传感器的发光元件通过默认值(Yd)的电流时的光接收元件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11)偏离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合适值范围(Xw:例如,2.5~2.6V)的情况下,为了取得合适值范围(Xw)的传感器输出电压,实施4次每次将对发光元件的通电电流值改变规定值的校准。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是,从环境校正表中选择校正值,使用该校正值校正基准电流值/基准电压值,并将该校正之后的基准电流值/基准电压值作为最终值,输出到转印辊和吸引辊(suction roller)的技术。即,使用环境校正表来校正基准电流值/基准电压值,但由于不是在光学传感器自身的校准中使用该环境校正表,所以对于光学传感器的校准,依然与上述以往技术相同地存在在该调整上花费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其实现了读取在感光体鼓或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的基准调色剂像的浓度的光学传感器自身的校准时间的缩短。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并以取得的所述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实施校准。更具体地说,所述调色剂像承载体包括:转印带,对在感光体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对所述转印带的基底(basis material)进行所述校准。此外,作为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适当地使用由LED等的发光元件和发光二极管等的光接收元件构成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
即,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一次转印到转印带上的基准调色剂像的检测之前,对没有一次转印基准调色剂像的转印带的基底进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自身的校准。此时,通过从存储部件中取得与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对应的驱动值,实施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自身的校准,能够以取得接近光接收元件的合适值范围的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发光元件的驱动值来实施校准,所以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作为其结果,能够缩短校准时间。此外,通过进行对于转印带的基底的校准,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之后的对准校正或调色剂像浓度校正等的校准。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值可以是对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通电的电流值(发光电流值)。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值可以是对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通电的电流值的温度系数值,使用该温度系数值,通过运算求出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的电流值。这样,通过运算从温度系数值求出对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通电的电流值,从而能够更加细致地设定校准的开始电流值。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完成校准时的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与对于在所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的驱动值进行改写。这样,通过在每次实施校准时改写(更新)驱动值,从而在接着使用该驱动值实施校准的情况下,能够从接近完成校准的驱动值(即,光接收元件的传感器输出电压成为合适值范围内的驱动值)的驱动值实施校准,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校准时间。即,在接着实施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能够从进一步接近现状的动作状态的驱动值实施校准。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驱动值,并以取得的驱动值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执行以下处理: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并再次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即,在校准的重复中,将第1变化幅度取较大,从而能够使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尽快地接近合适值范围内。这样,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驱动值,并以取得的驱动值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传感器输出电压)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执行以下处理: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并再次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第1变化幅度小的第2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并再次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即,在校准的重复中,最初的变化幅度较大,从而能够使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尽快地接近合适值范围内。这样,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即使校准的重复次数达到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传感器输出电压)也没有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校准而进行错误通知。由于即使重复校准,光接收检测值也没有进入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认为有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以外的原因,所以通过立即结束校准进行错误通知,从而能够对用户通知包括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在内的装置自身存在其他不合适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调色剂像承载体和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之间设置了开闭器,所述开闭器在关闭以保护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的状态下,接近所述调色剂像承载体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开闭器,能够防止转印调色剂的附着等引起的传感器表面的污垢,能够更加正确地实施校准。
此时,在实施校准时,所述开闭器打开。这样,只有在实施校准时打开开闭器,能够防止传感器表面的难以预料的污垢。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所述基准调色剂像,使用画质校正用图案。这样,通过将基准调色剂像设为画质校正用的图案,能够容易进行之后的画质校正。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校准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包括: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的步骤;以及以取得的所述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实施校准的步骤。这样,以基于测定温度的驱动值来实施校准,能够从接近合适值范围的驱动值实施校准,所以能够缩短校准时间。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且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而成;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校准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包括:第1步骤,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以及第2步骤,以取得的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第3步骤,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以及第4步骤,以所述第1变化幅度改变之后的驱动值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所述第3步骤和所述第4步骤的处理。即,在校准的重复中,将第1变化幅度取较大,从而能够使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尽快地接近合适值范围内。这样,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且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而成;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校准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包括:第1步骤,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以及第2步骤,以取得的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第3步骤,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第4步骤,以所述第1变化幅度改变之后的驱动值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第5步骤,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第1变化幅度小的第2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以及第6步骤,以所述第2变化幅度改变之后的驱动值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所述第3步骤至所述第6步骤的处理。这样在校准的重复中,使最初的变化幅度较大,从而能够将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尽快地接近合适值范围内。这样,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看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结构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结构的概略主视图。
