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9691B -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9691B
CN101219691B CN2007103016105A CN200710301610A CN101219691B CN 101219691 B CN101219691 B CN 101219691B CN 2007103016105 A CN2007103016105 A CN 2007103016105A CN 200710301610 A CN200710301610 A CN 200710301610A CN 101219691 B CN101219691 B CN 101219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ngine unit
motor tricycle
seat
fron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16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9691A (zh
Inventor
大平优
松野安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9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9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具有为乘客的脚部保留的空间,并具有车身在前后方向上良好的重量平衡。车座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4)和与前车座(4)分离地位于后部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5)。发动机单元3在其至少前部(发动机主体15)位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

Description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包括车身框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的发动机单元、以及安装在车身框架上的车座。
背景技术
在一些情况下,这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将用于乘客的后车座布置在车辆的后侧,并与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分离,以更顺利地上车和下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供了一种结构,其中通过在将前柱和后柱互相分开布置以在车身框架的前后方向上支撑前后车座,来在前后柱之间产生用于脚部的空间。
[专利文献1]JP-A-Hei 4-358979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传统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已经采用其中整个发动机单元位于后车座下方的结构。因此,构成发动机单元的发动机主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后轮驱动系统等从乘客脚部附近集中到后车座下方区域。此外,乘客的骑乘位置与通常相比位于更靠后,这是因为后车座与前车座分离。结果,重量集中到车辆的后部,引起车辆前后方向上重量平衡劣化的问题。
考虑到传统状况实现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具有良好的重量平衡,同时保持了用于乘客的后车座与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分离地位于车身的后部的结构。
本发明针对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包括车身框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的发动机单元、以及安装在车身框架上的车座,其特征在于,车座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以及与前车座分离地位于后部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并且发动机单元安装到车身框架,其中发动机单元的至少前部位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之间。
这里,发动机单元包括发动机主体,其具有气缸体、气缸盖和曲轴箱,并且进气系统的部件连接到发动机主体。发动机单元的前部表示气缸体、气缸盖、以及进气系统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后车座与前车座分离地位于后部,并且发动机单元安装到车身框架,其中发动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之间。因此,发动机单元的部件可以从前车座下方的区域到前后车座之间的区域分散开,与其中整个发动机单元安装在后车座下方的情况相比,这可以允许前后方向上的良好重量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3是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辆的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表示从处于乘坐位置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
在附图中,标记1表示两轮机动车辆,其包括车身框架2、以固定状态安装在车身框架2上的发动机单元3、安装到车身框架2的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4、以及与前车座4分开预定距离地位于后部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5。
车身框架2包括由钢管制成的主车架8和与主车架8一体形成的后车架9。主车架8从头管7向后延伸,头管7以前叉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前叉6,后车架9从主车架连续向车辆的后方延伸。
主车架具有从头管7以一定角度向车辆的后下方延伸的倾斜部分8a,以及以一定角度延续倾斜部分8a向下延伸的倾斜延伸部分8b。
后车架9具有从倾斜延伸部分8b的后端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部分9a,以及从竖直部分9a向后并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9b。
前轮10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前叉6的下端,而转向手把11固定在前叉6的上端。电池12通过之间7a固定于头管7的前方。
发动机单元3包括发动机主体15、进气系统16、排气系统17、以及发动机传动系18。
发动机主体15是空冷四冲程发动机,其通过前后悬架支架13和14以固定状态悬架到主车架8的下部。
发动机主体15安装有在大致水平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气缸轴线“a”。发动机主体15具有如下结构:气缸盖15b和气缸盖封盖15c连接到气缸体15a的前装配表面,并且曲轴箱15d连接到气缸体15a的后装配表面。
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曲轴15e容纳在曲轴箱15d中。变速机构(未示出)处于曲轴15e的后方并容纳在曲轴箱15d中。输出来自变速机构的发动机动力的输出轴15f从曲轴箱15d的左侧壁向外突出。
