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6342B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66342B CN1966342B CN200610145701XA CN200610145701A CN1966342B CN 1966342 B CN1966342 B CN 1966342B CN 200610145701X A CN200610145701X A CN 200610145701XA CN 200610145701 A CN200610145701 A CN 200610145701A CN 1966342 B CN1966342 B CN 19663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ase beam
- motor bike
- width direction
- vehicl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能够改善箱梁的头管邻接部的外观。左右箱梁(3)形成为使得其车辆宽度方向空间在头管(2)的附近变得更窄。车辆宽度方向空间随着箱梁(3)向着头管侧延伸而变得更窄。左右车身封盖(40)具有:前侧邻接部(C1),其布置为与箱梁(3)的前外侧部(3b)相邻;后侧邻接部(E1),其布置在比前侧邻接部(C1)在更靠后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更靠外侧的位置处;和伸出表面(A1),其在俯视图中观察时,与前侧邻接部(C1)连续,并布置在向着前外侧部那侧的位置处,使得伸出表面(A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箱梁(3)的前外侧部(3b)向外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其包括从头管沿着车辆向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左右箱梁、和设置在左右箱梁的车辆外侧上的车身封盖。
背景技术
作为此类型摩托车的示例,例如专利文件1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发动机安装在左右箱梁的下方,散热器定位到发动机的前侧。将行进风引入到散热器的散热器封盖设置在左右箱梁的车辆外侧上。
散热器封盖具有包括上侧部和下侧部的结构。上侧部形成为沿着箱梁的与头管相邻的头管邻接部延伸,而下侧部形成有从上侧部连续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侧散开为扇形的弯曲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2979015
发明内容
但是,对于上述已知的摩托车,散热器封盖的上侧部形成为沿着箱梁的头管邻接部延伸。结果,该结构不具有能够产生强壮和结实印象的、围绕箱梁的头管邻接部的外观。更具体而言,左右箱梁的头管邻接部向内侧倾斜,使得车辆宽度空间随着头管邻接部向着头管侧延伸而变得更窄。设置散热器封盖使得其沿着以此方式向内侧倾斜的该部分延伸,引起了箱梁的头管周围区域的外观不能产生较大的印象。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设计了本发明,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能够改善箱梁的头管邻接部的外观。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包括头管、从所述头管在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箱梁、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到所述左右箱梁的各个外侧的车身封盖的摩托车中,所述左右箱梁形成为使得在其一对外侧部之间的车辆宽 度方向空间在所述头管附近变得更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空间随着所述外侧部向着所述头管侧延伸而变得更窄;且所述左右车身封盖分别具有前侧邻接部,其布置为与每个箱梁的靠近所述头管的前外侧部相邻;后侧邻接部,其布置在比所述前侧邻接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更靠后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更靠外侧的位置处,使得所述后侧邻接部与每个箱梁的比所述前外侧部更远离所述头管的后外侧部相邻;和伸出表面,在俯视图中观察时,其与所述前侧邻接部连续,并布置在向着所述前外侧部那侧的位置处,使得所述伸出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箱梁的所述前外侧部向外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所述车身封盖具有包括与箱梁的前外侧部和后外侧部箱梁的前侧邻接部和后侧邻接部的结构。此外,车身封盖具有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前外侧部向外突出的伸出表面的结构。结果,在提供了其中左右箱梁的头管邻接部变得更窄的框架形状的同时,可以给予车身封盖一种坚固和三维的形状。此外,头管周围的区域表现了其较大的更良好印象,并从而具有产生强壮和结实印象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前封盖的侧视图。
图3是前封盖的俯视图。
图4是前封盖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前封盖和箱梁之间关系的俯视图。
图6是前封盖的剖视图(沿着图3的线VI-VI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前封盖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线VII-VII所取的剖视图)。
图8是前封盖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线VIII-VIII所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8是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图。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表示由位于车座上的骑乘者所观察的前、 后、左、右。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上和下表示在与路面垂直方向上的上和下。
