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3721A -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3721A
CN1363721A CN01143331A CN01143331A CN1363721A CN 1363721 A CN1363721 A CN 1363721A CN 01143331 A CN01143331 A CN 01143331A CN 01143331 A CN01143331 A CN 01143331A CN 1363721 A CN1363721 A CN 1363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high frequency
conductor plate
plas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3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6450C (zh
Inventor
青田幸人
金井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63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3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64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64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532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5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 C23C16/515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s using pulsed dischar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37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controlling of the discharge by modulation of energy
    • H01J37/32155Frequency modul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在所述阴极的后侧设置至少一个导体板,导体板与所述阴极和相对电极直流电绝缘,并且用一屏蔽壁封闭所述阴极和导体板,以便由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不小于一个预定值。由此,能够实现高质量的、高速的等离子体处理。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高频放电的沉积膜形成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等离子体CVD设备、等离子体蚀刻设备或制造硅基非晶或微晶半导体(如太阳能电池、光电元件、显示器等)所用的类似设备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采用等离子体形成实用薄膜的沉积膜形成方法中,通常采用频率从13.56MHz到VHF频带或进一步到微波频带的高频等离子体,以便采用非晶薄膜或晶体薄膜来完成半导体元件、光电元件等。
例如,在采用高频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CVD方法中,已经形成硅基半导体元件(如太阳能电池等)的非晶薄膜或晶体薄膜。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非晶或晶体薄膜,仅仅产生获得高质量薄膜和引起表面反应所需要的原子团是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就要减少高频电源的供给量,以控制那些对形成高质量薄膜所不必要的原子团(radical)的产生。
可是,这种方法对提高生产率来说是不够的,并且不适合于工业上采用。所以,人们努力增加沉积速率。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对大体积的源气体进行分解,于是,有效的方法是增加高频电源的供给量和提高高频电源的频率,以增大等离子体浓度。
可是,增加高频电源(功率)将导致不仅形成高质量薄膜所需要的原子团,而且形成降低薄膜质量的原子团或离子。进一步,活性原子团(如SiH2等)有以群集状增长的趋向,并且包含大量活性原子团(如SiH2等)的等离子体将把SiH2或群集体结合到半导体薄膜中而提供有缺陷的薄膜,这样就不能获得良好的半导体薄膜。
例如,当发明人在一块500mm×850mm的衬底(也用作接地电极)上用一种等离子体CVD设备(该设备具有500mm×850mm的平行板式阴极,并提供13.56MHz的高频电源)以15/秒的沉积速度形成一种非晶硅薄膜时,薄膜中SiH2含量达到约10%,由此不能够获得最佳的薄膜。相反,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副产品,在放电空间的一个端部沿源气体流动方向产生一种粉状物质(聚硅烷粉末等)。
按照至今为止掌握的情况,已尝试施加一种脉冲方式的高频电源来抑制活性原子团长成群集体(cluster)的方法,由此防止粉末物质或类似物的产生。
例如,公开号为平5-226681、平5-51753和平8-20874等的日本专利公报中描述了通过给高频电源施加幅度调制的薄膜形成粉尘减少方法和碎片减少方法。然而对所形成的薄膜质量特性数据几乎没有任何描述,对沉积速度也没有清楚地描述。
本发明人将一种带有低频脉冲调制的高频电源施加到通常的平行板式电极上,并研究了其结果。可是,即使当脉冲调制频率和占空因数变化时,在所形成的半导体薄膜中的SiH2含量也几乎没有减少,不能获得具有良好薄膜特性(例如光/暗电导率等)的薄膜。进一步,薄膜沉积速率低到约3/秒。其原因是在调制脉冲上升时施加的放电开始电压变高,由此气体被分解成各种原子团和离子,并且不能够仅仅有选择地大量产生那些形成高质量薄膜所需要的原子团。
