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4491C - 车身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身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4491C
CN100344491C CNB2004100837402A CN200410083740A CN100344491C CN 100344491 C CN100344491 C CN 100344491C CN B2004100837402 A CNB2004100837402 A CN B2004100837402A CN 200410083740 A CN200410083740 A CN 200410083740A CN 100344491 C CN100344491 C CN 1003444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tunnel
mentioned
floor
vehicle body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837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08926A (zh
Inventor
后藤武士
安原重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70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7619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569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897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8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44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44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18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front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该车身构造可以高效率地将作用在地板通道的前上端和前下端上的碰撞能量传到车身后部。在该车身构造中,车身(10)将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15)及左右两侧方的下纵梁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地板通道的后方,在左右下纵梁间架横梁。使地板通道的上面(63)从前端部(62)向后方成为下坡地倾斜,将地板通道的后端部(61)接合到横梁上。另外,车身(10)将在车宽中央部由板材构成的地板通道(15)向车身前后延伸,在该地板通道的左右两侧方使由板材构成的地板纵梁(16)向车身的前后延伸,将与地板通道相连的地板从重叠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上。在地板通道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地板纵梁的前部侧部。

Description

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配置在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的车辆中,通常知道的有在车身的车宽中央设置地板通道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8949公报(图1-图2)
根据以下附图说明专利文献1。
图19是现有的车身构造的概要图。现有的车身200是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201和左右两侧方的下纵梁202(只示出其一个),在地板通道201的左右两侧设置地板203、203。在地板通道201的内部通过传动轴211。在地板通道201的内部通过加强构件212、212由托架213可以悬吊传动轴211。
214是架在左右下纵梁202间的横梁。215、215是用于安装车座的支架。216是手刹装置。
可是,在车辆中还具有在车身200的前部通过副车架搭载着发动机,并且在地板通道201中不穿设传动轴212的种类的车。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大都在地板通道201的前半部近旁配置变速器等的各种机器。因此,虽然不能完全废弃地板通道201,但可以降低地板通道201的后半部的高度。由于通过该高度下降可以使车室变大,所以可以提高居住性。在低地板式车辆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但是,在由在车身的前面作用碰撞能量,车身前部塑性变形了时,安装在车身前部的副车架及安装在副车架上的发动机向后方移动。其结果,后退的高位的发动机与地板通道的前上端碰撞,从而在该前上端上作用碰撞能量。另外,从后退的低位的副车架向地板通道的前下端作用碰撞能量。这样,从后退的高位的发动机和低位副车架双方向地板通道传递碰撞能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谋求使作用在前上端及前下端上的碰撞能量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
另外,在车身200的种类中具有为了提高地板通道203、203的刚性的同时、提高车身200整体的刚性,而设置地板纵梁的车身。由图20及图21说明这种车身。
图20是表示现有的车身构造的俯视图,图21是图20的21-21线剖面图。
在另一现有的车身300中,在车宽中央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着地板通道301,从该地板通道301向左右两侧方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纵梁302、302及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303、303的顺序并列设置着该地板纵梁302、302和下纵梁303、303,从左右的地板纵梁302、302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设置左右前侧车架304、304,将与地板通道301相连的地板305(参照图21)重叠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302、302上。
图中,311、311是上部件、312、312是外侧构件,313、313是后侧车架,314-318是横梁,321是通过副车架(未图示)搭载于车身3
的前部的发动机,322、322是前轮,323、323是后轮。