在图中,1表示摩托车的车身框架。此车身框架1包括头管2;从头管2在车辆向后方向上向下对角延伸的左右箱梁3、3;从左右箱梁3、3的各个后端向下连续地延伸的后臂支架4、4;从左右箱梁3、3在车辆向后方向上向上对角延伸的车座梁5、5;以及以悬架方式布置在左右车座梁5、5和左右后臂支架4、4之间的车座撑条6、6。
前叉7由头管2支撑,使得前叉7可以向左和向右转向。前轮8可旋转地支持在前叉7的下端处。转向把手9附装到前叉7的上端。头灯15布置在头管2的前侧上,包括速度计等的仪表设备16布置在头灯15的上部。
后臂10的前端部由左右后臂支架4支撑,使得后臂10的前端部能够向上和向下摆动。后臂10的后端部可枢转地支持后轮11。
油箱12安装在左右箱梁3、3的顶部,其上可以坐两个骑乘者的车座13安装在左右车座梁5、5的顶部。
水冷式发动机20安装在左右箱梁3、3的下方。发动机20具有包括容纳曲轴21的曲轴箱22的螺栓紧固结构。气缸体23、气缸盖24和气缸盖封盖25堆叠在曲轴箱22的顶部上的装配表面,并螺栓紧固到其。
包含变速装置(未示出)的变速箱22a与曲轴箱22的后部形成一体。布置在变速箱22的后部的驱动轴26经由链26a可旋转地驱动后轮11。
排气管27连接到气缸盖24的前壁部。排气管27从前壁部向下延伸,经过发动机20下方,在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并连接到布置于后轮11的右侧的消音器28。
气缸盖24的后壁部连接到进气通道29。进气通道29在向后方向上在油箱12下方延伸,并连接到空气滤清器(未示出)。
散热器30布置在发动机20的上部前侧处。从图4可见,散热器30包括由具有矩形形状的框架构件30a支撑的核心构件30b;布置在核心构件30b的左右侧上的左右箱构件30c、30c;以及布置在核心构件30b的后表面处的电扇30d。散热器盖30e以可移除方式附装到右箱构件30c。
散热器30的左上壁部通过螺栓32a紧固固定到散热器支架32,散热器支架32附装到右箱梁3的下表面。散热器30的左侧下端部经由臂支架31通过螺栓紧固固定到气缸盖24。注意,散热器30的右上壁部通过销32b固定到散热器支架32,并从而定位。
左右箱梁3、3是具有四棱柱形的凸起部件,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车辆宽度方向上尺寸的长边矩形的横截面。随着左右箱梁3、3从其后侧延伸到其前侧,他们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变得更大。左右箱梁3的作为头管连接构件的前端部3a具有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头管2的轴向尺寸h2的上下方向尺寸h1。这样,由于箱梁3的上下方向尺寸h1基本等于头管2的轴向尺寸h2,所以可以提高左右箱梁3和头管2的连接强度和刚度。此外,该结构可以承受施加到头管2和前端部3a的连接部的较大弯矩。
当在俯视图中观察时,左右箱梁3、3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的笔直部3c、3c、以及从笔直部3c、3c的前端延伸并随着其向头管2延伸而具有更窄的车辆宽度空间的内侧倾斜部3b、3b。左右内侧倾斜部3b、3b的前端部3a焊接到头管2。注意,左右内侧倾斜部3b、3b的内角设定为约60度。此外,三角形的上下角板33、34通过焊接到左右内侧倾斜部3b、3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而接合。此外,箱梁3的内侧倾斜部3b的外侧部形成了靠近头管2的前外侧部,而笔直部3c的外侧部形成了远离头管2的后外侧部。
左右车座梁5、5和车座撑条6、6由树脂制成的左右侧封盖38、38覆盖。当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左右侧封盖38具有大体倒三角形状,并具有沿着箱梁3的上表面延伸的前边缘38a;沿着油箱12的下边缘部延伸的上边缘38b;以及沿着车座撑条6延伸的下边缘38c。
此外,树脂制成的前封盖40、40设置在左右箱梁3、3的车辆外侧处。左右前封盖40、40用作将行驶风引入到散热器30的空气收集器,并还用作覆盖在箱梁3、发动机20和气缸盖封盖25之间的装饰板,从而改善外观。注意,左右前封盖40、40具有基本左右线对称的形状。此文给出的解释将主要集中于左前封盖40。
左前封盖40由覆盖左箱梁3的外侧壁的上半部40a和从上半部40a连续地延伸并覆盖散热器30的外侧与箱梁3及气缸盖封盖25之间的间隙的下半部40b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左前封盖40具有大体侧面V形。此外,前封盖40是具有多个连续表面A-F的三维结构,多个连续表面A-F具有由边缘线a1-a5形成的边界,并具有相对于边缘线的不同角度。
当从侧面观察时,边缘线a1形成这样的形状,其是基本侧面V形的,并沿着上半部40a的前后方向的大体中心向前并向下对角地延伸,并沿着上半部40a和下半部40b的边界向下对角地延伸到后方。边缘线a2、a3沿着边缘线a1的侧面V形分别向下对角地延伸到前方和向下对角地延伸到后方。此外,边缘线a4、a5在边缘线a1和a2、a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延伸,并连接边缘线a1和a2、a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
而且,由边缘线a1、a2、a3、a4、a5围绕的区域形成从箱梁3在向外方向上扩展并具有基本侧面V形形状的扩展连续表面A。此外,边缘线a1的后侧部大体形成侧面V形、谷状连续表面B。
此外,由边缘线a2和上半部40a的上侧前边缘40c所围绕的区域形成了以弯曲形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着箱梁3的外侧表面延伸的上侧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C。
而且,由边缘线a3和下半部40b的下侧前边缘40d围绕的区域形成了以弯曲形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着内侧延伸的下侧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D。此外,由边缘线a4和上半部40a的上边缘40e围绕的区域形成了具有以弯曲形状向着箱梁3的上边缘延伸、并沿着该上边缘延伸的形状的上边缘连续表面E。由边缘线a5和下半部40b的下边缘40f围绕的区域形成了下边缘连续表面F。