图4A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学传感器、开闭器、以及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B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学传感器、开闭器、以及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学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开闭器的开闭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A是表示在对准校正处理时使用的对准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在高浓度校正处理时使用的提前测试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C是表示在灰度校正处理时使用的校正用测试图案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温度校正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校准的处理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了光学传感器的校准的情况(实线)和通过以往的方法实施的情况(一点划线)的所需时间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校准的处理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性质。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1是从正面看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从外部传来的图像数据,对规定的用纸(记录用纸)形成多色以及单色的图像的装置,且由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08、图像形成部102、以及记录用纸传送系统103构成,图像形成部102和记录用纸传送系统103设置在装置主体110中。
图像形成部102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体鼓3、净化单元4、带电器5、中间转印带单元6、以及定影单元7等而构成,记录用纸传送系统103包括供纸盒81和排纸托盘91等而构成。
在装置主体110的上部,设置了放置原稿的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92,在原稿放置台92的下部,设置了用于读取原稿的光学单元90。此外,在原稿放置台92的上侧,设置了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08。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08自动地将原稿传送到原稿放置台92的上面。此外,原稿处理装置108以可向箭头M方向转动自如地构成,通过开放原稿放置台92的上面,能够手动地放置原稿。
在本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是对应于使用了黑(K)、青(C)、品红(M)、黄(Y)的各个颜色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因此,分别设置4个显影器2、感光体鼓3、带电器5、净化单元4,以形成对应于各个颜色的4种潜影,且分别设定为黑、青、品红、黄,由此构成4个图像站(station)。
带电器5是用于将感光体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带电部件,除了图1所示那样的充电型之外,有时也使用作为接触型的辊型或刷型的带电器。
曝光单元1是作为包括了激光射出部和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而构成。在曝光单元1中,配置了用于扫描激光束的多面反射镜、将通过该多面反射镜反射的激光导入感光体鼓3的透镜或反射镜等的光学元件。此外,作为曝光单元1,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使用以阵列状排列了发光元件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的方法。
曝光单元1具有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将被带电的感光体鼓3曝光,从而在其表面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的功能。
显影器2是通过4色(Y、M、C、K)的调色剂,将在各个感光体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的器件。此外,净化单元4是将在显影/图像转印之后的感光体鼓3上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除去/回收的单元。
配置在感光体鼓3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包括:中间转印带(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中间转印辊64、以及中间转印带净化单元65。对应于Y、M、C、K的各个颜色设置了4个中间转印辊64。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以及中间转印辊64架设中间转印带61,并使中间转印带61旋转驱动。此外,各个中间转印辊64提供用于将感光体鼓3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转印偏压。
中间转印带61被设置为接触到各个感光体鼓3。并且,中间转印带61具有以下功能:通过将在感光体鼓3上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合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从而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带61例如使用厚度为100μm~150μm左右的薄片而形成为环状。
从感光体鼓3到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是,通过接触到中间转印带61的里侧的中间转印辊64而进行。在中间转印辊64上,为了转印调色剂像的高电压而施加了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反极性的(+)的高电压)。中间转印辊64是,将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作为基础(base),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盖的辊。通过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能够对中间转印带61均匀地施加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而使用了辊形状,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刷等。
如上所述那样,在各个感光体鼓3上与各个颜色对应地显影的静电潜影叠加到中间转印带61上。这样叠加的图像信息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通过后述的构成二次转印机构部的转印辊10而转印到记录用纸上,该转印辊10配置在记录用纸与中间转印带61的接触位置。其中,作为二次转印机构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转印辊,还可以使用电晕充电器(corona electricalcharger)或转印带。
此时,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辊10以规定的咬压(nip)压接(pressed),并且,在转印辊10上,施加了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记录用纸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反极性的(+)的高电压)。并且,转印辊10为了稳定地取得上述的咬压,将转印辊10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的任一个作为硬质材料(金属等),将另一个作为弹性辊等的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者发泡性树脂辊等)。
此外,如上所述那样,通过接触到感光体鼓3而附着到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或者不通过转印辊10在记录用纸上进行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在下一个步骤中成为发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所以设置为通过中间转印带净化单元65除去/回收。在中间转印带净化单元65中,包括接触到中间转印带61的例如作为净化部件的净化刮板(cleaning blade),净化刮板接触的中间转印带61从里侧以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支撑。
