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5626A -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5626A
CN1195626A CN98104330A CN98104330A CN1195626A CN 1195626 A CN1195626 A CN 1195626A CN 98104330 A CN98104330 A CN 98104330A CN 98104330 A CN98104330 A CN 98104330A CN 1195626 A CN1195626 A CN 1195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toe board
foot
cov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707C (zh
Inventor
八木泽胜一
柳沼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5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7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从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外缘向下方伸出底板裙;在搁脚板上,形成从外缘向下伸出的纵壁部和从该纵壁部内方向下伸出的脚部,该脚部的下部形成接爪部;底板裙上形成从上缘向内方延伸的第1横部、从该第1横部内端立起的立起部和从该立起部上部向内方延伸的第2横部;使第2横部内端抵接脚部并接合于上述接爪部,使立起部抵接纵壁部的背面,使第1横部抵接纵壁部的下端。这样可把底板裙上缘无间隙且容易地安装到搁脚板外缘。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现有技术中,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例如有日本实用新型实公平3-26063号“机动两轮车用侧保护盖”揭示的形式。
上述现有技术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中,如该公报图11所示,底板9是驾驶者搁脚用的搁脚板(标号援用该公报中的标号,下同。),在该底板9外缘,用若干个螺丝27…固定着从外缘向下方延伸的重叠的侧板(相当于底板裙)4。
上述现有技术中,最好将侧板4无间隙地安装在底板9上。尤其是将侧板4重叠在车辆侧面地安装于底板9时,如果侧板接合面之间有间隙,则影响机动两轮车的外观。
可以用减小螺丝固定间距的办法来消除接合面间隙,但这样使安装作业很麻烦。
为了隐蔽接合面,还可采用插入构造或迷路构造等,但是这些构造复杂,并且需要高加工度。
也可以把侧板粘接在底板9上。但是,必须要有粘接工具,而且,达到完全粘接需要一定时间,作业效率低。
也可以考虑将底板9与侧板4一体成形。但是,这样使形状复杂化,成型模的制造不容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容易而无间隙地将底板裙上缘安装到搁脚板外缘上的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记载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是,在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中,搁脚板安装在车架上,从该搁脚板外缘向下方伸出底板裙;其特征在于,在搁脚板上,形成从外缘向下伸出一定距离的纵壁部和在该纵壁部内方位置向下伸出一定距离的脚部,在该脚部的下部形成接爪部;在底板裙上,形成从上缘向内方延伸的第1横部、从该第1横部内端立起的立起部和从该立起部上部向内方延伸的第2横部;使第2横部内端抵接脚部并接合于上述接爪部,同时使立起部抵接纵壁部的背面,且使第1横部抵接纵壁部的下端,由此,将底板裙安装到搁脚板上。
由于使第2横部内端抵接脚部并接合于接爪部,同时使立起部抵接纵壁部背面,且使第1横部抵接纵壁部下端,由此可将底板裙的上缘无间隙且容易地安装在搁脚板外缘。而且,用紧固部件安装搁脚板与底板裙时,可以用较少的紧固部件安装。
本发明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搁脚板的上面,设有防止垫子横向错动的突条。
用突条可容易地防止搁脚板上面的垫子横向错动。另外,由于在搁脚板上设置了突条,可提高搁脚板的弯曲刚度。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前部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中央部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燃料箱周围(卸下了车身罩的状态)侧面图。
