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427C - 内衣 - Google Patents

内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427C
CN1269427C CNB028067827A CN02806782A CN1269427C CN 1269427 C CN1269427 C CN 1269427C CN B028067827 A CNB028067827 A CN B028067827A CN 02806782 A CN02806782 A CN 02806782A CN 1269427 C CN1269427 C CN 126942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ear
fiber
circular knit
ptt
fil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67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6556A (zh
Inventor
山崎博
池田昌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Kogyo KK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516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94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4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17/00Selection of special materials for underwea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04B1/20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crimped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衣,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混合比率为15重量%以上的圆形编织物构成,该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分别为30~70横列/2.54cm、30~70纵行/2.54cm。本发明的内衣,在手感柔软、在经纬方向上同时具有伸展性和伸长恢复性方面优良、耐久性、穿着舒适性优良等效果中至少具有一种以上。

Description

内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圆形编织物构成的内衣。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需要一种内衣,具有对身体的合适感和运动跟随性,不发紧且柔软,具有优良的伸展性和伸长恢复性。
作为具有伸展性的内衣,利用交织等在编织物中混用弹性纤维的产品实现了商品化。但是,混用聚氨酯纤维等弹性纤维的内衣,很厚且紧贴感强,所以穿上之后发紧,另外,弹性纤维在光或氯的作用下自身会产生脆化,所以存在这样的内衣反复洗涤时弹性纤维会被切断而失去伸展性,于是失去运动跟随性的问题。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要成分的聚酯纤维卷曲丝,抑制紧贴感且具有伸展性的内衣也达到了商品化。但是,这样的内衣,虽然在纬方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伸展性,而在经方向上缺乏伸展性,所以在经方向上需要很大拉伸的肘部和膝部等部位,由于质地的拉伸不能充分跟随而感觉发紧,而且手感也硬。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伸长恢复性低,反复洗涤或穿着时,会出现在领子和边缘上产生鼓泡等形态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虽然也有使用手感较柔软的尼龙纤维卷曲丝的内衣,但是与聚酯纤维的内衣一样,缺乏在经方向上的伸展性,所以穿着感差。另外,不仅在反复洗涤或穿着时的形态稳定性差,而且在受热、接触NOx气体、或在瓦楞纸箱中长期保存时会变黄。
相对于这些情况,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杨氏模量低,伸长恢复性也优良,几乎不产生由于光或氯引起的脆化,而且其耐变黄性也优良,所以是一种可以得到适合于内衣或内裤类的坯布的纤维。
在特开平11-1290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发明涉及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丝条和纤维素类纤维丝条交织的交织物。在该公报中记载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纤维素类纤维细丝特有的手感,且不产生条痕或皱纹的编织物,但对于将圆形编织物作为内衣时的编织物设计完全没有记载。而且,在该公报中记载的编织物,几乎没有伸缩性,在用作内衣时,不具有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和洗涤后的形态稳定性。
在特开2001-6485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发明涉及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丝条的编织物。在该公报记载的发明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洗后的瞬间恢复率优良的编织物,但完全没有记载将圆形编织物用作内衣,而且,其伸展率也限于经方向或纬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上。此外,在该公报中公开的编织物,在任一个方向上具有适当的伸展性和干洗后的瞬间恢复率,但是,在用作经方向及纬方向上同时需要适当的伸展性的内衣时,不具有优良的穿着舒适性。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圆形编织物构成的内衣。本发明的内衣,手感柔软、在经纬方向上同时具有伸展性和伸长恢复性、耐久性优良、和穿着舒适性优良等中的至少一种以上效果。
本发明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反复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面所述。
1.一种内衣,其特征在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混合比率为15重量%以上的圆形编织物构成,该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コ一ス数)、线圈纵行数(ウエル数)分别为30~70courses/2.54cm、30~70wales/2.54cm。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由假捻加工丝构成。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为由多个聚酯成分构成的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且至少一种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满足下面(a)~(c),
(a)初期拉伸阻力为10~30cN/dtex
(b)潜在卷曲表现之后的卷曲的拉伸伸长率为10~100%,卷曲的拉伸弹性模量为80~100%
(c)在100℃的热收缩应力为0.1~0.5cN/dtex。
5.根据上述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圆形编织物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和短纤维构成。
6.根据上述5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短纤维为选自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纤维、兽毛纤维的至少一种。
7.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混合比率为20~60重量%。
8.根据上述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值在0.5~1.5的范围内。
9.根据上述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的伸展率}/{纬(纵行)方向的伸展率}的值在0.2~1.2的范围内。
10.根据上述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在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上30%伸长时的应力为0.2~4.9N/cm。
11.根据上述1~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在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上重复1万次30%伸长之后,该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10%以下。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内衣是指直接接触上半身及下半身皮肤的衣料,所谓具有作为内衣的功能的衣物,例如,衬衫、ボデイウエア一、大圆领女背心、妇女贴身背心、女用衬衫、内衣裤、短裤、三角裤、男用运动裤、衬裤等。而且,并没有限于必须以从外面看不到的形式穿着的内衣,也包括以从外面可以看到的形式穿着的内衣。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是指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位为主要重复单位的聚酯纤维,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位的含量为50摩尔%以上,优选70摩尔%以上,更加优选80%以上,最优选90摩尔%以上。从而,作为第三成分,其他酸成分和/或二醇成分的总量为50摩尔%以下,优选30摩尔%以下,更加优选20%以下,最优选10摩尔%以下。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是通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对苯二甲酸或其功能性衍生物,与丙二醇或其功能性衍生物,在适当反应条件下结合而合成的。在该合成过程中,也可以添加适当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三成分而形成共聚聚酯,另外,也可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外的聚酯或尼龙,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进行混合,或进行复合纺丝(鞘芯、并列等)。
