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5522A -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5522A
CN1605522A CNA200410080664XA CN200410080664A CN1605522A CN 1605522 A CN1605522 A CN 1605522A CN A200410080664X A CNA200410080664X A CN A200410080664XA CN 200410080664 A CN200410080664 A CN 200410080664A CN 1605522 A CN1605522 A CN 1605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section
side frame
upper left
left quarter
quart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06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3956C (zh
Inventor
安井健
安原重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5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5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39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39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该前部车身构造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而且力图减轻重量,并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的配置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前侧架(11),在此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将左上部构件(13)延伸到左前侧架(11)的外侧。此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为了以左前柱(27)承受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负荷,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

Description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特别是涉及从前柱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了上部构件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技术背景
在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之中,有的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前侧架、并且在此前侧架的外侧且在车轮罩的侧边缘上部延伸围板架(上部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16212号(第1图)》)。
根据以下的附图说明专利文献1。
图7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成。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0是这样的:在车轮罩101的下边缘侧部102上具有前侧架103,在此前侧架103的外侧具有上部构件105,沿着车轮罩101的侧边缘上部107形成此上部构件105的中央部106。
由于沿着车轮罩101的侧边缘上部107形成上部构件105的中央部106,故将上部构件105的中央部106从上方向下方急剧倾斜地折弯。
这样,因为将上部构件105的中部106从上方向下方急剧倾斜地折弯,所以在向上述上部构件105的前端部108如箭头所示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中央部106将变形,很难有效地向上部构件105后方的前柱分散负荷。
因此,在向上部构件的前端部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人们期待可以有效地向上部构件105后方的前柱分散负荷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实用化。
另一方面,在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之中,有的将前侧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将骨架部件延伸到前侧车身的外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0142公报(图1)》)。
根据以下的附图说明专利文献2。
图8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又一个的基本构成的图。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10是这样的:将前侧架111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此前侧架111的外侧、且从前柱112将上部构件的基部113向车身前方延伸、从该基部113将骨架部件(上部构件)114向车身前方下倾斜地延伸、将上部构件114的前端部116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
上部构件114是从基部113将延伸部119向前方下倾斜地延伸、并从延伸部119的前端将铅直部121大致铅直地向下方延伸的。
将铅直部121的下端部、即前端部116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
将上部构件114的铅直部121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由此将加强上部构件114。
但是,因为将上部构件114的铅直部121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所以构造物的重量增加了。
因此,人们希望可以减轻构造物的重量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实用化。
另外,因为将铅直部121的下端部(前端部)116通过连接部件117以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所以很难较大地确保前侧架111的前端部122外侧的空间123。
此空间123,例如相当于配置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空间。
因此,在不能较大地确保空间123的情况下,在决定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配置的自由度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人们希望,在决定前雾灯125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可以提高设计配置自由度的汽车前部车身构造的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该汽车地前部车身构造,在向上部构件的前端部施加了负荷之际,可以有效地向前柱等分散负荷,还可以减轻重量,而且在决定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配置之际,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将前侧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此前侧架的上侧后方设有前柱,在从此前柱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上部构件的同时,将此上部构件配置在上述前侧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施加在上述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由前柱承受,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配置。
因为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即使向上部构件的前端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抑制上部构件的变形。
另外,因为将上部构件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到前柱为止,故将有效地向前柱分散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上的负荷。
另外,因为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对于加到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来说,可以提高上部构件的刚性。
因此,为了提高上部构件的刚性,没有必要对上部构件设置加强部件。
而且,因为通过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没有必要对上部构件的前端部设置加强部件,所以,可以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确保较大的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具有的特征是:通过向上下扩大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增大了该前端部地高度尺寸。
通过向上下扩大上部构件的前端部,在万一撞到对方车辆之际,可以进一步确实地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触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其特征是,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了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
在此,可以考虑将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安装在前侧架的前端部。
但是,前侧架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向前方凸出。因此,前侧架的前端部,即使施加了较小的负荷也可能变形。
