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7249A - 触敏投影屏 - Google Patents

触敏投影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7249A
CN107077249A CN201580060079.XA CN201580060079A CN107077249A CN 107077249 A CN107077249 A CN 107077249A CN 201580060079 A CN201580060079 A CN 201580060079A CN 107077249 A CN107077249 A CN 107077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optical diffuser
sensitive
projectio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00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帝文·T·斯沃茨
罗慧
尼拉杰·夏尔马
罗伯特·A·亚佩尔
罗纳德·L·伊姆肯
吴荣圣
大卫·T·尤斯特
理查德·J·波科尔尼
刘兰虹
克莱格·R·希科劳
大卫·J·麦克丹尼尔
杨宇
米切尔·A·F·约翰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7077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7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触敏投影屏。具体地,公开了包括驱动电极、感测电极和光学漫射体的触敏投影屏。该触敏投影屏适用于水平表面。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可收缩层的触敏投影屏。

Description

触敏投影屏
背景技术
投影屏尤其适用于接收投射光,并为被投射图像和信息提供可接受的观看表面。触敏表面使用电或光学系统来检测输入设备或诸如触笔或手指的设备的接近或存在。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适于在水平表面上使用且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显示区域的触敏投影屏。该触敏投影屏包括防滑膜(该防滑膜适于防止投影屏在投影屏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滑动)以及设置在防滑膜上的触敏膜。触感膜包括驱动层和感测层,该驱动层包括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的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迹线,该感测层包括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以及多个第二导电迹线,其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感测电极布线到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的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第一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触敏膜上并且包括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第二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层上并与第一光学漫射体层隔开且包括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其上的光,以及第三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上且具有背向第二光学漫射体层的结构化表面。边界区域具有最外周边和与触敏显示区域的最外周边重合的最内周边,并且边界区域限定暴露第一端子区和第一支撑层的对应部分的第一开口以及暴露第二端子区和第二支撑层的对应部分的第二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是前投影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滑膜包括橡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滑膜包括底部结构化表面,由此使得当投影屏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结构化表面接触水平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还包括经由粘合剂附着到防滑膜的第一层和经由粘合剂附着到第一层的第二层,该第一层和第二层防止投影屏卷曲。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包含PET。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导电迹线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而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和多个第二导电迹线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中的每一个都包含PET。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驱动层经由粘合剂附着到感测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用白光照射时,第一光学漫射体和第二光学漫射体中的每一个都显示为白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分散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多个颗粒包括TiO2或BaSO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包含PET或聚碳酸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漫射体层比第一光学漫射体层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漫射体层经由粘合剂附着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5%的入射在其上的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吸收至少40%的在800nm至1400nm范围内的光,并透射至少80%的在400nm至650nm范围内的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包括具有第一组合物和第一平均尺寸的多个第一颗粒和具有不同的第二组合物和第二平均尺寸的多个第二颗粒,并且第二平均尺寸至少比第一平均尺寸大2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组合物包含TiO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组合物包含一种或多种PMMA或二氧化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平均尺寸小于600nm,而第二平均尺寸大于1微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具有至少2微米的平均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光学漫射体层直接形成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每一个都与边界区域的最外周边间隔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每一个都与边界区域的最内周边间隔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中且与第一端子区中的第一导电迹线电接触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第一柔性印刷电路附着到暴露在第一开口中的第一支撑层的对应部分,以及设置在第二开口中并与第二端子区中的第二导电迹线电接触的第二柔性印刷电路,第二柔性印刷电路粘合到暴露在第二开口中的第二支撑层的对应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是基本柔性的。
