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9884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9884A
CN1689884A CNA2005100670502A CN200510067050A CN1689884A CN 1689884 A CN1689884 A CN 1689884A CN A2005100670502 A CNA2005100670502 A CN A2005100670502A CN 200510067050 A CN200510067050 A CN 200510067050A CN 1689884 A CN1689884 A CN 1689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cover
steering hardware
bearing circle
sh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70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雨森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9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9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60R21/203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 B60R21/203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using modules containing inflator, bag and cover attachable to the steering wheel as a complete sub-unit the module or a major component thereof being yieldably mounted, e.g. for actuating the horn switch or for protecting the driver in a non-deployment sit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装载于车辆上的转向装置的外观的美感和喇叭操作用罩的操作性的技术。在转向装置(100)中,使喇叭操作用的组件罩(116)能独立于以固定状装配于方向盘(101)的罩相对面(102a)的保持器(114),以转动支点(117)为中心向初始位置或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转向装置的构筑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是装载有气囊装置和喇叭机构的转向装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的转向装置中,通过车辆乘员对气囊罩进行按压操作,使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接触而鸣喇叭。
虽然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装载有气囊装置和喇叭机构的转向装置的具体结构,但在这种转向装置中,更要求通过减小喇叭操作用罩的外周部和方向盘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而提高转向装置的外观上的美感,并通过极力抑制鸣喇叭时的按压载荷而提高喇叭操作用罩的操作性,因此,在设计转向装置时需要留意这些方面。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00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装载于车辆的转向装置中的该转向装置的外观上的美感和和提高喇叭操作用罩的操作性的技术。
为解决上述问题,构成了本发明。而且,本发明可适用于在以汽车为首的车辆中装载气囊装置和喇叭机构的转向装置的构筑技术。
本发明的第1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发明为如方案1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1所述的该转向装置,至少具有:车辆转向用的方向盘、气囊装置、喇叭操作用罩、回复设备以及可输出喇叭的喇叭机构。气囊装置具有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功能。喇叭操作用罩为从车辆乘员侧覆盖气囊装置的气囊且固定在方向盘上的罩。作为该喇叭操作用罩,典型的为,可采用从车辆乘员侧覆盖气囊的气囊罩。回复设备具有使被固定的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回复的功能。典型的为,采用以下结构:在通过螺旋状弹簧和板状弹簧等弹性回复设备使喇叭操作用罩回复的状态下,将其设定在规定的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中,通过喇叭操作用罩抵抗回复设备的回复力而被进行按压操作并向喇叭启动位置动作,使喇叭机构启动;并通过解除喇叭操作用罩的按压操作而随着回复设备的回复力向初始位置动作,解除喇叭的启动。即,在本发明中,将“初始位置”规定为由车辆乘员对喇叭操作用罩进行按压操作之前的该喇叭操作用罩的规定的设定位置(待机位置),将“喇叭启动位置”规定为喇叭机构启动时的该喇叭操作用罩的设定位置。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气囊装置以固定状装配于方向盘中与喇叭操作用罩相对的罩相对面而构成;该喇叭操作用罩可以独立于以固定状装配于方向盘的罩相对面的气囊装置,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向初始位置或喇叭启动位置转动而构成。其中所指的喇叭操作用罩的“转动支点”,可以与车辆乘员对该喇叭操作用罩按压位置无关而通常在固定部位(特定部位)上形成,或者也可以使形成转动支点的部位可以根据车辆乘员对喇叭用罩的按压位置改变。
若采用方案1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通过在喇叭操作用罩的外周部的附近形成转动支点,使该喇叭操作用罩的外周部难以相对于方向盘进行相对动作。由此,可极力减小喇叭操作用罩的外周部和方向盘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转向装置的外观的美感。
此外,通过采用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的结构的喇叭操作用罩,可由较小的按压载荷使喇叭操作用罩向喇叭启动位置可靠地移动,从而提高了关于喇叭操作的喇叭操作用罩的操作性。在本发明中,特别是由于喇叭操作用罩独立于以固定状装配于罩相对面的气囊装置而进行移动,因此和与气囊装置一体移动的结构的喇叭操作用罩相比,可减小喇叭操作时的按压载荷。此外,通过设置喇叭操作用罩的转动支点,可减少使该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回复的回复设备,例如螺旋状弹簧的设置数量,且在改变喇叭操作用罩的大小时易于调整回复设备的回复力。另一方面,由于气囊装置本身以固定状装配于罩相对面,因此与喇叭操作用罩的旋转动作无关而可以维持气囊的良好的展开性。
