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5058A - 跨骑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5058A CN1955058A CNA200610137170XA CN200610137170A CN1955058A CN 1955058 A CN1955058 A CN 1955058A CN A200610137170X A CNA200610137170X A CN A200610137170XA CN 200610137170 A CN200610137170 A CN 200610137170A CN 1955058 A CN1955058 A CN 19550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el tank
- vehicle
- load
- fuel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4—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 F02M37/08—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 F02M37/10—Feeding by means of driven pumps electrically driven submerged in fuel, e.g. in reservoir
- F02M37/103—Mounting pumps on fuel t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进对布置在燃料箱上的排出部的保护的跨骑式车辆。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包括: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箱;车座,所述车座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上方,骑乘者坐在所述车座上,并且所述车座安装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的前负载承受部和后负载承受部上;以及燃料泵单元,所述燃料泵单元具有用于将所述燃料箱中的燃料排出到所述燃料箱外部的排出部并且将所述燃料箱中的燃料供给到发动机,所述排出部以位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与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有燃料泵被容纳于其中的燃料箱的跨骑式车辆,更具体地,涉及燃料箱上燃料泵的排出部的布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提供这样一种跨骑式车辆,其中容纳于布置在车座下方的燃料箱中的燃料泵的排出管突出到燃料箱上方,并且车座的负载仅由比燃料箱上的排出管更接近车辆后方的一侧承受。
[专利文献1]:JP-A-2004-182018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燃料箱上承受作用于车座的负载的部分仅是比排出管更接近车辆后方的一侧。因而,例如,当车座的车辆前方侧由于负载而向下挠曲时,可能无法充分保护排出管不受车座的挠曲的影响。
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进对布置在燃料箱上的排出部的保护的跨骑式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跨骑式车辆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箱;车座,所述车座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上方,骑乘者坐在所述车座上,并且所述车座安装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的前负载承受部和后负载承受部上;以及燃料泵单元,所述燃料泵单元具有用于将所述燃料箱中的燃料排出到所述燃料箱外部的排出部并且将所述燃料箱中的燃料供给到发动机,所述排出部以位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与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改进对布置在燃料箱上的排出部的保护的跨骑式车辆。例如,根据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包括摩托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四轮越野车以及雪地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前负载承受部和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部分负载承受部。根据本发明,例如,具有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的前负载承受部或后负载承受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可靠地承受作用于车座的负载,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排出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排出部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之间。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有效地保护排出部不受作用于车座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负载的影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可以在所述燃料箱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根据本发明,例如,具有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的前负载承受部或后负载承受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可靠地承受作用于车座的负载,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排出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燃料箱在其表面的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和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具有以向上凸出的形状形成的凸起部。根据本发明,例如,燃料箱的表面的经由前负载承受部或后负载承受部承受作用于车座的负载的部分的刚度能够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排出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跨骑式车辆还可以包括布置在比所述前负载承受部更接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并且用于支承所述车座的前支承部,和布置在比所述后负载承受部更接近车辆后方的位置并且用于支承所述车座的后支承部。根据本发明,例如,车座不仅由前负载承受部和后负载承受部支承而且由前支承部和后支承部的上表面支承,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布置在车座下方的排出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燃料箱可以具有包括用于将燃料供给到所述燃料箱的开口的燃料供给口部,并且所述燃料供给口部可以以位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与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根据本发明,例如,还能够改进对燃料供给口部的保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模式,所述燃料供给口部的上表面可以位于比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更接近车辆上方的位置。根据本发明,例如,还能够通过比排出部刚度高的燃料供给口部有效地被保护排出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示例的左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体后部的放大左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体后部的俯视图;
图4是安装在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体上的燃料箱组件的透视图;
图5是燃料箱盖安装到图4中所示的车体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燃料箱组件的左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燃料箱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燃料箱的左视图;
