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147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1474A
CN101261474A CN200810082491.3A CN200810082491A CN101261474A CN 101261474 A CN101261474 A CN 101261474A CN 200810082491 A CN200810082491 A CN 200810082491A CN 101261474 A CN101261474 A CN 101261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value
testing result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24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1474B (zh
Inventor
糸山元幸
藤田庄一
村田充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1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1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3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71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 G03G2215/00084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or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 being the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提高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精度、实现适当的调色剂补给及图像浓度的、可提高图像画质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向显影剂调整值加入了基于温度、湿度、打印率等的校正值的值设定为输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控制电压值Vc,检测出多个处理速度下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值;对于检测出的输出值,计算出相对于基准处理速度的差分值,根据该差分值进一步计算出校正值;利用检测出的输出值再度计算出校正值,由此可进行高精度的校正。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高画质的图像,且维护管理也较为容易,因此例如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得到广泛普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包括感光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清洁装置。感光体是在其表面上形成有感光膜的辊状部件。带电装置接受电压施加,使感光体表面带电为预定电位。曝光装置向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和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显影为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将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定影装置例如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这样一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清洁装置是与感光体表面抵接设置的刀片状部件,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后,去除残留在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
其中,显影装置使用包括以下配件的显影装置:显影辊,将调色剂提供到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槽,在其内部存储含有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将双成分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检测出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调色剂向显影槽内的补给。调色剂浓度传感器通常将其检测结果作为电压输出,但该输出电压容易受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自身的检测灵敏度、双成分显影剂的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累计印刷页数)等的影响。例如,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因温度、湿度等而变化。并且,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也因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印刷速度、图像印刷页数等而变化。并且,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也因调色剂颜色而变化。因此,当无法向显影槽补给适当量的调色剂时,会引起图像浓度下降、图像模糊等。
进一步,具有多个处理速度(印刷速度)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根据处理速度校正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需要变更输入设定值。
例如,在特开2002-169369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分辨率、处理速度变更时,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根据检测到的调色剂浓度和处理速度,变更对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的阈值。
并且,在特开2004-361511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速度变更部中变更图像形成处理速度时,通过条件设定部在基准的图像形成模式中,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值设定基准值,在其他图像形成模式中,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值,设定向基准值加入了校正系数的校正值。在速度变更部中变更了图像形成处理速度后,通过修正部修正校正系数,并将在该修正部中修正的校正系数存储到存储部中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图像形成前的初始阶段,通过测定和各处理速度对应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设定值,对基准处理速度以外的其他处理速度,求出相对于基准处理速度的系数。在开始图像形成后,仅对基准处理速度进行调色剂浓度的测定并变更设定值,对于基准处理速度以外的其他处理速度,仅使用在初始阶段决定的系数变更设定值。
由于在图像形成开始后还使用在初始阶段决定的系数,因此未充分考虑到随时间变化(即随着时间的过去而产生的变化),存在不能适当设定图像形成开始后的其他处理速度的设定值的问题。当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设定值没有适当设定时,无法准确检测出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对调色剂补给、图像浓度产生影响,引起输出的图像的画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精度、实现适当的调色剂补给及图像浓度的、可提高形成的图像的画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形成部,其包括:感光体,具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影的感光膜;显影装置,其具有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并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辊和存储含有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槽;该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图像印刷到记录介质上并形成图像;
印刷速度切换部,切换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印刷速度;
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输出检测结果,根据输入的控制值,变更检测结果的输出值;
存储部,存储图像的印刷速度和与预先确定的其他校正要素分别对应的控制值的校正值;
校正部,根据图像的印刷速度和预先确定的其他校正要素校正控制值;
调色剂浓度计算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出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以及
检测结果校正部,在非图像形成时,按照图像的各印刷速度,取得输入有被校正的控制值的调色剂浓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根据取得的检测结果,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根据本发明,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并输出检测结果,根据输入的控制值,可变更检测结果的输出值。