另外,本发明获得通过喇叭操作用罩的按压操作从初始位置至启动位置方向的按压成分即可,并包括喇叭操作用罩被按压的按压方向(按压力的输入方向)与该喇叭操作用罩动作的动作方向一致的状态和不一致的状态。作为这些按压方向和动作方向不一致的状态,有按压方向和动作方向相互交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仍可得到通过喇叭操作用罩的按压操作从初始位置制启动位置的方向的按压成分。
本发明的第2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2发明为如方案1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2所述的该转向装置,如方案1所述的结构,俯视该转向装置,在喇叭操作用罩的下部区域具有转动支点。其中所指的“喇叭操作用罩的下部区域”,典型的为,当为3辐条型方向盘时,指位于该方向盘的6点方向的辐条附近区域;当为4辐条型方向盘时,指位于该方向盘的4~5点方向和7~8点方向的各辐条附近区域。
若采用方案2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喇叭操作用罩的转动支点与车辆乘员对喇叭操作用罩的按压位置无关而通常形成于作为特定部位的喇叭操作用罩的下部区域,从而可以极力减小喇叭操作用罩的外周部和方向盘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对稳定喇叭操作用罩的旋转动作稳定有效。此外,在车辆乘员握方向盘的状态下,可将该车辆乘员的手易于碰触的喇叭操作用罩上部区域(特别是上部左右区域)作为按压操作部位,从而可确保喇叭操作用罩的良好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第3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3发明为如方案3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3所述的转向装置,如方案1或2所述的结构,从侧面看该转向装置,在气囊装置的重心的上方具有转动支点。
若采用方案3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可以将气囊装置的重心上方所形成的区域有效利用为转动支点的配置区域。
本发明的第4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4发明为如方案4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4所述的转向装置,如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喇叭操作用罩至少具有腿部和长孔。腿部为从喇叭操作用罩的延伸面向罩相对面延伸的部位。此外,气囊装置在收容气囊的保持器上具有沿腿部延伸方向延伸的立设部,并且立设部与长孔配合。长孔在与立设部的配合状态下,允许喇叭操作用罩相对于保持器向腿部延伸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允许该喇叭操作用罩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
关于其中所指的“长孔”的结构,只要具有以长形延伸的部位即可,在可以得到与立设部的预期协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形状。例如,可采用沿直线延伸的长形孔、沿曲线延伸的长形孔、沿阶梯状延伸的长形孔等。
采用方案4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保持器侧的立设部、喇叭操作用罩侧的长孔的协作使喇叭操作用罩的旋转动作顺畅。
本发明的第5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5发明为如方案5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5所述的转向装置,如方案4所述的结构,将喇叭操作用罩固定到方向盘的固定设备至少采用轴状部、嵌合孔和防脱设备而构成。轴状部在喇叭操作用罩的延伸面内从比腿部外周侧的位置向罩相对面以轴状延伸。该轴状部可与喇叭操作用罩形成一体状,或者根据形成其他结构,可自由拆装地或以固定状安装在喇叭操作用罩上。嵌合孔具有可在罩相对面与轴状部嵌合的结构。防脱设备具有防止嵌合于嵌合孔的轴状部脱离方向盘的结构。
若采用方案5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可简化用于将喇叭操作用罩固定到方向盘的固定设备,并提高了将喇叭操作用罩固定到方向盘时的组装性。
本发明的第6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6发明为如方案6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6所述的转向装置,如方案5所述的结构,回复设备采用在与轴状部对应的位置上夹持于喇叭操作用罩和方向盘之间的螺旋状弹簧构成。由此,螺旋状弹簧在一端被支撑在方向盘侧的状态下,使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弹性回复。
若采用方案6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可实现利用螺旋状弹簧使被固定的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回复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7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7发明为如方案7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7所述的转向装置,如方案5所述的结构,回复设备采用夹持于腿部和保持器之间的板状弹簧构成。由此,板状弹簧在一端被支撑在保持器侧的状态下使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弹性回复。
若采用方案7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可实现利用板状弹簧使被固定的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回复的结构。典型的为,在将板状弹簧装配到保持器下部的状态下,将其一端固定到保持器的下部,并使另一端向喇叭操作用罩的腿部延伸而从下方支撑该腿部。由此,即使在喇叭操作用罩的宽度变小而无需在该喇叭操作用罩的下部区域配置回复设备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在限定的区域内对应配置板状弹簧。
