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5149A -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5149A
CN1745149A CN 200480003236 CN200480003236A CN1745149A CN 1745149 A CN1745149 A CN 1745149A CN 200480003236 CN200480003236 CN 200480003236 CN 200480003236 A CN200480003236 A CN 200480003236A CN 1745149 A CN1745149 A CN 1745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ays
particulate
masking material
powder
tungs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0323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0154C (zh
Inventor
武田广充
足立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13998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74514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5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5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01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01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遮蔽体,该遮蔽体可以充分透过可见光,不具有半透明半反射状外观,在基体材料上成膜时不需要大型制造装置,也不需要成膜后的高温热处理,同时,高效遮蔽波长780nm或780nm以上的不可见的近红外线,透明且色调不变化。将称出规定量的钨化合物并混合的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中、550℃下加热1小时,一度返回到室温后,通过在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作W18O49粉末,将该粉末、溶剂和分散剂混合,进行分散处理,成为分散液,将该分散液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混合,制成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液,在PET树脂薄膜上涂布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液并成膜固化,得到具有图示透过曲线的红外线遮蔽膜。

Description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可见光区域透明、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吸收功能的氧化物材料的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由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制造的红外线遮蔽体、和用于该红外线材料微粒分散体的红外线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红外线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红外线材料微粒。具体地,涉及将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窗体材料的遮光材料,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含有黑色系颜料的遮光薄膜,该黑色系颜料含有从可见光区域到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吸收功能的炭黑、钛黑等无机颜料、以及仅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强吸收功能的苯胺黑等有机颜料等,专利文献2提出了用蒸镀铝等金属的半透明反射型遮光材料。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热射线遮断玻璃,该热射线遮断玻璃是在透明的玻璃基板上,从基板的一侧,设置含有选自元素周期表的IIIa族、IV族、Vb族VIb族以及VIIb族中的至少1种金属离子的复合钨氧化物膜作为第1层,在上述第1层上,设置透明电介体膜作为第2层,在上述第2层上,设置含有选自元素周期表的IIIa族、IVa族、Vb族VIb族以及VIIb族的中的至少1种金属离子的复合钨氧化物膜作为第3层,并且上述第2层的透明电介体膜折射率比上述第1层和上述第3层的复合钨氧化物膜的折射率低,因此可以适用于要求可见光穿透率高以及良好的热射线遮断性能的部位。
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用与专利文献3相同的方法制造的热射线遮断玻璃,该热射线遮断玻璃是在透明的玻璃基板上,从基板的一侧,设置第1个电介体膜作为第1层,在该膜上设置钨氧化物膜作为第2层,在该第2层上设置第2个电介体膜作为第3层。
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用与专利文献3相同的方法制造的热射线遮断玻璃,该热射线遮断玻璃是在透明的玻璃基板上,从基板的一侧,设置含有同样的金属元素的复合钨氧化物膜,在上述第1层上设置透明电介体膜作为第2层。
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一种阳光控制玻璃片,该阳光控制玻璃片是,将选自含有氢、锂、钠或钾等添加材料的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五氧化铌(Nb2O5)、五氧化铊(Ta2O5)、五氧化钒(V2O5)以及二氧化钒(VO2)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膜用CVD法或喷雾法包覆,并在250℃下进行热分解而形成的具有阳光遮蔽特性的阳光控制玻璃片。
在专利文献7中提出一种阳光可变调光绝热材料,该阳光调光绝热材料,使用将钨酸水解得到的钨氧化物,在该钨氧化物中,通过添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当阳光照射时,光线中的紫外线被该钨氧化物吸收,产生激发电子和孔穴,由于少量的紫外线使得5价钨的产生量显著增加,伴随着色反应加快,着色浓度变高,同时,由于遮断光线,5价钨迅速被氧化为6价钨,使用脱色反应加快的特性,可以使对于阳光的着色和脱色反应加快,着色时在近红外区域波长1250nm处出现吸收峰,可以遮断阳光中的近红外线。
另外,本发明者等在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将六氯化钨溶解于醇,直接将溶剂蒸发或加热回流后将溶剂蒸发,之后,通过在100℃~500℃下加热,得到包含三氧化钨或其水合物或二者混合物的粉末;使用该钨氧化物微粒,得到电致彩色发光元件;在构成多层叠层体的膜中导入质子时,该膜的光学特性发生改变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9中,提出了将偏钨酸铵和水溶性的各种金属盐作为原料,在约300~700℃下加热,同时向该混合水溶液的干固物供给添加了不活性气体(添加量约50体积%或50体积%以上)或者水蒸气(添加量约15体积%或15体积%以下)的氢气,制备用MxWO3(M是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金属元素等、0<x<1)表示的各种钨青铜的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2003-029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07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59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8-12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8-283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0-119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9-127559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3-121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平8-73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黑色系颜料由于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大的吸收功能,因此,会使使用这些的窗体材料色调变暗,使用方式受到限制。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使用金属蒸镀膜的窗体材料等外观为半透明反射状,在户外使用时,由于反射强烈,会存在景观上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3~5所记载的热射线遮断材料主要以使用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离子镀法以及化学气相法(CVD)等真空成膜方式进行的干式法的方法制造。因此,存在需要大型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另外,热射线遮断材料的基体材料暴露于高温的等离子体中,或由于需要成膜后进行加热,因此以薄膜等树脂为基体材料时,有必要对其他途径、设备、成膜条件进行研究。另外,这些专利文献所示出的钨氧化物膜或者复合钨氧化物膜作为与其他透明电介体膜形成多层膜时,发挥机能,与本发明有很大不同。
另外,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阳光控制包覆玻璃片,通过将原料与CVD法或者喷雾法和热分解法并用在玻璃上形成被膜,但从作为前体的原料价格高,在高温下热分解等来看,在以薄膜等树脂为基体材料时,有必要对其他途径、成膜条件进行研究。此外,必须有2层或2层以上构成,与本发明不同。
再有,由于专利文献7~8中记载的阳光可变调光绝热材料是,电致彩色发光元件,通过紫外线和电位差变化其色调的材料,因此膜的结构复杂,难以应用在不希望变化色调的用途领域。
另外,专利文献9中,记载了钨青铜的制作方法,但没有记载得到的粉体的粒径、光学特性。这里,作为该钨青铜的用途,可以考虑电解装置或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以及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材料,象本发明一样,可以认为不是作为太阳光线遮蔽用途的。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充分透过可见光,不具有半透明反射状外观,在基体材料上成膜时,不需要大型的制造装置,成膜时也不需要高温热处理,同时,高效地遮蔽波长780nm或780nm以上的不可见近红外线,透明且色调不变化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和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红外线材料微粒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红外线材料微粒。
解决课题的措施
一般地,已知含有自由电子的材料,通过等离子体振动对波长200nm~2600nm的太阳光线的区域周围的电磁波显示出反射吸收响应。已知将这样的物质的粉末作为比光的波长小的微粒时,能够减少可见光区域(波长380nm~780nm)的几何散射,得到对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的透明性,指的是对可见光区域的光线散射小,透过性高。
另一方面,已知向用WO3-x表示的钨氧化物或三氧化钨中添加Na等阳电性元素的所谓的钨青铜是导电性材料和带有自由电子的材料。而且,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单结晶的分析,提示了对红外线区域的光线的自由电子的响应。
发明者等想到增加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中包含的自由电子量,将微粒的粒径进行微粒化,成为1nm~800nm,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再有,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到适当的介质中而制造的膜与由溅射法、蒸镀法、离子镀法和化学气相法(CVD法)等真空成膜法的干式法制作的膜或CVD法、喷雾法制作的膜相比,发现可以不使用光的干涉效果,也能够高效地吸收太阳光线、特别是近红外线区域的光线,同时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于是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1项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在于,
该分散体是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得到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
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粒径是1nm~800nm。
本发明的第2项发明提供第1项发明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钨氧化物微粒是可以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的微粒。
