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041B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1041B
CN102381041B CN201110253366.6A CN201110253366A CN102381041B CN 102381041 B CN102381041 B CN 102381041B CN 201110253366 A CN201110253366 A CN 201110253366A CN 102381041 B CN102381041 B CN 102381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foresaid liquid
mentioned
fluid storage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33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1041A (zh
Inventor
武田侑希
石泽卓
清水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81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1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10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具备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容容器,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液体注入液体收容容器中时,降低产生的泡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的技术。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的一端部朝向外部开口、另一端部在液体收容室内开口,该液体注入口用于将液体注入到液体收容室;以及导出部,液体收容室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是由形成液体收容室的壁部形成的,在从液体注入口注入液体的注入状态,空间部朝铅垂下方开口,在注入状态,空间部位于比液体注入口的另一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从记录头朝记录对象物(例如印刷用纸)喷出墨水而进行印刷。作为朝记录头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技术,公知有从配置在打印机的外侧的墨盒经软管朝记录头供给墨水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墨盒具备墨水注入口,利用者能够容易地从墨水注入口注入(补充)墨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9483号公报
当从墨水注入口向墨盒内部滴下墨水而进行注入(补充)的情况下,存在在所注入的墨水的表面(水面)产生泡的情况。如果在产生泡的状态下持续注入墨水,则存在泡从墨水注入口溢出的情况。
如上所述的问题并不限于墨盒,是收容液体喷射装置所喷射的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即具备用于朝内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容容器所共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具备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容容器,提供一种当将液体注入液体收容容器时,降低产生的泡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的技术。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实施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1
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收容容器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其中,
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备:
液体收容室,该液体收容室用于收容上述液体;
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的一端部朝向外部开口、另一端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室内开口,该液体注入口用于将上述液体注入到上述液体收容室;以及
导出部,该导出部的一端部亦即液体出口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室内开口,该导出部用于将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
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是由形成上述液体收容室的壁部形成的,在上述液体注入口朝铅垂上方开口的注入状态,上述空间部朝铅垂下方开口,
在上述注入状态,上述空间部位于比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上述另一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应用例1所记载的液体收容容器,由于液体收容室具有位于比液体注入口的另一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空间部,因此能够将在注入液体时产生的液体收容室内的泡贮存在空间部。由此,与不具有空间部的液体收容容器相比,能够降低注入液体时产生的泡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
应用例2
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中,
在上述注入状态,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上述一端部位于比上述空间部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应用例2所记载的液体收容容器,由于液体注入口的一端部位于比空间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注入液体时产生的泡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
应用例3