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适于在水平表面上使用且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显示区域的触敏投影屏。该触敏投影屏包括触敏膜,该触敏膜包括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迹线,驱动电极和第一导电迹线以及第一端子区形成在第一可收缩支撑层上,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感测电极布线到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迹线,感测电极和第二导电迹线以及第二端子区层形成在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上,设置在触敏膜上并且包括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的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层上并与第一光学漫射体层间隔开且包括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的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其上的光。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以及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在比投影屏的最高工作温度高的温度下被预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屏还包括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其设置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上并具有背向第二光学漫射体层的结构化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屏还包括防滑膜,其适于在投影屏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投影屏滑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投影屏还包括经由粘合剂附着到防滑膜的第一层和经由粘合剂附着到第一层的第二层,该第一层和第二层防止投影屏卷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第二可收缩支撑层包含PET。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包含PET。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以及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包含PET。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涉及触敏系统,其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区域。该触敏系统包括在触敏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驱动电极和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不透明迹线,驱动电极和第一导电不透明迹线以及第一端子区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第一支撑层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比沿正交的第二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在触敏区域中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在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不透明迹线,感测电极和第二导电不透明迹线以及第二端子区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第二支撑层沿着第二平面内方向比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和多个节点,每个节点由在节点处相互横跨的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限定,该触敏系统被配置为通过检测在节点处相互横跨的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在节点近侧施加的触摸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包含PET。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在大于触敏系统的最高工作温度的温度下被预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系统还包括防滑膜,其适于在触敏系统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投影屏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触敏投影屏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触敏投影屏的另一个部分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触敏投影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触敏投影屏的正视剖视图。触敏投影屏100包括防滑膜113、第一触摸传感器107、第二触摸传感器105、第一光学漫射体层103、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第一稳定层111和第二稳定层109以及粘合剂层102、104、106、108、110和112。
总之,触敏投影屏100可具有任何合适尺寸和形状。通常,触敏投影屏100将是具有任何适当厚度的基本上平坦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可被设计成提供合适的桌面工作空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可被配置为平坦地搁置在水平表面上,以例如提供合理的书写或绘图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100基本上是正方形或矩形(具有或不具有圆角或其它弯曲美学特征)。重量和便携性在确定触敏投影屏100的适当尺寸时也可以考虑。图1(为了便于说明)将触敏投影屏100描绘成大致与宽度一样厚,但在许多情况下,触敏投影屏100将较不那么厚,宽度和长度同样如此。例如,触敏投影屏100厚度可在1mm和3mm之间。触敏投影屏100可以是基本柔性的,这意指它可以在正常使用中滚动或折叠,而不损坏或使屏或其部件永久地变形。需注意,剧烈的折痕或极度弯曲可损坏屏,且仍可被认为是基本柔性的。
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设置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层103上并经由粘合剂层102附接。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任一个或这两者可为包括多个颗粒的聚合物基底。根据应用,这些颗粒可以具有适当尺寸和负载以提供漫射效果。颗粒可以是球形的,如在珠中,或者它们可以具有任何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或形状分布。在一些情况下,颗粒可以包含TiO2或BaSO4颗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颗粒可以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二氧化硅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用白色或基本上白色的光照射时,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可以散射光,使其显示为白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可以包含或主要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可以包含或主要由聚碳酸酯制备。可以选择用可收缩材料制备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使它们成为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在高温下例如在高于触敏投影屏的正常工作温度的温度下被预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层103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相应层上的光。有时,每个层漫反射至少95%的入射在其上的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比第一光学漫射体层103薄。
