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2177U -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82177U
CN202782177U CN2012201067946U CN201220106794U CN202782177U CN 202782177 U CN202782177 U CN 202782177U CN 2012201067946 U CN2012201067946 U CN 2012201067946U CN 201220106794 U CN201220106794 U CN 201220106794U CN 202782177 U CN202782177 U CN 202782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lid
cap
introduc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067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泽卓
清水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82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821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3Supplying ink in a solid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该盖在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的大气导入口的情况下不易被卸下,并且在使用液体容纳容器时便于提醒卸下,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所述盖,所述液体喷射系统具有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盖能够相对于突出形成在液体容纳容器上的大气导入口进行装卸,并包括:筒状的盖部,所述盖部由弹性体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盖部的一侧向与盖相对于大气导入口装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经由连接部与盖部连接。

Description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纳容器的大气导入口用的盖、具有盖的液体容纳容器、以及具有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用于向打印机的液体喷射头供应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已知有设置大气导入口以向液体容纳容器内导入大气的容器。
该大气导入口在液体容纳容器使用前,为了防止由于运送等而从大气导入口泄漏液体,而被薄膜密封或者被橡胶塞封闭。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液体容纳容器的大气导入口被橡胶塞封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44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橡胶塞经由沿与橡胶塞的装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形成有抓握部,因此如果沿与橡胶塞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抓握部,则橡胶塞被卸下。因此,存在以下的问题:如果在液体容纳容器搬运过程中或者在针对打印机设置液体容纳容器前抓握部被什么物体挂住,则很容易卸下,并且根据液体容纳容器的姿势,液体容纳容器内的液体经由大气导入口流出而污染周围。
另一方面,在针对打印机设置液体容纳容器并使用时,为了向液体容纳容器内供应大气必须卸下橡胶塞。但是,如果未被提醒注意卸下橡胶塞,则用户未卸下橡胶塞开始印刷,会发生打印不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导入口用的盖、包括该大气导入口用的盖的液体容纳容器、以及包括该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所述大气导入口用的盖在被安装到液体容纳容器的大气导入口的情况下,不易被卸下,并且在液体容纳容器使用时容易提醒卸下。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一种盖,能够相对于突出形成在液体容纳容器上的大气导入口进行装卸,并包括:
筒状的盖部,所述盖部由弹性体形成;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盖部的一侧向与所述盖相对于所述大气导入口装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
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经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部连接。
根据应用例1的盖,由于经由从盖部的一侧向与盖相对于大气导入口装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连接把手部,因此即使将把手部拉向与盖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该力也不会直接施加给盖部,并且由于牵拉力偏向一侧而不是偏向盖部整体,因此盖部不易卸下,能够预防不希望的盖卸下。
[应用例2]
如应用例1所述的盖,其中,所述盖部具有覆盖所述大气导入口的开口端面的凹部,在所述盖部被安装到所述大气导入口时与所述大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紧密接触的环状的密封部被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
根据应用例2的盖,能够可靠地封堵大气导入口,能够防止液体从液体容纳容器内经由大气导入口泄漏。
另外,所述密封部也可以设置多个。
[应用例3]
如应用例1所述的盖,其中,所述盖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当所述盖部被安装到所述大气导入口时被插入到所述大气导入口的内部来封堵所述大气导入口。
根据应用例3的盖,能够可靠地封堵大气导入口,能够防止液体从液体容纳容器内经由大气导入口泄漏。
[应用例4]
如应用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前端弯曲成直角形状地)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应用例4的盖,当牵拉把手部时,首先对弯曲部施加力,而不会直接传递给盖部,因此可避免盖不小心被卸下。另外,能够利用弯曲部将盖挂在设置于液体容纳容器或与液体容纳容器连接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框体上的钩挂部,因此能够进行盖的保管,能够再次利用盖。
[应用例5]
如应用例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所述把手部具有平坦面,所述平坦面的面积比所述盖部的端面的面积大。