根据应用例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注入状态,上述导出部的上述液体出口部位于比上述空间部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应用例3所记载的液体收容容器,能够降低注入液体时产生的泡侵入导出部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气泡被从液体收容容器导入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头的可能性,能够抑制所谓的空喷等喷头的不良情况的出现。
应用例4
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具备:
应用例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
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头;以及
流通管,该流通管连接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导出部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并使收容在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流通。
根据应用例4所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降低注入液体时产生的泡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的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
应用例5
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供给系统具备:
应用例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
副箱,其具有液体流动路和液体接受部,向用于朝对象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头供给的液体在上述液体流动路流动;以及
流通管,该流通管连接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导出部与上述副箱的上述液体接受部,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述液体朝上述副箱流通。
根据应用例5所记载的液体供给系统,能够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降低注入液体时产生的泡从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的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供给系统。
另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实现,除了上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之外,还能够以上述的液体收容容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喷射方法等各种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1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箱单元50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的结构的图。
图4是墨盒30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5是墨盒30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6是墨盒30的第三外观立体图。
图7是示出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余量少的状态的图。
图8是用于对朝墨盒30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作业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第二实施例的墨盒30a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10:壳体;12:喷墨式打印机(打印机);13:纸张供给部;14:纸张排出部;16:滑架;16a:墨水供给针;17:记录头;20:副箱;20Bk:副箱;20Ma:副箱;20Cn:副箱;20Yw:副箱;24:软管;30:液体收容容器(墨盒);30a:墨盒;32:墨盒主体;34:第一薄膜;50:箱单元;54:顶面壳体;54a:一边;56:第一侧面壳体;58:第二侧面壳体;202:液体接受部;204:墨水贮存室;206:过滤器;208:墨水流动路;302:栓部件;304:液体注入口;304a:液体注入口;304m:下端部;304p:上端部;306:液体导出部;317:大气导入口;318:大气敞开口;322:第二薄膜;324:突起部;325a:孔部;328:嵌合单元;330:空气收容室;340:液体收容室;341:空间部;342:划分壁部;345:液体保持部;349:液体出口部;350:连通部;362:肋;370:开口侧面(开口壁部);370b:对置壁部;370c:连接壁部;370c1:第一壁部;370c2:第二壁部;980:补充用容器;990:泡;G:空气(气泡);LM1:下限线;LM2:上限线;sf:设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按照以下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第一实施例:
B.第二实施例:
C.变形例
A.第一实施例:
A-1.液体喷射系统的结构:
图1是用于对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1进行说明的图。图1(A)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1(B)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第二外观立体图,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体收容容器30的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确定方向而示出相互正交的XYZ轴。另外,关于此后的图也根据需要示出相互正交的XYZ轴。
如图1(A)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具备: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2(也仅称作“打印机12”);以及箱单元50。打印机12具备:纸张供给部13、纸张排出部14、滑架(副箱装配部)16、以及4个副箱20。4个副箱20收容颜色不同的墨水。具体而言,4个副箱20是:收容黑色墨水的副箱20Bk,收容青色墨水的副箱20Cn,收容品红色墨水的副箱20Ma,以及收容黄色墨水的副箱20Yw。4个副箱搭载于滑架16。
