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4431A -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4431A
CN1284431A CN00122717A CN00122717A CN1284431A CN 1284431 A CN1284431 A CN 1284431A CN 00122717 A CN00122717 A CN 00122717A CN 00122717 A CN00122717 A CN 00122717A CN 1284431 A CN1284431 A CN 1284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black groove
printing
groove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2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90C (zh
Inventor
平野弘文
荒洋治
井上博行
深泽秀夫
仓田哲治
根津祐志
冈本英明
植月雅哉
林弘毅
朝木则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5306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2383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5306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476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53063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476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5306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476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170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30119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284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69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based on the amount printed or to be printe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Nozzle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为了打印装置不仅在尺寸上,而且在重量上都有所降低,同时还为了提高可靠性,一个墨槽装有一个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油墨通过的透气部件。墨槽能够通过一个常见的吸入口,利用引入墨槽的负压,经一个进墨口来引导油墨。

Description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 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个墨槽、一个喷墨墨盒、一个供墨装置、一个喷墨打印装置、一种供墨方法、一个喷墨打印头和一个打印装置。
(第一现有技术)
迄今为止,一种串行扫描型打印装置已被认为是一个喷墨打印装置的实例。这种打印装置可交换地载有一作为打印工具的打印头和一作为滑架上的一油墨容器的墨槽,滑架能够在垂直于副扫描方向(例如,移动诸如一张纸的打印介质的方向)的主扫描方向移动。就这种打印系统来说,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复移动滑架和在副扫描方向上重复移动打印介质,使得图像按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滑架上安装有打印头和墨槽。
串行扫描型打印装置能够通过扩大滑架的移动宽度,而在大尺寸的打印介质(例如,A1,A0尺寸)上打印图像。然而,既然这样,墨槽的储墨容积应该有所增加,以使用大剂量的油墨在大尺寸打印介质的表面上打印图像,以使得滑架的整个重量与油墨的容积成比例增加。此外,滑架移动的惯性压力也按比例增加。为了克服惯性压力以高速移动滑架,就需要安装一个具有大量电能的驱动马达,以高能量来驱动滑架,从整体看来,这就产生了提高打印装置价格的问题。此外,由于滑架的整个重量增加了,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当滑架在主扫描方向返回到其往复运动的回复点,为克服惯性压力,打印装置靠与防碍滑架快速归零的力相反的反推力,而在整体上摆动的幅度很大。因此,难于加快滑架的移动速度。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滑架的重量,墨槽的容积会被减小。然而,既然这样,替换墨槽的频率就加快,且因此在打印活动的过程中,用新的墨槽来替换的可能性也是高的。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9-24698(1997)中提出了一个解决关于对墨槽作这样的替换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篇现有技术文献中,一个可变形的油墨容器与一个打印头连接在一起。这个可变形的油墨容器能与一个辅助油墨容器连接在一起,以在必要时把油墨从后者供应到前者。这个可变形的油墨容器包括一个囊,其在负压下储存油墨足以抑制油墨从喷墨口的渗漏。因此,通过这样的负压效应,可将油墨从辅助油墨容器供应到可变形油墨容器。
用在可变形油墨容器内的囊是一个足够柔软的囊,其可以根据从打印头喷出的油墨体积(例如,囊中油墨的使用体积),按比例减小自身的容积而变得平展。当囊的容积减小到不少于固定的容积,可变形油墨容器的一个供应口就被打开以实现与辅助油墨容器的连接。因此,油墨通过囊内的负压,从辅助油墨容器被供应到可变形油墨容器的囊中。当囊的油墨体积到达最大液位时,囊内的负压变为零,并且供墨自动停止。因此,根据这样的现有技术,可以通过采用负压,而无需采用一压力传感器,一体积检测传感器等等的控制,来使供墨自动停止。
另外,可变形油墨容器内的负压的上限可通过其与打印头喷墨的压力达到平衡,而得以确认。如果负压变得太高,打印头喷墨的压力便通过负压效应减小。因此,必须在打印头内最佳喷墨状态下的范围内确定负压。此外,辅助油墨容器内油墨的压头位置必须布置得低于可变形油墨容器内油墨的压头位置。如果这些压头间的差距太大,即便为与打印头的喷墨状态相一致而确定了可变形油墨容器内的负压,也不可能再供墨。
因此,就现有技术来说,提供了特殊装置以在相对于可变形油墨容器的垂直方向上布置辅助油墨容器的位置。然而,就提供这样的装置来说,会导致打印装置的规模扩大和成本提高的问题。如果在供墨时,空气从通路的一部分进入到一连接辅助油墨容器和可变形油墨容器之间的油墨流动通路,进入的空气移动到可变形油墨容器的囊中,然后大幅度减小了可变形油墨容器的油墨体积。而且,如果大量的空气进入囊中,可变形油墨容器便充满了空气,从而产生了不可能再进一步供墨的问题。此外,可变形油墨容器包括一个形成囊的弹性容器和一个可移动部件,诸如一个弹簧,以便使囊膨胀至预定的容积。因而,就进一步引起了缩小规模的局限,复杂和超重的结构以及造价提高的问题。
(第二现有技术)
迄今为止,一种串行扫描型打印装置已被认为是一个喷墨打印装置的一个实例。这种打印装置可交换地载有一作为打印工具的打印头和一作为滑架上的一油墨容器的墨槽,滑架能够在垂直于副扫描方向(例如,移动诸如一张纸的打印介质的方向)的主扫描方向移动。打印头和墨槽彼此通过一油墨通路连接。就这种打印系统来说,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复移动滑架和在副扫描方上重复移动打印介质,使得图像按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滑架上安装有打印头和墨槽。
另一方面,一种向喷墨打印装置的墨槽供墨的方法可通过向油墨施加负压来供墨,或通过在墨槽内引入负压来吸取油墨。
另外,如果吸取油墨到墨槽内的方法被用作向与打印头连接的墨槽供墨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吸力下供墨时,通过引入墨槽的负压效应把打印头内的油墨吸取进墨槽。如果打印头内的油墨被引入墨槽,在打印头的每个喷墨口上形成的油墨弯液面破裂,并且空气通过喷墨口进入打印头。因此,由于墨槽内的负压减小,在吸力下的供墨不可能实现。
(第三现有技术)
迄今为止,一种采用诸如油墨的打印材料来打印的打印装置已广为使用。近几年来,尤其是一种串行扫描型喷墨打印装置正快速地被普及。这样的喷墨打印装置包括一个滑架,其上安装了一个打印头和一个墨槽。当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直接在打印介质上移动时,打印头将油墨喷到打印介质上以在其上打印图像。
根据这样一种打印装置的结构,一个空的墨槽必须被一个新的墨槽替换,以当储存在墨槽内的油墨耗费掉时,来持续其打印活动。如果打印活动的时间持续过长,或在较大尺寸的打印介质上实施打印,会耗费大量的油墨。因此,既然这样,墨槽必须被频繁地更换,从而每次当用新的墨槽来替换时,正操作的打印活动就得暂停。这样的替换工作非常麻烦。
因此,另有一种打印装置具有一个当安装在滑架上的墨槽空了时,能够自动再充填油墨的辅助墨槽。辅助墨槽通过一根管子或类似的东西与滑架上的墨槽连接在一起。当储存在墨槽内的油墨量减少至预定液位时,能够将油墨从辅助墨槽补充到滑架上的墨槽。因此,用户仅仅用一个新的辅助墨槽来替换就行了。
传统的辅助墨槽一般包括一个储存油墨的墨囊和一个封闭墨囊的盒子。
墨囊可设成两层薄膜的连接,通过将它们的对边焊接在一起或者采用其它传统手段之一来连接。每层薄膜一般呈方形的形状,且方形一接合边的一部分形如一个作为突起的圆筒,与一个由塑料或类似物制成的圆筒形排放部件连接在一起。因而,墨囊可通过把排放部件放进盒中的一出墨口而固定在盒中。
打印装置的主体有一个中空导管,其具有一足以能插入排放部件的外径。如果辅助墨槽插入到打印装置的预定位置,中空导管便与墨囊的排放部件相配合,然后实现了辅助墨槽和中空导管之间的连接。因此,滑架上的墨槽能接受通过中空导管流动的油墨。
另一方面,可通过焊接薄膜准备好辅助墨槽,以使得墨囊本身就具有一个圆筒形的突起,而无需在墨囊上安装任何排放工具。既然这样,管子一针形尖端向墨囊突起中的插入容许了突起和形成一油墨通道的中空导管之间的连接。
然而,上述传统的辅助墨槽具有下列操作步骤。
也就是说,如果墨囊的一部分设成一突起,那么墨囊成形的步骤便复杂,并且提高了造价。
而且,如果排放部件和中空导管间的油墨通道没有紧闭设置,或许就会发生从松动的连接部分渗漏出油墨。为了在安装辅助墨槽时,自动连接它们以制成一油墨通道,辅助墨槽必须与中空导管精确地连接在一起,以使得排放部件的中心与中空导管中心的一延伸线一致。然而,既然这样,因为由于反复放入和拿出辅助墨槽而使中空导管弯曲是有可能的,就难于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油墨流通的连接。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墨槽,一个喷墨墨盒,一个供墨装置,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和一种供墨方法,油墨能够可靠地通过油墨通道的一简化结构而被供应到墨槽,来实现打印装置不论在尺寸还是在重量上的减少,并提高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墨槽,一个喷墨墨盒,一个供墨装置,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和一种供墨方法,油墨可在延伸的时间段中平缓地供应。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喷墨打印装置,一个供墨装置和一种供墨方法,油墨能够可靠地通过油墨通道的一简化结构而被供应到墨槽,来实现打印装置不论在尺寸还是在重量上的减少,并提高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墨槽,一个喷墨打印头,一个喷墨墨盒和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当在墨槽内引入负压而产生的吸力下,向墨槽供墨时,通过防止从与墨槽相连的喷墨打印头引入油墨或空气,油墨能可靠地供应到墨槽。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墨槽和一个打印装置,墨槽具有一个主体,当在打印装置上安装墨槽时,其易于成形为一个囊并与油墨通道连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墨槽,其能够经由一个吸入口,靠引入墨槽的负压,通过一个进墨口将油墨引入墨槽,包括:
气-液分离装置,其设在吸入口的位置,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流通。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墨盒,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
一个喷墨打印头,它能喷出从墨槽引入的油墨。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个供墨装置,用来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供墨或向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喷墨墨盒的墨槽供墨,包括:
供墨装置,用来通过进墨口,把储存在一主墨槽内的供墨到墨槽;
负压装载装置,用来通过吸入口,将由抽气泵产生的负压装载到墨槽中。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个供墨装置,用来向一个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槽供墨或向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喷墨墨盒的墨槽供墨,包括:
供墨装置,用来通过进墨口,把储存在一主墨槽内的供墨到墨槽;
负压装载装置,用来通过吸入口,将由抽气泵产生的负压装载到墨槽中;
覆盖装置,能通过一盖元件将打印头的一喷墨口覆盖住。
在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一个喷墨打印头,喷墨打印头能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和
转移装置,其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喷墨墨盒;
转移装置,其用来使喷墨墨盒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墨盒的墨槽供墨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
经由气-液分离装置,通过从吸入口将负压装载到墨槽,从进墨口向墨槽供墨;
停止从吸入口将负压装载到墨槽。
在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一个喷墨打印头,喷墨打印头能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
转移装置,其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运动;
通过往复操作,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的装置,所述往复操作是指在向墨槽供墨之前,在吸力下,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在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装置,采用一个能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的喷墨打印头,用于在一张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包括:
负压装载装置,能够将负压引入墨槽;
供墨装置,采用墨槽内的负压向墨槽供墨;
气-液分离装置,位于墨槽和负压装载装置之间的一负压装载通道,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
中断装置,能中断墨槽和气-液分离装置之间的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墨装置,包括:
负压装载装置,能够将负压引入墨槽;
供墨装置,采用墨槽内的负压向墨槽供墨;
气-液分离装置,位于墨槽和负压装载装置之间的一负压装载通道,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
中断装置,能中断墨槽和气-液分离装置之间的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向墨槽供墨的方法,包括:
气-液分离装置,位于墨槽和负压装载装置之间的一负压装载通道,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和
中断装置,能中断墨槽和气-液分离装置之间的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包括的步骤有:
通过负压装载装置把负压装载到墨槽;
采用墨槽内的负压向墨槽供墨;
当油墨接触气-液分离装置时,通过气-液分离装置中止负压向墨槽的装载;
除了向墨槽供墨的时候,通过中断装置中断中段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墨槽,其具有一个供墨口,用于向一喷墨打印头供墨,并且能通过引入墨槽的负压,将油墨导入墨槽,包括:
一个设置在供墨口的阀,通过高于墨槽内预定级别的负压而关闭供墨口。
在本发明的第十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头,能够通过一供墨口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包括:
一个设置在与供墨口相连的一连接口的阀,通过高于墨槽内预定级别的负压而关闭供墨口。
在本发明的第十四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墨盒,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墨槽;
一个喷墨打印头,能通过一供墨口喷出从墨槽供应的墨。
在本发明的第十五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墨盒,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喷墨打印头;
一个墨槽,能通过一连接口向喷墨打印头供墨。
在本发明的第十六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槽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墨槽;
一个压力头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喷墨打印头,能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
移动装置,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第十七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压力头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喷墨打印头;
一个槽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能向喷墨打印头供墨的墨槽;
移动装置,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第十八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具有囊状槽体的墨槽,其由一层一边折叠以形成一折叠部分的薄膜制成,并能储存油墨,其中
折叠部分形成一个连接部分,能够通过一中空导管来连接槽体的内外部,该导管能穿过折叠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十九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打印装置,能采用槽体内的油墨打印图像,包括:
一个槽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墨槽,其中,
一个中空导管,其能穿过槽体的连接部分,并且设置在槽安装部分。
这样布置本发明,即能够利用一透气部件的作用,使在吸力下的供墨能自动停止,这样便可以可靠地通过一简单的结构,实施向墨槽的供墨。这不仅有利于打印装置不论在尺寸还是在重量上都有所减少,同时也提高了可靠性。
还这样布置本发明,即在吸力下向墨槽供墨之前,通过在吸力下,从与墨槽相连的打印头释放出油墨,而在打印头的一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这有利于可靠地在吸力下向墨槽供墨。
这样布置本发明,即使一经过斥油加工的的多孔材料被用作透气部件以充当气-液分离装置。透气部件对油墨的排斥性足够大。这不仅有利于除了提高透气部件的寿命外,也能可靠地在超过延伸的时间段中平缓地实现供墨。
这样布置本发明,即在除了供墨的时候,使得气-液分离装置与墨槽的内部不相连。这能有利于防止由于长时间地使气-液分离装置向油墨敞开,而使气-液分离装置的性能降低。
这样布置本发明,即在墨槽和喷墨打印头之间的一供墨通路设置一个阀,并且当墨槽内部达到负压的预定级别时,阀关闭。这有利于通过阻止油墨或空气从与墨槽相连的喷墨打印头进入,而可靠地在吸力下实现供墨。
这样布置本发明,即使墨槽的主体形如一个囊,其足以能够通过使中空导管穿过形成墨槽囊状主体的薄膜的弯曲部分,而经由中空导管使墨槽主体的内部与外部相通。这有利于因为可容易地形成墨槽的囊状主体,而能实现墨槽制造成本的降低。
通过下列实施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效果、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2是沿图1Ⅱ-Ⅱ线的横断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备用墨槽部分的放大前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备用墨槽的横断面图;