本发明的第8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8发明为如方案8所述的转向装置。
方案8所述的转向装置,如方案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气囊装置作为在装配于方向盘时预先组装到喇叭操作用罩上的预装配体而构成。即,将具有喇叭操作用罩的气囊装置装配在方向盘上。
若采用方案8所述的转向装置的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将气囊装置与喇叭操作用罩一起组装在方向盘上,所以提高了转向装置的组装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特别是使喇叭操作用罩可以独立于以固定状装配于方向盘的罩相对面的气囊装置,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向初始位置或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由此,可以提高转向装置的外观的美感,并提高喇叭操作用罩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0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0的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0的沿图1中的B-B线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4为图2中的定位部132、133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定位部131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101上组装气囊组件110的状态的图。
图7为表示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气囊组件110时的定位部132、133的动作的图。
图8为表示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气囊组件110时的定位部131的动作的图。
图9为表示图3中的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到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10为表示图4中的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到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11为作为使组件罩116向初始位置回复的回复设备而采用板状弹簧208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00的俯视图。
图12为表示转向装置200的沿图11中的C-C线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13为表示图12中的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到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1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0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转向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转向装置100的结构。
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0的俯视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转向装置100的俯视图,定义为,图1中的右侧为“3点方向”、下侧为“6点方向”、左侧为“9点方向”。
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100具有车辆乘员用于进行车辆转向的环状的方向盘101,在其方向盘101的外形内部装配了气囊组件110。图1所示的方向盘101为所谓“3辐条”型的方向盘,在其外形内部具有沿3点方向、6点方向以及9点方向延伸的部位。在后文进行详述,而在该转向装置100中,构成气囊组件110的组件罩116,图1中的下侧(6点方向的位置)、右侧(3点方向的位置)以及左侧(9点方向的位置)通过定位部131、132、133定位在方向盘101上。此外,组件罩116在该组件罩116的下部区域的定位部131的附近具有转动支点,并通过夹持于定位部132、133上的螺旋状弹簧108,向车辆乘员侧弹性回复。该螺旋状弹簧108与本发明中的“回复设备”或“螺旋状弹簧”对应。将组件罩116的喇叭操作区域130规定为,通过车辆乘员进行按压操作而使喇叭启动的区域。
此外,在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00的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结构,在图3中示出沿图1中的B-B线的剖视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方向盘101形成金属材制的环状的芯骨102的周围被聚氨酯树脂103覆盖的结构。在该方向盘101中与组件罩116相对的罩相对面102a(本发明中的“罩相对面”)上,通过螺栓部件119以固定状装配了气囊组件110。该方向盘101与本发明中的车辆转向用的“方向盘”对应。
气囊组件110,具有: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向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112、收容处于折叠成预定形状的状态的气囊112的保持器114、覆盖气囊112的车辆乘员侧的组件罩116以及可向气囊112供给展开膨胀用的气体的充气机118。该气囊组件110构成本发明中的“气囊装置”。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当充气机118启动而向该气囊112供给展开膨胀用的气体时,则气囊112进行动作,使得组件罩(组件盖)116沿着撕裂线(图示略)开裂,而向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与本发明中的“气囊”对应。
保持器114,具有:沿罩相对面102a形成的底部114a、从底部114a向组件罩116的方向延伸的立设部114b以及从立设部114b的上端部向外周方向伸出的伸出片115,且整体形成了金属材制的箱状。该保持器114与本发明中的“保持器”对应,该保持器114的立设部114b与本发明中的“立设部”对应。