图5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散热器周围(卸下了车身罩的状态)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中央部(卸下了车身罩的一部分的状态)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卸下了前叉、前轮的状态)正面图。
图8是图4中8-8线断面图。
图9是图5中9-9线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散热器周围的作用图。
图11是图7中11-11线断面图。
图12是图7中12-12线断面图。
图13是图7中13-13线断面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左管道构造图。
图15是本发明中防风装置的作用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与底板裙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安装构造的断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断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搁脚板)与底板裙的固定构造断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中左垫的安装的构造断面图。
图21是本发明中的左踏脚底板(搁脚板)平面图。
图22是本发明中的燃料箱构造图。
图23是本发明中的储液箱构造图。
图24是本发明中的燃料箱及储液箱的安装构造分解图。
图25是本发明中的中心罩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中的中心罩构造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文中,“前”、“后”、“左”、“右”、“上”、“下”是从驾驶者来看的方向。图中,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CL表示车宽方向中央。附图按标号朝向看。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
机动两轮车1例如是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该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以下称为“小型摩托车1”)由双炮架型车架2、安装在车架2的头管3上的前叉4、安装在前叉4上的前轮5和前挡泥板6、与前叉4连接的车把7、配置在由车架2各管围成的炮架形空间内的燃料箱8及散热器用储液箱9及散热器10、配置在炮架形空间后方且前部备有水冷发动机11的动力单元12、把动力单元12的前部安装在车架2上的连杆机构13、把动力单元12的后端部悬挂在车架2上的后缓冲器14、安装在动力单元12后部的后轮15、配置在车架2后方上部的车座16和复盖车架2的车身罩17构成。
车身罩17由复盖头管3前部和前轮5上部的前罩21、复盖前罩21后部的内罩22、供驾驶者搁脚用的低地板式搁脚板即左右脚踏底板23(图中仅表示跟前侧,下同。)、从脚踏底板23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底板裙24、复盖底板裙24下缘间的底罩25、从内罩22向后方延伸并复盖车架2长度方向中央的中心罩26、从中心罩26向后方延伸并复盖车架2后部两侧面的侧罩27、从侧罩27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下侧罩28、在下侧罩28的后方复盖车架2后端下部的后中心罩29以及在后中心罩29的上方复盖车架2后端上部的后上罩30构成。
图中,41是头管,42是信号装置,43是给油用盖,44是点火塞检查用盖,45是主支腿,46是空气滤清器,47是后把手,48是尾灯,49是后挡泥板。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前部放大侧面图。
车把7备有车把罩33、透明窗屏34和窗装饰物35。车把罩33由复盖车把7后面的后部车把罩33a和复盖车把7前面及上面的前部车把罩33b构成。在前罩21的上方,透明窗屏34由撑杆7a、7b固定在车把7上。窗屏装饰物35作为罩部件设在透明窗屏34的前面下部。
该构造中,后部车把罩33a螺固于车把7的管,前部车把罩33b螺固于该后部车把罩33a,窗屏34通过撑杆7a、7b螺固于车把7的管,窗屏装饰物35的后部下部螺固于后部车把罩33a的下部,窗屏装饰物35的后部上部螺固于前部车把罩33b的上部。
小型摩托车1备有用于提高驾驶者脚部防风效果的防风装置50、50。该防风装置50、50由导风口21a、管道51和若干个排出口22b…(…表示复数,下同。)构成。
具体地说,车身罩17,在其前罩21的前面开设有用于导入行驶风的导风口21a,把从该导风口21a取入的行驶风通过管道51导向护腿罩22a,把由该管道51导引的行驶风从在护腿罩22a侧端部开设的若干个排出口22b…喷出。这些排出口22b…是上下并排开设的纵长开口,这些开口备有上下并排的若干个百页(整流板)22c…。