图5是当备用墨槽倾斜至一预定角度,图3所示的备用墨槽的横断面图;
图6是在供墨到图3所示的备用墨槽的过程中,抽气系统的横断面图;
图7是当供墨到备用墨槽的过程中,图3所示的备用墨槽的横断面图;
图8是当通过吸力使打印头受到回复其作用的操作时,抽气系统的局部剖视断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备用墨槽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备用墨槽的透视图;
图11是对图9所示的墨槽作了改进的备用墨槽的透视图;
图12是对与图9所示的备用墨槽相连的供墨系统的结构作出说明的示意结构图;
图13是对备用墨槽和图12所示的供墨系统之间的连接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14是对通过图12所示的供墨系统供墨的中途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15是对通过图12所示的供墨系统供墨的中途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16是对通过图12所示的供墨系统中止供墨的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17是在完成供墨后,对图12所示的供墨系统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备用墨槽的示意透视图;
图19是与图18所示的备用墨槽相连的抽气系统的说明图;
图20是当在一喷墨口上形成弯液面时,对向图18所示的备用墨槽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21是当在一喷墨口上形成弯液面时,对向图18所示的备用墨槽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22是当未在一喷墨口上形成弯液面时,对向图18所示的备用墨槽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23是当未在一喷墨口上形成弯液面时,对向图18所示的备用墨槽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24是对向图18所示的备用墨槽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对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作出说明的一主要部件的横断面图;
图26是对图25的打印头被覆盖的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27是对向图25所示的子槽供墨的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28是用于对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一主要部件的横断面图;
图29是对图28的打印头被覆盖的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30是对向图28所示的子槽供墨的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31A,31B和31C是对图25和28所示子槽的吸入口作不同布置的示意横断面图;
图32A,32B和32C是对图25和28所示子槽的吸入口进一步作不同布置的示意横断面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墨槽的横断面图;
图34是对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墨槽的结构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墨槽的示意透视图;
图36是对与图34所示墨槽相连的抽气系统的结构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37A和图37B分别是图34所示的制动器的前视图和侧视图;
图38是对在向图34所示的墨槽供墨之前的情况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39是对向图34所示的墨槽供墨期间的情况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40是对向图34所示的墨槽供墨操作作出说明的流程图;
图41A是对检测图40所示的墨槽中剩余的墨量的顺序作出说明的流程图,而图41B是对打开图40所示的盖的顺序作出说明的流程图。
图42是对向图34所示的墨槽供墨操作作出说明的时间表;
图4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一主要部件的横断面图;
图44是图43所示的主要部件的侧视图;
图45是对图43的打印头被覆盖的情况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46是对向图43所示的子槽供墨情况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4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作出说明的一主要部件的示意图;
图48是对图47的打印头被覆盖的情况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49是对向图47所示的子槽供墨情况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50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作出说明的一主要部件的示意图;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的喷墨打印头的主要部件的示意结构图;
图52是对备用墨槽和图51所示的供墨系统之间的连接作出说明的示意图;
图53是对通过图51所示的供墨系统供墨的中途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54是对通过图51所示的供墨系统供墨的中途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55是对通过图51所示的供墨系统中止供墨的情况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56是在完成供墨后,对图51所示的供墨系统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图57A是对彼此分离的过滤片和阀作出说明的透视图,而图57B是对组合在一起的阀和过滤片作出说明的透视图;
图58A是图51所示的阀和过滤片的另一组合的横断面图,而图58B是这样一个阀的平面图;
图5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60是图59所示的墨槽的分解透视图;和
图61是图59所示的墨槽的透视图。
通过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下面予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个喷墨打印装置的结构。在这一实施例中,喷墨打印装置应用到一串行扫描系统,其中打印头在主扫描方向(例如,主扫描方向)移动。
在图1中,打印装置的主体包括一个传送装置部分1,一个打印装置部分2,一个供墨装置部分3和一个覆盖装置部分30(见图6),所述传送装置部分用于输送诸如一张纸的打印介质S,所述打印装置部分用于实施打印活动,所述供墨装置部分用于向打印装置部分2供墨。这些装置部分1,2和3将在下面分别描述。
A.传送装置部分1的结构
在传送装置部分1中,参照编号4代表一个盖子。盖子4设置在打印装置的主体的外侧。参照编号5代表一个平台,其上放置许多打印介质S。盖子4具有一个插口14a和一个喷口4b,这样打印介质S就可插入插口4a并且从喷口4b被喷上墨。在设在盖子4内侧壁的内部,设有一个安装底座8,一个输送辊9和一个导向部件11。安装底座8设置为一个支撑打印介质S的装置。安装底座8向上移动并通过一个弹簧7的张力被输送辊9压住。输送辊9是输送装置的一部分,并且在安装底座8上与最上面的打印介质S接触。导向部件11通过分离装置10,将从一批打印介质S分离的一张打印介质S引导到打印装置部分2。
B.打印装置部分2的结构
在打印装置部分2中,参照编号12代表一个光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导向部件11下游边的打印介质S。参照编号13代表一对以恒定的速度传送打印介质S的传送辊,其来自传送装置部分1。参照编号14代表一对运输辊,运输其上被打印了图像的打印介质S。参照编号19代表一个移动的、由导向部件15,16支撑的滑架,从而这些导向部件15,16能够在图2中箭头28,35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滑架19的移动。主扫描方向与沿打印介质S宽度的方向相一致。因此,滑架19能通过由在皮带轮17,17间运行的皮带18传送的一滑架马达70的驱动力,在主扫描方向上沿引导部件15,16改变位置。参照编号20代表一个可替换的、将被安装在滑架19上的备用墨槽,而20a代表一个打印头,其作为在打印介质S上形成图像的工具。根据图像信息,打印头20a喷出从备用墨槽20供应的墨。在本实施例中,备用墨槽20和打印头20a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喷墨墨盒。另一方面,这些组件20,20a可单独设置,以使得它们可彼此活动连接并且可分别安装在滑架19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备用墨槽20被分成四个墨槽,以用来保存四种颜色的油墨,例如,一个保存黄色墨的墨槽20Y,一个保存品红色墨的墨槽20M,一个保存青色墨的墨槽20C,一个保存黑色墨的墨槽20B。这些墨槽20Y,20M,20C和20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进给墨的进墨口20b。进墨口20b被设置为一个阀部件,该阀部件由柔性材料诸如橡胶制成。
图4中的参照编号48代表一个透气部件,设在墨槽20Y,20M,20C和20B中每一个墨槽中的吸入口内。透气部件48被设置为一个分离空气和液体的装置,可使气体透过而油墨透不过。透气部件48可是一种薄片型的,并由四氟化乙烯树脂或其它多孔树脂材料制成。如图6和图7所示,墨槽20Y,20M,20C和20B中用来排气的每个通道与透气部件48和一个排气通路49相通,然后通过常见的排气通路50,51和52和一个常见的吸入口53相通。墨槽20Y,20M,20C和20B中的空气可从一个与一表面53a紧紧相邻的盖子部件54中抽出来,在表面53a上设有常见的吸入口53。正如随后所述,抽气可通过一个排气管57由一个抽气泵31来实施。
打印头20a由许多压力头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在每种油墨上相互独立,并且包括许多喷嘴44和其自身的液体腔室43,液体腔室与各个墨槽20Y,20M,20C和20B的通道41相通。每个喷嘴44形成了一个与喷墨口相通的通道。此外,每个喷嘴44具有一个产生能量的设备,以用来从喷墨口喷墨。
C.供墨装置部分3的结构
在供墨装置部分3中,参照编号21代表一个供墨装置,其通过管21a与一个辅助墨槽22相通。供墨装置21通过与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紧紧相连,而将辅助墨槽22的油墨补充到备用墨槽20中。
这一实施例的辅助墨槽22被分成四个墨槽,以用来保存四种颜色的油墨,例如,一个保存黄色墨的墨槽22Y,一个保存品红色墨的墨槽22M,一个保存青色墨的墨槽22C,一个保存黑色墨的墨槽22B。每个墨槽22Y,22M,22C和22B都与它们各自的供墨装置21Y,21M,21C,21B相连,供墨装置21Y,21M,21C,21B通过相联的内管21a处理各种颜色的墨。
而且,如图2所示,供墨装置21安装在一块移动板27上。移动板由一个导向部件25,26引导,是为了能在图2的左右方向上移动。如果滑架19在箭头28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备用墨槽20B的侧表面20B-1撞上移动板27的支架部分,移动板27就为了克服弹簧29的力,而在箭头28的方向上与滑架19一起移动。
此外,如图5所示,通过在箭头28的方向上移动滑架19,滑架19在箭头37的方向上以导向部件16为轴旋转。通过滑架19的旋转,供墨装置21和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之间的连接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一对导向辊19b被安装在滑架19上,以用来支撑导向部件15上的滑架19。如果滑架19在箭头28的方向上移动,备用墨槽20B的侧表面20B-1就会撞上移动板27的支架部分27a。因此,移动板27开始在箭头28的方向上与滑架19一起移动。接着,一对导向辊19b从导向部件15的倾斜部分15a移动到其水平部分15b。因此,如图5所示,滑架19在箭头37的方向上绕导向部件16的轴旋转,从而使得供墨装置21和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相连。
如图4和图5所示,供墨装置21包括一个指针21c,其具有一个中空体和一个封闭的尖端。指针21c的封闭尖端具有一个孔21b,该孔在径向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上穿过指针的圆周表面。此外,一个活塞形塞子部件21e同轴设在指针21c的外圆周上,并能沿指针21c的中心轴上下移动。塞子部件21e由诸如橡胶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且通过由一个弹簧21d在下方被弹顶。
在供墨装置21与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相连之前,指针21c的孔21b被如图4所示的塞子部件21e覆盖。因此,既然这样,此时就不会从指针21c渗墨。此时,如图4所示,由诸如橡胶的柔性阀部件形成的墨槽20的进墨口20b,是通过阀部件的稳定性被关闭来恢复其原始状态的。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当供墨装置21与与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相连时,进墨口20b的表面和塞子部件21e的底端将彼此紧密接触。而且,为克服弹簧21b的力,塞子部件21e向上移动以在进墨口20b的内部20c打开指针21c的孔21b。随后,从孔21b流出的油墨流经流动通道38,39和40,同时被备用墨槽20内的海绵状油墨吸收器41吸收。
D.覆盖装置部分30的结构
覆盖装置部分30与打印头20a紧密相连并且由于喷墨故障的原因,而吸出诸如空气和稠厚油墨的杂质。在图5和图6中,参照编号38a是一个覆盖表面的盖子部件,在该表面上设有打印头的喷墨口(喷墨口设置表面)。参照编号54是与表面53a紧密接触的一盖子部件,在表面53a上设有一个常见的吸入口53。盖子部件38a,54由一个框架体45支撑,而框架体45由四个连接臂部件46支撑,为的是允许框架体45上下移动。参照编号47代表一个把框架体45往上推的弹簧。此外,盖子部件38a,54分别与导管30b,55相连。为了改变抽气路径,导管30b,55也与一个换向机构56相连。
D-1.改变抽气路径的换向机构56
喷射部件45a固定在框架体45的一端,其位于固定在滑架19的预定位置的触排部件19a的移动轨道上。当触排部件19a在移动滑架19的位置上撞到喷射部件45a时,如图3所示,为克服弹簧47的力,框架体45被推倒。因此,在打印头20a的表面上设有喷墨口,而在表面53a上,常见的吸入口53穿过盖子部件38a,54的顶部而不接触。当触排部件19a离开喷射部件45a时,如图6所示,框架体45被弹簧47提升。因此,盖子部件38a与其上设有喷墨口的表面53a紧密接触,并且盖子部件54也与其上设有常见的吸入口53的表面53a紧密接触。
与导管30b,55相连的换向机构56具有一个如图6所示的、由橡胶制成的旋转阀59。旋转阀59以可选的方式,通过通道59a把导管30b,55连接到抽气泵31的抽气口31a,与每次旋转阀59作90度旋转的位置相对应。如图3所示,旋转阀59固定在一个旋转轴56a上,旋转轴56a上设有一个同轴的锯齿齿轮56b。此外,一个臂部件56c的一基端由旋转轴56a支撑,以便于当棘齿56d以其另一端为枢轴转动时,能绕轴56a旋转。棘齿56d仅仅在一个方向上与锯齿齿轮56b相啮合。参照编号56e代表一个弹簧,其沿图3的顺时针方向推动臂部件56c。两个位置指示部件56f位于锯齿齿轮56b上并相互间隔180度。参照编号57,58为位置传感器,其设置相差90度,用于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的位置。每个位置传感器57,58可以是微型开关,光传感器或类似的东西。
臂部件56c的尖端通过一个连接轴36而结合到一个选择器杠杆34(见图2)的孔部分34b。选择器杠杆34的一端以轴34a为枢轴转动。如果通过在箭头35的方向上移动滑架19,来使滑架19与选择器杠杆34的尖端接触,并且滑架19进一步在同一方向上改变位置,选择器杠杆34便在箭头35的方向上绕轴34a旋转到虚线标示的位置。与选择器杠杆34在箭头35的方向上的旋转同步进行,臂部件56c(见图3)为克服弹簧56e的力,在图3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因此,既然这样,棘齿56d与锯齿齿轮56b相啮合,以便锯齿齿轮56b在顺时针方向上与旋转轴56a和旋转阀59一起旋转90度。此后,当滑架19在箭头28的方向上从选择器杠杆34的尖端离开时,选择器杠杆34和臂部件46c通过弹簧56e的力,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以返回到它们的原始状态。既然这样,棘齿56d与锯齿齿轮56b没有啮合,从而锯齿齿轮56b不旋转。
同样是这样,当每次滑架19在箭头34的方向上使选择器杠杆34转动时,旋转阀59通过在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旋转90度,以从一个抽气路径转到另一个。在抽气路径间转换的情况由位置传感器57,58检测。图6说明了当位置传感器57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时,在抽气路径间转换的情况。然后,常见的吸入口53通过盖子部件54,导管55,通道59a和抽气口31a,而与泵31相连。另一方面,图8说明了当位置传感器58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时,在抽气路径间转换的情况。然后,打印头20a的喷墨口通过盖子部件38a,导管30b,通道59a和抽气口31a,而与泵31相连。随后描述的控制装置25(见图1)在来自于位置传感器57,58的检测信号的基础上,确认抽气路径转换的状态。如果抽气路径间转换的状态与以下的操作不相称的话,控制装置25就允许在箭头35的方向上移动滑架19,并且在箭头34的方向上使选择器杠杆34转动。因此,抽气路径间的转换就减少了,以与所需的操作相称。
在图1中,参照编号24代表一个电基片,其设在盖子4的内部,具有许多通过设在盖子4上的孔而向上喷射的开关按钮23。参照编号25代表一个包括微电脑,存储器等的控制装置,其安装在设在盖子4内的控制电基片上。控制装置25控制与主机相连的打印装置的操作。
D-2.抽气泵31如图6所示,抽气泵31包括一个活塞部件31e,其同轴设置在一圆筒部件31c内,圆筒部件31c具有一个吸入口31a和一个吸出口31b。此外,一个密封部件31d设在活塞部件31e和圆筒部件31c之间。活塞部件31e能在圆筒部件31c内进行往复运动。设在活塞部件31e内的一个孔31f具有一个针阀31g,其限制油墨只流至一个方向(例如图6的左边)。而且,参照编号31h是一个操纵活塞部件31e的活塞轴,而31i代表一个弹簧部件,其将活塞部件31e推到图6的右边。被这样的抽气泵31吸收的油墨和空气从吸出口31b流至排放管31j。然后,它们被排放到一液体废物容器33内的海绵状油墨吸收器33a。
活塞轴31h在图6的左右方向执行往复运动,与随后所述的凸轮装置32的凸轮部件32a的转动相应。活塞部件31e在左右方向上执行往复运动,与活塞轴31h的运动同步进行,以使得从吸入口31a吸收的空气和油墨被排放到吸出口31b。
如图4所示,一个齿轮56通过一单向离合器13b被安装在输送辊13的轴13a上。齿轮56可由驱动马达60驱动旋转。如果驱动马达60的驱动轴逆时针旋转,输送辊13的轴13a便旋转。如果驱动马达60的驱动轴顺时针旋转,凸轮装置32便旋转。凸轮装置32具有一个凸轮部件32a,其通过弹簧31i的力与活塞轴31h接触。凸轮部件32a与活塞轴31h接触的位置是与凸轮装置32的转动相应而作变化的。因此,活塞轴31h作左右的往复运动。活塞部件31e也与活塞轴31h一起作左右的往复运动。如果活塞部件31e朝右移动,阀31g便在边通过一压力腔31k产生的压力而被关闭,以将压力腔31k内的油墨和空气从吸出口31b排到液体废物容器33。而且,右边压力腔31m的体积增加了,同时在压力腔31m内产生负压。负压允许从吸入口31a吸取油墨和空气。另一方面,当活塞部件31e被移动到右边时,右边压力腔31m内的油墨和空气通过孔31f,被移动到左边压力腔31k。
接着,将对打印装置的操作予以描述。
打印活动
将从主机被传送到打印装置部分2的图像数据在打印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扩展。控制装置25控制滑架19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通过一对传送辊13,14控制打印介质S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以及控制打印头20a的操作。在对图像深淡分等级过程的基础(即给色彩加网点)上,打印头20a采用被控制的喷嘴44,通过喷射各种颜色的墨滴,而在打印介质S上打印彩色图像。
光传感器12检测打印介质S的一端。在打印介质S的一端上完成打印活动后,一对辊子14旋转以从吸出口4b将打印好图像的打印介质S释放出。
回复操作
当打开打印装置的电源时,或在打开打印装置的电源后,打印活动在超过预定的时间里不操作时,控制装置25允许回复操作的自动开始,来去除在打印头20a的喷嘴内形成的稠厚油墨或气泡。如果打印的图像出现在某些颜色上浅了,密度不太连续,或类似的问题,控制装置25便通过按预定的控制按钮(见图1),以同样的方式开始运行回复操作。
在运行回复操作时,首先,控制装置25确认在抽气路径间转换的机构56内的位置传感器58是否在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的状态中。如果位置指示部件56f由位置传感器57检测了,滑架19就在箭头35的方向(左边的方向)上移动,为的是选择器杠杆34在箭头35的方向转动。因此,就成了用位置传感器58来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的情况(例如如图8所示的在抽气路径间转换的情况)。控制装置25便确认了位置传感器58是在检测位置指示件56f的状态中。此后,如图5,图7和图8所示,滑架19移动以使得盖子部件38a与打印头20a接触,而盖子部件54与常见的吸入口53接触。接着,控制装置25通过齿轮59,在顺时针方向上由一个马达60(见图4)驱动,绕凸轮装置32旋转。因此,抽气泵31吸收在打印头20a的喷嘴44内稠厚的油墨和空气,并把它们排放到液体废物容器33。
