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058B -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4058B
CN106004058B CN201610158852.2A CN201610158852A CN106004058B CN 106004058 B CN106004058 B CN 106004058B CN 201610158852 A CN201610158852 A CN 201610158852A CN 106004058 B CN106004058 B CN 106004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atmosphere
tank
liquid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88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4058A (zh
Inventor
工藤圣真
木村尚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从罐中泄漏的技术。墨水罐25A具有墨水收容部100、墨水注入部62、第1大气连通路112以及第2大气连通路122。第1大气连通路112具有第1大气导入口114,第2大气连通路122具有第2大气导入口124。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占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的状态下,墨水罐25A处于注入墨水时的姿势下时,第1大气导入口114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墨水存在的区域。当墨水罐25A处于从该姿势上下旋转180°的反转姿势下时,第1大气导入口114位于墨水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

Description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种式样,已知有向印刷用纸喷出墨水而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打印机上安装有可收容墨水的墨水罐(如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104015492A号公报
发明内容
墨水罐中通常设有大气连通路,以使外部的大气伴随着墨水的消耗而被导入至墨水罐内。针对墨水罐处在与所设想的通常姿势不同的姿势下,或者被配置在非寻常环境下等情况时墨水罐内的墨水由大气连通路而发生泄漏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本发明是为了至少解决能够收容向液体喷头供给的液体的罐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墨水罐,且能够以下述方式实现。
[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该方式的罐可以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上述罐可以具有液体收容部、大气导入部、液体注入部和密封部件。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收容所述液体。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将外部的大气导入至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液体注入部可以从外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上述液体。上述密封部件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液体注入部。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含有连通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导入口。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2大气导入口。在上述液体收容部中收容有上述大气和占上述液体收容部中上述液体容量的1/2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i)将从上述液体注入部注入上述液体时的姿势作为液体注入姿势,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上述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液体存在的区域,(ii)当上述罐处于相对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旋转180°后的反转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液体存在的区域,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通过该方式的罐,能够抑制当罐处于从液体注入姿势反转后的姿势时,第1大气导入口和第2大气导入口两者同时被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堵塞。因此,能够抑制当罐处于反转姿势时,液体收容部相对于外部成为密闭状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液体收容部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2]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具有第1壁部、第2壁部、第3壁部和第4壁部;上述第2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相向;上述第3壁部在从上述第1壁部朝向上述第2壁部的方向上位于上述第1壁部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的位置,并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相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3壁部相向并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相交叉。
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时,上述第1壁部可以位于低于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上述第4壁部的位置,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较上述第1壁部更靠近上述第2壁部,并且较上述第4壁部更靠近第3壁部的位置,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较上述第2壁部更靠近上述第1壁部,并且较上述第3壁部更靠近第4壁部的位置。通过该方式的罐,即使当罐被配置为反转姿势时或是第3壁部位于第4壁部下方的倾斜状态时,也能够抑制第1大气导入口和第2大气导入口两者同时被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堵塞。因此,能够抑制当罐处于从液体注入姿势旋转后的姿势时,液体收容部相对于外部成为密闭状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液体收容部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该方式的罐可以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上述罐可具有液体收容部、液体供给部、大气导入部、液体注入部和密封部件。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收容上述液体。上述液体供给部能够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上述液体收容部的上述液体。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将外部的大气导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液体注入部可以从外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上述液体。上述密封部件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液体注入部。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包含连通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导入口。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2大气导入口。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具有第1壁部、第2壁部、第3壁部和第4壁部;上述第2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相向;上述第3壁部在从上述第1壁部朝向上述第2壁部的方向上位于上述第1壁部与上述第2壁部之间的位置,并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相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3壁部相向,并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相交叉。将从上述液体注入部注入上述液体时的姿势作为液体注入姿势,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时,上述第1壁部可以位于低于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上述第4壁部的位置,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较上述第1壁部更靠近上述第2壁部,并且较上述第4壁部更靠近上述第3壁部的位置,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较上述第2壁部更靠近上述第1壁部、较上述第3壁部更靠近第4壁部的位置。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即使当罐被配置为从液体注入姿势旋转后的姿势时,也能够抑制第1大气导入口和第2大气导入口两者同时被液体收容部的液体堵塞。因此,能够抑制当罐处于从液体注入姿势旋转后的姿势时,液体收容部相对于外部成为密闭状态,从而能够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液体收容部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4]在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进一步含有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相连通的第3大气连通部,上述第3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第3大气导入口,在上述液体收容部中收容有上述大气和占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上述液体容量的2/3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上述罐处于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与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上述液体存在区域的姿势下,上述第3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该方式下的罐,通过具有第3大气导入口,即使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与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被液体堵塞,也能够抑制相对于液体收容部的大气流通被阻断。因此,能够进而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液体收容部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5]在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进一步含有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相连通的第3大气连通部,上述第3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第3大气导入口,上述第3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较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更靠近第1壁部,并且较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更靠近第3壁部的位置。该方式下的罐,通过具有第3大气导入口,即使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与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被液体堵塞,也能够抑制相对于液体收容部的大气流通被阻断。因此,能够进而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液体收容部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6]在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进一步含有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相连通的第3大气连通部,上述第3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第3大气导入口,上述第3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较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更靠近第4壁部,并且较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更靠近第2壁部的位置。根据该方式下的罐,通过具有第3大气导入口,即使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与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被液体堵塞,也能够抑制相对于液体收容部的大气流通被阻断。因此,能够进而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液体收容部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7]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进一步具有第5壁部和第6壁部;上述第5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第4壁部分别交叉;上述第6壁部与上述第5壁部相向并与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第4壁部分别交叉,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上述第4壁部和上述第5壁部可以由一体成型的筐体部件的壁部构成,上述第6壁部可以由接合于上述筐体部件的膜状部件构成。通过该方式下的罐,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罐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以及制造的容易化。
[8]上述实施方式的罐中,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进一步具有第5壁部和第6壁部;上述第5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第4壁部分别交叉,上述第6壁部上述第5壁部相向并与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第4壁部分别交叉,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第4壁部可以由一体成型的筐体部件的壁部构成,上述第5壁部和上述第6壁部可以由与接合于上述筐体部件的膜状部件构成。通过该方式下的罐,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罐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以及制造的容易化。