本发明的第3项发明提供第1项发明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是可以用通式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本发明的第4项发明提供第1~第3项发明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钨氧化物微粒或/和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45≤z/y≤2.999)表示的组成比的玛格奈里(マグネリ)相。
本发明的第5项发明提供第3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以通式MxWyOz表示的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具有六方结晶系或正方晶系或立方晶系的结晶结构,或者具有非结晶结构的微粒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第6项发明提供第3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以通式MxWyOz表示的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六方结晶的结晶结构,或者具有全六方结晶的结晶结构。
本发明的第7项发明提供第5项或第6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M元素是Cs、Rb、K、Tl、In、Ba、Li、Ca、Sr、Fe、S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第8项发明提供第1项~第7项发明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表面是用含有Si、Ti、Zr、Al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元素的氧化物包覆的。
本发明的第9项发明提供第1项~第8项发明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介质是树脂或玻璃。
本发明的第10项发明提供第9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树脂是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亚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体、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第11项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遮蔽体,其特征是,
第1项~第10项发明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是形成为板状或薄片状或薄膜状的。
本发明的第12项发明提供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该方法是含有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或/和用通式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
将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初始原料在还原性气体环境中或/和不活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热处理,制造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本发明的第13项发明提供第12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上述热处理是将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初始原料在还原性气体环境中,100℃~850℃下进行热处理,接着在不活性气体环境中650℃~1200℃下进行热处理。
本发明的第14项发明提供第12项或第13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从
三氧化钨粉末、
二氧化钨粉末、
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粉末、
钨酸铵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
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粉末。
本发明的第15项发明提供第12项或第13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从
三氧化钨粉末、
二氧化钨粉末、
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粉末、
钨酸铵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
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粉末、和含有上述M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粉末混合而成的粉末。
本发明的第16项发明提供第12项或第13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可以用上述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将
六氯化钨的醇溶液或钨酸铵的水溶液和含有上述M元素的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后干燥得到的粉末。
本发明的第17项发明提供第12项或第13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将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产生沉淀的分散液和
含有上述M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粉末或含有上述M元素的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后干燥得到的粉末。
本发明的第18项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其特征是,
该微粒含有通过第12项~第17项中任意一项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或和用通式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将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粒子的粒径微粒化成为1nm~800nm,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到介质中时,即使与由溅射法、蒸镀法、离子镀法以及化学气相法(CVD法)等真空成膜法等干式法制作的膜或用CVD法、喷雾法制作的膜相比,也可以制造出具有能够高效地遮挡太阳光线、特别是近红外线区域的光线,同时保持可见光区域的透光率等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另外,使用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制造红外线遮蔽体时,不需要使用真空装置等大型装置就可以廉价地制造红外线遮蔽体,在工业上是实用的。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特征在于,该分散体是将作为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粒子,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粒径为1nm~800nm,和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于后述的适宜的介质中形成的。
以下,对于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以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进行详细地说明。
1.红外线遮蔽材料
一般地,由于三氧化钨(WO3)中不存在有效的自由电子,因此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反射特性少,不能有效地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这里,由于相对于三氧化钨中的钨,氧的比例小于3,可知在该钨氧化物中可以生成自由电子,但本发明者等发现,在该钨氧化物中的钨和氧的组成范围的特定部分中,具有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特别有效的范围。
该钨和氧的组成范围相对于钨,氧的组成比在3或3以下,更加优选在将该钨氧化物记载为WyOz时,2.2≤z/y≤2.999。因为该z/y值如果在2.2或2.2以上,可以避免作为该目标钨氧化物之外的WO2的结晶相的出现,同时,可以得到作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能够作为有效的红外线遮蔽材料使用。
另一方面,该z/y值如果在2.999以下,可以在该钨氧化物中生成必要量的自由电子,成为高效的红外线遮蔽材料。
另外,在将该钨氧化物进行微粒化的钨氧化物微粒中,作为通式WyOz时,具有可以表示为2.45≤z/y≤2.999的组成比的即所谓的“マグネリ相”是化学稳定的,在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特性也良好,因此优选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
再有,向该钨氧化物中添加元素M(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作成复合钨氧化物时,该复合钨氧化物中生成自由电子,在近红外线区域表现出来自自由电子的吸收特性,作为在波长1000nm附近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是有效的,因此优选。这里,从添加元素M的该复合钨氧化物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元素M优选从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从提高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的光学特性、耐气候性的观点上来看,在上述元素M中,更为优选属于碱金属、碱土类金属元素、过度金属元素、4B族元素、5B族元素的元素。
这里,对于该复合钨氧化物,由于同时进行上述氧量的控制和生成自由电子的元素的添加,可以得到高效优良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将该氧量的控制和生成自由电子的元素的添加同时进行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的通式记载为MxWyOz(这里,M是上述M元素,W是钨,O是氧)时,有望是满足0.001≤x/y≤1,2.2≤z/y≤3.0关系的红外线遮蔽材料。
首先,对表示元素M的添加量的x/y值进行说明。如果x/y值比0.001大,可以获得以生成充分量的自由电子为目的的红外线遮蔽效果。而且,元素M的添加量越多,自由电子的供给量会增加,红外线遮蔽效果也会上升,但x/y值到1左右,该效果饱和。另外,x/y值如果小于1,可以避免在该红外线遮蔽材料中生成不纯物质相,因此优选。另外,元素M优选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这里,在添加元素M的该MxWyOz中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元素M优选从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Ir、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从提高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的光学特性、耐气候性的观点上来看,在上述元素M中,更为优选属于碱金属、碱土类金属元素、过度金属元素、4B族元素、5B族元素的。
下面,对表示控制氧量的z/y值进行说明。关于z/y的值,在用MxWyOz表示的红外线遮蔽材料中,与上述用WyOz表示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具有同样的原理,而且,在z/y=3.0中,为产生由于上述元素M的添加量引起的自由电子的供给,优选2.2≤z/y≤3.0。
再有,上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系结晶结构时,该微粒的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提高,近红外区域的吸收提高。参照作为该六方晶系结晶结构的模式平面图的图4进行说明。在图4中,用符号1表示的WO6单元形成的8面体,6个集合,形成六角形的空隙(隧道),在该空隙中,配置用符号2表示的元素M构成1个单元,这样的1个单元多个集合,构成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
为得到提高本发明涉及的可见光区域的透过,以及提高近红外区域的吸收的效果,只要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含有图4说明的单元结构(用WO6单元形成的8面体6个集合构成六角形的空隙,在该空隙中配置元素M的结构)就可以,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可以是结晶物质、也可以是非结晶物质。
向该六角形的空隙中添加并存留元素M的阳离子时,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提高。这里,一般地,添加离子半径大的元素M时,形成该六方晶系,具体地,添加Cs、Rb、K、Tl、In、Ba、Li、Ca、Sr、Fe、Sn中的1种或1种以上时,易于形成六方晶系,因此优选。当然,这些以外的元素,只要在用WO6单元形成的六角形空隙中存在添加元素M就可以,并不限定于上述元素。
具有六方晶系结晶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均匀的结晶构造时,添加元素M的添加量,即x/y值优选0.2~0.5,更为优选0.33。z/y=3时,如果x/y的值为0.33,那么可以认为,添加元素M可以配置入全部六角形空隙。