供纸盒81是用于储存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用纸的托盘,设置在装置主体110的曝光单元1的下侧。此外,还可以在手动供纸盒82中放置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用纸。在装置主体110的上方设置的排纸托盘91是用于将印刷完的记录用纸以面朝下(face down)方式累积的托盘。
此外,在装置主体110中,设置了用于将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的记录用纸经由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7送到排纸托盘91的、大致垂直形状的用纸传送路径S。从供纸盒81或手动供纸盒82至排纸托盘91的用纸传送路径S的附近,配置了拾取辊11a、11b、多个传送辊12a~12d、对准辊13、转印辊10、定影单元7等。
传送辊12a~12d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用纸的传送的小型的辊,沿着用纸传送路径S而设置了多个。此外,拾取辊11a设置在供纸盒81的端部附近,从供纸盒81一张一张拾取记录用纸之后提供给用供纸传送路径S。同样地,拾取辊11b设置在手动供纸盒82的端部附近,从手动供纸盒82一张一张拾取记录用纸之后提供给用供纸传送路径S。
此外,对准辊13是暂时保持在用纸传送路径S传送的记录用纸的辊。并且,具有在感光体鼓3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记录用纸的前端对齐的定时,将记录用纸传送到转印辊10的功能。
定影单元7包括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夹着记录用纸旋转。此外,加热辊71设定为,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信号,通过控制部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并且具有功能:与加压辊72一同将调色剂热压着到记录用纸上,从而将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多个调色剂像熔化(melted)、混合、压接,能够对记录用纸进行热定影。此外,设置了用于从外部加热加热辊71的外部加热带73。
接着,说明用纸传送路径。
如上所述那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了预先存储记录用纸的供纸盒81、以及手动供纸盒82。为了从这些供纸盒81和手动供纸盒82提供记录用纸,配置了各个拾取辊11a、11b,将记录用纸一张一张导入到用纸传送路径S。
从各个供纸盒81、82传送的记录用纸通过用纸传送路径S的传送辊12a而传送到对准辊13,在记录用纸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对齐的定时传送到转印辊10,在记录用纸上写入图像信息。之后,记录用纸通过定影单元7,记录用纸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通过热融合/固定,并经由后面配置的传送辊12b排出到排纸托盘91上。
上述的用纸传送路径是要求对记录用纸进行单面打印时的路径,相对于此,在要求双面打印时,如上所述那样,在单面打印结束并通过了定影单元7的记录用纸的后端被最后的传送辊12b抓住时,传送辊12b反转,从而将记录用纸导入传送辊12c、12d中。并且,之后经由对准辊13,在记录用纸的背面进行打印之后,排出到排纸托盘91中。
以上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结构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表示在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结构的概略主视图,说明中间转印带单元6的周边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转印带61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侧配置的侧部单元(side unit)28上,安装了包括转印辊10的二次转印单元31。该二次转印单元31对应于上述的二次转印机构部。
侧部单元28设置为,通过在未图示的装置框架(frame)中设置的栏杆29,可从装置主体110取出(图中,箭头Z1方向)和可安装到装置主体110(图中,箭头Z2方向)地滑动移动。
二次转印单元31包括下端部可通过支承轴32相对侧部单元28转动地安装的转动板33,在该转动板33的下部侧固定了可转动地保持转印辊10的辊壳体34。即,通过以支承轴32作为中心的转动板33的转动动作,转印辊10可对卷绕在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的中间转印带61抵接或相离。
另一方面,该转动板33的上部侧成为向中间转印带单元6侧膨出的凸轮抵接面35,该凸轮抵接面35抵接到可通过凸轮轴36而旋转地保持的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该偏心凸轮37通过未图示的偏心凸轮驱动电动机而驱动。
此外,在凸轮抵接面35的反侧面与侧部单元28之间,安装了线簧等的弹性构件38,该弹性构件用于推动凸轮抵接面35抵接到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通过该弹性构件38,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始终抵接(压接)到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
并且,配置为在凸轮抵接面35抵接到位于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的距离的凸轮面的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下,转印辊10以规定的咬压抵接到中间转印带61。该状态是本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常动作时(图像形成动作时)的状态。
此外,在凸轮抵接面35抵接到位于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的距离的凸轮面的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下,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带61相离。该状态是本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常动作时以外时(图像形成动作以外时)的状态。
此外,配置为在经由该偏心凸轮37,与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相对的位置上,抵接了以L字状形成的开闭器41的垂直面41a。开闭器41被配置为,该垂直面41a的上端部由开闭器支承轴42支承且可转动到未图示的装置框架,且以下端部的L字状弯曲的水平面41b与光学传感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51对置,该光学传感器51与中间转印带61保持一定距离而上下相对。即,配置为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位于光学传感器51与中间转印带61之间。
在上述的光学传感器51中,使用由发光元件(LED)51a和光接收元件(光敏晶体管)51b构成的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此外,该光学传感器51在后述的画质校正处理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1中的基准调色剂像的检测和上述的开闭器41的开闭检测中使用。
在如上所述那样配置的开闭器41的开闭器支承轴42上安装了受扭螺旋弹簧43,该受扭螺旋弹簧43的一端侧固定在装置框架上,另一端抵接到垂直面41a,将垂直面41a向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侧推动。
并且,在该垂直面41a抵接到位于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距离的凸轮面的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下,水平面41b介于光学传感器51与中间转印带61之间,保护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即,关闭开闭器41)。此外,在垂直面41a抵接到位于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距离的凸轮面的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下,水平面41b仅向侧部单元28侧转动偏心凸轮37的偏心量,从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退避(即,打开开闭器41)(参照图4A)。即,若偏心凸轮37转动一次,则在此期间产生开闭器41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此外,在开闭器支承轴42附近的装置框架中,设置了用于限制开闭器41的转动的开闭器限制构件(限制销)45。该开闭器限制构件45设置在,不会对偏心凸轮37的转动动作引起的开闭器41的摇动动作产生影响(即,不限制摇动动作)的位置。另一方面,若为取出中间转印带单元6而从装置主体向Z1方向引出侧部单元28,则偏心凸轮37也与侧部单元28一同向Z1方向移动,所以开闭器41通过受扭螺旋弹簧43的推动力而向R1方向转动(参照图3),抵接到开闭器限制构件45,限制它的转动动作。此时,开闭器41(更准确地说是,开闭器41的水平面41b的前端部)成为离中间转印带61最远的状态。该限制位置被设定为以下的位置:在安装中间转印带单元6之后,向Z2方向压入侧部单元28而安装到装置主体内时,转动到开闭器41的垂直面41a再次抵接到偏心凸轮37的凸轮面而保护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的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本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常动作时(图像形成动作时),转印辊10、偏心凸轮37、以及开闭器41成为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即,转动板33的凸轮抵接面35抵接到位于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近距离的凸轮面,转印辊10以规定的咬压抵接到中间转印带61。此外,在开闭器41中,垂直面41a抵接到位于离偏心凸轮37的凸轮中心最远距离的凸轮面,水平面41b介于光学传感器51与中间转印带61之间,保护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即,关闭开闭器41)(参照图4B)。这样,能够防止通过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辊10之间的记录用纸的纸粉等附着到光学传感器51的检测面的情况。