抽气泵31的活塞部件31e通过凸轮装置32的转动,进行了一个吸收和排放循环的操作。凸轮装置32旋转的次数取决于矫正打印头20a的喷墨故障的基准负压的大小。
供墨活动
打印头20a喷出墨滴的数量是通过控制装置25,按每种油墨的颜色计算的。如果至少一种油墨颜色的计算面值符合一预定的数字,当在打印介质S上的打印活动完成时,同时打印好的打印介质S从打印装置输出时,控制装置25开始从辅助墨槽22向备用墨槽20供墨(见图1)。
控制装置25确认抽气路径转移机构56内的位置传感器57是否处于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的状态中。当位置指示部件56f由位置传感器58检测时,选择器杠杆34通过在箭头35(左边)的方向上移动滑架19,而在箭头35的方向上转动。因此,就成了位置传感器57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的情况,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的在抽气路径间转换的情况。控制装置25确认了位置传感器57是在检测位置指示部件56f的状态中。此后,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滑架19移动以使得盖子部件38a与打印头20a接触,而盖子部件54与常见的吸入口53接触。接着,控制装置25通过齿轮59,在顺时针方向上由一个马达60(见图4)驱动,绕凸轮装置32旋转。因此,抽气泵31通过透气部件48,吸收备用墨槽20内的空气,并把它们排放到液体废物容器33中。
由于通过抽气泵31吸收备用墨槽20内的空气,备用墨槽20的内部具有了负压。此时,如图7所示,供应装置21把辅助墨槽22(见图1)连接到备用墨槽20。因此,通过备用墨槽内的负压,辅助墨槽22内的油墨被吸收到备用墨槽20的内部。进入备用墨槽20内的油墨渗入一个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小孔构成的油墨吸收器41a。因而,因为油墨渗入油墨吸收器41a,油墨的液位41b便上升。油墨液位41b上升的速率可在凸轮装置32转动频率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因为其取决于抽气泵31的吸力。如果油墨的液位41b到达透气部件48,供墨便自动停止,因为透气部件48不能使诸如油墨这样的流体物质透过。同时油墨从辅助墨槽22(22Y,22M,22C,22B)被供应到各个备用墨槽20(20Y,20M,20C,20B)。然后,随着油墨液位41b到达透气部件48,向备用墨槽20(20Y,20M,20C,20B)的供墨便一个个自动停止。如果完成了供墨,控制装置25便将每种颜色的喷墨墨滴的计数器复位归零。
因而,所有备用墨槽20(20Y,20M,20C,20B)内的空气能通过使用一个简单的盖子部件54而被吸收并且同时被再充填。因此,就无需向每个备用墨槽20(20Y,20M,20C,20B)提供一吸入口53和一盖子部件54,以便于使滑架19边上的覆盖装置部分30的结构部件,不论在尺寸还是在重量上都有所降低。此外,使得产生备用墨槽20(20Y,20M,20C,20B)负压的装置区域的可靠性也可得到保证。
备用墨槽20在供墨的过程中,以一个如图7所示的角度倾斜,为的是能在墨槽20内部41内的油墨吸收器41a中找到一块油墨未被吸收的区域41c。供墨之后,备用墨槽20返回至如图4所示的水平位置。既然这样,油墨通过油墨吸收器41a的区域41c而渗透。因而,如图7所示的超过透气部件48表面的油墨液位41b向下移动,并且从如图4所示的透气部件48的表面离开。如果有可能当透气部件48正与油墨接触时,由于其性能的降低而使油墨渗过,因为透气部件48性能的原因,除了供墨的时候,使油墨从透气部件48的表面离开一直都是有效的。
另外,本实施例的抽气泵31作为一个吸收装置不仅为了打印头的回复操作而吸收油墨,还为了供墨而吸收备用墨槽20内的空气。因此,与为实行那些操作而具有许多抽气泵的打印装置相比,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实质上简单而又低成本的打印装置。而且,为了在喷墨口被打开时,防止油墨从喷嘴44向备用墨槽20的回流,在供墨过程中施加到备用墨槽20内部的负压可调整到预定级别。在供墨的过程中,喷墨口可用盖子部件密封。
此外,如果空气从油墨流动通路的开口,被引入备用墨槽20和辅助墨槽22间的一油墨流动通路,空气可通过透气部件48得以排放,接着可执行供墨。通过备用墨槽20内的负压在吸力下供墨。因此,即便备用墨槽20内油墨压差的高度和辅助墨槽内油墨压差的高度有差别,也能够供墨。
如果不用透气部件48在吸力下供墨,就会产生下列步骤。当空气从喷嘴44侵入备用墨槽20时,油墨的弯液面必须在喷墨口上形成,而在供墨后,侵入的空气必须通过从喷嘴44再次吸墨,而从备用墨槽20释放出。因此,除非浪费的油墨是利用不必要的时间来产生的。如果即便因为供墨的操作完了,而将盖子密封住喷嘴44,也会在盖子中出现一个缝隙,在这样一个缝隙中的空气便通过喷嘴44侵入备用墨槽20,而产生了同样的麻烦。
(第二优选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在供墨的同时,通过采用与回复打印头20a时相同的方式,可在喷嘴44的盖子部件上施加负压。
既然这样,调整为向备用墨槽20供墨而采用的负压,以使其比施加到喷嘴44的负压小得多。
因此,在供墨的过程中,达到未吸墨也未喷墨程度的负压被施加到喷嘴44。因此,第二优选实施例能防止油墨从喷嘴44回缩到备用墨槽20,和弯液面的破坏,以及即便当喷嘴44的喷墨口被打开时,也能防止空气的进入。
而且,如果备用墨槽20内的油墨接触整个透气部件48的表面,并且供墨自动停止了,例如备用墨槽20内的抽气是在供墨的过程中完成的,抽气路径中的负压便迅速上升,而与抽气路径相连的喷嘴44的盖子部件内的负压也迅速上升。既然这样,盖子部件内的负压级别可限制到油墨未被吸收和未从喷嘴44排放的程度。如果盖子部件内的负压调整到这样合适的级别,则在备用墨槽20内完成了抽气的时候,从未过多地从喷嘴44吸收油墨。因此,本优选实施例能够在供墨的过程中,不用吸收过量的油墨,而防止从喷嘴44进入空气,为的是可以降低打印装置的运作成本。
此外,如果在供墨的过程中,从备用墨槽20中完成抽气时,喷嘴44的盖子部件内的负压迅速上升,负压便可调整到预定的级别,以允许从喷嘴44吸取和排放油墨。既然这样,可在供墨后,例如当备用墨槽20可靠地充满了墨时,在吸力下从喷嘴44喷墨的回复操作便可自动地、迅速地进行。
(第三优选实施例)
图9至17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
在这一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一个常见的吸入口53和进墨口20b被设置在备用墨槽20的一侧面上。此外,在备用墨槽主体的顶部表面上设有凹槽。主体的顶部表面覆盖有一个盖子部件100,则在凹槽和盖子部件100形成了一排气通路。排气通路把每个墨槽20Y,20M,20C和20B连接到常见的吸入口53。每个墨槽20Y,20M,20C和20B包括一个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的透气部件48。此外,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的打印头20a与备用墨槽20相配合。图11说明了对本实施例的改进,即:黑墨墨槽20B的容积比那些其它的墨槽20Y,20M,20C要大得多。在这一实施例中,墨槽20B的透气部件48也比那些其它的墨槽20Y,20M,20C的透气部件要大,则可通过相对大尺寸的透气部件48,经平缓地吸收墨槽20B内的空气而加速黑墨的供应。
在图10中,参照编号101Y,101M,101C和101B代表与墨槽20Y,20M,20C和20B的各个进墨口20b相连的供墨接合面。与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供应装置21Y,21M,21C和21B的方式相同,这些供墨接合面100Y,101M,101C和101B分别与管21a相连。参照编号102代表一个与常见的吸入口53相连的抽吸面。与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盖子部件54的方式相同,抽吸面102与导管55相连。
图12是对在滑架109一边上的备用墨槽20和打印装置主体一边上的接合面101(101Y,101M,101C和101B),102之间的位置关系作出说明的说明图。布置进墨口20b和常见的吸入口53是为了通过在箭头28的方向上移动滑架,而使得它们与相应的接合面101,102相连。在图12中,对一个在供墨接合面101和辅助墨槽22间的供墨系统,以及一个在抽吸面102和抽气泵31间的抽气系统都简单地作了说明。参照编号103代表一个设在流动通路42内的过滤片。
图13至17是对供墨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在供墨的时候,如图13所示,滑架19起初在箭头28的方向上移动,然后进墨口20b和常见的吸入口53与相联的接合面101,102相连。此后,备用墨槽20内的空气经由透气部件48,在吸力下通过抽气泵31被吸收,在备用墨槽20内产生负压。如图14和图15所示,辅助墨槽22内的油墨通过备用墨槽内的负压,在吸力下,在备用墨槽20的内部41被吸收。此外如图16所示,由于诸如油墨的液体不能透过透气部件48,当备用墨槽20内油墨液面41b到达透气部件48时,供墨便自动停止。此后,如图17所示,进墨口20b和常见的吸入口53通过在箭头35的方向上移动滑架19,而从相联的接合面101,102分离,从而完成一系列的供墨操作。
(第四实施例)
安装在备用墨槽20(20Y,20M,20C和20B)内的透气部件48的性能和形状,可根据储存在备用墨槽20(20Y,20M,20C和20B)内的油墨的性能或其数量作调整。
例如,透气部件48可以是一个多孔结构,其具有自身变化的性能和形状。既然这样,备用墨槽20内产生的负压级别可根据储存油墨的类型和备用墨槽20的油墨体积作变化,在备用墨槽20内安装有透气部件48。具体地说,透气部件48可是一个多孔结构,其具有自身变化的孔径和厚度。另一方面,一排气通路49的一个开口区域可作变化,该排气通路内安装有透气部件48,而透气部件48可根据排气通路49的开口区域,在尺寸或形状上相适应。可通过调整备用墨槽20内负压的液位,而控制向每个备用墨槽20(20Y,20M,20C和20B)供墨的速率。如果备用墨槽20储存了具有大的流动阻力的油墨或者墨槽20的容积相对大,则可选择一个合适的透气部件48来调整备用墨槽20内的负压以至相对大的级别,以用来向一个或多个备用墨槽20有效地供墨。
如上所述,可采用诸如透气部件48的孔尺寸和厚度,或排气通路49的一开口区域的参数,来对透气部件48的性能作适当的调整。透气部件48本身的特性(例如透气性)也可作变化。
(第五优选实施例)
图18至24对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
在这一实施例中,在油墨的弯液面在打印头20a内的喷嘴44的喷墨口上完全形成后,开始供墨。如果如上述的实施例那样,在备用墨槽20内的负压下实施供墨,而没有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的弯液面,则从喷嘴44抽取空气到备用墨槽20中是有可能的。
为了在备用墨槽20内的负压下更可靠地供墨,本实施例允许通过在供墨前通过从喷嘴44吸收油墨,而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因此,可通过有效地采用备用墨槽20内的负压,而更可靠地供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一个进墨口20b和一个吸入口53b设在如图18所示的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B上。参照编号201(见图20)代表与备用墨槽20(20Y,20M,20C和20B)的各个进墨口20b相连的供墨接合面。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这些供墨接合面201与一个供墨系统相连。参照编号202代表与每个吸入口 53b相连的每个抽吸面。抽吸面202被集拢到抽气路径,然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与抽气系统相连。
参照油墨液位41b,图19中的字母“L”代表检测的基准液面。当至少一个备用墨槽20内的油墨液位41b比预定程度的液面“L”低时,便实施供墨。一个电液面传感器或一个光液面传感器可用来作为一个检测油墨液位41b的装置。电液面传感器是由于放置在备用墨槽20内电极之间油墨的存在,来检测油墨的液位41b。
图24是在打开打印装置的电源时,对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流程图。
在打开电源之后(步骤S1),判断是否是第一次打开打印装置。如果不是第一次打开,便判断在辅助墨槽22内剩余的墨量是否足够(步骤S2)。如果剩余的墨量不够,一条错误信息就出现在一显示装置上(步骤S10)。操作便完成了。如果是第一次打开,并且辅助墨槽22内剩余的墨量足够,便判断喷嘴44是否是在正常的状态中(例如,油墨的弯液面是否在每个喷墨口上形成)(步骤S4)。
上面的判断可通过光传感器,声频传感器,识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中的一个来实施。光传感器允许对每一墨滴作光学检测以对打印头20a工作的时候,是否从所有的喷嘴44喷出墨滴作出判断。声频传感器允许当每一墨滴与其在打印介质上自身预定的点相接触时,对引起的声响作出检测。在这些情况中,墨滴可同时从所有的喷嘴44喷出,或者从被分成一组或多组的喷嘴44中的一组中喷出。识读传感器可用来读出打印图像,该打印图像是通过从所有的喷嘴44喷墨滴,而在打印介质上打印一预定测试图案而准备的。温度传感器可在打印头20a通过电热转换器产生的热量而喷出墨滴的时候,用作检测在与喷嘴44内有无油墨相应的温度下的变化。而且,光传感器也可用作检测与在喷墨口内有无油墨相应的光的反射性,来省掉从打印头20a喷墨的需要。上述任何一种传感器可被用来通过采用随后描述的盖子部件吸收油墨,而确认油墨的弯液面是否在喷墨口上形成。
当油墨的弯液面通常在喷墨口上形成时,如图20所示,就建立了供墨的连通(步骤S8)。此后,如图21所示实施了供墨的操作(步骤S9),通过抽吸面202经备用墨槽的吸收,从进墨口20b向备用墨槽20供墨。
另一方面,当油墨的弯液面通常未如图22所示的那样形成时,吸入口53除了固定如图22所示的供墨接合面201和盖子部件38a外,还被盖子部件203关闭。此后,如图23所示,盖子部件38a的内部被抽气(步骤S5),因而,油墨通过进墨口20b被引入到储墨槽20和打印头20a,以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的弯液面。接着,打印头20a通过一擦拭部件(未示出)得到擦拭(步骤S6),然后打印头20a喷出对图像打印未作出贡献的油墨(例如最初的喷射)(步骤S7)。在最初的喷射中,油墨可在盖子部件38a内喷射。打印装置通过盖子的抽气(步骤S5),擦拭(步骤S6),最初的喷射(步骤S7)和供墨的连通(步骤S8),在实施了回复操作后,开始供墨(步骤S9)。
而且,在打印装置的打印过程中,当备用墨槽20内剩余的墨量减到不小于预定量时,打印装置可省略步骤S1-S2,而象图24中箭头“A”所指示的那样,从步骤S3开始。备用墨槽20内的剩余墨量可通过计算喷墨的数量,检测备用墨槽20内油墨的液位或类似物,而预算得到。
此外,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在每个吸入口53b上具有透气部件48,为的是当与上述实施例方式相同,油墨液位41b到达透气部件48时,供墨自动停止。
(第六优选实施例)
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供墨的步骤(步骤S9)可分别视步骤S5或步骤S7的情况,紧跟着盖子抽气的步骤或最初喷墨的步骤。
既然这样,紧随着供墨,油墨在吸力下从喷嘴44被释放出或作为最初的喷射被喷出。因而,因为墨量减少了,备用墨槽20内的液位41b也降低了。因此,液位41b离开透气部件48,以防止透气部件的性能由于长时间接触油墨而降低。而且,随着供墨,备用墨槽20内的压力得到适当的调整,是为了油墨的弯液面可以可靠地在喷嘴44上形成。不论是否在备用墨槽20内放置吸收油墨的油墨吸收器,都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尤其当未被油墨吸收器保持的油墨液位41b与透气部件48接触的时候,是很有效的。这是因为通过在吸力下从喷嘴44喷墨,或作为最初的喷墨来喷墨,而使油墨液位41b马上下降。而且,也可以通过在备用墨槽20内施加压力,而在压力下从喷嘴44释放出油墨。
(第七优选实施例)
图25至27对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
在图25中,参照编号501代表一个子墨槽(在下文,也称作子槽);并且502代表一个打印头,其能够从喷嘴部分502喷墨,其中油墨从子槽501供应,布置它们是为了在主扫描方向(例如箭头A1或A2的方向)上沿导向轴503A,503B移动。子槽501包括一个进墨口501A,一个吸入口501B,一个通气口501C和一个与打印头502相通的的连接口(未示出)。比外,一个油墨吸收器504被提供用作通过吸力来保持油墨,并且被安装在子槽501中。吸入口501B在横断面上是圆锥形的,在直径上逐渐向外增加。一个透气部件505设在吸入口501B的外边上。透气部件505设为一个分离气体和液体的装置。透气部件505可以是薄片型的,并且由四氟化乙烯树脂或其它多孔树脂材料制成。
而且,一个中空喷射部分507设在吸入口501B的外边上。中空喷射部分507可插入到打印装置主体侧面上的盖子部件506中。此外,一个密封部件508在喷射部分507的尖端上与一个小直径部分507A套在一起,以便于密封部件508能在小直径部分507A上滑动。另一方面,一个弹簧509,其朝右推动密封部件508,在喷射部分507的底边上与一个大直径部分507B套在一起。一个穿孔510设在小直径部分507A的圆周表面上,其通过密封部件508开启或关闭。小直径部分507A的顶端由盖子部件511关闭。布置盖子部件511也是为了能起到制动器的作用,即防止密封部件508脱开。盖子部件506通过一个抽吸导管512与一个抽气泵513相连。
参照编号521代表一个设在打印装置主体侧面上的中空喷射部件。密封部件523能与喷射部件521的外圆周表面套在一起,并且通过弹簧522的力被向左推动从而滑动。一个穿孔521A设在凸出部件521的圆周表面上,其通过密封部件523开启或关闭。凸出部件521的尖端被设置为一个封闭端,而其底端与一个主墨槽(在下文,也称作主槽)相连。
参照编号524和525代表设在打印装置主体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盖子部件。这些盖子部件524,525能上下移动。此外,第二盖子部件525通过一个抽气泵526与一个废物墨槽(未示出)相连。参照编号527代表一块压印板,用来通过打印头502将打印介质引导到完成图像构成的打印位置。打印介质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被一个输送机构(未示出)输送。通过在喷墨的过程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复打印头的打印动作和在副扫描方向上重复打印介质的输送动作,可在打印介质上连续形成每一部分图像。
参照编号531代表一个密封部件,其能够关闭子槽501的通气口501c。密封部件531安装在臂部件532的尖端部分。臂部件532的底端部分通过一个支撑部件533而上下转动,并且通过一个弹簧534向下弹,其中支撑部件533设在打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参照编号535代表一个制动器部件,其调整臂部件532向下移动的位置。参照编号536代表一个设在主槽501的喷射部分。喷射部分536使臂部件532上下移动,以与子槽501移动的位置相应。臂部件532有一个凹槽532A,喷射部分536可在其中滑动。
在打印活动中,打印头502最初位于距离静止位置(见图26)左边的移动范围内,然后在通过喷墨打印图像的时候,在箭头A1或A2的方向上移动。
如果打印头502到达静止位置,第一和第二盖子部件524,525都如图26所示的那样上升。因此,打印头502的喷嘴部分502A由第二盖子部件525覆盖。此时,当使喷射部件513的穿孔521A处于关闭的状态时,密封部件523关闭进墨口501A。此外,当使喷射部分507的穿孔510处于关闭的状态时,密封部件508关闭盖子部件506的开口。位于静止位置的打印头502受回复操作的支配,在回复操作中,打印头502排放未在打印图像时使用的油墨,以便于喷墨的状态可以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回复操作包括抽吸和排放油墨、以及喷墨的操作。抽吸和排放油墨的操作包括通过抽气泵526在第二盖子部件内产生负压,在吸力下从喷嘴部分502A的喷墨口中压出油墨。喷墨的操作包括把油墨从喷嘴部分502A的喷墨口喷到第二盖子部件525中。
在供墨的操作中,如图27所示,打印头502在箭头A1的方向上,从静止位置移动到供墨的位置。如果打印头502到达供墨的位置,如图27所示,第一和第二盖子部件524和525都上升,然后打印头502的喷嘴部分502A被第一盖子部件524覆盖。因此,盖子部件524密封住喷嘴部分502A的喷墨口。此时,如图26所示,在使进墨口501A处于封闭的状态中时,密封部件523通过相对于喷射部件521的运动,开启穿孔521A。通过使穿孔521A与子槽501的内部相连,穿孔521A在子槽501和主槽之间形成一个供墨系统。此外,在使盖子部件506的开口处于封闭的状态中时,密封部件508通过相对于喷射部分507的运动,开启穿孔510。而且,通过使穿孔510与盖子部件506的内部相连,在吸入口501B和抽气泵513之间形成一个抽气系统。透气部件505位于抽气系统中。此外,密封部件531通过起初使臂部件532向上移,然后使之向下移,来关闭通气口501C。
在供墨的时候,子槽501内的空气是通过透气部件505,由抽气泵513抽出的,以将空气排放到液体废物容器(未示出)中,从而在子槽501内产生负压。因而,主槽内的油墨通过负压效应,在吸力下被引入子槽501中。在子槽501中流动的油墨渗入油墨吸收器504,为的是由于油墨的渗入,而使油墨的液位上升。油墨液位上升的速率取决于抽气泵513的抽吸力,以便于调整到与抽气泵513的操作程度相应的适当的速率。如果油墨液位到达透气部件505,供墨便自动停止,因为诸如油墨这样的液体不可能穿过透气部件505。
在完成这样的吸收油墨的操作后,通过使打印头502返回静止位置或其开始打印的位置,如图26或25所示的那样,打印装置回到其原始状态。
另外,透气部件505和油墨吸收器504通过吸入口501B的间隙而分开,以使得它们不互相接触。如果透气部件长时间地接触油墨,透气部件的作用就会降低。然而,在这一实施例中,透气部件505和油墨吸收器504之间存在间隙,从而除了供墨的时候,透气部件505不与油墨接触。因此,可以防止透气部件作用的衰减。