根据应用例5的盖,把手部具有比盖部的端面的面积大的平坦面,因此与只有盖部的情况相比,容易提醒注意卸盖。另外,能够在平坦面上印刷使用事项或标识等而引人注意。另外,由于把手部具有平坦面,因此容易安装提醒卸盖的使用说明的纸片。
[应用例6]
如应用例5所述的盖,其中,所述把手部和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部一体形成。
根据应用例6的盖,能够将所述把手部的平坦面使用在使用说明上,因此无需另外准备使用说明,能够简单地制造便于提醒注意卸下的盖。
[应用例7]
如应用例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中,包括多个所述盖部,在多个所述盖部之间经由所述连接部连结有所述多个盖部共用的所述把手部。
根据应用例7的盖,由于能够拿着所述把手部一次卸下多个盖部,因此能够减少盖的卸下操作的工序数以及减少时间。另外,通过在多个盖部之间连结共同的把手部,与把手部被连接在一个盖部和连接部上的情况相比,把手部被多个盖部及连接部支承而稳定。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把手部,便于提醒注意卸下,能够更可靠地预防由于忘记卸盖而引起的印刷不良。
[应用例8]
如应用例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包括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从所述连接部的中途分叉设置,并用于封堵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注入口。
根据应用例8的盖,能够一次性地制造所述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另外,即使在液体容纳容器的使用中第二盖部也被安装,因此能够防止盖在液体容纳容器的使用中丢失,能够反复使用盖。
[应用例9]
如应用例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把手部在近似同一平面上延伸。
根据应用例9的盖,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把手部为在近似同一平面上延伸的扁平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在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容器之间夹着盖而支承。
[应用例10]
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应用例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
根据应用例10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能够提供避免盖不小心被卸下的液体容纳容器。
[应用例11]
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包括应用例10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以及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连结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盖以所述连接部被夹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框体之间、并且所述把手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被支承。
根据应用例1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所述把手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外部突出,因此在液体容纳容器使用时可防止用户忘记卸盖,能够开始良好的印刷。
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除了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包括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以外,能够以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使用了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喷射方法等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液体容纳容器90的图;
图2的(A)和(B)是用于说明包括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盖的墨罐30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
图3是墨罐30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墨罐30的图;
图5是墨罐30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墨罐30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墨水供应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墨罐30的图;
图10的(A)~(C)是表示向墨罐30注入墨水的状态的图;
图11的(A)~(C)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图;
图12的(A)和(B)是表示盖500被安装到大气导入口317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主视图;
图14(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的说明图;
图15的(A)和(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11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盖500安装到墨罐的大气导入口317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盖500被夹在墨罐30与打印机12之间而被支承的状态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10…壳体、12…喷墨打印机、13…纸张供纸部、14…纸张排出部、16…滑架、16a…供墨针、17…记录头、20…副罐、20Bk…副罐、20Ma…副罐、20Cn…副罐、20Yw…副罐、24…软管、30…墨罐、30a…墨罐、30b…墨罐、32…罐主体、34…片部件、50…罐单元、54…上面壳体、56…第一侧面壳体、58…第二侧面壳体、90…液体容纳容器(墨罐)、202…液体接受部、204…墨水贮存室、206…过滤器、208…墨水流动路、302…塞部件、304…液体注入口、304a…液体注入口、304p…上端开口、304m…下端开口、306…液体导出部、312…气液分离室、313…堤坝、316…片部件、317…大气导入口、318…大气开放口、320…连通流路、322…薄膜、324…第一嵌合部、325…第二嵌合部、325a…通孔、330…空气容纳室、330s…底面、330t…上面、340…液体容纳室、340a…液体容纳室、341…空气贮存部、342…划分壁、343…注入口相邻部、345…液体保持部、345b…液体保持部(吸水部件)、349…液体出口(一个端部)、350…连通部、350b…连通部、351…一个端部、352…另一个端部、362…肋、500,510,520…盖、501,521、…盖部、501a,511a…凹部、501b,511b…密封部、501c…端面、501d…凸部、502,522…连接部、503,523…把手部、503a,523a…平坦面、512…第二盖部、904…液体注入口、906…液体导出部、916…气液分离膜、918…大气开放口、930…空气容纳室、940…液体容纳室、949…液体出口、950…连通部、G…空气、fa…上面、fb…底面、fc…右侧面、fd…左侧面、fe…正面、ff…后面。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按照以下的顺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A.参考例:
B.实施例:
A.参考例:
为了容易理解实施例,在说明实施例之前先说明参考例。图1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液体容纳容器90的图。图1图示了用于确定方向而彼此正交的XYZ轴。另外,对于图1以后的图,也根据需要图示了XYZ轴。液体容纳容器90也被称为墨罐90。从墨罐90的液体导出部906经由作为流通管的软管24向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内的副罐(未图示)供应墨水。在向副罐供应墨水时的墨罐90的姿势(使用姿势)中,Z轴负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
墨罐90具有液体容纳室940以及空气容纳室930。液体容纳室940和空气容纳室930经由连通部950连通。液体容纳室940容纳墨水。被容纳的墨水从液体出口949经由液体导出部906、软管24被供应给副罐。另外,在向副罐供应墨水的墨水供应时,用于注入墨水的液体注入口904被塞部件(未图示)封堵。
随着液体容纳室940的墨水的消耗,空气经由连通部950从空气容纳室930被导入到液体容纳室940。墨罐90具有用于使空气容纳室930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口918。在大气开放口918粘贴有用于防止墨水泄漏到外部的气液分离膜916。
当向墨罐90注入墨水时,如图1所示,墨罐90以X轴负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的方式被设置在预定的水平面上。图1所示的墨罐的姿势也称为“注入姿势”。参考例的墨罐90在注入姿势下液体注入口904被配置在比大气开放口918高的位置。因此,当使用者从液体注入口904向液体容纳室940注入了墨水时,有可能根据注入量而从大气开放口918溢出。另外,使用者在墨水注入时关注液体注入口904,因此也有可能不会发觉到墨水从大气开放口918溢出。
另外,当如参考例那样为了将大气开放口918与外部划分开而粘贴有气液分离膜916时,气液分离膜916会由于从大气开放口918溢出的墨水而浸湿。气液分离膜916一旦被墨水浸湿,则其功能降低,从而可发生墨水透过气液分离膜916而漏到外部的情况、或者空气无法透过气液分离膜916而不能向墨罐90内部导入空气的情况。
B.实施例:
首先,对具有墨罐30的液体喷射系统1进行说明,所述墨罐30被安装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
B-1-1.液体喷射系统的构成:
图2的(A)和(B)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射系统1的图。图2的(A)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观立体图。图2的(B)是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观立体图,并且是表示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墨罐30的图。
如图2的(A)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包括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2(也简称为“打印机12”。)以及罐单元50。打印机12包括纸张供纸部13、纸张排出部14、滑架16、以及四个副罐20。四个副罐20容纳有颜色不同的墨水。具体地说,四个副罐20是容纳黑色墨水的副罐20Bk、容纳青色墨水的副罐20Cn、容纳品红色墨水的副罐20Ma、以及容纳黄色墨水的副罐20Yw。四个副罐20被安装在滑架16上。
被设置在纸张供纸部13上的印刷纸张被运送到打印机12内部,印刷后的印刷纸张从纸张排出部14排出。
滑架16能够在主扫描方向(纸宽方向)上移动。该移动通过步进马达(未图示)的驱动经由正时带(未图示)来进行。在滑架16的下面配备有记录头(未图示)。容纳在副罐20中的墨水被从该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喷射到印刷纸张上来进行印刷。另外,正时带或滑架16等构成打印机12的各种部件被容纳在壳体10内部而被保护。
罐单元50包括上面壳体54、第一侧面壳体56、以及第二侧面壳体58。并且,如图2的(B)所示,罐单元50在壳体54、56、58的内部具有四个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墨罐30。罐单元50通过壳体54、56、58被更稳定地设置在预定的场所(例如桌子或架子)。四个墨罐30容纳有与四个副罐20容纳的颜色对应的墨水。即,四个墨罐30分别容纳黑色墨水、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以及黄色墨水。另外,墨罐30能够容纳比副罐20更多的量的墨水。
容纳有各种颜色墨水的墨罐30通过软管24与容纳对应的颜色的墨水的副罐20连接。当从记录头喷射墨水而副罐20的墨水被消耗时,墨罐30的墨水经由软管24被供应到副罐20。由此,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不中断打印机12的动作而连续地持续印刷。软管24由合成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形成。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副罐20而经由软管24直接从墨罐30向记录头供应墨水。
图3是墨罐30的外观立体图。墨罐30具有塞部件302。塞部件302被安装到液体注入口304。塞部件302可从液体注入口304卸下,通过卸下塞部件302能够从液体注入口304向墨罐30内部注入(补充)墨水。墨罐30具有第一嵌合部324和第二嵌合部325。第一嵌合部324是突起形状。第二嵌合部325具有通孔325a。使用第一和第二嵌合部324、325连结相邻的墨罐30。
图4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墨罐30的图。图4是罐单元50的立体图,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上面壳体54(图2的(A))的图示。由于相邻的墨罐30的第二嵌合部325的通孔325a和第一嵌合部324被嵌合,因此相邻的墨罐30彼此被连结。罐单元50能够根据打印机12喷射的墨水颜色的数量新增加墨罐30或者卸下墨罐30。在向打印机12侧供应墨罐30的墨水时的墨罐的使用姿势中,Z轴负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Z轴正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
B-1-2.墨罐30的详细构成:
图5是墨罐30的分解立体图。墨罐30包括罐主体32、塞部件302、以及多个片部件34,316,322(也称为“薄膜34、316、322”。)。罐主体32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成形。另外,罐主体32是半透明的,能够从外部确认内部的墨水的量。罐主体32的形状是一个侧面开口的凹状形状。在罐主体32的凹部形成有各种形状的肋362。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罐主体32,将Z轴正方向侧的面作为上面fa,将Z轴负方向侧的面作为底面fb。另外,对于使用姿势下的罐主体32的四个侧面,将X轴正方向侧的面作为右侧面fc、将X轴负方向侧的面作为左侧面fd、将Y轴正方向侧的面(即,形成有开口的面)作为正面fe、将Y轴负方向侧的面作为后面ff。
薄膜34被致密地粘贴,以在肋362的端面以及罐主体32的外框的端面上不产生间隙。由此,形成了多个小室。具体地说,主要形成空气容纳室330、液体容纳室340、连通部350、作为液体容纳室340的一部分的液体保持部345。另外,后面叙述这些各室(各构成)的详细情况。
在罐主体32的右侧面fc形成有液体注入口304。另外,在右侧面fc上形成有气液分离室312、大气导入口317、连通流路314、320、以及连通口318、319a、319b。气液分离室312的形状是凹状形状,在凹状的底面形成有连通口319a。连通口318也称为大气开放口318,与空气容纳室330连通,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到空气容纳室330。
在围绕气液分离室312的底面的内壁的整周上形成有堤坝313。片部件316被粘附在堤坝313上。该片部件316具有透过气体而不透过液体的性质。薄膜322以覆盖连通流路320、气液分离室312、连通流路314、连通口318、319a、319b的方式被粘附在右侧面fc上。由此,形成连通流路314、320,并防止墨罐30内部的墨水向外部漏出。
液体注入口304与液体容纳室340连通。塞部件302是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橡胶),能够通过外力从液体注入口304卸下。塞部件302被从液体注入口304卸下,由此从液体注入口304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补充)墨水。空气容纳室330和液体容纳室340通过连通部350连通。具体地说,连通部352的一个端部351与空气容纳室330连通,另一个端部352与液体容纳室340(详细地说,液体保持部345)连通。即,一个端部351在空气容纳室330内开口,另一个端部352在液体容纳室340内开口。
在罐主体32的使用姿势下的最下部附近(底面fb侧)形成有液体导出部306。液体导出部306为筒状,在其内部形成有流路。液体导出部306的一个端部(未图示)与液体容纳室340连通,另一个端部348向外部开口。在液体导出部306上安装有软管24(参照图2的(A)和(B))。
接着,使用图6来说明从大气导入口317到大气开放口318的流路。图6是用于说明从大气导入口317到大气开放口318的空气流动的图。图6是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图5的图,并用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从大气导入口317到大气开放口318的空气流动。另外,省略了片部件316、322的图不。
如图6所示,大气导入口317和连通流路320经由连通流路320的一个端部320a和形成在罐主体32的内侧的内部流路而连通。连通流路320和气液分离室312经由另一个端部320b连通。为了加长从大气导入口317到气液分离室312的距离,连通流路320被沿气液分离室312的外周形成。由此,能够抑制罐主体32内部的墨水中的水分从大气导入口317向外部蒸发。另外,从抑制水分蒸发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为了加长连通流路的距离而将连通流路320形成为蜿蜒状的流路。
向另一个端部320b、气液分离室312、连通口319a流动的空气在其中途通过被粘附在堤坝313上的片部件316(图5)。气液分离室312和连通流路314经由连通口319a、319b以及形成在罐主体的内部的内部流路连通。连通流路314经由大气开放口318与空气容纳室330连通。如由以上的说明可以理解,片部件316(图5)将大气开放口318和外部划分开。由此,能够抑制容纳在罐主体32内部的墨水向外部漏出。
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墨罐30的详细情况的图。图7的(A)是从Y轴正方向侧观察图5的罐主体32内部的图。图7的(B)是放大图7的(A)的液体导出部306附近的图。另外,实际上液体导出部306位于纸面里侧,但是为了容易进行说明,图示了液体导出部306与液体容纳室340连通的情况。并且,为了容易进行说明,概念性地图示了大气开放口318和与大气开放口318相关的构成(例如,片部件316和气液分离室312等)、以及液体注入口304。但是,图7中的大气开放口318的高度位置和液体注入口304的高度位置以与实际上的高度位置相同的关系进行图示。
如图7的(A)所示,在注入姿势下,墨罐30被设置成其左侧面fd为铅垂向下方向(X轴负方向)。即,墨罐30被设置成与形成有液体注入口304和大气开放口318的面相对的面fd为底面。
液体容纳室340与液体导出部306连通。液体容纳室340的液体能够从液体容纳室340的液体出口349向液体导出部306流动。另外,液体出口349也可以说是液体导出部306的一端,因此也可以将液体出口349称为液体导出部306的一个端部349。液体容纳室340具有在注入姿势下从底面部346向上方延伸预定长度的划分壁部342。划分壁部342在液体容纳室340内部形成在Y轴方向(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即,划分壁部342将底面部346划分成两个区域。
如图7的(B)所示,在注入姿势下,液体保持部345的高度T2(即,划分壁部342的高度T2)比一个端部349的高度T1高。由此,即使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余量变少、使墨罐30的姿势从使用姿势变化到注入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液体保持部345充满高度T1以上的墨水。即,通过在注入姿势下液体保持部345保持预定量的墨水,从而液体导出部306内的墨水和液体保持部345内的墨水能够不经由空气而维持连续的状态。换言之,一个端部349不与空气接触,能够维持与墨水接触的状态。
划分壁部342被形成为:划分壁部342的上端部不与液体容纳室340的上面部347接触,从而不会在液体容纳室340中截断液体保持部345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墨水的流通。另外,划分壁部342的底面部346的配置位置未被特别限定,但是优选配置在一个端部349的附近。即,优选配置划分壁部342,使得进一步减小液体保持部345的底面积,以在更少的墨水余量时液体保持部345能够保持高度T1以上的墨水。这里,“附近”是指当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经由液体导出部306被供应给打印机12时,设置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能够流通的程度(不封闭的程度)的最小限度的间隙(流路)而配置划分壁部342。