这样,按照通常的方法,因为沉积膜的缺陷密度由于气体的聚合或离子的轰击而变高并且难于达到良好的薄膜质量,所以从生产率方面看,一般考虑采用3/秒或更低的薄膜形成速度。
可是,为了提高大面积产品的生产率,例如采用硅基非晶或晶体薄膜等的半导体的显示器或太阳能电池,有必要以比以前高的质量并以高速度大面积地形成如硅基非晶或晶体薄膜等这样的半导体薄膜。溅射设备和蚀刻设备也有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高质量、高速度的等离子体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沉积膜形成方法和设备,其能够以高速度大面积地形成没有缺陷或光降解作用的高质量沉积膜,并且甚至在采用等离子体CVD方法、溅射方法等形成沉积膜时也能够以高速度大面积地形成高质量沉积膜。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包括将气体引入已经在其中设有一个阴极和一个与所述阴极相对的相对电极的放电空间中,并且通过高频电源将所述气体转换成等离子体来处理一个物品,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阴极的后侧设置至少一个导体板,导体板与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直流电绝缘(d.c.potentially insulated);
用一屏蔽壁封闭所述阴极和导体板,以按这样的方式构成一个放电空间:由所述阴极和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不小于一个预定值;以及
给所述阴极供给具有脉冲调制的高频电源,以将气体转换为等离子体。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由所述阴极和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为1/3或更大。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设置为50Hz到100KHz。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高频施加时间与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的周期之间的比率(占空因数)被设置在15%到60%的范围内。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采用30MHz到150MHz电源频率的高频电源作为所述高频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它具有一个放电空间,在所述放电空间内设有一个阴极和一个与所述阴极相对的相对电极,用于将气体引入到该放电空间内,并通过高频电源将所述气体转换为等离子体,以处理一种物品,该设备包括:
在所述阴极后侧设置的至少一块导体板,导体板与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直流电绝缘;
用于封闭所述阴极和所述导体板的一个屏蔽壁;
放电空间这样构成:由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不小于一个预定值;以及
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放电空间供给具有脉冲调制的高频电源。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所述设备构成为:由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为1/3或更大。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脉冲调制装置,用于将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设置为50Hz到100KHz。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将高频施加时间与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周期的百分比(占空因数)设置在15%到60%的范围内的装置。
优选方案是,在该方法中,所述设备构成为:将频率为30MHz到150MHz的高频电源作为所述高频电源。
所述相对电极优选是一个接地电极。
另外,所述相对电极也可以作为要被处理的一个物品(简称为“物品”),如基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沉积膜处理设备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沉积膜处理设备实例的示意图;
图3显示出在实例2中描述的10KHz的脉冲调制频率下的膜形成速率(沉积速率)的分布曲线;
图4显示出在实例2、实例1中描述的10KHz的脉冲调制频率下的光电导率(photoconductivity)的分布曲线;
图5显示出在实例2中描述的脉冲调制频率与薄膜SiH2含量的关系曲线;
图6显示出在实例3中描述的脉冲调制占空因数与薄膜SiH2含量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等离子体CVD设备。
在该设备中,通过使得电极间耦合电容与阴极和屏蔽壁底面之间的耦合电容的比率大于通常的设备的比率,并且使导体板按上述方式构成,辐射到放电空间的功率可得到提高,以进一步增大沉积膜的沉积率。
进一步,由于电极间耦合电容大,可将在调制脉冲上升时的放电开始电压控制得较低,这样在保持高薄膜形成速度的同时,能够防止在每一调制脉冲周期中在放电开始时产生的活性原子团混入到薄膜中或者防止离子对薄膜的损坏。进一步,可以抑制膜形成过程中作为副产品的粉末物质的产生。
进一步,通过采用这种膜形成方法,在大面积反应空间内保持10/秒或更高的高膜形成速率的同时,能够形成比以前优异的非晶和微晶硅膜,这些硅膜带有较少的悬空键。进一步,能够形成具有很少光降解作用的半导体薄膜。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到等离子体CVD设备,而且也能够应用到溅射设备和蚀刻设备,并且还能实现大面积的高速等离子体处理设备。
上述的这些效果是基于下面描述的发现得到的,这些发现是本发明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研究的结果。
