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4257A - 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74257A CN1974257A CN 200610162755 CN200610162755A CN1974257A CN 1974257 A CN1974257 A CN 1974257A CN 200610162755 CN200610162755 CN 200610162755 CN 200610162755 A CN200610162755 A CN 200610162755A CN 1974257 A CN1974257 A CN 19742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 seat
- mentioned
- fuel tank
- ca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其具有:燃油箱;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该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前、后;侧部车体骨架部,该侧部车体骨架部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左、右;车体地板,该车体地板位于上述燃油箱的上侧;一对连接部件,在上述车体地板上方,该一对连接部件将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并且该一对连接部件分别连接到互不相同的上述侧部车体骨架部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6月28日、申请号为200510080290.6、发明名称为“车体结构”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确保燃油箱配置空间的车体结构。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提高燃油箱上侧的车体地板刚性的车体结构。
本发明主张2004年6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4-193015号以及第2004-193016号的优先权,本文中将援引上述文献的内容。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例如在不将后部座椅作为座椅使用的情况下,为了扩大载货室的空间等,有一种所谓的能进行下沉式收容的结构,具体的讲,这种结构能使后部座椅折叠后收容在脚下的空间内。为了能够进行这种下沉式的收容,必须在后部座椅上设置用于进行下沉收容的机构,由于存在后部座椅在进行下沉收容时的移动轨迹与用于进行下沉收容的机构之间发生干涉的问题,通常设置在后部座椅下方的燃油箱的配置空间受到制约,因此有时无法确保燃油箱的容量。为了消除这样的制约,有的车辆采用将燃油箱配置在前部座椅下侧的布置。(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00-853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车辆的不同,有时无法采用上述那样的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像以往那样将燃油箱设置在后部座椅的下方。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进行后部座椅的下沉收容的机构的部件安装螺栓有时安装在车体地板的后部座椅下方的位置,由此对进而配置在该部件安装螺栓下方的燃油箱的配置空间产生制约,从而有可能无法确保燃油箱的空间。
当然,这种问题并不仅仅限于进行下沉收容的机构,在必须将某种部件安装螺栓设置在车体地板上的燃油箱上方位置的情况下,通常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另外,根据车辆的不同,有时无法采用上述那样的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像原来那样在后部座椅的下方设置燃油箱,这样就会如上述那样产生后部座椅在进行下沉收容时的移动轨迹与用于进行下沉收容的机构之间发生干涉的问题。由此,对于例如燃油箱及其附近的车体骨架部的配置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必须下功夫进行设计。特别需要考虑的是,改变车体骨架部的配置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后,有可能会影响燃油箱上侧的车体地板的刚性。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其中,即使在车体地板的燃油箱上方位置上配置贯穿车体地板的部件安装螺栓,也能尽可能地消除对燃油箱的空间方面的制约,从而能确保燃油箱的容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的车体结构具有:车体地板;燃油箱,该燃油箱具有抵接面,并且设置在上述车体地板的下侧;部件安装螺栓,该部件安装螺栓具有从上述车体地板凸出的凸出部,并且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上方位置上,而且贯穿上述车体地板;以及盖部件,该盖部件位于上述凸出部和上述燃油箱之间。上述盖部件固定在上述车体地板的下表面,在上述盖部件上设置有上述燃油箱的上述抵接面。
本发明技术方案二的车体结构中,上述盖部件和上述车体地板形成闭合截面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三的车体结构中还具有在上述盖部件的前方或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体骨架部,该车体骨架部也可以与上述盖部件结合在一起。
本发明技术方案四的车体结构还具有框状地板加强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车体骨架部沿上述车体地板被连接成框状,由此构成对车体地板进行加强的上述框状地板加强部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其能确保燃油箱上侧车体地板的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五的车体结构具有:燃油箱;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该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分别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前、后;侧部骨架部,该侧部骨架分别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左、右;车体地板,该车体地板位于上述燃油箱的上侧;以及一对连接部件,在上述车体地板上方,该一对连接部件将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并且该一对连接部件分别连接到彼此不同的上述侧部车体骨架部