粘合剂层102可为任何合适的粘合剂(如本文所述的所有粘合剂层,但它们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合剂是光学透明的粘合剂(OC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合剂102为压敏粘合剂(PSA)。压敏粘合剂,特别是不需要固化例如UV固化而附着的压敏粘合剂,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接触并保持成品触敏投影屏的柔韧性,而不会发生开裂或分层。压敏粘合剂的厚度可以取决于所期望的粘合强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压敏粘合剂的厚度对于使光学漫射体层间隔开来可为重要的。光学漫射体层的间距可以有助于降低光学漫射体层下面的部件的可视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漫射体层的间隔可以增加有效雾度,或者可以降低漫射体层的组合的有效透明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还可以包括直接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上形成的硬涂层或结构化层(为了便于说明而未示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化层背向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结构化层可以包括棱镜、凸块、珠或其它规则的、半规则或不规则的特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化表面可以包括粗糙或类似表面。硬涂层或结构化层可以提供在处理和常规使用中的结构稳定性和损坏保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层可以吸收红外或至少近红外光。这些层可以包含近红外吸收材料,诸如透明导电氧化物纳米颗粒(锑或锡掺杂的氧化铟或掺杂的氧化锌)、等离子体纳米颗粒(例如金和银)、有机和金属有机染料以及过渡金属和镧系离子基材料。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层可以吸收在800nm至14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一部分光(诸如至少40%或50%),并且可以吸收在400nm和650nm之间的波长范围下的一部分光,诸如80%或90%。硬涂层或结构化层可以由任何合适方法形成,包括浇铸和固化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基底和光滑辊之间分离涂层,并且任选地随后使涂层固化来形成硬涂层。此类过程描述在美国专利号8,623,140(Yapel等人)中,其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根据应用,硬涂层或表面可以提供较低摩擦系数、用于书写的纸状触感、耐刮擦或耐磨性或其它特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层可以独立地形成并层压或附接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10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层可以被认为是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并且可以具有至少2微米的平均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光学漫射体层中的一个包含包括具有第一平均尺寸的第一组和具有第二平均尺寸的第二组的颗粒,其中第二平均尺寸至少为第一平均尺寸的两倍。颗粒可以具有带有平均尺寸小于600nm的第一组和带有第二平均尺寸大于1微米的第二组。第一组可以包含例如TiO2,并且第二组可以包含例如PMMA或二氧化硅。
粘合剂层104将第一光学漫射体层103附接到第二触摸传感器105和触敏投影屏的触敏部分。第二触摸传感器105通过粘合剂层106附接到第一触摸传感器107。第一触摸传感器107和第二触摸传感器105可以由基本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材料可以不同。通常,触敏投影屏的实施方案为投射的电容系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触摸传感器和第二触摸传感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导电电极,其被提供在基底或支撑层上,间隔开并且基本上彼此正交取向,从而产生导电栅格。导电电极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包括氧化铟锡(ITO)、薄型图案化的铜或银纳米线。正交取向的导电电极可被称为X和Y电极,或者称为行和列电极。用于导电电极的适当材料可以基于许多因素来选择,包括图案可视性、整体触摸传感器的薄层电阻,制造的方便、材料成本和其它考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电极可为不透明的。
用于第一触摸传感器107和第二触摸传感器105的基底材料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材料,并且可为聚合物材料诸如PET或无机材料诸如玻璃。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底材料可为可收缩的支撑层(例如,通过施加热量可收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收缩支撑层可以例如在高温(高于投影屏的最高工作温度)下被预缩。这可以确保后制造,投影屏不基于来自正常操作参数的热诱导松弛而变形或翘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每种基底材料可为这样的层,该层在第一平面内方向上比在第二正交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触敏投影屏可以被配置,由此使得基底的第一平面内(更可收缩)方向正交或基本正交地对准。换句话讲,第一支撑层可以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比沿着正交的第二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而第二支撑层可以沿着第二平面内方向比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
包括合适的电子部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触摸传感器107被提供有电流。因此,第一触摸传感器将被认为是驱动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触摸传感器105将不被提供有电流,并且将被认为是感测层。这些层的交点(从平面图)产生点、交点或节点的栅格,其中,通过适当电路,一个或多个触摸的位置可以通过在节点或交点处相互横跨的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来识别。附加导电迹线可以被提供在触敏区外部,以将适当信号路由到处理器进行解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些导电迹线分别将信号路由到第一端子区和第二端子区,其中导电迹线连接到柔性电路或导体,以将信号路由到不位于触敏投影屏上或内的处理器。导电迹线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形成;然而,材料的急剧变化可导致信号反射和损失。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处理器可为远程的,并且可以经由天线或其它无线通信部件来发送信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Y电极可以是感测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Y电极可以是驱动层。第一触摸传感器107或第二触摸传感器105可为X或Y电极,并且类似地可为驱动或感测电极或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体可以位于同一层的两侧,从而消除对粘合剂106的需要。
第一稳定层111和第二稳定层109经由粘合剂层108附着或附接到第一触摸传感器107。第一稳定层111和第二稳定层109经由粘合剂层110彼此附接。第一稳定层和第二稳定层中的每一个都可具有任何合适厚度,并且它们可以具有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稳定层和第二稳定层为透明PET或聚碳酸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稳定层和第二稳定层可以包括颜料或漫射颗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选择第一稳定层和第二稳定层的厚度和材料以提供尺寸稳定性或刚度或对触敏投影屏的翘曲/卷曲抗性。
防滑膜113经由粘合剂层112附接到第一稳定层111。防滑膜113可为任何合适材料,并且在其底表面上(即,背向粘合剂层11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涂层、质地或结构,以便将抗滑特性赋予触敏投影屏10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滑膜可为橡胶垫或包含橡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滑膜可以包括微结构的“手指”或点,以在防滑膜和用于典型用途的表面(诸如木头或玻璃桌面)之间产生足够高的摩擦系数。防滑膜113可以包括磨料或磁性部分。防滑膜113可以包括弱粘合剂或粘性物质。防滑膜113可以具有位于防滑膜113的某些部分中诸如在拐角处或沿着一些或全部侧面的抓握区域。可以在防滑膜113上使用橡胶或聚合物垫。防滑膜113可为任何合适厚度。
图2为触敏投影屏的另一个部分的正视剖视图。图2对应于图1,不同在于图2示出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22。第一开口120被示出仅具有示例性尺寸和比例,并且可为任何合适的尺寸和形状。第一开口120在第一端子区暴露第一触摸传感器107的一部分。第一开口120可以延伸到第一触摸传感器107的支撑层、端子区中的导电迹线或这两者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第一开口120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或其它电连接机构诸如电缆,并将柔性印刷电路附接到第一触摸传感器107的暴露支撑层并与导电迹线电接触。如果使用柔性电路,则例如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接合机构,诸如各向异性的导电粘合剂/膜、焊料等。