在从前方向车身300作用碰撞能量时,该碰撞能量从前侧车架304、304通过地板纵梁302、302分散到地板305上(参照图21)的同时进行传递,再从地板305传递到地板通道301。在该碰撞能量的作用下,地板纵梁302、302后退,地板305以刚性比较高的地板通道301为基端要向后方变形。
另外,由于在车身300的前面上作用碰撞能量,在车身前部塑性变形了时,安装在车身前部的副车架和发动机321向后方移动。其结果,后退的副车架或发动机与地板通道301的前端冲撞,从而在该前端上作用碰撞能量。碰撞能量从地板通道301分散到地板305上的同时进行传递,再从地板305传递到地板纵梁302、302。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地板通道301的塑性变形量,将地板纵梁302、302的后退量或塑性变形量设定为相同是困难的。因此,在地板通道301和地板纵梁302、302之间,地板305可以变形,当地板305变形较大(例如产生了较大的皱纹)时,会对地板305与地板通道301及地板纵梁302、302的接合状态带来影响。
为了抑制这样的影响,也考虑了由加强件对低刚性部分进行加强的方案。但是,由于车身300的构造复杂,并且车身300的重量增大,因此,有改进的余地。
对于上面图19所示的现有的车身200也是同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降低地板的后半部的高度可以扩大车室、并且可以将作用在地板的前上端及前下端上的碰撞能量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的技术。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由简单的构造抑制车身重量的同时,可以对于来自车身前方的碰撞能量抑制地板通道和地板纵梁之间的前后的错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2的车身构造,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及左右两侧方的下纵梁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地板通道的后方,在左下纵梁之间架着横梁,其特征在于,使地板的上面以从前端部向后方下坡的方式倾斜,使地板通道的后端部接合在横梁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3的车身构造,在车宽中央由板材构成的地板通道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地板通道的左右两侧方由板材构成的地板构件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与地板通道相连的地板重叠并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上,其特征在于,在地板通道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着地板构件的前部侧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4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将构成地板通道的板材中的在前部侧部大致水平部分的一部分向地板构件侧延长而作为通道侧的延长部,将构成地板纵梁的板材中的大致水平部分的一部分向上述地板通道侧延长而作为梁侧的延长部,将梁该侧的延长部叠合并且接合在通道侧的延长部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2中,由于使地板通道的上面与从前端部向后方成为下坡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地板通道的前上端作用着碰撞能量时,可以将该碰撞能量与该下坡一致地向地板通道的后下方高效率地传递,再通过后方的横梁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
另外,在地板通道的前下端作用着碰撞能量时,可以将该碰撞能量直接高效率地向地板通道的后方传递,再通过后方的横梁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
而且,由于不需要设置用于将碰撞能量从地板通道高效率地传向车身后部的部件,因此可以抑制车身的重量。
而且,可以使地板通道的后半部的高度降低而扩大车室,其结果,可以提高车室的居住性。
例如,在碰撞能量作用在车身的前面上而使车身前部塑性变形了时,安装在车身前部上的副车架和安装在副车架上的发动机向后方移动。其结果,后退的高位的发动机与地板通道的前上端相撞,从而碰撞能量作用在该前端上。另外,从后退的低位的副车架向地板通道的前下端作用碰撞能量。这样,从后退的高位的发动机和低位的副车架双方向地板通道传递碰撞能量。
即使在该情况下,作用在前上端的碰撞能量高效率地向地板通道的后下方传递,同时,作用在前下端上的碰撞能量直接高效率地向地板通道的后方传递,在通过后方的横梁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3中,由于在地板通道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着地板纵梁的前部侧部,因此,可以相互分散地板通道与地板纵梁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载荷,可以在地板通道与地板纵梁之间相互补充强度和刚性。
因此,在从前方向车身作用了碰撞能量时,可以将作用在地板通道上的碰撞能量从地板通道直接传递并分散到地板纵梁上。而且,可以使作用在地板纵梁上的碰撞能量从地板纵梁直接传递并分散到地板通道上。而且,可以抑制地板通道与地板纵梁之间的前后的错位。其结果,在地板通道与地板纵梁之间可以抑制地板的变形。通过抑制地板的变形,可以确保地板相对于地板通道和地板纵梁的接合状态。
而且,由于是只是直接接合了地板通道的前侧部和地板纵梁的前部侧部的构成,因此不需要设置新的接合构件,车身的构成简单,可以抑制车身重量。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4的发明中,通过在地板通道中的大致水平板状的延长部上叠合并接合地板纵梁中的大致水平的板状延长部,可以直接接合地板通道和地板纵梁。当然,由于地板通道和地板纵梁是车身的骨架构件,因此,构成它们的板材的厚度比单地板的厚度厚,如此着眼于板厚加大,是只是重叠接合板材间的极简单的构造,而且容易进行接合。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车身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身的俯视图。
图2是从左侧方观看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车身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车身的俯视图。