同样,z/y=3时,在立方晶系、正方晶系各个复合钨氧化物化合物中,也有来自结构的添加元素M的添加量的上限,相对于1摩尔钨,添加元素M的最大添加量是,立方晶系为1摩尔,正方晶系为0.5摩尔左右(根据M元素的种类而变化,但工业制造上比较容易的是0.5摩尔左右)。但是,这些结构难以简单地规定,该范围是表示基本范围的一个特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上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除上述的六方晶系以外,采取正方晶系、立方晶系的钨青铜的结构时,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也是有效的。根据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所采取的结晶结构,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位置有变化的倾向,比起立方晶系,正方晶系时,该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位置向长波长一侧移动,六方晶系时,比正方晶系时进一步向长波长一侧移动。另外,随该吸收位置的变动,六方晶系对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最小,正方晶系次之,立方晶系为三者中最大。因此,在需要透过更多可见光区域的光线,遮蔽更多红外线区域的光线的用途中,优选使用六方晶系的钨青铜。但是,这里所说的光学特性的倾向,归根结底是大致的倾向,根据添加元素的种类、添加量、氧量的不同有所变化,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涉及的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由于大量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特别是波长1000nm附近的光线,其透过色调为蓝色系到绿色系的物质较多。另外,该红外线遮蔽材料粒子的粒径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分别选定。首先,在使用于保持透明性的情况,优选具有800nm或800nm以下粒径的。这是因为,粒径比800nm小的粒子,不会通过散射将光线完全遮蔽,保持可见光区域的可见性,同时保持高效地透明性。特别是重视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的场合,更为优选考虑通过粒子的散射。
在重视由该粒子带来的散射的降低时,粒径在200nm或200nm以下,优选100nm或100nm以下为好。原因是,粒径如果小,由于几何散射或米氏散射带来的波长40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线散射降低,其结果是可以避免红外线遮蔽膜变为类似磨砂玻璃那样而不能得到鲜明的透明性。即,粒径在200nm或200nm以下时,上述几何散射或米氏散射降低,变为瑞利散射区域。由于在瑞利散射区域,散射光与粒径的6次方呈反比例降低,伴随粒径的减少,散射降低,透明性提高。再有,粒径在100nm或100nm以下时,散射光非常少,因此优选。从避免光线散射的观点来看,优选粒径小的,如果粒径在1nm或1nm以上,易于工业制造。
通过将上述粒径选择为800nm或800nm以下,在介质中分散了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的雾度值在可见光透过率85%或85%以下时,可以设定雾度30%或30%以下时。如果雾度是比30%大的值,会变为类似于磨砂玻璃,得不到鲜明的透明性。
另外,构成本发明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的微粒的表面,从提高该红外线遮蔽材料的耐气候性的观点上看,优选用含有Si、Ti、Zr、Al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氧化物包覆。
2.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
含有用上述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或/和用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可以将作为该钨氧化物微粒和/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的钨化合物,在不活性气体环境或还原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热处理制得。经过该热处理得到的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充分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具有作为红外线遮蔽微粒的优选性质。
作为初始原料的钨化合物优选从三氧化钨粉末、二氧化钨粉末、或钨氧化物的水合物、或六氯化钨粉末、或钨酸铵粉末、或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或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这里,从在制造钨氧化物微粒时,制造工艺容易的观点来看,更加优选使用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三氧化钨、或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在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时,如果初始原料是溶液,从各元素可以容易均匀混合的观点来看,更为优选使用钨酸铵水溶液、六氯化钨溶液。使用这些原料,将其在不活性气体环境或还原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热处理,可以制得含有上述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另外,含有含上述元素M的用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初始原料,与含有用上述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初始原料是同样的钨化合物,但是,还可以将以元素单质或化合物形态含有元素M的钨化合物作为初始原料。这里,为制造出作为各成分在分子水平上均匀混合的初始原料的钨化合物,优选各原料以溶液状态混合,含有元素M的钨化合物优选可以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等溶剂中的钨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含有元素M的钨酸盐、氯化物盐、硝酸盐、硫酸盐、草酸盐、氧化物、碳酸盐、氢氧化物等,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溶液状态即为优选。
关于制造上述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原料,下面,再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要得到用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的钨化合物,优选可以使用三氧化钨粉末、二氧化钨粉末、或钨氧化物的水合物、或六氯化钨粉末、或钨酸铵粉末、或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或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但从制造工艺容易的观点来看,更加优选使用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三氧化钨粉末、或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
为了得到含有元素M的可以用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用的初始原料可以使用将从三氧化钨粉末、二氧化钨粉末、或钨氧化物的水合物、或六氯化钨粉末、或钨酸铵粉末、或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六氯化钨溶解于醇后加水沉淀并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或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粉末,和含有上述M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粉末混合后得到的粉末。
再者,作为为了得到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用的初始原料的钨化合物,如果是溶液或分散液,各元素就可以容易地均匀混合。
从这个观点来看,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更加优选的是将六氯化钨的醇溶液或钨酸铵水溶液和含有上述元素M的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干燥后得到的粉末。
同样,复合钨氧化物的微粒的初始原料优选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的分散液,与含有上述元素M的单体或化合物粉末或者含有上述元素M的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干燥后得到的粉末。
作为含有上述M元素的化合物,可以举出M元素的钨酸盐、氯化物盐、硝酸盐、硫酸盐、草酸盐、氧化物、碳酸盐、氢氧化物等,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溶液状态即可。再有,在工业上制造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时,如果使用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或三氧化钨以及M元素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时,在热处理等阶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等,故是优选的制造方法。
这里,作为钨氧化物微粒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在不活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热处理的条件,优选650℃或650℃以上。在650℃或650℃以上进行热处理的初始原料具有充分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作为红外线遮蔽微粒,效率高。作为不活性气体可以使用Ar、N2等不活性气体。另外,作为还原性气体环境中的处理条件,首先,将初始原料在还原性气体环境中100℃~850℃下进行热处理,接着,在不活性气体环境中在650℃~120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为好。此时的还原性气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H2。另外,作为还原性气体使用H2时,作为还原气体环境的组成,优选H2的体积比在0.1%或0.1%以上,更为优选2%或2%以上。如果H2的体积比在0.1%或0.1%以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还原。
用氢还原的钨氧化物微粒含有玛格奈里相,表现出良好的红外线遮蔽特性,在该状态下,可以作为红外线遮蔽微粒使用。但是,由于残留在钨氧化物中的氢不稳定,故在耐气候性方面,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将含有这种氢的钨氧化物在不活性气体中650℃或650℃以上进行热处理,可以得到更加稳定的红外线遮蔽微粒。这种650℃或650℃以的热处理时的环境气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工业的观点来看,优选N2、Ar。通过该650℃或650℃以上的热处理,在红外线遮蔽微粒中存在玛格奈里相并提高耐气候性。
在上述工序中得到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表面要使用含有Si、Ti、Zr、Al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的氧化物包覆,则从提高耐气候性的观点上来看是优选的。包覆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以通过向分散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溶液中添加上述金属的醇盐,包覆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表面。
3.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使用方法,有将上述微粒分散于适当的介质中,形成在期望的基体材料表面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预先经高温烧制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在基体材料中,或者通过粘合剂粘接在基体材料表面,因此可以应用于树脂材料等耐热温度低的基体材料,具有形成时不需要大型装置以及廉价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因为是导电性材料,因此作为连续的膜来使用时,有恐吸收反射而妨碍移动电话等的电波。但是将红外线遮蔽材料作为微粒分散在矩阵中时,由于粒子以一个一个孤立状态分散开,发挥出电波的透过性,因此具有广泛使用性。
(a)将微粒分散在介质中,在基体材料表面上形成的方法