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六的车体结构还具有座椅滑动导轨,并且该座椅滑动导轨将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技术方案七的车体结构还具有固定在上述连接部件上的安全带固定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八的车体结构中,上述连接部件还具有: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和第二闭合截面结构部,其中,该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连接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该第二闭合截面结构部连接上述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和上述侧部车体骨架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九的车体结构还具有框状地板加强部,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沿上述车体地板被连接成框状,由此构成对车体地板进行加强的上述框状地板加强部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在燃油箱的上方位置,盖部件介于贯穿车体地板的部件安装螺栓上凸出于车体地板的凸出部和燃油箱之间,由于这样的盖部件固定在车体地板的下表面,所以即使燃油箱制成伸出至部件安装螺栓侧的形状,也能通过盖部件来避免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燃油箱与部件安装螺栓的凸出部发生干涉。而且,由于在该盖部件上设有燃油箱的抵接面,所以能将该盖部件作为燃油箱的安装基准,无需留出由于燃油箱的形状等的不均匀而所需的余量,能将燃油箱形成延伸至部件安装螺栓侧为止的形状。由此,能尽可能地消除对燃油箱在空间方面的制约,从而能确保燃油箱的容量。而且,可以将盖部件兼用作设置燃油箱抵接面的部件,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由于盖部件和上述车体地板形成闭合截面结构,所以在能提高车体强度的同时,还能稳定地支撑抵接于盖部件的抵接面上的燃油箱。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三,将盖部件结合于在盖部件的前方或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体骨架部上,从而盖部件凸出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体骨架部,由此,在能提高车体强度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稳定地支撑抵接于盖部件的抵接面上的燃油箱。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四,盖部件和车体骨架部构成框状地板加强部之一部分,该框状地板加强部沿车体地板连接成框状而对车体地板进行加强,从而能将盖部件作为框状地板加强部的一部分而有效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五,在燃油箱的上侧,一对连接部件分别将配置在燃油箱前、后的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并且该一对连接部件连接在彼此不同的侧部车体骨架部上,由此,能确保燃油箱上侧的车体地板的刚性,还能在车辆碰撞时维持燃油箱的配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六,由于以连接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的方式设置座椅滑动导轨,所以能进一步切实地确保燃油箱上侧的车体地板的刚性,还能在车辆碰撞时进一步切实地维持燃油箱的配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七,由于在连接部件上固定安全带固定部,所以能切实地将安全带安装至车体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八,连接部件具有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和第二闭合截面结构部,该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连接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而该第二闭合截面结构部连接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和侧部车体骨架部,因此能提高其自身的刚性。由此,能进一步切实地确保燃油箱上侧的车体地板的刚性,还能在车辆碰撞时进一步切实地维持燃油箱的配置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九,前部车体骨架部构成框状地板加强部之一部分,该框状地板加强部沿车体地板连接成框状而对车体地板进行加强,由此,连接部件将该框状地板地加强部、后部车体骨架部、以及一侧的侧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因此,在能进一步切实地确保燃油箱上侧的车体地板的刚性的同时,还能在车辆碰撞时进一步切实地维持燃油箱的配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车室内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中后部座椅布置成直列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中后部座椅布置成V字形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中后部座椅被进行了下沉收容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中后部座椅的中央座椅位于前端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中后部座椅的中央座椅位于后端位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中后部座椅的中央座椅的下沉收容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后部的车体骨架部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加强板附近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座椅加强板、座椅板以及座椅连接板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将座椅加强板以及座椅板安装在地面板上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将座椅加强板以及座椅连接板安装在地面板上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将座椅滑动导轨安装在车体骨架部上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将连接部件的管安装在车体侧上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将连接部件的闭合截面结构部安装在车体侧上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向连接部件的闭合截面结构部上安装侧部座椅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向连接部件的闭合截面结构部上安装安全带固定部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车体结构中将连接部件安装在四轮驱动车上之一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所用到的前、后、左、右为车体的前、后、左、右。