另外,可以使用光学传感器51进行上述开闭器41的开闭检测。即,该光学传感器51在如上所述那样在开闭器关闭状态下,如图4B所示那样,通过开闭器41而对中间转印带61遮蔽光学传感器检测面,所以从发光元件51a投射的投射光通过开闭器41反射,光接收元件51b接收该反射光。另一方面,在开闭器打开状态下,如图4A所示那样,对中间转印带61露出光学传感器检测面,所以在光学传感器51中,从发光元件51a投射的投射光通过中间转印带61反射,光接收元件51b接收该反射光。
在使用了该光学传感器51的开闭器41的开闭检测中,作为开闭检测的判定用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的基准,使用预先设定的开闭检测基准电压(X0)。即,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传感器输出电压(X)成为开闭检测基准电压(X0)以下,检测出开闭器41关闭的情况,通过传感器输出电压(X)成为开闭检测基准电压(X0)以上,检测出开闭器41打开的情况。
另外,此时,作为在当初进行的上述的开闭检测基准电压(X0)的设定,一般如下进行设定:比在光接收元件51b接收到从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投射的投射光通过开闭器41反射的反射光时(图4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图5的Xa)高,且比在光接收元件51b接收到从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投射的投射光通过中间转印带61反射的反射光时(图4A)的传感器输出电压(图5的Xb)低。
另外,在作为上述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本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为了不会引起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多色图像的色偏差而进行对准校正。此外,在规定或任意的定时进行画质校正处理,该画质校正处理包括用于抑制成为图像形成处理的对象的图像的整体的浓度变动的高浓度校正以及用于抑制调色剂像的灰度性的变动的灰度校正等。
在本图像形成装置100不进行通常动作(图像形成动作)时,需要进行上述画质校正处理。即,在打开了开闭器41时,进行对准校正、高浓度校正、灰度校正等的画质校正处理。
对准校正处理是,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检验从各个颜色的感光体鼓一次转印的图像的各个颜色之间有无偏差,从而自动地进行中间转印的调整的处理。为了检验有无该色偏差,使用上述光学传感器51进行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图6A所示的对准图案(基准调色剂像)94A的检测。其中,图6A只是对准图案的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以每个列17条线的图案构成主扫描方向校正用的图案95Kr、95Cr、95Mr、95Yr以及副扫描方向校正用的图案96Kr、96Cr、96Mr、96Yr。
此外,在高浓度校正处理中,如图6B所示那样,从感光体鼓3对中间转印带61一次转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连串地变化的一个测试图案(提前测试图案),使用上述光学传感器51进行该测试图案(基准调色剂像)94B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此外,在灰度校正处理中,如图6C所示那样,从感光体鼓3对中间转印带61一次转印灰度不同的多个测试图案(校正用测试图案),使用上述光学传感器51进行该测试图案(基准调色剂像)94C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
在该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对准图案和测试图案等的检测中,在这些对准图案和测试图案的检测之前,实施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校准,但关于这个在后面叙述。
图7是表示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子的方框图。以下,参照图7所示的方框图说明控制系统。
本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101通过时序控制来管理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08、光学单元90、图像形成部102、以及记录用纸传送系统103等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驱动机构部,并且基于包括上述光学传感器51或用于检测装置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2等的各种传感器部104的检测值,对各个部输出控制信号。另外,温度传感器52例如配置在光学传感器51的附近,但在图1至图3中省略了图示。
控制部101由CPU、ROM、RAM等构成,在ROM中存储有用于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个驱动机构部所需的各种控制信息(控制程序)。CPU通过读出在ROM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并在RAM上展开执行,从而进行各种动作控制。
在控制部101中,设置在装置主体110的上部前面侧的操作面板105(其中,在图1中省略图示)以可相互通信的状态连接,通过该操作面板105的操作,按照用户设定输入的打印处理条件,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动作。此外,在控制部101中,连接了存储器106、以及图像数据通信单元107。
在存储器106中,存储有在对准调整时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调整用图案的数据、在高浓度校正处理时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提前测试图案的数据、以及在灰度校正处理时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的灰度不同的校正用测试图案的数据等。
图像数据通信单元107是为了能够与其他的数字图像设备之间进行图像信息和图像控制信号等的信息通信而设置的通信单元。
控制部101按照用户通过操作面板105的操作而输入/设定的打印处理条件,控制打印处理动作。此外,为了始终取得合适的图像浓度,控制部101在每个一定期间,进行用于调整图像形成部102的各个部的控制条件(带电输出、显影偏压、转印偏压等)的画质校正处理(高浓度校正、灰度校正、对准校正等)。此外,控制部101在该画质校正处理之前,实施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
<本发明的特征的光学传感器的校准的说明>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基准调色剂像的检测之前,对没有一次转印基准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61的基底实施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校准。即,实施将发光元件51a的发光电流值(Y)增减控制的校准,使得接收到从发光元件51a对中间转印带61的基底投射的投射光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成为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Xw)内。然后,将通过实施该校准而设定的发光电流值(Y)更新为新的发光电流值(Y),使用该更新的发光电流值(Y)实施之后的画质校正处理(过程控制)。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存储器106中取得与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装置内的测定温度对应的驱动值,实施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校准,以能够取得接近光接收元件51b的合适值范围(Xw)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的发光元件51a的驱动值来实施校准。这样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作为其结果,能够缩短校准时间。
这里,所述驱动值可以设为对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此外,所述驱动值也可以设为对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的温度系数值(α)。以下,具体说明将驱动值设为发光电流值(Y)的情况下和设为温度系数值(α)的情况下的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是将驱动值设为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的情况下的实施例。即,设为从表示温度与发光电流值之间的相对关系的表(温度校正表)中取得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从而开始校准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在存储器106中存储上述温度校正表。这样通过从表中直接取得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从而能够尽快地开始校准。
图8是表示在存储器106中存储的温度校正表106a的一例。
该温度校正表106a,作为温度划分,被划分为10℃以下、10~30℃、30~50℃、50℃以上的4个温度范围,且对各个温度划分分别对应有发光电流值(Y(mA))。在该例子中,对10℃以下的温度划分对应有发光电流值2.12(mA),对10~30℃的温度划分对应有发光电流值2.26(mA),对30~50℃的温度划分对应有发光电流值2.40(mA),对50℃以上的温度划分对应有发光电流值2.54(mA)。其中,上述的温度划分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这4个,例如可以按每10℃或者每5℃划分,从而生成更加细致的温度校正表。