发动机传动系18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发动机传动系18具有轴箱18a和容纳在轴箱18a中的驱动轴,轴箱18a的前边缘被曲轴箱15d支撑以上下摆动。此驱动轴的前边缘连接到输出轴15f,后轮19连接到驱动轴的后边缘。
后减震器20布置在轴箱18a的后边缘与后车架9的水平部分9b之间。后减震器20位于经过后轮19的转轴19b的中心的铅垂线的前侧。
进气系统16从前方连接气缸盖15b的连接部(进气口),并从其向前上方延伸。具体而言,进气系统16具有:连接到气缸盖15b的上壁并且从其向上延伸并向前弯曲的进气管16a;连接到进气管16a的上游端开口的节气门体16b;连接到节气门体16b的空气滤清器16c。空气滤清器16c位于节气门体16b上方,并位于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的前边缘下方。
排气系统17具有:连接到气缸盖15b的底壁并沿着发动机体的底部向后延伸的排气管17a;以及连接到排气管17a的下游端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后轮19的右侧的消音器17b。
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气缸盖封盖15c的处于发动机主体15的最高端处的上端15c′被安装为低于将前轮10的上端10a与后轮19的后端19a连接的线。基于根据此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辆1,前轮10和后轮19在车轮尺寸上大于用于小型摩托车的普通车轮。
前车座4位于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的上方,并安装在固定于倾斜部分8a的钢管的车座支撑构件24。车座支撑构件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悬挂在倾斜部分8a处。车座支撑构件24具有以一定角度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支撑构件24a,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左右支撑构件24a和车座支撑构件24a的上端连接的横向支撑构件24b。
前车座4具有其中减震器4b位于底板4a上并被皮覆盖的结构。底板4a的后端通过用于上下枢轴移动的车座铰链4c支撑在横向支撑构件24b上。行李挂钩24c附装到横向支撑构件。如后文所述,行李挂钩24c的下方是用于装载行李的空间。
燃料箱25安装在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上。燃料箱25位于车座支撑构件24的内侧和前车座4的下方,并被前车座4从上方覆盖。
具有顶开口的储物箱26位于燃料箱25的前方。盖构件27固定在前车座4的底板4a上,从前车座4向前延伸,并用于打开和关闭储物箱26。此盖构件27可以被位于储物箱26的前端处的锁构件28锁闭。当锁被打开,并接着前车座4被绕其后端转动时,储物箱26的内部和燃料箱25的加注开口被曝露。储物箱26可以用于装载小的物品。可以通过加注开口进行对燃料箱25加注燃料。
后车座5位于后车架9的水平部分9b上。后车座5通过固定于水平部分9b的金属片撑条30直接安装在水平部分9b上。后车座5被布置成定位于与前车座4差不多高。具体而言,后车架9的水平部分9b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几乎与前车座4的底侧一样高。车座撑条30具有从水平部分9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的直角U形。
把手31固定在水平部分9b上,并延伸为围绕后车座5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从俯视图上观察,把手31具有大致U形。支撑乘客的后部的靠背32附装到把手31。
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34和34位于前车座4的下方。左右搁脚板34通过脚支架(未示出)分别固定到发动机主体15的曲轴箱15d的左右壁。每个搁脚板34具有从搁脚板支架突起的杆状搁脚板34a和由位于搁脚板34a上的弹性构件构成的搁脚构件34b。
这样,对于发动机单元3,发动机主体15位于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并且进气系统16位于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所界定的区域的前方。发动机传动系18位于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及其上方,并向后延伸。排气系统17位于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及其下方,并向后延伸。
用于乘客的左右搁脚板35和35位于主车架8的倾斜延伸部分8b与后车架9的竖直部分9a之间的边界部分2a中。
左右搁脚板35定位得高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34。每个搁脚板35具有固定到边界部分2a的脚支架35a,以及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位于脚支架35a上的脚板35b。左右脚板35b成型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片,并且搁脚板足够大以使乘客放置他/她的整个脚部。
左右搁脚板35位于发动机单元3的发动机主体15的后方、轴箱18a和消音器17b的上方、以及发动机单元3(进气系统)的最高端的下方。
这里,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车身封盖被布置成覆盖车身框架2的前车座4和后车座5下方的区域以及发动机单元3的左右侧。在前车座4和后车座5之间产生了由车身封盖界定的驾驶空间,即空间c。空间c下沉在后车座5的底边缘的下方,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通。空间c位于在前车座4的前方产生的下沉部分c′的下方。
在此实施例中,后车座5与前车座4分离地位于后部,并且在发动机主体1 5的前部在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的情况下安装发动机单元3。因此作为发动机单元3的部件的发动机主体15和进气系统16可以被布置成在前车座4和后车座5之间分散开。这样,用于乘客的脚部的空间可以分布地较广泛,因此可以提高装载容量以及上下车性能。
发动机单元3的前部位于前车座4的下方,因此在将发动机单元3看为整体的情况下,发动机单元3的部件可以被定位成在前后反向上分散在车身框架2上。这与发动机单元集中在后车座下方的情况相比,允许车辆在前后方向上的良好的重量平衡,并提高了可驱动性。
在此实施例中,车身框架2的主车架8被布置成其从发动机单元3的上方向后延伸。换言之,发动机单元3安装在主车架8的下方,因此车身的质量中心可以被设定为更低,这允许可驱动性的进一步提高。
在此实施例中,前车座4安装在具有较大刚度的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上,因此可以保持前车座4的支撑刚度。
向后延伸超过前车座4的安装部分的倾斜延伸部分8b被设置到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因此,可以在前车座4与后车座5之间产生在底部具有较低高度并用于乘客上下车的空间c。
在此实施例中,前车座4通过向上延伸的车座支撑构件24安装到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因此,可以利用前车座4的下侧与倾斜部分8a之产生的空间来有效地布置燃料箱25。
而且,可以利用前车座4的前方与倾斜部分8a之间产生的空间来有效地布置储物箱26。
