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16C - 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复合丝及编织物 - Google Patents
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复合丝及编织物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116C CN1113116C CN98800409A CN98800409A CN1113116C CN 1113116 C CN1113116 C CN 1113116C CN 98800409 A CN98800409 A CN 98800409A CN 98800409 A CN98800409 A CN 98800409A CN 1113116 C CN1113116 C CN 111311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silk
- yarn
- multifilament
- multifilament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18—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combining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having different shrinkage characteristic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8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filaments, fibres or yar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4—Selection or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during stretch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1/00—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a particular structure; Modifying, retaining, or restoring the physical form or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by use of dies or squeeze rollers
- D02J1/22—Stretching or tensioning, shrinking or relaxing, e.g. by use of overfeed and underfeed apparatus, or preventing stretch
- D02J1/229—Relax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04B1/20—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crimped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造具有独特的表面感、干爽感和伸缩性的编织物的由复合复丝构成的卷曲性,和由此种丝组成的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这种卷曲丝是由聚酯聚合物制成的复合复丝。该卷曲丝以满足下述特性为特征。(1)卷曲数(CA):2.5个/cm≤CA≤10个/cm(2)显现卷曲数(CB):8个/cm≤CB≤30个/cm(3)收缩应力(TS):0.0882≤TS(CN/dtex)≤0.221(4)表观收缩率(SC):40%≤SC≤80%(5)沸水纤维收缩率(SW):2%≤SW≤8%这种卷曲丝可以通过将纺丝制得的卷曲性复合复丝加以松弛热处理而得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使用至少2种热收缩性质不同的聚酯聚合物,将其并列或以皮包芯的形式相结合形成卷曲性复合复丝,以制造可具有独特的表面感、干触感和拉伸性的编织物的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这种具有卷曲性的复合复丝构成的具有特别优异的膨松性和防透亮性,并有新的独特的表面感、干触感及伸缩性的编织物。