控制值由校正部校正,检测结果校正部在非图像形成时,按照图像的各印刷速度,取得输入有被校正的控制值的调色剂浓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根据取得的检测结果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这样一来,可提高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精度,实现适当的调色剂补给及图像浓度,并可提高形成的图像的画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非图像形成时是装置起动时、或预定个数的图像形成完成后。
根据本发明,装置起动时、或预定个数的图像形成完成后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因此不会干扰图像形成部的动作。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装置存储彩色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显影装置存储彩色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形成彩色图像时,因颜色重叠及色相的关系,需要减慢印刷速度,对调色剂浓度控制的准确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形成彩色图像时,如本发明一样通过校正控制值,可明显发挥其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检测结果校正部决定基准的印刷速度,求出基准印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与基准印刷速度以外的印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的差分,根据求得的差分值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根据本发明,上述检测结果校正部决定基准的印刷速度,求出基准印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与基准印刷速度以外的印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的差分,根据求得的差分值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这样一来,可进行相对于基准印刷速度的相对变更。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检测装置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上述存储部将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检测出的温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将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检测出的温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这样一来,可根据装置环境的温度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检测装置环境湿度的湿度检测部,上述存储部将由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湿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检测出的湿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将由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湿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检测出的湿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这样一来,可根据装置环境的湿度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测定双成分显影剂的随时间变化的测定部,上述存储部将测定值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测定值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将表示双成分显影剂的随时间变化的测定值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测定值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这样一来,可根据显影剂的随时间变化来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计算出印刷到记录介质的打印率的打印率计算部,上述存储部,将打印率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打印率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将印刷到记录介质打印率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打印率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这样一来,可根据打印率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具有根据调色剂块的浓度调节图像浓度和显影条件的处理控制部,上述存储部将调色剂块浓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调色剂块浓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根据本发明,将调色剂块浓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调色剂块浓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这样一来,可根据调色剂块浓度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检测结果校正部变更在上述处理控制部动作过程中被校正的控制值。
根据本发明,上述检测结果校正部变更在上述处理控制部动作过程中被校正的控制值。这样一来,可利用处理控制部检测出的检测结果,因此可迅速地进行控制值的变更。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简化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构造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调色剂补给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Vout的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图2是简化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构造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同时具有打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根据传送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彩或黑白图像。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有打印模式及传真模式二种印刷模式,根据来自操作部(未图示)的操作输入、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装置、信息记录存储介质、来自使用了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的印刷任务的接收等,通过控制部84选择打印模式或传真模式。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有黑白图像印刷模式、彩色图像印刷模式和厚纸印刷模式这三种印刷模式。在黑白图像印刷模式中,以黑白图像印刷速度印刷黑白(单色)图像。黑白图像印刷速度在三种印刷模式的印刷速度中是最快的。在彩色图像印刷模式中,以彩色图像印刷速度印刷彩色图像。彩色图像印刷速度是比厚纸印刷模式中的印刷速度快的速度。在厚纸印刷模式中,以厚纸印刷速度将图像印刷到厚约上。厚纸是指坪量为106g/m2~300g/m2的记录纸。厚纸印刷模式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直方向上方上设置的操作面板(未图示)利用手动输入来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黑白图像形成模式(高速印刷模式)下的处理速度是255mm/秒、且印刷速度是45页/分,彩色图像形成模式(中速印刷模式)下的处理速度是167mm/秒、且印刷速度是35页/分,厚纸印刷模式(低速印刷模式)下的处理速度是83.5mm/秒、且印刷速度是17.5页/分。以下也存在对黑白图像形成处理用“high”表示、对彩色图像形成处理用“middle”表示,对厚纸印刷模式用“low”表示的情况。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转印部3、定影部4、记录介质供给部5、排出部6、控制单元38。其中,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转印部3、定影部4、记录介质供给部5和排出部6相当于图像形成部。构成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的各部件和转印部3中包含的部分部件分别各设置四个,以对应于彩色图像信息中含有的黑(k)、青(c)、品红(m)和黄(y)等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其中,对应于各颜色分别设置四个的部件将表示各颜色的字母附加到标记末尾以进行区分,统称时仅表示参照标记。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包括感光鼓11、带电部12、曝光单元16、显影装置13、清洁单元14。带电部12、显影装置13及清洁单元14在感光鼓11的周围以上述顺序从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上游一侧开始依次配置。