返回到图7的(A)继续进行墨罐30的说明。连通部350是细长的流路状。当液体容纳室340内的空气热膨胀、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流入到连通部350时,通过空气容纳室330容纳墨水,从而防止墨水经由大气开放口318泄漏到外部。另外,伴随着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被供应给副罐20,空气容纳室330的空气经由连通部350而被导入到液体容纳室340。后面叙述该详细情况。
连通部350是与空气容纳室330和液体容纳室340相比流路截面积小且流路阻力大的部分。由此,在连通部350中产生弯液面(液桥)。
空气容纳室330经由大气开放口318与外部的大气连通。大气开放口318被形成在使用姿势下的、比空气容纳室330的底面部330s靠近上面部330t的那侧。
这里,在注入姿势下,以液体注入口304比大气开放口318低的方式在罐主体32上形成液体注入口304。即,在注入姿势下,液体注入口304的高度H1小于大气开放口318的高度H2。这里,液体注入口304和大气开放口318的高度的比较以注入姿势下的各自的上端面为基准。
图8是用于说明从墨罐30向副罐20供应墨水的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墨罐30、软管24、打印机12的内部情况。液体喷射系统1被设置在预定的水平面sf上。墨罐30的液体导出部306和副罐20的液体接受部202经由软管24连接。副罐20通过聚苯乙烯或聚乙烯等合成树脂而成形。副罐20包括墨水贮存室204、墨水流动路208、以及过滤器206。滑架16的供墨针16a被插入到墨水流动路208中。当异物等杂质混入墨水时,过滤器206通过捕捉该杂质来防止向记录头17流入杂质。墨水贮存室204的墨水通过来自记录头17的吸引流经墨水流动路208、供墨针16a而被供应给记录头17。被供应给记录头17的墨水经由喷嘴向外部(印刷纸张)喷射。
在注入姿势下将墨水从液体注入口304注入到液体容纳室340中之后,用塞部件302密封液体注入口304而成为使用姿势的情况下,液体容纳室340内的空气膨胀,液体容纳室340被维持为负压。另外,空气容纳室330通过与大气开放口318连通而被维持为大气压。
在使用姿势下,形成弯液面的另一个端部352被配置成处于比记录头17低的位置。由此,产生水位差d1。另外,在使用姿势下,也将另一个端部352形成有弯液面的状态下的水位差d1称为“恒常时水位差d1”。
墨水贮存室204的墨水被记录头17吸引,从而墨水贮存室204变为预定的负压以上。当墨水贮存室204变为预定的负压以上时,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经由软管24被供应给墨水贮存室204。即,从液体容纳室340向墨水贮存室204自动地补充在记录头17流出的量的墨水。换言之,来自打印机12侧的吸引力(负压)大于水位差d1,从而墨水从液体容纳室340被供应给墨水贮存室204,其中,所述水位差d1由与墨罐30内的空气容纳室330相接的墨水液面和记录头(详细地说为喷嘴)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差产生。
当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被消耗时,空气容纳室330的空气G(也称为“气泡G”。)经由连通部350被导入到液体容纳室340。由此,液体容纳室340的液面下降。
图9是用于说明墨罐30的图。图9示出了使图7的(A)所示的墨罐30成为使用姿势的状态。另外,图9是表示在使用姿势下墨罐30经由软管24向副罐20供应墨水的状态(使用状态)的图。
如图9所示,当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变为预定量以下时,使用者进行墨水的补充,以防止打印机12产生不良情况(漏点等)。例如,对罐主体32标注作为墨水注入时期的目标的界线,当墨水的水位低于界线时,使用者补充墨水。这里,假设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墨水的水位低于界线。当要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墨水时,如以箭头YR所示,墨罐30被旋转,以使液体注入口1304朝向铅垂向上。
图10的(A)~(C)是表示向墨罐30注入墨水的状态的图。图10的(A)是在图9所示的墨水余量状态下使墨罐30从使用姿势变化为注入姿势时的图。图10的(B)是表示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了正常量的墨水的状态的图。图10的(C)是表示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了过多的墨水的状态的图。“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正常量的墨水”是指小于预定量的墨水被容纳在液体容纳室340中。例如是指墨水被注入到液体容纳室340至墨水的液面位于比液体注入口304靠下方的程度。另外,“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过多的墨水”是指墨水被注入到液体容纳室340中被容纳了预定量以上的墨水。例如,是指墨水被注入到液体容纳室340中至墨水到达液体注入口304的程度。
如图10的(A)所示,当注入墨水时,卸下被安装到液体注入口304的塞部件302(图9),从液体注入口304注入墨水。另外,在通过软管24连接了墨罐30和副罐20的状态下进行墨水的注入。在记录头17(图8)的喷嘴上形成有弯液面(液面架桥),变成了如果不施加外力(压电元件施加给墨水的压力)则墨水不能从喷嘴喷射的构成。即,由于记录头17的喷嘴以一定的力保持墨水,因此与喷嘴连通的液体导出部306内的墨水不会向液体容纳室340侧倒流,而被保持在液体导出部306内。
如图10的(A)所示,在墨水余量少的状态下使姿势从使用姿势变化到注入姿势的情况下,液体保持部345抑制墨水流到液体容纳室340的其他部分。即,划分壁部342阻截墨水向离开一个端部349的方向(Z轴正方向)的流动。因此,在注入姿势下,在液体保持部345能够将水位维持得高于其他的部分。更详细地说,能够通过划分壁部342将液体保持部345的水位维持为一个端部349的高度以上。由此,即使在墨水余量少的情况下,液体导出部306内的墨水和液体保持部345的墨水也能够不经由空气而连续存在。因此,在墨水注入时,能够降低空气(气泡)从一个端部349流入到液体导出部306并经由软管24流入到副罐20的可能性。由此,在墨水注入时空气不会向记录头17(图5)侧流入,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空打引起的漏点,从而能够抑制打印质量的下降。
如图10的(B)所示,在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了正常量的墨水的情况下,在注入姿势下,液体容纳室340的墨水液面Lf1位于液体注入口304的下方。这里,在注入姿势下,由于液体注入口304的高度H1低于大气开放口318的高度H2,因此在向液体容纳室340注入了正常量的墨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墨水从大气开放口318溢出。
另外,如图10的(C)所示,即使在墨水被过多注入、墨水的水位达到液体注入口304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墨水从大气开放口318溢出。另外,在墨水注入时能够降低片部件316整个面被墨水浸湿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长期地维持片部件316的功能。