本发明还与下述编织物有关,即构成编织物的复丝是沿丝的长度方向具有中空孔洞结构的复丝的集合体构成的,由这样的具有重量轻、拉伸性和高回弹性的中空丝构成的编织物。
进一步,本发明还涉及具有强度、挺括、柔软的膨松感以及拉伸性的复合丝和用这种丝制造的编织物。
背景技术
以往,聚酯纤维由于其众多的优异性能而做为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加以使用,特别是近年来在衣料领域,开发了通过品质改良而具有高度感性的高质感材料,它们以“新合纤”的名称得到普及。这种“新合纤”是在聚酯纤维的制造中,通过原纱制造技术和制造编织物的高次加工阶段的技术这两方面的改进,获得与以往的产品完全不同的新的高质感,从而为市场所接受。
但是,这种具有高质感的“新合纤”是通过原纱的高超技术和高次加工工序的复杂的组合而得到的,所以在成本和质量稳定性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为了带来高质感这样一种新的效果。采用了使用复数原纱进行假捻和混纤加工,并进而交捻和交织复合这些使附加价值升高的方法,使得价值有非常昂贵的趋势。另外,一轮的销售后会追求具有新的不同质感的商品,从表面变化和功能性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针对这样的课题,例如为了得到表面富于变化的编织物,可采用将丝经过加捻假捻加工后制造编织物的方法,但此法加工成本高,难以得到新的表面感,且由于对丝加捻而使编织物失去伸缩性。此外为了使编织物具有伸缩性,可以使用聚氨酯类弹性纤维,但其成本很高,并且仍然不能得到新的表面感。
此外还有利用2种不同的聚合物组分,将其并列排列构成复合丝来制造具有表面变化的织物的方法,也有为了赋予伸缩性而进一步采用假捻加工的例子。但采用这些方法不但造成工序增加、成本上升,而且使织物的手感变硬。
另外还有如JP-B51-37376号公报和JP-B57-25650号公报所提出的,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共聚聚酯组成的复合拉伸丝在微张力下实行松弛热处理使出现卷曲。从而得到膨松丝或膨松的编织物的方法。但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带来稳定的卷曲,却难以造成编织物的表面变化和伸缩性。
另一方面,在这些以往的以原纱为原料的制造工艺中,如使用具有收缩性的未加捻原纱,则织物表面不发生任何变化,也没有伸缩性。另外即使将这种未加捻原纱追加捻制成编织物,在加热时由于解捻扭矩生成表面的皱纹可带来表面的变化,但仍难以赋予伸缩性。此外在一般的假捻加工丝中,虽然存在着卷曲,但无法在已有的卷曲之上进一步显现卷曲,而且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卷曲过于细小、或相位交错。因此虽然在膨松性和防透亮性方面有效,但在表面变化和伸缩性方面改善不大。
此外,如使用历来熟知的将2种热收缩性质不同的聚酯组分以并列或皮包芯形式结合的复合丝时,在编织物组织中束缚力小的领域中可得到很微小的伸缩性,而在使用复丝集合体时即使纤维可以收缩但克服织物组织的束缚力而发生的卷曲十分有限,所以与历来的使用单一聚合物,即聚酯复丝时一样,缺乏膨松性和防透亮性、也不能赋予表面变化。所以本发明的发明者在赋予编织物以表面变化和伸缩性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是在编织物制造中使潜在的卷曲容易出现。结果发现,对于织物。可在经纱和纬纱的交叉点处浮动部分的那段丝中,对于针织物可在丝圈的长度中,使其各自存在显在化的卷曲,也就是先使卷曲半显在化,然后通过使卷曲显现达到卷曲的显在化,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另外,使用合成纤维,开发其天然纤维所不具备的特性,例如质轻、具伸缩性和高回弹性的编织物的开发是人们期待的。做为解决此问题的手段,有前面提到的JP-A5-247757号公报的发明,但由于复合纤维的卷曲和假捻加工形成的卷曲的复丝间发生相位交错而不能造成大的空隙,故难于达到质轻的目的。