那么,保护乘坐人员安全气囊最好是:在向车身施加了较小的负荷的情况下保持不展开的状态;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向车身施加了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展开。
所以,在技术方案3中,决定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
上部构件位于前侧车身的前端部的后方。因此,即使向前侧架的前端部施加较小的负荷,前端部稍微变形,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也不变形。
因此,在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不启动。
由此,在向车身施加较小的负荷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确实地防止安全气囊展开。
另一方面,向车身在某种程度上施加了较大的负荷情况下,前侧架的前端部较大地变形。
为此,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也开始变形。因此,设置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的检测感知传感器启动后,可以展开安全气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因为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而有效地向前柱分散施加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故具有可以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
另外,由于在对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不设置加强部件的情况下、提高上部构件的刚性,故具有可以减轻重量的优点。
另外,由于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确保较大的空间,故在决定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具有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由于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更加确实地触接,故具有可以分散、吸收冲撞能量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在向车身施加较小的负荷的情况下,防止安全气囊展开,在向车身施加了在某种程度上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展开安全气囊。由此具有在需要安全气囊之际,可以更加确实地展开安全气囊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俯视图。
图4(a)、(b)是说明向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施加了负荷的例图。
图5(a)、(b)是说明构造物与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触接的例图。
图6(a)、(b)是说明在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的启动时期的图。
图7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成的图。
图8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又一个的基本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为了实施本发明的最好的方式。“前”、“后”、“左”、“右”是按照从司机看的方向。另外,附图是沿着符号的方向看的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立体图。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是这样的:在车身前部的左右侧具有左右的前侧架11、12,在左右的前侧架11、12的外侧且在上方分别设置左右的上部构件13、14,用左右的前侧架11、12以及左右的上部构件13上形成发动机室15的骨架。
另外,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是这样设置的:横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和右前侧架12的前端部12a设有保险杠梁17,在此保险杠梁17的下方、且横跨左右的前侧架11、12的前端部11a、12a设有前隔板底横梁18,在保险杠梁17的中央设有中间延伸部件19,在中间延伸部件19的左侧、且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上设有左延伸部件21,在中间延伸部件19的右侧、且在右前侧架12的前端部12a上设有右延伸部件22,在中间延伸部件19以及左右的延伸部件21、22的前方设有前保险杠24。
另外,在左右的上部构件13、14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俯视中大致为コ字形的隔板上部车架29。
在此,左右的前侧架11、12以及左右的上部构件13、14分别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左架前侧架11以及左上部构件13进行说明,省略对右架前侧架12以及右上部构件14的说明。
另外,左右的延伸部件21、22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左延伸部件21进行说明,将右延伸部件22的说明省略。
将左前侧架(前侧架)11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壁11b上鼓出地形成加强筋25。
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向车身前方将左延伸部件(延伸部件)21延伸,并在此延伸部件21的前端21a附近配置前保险杠24。
在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在延伸左上部构件13的同时,将左上部构件13配置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
将此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并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由此,将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向左前柱27传递,并由该左前柱27承受。
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通过连接部件28以及左前侧架11连接到保险杠梁17的左端部。
在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
检测感知传感器31在向车身施加预先设定的冲击力时,检测感知冲击力,并将检测感知信号输出。
从检测感知传感器31输出的信号由控制部接收,根据此信号从控制部输出用于展开安全气囊(未图示)的信号,由此安全气囊展开。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侧视图。
将左前侧架11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此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车身前方延伸左上部构件13。
此左上部构件13配置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
此左上部构件13是仅使前端部13a侧的部位13d稍微向下弯曲,并使后端部13b侧的部位13e稍微向上弯曲地形成的。
因此,在从侧面看的时候可以看到,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为大致直线状。
另外,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并将左上部构件13的后端部13b连接在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上。
另外,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壁11b上鼓出形成加强筋25。
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上用螺栓37安装左延伸部件(延伸)21。
此左延伸部件21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向车身前方延伸。
在此,使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侧稍微向下弯曲的理由是为了确保用于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上方配置前照灯(未图示)等的附属部件的空间。
另外,使左上部构件13的后端部13b侧稍微向上弯曲的理由是为了确保用于配置前轮34等的部件的空间。
这样,在确保用于配置前照灯等的附属部件的空间、用于配置前轮34等的部件的空间的同时,在侧视时将左上部构件13尽可能地与直线接近。
如上所述,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即使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上,施加了车身向后的负荷的情况下,也抑制左上部构件13的变形。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朝向车身后方到左前柱27的前端部27a上倾斜地配置,故将有效地向左前柱27分散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车身向后的负荷,并由左前柱27承受负荷。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对于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车身向后的负荷来说可以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
因此,为了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没有必要对左上部构件13设置加强部件。
这样,对左上部构件13不设置加强部件,通过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来谋求重量的减轻。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而对前端部13a不设置加强部件,故可以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确保较大的空间36。