图3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中央部侧面图。
双炮架型车架2主要由主管61、下管62和副车架63构成。主管61从头管3向斜下方延伸。下管62从主管61和头管3朝下延伸,从侧面看略呈U字形。副车架63从该下管62的后部下部向主管61往后上方延伸。该车架2上通过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撑杆66安装着踏脚底板23。关于踏脚底板23的安装构造将在后面说明。
图4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燃料箱周围(卸下了车身罩的状态)的侧面图。燃料箱8和储液箱9沿着从头管3向斜下方延伸的主管61的下面配置。
燃料箱8,在侧部通过第1托架71安装着过滤器72,通过第2托架73安装着燃料泵74。
图5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散热器周围(卸下了车身罩的状态)的侧面图。
配置在燃料箱8紧后面的散热器10在后部备有翅片81,在该翅片81的后方(散热器10的后方)配置着偏向板82,该偏向板82用于把来自散热器10的排出热气导向车身外方。该偏向板82只复盖翅片81的上方及后方,从侧面看略呈倒L字形。
底罩25螺固于车架2,为了把由上述偏向板82改变了方向的风(排风热气)排出外部,在翅片81的下方及偏向板82的下方开设着排出口25a。该排出口25a备有朝斜后方向的多个百页(整流板)25b…。这些偏向板82和百页25b…构成调整风的流动的整流机构。
如后所述,前罩21的前面下部被前下罩31复盖,该前下罩31延伸到底罩25的前端上部。
散热器10上连接着排出软管91、返回软管92和加液软管94。排出软管91向水冷发动机11排出冷却液。返回软管94从水冷发动机11返回冷却液。加液软管94与加液口盖93连通。该加液口盖93与储液箱9由溢流软管95连接。
这样,在散热器10与水冷发动机11之间的空间内,除了设有偏向板82和散热器10的排风热气流路外,仅设置上述软管91、92、94、95,能将这些软管91、92、94、95合理且较短地配置。
连杆机构13由安装在车架2上的第1连杆13a、连接该第1连杆13a与动力单元12前部的第2连杆13b、限制第1连杆13a的相对于车架2摆动量的第1限制部13c和限制第2连杆13b的相对于第1连杆13a摆量的第2限制部13d构成。
图6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中央部(卸下了车身罩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平面图。图中省略了前罩21、内罩22、踏脚底板23、中心罩26、安装在燃料箱8上的备件、储液箱9。
车身罩17上设有把从车辆前方导入的冷却风(包括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Fc送往后方的冷却风通路84、84,该冷却风通路84、84中配置着散热器10,在冷却风通路84、84内设有把冷却风Fc导向散热器10的左右导板85、85。
在冷却风通路84、84内,在散热器10前方配置着燃料箱8、图5所示的储液箱9和燃料泵等车辆备件。另外,在冷却风通路84、84内设有图5所示的整流机构83。
左右底板裙24、24开设有排出口24a、24a,该排出口24a、24a把由偏向板82改变了方向的风排出外部。
燃料箱8和散热器10配置在车宽中央位置,左右下管62、62之间的尺寸大于燃料箱8的宽度和散热器10的宽度。因此,燃料箱8和散热器10被下管62、62保护着。
主管61在车身长度方向中央部分支成从平面看的Y字形。分支部分用接头65结合。
图7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卸下了前叉、前轮的状态)的正面图。
前罩21备有设在上部前面中央部的头灯41和用于维修图未示继电器、保险丝等维修灯用的盖36。
开设在前罩21上的导风口21a和纵长管道51有左右2个,开设在护腿罩22a侧部的排出口22b…也是左右2排。
前罩21的前面下部向下方呈叉状延伸,其前面下方是开放的。在该开放部与位于前罩21下方两侧的底板裙24、24之间被前下罩31复盖。该前下罩31,在上部开设有供前叉4穿过的上部开放部31a,在下部左右开设有散热器用导风口31b、31b,这些散热器用导风口31b、31b备有多个百页(整流板)31c…。
图8是图4中8-8线断面图。在燃料箱8的上部的一部分形成凹部8a,在该凹部8a上配置着储液箱9的至少一部分。
在燃料箱8的给油口8b上安装着燃料箱盖75。在储液箱9的注入口9a上安装着注入口盖76。因此,储液箱9的注入口盖76配置在燃料箱盖75侧方。给油口8b和注入口9a位于高处并向后方斜下倾斜,所以,给油作业性和冷却液注入作业性好。
中心罩26在上部备有窗部26a,该窗部26a的上下由分隔板26b分隔,从该分隔板26b将给油口8b和注入口9a延伸到窗部26a内,用给油用盖43复盖窗部26a。
如后所述。燃料箱盖75和注入口盖76共用1个给油用盖43复盖。打开1个给油用盖43时,燃料箱盖75和注入口盖76并排着。因此,只要打开1个给油用盖43,就可以进行燃料和冷却液的确认作业及补充作业。作业性好。可减少给油用盖43的数量。