图9是沿图8中所示的A-A线的燃料箱的底部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8中所示的B-B线的燃料箱的底部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燃料泵单元的左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燃料泵单元的后视图;
图13是保护部件布置在图4中所示的车体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4是保护部件布置在图5中所示的车体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保护部件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保护部件的左视图;
图17是沿图15中所示的C-C线的保护部件的截面图;
图18是沿图16中所示的D-D线的保护部件的截面图;
图19是沿图16中所示的E-E线的保护部件的截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箱的透视图;
图21是图20中所示的电池箱的上盖部被取下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的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将要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实施为摩托车的一个示例。
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摩托车1(在下文中,称为摩托车1)的左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摩托车1的行驶方向(在图中由箭头F表示的方向)称为车辆的“前方”,车辆的左右方向称为“车辆宽度方向”。此外,车辆在上下方向的长度称为“高度”。
摩托车1包括:构成车体骨架的车架10;可以通过方向把101转向的前轮2;由后臂5支承从而可上下移动的后轮3;骑乘者坐于其上的车座20;燃料喷射型发动机30;以及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箱40。
车架10的前部是倾斜地向前下方延伸的头管11。一在上端连接到方向把101的转向轴102可转动地穿过该头管11。前轮2的轴由从转向轴102向下延伸的一对左右前叉103的下端可转动地支承。在前轮2的上方布置有覆盖前轮2的上表面的前挡泥板104。
此外,车架10具有主架12,该主架12包括:一个第一主架121,所述第一主架121在前端连接到头管11并且延伸到发动机30的气缸部31上方;以及一对左右第二主架122,所述第二主架122从第一主架121的后端在前轮2与后轮3之间倾斜地向后下方延伸。
此外,车架10具有一对左右后臂支架15,所述一对后臂支架15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左右第二主架122的后端部分连接,并且从第二主架122各自的后端部分向下延伸。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通过其后端部分可转动地支承后轮3的轴的所述一对左右后臂5各自的前端部分通过枢轴6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一对左右后臂支架1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结果,所述一对左右后臂5通过其后端部分支承后轮3从而后轮3能够上下移动。在后轮3的上方布置有后挡泥板4,该后挡泥板4在车辆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沿后轮3的形状弯曲。
此外,车架10具有后架,所述后架包括:一对左右后撑杆13,在枢轴6和后臂5上方所述后撑杆13的前端连接到第二主架122的后端部分,并且倾斜地向后上方延伸;以及一对左右座轨14,在后撑杆13上方所述座轨14的前端与第二主架122的一部分连接,并且倾斜地向后上方延伸以支承车座20。后撑杆13和座轨14在车座20与后轮3之间延伸。
车座20是串座,其中两个骑乘者能够一前一后地坐在前后座上。该车座2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布置在燃料箱40的上方,其后部布置在后轮3的上方。
燃料箱40布置在车座20的下方。该燃料箱40的后部布置在比后轮3的转动轴3a更接近前方的一部分的上方。此外,用于将燃料箱40中的燃料供给到发动机30的燃料泵单元50的一部分布置在燃料箱40中。即,摩托车1具有安装在车座20下方的包括燃料箱40和燃料泵单元50的燃料箱组件200。
此外,燃料泵单元50具有用于将燃料箱40中的燃料排出到燃料箱40外部的排出部52。排出部52布置在燃料箱40的上方。从排出部52排出的燃料通过燃料软管201供给到发动机30。
发动机30在前轮2与后轮3之间布置在枢轴6的前方并且在第二主架122的下方。发动机30是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并包括:容纳活塞的气缸部31;容纳曲轴的曲柄部(未示出);以及容纳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部(未示出)。该曲柄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该离合器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分别覆盖有曲轴箱35和离合器盖(未示出)。前述一对左右后臂5的前端分别在曲轴箱35与后轮3之间和在离合器盖(未示出)与后轮3之间通过前述一对左右后臂支架15支承。
气缸部31从曲柄部倾斜地向前上方延伸。气缸部31与喷射器32和节气门体33连接,该喷射器32将从燃料泵单元50通过燃料软管201输送来的燃料喷射到气缸部31中,该节气门体33供给来自空气滤清器(未示出)的空气并且将空气与燃料混合。此外,气缸部31还通过排气管连接到消声器34,该消声器34布置在车体的右侧并且向后方延伸。
喷射器32被电子地控制以根据节气门体33的节气门开度将燃料喷射到气缸部31内。发动机30燃烧从喷射器32供给的燃料以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经由布置在车体左侧的链条105传递到后轮3。结果,后轮3转动以驱动摩托车1。
此外,摩托车1还设有车体盖100,该车体盖100覆盖除曲轴箱35外的车体左侧和车座20与后轮3之间的部分等。车架10的大部分、发动机30的气缸部31、喷射器32、节气门体33、燃料软管201以及燃料箱组件200等布置在该车体盖100中。
此外,摩托车1设有分别固定在前述一对左右后撑杆13上的一对左右后搁脚板支架106。即,一对左右支架部件(未示出)在曲轴箱35后方且在后臂5上方分别固定在前述一对左右后撑杆13上,并且所述一对左右后搁脚板支架106的上端部分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左右支架部件上。所述一对左右后搁脚板支架106从上端向后下方倾斜地延伸,其下端布置在前述一对左右后臂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此外,摩托车1还具有安装在车体左侧的能够倾斜地支承车体的支脚(未示出)。此外,摩托车1还具有主要安装在车体右侧的电力系统和主要安装在车体左侧的燃料供给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包括用于电力供给的发电机、电气配线等,所述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泵单元50、燃料软管201等。
图2是车体盖100被取下后摩托车1的车体的后部的左视图。图3是车座20被取下后摩托车1的车体的后部的俯视图。
摩托车1在车座20下方包括:容纳电池87的电池箱80;具有燃料箱40和燃料泵单元50的燃料箱组件200;覆盖燃料箱组件200的上部的一部分的燃料箱盖60;以及保护部件70,该保护部件70具有保护布置在燃料箱40上方的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的泵盖部76。
车座20的大致前半部分是第一骑乘者坐于其上的第一着座部21,车座20的大致后半部分是坐在第一着座部21上的第一骑乘者后方的第二骑乘者坐于其上的第二着座部22。第一着座部21的上表面21a在前后方向上是基本水平的,而第二着座部22的上表面22a比第一着座部21的上表面21a高并且以基本恒定的倾斜度向后上方倾斜。第一着座部21布置在后轮3的前方,而第二着座部22布置在后轮3和后挡泥板4的上方。
连接第一着座部21与第二着座部22的车座20的中间部分23的上表面23a,以比第二着座部22的上表面22a的倾斜度大的基本恒定的倾斜度向后上方倾斜,并且从第一着座部21的上表面21a的后端延伸到第二着座部22的上表面22a的前端。中间部分23布置在后轮3和后挡泥板4的上方。
此外,车座20设置在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上,所述前负载承受部90布置在第一着座部21的后部的下方,所述后负载承受部91布置在第二着座部22的前部的下方。前负载承受部9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和右侧以一定间隔并排布置的一对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相同的位置。相反,后负载承受部91仅有一个,并在更接近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的后方的位置布置在宽度方向中央附近。
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以及后负载承受部91是用于吸收车座20上的冲击的橡胶制减震部。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从燃料箱40侧向上凸出,而后负载承受部91从车座20侧向下凸出。即,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与覆盖燃料箱40的燃料箱盖60成一体并且凸出地设置在燃料箱盖60上,并且后负载承受部91凸出地设置在车座20的下表面上。