[9]上述方式中的罐中,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从低于上述第1壁部、以及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的中间高度位置的位置处通过的通路部,同时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从高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的中间高度位置的位置处通过的通路部。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即使当上述罐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旋转后,也能够抑制液体从上述液体收容部泄漏。
[10]上述方式中的罐,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含有设置于上述第5壁部的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相反的一侧的背面的第1背面通路部,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含有设置于上述背面的第2背面通路部。通过该方式下的罐,能够提高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的设计自由度。
[11]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设置于靠近上述第5壁部或上述第6壁部的位置,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设置于靠近上述第6壁部的位置。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可以进一步抑制第1大气导入口和第2大气导入口同时被液体的堵塞。
[12]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包含由管状部件构成的作为大气通路的管状通路部,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开口于配置于液体收容部的上述管状通路部的端部。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可以简化第2大气连通部的结构。
[13]上述方式中的罐中,可以具有公共大气获取部,上述公共大气获取部与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及第2大气连通部相连通的同时,具有可以从外部获取大气的向外部开口的大气开口。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可以实现结构的小型化和简化。
[14]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可以获取大气的向外部开口的第1大气开口,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可以获取大气的向外部开口的第2大气开口。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可以相对于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分别从不同的大气开口处导入大气。
[15]上述方式中的罐中,上述液体注入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和用于使上述液体流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液体注入口,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含有位于高于上述液体注入口位置的大气通路。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即使在对液体收容部注入过量的液体时,也能够抑制液体经由第1大气连通部发生泄漏。
[16]上述方式中的罐中,在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且上述液体收容部处于充满上述液体的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液体注入口可以位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上述液体的上方位置。通过该方式下的罐,能够防止注入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从液体收容部中溢出。
[17]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单元。该方式的罐单元可以具有罐和外壳部。上述罐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罐。上述外壳部可以收纳上述罐。上述罐可以具有能够对收容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上述液面的位置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上述外壳部可以具有能够从外部对上述罐的上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的窗部。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注入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高于上述窗部上端的位置。通过该方式下的罐单元,可以抑制补充液体时液面到达第1大气导入口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罐单元旋转,第1大气导入口和第2大气导入口同时被液体堵塞。
[18]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该方式下的液体喷射系统可以具有罐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上述罐单元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罐单元。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具有上述液体喷头,并与上述罐单元相连接。通过该方式下的液体喷射系统,可以抑制液体从罐中泄漏。
[19]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喷射系统。该方式下的液体喷射系统可以具有罐、上述液体喷头和外壳部。上述罐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罐。上述外壳部可以收容上述罐和上述液体喷头。通过该方式下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抑制液体从罐中泄漏。
[20]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罐。该方式的罐可以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上述罐具有液体收容部、液体供给部和大气导入部。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以收容上述液体。上述液体供给部能够向上述液体喷头供给上述液体收容部的上述液体。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将外部的大气导入至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以包含连通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导入口。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可以具有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第2大气导入口。在上述液体收容部中收容有上述大气和占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上述液体容量的1/2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i)将向喷射上述液体时的上述液体喷头供给上述液体时的姿势作为液体供给姿势,当上述罐处于上述液体供给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液体存在的区域,(ii)将相对于上述液体供给姿势旋转180°以致上下反转的姿势作为反转姿势,当上述罐处于上述反转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液体存在的区域,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以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通过该方式的罐,可以抑制当罐处于从液体供给姿势反转后的姿势时,第1大气导入口和第2大气导入口两者同时被液体收容部的液体堵塞。因此,当罐处于反转姿势时,即使液体收容部的大气发生膨胀,也能够抑制液体收容部内的液体由于该大气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
上述本发明的各方式中所具有的多个技术特征并不是全都为必要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为了达成一部分或全部的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可以适当针对上述多个技术特征中的一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新的其他技术特征、或删除一部分限定内容等。此外,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为了达成一部分或全部的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可以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组合,而成为本发明的一个独立的方式。
本发明也能够以可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的罐、具有该罐的罐单元、具有该罐的液体喷射系统以外的各种方式进行实现。例如,可以作为向液体喷头以外的液体消耗装置提供液体的罐、具有该罐的罐单元以及系统进行实现。此外,也可以作为罐中的流体流路结构进行实现。并且,本说明书中的“系统”是指,为了实现一个以上的功能而将多个技术特征以各自的功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关联组合的方式、以一体化或是分散的状态复合组成的集合。由此,本说明书中的系统也包括由多个技术特征一体化组合而成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喷墨打印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在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5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在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为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抑制墨水泄漏的效果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在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0为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在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1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第3大气连通路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3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第六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5为第六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6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墨水罐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的第5面部侧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墨水罐处于向左90°旋转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墨水罐处于向右90°旋转姿势时的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0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被配置为第5壁部朝向铅直下方的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被配置为第6壁部朝向铅直下方的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处于反转姿势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处于反转姿势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表示墨水收容部装满时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中墨水罐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6为表示第八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打印机的结构]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0(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中,图示了表示当打印机10处于通常使用状态时的重力方向(铅直方向)的箭头G。在以后的说明中,“上”和“下”分别指以重力方向为基准的上下方向。此外,在图1中,图示了表示以墨水罐25A为基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关于箭头X、Y、Z所表示的方向将在后述中说明。箭头G、X、Y、Z在下述说明所参照的各图中,也会被适当地图示。
打印机10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向作为印刷媒介的印刷用纸PP喷出墨滴从而形成图像。打印机10具有罐单元20和印刷部30。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罐单元20和印刷部30为分体式结构。由此,可以分别地对罐单元20和印刷部30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打印机10的可维护性。
罐单元20具有作为外壳部的箱体部21、多个墨水罐25A、和多根管26。箱体部21相当于本发明中外壳部的下位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部21的结构为树脂制的中空箱体。在箱体部21的内部空间21s中,多个墨水罐25A在沿箭头X方向(后述)排成一列的状态下被固定。箱体部21通过卡合机构或紧固螺钉固定于印刷部30的箱体部31(省略了图示)。
箱体部21具有盖部22。盖部22通过铰链机构22h与箱体部21的主体部分相连接,在箭头RD所示的方向上转动以实现其开闭。打印机10的使用者通过打开盖部22能够接触到(access)内部的各墨水罐25A。
在盖部22上设置有第1窗部23a与第2窗部23b。第1窗部23a作为开口部,用于使使用者能够从外部观察和确认各墨水罐25A的视认部(后述)。第2窗部23b作为开口部,用于使使用者能够从外部接触各墨水罐25A的墨水注入部(后述)。关于各窗部23a、23b的详细情况将在后述中说明。
墨水罐25A,相当于本发明中罐的下位概念。各墨水罐25A中,分别收容有不同颜色的墨水。每个墨水罐25A上分别有一根具有可挠性的树脂制管26与之相连,收容于各墨水罐25A中的墨水通过该管被供给至印刷部30。墨水罐25A的结构将在后述中介绍。另外,罐单元20中也可以设置电路或配线,用于使表示墨水罐25A中的剩余墨水量等与墨水相关的信息的电信号与印刷部30进行交换。
印刷部30具有箱体部31、印刷头部32、印刷用纸PP的输送机构33和控制部35。箱体部31为印刷部30的外壳部,其结构为树脂制的中空箱体。箱体部31将印刷头部32、输送机构33和控制部35收纳于内部。
印刷头部32,被设置为在印刷用纸PP的输送路径上可沿主扫描方向SD进行往复移动。印刷头部32通过上述管26与罐单元20的各墨水罐25A相连接,能够将各墨水罐25A所供给的墨水喷出。印刷头32相当于本发明中液体喷头的下位概念。输送机构33利用输送辊的旋转驱动,能够将印刷用纸PP沿与主扫描方向SD相交叉的输送方向TD进行输送。