另外,把形状自由度大的燃料箱8的一部分做成凹部8a,将储液箱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该凹部8a内。可以减少配置燃料箱8和储液箱9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
如后所述,冷却风通路84、84是沿左右踏脚底板23、23设置的、供冷却风Fc通过的通路。
图9是图5中9-9线断面图,表示踏脚底板23、23位于左右。
冷却风通路84、84沿着左右踏脚底板23、23设置,从这些踏脚底板23、23外缘向下方延伸左右的底板裙24、24,这些底板裙24、24的下缘间被底罩25复盖。
因此,踏脚底板23、23、底板裙24、24以及底罩25兼作为冷却通路84、84,不必设置由别的部件构成的冷却风通路84、84。因此,能将冷却风通路84、84做得大,使冷却风高效率地流通,从而提高散热器10的冷却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用别的部件构成冷却风通路84、84,所以,可使冷却风通路84、84的构造简单化,减少零件数目。
另外,由于有效地利用中心罩26内的空间配置散热器10,所以,可将散热器10设定成高度大的尺寸。
散热器10的左右下部安装在下管62、62的托架62d、62d上,散热器10的左上部安装在接头65的托架65a上。左右导板85、85的下部夹固在撑杆66、66的托架66d、66d上,左右导板85、85的上部夹固在接头65的托架65a、65b上。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散热器10周围的冷却风的流动。
图10是本发明中的散热器周围的作用图。
位于散热器10后方的翅片81,从散热器10前方吸引风。因此,外气作为冷却风(包括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Fc进入散热器用导风口31b、31b,流经冷却风通路84、84,被导板85、85导入散热器10。
通过了散热器10后的热气(排风热气)Fh从翅片81排出,由偏向板82改变成向左右方向和向下方的流动,从底板裙24、24和底罩25上开设的排出口24a、24a、25a流出到外部。从排出口24a、24a、25a流出的热气Fh沿着车身罩17流向后方。
这样,流过冷却风通路84、84的冷却风Fc被导板85、85导向散热器10,所以,使冷却风Fc有效地流过散热器。因此,能提高散热器10的冷却效率。
通过了散热器10后的热气Fh被偏向板82改变方向,所以,可以防止热气Fh对位于散热器10后方的水冷发动机11产生影响。
被偏向板82改变了方向的热气Fh,从设在底板裙24、24和底罩25上的至少一方排出口24a、24a、25a更有效地排出外部,所以,减少排出侧的压力损失。其结果,使冷却风Fc高效地流过冷却风通路84、84。因此,提高散热器10的冷却效率。
另外,在散热器10的后方设有整流风流动的整流机构83,所以,减低排出侧压力损失。其结果,使冷却风Fc高效地流过冷却风通路84、84。因此,即使在冷却风通路84、84中且散热器10的前方配置燃料箱8、冷却液储液箱9、燃料泵4等车辆备件,也能使冷却散热器10所需足够量的冷却风Fc流过。因此,可有效利用冷却风通路84、84的空间。
散热器用导风口31b、31b相对于位于车宽度中央的散热器偏于两侧。因此,不必在散热器10的紧前面或冷却风通路84、84中设置用于防止从散热器用导风口31b、31b侵入的泥水进入散热器10的限制部件(例如百页)。
下面,参照图11~图14说明左防风装置50,右防风装置50与左防风装置50左右对称且构造相同,故其说明从略。
图11是图7中11-11线断面图,表示左侧导风口21a和护腿罩22a周围。
护腿罩22a从内罩22两侧向车宽度方向延伸,在其侧端部开设的排出口22b朝向车宽方向斜后方。
导风口21a是略锥形的贯通孔,其直径越向后方越细。与该贯通孔连通的管道51是L字形管道,其出口51b朝着护腿罩22a的排出口22b的方向。管道51呈L字形,从小型摩托车1的正面看不见前罩21的后方。因此,小型摩托车1的外观好看。
管道51的出口51b距护腿罩22a的排出口22b有一定距离。
图12是图7中12-12线断面图,表示通过撑杆52将左侧管道51的下部用一个螺栓部固定在前罩21内部。
图13是图7中13-13线断面图,表示在导风口21a周围,用2个螺栓部将左侧管道51的上部固定在前罩21内部。
从图11至图13可知,把管道51安装在前罩21上,把管道51的出口51b离开护腿罩22a的排出口22b一定距离,只用3个螺栓部将管道51安装在前罩21上。因此,管道51的安装构造简单,安装作业也容易。
图14(a)~(e)是本发明中的左管道构造图。(a)是侧面图,(b)是(a)的右侧面图,(c)是平面图,(d)是(a)的d-d线断面图,(e)是(a)的e-e线断面图。
左管道51,其入口51a的大小与导风口21a对应,出口51b沿着护腿罩22a的形状,其大小能复盖若干个排出口22b…。该左管道51用于把从入口51a导入的行驶风略均等地导向图2所示的全部排出口22b…。
管道51在下部开设着上下贯通的排水孔51c。雨天行驶时,从前罩21的导风口21a进入的雨水从开设在管道51下部的排水孔51c排出。因此,水不会积存在前罩21的底部和底罩25的底部。
下面,参照图15说明上述构造的左右防风装置50、50的作用。