第二开口122将第二触摸传感器105的一部分暴露在第二端子区中。对于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22可以延伸到第二触摸传感器105的支撑层或基底层、附接到第二触摸传感器105的间隔开的电极的导电迹线或这两者的一部分。此外,第二开口122可以被配置为接受任何合适的连接器或柔性印刷电路,附接到第二触摸传感器105的暴露部分并与导电迹线形成电接触。
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22中的每一个都可为任何合适的形状并且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例如,尽管示出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具有平行的直边,但这不一定是这种情况,并且一些或全部侧面可以是锥形或弯曲的。这可以为了美观的目的,或者有利于对柔性电路或连接器的更好或更安全的接合或连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存在多于两个的开口。
图3为图1的触敏投影屏的俯视平面图。因为触敏投影屏的整体布局难以用横截面图来探知,所以图3提供示例性布局的概述。在该示例中,区A是触敏投影屏100的触敏部分或显示区域,区B是边界区域,而区C是第一端子区和第二端子区可以位于边界区域内的端子区域。端子区域可以与边界区域的最内周边和边界区域的最外周边间隔开,或者在一些情况下仅与最内周边和最外周边中的一个间隔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边界区域的最内周边可与触敏部分或显示区域的最外周边重合。
然而,这种特别示出的配置并不重要且可以取决于应用。例如,触敏部分可以是触敏投影屏100的总面积的更大或更小的比例。同样地,端子区域可为不连续的,并且实际上可以包括用于例如第一端子区和第二端子区中的每一个的两个不连续部分。这些不连续部分可以沿着相同的边缘或沿着相对或相邻的边缘。
以下为本公开项目的列表。
项目1为一种适于在水平表面上使用且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显示区域的触敏投影屏,该触敏投影屏包括:
防滑膜,其适于在触敏投影屏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触敏投影屏滑动;
设置在防滑膜上的触敏膜,并且触敏膜包括:
驱动层,其包括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的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迹线;
感测层,其包括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感测电极布线到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的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迹线;
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其设置在触敏膜上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
第二光学漫射体层,其设置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层上并与第一光学漫射体层间隔开,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其上的光;
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其设置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上并且具有背向第二光学漫射体层的结构化表面,边界区域具有最外周边和与触敏显示区域的最外周边重合的最内周边,边界区域限定暴露第一端子区和第一支撑层的对应部分的第一开口以及暴露第二端子区和第二支撑层的对应部分的第二开口。
项目2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为前投影屏。
项目3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防滑膜包含橡胶。
项目4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防滑膜包括底部结构化表面,由此使得当投影屏被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结构化表面接触水平表面。
项目5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
经由粘合剂附着到防滑膜上的第一层;和
经由粘合剂附着到第一层的第二层,第一层和第二层防止投影屏卷曲。
项目6为根据项目5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每一个都包含PET。
项目7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
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导电迹线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和
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和多个第二导电迹线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
项目8为根据项目7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中的每一个都包含PET。
项目9为根据项目1的所述触敏投影屏,其中驱动层经由粘合剂附着到感测层。
项目10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当用白光照射时,第一光学漫射体和第二光学漫射体中的每一个都显示为白色。
项目11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分散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多个颗粒包含TiO2或BaSO4
项目12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和第二光学漫射体中的每一个都包含PET或聚碳酸酯。
项目13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二光学漫射体层比第一光学漫射体层薄。
项目14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二光学漫射体层经由粘合剂附着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
项目15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5%的入射在其上的光。
项目16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吸收至少40%的在800nm至1400nm范围内的光,并透射至少80%的在400nm至650nm范围内的光。
项目17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包括具有第一组合物和第一平均尺寸的多个第一颗粒,以及具有不同的第二组合物和第二平均尺寸的多个第二颗粒,第二平均尺寸至少比第一平均尺寸大2倍。
项目18为根据项目17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组合物包含TiO2
项目19为根据项目17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二组合物包含PMMA或二氧化硅中的一个或多个。
项目20为根据项目17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平均尺寸小于600nm并且第二平均尺寸大于1微米。
项目21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具有至少2微米的平均厚度。
项目22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三光学漫射体层直接形成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上。
项目23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每一个都与边界区域的最外周边间隔开。
项目24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每一个都与边界区域的最内周边间隔开。
项目25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开口邻近第二开口。
项目26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
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其设置在第一开口中并与第一端子区中的第一导电迹线电接触,第一柔性印刷电路附着到在第一开口中暴露的第一支撑层的对应部分;和