即,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在电容性耦合平行板电极结构中,当导体板以这样的状态设置在阴极的后侧:相对于阴极和作为相对电极的接地电极的直流电压绝缘,并且使得由所述导体板后侧的屏蔽壁底面和阴极提供的耦合电容大约为360pF,电极间耦合电容大于120pF,且选择合适的脉冲调制频率和占空因数(duty),并且VHF频带的高频电源由此被调制并被供给放电空间时,能够高速形成薄膜,同时极大地减少了薄膜的SiH2含量。进一步,已经发现:可以大大抑制称之为聚硅烷的作为副产品的粉末物质的产生。
所以,显然每一脉冲上升时的放电开始电压能够被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在高的放电开始电压时产生活性原子团,并且能够抑制产生群集,进一步,由于放电开始电压造成的离子对薄膜的损坏也能够抑制,同时改进了高频电源的供给效率并且以高速度形成薄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并且通过给阴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供给高频电源,同时以50Hz到100KHz范围内的调制频率进行脉冲调制,在薄膜中混入的如SiH2等的活性原子团能够被控制到2%或更低。作为副产品的粉末物质的产生可被更有效地抑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并且通过给阴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供给高频电源,同时以15%到60%范围内的占空因数进行脉冲调制,在薄膜中混入的如SiH2等的活性原子团能够被控制到2%或更低。作为副产品的粉末物质的产生可被有效抑制。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可以有效地用在使用脉冲调制的高频等离子体的沉积膜形成方法中。尤其是在30Hz到150MHz范围内的脉冲调制效果显著。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和图2各自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沉积膜处理设备的一个实例。
在图1和图2中,参考数字1表示形成等离子体CVD室的真空容器。参考数字2表示气体供给装置,它用于从等离子体CVD室的一个部分提供源气体,并且在等离子体CVD室的反应空间12内通过高频辉光放电进行沉积膜形成工艺。参考数字3表示等离子体CVD室加热器,参考数字4表示衬底加热器,参考数字5表示气体流动方向。参考数字6表示高频电源。
参考数字7表示对着阴极8的接地电极(衬底支架),参考数字9表示绝缘体(石英),参考数字10表示导体板,它设置在阴极8的后侧,并且通过绝缘体9与阴极8和接地电极7的直流电压绝缘。在图1中设有三个导体板,在图2中设一个导体板。
参考数字11表示屏蔽壁(屏蔽壳),参考数字12表示反应空间(放电空间),参考数字13表示排气装置,参考数字14表示电极间距离,参考数字15表示脉冲调制电路,参考数字16表示屏蔽壁底面。
放电空间是这样构成的:阴极8和导体板10大致被屏蔽壁11封闭,由阴极8和接地电极7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阴极8和导体板10后侧的屏蔽壁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的比率约为1/3或更大。
然后,通过给阴极8供给高频电源,同时进行脉冲调制,并且通过适当地调节频率、反应空间压力、电极间耦合电容和源气体种类,能够形成高质量沉积膜,同时能够在大面积内高速形成薄膜。
这样,能够有效地被抑制当形成沉积膜时作为副产品的聚硅烷粉末的产生,并可以提供具有很高生产率的沉积膜形成方法和设备。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例1)
在实例1中,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利用等离子体CVD的沉积膜形成方法和设备进行试验,观察在非晶硅薄膜中SiH2含量的变化。
反应空间为510mm×510mm,阴极尺寸为504mm×504mm,电极间耦合电容(40pF)与阴极和屏蔽壁底面的耦合电容(210pF)之间的比率(下称“电极耦合电容比率”)约为1/5。
膜形成工艺通过下列步骤完成。首先,用排气装置将真空容器1抽真空到1Pa或更低。然后,以100sccm的流速引入氩气,将反应室内的压力保持在13Pa。
然后,将电源供给到衬底加热器,保持这种状态2小时。当等离子体CVD室内的衬底温度变得稳定时,停止引入氩气,并且从气体供给装置2以500sccm的流速供给源气体SiH2和以1000sccm的流速供给用于稀释的氢气。
然后,将等离子体反应空间内的压力控制到133Pa,用10KHz的调制频率和50%的占空因数调制VHF 30MHz和800W的高频电源,并供给到阴极,膜的形成过程进行8分钟。这样,供给VHF频带的高频电源来在硅片衬底上沉积非晶硅膜。
接下来,停止高频电源的供给,并且源气体和稀释气体的供给和加热电源的供给均停止。然后,排空真空容器和排气装置,用N2使这些装置的压力达到大气压。
之后,用FT-IR(商标名:1720X,Parkin Elmer公司制造)按照透射法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的2007cm-1(SiH)和2085cm-1(SiH2)的吸收量测量并计算沉积在硅片衬底上的非晶硅膜中的氢原子含量。
结果,在非晶硅膜中的SiH2含量高达27%。另外,聚硅烷粘敷到放电空间,不能够获得质量良好的薄膜。
下一步,改变电极间距离以将电极耦合电容比率改变为1/3,并且按照上述过程进行膜形成工艺。
当电极耦合电容比率为1/3时,没有产生聚硅烷,放电变得平稳
之后,按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测量在样品衬底上这样形成的薄膜中的SiH2含量,结果良好,该含量为1.9%。
进一步,当电极间的距离减小,将电极耦合电容比率增加到1/1时,按照上述过程进行膜形成工艺,并且按照上述方法测量样品衬底上形成的薄膜中的SiH2含量,结果优异,该含量为0.2%。
(实例2)