作为添加的第三成分,可以例举脂肪族二元羧酸(草酸、己二酸等)、脂环族二元羧酸(环己二酸等)、芳香族二元羧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酸磺酸钠等)、脂肪族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丁二醇等)、脂环族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含芳香族的脂肪族二醇(1,4-双(β-羟乙氧基)苯等)、聚醚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脂肪族羟基羧酸(ω-羟基己酸等)、芳香族羟基羧酸(对羟基安息香酸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聚合物实质上为线状的范围内,使用含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可成酯官能团的化合物(安息香酸等或甘油等)。
进而,也可以含有二氧化钛等消光剂、磷酸等稳定剂、羟基苯甲酮衍生物等紫外线吸收剂、滑石等结晶成核剂、气凝胶等易滑剂、受阻酚衍生物等抗氧化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荧光增白剂、红外线吸收剂、消泡剂等。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纺丝法,例如可以采用以1500m/分左右的卷绕速度得到未拉伸丝之后,以2~3.5倍的速度拉伸假捻的方法,将纺丝-拉伸假捻工序联机的直延法(纺丝拉伸法),卷绕速度为5000m/分以上的高速纺丝法(旋转卷绕法,スピンテイクアツプ)等的任一方法。
纤维的形态可以是长纤维,也可以是短纤维,但优选长纤维,也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均匀的纤维或具有粗细的纤维。另外,单丝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L型、T型、Y型、W型、八叶型、扁平(扁平度为1.3~4左右,有W型、I型、飞旋镖型、波形、丸子串型、眉型、长方体型等)、八字试块(ドツグボ一ン)等多角型、多叶型、中空型或不定形。
作为丝条的形态,优选复丝(含有极细丝),也可以是捻丝(弱捻~强捻)。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特性是:强度优选2~5cN/dtex,更加优选2.5~4.5cN/dtex,最优选3~4.5cN/dtex。伸长率优选30~60%,更加优选35~55%,最优选40~55%。弹性模量优选30cN/dtex以下,更加优选10~30cN/dtex,进一步优选12~28cN/dtex,最优选15~25cN/dtex。20%拉伸时的弹性恢复率优选60%以上,更加优选70%以上,进一步优选80%以上,最优选85%以上。
总细度优选20~550dtex,更加优选30~220dtex,另外,单丝细度优选0.1~12dtex,从得到柔软的手感的角度考虑,特别优选0.5~5dtex。
本发明的内衣,由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圆形编织物构成。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可以例举,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实施假捻加工、挤压加工、编织-解编织(ニツトデニツト)加工、流体搅动加工等卷曲加工的卷曲丝,或由多个聚酯成分构成,且至少一个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等。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之间或与其他纤维丝条,通过同时假捻、位相差假捻、伸长率差假捻等公知的复合假捻方法得到的复合假捻丝。另外,也可以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和其他纤维丝条的原丝、加工丝、纺丝等,通过交织、流体搅动加工、合捻等手段而得到的复合丝。
进而,也可以将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复合假捻丝、复合丝进一步加捻后使用。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的卷曲伸长率优选5%以上,更优选10%以上,最优选15%以上。卷曲伸长率为5%以上时,特别是经方向上可以发挥充分的伸展性,所以作为内衣的穿着舒适性优良。另外,卷曲伸长率通过后述的测定法求得。
在本发明中,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中,优选可以容易得到高的卷曲伸长率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
假捻加工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一般使用的销式、摩擦式、夹持带(ニツプベルト)式、气体加捻式等。另外,可以是单加热器假捻、双加热器假捻中的任一种,进而,也可以是POY的拉伸假捻。
假捻加热器温度,可以在达到本发明的范围内任意设定,通常第一加热器的出口后的丝条温度优选100℃以上200℃以下,更加优选120℃以上180℃以下,最优选130℃以上170℃以下。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利用第二加热器进行热定形,使用双加热器假捻丝。第二加热器温度优选100℃以上210℃以下,更加优选相对于第一加热器出口后的丝条温度在-30℃以上、+50℃以下的范围。第二加热器内的超喂率(第二超喂率)优选+3%以上、+30%以下。
假捻数T,可以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假捻加工中通常使用的范围内,根据下式计算。此时,假捻数的系数K的值优选在17600~29500的范围,根据假捻加工丝的细度确定优选的假捻数T。
T(T/m)=K/{假捻加工丝的细度(dtex)}0.5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双加热器假捻丝,与单加热器假捻丝相比,虽然卷曲性有些低而蓬松性(バルキ一性)略低,但是作为内衣时,在实用上可以维持充分的蓬松性。而且,双加热器假捻丝提高了坯布的表面平滑性,去掉了粗糙感、厚感,可以充分发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特有的柔软的手感,所以非常适合用作内衣。
在本发明中,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优选例,可以例举作为由多个聚酯成分构成的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至少一个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卷曲丝。
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是指至少由两种聚酯成分构成(具体来说,通常接合成并列型或偏芯芯鞘型)的纤维,且通过热处理表现卷曲的纤维。两种聚酯成分的配合比(通常以重量比计在70/30~30/70的范围内)、单丝截面的接合面的形状(直线或曲线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
作为具体例,可以例举如特开2001-40537号公报中公开的,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作为一个成分的纤维。在该公报中公开的纤维是接合成并列型或偏芯芯鞘型的复合纤维,在并列型的情况下,两种聚酯的熔融粘度比优选1.00~2.00。另外,在偏芯芯鞘型的情况下,鞘聚合物和芯聚合物的碱减量速度比,优选鞘聚合物的速度快3倍以上。
作为聚合物的组合例,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对苯二酸为主要的二元羧酸,以1,3-丙二醇为主要二元醇成分的聚酯,可以将乙二醇、丁二醇等二元醇类或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二元羧酸等进行共聚。另外,也可以含有消光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等添加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对苯二甲酸为主要的二元羧酸,以乙二醇为主要二元醇成分的聚酯,可以将丁二醇等二元醇类或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二元羧酸等进行共聚。另外,也可以含有消光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等添加剂)、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以对苯二甲酸为主要的二元羧酸,以1,4-丁二醇为主要二元醇成分的聚酯,可以将乙二醇等二元醇类或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二元羧酸等进行共聚。另外,也可以含有消光剂、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等添加剂),特别优选在卷曲内侧配置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优选构成具有潜在卷曲性的聚酯纤维的聚酯成分中的至少一种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作为具体例,除了前述特开2001-40537之外,在特公昭43-19108号公报、特开平11-189923号公报、特开2000-239927号公报、特开2000-256918号公报、特开2000-328382号公报、特开2001-81640号公报等也有公开的内容。
例如,公开了作为第一成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作为第二成分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并将这些并列配置进行并列型复合纺丝的,或偏芯配置后进行偏芯鞘芯型复合纺丝的。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组合,或特性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的初期拉伸阻力优选10~30cN/dtex,更加优选20~30cN/dtex,进一步优选20~27cN/dtex。另外,初期拉伸阻力小于10cN/dtex的纤维是难以制造的。