控制部35,例如,可以由具有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电脑构成。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向主存储装置读入并运行各种程序,控制部35执行各种功能。印刷时,在控制部35的控制下,输送机构33输送印刷用纸PP,印刷头部32在主扫描方向SD上往复移动并喷出墨滴,从而在印刷用纸PP的印刷面上形成印刷图像。
[墨水罐的结构]
在图1的基础上,参照图2、图3,对墨水罐25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墨水罐25A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盒体部件50与薄片部件51的接合面中的墨水罐25A的截面示意图。图3例举出了在墨水收容部100中贮留有占墨水收容部100容积的1/2量的墨水IN时的状态。图3中,从箭头X的反方向观察时的墨水收容部100的外围轮廓线SL被图示为点划线。
墨水罐25A的结构为具有6个面部41~46的中空容器。针对6个面部41~46,以墨水罐25A被固定于与处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的打印机10连接的状态下的罐单元20内时的姿势(图1)为基准进行说明。以下,将该姿势称作“基准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姿势是指通过使用者将墨水注入墨水罐25A时的姿势,也是喷出墨滴时向印刷头部32供给墨水时的姿势。基准姿势相当于本发明中液体注入姿势的下位概念,也相当于本发明中液体供给姿势的下位概念。在下述说明中,如未做特别说明,墨水罐25A的姿势都是基准姿势。
在墨水罐25A中,第1面部41位于较其他面部42~45更低的位置处,构成朝向下方的底面部(图2)。第2面部42与第1面部41相向,构成朝向上方的上表面部。第3面部43与第1面部41和第2面部42相交叉,并构成罐单元20中箱体部21的盖部22被打开时朝向使用者方向的正面部。第4面部44与第1面部41和第2面部42相交叉,并构成朝向与第3面部43相反的方向的背面部。第5面部45与上述4个面部41~44分别交叉,并构成与第3面部43正对时位于左侧的左侧面部。第6面部46与4个面部41~44分别交叉,并构成与第3面部43正对时位于第5面部45相反侧即右侧的右侧面部。
在此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面部”可以不是平面状结构,而可以是曲面状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凹部和凸部、断层差、槽、弯曲部、倾斜面等的结构。此外,2个面部相“交叉”是指,2个面部相互实际交叉的状态、其中一个面部的延长面与另一个面部相交的状态、2个面部的延长面之间相交的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由此,在相邻的各面部之间,可以存在构成弯曲面的倒角部等。
接下来,对表示以墨水罐25A为基准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进行说明。箭头X表示与墨水罐25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并表示从第5面部45指向第6面部46的方向。在下述说明中,“右”表示箭头X方向侧,“左”表示箭头X的反方向侧。箭头Y表示与墨水罐25的纵深方向(前后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并表示从第4面部44指向第3面部43的方向。在下述说明中,“前”表示箭头Y方向侧,“后”表示箭头Y的反方向侧。箭头Z表示墨水罐25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并表示从第1面部41指向第2面部42的方向。在基准姿势下,箭头Z的反方向与重力方向(铅直方向)一致。
墨水罐25A具有盒体部件50和薄片部件51(图2)。盒体部件为构成墨水罐25A的主体部的中空箱体。盒体部件50相当于本发明中筐体部件的下位概念。盒体部件50的第6面部46侧几乎全体向箭头X方向开口,包围盒体部件50的内部空间的外壁部53分别构成除第6面部46以外的5个面部41~45。盒体部件50,例如,可以通过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型来制造。
薄片部件51为具有可挠性的薄膜状部件,其以将盒体部件50的第6面部46侧的开口部整体密封的方式接合,并构成墨水罐25的第6面部46。在图2及图3中,对盒体部件50中接合薄片部件51的区域附有阴影线。薄片部件51,例如,通过由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膜部件构成。薄片部件51例如通过熔敷法与盒体部件50接合。薄片部件51相当于本发明中膜状部件的下位概念。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由盒体部件50和薄片部件51构成为简易轻量的结构。并且,第5面部45的壁部也与第6面部46同样地由薄片部件51构成。
形成于盒体部件50与薄片部件51之间的墨水罐25A的内部空间,被盒体部件50的内壁部54分割为多个区域(图2、图3)。通过被内壁部54分割,在墨水罐25A的内部形成了墨水收容部100、第1大气导入部110和第2大气导入部120。
墨水收容部100,为可收容墨水IN的中空部位。第1大气导入部110和第2大气导入部120分别为具有作为使外部与墨水收容部100连通的大气流路的功能的部位,能够将外部的大气导入墨水收容部100中(图3)。针对墨水收容部100和两个大气导入部110、120将在后述中详细说明。
在盒体部件50的第1面部41上设置有墨水供给部61(图3)。墨水供给部61为具有与墨水收容部100相连通的流路的部位,能够使墨水收容部100中的墨水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给部61构成位于第1面部41并向下方突出的中空部位。在墨水供给部61上,以箭头Y方向为安装方向密封连接有上述管26。并且,墨水供给部61也可为从箭头Y方向以外的方向安装管26的结构。
在盒体部件50的第2面部42上设置有墨水注入部62和大气室收容部65(图2、图3)。墨水注入部62设置在第3面部43侧,大气室收容部65设置在第4面部44侧。墨水注入部62为与墨水收容部100相连通的部位,使使用者可以注入墨水IN。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注入部62构成为向上方突出的筒状部位,具有与墨水收容部100相连通的贯通孔63。墨水注入部62相当于本发明中液体注入部的下位概念。
在罐单元20中,墨水注入部62的上端通过箱体部21的第2窗部23b而向上方延伸出来(图1)。在墨水注入部62的上端部,通常安装有可装卸的用于密封贯通孔63的盖部件55(图2、图3)。使用者通过取下盖部件55,可以通过墨水注入部62向墨水罐25A内补充墨水。盖部件55相当于本发明中密封部件的下位概念。
大气室收容部65为位于墨水注入部62后方呈台阶状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中空部位(图2、图3)。大气室收容部65的内部设置有具有第1大气导入部110的第1大气室111(后述),以及具有第2大气导入部120的第2大气室121(后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中,在构成第3面部43的外壁部53上,设置有表示墨水IN液面的上限位置及下限位置的2个标识部66a、66b。关于标识部66a、66b的详细情况会在后文中说明。
[墨水收容部的结构]
墨水收容部100相当于本发明中液体收容部的下位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收容部100形成于最下层的区域,其范围遍及几乎整个墨水罐25的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图2、图3)。墨水收容部100由6个壁部101~106包围而成。
第1壁部101位于低于其他壁部102~106的位置,构成墨水收容部100的底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部101由构成墨水罐25A的第1面部41的外壁部53构成。在第1壁部101上,开口有与墨水供给部相连通的墨水供给口61o。
第2壁部102与第1壁部101相向,构成墨水收容部100的上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部102由构成墨水罐25A的第2面部42的外壁部53和分割墨水收容部100与第1大气室111的内壁部54构成。
在第2壁部102上,墨水收容部100与墨水注入部62的贯通孔63的交叉部位,开口有墨水注入口62o。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注入口62o设置于墨水收容部100的最高位置处,并向下方开口。即使当墨水收容部100处于被墨水IN充满的状态,墨水注入口62o也会位于墨水收容部100内墨水IN的上方。由此可以防止由墨水注入部62注入的墨水IN从墨水收容部100溢出。
第3壁部103与第1壁部101和第2壁部102相交叉,构成墨水收容部100的一个侧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壁部103由构成墨水罐25A的第3面部43的外壁部53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壁部103具有作为可供人从外部观察确认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的墨水IN量的视认部的功能。针对视认部的详细情况,将在大气导入部110、120的说明之后进行说明。
第4壁部104与第3壁部103相向,同时与第1壁部101和第2壁部102相交叉,构成墨水收容部100的一个侧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壁部104由构成墨水罐25A的第4面部44的外壁部53构成。
第5壁部105与第1壁部101、第2壁部102、第3壁部103和第4壁部104相交叉,构成墨水收容部100的一个侧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5壁部105由构成墨水罐25A的第5面部45的外壁部53构成。
第6壁部106与第5壁部105相向,同时与第1壁部101、第2壁部102、第3壁部103和第4壁部104相交叉,构成墨水收容部100的一个侧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6壁部106由构成墨水罐25A的第6面部46的薄片部件51和形成有第1大气连通路112(后述)与第2大气连通路122(后述)的内壁部54构成。
[大气导入部的概况]
墨水罐25A具有2个大气导入部110、120。各大气导入部110、120相当于本发明中大气导入部的下位概念,是具有使墨水收容部100和墨水罐25A的外部相连通的结构的部位。各大气导入部110、120具有作为使大气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流通的大气流路的功能,能够使墨水收容部100内的气压成为大气压,或者接近大气压。
为了抑制液体从墨水收容部100中蒸发,优选对其流路直径、流路距离进行设定,以使各大气导入部110、120具有指定范围内的流路阻力。各大气导入部110、120的流路阻力优选设定为较墨水收容部100的流路阻力大。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2个大气导入部110、120各自的结构依次进行详细说明。
[第1大气导入部的结构]
第1大气导入部110,具有第1大气室111与第1大气连通路112。第1大气室111为可收容取自外部的大气的中空部位。此外,第1大气室111具有可贮留从墨水收容部100中流入的墨水的结构(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大气室111形成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层,其范围遍及墨水罐25A的宽度方向的几乎整个区域。
第1大气室111设置有作为与外部相连通的贯通孔的第1大气获取口113。第1大气获取口113优选设置在靠近第1大气室111下端的位置。此外,第1大气获取口113优选设置在靠近第4面部44侧的位置。其理由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第1大气获取口113相当于本发明中第1大气开口的下位概念。
第1大气连通路112为连通第1大气室111与墨水收容部100的管状通路。第1大气连通路112相当于本发明中第1大气连通部的下位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大气连通路112位于墨水罐25A的第3面部43侧,由沿着薄片部件51的表面设置在向墨水收容部100的内侧伸出的内壁部54的与薄片部件51相对的面上的槽所构成。第1大气连通路112具有第1通路部112a、第2通路部112b和第3通路部112c。
第1通路部112a与第2通路部112b位于墨水收容部100的第3壁部103侧的端部,沿箭头Z的方向相互并列延伸。第1通路部112a相对于第2通路部112b设置于箭头Y的反方向侧,在墨水收容部100上方的区域与墨水收容部100相连接。第1通路部112a与墨水收容部100交叉部位处,开口有第1大气导入口114。
第1大气导入口114优选设置于在基准姿势下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流入的位置处。因此,第1大气导入口114的位置优选位于第2壁部102与第2壁部102和第1壁部101中间之间的区域。此外,第1大气导入口114,优选在墨水罐25A为基准姿势、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占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中。另外,“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容量”相当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容积。
第1通路部112a从第1大气导入口114延伸至墨水收容部100的第1壁部101的高度位置,并与第2通路部112b相连接。第2通路部112b沿箭头Z方向从墨水收容部100下端的高度位置延伸至第1大气室111下端的高度位置。第3通路部112c在第2通路部112b的上端处与第2通路部112b相连接,其沿箭头Y的反方向延伸,并与第1大气室111的下端连接。
一旦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通过墨水供给部61供给至打印机10的印刷头部32(图1)而被消耗,则墨水收容部100内成为负压。这样一来,外部的大气将经由第1大气导入部110的第1大气室111及第1大气连通路112而被导入至墨水收容部100中。此外,在墨水罐25A中,第1大气室111及第1大气连通路112使得大气的流路距离变长,由此相应抑制了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经由第1大气获取口113蒸发至外部。
[第2大气导入部的结构]
第2大气导入部120具有第2大气室121和第2大气连通路122。第2大气室121为能够收容取自外部的大气的中空部位。此外,第2大气室121为能够贮留从墨水收容部100处流入的墨水IN的结构(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大气室121形成于第1大气室111的上层,其范围遍及墨水罐25A的宽度方向的几乎整个区域。
在第2大气室121中,设置有作为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的第2大气获取口123。第2大气获取口123优选设置在靠近第2大气室121下端的位置。此外,第2大气获取口123优选设置在靠近第3面部43侧的位置。其理由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第2大气获取口123相当于本发明中第2大气开口的下位概念。
第2大气连通路122为连通第2大气室121与墨水收容部100的管状通路。第2大气连通路122相当于本发明中第2大气连通部的下位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大气连通路122位于墨水罐25A的第4面部44侧,由沿着薄片部件51的表面设置在向墨水收容部100的内侧伸出的内壁部54的与薄片部件51相对的面上的槽所构成。
第2大气连通路122位于墨水罐25A的第4面部44侧的端部,从墨水收容部100的下端沿箭头Z的方向延伸,并与第2大气室121的下端连接。第2通路部122与墨水收容部100交叉的部位处,开口有第2大气导入口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第1壁部101和第2壁部102的中间、与第1壁部101之间的区域。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占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且墨水罐25A处于基准姿势时,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墨水IN存在的区域。在此状态下,有不少墨水IN通过第2大气导入口124流入第2大气连通路122中。
此外,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占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并使墨水罐25A从基准姿势旋转180°以致上下反转时,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墨水IN不存在的区域。以下,将这种姿势称作“反转姿势”。此外,在下述说明中,180°的旋转都是指上下反转方向的旋转。