当在俯视图中观察时,上侧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C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形成了与箱梁3的靠近头管2的前外侧部3b相邻的前侧邻接部C1。此外,上边缘连续表面E的后端部形成了布置在比前侧邻接部C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更靠后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更靠外的后侧邻接部E1,由此后侧邻接部E1与箱梁3的远离头管2的后外侧部3c相邻。后侧邻接部E1和前侧邻接部C1两者都定位在箱梁3的上边缘附近。
而且,扩展连续表面A的上部形成了布置在向着前外侧部3b的侧部的位置处的伸出表面A1,使得伸出表面A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箱梁3的前外侧部3b向外突出。此外,伸出表面A1形成了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从后侧邻接部E1的邻接部分连续地延伸的前后方向连续表面。
当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定位在前封盖40的上前边缘处的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C定位到头灯15的后方和下方。结果,头灯15暴露到侧部。此外,前封盖40的前端部G延伸到其与头管2的下端部和前叉7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大体为V形的凹口48形成在定位至边缘线a1后方的谷状连续表面B中。凹口48具有从上边缘后端向前并向下对角地延伸的下倾斜边缘B1、以及从下倾斜边缘B1的下端向后并向下对角地延伸、且与箱梁3的下边缘部重叠的上倾斜边缘B2。作为凹口48的结果,暴露了箱梁3的外侧壁。
前封盖40的前部内表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的竖直肋40g和从竖直肋40g的上下方向中部在向前方向上突出的水平肋40h。
散热器盖30e定位为使得其一部分与右前封盖40的竖直肋40g的后侧重叠(参考图4)。结果,如果某人将他/她的手从外部伸入并转动散热器盖30e,盖30e将与竖直肋40g发生干扰。因此,可以防止人员乱动散热器盖30e。
向后突出的附装肋40i形成在下半部40b的竖直肋40g的下端部。此附装肋40i通过包括弹性衬套的定位销41而固定到散热器30的箱30c的底壁。
附装座40j形成为在下半部40b的后端部中的向内凹陷。此附装座40j通过从外侧拧入的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封盖支架42,封盖支架42固定到箱梁3。
螺栓孔40k形成在上半部40a的前侧邻接部C1中。前侧邻接部C1通过对角向上拧入的螺栓44固定到封盖支架45,封盖支架45固定到箱梁3的外侧壁。
具有向内侧开口的切孔40m的定位肋40b形成在上半部40b的后侧邻 接部E1中。定位肋40n的切孔40m经由弹性衬套47装配到固定至箱梁3的外侧壁的定位销46,从而调节前封盖40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向内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作为采用此结构的结果,前封盖40附装到箱梁3和散热器30,而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两者上都相对于箱梁3留下较大程度的空间。
根据本实施例,前封盖40采用如下结构,包括:与左右箱梁3,3的前外侧部3b相邻的前侧邻接部C1;与后外侧部3c相邻的后侧邻接部分E1;以及相对于箱梁3的前外侧部3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伸出表面A1。因此,在提供了其中箱梁3的头管邻接部变得更窄的框架形状的同时,可以给予车身封盖40一种坚固和三维的形状。此外,箱梁3的头管邻接部表现了其较大的更良好印象,并从而具有产生强壮和结实印象的外观。
在该结构中,伸出表面A1形成了从前侧邻接部E1连续地向前延伸的前后方向连续表面。结果,与箱梁3的前外侧部3b相比,该连续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对伸出到外侧,从而对前封盖40设置了具有坚固和三维的外观而不复杂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C以弯曲形状从伸出表面A1的上边缘连续地向内侧延伸。结果,该连续表面C填充了伸出表面A1和箱梁3之间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由前封盖40产生的坚固印象。
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C中的前侧邻接部C1通过从上拧入的螺栓44固定到箱梁3的封盖支架45。因此,前封盖40的附装操作是简单的,且螺栓44定位为使得当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其不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在前封盖40的上前侧边缘的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C定位到头灯15的后方和下方。结果,头灯15暴露到外部,且头灯15周围的区域具有干净和整洁的外观。
此外,前封盖的前端部G延伸到其与前叉7的包括头管2的下端部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因此,引入到散热器30的行驶风的量可以增大并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前封盖40具有包括多个连续表面A-F的结构,多个 连续表面A-F具有由边缘线a1-a5形成的边界,并具有相对于其的不同角度。因此,可以提高前封盖40的刚度,且前封盖40具有令人印象深刻并产生坚固印象的外观。
在本实施例中,大体为V形的凹口48形成在定位于边缘线a1的后方的谷状连续表面B中,且通过凹口48暴露箱梁3的外侧壁。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前封盖40周围的区域的外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谷状连续表面B的上倾斜边缘B2与箱梁3的下边缘部重叠。因此,在箱梁3和前封盖40之间不存在间隙,且相对于这点,也增强了外观。
注意,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左右前封盖40将行驶风引入到散热器30。但是,本发明的前封盖40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中行驶风被引入到空冷发动机的结构。
Claims (14)