这样,通过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确保较大的空间36,在决定前雾灯33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将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此,在汽车行驶时,就可以知道向左上部构件13施加的上下方向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对于行驶时发生的上下方向的力来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
另外,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高度尺寸向前面13c逐渐变大地向上下扩大。
也就是说,将前端部13a形成所谓的喇叭状,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13a,具体的说是将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增加得比其它的部位大。
因此,在万一与对方车辆发生了冲撞之际,可以进一步确实地使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触接。
在左上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
在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位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的后方
为此,即使向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施加较小的负荷而前端部11a稍微地变形,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不变形。
由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不变形,故检测感知传感器31难以启动。
另一方面,在向车身施加了某种程度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将较大地变形。
为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开始变形。故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容易启动。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俯视图。
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将左前侧架延伸,将左上部构件13延伸到此前侧架11的外侧,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通过连接部件28连接在左前侧架11的外壁11b上。
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朝向车身中央延伸保险杠梁17,从此保险杠梁17的中央将中间延伸部件19向前方延伸。
将左延伸部件21用螺栓37等安装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上,以此从前端部11a将左延伸部件21向前方延伸。
在中间延伸部件19以及左延伸部件21的前方设有前保险杠24。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如图2所示,在俯视图时形成大致直线状。故这样的构成提高了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
为了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没有必要对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设置加强部件。
因此,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上可以确保较大的空间36,在配置前雾灯33等的构造物之际,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左前侧架11与左上部构件13之间设有覆盖左前轮的上方的左车轮罩39。
其次,根据图4~图6说明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的作用。
图4(a)、(b)是说明向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施加了负荷的例图,图(a)表示对比例,图(b)是将在图1~图3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进行表示的图。
如图(a)所示,通过使左上部构件150的中央部151顺沿左车轮罩的侧边缘上部(未图示),中央部151从上方向下方急剧倾斜地折弯。
这样,由于将上部构件150的中央部151急剧倾斜地折弯,故在向左上部构件151的前端部150a如箭头所示施加了负荷F1的情况下,在上部构件150的折弯部151a、151b处容易折弯。
由于上部构件150在折弯部151a、151b处折弯地变形,故很难将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50的前端部150a的负荷F1向左前柱152分散。为此,不能有效地吸收负荷F1。
如图(b)所示,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为大致直线状;而且,将此左上部构件13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而将左上部构件13的后端部13b连接在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上。
这样,通过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在向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如箭头所示施加了负荷F1的情况下,将抑制左上部构件13的变形。
通过抑制左上部构件13的变形,可以有效地向左前柱27分散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F1。由此,可以有效地吸收负荷F1。
图5(a)、(b)是说明构造物与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触接的例图。图(a)表示对比例,图(b)是以图1~图3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为实施例表示的。
如图(a)所示,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60的前端部160a的高度尺寸H2作为从前面160b向后方在上下方向为一定的高度,故前面160b的高度尺寸H2是比较小的。
这样,因为左上部构件160的前面160b的高度尺寸H2比较小,万一在与对方车辆冲撞之际,左上部构件160的前端部160a很难确实地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触接。
即,在对方车辆之中,与前面160b相比,有的具有较高位置的构造物162、有的具有较低位置的构造物163。
因此,在与这些构造物162、163冲撞了的情况下,左上部构件160的前端部160a很难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162、163触接。
为此,很难以左上部构件160适当地分散、吸收冲撞能量。
如图(b)所示,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高度尺寸向前面13c逐渐变大地上下扩大,故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将增大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
这样,通过上下扩大左上部构件13的前面13c,在万一与对方车辆发生了冲撞之际,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将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更加确实地触接。
即,通过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面13c向上下扩大,可以使前面13c面对构造物162、构造物163。
因此,在与这些构造物162、163发生冲撞了的情况下,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13a将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162、163确实地触接。
因此,以左上部构件13可以适当地分散、吸收冲撞能量。
图6(a)、(b)是说明设置在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前端部附近的检测感知传感器启动时期的图。
在图(a)中,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位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的后方。
因此,即使向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施加较小的负荷F2,前端部11a稍微地变形,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不变形。
由于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因此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不启动。
由此,在向车身施加了较小的负荷F2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确实地防止展开安全气囊(未图示)。
在图(b)中,在向车身施加了在某种程度上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将较大地变形。
为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开始变形。所以,设置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启动而展开安全气囊。