在此说明,在搬送打印机10等情况时,在收容有墨水IN的状态下,墨水罐25A有可能被从基准姿势旋转至各种角度。而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在被从基准姿势旋转为其他姿势时,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墨水罐25A抑制墨水IN泄漏的机制将在后述中说明。
[墨水罐及罐单元的视认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中,墨水收容部100的第3壁部103的一部分或者全体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以使使用者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墨水收容部100中所收容的墨水IN的液面位置。由此,墨水收容部100的第3壁部103,具有作为用于观察确认墨水收容部100中所收容的墨水IN的量的视认部的功能。
第3壁部103的壁面上设置有第1标识部66a及第2标识部66b。第1标识部66a表示基准姿势下墨水罐25A中收容了规定上限量的墨水IN时墨水IN的液面位置。第1标识部66a优选形成于低于第1大气导入口114的高度位置。由此可以防止墨水收容部100中注入过量的墨水IN从而导致墨水IN流入第1大气导入部110。
第2标识部66b表示基准姿势下墨水罐25A中收容了规定下限量的墨水IN时墨水IN的液面位置。各标识部66a、66b,例如,可以第3壁部103的壁面部中的凸部或凹部的形式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印刷或粘贴贴纸来形成。
在罐单元20的箱体部21上,为使所收容的各墨水罐25A的第3壁部103可从外部进行观察确认,而设置了第1窗部23a(图1)。在罐单元20上,第1窗部23a具有作为用于观察确认各墨水罐25A中所收容的墨水IN的量的视认部的功能。
罐单元20的箱体部21的第1窗部23a,以可从外部对所收容的墨水罐25A的设于第3壁部103的壁面的标识部66a、66b进行观察确认的方式开口。并且,第1窗部23a的上端,优选位于较收容于罐单元20内的墨水罐25A的第1大气导入口114的高度位置低的位置处。由此,可以防止使用者将过量的墨水IN注入至墨水收容部100中导致墨水IN流入第1大气导入部110。
[抑制墨水从墨水罐中泄漏的机制]
依序参照图4、图5,对墨水罐25A被从基准姿势旋转后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的机制进行说明。在图4(a)及(b)栏中,模式化地图示了将收容有墨水IN的墨水罐25A从基准姿势沿从箭头X的反方向观察时为左旋的方向旋转时,墨水在墨水罐25A中的动作。在此说明,“从箭头X的反方向观察”,是指从第6壁部106向第5壁部105的方向进行平视。图4的(a)栏图示了被旋转了90°时的墨水罐25A,(b)栏图示了被旋转了180°时的墨水罐25A。以下,将图4所示的墨水罐25A的旋转方向称作“第1旋转方向”。
一旦将墨水罐25A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90°,则第1大气导入口114向下方移动,墨水IN流入第1大气连通路112中(图4的(a)栏)。以下,将此姿势称作“左90°旋转姿势”。在左90°旋转姿势下,墨水罐25A内的墨水IN被贮留在第1大气室111的第3面部43侧的区域。由于第1大气获取口113位于靠近第4面部44侧的位置,在此姿势下,第1大气获取口113位于第1大气室111的上方区域。由此,可抑制墨水IN经由第1大气获取口113向外部泄漏。
一旦将墨水罐25A在第1旋转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成为反转姿势,则流入至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2通路部112b的墨水IN,被贮留于第1大气室111的第2面部42侧的区域中(图4的(b)栏)。由于第1大气获取口113位于第1大气室111靠近第1面部41侧的位置,在此姿势下,第1大气获取口113位于第1大气室111上方的区域。由此,可抑制墨水IN经由第1大气获取口113向外部泄漏。并且,第1大气室111优选容积至少比第1大气连通路112大,以使其能够贮留在墨水罐25A从基准姿势旋转至反转姿势的过程中流入第1大气连通路112中的墨水IN。
在此,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1通路部112a与第2大气连通路122具有通路部位,该通路部位位于墨水收容部100的第1壁部101和第2壁部102的中间位置、与第1壁部101之间的高度位置。由此,当墨水罐25A处于反转姿势时,利用重力的作用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经由第1大气连通路112或第2大气连通路122流入第1大气室111或第2大气室121。
在左90°旋转姿势和反转姿势下,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方大气存在的区域,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120确保了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图4的(a)、(b)栏)。为此,在左90°旋转姿势和反转姿势下,即使墨水罐25A外部的温度上升,或者气压下降,导致墨水收容部100内的大气膨胀,该膨胀的大气都能够经由第2大气导入部120流出至外部。由此,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被墨水收容部100内大气的这种膨胀压出至第1大气导入部110、并经由第1大气导入部110向外部泄漏。
图5(a)及(b)栏中,模式化地图示了将收容有墨水IN的墨水罐25A从基准姿势沿从箭头X的方向观察时为右旋的方向旋转时,墨水在墨水罐25A中的动作。图5的(a)栏图示了被从基准姿势旋转了90°时的墨水罐25A,(b)栏图示了被从基准姿势旋转了180°时的墨水罐25A。以下,将图5所示的墨水罐25A的旋转方向称作“第2旋转方向”。
一旦将墨水罐25A沿第2旋转方向旋转90°,则第4面部44侧向下方移动,墨水IN经由第2大气导入部120流入至第2大气室121中(图5的(a)栏)。以下,将此姿势称作“右90°旋转姿势”。在右90°旋转姿势下,墨水罐25A内的墨水IN被贮留在第2大气室121的第4面部44侧的区域。由于第2大气获取口123位于靠近第3面部43侧的位置,在此姿势下,第2大气获取口123位于第2大气室121上方的区域。由此,通过第2大气获取口123能够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
一旦将墨水罐25A在第2旋转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成为反转姿势,则第2大气导入口124向上方移动,墨水IN贮留于墨水收容部100的第2壁部42侧(图5的(b)栏)。此外,在右90°旋转姿势中,流入第2大气导入部120的墨水IN则被贮留在第2大气室121的第2面部42侧的区域。由此,第2大气室121优选容积至少比第2大气连通路122大,以使其能够贮留在墨水罐25A从基准姿势至反转姿势的过程中流入第2大气连通路122中的墨水IN。并且,如图4的(b)栏中的说明所述,在反转姿势下,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通过第1大气连通路112或第2大气连通路122流入第1大气室111或第2大气室121。
墨水罐25A在右90°旋转姿势下时,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110能够确保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图5的(a)栏)。此外,在反转姿势下,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120能够确保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图5的(b)栏)。因此,即使在沿第2旋转方向旋转墨水罐25A时,与在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墨水罐25A时的情况一样,能够抑制墨水IN因墨水收容部100内大气膨胀而发生的向外部的泄漏。
[总结]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即使在其处于从基准姿势旋转后的姿势下时或是被放置于墨水收容部100内的大气发生膨胀的环境下时,都可以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或具有该墨水罐的罐单元20、具有罐单元20的打印机,能够实现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B的分解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B除了以下说明点以外,具有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相同的结构,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打印机10的罐单元20中。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B中,构成其主体部的盒体部件50B的第5面部45侧,与第6面部46侧同样为开口状。盒体部件50B的第5面部45侧的开口,与第6面部46侧同样地,接合有薄片部件51。在下述说明中,将与第6面部46侧接合的薄片部件51称作“第1薄片部件51a”,将与第5面部45侧接合的薄片部件51称作“第2薄片部件51b”。
在盒体部件50B中,第2大气导入部120的第2大气连通路122,设置于面向第5面部45侧的第2薄片部件51b的位置。由此,在墨水罐25B中,第1大气导入口114位于靠近第6壁部106侧的位置,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靠近第5壁部105侧的位置。由此,墨水罐25B可以如下述地抑制墨水的泄漏。
图7为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B的抑制墨水泄漏的效果进行说明的模式图。图7的(a)栏及(b)栏分别模式化地图示了在从第1壁部101向第2壁部102方向上观察时墨水收容部100的截面。在图7的(a)栏与(b)栏中,墨水罐25B的配置姿势不同。并且,在图7中,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大部分墨水收容部100周围的墨水罐25B的其他构成部分的图示。
当墨水罐25B被配置为第6壁部106为下侧,第5壁部105为上侧的状态时,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上方(图7的(a)栏)。由此,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110形成了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相反,当被配置为第5壁部105为下侧,第6壁部106为上侧的状态时,第1大气导入口114位于上方(图7的(b)栏)。由此,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120形成了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由此,能够抑制在使墨水罐25B为第5壁部105侧或第6壁部106侧朝向下方的姿势的情况下,墨水收容部100内的墨水IN由于墨水收容部100内的大气膨胀而被压出并向外部泄漏。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B在可以实现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抑制墨水泄漏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获得抑制在第5壁部105侧或第6壁部106侧朝向下方的姿势下的墨水泄漏的效果。另外,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B、或具有该墨水罐的罐单元20、具有罐单元20的打印机,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C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除了以下说明点以外,具有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基本相同的结构,并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打印机10的罐单元20中。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5C中,在大气室收容部65内,取代了第1大气室111和第2大气室121而设置了1个公共大气室130。公共大气室130中,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作为用于将大气吸入墨水罐25C内的贯通孔的大气获取口131。大气获取口131优选设置于靠近第1面部41侧的位置,以使在反转姿势下能够将墨水IN贮留在大气室收容部65内。大气获取口131相当于公共大气获取部的下位概念。
如后文所述,将墨水罐25C从基准姿势旋转时,公共大气室130将贮留流入第1大气连通路112或第2大气连通路122的墨水IN。为此,公共大气室130优选其容积至少大于第1大气连通路112或第2大气连通路122的容积。.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1大气导入部110与第2大气导入部120共用公共大气室130。公共大气室130与第1大气导入部110的第1大气连通路112和第2大气导入部120的第2大气连通路122双方相连接。在第1大气导入部110中,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3通路部112c延伸至第4壁部104侧的端部附近,与公共大气室130的下端相连接。
第2大气导入部120的第2大气连通路122,具有第1通路部122a、第2通路部122b和第3通路部122c。第1通路部122a从第2大气导入口124沿箭头Z方向延伸至墨水收容部100的上侧区域。第2通路部122b从第1通路部122a的上端拐弯并延伸至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2通路部112b跟前。第3通路部122c从第2通路部122b的第3面部43侧的端部开始折回,沿箭头Y的反方向延伸。第3通路部122c在第4面部44侧的端部与公共大气室130的下端相连接。
依序参照图9、图10,对墨水罐25C的抑制墨水IN泄漏的效果进行说明。与图4相同地,在图9的(a)及(b)栏中模式化地图示了将墨水罐25C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状态。在墨水罐25C处于左90°旋转姿势下时,墨水IN虽然会经由第1大气导入口114流入至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3通路部112c的中间部位,但并不会到达公共大气室130(图9的(a)栏)。在此状态下,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120形成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
使墨水罐25C沿第1旋转方向进一步旋转,成为反转姿势时,在左90°旋转姿势下流入0b及第3通路部112c的墨水IN流入公共大气室130而被贮留其中(图9的(b)栏)。在此姿势下,与处于左90°旋转姿势下时相同地,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120形成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
图10的(a)及(b)栏中,与图5相同地,模式化地图示了将墨水罐25C沿第2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状态。在墨水罐25C处于右90°旋转姿势下时,墨水IN虽然会经由第2大气导入口124流入至第2大气连通路122的第2通路部122b的中间部位,但并不会到达公共大气室130(图10的(a)栏)。在此状态下,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110能够形成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
使墨水罐25C沿第2旋转方向进一步旋转,成为反转姿势时,在右90°旋转姿势下流入第1通路部122a及第2通路部122b的墨水IN流入公共大气室130并被贮留其中(图10的(b)栏)。在此状态下,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120能够形成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中,无论其处于左90°旋转姿势、右90°旋转姿势、还是反转姿势中的任一种姿势,都能够形成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相同地,能够抑制墨水IN因墨水收容部100内大气的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并泄漏。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中,第1大气导入部110和第2大气导入部120在处于左90°旋转姿势或是右90°旋转姿势时,都具有延伸至高于墨水收容部100中墨水IN的液面的位置处的通路部。由此,无论是处于左90°旋转姿势或是右90°旋转姿势时,都可以抑制墨水IN流入公共大气室130。