此外,在上述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中,表现潜在卷曲之后的卷曲拉伸伸长率优选10~100%,更加优选10~80%,进一步优选10~60%。进而,卷曲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80~100%,更加优选85~100%,进一步优选85~97%。
进而,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优选0.1~0.5cN/dtex,更加优选0.1~0.4cN/dtex,进一步优选0.1~0.3cN/dtex。在圆形编织物的精制、染色工序中,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表现卷曲的重要条件。即,为了克服编织物的约束力而表现卷曲,优选10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1cN/dtex以上。
热水处理后卷曲的拉伸伸长率优选100~250%,更加优选150~250%,进一步优选180~250%。进而,热水处理后卷曲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90~100%,更加优选95~100%。
作为具有这种特性的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可以例举由将特性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相互以并列型复合的单丝构成的复合纤维。
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特性粘度差优选0.05~0.4(dl/g),更加优选0.1~0.35(dl/g),进一步优选0.15~0.35(dl/g)。例如,高粘度侧的特性粘度从0.7~1.3(dl/g)选择时,低粘度侧的特性粘度优选从0.5~1.1(dl/g)选择。而且,低粘度侧的特性粘度优选0.8(dl/g)以上,更加优选0.85~1.0(dl/g),进一步优选0.9~1.0(dl/g)。
另外,该复合纤维的平均特性粘度优选0.7~1.2(dl/g),更加优选0.8~1.2(dl/g),进一步优选0.85~1.15(dl/g),最优选0.9~1.1(dl/g)。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特性粘度的值,不是所使用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是指被纺丝的丝的特性粘度。其理由是因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相比,容易产生热分解,即使使用高特性粘度的聚合物,在纺丝工序中也会由于热分解而使其特性粘度下降,难以维持原有的在复合纤维中使用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差。
在本发明中,关于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的纺丝,可以采用前述各特开中公开的方法。作为优选的方法,可以例举以3000m/分以下的卷绕速度得到未拉伸丝之后,以2~3.5倍左右的速度拉伸假捻的方法,o也可以采用将纺丝-拉伸假捻工序联机的直延法(纺丝拉伸法)、卷绕速度为5000m/分以上的高速纺丝法(旋转卷绕法)。
纤维的形态可以是长纤维,也可以是短纤维,但优选长纤维,也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均匀的纤维或具有粗细的纤维。另外,单丝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L型、T型、Y型、W型、八叶型、扁平(扁平度为1.3~4左右,有W型、I型、飞旋镖型、波形、丸子串型、眉型、长方体型等)、八字试块型等多角型、多叶型、中空型或不定形。
进而作为丝条的形态,可以例举单丝细度优选0.1~12dtex,更加优选1~6dtex的复丝原丝(包括极细丝),弱捻丝~强捻丝,假捻加工丝(包括POY拉伸假捻丝)、空气喷射加工丝、挤压加工丝、编织-解编织加工丝等。
特别是,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由于丝本身具有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假捻加工丝相同程度的高伸展性,所以不仅可以得到伸展性高的圆形编织物,而且没有假捻加工丝特有的残留扭矩,在编织时不产生编织物的斜移,容易处理。另外,可以省略附加卷曲工序,所以也可以使成本合理化。
通过在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中进一步进行假捻加工等卷曲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得圆形编织物的伸展性。作为将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进行卷曲加工的方法,从得到特别高的卷曲伸长率的角度考虑,优选假捻加工。假捻加工条件,可以采用前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假捻加工条件。另外,也可以采用POY-DTY法。
在前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中,通过混纺(サイロフイル等)、交织混纤(高收缩丝和异收缩丝混纤丝等)、交捻、复合假捻(伸长率差假捻等)、双送料流体喷射加工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混用纤维素类纤维(棉、麻为代表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粘胶人造丝、铜铵人造丝、波里诺西克粘胶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天丝(Lyocell)等溶剂纺丝纤维素纤维)、丙烯酸纤维、兽毛纤维(羊毛、羊驼毛、安哥拉山羊毛、安哥拉兔毛、驼绒、克什米尔产山羊毛等)、绢等、其他纤维(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复丝原丝或短纤维)等。
作为上述混用方法,例如,有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与纤维素类纤维、兽毛纤维或丙烯酸纤维合捻的方法;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为芯,缠绕纤维素纤维、兽毛纤维或丙烯酸纤维的包芯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原丝和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纤维并丝而同时假捻的方法。
特别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原丝和纤维素类纤维等并丝而同时假捻的情况下,在假捻加工的加捻区之前或之后,如果使用交错喷嘴进行交织,不仅可以使各纤维一体化、提高编织性,而且在用作内衣时可以提高勾丝性(スナツギング性)。
在上述混用方法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或原丝伸长1~5%左右的同时与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纤维、兽毛纤维等复合时,可以提高所得纤维的伸展性。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圆形编织物,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混合比率为15重量%以上,优选20~60重量%,更加优选30~50重量%。混合比率为15%以上时,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展性为30%以上,在用作内衣时,运动跟随性良好,且穿着舒适性优良。
作为构成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圆形编织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以外的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前述纤维素类纤维、兽毛纤维、绢丝、醋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包括改良丙烯酸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
在本发明中,最优选组合各种短纤维,原因是发挥作为内衣的特别优良的功能。作为短纤维,纤维长度为数cm~数十cm,优选集合3~21cm的纤维,这样的短纤维,与复丝相比,具有丝的膨胀,在纤维内部可以含有较多空气,所以可以提高作为内衣需要具备的保温性。
但是,只使用这种短纤维的圆形编织物的内衣,由于短纤维特有的微细绒毛在编织圈(ニツトル一プ)的交叉点处的摩擦阻力会变大,存在穿着等被拉伸时难以回到原有状态(回弹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者,通过在内衣上使用复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和短纤维的圆形编织物,发现可以保持短纤维持有的特征,而且可以大幅改善回弹性。
在本发明中,作为短纤维,包括通过切割兽毛纤维、棉、麻等天然短纤维,而且也可以包括将绢丝、铜铵丝、粘胶人造丝、波里诺西克粘胶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天丝等溶剂纺丝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等长纤维,或利用短纤维牵切机切割而得到的短纤维。
在本发明中,作为短纤维,特别优选使用选自前述纤维素类纤维、兽毛纤维、丙烯酸纤维(改良丙烯酸纤维)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中,作为短纤维使用纤维素类纤维而得到的圆形编织物,在不影响纤维素类纤维持有的手感和吸水功能的情况下,增强了尺寸稳定性、伸展性,用作内衣时会感到适当的膨胀感,其穿着舒适性优良。特别是在不出汗的状态下穿着时,由于短纤维内部的空气层,可以得到优良的保温效果。另外,在出汗时,与使用再生纤维素类复丝纤维等长纤维的情况相比,可以得到高吸水性,穿着舒适性优良。