例如,把将本发明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进行微粒化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得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分散液,或者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与适当的溶剂混合,将该混合物进行湿式粉碎,得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分散液。在得到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分散液中添加介质树脂后,包覆在基体材料表面,蒸发溶剂,用规定的方法固化树脂,就可以形成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的薄膜。包覆的方法只要可以在基体表面均匀地涂覆含有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树脂就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棒涂覆法、凹版涂覆法、喷雾涂覆法、浸渍涂覆法等。另外,将红外线遮蔽材料直接分散于粘合剂树脂中的方法,在基体材料表面涂布后,不需要蒸发溶剂,在环境上和工业上都是优选的。
上述介质根据目的可以选择例如UV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电子射线固化树脂、常温固化树脂、热塑性树脂等。具体地,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利用使用了金属醇盐的粘合剂。作为上述金属醇盐,以Si、Ti、Al、Zr等的金属醇盐为代表。使用这些金属醇盐的粘合剂可以通过加热等水解·缩聚,形成氧化物膜。
作为上述基体材料,根据期望可以是薄膜也可以是板,形状没有限定。作为透明基体材料,可以根据各种目的使用PET、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聚氯乙烯、氟树脂等。另外,除树脂外还可以使用玻璃。
(b)向基体材料中分散微粒的方法
另外,作为将本发明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作为微粒应用的其他方法,也可以将微粒分散到基体材料中。为将微粒分散到基体材料中,可以从基体材料表面浸透,也可以将温度升至基体材料的熔融温度或其以上,使之熔融后,将微粒和树脂混合。这样得到的含有微粒的树脂按照规定的方法形成为薄膜或板状,可以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使用。
例如,作为向PET树脂分散微粒的方法,首先将PET树脂和微粒分散液混合,蒸发分散溶剂后,加热至PET的熔融温度300℃左右,熔融PET树脂,通过进行混合并冷却,可以制备分散了微粒的PET树脂。
粉碎·分散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以使用例如超声波照射、玻璃珠碾磨机、混砂机等。另外,为得到均匀的分散体,也可以添加各种添加剂或分散剂、或者调整pH值。分散剂可以根据用途选择,例如,有高分子类分散剂或硅烷类偶合剂、钛酸酯类偶合剂、铝类偶合剂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4.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的光学特性
基于建筑窗玻璃用薄膜JIS A 5759(1998)(光源:A光)对本发明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计算出可见光透过率、日照透过率。但是,测定用的试样不是帖附在玻璃上,而是使用试样薄膜本身。雾度值基于JISK 7105进行测定。平均分散粒径是通过使用动态光散射法的测定装置(ELS-8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测定的平均值。
作为测定结果的例子,将W18O49的微粒分散膜的透过曲线(プロイフアイル)示于图1。图1是横轴为透过的光线的波长,纵轴为光线的透过率(%)的曲线图。从图1可以明显地判断出,本发明涉及的W18O49的微粒分散膜,可以透过作为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80的光线(例如:波长500nm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为60%),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作为不可见的热射线的波长为1000nm附近及其以上的红外线(例如:波长1000nm的红外线的透过率为18%,波长1250nm的红外线透过率为15%),发挥出对于可见光区域的光线的透过性,而对红外线区域的光线具有吸收性,可以确认具有优异的红外线遮蔽特性。
下面,以含有六方晶系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膜的透过曲线为例,将Cs0.33WO3的透过曲线示于图2。其是横轴为透过的光线的波长,纵轴为光线的透过率(%)的曲线图。从图2可以明显地判断出,本发明涉及的Cs0.33WO3的微粒分散膜,可以透过作为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80的光线(例如:波长500nm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为79.5%),作为不可见的热射线的波长为1000nm附近及其以上的红外线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例如:波长1000nm的红外线的透过率为19.0%,波长1250nm的红外线透过率为12.9%),发挥出对于可见光区域的光线的透过性,而对红外线区域的光线具有吸收性,具有优异的红外线遮蔽特性。
下面,作为含有六方晶系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膜的透过曲线的不同例子,将Rb0.33WO3的透过曲线示于图3。其是横轴为透过的光线的波长,纵轴为光线的透过率(%)的曲线图。从图3可以明显地判断出,本发明涉及的Rb0.33WO3的微粒分散膜,可以透过作为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80的光线(例如:波长500nm的可见光的透过率为80%),作为不可见的热射线的波长为1000nm附近及其以上的红外线可以选择性地吸收(例如:波长1000nm的红外线的透过率为14.32%,波长1250nm的红外线透过率为8.0%),发挥出对于可见光区域的光线的透过性,而对红外线区域的光线具有吸收性,具有优异的红外线遮蔽特性。
下面,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光学测定,是基于建筑窗玻璃用薄膜JIS A 5759(1998)(光源:A光)进行测定,计算出可见光透过率、日照透过率。但是,测定用的试样不是帖附在玻璃上,而是使用试样薄膜本身。雾度值基于JISK 7105进行测定。平均分散粒径是通过使用动态光散射法的测定装置(ELS-800(大琢电子株式会社制))测定的平均值。
另外,在实施例中使用的基体材料PET薄膜(HPE-50帝人制)的光学特性为可见光透过率89%、日照透过率89%、雾度值0.8%。
实施例1
将六氯化钨和氯化亚铜按照W和Cu的摩尔比为1比0.2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Cu0.2WO2.72的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18O49的结晶相,该Cu0.2WO2.72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Cu0.2WO2.72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A液)。将该A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成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1%,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5%,可知遮蔽约55%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这里,上述可见光透过率、日照透过率根据单位面积分散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的量不同有所变化,所以,可见光透过率、日照透过率都与红外线遮蔽材料的量关联地增减。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的制造条件、粉体特征以及光学特性的概要记载于图5所示的一览表。
以下实施例也相同。
实施例2
将六氯化钨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W18O49(WO2.72)的粉末。
通过X射线衍射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18O49的结晶相,该WO2.72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WO2.72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B液)。将该B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57%,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2%,可知遮蔽约58%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3
将六氯化钨和氯化亚铜按照W和Cu的摩尔比为1比0.2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大气中,35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氩气环境中980℃下加热15小时。制备Cu0.2WO2.72的粉末。该Cu0.2WO2.72的粉末的比表面积为31m2/g。
将该Cu0.2WO2.72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C液)。将该C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58%,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3%,可知遮蔽约57%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4
将六氯化钨和硝酸铝按照W和Al的摩尔比为1比0.1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Al0.1WO2.72的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18O49的结晶相,该Al0.1WO2.72的比表面积为28m2/g。
将该Al0.1WO2.72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D液)。将该D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1%,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5%,可知遮蔽约55%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5
将六氯化钨和硝酸锰按照W和Mn的摩尔比为1比0.1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Mn0.1WO2.72的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18O49的结晶相,该Mn0.1WO2.72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Mn0.1WO2.72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E液)。将该E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0%,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9%,可知遮蔽约51%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6
将三氧化钨粉末作为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进一步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WO2.72的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18O49的结晶相,该WO2.72的比表面积为35m2/g。
将该WO2.72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F液)。将该F液2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5%,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50%,可知遮蔽约50%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7
将六氯化钨和硝酸铟按照W和In的摩尔比为1比0.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0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In0.3WO3的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该In0.3WO3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In0.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H液)。将该H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5%,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4%,可知遮蔽约56%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8
将实施例2制备的WO2.72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I液)。将该I液在50℃下,用真空干燥机除去溶剂成分,成为粉末(I粉末)。将该I粉末0.01kg和PET树脂8.7kg用V型混合机进行干式混合后,在树脂的熔融温度附近进行充分密闭混合,成为混合物,将该混合物熔融挤出,成形为膜厚约50μm的薄膜,成为红外线遮蔽薄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薄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58%,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2%,可知遮蔽约58%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7%,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9