在实例2中,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的利用等离子体CVD的沉积膜形成方法和设备进行试验,根据调制频率的变化,观察在非晶硅薄膜中SiH2含量的变化和光/暗电导率的变化。
反应空间为860mm×510mm,阴极尺寸为854mm×504mm,电极耦合电容比率为1/1。
膜形成工艺通过下列步骤进行。首先,用排气装置将真空容器1抽真空到1Pa或更低然后,以100sccm的流速引入氩气,将反应室内的压力保持在13Pa。
然后,将电源供给到衬底加热器,保持这种状态2小时。当等离子体CVD室内的衬底温度变得稳定时,停止引入氩气,并且从气体供给装置2以500sccm的流速供给源气体SiH2和以1000sccm的流速供给用于稀释的氢气。
然后,将等离子体反应空间内的压力控制到133Pa,用50KHz的调制频率和50%的占空因数调制VHF 60MHz和800W的高频电源,并供给到阴极,膜形成工艺进行8分钟。这样,供给高频电源以在一个玻璃衬底上和一个硅片衬底上沉积非晶硅膜,每一衬底的尺寸分别为854mm×504mm。
接下来,停止高频电源的供给,并且源气体和稀释气体的供给和加热电源的供给均停止。然后排空真空容器和排气装置,用N2气体使这些装置的压力达到大气压。
随后,调制频率变化到200KHz,按上面提到的过程重复膜形成工艺,以产生非晶硅膜样品。
接着,采用实例1中描述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计算沉积在硅片衬底上的每一非晶硅膜中的氢原子含量。
另外,间隙为250μm、总长度为5cm的梳状电极被蒸发在沉积到玻璃衬底上的每一非晶硅膜上,并且采用由以4E15光子/cm2·秒强度发射633nm的光线的激光器、电源和微安计构成的光敏度测量装置(商品名:4140B,HP公司制造),测量光电导率σp(S/cm)和暗电导率(dark conductivity)σd(S/cm),然后计算光电导率和暗电导率的比率(σp/σd;称之为“光/暗电导率比率”)。
结果,如图5所示,在调制频率从50Hz到10KHz时在非晶硅膜中的SiH2含量小于1原子%,获得很好的结果,并进一步获得良好的结果,即,光/暗电导率比率σp/σd为5或更大的数值。此外,在100KHz的调制频率下获得1.8原子%的良好结果。
图3是一曲线图,表示当在上面描述的10KHz的脉冲调制频率下测量时,根据衬底表面上的位置,膜形成速率(沉积速率)的分布;图4是一个曲线图,表示在上面描述的10KHz的脉冲调制频率下获得的光电导率、暗电导率和光/暗电导率比率的变化。在图3和图4中,横坐标上的位置表示沿图1中气流方向5中衬底上游端的距离。
(实例3)
在实例3中,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等离子体CVD方法的沉积膜形成设备,并按照实例2中描述的过程在调制频率为10KHz、占空因数从10%变化到80%的情况下,确定每一非晶硅膜中的SiH2含量。
等离子体反应空间为860mm×510mm,阴极尺寸为854mm×504mm,电极耦合电容比率设置为1/1。1000sccm流速的用于稀释的氢气和500sccm流速的源气体SiH4流入等离子体反应空间。反应空间压力被保持在133Pa。VHF 60MHz的高频电源在上面提到的条件下被脉冲调制,并施加到阴极,膜形成工艺进行10分钟,分别在一个硅片衬底和一个玻璃衬底上沉积非晶硅膜。
然后,采用实例1和2中描述的测量方法测量和计算所沉积的非晶硅膜的红外吸收光谱和光/暗电导率。
结果,对于从15%到60%的每一占空因数,薄膜中的SiH2含量为1原子%或更低,如图6所示,光/暗电导率比率σp/σd为5或更大的数值,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可是,当占空因数为10%时,放电变得不稳定。
(实例4)
在实例4中,反应空间为510mm×510mm,阴极尺寸为504mm×504mm,电极耦合电容比率设置为2/1。
按照实例2描述的过程进行膜形成工艺。为了形成膜,使500sccm流速的源气体SiH2和1000sccm流速的用于稀释的氢气流入等离子体反应空间。
然后,等离子体反应空间内的压力被控制在133Pa,并且用10KHz的调制频率和50%的占空因数脉冲调制VHF 150MHz和800W的高频电源,并供给到阴极,膜形成工艺进行10分钟。这样,供给VHF频带的高频电源,分别在一个玻璃衬底上和一个硅片衬底上沉积非晶硅膜。
接下来,停止VHF频带的高频电源的供给,随后源气体和稀释气体的供给和加热电源的供给均停止。然后,排空真空容器和排气装置内部,用H2气体使这些装置的压力达到大气压。
然后,采用实例1和实例2中描述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计算在玻璃衬底和硅片衬底上的非晶硅膜的红外吸收光谱和光/暗电导率。
结果,非晶硅膜的SiH2含量为0.2原子%,这一结果被评价为良好的非晶硅膜。
(比较例)
在一个比较例中,反应空间为860mm×510mm,阴极尺寸为854mm×504mm,电极耦合电容比率设置为1/1。在500sccm的源气体SiH4流速、1000sccm的氢气流速、133Pa的膜形成压力、60MHz和400W的高频电源的条件下,在不加脉冲调制的情况下,将高频电源供给到放电空间。按照实例2所述的过程进行膜形成工艺。
然后,采用实例1所述的测量方法测量红外吸收光谱。
结果,在薄膜中的SiH2含量为2.2原子%,这一结果显示出薄膜质量劣于加脉冲调制时形成的薄膜质量。
(实例5)
在实例5中,采用本发明的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利用等离子体CVD的沉积膜形成设备,并采用10KHz的调制频率和50%的占空因数在玻璃衬底上沉积微晶硅膜。
等离子体反应空间为510mm×510mm,阴极尺寸为504mm×504mm,电极耦合电容比率设置为1/2。2000sccm流速的用于稀释的氢气和50sccm流速的气体SiH4流入等离子体反应空间,并且将玻璃衬底加热并保持到300℃。反应空间内压力被保持在266Pa。
VHF 60MHz和1200W的高频电源在上面提到的条件下被脉冲调制,并施加到阴极,膜形成工艺进行60分钟,在一个玻璃衬底上沉积微晶硅膜。然后,当沉积的微晶硅膜使用Raman分光镜(商品名:NRS200C,Nihon Bunko公司制造)测量时,在520cm-1附近观察到急剧的信号上升,从而证实了结晶性。
已经证实,当电极耦合电容比率被设置为1/2,远大于常规比率1/5,并且在脉冲调制下供给高频电源时,与常规方式获得的薄膜相比结晶性得到改进