例如,当车座20由于负载而向下挠曲时,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以及后负载承受部91在挠曲的车座20与燃料箱40之间被压缩并弹性变形从而上下方向的长度略微减小,由此承受作用于车座20的负载。即,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分别主要承受作用于第一着座部21的负载中的作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部分的负载和作用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部分的负载,而后负载承受部91主要承受作用于第二着座部22的负载。
具体地,例如,当摩托车1的驾乘者坐在第一着座部21上并且乘员坐在第二着座部22上时,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分别主要承受由驾乘者带来的负载和由乘员带来的负载。即,在这种情况下,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分别承受由驾乘者和乘员的不同骑乘者作用的负载。以这种方式,作用在车座20上的负载主要由三个部分,即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以及后负载承受部91承受。在中间部分23的下方在中间部分23与燃料箱40之间,形成有夹在前负载承受部90与后负载承受部91之间的空间,如在下文将要说明的,排出部52凸出地布置在该空间内。
此外,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都布置在燃料箱40上。即,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布置在燃料箱40的与车座20相对的表面的前部上,而后负载承受部91布置在该表面的后部上。
此外,摩托车1还设有前支承部92和后支承部93,所述前支承部92布置在燃料箱40的前方并且在车座20的前端部分的下方并从下方支承该前端部分,所述后支承部93布置燃料箱40的后方并且在车座20的后端部分的下方并从下方支承该后端部分。
前支承部92具有可转动地支承车座20的前端部分的轴的铰链部92a。铰链部92a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铰轴92b。车座20的前端部分可绕前支承部92的铰轴92b转动,由此车座20能够被上下打开或关闭。
后支承部93具有从车座20的后端部分的下表面向下凸出的四个突出部93a。在这四个突出部93a中,两个突出部93a一前一后凸出地设置在车座20的后端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并且另外两个突出部93a一前一后凸出地设置在车座20的后端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端。这些突出部的下端抵靠在保护部件70的一部分上,由此支承车座20的后端部分。
以这种方式,车座20安装在前支承部92、后支承部93、前负载承受部90以及后负载承受部91上。即,车座20的前端由前支承部92支承并且后端由后支承部93支承,而由于负载易于挠曲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由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从下方支承。结果,车座20的第一着座部21安装在前支承部92和前负载承受部90上,车座20的第二着座部22安装在后负载承受部91和后支承部93上。在前后方向上前负载承受部90与后负载承受部91之间的距离比前负载承受部90与前支承部92之间的距离和后负载承受部91与后支承部93之间的距离中任何一个都小。
下面将详细说明燃料箱组件200。图4是安装在车体上的燃料箱组件200的透视图。为便于说明,图4示出车座20、电池箱80、燃料箱盖60、保护部件70和车体盖100等都被取下后的状态。图5是图4中的车体在安装燃料箱盖60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燃料箱组件200的左视图。图7和图8分别是燃料箱40的俯视图和左视图。图9和图10分别是沿图8中A-A线和B-B线的燃料箱40的底部41的截面图。图11和图12分别是燃料泵单元50的左视图和后视图。
燃料箱组件200的燃料箱40具有底部41和上表面部44,所述底部41是外壁的下部,所述上表面部44是外壁的上部。燃料箱40还具有环绕其外侧面的板状的安装环部48。燃料箱40是这样装配的,即单独形成的上部40a和下部40b通过将上部40a的安装环部48a和下部40b的安装环部48b彼此固定而固定在一起。安装环部48a沿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在前后方向上向前下方倾斜。
燃料箱40的底部41包括是其后部并且从上表面部44的后端向前下方延伸的部分42(以下,称为倾斜部分42)。倾斜部分42布置在后轮3和后挡泥板4的比后轮3的转轴3a更靠前的部分的上方(见图2)。
倾斜部分42在车辆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弯曲从而覆盖布置在其下方的后轮3的上表面3b和后挡泥板4的上表面4a(见图2)。即,倾斜部分42成形为如同沿车辆宽度方向横跨布置在其下方的后轮3和后挡泥板4弯曲的鞍状。如图9所示,倾斜部分4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42c沿布置在倾斜部分42下方的后轮3的上表面3b和后挡泥板4的上表面4a(见图2)在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形状向上凸出。此外,倾斜部分42在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和右端还具有形成为向下凸出的凹陷形状的左凹部42a和右凹部42b。因此倾斜部分4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沿后挡泥板4的上表面4a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42c覆盖后挡泥板4的上表面4a并且左凹部42a和右凹部42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左侧和右侧将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夹在中间。
而且,如图8所示,倾斜部分42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42c还在前后方向上沿布置在倾斜部分42下方的后轮的上表面3b和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的弯曲形状弯曲,从而覆盖后轮的上表面3b和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因此,倾斜部分42在前后方向上沿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布置从而覆盖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这样,由于倾斜部分42在车辆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弯曲从而覆盖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所以倾斜部分42可以靠近后挡泥板的上表面4a布置(见图2)。在倾斜部分42和与倾斜部分42相对的后挡泥板上表面4a之间没有布置其它部件。
此外,燃料箱40的底部41还包括后端与倾斜部分42的下端连接并且从倾斜部分42的下端基本水平地向前方延伸的部分43(以下,称为延长部分43)。延长部分43位于底部41的最下方,并且布置在后轮3的前方并且在车座20的第一着座部21的后部的下方。
延长部分4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部分从左侧部分凹下以在延长部分43的最下方形成储存部43a。因此,例如,当燃料存储在燃料箱40中时,从储存部43a到其上方的燃料液面的高度比从底部41的其它部分包括延长部分43的除储存部43a外的部分和倾斜部分42)到其上方的燃料液面的高度大。因此,最终残留在燃料箱40中的燃料存储在储存部43a中。
这样,燃料箱40具有通过延伸其高度以确保燃料容量的延长部分43的上方部分,和通过缩短其高度被布置在后轮3上方与车座20下方有限空间内的倾斜部分42的上方部分。
此外,燃料箱40还具有作为上表面部44的一部分的前凸起部47a和后凸起部47b,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分别布置在前凸起部47a和后凸起部47b上,并且前凸起部47a和后凸起部47b分别从周面到车座20相对侧隆起。即,前凸起部47a是上表面部44的前部的一部分,该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与右前负载承受部90b接触的部分延伸到与左前负载承受部90a接触的部分,并且连续地隆起;后凸起部47b是上表面部44的后部的一部分,该部分在与后负载承受部91的下端相接触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处隆起。
前凸起部47a和后凸起部47b向上隆起从而成为上表面部44具有特别高的刚度的部分。前凸起部47a通过前负载承受部90承受第一着座部21上的负载,而后凸起部47b通过后负载承受部91承受第二着座部22上的负载。前凸起部47a和后凸起部47b各自的上表面形成为基本平坦的表面,从而可以分别与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紧密接触。而且,后凸起部47b的上表面位于燃料箱40的表面的最上方位置处。