另外,该发光电流值(Y)的各个值是,预先使用标准的光学传感器和中间转印带制造标准的图像形成装置,将该图像形成装置配置在上述各个划分的温度环境下(例如,各个划分的中央值的温度环境下),并如以往那样从默认值实施光学传感器的校准,将该校准的结果所得的发光电流值作为该温度划分的发光电流值而存储在温度校正表106a中的值。即,该温度校正表106a预先通过实验等而求出。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使用了标准的图像形成装置而生成了温度校正表106a,但例如也可以从在制造线上制造的一批(lot)为单位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任意抽取一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上述实验的结果所得的温度校正表,作为该一批全部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校正表来应用。由于光学传感器等的各种电子部件的性能偏差通常以制造的一批为单位表示相似特性的情况较多,所以通过这样以一批为单位生成一个温度校正表,能够作为适合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校正表。另外,温度校正表的生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生成方法,只要是更加细致地生成的方法即可,例如也可以按每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上述实验而分别生成。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校准的处理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以下,参照该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1的校准的处理动作。
若指示开始画质校正处理,则控制部101在画质校正处理之前开始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校准处理(步骤S1)。
即,控制部101从温度传感器52取得当前的装置内的温度(步骤S2)。然后,参照在存储器106内的温度校正表106a,取得与取得的温度一致的划分(即,包含有取得的温度的划分)对应的发光电流值(Y)(步骤S3),并以该取得的发光电流值(Y)对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通电,使发光元件51a发光(步骤S4)。
例如,若从温度传感器52取得的当前温度为20℃的情况下,从温度校正表106a中作为发光电流值(Y)而取得2.26(mA)。
接着,控制部101在该状态下取得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并判断该传感器输出电压(X)是否在合适值范围(Xw)内(步骤S5)。其结果,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处于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3,结束校准处理。
另一方面,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不在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以预先设定的第1变化幅度(例如,2步=0.02(mA))改变发光电流值,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向着合适值范围(Xw)内,并以该变化后的发光电流值(Y)使发光元件51a再次发光(步骤S6)。
例如,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比合适值范围(Xw)低的情况下(即,是在合适值范围(Xw)下侧的值的情况下),以预先设定的第1变化幅度(2步)提高发光电流值(Y),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向着合适值范围(Xw)内。即,此时,将发光电流值(Y)从2.26(mA)提高0.02(mA)而改变为2.28(mA)。另一方面,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比合适值范围(Xw)高的情况下(即,是在合适值范围(Xw)上侧的值的情况下),发光电流值(Y)减少预先设定的第1变化幅度(2步),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向着合适值范围(Xw)内。即,此时,将发光电流值从2.26(mA)减少0.02(mA)而改变为2.24(mA)。
接着,控制部101在该状态下再次取得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并再次判断该取得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是否在合适值范围(Xw)内(步骤S7)。其结果,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进入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不在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以预先设定的第2变化幅度(例如,1步=0.01(mA))改变发光电流值(Y),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向着合适值范围(Xw)内,并以该变化后的发光电流值(Y)使发光元件51a再次发光(步骤S8)。
例如,即使在上述步骤S6中,将发光电流值从2.26(mA)改变为2.28(mA),传感器输出电压(X)还是比合适值范围(Xw)低的情况下(即,传感器输出电压(X)是在合适值范围(Xw)下侧的值的情况下),以预先设定的第2变化幅度(1步)进一步提高发光电流值(Y),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向着合适值范围(Xw)内。即,此时,将发光电流值从2.28(mA)提高0.01(mA)而改变为2.29(mA)。另一方面,即使在上述步骤S6中,将发光电流值(Y)从2.26(mA)改变为2.24(mA),传感器输出电压(X)还是比合适值范围(Xw)高的情况下(即,是在合适值范围(Xw)上侧的值的情况下),发光电流值(Y)减少预先设定的第2变化幅度(1步),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向着合适值范围(Xw)内。即,此时,将发光电流值(Y)从2.24(mA)减少0.01(mA)而改变为2.23(mA)。
接着,控制部101在该状态下再次取得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并再次判断该传感器输出电压(X)是否在合适值范围(Xw)内(步骤S9)。其结果,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进入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传感器输出电压(X)不在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将上述步骤S6~步骤S9的处理进行了3次以上(步骤S10),在没有进行3次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6,继续进行将发光电流值(Y)改变第1变化幅度(2步)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将上述步骤S6~步骤S9的处理进行了3次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判断为产生了包括光学传感器51的不合适在内的某种不合适的情况,所以在未图示的显示部中显示校准错误(步骤S11),结束处理。这样,能够对用户通知包括光学传感器51在内的装置自身中存在某种不合适的可能性。
另外,在上述步骤S10中的判断,例如能够通过在控制部101中设置用于计数校准的实施次数的计数部件(省略图示),该计数部件判断是否将校准的实施次数计数了6次。
另一方面,在步骤S7或在步骤S9中判断为传感器输出电压(X)处于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进行的步骤S12中,设定发光元件51a的发光电流值(Y),使得将通过步骤S6或步骤S8变更的发光电流值(Y)用作在之后实施的画质校正处理中的发光元件51a的合适值(合适发光电流值)。即,作为合适的发光电流值(Y)而存储在存储器106的规定的区域中。此外,控制部101将通过步骤S6或步骤S8变更的发光电流值(Y)与在存储器106中存储的温度校正表106a的对应的划分的发光电流值(Y)进行改写。
例如,在步骤S6中将发光电流值(Y)从2.26(mA)改变为2.28(mA)的情况下,从步骤S7进入步骤S12时,控制部101将温度校正表106a的10~30℃的划分的发光电流值(Y)从至此为止的2.26(mA)改写为2.28(mA)。其结果,在接着实施传感器51的校准时,在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检测温度为20~30℃的划分内的任意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部101从温度校正表106a中取得2.28(mA)作为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并开始校准。
这样,在每次实施校准时更新温度校正表106a的发光电流值(Y),从而在接着使用该发光电流值(Y)实施校准的情况下,能够从完成校准的更加接近合适值范围(Xw)的值(或者合适值范围(Xw)内)实施校准,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校准的实施时间。此外,通过这样更新,最初例如在一批为单位的全部图像形成装置存储相同的温度校正表,但通过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实际动作而实施光学传感器的校准,从而能够更新为分别适合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校正表。
之后,若控制部101结束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步骤S13),则接着使用该光学传感器51如以往那样实施画质校正处理(步骤S14)。即,在对准校正处理中,将如图6A所示的对准图案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1中,在高浓度校正处理中,将如图6B所示的提前测试图案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1中,在灰度校正处理中,将如图6C所示的校正用图案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1中,并以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合适的发光电流值(Y)使发光元件51a发光,从而由光接收元件51b读取这些图案,进行各个校正处理。并且,若这样的画质校正处理结束(在步骤S15中判断为“是”),则结束全部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1,在步骤S6~步骤S10的校准的重复中,将最初的变化幅度设为大(2步),从而能够使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尽快地接近合适值范围(Xw)内。这样,能够减少校准的重复次数。