而且,吸入口501B的内表面倾斜,为的是在完成供墨之后,在供墨时已到达吸入口501B的油墨,沿着吸入口501B的内表面迅速地释放出。因而,透气部件505和油墨接触的持续时间必然会减至最小。在这一实施例中,一个吸入口501B的内部底表面在图25的右边向下倾斜,以使得油墨易于被排放到子槽501的外面。如果吸入口501B的内部底表面在图25的左边向下倾斜,以使得油墨易于被排放到子槽501的内部。当吸入口501B的内部经过斥水加工时,吸入口501B内的油墨便可平缓地释放。
而且,因为除了抽吸油墨的时候,穿孔510是由密封部件508关闭的,则主槽501内油墨的稠厚,以及在吸入口501B和透气部件505上油墨的沉积都可以得到防止。
(第八优选实施例)
图28至30对本发明的第八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与第七优选实施例中参照编号相同的解释,在下面的叙述中就予以省略了。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弹性的盖子部件551设在子槽501的吸入口501B的外边上,而一个中空喷射部件552设在打印装置结构的侧面上。此外,一个凹口部分551A设在盖子部件551上,其允许喷射部件552的贯穿。一个抽吸导管512与喷射部件552的空腔相通,而喷射部件552的尖端具有一个开向空腔的穿孔552A。
在打印的过程中,如图28所示,凹口部分551A由盖子部件551的弹力而被关闭。因此,吸入口501B也被盖子部件551关闭。如果打印头502移到其静止位置,如图29所示,喷射部件552的尖端便通过力进入盖子部件551的凹口部分551A,而盖子部件551的弹性回复力使穿孔552A关闭。
为了供墨,如图30所示,当打印头502移动到供墨位置,喷射部件551的尖端便穿过盖子部件551的凹口部分551A。因此,穿孔552A与盖子部件551的内部相连,以在吸入口501B和抽气泵513之间形成一个抽气系统。透气部件505位于抽气系统内。
(第九优选实施例)
图31A,31B,和31C,以及图32A,32B,和32C,分别对如上述第七和第八实施例改进中的不同的吸入口501B作了说明。
图31A的一个吸入口501B具有一个锥形的内表面。也就是说,其直径逐渐朝位于图中下边的子槽增大。图31B的一个吸入口501B具有一个弯曲的内表面,以能够在直径上朝位于图中下边的子槽增大。图31C的一个吸入口501B是锥形的,且具有一个其上设有一层或多层的内表面。也就是说,其直径逐渐朝位于图中下边的子槽增大。供墨时残留在吸入口501B的油墨易于移动到子槽,以便于可将透气部件505与油墨接触的时间减至最小。
吸入口501B的开口形状可分别从图32A,32B,和32C斜线所示的诸如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的不同形状中选择。简而言之,吸入口501B的内部可能会倾斜。
(第十优选实施例)
图33对本发明的第十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
在墨槽600中,参照编号601代表一个供墨口(在下文,也称作补偿口),其与上述每个实施例中同样的供墨系统相连。参照编号602代表一个吸入口,其与上述每个实施例中同样的抽气系统相连,抽气系统602包括一个透气部件603。参照编号604代表一个将墨供应到打印头605的供墨口。墨槽600的内部固定有一个通过吸力而保存油墨的存墨部件606。在供墨时,同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当通过透气部件603从吸入口602抽出墨槽600中的空气时,通过补偿口601将墨供应到墨槽600。因为油墨不能透过透气部件603,所以与透气部件603和油墨间的接触相对应,供墨便自动停止。
根据本实施例,确认了油墨到达供墨口604和透气部件603的顺序,以使得在油墨到达透气部件603后,从补偿口601供应到墨槽600的油墨到达供墨口604。通过设定这样的油墨到达顺序,墨槽便充满了足够量的油墨,然后油墨到达透气部件603,接着供墨停止。另一方面,如果在油墨到达供墨口604之前,油墨到达透气部件603,则墨槽600不可能充满足够的油墨。
上述油墨到达的顺序可在不同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确定。例如,如图33所示,油墨到达的顺序可通过关系式:L1<L2,而作出确定,L1指的是补偿口601和供墨口604间的距离,而L2指的是补偿口601和透气部件603间的距离。考虑到油墨吸收器中密度情况,重力等的影响,可将油墨吸收器606布置得在部分上具有不同的吸收速率。也就是说,在补偿口601和供墨口604之间区域的吸收速率可相对快一些,而在补偿口601和透气部件603之间区域的吸收速率可相对慢一些。
(第十一优选实施例)
图34至42对本发明的第十一优选实施例作了说明。
在这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一个进墨口20b和一个吸入口53b被设置在图35中的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B上。每个吸入口53b具有与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同样的透气部件(未示出)。在图中,参照编号201代表一个用于每种油墨的供墨接合面。布置供墨接合面201是为了与每个进墨口20b相连,并且与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同样的供墨系统相连。参照编号202代表一个抽吸面,其与图36所示的每个吸入口53b相连。所有抽吸面202都被集中在抽吸通道53c,然后与上述第五实施例中相同的吸墨系统相连。
图38中的字母“L”指的是一个用于检测油墨液位41b的检测基准液面。一个用于检测油墨液位41b的装置可以是一个电液面传感器,一个光液面传感器或类似的东西。电液面传感器是基于放置在备用墨槽20内电极间油墨的存在,来检测油墨的液位41b的。备用墨槽20内的剩余墨量可在从打印头20a喷墨数量的基础上,通过获得耗费的墨量而预算得到。剩余的墨量可在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内检测得到。
抽吸通道53c具有一个作为开启或关闭抽吸通道53c装置的制动器203。此外,一个制动器部分203A设在如图37A和图37B所示的制动器203的外圆周表面上。如果制动器203围绕其中心轴“O”旋转,以使制动器部分203A与抽吸通道53c相对,如图38所示,制动器部分203A压住并关闭抽吸通道53c。如果制动器203围绕其中心轴“O”旋转,以使制动器部分203A从抽吸通道53c离开,抽吸通道53c便返回其原始开启状态。
在供墨给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的操作过程中,抽吸通道刚开始是打开的。然后,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透气部件,从吸入口53b在每个墨槽20内产生负压。负压允许通过进墨口20b供墨。在下文,包括这些步骤的操作即为所谓的“供墨操作”。供墨操作允许向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同时供墨。除了正在供墨的时候,制动器203关闭抽吸通道53c。
图42是对一系列的打印装置的操作作出说明的时间表。首先,打印装置接受与打印介质的一页相应的打印数据“D”。然后,打印装置重复下列步骤:在提供了打印介质的操作后,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打印头20a,实施打印活动以打印图像的一行;并且为了打印一行图像,输送打印介质。当打印完图像后,打印介质可从打印装置输出,然后提供下一个打印介质来实施下一个打印活动,图42所示的覆盖操作是针对打印头20a的。在开始打印之前,覆盖装置从打印头20a分开,产生“开启”的状态(在下文,也称作“开盖”状态),然后在完成一系列打印步骤后,覆盖装置与打印头20a相连,产生“关闭”的状态(在下文,也称作“关盖”状态)。此外,回复操作是在关盖状态前进行的,这使得打印头20a不用对任何图像构成作出贡献,便可喷出预定量的油墨。回复活动可包括:在吸力下,从打印头20a的喷嘴44排墨的操作,从打印头20a最初喷墨的操作,或类似操作。如图42所示的供墨是在以后所述的供墨操作,在打印介质的一页上打印完图像后,可每次进行供墨。
图40是对供墨操作作出说明的流程图。
当打印装置打印完一页后,打印装置便在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内检测剩余的墨量。接着,在这样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判断剩余的墨量是否降至预定量,来看是否有必要提供所需的墨量(步骤S21,S22)。在这一实施例中,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当油墨液位41b低于预定液位“L”时,供墨的需求上升的准则上的。
如果无需供墨,打印装置便处于开盖状态(步骤S23)或当接受打印数据“D”时实施打印活动(步骤S25)。如果即便固定的时间已过去,打印数据“D”还没有接受到,则转换到关盖状态(在这一实施例中,经过30秒)来按序完成。
如果需要供墨,则判断是否需要打印下一页(步骤S28)。在打印下一页时(例如,在图42的供墨状态“S4”中),从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中来判断具有最小剩余墨量的墨槽。在如图38所示的情况下,备用墨槽20Y被判断为具有最小剩余墨量的墨槽。因而,具有最小剩余墨量的墨槽接受供墨,直到填到预定的目标剩余墨量,足以能够实施打印活动(步骤S30)。目标剩余墨量可确认为:与油墨预定液位相应的墨量。而且,目标剩余墨量也可确认为:在下一页上打印图像所需的最小的墨量。根据油墨的类型(例如,颜色),墨槽可具有它们各自的目标剩余墨量。在各个备用墨槽中,在供墨的过程中通过透气部件,向装满油墨的墨槽供墨便自动停止。在如图39所示的情况下,向备用墨槽20M,20B供墨的操作便自动停止。随着这样的一个供墨操作,便实施下一页的打印活动(步骤S31)。
另一方面,如果下一页的打印活动没有实施(例如,如果在如图42所示的“SB”时间段中供墨的话),便执行如图41B所示的开盖顺序。也就是说,打印头20a每隔5秒钟喷出不影响任何图像构成的油墨(最初喷射),直到预定的时间间隔终止(在这一实施例中,为30秒)(步骤S61,S62,S63)。当过了30秒后,打印头20a经过擦拭步骤(步骤S64)和最初喷射步骤(步骤S65),再加上关盖步骤(步骤S66)来按序完成。
此后,为了输入打印数据“D”,打印头20b等待一预定的时间间隔(在这一实施例中,为30秒)。如果打印头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接受打印数据“D”的话,便实施打印活动(步骤S34)。如果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接受打印数据“D”的话,则通过供墨操作使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都充满墨(步骤S36)。按照装满墨的顺序,向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的供墨便自动停止。随着供墨至装满各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便实施一个在后面描述的、在每个备用墨槽中检测剩余墨量的程序,然后在关盖后结束(步骤S38)。
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如果没有实施下一页的打印活动,则不用施加一个严格的时间限制,在打印活动后的时间段中,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分别充满了墨。此后,因为在重新启动打印装置的时候,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都充满了墨,便可开始打印活动。而且,在未使用打印装置的时间段中,可通过使备用墨槽20处于充满墨的状态中,来防止备用墨槽20内油墨的粘附。
图41A是对在备用墨槽20内的剩余墨量进行检测的程序作出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打开程序开关(步骤S40),然后开始判断油墨向各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内的分配是否完成(步骤S41)。如果油墨的分配完成了,程序也就结束了。如果油墨的分配没有完成,则实施与步骤S36同样吸墨的操作(步骤S42)。随后,再次判断油墨的分配是否完成(步骤S41)。如果完成了油墨的分配,程序也就结束了。如果油墨的分配没有完成,则判断用来向备用墨槽20供墨的主槽(再充填墨槽)是空的,然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出错误(步骤S4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备用墨槽20会总是与供墨系统和排气系统相连。
(第十二优选实施例)
一个经斥油加工的多孔材料可用作一个非常稳定的透气部件(气液分离装置)。
例如,把一种四氟化乙烯材料吸入一个具有几乎无数个微孔的多孔薄膜,然后采用一含氟原子的混合物,对获得的多孔薄膜作斥油加工。可采用具有直径为0.05um到5.0um的微孔的多孔薄膜,为的是其可充当一透气薄膜。因而,当由经斥油加工的多孔材料制成的透气部件涂上了充分斥油的表面时,其可充分利用气液分离装置的能力,从而增加了透气部件的寿命。也就是说,经斥油加工的多孔材料的孔充分斥油,从而这些孔可防止油墨的粘附,以增加透气部件的寿命。如果油墨的组成除了简单的成分诸如颜料、甘油和水外,还包括一种添加剂,诸如提高透气性的表面活性剂,则实质上增加了透气部件的寿命。此外,多孔材料的孔可防止被油墨大量地堵塞。因此,可有效地在墨槽内施加负压,而平缓地向墨槽供墨。
形成透气部件的多孔材料不局限于由诸如聚烯烃,聚丙烯或聚乙烯的树脂制成的多孔薄膜。也可能采用另一种多孔材料,由诸如编织品、纺织品、非纺织品、网织品、毛毡、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的天然或合成的材料制成,这样的材料同样也须经斥油加工,来被提供为一个透气部件。
而且,如果斥油加工采用含氟原子的混合物来实施的话,可采用一种含聚氟化烷基的混合物来作为一种斥油剂。选择这样一种斥油剂,可与采用的油墨成分相符合。为了获得斥油剂较好的斥油性能,聚氟化烷基的末端可以是三氟甲基(CF3)。为了获得斥油剂最好的斥油性能,最好采用一种含全氟烷基的斥油剂,其中聚氟化烷基中所有的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
(第十三优选实施例)
图43至46是对本发明第十三优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在图43中,参照编号501代表一个能储存油墨的子墨槽(在下文,也称作子槽),502代表一个打印头,其能够接受储存在子槽501内的油墨,并且从其喷嘴部分502A喷墨。这些子槽501和打印头502在主扫描方向(例如,箭头A1或A2的方向)上,沿着导向轴503A,503B移动。此外,子槽501和打印头502可活动安装在由导向轴503A,503B引导的滑架(未示出)上。子槽501有一个进墨口501A,一个吸入口501B,一个通气口501C和一个与打印头502相连的供墨口(未示出)。此外,在子槽501内放置了一个油墨吸收器504,以在吸力下保存油墨。
根据本实施例,子槽501包括四个不同的储墨部分。也就是说,具有一个储存青色墨的储墨部分501C,一个储存品红墨的储墨部分501M,一个储存黄色墨的储墨部分501Y和一个储存黑色墨的储墨部分501B。而且,每个储墨部分都具有一个进墨口501A,一个吸入口501B,一个通气口501C和一个与打印头502相连的供墨口。考虑到黑墨与其它油墨相比使用得频繁,储存黑色墨的储墨部分501B的容积就比其它的大。布置打印头502的喷嘴502A,是为了与各个储存不同颜色的储墨部分501Y、501M、501C和501B相符。子槽501和打印头502可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喷墨墨盒。另一方面,子槽501和打印头502可用作一个分开各种颜色的分离机构。
再次参照图43,参照编号521代表一个喷射中空部件,其设在打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此外,将一个密封部件523与喷射部件521的外圆周表面同轴套在一起,以使得密封部件523能在表面上滑动。而且,也将一个弹簧522套在喷射部分521的外圆周表面,以使得其将密封部件523向左推。一个穿孔521A设在喷射部件521的圆周表面上,其被密封部件523开启或关闭。喷射部件521的尖端被关闭,而其底端与一个主墨槽(在下文,也称作主槽)(未示出)相连。
参照编号531代表一个臂部件,其由一个打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的支撑部件533支撑,以便于上下转动并通过一个弹簧534向下加载。同轴设在臂部件531上的一个密封部件532具有一个开口532A和一个密封部分532B。开口532A能与吸入口501B相通,并且通过一抽吸管512与抽气泵相连。另一方面,密封部分532B能关闭和开启吸入口501B和通气口501C。在这一实施例中,如图44所示,开口532A被集中到抽吸管521,然后与一个常见的抽气泵513相连,其与储墨部分501Y、501M、501C和501B的各个吸入口501B相配。而且,一个透气部件505设在开口532A内,其允许气体透过,但不允许油墨透过。透气部件505可以是薄片型的,并由四氟化乙烯树脂或其它多孔树脂材料制成。另一方面,一个刮刀536设在子槽501的侧面上。刮刀536能擦拭包含透气部件505的密封部件532的底面。而且,参照编号535代表一个制动器部件,其调整臂部件531向上移动的位置。
参照编号524和525代表设在打印装置主体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盖子部件。这些盖子部件524,525能上下移动。此外,第二盖子部件525通过一个抽气泵526与一个废物墨槽(未示出)相连。参照编号527代表一块压印板,用来通过打印头502将打印介质引导到完成图像构成的打印位置。打印介质在与主扫描方向(箭头A1或A2的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被一个输送机构(未示出)输送。通过在喷墨的过程中,重复打印头50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打印动作和重复打印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动作,可在打印介质上连续形成每一部分图像。
在打印活动的过程中,打印头502最初位于距离静止位置(见图45)左边的移动范围内,然后在通过喷墨打印图像的时候,在箭头A1或A2的方向上移动。
如果打印头502到达静止位置,第一和第二盖子部件524,525都如图45所示的那样上升。因此,打印头502的喷嘴部分502A由第二盖子部件525覆盖。此时,当使喷射部件513的穿孔521A处于关闭状态时,密封部件523关闭进墨口501A。此外,密封部件532关闭吸入口501B。因此,可通过关闭进墨口501A和吸入口501B,来防止子槽501内油墨粘性的增加。此外,透气部件505位于图45的右边且距离吸入口501B一段距离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透气部件505和子槽501内油墨间的接触。因此,可以通过避免与油墨长时间的接触,来保持透气部件505不受损。位于静止位置的打印头502受回复操作的支配,在回复操作中,打印头502排放未在打印图像时使用的油墨,以便于喷墨的状态可以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回复操作包括抽吸和排放油墨、以及喷墨的操作。抽吸和排放油墨的操作包括通过抽气泵526,在第二盖子部件525内产生负压,在吸力下从喷嘴部分502A的喷墨口中压出油墨。喷墨的操作包括把油墨从喷嘴部分502A的喷墨口喷到第二盖子部件525中。
在供墨的过程中,如图46所示,打印头502在箭头A1的方向上,从静止位置移动到供墨的位置。如果打印头502到达供墨的位置,如图46所示,第一和第二盖子部件524和525都上升,然后打印头502的喷嘴部分502A被第一盖子部件524覆盖。因此,盖子部件524密封喷嘴部分502A的喷墨口。此时,在使进墨口501A处于封闭的状态中时,密封部件523通过其相对喷射部件521的运动,开启穿孔521A。通过使穿孔521A与子槽501的内部相通,穿孔521A在子槽501和主槽之间形成一个供墨系统。同时,密封部件532也关闭通气口501C,然后把开口532A与吸入口501B连接,以在开口532A和抽气泵513之间形成一个抽气系统。透气部件505位于抽气系统内。
在供墨的时候,通过透气部件505,由抽气泵513抽出子槽501内的空气,来将空气排放到液体废物容器(未示出)中,而在子槽501内引起负压。因而,主槽内的油墨通过负压效应,在吸力下被引入子槽501。流进子槽501的油墨渗入油墨吸收器504,以便于因为油墨的渗入,油墨的液位上升。油墨液位上升的速率取决于抽气泵513的抽吸力,以便于调整到与抽气泵513操作程度相应的适当的速率。如果油墨液位到达透气部件505,供墨便自动停止,因为诸如油墨这样的液体不可能穿过透气部件505。此外,在储墨部分501C、501M、501Y和501B上同时进行供墨,以使得按照充填油墨的顺序,通过透气部件505,停止向每个备用墨槽20Y、20M、20C和20K的供墨。
当完成这样的供墨操作后,通过使打印头502返回静止位置或其开始打印的位置,如图45或43所示的那样,打印装置回到其原始状态。
另外,如图43的双道短虚线所示,根据子槽501的移动,刮刀536与密封部件532的底面接触,为的是在臂部件531上下转动时,刮刀536擦拭包括透气部件505的密封部件532的底面。擦拭操作去除掉不需要的物质,诸如粘在透气部件505,开口532和密封部件532上的稠厚油墨,以便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十四优选实施例)
图47至49是对本发明第十四优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说明图。对某些在第十三优选实施例中的参照编号的解释,在下面的叙述中将予以省略。
在这些图中,参照编号1521代表一个喷射中空部件,其设在打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此外,将一个密封部件1523与喷射部件1521的外圆周表面同轴套在一起,以使得密封部件1523能在表面上滑动。而且,也将一个弹簧1522套在喷射部分1521的外圆周表面,以使得其将密封部件1523向左推。一个穿孔1521A设在喷射部件1521的圆周表面上,其被密封部件1523开启或关闭。喷射部件1521的尖端正被关闭的时候,其底端却与一个主墨槽(未示出)相连。一个透气部件设在密封部件1523的开口内。