由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中设置有与第1大气导入部110和第2大气导入部120共通相连的公共大气室130,使得墨水罐25C的结构能够简化和小型化。此外,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具有该墨水罐的罐单元20、具有该罐单元的打印机10,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D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D除了以下说明点以外,具有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基本相同的结构,并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打印机10的罐单元20中。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对与第三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采用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D中,第2大气导入部120在具有第2大气连通路122的基础上,还具有第3大气连通路132。第3大气连通路132为连通墨水收容部100与公共大气室130的管状通路。第3大气连通路132与第2大气连通路122相同地,由沿着薄片部件51的表面设置在向墨水收容部100的内侧伸出的内壁部54的与薄片部件51相对的面上的槽所构成。
第3大气连通路132具有第1通路部132a和第2通路部132b。第1通路部132a和第2通路部132b位于第2大气连通路122所具有的第1通路部122a的第3面部43侧的相邻位置,沿箭头Z的方向相互并列延伸。第1通路部132a相对于第2通路部132b设置于箭头Y方向侧,于墨水收容部100上方的区域与墨水收容部100相连接。
第1通路部132a与墨水收容部100相交叉的部位,开口有第3大气导入口134。第3大气导入口134设置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方区域,即,设置在第2壁部102和第1壁部101的中间、与第2壁部102之间的区域。第1通路部132a从第3大气导入口134延伸至墨水收容部100的下侧区域。第2通路部132b从第1通路部132a的下端开始折回,沿箭头Z方向延伸,并与第2大气连通路122的第2通路部122b相连接。
第3大气连通路132经由第2大气连通路122的第2通路部122b和第3通路部122c,与公共大气室130相连接。当墨水罐25D处于基准姿势时,第3大气连通路132与第1大气导入部110的第1大气连通路112一起,具有作为向墨水收容部100中导入大气的路径的作用。此外,如下述说明,在墨水罐25D被配置为相对基准姿势倾斜的状态下,第3大气连通路132具有作为确保相对墨水收容部100大气流通的路径的作用。
图12为用于对第3大气连通路132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模式图。在图12中,示出了将墨水罐25D从基准姿势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为倾斜状态的一个例子。将墨水罐25D从基准姿势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并使其倾斜时,根据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的墨水IN量的不同,第2大气导入口124有时会与第1大气导入口114一起被墨水IN堵塞。
在墨水罐25D中,即使其处于这样的倾斜状态下,由于第3大气导入口134位于比第1大气导入口114更上方的位置,因此通过第3大气连通路132,能够抑制大气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流通路径被阻断。由此,可以抑制当墨水罐25D被倾斜配置时墨水收容部100内大气的膨胀所导致的墨水IN向外部的泄漏。
为了使上述墨水罐25D处于倾斜配置状态时第3大气连通路132能够发挥其功能,第3大气导入口134优选至少设置于下述位置。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大气和占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容量的2/3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使墨水罐25D处于第1大气导入口114与第2大气导入口124被墨水IN堵塞的倾斜姿势时,第3大气导入口134优选设置于大气存在的区域。并且,在墨水罐25D为基准姿势时,第3大气导入口134可以设置在与第1大气导入口114高度相同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与其高度不同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D,通过具有第3大气连通路132,能够抑制当墨水罐25D处于非基准姿势下时,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被阻断。此外,通过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D、具有该墨水罐的罐单元20、具有该罐单元的打印机10,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E.第五实施方式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E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E除了以下说明点以外,具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D基本相同的结构,并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打印机10的罐单元20中。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对与第四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采用与第四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
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E中,第3大气连通路132设置于第1大气导入部110,而不是第2大气导入部120。第3大气连通路132与第1大气连通路112相同地,由沿着薄片部件51的表面设置在向墨水收容部100的内侧伸出的内壁部54的与薄片部件51相对的面上的槽所构成。第3大气连通路132的第2通路部132b,位于较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1通路部112a及第2通路部112b更靠近第3面部43侧的位置,沿箭头Z方向延伸,并与第1大气连通路112的第3通路部112c相连接。第3大气连通路132的第1通路部132a,从第2通路部132b的下端开始沿箭头Y的反方向延伸,并与墨水收容部100相连接。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3大气导入口134设置于第3壁部103和第4壁部104的中间、与第3壁部103之间的区域。此外,第3大气导入口134设置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下方区域,即,设置在第1壁部101和第2壁部102的中间、与第1壁部101之间的区域。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E中,第1大气导入口114设置于第3壁部103侧的上方区域,第3大气导入口134设置于第3壁部103侧的下方区域。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E,即使其处于第1大气导入口114与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较第3大气导入口134更下方的位置的姿势下,通过第3大气连通路132也能够抑制大气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流通被阻断。由此,在这种姿势下,能够抑制由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膨胀,墨水IN被压出至外部而发生泄漏。此外,通过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E、具有该墨水罐的罐单元20、具有罐单元的打印机10,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F.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4~17,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5F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为从第6面部46侧观察时墨水罐25F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5为从第5面部45侧观察时墨水罐25F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6为表示墨水罐25F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7为表示墨水罐25F的第5面部45侧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6及17中,例示了基准姿势下墨水罐25F中收容有墨水IN时的状态。此外,在图16及17中,为了方便,省略了薄片部件51a、51b的图示。在图17中,收容于墨水收容部100中的墨水IN的液面位置由虚线进行表示。
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F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罐相同。墨水罐25F安装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打印机的罐单元中。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或部件,若没有特别要求,均采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
墨水罐25F的主体部由盒体部件50F和2枚薄片部件51a、51b构成(图14,图15)。盒体部件50F的结构为第6面部46侧开口的中空箱体(图14)。第1薄片部件51a通过熔敷接合,将盒体部件50F的第6面部46侧的开口整体密封。
在盒体部件50F的第5面部45侧的壁面处,形成有构成大气导入部200的流路槽(后述)(图15)。第2薄片部件51b以整体覆盖该流路槽的方式通过熔敷接合于第5面部45侧。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F中,构成第5面部45的壁部具有二重结构,由盒体部件50的外壁部53所构成的内侧壁部56a与第2薄片部件51b所构成的外侧壁部56b重叠而成。并且,在第六实施方式所参照的各图中,将盒体部件50F上熔敷有薄片部件51a、51b的部位用斜向阴影线表示。
在墨水罐25F中,墨水收容部100位于盒体部件50F的下侧区域,在墨水罐25F中形成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的中空部位(图16)。墨水收容部100遍及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几乎整个区域而形成。在墨水罐25F中,至少墨水收容部100的第3壁部103形成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以作为对所收容的墨水量进行观察确认用的视认部而发挥作用。
于墨水收容部100的第2壁部102上,在其与墨水注入部62的贯通孔63相交叉的部位,开口有墨水注入口62o。在墨水收容部100的下端,设置有向箭头Y的反方向突出的同时、向箭头Z的反方向突出的墨水供给部61。
另外,在墨水收容部100的箭头Y方向上大约中央的位置处设置有隔板107。隔板107与第5壁部105和第2壁部102相交叉,从第2壁部102向第1壁部101延伸至第2壁部102和第1壁部101的中间、与第2壁部102之间的高度处。关于隔板107的功能将在后述中说明。
在墨水罐25F中,用于向墨水收容部100中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部200具有以下结构。大气导入部200具有大气室201、大气获取部205、3个缓冲室211~213和3个流路槽220、230、240。
大气室201的结构为,于第2面部42中呈阶梯状突出的65内的中空部位(图16)。大气室201通过大气获取部205与外部连通。大气获取部205的结构为从大气室收容部65的第4面部44侧的壁部向箭头Y的反方向突出的大致圆筒状部位(图17)。大气获取部205连通于靠近大气室201的上端的位置。此外,大气获取部205设置于靠近第5面部45侧的位置。并且,如后所述,大气室201与第1流路槽220相连接。大气室201优选其容积大于3个流路槽220、230、240的容积的总和,以能够贮留流入3个流路槽220、230、240的墨水IN。
3个缓冲室211~213(图16)为中空部位,具有作为大气流路以及贮留流入大气导入部200的墨水IN、抑制墨水IN进入大气室201的功能。各缓冲室211~213位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方,沿箭头Y方向排成一列。各缓冲室211~213的高度几乎相同。第1缓冲室211和第2缓冲室212的容积,较第3缓冲室213的容积小。
第1缓冲室211和第2缓冲室212于较大气室收容部65的大气室201更靠近第3面部43侧的位置处,相互邻接设置。第1缓冲室211位于第3面部43侧,第2缓冲室212位于第4面部44侧。在第1缓冲室211和第2缓冲室212的箭头X的反方向侧,设置有墨水注入部62(图17)。第3缓冲室213设置于大气室201下方、与第2缓冲室212相邻的位置处(图16)。第2缓冲室212在箭头Y方向上的宽度和大气室201几乎相同。
在第1缓冲室211的下端处,进一步设置有与墨水收容部100连通的连通路215(图16)。连通路215由设置于分割第1缓冲室211和墨水收容部100的内壁部54的端面上的凹部构成。在连通路215与墨水收容部100所交叉的部位处,开口有第1大气导入口114。第1大气导入口114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了占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此外,第1大气导入口114的位置较第1壁部101更靠近第2壁部102、较第4壁部104更靠近第3壁部103。
在第1缓冲室211的下端处,设置有贯通内侧壁部56a的第1连通孔216。第1连通孔216与设置于内侧壁部56a的箭头X的反方向侧的壁面处的第2流路槽230(图17)连通。
在第2缓冲室212中,设置有贯通内侧壁部56a的第2连通孔217及第3连通孔218(图16)。第2连通孔217位于第2缓冲室212的下端侧,第3连通孔218位于第2缓冲室212的上端侧。第2连通孔217与第2流路槽230相连通,第3连通孔218与第3流路槽240相连通(图17)。在第2缓冲室212的下端处,设置有连通于第3缓冲室213的连通路219(图16)。连通路219由设置于分割第2缓冲室212和第3缓冲室213的内壁部54上的凹部构成。
第1流路槽220设置于从盒体部件50F的第6面部46侧的开口边缘沿箭头Z方向和箭头Y的反方向伸出的伸出壁部57的箭头X方向侧的面上(图16)。第1流路槽220与大气室201和第3缓冲室213相连通。第1流路槽220具有前后折返通路部221和上下折返通路部222。
前后折返通路部221位于第1缓冲室211和第2缓冲室212的上方,从大气室201的第3面部43一侧的下端向前方延伸,于墨水罐25F前方侧端部处向上方折回,向后方延伸。之后,在大气室201的上方侧的外围迂回并延伸至墨水罐25F的后方侧端部处。
上下折返通路部222从位于墨水罐25F上端的前后折返通路部221的后方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在墨水供给部61前向前方侧折回,向上方延伸。之后,与第3缓冲室213的下端连接。
第2流路槽230及第3流路槽240设置于内侧壁部56a的箭头X的反方向侧的面上(图17)。第2流路槽230相当于本发明中第1背面通路部的下位概念,第3流路槽240相当于本发明中第2背面通路部的下位概念。
第2流路槽230与第1缓冲室211和第2缓冲室212相连通。第2流路槽230具有第1上下通路部231、前后折返通路部232、第2上下通路部233和前后通路部234。
第1上下通路部231位于墨水罐25F前方侧的端部,从与第1缓冲室211相连通的第1连通孔216延伸至墨水罐25F的下端。如此,第1上下通路部231具有从第1连通孔216延伸至第1壁部101和第2壁部102的中间与第1壁部101之间的区域的部位。前后折返通路部232从第1上下通路部231的下端开始延伸至位于墨水罐25F的后方侧端部的上下通路部242前,然后向上层折回,一直延伸至位于墨水罐25F前方侧的端部的第1上下通路部231前。
第2上下通路部233从前后折返通路部232的上层侧的前方侧端部开始延伸至墨水收容部100上端的高度位置处。前后通路部234从第2上下通路部233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与连通于第2缓冲室212的第2连通孔217相连接。