此外,燃料箱40在上表面部44上具有泵安装部45,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布置在该泵安装部45上。泵安装部45在倾斜部分42的左凹部42a(见图9)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圆形的泵插入口45a,燃料泵单元50的一部分通过该泵插入口45a插入燃料箱40中。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布置在泵插入口45a的范围内。而且,泵插入口45a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固定孔45b,用于将燃料泵单元50的一部分固定到上表面部44上的固定用螺栓320(见图6)布置在所述固定孔45b中。
此外,燃料箱40在上表面部44上具有燃料供给口部46,该燃料供给口部46中形成有用于将燃料注入燃料箱40的基本为圆形开口的燃料注入口46a。燃料供给口部46还具有穿过燃料注入口46a并且固定在上表面部44上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管状加注部46b。管状加注部46b以这样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即,其上端从上表面部44的周边向上凸出,而其下端位于燃料箱40中。
燃料供给口部46的上表面位于比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的上表面在车辆更上方的位置。即,在图6中所示的燃料箱组件200中,燃料供给口部46具有从上表面部44凸出的帽部46d从而覆盖管状加注部46b的顶部。帽部46d的顶面位于排出部52的凸出部52a和管口部52b上方。因而,通过刚度较大的燃料供给口部46有效地保护凸出部52a和管口部52b不受车座20的挠曲的影响。
此外,燃料供给口部4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在左前负载承受部90a与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之间。即,如图3所示,燃料供给口部46布置为使得燃料注入口46a的中心46c位于假设线90d与假设线90e之间,所述假设线90d从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向后方画出,所述假设线90e从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端向后方画出。
此外,燃料供给口部46和泵安装部45布置在前凸起部47a的后方并且在后凸起部47b的前方。即,如图3所示,燃料供给口部46和泵安装部45布置在假设线90f的后方和假设线90g的前方,所述假设线90f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前负载承受部90的后端画出,所述假设线90g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后负载承受部91的前端画出。此外,燃料供给口部46和泵安装部4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地分别布置在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和左前负载承受部90a的后方。
此外,燃料泵单元50包括:用于产生将燃料箱40中的燃料吸出到燃料箱40外部的动力的体部51;通过由体部51产生的动力将燃料箱40中的燃料吸入体部51中的吸入部53;用于将吸入体部51中的燃料排出到燃料箱40外部的排出部52;固定在燃料箱40上的圆盘形的凸缘部54;以及用于检测燃料箱40中的燃料量的检测部55。
体部51形成为从排出部52的下部向前下方倾斜地延伸的基本为圆筒形的形状。体部51容纳纵向延伸的电机轴(未示出)、可绕该电机轴转动以从吸入部53吸入燃料的叶轮(未示出)以及用于产生动力以转动该叶轮的电机部(未示出)。
体部51以这样的方式在燃料箱组件200中延伸,即长度方向与燃料箱40的倾斜部分42的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并且体部51布置在倾斜部分42上方并靠近倾斜部分42。倾斜部分42的倾斜方向是例如倾斜部分42的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形状的切线方向。即,例如,体部51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倾斜部分42上方,即电机轴的纵向方向与倾斜部分4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42c在前后方向上的弯曲形状的切线方向基本一致。因此,例如,与体部51在上下方向上竖直布置的情况相比,伴随车体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而来的在体部51中的电机轴的纵向方向上的冲击减小。燃料箱40的倾斜部分42的沿倾斜方向的长度比燃料泵单元50的体部51的纵向长度大。
此外,在燃料箱组件200中,燃料泵单元50的体部51布置在燃料箱40的倾斜部分42的最下方部分的上方。即,体部51布置在倾斜部分42的左凹部42a(见图9)上。在这种情况下,体部51可以布置为使得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倾斜部分4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42c下方。
以这种方式,燃料泵单元50的在纵向上具有最大长度的体部51被倾斜地布置为沿燃料箱40的倾斜部分42延伸,由此可以减小燃料箱组件200的倾斜部分42的上部的厚度。结果,燃料箱组件200的后部能够布置在形成于后轮3上方和车座20下方的有限空间内。
燃料泵单元50的吸入部53容纳过滤器(未示出),当燃料箱40中的燃料被吸入到体部51中时该过滤器用于过滤燃料以除去燃料中的尘埃。吸入部53与体部51的下端连接,并且从体部51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且还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右延伸,吸入部53的末端部53a斜向下弯曲。
在燃料箱组件200中,吸入部53的末端部53a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延长部分43的上方,即末端部53a位于燃料箱40的延伸部分43的储存部43a上方。吸入部53布置为以距延长部分43很小的距离靠近延长部分43。
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布置在体部51的上端的上方。即,燃料泵单元50的从体部51的上端到排出部52的部分从体部51的上端朝车座20向上方延伸。排出部52具有从凸缘部54凸出的凸出部52a和从凸出部52a基本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圆筒形的管口部52b。管口部52b的末端形成有用于排出燃料的排出口52c,燃料软管201的一端与该管口部52b的末端相连(见图2)。
排出部52凸出地设置在燃料箱40与车座20相对的上表面部44的泵插入口45a的范围内的部分上。结果,排出部52被布置在第一着座部21的后方。而且,排出部52被布置在中间部分23下方,所述中间部分23在车座20的第一着座部21与第二着座部22之间。即,如图3所示,凸出部52a和管口部52b被布置为位于假设线90f的后方和假设线90g的前方,所述假设线90f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前负载承受部90的后端画出,所述假设想90g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后负载承受部91的前端画出。
结果,排出部52被布置在后轮3和后挡泥板4上方且在车座20下方和燃料箱40上方并且在前负载承受部90与后负载承受部91之间的空间内。因此,例如,即使当驾乘者坐在第一着座部21上并且乘员坐在第二着座部22上时,第一着座部21在前负载承受部90与前支承部92之间挠曲,而第二着座部22在后负载承受部91与后支承部93之间挠曲,从而有效地保护排出部52不受车座20的挠曲的影响。
此外,排出部5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为位于左前负载承受部90a与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之间。即,如图3所示,排出部52的凸出部52a和管口部52b被布置为位于假设线90d与假设线90e之间,所述假设线90d从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向后画出,所述假设线90e从右前负载承受部9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端向后画出。因此,有效地保护排出部5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不受车座20由于负载导致的移位的影响。
此外,排出部52的凸出部52a和管口部52b以及从管口部52b向后方延伸的燃料软管201布置在燃料箱40的后凸起部47b的上表面下方。管口部52b和燃料软管201延伸到后凸起部47b的左侧。凸出部52a、管口部52b和燃料软管201布置在上表面部44除后凸起部47b以外的部分包括前凸起部47a)的上方。
燃料泵单元50的凸缘部54在体部51的上端上方从排出部52的凸出部52a的下端在周围以圆盘的形式延伸。凸缘部54上凸出地设置有与凸出部52a邻接的连接器部56,该连接器部56上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安装在摩托车1上的发电机(未示出)的电力供给到燃料泵单元50的端子(未示出)。