1.一种摩托车,包括头管(2)、从所述头管(2)在车辆向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箱梁(3)、安装在所述箱梁(3)的下方的发动机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到所述左箱梁(3)的外侧的左车身封盖(40)以及布置到所述右箱梁(3)的外侧的右车身封盖(40),所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箱梁(3)形成为使得在其一对外侧部之间的车辆宽度方向空间在所述头管(2)附近变得更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空间随着所述外侧部向着所述头管侧延伸而变得更窄;且
所述左右车身封盖(40)分别具有:前侧邻接部(C1),其布置为与所述箱梁(3)的靠近所述头管(2)的前外侧部(3b)相邻;后侧邻接部(E1),其布置在比所述前侧邻接部(C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更靠后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更靠外侧的位置处,使得所述后侧邻接部(E1)比所述箱梁(3)的所述前外侧部(3b)更远离所述头管(2),并与所述箱梁(3)的后外侧部(3c)相邻;和伸出表面(A1),从所述摩托车的上方观察时,其与所述前侧邻接部(C1)连续,并布置在向着所述前外侧部(3b)那侧的位置处,使得所述伸出表面(A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箱梁(3)的所述前外侧部(3b)向外突出,
所述左右车身封盖(40)的下半部分别覆盖所述箱梁(3)与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盖封盖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左右车身封盖(40)上形成大体为V形的凹口,并通过该凹口暴露所述箱梁(3)的外侧壁,
所述前侧邻接部(C1)、所述后侧邻接部(E1)以及所述伸出表面(A1)相对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表面形成了从所述后侧邻接部的邻接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续的前后方向连续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车身封盖包括从所述伸出表面的上边缘连续的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向着所述箱梁的所述前外侧部延伸,并以预定角度和弯曲形状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车身封盖附装到所述箱梁的附装部形成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连续表面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从侧面观察所述车辆时,每个车身封盖的上边缘部布置在头灯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或下方,以使得所述头灯的侧部暴露,所述头灯布置到所述头管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从侧面观察所述车辆时,每个车身封盖的前边缘部延伸到与所述头管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从侧面观察所述车辆时,每个车身封盖的前边缘部延伸到与由所述头管支撑的前叉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每个车身封盖的外侧表面具有多个连续表面,所述多个连续表面具有由边缘线形成的边界,并具有相对于所述边缘线的不同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具有在基本上下方向上扩展的外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的前端部的上下方向尺寸被设定为与所述头管的轴向尺寸基本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封盖的各个上边缘部布置到头灯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或下方,使得所述头灯的侧部暴露。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封盖的所述前侧邻接部和所述后侧邻接部两者都定位在所述箱梁的上边缘的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封盖分别具有从所述后侧邻接部的上边缘后端向前并向下对角地延伸的下倾斜边缘、和从所述下倾斜边缘的前端向后并向下对角地延伸的上倾斜边缘,且所述上倾斜边缘和所述下倾斜边缘之间的所述箱梁的各个外侧表面的侧部暴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从侧面观察所述车辆时,所述上倾斜边缘与所述箱梁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28521 | 2005-11-14 | ||
JP2005328521 | 2005-11-14 | ||
JP2005328521A JP2007131257A (ja) | 2005-11-14 | 2005-11-14 | 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6342A CN1966342A (zh) | 2007-05-23 |
CN1966342B true CN1966342B (zh) | 2011-04-06 |
Family
ID=37686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5701XA Active CN1966342B (zh) | 2005-11-14 | 2006-11-14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52788B2 (zh) |
EP (1) | EP1785344B1 (zh) |
JP (1) | JP2007131257A (zh) |
CN (1) | CN1966342B (zh) |
AT (1) | ATE540859T1 (zh) |
ES (1) | ES2377136T3 (zh) |