将六氯化钨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溶液。将该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3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WO2.83和WO2.92的混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24O68和W25O73的结晶相,该WO2.83和WO2.92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WO2.83粉末和WO2.92粉末的混合物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J液)。将该J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1%,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2%,可知遮蔽约58%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0
将六氯化钨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溶液。将该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WO2.83和WO2.92的混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W24O68和W25O73的结晶相,该WO2.83和WO2.92的混合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WO2.83粉末和WO2.92粉末的混合物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K液)。将该K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7%,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9%,可知遮蔽约51%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1
将六氯化钨和高氯酸钡的3水合物按照W和Ba的摩尔比为1比0.21的比例称出规定量,分别每次少量地溶解于乙醇中,混合两液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Ba0.21WO3的粉末。该Ba0.21WO3的比表面积为30m2/g。
将该Ba0.21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L液)。将该L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59%,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35%,可知遮蔽约65%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2
将钨酸铵水溶液(以WO3换算50wt%)和氯化铯水溶液按照W和Cs的摩尔比为1比0.3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液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Cs0.33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Cs0.3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M液)。将该M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72%,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39%,可知遮蔽约61%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3
将钨酸铵水溶液(以WO3换算50wt%)和甲酸铊水溶液按照W和Tl的摩尔比为1比0.3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液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Tl0.33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Tl0.3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N液)。将该N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71%,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2%,可知遮蔽约58%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4
将钨酸铵水溶液(以WO3换算50wt%)和氯化铷水溶液按照W和Rb的摩尔比为1比0.3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液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Rb0.33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Rb0.3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O液)。将该O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76%,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7%,可知遮蔽约53%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5
将钨酸铵水溶液(以WO3换算50wt%)和氯化钾水溶液按照W和K的摩尔比为1比0.3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液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5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K0.33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K0.3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P液)。将该P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8%,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3%,可知遮蔽约57%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6
将钨酸铵水溶液(以WO3换算50wt%)和氢氧化钡八水合物水溶液按照W和Ba的摩尔比为1比0.3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液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在130℃下干燥,作为粉末状的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5/5体积比)中450℃下加热1小时。而且,在一度返回到室温之后,在7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Ba0.33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钨系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Ba0.3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Q液)。将该Q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75%,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54%,可知遮蔽约46%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7
将以WO3·H2O记载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和碳酸铯粉末按照W和Cs的摩尔比为1比0.33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粉末。将该混合粉末作为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7/3体积比)中600℃下加热1小时。变为氩气环境后,在800℃下,加热1小时,制备Cs0.33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钨系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Cs0.33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R液)。将该R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70%,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36%,可知遮蔽约64%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8
将以WO3·H2O记载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和碳酸钾粉末按照W和K的摩尔比为1比0.55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粉末。将该混合粉末作为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7/3体积比)中600℃下加热1小时。变为氩气环境后,在800℃、氩气环境中,加热1小时,制备K0.55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3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K0.55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后,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S液)。将该S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69%,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40%,可知遮蔽约60%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实施例19
将以WO3·H2O记载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和碳酸钠粉末按照W和Na的摩尔比为1比0.50的比例称出规定量,混合两粉末。将该混合粉末作为初始原料。将该初始原料在还原气体环境(氩/氢=97/3体积比)中600℃下加热1小时。变为氩气环境后,在800℃下,加热1小时,制备Na0.5WO3的粉末。该的比表面积为20m2/g。另外,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的结晶相的鉴定结果、观察六方晶系钨青铜(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结晶相。
将该Na0.5WO3的粉末20重量份、甲苯75重量份、聚丙烯酸酯类分散剂5重量份混合,进行分散处理,作为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分散液(T液)。将该T液10重量份和硬涂层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固体成分100%)100重量份混合,作为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将该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液用棒涂机涂布在PET树脂薄膜(HPE-50)上,并成膜。将该形成的薄膜在60℃下干燥30秒并蒸发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进行硬化得到红外线遮蔽膜。
测定该红外线遮蔽膜的光学特性时,其可见光透过率为75%,可知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再者,日照透过率为53%,可知遮蔽约47%的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绝热效果好。另外,雾度值为0.9%,透明性极高,内部的情况从外部也可以清晰地确认。透过色调呈现美观的蓝色。
(比较例1)
测定实施例1~10作为基体材料使用的PET树脂薄膜(HPE-50)本身的光学特性。于是,如上所述,可以判断出,可见光透过率为88%,充分透过可见光区域的光线,但日照透过率为88%,仅遮蔽掉太阳光线的直接入射光的约12%,绝热效果差。
(参考例1)
除使用WO3(三氧化钨)粉末代替W18O49粉末以外,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备微粒分散体膜。测定该微粒分散膜的光学特性时,可以判断出,可见光透过率为83.44%、日照透过率为81.76%,遮蔽掉太阳光线直接入射光的约17.24%。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在为使用于建筑领域、运输机器领域等的窗体材料等和电子机械等理想赋予红外线遮蔽效果时,理想地使用。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W18O49微粒分散膜的透过曲线测定结果的例子。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六方晶系Cs0.33WO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膜的透过曲线测定结果的例子。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六方晶系Rb0.33WO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膜的透过曲线测定结果的例子。