此外,作为棉,特别是使用超长棉或丝光棉时可以提高质地的平滑性,也可以增强光泽感,从而可以增加内衣的高级感。另外,使用如“エピンエア一”(仓敷纺织(株)的注册商标)的中空棉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在本发明中,作为短纤维使用兽毛纤维或丙烯酸纤维的圆形编织物,在不影响兽毛纤维或丙烯酸纤维持有的手感的情况下,增强了尺寸稳定性、伸展性,用作内衣时会感到适当的膨胀感,可以得到保温性优良的内衣。特别是,作为兽毛纤维,使用被伸长的兽毛纤维时,非常柔软且悬垂性优良,具有高级兽毛纤维的光泽感,可以达到细支数化,从而可以达到内衣的薄质地化。作为被伸长的兽毛纤维的具体例,可以例举“CORRIELANA”(仓敷纺织(株)的注册商标)或“OPTIM”(CSIRO公司的注册商标)。
在本发明中,选自纤维素类纤维、兽毛纤维、丙烯酸短纤维的至少一种纤维的混合比率,从兼备各自纤维持有的特征和本发明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30~85重量%,更加优选40~80重量%,进一步优选50~70重量%。混合比率在该范围内时,可以充分发挥各短纤维持有的特征,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圆形编织物,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分别为30~70横列/2.54cm、30~70纵行/2.54cm,优选35~60横列/2.54cm、35~60纵行/2.54cm。线圈横列和纵行在该范围内时,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混合比率相结合,圆形编织物的经方向和纬方向的伸展率为30%以上,在用作内衣时,运动跟随性优良。而且,线圈横列数、纵行数为根据JIS-L-1018的密度测定进行测定的值。
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即使分别小于30横列/2.54cm、小于30纵行/2.54cm,也可以得到伸展性为30%以上的圆形编织物,但会成为恢复性非常差的圆形编织物,在用作内衣时,不仅运动跟随性差,而且外观也差。而且,由于圆形编织物变得非常粗,所以不能充分达到作为内衣需要具备的防止冬季寒冷的保温功能,作为内衣的商品价值极小。
另一方面,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分别大于70横列/2.54cm、大于70纵行/2.54cm时,圆形编织物的伸展性小于30%,运动跟随性差,所以用作内衣时,其穿着舒适性差。
通常,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进行的一般编织条件下,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进行编织时,由于编缩,坯布的密度会变高。这是低应力伸长性及伸长恢复率优良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本身具有的性质起作用的结果。进而,在该坯布中实施染色、精加工时,由于在该工序中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本身被加热,所以可以进一步表现卷曲,但由于该卷曲表现力强,编织物的密度升高而伸展性下降,其手感也变硬。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比以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一般进行的编织设计约粗10~30%的坯布。
在本发明中,为了得到具有特定范围内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圆形编织物,例如,可以使用20GG的双面圆形编织机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作成坯布,进行染色精加工而作成圆形编织物。但是,由于进行坯布的染色精加工,其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变化很大,因此,为了得到具有所需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圆形编织物,需要考虑染色精加工引起的变化而设定坯布的编织条件。
在本发明中,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值优选在0.5~1.5的范围内,更加优选0.8~1.3的范围。如果在该范围内,手感柔软,特别是经(横列)方向的伸展性会提高,经方向与纬(纵行)方向的伸展性的平衡良好,在用作内衣时,穿着舒适性优良。如果(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值小于0.5,线圈变成纵向长,在用作内衣时,具有因洗涤或穿着而变形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值超过1.5,伸展性会下降,特别是不仅在经方向的伸展性会小于30%,而且手感也具有变硬的倾向。
如上所述,通过使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混合比率、以及线圈横列数和线圈纵行数满足本发明的条件,可以得到经方向及纬方向的伸展性为30%以上,更加优选在50%以上的圆形编织物。
内衣的肘部、膝部等关节部分,由于弯曲而被拉伸30%以上,所以经方向、纬方向的伸展性小于30%的圆形编织物,在用作内衣时,织物不能跟随关节部分的弯曲,会产生发紧的感觉,其穿着舒适性差。
在本发明中,圆形编织物在经(横列)方向及纬(纵行)方向上30%伸长时的恢复率优选70%以上,更加优选80%以上。如果该恢复率小于70%,内衣的形态稳定性会变得不充分,在穿着或洗涤时具有产生变形的倾向。
在本发明中,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的伸展率}/{纬(纵行)方向的伸展率}的值优选0.2~1.2的范围,更加优选在0.4~1.2的范围内。如果在该范围内,在用作内衣时,经方向及纬方向的伸展性的平衡良好,运动跟随性优良,没有发紧感。
而且,圆形编织物的伸展率、恢复率,可以通过后述的测定法求得。
为了得到如上述的圆形编织物,使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混合比率、以及线圈横列数和线圈纵行数满足本发明的条件,而且,在进行圆形编织物的染色时,优选在经方向上几乎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染色、精加工。例如,可以使用单面圆形编织机SM-8(サントニ一社制造),作成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和短纤维构成的匹状圆形编织物,并用桨式染色机将其染色,在滚筒干燥机中进行精加工。作为这样的圆形编织物的内衣的代表例,举出成型内衣。此时所说的成型内衣,是指用圆形编织机作成构成内衣的各部分,在染色、精加工之后,将这些部分缝制而得到的内衣。
在本发明中,圆形编织物在经(横列)方向上30%伸长时的应力优选0.2~4.9N/cm,更加优选0.3~3.0N/cm,进一步优选0.5~2.0N/cm。通常,在用作内衣时,为了减少圆形编织物的损失而提高生产效率,常把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用作内衣的经方向。穿着这样的内衣时,随着身体的弯曲,内衣的肘部和膝部虽然在圆形编织物的经方向上伸缩,但是圆形编织物在经方向上30%伸长时的应力在上述范围内时,不会产生发紧感,可以得到适当的合适感。该30%伸长时的应力如果小于0.2N/cm,在用作内衣时,得不到充分的合适感,而且,如果超过4.9N/cm,具有产生发紧感的倾向。圆形编织物在经方向上30%伸长时的应力,可以通过后述的测定法求得。
在本发明中,圆形编织物在经(横列)方向上重复1万次30%伸长之后的该圆形编织物在经(横列)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优选10%以下,更加优选5%以下。上述重复伸长后的尺寸变化率如果为10%以下,在用作内衣时,即使长时间穿着在肘和膝部分也不会产生松弛,所以没有穿着时的变形,外观也良好,且合适感优良。上述重复伸长后的尺寸变化率,可以通过后述的测定法求得。
为了得到本发明的用于内衣的圆形编织物,例如,编织机使用单面编织机、双面编织机,组织使用平纹、双罗纹(スム一ス)、圆形罗纹(フラィス)、罗纹(リブ)、罗马(ポソチロ一マ)、两面集圈( 面タツタ)、织物编织(キルトニツト)、鹿点花纹(鹿の子)、提花(ヅヤガ一ド)、双面穿织物(リバ一ツブル),规格从16~32GG的范围内适宜选择而作成圆形编织物。在机上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和其他纤维交织时,根据目的可以选择以1根交叉编织,以适合组织的比率交织,用全横列添沙等方法并丝进行编织等在机上交织的方法。
特别是,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纤维素类纤维、兽毛纤维、丙烯酸纤维等短纤维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圆形编织物,通过使用前述复合丝(合捻丝、包芯丝等),进行交织的方法具有提高经方向的伸展性的优点。作为交织方法,优选在经方向上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的线圈连续的组织的方法(包括全横列添沙)。例如,双罗纹组织的1根交叉(在经方向上连续而形成线圈)、两面织物的表面或背面的至少一面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构成的方法等。
在本发明中,圆形编织物的精加工,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后染或匹染、制品染色等。例如,在后染的情况下,可以例举(1)将坯布精制、染色、精加工的方法,(2)将坯布精炼之后,预定形、染色、精加工的方法,(3)预定形坯布,之后精炼、染色、精加工的方法等。
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通过预定形或精加工等热处理其手感发生变化,所以处理温度优选140~180℃,更加优选150~170℃。如果处理温度高于190℃,具有产生手感变硬的倾向。
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染色的方法,一般采用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通过分散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染色温度优选90~130℃,时间优选15分~120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比,具有在低温下进行染色也可以得到优良的着色性的特点,所以可以在90~120℃的低温下进行染色。
特别是,在后染中,如果使用在经方向上难以施加拉力的喷射染色机,可以提高圆形编织物经方向上的伸展性。
匹染和制品染色可以使用奥氏染色机(オ一バ一マイヤ一)、桨式染色机、滚筒染色机等,由于在经方向上几乎不会被拉伸,所以与后染相比可以提高经方向的伸展性。
