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283B -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283B
CN101970283B CN2009801089414A CN200980108941A CN101970283B CN 101970283 B CN101970283 B CN 101970283B CN 2009801089414 A CN2009801089414 A CN 2009801089414A CN 200980108941 A CN200980108941 A CN 200980108941A CN 101970283 B CN101970283 B CN 101970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outlet
radiator
cover
scooter
hea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283A (zh
Inventor
尼克莱·帕切洛
江卡洛·吉利贝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0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6Leg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6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e.g.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在前部车身罩内配置有散热器的踏板型车辆中,同时满足舒适性的提高和冷却效率提高。由前罩(12)和护腿件(13)从前后覆盖头管(33)的前后,在前部车身罩内侧以成为头管(33)的前方的方式配置散热器(38),在散热器(38)的侧面设置有向左右两侧方引导暖排风的排风引导件(40)。护腿件(13)在座椅(20)的前方向前方凹陷,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呈ㄑ字状,在其弯曲的侧面设置飞去来器形状的排风口(8)。排风口(8)配置成在侧视观察下与排风引导件(40)的开口及头管(33)一部分重叠。由此,能够同时满足舒适性的提高和冷却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型车辆(スク一タ型車両)的导风结构,在前部车身罩内收容散热器,从前方取入行驶风而进行冷却,并将暖排风在散热器的后方从设置在前部车身罩的后部侧面的左右的排风口排出,本发明尤其涉及使护腿件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ㄑ字形状(大致飞去来器(boomerang)形状),来提高置腿性并提高冷却效率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车辆安装部件的前后、左右、上下以车辆安装状态下的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此外关于内侧及外侧,在上述车辆安装状态下以成为车身中央侧的一侧为内侧,以相反侧为外侧。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踏板型车辆:在头管的前方配置散热器,使从前方导入的行驶风通过散热器而从配置在护腿件的侧部的排风口排出,并且使护腿件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ㄑ字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791897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结构的踏板型车辆中,为了提高冷却效率,需要使前部车身罩内的暖排风的流动顺畅。然而,在该中车辆中,由于作为车身布置上基准的头管位于前部车身罩内,因此,难以因使暖排风的流通良好的目的而使头管的位置自由地移动,其结果是,暖排风的导风结构的布置容易受到制约,难以进行使排风方向改变较大的设计变更。因此,期望得到无需较大地改变行驶风的流动就增加行驶风量并通过更加高效的行驶风进行冷却的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其具备包括从前方覆盖头管的前罩的前部车身罩和收容在该前部车身罩的内侧且向头管的前方配置的散热器,在前罩的散热器前方部分设置空气取入口,且在前部车身罩中的覆盖散热器后侧的部分的左右设置用于将冷却散热器后的暖排风排出的排风口,所述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口为向下长的形状,且该排风口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侧视观察下与散热器重叠,
所述排风口的前缘中位于从与散热器重叠的部分向上方的位置的前缘以在侧视观察下相对于散热器的长度方向平缓地倾斜且指向斜上后方的方式延伸,并且排风口的后缘中的至少上部与头管的轴线大致平行且位于沿着头管的前缘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的比与散热器重叠的部分靠下部的前缘及后缘向后方斜下地倾斜。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的前缘及后缘的上部与下部分别由曲线连结。