感光鼓11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可绕轴线旋转地被支持,是在其表面具有能够形成静电潜影或调色剂图像的感光膜的辊状部件。感光鼓11例如可使用包括导电性基体(未图示)和在导电性基体表面形成的感光膜(未图示)的辊状部件。导电性基体可使用圆筒状、圆柱状、薄片状等导电性基体,其中优选圆筒状导电性基体。作为感光膜包括有机感光膜、无机感光膜等。作为有机感光膜包括:作为含有电荷生成物质的树脂层的电荷生成层和作为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的电荷输送层的层积体;在一个树脂层中含有电荷生成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等。作为无机感光膜包括含有从氧化锌、硒、非晶硅等中选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膜。导电性基体和感光膜之间也可存在衬膜,感光膜的表面可以设置主要用于保护感光膜的表面膜(保护膜)。
带电部12是与感光鼓11压接设置的辊状部件。带电部12连接到电源(未图示),向带电部12施加电压。带电部12从电源接收电压施加,使感光鼓11表面带电为预定极性及电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辊状带电部,但不限于此,也可使用带电刷型带电器、充电器型带电器、锯齿型带电器、离子发生装置、磁刷等接触方式的带电器等。
曝光单元16使用包括光照射部(未图示)、多棱镜17、第1fθ透镜18a、第2fθ透镜18b、多个反射镜119的激光扫描单元。曝光单元16向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鼓11的表面照射信号光,形成和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光照射部照射和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光。光照射部例如可使用半导体激光、LED阵列等光源。这些光源也可组合液晶挡板使用。多棱镜17通过其等角速度旋转使从光照射部射出的信号光偏向。第1fθ透镜18a及第2fθ透镜18b将由多棱镜17偏向的信号光分光为和黄、品红、青、黑的各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光,射出到和各颜色对应的反射镜19。反射镜19将通过第1fθ透镜18a及第2fθ透镜18b射出的各颜色的信号光反射向和其颜色对应的感光鼓11。这样一来,在感光鼓11y、11m、11c、11k上形成和各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13包括显影槽20、显影辊21、供给辊22、层厚限制部件23、调色剂盒24、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部起作用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
显影槽20是面对感光鼓11表面配置的容器状部件,其内部空间收容显影辊21、供给辊22、层厚限制部件23和调色剂盒24,并收容显影剂。其中,显影剂可使用仅含有调色剂的单成分显影剂、或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显影槽20的面向感光鼓11的侧面形成开口,通过该开口,感光鼓11表面和显影辊21相对。
显影辊21由显影槽20可自由旋转地支持,是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绕轴线旋转的辊状部件。并且,显影辊21的轴线与感光鼓11的轴线平行地设置。显影辊21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层,在与感光鼓11的压接部(显影辊隙部)中向感光鼓11表面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将静电潜影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图像。电源(未图示)连接到显影辊21,在提供调色剂时,与调色剂带电电位相反极性的电位作为显影偏压电压(以下称为“显影偏压”)从该电源施加到显影辊21表面。这样一来,显影辊21表面的调色剂顺利地提供到静电潜影。进一步,通过变更显影偏压值,可控制提供到静电潜影的调色剂量(调色剂附着量)。
供给辊22由显影槽20可旋转地支持,是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绕轴线旋转的辊状部件。并且,供给辊22通过显影辊21与感光鼓11相对地设置。供给辊22通过其旋转驱动将显影槽20内的显影剂提供到显影辊21表面,并且混合显影槽20内的显影剂和从下述调色剂盒24排出的调色剂。层厚限制部件23是一端被显影槽20支持、另一端与显影辊21表面抵接设置的板状部件。层厚限制部件23限制显影辊21表面的显影剂层的厚度。
调色剂盒24是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装卸地设置的圆筒状容器部件,在其内部空间存储调色剂。调色剂盒24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驱动机构,可绕轴心旋转地设置。在调色剂盒24的轴线方向侧面形成向轴线方向延伸的调色剂排出口(未图示),伴随调色剂盒24的旋转,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排出到显影槽20内。通过旋转一次调色剂盒24而从调色剂盒24排出的调色剂量基本等量。因此,通过控制调色剂盒24的旋转次数,可控制调色剂向显影槽20内的补给量。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例如安装在供给辊22的铅直方向下方的显影槽底面,传感面露出地设置在显影槽20的内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与控制单元38电连接。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设置在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y、2m、2c、2k上。控制单元38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以旋转调色剂盒24y、24m、24c、24k,并向显影槽20y、20m、20c、20k内部补给调色剂。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可使用一般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例如包括透过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等。其中优选导磁率检测传感器。
导磁率检测传感器是4端子传感器,包括:GND(接地)端子、驱动传感器的驱动电压(24V)输入端子、输出端子Vout(输出0~5V,输出电压值以8位变换值表示)和控制电压输入端子Vc(输入0~10V,输入电压值以8位变换值表示)。导磁率检测传感器是接受控制电压的施加并将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作为输出电压值输出的传感器,基本上,因输出电压的中央值附近的灵敏度较高,因此施加可获得其附近的输出电压(例如2.5V)的控制电压并使用。
输出电压Vout具有相对于处理速度变化的倾向。例如,middle下的输出电压Vout为2.5V时,high下的输出电压Vout是2.2V,low下的输出电压Vout为2.8V。并且,输出电压Vout根据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而变化,但通过改变控制电压Vc的输入电压值可移动输出电压Vout的值。因此可知,在三个处理速度中,为了使输出电压Vout的值设定为同一值,根据处理速度改变控制电压Vc即可。
控制电压对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的施加由控制单元38控制。这种形式的导磁率检测传感器在市场有售,例如包括TS-L、TS-A、TS-K(均为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等。此外,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可根据处理速度变更控制电压。具体而言,进行控制,在切换处理速度时,与之对应地变更控制电压。
其中,当显影装置13使用彩色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时,通过校正控制电压,可明显发挥其效果。这是因为,当形成彩色图像时,因颜色重叠及色相的关系,需要减慢印刷速度,对调色剂浓度控制的准确性的要求很高。
清洁单元14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下述中间转印带32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使感光鼓11表面清洁。清洁单元14例如使用包括清洁刮刀、第1废调色剂存储槽、废调色剂传送辊的装置。清洁刮刀是短边方向的一端与感光鼓11表面抵接、且另一端由第1废调色剂存储槽支持的板状部件,抓取感光鼓11表面残留的调色剂等。第1废调色剂存储槽是容器状部件,其内部空间收容清洁刮刀、调色剂传送辊,进一步暂时存储由清洁刮刀抓取的调色剂等。废调色剂传送辊由调色剂存储槽自由旋转地支持,是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可绕轴线旋转设置的辊状部件。通过废调色剂传送辊的旋转驱动,废调色剂存储槽内的调色剂通过与第1废调色剂存储槽连接的调色剂传送管(未图示)传送并存储在废调色剂槽(未图示)中。在废调色剂槽被调色剂填满时,更换成新的废调色剂盒。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优选在显影装置13附近设置温度检测部71a及湿度检测部71b,检测显影装置13周边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检测部71a及湿度检测部71b与控制单元38电连接,其检测结果输入到控制单元38。温度检测部71a及湿度检测部71b可使用一般的传感器,也可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检测部71a及湿度检测部71b,使用按钮型温湿度记录计(商品名:ハイグロクロン,合资公司KNラボラトリ一ズ制造)。在控制单元38中,根据温度检测部71a及湿度检测部71b的检测结果,校正控制电压V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上,从显影装置13的下游一侧到中间转印辊隙部的上游一侧之间,设有块(patch)浓度检测部72。块浓度检测部72检测通过下述块形成部80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块的调色剂浓度(块浓度)。并且,块浓度检测部72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单元38电连接,将其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38。控制单元38根据块浓度检测部72的检测结果,控制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浓度。该控制例如通过变更显影偏压来进行。此外,通过调整感光鼓11的带电电位、曝光单元16的曝光电位等,也可控制调色剂浓度。块浓度检测部72和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一样,例如可使用透过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等一般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