如上所述,按照上面提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特别是硅基非晶或微晶薄膜等的半导体可以改进产品的生产率,并且可以以高速度大面积地形成比常规产品质量好的硅基非晶或微晶薄膜等的半导体。此外,在所制成的产品中不存在缺陷,能够形成没有光降解作用的较高质量的实用薄膜和高质量的薄膜,
另外,在使用等离子体CVD方法、溅射方法等的沉积膜形成过程中,也可以实现大面积等离子体,并且在没有缺陷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沉积膜的处理,而这在常规技术中是不能实现的。此外,本发明可被应用到等离子体蚀刻技术中,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Claims (10)

1.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包括将气体引入已经在其中设有一个阴极和一个与所述阴极相对的相对电极的放电空间中,并且通过高频电源将所述气体转换成等离子体来处理一个物品,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所述阴极的后侧设置至少一个导体板,导体板与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直流电绝缘;
用一屏蔽壁封闭所述阴极和导体板,以按这样的方式构成一个放电空间:由所述阴极和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不小于一个预定值;以及
给所述阴极供给具有脉冲调制的高频电源,以将气体转换为等离子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阴极和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为1/3或更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设置为50Hz到100K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频施加时间与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的脉冲重复时间之间的比率(占空因数)被设置在15%到60%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30MHz到150MHz电源频率的高频电源作为所述高频电源。
6.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具有一个放电空间,在所述放电空间内设有一个阴极和一个与所述阴极相对的相对电极,用于将气体引入到该放电空间内,并通过高频电源将所述气体转换为等离子体,以处理一种物品,该设备包括:
在所述阴极后侧设置的至少一块导体板,导体板与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直流电绝缘;
用于封闭所述阴极和所述导体板的一个屏蔽壁;
放电空间这样构成:由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不小于一个预定值;以及
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放电空间供给具有脉冲调制的高频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构成为:由所述阴极和所述相对电极提供的电极间耦合电容与由所述阴极和设在所述导体板的后侧的屏蔽壁的底面提供的耦合电容之间的比率为1/3或更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脉冲调制装置,用于将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设置为50Hz到100KHz。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将高频施加时间与脉冲调制的调制频率周期的百分比(占空因数)设置在15%到60%的范围内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构成为:将频率为30MHz到150MHz的高频功率作为所述高频电源的高频功率。
CNB011433310A 2000-09-14 2001-09-14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64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79756A JP4557400B2 (ja) 2000-09-14 2000-09-14 堆積膜形成方法
JP279756/2000 2000-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3721A true CN1363721A (zh) 2002-08-14
CN1226450C CN1226450C (zh) 2005-11-09

Family

ID=1876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33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6450C (zh) 2000-09-14 2001-09-14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6720037B2 (zh)
EP (1) EP1188847B1 (zh)
JP (1) JP4557400B2 (zh)
KR (1) KR100491953B1 (zh)
CN (1) CN1226450C (zh)
DE (1) DE60142605D1 (zh)
TW (1) TWI22462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886A (zh) * 2008-12-19 2011-11-23 朗姆研究公司 在等离子体处理系统中控制离子能量分布
CN103597119A (zh) * 2009-07-08 2014-02-19 普拉斯玛斯公司 用于等离子体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70627A (zh) * 2015-07-15 2015-11-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减少基片材料受高能离子轰击损伤的方法