图4是从左上部观看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右上部观看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右地板纵梁和地板通道周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1的8-8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右下纵梁和右地板纵梁之间的关系的车身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右下纵梁和右地板纵梁之间的关系的车身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第一横梁及仪表板的接合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的13-13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第一横梁及仪表板的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地板通道及第一横梁的分解图。
图16是地板通道的作用图。
图17是地板通道与地板纵梁的接合构造的作用图。
图18是车身的作用图。
图19是现有的车身构造的概要图。
图20是另一现有的车身构造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21-21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前”、“后”、“左”、“右”、“上”、“下”、是从驾驶员看的方向,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CL表示车宽中心(车身中心)。另外,附图是沿着符号的朝向看到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车身的俯视图,表示取掉了地板的状态的车身10。但,为了方便说明,只表示地板通道15。
汽车等的车辆的车身10是使地板的高度降低了的低地板式车身,它是将左右的前侧车架11、11、左右的侧悬臂梁12、12、左右下纵梁13、13、左右的后侧车架14、14、地板通道15、地板纵梁16、16及向车宽方向延伸的6个横梁21-26作为主要构件的车架。上述左右的前侧车架11在车身前部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上述左右的侧悬臂梁12、12与上述前侧构件11、11的后部侧部接合,上述左右下纵梁13、13从上述侧悬臂梁12、12的后部向后方向延伸,上述左右的后侧车架14、14从上述下纵梁13、13的后部向后方延伸,上述地板通道15在车宽中心(车宽中央)CL向车身前后延伸,上述地板纵梁16、16在上述地板通道15的左右两侧方向车身前后延伸。
6个横梁21-26从车身前部向后方以第一横梁21、第二横梁22、第三横梁23、第四横梁24、第五横梁25、第六横梁26的顺序排列。
对于第一横梁21在后边进行叙述。第二、第三横梁22、23是在地板通道25的后方架在左右下纵梁13、13间的构件。第四、第五、第六横梁24-26是架在左右后侧车架14、14之间的构件。
一般,地板通道15是延伸到第三横梁23的较长的构件。与此相对,本发明中作为车辆的动力传递方式采用的是FF式(前发动机、后驱动式)。在地板通道15中不需要穿过传动轴。但是,由于在地板通道15的前半部的附近配置各种设备,因此,不能完全去掉地板通道15。可以将地板通道15的后半部的高度降低。
根据这样的理由,在本发明中,使地板通道15的长度短到第二横梁22的前方为止,其后方使用低位的中间构架31、31。
具体地讲,将短的地板通道15的后端部61通过左右一对中间构架31、31接合在第二横梁22和第三横梁23上。中间构架31、31是排列在车宽中心CL的左右两侧方并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构件。27是架在左右中心构架31、31间的第七横梁。也可以是将地板通道15的后端部61直接接合在第二横梁22上的结构。
左右前侧车架11、11可以说是从左右地板纵梁16、16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构架。
这样,可以从车宽中心CL向左右两侧方依次并列地设置向车身前后延伸的地板纵梁16、16及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3、13。
图中,35、35是左右前轮、36、36是左右后轮。
图2是从左侧方观看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车身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车身10由仪表板41将其前部分隔为前部的发动机室42和后部的车室43,在发动机室42内可装卸地将发动机装载用副车架44安装在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前侧车架11、11(参照图1)上。发动机装载用副车架44是载置发动机45、变速器46和转向装置47的构件。第一横梁21是配置在仪表板41的部分上的下部的构件。48是发动机排气用消音器。
图3是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车身的俯视图,是省略了仪表板进行表示的。图4是从左上部观看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立体图。图5是从右上部观看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的前部周围的立体图。图6是图1的6-6线剖视图(但是,是在设有仪表板51的状态下表示的)。
如图3所示,左右前侧车架11、11在其后端部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托架52、52。通过在这些托架52、52上可卸下地安装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发动机装载用副车架44后端部,可以在前侧车架11、11上安装发动机装载用副车架44。
如图3-图5所示,地板通道15的整体形状是从前端部62向后方渐渐变小的所谓的大致流线形。具体地讲,地板通道15在俯视中是大致矩形,并且具有将上面63从前端部62向后方以下坡的方式倾斜的形状。
更加详细的是,如图6所示,地板通道15是由板材构成的折弯成形品,在从正面看时是形成为大致为口朝下的コ字状(大致口朝向下的U字状)的大致为口朝下的コ字状截面体,具有从左右两端朝向分别相对的下纵梁13、13延伸的水平的凸缘64、64。地板通道15的板厚比地板51的板厚大。
如图6所示,地板51是将地板51重叠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16、16(只示出一方)上和地板通道15上并且还接合在左右下纵梁13、13(只示出一方)的薄板。这样,可以在地板通道15上连接地板51。地板通道15相对地板51的地面处于高位。
如图3-图6所示,这样的地板通道15,即开口朝下的コ字状截面体15通过将左右的上部角65、65(参照图6)形成为下降一截的阶梯状而具有左右阶梯部66、66。阶梯部66由从上面63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66a和从垂下部66a的下端向侧方延伸的阶梯面部66b构成。阶梯部66、66由于沿上面63向后下方下降,因此,阶梯面部66b、66b也向后下方下降,其后端与凸缘64、64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地板通道15的后端部61分为左右两股,在该两股状分支部上由点焊等接合着左右一对中心构架31、31的前端。中心构架31、31是截面大致为帽状的细长的梁。