精加工时,在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常的纤维加工,例如,树脂加工、吸水加工、静电加工、抗菌加工、防水加工等精加工。特别是,需要进行手感柔软的精加工时,优选使用烷基聚硅氧烷、氨基改性的硅酮、羧基改性的硅酮、环氧改性的硅酮等构成的硅酮类柔软剂进行精加工。
作为在精加工中使用的热处理机,例如,可以使用针板拉幅机、布铗拉幅机、短环烘燥机、收缩冲浪式干燥机(シユリンクサ一フア一ドライヤ一)、转筒烘燥机、连续及间歇式转筒等。
在进行后染时,优选在经方向上难以施加张力的连续式转筒,或在强制送入经方向的同时,可以控制经、纬方向尺寸的针板拉幅机。在使用针板拉幅机时,将经方向的超喂率优选设定为10%~50%,更加优选设定为15%~30%,以便提高经方向的伸展性。
对于匹或制品的定形,优选在温度调整为40~80℃的干燥机中吊干,或利用间歇式转筒干燥,以便提高在经方向上的伸展性。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如下:
(1)特性粘度[η](dl/g)及比浓粘度(ηsp/c)
特性粘度为根据下式定义求得的值。
[ η ] = Lim C → 0 ( ηr - 1 ) / C
在式中,ηr为将溶解在纯度为98%以上的邻氯苯酚溶剂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纱线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纱线的稀释溶液在35℃下的粘度,除以在同一温度下测定的上述溶剂的粘度的值,有时也定义为相对粘度。C为以g/100ml表示的聚合物浓度。
使用特性粘度不同的聚合物的复合复丝,难以测定构成复丝的各个聚合物的特性粘度,所以在与复合复丝纺丝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单独纺丝两种聚合物,使用得到的丝测定特性粘度,将其作为构成复合复丝的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比浓粘度(ηsp/c)按下面的方法测定。
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丝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丝在90℃溶解于纯度98%以上的邻氯苯酚溶剂中,使溶液的浓度为1g/dl。使用奥斯瓦德粘度计在35℃下测定所得溶液的粘度,以下式求得比浓粘度。
ηsp/c=(T/T0-1)/c
式中,T表示上述溶液的落下时间(秒),T0表示上述溶剂的落下时间(秒),c表示上述溶液的浓度(g/dl)。
(2)初期拉伸阻力
根据JIS-L-1013(化学纤维复丝试验方法)的初期拉伸阻力的试验方法,对于试料的每单位细度施加0.882mN/dtex的初负荷而进行拉伸试验,从得到的应力-伸长率曲线算出初期拉伸阻力(cN/dtex),并求得10次的平均值。
(3)拉伸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
根据JIS-L-1090(合成纤维细丝卷曲变形纱试验方法)的伸展性试验方法(A法)进行测定,算出拉伸伸长率(%)及拉伸弹性模量(%),并求得10次的平均值。
卷曲的拉伸伸长率及拉伸弹性模量,是从缠绕包装中解舒的试料,在温度20±2℃、湿度65±2%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之后进行测定的。
热水处理后的拉伸伸长率及拉伸弹性模量,使用了以无负荷在98℃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之后,以无负荷自然干燥24小时的试料。
(4)热收缩应力
使用热应力测定装置KE-2(カネボ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制造),将试料切成20cm长度,连接两段作成环状,并装入测定装置,在初负荷为0.044cN/dtex、升温速度为100℃/分的条件下测定收缩应力,从得到的相对于温度的热收缩应力的变化曲线读取在100℃下的热收缩应力。
(5)强度伸长率特性
使用坦锡伦(テンシロン)(东洋ボ一ルドウイン(株)制造),在试料长度为20cm、拉伸速度为20cm/分的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cN/dtex)、拉伸伸长率(%)、初期弹性模量(%)。而且,从应力-伸长率曲线测定在0.8826cN/dtex应力下的拉伸(%)。
(6)卷曲伸长率
在纤维上施加2.6×10-4cN/dtex的负荷的状态下,通过专用烤箱(パ一フエクトオ一ブン)(タバイ社制造),进行15分钟的干热90℃的处理,放置一昼夜之后,根据JIS-L-1090(伸缩性试验方法:A法)进行测定。
(7)弹性恢复率
将纤维,以固定间距20cm施加0.0294cN/dtex的初负荷而安装在拉伸试验机(坦锡伦)上,以拉伸速度20cm/分伸长至伸长率20%,并放置1分钟。之后,再次以相同速度使其收缩,得到应力-伸长率曲线。在收缩中,将应力变为零时的拉伸度作为残留拉伸度(A)。弹性恢复率通过下式求得。
弹性恢复率(%)={(20-A)/20}×100
(8)圆形编织物的伸展率
根据JIS-L-1018的定负荷时伸长率的试验法,利用抓试法(グラブ法)测定而得到经方向及纬方向的伸展率。试料每2.5cm宽度的负荷设定为12.25N。
(9)圆形编织物的恢复率
JIS-L-1018的伸长弹性模量:根据A法(定伸长法)进行。
使用附带自动记录装置的定速拉伸试验机,且使用10cm宽度×15cm长度的试验片,施加初负荷2.942cN之后,以夹具宽度2.5cm、夹具间隔10cm、速度10cm/分伸长至伸长率30%,并放置1分钟。
之后,再次以相同速度使其收缩,得到应力-变形曲线,在收缩过程中,将应力变为与初负荷相同值时的残留拉伸度设定为L(mm),通过下式求得恢复率。
恢复率(%)={(30-L)/30}×100
(10)圆形编织物的耐久性
根据JIS-L-0888A法,重复10次处理之后,测定编织物10cm×10cm内的断线数,进行下述等级分类。
:没有断线。
:断线为一个以下。
×:断线为两个以上。
(11)圆形编织物在经方向上30%伸长时的应力
在编织物的经方向上根据JIS-L-1018的定伸长时伸长力,利用抓试法测定。其中,伸长率设定为30%。
(12)圆形编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将在圆形编织物的经方向上间隔20cm标记过的试料,安装在デマツチヤ?式疲劳试验机(大荣科学精机(株)制造)上,调整为在经方向上伸长30%之后,以100rpm的旋转速度重复1万次。伸缩结束之后,立刻测定标记之间的长度(cm),根据下式算出尺寸变化,作为尺寸稳定性的指标。
尺寸变化率(%)=[{(伸缩后的标记之间的长度)/20}-1]×100
根据得到的尺寸变化率的值,进行下述等级分类。
:尺寸变化率在5%以下。
:尺寸变化率超过5%,在10%以下。
×:尺寸变化率超过10%。
(13)内衣的穿着评价
5个试验者(20或30多岁的男性)将内衣穿着大约4个月(从12月至第二年3月),洗涤使用了一般家庭用洗衣机。穿着试验后,对于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发紧感、变形(包括由于洗涤引起的尺寸变化)、膨胀感、保温性,评价为1~5的5个等级,并求得平均值。数字越大表示越优良。
实施例1
将ηsp/c=0.8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纺丝温度265℃、纺丝速度1200m/分进行纺丝而得到未拉伸丝。将该未拉伸丝,以热辊温度60℃、热板温度140℃、拉伸倍率3倍、拉伸速度800m/分进行拉伸假捻,得到110dtex/24f的拉伸丝。拉伸丝的强度、拉伸度、弹性模量及20%伸长时的弹性恢复率分别为3.2cN/dtex、44%、24cN/dtex及88%。
将得到的拉伸丝,使用IVF-338假捻加工机(石川制作所制造),以假捻数2900T/m、加工速度150m/分、第一送料率-1.5%、第一加热器温度165℃、第二加热器温度:常温、第二送料率+1.6%,进行单加热器假捻加工,得到卷曲丝。所得卷曲丝的卷曲伸长率为184%。
将得到的卷曲丝,使用双面圆形编织机FRS-L(福原精机制作所制造:20规格、53.3英寸(212.54cm)径、各针床的针根数为1320根),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28横列/2.54cm、30纵行/2.54cm,得到2×2罗纹针织的坯布。
将得到的圆形编织物的坯布,使用喷射染色机,利用精炼剂进行90℃、30分钟的精炼之后,进行水洗,利用分散染料进行120℃、20分钟的染色,进行水洗,将针板拉幅机的经方向的超喂率调整为25%,进行170℃、1分钟的热处理,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接着,将进行上述加工而得到的圆形编织物,用锯刀裁断成1件之后,肩关节处用2根针包缝,裙裾使用1根针包缝,领口接结线使用2根扁针,袖缝通过包缝,制作半袖圆领内衣(衬衫)。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2
将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110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和棉30支纱(英国式绵支纱),以1∶1的比例(在经方向上连续而形成线圈),使用双面圆形编织机FRS-L(福原精机制作所制造:20规格(ゲ一ジ)、53.3英寸(212.54cm)径、各针床的针根数为1320根),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38横列/2.54cm、32纵行/2.54cm,得到2×2罗纹针织的坯布。
将得到的圆形编织物的坯布,使用喷射染色机,利用精炼剂和过氧化氢进行90℃、30分钟的精炼之后,调整pH值,进行水洗。接着,在构成圆形编织物坯布的纤维中,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利用分散染料进行120℃、30分钟的染色,进行水洗,接着将棉利用直接染料进行90℃、30分钟的的染色之后,进行水洗。将针板拉幅机的经方向的超喂率调整为20%,进行170℃、1分钟的热处理,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所得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半袖圆领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吸水性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一样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进行纺丝,得到84dtex/36f的拉伸丝。拉伸丝的物理性质为,强度3.5cN/dtex、拉伸度45%、弹性模量26cN/dtex、20%伸长时的弹性恢复率87%。
将得到的拉伸丝,使用IVF-338假捻加工机(石川制作所制造),以假捻数3400T/m、加工速度150m/分、第一送料率-1.5%、第一加热器温度165℃、第二加热器温度210℃、第二送料率+17%进行双加热器假捻加工,得到卷曲丝。所得卷曲丝的卷曲伸长率为22%。