安放于纸张供给部13的印刷用纸被输送到打印机12内部,印刷后的印刷用纸从纸张排出部14被排出。
滑架16能够沿主扫描方向(纸张宽度方向、X轴方向)移动。该移动借助步进电机(未图示)的驱动经由正时带(未图示)进行。在滑架16的下表面具备记录头(未图示)。从该记录头的多个喷嘴朝印刷用纸上喷射墨水而进行印刷。另外,正时带、滑架16等构成打印机12的各种部件被收容在壳体10内部而被保护。
箱单元50具备:顶面壳体54、第一侧面壳体56、第二侧面壳体58、以及底面壳体(未图示)。壳体54、56、58以及底面壳体能够由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合成树脂成形。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4、56、58、以及底面壳体使用聚苯乙烯成形。此外,如图1(B)所示,箱单元50具备由壳体(盖部件)54、56、58、以及底面壳体(盖部件)包围的4个作为液体收容容器的墨盒30。箱单元50通过壳体54、56、58以及底面壳体被更稳定地设置于规定的场所(例如桌子、搁板等的水平面)。另外,如图1(A)所示,顶面壳体(54)能够以一边54a为支点沿箭头Yp方向开闭。
4个墨盒30收容与4个副箱20所收容的墨水的颜色对应的墨水。即,4个墨盒30分别收容黑色墨水、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以及黄色墨水。另外,墨盒30能够收容比副箱20所收容的量更多的量的墨水。
收容各种颜色的墨水的墨盒30通过软管(管)24与用于收容对应的颜色的墨水的副箱20连接。软管24由合成橡胶等具有挠性的部件形成。当从记录头喷射墨水从而副箱20的墨水被消耗时,墨盒30的墨水经由软管24被供给到副箱20。由此,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长时间无中断动作地连续地持续印刷。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副箱20,而是经由软管24直接从墨盒30朝记录头供给墨水。
图2是箱单元50的外观立体图。在图2中,省略了顶面壳体54以及底面壳体的图示。对于箱单元50,在朝打印机12供给墨水时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Z轴负方向为铅垂下方向。各墨盒30具有用于与相邻的墨盒30嵌合而形成一体的嵌合单元328。嵌合单元328具备孔部325a和突起状的突起部324。通过使1个墨盒30的孔部325a中嵌合有相邻的另一墨盒30的突起部324,相邻的墨盒30彼此组装而成为一体。另外,突起部324能够借助外力被从孔部325a卸下,能够容易地将成为一体的墨盒30分解。由此,箱单元50能够根据打印机12中所使用的墨水颜色的数量、规格而容易地变更墨盒30的配置数(层叠数)。
在对箱单元5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之前,为了便于理解,使用图3对从墨盒30向副箱20供给墨水的原理以及墨盒30和副箱20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示出液体喷射系统1的结构的图。
液体喷射系统1设置在作为水平面的规定的设置面sf上。墨盒30具备液体导出部306、液体收容室340、空气收容室330、液体注入口304、栓部件302、大气导入口317、大气敞开口318。
在墨盒30向副箱20供给墨水时的墨盒30的使用姿态下,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Z轴负方向为铅垂下方向。并且,在向墨盒30的内部注入墨水时的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X轴方向为铅垂方向,X轴负方向为铅垂下方向。另外,当向配置(层叠)有两个以上的墨盒30的箱单元50中的一个墨盒30注入墨水时,由于箱单元50呈一体地发生状态变化,因此所有的墨盒30都成为注入状态。并且,在向墨盒30注入墨水时,需由利用者打开顶面壳体54(图1(A))。
液体收容室340收容墨水。液体收容室340具有从第一壁部370c1的内表面向液体收容室340内延伸规定长度的划分壁部342。划分壁部342遍及Y轴方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形成在液体收容室340内部。即,划分壁部342将第一壁部370c1划分成两个区域。将划分成两个区域的区域中的与液体导出部306连通的区域称作液体保持部345。并且,液体收容室340具有空间部341。空间部341呈由形成液体收容室340的壁部形成的凹状形状,且在墨盒30的注入状态下朝铅垂下方向(X轴负方向)开口。并且,空间部341在墨盒的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位于比液体注入口304的下端部304m靠上方(X轴正方向侧)的位置。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将液体收容室340中的空间部341与其以外的区域的边界以虚线示出。
液体注入口304在内部具有圆形状的流路,且与液体收容室340连通。详细而言,液体注入口304的一端部即上端部304p朝外部开口,另一端部即下端部304m在液体收容室340内开口。栓部件30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液体注入口304,防止墨水从液体注入口304漏出至外部。在墨盒30的使用状态下,液体注入口304朝与铅垂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图3中为X轴正方向)开口。
液体导出部306的一端部即液体出口部349与液体收容室340连接。换言之,液体出口部349在液体收容室340内开口。液体出口部349在墨盒的注入状态下位于比空间部341靠下方(X轴负方向侧)的位置。墨盒30的液体导出部306和副箱20的液体接受部202经由软管24连接。由此,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从液体导出部306经由软管24流通至副箱20。
大气导入口317与大气敞开口318是用于从外部向墨盒30内部导入大气的蛇形流路的两端部。大气敞开口318与空气收容室330连通。空气收容室330通过作为狭小流路的连通部350与液体收容室340连通。连通部350成为流路截面积小至可形成弯液面的程度的流路。在向打印机12供给墨水时的状态亦即墨盒30的使用状态下,在连通部350形成弯液面。
空气收容室330具有规定容量的容积,液体收容室340内的空气根据温度变化等而膨胀,当墨水经由连通部350逆流时,贮存规定量的墨水。即,墨盒30具备空气收容室330,由此即便在墨水逆流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墨水从大气导入口317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
在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从液体注入口304将墨水注入液体收容室340之后,利用栓部件302密封液体注入口304并形成使用状态,在该情况下,液体收容室340内的空气膨胀,液体收容室340被维持在负压。并且,空气收容室330通过与大气敞开口318连通而被维持在大气压。