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其设置在第二开口中并与第二端子区中的第二导电迹线电接触,第二柔性印刷电路附着到在第二开口中暴露的第二支撑层的对应部分。
项目27为根据项目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为基本柔性的。
项目28为一种适于在水平表面上使用且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显示区域的触敏投影屏,该触敏投影屏包括:
触敏膜,包括:
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在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迹线,驱动电极和第一导电迹线以及第一端子区形成在第一可收缩支撑层上;
在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感测电极布线到在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迹线,感测电极和第二导电迹线以及第二端子区形成在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上;
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其设置在触敏膜上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以及
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其设置在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上并与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间隔开,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其上的光;其中
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以及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在比触敏投影屏的最高工作温度高的温度下被预缩。
项目29为根据项目28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其设置在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上并具有背向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的结构化表面。
项目30为根据项目28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防滑膜,其适于在投影屏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投影屏滑动。
项目31为根据项目30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经由粘合剂附着到防滑膜的第一层和经由粘合剂附着到第一层的第二层,第一层和第二层防止投影屏卷曲。
项目32为根据项目28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第二可收缩支撑层包含PET。
项目33为根据项目28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包含PET。
项目34为根据项目28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以及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包含PET。
项目35为一种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区域的触敏系统,触敏系统包括:
在触敏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驱动电极和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不透明迹线,驱动电极和第一导电不透明迹线以及第一端子区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其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比沿正交的第二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
在触敏区域中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边界区域中并且将驱动电极布线到在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不透明迹线,感测电极和第二导电不透明迹线以及第二端子区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其沿着第二平面内方向比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和
多个节点,每个节点由在节点处相互横跨的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限定,触敏系统被配置为通过检测在节点处相互横跨的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在节点近侧施加的触摸的位置。
项目36为根据项目35所述的触敏系统,其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包含PET。
项目37为根据项目35所述的触敏系统,其中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在比触敏系统的最高工作温度高的温度下被预缩。
项目38为根据项目35所述的触敏系统,还包括防滑膜,其适于当触敏系统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触敏系统滑动。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图中元件的描述应被理解为同样应用到其它图中的对应元件。不应当将本发明视为限于上述的特定实施方案,因为详细描述此类实施方案是为了有助于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相反,本发明应被理解为涵盖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包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等同工艺和替代装置。

Claims (10)

1.一种适于在水平表面上使用且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显示区域的触敏投影屏,所述触敏投影屏包括:
防滑膜,所述防滑膜适于在所述触敏投影屏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所述触敏投影屏滑动;
触敏膜,所述触敏膜设置在所述防滑膜上并且包括:
驱动层,所述驱动层包括在所述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所述驱动电极布线到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的所述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迹线;
感测层,所述感测层包括在所述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所述感测电极布线到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的所述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迹线;
第一光学漫射体层,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所述触敏膜上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
第二光学漫射体层,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间隔开,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其上的光;
第三光学漫射体层,所述第三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上并且具有背向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的结构化表面,所述边界区域具有最外周边和与所述触敏显示区域的最外周边重合的最内周边,所述边界区域限定暴露所述第一端子区和所述第一支撑层的对应部分的第一开口以及暴露所述第二端子区和所述第二支撑层的对应部分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当用白光照射时,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和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中的每一个地显示为白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比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层和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5%的入射在其上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所述第三光学漫射体层吸收至少40%的在800nm至1400nm范围内的光,并透射至少80%的在400nm至650nm范围内的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每一个都与所述边界区域的所述最内周边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