将得到的卷曲丝和棉38支纱(英国式绵支纱),以1∶1的比例,使用双面圆形编织机FRS-L(福原精机制作所制造:20规格、45.7英寸(182.54cm)径、各针床的针根数为1130根),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37横列/2.54cm、34纵行/2.54cm,得到了在经方向上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连续的线圈的双罗纹圆形编织物的坯布。
利用所得圆形编织物的坯布,进行与实施例2一样的染色加工而得到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一样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进行纺丝,得到56dtex/24f的拉伸丝。拉伸丝的强度、拉伸度、弹性模量及20%伸长时的弹性恢复率分别为3.1cN/dtex、47%、25cN/dtex及89%。
将得到的拉伸丝和56dtex/45f的铜铵复丝原丝(旭化成(株)制造,ベンベルグ(注册商标)),以1∶1的比例,使用针板假捻机IVF-338(石川制作所制造),以纺锭旋转数435000rpm、假捻数2900T/m、加工速度150m/分、第一送料率-1.5%、第一加热器温度165℃、第二送料率+1.6%,进而以气压1.2Kgf/cm2进行交织加工,使喷气交缠,进行单加热器复合同时假捻加工,得到复合卷曲丝。所得卷曲丝的卷曲伸长率为10%。
将得到复合卷曲丝,使用单面圆形编织机SM-8(サントニ一公司制造:28规格、33.0英寸(132.54cm)径、针根数为1152根),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32横列/2.54cm、36纵行/2.54cm,得到了以天竺编织的匹状圆形编织物坯布。
利用所得圆形编织物的坯布,除用桨式染色机代替喷射染色机,用转筒干燥机代替针板拉幅机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一样的染色加工而得到圆形编织物。接着,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但是略微缺乏膨胀感、高温效果。
实施例5
除在实施例2中,代替棉30支纱使用羊毛50支纱,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染色条件变更为98℃、30分钟,将羊毛的染色条件设定为98℃、30分钟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6
除在实施例2中,代替棉30支纱使用丙烯酸纤维50支纱(毛纱支数)的纺织丝(旭化成(株)制造,カシミロン(注册商标):1.4dtex、纤维长度51mm),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染色条件变更为98℃、30分钟,将カシミロン的染色条件设定为98℃、30分钟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7
使用在实施例4中得到的56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拉伸丝,利用IVF-338假捻加工机(石川制作所制造),以假捻数3780T/m、加工速度150m/分、第一送料率0.0%、第一加热器温度165℃、第二加热器温度常温、第二送料率+1.6%的条件进行假捻加工,得到卷曲丝。所得卷曲丝的卷曲伸长率为205%。
以上述得到的卷曲丝为背面,棉100支纱(英国式支纱)为表面,以两者1∶1的比例,使用单面圆形编织机SM-8(サントニ一公司制造:28规格、33.0英寸(132.54cm)径、针根数为1152根),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32横列/2.54cm、36纵行/2.54cm,得到了以天竺编织的匹状圆形编织物。
利用所得圆形编织物的坯布,进行与实施例4一样进行染色加工而得到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
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优良,没有发紧感,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8
将特性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1∶1的比率以并列型挤出,以纺丝温度265℃、纺丝速度1500m/分进行纺丝而得到未拉伸丝。接着,将该未拉伸丝,以热辊温度65℃、热板温度140℃、拉伸速度400m/分,且以拉伸后的细度能够达到84dtex的拉伸倍率进行假捻,得到84dtex/12f的并列型复合复丝原丝。得到的原丝的特性粘度,其高粘度侧为[η]=0.88,低粘度侧为[η]=0.70。该原丝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除了代替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使用并列型复合复丝原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使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出现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实施例9
除在实施例2中,代替110dtex/48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使用在实施例7中得到的56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代替棉30支纱使用棉24支纱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产生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也优良。
比较例1
除在实施例2中,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10横列/2.54cm、23纵行/2.54cm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差,穿着时产生的变形明显,而且其尺寸稳定性、保温性、膨胀感也差。
比较例2
除在实施例2中,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63横列/2.54cm、53纵行/2.54cm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差,发紧感较强,而且尺寸稳定性也差。
比较例3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旭化成(株)制造),使用IVF-338假捻加工机(石川制作所制造),以纺锭旋转数513000rpm、假捻数2700T/m、加工速度190m/分、第一送料率1%、第一加热器温度210℃、第二加热器温度:常温、第二送料率+1.6%的条件,进行单加热器假捻加工,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该卷曲丝的卷曲伸长率为145%。
除代替110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使用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差,具有发紧感,穿着后容易产生变形,而且其尺寸稳定性也差。
比较例4
除在实施例1中,代替110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使用棉40支纱,而且使用直接染料将染色温度变更为90℃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1、2相比,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差,具有发紧感,穿着后容易产生变形,而且其尺寸稳定性也差。
比较例5
除在实施例2中,代替110dtex/24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卷曲丝,使用斯潘得克斯(スパンデツクス)44dtex(旭化成(株)制,ロイカ(注册商标))为芯丝,而且使用将66尼龙56dtex/17f(旭化成(株)制,レオナ(注册商标))双层包覆的66尼龙FTY(斯潘得克斯的拉伸率200%)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耐久性差。
比较例6
使用特性粘度不同的两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得到56dtex/12f的并列型复合复丝原丝。所得原丝的特性粘度,其高粘度侧为[η]=0.66,低粘度侧为[η]=0.50。该原丝的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除代替由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两个成分构成的84dtex/12f的并列型复合复丝原丝,使用由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并列型复合复丝原丝之外,通过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8相比,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差,具有发紧感,穿着后容易产生变形,而且其尺寸稳定性也差。
比较例7
除在实施例2中,将双面圆形编织机20规格调整为12GG,而且将坯布的线圈横列数及线圈纵行数分别调整为15横列/2.54cm、17纵行/2.54cm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圆形编织物。所得圆形编织物的物理性质如表2所示。
利用该圆形编织物,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内衣。所得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该内衣的穿着评价结果,与实施例2相比,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差,耐久性差,穿着后容易产生变形,而且其膨胀感、保温性也差。
表1
  实施例8   比较例6
  聚合物种类   PTT/PTT   PET/PET
  细度(dtex)/单丝细度(f)   84/12   56/12
  初期拉伸阻力(cN/dtex)   25   71
  卷曲的拉伸伸长率(%)   24   1
  卷曲的拉伸弹性模量(%)   90   100
  热水处理后卷曲的卷曲的拉伸伸长率(%)   246   70