MY (1) | MY149362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86116B2 (en) * | 2006-12-27 | 2010-03-30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
CN101100206B (zh) * | 2007-07-19 | 2010-06-02 | 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摩托车油箱装饰罩的安装结构 |
EP2033885B1 (en) * | 2007-09-04 | 2009-11-11 | Yamaha Motor Research & Development Europe s.r.l. | A side cover assembly for a motorcycle and a motorcy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side cover assembly |
US7762586B2 (en) * | 2008-01-22 | 2010-07-27 | Kuryakyn Holdings, Inc. | Motorcycle frame neck cover |
JP3154637U (ja) * | 2008-08-08 | 2009-10-2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JP5129712B2 (ja) * | 2008-09-30 | 2013-01-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ータ取付け構造 |
US8517426B2 (en) * | 2010-02-25 | 2013-08-27 | George Erik McMillan | Fan accessory unit for a motorcycle |
JP5695515B2 (ja) * | 2011-07-11 | 2015-04-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外装カバー |
JP5823854B2 (ja) * | 2011-12-27 | 2015-11-25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樹脂部品取付構造 |
JP6043552B2 (ja) * | 2012-09-06 | 2016-12-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タンクカバー取付構造 |
JP6045903B2 (ja) * | 2012-12-19 | 2016-12-14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USD748017S1 (en) * | 2013-07-25 | 2016-01-26 | Honda Motor Co., Ltd. | Front side cowl for a motor scooter |
AU354809S (en) * | 2013-09-24 | 2014-04-07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 cowl for motorcycle |
USD736680S1 (en) * | 2014-01-08 | 2015-08-18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 cowl for motorcycle |
USD733011S1 (en) * | 2014-01-08 | 2015-06-30 | Honda Motor Co., Ltd. | Motorcycle or motorcycle replica |
JP6000995B2 (ja) * | 2014-02-24 | 2016-10-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ラジエータシュラウドの構造 |
JP6039601B2 (ja) * | 2014-03-28 | 2016-12-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ラジエタシュラウド構造 |
US10167054B2 (en) | 2014-07-28 | 2019-01-01 |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 Motorcycle |
JP6015720B2 (ja) * | 2014-07-28 | 2016-10-2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JP5928538B2 (ja) * | 2014-07-29 | 2016-06-0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懸架構造 |
JP6140664B2 (ja) * | 2014-10-16 | 2017-05-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JP1545074S (zh) * | 2015-07-08 | 2016-03-07 | ||
JP6649083B2 (ja) * | 2015-12-28 | 2020-02-19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USD846451S1 (en) * | 2017-09-21 | 2019-04-23 | Honda Motor Co., Ltd. | Rear cover for a motorcycle |
JP1621514S (zh) * | 2018-05-31 | 2019-01-07 | ||
JP2020015386A (ja) * | 2018-07-24 | 2020-01-3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N109649556B (zh) * | 2018-12-17 | 2023-09-22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管式支撑结构的发动机悬架 |