通过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在通过带电部12而处于均匀带电状态的感光鼓11表面上,从曝光单元16照射和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光,形成静电潜影,并从显影装置13提供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后,用清洁单元14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反复进行该一系列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
转印部3包括驱动辊30、从动辊31、中间转印带32、中间转印辊33(y,m,c,k)、转印带清洁单元32、转印辊37,配置在感光鼓11的上方。
驱动辊30由支持部(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持,是通过驱动机构可绕轴线旋转地设置的辊状部件。驱动辊30通过其旋转驱动使中间转印带32旋转。并且,驱动辊30通过中间转印带32与转印辊37压接。驱动辊30和转印辊37的压接部是转印辊隙部。从动辊31是通过支持部(未图示)自由旋转地设置的辊状部件。从动辊31伴随中间转印带32的旋转而从动旋转。从动辊31向中间转印带32施加适当的张力,辅助中间转印带32顺利旋转。
中间转印带32由驱动辊30和从动辊31架起设置,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是从动于驱动辊30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环形带状部件。中间转印带32与感光鼓11接触着通过感光鼓11时,从经由中间转印带32与感光鼓11相对配置的中间转印辊33,施加和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感光鼓11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当是全彩图像时,将在各感光鼓11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从而形成全彩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辊33是通过中间转印带32与感光鼓11压接、且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可绕其轴线旋转设置的辊状部件。中间转印辊33如上所述,连接到施加转印偏压的电源(未图示),具有使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功能。中间转印辊33和感光鼓11之间的压接部是中间转印辊隙部。
转印带清洁单元34包括转印带清洁刮刀35a、35b、第2废调色剂存储槽36。转印带清洁刮刀35a、35b是各自的短边方向的一端与中间转印带32表面抵接,另一端由第2废调色剂存储槽36支持,且彼此相对设置的板状部件。转印带清洁刮刀35a、35b抓取中间转印带32表面残留的调色剂、纸粉等并回收。第2废调色剂存储槽36暂时存储由转印带清洁刮刀35a、35b抓取的调色剂、纸粉等。
转印辊37通过压接部(未图示)利用中间转印带32与驱动辊30压接,是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可绕轴线旋转地设置的辊状部件。在转印辊隙部中,由中间转印带32承载并传送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下述记录介质供给部5传送的记录介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被传送到定影部4。通过转印部3,在中间转印辊隙部中,从感光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的调色剂图像由中间转印带32的旋转驱动传送到转印辊隙部,并在此转印到记录介质。
定影部4包括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是设置在比转印部3靠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辊状部件。定影辊41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可绕轴线旋转地设置,加热由记录介质承载的、构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并使之熔融,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在定影辊41的内部设有加热部(未图示)。加热部加热定影辊41,使定影辊41表面变为预定温度(加热温度)。加热部例如可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卤素灯等。定影辊41的表面温度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1设计时所设定的温度。定影辊41的表面温度例如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单元38和设置在定影辊41表面附近的用于检测定影辊41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81来控制。温度检测传感器81与控制单元38电连接,温度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38比较温度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结果与设定温度,当检测结果小于设定温度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向加热部施加电压的电源(未图示),促进加热部的散热,提高表面温度。
加压辊42与定影辊41压接地设置,可从动于加压辊42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地被支持。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的压接部是定影辊隙部。加压辊42在调色剂通过定影辊41熔融并定影到记录介质时,通过挤压调色剂和记录介质,辅助调色剂图像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在加压辊42的内部可设置红外线加热器、卤素灯等加热部。通过定影部4,在转印部3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由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夹持,在通过定影辊隙部时,调色剂图像在加热的同时被记录介质挤压,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记录介质供给部5包括送纸盘51、拾取辊52、56、传送辊53、57、定位辊54、手动送纸盘55。送纸盘5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直方向下部,是存储记录介质的容器状部件。记录介质包括普通纸张、彩色复印纸、高射投影仪用纸、名信片等。记录介质的尺寸包括A3、A4、B4、B5等。拾取辊52是将送纸盘51中存储的记录介质逐页取出、并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P1的辊状部件。传送辊53是彼此压接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使记录介质向定位辊54传送。定位辊54是彼此压接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将从传送辊53传送的记录介质与由中间转印带32承载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转印辊隙部同步地传送到转印辊隙部。手动送纸盘55是通过手动动作将记录介质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装置。拾取辊56是将从手动送纸盘55取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记录介质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P2的辊状部件。纸张传送路径P2在定位辊54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与纸张传送路径P1连接。传送辊57是彼此压接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将由拾取辊56拾取到纸张传送路径P2内的记录介质通过纸张传送路径P1传送到定位辊54。