CN112424904A (zh) * 2018-08-14 2021-02-26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控制等离子体加工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09711A1 (de) * 2001-09-14 2004-09-1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Einätzen von Strukturen in einem Ätzkörper mit einem Plasma
JP2004095953A (ja) * 2002-09-02 2004-03-25 Canon Inc 窒化シリコンの堆積膜形成方法
US7582185B2 (en) * 2002-12-26 2009-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lasma-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5050905A (ja) * 2003-07-30 2005-02-24 Sharp Corp シリコン薄膜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050224343A1 (en) * 2004-04-08 2005-10-13 Richard Newcomb Power coupling for high-power sputtering
JPWO2006022179A1 (ja) * 2004-08-24 2008-05-08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クラスタフリーのアモルファスシリコン膜と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060065524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Richard Newcomb Non-bonded rotatable targets for sputtering
US20060096855A1 (en) * 2004-11-05 2006-05-11 Richard Newcomb Cathode arrangement for atomizing a rotatable target pipe
JP2006323721A (ja) * 2005-05-20 2006-11-30 Fuji Xerox Co Ltd 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サーバ及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US20060278524A1 (en) * 2005-06-14 2006-12-14 Stowell Michael W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ting power signals to control sputtering
US20070095281A1 (en) * 2005-11-01 2007-05-03 Stowell Michael W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function ramping of microwave liner discharge sources
US7842355B2 (en) * 2005-11-01 2010-11-30 Applied Material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tion of power and power related functions of PECVD discharge sources to achieve new film properties
JP4966083B2 (ja) * 2007-04-25 2012-07-04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成膜装置
EP2332164A1 (en) * 2008-09-03 2011-06-15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Low pressure high frequency pulsed plasma reactor for producing nanoparticles
US20100116334A1 (en) * 2008-11-07 2010-05-13 United Solar Ovonic Llc Vhf energized plasma deposi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in film materials
US8765232B2 (en) 2011-01-10 2014-07-01 Plasmasi,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electric deposition
US9299956B2 (en) 2012-06-13 2016-03-29 Aixtron, Inc. Method for deposition of high-performance coatings and encapsulated electronic devices
US10526708B2 (en) 2012-06-19 2020-01-07 Aixtron Se Methods for forming thin protective and optical layers on substrates
JP6488150B2 (ja) * 2015-02-27 2019-03-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1239A (en) * 1982-07-30 1984-07-24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Reduced capacitance electrode assembly