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具备座椅和从前方覆盖就坐在该座椅上的乘员的腿的护腿件,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护腿件上,且配置成与所述座椅上表面大致同一高度,并且所述护腿件的背面侧在侧视观察下为沿着所述排风口向前方凹陷的形状。
在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排风口上设置具有向车辆前后延伸的多个叶片板的通风窗,该叶片板的壁厚形成为内侧薄、外侧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使上下长的排风口的前后宽度在散热器与头管之间前后扩大,并且使排风口的指向方向比散热器平缓地朝向后方,因此,能够在扩大排风量的同时高效地排出排风,因而能够实现冷却效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进一步扩大排风口面积而增加排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能够使行驶风流畅地排出,从而基于整流效果来提高排风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通过使护腿件沿着排风口凹陷,能够抑制乘员的膝盖与护腿件干扰,从而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使排风口的外侧的通风窗的壁厚而确保通风窗的强度,同时通过使内侧的通风窗的壁厚薄而使得不易妨碍排风的流动,从而抑制基于通风窗的排气效率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踏板型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
图2是将图1中的车身罩类形成为虚线而表示内部的图。
图3是底板部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车身前部的侧视图,为通过前部车身罩覆盖的状态。
图5是将前部车身罩形成为虚线的状态。
图6是将排风口放大表示的图。
图7是图4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将前部车身罩分解而表示结构各部分的侧面形状的图。
图9是表示前部车身罩的结构各部分的前面或背面形状的图。
图10是散热器小组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散热器小组部的主视图。
图12是散热器小组部的侧视图。
图13是排风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14是排风引导件的主视图。
图15是从正面表示前照灯部分的图。
图16是从后方表示车把罩的图。
图17是前照灯的主视图。
图18是前照灯的图17的18-18线横截面。
图19是表示左右方向的校光调整的图。
图20是图17的20向视图。
图21是图20的21-21线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上下方向的校光调整的图。
符号说明:
1前轮
2后轮
3踏板底板
4前叉
5前部车身罩
6前通风窗
8排风口
10车把罩
11前照灯
12前罩
13护腿件
21后罩
33头管
38散热器
40排风引导件
64排风口通风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一实施例。图1是鞍座型车辆的一例、即本实施例的踏板型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视图,在前轮1与后轮2之间具有低底板式的踏板底板3。支承前轮1的左右的前叉4的上部由树脂制的前部车身罩5覆盖。6是前通风窗,7是前方向指示灯,8是排风口,从本发明的空气吸入口即前通风窗6将行驶风向前部车身罩5内取入,并将冷却后述的散热器后的暖排风从在前部车身罩5的侧面开口的排风口8向车身侧方排出。9为车把,10为车把罩,11为前照灯。
前部车身罩5具备前后对合的前方侧的前罩12和后方侧的护腿件13。前罩12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呈ㄑ字状,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前端12d(参照图4)在前挡泥板14的上方向前方突出,下端部延伸到前轮1的后方而与从下方覆盖踏板底板3的底板下裙部15的前端部连接。与底板下裙部15不同体的下罩16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底板下裙部15的后部侧面。底板下裙部15及下罩16都为树脂制。下罩16的后端部上缘向踏板支承架17的下端部连接。在踏板支承架17的侧面配置有立起倒下自如的后座踏板18。
护腿件13是覆盖将脚放置在踏板底板3上的乘员的腿部F前方的构件,侧视形状与前罩12对应而具备大致呈ㄑ字状的部分,在其向前方突出的弯曲部(最前方部13b附近部分)附近的侧面设置有排风口8。护腿件13的下端部向踏板底板3的前部卡合。隔着踏板底板3,在护腿件13的后方配置有双人乘车用的座椅20,其前端部的高度与排风口8的位置为大致相同程度,并位于排风口8的后方。座椅20的下方左右由后罩21覆盖。前部由中心罩22覆盖。由后罩21的前部和中心罩22包围发动机。上述的后罩21及中心罩22为树脂制。