第3流路槽240与第2缓冲室212和墨水收容部100相连通。第3流路槽240具有前后折返通路部241和上下通路部242。前后折返通路部241从连通于第2缓冲室212的第3连通孔218开始延伸至墨水罐25F的前方侧端部之后,向下层折回,向墨水罐25F后方侧的端部延伸。
上下通路部242从前后折返通路部241的后方侧的端部开始,延伸至墨水罐25F的下端。在上下通路部242的下端部处,设置有贯通作为第5壁部105的内侧壁部56a的第4连通孔245。上下通路部242具有从第4连通孔245延伸至第2壁部102和第1壁部101的中间与第2壁部102之间的区域的部位。并且,第4连通孔245与墨水收容部100的下端部相连通。从箭头X的反方向观察墨水罐25F时,第4连通孔245位于与墨水供给部61的上端部相邻的位置(图17)。
在第4连通孔245与墨水收容部100所交叉的部位处,开口有第2大气导入口124(图16)。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较第2壁部102更靠近第1壁部101、且较第3壁部103更靠近第4壁部104的位置。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相当于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墨水IN存在的区域。此外,当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相当于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且墨水罐25F处于反转姿势时,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
在墨水罐25F中,于形成有墨水注入口62o的第2壁部102的更为上方处,配置有缓冲室211~213、前后折返通路部221等构成大气导入部200的大气通路的一部分(图16)。由此,即使当从墨水注入部62向墨水收容部100中注入过量的墨水IN时,也能够抑制经由第1大气导入口114从墨水收容部100中流出的墨水IN经由大气导入部200泄漏至外部。
[基准姿势下大气的流通路径]
参照图16、17,对墨水罐25F处于基准姿势时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的流通路径进行说明。当墨水罐25F处于基准姿势时,经由大气获取部205流入大气室201的大气,经过第1流路槽220的前后折返通路部221和上下折返通路部222流入第3缓冲室213(图16)。第3缓冲室213的大气经由连通路219流入第2缓冲室212,进一步经由第2连通孔217流入第2流路槽230(图17)。
流入第2流路槽230中的大气依次经过第2流路槽230的前后通路部234、第2上下通路部233、前后折返通路部232的顺序,经由第1连通孔216流入第1缓冲室211(图16)。流入第1缓冲室211的大气,经由连通路215的第1大气导入口114流入墨水收容部100。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构成前述大气路径的流路,相当于第1大气连通部的下位概念。
[抑制墨水泄漏的效果]
墨水罐25F中,即使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有指定量的墨水IN、并使其从基准姿势旋转的情况下,大气导入部200的流路的一部分位于高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的液面的位置。在此,“指定量”例如可以为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容量的1/2的量。此外,在墨水罐25F中,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地,具有高度位置不同的第1大气导入口114与第2大气导入口124。通过具有这种结构,在墨水罐25F中,即使其处于如下说明的各种旋转姿势下,也能够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
[将墨水罐25F从基准姿势旋转90°时的抑制墨水泄漏的效果]
图18为表示收容有墨水IN的墨水罐25F处于左90°旋转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8中,对收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的液面位置用虚线表示。此外,为了方便,图18中省略了对第2薄片部件51b的图示。
在使墨水罐25F为左90°旋转姿势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经由第1缓冲室211流入至第2流路槽230的前后折返通路部232。但是,前后折返通路部232一直延伸至在此姿势下位于上方的第4壁部104侧的区域。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能够抑制墨水IN越过前后折返通路部232到达第2缓冲室212,从而能够抑制墨水IN向外部的泄漏。
图19为表示了收容有墨水IN的墨水罐25F处于右90°旋转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对第2薄片部件51b的图示。当墨水罐25F处于右90°旋转姿势下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经由第4连通孔245大量流入第3流路槽240。但是,第3流路槽240的前后折返通路部241在此姿势下一直延伸至位于上方位置的第3壁部103侧的区域。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能够抑制墨水IN到达位于前后折返通路部241端部的第3连通孔218。由此,能够抑制墨水IN流入第2缓冲室212,从而能够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
图20为表示收容有墨水IN的墨水罐25F被配置为其第5面部45朝向铅直下方的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中,出于方便,省略了对第1薄片部件51a的图示。墨水罐25F中,第1大气导入口114设置于靠近第6壁部106的位置处。由此,当墨水罐25F被配置为其第5面部45朝向铅直下方的状态时,第1大气导入口114位于上方。由此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经由第1大气导入口114流入第1缓冲室211。另外,能够抑制第1大气导入口114被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堵塞,从而抑制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被阻断。由此,能够抑制墨水IN因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膨胀而被压出。
进一步,在墨水罐25F中,第2缓冲室212与第3缓冲室213之间的连通路219也设置在靠近第6壁部106的位置处。由此,即使墨水IN经由第1缓冲室211及第2流路槽230到达第2缓冲室212,也能够抑制墨水IN从第2缓冲室212流入第3缓冲室213。同样地,在墨水罐25F中,第3缓冲室213与第1流路槽220之间的连接部也设置在靠近第6壁部106的位置处,从而抑制墨水IN从第3缓冲室213流入第1流路槽220。由此,即使墨水罐25F被配置为其第5面部45朝向铅直下方的姿势,也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到达大气室201,从而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
图21为表示收容有墨水IN的墨水罐25F被配置为其第6面部46朝向铅直下方的姿势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中,出于方便,省略了对第2薄片部件51b的图示。墨水罐25F中,大气获取部205设置于靠近第5面部45的位置处,与大气室201相连接。由此,在此姿势下,即使墨水IN流入大气室201中,也能够抑制该墨水IN到达位于上方的大气获取部205。此外,墨水罐25F中,第2大气导入口124设于靠近第5面部45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第2大气导入口124被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堵塞,从而抑制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被阻断。由此,能够抑制墨水IN因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膨胀而被压出。
[抑制反转姿势时墨水泄漏的效果]
图22为从第6面部46侧观察处于反转姿势时的墨水罐25F的立体示意图。图23为从第5面部45侧观察时处于反转姿势的墨水罐25F的立体示意图。在图22及图23中,出于方便,省略了对第1薄片部件51a及第2薄片部件51b的图示。
当墨水罐25F处于反转姿势时,其处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贮留于第2壁部102侧(图22)的状态。此时,墨水IN经由第1大气导入口114,流入第1缓冲室211,进而到达第2流路槽230的第1上下通路部231(图23)。不过,第2流路槽230的第1上下通路部231一直延伸至靠近墨水罐25F的第1面部41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反转姿势下墨水IN越过第1上下通路部231而到达前后折返通路部232。由此,即使在反转姿势下,也能够抑制墨水IN到达第2缓冲室212,从而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
此外,当墨水罐25F处于反转姿势时,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方大气存在的区域(图22)。由此,墨水收容部100中膨胀的大气,能够经由第2大气导入口124,向第3流路槽240流出(图23)。流出至第3流路槽240的大气,依次经过第3流路槽240的上下通路部242、前后折返通路部241,经由第3连通孔218,流至第2缓冲室212(图22),进而经由连通路219流至第3缓冲室213。流入第3缓冲室213的大气,能够依次经过第1流路槽220的上下折返通路部222、前后折返通路部221,流入大气室201,再经由大气获取部205流出至外部。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该大气路径相当于第2大气连通部的下位概念。
由此,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F,即使当墨水罐25F处于反转姿势时,也能够形成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的流通路径。由此,在反转姿势下,即使墨水收容部100中的大气发生了膨胀,也能够抑制墨水IN因该大气膨胀而被压出至外部发生泄漏。
[墨水收容部的隔板的功能]
图24为表示墨水收容部100装满时的墨水罐25F的立体示意图。如上所述,墨水收容部100中,设置有隔板107。由此,在墨水收容部100的第4面部44侧的上方区域中,划分有空间250,上述空间上方被第2壁部102所封闭,侧面被隔板107、第4壁部104、第5壁部105、第6壁部106所封闭。即使在从墨水注入部62补充墨水IN,使墨水收容部100成为被充满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该空间250被大气所充满,因此能够抑制墨水IN的浸入。
如此,在墨水罐25F中,即使在墨水收容部100中装满墨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墨水收容部100中形成存在大气的空间。因此,即使在墨水收容部100被装满的状态下使墨水罐25F成为反转姿势,也能够通过空间250中所存在的大气,从而抑制墨水IN堵塞第2大气导入口124。由此进而抑制当墨水罐25F成为反转姿势时相对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大气流通被切断。并且,在墨水罐25F中,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容量,相当于从墨水收容部100的容积中减去空间250的容积的量。
[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F,即使在墨水罐25F处于从基准姿势旋转后的姿势的情况下、或是被放置于墨水收容部100中的大气发生膨胀的环境中的情况下,都可以抑制墨水IN向外部泄漏。此外,通过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F、具有该墨水罐的罐单元20、具有罐单元20的打印机10,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G.第七实施方式:
图2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G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G的基本结构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罐相同。墨水罐25G安装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打印机10的罐单元20中。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或部件,若没有特别要求,均采用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
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G,其结构为中空容器即可,对其主体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墨水罐25G可以为大致矩形形状,也可以为大致圆筒形形状。墨水罐25G具有墨水收容部100和大气导入部260。
在墨水罐25G中,包围墨水收容部100的壁部全部为半透明状结构。由此,使用者可以从外部对墨水收容部100中的墨水量进行观察确认。墨水收容部100的下端设置有墨水供给部61。此外,在墨水收容部100的上端,设置有墨水注入部62。
大气导入部260具有大气室261、第1管部件265和第2管部件267。大气室261设置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层。在大气室261下端侧的部位,设置有用于获取外部大气的大气获取口262。
第1管部件265为具有大致U字形的筒状部件,其2个端部266a、266b向同一个方向开口。第1管部件265穿过设置在大气室261与墨水收容部100之间的壁部的贯通孔270。第1管部件265的第1端部266a配置在大气室261内,第2端部266b配置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上侧区域。贯通孔270与第1管部件265之间,优选配置有密封部件。
第2管部件267为沿近似直线状延伸的筒状部件。第2管部件267穿过设置在大气室261与墨水收容部100之间的壁部的贯通孔271。第2管部件267的第1端部268a配置在大气室261内,第2端部268b配置于墨水收容部100的下侧区域。贯通孔271与第2管部件267之间,优选配置有密封部件。
在墨水罐25G中,当其处于基准姿势时,大气经由第1管部件265被导入墨水收容部100内。此外,当其处于反转姿势时,通过第2管部件267形成墨水收容部100与大气室261之间的大气流通路径。
如此,即使当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G处于反转姿势时,墨水收容部100内的大气发生膨胀,也能够抑制墨水IN泄漏至外部。并且,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第1管部件265相当于本发明中第1大气连通部的下位概念,第2管部件267相当于本发明中第2大气连通部的下位概念。
H.第八实施方式:
图26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H的结构的示意图。在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H中,除了多个墨水罐25A与印刷部30一同被收纳于打印机10H的箱体部31H内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几乎相同的结构。在下述说明及参照图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或相对应的各构成部分,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名称或符号。打印机10H的箱体部31H具有与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罐单元20的箱体部21(图1)处相同的盖部22,该盖部22设置有第1窗部23a及第2窗部23b。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H中,由于墨水罐25A被一体收纳于主体内部,因此能够提高打印机10H的安装效率。此外,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H所具有的墨水罐25A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相同地,能够实现抑制墨水IN泄漏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同样的各种作用效果。并且,在第八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H中,也可使用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5B~25G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