这样,在向车身施加较小了的负荷F2的情况下,防止展开安全气囊;在向车身施加在某种程度上较大的负荷F3的情况下,因为要展开安全气囊,故可以仅仅在施加了安全气囊的展开是必要的负荷的情况下,更加确实地展开安全气囊。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侧的部位13d稍微向下弯曲、并使后端部13b侧的部位13e稍微向上弯曲,由此对将左上部构件13作为大致直线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左上部构件13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弯曲地形成左上部构件13的其它的部位后形成大致直线状,也可以将左上部构件13完全形成直线状。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形成喇叭状,由此对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增大了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前端部13a向上下鼓出而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增大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
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适合于从前柱的下端向前方将上部构件延伸了的汽车。

Claims (3)

1.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前侧架(11)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此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置前柱(27),从此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在延伸上部构件(13)的同时,将此上部构件(13)配置在上述前侧架(11)的外侧;其特征在于:为了由上述前柱(27)承受施加于上述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的负荷,将上部构件(13)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通过向上下地扩大而比与其它的部位增大了高度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
CNB200410080664XA 2003-10-08 2004-09-29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39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49382A JP3974567B2 (ja) 2003-10-08 2003-10-08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49382/2003 2003-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5522A true CN1605522A (zh) 2005-04-13
CN100333956C CN100333956C (zh) 2007-08-29

Family

ID=34419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06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3956C (zh) 2003-10-08 2004-09-29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96824B2 (zh)
JP (1) JP3974567B2 (zh)
CN (1) CN100333956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4364B (zh) * 2007-06-01 2011-04-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体结构
CN102815337A (zh) * 2011-06-08 2012-12-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体的前连接结构
CN105073560A (zh) * 2013-04-04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CN107709144A (zh) * 2015-06-26 2018-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10214098A (zh) * 2017-02-09 2019-09-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外部环境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2193325A (zh) * 2020-11-07 2021-01-08 刘思琪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碰撞底盘结构
CN113335384A (zh) * 2020-03-02 2021-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6533B2 (en) * 2004-06-03 2006-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front end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4506577B2 (ja) * 2004-09-21 2010-07-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DE102004062484A1 (de) * 2004-12-24 2006-07-06 Daimlerchrysler Ag Vorrichtung zur Erkennung einer Kollision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680784B2 (ja) 2006-01-17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897305B2 (ja) * 2006-02-15 2012-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726650B2 (ja) * 2006-02-24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4233053B2 (ja) 2006-04-27 2009-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7441819B2 (en) * 2006-09-26 2008-10-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bular structural joint for automotive front end
US7571957B2 (en) * 2007-02-01 2009-08-11 Magna International Component integration panel system with closed box section
EP1985527B1 (en) * 2007-04-24 2009-11-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JP4729015B2 (ja) * 2007-07-18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フレーム用連結部材
JP4966814B2 (ja) * 2007-10-23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A2703572C (en) * 2007-12-04 2013-04-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4926018B2 (ja) * 2007-12-06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4728370B2 (ja) * 2007-12-04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017130B2 (ja) * 2008-01-21 2012-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171285B2 (ja) * 2008-01-23 2013-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7770927B2 (en) * 2008-04-18 2010-08-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DE102008026996B4 (de) * 2008-06-05 2022-10-2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ugruppe zur Lagerung eines Scheinwerfers
JP4923004B2 (ja) * 2008-07-18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4831584B2 (ja) * 2008-07-29 2011-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4695176B2 (ja) 2008-11-25 2011-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N102510825B (zh) * 2009-10-09 2015-06-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JP4940282B2 (ja) * 2009-10-13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5723562B2 (ja) * 2010-09-29 2015-05-27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EP2679472B1 (en) * 2011-02-23 2015-12-09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front portion of automobile body
JP5734030B2 (ja) * 2011-03-09 2015-06-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FR2972991B1 (fr) * 2011-03-25 2013-04-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de la partie avant de la caiss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e telle structure.