中心罩22具备上下方向部分22a和从其下方大致向水平弯曲并向前方延伸出的腿部22b,上下方向部分22a形成发动机的维护盖,在其上端部内侧收容有将座椅20的前端部连结成转动自如的铰链的支承部45a。腿部22b形成将在踏板底板3上形成的维护开口(省略图示)覆盖成开闭自如的维护盖,使得能够对支承在其下方的蓄电池19(图2)等进行维护。
在座椅20和后罩21之间设置有大致呈带状的装饰件23,该装饰件23覆盖在后述的收纳箱45的上缘部与后罩21的上缘部之间形成的向前后方向延伸成大致带状的部分。装饰件23越过前部座席20a和后部座席20b的交界部,在交界部的附近延伸到后部座席20b下方,构成后支座24的一部分的把手部25的前端部位于装饰件23的后端部附近。装饰件23和后支座24涂装成相同金属色而呈现出一体感,宛如可以看成装饰件23与把手部25连续。
26是安装在后罩21的后端部的尾灯单元,27是摆动式动力单元,28是空气滤清器,29是后缓冲器。
图2是将图1中的车身罩类形成为虚线而表示车架30等的内部结构的图。车架30具备支承踏板底板3的底板部31。底板部31中,前后方向中间部大致呈水平部分,其前端部向上方弯曲而立起,并与沿着车身中心而在上下方向倾斜地配置的一根向下部32的下部连接。在向下部32的前端(上端)支承有头管33,通过该头管33将车把轴34支承为转动自如。车把轴34的下端经由底桥35与前叉74连接,上端与车把9连接。
36是从头管3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向前方斜上突出的支架,支承喇叭37。散热器38位于喇叭37的下方且头管33的前方,在支架36的前端部被向左右伸出的托架36a支承。39是设置在头管33的前表面下部的托架,40是排风引导件,41是散热器液的储存罐,储存罐41经由支架42及托架39等向头管33支承。
喇叭37、散热器38及储存罐41与前部车身罩5的前侧部分形状对应而以前方逐渐变低并同时向前方伸出的方式配置成在侧视观察下呈大致阶梯状。
底板部31的后部形成向上方弯曲而立起的柱部43,在其上端支承有后车架44的前端部。在后车架44的前部支承有向上方打开的树脂制的收纳箱45,在其后方支承有燃料箱46。它们的上方由开闭自如的座椅20覆盖,通过打开座椅20,能够向收纳箱45内放入或取出物品且能够对燃料箱46供油。46a为供油盖。
摆动式动力单元27被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后车架44上。摆动式动力单元27是与发动机47和变速器48一体化的部件,在发动机47附近部分经由连接机构27a向与柱部43的连接部附近的后车架44支承为摆动自如。
在变速器48的后端部支承有后轮2,且在变速器48的后端部与后车架44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器单元29。发动机47朝向从柱部43的上端向前方突出的后车架44的前端部下方配置成大致水平状态,从后方的空气滤清器28向其吸气口供给空气,从电子燃料喷射装置49供给燃料。
图3是底板部31部分的立体图。底板部31具备前后向上方弯曲的左右一对的管构件50,其各水平部的前后由横向管51、52连结。前侧的横向管51的中间部与向下部32的下端部焊接,后侧的横向管52与焊接于左右柱部43上的托架53的下端部间焊接。此外,在左右的管构件50的各水平部的外侧面焊接有金属制且板状的支承支架54。支承支架54沿着水平部向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外侧方伸出,在其上表面支承踏板底板3。支承支架54的伸出形状以前端侧变高的方式倾斜,且前端侧上表面与管构件50的水平部上表面为大致相同程度的高度。
各支承支架54中,在前后端及中央的三个部位设置有向管构件50侧突出的突部55,通过使各前端部向管构件50的侧面抵接而焊接,从而在前后方向三个部位向管构件50焊接结合。56利用支承支架54而配设,是在支承支架54的下表面支承的线缆类。57是踏板底板3的安装部。
如此,通过利用板状构件的支承支架54,能够使底板部31高刚性且轻量化。此外,通过形成为板状,线缆类56的支承变得容易。
后车架44是在前端部弯曲而向后方左右一对延伸的俯视观察下大致呈U字状的管构件,左右的管构件的各后端部之间由横向管44a(图2)连结。
58是从底板部31的后部向侧方伸出的踏板架,支承后座踏板18(图1)。
接下来,详细说明排风口8。图4是车身前部中的排风口8附近的部分的侧视图,表示由前部车身罩5覆盖的状态。图5是使前部车身罩5为虚线而表示展现内部结构的状态。图6是将排风口8放大显示的图,图7是沿图4的7-7线的剖视图。
如在上述图中明确所示,排风口8设置在侧视观察下一部分与头管33重叠的位置,且位于散热器38的后方。
排风口8大致呈飞去来器形状,前缘部60及后缘部61呈弯曲成各自类似的大致ㄑ字状(大致飞去来器形状,以下相同)的曲线,前缘部60与后缘部61由上端部62及下端部63连续。上端部62也为后端部。
前缘部60及后缘部61具备上部60b、61b及下部60c、61c,且所述上部60b、61b及下部60c、61c分别夹着最前方部60a、61a。最前方部60a、61a是向侧视观察下大致呈ㄑ字状的护腿件13的前方弯曲成凸状的部分。
如此,使护腿件13大致呈ㄑ字状是因为,通过沿着排风口8向前方凹陷,从而在与乘员的膝盖K(图1)之间形成足够的空间的缘故,该护腿件13的弯曲部位于座椅20的前端部的前方(参照图1),能够使膝盖K及腿F的移动具有充裕的空间,抑制乘员的膝盖K与护腿件发生干扰,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此外,通过将排风口8形成为大致飞去来器形状,能够提高冷却效率,因此能够同时满足舒适性与冷却效率的各自的提高。