即,在本发明中作为实施最初的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Y),不是如以往那样的默认值,而是使用从存储与装置内温度对应的发光电流值的温度校正表106a中选择的发光电流值,所以如在图10中用实线所示那样,在最初的校准中获得更加接近合适值范围(Xw)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因此,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通过第2次校准,传感器输出电压(X)进入到合适值范围(Xw)。即,此时,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能够通过2次校准,将传感器输出电压(X)校正为合适值范围(Xw)。相对于此,在以往的使用默认值的方法中,可通过4次校准,将传感器输出电压(X)校正为合适值范围(Xw),缩短了2次量的校准的时间。
此外,上述实施例1是在步骤S10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6的结构,但也可以是返回到步骤S8的结构。即,也可以只在最初的第1次中以变化幅度大的第1变化幅度(2步=0.02(mA))改变发光电流值,在之后的校准中,以作为已定的变化幅度的第2变化幅度(1步=0.01(mA))改变发光电流值。这样,通过在第2次以后以第2变化幅度改变发光电流值,所以不会发生以下的不合适的情况:由于尽管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几乎达到进入合适值范围(Xw)内的电平,但在下一个校准中以第1变化幅度(大的变化幅度)改变了发光电流值,从而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跳过合适值范围(Xw)。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实施校准时,使用第1变化幅度和第2变化幅度的双方实施了校准,但也可以仅使用任一个变化幅度实施校准。即,也可以作为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的其之后的处理,重复步骤S6、步骤S7、步骤S10,或者重复步骤S8、步骤S9、步骤S10,从而实施校准,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进入合适值范围(Xw)。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将驱动值设为对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的温度系数值(α)的情况下的实施例。
即,在本实施例2中,通过下述的(式1),在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时每次求出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
发光电流值(Y)=前一次发光电流值(Y)+(本次校准时的温度-前一次校准时的温度)×温度系数值(α)……(式1)
即,通过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前一次实施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Y)加上在本次实施校准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装置内温度减去在上述的实施校准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装置内温度(该装置内温度也存储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所得的值(温度差)乘以上述的温度系数值(α)的值,求出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
因此,在本实施例2中,如上所述那样,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前一次实施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Y)、前一次实施校准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装置内温度、以及上述温度系数值(α)。此外,前一次发光电流值和前一次装置内温度在每次实施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时改写(更新)。即,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始终存储有通过最近实施的校准而取得的发光电流值(Y)和装置内温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温度系数值(α)也在每次实施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时再次重新计算并改写(更新)。这样,还更新温度系数值(α),最初例如是以一批为单位的全部图像形成装置存储相同的温度系数值,但通过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实际动作而实施光学传感器的校准,从而能够更新为分别适合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系数值。
这里,可以如下求出最初存储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的温度系数值(α)。
即,预先使用标准的光学传感器和中间转印带制造标准的图像形成装置,并将该图像形成装置配置在各种温度环境下(例如,0℃、10℃、20℃、30℃、40℃、50℃、60℃等),如以往那样从默认值的发光电流值实施光学传感器的校准,取得在各个温度下的发光电流值。然后,将该取得的各个温度下的发光电流值在将纵轴设为温度、将横轴设为电流值的曲线上图示,对该图示画出近似直线(例如,通过最小平方法的近似直线),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从而能够求出温度系数值(α)。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这样求出的温度系数值(α)作为默认值而存储。即,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该温度系数值(α)。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使用标准的图像形成装置求出温度系数值(α),但例如也可以从在制造线上制造的一批为单位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任意抽取一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上述实验的结果所得的温度系数值(α),作为该一批的全部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系数值(α)来应用。由于光学传感器等的各种电子部件的性能偏差通常以制造的一批为单位表示相似特性的情况较多,所以通过这样以一批为单位生成一个温度系数值(α),能够成为更加适合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系数值。另外,求出温度系数值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只要是更加细致地求出的方法即可,例如也可以按每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上述实验而分别求出温度系数值。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校准的处理动作的步骤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2的校准的处理动作的步骤。其中,基本的处理动作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9所示的处理动作的步骤相同,所以在这里对相同的处理动作的步骤赋予相同地步骤号并省略说明,主要以不同的部分作为中心进行说明。不同的部分仅在于,图9的步骤S3在本实施例2中成为步骤S3-1、步骤S3-2,图9的步骤S12在本实施例2中成为步骤S12-1、步骤S12-2。以下,以该部分作为中心,说明其前后的校准的处理动作的步骤。
若指示画质校正处理的开始,则控制部101在画质校正处理之前开始光学传感器51自身的校准处理(步骤S1)。
即,控制部101从温度传感器52取得当前的装置内的温度(步骤S2)。
接着,控制部101取得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发光电流值(Y)和温度系数值(α)(步骤S3-1)。其中,该发光电流值(Y)和温度系数值(α)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之后最初实施校准前使用默认值,但在这里设为前一次实施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装置内温度、温度系数值存储在存储器106中。并且,通过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前一次实施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Y)加上在本次实施校准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装置内温度减去在前一次实施校准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2测定的装置内温度所得的值(温度差)乘以上述的温度系数值(α)的值,求出对发光元件51a通电的发光电流值(Y)(步骤S3-2)。
例如,若设为从温度传感器52取得的当前的装置内温度为30℃、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前一次的装置内温度为20℃、前一次的发光电流值(Y)为2.26(mA)、温度系数值(α)为0.007,则控制部101计算下述的(式2),求出本次实施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Y)。
发光电流值(Y)=2.26(mA)+(30(℃)-20(℃))×α(0.007)=2.33(mA)……(式2)
控制部101以该求出的发光电流值(Y=2.33(mA))对光学传感器51的发光元件51a通电,使发光元件51a发光(步骤S4)。
步骤S5~步骤S11的处理与在上述实施例1的图9中说明的步骤S5~步骤S11的处理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说明。
然后,在步骤S7或在步骤S9中判断为传感器输出电压(X)处于合适值范围(Xw)内的情况下进入的步骤S12-1中,设定发光元件51a的发光电流值,使得将在步骤S6或在步骤S8中变更的发光电流值(Y)用作在之后实施的画质校正处理中的发光元件51a的合适值(合适发光电流值)。此外,控制部101将在步骤S6或在步骤S8中变更的发光电流值(Y)与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前一次的发光电流值(Y)进行改写,将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前一次的装置内温度改写为本次测定的装置内温度。