此外如JP-A62-85048号公报和JP-A4-289219号公报中所举的例子,可用中空纤维达到质轻的目的。在此方法中,为使质量更轻,如何加大中空纤维的中空率是一个课题。但中空纤维的中空率增大后如不增加纤维直径则会带来高次加工时的问题。例如为了赋予伸缩性进行假捻加工时造成中空破裂,以及做为衣服穿着时中空部分发生断裂等。因此利用以往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达到具有伸缩性和质轻的目的很困难。
另外,可采用通过使用复数的原纱、实行复合假捻和复合混纤加工来增加附加价值的方法赋予编织物新的效果。但用于假捻加工和空气处理的电费是非常昂贵的。
这种通过复合化形成的附加价值所需的成本,在厚衣料的套装、大衣料等比较合算的领域内可被抵消,但在衬衫和内衣等薄料这样的比较不合算的场合不能完全抵消,故尽量降低加工成本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为了赋予织物以附加价值,利用复数的原纱以追求成倍效果,使用复合丝很重要,关于如何减少复合成本的开发也在进行中。
此外,也提出了由于假捻和复合加工带来的附加价值上升在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上获得新的质感的同时赋予伸缩性这种功能的方法。例如,JP-A5-247757号公报提出了将聚酯复合丝预先进行假捻卷曲加工、然后进行混纤加工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中,增加了假捻加工和空气混纤加工工序,使成本上升,而且所得编织物的触感往往变硬。
发明的说明
本发明是脱离以往的思想,为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而进行专心研究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由具有卷曲性的复合复丝组成。可用于制造具有独特的表面感、干触感和伸缩性的编织物的卷曲丝,以及具有优异的膨松性和防透亮性,并有新的独特的表面感、干触感及伸缩性的编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以合理的成本,对赋予上述编织物以新的表面感和伸缩性的卷曲丝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不是依赖纤维本身具有中空结构的中空纤维,而是靠复丝集合体形成空洞状的中空结构、借助螺旋状集合体的伸缩性使中空结构体同时具有伸缩性和质轻的特点,并以此制造编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强度、挺括、柔软的膨松感、质轻和伸缩性的复合丝以及由此复合丝制造的编织物。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可通过下述说明了解。
本发明提供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明是使用至少2种热收缩性质互不相同的聚酯聚合物,将其并列或以皮包芯的形式相结合的具有卷曲性的复合复丝,即满足下列(a)和(b)的性质的卷曲丝。
(a)2.5个/cm≤卷曲数(CA)≤10个/cm
(b)8个/cm≤显现卷曲数(CB)≤30个/cm
本发明优选复合复丝满足下列(c)~(e)的性质。
(c)0.0882≤收缩应力(TS)(CN/dtex)≤0.221
(d)40%≤表观收缩率(SC)≤80%
(e)2%≤沸水纤维收缩率(SW)≤8%