排出部6包括排纸辊60、排出盘61、多个传送辊57。排纸辊60是在比纸张传送方向的定影部靠下游一侧彼此压接设置的辊状部件。并且,排纸辊60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可正反旋转地设置。排纸辊60将在定影部4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直方向上表面的排纸盘61。并且,排纸辊60在双面打印的印刷命令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单元38时,暂时夹持从定影部4排出的记录介质,并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P3。纸张传送路径P3在定位辊54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与纸张传送路径P1连接。多个传送辊57沿纸张传送路径P3设置,将由排纸辊60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P3的单面打印完成的记录介质传送向纸张传送路径P1的定位辊54。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控制单元38。控制单元38例如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空间的上部,包括存储部82、计算部83、控制部84。控制单元38的存储部82中输入:借助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表面配置的操作面板的各种设定值、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各处配置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用于执行各种控制的数据表等。并且,写入用于执行各种功能要素85的程序。各种功能要素85例如是指印刷速度切换部73、调色剂浓度计算部74、调色剂补给控制部75、灵敏度切换部76、调色剂浓度校正部77、旋转距离累计部78a、78b、膜减少量计算部79、块形成部80、检测结果校正部86、打印率计算部88、处理控制部89等。存储部82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装置,例如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等。外部设备使用可形成或取得图像信息、且可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的电气/电子设备,例如包括计算机、数码相机、电视机、录像机、DVD录像机、HDVD、蓝光录像机、传真装置、移动终端装置等。计算部83取出写入到存储部82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及用于执行各种功能要素85的程序,进行各种判断。控制部84根据计算部83的判断结果向对应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动作控制。控制部84及计算部83包括由具有中央处理装置(CPU)的微机、微处理器等实现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38和上述处理电路一并含有主电源,电源不仅向控制单元38提供电力,而且向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各装置提供电力。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从调色剂盒24向显影槽20的调色剂补给例如使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印刷速度切换部73、调色剂浓度计算部74、调色剂补给控制部75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使用导磁率检测传感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单元38的存储部82中写入显影槽20内的基准调色剂浓度。基准调色剂浓度在设定图像形成装置1时设定。并且,预先写入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最多利用的黑自图像印刷速度下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输出电压值,以下作为“浓度检测结果”)与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的相关关系的第1数据表。具体而言,测定对各调色剂浓度的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的实际的输出值(伏),求得调色剂浓度和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的实际的输出值的关系。对该实际输出值进行模拟/数字转换(以下称为“AD转换”)为0~255(8位)。之后,预先写入作为将彩色图像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换算为黑白图像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的校正表的第2数据表。并且,预先写入作为将厚纸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换算为黑白图像印刷速度下的浓度检测结果的校正表的第3数据表。第1~第3数据表均是黑(k)、品红(m)、青(c)及黄(y)各颜色的数据。并且,第1~第3数据表按照每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及/或每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机型设定。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如上所述设置在各显影槽20k、20m、20c、20y上,检测显影槽20的调色剂浓度,将检测结果作为电压值输出到控制单元38。控制单元38的存储部82中写入来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输出电压值。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检测例如从印刷命令输入到控制单元38时开始、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到图像形成动作结束为止。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起动时,也通过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检测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
印刷速度切换部73从输入到控制单元38的印刷命令中包含的印刷信息中读取印刷速度,切换印刷速度。印刷速度是黑白图像印刷速度(high)、彩色图像印刷速度(middle)、或厚纸印刷速度(low)。具体而言,印刷速度切换部73根据印刷速度的读取结果,通过控制单元38的控制部84向印刷速度切换所需的各部位发送控制信号,与印刷速度一并控制各部位的动作速度(处理速度)。并且,印刷速度切换部73的读取结果输入到存储部82。输入到存储部82的读取结果至少是上一次的读取结果和此次的读取结果。也可以构成为每当输入新的读取结果时,可删除上上次的读取结果。当输入了新的读取结果时,新的读取结果变为此次读取结果。通过比较上次读取结果和此次读取结果,可判断印刷速度是否变更。
调色剂浓度计算部74根据由印刷速度切换部73切换的印刷速度,由浓度检测结果计算出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印刷速度为黑白图像印刷速度时,从存储部82取出浓度检测结果和第1数据表并比较,求出第1数据表中和浓度检测结果对应的调色剂浓度,作为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当印刷速度是彩色图像印刷速度时,首先从存储部82取出浓度检测结果和第2数据表,获得由第2数据表校正的浓度检测结果。将该校正的浓度检测结果写入到存储部82。接着,取出校正的浓度检测结果和第1数据表并比较,求出第1数据表中被校正的浓度检测结果所对应的调色剂浓度,作为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当印刷速度为厚纸印刷速度时,除了用第3数据表替代第2数据表外,和彩色图像印刷速度时一样,求出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浓度计算部73的计算结果输入到存储部82。
调色剂补给控制部75根据调色剂浓度计算部74的计算结果(以下称为“浓度计算结果”),控制向显影槽20的调色剂补给。首先,从存储部82取出浓度计算结果及显影槽20内的基准调色剂浓度并比较。当浓度计算结果小于基准调色剂浓度时,计算基准调色剂浓度和浓度计算结果的差,接着根据得到的差计算补给调色剂量,根据得到的调色剂补给量求出调色剂盒24的旋转次数。当调色剂补给量含有不足由调色剂盒24的一次旋转排出的调色剂量的余数时,将该余数看作一次。调色剂补给控制部75根据该计算结果,向驱动调色剂盒24旋转的驱动机构(未图示)(也包括向驱动机构提供驱动电力的电源(未图示))发送控制信号,使调色剂盒24旋转规定次数。这样一来,适量的调色剂补给到显影槽20。当调色剂补给量是不足调色剂盒24一次旋转的调色剂排出量的余数时,也可进行控制,停止调色剂补给,加速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调色剂浓度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由检测结果校正部86校正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浓度检测结果。这样一来,可进一步准确掌握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并据此将适当的调色剂量补给到显影槽20。
检测结果校正部86例如根据各种校正要素校正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控制电压Vc,不管处理速度如何均能获得恒定的输出电压Vout。此时,存储部82中输入表示处理速度与各校正要素中的Vc的校正量的关系的数据表。检测结果校正部86根据上述数据表校正输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控制电压Vc。在此,作为校正要素只要不对显影槽20内的调色剂浓度产生影响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温度、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相对湿度、以感光鼓11表面的感光膜的膜减少量为代表的随时间变化、由处理控制获得的校正值等。
作为校正要素之一,检测结果校正部86将感光鼓11表面的感光膜的膜减少量作为随时间变化,校正调色剂浓度。感光鼓11表面的感光膜的膜减少量例如使用感光鼓11或显影辊21的旋转距离累计部78a、78b、感光鼓11的膜减少量计算部79等求得。
显影辊21的旋转距离累计部78a累计从显影辊21开始使用时(新成品时)到目前为止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以下仅称为“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旋转距离累计部78a例如从存储部82取出显影辊21的总旋转次数和显影辊21每旋转一次的行进距离(单位cm),进行对其累计的计算,求出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旋转距离累计部78a的累计结果写入到存储部82。显影辊21的总旋转次数例如由设置在控制单元38内的作为检测显影辊21的旋转次数的测定部起作用的计数器87a检测。该计数器87a的检测结果写入到存储部82。并且,存储部82中预先写入显影辊21每旋转一次的行进距离(单位cm)。