组件罩116,具有:腿部116a、长孔116b、转动支点117、定位部131、132、133。腿部116a为,从组件罩116的延伸面向罩相对面102a延伸的部位。该腿部116a与本发明中的“腿部”对应。长孔116b为在腿部116a上沿该腿部116a的延伸方向(图2和图3的上下方向)形成了长形(直线形)且与构成保持器114的立设部114b的伸出片115配合的部位。该长孔116b与本发明中的“长孔”对应。该长孔116b在与保持器114的伸出片115配合的状态下,允许组件罩116相对于保持器114向腿部延伸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即,组件罩116形成相对于保持器114具有一定范围的间隙的结构。转动支点117为,在位于方向盘101的6点方向的辐条附近区域(定位部131附近)的组件罩116的6点方向侧的端部,向芯骨102延伸的部位,并与芯骨102抵接而构成。此外,将该转动支点117设置在气囊组件110的重心的上方。该转动支点117与本发明中的“转动支点”对应。定位部131、132、133为,从比各腿部116a偏外的外周侧向罩相对面102a以轴状延伸的部位。
定位部132、133与芯骨102的伸出部104配合,且定位部131与芯骨102配合,从而将上述结构的组件罩116定位到方向盘101上。此时,本实施方式的组件罩116为,作为覆盖气囊112的车辆乘员侧的气囊罩而构成且在鸣(输出)喇叭时由车辆乘员进行按压操作的部件,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喇叭操作用罩”。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组件罩116在被定位在方向盘101的状态下,能以转动支点117为中心向初始位置或喇叭启动位置的方向进行旋转动作而构成。此时,转动支点117作为与车辆乘员对组件罩116的按压位置无关地通常形成于固定部位的转动支点而构成。当组件罩116进行旋转动作至喇叭启动位置时,则喇叭启动。相反,当组件罩116向指向初始位置的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则喇叭的启动停止。
其中,参照图4和图5,对定位部131、132、133周边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图4中示出图2中的定位部132、133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在图5中示出了图3中的定位部131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4所示,定位部132、133采用各第1轴状部件105、固定螺栓106以及第2轴状部件(绝缘体)107构成。
第1轴状部件105,通过螺合于螺栓孔116c的固定螺栓106而螺栓固定到组件罩116上。该第1轴状部件105可与组件罩116形成一体状,还可与第2轴状部件107形成一体状。第2轴状部件107根据爪部与长孔的配合关系而允许相对于第1轴状部件105向轴方向(图4中的箭头10方向或箭头12方向)移动,并且在通过螺旋状弹簧108向图4中的箭头10方向弹性回复的状态下固定在第1轴状部件105上。该第2轴状部件107的前端部(本发明中的“轴状部”),其外径与芯骨102的伸出部104上所形成的嵌合孔104a(本发明中的“嵌合孔”)的内径对应,且可与该嵌合孔104a嵌合。另外,在第2轴状部件107的前端部,设有其外径(轴径)向前端以倾斜状缩小的圆锥部107a,从而易于通过该圆锥部107a与嵌合孔104a嵌合。
另外,第2轴状部件107的外径(轴径)典型的为适当设定到Φ5mm~Φ15mm范围内。此外,嵌合孔104a还用作聚氨酯成型为芯骨102时的定位孔。
该定位部132、133中的防脱部件109,具有阻止嵌合于伸出部104的嵌合孔104a的第2轴状部件107从该嵌合孔104a中脱出的功能,可以通过设于其两端的可弹性变形的防脱片109a、109a夹持伸出部104,防止第2轴状部件107脱离于嵌合孔104a。该防脱部件109在通过螺旋状弹簧108向第1轴状部件105向图4中的箭头10方向弹性回复的状态下,与第2轴状部件107设置为一体。该防脱部件109与本发明中的“防脱设备”对应。由此,组件罩116以在定位部132、133上被定位的状态固定在方向盘101侧。于是,定位部132、133中的第2轴状部件107、嵌合孔104a、防脱部件109,被用作将组件罩116固定到方向盘101上的设备,从而构成本发明中的“固定设备”。
如图5所示,定位部131采用第1轴状部件105、固定螺栓106以及第2轴状部件107构成。第1轴状部件105通过固定螺栓106被螺栓固定到组件罩116的螺栓孔116c中。第2轴状部件107以固定状固定在第1轴状部件105上。该第2轴状部件107的前端部的外径与芯骨102的嵌合孔102b(本发明中的“嵌合孔”)上所形成的内径对应,并可嵌合到该嵌合孔102b中。另外,在第2轴状部件的前端部设有其外径以倾斜状向前端缩小的圆锥部107a,从而易于通过该圆锥部107a向嵌合孔102b嵌合。
该定位部131中的防脱部件109,具有防止嵌合于芯骨102的嵌合孔102b的第2轴状部件107从该嵌合孔102b脱出的功能,可以通过设于其两端的可弹性变形的防脱片109a、109a夹持芯骨102,防止第2轴状部件107脱离于嵌合孔102b。由此,组件罩116以在定位部131上被定位的状态固定在方向盘101侧。于是,定位部131中的第2轴状部件107、嵌合孔102b以及防脱部件109用作将组件罩116固定到方向盘101上的设备,从而构成本发明中的“固定设备”。
接着,对于上述结构的转向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参照图6~图8,说明在方向盘101上组装气囊组件110的组装方法。在图6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101上组装气囊组件110的状态。在图7中,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气囊组件110时的定位部132、133的动作,在图8中,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组装气囊组件110时的定位部131的动作。
如图6所示,气囊组件110,在组装入方向盘101之前的阶段,作为组件罩116预先组装入保持器114侧的预装配体(本发明中的“预装配体”)而进行准备。然后,将一体状的该预装配体(气囊组件110)配置于方向盘101的罩相对面102a上,将组件罩116以在定位部131、132、133上定位的状态固定在方向盘101侧。之后,将保持器114通过螺栓部件119以固定状装配于方向盘101上。由此,在方向盘101上形成了组装入了具备组件罩116的气囊组件110的气囊装置100(图2中的转向装置100)。