具有这样性质的卷曲丝可以通过使用至少2种热收缩性能不同的聚酯聚合物以并列或皮包芯的方式相结合形成具有卷曲性的复合复丝,再将所得到的具卷曲性的复合复丝加以松弛热处理而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这种卷曲丝,通过制丝、编织而得到的具有干触感和伸缩性的编织物。在这种编织物中包含:使用纤度为30~350dtex的卷曲性复合复丝;卷曲复合复丝占组成丝的35重量%以上;由于热处理使宽度和长度方向收缩10~60%并显现卷曲;以及显现卷曲的卷曲丝是已加捻的螺旋状复丝集合体的中心具有空洞结构的丝;等优选的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9中记述的发明是由加捻的螺旋状复丝集合体形成复丝、再由其中心部位具有空洞结构的复丝构成的中空结构丝制成的编织物。上述复丝中包含:卷曲性复合复丝显现卷曲后形成的复合复丝;由中空丝形成的复丝;以及加捻系数α为3,000~30,000范围内的加捻复丝;等优选的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3中记述的发明是由至少2种热收缩性质不同的聚酯聚合物形成的具有卷曲显现可能性的卷曲性复合复丝A,以及其它聚酯复丝B共同加捻而得的复合丝。在本发明中上述的其它聚酯复丝B是经假捻加工的聚酯复丝;而复合丝的加捻方向可采取与假捻加工后的聚酯复丝B的扭矩相反的方式。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方式是:上述复合丝的加捻系数α为3,000~25,000,最好是在3,000~20,000范围内加捻;复合丝的中心具有空洞结构;上述复合复丝A的纤度为30~350dtex,另一种聚酯复丝B的纤度为30~800dtex;上述卷曲性的复合复丝A对于该复合复丝A及另一种聚酯复丝B相比所占的重量比例为0.2≤A/(A+B)≤0.8。
更进一步,优选包含上述复合复丝A中显现的卷曲数CB及收缩应力TS满足下式:
8≤CB(个/cm)≤30
TS(g)≥0.265 CN/dtex及对上述卷曲复合丝施以加热处理、使之显现卷曲。
本发明还提供了对这样的复合丝经制丝、编程而得到的具有强度、挺括、柔软的膨松感、质轻和伸缩性的编织物。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至图10均为代替图使用的显微镜照片。
图1为显示经纺丝拉伸所得到的具有卷曲显现可能性的3维螺旋线圈状的复合复丝形状的照片。(a)显示的是复丝,(b)显示的是构成该复丝的单丝。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卷曲丝的卷曲形态的照片。(a)显示的是复丝,(b)显示的是构成该复丝的单丝。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显示织物的纬纱切断后的状态的纬纱断面照片。
图4是将图3的复丝集合体放大的照片,显示了中心具有空洞的中空结构。
图5是显示复丝的加捻结构中的中空状态的侧面照片。
图6是为显示图5的重要部分而放大的照片。
图7是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在后述实施例12中得到的复合丝的侧面的纤维形状的照片。
图8是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在后述实施例12中得到的复合丝切断端的纤维形状的照片。
图9是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在实施例15中得到的,在与所使用的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方向相反的方向加捻而得到的卷曲复合丝的纤维形状的照片。
图10是显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在实施例16中得到的,在与所使用的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方向相同的方向加捻而得到的卷曲复合丝的纤维形状的照片。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至少2种热收缩性质互不相同的聚酯聚合物,使其并列或以皮包芯的形式相结合形成的卷曲性复合复丝。这种卷曲性复合复丝并不是利用假捻加工或其它丝束加工方法而形成的卷曲结构,而是依靠热收缩性质的差异而自身具备显现卷曲的能力。在制成编织物前预先施加松弛热处理,使潜在的卷曲显现能力保留下来的,可显现卷曲的复丝。并且将这种状态加以适当的热定形。换言之,本发明中由聚酯构成的卷曲性复合复丝是由于热收缩性能的差异而具有自身的显现卷曲的可能性,由于这种潜在的卷曲能力,通过实施沸水处理即可出现卷曲。