DE102011103090A1 (de) * 2011-05-25 2012-11-29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Fahrzeugkarosserie und deren Verwendung
JP5509241B2 (ja) * 2012-03-26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KR101360639B1 (ko) * 2012-06-26 2014-02-1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자동차의 전방 차체
US8550545B1 (en) 2012-08-20 2013-10-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uck front-end support frame
US20140062129A1 (en) * 2012-09-04 2014-03-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mpact deflection and absorption structure
KR101394035B1 (ko) 2012-10-09 2014-05-09 기아자동차 주식회사 펜더 에이프론 연결 구조
JP5637203B2 (ja) * 2012-12-04 2014-1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BR112015017579B1 (pt) 2013-01-25 2022-10-2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strutura de seção frontal de corpo de veículo
WO2014115579A1 (ja) 2013-01-25 2014-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8967701B2 (en) * 2013-03-01 2015-03-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hotgun rail deflector
ITTO20130329A1 (it) * 2013-04-23 2014-10-24 Fiat Group Automobiles Spa Scocca di autoveicolo
US9422007B2 (en) * 2013-06-12 2016-08-23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DE102013106433B4 (de) * 2013-06-20 2024-05-0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rag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983569B2 (ja) * 2013-09-11 2016-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5867470B2 (ja) 2013-09-11 2016-0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160466B2 (ja) * 2013-12-05 2017-07-12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サイドメンバーの前面衝突性能評価方法
KR101575460B1 (ko) 2014-03-14 201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차체의 프론트 서브 프레임
JP6172064B2 (ja) 2014-06-19 2017-08-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137118B2 (ja) 2014-10-29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接続部材及び車両前部構造
DE102015204963B4 (de) 2015-03-19 2023-10-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orderbau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226932B2 (ja) * 2015-09-29 2017-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547671B2 (ja) * 2016-04-06 2019-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走行用モータを備えている自動車
CN109496191B (zh) * 2016-07-21 2021-01-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9476348B (zh) * 2016-07-21 2020-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JP6616000B2 (ja) * 2016-07-21 2019-12-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WO2018135245A1 (ja) * 2017-01-20 2018-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KR102371239B1 (ko) * 2017-04-21 2022-03-04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20200043575A (ko) * 2018-10-17 2020-04-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휀더 에이프런
KR102567273B1 (ko) * 2018-11-23 2023-08-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차체구조물
KR20210091536A (ko) * 2020-01-14 2021-07-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방 충돌 감지 장치
JP7182655B2 (ja) * 2021-03-09 2022-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KR20230013758A (ko) * 2021-07-20 2023-0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9750A (en) * 1935-10-21 1938-12-13 Chrysler Corp Motor vehicle
US2380031A (en) * 1940-08-02 1945-07-10 Budd Edward G Mfg Co Vehi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US3819224A (en) * 1973-05-10 1974-06-25 Gen Motors Corp Vehicle body construction
JP2516212B2 (ja) 1987-04-17 1996-07-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US4909565A (en) * 1987-04-17 1990-03-2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body construction
JPH02107569A (ja) 1988-10-14 1990-04-19 Nec Corp 窒化アルミニウム焼結体の製造方法
JP2764733B2 (ja) * 1989-03-13 1998-06-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ボディ構造
JPH0315787A (ja) 1990-04-20 1991-01-24 Furuno Electric Co Ltd 送信装置および複数信号生成装置
JPH05139242A (ja) * 1991-11-19 1993-06-08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の前部構造
JPH0999858A (ja) * 1995-10-04 1997-04-15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H10119820A (ja) * 1996-10-14 1998-05-12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5876078A (en) * 1997-01-21 1999-03-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Bumper and front rail assembly for vehicle