例如,在步骤S6中将发光电流值(Y)从2.26(mA)改变为2.28(mA)的情况下,从步骤S7进入步骤S12-1时,控制部101将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发光电流值(Y)从至此为止的2.26(mA)改写为2.28(mA)。此外,将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装置内温度从至此为止的20℃改写为在步骤S2中取得的30℃。
进而,控制部101还考虑结束校准时的发光电流值(Y),再次重新计算温度系数值(α),并将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至此为止的温度系数值(α)改写为计算后的温度系数值(α)(步骤S12-2)。
具体地说明,将使用标准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各种温度环境下(例如,0℃、10℃、20℃、30℃、40℃、50℃、60℃等)取得的各个温度下的发光电流值(Y)的初始数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然后,将在上述步骤S12-2中算出的发光电流值(Y)追加到上述数据中。此时,在上述数据中包含有与在计算发光电流值(Y)时的装置内温度相同温度的发光电流值(Y)的情况下,将本次计算的发光电流值(Y)与上述数据中相同温度的发光电流值(Y)进行改写。此外,在没有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作为在新的温度下的发光电流值(Y)而追加到上述数据中。
之后,将在各个温度下的发光电流值(Y)在将纵轴设为温度、将横轴设为电流值的曲线上图示,对该图示重新画出近似直线(例如,通过最小平方法的近似直线),并求出该重新画出的直线的斜率,从而求出新的温度系数值(α)。然后,将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前一次为止的温度系数值(α)改写为新的温度系数值(α)。
例如,在前一次的温度系数值(α)为0.007,在本次重新算出的温度系数值(α)为0.006的情况下,将在存储器106的规定区域中存储的温度系数值(α)从至此为止的0.007改写为0.006。
这样,通过在每次实施校准时再次重新计算并更新温度系数值(α),从而在下一次以使用该温度系数值(α)算出的发光电流值(Y)实施校准的情况下,能够从完成校准的更加接近合适值范围(Xw)的值(或者合适值范围(Xw)内)实施校准,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校准的实施时间。此外,通过这样更新,最初例如在一批为单位的全部图像形成装置存储相同的温度系数值(α),但通过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实际动作而实施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从而能够更新为分别适合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温度系数值(α)。
之后,若控制部101结束光学传感器51的校准(步骤S13),则接着使用该光学传感器51如以往那样实施画质校正处理(步骤S14)。
另外,上述实施例2是在步骤S10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的结构,但也可以是返回到步骤S8的结构。即,也可以只在最初的第1次中以变化幅度大的第1变化幅度(2步=0.02(mA))改变发光电流值,在之后的校准中,以作为已定的变化幅度的第2变化幅度(1步=0.01(mA))改变发光电流值。这样,通过在第2次以后以第2变化幅度改变发光电流值,所以不会发生以下的不合适的情况:由于尽管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几乎达到进入合适值范围(Xw)内的电平,但在下一个校准中以第1变化幅度(大的变化幅度)改变了发光电流值,从而光接收元件51b的传感器输出电压(X)跳过合适值范围(Xw)。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2中,在实施校准时,使用第1变化幅度和第2变化幅度的双方实施了校准,但也可以仅使用任一个变化幅度实施校准。即,也可以作为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的其之后的处理,重复步骤S6、步骤S7、步骤S10,或者重复步骤S8、步骤S9、步骤S10,从而实施校准,使得传感器输出电压(X)进入合适值范围(Xw)。
本发明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而不会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只是简单的例示,并不是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的,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此外,属于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和变更全部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并以取得的所述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实施校准,
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是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的光学传感器,
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驱动值,并以取得的驱动值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执行以下处理: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并再次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第1变化幅度小的第2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并再次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像承载体包括:转印带,对在感光体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
对所述转印带的基底进行所述校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值是对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通电的电流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值是对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通电的电流值的温度系数值,使用该温度系数值,通过运算求出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电流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完成校准时的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与对于在所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的驱动值进行改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色剂像承载体和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之间设置了开闭器,所述开闭器在关闭以保护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的状态下,接近所述调色剂像承载体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实施校准时,所述开闭器打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调色剂像是画质校正用图案。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并以取得的所述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实施校准,
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是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的光学传感器,
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驱动值,并以取得的驱动值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执行以下处理: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并再次驱动所述发光元件,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
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即使校准的重复次数达到了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也没有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结束校准而进行错误通知。
10.一种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承载体,承载调色剂像;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检测调色剂像承载体上的基准调色剂像,且由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构成;温度传感器,检测装置内温度;存储部件,存储各个温度与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的驱动值之间的相对关系,所述校准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时,包括:
第1步骤,基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从所述存储部件中取得对应的驱动值;以及
第2步骤,以取得的驱动值来驱动所述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发光元件;