参照编号1531代表一个密封部件,其能够关闭子槽501的通气口501C。密封部件1531安装在臂部件1532的尖端部分。臂部件1532的底端部分由一个支撑部件1533支撑,以便于上下转动并通过一个弹簧1534向下弹,支撑部件1533设在打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参照编号1535代表一个制动器部件,其调整臂部件1532向下移动的位置。参照编号1536代表一个设在子槽501上的喷射部分。喷射部分1536使臂部件1532上下运动,以与子槽501移动的位置相应。如图所示,臂部件1532具有一个凹槽,喷射部分1536可在其中滑过。
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印头502位于如图48所示的静止位置时,密封部件1523关闭吸入口501B。如果打印头到达供墨位置,如图49所示,则通过透气部件505和穿孔1521A,形成一个抽气系统,而通气口501C由密封部件1531关闭。另外,既然这样,调整凸出部件1521的长度,以使其不能插入子槽501。
(第十五优选实施例)
图50是对本发明第十五优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在这一实施例中,如第十四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凸出部件1521的长度可相对地足够长,以便于在供墨时使其尖端插入子槽501。此外,透气部件505设在凸出部件1521的穿孔1521A的开口内。因而,当凸出部件1521的尖端插入子槽501时,通过透气部件505形成一个抽气系统。
(第十六优选实施例)
在这一实施例中,可根据子槽501的容积或保存在子槽501内油墨的类型,来改变透气部件505的形状或性能。
例如,提供一个如透气部件505的多孔结构是可能的,并且对其自身的性能和形状作变化,从而根据具有透气部件505的子槽501的容积或根据保持在子槽501内油墨的类型,来改变产生在子槽501内的负压也是可能的。具体地说,可改变透气部件505的厚度,以具有不同的孔尺寸或厚度。同时,被透气部件505占据的穿孔49的间隙也可以作改变,而透气部件505的尺寸也可以作改变,以与改变的间隙相符合。可通过在透气部件505上提供一个调整位移的盖子,来调整被透气部件505占据的间隙。
因此,可通过在子槽501内的负压下作改变,来调整向每个子槽501供墨的速率。如果使用了储存大流动阻力的油墨,或储存具有大体积的油墨的子槽501,则可选择透气部件505,以在子槽501内实现大的负压。因此,可有效地在许多子槽501上实施供墨。
具体地说,透气部件505的性能可改变参数,诸如改变透气部件505的厚度,来作最佳的调整,为的是具有透气部件505的不同孔尺寸或厚度,或者排气通道49的开口区域。此外,也可改变透气部件505的物理性能(例如,通气性)。
(第十八优选实施例)
图51至57是对本发明第十八优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在图51中,参照编号20代表一个备用墨槽(子墨槽),20a代表一个能喷墨的打印头。它们都活动安装在一个串行扫描型喷墨打印装置内的滑架(未示出)上。打印头20a根据图像构成,从喷嘴44的喷墨口喷墨,其中油墨从备用墨槽20供应。参照编号20f代表一个备用墨槽20的供墨口,用于将油墨从墨槽20供应到打印头20a。每个喷嘴44具有一个产生喷墨能量的装置。在这一实施例中,一个电热转换器可被用来作为诸如一个喷墨能量产生装置。在箭头28或35的方向(例如,主扫描方向)上,滑架通过一个转移机构而移动。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副扫描方向)上,打印介质通过一个转移机构转移。因此,通过具有打印头20a和墨槽20的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复移动和打印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重复移动,可持续地形成图像。
一个吸入口523和一个进墨口20b设在备用墨槽20的侧面上。吸入口523通过一个抽吸通道53a,与备用墨槽20的内部相通。一个透气部件48被安装在备用墨槽20内的抽吸通道53a的开口中。透气部件48被提供用作一个分离气体和液体的装置,使空气透过但油墨透不过。透气部件48可以是薄片型的,并由四氟化乙烯树脂或其它多孔树脂材料制成。此外,为了通过吸收作用保存油墨,将一个油墨吸收器41a设在备用墨槽20内。
在供墨口20f中,设有一个过滤片103和一个阀104。在这一实施例中,如图57A和图57B所示的那样,阀104呈薄片的形状。阀104的底端部分可通过施加热而与过滤片103相接合。如后面所述,阀104打开和关闭供墨口20f,以与备用墨槽20的内压相应。阀104可由低密度的混合物或类似物制成,诸如由聚乙烯(PE)、聚偏氟乙烯(PVDF)、聚偏氯乙稀(PVDC)、乙烯醇共聚物(PEVOH)、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制成,或它们的混合物制成。
参照编号101代表一个供墨接合面,其与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相连。供墨接合面101通过一个管21a,与一个打印装置主体侧面上的主槽22相连。参照编号102代表一个与吸入口53相连的抽吸面。抽吸面102通过一个导管55,与抽气泵31相连。接合面101,102设在打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为的是使它们在滑架扫描的方向上,与进墨口20b和吸入口53相对。
在打印活动的过程中,如图51所示,阀104正被打开,为的是从备用墨槽20向打印头20a供墨。
图52至56是对从主墨槽22向备用墨槽20供墨的操作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在供墨的时候,首先,滑架在箭头28的方向上移动,以把进墨口20b和吸入口53分别与接合面101,102相接,如图52所示。然后,通过透气部件48,经抽气泵31的抽吸,将备用墨槽20内的空气抽出,以在备用墨槽20内产生负压。备用墨槽20内的负压允许主墨槽22内的油墨被吸进如图53和54所示的备用墨槽20。
在那个时候,如图53和图54所示,在备用墨槽20内负压的影响下,阀104关闭供墨口20f。因此,打印头29a内的油墨没有被吸进备用墨槽20,为的是设在每个喷墨口上的油墨弯液面不受触动。此外,没有空气从喷墨口被导入打印头29a和备用墨槽20。因此,可以可靠地通过吸力,将墨供应到备用墨槽20内。
如果备用墨槽20内油墨液位41b到达透气部件48,如图55所示,在吸力下的供墨可自动停止,是因为透气部件48不让诸如油墨的液体透过。此后,如图56所示,滑架19在箭头35方向上的移动使得进墨口20b和吸入口53从各个接合面101,102分开,以完成一系列供墨操作。
另外,考虑到需要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的负压,便调整阀104响应开启和关闭的灵敏度。如果备用墨槽内产生的负压比需要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的负压大,就调整阀104来关闭供墨口20f,以防止施加在打印头20a的负压超量。
(第十九优选实施例)
图58A和58B是对阀104的另一结构作出说明的说明图。
在这一实施例中,阀104被布置成一个所谓的坡阀,其只允许液体从顶端流到图58A中的底端。阀104位于与过滤片103连在一起的套105内。
阀104可在任何结构中都起作用,以使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第十八和第十九实施例中,透气部件并不总是需要的。除了可设在其与打印头20a一起移动的结构中,备用墨槽20还可设在其它结构内。备用墨槽20也可用在打印装置的其它不同的打印系统内。在这些情况下,例如,备用墨槽20可安装在打印装置内的一预定的位置上。
而且,备用墨槽20可与打印头20a分开或永久连接,以形成一个喷墨墨盒。阀104可或者安装在备用墨槽20内,或者安装在打印头20a内。最根本的仅仅是阀104设在它们之间的供墨通路内。如果阀104安装在打印头20a内,便将阀104设在打印头20侧面上的连接口内,以与备用墨槽20内的供墨口20f相连。
(第二十优选实施例)
图59至61是对本发明第二十优选实施例作出说明的说明图。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供墨装置部分3的结构外,打印装置的结构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相同。
本实施例的供墨装置部分3的结构如下。
C.供墨装置部分3的结构
在供墨装置部分3中,参照编号21代表一个供墨装置,其通过管21a和一个设为中空圆筒的再充填管21f,与辅助墨槽22相通。这个供墨装置21紧紧与备用墨槽20的进墨口20b相连,将辅助墨槽22的油墨再充填到备用墨槽20。
C-1.辅助墨槽
如图60所示,辅助墨槽22包括一个充满油墨的墨囊22a和一个槽盒22b。
墨囊22a是由一张软薄膜或一边折起来的类似东西制成,为的是一部分落在另一部分上,并且除了折叠部分的三边通过热接合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图中剖面线指示的几近“U”形的接合区域。囊22的折叠部分用一个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得的密封部件22a1标明。与折叠部分相对边的两个拐角处具有定位孔22a2。
槽盒22b包括一个第一槽盒22c和一个第二槽盒22d,其形状是一个厚度小的平展的方形盒。
第一槽盒22c的形状是一个图中向上开口很大的平展的方形。在第一槽盒22c的底端,突起22c1从靠近第一槽盒22c长边的各个圆周部分的位置凸出。此外,定位突起22j设在每个突起22C1的下圆周表面上。在第一槽盒22c相对的长边上,两个半圆形的凹槽设在不同的位置。一个形成一针状插孔22e,而另外一个形成一出墨口22f。
第二槽盒22d的形状也是一个恰如第一槽盒22c的平展的方形。在第一槽盒22c的底端,圆筒形的突出部分22d1从靠近第二槽盒22d长边的各个圆周部分的位置凸出。在第二槽盒22d相对的长边上,两个半圆形的凹槽设在不同的位置。一个形成一针状插孔22e,而另外一个形成一出墨口22f。
第一槽盒22c的突起22c1与各个突出部分22d1相接,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因此,针状插孔22e和出墨口22f部分别被设为圆形开口。第一和第二槽盒22c,22d可采用一个结合铰链22k模制成一件,或设为通过铰链22k连在一起的分离部件,为的是可被重复地开和关。一个第一槽盒22c侧面上的锁定扣221和一个第二槽盒22d侧面上的锁定孔22m能够配合在一起以关闭和开启如图61所示的槽盒22c和22d。通过针状插孔22e的开启,经一个向外凸出的部分,也形成一个针状通道22g。
一个由过滤片或类似物制成的排墨薄片22h,其具有保存诸如油墨的液体的能力,被安装在除了墨囊22a外的槽盒22b内。排墨薄片22h吸收渗漏在槽盒内部的油墨,以避免油墨向槽盒外面的渗漏。未被排墨薄片22h吸收的多余的墨量从出墨口22f释放出。
如下所述,墨囊22a和排墨薄片22h设在槽盒内。
当槽盒22b被安装在打印装置的结构中时,位于底面的第一槽盒22c被覆盖上排墨薄片33h。墨囊22a设在排墨薄片33h的上面,然后墨囊22a的定位孔22a2装有第一槽盒22c的各个突起22c1。因而,墨囊22a可精确地设在槽盒22b内。而且,第一和第二槽盒22c,22d可一起关闭,并连接在一起。因此,墨囊22a的圆周部分可插入第一槽盒22c的定位突起22j和第二槽盒22d的内表面之间,以防止它们在槽盒22b内滑动。因此,墨囊22a和排墨薄片可一起精确地设在槽盒内。此外,事先用密封部件22a1标记在墨囊22a的折叠部分,为的是在槽盒22b内安置墨囊22a的时候,密封部件22a1可压住针状插孔22e。
图61是安装有墨囊22a的槽盒22b的透视图。槽盒22b可提供作为能活动安装在打印装置上的辅助墨槽22。例如,如图59所示,打印装置具有一个开口22i,其用来安装和卸载辅助墨槽22。
C-2.供墨装置
供墨装置21通过管21a和再充填导管21f,把备用墨槽20和辅助墨槽22连接,为的是油墨可在它们之间流动。
供墨装置21通过下面的步骤,与辅助墨槽22相连。
如图59所示,供墨装置的再充填导管21f被设为一个具有针状尖端部分的中空导管。在再充填导管21f中,设置针状尖端部分是为了当底端部分与管21a相连的时候,使其与开口22i相接。
辅助墨槽22通过开口22I,被安装在打印装置内,为的是将针状插孔22e设在再充填导管21f的前面。如果辅助墨槽22被压进开口22i(例如,在图59中的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被压进),再充填导管通过针状插孔22e被插入辅助墨槽22。随后,再充填导管21f的针状尖端部分穿过密封部件22a1,使得辅助墨槽22和再充填导管21f连接起来。另外,密封部件22a1是由具有良好粘性的弹性材料,诸如橡胶或硅制成,为的是由再充填导管21f的贯穿作用而打开的一个孔可由密封部件22a1的粘性关闭。因此,密封部件22a1与再充填导管22f的圆周表面紧密相连,为的是油墨不会通过孔,从墨囊22a渗漏到外面。
墨囊22a被再充填导管21a1贯穿的方向,不是从顶端到底端,而是从折叠部分的边到底端,是因为有利于在与点的外表面相隔一足够距离的地方,再充填导管21f向内延伸。这个好处将在下面解释。如图59所示,再充填导管被设置得尽可能与再充填墨槽22相近,然后被压进墨囊22a的折叠部分。如果再充填导管21f进一步被压进墨囊22a,则没有通过对边来贯穿的可能性,因为墨囊22a具有比其高度(例如上下长度)大得多的足够的长度(例如图59中的左右长度)。因此,便利于将再充填导管21f插入墨囊22a的折叠部分。
另外,槽盒和墨囊的结构不受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限制。它们可用任何结构制造,只要保证再充填导管21f和墨囊22a的连接能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油墨流动通路。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通过将具有高粘性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部件22a1粘在墨囊22a上,并且通过用来吸墨的密封部件22a1,插入再充填导管的针状尖端,可以简单地布置墨囊22a。因此,这样的一个墨囊22a的结构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第二十一优选实施例)
在第二十优选实施例中,透气部件48被用作一个阻止供墨的元件。但是,一个液位传感器或其它装置也可用作阻止供墨。
在第二十优选实施例中,将再充填导管21f插入在墨囊22a的一部分上的、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部件22a1。然而,也可使整个墨囊22a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第二十优选实施例中,墨囊22a设在槽盒22b内。然而,可将墨囊22a直接安装在打印装置内。
此外,墨囊22a可用作一个废物墨槽。而且,可通过针状插孔22e,将一个诸如硬化的粘性橡胶的弹性粘合剂充填到槽盒22b中,继之以将墨囊22a的折叠部分接合到槽盒22b的内部上。既然这样,再充填导管21f可更有效地插入墨囊22a中。
(其他实施例)
透气部件可具有分离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为的是可根据油墨的类型或使用的图案,来采用不同种的材料。透气部件可以是一层由四氟化乙烯树脂或其它多孔树脂材料制成的透气薄膜。然而,采用另一多孔材料也是可能的,其由天然的或合成的材料制成,诸如编织品、纺织品、非纺织品、网织品、毛毡、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而且,透气部件可以是一个机械阀,当气体到达时关闭,而液体流到时打开。
本发明的墨槽不局限于与串行型打印装置内的打印头一起移动。将墨槽固定在原位也是可能的。此外,墨槽也可通过管,与辅助墨槽(子墨槽)一直相连。
本发明的喷墨墨盒可采用组合或活动的方式,使墨槽和打印头相连。
本发明也可通过管,使向墨槽供墨的主槽一直与墨槽相连。而且,既然这样,墨槽并不局限于与打印头一起移动。将墨槽固定在原位也是可能的。
本发明已通过各种实施例作了详尽的描述,并且从上文看,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较宽的范围内不脱离本发明而作出多种改变和改进是显然的。因此,旨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覆盖所有落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内的这样的改变和改进。

Claims (125)

1、一个墨槽,能够通过一个吸入口,靠引入墨槽内的负压,经一个进墨口将油墨导入墨槽中,包括:气液分离装置,其设在吸入口处,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透气部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从陶瓷、未上釉的陶器、陶瓦器和其它多孔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进一步包括:一个油墨吸收器,其设在墨槽内,并且能通过吸收作用保存油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一个间隙设在气液分离装置和油墨吸收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间隙可设为一个朝向墨槽外面开启的开口部分,和一个朝向墨槽内部开启的开口部分,并且各个开口部分的区域彼此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一个确定间隙的内表面被设为圆锥形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一个确定间隙的内表面被设为弯曲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设在一个确定间隙的内壁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确定间隙的内壁表面经过表面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表面处理是斥水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进一步包括:一个将储存在墨槽内的油墨供应到外面的供墨口。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进一步包括:一个油墨吸收器,其设在墨槽内,并且能通过吸收作用保存油墨,其中通过进墨口导入的油墨在油墨吸收器中被吸收,并且被吸收的油墨在到达气液分离装置之前,到达供墨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进墨口和供墨口间的距离要比进墨口和气液分离装置间的距离短。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供墨口可与一个能喷墨的喷墨打印头连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互相组合在一起,以组成为一个墨槽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吸入口与一个常见的为许多墨槽所共有的吸入口相连。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气液分离装置具有不同的性能。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气液分离装置具有不同的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墨槽,来改变被引入许多墨槽的负压级别。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气液分离装置是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结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气液分离装置是具有不同厚度的多孔结构。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各个吸入口具有不同的开口区域,为的是可通过墨槽,改变被引入许多墨槽的负压级别。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各个墨槽吸入口的开口区域是变化的。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油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气液分离装置根据储存的油墨流动阻力的增加,通过吸入口来增加引入墨槽内的负压。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具有不同的油墨体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许多墨槽的气液分离装置根据油墨体积的增加,通过吸入口来增加引入墨槽内的负压。
2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个墨槽,进一步包括:一个接合面部分,其设在常见的吸入口处,并且与一个抽吸通道相连。
30、一个喷墨墨盒,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一个能喷出从墨槽引入的油墨的喷墨打印头。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个喷墨墨盒,其特征在于:喷墨打印头装有电热转换器,其产生作为喷墨能量的热能。
32、一个供墨装置,用于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或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喷墨墨盒的墨槽供墨,包括:
供墨装置,用于通过进墨口,向墨槽供应储存在主墨槽内的油墨;负压装载装置,用于通过吸入口,将由抽气泵产生的负压装载到墨槽内。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在供墨装置和墨槽的进墨口之间脱扣连接的接合面部分;和一个在供墨装置和墨槽的吸入口之间脱扣连接的接合部件。
34、一个供墨装置,用于向一个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槽或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喷墨墨盒的墨槽供墨,包括:
供墨装置,用于通过进墨口,向墨槽供应储存在主墨槽内的油墨;
负压装载装置,用于通过吸入口,将由抽气泵产生的负压装载到墨槽内;
覆盖装置,能够通过一个盖子部件,覆盖打印头的一个喷墨口。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盖子部件能在墨槽供墨时,关闭喷墨口。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回复操作的负压装载装置,其将由抽气泵产生的负压装载到盖子部件,为的是通过吸力,从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装载装置的抽气泵也可以起到用于回复操作的负压装载装置的抽气泵的作用。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进一步包括:检测打印头内有无油墨的检测装置。