感光鼓11的旋转距离累计部78b也具有和显影辊21的旋转距离累计部78a同样的构成。即,感光鼓11的旋转距离累计部78b累计从感光鼓11开始使用时(新成品时)到目前为止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以下仅称为“感光鼓11的总旋转距离”)。旋转距离累计部78b例如从存储部82取出感光鼓11的总旋转次数和感光鼓11每旋转一次的行进距离(单位cm),进行对其累计的计算,求出感光鼓11的总旋转距离。旋转距离累计部78b的累计结果写入到存储部82。感光鼓11的总旋转次数例如由设置在控制单元38内的作为检测感光鼓11的旋转次数的测定部起作用的计数器87b检测。该计数器87b的检测结果写入到存储部82。并且,存储部82中预先写入感光鼓11每旋转一次的行进距离(单位cm)。
膜减少量计算部79根据显影辊21或感光鼓11的旋转距离累计部78a、78b的计算结果,计算出感光膜的膜减少量。存储部82中预先写入第4数据表或第5数据表。第4数据表表示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和感光膜的膜减少量的关系。第5数据表表示感光鼓11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和感光膜的膜减少量的关系。膜减少量计算部79从存储部82取出第4数据表和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根据第4数据表,由总旋转距离求出感光膜的膜减少量。或者,膜减少量计算部79从存储部82取出第5数据表和感光鼓11的总旋转距离,根据第5数据表,由总旋转距离求出感光膜的膜减少量。膜减少量计算部79的计算结果输入到存储部82。
并且,存储部82中预先写入第6数据表。第6数据表表示感光膜的膜减少量和施加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控制电压值的校正值的关系。第6数据表按每个图像形成装置1的机型及/或每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机型设定。此外,感光膜的膜减少量与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为正比关系,因此可将表示显影辊21的总旋转距离(单位cm)和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的校正量(控制电压的校正值)的关系的数据表代用作第6数据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表1所示的数据表作为第6数据表使用。将第6数据表所述的控制电压校正量与控制电压值相加并进行控制。
并且,存储部82中预先写入第7数据表。第7数据表表示黑白图像印刷速度下的总旋转距离和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输出的电压值的校正值的关系。此时,施加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控制电压值是根据第6数据表校正了基准控制电压值的控制电压值。此外,对于彩色图像印刷速度及厚纸印刷速度下的总旋转距离与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输出的电压值的校正值的关系,也可预先输入通过实验等获得的数据表。但是,黑白图像印刷速度下的上述关系与彩色图像印刷速度及厚纸印刷速度下的上述关系基本成比例关系。因此,对于黑白图像印刷速度下的上述关系和彩色图像印刷速度下的上述关系的相关性,代用上述第1比例常数k1,对于黑白图像印刷速度下的上述关系和厚纸印刷速度下的上述关系的相关性,代用上述第2比例常数k2,使根据第6数据表校正的输出电压值根据印刷速度校正为彩色图像印刷速度用、或厚纸印刷速度用即可。这样一来,如果在彩色图像印刷速度及厚纸印刷速度下,不通过各总旋转距离取得数据,而任意决定数据取得的总旋转距离,对该总旋转距离取得数据,则不仅获得基本准确的校正值,还可简化每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设定。
并且,调色剂浓度校正部77作为校正要素之一,根据处理控制校正调色剂浓度。该校正例如使用块形成部80、块浓度检测部72进行。块形成部80控制图像形成部2,在感光鼓11表面上形成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用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块。调色剂块例如形成8个1边为8cm左右的正方形。块形成部80变更形成条件,形成调色剂浓度、即块浓度连续变化的多个调色剂块。优选对应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设定的打印浓度来形成多个调色剂块。其中,形成条件是指施加到显影辊21的显影偏压值、施加到感光鼓11表面的带电电压值(带电电位)、通过曝光单元16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的带电电压值(曝光电位)等。在这些条件中将一种或二种以上固定为恒定值,每次以一定量适当变更其他条件,从而形成块浓度连续变化的多个调色剂块。例如,使带电电位及曝光电位为恒定值,每次以一定量变更显影偏压值,形成多个调色剂块即可。该多个调色剂块的形成条件(显影偏压电压值等)写入到存储部82。
块浓度检测部72检测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块的块浓度。块浓度检测部72的检测结果(以下称为“块浓度检测结果”)写入到存储部82。存储部82中预先写入图像形成装置1设定时确定的基准块浓度。基准块浓度例如在黑白图像时作为基准反射光量、在彩色图像时作为散射光量分别写入。块浓度检测部72检测块浓度后,调色剂块通过清洁单元14从感光鼓11表面去除。调色剂浓度校正部77从存储部82取出块浓度检测结果和基准块浓度并比较,读出形成具有和基准块浓度最接近的块浓度的调色剂块所使用的显影偏压值,求出与基准块浓度下的显影偏压值的差,作为显影偏压校正量写入到存储部82。打印率计算部88计算出印刷到记录介质的打印率。处理控制部89根据调色剂块的浓度调节图像浓度和显影条件。
以下详细说明检测结果校正部86的动作。
首先说明调色剂补给动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调色剂补给动作的流程图。本流程以每500msec重复处理。在步骤S1中,搅拌显影槽1.5秒后,检测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Vout。在步骤S2中,判断检测出的输出电压Vout是否在8位值下大于128。当大于128时前进到步骤S3,使调色剂马达旋转1秒,并将200mg(以调色剂浓度表示相当于0.022%)调色剂补给到补给显影槽内。如果检测出的输出电压Vout在8位值下为128以下,则前进到步骤S4,停止调色剂马达的旋转。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Vout是图4所示的正弦波。这是因为,在搅拌部件的搅拌辊一个周期内产生显影剂的粗细。显影辊(MX辊)通过左右对称的椭圆形叶片搅拌,因此在搅拌辊旋转一周期间,检测出2个周期的正弦波的调色剂浓度值。表1表示和各处理速度对应的搅拌辊的旋转周期。处理速度high及middle时,取得搅拌辊1周期的数据,在low时取得MX半个周期的数据。
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的数据检测按照每10ms进行,因此数据取得数分别是24、41、29,将其平均值作为调色剂浓度值检测出。
表1
  处理速度(mm/sec)   MX旋转次数(rpm)   MX旋转周期(ms)   数据取得数   检测时间(ms)
  High   300   250.7   239.3   24   240
  Middle   173   144.6   414.9   41   410
  Low   124   103.6   579.2   29   290
对作为控制电压值Vc的基本值的显影剂浓度调整值进行说明。
900g的显影剂最初以5%的调色剂浓度存储在显影槽。在调色剂补给时新投入了显影剂时进行显影剂浓度调整。显影剂浓度调整是指,搅拌显影槽2分15秒后,每15秒钟进行Low、Middle、High的处理速度下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70的测定,检测出显影剂浓度调整值。
显影剂浓度调整值的一例如下表2所示。这是预先使用规定显影剂浓度的显影剂时,在各处理速度Low、Middle、High下,为了使输出电压Vout为2.5V(8位变换值下128)而需要的控制电压Vc(V),或是将该Vc(8位变换值)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自动测量的值。
表2
  Vc(V)  Vc(8位值)  Vout(V)
  Low   4.5  115  2.5
  Middle   5  128  2.5
  High   5.5  141  2.5
作为其他校正要素,还包括温度校正、湿度校正、随时间校正、打印率校正、处理控制校正。当调色剂带电量增加时,调色剂粒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导磁率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下降,因此进行提高Vc的校正。相反,当调色剂带电量下降时,进行降低Vc的校正。对于各种环境变化、随时间变化、打印率变化如何校正Vc,如上所述通过保有校正表、进行对于各种变化的Vc校正。
打印率变化以A4尺寸的印刷页数30页为单位计算出打印率的平均值。即,存在30个数据盒,每印刷一页就放弃最旧的数据而输入新的打印率数据,求出平均值,求出与之对应的Vc校正值。
并且,处理控制校正检测出块浓度,根据其浓度值高低决定显影电压的同时,决定和浓度值对应的Vc的校正值。
如上所述,根据显影剂浓度调整决定作为基本值的显影剂浓度校正值,对于各处理速度求出和其他校正要素对应的校正值,计算出Vc校正总值。表3表示校正值的一例。
表3
  处理速度   Low   Middle   High
  显影剂浓度校正值   115   128   141
  温度校正值   -5   -5   -5
  湿度校正值   -3   -3   -3
  随时间校正值   15   15   15
  打印率校正值   -2   -2   -2
  处理控制校正值   10   10   10
  Vc校正总值   130   143   156
装置起动时和预定印刷页数完成后的非显影时,进行处理控制,在该处理控制后,例如将表3所示的得到的Vc校正总值作为控制电压值Vc输入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检测出和各处理速度对应的输出电压值Vout。