  热水处理后卷曲的卷曲的拉伸弹性模量(%)   99   95
  热收缩应力(cN/dtex)   0.17   0.08
  强度(cN/dtex)   2.6   2.7
  拉伸度(%)   32   23
  20%伸长时的弹性恢复率(%)   82   25
表2
  PTT卷曲丝的混合比率(wt%)   线圈横列数   线圈纵行数   (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之比     伸展率(%)     恢复率(%)   伸展率之比(经/纬)   30%伸长时的应力   耐久性   尺寸稳定性
  经   纬   经   纬
 实施例1   100   45   49   0.91   100   140   90   88   0.7   0.6
 实施例2   36   52   42   1.23   66   168   82   82   0.4   1.2
 实施例3   34   49   48   1.02   56   183   88   89   0.3   1.6
 实施例4   50   38   42   0.90   140   154   88   86   0.9   0.4
 实施例5   36   51   44   1.15   68   170   83   84   0.4   1.2
 实施例6   36   50   43   1.16   65   165   81   83   0.4   1.3
 实施例7   49   42   45   0.93   165   150   83   84   1.1   0.3
 实施例8   36   53   47   1.13   87   174   89   91   0.5   0.8
 实施例9   18   48   41   1.17   50   138   82   80   0.4   1.9
 比较例1   36   13   28   0.46   120   200   68   67   0.6   0.5
 比较例2   36   83   75   1.11   27   27   72   78   1.0   6.2   ×
 比较例3   0   51   32   1.59   26   90   65   67   0.3   6.8
 比较例4   0   50   33   1.51   25   124   58   65   0.2   7.8   ×
 比较例5   0   55   48   1.15   120   100   88   90   1.2   1.3   ×
 比较例6   0   48   50   0.96   57   177   66   68   0.3   1.8   ×
 比较例7   36   14   19   0.74   280   300   40   32   0.9   0.1   ×
表3
                                     内衣的穿着评价
  柔软性   运动跟随性   合适感   发紧感   变形   膨胀感   保温性
 实施例1   4.2   4.5   4.3   4.2   4.8   3.8   3.7
 实施例2   4.3   4.0   4.4   4.1   4.2   4.2   4.2
 实施例3   3.8   3.8   4.2   4.0   4.0   4.2   4.2
 实施例4   4.4   4.6   4.4   4.5   4.2   2.8   3.6
 实施例5   4.6   4.2   4.3   4.2   4.1   4.4   4.6
 实施例6   4.2   4.0   4.5   4.2   4.3   4.3   4.5
 实施例7   4.6   4.9   4.8   4.8   4.6   4.8   4.8
 实施例8   4.0   4.5   4.6   4.7   4.7   4.4   4.4
 实施例9   4.2   3.7   4.1   4.0   4.1   4.0   4.1
 比较例1   4.5   1.5   1.5   4.6   1.3   2.8   1.4
 比较例2   1.2   1.4   2.8   2.3   4.6   3.6   4.4
 比较例3   2.8   2.7   2.2   2.4   3.2   3.5   4.1
 比较例4   3.2   2.6   1.3   1.1   3.0   3.6   4.0
 比较例5   3.4   4.4   4.6   3.7   3.2   3.2   4.2
 比较例6   2.6   2.9   2.8   2.0   3.7   3.4   4.0
 比较例7   4.2   1.0   1.0   4.9   1.0   2.4   1.0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内衣,在柔软性、运动跟随性、合适感、膨胀感方面优良,没有发紧感,穿着后不会产生变形,而且其保温性、耐久性、重复伸长后的尺寸稳定性也优良的效果中至少具有一种以上。

Claims (9)

1.一种内衣,其特征在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和短纤维构成,其中该卷曲丝的混合比率为15~60重量%,该短纤维的混合比率为30~85重量%,该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分别为30~70横列/2.54cm、30~70纵行/2.54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由假捻加工丝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卷曲丝为由多个聚酯成分构成的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且至少一种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潜在卷曲性聚酯纤维满足下面(a)~(c),
(a)初期拉伸阻力为10~30cN/dtex
(b)表现潜在卷曲之后卷曲的拉伸伸长率为10~100%,卷曲的拉伸弹性模量为80~100%
(c)100℃的热收缩应力为0.1~0.5cN/dtex。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短纤维为选自纤维素类纤维、丙烯酸纤维、兽毛纤维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圆形编织物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的值在0.5~1.5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的伸展率}/{纬(纵行)方向的伸展率}的值在0.2~1.2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在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上30%伸长时的应力为0.2~4.9N/cm。
9.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内衣,其特征在于,在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上重复1万次30%伸长之后,该圆形编织物的经(横列)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10%以下。
CNB028067827A 2001-03-19 2002-03-19 内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4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78844 2001-03-19
JP78844/2001 2001-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556A CN1516556A (zh) 2004-07-28
CN1269427C true CN1269427C (zh) 2006-08-16

Family

ID=18935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678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427C (zh) 2001-03-19 2002-03-19 内衣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708529B2 (zh)
EP (1) EP1378183B1 (zh)
JP (1) JPWO2002074111A1 (zh)
KR (1) KR100554060B1 (zh)
CN (1) CN1269427C (zh)
AT (1) ATE328495T1 (zh)
DE (1) DE60212109T2 (zh)
WO (1) WO2002074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7707A1 (en) * 2002-10-04 2004-04-08 Hamilton Lorne M. Stretch polyester and acrylic spun yarn
CN1756864B (zh) * 2003-06-23 2011-03-02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含有两个不同种类丝条的编织布帛以及包含其的衣服
US7842628B2 (en) * 2003-06-23 2010-11-30 Teijin Fibers Limited Woven or knitted fabric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yarns and clothing comprising the same
US7195819B2 (en) * 2004-04-23 2007-03-27 Invista North America S.A.R.L. Bicomponent fiber and yarn comprising same
JP2006002305A (ja) * 2004-06-21 2006-01-05 Solotex Corp 緯編地
US7310932B2 (en) * 2005-02-11 2007-12-25 Invista North America S.A.R.L. Stretch woven fabrics
JP2006328567A (ja) * 2005-05-24 2006-12-07 Teijin Fibers Ltd ストレッチ回復性に優れた薄地丸編地および繊維製品
EP2066269B1 (en) * 2006-09-28 2012-02-0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repair apparatus
TWM312904U (en) * 2006-12-06 2007-06-01 Su-Huei Shr Healthful and sanitary body-molding clothes