下面对左右地板纵梁16、16与地板通道15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图7是图6所示的右地板纵梁及地板通道周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表示地板纵梁16与地板通道15的关系。
右地板纵梁16使大致平板状的罩部73覆盖在正视中向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截面的梁本体71上,并由点焊等相互接合,而做成为封闭截面构造的梁。梁本体71具有从上端向左右延伸的凸缘72、72。
右地板纵梁16、即梁本体71和罩部73是由板材构成的折弯成形品。梁本体71和罩部73的板厚比地板51的板厚大。
如图4、图5及图7所示,地板纵梁16是将构成该地板纵梁16的板材中的大致水平部分的一部分、例如罩部73的一部分向地板通道15侧延伸,将该延伸的部分作为梁侧延长部74的部件。
地板通道15是将构成该地板通道15的板材中的前侧部中大致水平部分一部分例如凸缘64的一部分向地板纵梁16侧延伸,将该延伸的部分作为通道侧的延长部63。
在通道侧的延长部67上叠合梁侧的延长部74,并由点焊等将其接合,从而将地板纵梁16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在地板通道16的前部侧部16上,而可以将两者一体化。
地板通道15和地板纵梁16由于是车身10的骨架构件,构成它们的板材的厚度比单地板51的板厚大。可以是只是将板厚大的板材间叠合接合的极简单的构造,而且可以容易地进行接合。可以进一步抑制车身的重量。
另外,左地板纵梁16的构成与右地板纵梁16的构成相同。
另外,将左地板纵梁16和地板通道15与右地板纵梁16和地板通道15的接合构造同样地接合是任意的。
以下对左右地板纵梁16、16的后端部75、75的接合构造进行说明。
图8是图1的8-8线剖视图(在设有地板50的状态下表示)。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右下纵梁和右地板纵梁的关系的车身主要部分的俯视图,是省略了地板后表示的。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右下纵梁和右地板纵梁的关系的车身主要部分的立体图,省略地板进行表示的。
如图8所示,下纵梁13是将车宽内侧的下纵梁内侧构件81和车宽外侧的下纵梁外侧构件82组合而成的闭截面状梁。从该下纵梁13向上伸出中心悬臂83。
如图1和图9所示,车身10中,将左右地板纵梁16、16的后端部75、75靠近左右下纵梁13、13的长度中间部并与其接合,在比这些接合部分靠前的位置且在接合部分的附近,在左右下纵梁13、13间架第二横梁22,在该第二横梁22上还接合着左右地板纵梁16、16的后端部75、75。
通过这样,可以将左下纵梁13和左地板纵梁16和第二横梁22之间的接合部分构成俯视中大致为三角形的接合构造、即三角状接合部85。另外可以将右下纵梁13和右地板纵梁16和第二横梁22之间的接合部分构成俯视中大致为三角形的接合构造、即三角状接合部85。通过设置左右的三角状接合部85、85,下纵梁13、13与地板纵梁16、16与第二横梁22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刚性。
因此,即使不将地板纵梁16延伸到车身后部,也可以充分地确保车身10的强度和刚性。
而且,在从前方对前侧车架11作用了碰撞能量时,该碰撞能量从前侧车架11传向地板纵梁16,但是,可以将该传递的碰撞能量从后端部75高效率地分散到下纵梁13及第二横梁22。
更具体地讲,如图8和图10所示,地板纵梁16沿下纵梁13的下面13a(参照图8)地厚度变小的同时向后方延伸。即向后方延伸为前端变细的锥状。如图9和图10所示,地板纵梁16的后端部75在从上方观看时成为向下纵梁13侧一边弯曲一边变宽的末端宽的形状。
第二横梁22为了重叠并接合在地板纵梁16和中间构架31上而呈向下开口的大致U字状截面,具有从其下端边缘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凸缘22a、22a。在地板纵梁16上重叠第二横梁22的凸缘22a、22a,并由点焊等将其接合,从而使它们相互一体化。另外,通过将第二横梁22的前端部由点焊等接合在下纵梁13上,可以使它们相互一体化。
接着对地板通道15、第一横梁21及仪表板41的接合构造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第一横梁及仪表板的接合构造的剖视图,表示在车宽中心从左侧方观看车身的截面构造。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13-13线剖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地板通道、第一横梁及仪表板的分解图。图15是本发明的地板通道及第一横梁的分解图。
如图11和图14所示,第一横梁21由部件前半部90和部件后半部100构成。部件前半部90和部件后半部100是在由车宽方向上细长的由板材构成的折弯成形品。
部件前半部90由:向前方突出的截面大致为L字状(参照图11)的本体部91、和从由其L字截面体构成的本体部91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上部凸缘92、和从本体部91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水平下部凸缘93、和从本体部91的左右两端向侧方延伸的左右侧部凸缘94、94构成。
部件后半部100由:从背面看截面大致为开口朝下コ字状的本体部101、和从其由开口朝下コ字状截面体构成的本体部10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延长部102、和从本体部101的前部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部凸缘103、和从本体部101的左右两端向侧方延伸的左右侧部边缘104、104构成。延长部102与本体部101一样呈从背面看截面大致为开口朝下コ字状。
另外,仪表板41是将下部凸缘111和通道部112形成为一体的板构件,上述下部凸缘111从仪表板的下端向后方延伸,上述通道部112在下部凸缘111的车宽中央部分从上可嵌合在部件后半部100的本体部101和延长部102上。通道部112是从背面看截面大致为向下开口的コ字状。
在仪表板41的下部的前面上叠合并接合部件前半部90的上部凸缘92,在部件前半部90的下部凸缘93上重合并接合部件后半部100的前部凸缘103,在部件后半部100的本体部101上重合并接合仪表板41的通道部112,由此可以在仪表板41的前下部一体地设置第一横梁21。
第一横梁21通过与仪表板41组合而可以形成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闭截面体。由于是封闭截面体的第一横梁21,因此,强度和刚性大。并且,由于有效地利用作为封闭截面体的一部分的仪表板41,因此可以轻量化。
再如图3、图4及图14所示,由于在左右托架52、52上重叠并接合部件后半部100的左右侧凸缘104、104,可以在左右前侧车架11、11间架第一横梁21。