此外,将组件罩116固定到方向盘101侧时,如图7所示,定位部132、133的防脱部件109向与伸出部104抵接的防脱片109a、109a中的图中的箭头14方向和箭头16方向暂时进行扩开动作之后,随其弹性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使防脱片109a、109a夹入伸出部104的而进行动作。同样,如图8所示,定位部131的防脱部件109向与芯骨102抵接的防脱片109a、109a中的图中的箭头14方向和箭头16方向暂时进行扩开动作之后,随其弹性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使防脱片109a、109a夹入芯骨102而进行动作。由此,仅通过组件罩116的按压操作即可使防脱部件109有效地进行嵌入动作,从而易于通过该防脱部件109以单触式固定到方向盘101侧。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对按照上述顺序形成的转向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9中,示出了图3中的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到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在图10中,示出了图4中的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到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
在图9所示的转向装置100中,以图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组件罩116在车辆乘员进行按压操作之前的该组件罩116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处于初始位置的该组件罩116,例如通过对其喇叭操作区域(图1中的喇叭操作区域130)以图中的空白箭头方向进行按压操作,而从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图中实线所示的喇叭操作起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即,由于长孔116b允许组件罩116相对于保持器114向腿部延伸方向相对移动,所以组件罩116以转动支点117为中心向图9中的箭头20方向旋转动作。此时,在定位部132、133上,如图10所示,组件罩116抵抗螺旋状弹簧108的图中箭头12方向的弹性回复力而向接近伸出部104的方向移动。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组件罩116以这种状态进行旋转动作,所以还被称作所谓的“响板型组件罩”。此外,车辆乘员对组件罩116的按压方向只要可以得到使该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向启动位置的方向的按压成分即可,可与图9中的空白箭头方向一致,也可以与该空白箭头方向交叉。
于是,通过使移动到喇叭启动位置的组件罩116侧的可动接点(图示省略)和方向盘侧的固定接点(图示省略)相互抵接,使这两个接点电连接起来。由此,图示省略的喇叭机构(与本发明中的“喇叭机构”对应)成为“ON”(打开)状态,从而鸣喇叭。相反,通过解除对喇叭操作区域的按压操作,随着螺旋弹簧108向图中箭头12方向的弹性回复力,解除两接点的接触,从而使该喇叭机构成为“OFF”(关闭)的状态。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喇叭机构,除接点型以外,还可采用现有结构的应变仪、压敏设备等。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组件罩116的6点方向的外周部附近设置转动支点117,使该组件罩116的外周部难以相对于方向盘101进行相对动作。由此,可极力减小组件罩116的外周部和方向盘之间的间隙,具体讲,可以极力减小图3和图9中的间隙120,从而提高转向装置100的外观上的美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组件罩116的转动支点117与车辆乘员的按压位置无关而通常形成于特定部位的喇叭操作用罩的下部区域(位于方向盘101的6点方向的辐条附近的区域),所以对于稳定组件罩116的旋转动作很有效。此外,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将在车辆乘员握住方向盘101的状态下,该车辆乘员的手易于碰触到的组件罩116上部区域(特别是上部左右区域)作为按压操作部位,从而可以确保组件罩116的良好的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以转动中心117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的结构的组件罩116,可以由很小的按压载荷,使组件罩116可靠地移动到喇叭操作位置,从而提高了与喇叭操作有关的组件罩116的操作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由于组件罩116独立于固定在方向盘101侧的气囊组件110而移动,因此和与气囊组件一体移动的结构的组件罩相比,可以减小喇叭操作时的按压载荷。此外,通过设置组件罩116的转动支点117,可减少用于使该组件罩116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回复设备的设置数量,并且当改变组件罩116的大小时易于调整回复设备的回复力。另一方面,由于气囊组件110本身以固定状装配于罩相对面102a上,因此与组件罩116的旋转动作无关而可以维持气囊112的良好的展开性。
此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组件罩116具备位于气囊组件110的重心上方的转动支点117,所以可将位于比气囊组件110的重心上方的区域有效利用为转动支点117的配置区域。
此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保持器114侧的立设部114b和组件罩116侧的长孔116b的协作而使组件罩116的旋转动作顺畅。
此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作为将组件罩116固定到方向盘101上的设备,通过采用第2轴状部件107、嵌合孔104a以及防脱部件109,可简化用于将组件罩116固定到方向盘101上的固定设备,同时可提高将组件罩116固定到方向盘101上时的组装性。
此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可实现利用螺旋状弹簧108使固定到方向盘101上的组件罩116向初始位置回复的结构。
此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可将气囊组件110与组件罩116一起组装入方向盘101,因此提高了转向装置100的组装性。
另一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可以考虑进行各种应用和变形。例如,还可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采用螺旋弹簧108作为使组件罩116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回复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该回复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设备,例如现有结构的利用板状弹簧、采空气压力、材料本身的复原力的设备。其中,参照图11~图13,对于采用板状弹簧作为回复设备时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附图中,对与图1~图10所示的构成元件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对该构成元件的详细说明。