在本发明中具有卷曲性的复合复丝是以主要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而成的聚酯复丝为对象,通常使用热收缩性质不同的2种聚酯聚合物。做为热收缩性质不同的聚酯聚合物,可使用聚合度不同的聚酯均聚物,在对苯二甲酸组分和/或乙二醇组分之外加入第3组分的共聚物,及与其它聚合物实行共混的产物。
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热收缩性不同的聚酯聚合物最好是单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含有80mol%以上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单元的共聚酯。共聚酯中共聚合的组分可使用间苯二酸、具有金属磺酸基的间苯二酸、双酚类、季戊二醇或1,6-环己烷二醇等众所周知的成分。另外,聚酯中也可加入消光剂、紫外线吸收剂、染色改良剂,以及颜料和其它改性剂。
关于本发明的卷曲丝,在复丝的长度方向上原纱的卷曲数CA为2.5~10个/cm、优选具有3.5~7.5个/cm。将其进行沸水处理,可进一步显现卷曲,显现的卷曲数CB为8~30个/cm,即优选具有13~27个/cm的潜在卷曲能力。
一般在织物和针织物中由于组成丝的交叉,在组织上存在束缚力弱的部分和强的部分。即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交叉点束缚力强,反之在不交叉的浮动部位束缚力弱。而针织物是由针编弧和沉降弧构成,在线圈的交叉点束缚力强,而丝圈自身的束缚力弱。根据织物和针织物所使用的原纱的特性,对编程物赋予表面变化和伸缩性可通过在交叉点丝的浮动束缚力弱的部位引入形态变化来实现。
在以往的使用原纱的生产中,如使用具有收缩性的未加捻原纱时,则编织物表面不发生任何变化,也不能带来伸缩性。另外即使将这种未加捻原纱追加捻度用来制造编织物,在编织物加热时由于解捻扭矩生成表面的皱纹可带来表面的变化,但仍难以赋予伸缩性。此外在一般的假捻加工丝中,虽然存在着卷曲,但无法在原有的卷曲性能之上进一步卷曲,所以在表面变化和伸缩性方面贡献不大。
另一方面,如早已为人熟知的,使用2种具有不同热收缩性的聚酯聚合物,使其并列或以皮包芯的方式结合成为复合丝可带来伸缩性,但不能赋予表面变化。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在赋予编织物以表面变化和伸缩性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为了在编织物的制造过程后期易于使潜在的卷曲显现,可在构成织物的经纱和纬纱的交叉点处不受束缚而浮动的那段长度中,对于针织物可在丝圈的长度中,使其首先存在显在化的卷曲,即先使卷曲半显在化,然后通过使其卷曲显现达到卷曲显在化,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下面就显在卷曲和可使潜在卷曲显现的半显在卷曲原纱加以详细说明。
首先做为基本特性,如前所述,在原纱中的卷曲数CA、即显在的卷曲数为2.5~10个/cm,在自由状态下沸水收缩处理时出现的卷曲数CB,即可能显现的卷曲数达到8~30个/cm是很重要的。这种卷曲显现的可能性是指在织物和针织物组织的束缚力下能够出现卷曲,所以在原纱特性中,优选收缩应力TS的值为0.0882≤(TS)(CN/dtex)≤0.221,沸水收缩率SW优选在2%至8%之间,表观收缩率SC、即自由状态下沸水处理时由于显现卷曲而产生的收缩率优选在40%至80%之间。这里对上述特性的测定方法加以说明。
①原纱的卷曲数CA(个/cm)
切下长度为70mm以上(易于测定的长度)的复丝,将其中切断的单丝置于玻璃板上,读出1厘米中的峰和谷的数目,将其合计除以2。对10根单丝加以测定后计算平均值。
②潜在显现的卷曲数CB(个/cm)
将复丝在沸水中处理15分钟,取出后在冷水中浸1分钟。风干后置于玻璃板上,用投影仪投影在幕布上,读出1厘米中峰和谷的数目,将其合计除以2。对10根单丝加以测定后计算平均值。
③收缩应力TS(g)