排风口8的前缘部60中,由圆弧(ア一ル)形状的最前方部60a连结上部60b与下部60c。后缘部61也同样,由圆弧形状的最前方部61a连结上部61b与下部61c。但是,与最前方部60a相比,最前方部61a的曲率半径大,其结果是,前缘部60与后缘部61的间隔在最前方部60a、61a之间成为最宽的宽度,随着朝向上方及下方而变窄。
另外,排风口8的上部侧向斜上后方延伸,其长度比下部侧长。换言之,前缘部60及后缘部61中的上部60b及61b比下部60c及61c长。排风口8的下部侧向斜下后方延伸。
通过将排风口8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能够使排风顺畅。
并且,通过由圆弧形状连结上下,而整流成使行驶风流畅地排出,因此能够通过该整流效果提高排风效率。
此外,由于使上下较长的排风口8的前后宽度在散热器38与头管33之间前后扩大,并且使排风口8的指向方向比散热器38更加平缓地朝向后方,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排风口面积而增加排风量,能够在扩大排风量的同时高效地排出排风,从而能够实现冷却效率的提高。
如图6所示,后缘部61的上部61b侧以在侧视观察下一部分与头管33重叠的方式沿着头管33,与头管33的轴线L大致平行。
图6是简化而示意性的示出排风口及其周围构件中的主要的部件的关系的图。排风口8在侧视观察下与设置在散热器38的后方的排风引导件40的侧面开口40a部分重叠,将从侧面开口40a向外侧方流动的排风从排风口8向外部排出。侧面开口40a与排风口8的重叠部分即由影线表示的部分形成实际开口面积S。实际开口面积S越大,排风越顺畅。但是,该实际开口面积S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受护腿件13的形状等的制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飞去来器形状、与头管33及排风引导件40的特定的位置关系,尽可能地确保大的面积。
在排风口8上设置有排风口通风窗64。如图7所示,排风口通风窗64由具有间隔而平行配置的呈带板状的多个叶片板(羽根板)65构成,叶片板65的前端部66宽度变宽,其宽度W1比内侧部67的宽度W2大(W1>W2),由此,通过使最需要刚性的外侧部分的刚性高,使叶片板65内侧部67的壁厚薄,从而能够将内部空间变宽而使想要减少通气阻力的内部空间扩大,能够获得足够的刚性并确保排风空间。
因此,能够充分确保通风窗64的刚性,且同时不易妨碍暖排风的流动,能够抑制利用通风窗的排气效率的下降。
图8将前部车身罩5分解而表示结构各部分的侧面形状,图9是表示其正面或背面形状的图。在上述的图中,前罩12的上部前表面由前通风窗6覆盖,前通风窗6的上部前表面由前上罩5a覆盖。前通风窗6的中央下部6a与前端12d卡合而在对合部12h对接,中央下部6a由格栅罩5b覆盖。在由该格栅罩5b、前通风窗6及前罩12包围的空间中收容有前方向指示灯7,其周围被格栅罩5b、前通风窗6及前罩12支承。
在护腿件13的上部形成的开口部由大致呈心形的护腿件上部罩5c覆盖。
前罩12及护腿件13的各左右缘部12a及13a在侧面观察及正面观察时分别呈相同形状,并从前后重叠,各左右缘部12a及13a的侧视形状中,突片12c、12c在上下夹着最前方部12b而向后方突出,向在排风口8内形成的安装部68、68的内侧重叠并通过螺杆(省略图示)结合。安装部68、68夹着左右缘部13a的侧视形状下的最前方部13b而在上下形成。
在护腿件13的上部形成的伞状部13c的前端缘与前上罩5a、前通风窗6及前罩12的各上端缘连接。前通风窗6位于与排风口8大致同等高度,将通过前通风窗6的行驶风导向位于上部开口12e的内侧的散热器38。前端部12d向前方突出,成为连结左右的桥部,在其左右形成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两处的卡合突部12f,并向支架42(参照图5)卡合,由此,前罩12在左右两处向头管33侧被支承。
12g是形成在前端部12d的下方形成的开口部,前叉4进入其中并转动自如。
接下来,对散热器周围进行说明。图10是散热器38及其周围构件的立体图,图11是散热器38及其周围构件的主视图,图12是散热器38及其周围构件的侧视图,图13是排风引导件40的侧视图,图14是排风引导件40的主视图。
在上述的图中,在散热器38的前表面设置有冷却风扇70,其周围由散热器护罩71包围。散热器护罩71通过螺栓73在设置于上部71a的中央的安装突部72向在散热器38上表面中央突出的突起38a安装。在散热器38的上部,在突起38a的附近左右设置有突起38b,由此向设置在支架36上的托架安装。在散热器38的前表面下部,储存罐41向车宽方向横长配置。储存罐41与散热器38的注入口74之间由沿着冷却风扇70的周围弯曲的软管75连通。
在散热器护罩71的上部71a还在左右设置有安装部76a、76b(图10、图11),通过螺栓(省略图示)向设置在排风引导件40的上部40b上的螺母部78a、78b(图14)安装。在散热器护罩71及排风引导件40的各下部的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安装部79、80,将在散热器38的下部设置的安装部38c夹在中间并通过螺栓81(图11)共同紧固。
储存罐41支承在支架42上。支架42的后端向朝向车宽方向配置得长的横杆82焊接,向该横杆82的中间部焊接的托架83向后方延伸而安装在头管33的托架39(图5)上,由此支架42向头管33被支承。储存罐41的侧面通过螺栓84安装在该支架42的前端部。支架42的前端85向下方弯曲,在前端85设置有前罩12的安装孔85。