JP3470033B2 (ja) * 1998-01-22 2003-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6068330A (en) * 1998-01-22 2000-05-3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amework of an automobile body
JP2000108938A (ja) * 1998-09-30 2000-04-18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3518437B2 (ja) * 1999-09-17 2004-04-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部の構造
US6416119B1 (en) * 1999-10-26 2002-07-09 Daimlerchrysler Vehicle front end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hydroformed tubes
DE10023193B4 (de) * 2000-05-11 2006-10-26 Dr.Ing.H.C. F. Porsche Ag Fahrzeugaufbau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3551914B2 (ja) * 2000-11-09 2004-08-1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US6361092B1 (en) * 2000-11-13 2002-03-26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frame bumper interface for discriminated deceleration response
JP2002370672A (ja) * 2001-06-18 2002-12-24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3599327B2 (ja) 2001-08-01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6893065B2 (en) * 2001-10-16 2005-05-17 Alcoa Inc. Crash energy absorption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6712426B2 (en) * 2001-10-17 2004-03-30 Textron Automotive Company, Inc. Motor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US6793275B1 (en) * 2001-11-27 2004-09-2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ad-bearing body panel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DE10235382B4 (de) * 2002-08-02 2007-01-25 Dr.Ing.H.C. F. Porsche Ag Aufbaustruktur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KR100535004B1 (ko) * 2003-09-30 200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프런트 스트럿어셈블리의 상단 마운팅부 구조
JP4005549B2 (ja) * 2003-10-08 2007-1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からなる自動車のダッシュボードの開口部構造
US6948769B2 (en) * 2003-12-22 2005-09-27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ront end structur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4364B (zh) * 2007-06-01 2011-04-2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体结构
CN102815337A (zh) * 2011-06-08 2012-12-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体的前连接结构
CN102815337B (zh) * 2011-06-08 2016-05-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体的前连接结构
CN105073560A (zh) * 2013-04-04 2015-1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CN107709144A (zh) * 2015-06-26 2018-0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US10322753B2 (en) 2015-06-26 2019-06-1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7709144B (zh) * 2015-06-26 2019-1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10214098A (zh) * 2017-02-09 2019-09-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外部环境检测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3335384A (zh) * 2020-03-02 2021-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
CN113335384B (zh) * 2020-03-02 2023-01-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
CN112193325A (zh) * 2020-11-07 2021-01-08 刘思琪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碰撞底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12173A (ja) 2005-04-28
US7296824B2 (en) 2007-11-20
JP3974567B2 (ja) 2007-09-12
CN100333956C (zh) 2007-08-29
US20050077711A1 (en)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05522A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CN1083783C (zh)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CN100344491C (zh) 车身构造
CN1810562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0344490C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673008A (zh) 汽车的前部结构
CN100337857C (zh) 汽车保险杠结构
CN1974298A (zh)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CN1853988A (zh) 气囊装置、乘员保护系统、车辆
CN1323886C (zh) 车辆底盘结构
CN1608922A (zh) 车身构造
CN1644431A (zh) 保险杠梁
CN1727224A (zh) 车辆用保险杠结构
CN1608921A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CN1603196A (zh) 车辆前部车身结构
CN101041341A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665704A (zh) 车辆的仪表台面板结构
CN1684856A (zh) 行人保护用碰撞吸收器
CN1689884A (zh) 转向装置
CN101061025A (zh) 用于车辆的乘客腿部保护装置
CN1769124A (zh) 车身框架结构
CN1754729A (zh) 车辆的踏板支撑构造
CN1605533A (zh) 鞍乘型车辆用燃料箱配设构造
CN101058292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436681A (zh) 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