如图1所示,在采用本实施方式车体结构的车辆车室内,从前数第一排的前部座椅10包括配置在左、右两侧的一对侧部座椅11以及配置在该侧部座椅11之间的中央座椅12,从前数第二排的后部座椅20也同样包括配置在左、右两侧的一对侧部座椅21以及配置在该侧部座椅21之间的中央座椅22,由此成为能乘坐6人的结构。另外,在紧接着后部座椅20的后方位置上设置有载货室30。
前部座椅10的一对左、右侧部座椅11分别具有坐垫13和靠背14,它们各自能独立地通过设在坐垫13下侧的滑动机构15进行前后滑动。另外,设置在前部座椅10中两侧部座椅11之间的中央座椅12具有坐垫17和靠背18,并且它们各自能独立地通过设在坐垫17下侧的滑动机构19进行前后滑动。
这里,相对于侧部座椅11通过滑动机构15所进行的滑动的范围,中央座椅12通过滑动机构19所进行的前后滑动的范围向后侧错开,因此,前部座椅10能够布置成以下两种方式,即,如图1中实线所示的中央座椅12相对于一对侧部座椅11向后侧错开的V字形布置,以及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两侧的侧部座椅11和中央座椅12在前后方向上对位的直线布置。
后部座椅20的一对左、右侧部座椅21分别具有坐垫23和靠背24,在乘坐者能乘坐的状态下,侧部座椅21处于定位状态,也就是不能前后滑动的状态。另外,设置在后部座椅20的两侧部座椅21之间的中央座椅22具有坐垫27和靠背28,中央座椅22能通过设置在坐垫27下侧的滑动机构29独立地前后滑动。
这里,中央座椅22通过滑动机构29所进行前后滑动的范围从处于定位状态的侧部座椅21开始向后侧沿伸,因此,后部座椅20能够布置成以下两种方式,即,如图1中实线所示的中央座椅22相对于一对侧部座椅21向后侧错开的V字形布置,以及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两侧的侧部座椅21和中央座椅22在前后方向上对位的直线布置。
后部座椅20中不能滑动的两侧部座椅21能够进行下沉收容,具体地讲,如图2和图3的能乘坐的状态以及图4的下沉收容状态所示的那样,靠背24向前倾倒,坐垫23与之联动,一面向前方移动,一面向下方下沉。两侧部座椅21的各自靠背24的下部连接着载货室侧的地板垫31的两侧部伸出部32的前端部。
后部座椅20中的中央座椅22可前后滑动,其滑动范围为从图2的能乘坐状态下的滑动前端位置到图3的能乘坐状态下的滑动后端位置,另外,如图2的能乘坐状态下的前端位置和图4的下沉收容状态所示的那样,该中央座椅22还能进行下沉收容,具体地讲,靠背28从滑动前端位置开始向前方倾倒,坐垫27与该倾倒联动,一面向前方移动,一面向下方下沉。
这里,由于中央座椅22能前后滑动,所以,在载货室侧的地板垫31上两侧部伸出部32之间形成有容许滑动的开口部33,并且用板状的中央地板盖35封闭该开口部33。该中央地板盖35连接在中央座椅22上,并且能与该中央座椅一体前后滑动。
接下来,对后部座椅20中能前后滑动并且能进行下沉收容的中央座椅22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低位地板36的后侧形成高于低位地板36的高位地板37,使车体地板38呈台阶状,后部座椅20的中央座椅22设在台阶状的车体地板38的台阶部分上。
中央座椅22的靠背28具有带缓冲性并且支撑乘坐者背部的靠背垫45、以及保持该靠背垫45的靠背架46。另外,中央座椅22的坐垫27具有带缓冲性并且支撑乘坐者臀部的坐垫48、以及保持该坐垫48的坐垫架49。
并且,在高位地板37上左、右隔开距离设有一对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座椅滑动导轨51,这些座椅滑动导轨51分别保持着滑动件52,并且滑动件52只能沿前后方向滑动。这些座椅滑动导轨51和滑动件52构成滑动机构29。
旋转轴54的中心轴线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经由该旋转轴54,靠背架46的一端侧被支撑在滑动件52上,由此,靠背架46能以旋转轴54为中心,从大至垂直的直立设置状态向前方倾倒。结果,靠背28枢支在被座椅滑动导轨51引导而进行滑动的滑动件52上并能向前倾倒。
在处于直立设置状态的靠背架46上高于旋转轴54规定量的上侧位置上安装有支撑轴55,该支撑轴55的中心轴线配置在左右方向上,在该支撑轴55上枢支有坐垫架49的后部,而且该坐垫架49的后部能转动。坐垫架49大致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坐垫架49自支撑轴55开始向下方延伸后,再向前方延伸。
在坐垫架49的前端固定有支撑部件56,旋转轴57的中心轴线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经由该旋转轴57,连接臂58的一端连接在支撑部件56上且相对该支撑部件56能转动。该连接臂58的另一端侧支撑在地板侧支撑部件59上且相对该地板侧支撑部件56能转动,地板侧支撑部件59设在低位地板36上。由此,坐垫架49的前部与低位地板36连接在一起。
这样的中央座椅22在处于乘坐者能乘坐的通常状态下时,根据需要能使滑动件52沿着座椅滑动导轨51进行滑动,并且滑动件52能通过滑动锁定机构60被定位在座椅滑动导轨51上的多个位置上,而且该定位也能被解除。
并且,图3和图6表示出滑动件52滑动范围的后端位置,图2和图5表示出其滑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在座椅滑动导轨51的引导下,滑动件52上述从滑动范围后端位置滑动至上述滑动范围前端位置后,处于固定在滑动件52上的状态下的靠背28保持上述图中所示姿势进行滑动,另一方面,通过使连接在前部旋转轴57上且能转动的连接臂58以地板侧支撑部件59为中心进行转动,连接在靠背28的支撑轴55上且可转动的坐垫27一边使其前部侧上下浮动一边滑动,并且,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坐垫27的前部描划出略带圆弧状的轨迹。另外,在向后方进行滑动时,坐垫27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另外,在进行下沉收容时,在滑动件52位于图2和图5所示的滑动范围前端位置时,使靠背28以旋转轴54为中心向前倾倒后,在靠背28上,位于旋转轴54上侧的支撑轴55向前侧和下侧移动,结果如图7所示,坐垫架49的连接于支撑轴55的后部侧向前侧和下侧移动,同时,连接在前部旋转轴57上且能转动的连接臂58以地板侧支撑部件59为中心向前方倾倒,由此,其前部侧也向前侧和下侧移动,结果使坐垫架49整体向前侧和下侧移动,从而使其所保持的坐垫48向前侧和下侧移动而落入低位地板36侧。此时,靠背28如图4所示那样叠合在坐垫27上,靠背28的背面大致在水平面上。