排风引导件40配置在散热器38的背面侧,通过螺栓与散热器38紧固而一体化。排风引导件40在侧视观察下大致呈コ字状,背面86向散热器38的后方具有间隔地配置,如图13、14所示,背面86的左右侧部形成向后方倾斜的引导面87,通过散热器38的暖排风沿着引导面87向外侧方流动。
在背面86的一部分(在本例中为左上角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鼓出部88,在鼓出部88的顶部88a形成有软管孔88b,上软管89a从软管孔88b向后方伸出。89b为下软管,与上软管89a一起向下方延伸出。
接下来,对前照灯11的校光(光轴调整)进行说明。图15是从正面表示前照灯11部分的图,图16是从后方表示车把罩10的图。
在上述的图中,前照灯11收容于在车把罩10的左右方向中央设置的前照灯用开口10a,且大致位于车把9的上方。设置在车把9的制动器的主工作缸90位于前照灯11的左右。
如图16可知,在车把罩11的背面(面对乘员的一侧)的左右设置有制动液的剩余量确认窗91。剩余量确认窗91设置在与主工作缸90重叠的位置,通过剩余量确认窗91能够确认主工作缸90的制动液剩余量,并且兼作为用于插入后述的校光调整时的调整用工具(旋具)的校光调整窗。
7b是从形成有前照灯用开口的中央部向左右延伸出的臂部,覆盖车把9的向左右延伸的部分。7c是仪表盘孔,在此面向仪表盘(省略图示)的显示部。7d是前照灯的安装突起,7e是各种开关类的按钮孔。
图17是前照灯11的主视图,前照灯11的外周形成壳体92,在壳体92的周围突出有安装部93,通过小螺钉等将安装部93分别向车把罩11的安装突起7d(图16)安装,由此,前照灯11被支承在车把罩10上。
电子管94位于前照灯11的中央,在电子管94的左右设置有光轴调整支点部95、第一光轴调整部96。光轴调整支点部95及第一光轴调整部96分别为后述的反射器的相对于壳体92的支承部,它们位于通过各自的中心的水平线H上。光轴调整支点部95构成光轴调整时的转动中心,第一光轴调整部96构成通过剩余量确认窗91而从后方进行操作的水平方向的光轴调整轴。
并且,上下方向的第二光轴调整部97位于光轴调整支点部95的下方且位于通过光轴调整支点部95的中心的垂直线V上。第二光轴调整部97可以从前方进行调整。
图18是沿图17的水平线H的前照灯11的18-18线的横截面。电子管94在壳体92内向反射器100安装,在使反射器100转动时电子管94一体地转动。
在反射器100的背面,连结臂98朝向光轴调整支点部95、第一光轴调整部96及第二光轴调整部97呈臂状地向三方突出,在各自的前端部设置有球面凹部99。光轴调整支点部95、第一光轴调整部96及第二光轴调整部97各自具备轴部和设置在轴部的前端部的球状部101,通过将各球状部101向球面凹部99嵌合而通过球接头结合。由此,各连结臂98相对于各球状部101能够向自由的方向相对运动。
光轴调整支点部95相对于壳体92固定,第一光轴调整部96相对于壳体92进退移动自如。由此,若利用调整用工具102(图19)使第一光轴调整部96进退,则反射器100相对于光轴调整支点部95的球状部101的中心在水平面内如虚线所示那样摆动,其结果是,能够对光轴C向左右方向进行角度调整。
图19表示该校光调整,从后方的剩余量确认窗91插入调整用工具102的前端,对第一光轴调整部96进行调整。如此,能够将用于确认主工作缸90的剩余量的剩余量确认窗91兼作为校光调整窗,能够削减开口数。
图20是图17的20向视图,图21是图20的21-21线剖视图,表示第二光轴调整部97。
第二光轴调整部97通过螺钉进退自如地结合于从壳体92的下部突出的突部103上,通过突部103的前端侧进入壳体92内,如图21所示,前端的球状部101与设置在从反射器100一体地突出的连结臂98上的球面凹部99转动自如地结合。
因此,若通过调整用工具102使第二光轴调整部97进退,则球面凹部99与球状部101共同进退。此时,如图17所示,由于第二光轴调整部97位于光轴调整支点部95的垂直线V上,因此第二光轴调整部97以光轴调整支点部95及第一光轴调整部96的各球状部101为中心绕图17所示的水平线H摆动。
因此,如图22所示,电子管94能够与反射器100共同向上下方向摇动,从而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光轴C的角度调整。
因此,根据该校光调整结构,上下及左右方向的校光调整变得自如,并且能够从前方及后方进行调整。
另外,第二光轴调整部97还能够从车把罩11的后方侧进行调整。此时,可以在车把罩11的背面侧设置校光调整窗。

Claims (3)

1.一种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其具备包括从前方覆盖头管的前罩的前部车身罩和收容在该前部车身罩的内侧且向头管的前方配置的散热器,在前罩的所述散热器前方部分设置空气取入口,且在前部车身罩中的覆盖散热器后侧的部分的左右设置用于将冷却散热器后的暖排风排出的排风口,所述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口为向下长的形状,且该排风口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侧视观察下与散热器重叠,
所述排风口的前缘中位于从与散热器重叠的部分向上方的位置的前缘以在侧视观察下相对于散热器的长度方向平缓地倾斜且指向斜上后方的方式延伸,并且排风口的后缘中的至少上部与头管的轴线大致平行且位于沿着头管的前缘的位置,
所述排风口的比与散热器重叠的部分靠下部的前缘及后缘向后方斜下地倾斜,
所述排风口的前缘的上部与下部及后缘的上部与下部分别由曲线连结,