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并与所述第一端子区中的所述第一导电迹线电接触,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附着到在所述第一开口中暴露的所述第一支撑层的所述对应部分;和
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并与所述第二端子区中的所述第二导电迹线电接触,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附着到在所述第二开口中暴露的所述第二支撑层的所述对应部分。
8.一种适于在水平表面上使用且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显示区域的触敏投影屏,所述触敏投影屏包括:
触敏膜,所述触敏膜包括:
在所述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驱动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所述驱动电极布线到在所述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迹线,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电迹线以及所述第一端子区形成在第一可收缩支撑层上;
在所述触敏显示区域中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不透明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所述感测电极布线到在所述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迹线,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迹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区形成在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上;
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设置在所述触敏膜上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以及
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间隔开,并且包含分散在其中的多个颗粒,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中的每一个都漫反射至少90%的入射在其上的光;其中
所述第一可收缩支撑层和所述第二可收缩支撑层以及所述第一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和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在比所述触敏投影屏的最高工作温度高的温度下被预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敏投影屏,还包括第三光学漫射体层,所述第三光学漫射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上并具有背向所述第二光学漫射体可收缩层的结构化表面。
10.一种具有由边界区域围绕的触敏区域的触敏系统,所述触敏系统包括:
在所述触敏区域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驱动电极和设置在所述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所述驱动电极布线到所述边界区域中的第一端子区的多个第一导电不透明迹线,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导电不透明迹线以及所述第一端子区形成在第一支撑层上,所述第一支撑层沿着第一平面内方向比沿正交的第二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
在所述触敏区域中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开的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边界区域中并且将所述驱动电极布线到在所述边界区域中的第二端子区的多个第二导电不透明迹线,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电不透明迹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子区形成在第二支撑层上,所述第二支撑层沿着所述第二平面内方向比沿着所述第一平面内方向更可收缩;和
多个节点,每个节点由在所述节点处相互横跨的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限定,所述触敏系统被配置为通过检测在所述节点处相互横跨的所述对应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变化而检测在所述节点近侧施加的触摸的位置。
CN201580060079.XA 2014-11-07 2015-10-23 触敏投影屏 Pending CN107077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76964P 2014-11-07 2014-11-07
US62/076,964 2014-11-07
PCT/US2015/057082 WO2016073224A1 (en) 2014-11-07 2015-10-23 Touch sensitive projection scre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7249A true CN107077249A (zh) 2017-08-18

Family

ID=54478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079.XA Pending CN107077249A (zh) 2014-11-07 2015-10-23 触敏投影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57347A1 (zh)
CN (1) CN107077249A (zh)
TW (1) TW201633091A (zh)
WO (1) WO20160732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309A (zh) * 2018-02-08 2020-09-11 佳殿玻璃有限公司 具有漫射体和图案化电极的电容式触摸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8631B (zh) * 2015-03-05 2019-02-1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7053401A1 (en) 2015-09-25 2017-03-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urable infrared light absorbing printing ink and articles prepared with it
TWI722363B (zh) * 2019-01-10 2021-03-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投影屏幕以及觸控投影系統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225A (zh) * 1998-09-29 2001-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
CN1475857A (zh) * 2002-07-24 2004-02-18 ������������ʽ���� 投影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653386A (zh) * 2002-05-16 2005-08-10 3M创新有限公司 投影显示系统
CN1659248A (zh) * 2002-04-12 2005-08-24 美国杜邦泰津胶片合伙人有限公司 适用于挠性电子装置和光电装置的具改善的表面光滑度的带涂层聚合物基材
CN1734289A (zh) * 2004-06-16 2006-02-15 索尼株式会社 反射屏
CN1745149A (zh) * 2003-10-20 2006-03-0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CN1926469A (zh) * 2004-02-26 2007-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漫射屏
CN101329417A (zh) * 2007-05-21 2008-12-24 罗门哈斯丹麦金融有限公司 薄膜本体和表面漫射体
CN201210289Y (zh) * 2008-04-30 2009-03-18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触控感应结构的活动屏幕