这样,本例的墨罐30在注入姿势下液体注入口304低于大气开放口318。因此,能够降低在墨水注入时墨水从大气开放口318溢出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具有液体保持部345,因此即使在墨水余量变少、使墨罐30从使用姿势变化到注入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液体导出部306内的墨水与液体保持部345的墨水连续的状态(图10的(A))。由此,在将墨水注入到液体容纳室340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空气经由液体导出部306、软管24流入到记录头17的可能性。
B-1-3.大气导入口用的盖的构成: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大气导入口用的盖进行说明。
图11(A)~(C)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图。图11的(A)是第一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主视图,图11的(B)是图11的(A)所示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侧视图,图11的(C)是图11的(A)所示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主要部分的A-A截面图。
在图11的(A)~(C)中,盖500包括盖部501,所述盖部501相对于圆筒状的大气导入口317可装卸地形成,所述大气导入口317突出形成于图5所示的墨罐30。
盖部501具有覆盖大气导入口317的端面的大小的凹部501a。在凹部501a的内表面形成有与大气导入口317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部紧密接触的环状的密封部501b。密封部501b  以设置多个。
盖部501能够沿图11的(B)所示的箭头P方向、即平行于盖部501的圆筒的中心轴M的方向相对于大气导入口317装卸。当盖部501被安装到大气导入口317时,由于密封部501b与大气导入口317的外周紧密接触,因此即使墨水从墨罐30的内部流到大气导入口317,也能够防止泄漏到外部。
盖500还包括:在用户卸下安装在大气导入口317上的盖部501时用于把持的把手部503、以及连接把手部503和盖部501的连接部502。
连接部502从盖部501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向箭头Q方向和箭头T方向延伸,所述箭头Q方向和箭头T方向是与作为盖部501的装卸方向的箭头P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与箭头P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因此,即使用户将把手部503拉向与盖500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P方向上的卸下方向),该力也难以直接施加到盖部501,而不容易卸下,因此能够防止错误地卸下盖。另外,连接部502具有从箭头Q方向向箭头T方向直角弯曲的弯曲部502a。因此,当牵拉把手部503时,首先对弯曲部502a施加力,而不会直接传递给盖部501,因此可避免不小心卸下。另外,通过利用该弯曲部502a,能够将盖500挂在设置于打印机的框体的内侧或外侧、墨罐30的侧面壳体等上的钩挂部而保管。
把手部503具有比连接部502的宽度W1大的宽度W2,并具有平坦面503a,所述平坦面503a具有比盖部501的端面501C的面积大的面积。因此,在把手部503的平坦面503a中,能够印刷提醒卸下的使用说明,或者印刷标识等来使其显眼,以在使用墨罐30开始记录时卸下盖500。另外,由于平坦面503a是平坦的,因此便于安装提醒卸下的使用说明的纸片。盖部501由弹料或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盖部501、连接部502、把手部503一体地形成。通过如上所述将具有平坦面503a的把手部503与盖部501一体地形成,从而无需另外准备使用说明,能够容易制造便于提醒卸下的盖,所述平坦面503a具有比盖部501的端面501C的面积大的面积。
盖500例如被安装到大气导口317,以在为了修理液体喷射系统1等而搬运时使得墨罐30内的墨水不会从大气导入口317泄漏。另一方面,在修理后被返回给用户来使用液体喷射系统1时,通过盖500的上述的把手部503的构成,能够提醒用户注意来卸下盖。
图12的(A)表示图11(A)~(C)所示的盖500被安装到大气导入口317的状态。图12的(B)表示盖部501的变形例。
在图12的(A)、(B)中,墨罐30和大气导口317以双点划线表示。
代替具有图12的(A)所示的凹部501a的盖部501,也可以将图12的(B)所示的凸部501作为盖部501。凸部501d与墨罐的大气导入口317的内周面摩擦配合来封堵大气导入口317。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500的主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连接部502没有弯曲部502a。连接部502从盖部501的一侧向与盖部501的装卸方向(图1的(B)的箭头P方向)交叉的箭头T方向(图1的(A)、(B))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实施例的盖比第一实施例的盖构成简单,容易制造。
图14的(A)~(C)是分别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的大气导入口用盖的说明图。
在图14的(A)中,连接部502的顶端构成与盖部501的侧部嵌合的凹形状。根据该实施例,能够分开形成连接部502和盖部,并且如果将连接部502与盖部501的侧部嵌合,则能够简单地安装把手部503。因此,例如,在想要安装印刷了其他的使用说明的把手部503时等,能够简单地更换把手部503。或者,在打印机修理后返回时,能够仅更换弄脏的盖部501来构成新的盖500。
在图14的(B)中,连接部502具有细的枝状,其顶端插入到设置于盖部501的一侧部的配合孔中。被插入到配合孔中的连接部502的顶端具有T形状等难以拔出的构造。
在图14的(C)中,连接部502由塑料薄膜构成,被熔敷或粘接在盖部501的平坦面上。因此,可简单地制造盖500。
图15的(A)、(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大气开放孔用盖的主视图。
本实施例的盖510从第一实施例的盖500的连接部502分叉进一步连接有与盖部501不同的第二盖部511。第二盖部511构成覆盖墨罐30的液体注入口304的形状,与盖部501相同具有第二凹部511a、第二密封部511b。另外,第二盖部511经由第二弯曲部512与连接部502连接。因此,即使将把手部503拉向箭头P方向的卸下盖的方向,与盖部501同样地,第二盖部511也不会简单地被卸下。当通过打印机12进行记录时,大气导入口用的盖部501从大气导入口卸下,注入口用的第二盖511仍安装在注入口上。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将大气导入口用的盖部501与注入口304的第二盖部511连接,因此无需分开设置各盖,便于制造。另外,即使是墨罐30在使用中,盖510的第二盖部511也被安装到墨罐30的墨水注入口302,因此能够防止盖510丢失,从而能够反复使用盖510。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盖520的说明图。