在图11中,示出了采用板状弹簧208作为使组件罩116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回复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200(本发明中的“转向装置”)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转向装置200的沿图11中的C-C线的剖视结构。此外,在图13中,示出了图12中的组件罩116从初始位置到喇叭操作位置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
如图11所示,该转向装置200的组件罩116为,3点方向和9点方向的宽度小于转向装置100的类型的组件罩。在具有这种组件罩的结构中,如图12所示,在组件罩116的腿部116a和保持器114之间夹持板状弹簧208。在将板状弹簧208配置于保持器114下部的状态下,通过固定螺栓209将其一端固定到保持器114的底部114a,即气囊组件110的下部,并且使其另一端向定位部132、133上的腿部116a延伸,从而从下方支撑该腿部116a。该板状弹簧208与本发明中的“回复设备”和“螺旋状弹簧”对应。优选固定螺栓209兼作将充气机118固定到保持器114的固定螺栓。由此,可减少零件数。此外,在气囊组件110的下部配置板状弹簧208的结构对节省空间安装回复设备很有效。即,上述结构的转向装置200在宽度小的类型的组件罩的下部区域,例如当不需要在3点方向和9点方向配置如螺旋状弹簧108的回复设备的空间时特别有效。
如图13所示,组件罩116通过按压操作其喇叭操作区域(图11中的喇叭操作区域130),从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图中实线所示的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即,由于长孔116b的结构允许组件罩116相对于保持器114向腿部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因此组件罩116以转动支点117为中心向图9中的箭头22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此时,在定位部132、133上,组件罩116反抗板弹簧208的图中箭头12方向的弹性回复力而向接近伸出部104的方向移动。
而且,通过使移动到喇叭启动位置的组件罩116侧的可动接点(图示省略)和方向盘侧的固定接点(图示省略)相互抵接,而将这两个接点电连接起来。由此,图示省略的喇叭机构成为“ON”状态,从而鸣喇叭。相反,解除喇叭操作区域的按压操作,并随着螺旋弹簧208向图中箭头12方向的弹性回复力,解除两接点的抵接,从而使该喇叭机构成为“OFF”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具备所谓“3辐条”方向盘的转向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在图14所示的具备所谓“4辐条”方向盘的转向装置300(本发明中的“转向装置”)的结构中应用本发明。在图14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300中,方向盘101为所谓“4辐条”型的方向盘,在其外形内具有向3点方向、4~5点方向、7~8点方向和9点方向延伸的部位。该转向装置300,通过采用实质上与转向装置100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气囊组件110、气囊罩116、转动支点117、定位部131、132、133等),起到与该转向装置100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所说明的转动支点117,是作为与由车辆乘员对组件罩116的按压位置无关而通常形成于固定部位的转动支点而构成的,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使形成转动支点的部位可以根据乘员对组件罩116的按压位置而改变。具体讲,在图3所示的转向装置100中,在定位部131上设置与定位部132、133相同的螺旋状弹簧108,组件罩116以浮动状态固定到方向盘101上。根据这种结构,只要是进行组件罩116的按压操作时使该组件罩116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的结构,即可起到与转向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汽车的转向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适用于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船舶、电车等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的技术。

Claims (8)

1.一种转向装置,具有:车辆转向用的方向盘;气囊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气囊在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喇叭操作用罩,从车辆乘员侧覆盖所述气囊,并固定在方向盘上;回复设备,使被固定的所述喇叭操作用罩向初始位置回复;和可输出喇叭的喇叭机构;
所述喇叭操作用罩抵抗所述回复设备的回复力而被进行按压操作,从而向喇叭启动位置动作,由此所述喇叭机构启动,所述喇叭操作用罩的按压操作被解除,随着所述回复设备的回复力向初始位置动作,由此解除所述喇叭的启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装置为以固定状装配于所述方向盘中与所述喇叭操作用罩相对的罩相对面,
所喇叭操作用罩,独立于以固定状装配于所述方向盘的罩相对面的所述气囊装置,并能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向初始位置或喇叭启动位置进行旋转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俯视该转向装置,在所述喇叭操作用罩的下部区域具有所述转动支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侧视该转向装置,在比所述气囊装置的重心偏上的上方具有所述转动支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喇叭操作用罩,具有:从该喇叭操作用罩的延伸面向所述罩相对面延伸的腿部;和在所述腿部沿该腿部的延伸方向所形成的长形的长孔;
所述气囊装置,在收容所述气囊的保持器上具有沿所述腿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立设部,并且所述立设部与所述长孔配合;