CN101833228A (zh) * 2010-03-31 2010-09-15 仇文杰 两面可视投影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53585A (zh) * 2010-05-20 2011-11-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投影系统及该投影屏幕的制造方法
CN102495517A (zh) * 2011-12-19 2012-06-13 协晶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于具有透明桌面的装置中的背投影系统
US20120178074A1 (en) * 2011-01-11 2012-07-12 Egan Teamboard Inc. Dimensionally stable white board
US20140002176A1 (en) * 2012-06-28 2014-01-02 David Brent GUARD Complex adhesive boundaries for touch sensors
US20140087147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Self-corrugating lamina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US20140125624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creen panel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3140B2 (en) 2007-07-25 2014-01-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film having a matte finish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225A (zh) * 1998-09-29 2001-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
CN1659248A (zh) * 2002-04-12 2005-08-24 美国杜邦泰津胶片合伙人有限公司 适用于挠性电子装置和光电装置的具改善的表面光滑度的带涂层聚合物基材
CN1653386A (zh) * 2002-05-16 2005-08-10 3M创新有限公司 投影显示系统
CN1475857A (zh) * 2002-07-24 2004-02-18 ������������ʽ���� 投影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745149A (zh) * 2003-10-20 2006-03-0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分散体、红外线遮蔽体、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的制法及红外线遮蔽材料微粒
CN1926469A (zh) * 2004-02-26 2007-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漫射屏
CN1734289A (zh) * 2004-06-16 2006-02-15 索尼株式会社 反射屏
CN101329417A (zh) * 2007-05-21 2008-12-24 罗门哈斯丹麦金融有限公司 薄膜本体和表面漫射体
CN201210289Y (zh) * 2008-04-30 2009-03-18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触控感应结构的活动屏幕
CN101833228A (zh) * 2010-03-31 2010-09-15 仇文杰 两面可视投影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53585A (zh) * 2010-05-20 2011-11-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投影系统及该投影屏幕的制造方法
US20120178074A1 (en) * 2011-01-11 2012-07-12 Egan Teamboard Inc. Dimensionally stable white board
CN102495517A (zh) * 2011-12-19 2012-06-13 协晶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于具有透明桌面的装置中的背投影系统
US20140002176A1 (en) * 2012-06-28 2014-01-02 David Brent GUARD Complex adhesive boundaries for touch sensors
US20140087147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Self-corrugating lamina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US20140125624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creen panel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兴义: "《电子显示技术》", 31 October 199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6309A (zh) * 2018-02-08 2020-09-11 佳殿玻璃有限公司 具有漫射体和图案化电极的电容式触摸面板
US11099474B2 (en) 2018-02-08 2021-08-24 Guardian Glass, LL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diffuser and patterned electrode
US11762274B2 (en) 2018-02-08 2023-09-19 Guardian Glass, LL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diffuser and patterned electr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091A (zh) 2016-09-16
US20170357347A1 (en) 2017-12-14
WO2016073224A1 (en)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0014B2 (en) Conductive component and conductive component for touch panel
TWI493422B (zh) 電容式觸控式螢幕
CN10592999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637671B (zh) 轉印膜、轉印膜的製造方法、透明積層體、透明積層體的製造方法、靜電電容型輸入裝置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1234245A (en) Touch switch
TWI497391B (zh) 電容式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
CN107077249A (zh) 触敏投影屏
JP588476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206315A (ja) フィルム状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14173A (ja) 静電容量方式のフィルムセンサーとこれを用いたセンサ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バーモジュール
TWI720942B (zh) 用於光刻金屬網格觸控感應器的製造之催化性光阻
KR20120072186A (ko) 터치 패널 및 전극 부재 제조 방법
US20140354901A1 (en) Touch panel
WO2013146400A1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
TWM441161U (en) Touch control unit
TWM329825U (en) Resistance and capacitance integrated touch panel with high flatness
JP2018106396A (ja) 透明導電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3214185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7096965U (zh) 一种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TW201501139A (zh) 透明導電性膜之製造方法、透明導電性膜及輸入裝置
WO2017038020A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TWM497814U (zh) 觸控面板結構
KR20170075910A (ko) 하이브리드 터치센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50101847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