JPS639117A (ja) * 1986-06-30 1988-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薄膜形成装置
CH668145A5 (fr) * 1986-09-26 1988-11-30 Inst Microtechnique De L Unive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e depot de silicium amorphe hydrogene sur un substrat dans une enceinte a plasma.
US4802968A (en) * 1988-01-29 1989-0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F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H029115A (ja) * 1988-06-28 1990-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製造装置
US4948458A (en) * 1989-08-14 1990-08-14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agnetically-coupled planar plasma
JPH0469465U (zh) * 1990-10-22 1992-06-19
JPH08977B2 (ja) 1991-08-22 1996-01-10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cvd法及び装置
JPH05226681A (ja) 1992-02-13 1993-09-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樹葉状太陽電池
US5932302A (en) * 1993-07-20 1999-08-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with ultrasonic vibration a carbon coating
JPH07230899A (ja) * 1994-02-18 1995-08-29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3126594B2 (ja) 1994-07-07 2001-01-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プラズマcvd法を用いる成膜方法
JP2956494B2 (ja) * 1994-10-26 1999-10-04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H08167594A (ja) * 1994-12-15 1996-06-25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CA2197978A1 (en) * 1995-06-19 1996-12-20 Paul D. Spence Discharge methods and electrodes for generating plasmas at one atmosphere of pressure, and materials treated therewith
KR100226366B1 (ko) * 1995-08-23 1999-10-15 아끼구사 나오유끼 플라즈마장치 및 플라즈마 처리방법
JP3119172B2 (ja) * 1995-09-13 2000-12-18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cvd法及び装置
JP3823001B2 (ja) * 1996-03-29 2006-09-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3238082B2 (ja) * 1996-05-16 2001-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製造装置
JP3122618B2 (ja) * 1996-08-23 2001-01-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H1088358A (ja) * 1996-09-12 1998-04-07 Canon Inc プラズマcvd法によるアモルファスシリコン系堆積膜の形成方法
US6152071A (en) * 1996-12-11 2000-1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igh-frequency introducing means, plasma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plasma treatment method
JP3496423B2 (ja) * 1997-01-14 2004-02-09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cvd法及び装置
JP3630982B2 (ja) 1997-05-22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868120B2 (ja) * 1997-06-11 1999-03-1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ビーム励起プラズマ発生装置
US6041734A (en) * 1997-12-01 2000-03-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Use of an asymmetric waveform to control ion bombardment during substrate processing
JP4130255B2 (ja) * 1998-04-08 2008-08-06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20020056415A1 (en) * 1999-01-29 2002-05-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olar cells