根据检测出的各处理速度对应的输出电压值Vout,以Middle为基准,计算出High、Low各自的输出电压值Vout与Middle的差分,作为差分校正值。根据其他校正值和差分校正值,计算速度校正系数(%)。其中,速度校正系数(%)=(其他校正值-差分校正值)/(其他校正值)×100。
最后,计算出用于进行调色剂补给的Vc的最终校正值。Vc最终校正值采用计算出的速度校正系数,以(显影剂浓度校正值)+(其他校正值)×(速度校正系数)来计算。
以上计算的结果的一例如表4所示。
表4
  处理速度   Low   Middle   High
  显影剂浓度校正值   115   128   141
  其他校正值   15   15   15
  Vc校正总值   130   143   156
  Vout检测值(8位值)   127   135   142
  差分校正值   -8   0   7
  速度校正系数   153%   100%   53%
  Vc最终校正值(控制电压值)   137.95   143   148.95
  Vout最终检测值(8位值)   135   135   135
对表4进行具体说明。将Vc校正总值(130,143,156)输入到各处理速度时,以Middle下的Vout检测值(8位值)135为基准,差分校正值在Low时为-8点,在High时为7点。其中,通过变更其他校正值(本例中为15)的校正量,在各处理速度下校正为相同的Vout检测值(8位值)135,使Vc最终校正值(控制电压值)在Low时校正为137.95,在High时校正为148.95。
比较Vc校正总值和Vc最终校正值,明显是不同的值,可知仅使用和预先确定的各校正要素对应的校正值时,控制电压的校正是不充分的。在本发明中,一旦检测出Vout就将其结果反映到校正值中并再次计算出校正值,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输出值校正。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度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进一步,属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形成部,其包括:感光体,具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影的感光膜;以及显影装置,其具有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并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辊和存储含有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槽;该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图像印刷到记录介质上并形成图像;
印刷速度切换部,切换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印刷速度;
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输出检测结果,根据输入的控制值,变更检测结果的输出值;
存储部,存储图像的印刷速度和与预先确定的其他校正要素分别对应的控制值的校正值;
校正部,根据图像的印刷速度和预先确定的其他校正要素校正控制值;
调色剂浓度计算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出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以及
检测结果校正部,在非图像形成时,按照图像的各印刷速度,取得输入有被校正的控制值的调色剂浓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根据取得的检测结果,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图像形成时是装置起动时、或预定个数的图像形成完成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存储彩色调色剂的双成分显影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结果校正部决定基准的印刷速度,求出基准印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与基准印刷速度以外的印刷速度下的检测结果的差分,根据求得的差分值变更被校正的控制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装置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上述存储部将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检测出的温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装置环境湿度的湿度检测部,上述存储部将由湿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湿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检测出的湿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测定双成分显影剂的随时间变化的测定部,上述存储部将测定值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测定值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计算出印刷到记录介质的打印率的打印率计算部,上述存储部,将打印率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打印率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调色剂块的浓度调节图像浓度和显影条件的处理控制部,上述存储部将调色剂块浓度作为其他校正要素,存储调色剂块浓度和与之对应的校正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结果校正部变更在上述处理控制部动作过程中被校正的控制值。
CN200810082491.3A 2007-03-06 2008-03-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1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6392 2007-03-06
JP2007-056392 2007-03-06
JP2007056392A JP4355002B2 (ja) 2007-03-06 2007-03-0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474A true CN101261474A (zh) 2008-09-10
CN101261474B CN101261474B (zh) 2010-06-16

Family

ID=3974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4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1474B (zh) 2007-03-06 2008-03-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97854B2 (zh)
JP (1) JP4355002B2 (zh)
CN (1) CN10126147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5785A (zh) * 2009-08-03 2011-03-3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CN102279535A (zh) * 2010-06-09 2011-12-14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进行精确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89166A (zh) * 2010-06-17 2011-12-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色调剂补给控制方法
CN103942761A (zh) * 2014-04-23 2014-07-23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4102115A (zh) * 2013-04-03 2014-10-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14565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842854A (zh) * 2015-10-08 2017-06-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9964476A (zh) * 2016-11-14 2019-07-02 普印客股份公司 移动图像形成装置、其图像校正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11752125A (zh) * 2019-03-26 2020-10-0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色调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3589B2 (ja) * 2007-07-04 2010-03-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90098B2 (ja) * 2007-11-01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8121500B2 (en) * 2008-03-10 2012-02-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etermining amount of developer supply, and program of determining amount of developer supply