将自常温至大约250℃加热时产生的收缩应力的变化通过U型表(应变仪)加以检测,并通过XY记录仪记录。试样长度为100mm,升温速度为2.5℃/see,在初负荷为(0.0882 CN/dtex×2)g的状态下升温。自记录图纸读出最大应力(g)和峰值温度(℃)。
④表观收缩率SC(%)
用每周长为1.25m的测长器旋转10周采取1框子丝。施加(0.000882CN/dtex×10×2)g的负荷后测定原长a。在沸水中处理15分钟并在冷水中浸1分钟后加以风干,然后施加(0.000882 CN/dtex×10×2)g的负荷测定原长b。以下式求得表观收缩率。表观收缩率SC(%)=(a-b)/a×100。
⑤沸水收缩率SW(%)
取样品的方法与测表观收缩率时相同。在施加(0.176 CN/dtex×10×2)g的负荷时测定原长a。在沸水中处理15分钟并放置使之冷却后,在施加(0.176 CN/dtex×10×2)g的负荷时测定原长b。以下式求得沸水纤维收缩率。沸水纤维收缩率SW(%)=(a-b)/a×100。
具有这样特性的原纱的组成可以通过至少2种组分的热收缩性质不同的聚酯聚合物并行地贴合起来进行复合,或将芯的组分在皮的组分中呈偏心配置的方法所得的复合物经纺丝、拉伸后经特定条件下的热处理的获得。具体地,可以通过将含有在拉伸后带来螺旋状3维卷曲的收缩应力的复丝在不失掉收缩应力的条件下使卷曲部分显在化,这可通过松弛热处理而得到。
做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热收缩性能不同的2种聚酯聚合体、可使用由一方为低粘度聚酯成分,另一方为高粘度聚酯成分组合而成的聚酯聚合物。具体地,在均聚酯的场合,选择上述低粘度聚酯组分的极限粘度在0.35~0.45,高粘度聚酯组分的极限粘度在0.65~0.85的范围内是优选的。减小低粘度聚酯组分的极限粘度会造成熔融粘度降低导致纺丝困难。而过分增加低粘度聚酯组分的极限粘度,会降低复合复丝中显现卷曲的可能性,使出现半显在及潜在卷曲的可能性同时下降。另外,过分增加高粘度聚酯组分的极限粘度,会由于熔融粘度过高而使纺丝和拉伸难以进行。此外,减小高粘度聚酯组分的极限粘度,会降低卷曲出现的可能性。
另外,低粘度聚酯组分和高粘度聚酯组分间的极限粘度差在0.20~0.40范围内为优选。但是如果一方为共聚酯组分时,两组分的极限粘度差值可进一步接近。这里所说的极限粘度是25℃,在正氯酚溶液中的测定值。
此外,复合复丝中低粘度聚酯组分和高粘度聚酯组分的复合比例以重量比表示,在35~50∶65~50为优选,更优选的是在40~50∶60~50。在此范围以外会使出现半显在卷曲和潜在卷曲的可能性下降,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进一步,纤维的横断面形状以圆形横面最好,但具有例如三角~八角型的异形横面也可以。
下面就本发明的卷曲丝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
具有本发明特点的卷曲丝可以通过将热收缩性质不同的2种聚酯聚合物自同一喷丝孔以并列或皮包芯的结合形式进行纺丝拉伸后,对所得拉伸丝在丝状下施行松弛热处理而得到。
一般地,人们都知道,通过将热收缩性质不同的2种组分聚酯聚合物以并行或皮包芯的形式纺丝所得到的复合丝,经过后面的热处理工序,可使其出现3维的卷曲。但其卷曲尚有不足,在编织物状态下不能出现足够的卷曲。因此现在一般将复合丝进一步施行假捻加工以赋予卷曲。
这样,为了提高卷曲显现的可能性,通过对在编织物中造成卷曲的复合丝的制造方法的探讨,结果说明将纺丝拉伸所得复合丝在松弛状态下热处理,使部分潜在的卷曲显现。进而对卷曲进行热定形的方法较好。
本发明中卷曲丝所具有的卷曲数CA为2.5~10个/cm,但此卷曲数CA是在编织物结构的网目和丝圈等束缚力小的部位所存在的卷曲丝具有的卷曲峰或谷,当编织物在染色工序中再度受到松弛热处理时,会进一步容易地使具有潜在可能性的卷曲出现。其结果使编织物表面出现卷曲,赋予表面以变化、干触感以及伸缩性。
本发明中卷曲丝中卷曲的形态与纺丝拉伸丝的原纱中出现的卷曲形态完全不同。即仅经纺丝、拉伸的复合复丝的原纱的卷曲呈螺旋形的3维线圈状,与此相比,本发明的自身卷曲丝的卷曲形态虽可说是3维线圈状,但具有近似2维的波状形态。可以认为此波状形态是将3维螺旋形线圈状的复合丝进行松弛热处理、具有热收缩差异的聚酯聚合物发生收缩并受到轻度热定形,而形成近似2维的波状。另一方面,3维螺旋线圈状形态中卷曲的抗拉应力小,出现应力也小。与此相比,本发明中经松弛热处理使卷曲部分地显现,并轻度热定形后,在卷曲的峰和谷的部位,在具有使3维螺旋线圈状的卷曲形态显现的潜在可能性的状态下将卷曲加以定形。因此,卷曲的抗拉应力大,在编织物的交叉点处束缚力小的部位发生变形恢复,容易形成比较疏松的状态。