I.变形例:
I1.变形例1:
可以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适当组合。如,在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C、25D、25E中,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B一样,将第1大气导入部110设置在第3面部43侧,将第2大气导入部120设置于第4面部44侧。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25E,25G的墨水收容部100中,也可以设置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F所具有的隔板107。
I2.变形例2:
第1大气导入口114与第2大气导入口124的形成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位置。第1大气导入口114也可以设置在较第3壁部103更靠近第4壁部104的位置,第2大气导入口124也可以设置在较第4壁部104更靠近第3壁部103的位置。在墨水收容部100中收容了占其墨水容量的1/2量的墨水IN的状态下、并且墨水罐处于基准姿势的情况下,第1大气导入口114与第2大气导入口124只要设置为第1大气导入口114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口124位于墨水IN存在的区域即可。只要第1大气导入口114与第2大气导入口124至少在基准姿势下,设置在不同高度处即可。
I3.变形例3: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墨水罐25A~25F,具有由2个大小不同的大致长方体上下组合而成的形状。对此,各墨水罐25A~25F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各墨水罐25A~25F可以适当变形为大致三棱柱形、大致四棱柱形、大致五棱柱形、大致圆筒形、大致椭圆柱形等各种形状。此外,各墨水罐25A~25F也可以不由一体成型的盒体部件50、50F和薄片部件51、51a、51b构成。各墨水罐25A~25F例如也可以由多个塑料板等板状部件贴合制作而成。
I4.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A~25G的基准姿势,为使用者向墨水罐25A中注入墨水时的姿势,也是向喷出墨滴时的印刷头部32供给墨水时的姿势。对此,墨水罐25A~25G的基准姿势,也可以不同于向喷出墨滴时的印刷头部32供给墨水时的姿势。或者说,也可以不同于使用者向墨水罐25A中注入墨水时的姿势。
I5.变形例5: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墨水罐25A~25F中,墨水收容部100的第3壁部103,具有作为能够从外部对墨水收容部100中的墨水量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的功能。对此,各墨水罐25A~25F中,墨水收容部100的其他壁部也可以具有作为视认部的功能。例如,第4壁部104、第5壁部105或第6壁部10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都可以具有作为视认部的功能。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25G也可以不具有视认部。
I6.变形例6: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墨水罐25A~25F中,在具有作为视认部的功能的第3壁部103的壁面上,设置有2个标识部66a、66b。对此,各实施方式的各墨水罐25A~25F中,可以省略2个标识部66a、66b中的双方、或是其中任意一方。
I7.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25G中,具有便于使用者向墨水收容部100中补充墨水IN的墨水注入部62。对此,墨水注入部62可以被省略。墨水罐25A~25G可以只在工厂中制造时填充墨水。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5A~25G中,墨水注入部62的墨水注入口62o开口于墨水收容部100的第2壁部102上,即使当墨水收容部100被装满时,其也位于墨水收容部100的墨水IN的上方。对此,墨水注入口62o也可以位于第2壁部102以外的壁部上。例如,墨水注入口62o也可以设置于第3壁部103或第4壁部104上,向箭头Y方向开口。
I8.变形例8: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5A~25G,被收纳在罐单元20的箱体部21或打印机10H的箱体部31H中。对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5A~25G,可以不必被收纳在箱体部21、31H中,也可以为在全体暴露在外部的状态、或者保持于笼状保持部件中的状态下经由管26与印刷头部32相连接。
I9.变形例9: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A~25G的结构为,能够向打印机10、10H的印刷头部32供给墨水IN。对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A~25G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收容向打印机以外的液体喷射系统供给的液体的罐。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向喷射液体洗涤剂的洗涤剂喷射装置供给该洗涤剂的洗涤剂罐。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5A~25G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向通过喷射液体以外的方法消耗液体的液体消耗系统供给液体的罐。
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变形例的限制,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是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对于与在发明概要栏中所记载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适当的替换或组合。此外,如果本说明书中并未说明该技术特征为必要技术特征,则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删除。
符号说明
10,10H…打印机
20…罐单元
21…箱体部
22…盖部
22h…铰链机构
23a,23b…窗部
25A~25G…墨水罐
26…管
30…印刷部
31,31H…箱体部
32…印刷头部
33…输送机构
35…控制部
41~46…面部
50,50B,50F…盒体部件
51a,51b…薄片部件
53…外壁部
54…内壁部
55…盖部件
56a…内侧壁部
56b…外侧壁部
57…伸出壁部
61…墨水供给部
61o…墨水供给口
62…墨水注入部
62o…墨水注入口
63…贯通孔
65…大气室收容部
66a,66b…标识部
100…墨水收容部
101~106…壁部
107…隔板
110…第1大气导入部
111…第1大气室
112…第1大气连通路
112a~112c…通路部
113…第1大气获取口
114…第1大气导入口
120…第2大气导入部
121…第2大气室
122…第2大气连通路
122a~122c…通路部
123…第2大气获取口
124…第2大气导入口
130…公共大气室
131…大气获取口
132…第3大气连通路
132a,132b…通路部
200…大气导入部
201…大气室
205…大气获取部
206…贯通孔
211~213…缓冲室
215…连通路
216~218…连通孔
219…连通路
220…第1流路槽
221…前后折返通路部
222…上下折返通路部
230…第2流路槽
231…第1上下通路部
232…前后折返通路部
233…第2上下通路部
234…前后通路部
240…第3流路槽
241…前后折返通路部
242…上下通路部
245…第4连通孔
250…空间
260…大气导入部
261…大气室
262…大气获取口
265…第1管部件
266a,266b…端部
267…第2管部件
268a,268b…端部
270,271…贯通孔

Claims (20)

1.一种罐,其为能够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的罐,具有:
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所述液体;
大气导入部,所述大气导入部能够将外部的大气导入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能够从外部将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中;以及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液体注入部;
所述大气导入部包含连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具有第1大气导入口,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具有第2大气导入口,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在所述液体收容部中收容有所述大气和占所述液体收容部中所述液体容量的1/2的所述液体的状态下,
(i)将从所述液体注入部注入所述液体时的姿势作为液体注入姿势,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大气存在的区域,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存在的区域;
(ii)将相对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旋转180°以致上下反转的姿势作为反转姿势,当所述罐处于所述反转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存在的区域,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大气存在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
第1壁部;
第2壁部,所述第2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相向;
第3壁部,所述第3壁部在从所述第1壁部朝向所述第2壁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的位置,并与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相交叉;以及,
第4壁部,所述第4壁部与所述第3壁部相向,并与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相交叉;
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时,所述第1壁部位于低于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的位置;
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较所述第1壁部更靠近所述第2壁部,并且较所述第4壁部更靠近所述第3壁部的位置;
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较所述第2壁部更靠近所述第1壁部,并且较所述第3壁部更靠近所述第4壁部的位置。
3.一种罐,其为能够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的罐,具有:
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所述液体;
大气导入部,所述大气导入部能够将外部的大气导入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能够从外部将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中;以及,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液体注入部;
所述大气导入部包含连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具有第1大气导入口,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具有第2大气导入口,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所述液体收容部具有:
第1壁部;
第2壁部,所述第2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相向;
第3壁部,所述第3壁部在从所述第1壁部朝向所述第2壁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的位置,并与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相交叉;以及,
第4壁部,所述第4壁部与所述第3壁部相向,并与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相交叉;
将从所述液体注入部注入所述液体时的姿势作为液体注入姿势,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时,所述第1壁部位于低于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的位置;
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较所述第1壁部更靠近所述第2壁部,并且较所述第4壁部更靠近所述第3壁部的位置;
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较所述第2壁部更靠近所述第1壁部,并且较所述第3壁部更靠近所述第4壁部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大气导入部进一步含有第3大气连通部,所述第3大气连通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相连通;
所述第3大气连通部具有第3大气导入口,所述第3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在所述液体收容部中收容有所述大气和占所述液体收容部中的所述液体容量的2/3的所述液体的状态下,所述罐处于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与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存在区域的姿势时,所述第3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大气存在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大气导入部进一步含有第3大气连通部,所述第3大气连通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相连通;
所述第3大气连通部具有第3大气导入口,所述第3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所述第3大气导入口位于较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更靠近所述第1壁部,并且较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更靠近所述第3壁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大气导入部进一步含有第3大气连通部,所述第3大气连通部与上述液体收容部相连通;
所述第3大气连通部具有第3大气导入口,所述第3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
所述第3大气导入口位于较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更靠近所述第4壁部,并且较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更靠近所述第2壁部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部进一步具有:
第5壁部,所述第5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分别相交叉;以及,
第6壁部,所述第6壁部与所述第5壁部相向,并与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分别相交叉;
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所述第4壁部和所述第5壁部由一体成型的筐体部件的壁部构成;
所述第6壁部由接合于所述筐体部件的膜状部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液体收容部进一步具有:
第5壁部,所述第5壁部与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分别相交叉;以及,