凸缘部54布置在泵插入口45a上并且由加压部件321从上方压靠到泵安装部45的环绕泵插入口45a的一部分上。凸缘部54和加压部件321通过多个螺栓320与泵安装部45紧固在一起。而且,凸缘部54上的连接器部56封盖有端子连接器57,与连接器部56的端子连接并用于供给电力的线束58从该端子连接器57沿车辆宽度方向左延伸(见图4)。与排出部52一样,连接器部5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也布置在左前负载承受部90a与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之间。
燃料泵单元50的检测部55具有可在燃料箱40内的燃料中浮动的浮子55a。检测部55基于根据燃料箱40内的燃料的液面而上下浮动的浮子55a的位置检测燃料的剩余量。
此外,由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的纵向方向和体部51的纵向方向限定的角度是固定的。即,排出部52和体部51相互连接使得在排出部52延伸的竖直方向与体部51延伸的倾斜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不变。
燃料箱组件200这样装配,即燃料泵单元50的下端插入燃料箱40中,并且燃料泵单元50的一部分固定在燃料箱40上。即,首先,燃料泵单元50从吸入部53一侧通过燃料箱40的泵插入口45a插入燃料箱40中。插入到燃料箱40中的吸入部53和体部51沿位于泵插入口45a下方的倾斜部分42在倾斜部分42的倾斜方向上向下滑动。因此,吸入部53被布置在燃料箱40的底部41的最下方处的延长部分43上方,而体部51被布置为在倾斜部分42上方沿倾斜部分42的倾斜方向延伸。凸缘部54在燃料泵单元50的体部51的上端上方通过多个螺栓320紧固在泵安装部45的环绕泵插入口45a的一部分上,以由此将燃料泵单元50固定到燃料泵40上。结果,在燃料箱40中,仅燃料泵单元50的吸入部53和检测部55的一部分布置在延长部分43上方,而包括体部51、凸缘部54以及排出部52的其它部分布置在倾斜部分42上方。
以这种方式装配的燃料箱组件200固定在前述一对左右座轨14的各部分上。即,左座轨14a上固定有分别在前方和后方两个位置支承燃料箱40的左侧的左前支撑件300和左后支撑件301,而右座轨14b上固定有分别在前方和后方两个位置支承燃料箱40的右侧的右前支撑件302和右后支撑件303。燃料箱组件200具有固定在四个支撑件各个上的燃料箱40的安装环部48,从而使燃料箱组件200分别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并且布置在左座轨14a与右座轨14b之间。
燃料箱盖60是由橡胶制成的片状部件并且形成为跟随燃料箱40的上表面部44的形状从而覆盖上表面部44。燃料箱盖60覆盖燃料箱组件200的布置在座轨14上方的除燃料供给口部46、后凸起部47b、燃料箱40的后端部分以及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之外的部分中大部分的上方。而且,燃料箱盖60具有覆盖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在燃料箱40外侧的一部分的一对左右翅片部61。例如,燃料箱盖60防止当燃料被注入燃料箱40时溢出的燃料流到燃料箱40的下方。此外,燃料箱盖60具有板状的堰部62,该堰部62在前后方向延伸从而将燃料箱40的燃料供给口部46与燃料泵单元50的排出部52隔开。例如,堰部62防止燃料箱40的燃料供给口部46附近溢出的燃料流向排出部52。而且,如上所述,左前负载承受部90a和右前负载承受部90b与向车座20凸出的其它部分一起安装在燃料箱盖60的覆盖燃料箱40的前凸起部47a的部分上。
下面将详细说明保护部件70。图13是保护部件70布置在图4中所示的车体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4是保护部件70布置在图5中所示的车体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5和图16分别是保护部件70的俯视图和左视图。图17是沿图15中的C-C线的保护部件70的截面图。图18和图19分别是沿图16中的D-D线和E-E线的保护部件70的截面图。
整个保护部件70由树脂制成,并且包括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的基部件71和与基部件71形成一体并且覆盖燃料箱40的排出部52的泵盖部76。
基部件71是具有能够存储物件并形成为向下凹入的凹陷形的存储部72的存储箱。存储部72包括物件置于其上的存储底部72a和存储壁部72b,该存储壁部72b从该存储底部72a向上方延伸从而围绕存储底部72a。存储底部72a在前后方向上沿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向前下方倾斜。而且,存储底部72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等于左座轨14a与右座轨14b之间的距离。在存储底部72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和右端形成有用于将基部件71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的一对左右固定孔72d。
此外,基部件71具有从存储壁部72b的后方部分的上端向后延伸的板状的后板部74。如图2和图3所示,凸出地设置在车座20的下表面上的后支承部93从上方抵靠该后板部74。即,后板部74经由后支承部93承受作用于车座20的部分负载。
此外,基部件71还具有从后板部74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板状的后端板部75。后端板部7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等于左座轨14a的后端与右座轨14b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在后端板部7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和右端形成有用于将基部件71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的一对左右固定孔75a。
基部件71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横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并且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即,如图4和图5所示,在燃料箱40的后方,左后端支撑件304在左后支撑件301的后方固定在左座轨14a上,而右后支撑件303固定在右座轨14b上。基部件71的存储底部72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用穿过前述一对左右固定孔72d的两个螺栓72e(见图2)固定在左后端支撑件304和右后支撑件303上。结果,基部件71分别经由左后端支撑件304和右后支撑件303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
此外,一后端支承部件3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横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而布置在左座轨14a的后端部分和右座轨14b的后端部分处,该后端支承部件3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固定在左座轨14a的后端部分和右座轨14b的后端部分上。基部件71的后端板部7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和右端用穿过前述一对左右固定孔75a的两个螺栓75b(见图2)固定在后端支承部件310上。结果,基部件71经由后端支承部件310分别固定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上。以这种方式,基部件71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横跨左座轨14a和右座轨14b而延伸。以这种方式,基部件71布置为在燃料箱40的后方接近燃料箱40。
此外,基部件71还具有软管盖部72c,该软管盖部72c是存储底部72a和存储壁部72b的一部分并且在存储部72内侧凸出,从而覆盖向燃料箱40后方延伸的燃料软管201的在燃料箱40的后端向前方折回的一部分201a(以下,称为折回部分201a)。软管盖部72c从存储壁部72b的前方部分向后凸出从而跟随燃料软管201的折回部分201a。燃料软管201的折回部分201a布置在软管盖部72c的外侧从而跟随软管盖部72c的凸出形状。以这种方式,用于保护燃料软管201的折回部分201a的软管盖部72c形成为凸出到存储部72的存储空间的一部分内,由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可以减小摩托车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这里,燃料软管201向前折叠从而在燃料箱40的安装环部48的后端从上到下卷曲,并且在座轨14与后撑杆13之间沿燃料箱40的左侧面向前方延伸。即,燃料软管201从燃料箱组件200的排出部52延伸至发动机30的喷射器32而没有从前述一对左右座轨14延伸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因此,可以减小摩托车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基部件71还具有从存储壁部72b的前方部分的上端向前延伸的板状的前板部73。前板部73倾斜地向前下方延伸。而且,前板部7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基本等于左座轨14a与右座轨14b之间的距离。前板部73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73a,与基部件71的前方邻接而布置的燃料箱40的后凸起部47b布置在该开口73a中。即,如图13和图14所示,燃料箱40的后凸起部47b布置为在前板部73的开口73a中露出,凸出地设置在车座20的下表面上的后负载承受部91直接抵靠后凸起部47b。