为了容许上述那样进行下沉收容时坐垫27的移动,在车体地板38中的低位地板36和高位地板37之间设有倾斜地板62,其将低位地板36和高位地板37连接,其倾斜方式为越靠近前侧越低。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部座椅20下方的车体地板38的倾斜地板62和高位地板37下侧设置有燃油箱63。因此,燃油箱63具有上面部64和倾斜面部65,具体地讲,上面部64沿着高位地板37的下表面设置,而倾斜面部65沿着倾斜地板62的下表面(背面)设置,其倾斜方式为整体越靠近前侧越位于下侧。
如图8所示,在车体地板38上设有闭合截面结构的车体骨架部67(前部车体骨架部)和闭合截面结构的车体骨架部68(后部车体骨架部),具体地讲,车体骨架部67位于燃油箱63前方的位置,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而车体骨架部68位于燃油箱63后方的位置,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车体骨架部67具有由截面形状呈礼帽形的钢板构成的中间地板横构件73以及由钢板构成的横构件加强板74,其中,中间地板横构件73具有下板部70和从下板部70的前、后两端缘部向上侧弯曲的直立板部71以及分别从各直立板部71的上端缘部向前后方向反向弯曲的一对凸缘部72,而横构件加强板74在中间地板横构件73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的规定范围上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并且将凸缘部72之间接合。并且,中间地板横构件73的凸缘部72以及横构件加强板74通过焊接接合在由车体地板38的钢板构成的地面板76的下表面上,从而由中间地板横构件73、横构件加强板74以及地面板76构成车体骨架部67。
如图9所示,车体骨架部68具有由截面形状呈礼帽形的钢板构成的上部横构件80,并且上部横构件80具有上板部77、从上板部77的前、后两端缘部向下侧弯曲的一对直立板部78、以及分别从各直立板部78的下端缘部向前后方向反向弯曲的一对凸缘部79。
另外,车体骨架部68具有由截面形状呈礼帽形的钢板构成的下部横构件84,并且下部横构件84具有下板部81、从下板部81的前、后两端缘部向上侧弯曲的一对直立板部82、以及分别从各直立板部82的上端缘部向前后方向反向弯曲的一对凸缘部83。
并且,上部横构件80的各凸缘部79通过焊接接合在地面板76的上表面上,下部横构件84的各凸缘部83通过焊接接合在地面板76的下表面上,凸缘部83与凸缘部79一起夹着地面板76,从而由这些上部横构件80、地面板76以及下部横构件84构成车体骨架部68。
另外如图8所示,在车体地板38上设置有截面为闭合结构的一对车体骨架部85(侧部车体骨架部),该车体骨架部85位于燃油箱63左、右两侧的位置,并且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
车体骨架部85具有由截面形状呈礼帽形的钢板构成的后地板架89以及由钢板构成的地板架加强板90,其中,后地板架89具有下板部86、从下板部86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缘部向上侧弯曲的一对侧板部87、以及分别从该侧板部87的上端缘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反向弯曲的一对凸缘部88,而地板架加强板90在后地板架89的前后方向的中间规定范围上将凸缘部88之间连接起来。并且,后地板架89的凸缘部88以及地板架加强板90通地焊接而结合在车体地板38的地面板76的下表面上,从而由后地板架89、地板架加强板90以及地面板76构成车体骨架部85。
因此,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车体骨架部67和车体骨架部68各自的两端部连接至沿车体前后方向的一对车体骨架部85上,由此形成框状而在水平的四个方向上包围燃油箱63。另外,由于车体骨架部67设置在低位地板36上,车体骨架部68设置在高位地板37上,所以车体骨架部68的上方设置在车体骨架部67的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体地板38上设置多个、具体为两个由钢板构成的座椅加强板(盖部件)91,该座椅加强板91从车体骨架部67的中央侧的多个部位沿着倾斜地板62倾斜延伸出来。
如图10所示,各座椅加强板91形成为截面呈礼帽状的形状,具有:倾斜板部92,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且沿着倾斜地板62倾斜延伸出来;后方伸出板部93,其以从倾斜板部92的后端缘部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弯曲;环状板部94,其从倾斜板部92及后方伸出板部93的周缘部向上侧弯曲;以及环状的凸缘部95,其从环状板部94的与倾斜板部92以及后方伸出板部93相反的一侧的周缘部向外侧弯曲。并且各座椅加强板91在凸缘部95处通过焊接而接合在形成车体地板38的地面板76的倾斜地板62的部分以及形成高位地板37的部分的下表面上,从而与这些部分一起形成闭合截面结构。由此,各座椅加强板91分别与在其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体骨架部67的后部凸缘部72结合在一起,结果,各座椅加强板91与地面板76一起构成从车体骨架部67向后上方倾斜延伸出的车体骨架部96。该车体骨架部96沿着倾斜面部65配置在燃油箱63的前部上方。
由此,如图11所示,在各座椅加强板91上,两个由钢板构成的座椅板98通过焊接分别接合在两个凸缘部95上,各座椅板98分别在前后方向的中央范围上沿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凸缘部95连接起来。如图10所示的那样,各座椅板98与座椅加强板91的凸缘部95一起通过焊接而接合在地面板76的下表面上。
另外,如图8和图11所示,在座椅加强板91的后部规定范围上通过焊接而接合有由钢板构成的座椅连接板100,该座椅连接板100将凸缘部9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接起来,并且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接的座椅加强板91相互连接起来。如图10所示,该座椅连接板100也与座椅加强板91的凸缘部95一起通过焊接而接合在地面板76的下表面上。由此,上述车体骨架部96在座椅板98的位置上由座椅加强板91、座椅板98以及地面板76构成,在座椅连接板100的位置上由座椅加强板91、座椅连接板100以及地面板76构成。
座椅连接板100形成为具有倾斜板部101和上板部102的弯曲形状,倾斜板部101接合在地面板76中构成倾斜地板62的部分之高位地板37一侧的端缘部上,上板部102接合在地面板76中构成高位地板37的部分之倾斜地板62一侧的端缘部上。该座椅连接板100通过与地面板76相接合,使其板厚在地面板76的弯曲部处加厚而形成对车体地板38进行加强的地板加强部103。