并且,所述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具备座椅和从前方覆盖就坐在该座椅上的乘员的腿的护腿件,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护腿件上,且配置成与所述座椅上表面大致同一高度,并且所述护腿件的背面侧在侧视观察下为沿着所述排风口向前方凹陷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口的后缘部的上部侧以在侧视观察下一部分与头管重叠的方式配置,所述排风口在侧视观察下与设置在散热器的后方的排风引导件的侧面开口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风口上设置具有向车辆前后延伸的多个叶片板的通风窗,该叶片板的壁厚形成为内侧薄、外侧厚。
CN2009801089414A 2008-03-31 2009-02-18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4015A JP5202075B2 (ja) 2008-03-31 2008-03-31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JP2008-094015 2008-03-31
PCT/JP2009/052783 WO2009122800A1 (ja) 2008-03-31 2009-02-18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283A CN101970283A (zh) 2011-02-09
CN101970283B true CN101970283B (zh) 2013-03-06

Family

ID=4113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9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0283B (zh) 2008-03-31 2009-02-18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258611B1 (zh)
JP (1) JP5202075B2 (zh)
CN (1) CN101970283B (zh)
ES (1) ES2514565T3 (zh)
TW (1) TWI378040B (zh)
WO (1) WO2009122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4396B2 (ja) * 2011-03-18 2015-0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771100B2 (ja) * 2011-09-06 2015-08-2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740010B2 (ja) * 2011-12-21 2015-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4144846B (zh) * 2012-03-08 2016-06-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JP5869964B2 (ja) * 2012-05-31 2016-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防風構造
CN102689588A (zh) * 2012-06-21 2012-09-2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散热器挡风板
EP2712795B1 (en) 2012-09-28 2015-08-05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JP6183795B2 (ja) * 2013-02-27 2017-08-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TWI558583B (zh) * 2014-05-30 2016-11-21 Kwang Yang Motor Co Locomotive engine cooling structure
JP6117831B2 (ja) * 2015-01-29 2017-04-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JP6163518B2 (ja) * 2015-07-23 2017-07-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IT201600122659A1 (it) * 2016-12-02 2018-06-02 Piaggio & C Spa Sistema di raffreddamento per motori
JP2022044201A (ja) * 2020-09-07 2022-03-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ルーバー部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674A (zh) * 1999-05-31 2000-1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外罩的放热孔和外罩成形用金属模装置