第七实施例的盖520通过连结两个第一实施例的盖500而构成。即,盖520包括两个盖部521,在两个盖部521之间,共同的把手部523经由各连接部522与这些盖部521连结。并且,盖520具有左右对称形状,因此如果拿着把手部523的中心部而拉该中心部,则可均等地对两个盖部521施力而容易卸下。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盖520,能够拿着把手部523而一次卸下两个盖部521,因此能够减少盖520卸下操作的工序数以及时间。另外,共同的把手部523连结在两个盖部521之间,由此与把手部503跟第一实施例那样的一个盖部501和连接部502连接的情况相比,把手部523被多个盖部521和连接部522支承而稳定。因此,能够比第一实施例增大把手部523,从而更便于提醒注意卸下,能够更可靠地预防由于忘记卸盖而导致印刷不良。
另外,盖520也与其他的实施例一样,由弹料或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因此,即便大气导入口317的位置存在些许的误差,也能够通过连接部522进行调整而将盖部521可靠地安装到大气导入口317。
图17是表示将图11所示的盖500安装在墨罐30的大气导入口317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盖500被夹在墨罐30与打印机12之间而被支承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7、图18中,例示了第一实施例的盖500,但是其他的实施例的盖也全部同样地安装到大气导入口317。
由于盖500、510、520构成为连接部502、522和把手部503、523在近似同一平面上延伸的扁平形状,因此能够在使盖500、510、520的连接部502、522夹在墨罐30与打印机12之间并使其在铅垂方向独立的状态下支承。此时,如果使把手部503、523从墨罐30进一步突出,则能够向用户提醒注意卸下。
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中,作为液体容纳容器以用于打印机12的墨罐30、30a、30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可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例如是具有液晶显示器等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糊)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具有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分配器等。这里,液体容纳容器分开地设置了用于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以及用于向液体容纳容器内部导入空气的大气开放口。当将液体容纳容器用于上述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时,可以将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体的种类相应的液体(色料,导电糊,生物有机物等)容纳在液体容纳容器内部中。另外,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包括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和与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对应的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喷射系统。

Claims (11)

1.一种盖,能够相对于突出形成在液体容纳容器上的大气导入口进行装卸,并包括: 
筒状的盖部,所述盖部由弹性体形成;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盖部的一侧向与所述盖相对于所述大气导入口装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以及 
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经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所述盖部具有覆盖所述大气导入口的开口端面的凹部,在所述盖部被安装到所述大气导入口时与所述大气导入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周紧密接触的环状的密封部被形成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所述盖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当所述盖部被安装到所述大气导入口时被插入到所述大气导入口的内部来封堵所述大气导入口。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弯曲的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所述把手部具有平坦面,所述平坦面的面积比所述盖部的端面的面积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其中, 
所述把手部和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部一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包括多个所述盖部,在多个所述盖部之间经由所述连接部连结有所述多个盖部共用的所述把手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包括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从所述连接部的中途分叉设置,并用于封堵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液体注入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中, 
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把手部在近似同一平面上延伸。 
10.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 
11.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以及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连结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盖以所述连接部被夹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框体之间、并且所述把手部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被支承。 
CN2012201067946U 2011-03-18 2012-03-19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21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0497 2011-03-18
JP2011060497A JP5776242B2 (ja) 2011-03-18 2011-03-18 キャップ、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82177U true CN202782177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179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0679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2177U (zh) 2011-03-18 2012-03-19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76242B2 (zh)