并且,如图8所示,由闭合截面结构的车体骨架部67、从车体骨架部67延伸出的一对左、右车体骨架部96、以及地板加强部103构成沿着车体地板38连接成框状而对车体地板38进行加强的框状地板加强部105,其中,地板加强部103包含将车体骨架部96的与车体骨架部67相反的一侧相互连接起来的座椅连接板100。
由此,包含座椅加强板91的车体骨架部96构成沿着车体地板38连接成框状而对车体地板38进行加强的框状地板加强部105的一部分,在座椅加强板91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体骨架部67也构成该框状地板加强部105的一部分。
该框状地板加强部105设置在与燃油箱63的倾斜面部65相向的车体地板38之倾斜地板62上,其从在俯视图中位于不与燃油箱63相重合的位置且具有高刚性的车体骨架部67沿伸出一对车体骨架部96,该一对车体骨架部96在俯视图中与燃油箱63相重合且其厚度被减薄,并且在该车体骨架部96的前端侧的在俯视图中与燃油箱63相重合的部分以厚度被进一步减薄了的地板加强部103连接起来,由此,在能确保车体地板38的刚性的同时,还能抑制燃油箱63的容量下降的情况。
如图11所示,在各座椅板98上,在其各自所被安装着的座椅加强板91的环状板部94的内侧位置上,在左、右两处形成有安装孔107,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各座椅板98的下表面上与安装孔107同轴地固定有焊接螺母108。并且,地板侧支撑部件59支撑着将上述后部座椅20的中央座椅22在进行下沉收容时所使用的左、右连接臂58,两个部件安装螺栓112分别插入形成在安装部109上左、右两处的安装孔110、与座椅板98的各安装孔107同轴地形成在地面板76上的左、右两处安装孔111、以及各座椅板98上的左、右两处安装孔107中,并且与左、右两处的焊接螺母108螺合,由此将该地板侧支撑部件59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此时,座椅加强板91将部件安装螺栓112的从车体地板38凸出的凸出部113从其轴向的前方覆盖。
由此,如图10所示,部件安装螺栓112贯通车体地板38的地面板76,该部件安装螺栓112设置在车体地板38中燃油箱63上方的位置,结果,固定在地面板76的下表面上的座椅加强板91位于部件安装螺栓112的从车体地板38凸出的凸出部113和燃油箱63之间。
如图10和图12所示,向座椅加强板91的后上方倾斜的倾斜板部92与燃油箱63的倾斜面部65相向,在燃油箱63的倾斜面部65上与各倾斜板部92相向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坐垫安装面114。
另外,如图10所示,后方伸出板部93从各座椅加强板91的倾斜板部92之后端向后方延伸出,该后方伸出板部93与燃油箱63的上面部64相向,在燃油箱63的上面部64上的与各后方伸出板部93相向的部分上也分别形成有坐垫安装面115。
并且,燃油箱63在这些坐垫安装面114、115上接合有由橡胶等构成的坐垫部件116,在将这些坐垫部件116抵接在倾斜板部92和后方伸出板部93上的状态下,将燃油箱63接合在车体侧。由此,倾斜板部92的燃油箱63侧的面成为燃油箱63的抵接面117(定位面),后方伸出板部93的燃油箱63侧的面也成为燃油箱63的抵接面118。
并且,如图8所示,后部座椅20的中央座椅22之左、右座椅滑动导轨51的配置方式为,将座椅连接板100和车体骨架部68连接起来,这里,座椅连接板100与上述左、右座椅加强板91一起构成车体骨架部96。由此,座椅滑动导轨51与车体骨架部96进行车辆宽度方向的对位,并且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与其连接成直列状。另外,前部座椅10的中央座椅22之座椅滑动导轨119也与车体骨架部96进行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对位,并且经由车体骨架部67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与其连接成直列状。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座椅连接板100的倾斜板部101上形成有安装孔120,该安装孔120的形成位置为车辆宽度方向上各座椅加强板91各自的环状板部94的内侧,如图10和图13所示,在座椅连接板100的倾斜板部101的下表面上分别固定有与各安装孔120同轴的焊接螺母121。并且,上述各座椅滑动导轨51通过部件安装螺栓125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该部件安装螺栓125分别插入形成在各座椅滑动导轨51前端的安装部122上的安装孔123、与座椅连接板100的安装孔120同轴地形成在地面板76上的安装孔124、以及座椅连接板100上的安装孔120中,并且与焊接螺母121螺合。此时,各座椅加强板91将各部件安装螺栓125的从车体地板38凸出的凸出部126从其轴向覆盖。
如图10所示,这些部件安装螺栓125也如上所述,设置在车体地板38中燃油箱63上方的位置,结果,固定在地面板76下表面上的各座椅加强板91位于这些部件安装螺栓125的从车体地板38凸出的凸出部126和燃油箱63之间。
另外,如图14所示,在车体骨架部68的上部横构件80的前侧凸缘部79上形成有安装孔129,在后部座椅20中的中央座椅22之座椅滑动导轨51后端的安装部131上形成有安装孔132,在该安装部131的上表面上与安装孔132同轴地固定有焊接螺母130。并且,后部座椅20中的中央座椅22之座椅滑动导轨51通过安装螺栓134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该安装螺栓134从地面板76的下侧插入与凸缘部79的安装孔129同轴地形成在地面板76上的安装孔133、凸缘部79的安装孔129、以及形成在安装部131上的安装孔132中,并且与焊接螺母130螺合。此时,安装螺栓134与燃油箱63在前后方向上错开。
另外,如图8所示,在左、右座椅滑动导轨51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维修孔137,该维修孔137内配置有燃油箱63的需要进行维修的泵(未图示)等。另外,如图5-图7所示,位于燃油箱63的左、右座椅滑动导轨51之间的维修孔137的外侧部分形成为具有高于座椅滑动导轨51的高度的隆起部138,从而可使燃油箱63的容量增加。
并且,如图8所示,在座椅滑动导轨51的左、右两侧的外侧,设有一对连接部件140,各连接部件140分别将燃油箱63前的车体骨架部96和车体骨架部68连接起来,并且各连接部件140分别连接在与之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同一侧配置的车体骨架部85上。
如图15所示,连接部件140具有管(闭合截面结构部)142、由截面形状呈礼帽形的钢板构成的下部分割体147、以及截面形状呈礼帽形的钢板构成的上部分割体152。其中,管142由两端部闭塞成为板状而形成安装部141的钢管构成,下部分割体147具有下板部144、从下板部144的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向上侧弯曲的一对直立板部145、以及分别从各直立板部145的上端缘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一对凸缘部146,上部分割体152具有上板部149、从上板部149的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向下侧弯曲的一对直立板部150、以及分别从各直立板部150的下端缘部向相反方向弯曲的一对凸缘部151。