如图11-图14所示,延长部102和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分别是后视大致为开口朝下的コ字状截面体,这些コ字状截面体之间是上下可嵌合的大小。
部件后半部100的本体部101和延长部102、即开口朝下的コ字状截面体形成为将左右上部角105、105(参照图15)下降一截的阶梯状,从而具有左右阶梯部106、106。阶梯部106由从上面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106a和从垂下部106a的下端向侧方延伸的阶梯面部106b构成。
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与第一横梁21与仪表板41的接合构造中,(1)在延长部102后半部上叠合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2)在部件后半部100的本体部101上及延长部102的前半部上叠合仪表板41的通道部112,(3)在图11所示的地板通道15的前端对接通道112的后端,(4)在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上及通道部112上重叠后视大致为开口朝下的コ字状的一个加强构件121,(5)由点焊等将各部件62,102、111、112、121相互接合。这样,在延长部102的后端部接合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
加强构件121是板材折弯成形,如上所述,是重叠在前端部62上和通道部112上的盖板,加强构件121的板厚与地板通道15、第一横梁21、仪表板41的各板厚基本相同。
可以将从车身10前方作用的碰撞能量从前侧车架11、11(参照图1)传到第一横梁21,再从第一横梁21的延长部102高效率地传向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因此,可以将来自车身10的前方的碰撞能量高效率地充分地分散到整个车身10上。其结果,可以由整个车身10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可以提高车身10的碰撞能量吸收性能。
另外,在行驶中,来自图1所示的前轮35、35的振动和来自发动机45的振动、即行驶振动从副车架44通过前侧车架11、11或托架55传向第一横梁21。
与此相对,本发明不仅由第一横梁21吸收这些振动,而且通过延长部102将这些振动传到地板通道15而可以由该部分吸收这些振动。因此,可以提高车身10的振动吸收性能。
另外,如图11-图13、图15所示,第一横梁21的接合构造中,通过在延长部102、关端部62及通道部112的每个上分别重叠并接合一个加强构件121,由延长部102的左右上部角105、105(参照图15)和加强构件121的左右上部角121a、121a形成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截面部122、122,并且由地板通道15的左右上部角65、65(参照图15)和加强构件121的左右上部角121a、121a形成向车身前后延伸的闭截面部123、123,连接这些左闭截面部122、123之间及右闭截面部122、123之间。
这样在延长部102的左右上部角105、105(参照图15)形成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断面部122、122,另外,也在地板通道15的左右上部角65、65(参照图15)形成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断面部123、123,连接这些左封闭截面部122、123之间及右闭截面部122、123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在延长部102上接合地板通道15的部分的刚性。
因此,可以将从车身10的前方作用的碰撞能量从第一横梁21的延长部102更加高效率地传到地板通道15的前端部62上。其结果,可以提高车身10的碰撞能量的吸收性能。
另外,由于进一步提高了在延长部102上接合地板通道15的部分的刚性,因此,由该高刚性部分及地板通道15也可以吸收行驶振动。
另外,由于进一步提高了在延长部102上接合地板通道15的部分的刚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10的整体刚性,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地板通道15的作用。
图16(a)-(c)是地板通道的作用图。(a)是表示从左侧方看到的实施例的地板通道15的构成。(b)表示从左上方看到的实施例的地板通道15的构成。(c)是表示从左上方看比较例的地板通道15A的构成。
(c)所示的比较例的地板通道15A只将前半部形成通道部141,使通道部141的后端成为大致垂直。通道141的上面142大致水平。
在对上述图1所示的车身10的前面作用碰撞能量而使车身10前部塑性变形了时,安装在车身10前部的副车架44和安装在副车架44上的发动机45向后方移动。其结果,后退的高位的发动机45碰撞在图16(c)所示的地板通道15A的前上端68A上,从而在该前上端68上作用碰撞能量E1。而且,从后退的低位的副车架44(参照图1)向地板通道15A的前下端69A作用碰撞能量E2。
这样,从后退的高位的发动机45和后退的低位的副车架44双方向地板通道15传送碰撞能量E1、E2。这时,为了将作用在前上端68A上的碰撞能量E1高效率地向地板通道15的后方传送,有改进的余地。
与此相对,在(a)及(b)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使地板通道15的上面63从前端部62向后方下坡状地倾斜,所以在地板通道15的前上端68上作用了碰撞能量E1时,可以将该碰撞能量E1与下坡一致地向地板通道15的后下方高效率传递,在通过后方的第二、第三横梁22、23(参照图1)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
在地板通道15的前下端69上作用了碰撞能量E2时,可以直接将碰撞能量E2高效率地传向地板通道15的后方,在通过后方的第二、第三横梁22、23(参照图1)高效率传递到车身后部。
而且,由于不需要设置将碰撞能量E1、E2从地板通道15高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后部用的构件,因此,可以抑制车身重量。
而且,通过使地板通道15的后半部的高度降低可以扩大车室,其结果,可以提高车室的居住性。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地板通道15和地板纵梁16接合构造的作用。
图17(a)、(b)是地板通道与地板纵梁的接合构造的作用图。(a)表示从右上方看到的实施例的地板通道15和地板纵梁16接合构造的构成。(b)是表示从右上方看到的比较例的地板通道15和地板纵梁16接合构造的构成。
(b)所示的比较例的车身10A,地板纵梁16与地板通道15分离,将与地板通道15相连的地板51重合并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16上。
在从前方对车身10A作用了碰撞能量En时,该碰撞能量En通过地板纵梁16分散传递到地板51上,并从地板通道15分散传递到地板51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地板通道15的塑性变形量,难以将地板纵梁16的后退量和塑性变形量设定成相同。因此,在地板通道15与地板纵梁16之间,地板51可以变形。