所述长孔,在与所述立设部配合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喇叭操作用罩相对所述保持器向腿部延伸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该喇叭操作用罩被允许以所述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将所述喇叭操作用罩固定到所述方向盘的固定设备采用下述部件构成:轴状部,在所述喇叭操作用罩的延伸面内从比所述腿部偏外的外周侧向所述罩相对面以轴状延伸;嵌合孔,可使所述轴状部在所述罩相对面嵌合;和防脱设备,防止嵌合于所述嵌合孔的所述轴状部脱离于所述方向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回复设备采用在与所述轴状部对应的位置上夹持于所述喇叭操作用罩和所述方向盘之间的螺旋状弹簧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回复设备采用夹持于所述腿部和所述保持器之间的板状弹簧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气囊装置作为在装配到所述方向盘时预先组装到所述喇叭操作用罩上的预装配体而构成。
CNA2005100670502A 2004-04-27 2005-04-27 转向装置 Pending CN16898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2004 2004-04-27
JP2004132004A JP2005313713A (ja) 2004-04-27 2004-04-27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9884A true CN1689884A (zh) 2005-11-02

Family

ID=3493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670502A Pending CN1689884A (zh) 2004-04-27 2005-04-27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87312B2 (zh)
EP (1) EP1591326A3 (zh)
JP (1) JP2005313713A (zh)
CN (1) CN168988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573B (zh) * 2006-06-15 2011-05-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装置及装配安全装置的方法
CN101037096B (zh) * 2006-03-13 2012-08-29 德尔福金属西班牙有限公司 具有枢转喇叭的车辆方向盘
CN103632869A (zh) * 2012-08-27 2014-03-1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方向盘
CN103747985A (zh) * 2011-08-24 2014-04-23 高田株式会社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的安装结构及方向盘
CN107054274A (zh) * 2016-02-01 2017-08-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盘装置以及带有转向盘装置的车辆
CN109131151A (zh) * 2017-06-27 2019-01-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的喇叭的装置
WO2023124218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03303U1 (de) * 2003-02-28 2003-07-03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Gassackmodul
JP4994704B2 (ja) * 2006-04-28 2012-08-0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4909679B2 (ja) * 2006-08-31 2012-04-04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装置
WO2008051117A1 (en) * 2006-10-25 2008-05-0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horn-actuator and a safety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horn-actuator
JP4471005B2 (ja) * 2008-01-29 2010-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8000224B4 (de) * 2008-02-01 2013-10-02 TAKATA Aktiengesellschaft Gassackmodul mit Hupvorrichtung
US7654563B2 (en) * 2008-04-02 2010-02-02 Autoliv Asp, Inc. Cover to wheel attachment method for improved gap control
DE102008046195B4 (de) * 2008-09-06 2016-08-1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Einrichtung
DE102008046382A1 (de) * 2008-09-09 2010-03-11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Hupenmodul für ein Fahrzeuglenkrad und Fahrzeuglenkrad
JP5394145B2 (ja) * 2009-06-26 2014-01-2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を備えたステアリング構造
WO2012026276A1 (ja) * 2010-08-26 2012-03-0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り付け構造
US8376398B2 (en) * 2011-07-12 2013-02-19 Tk Holdings Inc. Airbag and horn switch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the module
WO2013070905A1 (en) * 2011-11-09 2013-05-16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nap in driver side airbag modul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1262U (zh) 1989-12-28 1991-09-18