JP2011252256A (ja) * 2010-06-02 2011-12-15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丸編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2017722B4 (de) * 2012-09-07 2020-02-27 Bauerfeind Ag Maschenware in medizinischen Hilfsmitteln
US9936751B1 (en) 2013-03-14 2018-04-10 Francesco Mignone Towel/absorptive arm sleeve and means of hands free toweling
CN103437048A (zh) * 2013-09-05 2013-12-11 苏州巨旺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聚酯纤维面料
US20190194827A1 (en) * 2014-10-14 2019-06-27 Coolcore, Llc Hybrid yarns formed with fibers having rounded tip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6702581A (zh) * 2015-07-21 2017-05-24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性针织面料
US9845555B1 (en) 2015-08-11 2017-12-19 Parkdale, Incorporated Stretch spun yarn and yarn spinning method
CN107227551A (zh) * 2016-03-24 2017-10-0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针织面料
CN106108188A (zh) * 2016-08-05 2016-11-16 江阴市天艺礼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菌防静电功能的珠绣衬衫面料
BR112019025309A2 (pt) * 2017-06-02 2020-06-23 University Of Leeds Método de coloração em temperatura baixa
CN109349691B (zh) * 2018-12-10 2021-06-01 张子杨 一种可外穿轻塑功能针织内衣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WO2021097669A1 (zh) * 2019-11-19 2021-05-27 江苏盛恒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永久回弹型假捻丝加工工艺
CN112501782A (zh) * 2020-11-27 2021-03-16 叶鲜花 一种防辐射复合保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4074A (en) * 1968-11-01 1971-06-08 Teijin Ltd Fibrous materials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ether copolymer and polyamide
US3671379A (en) 1971-03-09 1972-06-20 Du Pont Composite polyester textile fibers
US3971234A (en) * 1974-09-04 1976-07-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ouble-knit elastic fabric with raised patterns
US4287612A (en) * 1978-07-19 1981-09-08 Minoru Tanaka Method of making and ornamenting shirts and shorts
US4229954A (en) * 1978-12-07 1980-10-28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Double knit fabric
JPS59223301A (ja) * 1983-06-02 1984-12-1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フイツト性に優れたパンテイストツキングまたはストツキング
EP0228203B1 (en) * 1985-12-05 1990-07-25 Sakae Lace Co. Ltd. Warp knitted lace fabrics
JPH02229201A (ja) * 1990-01-12 1990-09-12 Toyobo Co Ltd フィット性にすぐれたストッキング
JPH111835A (ja) 1997-06-11 1999-01-06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セルロース繊維混用品
JPH1112902A (ja) * 1997-06-23 1999-01-19 Asahi Chem Ind Co Ltd 交編物
JPH11237799A (ja) 1998-02-24 1999-08-31 Ricoh Co Ltd 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4338252B2 (ja) * 1999-02-23 2009-10-0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高伸縮性ダブル丸編地の製造方法
JP4306870B2 (ja) 1999-04-27 2009-08-0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ダブル丸編地の製造方法
JP3485070B2 (ja) * 1999-06-08 2004-01-13 東レ株式会社 高捲縮性ポリエステル系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の製法ならびに布帛
JP4285851B2 (ja) 1999-08-25 2009-06-24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編物
TW584682B (en) 1999-09-30 2004-04-21 Asahi Kasei Corp Weft knitted fabric
JP4267809B2 (ja) 1999-11-16 2009-05-2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の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US6383632B2 (en) * 2000-03-03 2002-05-0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ine denier yarn from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JP2002069707A (ja) * 2000-08-25 2002-03-08 Toray Ind Inc 肌 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708529B2 (en) 2004-03-23
CN1516556A (zh) 2004-07-28
EP1378183A1 (en) 2004-01-07
ATE328495T1 (de) 2006-06-15
DE60212109D1 (de) 2006-07-20
DE60212109T2 (de) 2007-01-04
EP1378183B1 (en) 2006-06-07
KR20030083744A (ko) 2003-10-30
EP1378183A4 (en) 2004-05-26
WO2002074111A1 (fr) 2002-09-26
US20030056553A1 (en) 2003-03-27
JPWO2002074111A1 (ja) 2004-07-08
KR100554060B1 (ko) 2006-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9427C (zh) 内衣
CN100342071C (zh) 经编织物
CN100347363C (zh) 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短纤维的短纤纱
CN1154755C (zh) 柔软弹力丝及其制造方法
CN1224742C (zh) 原丝染色丝条
CN1283864C (zh) 纬编织物
CN103361997B (zh) 蚕蛹蛋白、棉和涤纶混纺面料
CN1113116C (zh) 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复合丝及编织物
CN101031679A (zh) 因水润湿而透气性提高的含卷缩复合纤维织编物及衣服
CN1675421A (zh) 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75134A (zh) 纤维丝及使用该纤维丝的布帛
JP5433259B2 (ja) 複合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複合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物
CN1326519A (zh) 双向经编织物
JP2015203159A (ja) 抗ピリング性編物および衣服
CN1871384A (zh) 弹性复合织物及其服装制品
CN1096509C (zh) 具有形状稳定性和/或抗水性的织物和用于这种织物的皮芯型复合纱线
JP4255473B2 (ja) 縫糸及び布帛縫製品
CN1851078A (zh) 超细羊毛纤维细纱及其纺纱方法
CN1174133C (zh) 假捻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生产装置
JP2009512790A (ja) カシミヤ糸の製造方法
KR101459235B1 (ko) 헴프함유 에어젯트 혼합방적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195598B2 (ja) 伸縮性ラッセル経編地
JP2019137926A (ja) 仮撚加工糸を用いた抗スナッグ性編地
WO2021172565A1 (ja) 複合紡績糸及び織編物
JP2009191437A (ja) ストレッチ編地を用いたスポーツウエ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