在此实施例中,车身框架2具有在主车架8之后延续的以一定角度向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9,并且后车座5安装在后车架9上。因此,具有大刚度的后车架9可以支撑后车座5。具体而言,车身框架2具有从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竖直向上的竖直部分9a、以及在竖直部分9a之后延续的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9b。后车座5直接安装在竖直部分9a之后延续的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9b上。因此,可以在不使用特别的增强结构的情况下支撑后车座5。
在此实施例中,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左右搁脚板35和35位于发动机单元3的上方,并因此来自发动机单元3的热不能很容易地传递到乘客。结果,与搁脚板布置在发动机单元左右侧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骑乘感受和舒适性。
发动机单元3的进气系统16位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34和34之间的区域的前方。因此,可以利用发动机主体前方的空间来有效地布置进气系统,并且同时,可以避免由来自发动机主体15的热带来的影响。
发动机主体15被安装为气缸轴线“a”大致水平地导向。处于发动机主体15的最高端处的气缸盖封盖15c的上端15c′定位得低于将前轮10的上端10a与后轮19的上端19a连接的连接线“b”。因此,车身的质量中心可以被设定得较低,同时可以避免从发动机主体15和排气系统17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热传递。
而且,因为前轮10和后轮19的车轮尺寸变得更大,所以可以提高行驶稳定性。
这里,在此实施例中,前轮10的上端10a和后轮19的上端19a在高度上相同,换言之,它们的车轮尺寸上相同。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前轮和后轮的尺寸不同的情况:例如,后轮的尺寸小于前轮的尺寸的情况,或者相反地前轮的尺寸小于后轮的尺寸的情况。即使前后轮的尺寸不同,通过将发动机主体安装为其上端低于将前后轮的上端连接的线,就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将发动机主体安装为其上端低于前后轮的上端中较高的一个的情况。
已经基于两轮机动车辆解释了上述实施例,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两轮机动车辆。在此情况下,通过将后车座横向布置在左右侧,或者布置长型的后车座,车辆可以承载两名乘客。
图2和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辆。在这些图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部件或等同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的两轮机动车辆包括车身框架2、安装到车身框架2以上下枢转运动的发动机单元40、安装在车身框架2上的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4、以及与前车座4分开预定距离地位于后部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5。
车身框架2具有主车架8和从主车架8延续并向后延伸的后车架9。这些部件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因此以下解释主要设计不同的结构。
发动机单元40是单元摆动式四冲程发动机,其具有如下结构:发动机主体40a的曲轴箱40b一体地连接到变速箱40c,变速箱40c容纳带式无级变速器41,后轮19由变速箱40c可旋转地支撑。位于变速箱40c与后车架9的水平部分9b之间的后减震器20′位于经过后轮19的转轴19b的铅垂线的大致后方。
带式无级变速器41具有如下结构:驱动带轮41a和从动带轮41c通过V带41d连接,驱动带轮41a附装到曲轴15e,从动带轮41c附装到从动轴41b,从动轴41b通过中间轴42连接到后轮19的转轴19b。
向前延伸的摆动支架40d形成在曲轴箱40b的前端处。摆动支架40d由左右悬架支架39和39通过枢轴38可旋转地支撑,左右悬架支架39和39固定到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并从倾斜部分8a延伸到底部。这支撑发动机主体40a以绕枢轴38进行其上下枢转运动。发动机主体40a的摆动支撑部分可以位于曲轴箱40b上方。
向前延伸的进气系统16连接到发动机主体40a。进气系统16的空气滤清器16c定位并固定在发动机主体40a的前方。空气滤清器16c和节气门体16b通过波纹管式进气管16d连接,波纹管式进气管16d吸收发动机主体40a的上下运动。
燃料箱25按照在主车架8的倾斜部分8a上。前车座4直接安装在燃料箱25上。燃料箱25的燃料入口25a位于前车座4的前方。控制单元44悬架在倾斜部分8a下方。
两轮机动车辆1被车身封盖围绕。车身封盖主要包括:用于围绕转向把手11的外部的把手封盖50;用于覆盖前叉6的前侧的前封盖51;用于覆盖前车座4的下方到燃料箱25并到包括主车架8在内的发动机单元3的前部的左右侧的区域的左右前车封盖52和52;以及用于覆盖后车座5的下方到后车架9的左右侧的区域的左右后侧封盖53。车身封盖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辆大体相同。
左右悬架支架39向下延伸以覆盖空气滤清器16c,并且悬架支架39的下端位于空气滤清器16c的下端以下。
脚支架55螺栓固定到左右悬架支架的下端,其中脚支架5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突起。脚支架55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脚部件55a和55a、以及将左右脚部件55a的前边缘两者都连接的前连接部件55b。脚支架55在俯视图中是C形的。电池12安装到前连接部件55b。
在左右前侧封盖52中,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覆盖左右脚部件55a的上表面的、用于驾驶员的搁脚板52a向外形成为台阶形。发动机单元3的进气系统16和发动机主体40a的前部位于左右搁脚板52a之间。
左右串列式支架57和57连接在车身框架2的边界部分2a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脚支架56和56螺栓固定到左右串列式支架57。左右脚支架56和5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突起。左右脚支架56位于发动机主体40a上方。
在左右后侧封盖53的每个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覆盖脚支架56的上表面的、用于乘客的搁脚板53a向外形成为台阶形。
在此实施例中,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0安装为将其前部定位在左右搁脚板52a和52a之间。于是,发动机单元40的部件可以布置成从前车座4下方到后车座5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分散,因此可以为乘客的脚部保留较大空间。发动机单元40位于车身框架2上以在前后方向上分散。因此,车辆在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可以较为良好,并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中第三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视图。在该附图中,与图1和2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部件或等同部件。