US5239147A (en) 1992-08-03 1993-08-24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Floating, serviceable horn switch, air bag modules
EP0823362B1 (en) * 1996-08-06 2003-10-01 Toyoda Gosei Co., Ltd. Steering wheel
JP3726101B2 (ja) 1996-09-30 2005-12-14 オートリブ・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H10244946A (ja) 1997-03-05 1998-09-14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H11278194A (ja) 1998-03-31 1999-10-12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エアバッグ装置取付け構造
JP3455499B2 (ja) * 1999-08-06 2003-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4538956B2 (ja) * 2000-03-17 2010-09-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341605A (ja) * 2000-05-31 2001-12-11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81198B2 (ja) * 2000-10-10 2003-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74409B2 (ja) * 2001-04-18 2011-04-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840537B2 (en) * 2002-02-08 2005-01-11 Key Safety Systems, Inc. Airbag module attachment arrangement
FR2844093B1 (fr) * 2002-08-28 2005-11-18 Sc2N Sa Systeme de commutation a bascul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096B (zh) * 2006-03-13 2012-08-29 德尔福金属西班牙有限公司 具有枢转喇叭的车辆方向盘
CN101466573B (zh) * 2006-06-15 2011-05-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装置及装配安全装置的方法
CN103747985A (zh) * 2011-08-24 2014-04-23 高田株式会社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的安装结构及方向盘
CN103747985B (zh) * 2011-08-24 2016-07-06 高田株式会社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的安装结构及方向盘
CN103632869A (zh) * 2012-08-27 2014-03-1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方向盘
CN103632869B (zh) * 2012-08-27 2016-07-0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方向盘
CN107054274A (zh) * 2016-02-01 2017-08-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盘装置以及带有转向盘装置的车辆
CN109131151A (zh) * 2017-06-27 2019-01-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操作车辆的喇叭的装置
WO2023124218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方向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13713A (ja) 2005-11-10
US20050236820A1 (en) 2005-10-27
US7387312B2 (en) 2008-06-17
EP1591326A3 (en) 2007-01-31
EP1591326A2 (en) 200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9884A (zh) 转向装置
CN1074370C (zh) 踏板支架移动时可提供大脚踏空间的车辆踏板支承结构
CN1240573C (zh) 气囊装置
CN101061025A (zh) 用于车辆的乘客腿部保护装置
CN1665704A (zh) 车辆的仪表台面板结构
CN1853988A (zh) 气囊装置、乘员保护系统、车辆
CN1605522A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CN1317475C (zh)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CN1833922A (zh) 带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CN101054076A (zh) 汽车内饰
CN100339254C (zh) 膝部保护装置
CN1459394A (zh) 气囊
CN1810562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480357A (zh) 固定夹和使用这一固定夹的固定结构
CN1939779A (zh) 车辆的内部部件
CN1424787A (zh) 车顶天线
CN101037104A (zh)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CN1488531A (zh) 汽车座椅收纳辅助装置
CN1819937A (zh) 辅助扶手的连接结构
CN101028809A (zh)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CN1966300A (zh) 操作踏板的支撑结构
WO2007025502A8 (de) Dachkonstruktion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1054079A (zh) 操作踏板的支撑结构
CN1754729A (zh) 车辆的踏板支撑构造
CN101028810A (zh) 车辆座椅、车辆、气囊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