JP3791897B2 (ja) * 2000-12-05 2006-06-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の導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3491U (ja) * 1983-08-29 1985-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ハンドルグリップヒ−タ装置
JPS6072384U (ja) * 1983-10-26 1985-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
JPS6110236U (ja) * 1984-06-26 1986-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前部通風構造
JPH0818591B2 (ja) * 1992-10-30 1996-02-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3656931B2 (ja) * 1996-12-04 2005-06-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用フロントカバー構造
JP3847087B2 (ja) * 2000-12-05 2006-1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3824007B2 (ja) * 2005-04-28 2006-09-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674A (zh) * 1999-05-31 2000-1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外罩的放热孔和外罩成形用金属模装置
JP3791897B2 (ja) * 2000-12-05 2006-06-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の導風構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73069A 2002.06.18
JP特许3791897B2 2006.04.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8611A4 (en) 2013-02-20
TWI378040B (en) 2012-12-01
ES2514565T3 (es) 2014-10-28
JP5202075B2 (ja) 2013-06-05
WO2009122800A1 (ja) 2009-10-08
CN101970283A (zh) 2011-02-09
JP2009241901A (ja) 2009-10-22
EP2258611A1 (en) 2010-12-08
EP2258611B1 (en) 2014-07-23
TW200946376A (en) 200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283B (zh) 踏板型车辆的导风结构
US8267460B2 (en) Front cover for a vehicle
CN100588871C (zh) 车辆的前照灯装置
US7802907B2 (en) Vehicle
CA2645626C (en) Motorcycle cowl stay
CN101423086B (zh) 摩托车
CN101970282B (zh) 鞍座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US6799872B2 (en) Headlight for motorcycle
US9346507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20120285762A1 (en) Motorcycle
CN102582741A (zh) 跨骑型车辆
CA2645388C (en) Motorcycle air bag module support arrangement
BR102016001020B1 (pt) Estrutura de cobertura lateral de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em selim
CN102963472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CN102001379B (zh) 机动两轮车的前灯装置
US8042636B2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 vehicle
EP2876027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443857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CN106005126A (zh) 设有信号装置的鞍骑型车辆
US7398746B2 (en) Vehicle
CN100447039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体罩
JP4198779B2 (ja) ホーンカバー装置
EP3939869A1 (en) Headlamp unit for a saddle-type motorcycle
JP2008296668A (ja) 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