[图4]是具有本发明涉及的六方晶系的复合钨氧化物的结晶结构的模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红外线遮蔽材料的制造条件、粉体特征以及光学特性一览表。
符号说明
1.WO6单元
2.元素M
3.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该分散体是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而形成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含有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或/和用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的微粒。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粒径为1nm~800nm。
3.(删除)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钨氧化物微粒或/和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45≤z/y≤2.999)表示的组成比的玛格奈里相。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以通式MxWyOz表示的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具有六方晶系或正方晶系或立方晶系的结晶结构的微粒中的任意1种或1种以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以通式MxWyOz表示的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或者具有全部为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M元素是Cs、Rb、K、Tl、In、Ba、Li、Ca、Sr、Fe、Sn中的1种或1种以上。
8.按照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表面是用含有Si、Ti、Zr、Al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元素的氧化物包覆的。

Claims (18)

1.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该分散体是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而形成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
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含有钨氧化物微粒或/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粒径为1nm~800nm。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钨氧化物微粒是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的微粒。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是用通式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的微粒。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钨氧化物微粒或/和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45≤z/y≤2.999)表示的组成比的玛格奈里相。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以通式MxWyOz表示的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具有六方晶系或正方晶系或立方晶系的结晶结构的微粒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以通式MxWyOz表示的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或者具有全部为六方晶系的结晶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M元素是Cs、Rb、K、Tl、In、Ba、Li、Ca、Sr、Fe、S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8.按照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表面是用含有Si、Ti、Zr、Al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元素的氧化物包覆的。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介质是树脂或玻璃。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其特征是,上述树脂是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11.一种红外线遮蔽体,其特征是,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是形成为板状或薄片状或薄膜状的分散体。
12.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
含有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或/和用通式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将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初始原料在还原性气体环境中或/和不活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热处理,制造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热处理是将上述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初始原料在还原性气体环境中,100℃~850℃下进行热处理,接着在不活性气体环境中650℃~120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从
三氧化钨粉末、
二氧化钨粉末、
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粉末、
钨酸铵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
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粉末。
15.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将从
三氧化钨粉末、
二氧化钨粉末、
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粉末、
钨酸铵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干燥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生成沉淀,干燥该沉淀得到的钨氧化物的水合物粉末、
干燥钨酸铵水溶液得到的钨化合物粉末、
金属钨粉末中选择出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粉末,和含有上述M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粉末混合而成的粉末。
16.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将
六氯化钨的醇溶液或钨酸铵的水溶液,和含有上述M元素的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后干燥得到的粉末。
17.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用上述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初始原料是将
六氯化钨溶解于醇中后,加水产生沉淀的分散液,和
含有上述M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粉末,或含有上述M元素的化合物的溶液混合后干燥得到的粉末。
18.一种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其特征是,该微粒含有
通过权利要求12~17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用通式WyOz(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或/和用通式MxWyOz(这里,M是从H、He、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选择出的1种或1种以上的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2.2≤z/y≤3.0)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CN200480003236A 2003-10-20 2004-10-15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1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59838 2003-10-20
JP359838/2003 2003-10-20
JP026901/2004 2004-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5149A true CN1745149A (zh) 2006-03-08
CN100590154C CN100590154C (zh) 2010-02-17

Family

ID=3613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32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154C (zh) 2003-10-20 2004-10-15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90154C (zh)

Cited B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229A (zh) * 2008-11-13 2011-12-1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红外线屏蔽用微粒的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分散体、红外线屏蔽用基体材料
CN102292387A (zh) * 2009-01-20 2011-12-21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包括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钨纳米颗粒的透明、无色的红外辐射吸收组合物
US8168711B2 (en) 2007-11-05 2012-05-01 BASF SE Ludwigshafen Heat shielding additives
CN102471090A (zh) * 2009-07-07 2012-05-23 巴斯夫欧洲公司 钾铯钨青铜颗粒
CN102560480A (zh) * 2010-12-07 2012-07-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隔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83552A (zh) * 2012-03-22 2012-07-18 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节能新材料wo3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563A (zh) * 2012-03-30 2012-08-22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隔热材料及其制法
CN102791786A (zh) * 2009-12-15 2012-11-2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吸热性和高稳定性的聚合物组合物
TWI409222B (zh) * 2009-12-29 2013-09-2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近紅外線吸收劑與近紅外線吸收薄膜
CN101835824B (zh) * 2007-10-25 2014-01-0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高耐热性母料、热线遮蔽透明树脂成形体、以及热线遮蔽透明层压体
CN103694659A (zh) * 2010-02-16 2014-04-02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提高树脂组合物的初期色相和红外线遮蔽性能的方法
CN103732666A (zh) * 2011-07-21 2014-04-16 彩色矩阵控股公司 聚合材料
WO2014084353A1 (ja) * 2012-11-30 2014-06-0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素子
US8986851B2 (en) 2010-12-07 2015-03-2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eat shie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03346B (zh) * 2014-06-11 2015-10-11 Zirco Applied Materials Co Ltd 近紅外光屏蔽膜及近紅外光屏蔽膜之製造方法