JP7389079B2 (ja) * | 2021-03-30 | 2023-11-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支持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99209B2 (ja) * | 1989-12-22 | 2000-01-17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903231B2 (ja) * | 1989-12-22 | 1999-06-07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979015B2 (ja) | 1991-01-31 | 1999-11-1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H05319340A (ja) * | 1992-05-19 | 1993-12-03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ターカバー |
JPH07228279A (ja) * | 1994-02-18 | 1995-08-29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ターカバー |
JP3750879B2 (ja) | 1996-03-19 | 2006-03-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の冷却装置 |
JP3712021B2 (ja) * | 1996-11-18 | 2005-11-0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4028657B2 (ja) * | 1999-03-31 | 2007-1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カバー取付構造 |
CA109649S (en) * | 2004-07-05 | 2006-09-08 | Honda Motor Co Ltd | Fuel tank cover for a motorcycle |
-
2005
- 2005-11-14 JP JP2005328521A patent/JP200713125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11-02 MY MYPI20064429A patent/MY149362A/en unknown
- 2006-11-14 CN CN200610145701XA patent/CN1966342B/zh active Active
- 2006-11-14 ES ES06023666T patent/ES2377136T3/es active Active
- 2006-11-14 AT AT06023666T patent/ATE540859T1/de active
- 2006-11-14 US US11/559,853 patent/US75527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1-14 EP EP06023666A patent/EP1785344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377136T3 (es) | 2012-03-22 |
ATE540859T1 (de) | 2012-01-15 |
US20070107967A1 (en) | 2007-05-17 |
EP1785344A1 (en) | 2007-05-16 |
JP2007131257A (ja) | 2007-05-31 |
US7552788B2 (en) | 2009-06-30 |
EP1785344B1 (en) | 2012-01-11 |
CN1966342A (zh) | 2007-05-23 |
MY149362A (en) | 2013-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66342B (zh) | 摩托车 | |
CN101016063B (zh) | 摩托车 | |
EP1659054B1 (en) | Motorcycle fuel tank | |
CN1123474C (zh) |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
CN100455480C (zh) |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 |
JP2007090906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
JP2006273306A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CN101219691B (zh) |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 |
EP3059149B1 (en) |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 |
TWI588049B (zh) | 跨坐型車輛之側蓋構造 | |
TWI422508B (zh) | 機車 | |
JP417333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導風装置 | |
JP4478195B1 (ja) | 自動二輪車 | |
CN101544183B (zh) | 消音器固定支架和包括该消音器固定支架的跨乘式车辆 | |
JP6902887B2 (ja) | 鞍乗型車両、ステップ取付部材、及びステップ取付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4808164B2 (ja) | カウリング取付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 |
EP1647478A1 (en) | Vehicle body frame and motorcycle provided with the vehicle body frame | |
JP462724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 |
JP7456982B2 (ja) | 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 |
JP7318371B2 (ja) | 車両のミラー装置 | |
US20210300148A1 (en) | Radiator | |
JP745077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672724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 |
CN118419184A (zh) | 车把罩结构 | |
EP1647476A2 (en) | Vehicle body frame and motorcacle provided with the vehicle body fr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