图15是本发明中防风装置的作用图。
小型摩托车1行驶时,朝着前罩21前面的行驶风(前面流)Fw的一部分进入导风口21a,通过管道51,从护腿罩22a的侧端部排出口22b向斜后方喷出。喷出的行驶风(后面流)Uw与越过护腿罩22a侧端部的前面流Fw合流,所以在护腿罩22a背面产生的负压减小。其结果,将前面流卷入护腿罩22a背面侧的力减弱,所以,前面流Fw不从护腿罩22a周缘绕入而直接流向后方。这样,提高对于驾驶者M的脚部Ma的防风效果。由于防风效果高,所以不必设置突出于小型摩托车1的防风装置。由于没有突出的防风装置,小型摩托车1的外观形状和尺寸不改变,因此,可抑制小型摩托车1的大型化,提高外观性,并提高对于驾驶者M的脚部Ma的防风效果。
由于前面流Fw不从护腿罩22a周缘绕入而是直接流向后方,所以,也提高了对同乘者脚部的防风效果。因此,驾驶者和同乘者都感觉舒适。
下面,参照图16至图21说明左踏脚底板23与底板裙24的安装构造。右踏脚底板23与底板裙24的安装构造与左面的左右对称且构造相同,故其说明从略。
图16是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与底板裙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在车架2的下管62下部的前部和后部,设有托架62a、62b。在副车架63上设有突起63a、63a。在撑杆6 6的沿车架长度方向配设有3个托架(前部托架66a、中部托架66b、后部托架66c),通过把该3个托架66a、66b、66c螺固到车架2的托架62a、62b和突起63a、63a上,将撑杆66安装在车架2上。
前部和中部的托架66a、66b从正面看呈倒L字形,左踏脚底板23螺固在这些托架的上面。
图17是表示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安装构造的断面图,表示将前部托架66a螺固于下管62的托架62a上,将搁脚部23a螺固在该前部托架66a的上面。
作为搁脚板的左踏脚底板23从断面看略呈L字形,从搁脚部23a内缘(图中左侧)往上伸出罩部23b。上面放置由可挠性材料做成的垫子67。踏脚底板23上形成台阶部23c和突条23d,台阶部23c设在搁脚部23a的内缘附近上面。突条23d从外缘上面向上伸出(沿着外缘形成的带状壁部)。该台阶部23c和突条23d与后述(在图20中说明)带爪脚部67a一起防止垫子67的横向错动。
由台阶部23c和突条23d能容易地防止踏脚底板23上面的垫子67横向错动。另外,由于在踏脚底板23上设有突条23d,所以提高踏脚底板23的弯曲刚度。
螺栓插入孔23e是凹状,搁脚部固定用螺栓68的头部凹入于搁脚部23a的上面。所以,搁脚部固定用螺栓68的头部被垫子67挡住,外观好看。
图18(a)、(b)是表示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搁脚板)与底板裙结合构造的断面图,(a)是从正面看的断面图,(b)是要部分解立体图。
左踏脚底板23形成有纵壁部23f和脚部23g。纵壁部23f从外缘(图中右端)向下伸出一定距离。脚部23g在该纵壁部23f内方位置向下伸出一定距离。在脚部23g的下部形成接爪部23h。
底板裙24形成有第1横部24b、立起部24c和第2横部24d。第1横部24b从上缘向内方延伸。立起部24c从第1横部24b的内端立起。第2横部24d从立起部24c的上部向内方延伸。
把底板裙24安装到踏脚底板23上时,使第2横部24d的内端抵接脚部23g并与接爪部23h挂住,同时,使立起部24c抵接纵壁部23f的背面,使第1横部24b抵接纵壁部23f的下端。这样,踏脚底板23的外缘由踏脚底板23的搁脚部23a、纵壁部23f和底板裙24的第2横部24d形成为略呈コ字形的断面,提高刚性。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搁脚板)与底板裙的固定构造的断面图,表示用螺丝69a和轮毂螺母69b将底板裙24的第2横部24d安装在踏脚底板23的搁脚部23a上。
轮毂螺母69b的轮毂,弹性地插入第2横部24d的内端。螺丝插入孔23j是凹状的,螺丝69a的头部凹入于搁脚板23a的上面。因此,螺丝69a的头部被垫子67挡住而看不见,外观好看。另外,也可以用螺栓代替螺丝69a。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中左垫安装构造的断面图。在踏脚底板23的搁脚部23a开设有垫安装孔23k,垫子67上形成有从背面向下延伸的带爪脚部67a。把垫子安装到踏脚底板23上时,将脚部67a插入垫安装孔23k,将爪挂在搁脚部23a上。
图21是本发明中左踏脚底板(搁脚板)的平面图,表示在踏脚底板23的搁脚部23a上,设有内缘台阶部23c和外缘突条23d,还表示搁脚部23a的2个螺栓插入孔23e、23e、4组脚部23g…、接爪部23h…、成形用孔23i…、3个螺丝插入孔23j…、11个垫子安装孔23k…的配置关系。
这样,由于把踏脚底板23的外缘与底板裙24上缘的接合部分做成图18所示结合构造,所以,其构造简单且无间隙。而且,如图19所示,踏脚底板23与底板裙24用螺丝固定(用紧固部件安装),可用少的螺丝69a…安装。
下面,参照图22至图26说明燃料箱8和储液箱9的构造及安装构造。
图22(a)~(c)是本发明中燃料箱的构造图,(a)是侧面图,(b)是(a)的左侧面图,(c)是平面图。