KR (1) KR200482251Y1 (zh)
CN (1) CN202782177U (zh)
TW (1) TWM445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4058A (zh) * 2015-03-26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8050A1 (ja) 2012-12-07 2014-06-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静電噴霧装置
JP6498098B2 (ja) 2015-10-30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部材
JP7224945B2 (ja) * 2019-02-04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983927B2 (ja) * 2019-03-14 2021-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306149B2 (ja) * 2019-08-09 2023-07-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2716B2 (ja) * 1991-12-11 2001-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用パッケージ
JPH07137274A (ja) * 1993-06-18 1995-05-30 Canon Inc 交換型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0656857A1 (de) * 1993-06-30 1995-06-14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Verschlusseinheit aus kunststoff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3274031B2 (ja) * 1993-10-13 2002-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3424313B2 (ja) * 1994-03-28 2003-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3510019B2 (ja) * 1995-09-04 2004-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327807B2 (ja) * 1996-03-01 2002-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の包装構造および該包装構造が施されるインクタンク
JP3612885B2 (ja) * 1996-08-28 2005-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リンタ
JPH11342625A (ja) * 1998-05-29 1999-12-1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180002A (ja) * 1999-12-27 2001-07-03 Pentel Corp インキ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キ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86589A (ja) * 2003-12-26 2005-07-14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使用方法
JP2006044214A (ja) * 2004-07-09 2006-02-16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
JP5552931B2 (ja) * 2010-07-15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4058A (zh) * 2015-03-26 2016-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6004058B (zh) * 2015-03-26 2019-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5496U (zh) 2013-01-21
KR20120006662U (ko) 2012-09-26
JP5776242B2 (ja) 2015-09-09
JP2012196777A (ja) 2012-10-18
KR200482251Y1 (ko) 201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8070U (zh) 液体补充容器
CN202144145U (zh)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CN202782177U (zh)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2381040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407674B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203063281U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2381041B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US9358795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202293663U (zh)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03937333U (zh) 液体喷射装置、罐
CN202278837U (zh) 罐单元以及具有罐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US20170246879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672942B (zh) 附加装置系统
CN202192854U (zh) 液体收纳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5026162A (zh) 液体容纳体
JP586281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7031193B (zh) 液体收容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31177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04851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