第3步骤,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预先设定的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第1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
第4步骤,以所述第1变化幅度改变之后的驱动值驱动所述发光元件;
第5步骤,在此时的所述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检测值不在所述合适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第1变化幅度小的第2变化幅度改变所述驱动值,使得所述光接收检测值朝向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以及
第6步骤,以所述第2变化幅度改变之后的驱动值驱动所述发光元件,
直到所述光接收检测值进入所述合适值范围内为止重复所述第3步骤至所述第6步骤的处理。
CN2010102460800A 2009-08-03 2010-08-03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0925/09 2009-08-03
JP2009180925A JP4901921B2 (ja) 2009-08-03 2009-08-0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785A CN101995785A (zh) 2011-03-30
CN101995785B true CN101995785B (zh) 2013-10-16

Family

ID=43527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608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785B (zh) 2009-08-03 2010-08-03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0094B2 (zh)
JP (1) JP4901921B2 (zh)
CN (1) CN101995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3066B2 (ja) * 2007-12-17 2010-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0125B2 (ja) * 2014-03-31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7558A (ja) 2014-03-31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87627A (ja) * 2016-04-06 2017-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48922B2 (ja) * 2017-07-12 2020-09-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671005B2 (en) 2017-09-08 2020-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94384B2 (ja) * 2017-09-08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54954B2 (en) * 2022-02-17 2023-09-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474A (zh) * 2007-03-06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7309A (ja) * 1992-10-19 1994-05-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ドア操作警告灯
JP4377491B2 (ja) * 1999-09-28 2009-12-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020404B2 (en) * 2002-08-30 2006-03-28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lor shift sensors that are shielded from toner
EP1457840B1 (en) * 2003-03-14 2014-07-30 Ricoh Company, Ltd.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ontrols the image density by evaluating a reflection signal and a diffuse reflection signal of an optical detecting unit
JP2005134417A (ja) 2003-10-28 2005-05-2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439A (ja) 2005-09-22 2007-04-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590B2 (ja) 2005-10-28 2011-07-0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3094A (ja) * 2007-05-01 2008-11-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064887B2 (ja) * 2007-05-21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08839A (ja) * 2007-06-27 2009-01-1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474A (zh) * 2007-03-06 2008-09-1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34417A 2005.05.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26953A1 (en) 2011-02-03
JP2011033893A (ja) 2011-02-17
JP4901921B2 (ja) 2012-03-21
US8380094B2 (en) 2013-02-19
CN101995785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578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US10175606B2 (en) Toner cartridge with memory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714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
US71972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belt speed control
US9024989B2 (en) Registration adjustment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006840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6954596B2 (en) Storage area storing information of the amount of use of each feature of differen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a cartridge having such a storage area,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ing such a cartridge
JP49926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397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31123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3210573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0082683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275B2 (ja) 濃度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32584B2 (en) Laser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flection surfa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JP20081228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濃度検出方法
JP4965400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0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059410A1 (en) Laser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flection surfa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reflection surface of rotary polygon mirror
US95135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sets image forming condition based on calculated exposed area potential
CN10396997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稳定化控制方法
US2007007147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one or more operating points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241182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90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91977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