39、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一个喷墨打印头,其中喷墨打印头可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
转移装置,用于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移动。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墨打印头装有电热转换器,其产生作为喷墨能量的热能。
41、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喷墨墨盒;
转移装置,用于使喷墨墨盒和打印介质作相对移动。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供墨装置。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供墨装置。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回复操作,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的装置,该回复操作是在向墨槽供墨之前,在吸力下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回复操作,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的装置,该回复操作是在向墨槽供墨之前,在吸力下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4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墨槽内的油墨通过回复操作,从气液分离装置被移走,该回复操作是在向墨槽供墨之后,在吸力下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墨槽内的油墨通过回复操作,从气液分离装置被移走,该回复操作是在向墨槽供墨之后,在吸力下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48、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向墨槽供墨之后,从打印头的喷墨口喷出不决定图像构成的油墨,使墨槽内的油墨从气液分离装置被移走。
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向墨槽供墨之后,从打印头的喷墨口喷出不决定图像构成的油墨,使墨槽内的油墨从气液分离装置被移走。
50、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负压控制装置,除了用来在向墨槽供墨时,通过吸入口将负压引入墨槽外,还用来从外面施加负压到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
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负压控制装置,除了用来在向墨槽供墨时,通过吸入口将负压引入墨槽外,还用来从外面施加负压到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施加到打印头的喷墨口上的负压不足以从喷墨口吸墨。
53、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施加到打印头的喷墨口上的负压不足以从喷墨口吸墨。
54、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油墨接触气液分离装置时,被施加到打印头的喷墨口上的负压不足以从喷墨口吸墨。
55、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油墨接触气液分离装置时,被施加到打印头的喷墨口上的负压不足以从喷墨口吸墨。
56、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油墨接触气液分离装置时,被施加到打印头的喷墨口上的负压能够从喷墨口吸墨。
57、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油墨接触气液分离装置时,被施加到打印头的喷墨口上的负压能够从喷墨口吸墨。
58、一种供墨方法,用于向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供墨,和向一个如权利要求30所述墨盒的墨槽供墨,包括的步骤有:
通过气液分离装置,从吸入口将负压装载到墨槽内,从进墨口向墨槽供墨;
从吸入口阻止向墨槽装载负压。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一种供墨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许多墨槽,通过气液分离装置,从吸入口将负压装载到墨槽内,为的是可同时在许多墨槽上实施供墨。
60、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槽和一个喷墨打印头,其中喷墨打印头可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
转移装置,用于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移动;
通过回复操作,在喷墨口上形成油墨弯液面的装置,该回复操作是在向墨槽供墨之前,在吸力下从喷墨打印头的喷墨口释放出油墨。
6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装有一个经斥油加工的、由多孔材料制成的部件。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63、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和其它多孔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64、一个喷墨打印装置,通过采用一个能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的喷墨打印头,用于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文,包括:
负压装载装置,能将负压引入墨槽;
供墨装置,采用墨槽内的负压,用于将墨供应到墨槽;
气液分离装置,其位于墨槽和负压装载装置间的负压装载通道,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
中断装置,能中断墨槽和气液分离装置间的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墨槽供墨的时候,中断装置中断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66、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断装置具有一个可与中段部分脱扣连接的连接部分。
67、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
移动墨槽的移动装置,其中当墨槽移到预定的供墨位置时,中断装置与中段部分相连,当墨槽从预定的供墨位置移走时,中断装置便中断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装置移动打印头和墨槽。
69、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在与墨槽内部相连的位置和从不与墨槽内部相连的位置之间移动。
70、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用来擦拭气液分离装置的擦拭装置。
71、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透气薄膜,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72、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墨打印头装有一个电热转换器,其产生作为喷墨能量的热能。
73、一个供墨装置,包括:
负压装载装置,能将负压引入墨槽;
供墨装置,采用墨槽内的负压,用于将墨供应到墨槽;
气液分离装置,其位于墨槽和负压装载装置间的负压装载通道,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
中断装置,能中断墨槽和气液分离装置间的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向墨槽供墨的时候,中断装置中断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75、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断装置具有一个可与中段部分脱扣连接的连接部分。
76、一种向墨槽供墨的方法,包括:
气液分离装置,其位于墨槽和负压装载装置间的负压装载通道,并且允许气体通过,但禁止油墨通过;
中断装置,能中断墨槽和气液分离装置间的负压装载通道的中段部分;
包括的步骤有:
通过负压装载装置,将负压装载到墨槽内;
采用墨槽内的负压,将油墨供应到墨槽内;
当油墨与气液分离装置接触时,通过气液分离装置阻止向墨槽装载负压;
除了当向墨槽供墨的时候,通过中断装置将中段部分中断。
77、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装有一个经斥油加工的、由多孔材料制成的部件。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79、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和其它多孔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80、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装有一个经斥油加工的、由多孔材料制成的部件。
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82、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一个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和其它多孔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83、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一种供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装有一个经斥油加工的、由多孔材料制成的部件。
84、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一种供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85、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一种供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和其它多孔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86、一个墨槽,其具有一个用来向打印头供墨的供墨口,且能通过引入墨槽的负压,将油墨导入墨槽,包括:
一个设在供墨口处的阀,通过比墨槽内预定级别还要高的负压,而关闭供墨口。
87、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阀允许油墨从墨槽通到喷墨打印头。
88、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阀禁止油墨从喷墨打印头通到墨槽。
89、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一个气液分离装置,允许气体通过,但不允许油墨通过,并且设在吸入口处,以用来将负压引入墨槽。
90、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供墨口装有一个过滤片。
91、如权利要求90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过滤片和阀的阀体结构装配在一起。
92、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阀的阀体结构是一层薄片形的弹性材料。
93、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阀的阀体由从一组如下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二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和它们的混合物。
94、一个喷墨打印头,能通过一个供墨口将从墨槽供应的油墨喷出,包括:
一个设在与供墨口相连的连接口处的阀,它通过比墨槽内预定级别还要高的负压,而关闭供墨口。
95、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其特征在于:阀允许油墨从墨槽通到喷墨打印头。
96、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其特征在于:阀禁止油墨从喷墨打印头通到墨槽。
97、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连接口装有一个过滤片。
98、如权利要求97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其特征在于:过滤片和阀的阀体结构装配在一起。
99、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其特征在于:阀的阀体结构是一层薄片形的弹性材料。
100、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其特征在于:阀的阀体由从一组如下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二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和它们的混合物。
101、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头,包括:一个电热转换器,其产生作为喷墨能量的热能。
102、一个喷墨墨盒,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墨槽;
一个喷墨打印头,其能通过一个供墨口,喷出从一个墨槽供应的油墨。
103、一个喷墨墨盒,包括:
一个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喷墨打印头;
一个墨槽,能通过连接口,向喷墨打印头供墨。
104、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墨槽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墨槽;
一个打印头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能喷出从墨槽供应的油墨的喷墨打印头:
移动装置,用来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移动。
105、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打印头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喷墨打印头;
一个墨槽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能向喷墨打印头供墨的墨槽;
移动装置,用来使喷墨打印头和一张打印介质作相对移动。
106、如权利要求104或105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移动装置相对于打印介质,移动喷墨打印头和墨槽。
107、如权利要求104或105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
负压装载装置,能将负压引入墨槽;
油墨装载装置,用来通过墨槽内的负压,将油墨装载到墨槽。
108、如权利要求104或105所述的一个喷墨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接合面,用来在负压装载装置和墨槽之间可断开连接,并且用来在油墨装载装置和墨槽之间可断开连接。
109、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装有一个经斥油加工的、由多孔材料制成的部件。
110、如权利要求109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四氟化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和其它多孔树脂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111、如权利要求109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是一个经过斥油加工的透气薄膜,其由从陶瓷、未上釉的陶器或陶瓦器和其它多孔材料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112、一个具有一个囊状槽体结构的墨槽,其由一层一边折起来以形成一个折叠部分的薄膜制成,且其能够储存油墨,其特征在于:折叠部分形成一个连接部分,连接部分能通过一个能穿过折叠部分的中空导管,在槽体结构的内外之间连接。
113、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将薄膜的除了折叠部分的外边部分接合起来,以形成槽体结构。
114、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薄膜的形状是一个平展的方形,且两边折起来以形成折叠部分,并且将不同于折叠部分的薄膜的外边部分热熔,以形成槽体结构。
115、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一个密封部件,其能够在中空导管的外圆周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实现密封。
116、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一个墨槽,进一步包括:一个包括槽体结构的槽盒,其中槽盒具有一个向外朝向连接部分的开口。
117、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槽盒具有一个定位部分,用来在槽体外圆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定位。
118、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槽盒是一个第一槽盒和第二槽盒的组合体,第一槽盒和第二槽盒实际上相互对称。
119、如权利要求118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槽体至少具有一个定位孔,而一个与定位孔接合的定位突起设在第一槽盒和第二槽盒中的至少一个上。
120、如权利要求118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开口设在第一槽盒和第二槽盒之间的接合面部分上。
121、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一个墨槽,其特征在于:一个相对于开口的槽盒的邻近区域和一个相对于连接部分的槽体结构的邻近区域,通过粘合剂连接在一起。
122、一个能够采用槽体内的油墨打印图像的打印装置,包括:
一个槽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墨槽,其中一个中空导管设在槽安装部分,其能够贯穿槽体的连接部分。
123、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一个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导管具有一个形如针状的尖端部分。
124、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一个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打印头安装部分,其上安装有一个能喷墨的喷墨打印头;
一个供墨通道,其通过中空导管从墨槽向喷墨打印头供墨。
125、如权利要求124所述的一个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打印头设有一个电热转换器,其能产生作为喷墨能量的热能。
CNB001227173A 1999-05-31 2000-05-31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0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3063/1999 1999-05-31
JP153062/1999 1999-05-31
JP153064/1999 1999-05-31
JP15306299A JP3323831B2 (ja) 1999-05-31 1999-05-31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JP15306499A JP3347690B2 (ja) 1999-05-31 1999-05-3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153060/1999 1999-05-31