副箱20由聚苯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副箱20具备:墨水贮存室204、墨水流动路208、以及过滤器206。滑架16的墨水供给针16a插入于墨水流动路208。过滤器206用于在墨水中混入了异物等杂质的情况下捕捉该杂质以防止杂质流入记录头17。墨盒贮存室204的墨水通过来自记录头17的吸引而在墨水流动路208、墨水供给针16a中流动,并被供给至记录头17。被供给至记录头17的墨水经由喷嘴被朝外部(印刷用纸)喷射。
在使用状态下,形成弯液面的连通部350被配置在比记录头17低的位置。由此,产生水位差d1。另外,将在使用状态下在第二流路350形成弯液面后的状态下的水位差d1称作“稳态时水位差d1”。
通过利用记录头17对墨水贮存室204的墨水进行吸引,墨水贮存室204成为低于规定的负压的压力。当墨水贮存室204成为低于规定的负压的压力时,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经由软管24被朝墨水贮存室204供给。即,从液体收容室340对墨水贮存室204自动地补充在记录头17流出的量的墨水。换言之,通过使来自打印机12侧的吸引力(负压)比因墨盒30内的同空气收容室330接触的墨水液面与记录头(详细而言为喷嘴)之间的铅垂方向的高度差而产生的水位差d1大一定程度,墨水被从液体收容室340朝墨水贮存室204供给。
当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被消耗时,空气收容室330的空气G(也称作“气泡G”)经由连通部350被导入液体收容室340。由此,液体收容室340的液面降低。
A-2.墨盒的结构
其次,使用图4~图6对墨盒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墨盒30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5是墨盒30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6是墨盒30的第三外观立体图。另外,在图4~图6中省略了栓部件302(图3)的图示。
如图4~图6所示,墨盒30呈大致柱体形状(详细而言为大致棱柱形状)。如图4所示,墨盒30具备:墨盒主体32、第一薄膜34、以及第二薄膜322。墨盒主体32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并且,墨盒主体32为半透明。由此,利用者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内部的墨水的量。墨盒主体32的形状呈一侧面开口的凹状形状。在墨盒主体32的凹部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的肋(壁部)362。此处,也将开口的一侧面(包含形成开口的墨盒主体32的外框的一侧面)称作开口侧面370(开口壁部370)。
第一薄膜34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且为透明状。第一薄膜34通过热熔接以覆盖开口侧面370的开口的方式粘贴于墨盒主体32。具体而言,第一薄膜34以不会产生间隙的方式致密地粘贴于肋362的端面、以及墨盒主体32的外框的端面。由此来形成多个小室。具体而言,主要形成空气收容室330、液体收容室340、以及连通部350。即,利用墨盒主体32和第一薄膜34形成空气收容室330、液体收容室340、以及连通部350。另外,第一薄膜34相对于墨盒主体32的粘贴并不限于热熔接,例如也可以使用粘接剂进行粘贴。
液体收容室340由多个壁部形成。具体而言,主要具备:开口壁部370,该开口壁部370由第一薄膜34形成;对置壁部370b(图5),该对置壁部370b隔着内部空间(例如液体收容室340)与开口壁部370对置;以及多个连接壁部370c(图4、图6),这些连接壁部370c连接于开口壁部370和对置壁部370b。如图4以及图5所示,开口壁部370的外形和对置壁部370b的外形为相同形状(凸形状)。
如图6所示,多个连接壁部370c包括:第一壁部370c1、第二壁部370c2。在作为箱单元50组装墨盒30的情况下(图1(A)),第一壁部370c1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第二壁部370c2能够通过打开顶面壳体54而从外部目视确认。另外,在作为箱单元50组装墨盒30的情况下,形成液体收容室340的多个壁部中的、具有与多个墨盒30的配置方向(层叠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平面的开口壁部370(图4)以及对置壁部370b(图5),无法从外部目视确认。
第一壁部370c1是在墨盒30的使用状态下相对于墨盒30所被设置的设置面(水平面)呈立起设置状态的壁部。即,第一壁部370c1是在墨盒30的使用状态下从下方朝上方延伸的壁部。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壁部370c1以在墨盒30的使用状态下相对于设置面(水平面)具有大致垂直的角度的方式构成墨盒30的壁部。另外,第一壁部370c1在墨盒30的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构成墨盒30的底面。
第二壁部370c2是在墨盒30的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相对于墨盒30所被设置的设置面(水平面)呈立起设置状态的壁部。即,第二壁部370c2是在墨盒30的注入状态下从下方朝上方延伸的壁部。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二壁部370c2以在墨盒30的注入状态下相对于设置面(水平面)具有大致垂直的角度的方式构成墨盒30的壁部。
如图6所示,在第一壁部370c1设置有作为下限部的下限线LM1。在第二壁部370c2设置有作为上限部的上限线LM2。下限线LM1及上限线LM2为直线状。下限线LM1是在使用状态下水平(与铅垂方向垂直)的线。上限线LM2是在注入状态下水平(与铅垂方向垂直)的线。并且,下限线LM1及上限线LM2呈从所被设置的壁部370c1、370c2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状,且与墨盒主体32一体成形。
下限线LM1是为了在墨盒30的使用状态下提示利用者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被消耗而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达到第一阈值的情况而设置的。上限线LM2是为了在墨盒的注入状态下提示利用者从液体注入口304向液体收容室340注入墨水而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达到第二阈值的情况而设置的。即,下限线LM1及上限线LM2被用于从外部识别液体收容室340的液体的量达到第一或第二阈值的情况。
A-3.墨水的注入方法:
图7是示出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余量少的状态的图。另外,实际上,液体导出部306和副箱20的液体接受部202经由软管24连接,但省略了软管24的图示。另外,图7是从Y轴正方向观察墨盒30的情况的图。
如图7所示,当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被供给至打印机12而被消耗时,墨水液面下降,墨水液面到达下限线LM1。在墨水液面到达下限线LM1附近的情况下,利用者朝液体收容室340注入(补充)墨水。这样,液体收容室30借助下限线LM1促使利用者朝液体收容室340补充墨水,由此能够防止打印机12在液体收容室340中没有墨水的状态下进行印刷。由此,能够降低空气(气泡)被从液体收容室340导入打印机12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防止打印机12的不良情况的产生(漏点等)。
当朝液体收容室340注入墨水时,如箭头YR所示,使墨盒30旋转而使其从液体注入口304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旋转至液体注入口304的开口朝向铅垂上方的状态。详细而言,使图1(A)所示的箱单元50旋转,使构成箱单元50的四个墨盒30朝箭头YR方向旋转。由此,墨盒30的状态从使用状态变化成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向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即,墨盒30能够以液体注入口304的开口朝向外部而方向不同的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这两个状态使用。利用者在使墨盒30的状态成为注入状态后,通过打开顶面壳体54(图1(A)),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设置有上限线LM2的第二壁部370c2。
图8是用于对朝墨盒30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作业进行说明的图。图8(A)示出在墨水液面到达下限线LM1后的状态下使墨盒30从使用状态变化至注入状态时的墨盒30内部的墨水的状态。图8(B)是示出从液体注入口304朝液体收容室340注入墨水的样子的图,示出墨水液面到达上限线LM2后的状态。另外,图8(A)以及(B)是从Y轴正方向侧观察墨盒30的情况下的图。并且,在图8(A)以及(B)中,实际上,液体导出部306和副箱20的液体接受部202经由软管24连接,但省略了软管24的图示。另外,图8(A)示出在使墨盒30成为注入状态之后将栓部件302卸下后的状态。
如图8(A)所示,关于墨盒30的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的高度方向(铅垂方向、X轴方向),液体注入口304的上端部304p位于空间部341所处的范围。
当在墨水余量少的状态下使墨盒的状态从使用状态变化成注入状态的情况下,液体保持部345抑制墨水流出至液体收容室340的其他的部分。即,划分壁部342拦阻墨水的朝向从液体出口部349离开的方向(Z轴正方向)的流动。因此,在注入状态下,在液体保持部345能够维持比其他部分高的水位。更详细地说,能够利用在注入状态下延伸到比液体出口部349高的位置的划分壁部342来将液体保持部345的墨水的水位(液面)维持在液体出口部349的高度以上。由此,即便是在墨水余量少的情况下,液体导出部306内的墨水与液体保持部345的墨水也能够连续存在而不夹杂空气。因此,能够降低注入墨水时空气(气泡)从液体出口部349流入液体导出部306,并经由软管24流入副箱20的可能性。由此,由于在注入墨水时空气不会流入记录头17(图3)侧,因此能够抑制因空喷导致的漏点,能够抑制打字质量的降低。
如图8(B)所示,使用收容有墨水的补充用容器980进行朝液体收容室340补充墨水的作业。具体而言,从补充用容器980将墨水滴下至液体收容室340,从而墨水被补充至液体收容室340。当向液体收容室340滴下墨水来补充墨水时,在所补充的墨水中产生泡990,该泡990悬浮于墨水液面(墨水表面)。此处,如上所述,上限线LM2是为了提示利用者从液体注入口304注入墨水而在液体收容室340内收容有足够的量(墨水不会从液体注入口304溢出的程度的量,第二阈值)的墨水的情况而设置的。如图8(B)所示,利用者朝液体收容室340注入墨水直到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液面到达上限线LM2的程度。
墨水被注入液体收容室340,随着墨水液面上升,泡990也上升。此处,液体收容室340具有在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朝铅垂下方向(X轴负方向)开口,且位于比液体注入口304的下端部304m靠上方的位置的空间部341。因此当墨水液面的泡990上升时,能够将泡990存留(逃离)在空间部341中。由此,当注入墨水时,能够降低在注入墨水时产生的液体收容室340的泡990从液体注入口304溢出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30,由于在液体收容室340具有空间部341,因此与不具有空间部341的墨盒相比,能够降低在注入墨水时产生的泡990从液体注入口304溢出的可能性。并且,在墨盒30的注入状态(液体注入口304朝铅垂上方向开口的状态)下,液体导出部306的液体出口部349位于比空间部341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注入墨水时产生的悬浮在墨水液面的泡990经由液体导出部306以及软管24(图3)侵入到打印机12的记录头17的可能性。由此,具备墨盒30的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抑制所谓的空喷等打印机12的缺陷。另外,由于下限线LM1和上限线LM2在各状态(使用状态、注入状态)下是水平的直线状,故利用者在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确认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的量。即,利用者能够容易地确认补充墨水的时刻、以及墨水补充完毕的时刻。并且,由于下限线LM1以及上限线LM2在各状态(使用状态、注入状态)下呈水平的直线状,因此,通过对墨水液面与下限线LM1或者上限线LM2进行比较,利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墨盒30是否设置于水平面。即,如果下限线LM1或者上限线LM2相对于墨水液面倾斜的话,则可知墨盒30未被设置于水平面。
B.第二实施例:
图9是用于对第二实施例的墨盒30a进行说明的图。图9(A)是与图8(A)相当的图,图9(B)是与图8(B)相当的图。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30的不同在于,液体注入口304、304a的形状。关于其他的结构(液体收容室340或空间部341等),与第一实施例的墨盒30为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于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并且,关于箱单元50的顶面壳体54等的结构、打印机12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为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9(A)所示,墨盒30a具备液体注入口304a。液体注入口304a的上端部304p在墨盒30a的注入状态下位于比空间部341靠上方的位置。