燃料箱8是将左右半箱体(左半箱体8A和右半箱体8B)合起并将其法兰8c用焊接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如(a)所示,其上面8d是倾斜面,在该倾斜面上设有略垂直的给油口8b。如(b)所示,在一部分上形成凹部8a,备有排出管8e。右半箱体8B上安装着燃料箱安装螺栓8f、第1托架71、第2托架73,法兰8c上开设着第1、第2、第3燃料箱安装孔8g、8h、8i。如(c)所示,第2托架73上有支承孔73a。
图23(a)~(c)是本发明中储液箱的构造图,(a)是侧面图,(b)是平面图,(c)是(a)的左侧面图。
储存散热器用冷却液的储液箱9,如(a)所示略呈ヘ字形,从水平的左半部向右下方伸出右半部。该储液箱9的右半部上面形成为与燃料箱8的上面(倾斜面)8d同一倾斜角的倾斜面9b。在倾斜面9b上设有略垂直的注入口9a。储液箱9是半透明箱,可以看见里面的冷却液。如(a)、(b)所示,在倾斜面9b上设有2条刻度(上限刻度9c和下限刻度9d),该2条刻度由突条构成,用于确认冷却液面的高度。
图中,9e是排出口,9f是溢流口,9g是安装托架,9h是定位销。
图24是本发明中燃料箱和储液箱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车架2中,在主管61侧部备有前后2个螺栓61a、61a,在左下管62的前面侧部备有上下2个突部62c、62c,在连接左右下管62、62的横管64上备有托架64a。
把燃料箱8安装在车架2上时,用2个螺栓61a、61a把燃料箱8的法兰8c安装在主管61上,通过吊架66用螺栓把燃料箱8固定在下管62的2个突起62c、62c上,用螺栓将燃料箱8的法兰8c固定在横管的托架64a上。
安装储液箱9时,用螺栓61a把法兰8c和吊架77一起紧固安装在主管61上,用螺栓将储液箱9的安装托架9g固定在该吊架77上,再把储液箱9的定位销9h插入燃料箱8的第2托架73的支承孔73a内进行定位。只要把定位销9h插入第2托架73的支承孔73a内即可定位,所以储液箱9的安装构造简单,安装作业容易。
图25是本发明的中心罩立体图,表示在前部上部设有窗部26a。
图26(a)、(b)是本发明的中心罩构造图,(a)是前部侧面图,(b)是打开给油盖43时的前部平面图。
如(a)所示,中心罩26上通过铰链43a安装复盖窗部26a的给油用盖43,该给油用盖43备有键43b。
如(b)所示,打开给油用盖43时,燃料箱盖75和注入口盖76并排着。给油时,打开给油用盖43,能看见冷却液面高度、刻度。因此,在给油时也能确认冷却液的剩余量,根据需要可补充冷却液。因此,冷却液的剩余量确认及补充作业性好。并且可减少给油用盖43的数量。
窗部26a的分隔板26b上,开设着通过储液箱9的2条刻度(上限刻度9c和下限刻度9d)确认液面高度的高度检测窗26c,在该高度检测窗26c附近,有与2条刻度9c、9d对应的文字、图形、符号等的记号26d、26d。例如,与上限刻度9c对应的“UPPER”记号26d,与下限刻度9d对应的“LOWER”记号26d。因此,透过半透明储液箱9,能通过2条刻度9c、9d或记号26d、26d确认冷却液面高度,这样,能容易地确认冷却液面的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左右防风装置50的管道51,其入口51a处的断面形状为L字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管。
用于把冷却风Fc导向散热器10的导板85并不限定是平板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
把由偏向板82改变了方向的风排出外部的排出口,至少是底板裙24上的开口24a和底罩25上的开口25a中的一方。
踏脚底板23与底板裙24的固定构造,可以仅仅是图18所示结合构造,螺丝固定(螺丝69a和螺母69b)是任意的。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书1记载的发明,该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中,搁脚板设在车架上,从该搁脚板外缘向下方伸出底板裙;其特征在于,在搁脚板上,形成从外缘向下伸出一定距离的纵壁部和从该纵壁部内方位置向下伸出一定距离的脚部,在该脚部的下部形成接爪部;在底板裙上,形成从上缘向内方延伸的第1横部、从该第1横部内端立起的立起部和从该立起部上部向内方延伸的第2横部;将底板裙安装到搁脚板上时,使第2横部内端抵接脚部并接合于上述接爪部,使立起部抵接纵壁部的背面,使第1横部抵接纵壁部的下端。
由于使第2横部内端抵接脚部并接合于接爪部,使立起部抵接纵壁部背面,使第1横部抵接纵壁部下端,所以,可将底板裙的上缘无间隙且容易地安装在搁脚板外缘。而且,用紧固部件安装搁脚板与底板裙时,可以用较少的紧固部件安装。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在搁脚板的上面,设有防止垫子横向错动的突条。
用突条可容易地防止搁脚板上面的垫子横向错动。另外,由于在搁脚板上设置了突条,可提高搁脚板的弯曲刚度。

Claims (2)