保护部件70的泵盖部76的后端与前板部73的前端连接并且从前板部73的前端基本水平地向前延伸。前板部7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大致左半部向前延伸并形成该泵盖部76。即,泵盖部76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泵盖部7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前板部73和存储部72形成一体,从而在泵盖部76上的冲击被有效地分散到具有前板部73和存储部72的基部件71上。
此外,泵盖部76形成为具有与布置在燃料箱40上的排出部52的凸出部52a和管口部52b、燃料软管201、端子连接器57、线束58以及用于将凸缘部54固定到上表面部44上的多个螺栓320的形状相对应的凸出部和凹入部,并且泵盖部76布置在这些部件的上方附近从而覆盖这些部件。泵盖部76通过螺钉78固定在燃料箱盖60上。
此外,在泵盖部76的与将燃料泵单元50的凸缘部54固定到燃料箱40的上表面部44上的多个螺栓320的一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布置有能够抵靠螺栓320的该部分的上端的多个圆筒形的缓冲件77。这些缓冲件77从相对的螺栓320以一定的距离布置在螺栓320的上方附近从而它们可以抵靠螺栓320。这些缓冲件77由橡胶制成,从而可以通过比由树脂制成的泵盖部76小的负载而弹性变形。因此,例如,当泵盖部76由于泵盖部76上的冲击而向下挠曲时,缓冲件77抵靠螺栓320从而可有效地吸收冲击。即,缓冲件77可以减小在燃料箱40的上表面部44的刚度较小的泵插入口45a的周围部分上的冲击。即使没有冲击作用在泵盖部76上,缓冲件77也可以抵靠与之相对的螺栓320。
下面将详细说明电池箱80。图20是电池箱80的透视图。图21是在其上盖部82被取下的状态下图20中所示的电池箱80的透视图。
电池箱80向上开口并具有用于容纳电池87的壳体部81、布置在壳体部81上方的上盖部82以及用于将上盖部82固定到壳体部81上的固定部83。
电池箱80在燃料箱40的前方固定在车架10的一部分上并且接近燃料箱40布置。即,在前述一对左右座轨14a、14b向燃料箱40的前方延伸的部分上布置有横向构件16,该横向构件16是车架10的一部分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从而连接一对左右座轨14a、14b。在横向构件16上固定有用于支承电池箱80的前端支承部件311(见图4)。壳体部81固定在该前端支承部件311上,从而电池箱80经由前端支承部件311固定在横向构件16上。而且,壳体部81具有凸出地设置在壳体部81的后侧上的板状的后凸出部81a(见图2和图3)。
上盖部82的前端部分82a由前支承部92的铰链部92a可转动地支承。即,上盖部82的前端部分82a绕铰链部92a的铰轴92b(见图2)转动,从而上盖部82可以打开或关闭。此外,上盖部82具有凸出地设置在上盖部82的前侧上的板状的前凸出部82b。
如图21所示,固定部83具有布置在上盖部82下侧的板状的台座部84、布置在上盖部82上侧的环状的带环部85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穿过上盖部82的中央部分的贯通部86。整个固定部83由橡胶制成,并且台座部84、带环部85以及贯通部86彼此形成一体。
台座部84具有从贯通部86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台座部84a以及从贯通部86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后台座部84b,并且布置在上盖部82的下表面与壳体部81中的电池87之间。前台座部84a与后台座部84b的高度不同,前台座部84a的高度小于后台座部84b的高度。在前台座部84a和后台座部84b中,其上表面抵靠上盖部82的下表面,并且其下表面抵靠壳体部81中的电池87的上表面。前台座部84a和后台座部84b在上盖部82的下表面侧将壳体部81中的电池87往下压。
带环部85具有从贯通部86的上端向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前带环部85a和从贯通部86的上端向后方延伸的环状的后带环部85b。前带环部85a和后带环部85b的环直径彼此不同;前带环部85a的直径小于后带环部85b的直径。此外,在后带环部85b的后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板状的拉手部85c。
前带环部85a与上盖部82的前凸出部82b接合(见图2)。即,当前带环部85a被向前方拉伸时,其环形的端部可以与上盖部82的前凸出部82b接合。结果,固定部83固定到上盖部82上。此外,后带环部85b与凸出地设置在壳体部81的后侧上的板状的后凸出部81a接合(见图2)。即,当后带环部85b通过拉动后带环部85b的拉手部85c而被向后方拉伸时,其环形的端部可以与壳体部81的后凸出部81a接合。结果,上盖部82通过固定部83固定到壳体部81上。
摩托车1具有布置在车座20下方的检修端子107,在车座20被向上转动并打开的状态下该检修端子107向上露出。检修端子107布置在电池箱80的上盖部8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并用于例如检查安装在摩托车1中的诸如速度计之类的电子设备(未示出)。检修端子107的正极线束107a的端部与负极线束107b的端部经由终端帽部107c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跨骑式车辆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燃料箱40的倾斜部分42并不局限于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和弯曲,而是例如,当燃料箱40布置在后轮3的转轴3a的前方时,倾斜部分42可以以直线向前下方倾斜。此外,例如,燃料箱40的延长部分43可以是从倾斜部分42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位于底部41的最下方位置处的一部分。此外,例如,燃料箱40的延长部分43可以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或前后方向上弯曲的一部分。另外,例如,燃料箱40的底部41不是必须具有延长部分4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燃料泵单元50的吸入部53布置在燃料箱40的底部41的最下方位置处的一部分上也是可取的。即,在这种情况下,吸入部53布置在倾斜部分42的最下方位置处的一部分的上方并接近该部分。
此外,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的数量和形状并不受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限制。即,例如,当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地布置的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时,可以仅后负载承受部91具有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或者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都可以具有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并不局限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地布置,而是可以布置为例如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
此外,例如,可以仅布置一个前负载承受部90和一个后负载承受部91。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前负载承受部90或一个后负载承受部91并不局限于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而是可以布置在偏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或右侧的位置。
此外,例如,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可以凸出地设置在车座20侧或者可以凸出地设置在燃料箱40侧。即,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可以与例如燃料箱盖60、燃料箱40以及车座20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与这些部分单独形成。此外,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并不局限于形成为矩形的柱状,而是可以形成为例如圆柱状或其它多边形柱状。
此外,例如,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可以具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车座20的轴或其它部件的铰链部。即,例如,前负载承受部90可以具有布置在燃料箱40的前方部分处并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车座20的前端部分的轴的铰链部。在这种情况下,前负载承受部90并不局限于布置在燃料箱40的与车座20相对的上表面部44上,而是可以凸出地设置在燃料箱40的表面的一部分上。