如图9(B)所示,当向液体收容室340注入墨水直至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液面达到上限线LM2的程度时,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墨水液面的泡990被存留在空间部341中。此处,在注入墨水时产生的泡990的一部分也存在于液体注入口304a(详细而言为下端部304m)的附近。第二实施例的液体注入口304a的上端部304p在注入状态下位于比空间部341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降低泡990从液体注入口304a溢出的可能性。
C.变形例: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权利要求书的独立权项所记载的要素以外的要素都是附加要素,能够适当省略。并且,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
C-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注入口304、304a具有从形成液体收容室340的壁部延伸规定长度的圆筒形状(图8、图9),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一端部即上端部304p朝外部开口、且另一端部即下端部304m在液体收容室340内开口即可。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形成液体收容室340的壁部设置贯通孔来形成液体注入口。当在壁部设置贯通孔来形成液体注入口时,下端部304m为在液体收容室340内开口的部分(面),上端部304p为朝外部开口的部分(面)。如此一来,与上述实施例同样,也能够通过具有空间部341来降低在注入墨水时产生的泡990从贯通孔即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并且,由于液体注入口是通过在形成液体收容室340的壁部设置贯通孔而形成的,因此无需使用从壁部延伸规定长度的圆筒形状的部件。
C-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空间部341在使用状态下的铅垂方向(Z轴方向)设置于液体收容室340中的液体注入口304的下端部304m与液体导出部306m的液体出口部349之间(图8、图9),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使用状态下的铅垂方向(Z轴方向)将空间部341设置在液体收容室340中的隔着液体注入口304的下端部304m与液体出口部349对置的位置。即,也可以形成为,在使用状态下的铅垂方向从上方至下方依次形成空间部341、液体注入口304的下端部304m、液体出口部349。如此一来,与上述实施例同样,也能够通过具有空间部341来降低在注入墨水时产生的泡990从贯通孔即液体注入口溢出的可能性。
C-3.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下限线LM1以及上限线LM2呈直线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液体收容室340内的墨水的量的标记即可。例如,也可以使下限线LM1、上限线LM2的至少一方呈点状。并且,也可以将下限线LM1、上限线LM2着色成黑色等。并且,也可以形成为针对使用状态和注入状态的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在下限线LM1和上限线LM2的至少一个中在不同高度设置多条线(标记)的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标记,利用者能够更高精度地掌握液体收容室340的液体的量。
C-4.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包含第一壁部370c1、第二壁部370c2的墨盒主体32是半透明的,但也可以是透明的。并且,如果在至少一部分具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墨盒30内部的墨水的目视确认部的话,则其他的部分即便无法从外部目视确认墨盒30内部也无妨。即,在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第一壁部370c1、且是具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液体收容室340内部的第一目视确认部的第一壁部370c1设置有作为下限部的下限线LM1。下限线LM1只要在使用状态下设置于第一目视确认部所设置的高度范围即可。第一目视确认部例如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并且,在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第二壁部370c2、且是具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液体收容室340内部的第二目视确认部的第二壁部370c2设置有作为上限部的上限线LM2。上限线LM2只要是在注入状态下设置于第二目视确认部所设置的高度范围即可。这样,利用者能够容易地确认液体收容室340的墨水的量达到第一阈值或者第二阈值的情况。
C-5.第五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液体收纳容器以在打印机12中使用的墨盒3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对例如具备液晶显示器等的颜色材料喷射头的装置、具备在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作业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膏)喷射头的装置、具备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具备作为精密移液器使用的试样喷射头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分配器等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且具备液体注入口的液体收纳容器中都能够应用本发明。当在上述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使用液体收纳容器时,可在液体收纳容器内部收纳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所喷射的液体的种类对应的液体(颜色材料、导电膏、活体有机物等)。并且,本发明能够作为具备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和在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使用的液体收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应用。