JP4351755B2 (ja) * 1999-03-12 2009-10-28 キヤノンアネルバ株式会社 薄膜作成方法および薄膜作成装置
US6478924B1 (en) * 2000-03-07 2002-11-12 Applied Materials, Inc. Plasma chamber support having dual electrodes
US6857387B1 (en) * 2000-05-03 2005-02-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Multiple frequency plasma chamber with grounding capacitor at cathode
US6428859B1 (en) * 2000-12-06 2002-08-06 Angstron Systems, Inc. Sequential method for depositing a film by modulated ion-induc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MII-AL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7886A (zh) * 2008-12-19 2011-11-23 朗姆研究公司 在等离子体处理系统中控制离子能量分布
CN103597119A (zh) * 2009-07-08 2014-02-19 普拉斯玛斯公司 用于等离子体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5070627A (zh) * 2015-07-15 2015-11-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减少基片材料受高能离子轰击损伤的方法
CN105070627B (zh) * 2015-07-15 2017-06-2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减少基片材料受高能离子轰击损伤的方法
CN112424904A (zh) * 2018-08-14 2021-02-26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控制等离子体加工的系统和方法
CN112424904B (zh) * 2018-08-14 2024-03-29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控制等离子体加工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88847A3 (en) 2004-01-14
JP4557400B2 (ja) 2010-10-06
TWI224628B (en) 2004-12-01
EP1188847A2 (en) 2002-03-20
US20030070759A1 (en) 2003-04-17
CN1226450C (zh) 2005-11-09
KR20020021337A (ko) 2002-03-20
US6720037B2 (en) 2004-04-13
US7587989B2 (en) 2009-09-15
JP2002093721A (ja) 2002-03-29
DE60142605D1 (de) 2010-09-02
US20040140036A1 (en) 2004-07-22
KR100491953B1 (ko) 2005-05-31
EP1188847B1 (en)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6450C (zh)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JP3812232B2 (ja) 多結晶シリコン薄膜形成方法及び薄膜形成装置
CN102341891A (zh) 成膜方法与成膜装置
JP2003264186A (ja) Cvd装置処理室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H06287760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JP2008124111A (ja) プラズマcvd法によるシリコン系薄膜の形成方法
JPS63197329A (ja) プラズマ・チャンバー内で、無定形水素化シリコンを基板へ付着させる方法
JP5772941B2 (ja) プラズマcvd装置
US6192828B1 (en) Thin film forming device for forming silicon thin film having crystallinity
JP5105898B2 (ja) シリコン系薄膜の成膜方法
WO2013159433A1 (zh) 一种利用调频的方式改善高频放电等离子体均匀性的方法
JP2001279455A (ja) 堆積膜形成方法及び堆積膜形成装置
US2002005641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solar cells
JP5487990B2 (ja) プラズマcvd装置
JP2695155B2 (ja) 膜形成方法
JP2000223424A (ja) 電子デバイス製造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H07283154A (ja) プラズマcvd法及び装置
JPH1088358A (ja) プラズマcvd法によるアモルファスシリコン系堆積膜の形成方法
JPH05291150A (ja) プラズマcvd装置
JP2002212727A (ja) 堆積膜形成方法
JP2001160537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1021256A (ja) ナノ結晶シリコン薄膜の成膜方法及びナノ結晶シリコン薄膜、並びに該薄膜を成膜する成膜装置
JPH0590175A (ja) 堆積膜形成装置及び堆積方法
Sawada et al. Segmented Electrode Plasma Source with Anti-Phase Discharge
JPH1167673A (ja) プラズマ化学蒸着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