与此相对。在(a)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在地板通道15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了地板纵梁16的前部侧部,因此,可以相互分散地板通道15与地板纵梁16之间的前后方向的载荷,同时在地板通道15与地板纵梁16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强度和刚性。
因此,在从前方对车身10作用了碰撞能量En时,可以将作用在地板通道15上的碰撞能量En从地板通道15直接传递并分散到地板纵梁16上。而且,可以将作用在地板纵梁16上的碰撞能量En从地板纵梁16直接传递并作用到地板通道15上。而且,可以抑制地板通道15与地板纵梁16之间的前后错位。其结果,在地板通道15与地板纵梁16之间可以抑制地板通道51的变形。通过抑制地板通道51的变形,可以确保地板通道51相对于地板通道15和地板纵梁16的接合状态。
而且,由于是只是将地板通道15的前部侧部和地板纵梁16的前部侧部接合的结构,因此不需要设置新的接合构件,车身10的构造简单,可以抑制车身10的重量。
接着,说明上述构造的三角状接合部85的作用。
图18(a)-(c)是车身的作用图。(a)是从上方看从车身前方在实施例的车身10上作用了碰撞能量Ef的状态的图。(b)是从上方看到的从车身的侧方向实施例的车身10作用了碰撞能量Es的状态的图。(c)是从上方看在比较例的车身10B上作用了车身前方的碰撞能量Ef和车身侧方的碰撞能量Es的状态的图。
(c)所示的比较例的车身10B是从车宽中心CL向左右两侧方顺序地地并列设置地板纵梁16(只示出一方。以下相同)和下纵梁13,在左右下纵梁13之间架横梁151,在横梁151接合着地板纵梁16的后端,从地板纵梁16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出前侧车架11。
可以将从车身10B的前方作用的碰撞能量Ef从前侧车架11通过地板纵梁16传到横梁151上。但是,在从横梁151将碰撞能量Ef高效率地分散到与该横梁151垂直的下纵梁13上方面,由改进的余地。
另外,可以将从车身10B的侧方作用的碰撞能量Es从下纵梁13传递到横梁151上。但是,在从横梁151使碰撞能量Es高效率地分散到与该横梁151垂直的地板纵梁16上方面,有改进的余地。
与此相对,在(a)、(b)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下纵梁13与地板纵梁16与第二横梁22之间的接合部分做成为俯视中为大致三角形的接合构造、即三角状接合部85。通过设三角状接合部85,在下纵梁13与地板纵梁16与第二横梁22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强度或刚性。
如(a)所示,可以将从车身10前方作用的碰撞能量Ef从前侧车架11通过地板纵梁16传递到三角状接合部85上,再从该三角状接合部85高效率地分散到第二横梁22及下纵梁13上。
另外,如(b)所示可以将从车身10侧方作用的碰撞能量Es从下纵梁13传递到三角状接合部85,再使其从该三角状接合部85高效率分散到地板纵梁16及第二横梁22上。
这样,可以将来自车身10前方的碰撞能量Ef和来自车身10侧方的碰撞能量Es两者高效率地充分地分散到整个车身上。其结果,由于可以由整个车身10充分地吸收碰撞能量Es、Ef,因此,可以提高车身10的吸收碰撞能量Ef、Es的性能。而且,不需要使车身10的各构件大型化、或者设置加强各构件的新的加强构件。因此,可以抑制车身10的重量,同时可以充分确保车室内的空间。
另外,如(b)所示,在行驶中,来自前轮的振动通过车身10前部传到地板纵梁16上。该振动的方向主要是使地板纵梁16扭转的方向。
针对于此,在实施例中,在比下纵梁13与地板纵梁16的后端部的接合部分靠前的位置,在左右下纵梁13间架第二横梁22,在该第二横梁22上还接合了地板构件16,因此,可以缩小地板纵梁16的长度。而且,可以用牢固的三角状接合部85接合地板纵梁16的后端。因此,可以降低地板纵梁16的扭转方向的振动。
本发明的车身构造,适用于在车身中央具有地板通道15的汽车等的车辆。
另外,本发明的车身构造适用于具有在车身中央部向车身10的前后延伸的地板通道15和在地板通道15的左右两侧方向车身10的前后延伸的地板纵梁16、16、重叠并接合在左右地板纵梁16、16上的地板51的汽车等的车辆。

Claims (3)

1.一种车身构造,车宽中央的地板通道和左右两侧方的下纵梁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上述地板通道的后方,在上述左右下纵梁间架横梁,上述地板通道是大致为口朝下的“コ”字状截面体,上述地板通道的上面从前端部向后方以下坡的方式倾斜,上述地板通道的后端部接合在上述横梁上,
将地板通道的左右的上部角形成为下降一截的阶梯状而在上述上面的左右具有阶梯部,左右的阶梯部沿上述上面向后下方以下坡的方式形成,在该地板通道上重叠接合地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设置有第1横梁,并且该第1横梁上形成有向车身后方延伸的延长部;
该延长部中,在前半部上叠合仪表板的通道部,并且在后半部上叠合上述地板通道的前端部;
在地板通道的前端部上及通道部上重叠后视大致为开口朝下的コ字状的一个加强构件;
由延长部的左右上部角和加强构件的左右上部角形成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闭截面部,并且由地板通道的左右上部角和加强构件的左右上部角形成向车身前后延伸的闭截面部;
上述前半部的左右的闭截面部以及上述后半部的左右的闭截面部中,前半部的左闭截面部以及后半部的左闭截面部被连接,并且前半部的右闭截面部以及后半部的右闭截面部被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地板通道的前部侧部直接接合到在该地板通道的侧方、且向车身前后延伸的地板纵梁的前部侧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地板纵梁相对于上述下纵梁配置于车身中心侧;
将上述地板纵梁的后端部朝向上述下纵梁倾斜状地靠近并与该下纵梁接合;
在比上述下纵梁和上述地板纵梁的后端部之间的接合部分更靠近车身前方侧的位置且在上述接合部分附近,将第2横梁接合到上述下纵梁以及上述地板纵梁的后端部;
将上述地板纵梁的后端部、上述下纵梁以及第2横梁的接合部分做成俯视为大致三角形的接合构造。
CNB2004100837402A 2003-10-16 2004-10-14 车身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4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7040/2003 2003-10-16
JP356966/2003 2003-10-16
JP2003357040A JP3976199B2 (ja) 2003-10-16 2003-10-16 車体構造
JP2003356966A JP3889741B2 (ja) 2003-10-16 2003-10-16 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926A CN1608926A (zh) 2005-04-27