JP2011059465A (ja) 2009-09-11 2011-03-24 Oki Dat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232421A (ja) * 2010-04-26 2011-11-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8547A (ja) 2010-11-02 2012-05-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5333A (ja) * 2013-04-23 2014-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12115A (ja) 2014-06-05 2016-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12915T2 (de) * 1991-06-18 1997-01-02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der Einstellvorrichtung für die Bilderzeugungsbedingungen ansprechend auf ein Testmusterbild
US5311261A (en) * 1991-10-15 1994-05-10 Konica Corporation Toner density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3167084B2 (ja) * 1994-08-31 2001-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26895B2 (ja) * 1997-01-30 2003-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画質補償装置
JP3741950B2 (ja) 2000-12-01 2006-0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947681B2 (en) * 2002-02-04 2005-09-20 Canon Kabushikik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wo-speed developing operation and toner control feature
JP2003280355A (ja) * 2002-03-20 2003-10-0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3744A (ja) 2002-07-17 2004-02-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075B2 (ja) 2003-06-02 2010-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2868A (ja) 2003-12-05 2005-06-30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53549B2 (ja) * 2005-04-22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1788457A3 (en) * 2005-08-10 2007-05-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oncentr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JP5194372B2 (ja) * 2006-03-22 2013-05-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30610B2 (ja) * 2006-11-29 2009-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5785B (zh) * 2009-08-03 2013-10-1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CN101995785A (zh) * 2009-08-03 2011-03-3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像检测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CN102279535B (zh) * 2010-06-09 2015-01-28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进行精确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79535A (zh) * 2010-06-09 2011-12-14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进行精确灰度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89166A (zh) * 2010-06-17 2011-12-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色调剂补给控制方法
CN104102115A (zh) * 2013-04-03 2014-10-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02115B (zh) * 2013-04-03 2020-02-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942761A (zh) * 2014-04-23 2014-07-23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3942761B (zh) * 2014-04-23 2017-08-01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6842854A (zh) * 2015-10-08 2017-06-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6842854B (zh) * 2015-10-08 2019-12-13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6814565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964476A (zh) * 2016-11-14 2019-07-02 普印客股份公司 移动图像形成装置、其图像校正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11752125A (zh) * 2019-03-26 2020-10-0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色调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16816A (ja) 2008-09-18
CN101261474B (zh) 2010-06-16
US20080219684A1 (en) 2008-09-11
US7697854B2 (en) 2010-04-13
JP4355002B2 (ja)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147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920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98572C (zh) 能够用透明或白色调色剂优化图像的光泽度的成像设备
JP5194372B2 (ja) 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502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ystem for replenishing a plurality of toner cartridges
CN1013393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81860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38543C (zh)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1339390B (zh) 显影装置、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方法
CN10202351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592888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43083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24904B (zh)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900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2428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veloper supply amount target value correcting feature using detected data relating to apparatus ambient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sealed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environment
JP20032415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614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53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2608B2 (ja)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残量検出方法
JP2009053329A (ja) 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118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JPS58144861A (ja) 電子写真複写機のトナ−補給装置
CN100428073C (zh) 显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802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63012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