第6壁部,所述第6壁部与所述第5壁部相向,并与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分别相交叉;
所述第1壁部、所述第2壁部、所述第3壁部和所述第4壁部由一体成型的筐体部件的壁部构成;
所述第5壁部和所述第6壁部由接合于所述筐体部件的膜状部件构成。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与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分别具有通路部位,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的所述通路部位与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的所述通路部位位于所述第1壁部与中间位置之间的高度位置,
所述中间位置为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的中间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含有第1背面通路部,所述第1背面通路部设置于所述第5壁部的与所述液体收容部相反一侧的背面;
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含有第2背面通路部,所述第2背面通路部设置于所述背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设置于靠近所述第5壁部的位置;
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设置于靠近所述第6壁部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包含管状通路部,所述管状通路部为由管状部件构成的大气通路;
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开口于配置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所述管状通路部的端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其具有:
公共大气获取部,所述公共大气获取部与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相连通,同时具有向外部开口的能够获取大气的大气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具有第1大气开口,所述第1大气开口能够获取大气,并向外部开口;
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具有第2大气开口,所述第2大气开口能够获取大气,并向外部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其中,
所述液体注入部具有液体注入口,所述液体注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用于使所述液体流入所述液体收容部;
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具有大气通路,所述大气通路位于高于所述液体注入口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罐,其中,
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并且所述液体收容部处于充满所述液体的状态时,所述液体注入口位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所述液体的上方位置。
17.一种罐单元,其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中所述的罐;以及,
外壳部,所述外壳部收纳所述罐;
所述罐具有视认部,通过所述视认部能够对所述液体收容部中所收容的液体的液面的位置进行观察确认;
所述外壳部具有窗部,通过所述窗部能够从外部对所述罐的所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
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高于所述窗部上端的位置。
18.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具有: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罐单元;以及,
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所述液体喷头,并连接有所述罐单元。
19.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具有:
如为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罐;
所述液体喷头;以及,
外壳部,所述外壳部收纳有所述罐和所述液体喷头;
所述罐具有视认部,通过所述视认部能够对收容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的液体的液面的位置进行观察确认;
所述外壳部具有窗部,通过所述窗部能够从外部对所述罐的所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
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注入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高于所述窗部上端的位置。
20.一种罐,其为能够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的罐,具有:
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所述液体;
液体供给部,所述液体供给部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所述液体;以及,
大气导入部,所述大气导入部能够将外部的大气导入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所述大气导入部包含连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
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具有第1大气导入口,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具有第2大气导入口,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中;
在所述液体收容部中收容有所述大气和占所述液体收容部中所述液体容量的1/2的所述液体的状态下,
(i)将向喷射所述液体的所述液体喷头供给所述液体时的姿势作为液体供给姿势,当所述罐处于所述液体供给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大气存在的区域,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存在的区域;
(ii)将相对于所述液体供给姿势旋转180°以致上下反转后的姿势作为反转姿势,当所述罐处于所述反转姿势时,所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液体存在的区域,所述第2大气导入口位于所述大气存在的区域。
CN201610158852.2A 2015-03-26 2016-03-18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Active CN106004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4061A JP2016182731A (ja) 2015-03-26 2015-03-26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5-064061 2015-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058A CN106004058A (zh) 2016-10-12
CN106004058B true CN106004058B (zh) 2019-07-02

Family

ID=56974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8852.2A Active CN106004058B (zh) 2015-03-26 2016-03-18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64556B2 (zh)
JP (1) JP2016182731A (zh)
CN (1) CN106004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43768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4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2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3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3767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2017177778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932899B2 (ja) * 2016-03-31 2021-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819070B2 (ja) * 2016-03-31 2021-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7233155B2 (ja) 2016-03-31 2023-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セット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6972621B2 (ja) 2017-03-31 202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6904066B2 (ja) * 2017-05-31 2021-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タンク
JP2019198997A (ja) * 2018-05-15 2019-1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073998B2 (ja) * 2018-09-18 2022-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7164454B2 (ja) 2019-01-31 2022-11-0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WO2022071125A1 (en) 2020-09-30 2022-04-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JP2022056805A (ja) 2020-09-30 2022-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7078094B2 (ja) * 2020-11-17 2022-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4100B1 (en) * 1990-10-29 1995-10-11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550339A (zh) * 2003-05-16 2004-12-01 佳能株式会社 墨水容器
CN202782177U (zh) * 2011-03-18 2013-03-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4015492A (zh) * 2013-03-01 2014-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9948B2 (ja) * 2005-03-09 2011-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この液体供給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07902A (ja) * 2005-06-28 2007-01-18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54398B2 (ja) * 2010-07-15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WO2014024458A1 (ja) * 2012-08-10 2014-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84100B1 (en) * 1990-10-29 1995-10-11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550339A (zh) * 2003-05-16 2004-12-01 佳能株式会社 墨水容器
CN1302933C (zh) * 2003-05-16 2007-03-07 佳能株式会社 墨水容器
CN202782177U (zh) * 2011-03-18 2013-03-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盖、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4015492A (zh) * 2013-03-01 2014-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82731A (ja) 2016-10-20
US20160279957A1 (en) 2016-09-29
CN106004058A (zh) 2016-10-12
US9764556B2 (en)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058B (zh)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07291315U (zh)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CN102336063B (zh)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02242334U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CN107487087A (zh) 墨水补充容器、墨水补充系统以及墨水补充用转接器
JP2020116962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207481456U (zh) 墨水补充容器、墨水补充系统以及墨水补充用转接器
TW201210847A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09927414A (zh) 打印装置和液体存储容器
JP2012144016A (ja) 容器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5774255A (zh)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WO2017213213A1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JP2012144017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2381041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WO2016143247A1 (ja)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880662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03722891A (zh) 记录装置
JP7188516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07009751A (zh) 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KR101442631B1 (ko) 프린터의 무한 잉크공급기
JP7131639B2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及びインク補給システム
CN107031193A (zh) 液体收容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1052700Y (zh) 喷墨打印机
JP2015143031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2046000U (zh) 墨盒填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