下部分割体147和上部分割体152通过将分别与之对应的凸缘部146、151焊接起来而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闭合截面结构部153。并且,该闭合截面结构部153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通过焊接而接合在管142的中间部上,焊接时将该闭合截面结构部153自身的一端开口部封闭,并使该闭合截面结构部153与管142相垂直。
并且,如图8所示,右侧的连接部件140的管142配置在前后方向上并且使闭合截面结构部153从管142向右方延伸出来,在这种状态下,使管142的前端的安装部141连接至座椅连接板100的右侧,并且使管142的后端的安装部141连接至车体骨架部68的上板部77的右侧,再使闭合截面结构部153的伸出前端侧连接至右侧的车体骨架部85的地板架加强板90上。
在侧的连接部件140的管142配置在前后方向上并且使闭合截面结构部153从管142向左方延伸出来,在这种状态下,使管142的前端的安装部141连接至座椅连接板100的左侧,并且使管142的后端的安装部141连接至车体骨架部68的上板部77的左侧,再使闭合截面结构部153的伸出前端侧连接至左侧的车体骨架部85的地板架加强板90上。
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在座椅连接板100的倾斜板部101上各座椅加强板9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56,如图16所示,在座椅连接板100的倾斜板部101的下表面上与安装孔156同轴地固定焊接螺母157。并且,安装螺栓160插入形成在管142的前端安装部141上的安装孔158、与座椅连接板100的安装孔156同轴地形成在地面板76上的安装孔159、以及座椅连接板100上的安装孔156中,并且与焊接螺母157螺合在一起,由此将管142的前端的安装部141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此时,安装螺栓160上的凸出于车体地板38的部分与燃油箱63相距较大的间距。
另外,在车体骨架部68的上板部77上形成有安装孔163,在上板部77的下表面上与安装孔163同轴地固定有焊接螺母164。并且,安装螺栓166插入形成在管142后端的安装部141上的安装孔158和上板部77上的安装孔163中,并且与焊接螺母164螺合,由此将管142的后端的安装部141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
另外,如图17所示,地板架加强板90上位于后地板架89的两侧板部87之间的位置上,靠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形成有安装孔168,在地板架加强板90的下表面上与安装孔168同轴固定有焊接螺母170。并且,安装螺栓173插入形成在闭合截面结构体153的下板部144上的安装孔171、与地板架加强板90的安装孔168同轴地形成在地面板76上的安装孔172、以及地板架加强板90上的安装孔168中,并且与焊接螺母170螺合,由此将闭合截面结构体153的下板部144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这样,在闭合截面结构部153的上板部149上形成有插入孔174,该插入孔174与下板部144的安装孔171同轴,并且在其中插入有未图示的工具等。
并且,各连接部件140安装在车体地板38上,如上所述那样,在连接部件140上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各闭合截面结构部153上,分别固定有后部座椅20的侧部座椅21。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在闭合截面结构部153的上板部149的两处上形成有安装孔177,在上板部149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如图18所示的与安装孔177同轴的焊接螺母178。并且,安装螺栓182插入形成在侧部座椅21下部的安装部179上的安装孔180和上板部149上的安装孔177中并与焊接螺母178相螺合,由此将侧部座椅21的下部的安装部179固定在连接部件140上。
另外,如图15所示,在连接部件140的闭合截面结构部153的上板部149上,在接近管142的位置上形成有安装孔189,图19所示的由固定部板185和固定螺栓186所构成的安全带固定部187固定在该安装孔189内。也就是说,在闭合截面结构部153的上板部149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与安装孔189同轴的焊接螺母190。固定螺栓186插入形成在固定部板185上的安装孔191和上板部149上的安装孔189中并与焊接螺母190螺合,由此将固定部板185固定在车体地板38一侧。并且,安全带193支撑在该安全带固定部187的固定部板185上。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部件安装螺栓112、125在燃油箱63的上方位置贯通车体地板38,位于部件安装螺栓112、125上的凸出于车体地板38的部分,即凸出部113、126和燃油箱63之间的座椅加强板91固定在车体地板38的下表面上,因此,即使燃油箱63为伸出至部件安装螺栓112、125侧的形状,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时,也能通过座椅加强板91来防止燃油箱63与部件安装螺栓112、125的凸出部113、126发生干涉。而且,由于在座椅加强板91上设置有燃油箱63的抵接面117、118,所以能将该座椅加强板91作为燃油箱63的安装基准,从而无需保留用来应对燃油箱63的形状等的差异的余量而能将燃油箱63制成伸出至部件安装螺栓112、125侧的形状。由此,能尽量消除对燃油箱63的空间的制约,从而能确保油箱的容量。而且,能将覆盖部件安装螺栓112、125的座椅加强板91兼用作设置燃油箱63的抵接面117、118的部件,这一点有利于降低成本。
另外,座椅加强板91与车体地板38的地面板76一起形成闭合截面的结构,由此,在能提高车体强度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稳定地支撑抵接在座椅加强板91的抵接面117、118上的燃油箱63。
另外,车体骨架部67在座椅加强板91的前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在车体骨架部67上结合有座椅加强板91,由此,座椅加强板91凸出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车体骨架部67,从而在能提高车体强度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稳定地支撑抵接在座椅加强板91的抵接面117、118上的燃油箱63。这里,对于设置有在座椅加强板91的后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体骨架部的情况而言,将座椅加强板91结合在车体骨架部上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座椅加强板91和车体骨架部67构成框状地板加强部105的一部分,而该框状地板加强部105通过沿着车体地板38连接成框状而对车体地板38进行加强,由此,能将座椅加强板91作为框状地板加强部105的一部分而加以有效利用。