这种卷曲形态的例子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经通常的纺丝、拉伸所得3维螺旋线圈状的复合丝。(a)是复丝的照片,(b)是组成复丝的单丝照片。图2显示本发明的自身卷曲丝的卷曲形态。同样地(a)为复丝,(b)为组成复丝的单丝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用日立制作所(株)制造的扫描显微镜放大拍摄的。
另外,关于本发明中自身卷曲丝的特性,以使用卷曲数2.5~10个/cm的自身卷曲丝制作编织物为例,当它经过染色工序的再度热处理即松弛热处理时,作为使显现的卷曲数可达到8~30个/cm的优选的原纱性质应是前面已列举的收缩应力TS:0.0882≤TS(CN/dtex)≤0.221,沸水纤维收缩率SW:2%≤SW≤8%,以及表观收缩率SC:40%≤SC≤80%。
将使用自身卷曲丝制作的编织物通过染色工序再度松弛热处理以使卷曲出现时,自身卷曲丝的沸水收缩率小于2%时不显现卷曲,而大于8%时显现的卷曲过度细小,不能达到卷曲的效果。
此外,因为与此收缩相伴出现的卷曲具有与编织物组织内束缚力相抵抗而形成的特点,所以自身卷曲丝的收缩应力很重要。另外,可以用原纱性质中的表观收缩率来判断自身卷曲丝中显现卷曲的可能性。可用此表观收缩率来判断卷曲性复合复丝在松弛热处理时有无引起显现卷曲的收缩应力、纤维收缩应力。表观收缩率是将自身卷曲丝制成丝框并进行沸水收缩处理时,用来表示由于卷曲的显现而发生收缩的丝框长度变化。表观收缩率SC小于40%或大于80%,会出现卷曲不充分或显现的卷曲过于细小的现象。
所以,实现本发明的原纱特性的技术要点之一是,在原纱的制丝工序中将卷曲性复合复丝进行纺丝、拉伸后,为使丝既发生卷曲又保留收缩应力可能引起的潜在卷曲,而实行的使卷曲半显在化的松弛热处理。
通常认为,在对高度取向的拉伸丝进行松弛热处理时发生取向缓和和收缩应力降低。但通过本发明者的专心研究后发现,在这种复合原纱中,根据制丝条件和松弛条件进行松弛热处理后即使将卷曲部分地显在化并热定形,仍然具有发生潜在卷曲的可能性。
本发明中的松弛热处理是将纺丝、拉伸所得拉伸丝优选在2%~12%的松弛率,最好是在4~10%的松弛率下使卷曲部分地显在化并加以热定形。同时为了减少收缩应力的下降,增加潜在卷曲显现的可能性,处理温度为干热下100~170℃,最好是在110~160℃下实行。
松弛率如在上述2~12%范围以外会发生半显在化卷曲数量少,或由于超喂量过大带来的跟随卷取速度而过度、收缩、无法生产的情况。另外,热处理温度过低则不能充分产生卷曲或热定形,而热处理温度过高会由于纤维本身的收缩使出现的卷曲过于细小,或造成2种成分向收缩性能差异的消失致失卷曲变成平直的形态,收缩应力也下降,这不是优选的。另外热处理的方式可用接触热板式,非接触式(中空加热器)等方法,但由于受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设定加热器长度和根据必要的纤维性质确定热接触时间。
此外本发明中的热处理系统,即可在制丝工序中与纺丝、拉伸一起形成连续的工序,也可将纺丝、拉伸所得拉伸丝在另外的生产系统进行松弛热处理,即采取分离方式。
本发明使用这种卷曲丝来制做具有干触感和伸缩性等新鲜感觉的编织物。在编织物中使用的卷曲性复合复丝的纤度优选在30~350dtex,最优选是50~300dtex。
在把含有本发明的卷曲丝构成的丝束制成编织物,并将此编织物用做衣料时,一般用于内衣和衬衫等薄衣料时用30~100dtex的细纤度丝,而在裤、裙等下装及套装、上装、大衣等厚织物时用100~1000dtex的丝较为合适,在这种场合,卷曲性复合复丝的纤度为30~350dtex较好。
织物由经纱和纬纱构成,其组织的自由度很大,经纱和纬纱在组织点处的交叉长度比较容易改变。但薄织物的场合,到目前为止主要用强加捻丝做为纬纱使用,在染色加工阶段使之出现解捻扭矩,主要通过丝皱缩带来表面效果的办法,而不使用追加捻度和假捻等增加成本的手段。