Claims (5)

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液体收容容器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其中,
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备:
液体收容室,该液体收容室用于收容上述液体;
液体注入口,该液体注入口的一端部朝向外部开口、另一端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室内开口,该液体注入口用于将上述液体注入到上述液体收容室;以及
导出部,该导出部的一端部亦即液体出口部在上述液体收容室内开口,该导出部用于将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
上述液体收容室具有空间部,该空间部是由形成上述液体收容室的壁部形成的,在上述液体注入口朝铅垂上方开口的注入状态,上述空间部朝铅垂下方开口,
在上述注入状态,上述空间部位于比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上述另一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用于向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内导入大气的大气敞开口,上述液体收容容器能够形成为上述液体注入口位于比上述大气敞开口低的位置、且上述液体注入口朝上方开口的状态,该状态是向上述液体收容室注入上述液体时的注入状态,
在上述注入状态,形成上述空间部的上述壁部中的、朝向铅垂下方的壁部位于比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上述另一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注入状态,上述液体注入口的上述一端部位于比上述空间部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注入状态,上述导出部的上述液体出口部位于比上述空间部靠下方的位置。
4.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
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头;以及
流通管,该流通管连接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导出部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并使收容在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述液体向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流通。
5.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供给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
副箱,其具有液体流动路和液体接受部,向用于朝对象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头供给的液体在上述液体流动路流动;以及
流通管,该流通管连接上述液体收容容器的上述导出部与上述副箱的上述液体接受部,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的上述液体朝上述副箱流通。
CN201110253366.6A 2010-09-03 2011-08-26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1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7275 2010-09-03
JP2010197275A JP5691308B2 (ja) 2010-09-03 2010-09-03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1041A CN102381041A (zh) 2012-03-21
CN102381041B true CN102381041B (zh) 2014-09-10

Family

ID=4582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119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2333U (zh) 2010-09-03 2011-08-26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2011102533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1041B (zh) 2010-09-03 2011-08-26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119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42333U (zh) 2010-09-03 2011-08-26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91308B2 (zh)
CN (2) CN20224233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1308B2 (ja) * 2010-09-03 2015-04-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142995B2 (ja) 2012-11-26 2017-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075097B2 (ja) * 2013-02-07 2017-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CN104417076B (zh) * 2013-08-19 2016-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容器