JP15306399A JP3347689B2 (ja) 1999-05-31 1999-05-31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15306099A JP3347688B2 (ja) 1999-05-31 1999-05-31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0117063A JP2001301194A (ja) 2000-04-18 2000-04-18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117063/2000 2000-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4431A true CN1284431A (zh) 2001-02-21
CN1150090C CN1150090C (zh) 2004-05-19

Family

ID=2752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27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0090C (zh) 1999-05-31 2000-05-31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6540321B1 (zh)
EP (3) EP1920933B1 (zh)
KR (1) KR100341254B1 (zh)
CN (1) CN1150090C (zh)
AT (3) ATE498492T1 (zh)
AU (1) AU768376B2 (zh)
CA (1) CA2310181C (zh)
DE (3) DE60044549D1 (zh)
TW (1) TW518285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1229A (zh) * 2007-03-28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墨盒组以及墨盒确定系统
CN102336061A (zh) * 2010-07-15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81041A (zh) * 2010-09-03 2012-03-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4908434A (zh) * 2014-03-14 2015-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CN107031194A (zh) * 2015-10-30 2017-08-1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射头
WO2020040754A1 (en) * 2018-08-22 2020-0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ltering printing fluid
CN111976299A (zh) * 2018-07-13 2020-11-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和部件的套件
US11173719B2 (en) 2018-07-13 2021-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179941B2 (en) 2018-07-13 2021-11-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364720B2 (en) 2018-07-13 2022-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420444B2 (en) 2018-07-13 2022-08-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14725B1 (en) * 2000-01-05 2006-03-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ink-jet pen with two-part lid and techniques for filling
US6629758B2 (en) * 2000-04-19 2003-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Joint devic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ink supplying device and method
JP3416614B2 (ja) * 2000-04-26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73918A (ja) 2001-03-21 2002-09-25 Canon Inc プリンタおよび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US6846072B2 (en) * 2000-11-29 2005-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ink-jet ink, ink-tank, ink-jet cartridge, ink supply device, method for introducing ink to ink tank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3787520B2 (ja) * 2000-12-2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00522626C (zh) * 2001-02-09 2009-08-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最初填充次箱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墨记录装置
EP1234673B1 (en) * 2001-02-09 2008-07-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ontrol and ink replenishing method executed in the same, ink supply system incorporated in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aging ink amount supplied by the system
US7150519B2 (en) * 2001-02-23 2006-12-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929356B2 (en) 2001-03-21 2005-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ainer of consumable supplies for a printer and printer utilizing the container
JP3787522B2 (ja) * 2001-12-2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構造体、液体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UPS049202A0 (en) * 2002-02-13 2002-03-07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ap52)
JP3658373B2 (ja) * 2002-02-22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蔵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291367A (ja) * 2002-04-02 2003-10-14 Sony Corp 液体残量表示装置
US6652080B2 (en) * 2002-04-30 2003-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circulating fluid delivery system
DE60335587D1 (de) 2002-06-21 2011-02-17 Canon Kk Tintenstrahldrucker
JP4371725B2 (ja) * 2002-07-16 2009-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929341B2 (en) 2002-08-05 2005-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container, and ink cartridge
ATE446196T1 (de) * 2002-08-16 2009-11-15 Oce Tech Bv Vorrichtung zur tintenzufuhr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US6969161B2 (en) * 2002-09-30 2005-1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system,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 container, ink refilling container and ink jet cartridge
JP2004237723A (ja) * 2003-01-17 2004-08-2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方法
US6969165B2 (en) * 2003-02-24 2005-11-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reservoirs
GB2403179B (en) * 2003-06-24 2007-10-24 Trysome Ltd Liquid supply system
KR100790431B1 (ko) * 2003-06-25 2008-01-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액체 컨테이너, 서브 탱크, 액체 방출 장치, 액체 공급장치 및 이미징 장치
US7758172B2 (en) * 2003-07-18 2010-07-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a valve device provided in a passage
JP2005053212A (ja) * 2003-07-18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
US7452062B2 (en) * 2003-07-18 2008-11-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with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leaked liquid
JP2005047058A (ja) * 2003-07-30 2005-0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081775A (ja) * 2003-09-10 2005-03-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アセンブリ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59974B2 (en) * 2003-10-06 2007-01-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emipermeable membrane for an ink reservoir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same
US7111923B2 (en) 2003-12-16 2006-09-26 Pitney Bowes Inc. Inkjet printing system for containment and evaporation of waste ink
US7083272B2 (en) * 2004-01-21 2006-08-0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Secure method of refilling an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US7448734B2 (en) 2004-01-21 2008-11-1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with pagewidth printhead
US20050157112A1 (en) 2004-01-21 2005-07-2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cradle with shaped recess for receiving a printer cartridge
US7188937B2 (en) * 2004-01-29 2007-03-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venting assembly
WO2005102712A1 (en) * 2004-04-19 2005-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4218960B2 (ja) * 2004-04-20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5305775A (ja) * 2004-04-20 2005-11-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06012897A1 (en) * 2004-08-06 2006-02-09 Enilorak Aps Ink refill system
US20060038863A1 (en) * 2004-08-18 2006-02-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fillable chemical cartridge for photoprocessing equipment
JP2006110959A (ja) * 2004-10-18 2006-04-27 Canon Inc インク容器
US7614710B2 (en) * 2004-10-29 2009-11-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ent seal
JP4556686B2 (ja) * 2005-01-31 2010-10-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82243B2 (ja) * 2005-02-28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677296B2 (ja) * 2005-06-24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810933B2 (ja) * 2005-08-31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機構用の気体除去装置、インク供給機構、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708370B2 (en) * 2005-09-07 2010-05-04 Retail Inkjet Solutions, Inc. Test system for an inkjet refilling station
WO2007042966A2 (en) * 2005-10-07 2007-04-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kjet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controlled positioning of droplets of a substance onto a substrate
JP5063077B2 (ja) * 2005-10-21 2012-10-31 オセ−テクノロジーズ・ベー・ヴエー プリントヘッドの取り付け構造体
US20070247497A1 (en) * 2006-04-25 2007-10-2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suppl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jet printheads
US7954936B2 (en) * 2006-10-06 2011-06-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and ink supply systems
JP4858191B2 (ja) * 2007-01-30 2012-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収容装置
US7416291B1 (en) 2007-01-30 2008-08-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packaging arrangements
US7771033B2 (en) * 2007-02-16 2010-08-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device
JP4862683B2 (ja) * 2007-02-19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167669B2 (ja) * 2007-03-30 2013-03-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8066360B2 (en) * 2007-04-18 2011-11-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for a fluid supply system
JP2009039927A (ja) * 2007-08-08 2009-02-26 Brother Ind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4910944B2 (ja) * 2007-08-24 2012-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4985229B2 (ja) * 2007-08-27 2012-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4998149B2 (ja) * 2007-08-28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4905309B2 (ja) * 2007-09-27 2012-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噴射装置
PL2165838T3 (pl) * 2008-02-28 2012-04-30 Brother Ind Ltd Wkład atramentowy
EP2095958B1 (en) * 2008-02-28 2010-09-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system having such an ink cartridge
ATE471819T1 (de) * 2008-02-28 2010-07-15 Brother Ind Ltd Tintenpatrone
JP5277506B2 (ja) * 2009-02-09 2013-08-2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貯留装置
DK200900030U4 (da) * 2009-02-09 2010-05-28 Masytec As Automatisk farvepåfyldningssystem
JP5483910B2 (ja) * 2009-03-10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256871B2 (en) * 2009-09-30 2012-09-04 Xerox Corporation Vent for an inkjet printhead
JP5468956B2 (ja) * 2010-03-29 2014-04-0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2000850A (ja) *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691307B2 (ja) * 2010-09-03 2015-04-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644279B2 (ja) * 2010-09-03 2014-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552932B2 (ja) * 2010-07-15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KR101484827B1 (ko) 2010-07-15 2015-01-2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TWI599492B (zh) * 2013-03-01 2017-09-21 Seiko Epson Corp Ink tank unit, ink jet printer, ink tank
TWI597186B (zh) 2013-03-01 2017-09-01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US9481180B2 (en) 2013-03-01 2016-1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liquid ejecting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763699B2 (ja) * 2013-03-22 2015-08-1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080905A (ja) * 2013-10-23 201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080906A (ja) * 2013-10-23 201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CN106457841B (zh) * 2014-06-16 2018-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JP2016002679A (ja) 2014-06-16 2016-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US9623691B2 (en) 2015-01-21 2017-04-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ver and method therefor including inquiry and notification features