CN100344491C true CN100344491C (zh) 2007-10-24

Family

ID=34525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374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491C (zh) 2003-10-16 2004-10-14 车身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04596B2 (zh)
CN (1) CN1003444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9097A (ko) * 2004-07-20 2006-01-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카울 크로스 멤버의 하단 지지 구조
DE602005003737T2 (de) * 2004-09-29 2008-12-11 Mazda Motor Corp. Fahrzeug-Unterboden- bzw- Unterbauaufbau bzw. -struktur
DE102004055197A1 (de) * 2004-11-16 2006-05-24 Daimlerchrysler Ag Tunnelbrück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7513329B2 (en) * 2005-03-02 2009-04-0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JP4481872B2 (ja) * 2005-05-10 2010-06-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4290143B2 (ja) * 2005-05-18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4359264B2 (ja) * 2005-06-03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JP4258527B2 (ja) * 2006-04-28 2009-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排気熱回収装置の取付構造
ITMI20061948A1 (it) * 2006-10-11 2008-04-12 Iveco Spa Sistema scatolato per abitacolo di autocarro e metodo di realizzazione
US20100117394A1 (en) * 2006-12-19 2010-05-1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oor module including seating
FR2914616B1 (fr) * 2007-04-04 2009-05-29 Renault Sas Soubasse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4286884B2 (ja) * 2007-06-28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TWI361766B (en) * 2007-07-12 2012-04-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US8282154B2 (en) * 2007-12-19 2012-10-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JP5180877B2 (ja) * 2009-03-02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骨格構造
JP5280550B2 (ja) * 2009-12-16 2013-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パネル接合構造
CN102656080B (zh) * 2009-12-16 2014-10-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底板构造
US8336657B2 (en) * 2010-02-12 2012-12-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upport structure for inverter system controller module
US8414066B2 (en) * 2011-02-25 2013-04-0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102328700A (zh) * 2011-06-08 2012-01-2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地板加强结构
US9174683B2 (en) * 2011-10-11 2015-11-03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Floor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JP5799747B2 (ja) 2011-10-21 2015-10-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体のフロアパネル構造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US8870267B2 (en) 2012-06-27 2014-10-28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abin body structure
US9248860B2 (en) * 2013-07-22 2016-0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enter tunnel integrated truss architecture
JP6421534B2 (ja) * 2014-10-14 2018-11-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フロア構造
BR112017009717A2 (pt) * 2014-11-10 2018-01-02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estrutura de junção em forma de t
CN106314548B (zh) * 2015-06-17 2018-07-2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车体双横梁通道结构
JP6319251B2 (ja) * 2015-09-28 2018-05-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骨格構造