在此实施例中,两轮机动车辆1包括:车身框架60、以固定状态安装在车身框架60上的发动机单元3、安装在车身框架60上的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4、以及与前车座4分开预定距离地位于后部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5。基本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几乎相同。因而此后仅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车身框架60具有主车架61和与主车架61独立形成的后车架62。主车架61和后车架62通过形成车身框架一部分的发动机主体15连接。
具体而言,主车架61的倾斜延伸部分61b和发动机主体15的曲轴箱15d的上壁经由主支架63通过螺栓紧固来连接。后车架62的竖直部分62a和曲轴箱15d的后壁经由后支架64通过螺栓紧固来连接。
钢管的左右车座支撑构件65和65位于主车架61的倾斜部分61a的上方。左右车座支撑构件65的每个固定到主支架63。车座支撑构件65具有:以一定角度向后并向上延伸的后倾斜部分65a,以及在后倾斜部分65的上端处弯曲并接着几乎笔直向前延伸然后固定到头管7的直线部分65b。控制单元44通过支架7a位于头管7的前方。电池12沿着倾斜部分65a布置。
前车座4通过车座支架66安装在左右直线部分65b的后端上。前车座4布置成从车座支撑构件65的后端向后突起。
燃料箱25在前车座4的前方安装在左右直线部分65b上。燃料箱25布置成其下半部在直线部分65b以下,其上半部在直线部分65b以上。
在左右前侧封盖52的每个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用于驾驶员的搁脚板52a以台阶形形成在车辆的外侧。发动机主体15位于左右搁脚板52a之间。
在左右后侧封盖53的每个上,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用于乘客的搁脚板53a以台阶形形成在车辆的外侧。左右搁脚板53a位于发动机单元3的上方。
根据此实施例,以固定状态安装在主车架61上的发动机单元3被安装为发动机主体15位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52a和52a之间。于是,发动机单元3的部件可以被布置成从前车座4的下方到后车座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分散,可以为乘客的脚部保留较大的空间,车身在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可以较为良好,并且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Claims (18)

1.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发动机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以及与所述前车座分离地位于后部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
在所述前车座与所述后车座之间,产生了下沉到所述后车座的底边缘以下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通的空间,
在所述前车座的前方产生向下方下沉的下沉空间,
所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通的空间比所述下沉空间低,
并且,所述发动机单元安装到所述车身框架,其中所述发动机单元的至少前部位于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具有在所述发动机单元上方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延伸的主车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座安装在所述主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具有从支撑前叉的头管向下并向后延伸的倾斜部分,并且所述前车座安装在所述倾斜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的所述倾斜部分包括从所述倾斜部分的安装所述前车座的部分进一步向所述车辆的后下方延伸的倾斜延伸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燃料箱安装在所述主车架上,并且所述前车座通过所述燃料箱安装到所述主车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具有从所述主车架延续的、以一定角度向所述车辆的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并且所述后车座安装在所述后车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用于乘客的左右搁脚板位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用于乘客的左右搁脚板位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后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车辆的侧面观察时,用于乘客的左右搁脚板定位得低于所述发动机单元的最高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具有发动机主体以及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主体并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延伸的进气系统,并且所述进气系统位于所述用于驾驶员的左右搁脚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被安装成其最高部分低于前轮或后轮中较高的一个的最高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被安装成所述发动机单元的所述最高端位于连接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上端的线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被安装成所述发动机单元的所述最高端位于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所述上端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包括发动机主体,其中气缸轴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基本水平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以固定状态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单元以所述发动机单元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上。
18.一种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发动机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身框架上的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前车座、以及与所述前车座分离并位于所述前车座的后方的用于乘客的后车座;在所述前车座与所述后车座之间,在低于所述前车座的前方产生的另一个下沉空间的位置处,产生了下沉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通的空间。