这里,如图20所示,在上述连接部件140的下方形成有维修孔195,该维修孔195内配置有燃油箱63的需要维修的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连接部件140如上所述那样具有细管142,所以能很好地确保作业用间隙。
另外,作为取代上述地板加强部103的构成,也可以配置闭合截面的车体骨架部。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燃油箱63上侧的车体地板38上,在燃油箱63的前、后配置有车体骨架部96和车体骨架部68,并且,在燃油箱63的侧方具有沿前后方向的相互不同的车体骨架部85,进而,一对连接部件140在分别将车体骨架部96和车体骨架部68连接起来的同时,还与车体骨架部85连接在一起,由此,在能确保燃油箱63上侧的车体地板38的刚性的同时,还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维持燃油箱63的配置空间。
另外,在燃油箱63的上侧配置有后部座椅20的中央座椅22之高刚性的座椅滑动导轨51,并且座椅滑动导轨51将配置在燃油箱63前、后的车体骨架部96和车体骨架部68连接起来,由此,在能进一步切实地确保燃油箱63上侧的车体地板38的刚性的同时,还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进一步切实地维持燃油箱63的配置空间。
另外,由于在连接部件140上固定有安全带固定部187,所以能将安全带193切实地安装在车体侧。
另外,连接部件140具有管142和闭合截面结构部153,其中,管142为闭合截面结构,并且该管142将车体骨架部96和车体骨架部68连接在一起,而闭合截面结构部153将管142和车体骨架部85连接在一起,由此,能提高连接部件140自身的刚性。因此,在能进一步切实地确保燃油箱63上侧的车体地板38的刚性的同时,还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进一步切实地维持燃油箱63的配置空间。
另外,车体骨架部96构成框状地板加强部105的一部分,该框状地板加强部105通过沿着车体地板38连接成框状而对车体地板38进行加强,由此,连接部件140将该框状地板加强部105、车体骨架部68、以及一方的车体骨架部85连接在一起。因此,在能进一步切实地确保燃油箱63上侧的车体地板38的刚性的同时,还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进一步切实地维持燃油箱63的配置空间。
这里,如图20所示,在连接部件140的下方形成有维修孔195,该维修孔195内配置有燃油箱63的需要维修的泵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连接部件140如上述那样具有细管142,所以能很好地确保作业用间隙。
另外,作为取代上述地板加强部103的构成,也可以配置闭合截面的车体骨架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还能进行构成的添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本发明并不受上述说明的限定,其仅由本说明书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限定。
Claims (5)
1.一种车体结构,其具有:
燃油箱;
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该前部车体骨架部和后部车体骨架部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前、后;
侧部车体骨架部,该侧部车体骨架部配置在上述燃油箱的左、右;
车体地板,该车体地板位于上述燃油箱的上侧;
一对连接部件,在上述车体地板上方,该一对连接部件将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并且该一对连接部件分别连接到互不相同的上述侧部车体骨架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具有座椅滑动导轨,该座椅滑动导轨被设置为,将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还具有安全带固定部,该安全带固定部固定在上述连接部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上述连接部件具有:
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该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将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和上述后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
第二闭合截面结构部,该第二闭合截面结构部将上述第一闭合截面结构部和上述侧部车体骨架部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还具有框状地板加强部,上述前部车体骨架部沿上述车体地板被连接成框状,由此构成对车体地板进行加强的上述框状地板加强部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93015/2004 | 2004-06-30 | ||
JP193016/2004 | 2004-06-30 | ||
JP2004193015A JP4485858B2 (ja) | 2004-06-30 | 2004-06-30 | 車体構造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802906A Division CN100369766C (zh) | 2004-06-30 | 2005-06-28 | 车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74257A true CN1974257A (zh) | 2007-06-06 |
Family
ID=3579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162755 Pending CN1974257A (zh) | 2004-06-30 | 2005-06-28 | 车体结构 |
CNB20051008029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9766C (zh) | 2004-06-30 | 2005-06-28 | 车体结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8029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9766C (zh) | 2004-06-30 | 2005-06-28 | 车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485858B2 (zh) |