CN107206806B (zh) * 2015-01-29 2019-09-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启动使用打印系统的方法及打印系统
JP6579800B2 (ja) 2015-05-25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08989B2 (ja) 2015-09-30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627375B2 (ja) * 2015-09-30 2020-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及び液体注入容器のシステム
EP3368324B1 (en) 2015-10-27 2020-05-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liquid delivery and gas removal
JP6723729B2 (ja) 2015-11-17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624905B2 (ja) 2015-11-26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残量検出装置
US10391776B2 (en) 2015-11-30 2019-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WO2017121759A1 (en) * 2016-01-11 2017-07-20 OCE Holding B.V. Ink supply system, print-head and printing system
JP6638442B2 (ja) 2016-02-09 2020-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7140763A (ja) * 2016-02-10 2017-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10654284B2 (en) * 2016-04-19 2020-05-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torage device with multi-position seal assembly
US11305548B2 (en) 2017-10-20 2022-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p seal and valve sequencing
US11077670B2 (en) * 2018-01-30 2021-08-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filling method
JP7172297B2 (ja) * 2018-08-31 2022-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13329882B (zh) 2019-07-08 2023-01-06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供应打印材料的装置
JP7375470B2 (ja) 2019-10-30 2023-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レバー、液体収容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1151724A (ja) * 2020-03-24 2021-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貯留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504641B2 (ja) 2020-03-27 2024-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83400A (ja) 2020-05-22 2021-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501280B2 (ja) * 2020-09-28 202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7256A (ja) 1983-05-11 1984-11-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S6032671A (ja) 1983-08-02 1985-02-19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トリツジ
US5126767A (en) * 1984-02-09 1992-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with dual-member sealing closure
JPH0698771B2 (ja) 1984-04-18 1994-12-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弁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24458A (ja) 1984-07-13 1986-02-03 Nec Corp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ト・ヘツド用脱泡装置
JPH0270443A (ja) 1989-05-29 1990-03-09 Canon Inc インク容器
US4967207A (en) * 1989-07-26 1990-10-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jet printer with self-regulating refilling system
US4968998A (en) 1989-07-26 1990-11-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fillable ink jet print system
JPH0373355A (ja) 1990-08-07 1991-03-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タンク
JPH04187448A (ja) 1990-11-21 1992-07-0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745137A (en) 1992-08-12 1998-04-2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ntinuous refill of spring bag reservoir in an ink-jet swath printer/plotter
SG80622A1 (en) * 1991-12-11 2001-05-22 Canon Kk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ink jet recording head
KR970004231B1 (ko) * 1992-10-02 1997-03-2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잉크 공급기구, 이러한 기구를 구비한 잉크제트 카트리지 및 이러한 기구를 구비한 잉크제트 기록장치
DE69429024T2 (de) * 1993-05-13 2002-06-06 Canon Kk Tintenbehälter, Druckkopfkassette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JP3183760B2 (ja) 1993-10-04 2001-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122323B2 (ja) 1995-01-13 2001-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373595U (en) * 1994-05-25 1999-11-01 Canon Kk An ink container and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5812168A (en) 1994-10-31 1998-09-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ir purging of a pressure regulated free-ink ink-jet pen
JPH08207308A (ja) 1995-02-03 1996-08-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H08290577A (ja) 1995-04-20 1996-11-05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タンク
US5841454A (en) * 1995-08-25 1998-11-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en gas separator and purge system
US5663754A (en) * 1995-09-05 1997-09-0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illing ink jet cartridges
JP3450643B2 (ja) * 1996-04-25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補充方法、該補充方法を用いる液体吐出記録装置、液体補充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3684022B2 (ja) * 1996-04-25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充方法、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および該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のメインタンクとして用いら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WO1997042035A1 (en) * 1996-05-06 1997-11-13 Graphic Utilities, Inc. Auxiliary ink reservoir and fe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k jet cartridges
US5709253A (en) 1996-07-30 1998-01-20 Procubed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jet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to modify a cartridge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reservoir
JPH10128999A (ja) 1996-10-30 1998-05-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US5971533A (en) * 1997-01-07 1999-10-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JPH10250105A (ja) 1997-01-07 1998-09-22 Brother Ind Ltd 液体インク保存供給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字装置
US5992986A (en) * 1997-03-12 1999-11-30 Raster Graphics, Inc. Ink supply apparatus
JP3915186B2 (ja) 1997-08-22 2007-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1229B (zh) * 2007-03-28 2013-06-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墨盒组以及墨盒确定系统
CN102001229A (zh) * 2007-03-28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墨盒组以及墨盒确定系统
CN105774255A (zh) * 2010-07-15 2016-07-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3950292A (zh) * 2010-07-15 2014-07-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36061B (zh) * 2010-07-15 2016-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3950292B (zh) * 2010-07-15 2016-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36061A (zh) * 2010-07-15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81041A (zh) * 2010-09-03 2012-03-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381041B (zh) * 2010-09-03 2014-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4908434A (zh) * 2014-03-14 2015-09-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US9434175B2 (en) 2014-03-14 2016-09-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7031194A (zh) * 2015-10-30 2017-08-11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射头
CN107031194B (zh) * 2015-10-30 2019-11-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和喷射头
CN111976299A (zh) * 2018-07-13 2020-11-2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和部件的套件
US11667124B2 (en) 2018-07-13 2023-06-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173719B2 (en) 2018-07-13 2021-1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179941B2 (en) 2018-07-13 2021-11-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981143B2 (en) 2018-07-13 2024-05-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CN111976299B (zh) * 2018-07-13 2022-06-1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和部件的套件
US11364720B2 (en) 2018-07-13 2022-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420444B2 (en) 2018-07-13 2022-08-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590761B2 (en) 2018-07-13 2023-02-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951748B2 (en) 2018-07-13 2024-04-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840091B2 (en) 2018-07-13 2023-1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US11667125B2 (en) 2018-07-13 2023-06-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liquid supply
WO2020040754A1 (en) * 2018-08-22 2020-0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ltering printing fluid
US11609512B2 (en) 2018-08-22 2023-03-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ltering printing fluid
US11256196B2 (en) 2018-08-22 2022-0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ltering printing flu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57644A2 (en) 2000-12-06
TW518285B (en) 2003-01-21
CA2310181C (en) 2004-06-22
EP1920933B1 (en) 2011-02-16
EP1920934B1 (en) 2011-02-16
DE60044549D1 (de) 2010-07-29
DE60045647D1 (de) 2011-03-31
US6755500B2 (en) 2004-06-29
CA2310181A1 (en) 2000-11-30
DE60045646D1 (de) 2011-03-31
ATE498493T1 (de) 2011-03-15
CN1150090C (zh) 2004-05-19
ATE471238T1 (de) 2010-07-15
EP1920933A3 (en) 2009-05-13
AU768376B2 (en) 2003-12-11
EP1920933A2 (en) 2008-05-14
US6540321B1 (en) 2003-04-01
EP1057644A3 (en) 2001-01-24
KR20000077487A (ko) 2000-12-26
EP1057644B1 (en) 2010-06-16
EP1920934A3 (en) 2009-05-13
EP1920934A2 (en) 2008-05-14
AU3778900A (en) 2000-12-07
US20020063759A1 (en) 2002-05-30
KR100341254B1 (ko) 2002-06-22
ATE498492T1 (de)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090C (zh)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N1171730C (zh) 用于喷液头的液体容器
CN1254376C (zh) 墨盒
CN1121949C (zh)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292907C (zh)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供墨系统
CN1610616A (zh) 压强调节机构、液槽、供液器、墨盒和喷墨打印装置
CN1072116C (zh) 液体喷射头的制作方法
CN1092109C (zh) 喷液方法及其设备
CN1694813A (zh) 液体供应系统、流体连通结构、供墨系统和利用该流体连通结构的喷墨记录头
CN1121947C (zh) 喷液头和喷液设备以及制造喷液头的方法
CN1310093A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墨盒的支架、支架的滑动架和喷墨打印机
CN1236921C (zh)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油墨罐
CN1156667A (zh) 喷液头、喷液设备及其恢复方法
CN1093038C (zh) 液体喷射方法及所用的喷液头
CN1750935A (zh)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器、承载架、液体喷射设备
CN1087228C (zh) 液体排出方法,液喷头、液喷装置、液体容器和喷头支架
CN1832860A (zh) 液体喷射设备
CN1549774A (zh) 液滴排放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700987A (zh) 记录头、承载架和成像设备
CN1093793C (zh) 喷墨头、打印盒和喷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5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