CN105293578A (zh) * 2014-06-24 2016-02-03 奈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遮蔽体材料、光遮蔽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00113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膜、其制作方法及含红外线吸收膜的相机模组
CN105621488A (zh) * 2014-10-14 2016-06-01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粉末的制作方法
CN106147142A (zh) * 2015-03-13 2016-11-23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聚酯母粒、聚酯瓶胚及聚酯瓶体
CN106283243A (zh) * 2015-05-26 2017-01-04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光热转换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39123A (zh) * 2016-01-04 2017-07-11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透湿薄膜
CN107077249A (zh) * 2014-11-07 2017-08-18 3M创新有限公司 触敏投影屏
CN107200357A (zh) * 2016-03-18 2017-09-26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纳米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200356A (zh) * 2016-03-18 2017-09-26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掺铋的氧化钨近红外高反射粉体制备方法
CN107216148A (zh) * 2016-03-22 2017-09-29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深蓝色纳米陶瓷功能粉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407753A (zh) * 2015-03-31 2017-11-2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遮蔽膜、其制造方法和胶粘剂组合物
CN107406707A (zh) * 2015-01-27 2017-11-2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7429099A (zh) * 2015-01-27 2017-12-0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7936617A (zh) * 2017-11-22 2018-04-20 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耐候低透光率无机隔热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5044A (zh) * 2017-11-02 2018-04-20 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掺杂的氧化钨红外阻隔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2941A (zh) * 2015-12-30 2018-08-31 3M创新有限公司 吸收红外线的粘合剂膜和相关方法
CN109100343A (zh) * 2018-07-02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氧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9337275A (zh) * 2018-09-08 2019-02-15 南京理工大学 掺杂钨酸锰改性asa的红棕色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836780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耐候低透光率高隔热无机功能母粒
CN109942023A (zh) * 2019-04-17 2019-06-28 同济大学 一种金属离子掺杂wo3气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53730A (zh) * 2017-06-19 2020-02-0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
CN110769685A (zh) * 2017-06-19 2020-02-07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农业和园艺用覆土膜及其制造方法
TWI688549B (zh) * 2015-01-27 2020-03-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近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及其製造方法
CN110997572A (zh) * 2017-08-09 2020-04-10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电磁波吸收颗粒、电磁波吸收颗粒分散液、电磁波吸收颗粒的制造方法
CN112074582A (zh) * 2018-05-11 2020-12-1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及红外线吸收透明基材
CN112374542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北京航大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级掺杂氧化钨基粉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57625A (zh) * 2022-05-26 2022-09-1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弥散膜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3664B (zh) * 2017-12-04 2020-09-11 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红外的光热效应珠光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6154B (zh) * 2018-07-26 2020-08-04 广东鑫皇冠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镜背镀铝保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42578B (zh) * 2019-07-17 2021-10-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碱金属钨青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5824B (zh) * 2007-10-25 2014-01-0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高耐热性母料、热线遮蔽透明树脂成形体、以及热线遮蔽透明层压体
CN101848865B (zh) * 2007-11-05 2014-01-22 巴斯夫欧洲公司 隔热添加剂
US8168711B2 (en) 2007-11-05 2012-05-01 BASF SE Ludwigshafen Heat shielding additives
TWI461368B (zh) * 2007-11-05 2014-11-21 Ciba Holding Inc 熱屏蔽添加劑
CN102282229B (zh) * 2008-11-13 2015-05-06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红外线屏蔽用微粒的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分散体、红外线屏蔽用基体材料
CN102282229A (zh) * 2008-11-13 2011-12-1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红外线屏蔽用微粒的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分散体、红外线屏蔽用基体材料
CN102292387A (zh) * 2009-01-20 2011-12-21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包括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钨纳米颗粒的透明、无色的红外辐射吸收组合物
CN102292387B (zh) * 2009-01-20 2013-10-30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包括非化学计量的氧化钨纳米颗粒的透明、无色的红外辐射吸收组合物
CN102471090A (zh) * 2009-07-07 2012-05-23 巴斯夫欧洲公司 钾铯钨青铜颗粒
CN102471090B (zh) * 2009-07-07 2015-11-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钾铯钨青铜颗粒
CN102791786B (zh) * 2009-12-15 2015-11-25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吸热性和高稳定性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2791786A (zh) * 2009-12-15 2012-11-21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吸热性和高稳定性的聚合物组合物
TWI409222B (zh) * 2009-12-29 2013-09-2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近紅外線吸收劑與近紅外線吸收薄膜
CN103694659B (zh) * 2010-02-16 2015-10-28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提高树脂组合物的初期色相和红外线遮蔽性能的方法
CN103694659A (zh) * 2010-02-16 2014-04-02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提高树脂组合物的初期色相和红外线遮蔽性能的方法
US9880331B2 (en) 2010-12-07 2018-01-3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eat shie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560480B (zh) * 2010-12-07 2014-10-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隔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US8986851B2 (en) 2010-12-07 2015-03-2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eat shie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560480A (zh) * 2010-12-07 2012-07-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隔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32666A (zh) * 2011-07-21 2014-04-16 彩色矩阵控股公司 聚合材料
CN103732666B (zh) * 2011-07-21 2016-08-17 彩色矩阵控股公司 聚合材料
CN102583552B (zh) * 2012-03-22 2013-10-30 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节能材料wo3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3552A (zh) * 2012-03-22 2012-07-18 上海沪正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节能新材料wo3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3563A (zh) * 2012-03-30 2012-08-22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隔热材料及其制法
CN102643563B (zh) * 2012-03-30 2014-09-10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隔热材料及其制法
CN104969098A (zh) * 2012-11-30 2015-10-07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以及拍摄元件
WO2014084353A1 (ja) * 2012-11-30 2014-06-0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素子
TWI503346B (zh) * 2014-06-11 2015-10-11 Zirco Applied Materials Co Ltd 近紅外光屏蔽膜及近紅外光屏蔽膜之製造方法