JP2015080905A (ja) 2013-10-23 201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92393B2 (ja) 2013-10-23 2019-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5080906A (ja) 2013-10-23 201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JP6260196B2 (ja) 2013-10-23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07887B2 (ja) 2014-01-14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2015187236A (ja) 2014-03-27 2015-10-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記録方法
JP2015187235A (ja) 2014-03-27 2015-10-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方法
JP6299339B2 (ja) 2014-03-31 2018-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組成物、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6961911B2 (ja) * 2016-03-31 202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7054346B2 (ja) 2018-01-15 2022-04-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JP7119983B2 (ja) * 2018-12-21 2022-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4431A (zh) * 1999-05-31 2001-02-21 佳能株式会社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N1314251A (zh) * 1993-08-31 2001-09-26 佳能株式会社 充注油墨方法及充注油墨装置
CN202242333U (zh) * 2010-09-03 2012-05-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0619B2 (ja) * 1993-09-08 2001-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インク注入方法
JPH07276659A (ja) * 1994-04-13 1995-10-24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JPH08290577A (ja) * 1995-04-20 1996-11-05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タンク
JP2001138537A (ja) * 1999-08-30 2001-05-22 Canon Inc インク保持部材へのインク充填方法、インク充填装置、前記インク充填方法によりインクが充填さ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JP4707498B2 (ja) * 2005-08-12 2011-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44243B2 (ja) * 2005-08-31 2011-08-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並びに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073856A (ja) * 2006-09-19 2008-04-03 Ricoh Co Ltd 液体容器、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WO2009072656A1 (ja) * 2007-12-07 2011-04-28 エステー産業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4251A (zh) * 1993-08-31 2001-09-26 佳能株式会社 充注油墨方法及充注油墨装置
CN1284431A (zh) * 1999-05-31 2001-02-21 佳能株式会社 墨槽、喷墨墨盒、供墨装置、喷墨打印装置和供墨方法
CN202242333U (zh) * 2010-09-03 2012-05-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91308B2 (ja) 2015-04-01
CN102381041A (zh) 2012-03-21
CN202242333U (zh) 2012-05-30
JP2012051309A (ja)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1041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381040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407674B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336063B (zh)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2463745B (zh) 液体补充容器
CN202278837U (zh) 罐单元以及具有罐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JP587052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CN105774255B (zh)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203198406U (zh)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JP5429425B2 (ja)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3600778U (zh)
KR20120041254A (ko)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JP586281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621902B2 (ja)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2782177U (zh)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JP2015027807A (ja)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31177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04851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