JP6101768B1 (ja) * 2015-09-30 2017-03-2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衝突荷重緩和構造体
JP6596354B2 (ja) * 2016-02-19 2019-10-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KR102335344B1 (ko) * 2017-05-16 2021-12-03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7052628B2 (ja) * 2018-08-07 202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7124649B2 (ja) * 2018-11-08 2022-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139961B2 (ja) * 2019-01-11 2022-09-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カバー部材
JP7331448B2 (ja) * 2019-05-15 2023-08-23 マツダ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310458B2 (ja) * 2019-09-03 2023-07-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KR20220036616A (ko) * 2020-09-16 2022-03-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구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5484B1 (zh) * 1967-02-17 1973-05-15
JPS6185579U (zh) * 1984-11-12 1986-06-05
JPH08119151A (ja) * 1994-10-26 1996-05-14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US5549349A (en) * 1995-05-01 1996-08-27 Chrysler Corporation Side impact protection system
JPH0966864A (ja) * 1995-09-01 1997-03-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5579A (ja) 1984-10-01 1986-05-0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燃料の判別方法
JP3814380B2 (ja) 1997-09-05 2006-08-30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ア構造
JP4299899B2 (ja) 1998-10-07 2009-07-2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001233254A (ja) * 2000-02-22 2001-08-28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体構造
US6793276B2 (en) * 2001-07-30 2004-09-2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floo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5484B1 (zh) * 1967-02-17 1973-05-15
JPS6185579U (zh) * 1984-11-12 1986-06-05
JPH08119151A (ja) * 1994-10-26 1996-05-14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US5549349A (en) * 1995-05-01 1996-08-27 Chrysler Corporation Side impact protection system
JPH0966864A (ja) * 1995-09-01 1997-03-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926A (zh) 2005-04-27
US7104596B2 (en) 2006-09-12
US20050082879A1 (en) 2005-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4491C (zh) 车身构造
CN100344490C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1608922A (zh) 车身构造
CN1083783C (zh)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CN1673008A (zh) 汽车的前部结构
CN103909971B (zh) 汽车的副车架结构
CN1605522A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US987346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011695B2 (en) Car body substructure
CN1608921A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CN104443033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903636A (zh)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CN1847072A (zh) 车体地板结构
CN1842459A (zh) 车辆用副车架和套筒安装结构
CN1810562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590187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517259A (zh) 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CN1640746A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751939A (zh) 车体下部结构
CN1541887A (zh) 鞍座型车辆的框架构造及框架制造方法
CN102464027B (zh) 用于车体前部的加强结构
CN1769124A (zh) 车身框架结构
CN102963436A (zh) 车辆用滑柱塔形支承加强结构
CN1754729A (zh) 车辆的踏板支撑构造
CN1974257A (zh) 车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