此外,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并不局限于由橡胶制成。即,例如,前负载承受部90和后负载承受部91可以由当被由于负载而变形的车座20挤压时能够弹性变形并能够吸收车座20上的冲击的材料制成。具体地,例如,当前负载承受部90具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承车座20的前端部分的轴的铰链部时,前负载承受部90可以与燃料箱40一体地或单独地由金属材料制成。
此外,如果保护部件70的基部件71是固定在车架10上并且能够分散泵盖部76上的冲击的部件,该基部件7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如果基部件71是例如固定在车架10的一部分上并且布置为在燃料箱40的前方或后方与燃料箱40邻接的部件,该基部件71并不局限于是专门的部件。具体地,例如,基部件71可以是具有三维地形成的立体形状的部件,如电池箱80、后挡泥板4和车体盖100。
此外,基部件71并不局限于是固定在车架的座轨14上的部件,而是例如,可以是作为车架10的另一部分并横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的一对左右车架部分并且分别固定在左车架部分和右车架部分上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基部件71可以是长度大于泵盖部7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都固定在前述一对左右车架的一部分上的部件。此外,保护部件70并不局限于由树脂制成的部件,而是可以是由能够分散泵盖部76上的冲击的金属等制成的部件。
此外,电池箱80的固定部83并不局限于由橡胶制成,而是可以由例如能够可逆地伸缩的其他弹性材料制成。此外,检修端子107并不局限于布置为与电池箱80邻接,而是可以布置在例如车座20下方,从而当车座20打开时检修端子107露出以供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摩托车;2:前轮;3:后轮;4:后挡泥板;5:后臂;6:枢轴;10:车架;11:头管;12:主架;13:后撑杆;14:座轨;15:后臂支架;20:车座;21:第一着座部;22:第二着座部;30:发动机;31:气缸部;32:喷射器;33:节气门体;34:消声器;35:曲轴箱;40:燃料箱;41:底部;42:倾斜部分;43:延长部分;44:上表面部;45:泵安装部;46:燃料供给口部;47:凸起部;48:安装环部;50:燃料泵单元;51:体部;52:排出部;53:吸入部;54:凸缘部;55:检测部;60:燃料箱盖;70:保护部件;71:基部件;72:存储部;76:泵盖部;80:电池箱;81:壳体部;82:上盖部;83:固定部;84:台座部;85:带环部;90:前负载承受部;91:后负载承受部;92:前支承部;93:后支承部;100:车体盖;200:燃料箱组件;201:燃料软管
Claims (8)
1.一种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储燃料的燃料箱;
车座,所述车座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燃料箱的上方,骑乘者坐在所述车座上,并且所述车座安装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的前负载承受部和后负载承受部上;以及
燃料泵单元,所述燃料泵单元具有用于将所述燃料箱中的燃料排出到所述燃料箱外部的排出部并且将所述燃料箱中的燃料供给到发动机,所述排出部以位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与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和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部分负载承受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部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部分负载承受部在所述燃料箱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在其表面的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和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以向上凸出的形状形成的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比所述前负载承受部更接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并且用于支承所述车座的前支承部,和布置在比所述后负载承受部更接近车辆后方的位置并且用于支承所述车座的后支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具有包括用于将燃料供给到所述燃料箱的开口的燃料供给口部,所述燃料供给口部以位于所述前负载承受部与所述后负载承受部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燃料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口部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排出部的上表面更接近车辆上方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09142A JP2007118628A (ja) | 2005-10-24 | 2005-10-24 | 鞍乗型車両 |
JP309142/2005 | 2005-10-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5058A true CN1955058A (zh) | 2007-05-02 |
CN100532187C CN100532187C (zh) | 2009-08-26 |
Family
ID=37984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37170XA Active CN100532187C (zh) | 2005-10-24 | 2006-10-24 | 跨骑式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81920B2 (zh) |
JP (1) | JP2007118628A (zh) |
CN (1) | CN100532187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1990A (zh) * | 2009-12-11 | 2012-08-29 | Wm.雷格利Jr.公司 | 展示托盘 |
CN106828688A (zh) * | 2016-12-01 | 2017-06-13 |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后坐垫总成 |
CN112512908A (zh) * | 2018-07-26 | 2021-03-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10486A (ja) * | 2006-02-10 | 2007-08-23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5030485B2 (ja) * | 2006-06-26 | 2012-09-1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2008162512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2009107564A (ja) * | 2007-10-31 | 2009-05-21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2010179744A (ja) * | 2009-02-04 | 2010-08-19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EP2420703A1 (en) * | 2009-04-15 | 2012-02-2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
IN2012DN01766A (zh) | 2009-09-15 | 2015-06-05 | Honda Motor Co Ltd | |
JP5227932B2 (ja) * | 2009-09-30 | 2013-07-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JP5364524B2 (ja) * | 2009-09-30 | 2013-12-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5520623B2 (ja) * | 2010-01-29 | 2014-06-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供給装置 |
JP5530293B2 (ja) * | 2010-07-30 | 2014-06-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BR112013002309B1 (pt) * | 2010-07-30 | 2019-09-03 | Honda Motor Co Ltd | montagem de tanque de combustível de veículo |
US8973697B2 (en) * | 2010-12-24 | 2015-03-10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JP5782403B2 (ja) * | 2012-03-30 | 2015-09-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グラブレールの配置構造 |