CN (2) | CN197425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2996B (zh) * | 2008-10-31 | 2011-11-23 | 铃木株式会社 | 油箱支撑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36110A1 (en) * | 2006-12-07 | 2008-06-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Acoustic Perimeter Seal for Vehicle Energy Storage Module |
EP2508414B1 (en) * | 2011-04-06 | 2014-02-12 | IVECO S.p.A. | Body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with seat base integrated to the floor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a body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
CN103121402B (zh) * | 2011-11-18 | 2016-02-10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
JP6844481B2 (ja) * | 2017-09-25 | 2021-03-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 |
JP6997640B2 (ja) * | 2018-01-29 | 2022-01-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FR3092556B1 (fr) * | 2019-02-08 | 2022-12-09 | Renault Sas | Partie arrière de structur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renforcée |
JP7157933B2 (ja) * | 2019-09-30 | 2022-10-21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49520A (ja) * | 1981-09-07 | 1983-03-23 | Toyota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
JPS58126225U (ja) * | 1982-02-19 | 1983-08-27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燃料タンク取付装置 |
DE3733503C1 (de) * | 1987-10-03 | 1988-12-0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Kraftstoffbehaelteranordnung fuer Kraftfahrzeuge,insbesondere Personenkraftwagen |
JPS6428077A (en) * | 1988-06-24 | 1989-01-30 | Mazda Motor | Lower body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JPH08175203A (ja) * | 1994-12-27 | 1996-07-09 | Toyota Motor Corp | 燃料タンク取付け構造 |
JP4081739B2 (ja) * | 2000-12-25 | 2008-04-3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タンクの取付構造 |
-
2004
- 2004-06-30 JP JP2004193015A patent/JP448585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6-28 CN CN 200610162755 patent/CN1974257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6-28 CN CNB2005100802906A patent/CN10036976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2996B (zh) * | 2008-10-31 | 2011-11-23 | 铃木株式会社 | 油箱支撑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015798A (ja) | 2006-01-19 |
CN1715091A (zh) | 2006-01-04 |
JP4485858B2 (ja) | 2010-06-23 |
CN100369766C (zh) | 2008-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74257A (zh) | 车体结构 | |
CN1319782C (zh) | 保险杠梁 | |
CN1273328C (zh) | 车座 | |
CN1078547C (zh) | 车辆用折叠座椅 | |
CN1605522A (zh) |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 |
CN1177718C (zh) | 车辆的整流罩结构 | |
CN1974298A (zh) |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 |
CN1608921A (zh) | 汽车的车身构造 | |
CN1955058A (zh) | 跨骑式车辆 | |
CN1590194A (zh) | 车身结构 | |
CN1810562A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CN101028667A (zh) | 摩擦搅拌接合方法 | |
CN1605533A (zh) | 鞍乘型车辆用燃料箱配设构造 | |
CN1209100A (zh) | 车体前部构造以及由车体前部构造吸收冲击的方法 | |
CN1712645A (zh) | 工程机械用司机室 | |
CN1769124A (zh) | 车身框架结构 | |
CN1751957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296574C (zh) | 工作机器 | |
CN1541887A (zh) | 鞍座型车辆的框架构造及框架制造方法 | |
CN1948637A (zh) | 工作机的驾驶室 | |
CN1533337A (zh) | 车前灯的安装结构 | |
US7487998B2 (en) | Fuel tank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618655A (zh) | 可收起的座椅 | |
CN101044072A (zh) | 集装箱 | |
CN1704534A (zh) | 工程机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