1.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该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中,搁脚板设在车架上,从该搁脚板外缘向下方伸出底板裙;其特征在于,在搁脚板上,形成从外缘向下伸出一定距离的纵壁部和在该纵壁部内方位置向下伸出一定距离的脚部,且在该脚部的下部形成接爪部;在上述底板裙上,形成从上缘向内方延伸的第1横部、从该第1横部内端立起的立起部和从该立起部上部向内方延伸的第2横部;使第2横部内端抵接上述脚部并接合于上述接爪部,并使立起部抵接纵壁部的背面,且使第1横部抵接纵壁部的下端,由此,将底板裙安装到搁脚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搁脚板的上面,设有防止垫子横向错动的突条。
CN98104330A 1997-01-21 1998-01-20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7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9027/97 1997-01-21
JP00902797A JP3340637B2 (ja) 1997-01-21 1997-01-21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足載板とフロアスカートとの結合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5626A true CN1195626A (zh) 1998-10-14
CN1091707C CN1091707C (zh) 2002-10-02

Family

ID=11709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4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707C (zh) 1997-01-21 1998-01-20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340637B2 (zh)
CN (1) CN1091707C (zh)
IT (1) IT1296656B1 (zh)
TW (1) TW37222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465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骑跨式车辆
CN110546061A (zh) * 2017-03-13 2019-1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5568B2 (ja) * 2002-05-24 2008-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3877665B2 (ja) * 2002-09-26 2007-0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の低床支持構造
US7243750B2 (en) 2003-10-10 2007-07-17 Honda Motor Co., Ltd. Two-wheel vehicle with side covers
WO2008123057A1 (ja) * 2007-03-19 2008-10-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自動二輪車
JP5011043B2 (ja) * 2007-09-19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10215214A (ja) * 2009-02-19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371669B2 (ja) * 2009-09-30 2013-12-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059146B2 (ja) * 2010-02-15 2012-10-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用センタートンネル部構造
JP5797821B1 (ja) * 2014-07-30 2015-10-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499623B2 (ja) * 2016-09-05 2019-04-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足置き構造、及び、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ット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JP2021160581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16802112A (zh) * 2021-01-28 2023-09-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238U (zh) * 1988-10-17 1989-09-13 江义述 自行车中轴传动装置