US8864204B2 (en) * | 2012-12-07 | 2014-10-21 | Honda Motor Co., Ltd. | Center pane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body |
JP6109309B2 (ja) * | 2013-06-28 | 2017-04-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
JP2015068312A (ja) * | 2013-09-30 | 2015-04-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ポンプ取付け構造 |
JP5991344B2 (ja) * | 2014-05-26 | 2016-09-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ポンプカバー |
EP3184408B1 (en) * | 2015-12-22 | 2018-10-31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otorcycle |
JP2017210032A (ja) * | 2016-05-23 | 2017-11-3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四輪車両 |
JP6649203B2 (ja) * | 2016-08-09 | 2020-02-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 |
JP6538132B2 (ja) * | 2017-09-29 | 2019-07-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タンク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
US11614095B2 (en) * | 2020-01-07 | 2023-03-28 | Honda Motor Co., Ltd. | Fuel pump cover |
JP2022083184A (ja) * | 2020-11-24 | 2022-06-0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 |
JP7567395B2 (ja) * | 2020-11-24 | 2024-10-1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RE34072E (en) * | 1984-12-28 | 1992-09-22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otorcycle |
JP2621193B2 (ja) * | 1987-07-21 | 1997-06-1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 |
JP2918116B2 (ja) * | 1989-06-22 | 1999-07-1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三輪車の燃料供給部構造 |
JP3390464B2 (ja) * | 1992-02-29 | 2003-03-24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両構成部品の配設構造 |
US5284221A (en) * | 1992-03-11 | 1994-02-08 | Monte Warne | Motorcycle frame |
CA2202330A1 (en) * | 1997-04-10 | 1998-10-10 | Bombardier Inc. | All terrain vehicle |
JP4028657B2 (ja) * | 1999-03-31 | 2007-1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カバー取付構造 |
JP3517217B2 (ja) * | 2001-01-31 | 2004-04-12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騎乗型四輪不整地走行車のブリーザシステム |
JP4176456B2 (ja) | 2002-11-29 | 2008-11-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系配置構造 |
JP4363566B2 (ja) * | 2003-12-12 | 2009-11-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供給装置 |
CN100580243C (zh) * | 2004-03-30 | 2010-01-1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JP2006088892A (ja) * | 2004-09-24 | 2006-04-06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US7624829B2 (en) * | 2006-01-20 | 2009-12-01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addle ridden vehicle fuel tank structure |
-
2005
- 2005-10-24 JP JP2005309142A patent/JP2007118628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10-23 US US11/552,086 patent/US768192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24 CN CNB200610137170XA patent/CN100532187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1990A (zh) * | 2009-12-11 | 2012-08-29 | Wm.雷格利Jr.公司 | 展示托盘 |
CN106828688A (zh) * | 2016-12-01 | 2017-06-13 |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后坐垫总成 |
CN112512908A (zh) * | 2018-07-26 | 2021-03-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CN112512908B (zh) * | 2018-07-26 | 2022-03-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089922A1 (en) | 2007-04-26 |
CN100532187C (zh) | 2009-08-26 |
JP2007118628A (ja) | 2007-05-17 |
US7681920B2 (en) | 2010-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55058A (zh) | 跨骑式车辆 | |
CN1955057A (zh) | 燃料箱组件以及具有该燃料箱组件的跨骑式车辆 | |
CN1296248C (zh) |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 |
CN1751956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751957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605533A (zh) | 鞍乘型车辆用燃料箱配设构造 | |
CN1891559A (zh) |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罩安装结构 | |
EP2258611B1 (en) | Scooter-type vehicle | |
EP1783041A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CN1751958A (zh) | 跨骑式车辆 | |
CN1754750A (zh) | 机动二轮车中的车体盖构造 | |
US20100059978A1 (en) |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ed vehicle | |
CN1736792A (zh) | 具有封盖的轮式车辆 | |
CN1769124A (zh) | 车身框架结构 | |
EP1783040B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CN1927637A (zh) |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和鞍乘型车辆 | |
CN1195626A (zh) |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 |
CN1902082A (zh) | 骑坐式车辆 | |
CN1872610A (zh) | 越野车辆 | |
CN1096378C (zh) | 机动二轮车的物品收容室支承构造 | |
CN1701020A (zh) | 自动二轮车 | |
CN1756692A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701021A (zh) | 自动二轮车 | |
CN1839067A (zh) | 鞍乘式车辆 | |
CN1304238C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