US9958575B2 (en) 2014-06-11 2018-05-01 Zirco Applied Materials Co., Ltd. Near-infrared ray shielding film, a method thereof, and a composition thereof
CN105293578A (zh) * 2014-06-24 2016-02-03 奈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遮蔽体材料、光遮蔽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93578B (zh) * 2014-06-24 2017-05-03 奈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遮蔽体材料制造方法及光遮蔽结构制造方法
CN105400113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膜、其制作方法及含红外线吸收膜的相机模组
CN105621488A (zh) * 2014-10-14 2016-06-01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粉末的制作方法
CN105621488B (zh) * 2014-10-14 2017-08-25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粉末的制作方法
CN107077249A (zh) * 2014-11-07 2017-08-18 3M创新有限公司 触敏投影屏
CN107429099B (zh) * 2015-01-27 2021-06-0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TWI688549B (zh) * 2015-01-27 2020-03-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近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及其製造方法
TWI680104B (zh) * 2015-01-27 2019-12-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近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及其製造方法
CN107429099A (zh) * 2015-01-27 2017-12-0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7406707A (zh) * 2015-01-27 2017-11-2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6147142A (zh) * 2015-03-13 2016-11-23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聚酯母粒、聚酯瓶胚及聚酯瓶体
CN107407753A (zh) * 2015-03-31 2017-11-2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遮蔽膜、其制造方法和胶粘剂组合物
CN107407753B (zh) * 2015-03-31 2019-10-0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遮蔽膜、其制造方法和胶粘剂组合物
CN106283243A (zh) * 2015-05-26 2017-01-04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光热转换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72941A (zh) * 2015-12-30 2018-08-31 3M创新有限公司 吸收红外线的粘合剂膜和相关方法
CN106939123A (zh) * 2016-01-04 2017-07-11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透湿薄膜
CN107200357A (zh) * 2016-03-18 2017-09-26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纳米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200356A (zh) * 2016-03-18 2017-09-26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掺铋的氧化钨近红外高反射粉体制备方法
CN107200356B (zh) * 2016-03-18 2019-12-17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掺铋的氧化钨近红外高反射粉体制备方法
CN107216148A (zh) * 2016-03-22 2017-09-29 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深蓝色纳米陶瓷功能粉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769685A (zh) * 2017-06-19 2020-02-07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农业和园艺用覆土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69685B (zh) * 2017-06-19 2022-02-1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农业和园艺用覆土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53730A (zh) * 2017-06-19 2020-02-0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
US11533832B2 (en) 2017-08-09 2022-12-2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particle dispersoid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CN110997572A (zh) * 2017-08-09 2020-04-10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电磁波吸收颗粒、电磁波吸收颗粒分散液、电磁波吸收颗粒的制造方法
US11369048B2 (en) 2017-08-09 2022-06-2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Electromagnetic-wave-absorbing particles, electromagnetic-wave-absorbing particle dispersion liquid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wave-absorbing particles
CN107935044B (zh) * 2017-11-02 2019-08-06 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掺杂的氧化钨红外阻隔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5044A (zh) * 2017-11-02 2018-04-20 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掺杂的氧化钨红外阻隔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617A (zh) * 2017-11-22 2018-04-20 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耐候低透光率无机隔热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6780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上海沪正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耐候低透光率高隔热无机功能母粒
CN112074582A (zh) * 2018-05-11 2020-12-11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表面处理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及红外线吸收透明基材
CN109100343A (zh) * 2018-07-02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氧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9337275B (zh) * 2018-09-08 2020-10-20 南京理工大学 掺杂钨酸锰改性asa的红棕色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337275A (zh) * 2018-09-08 2019-02-15 南京理工大学 掺杂钨酸锰改性asa的红棕色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942023A (zh) * 2019-04-17 2019-06-28 同济大学 一种金属离子掺杂wo3气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42023B (zh) * 2019-04-17 2022-04-05 同济大学 一种金属离子掺杂wo3气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74542A (zh) * 2020-11-13 2021-02-19 北京航大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级掺杂氧化钨基粉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74542B (zh) * 2020-11-13 2023-01-24 北京航大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级掺杂氧化钨基粉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57625A (zh) * 2022-05-26 2022-09-1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复合弥散膜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90154C (zh)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5149A (zh)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CN102282229B (zh) 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红外线屏蔽用微粒的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分散体、红外线屏蔽用基体材料
CN1747908A (zh) 日照遮蔽用层合结构体
US8083847B2 (en)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of infrared-shielding material, infrared-shielding body,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fine particles of infrared-shielding material and fine particles of infrared-shielding material
CN1181563C (zh) 太阳电池以及太阳电池元件
WO2019093524A1 (ja) 表面処理赤外線吸収微粒子、表面処理赤外線吸収微粒子粉末、当該表面処理赤外線吸収微粒子を用いた赤外線吸収微粒子分散液、赤外線吸収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95886C (zh) 溅射靶、透明导电氧化物和制备该溅射靶的方法
TWI709533B (zh) 近紅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體、近紅外線遮蔽體及近紅外線遮蔽用夾層構造體,暨該等之製造方法
CN1191200C (zh) 基于氧化钽的无机聚合材料、其制法及含有基的光学材料
JP5597268B2 (ja) 透明熱遮蔽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2232C (zh) 白色粉末及其生产方法
TW201736276A (zh) 複合鎢氧化物超微粒子及其分散液
CN102102173B (zh) 氧化物蒸镀材料、透明导电膜以及太阳能电池
CN1239494A (zh) 涂料
CN1474788A (zh) 光学活性膜复合材料
CN1090307A (zh) 防带电、高折射率膜的涂料和其形成透明材料层合体以及阴极射线管
CN1162949A (zh) 二氧化钒微粒及其制法和用作表面涂层的用途
CN1283746C (zh) 粒子表面被覆方法及用该方法制成的粒子和电致发光元件
CN101056716A (zh) 金属氧化物膜的制造方法
KR101602486B1 (ko) 차광 구조물의 제조방법
JP2011063493A (ja) 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および近赤外線遮蔽体および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CN1914762A (zh)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层压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187C (zh) 具有可逆性的超双亲性薄膜及其制法和用途
JP2017145164A (ja) ホウ化物粒子、ホウ化物粒子の製造方法、ホウ化物粒子分散体
KR102575326B1 (ko) 근적외선 흡수 재료 미립자 분산체, 근적외선 흡수체, 근적외선 흡수물 적층체 및 근적외선 흡수용 접합 구조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