CN2072056U (zh) * 1990-05-20 1991-02-27 王刚 摩托车安全防护板
CN2071615U (zh) * 1990-05-28 1991-02-20 孔庆庭 摩托车护罩
JP3026063B2 (ja) * 1995-09-21 2000-03-27 岐阜プラスチック工業株式会社 分別ゴミ容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6061A (zh) * 2017-03-13 2019-1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CN110546061B (zh) * 2017-03-13 2020-12-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US11319012B2 (en) 2017-03-13 2022-05-03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CN109204651A (zh) * 2017-06-29 2019-01-15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骑跨式车辆
CN109204651B (zh) * 2017-06-29 2022-04-08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骑跨式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971107A1 (it) 1998-07-21
JP3340637B2 (ja) 2002-11-05
TW372220B (en) 1999-10-21
IT1296656B1 (it) 1999-07-14
CN1091707C (zh) 2002-10-02
JPH10203456A (ja) 1998-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07C (zh)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搁脚板与底板裙的结合构造
CN1283514C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298581C (zh)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US8512109B2 (en) Windshield system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CN1751957A (zh) 鞍乘型车辆
CN1651756A (zh) 用于鞍骑型四轮车辆的燃料喷射系统
CN101970283B (zh)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CN101050849A (zh) 车辆的前照灯装置
CN1385333A (zh)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CN128015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
CN116757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CN1955057A (zh) 燃料箱组件以及具有该燃料箱组件的跨骑式车辆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222436C (zh)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JP505302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ル構造
CN1153716C (zh) 自动摩托车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JP3817659B2 (ja) 自動二・三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装置
CN1153714C (zh) 自动摩托车
CN1111484C (zh)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CN1144720C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09083679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ル構造
CN100335341C (zh) 车辆座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