CN2007103016105A 2006-12-20 2007-12-20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Active CN101219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3574A JP4986603B2 (ja) 2006-12-20 2006-12-20 自動二,三輪車
JP2006-343574 2006-12-20
JP2006343574 2006-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9691A CN101219691A (zh) 2008-07-16
CN101219691B true CN101219691B (zh) 2011-02-16

Family

ID=3962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16105A Active CN101219691B (zh) 2006-12-20 2007-12-20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86603B2 (zh)
CN (1) CN101219691B (zh)
TW (1) TWI334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8723B2 (ja) * 2009-07-27 2014-04-02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JP5458722B2 (ja) * 2009-07-27 2014-04-02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JP5304681B2 (ja) * 2010-02-16 2013-10-02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BR112012024050B1 (pt) * 2010-03-25 2019-09-03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montagem de bateria para veículo de montar em selim
JP5521994B2 (ja) * 2010-06-25 2014-06-18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JP5521865B2 (ja) * 2010-08-02 2014-06-18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JP5505319B2 (ja) 2011-01-18 2014-05-28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JP5741278B2 (ja) 2011-07-26 2015-07-01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車両
MX2015017816A (es) 2013-07-01 2016-04-15 Yamaha Motor Co Ltd Vehiculo.
JP7122227B2 (ja) * 2018-11-02 2022-08-19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913B2 (ja) * 1982-05-31 1985-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S6276086U (zh) * 1985-10-31 1987-05-15
JP2000219173A (ja) * 1999-01-28 2000-08-08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4128886B2 (ja) * 2003-02-14 2008-07-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式自動3輪車
JP4353469B2 (ja) * 2003-10-10 2009-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メインステップ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34397B (en) 2010-12-11
CN101219691A (zh) 2008-07-16
JP2008155671A (ja) 2008-07-10
JP4986603B2 (ja) 2012-07-25
TW200836962A (en) 2008-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9691B (zh) 两轮或三轮机动车辆
US20130186701A1 (en) Three-wheel vehicle
EP1476347B1 (en) A three-wheeled vehicle having a split radiator and an interior storage compartment
US8496082B2 (en) Two-wheeled vehicle
US7445070B1 (en) Three wheel motorcycle
JP592554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US20120318596A1 (en) Three-wheeled recreation vehicle
JP600189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9278922A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1289109B (zh) 摩托车
US20040140140A1 (en) Three-wheeled vehicle having an oil cooler assembly
US8042636B2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 vehicle
CN100455477C (zh) 摩托车
US11130539B2 (en) Vehicle with upper and lower frame portions
EP1759974B1 (en) Motorcycle
EP2505470B1 (en) Frame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356959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構造
JP508808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EP1852342B1 (en) Three-wheel vehicle
JPH01172083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1148453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03237659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6773741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CN105531183A (zh) 摩托车
JP2020050069A (ja) 鞍乗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