本发明通过使用卷曲性复合复丝,并使经纱和纬纱的配置及密度均衡发生变化,因而经组织点长度的变化使卷曲丝存在卷曲峰和谷,在染色工序的松弛热处理后出现卷曲,从而可给织物表面带来3维卷曲的效果。其结果是获得表面变化、干触感及伸缩性更为优异的织物。在厚织物的场合由于可以使用纤度大的复丝,因而容易得到表面变化、伸缩性及干爽的触感。
针织物分为经编、纬编(圆形针织),但都是由网眼(丝圈)组成,选择与丝的粗细相适应的针数进行编织即可,丝圈的长度由编织机的针数决定。丝圈长度增大则稀疏,丝圈长度减小则致密。针织物的表面变化、伸缩性及干触感的变化即由丝圈长度和卷曲的大小决定。例如,当卷曲性复合复丝的卷曲数为2.5~10个/cm时,每个卷曲的长度相当于4~1mm,在30~100dtex的编织时使用针织机的丝圈长度在4~1.5mm的范围内。即在一个丝圈中可以存在卷曲丝的一个卷曲峰。当其在染色工序再度热处理即受到松弛热处理时,可使潜在的卷曲显现出来,使卷曲数可容易地达到8~30个/cm,显现的卷曲形态具有3维结构,所以可赋予针织物表面以新的风格。
进一步,从出现卷曲的可能性这一点上,构成卷曲性复合复丝的单丝的粗细(单纤维的纤度)优选在1.1dtex以上,这可得到具有优异的表面变化和干爽感的编织物。此外,如单纤维纤度在15dtex以下,出现的卷曲的3维立体形状特别令人满意、使得表面变化优异,可获得触感良好的产物。在本发明中更优选单纤维纤度在2~10dtex。
在用本发明的卷曲丝制成的编织物中,其组成丝中最好使用占35重量%以上的上述复合复丝。如复合复丝重量不足35%,由于出现的卷曲较少,膨胀(膨松性)、防透亮性、表面效果等表面变化、伸缩性以及干触感等目标不易达到。因此,希望重量在40%以上,且比例越高越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重量占100%也可以。
在织物的场合,经纱和/或纬纱可以是上述复合复丝,经纱和/或纬纱中也可以混入其它原纱,或与其它原纱相复合。对参加组合的其它原纱的特性并无特殊限制,但从赋予伸缩性这一点出发,使用沸水收缩率低的原纱较好。
将使用本发明的复合复丝制成的编织物进一步进行热处理,使丝中所含潜在卷曲显在化,则可得到达到本发明的目标,即具有膨松性、防透亮性、新鲜独特的表面感、干触感及伸缩性优异的编织物。这时的热收缩率在幅宽和长度方向以10~60%为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中空结构体系的编织物,这种中空结构不是纤维自身含有中空结构的所谓中空纤维,而是由复丝集合体形成空洞状的中空结构,依靠螺旋状集合体的伸缩性带来伸缩性和质轻特点。这种编织物是把复合复丝加捻,在螺旋状复丝集合体的中心具有空洞结构的丝组成的中空结构丝制做的。
用于制做本发明的编织物的复丝集合体中心部具有空洞结构的中空结构丝是将具有卷曲显现可能性的卷曲性复合复丝在集合状态下加捻,热处理,使之在纤维长度方向出现螺旋状卷曲而制成的。
在这里使用的具有卷曲出现可能性的卷曲性复合复丝,在2种聚酯聚合物纺丝时低粘度聚酯组分和高粘度聚酯组分的复合比例很重要。低粘度聚酯组分与高粘度聚酯组分复合的重量比优选35~65∶65~35,更优选40~60∶60~40。
此外,卷曲性复合复丝的复合形态可以是将2组分并列排列或皮包芯的形式,但以并列形态为好。复合比例和2组分的排列形态与复合纤维在松弛热处理时出现卷曲时的螺旋状线圈的直径大小有关,线圈直径大的可减轻质量。具体地线圈直径优选在200~1200μm之间,更优选在300~1200μm之间。
为了获得这样的卷曲性复合复丝而采用的纺丝速度可以自通常的1000m/分以上的低速领域到2500m/分以上的高速领域。此外关于纺丝所得到的未拉伸丝和半拉伸丝的拉伸,可以用众所周知的拉伸装置实行,在根据未拉伸丝和半未拉伸丝的强度伸长特性确定的拉伸丝的强度伸长指标及不发生毛丝的前提下,希望所设定的拉伸条件能使拉伸丝经过松弛热处理尽可能得到大的收缩应力。大的收缩应力可使复合复丝中更多出现卷曲,通过对编织物的松弛热处理,可由于显现卷曲而得到螺旋状线圈的中空结构。做为拉伸丝,如前所述,优选构成卷曲性复合复丝的单纤维纤度为1.1~15dtex。比1dtex更细的领域从现在的技术水平看制丝困难。在螺旋状线圈上存在界限,而比15dtex还粗时,虽然由于中空结构获得螺旋形态,因而比直线构造柔软,但在衣料方面由于触感变硬而不受欢迎。
卷曲性复合复丝的收缩应力高可使潜在卷曲更多地显现,因而是优选的特性。收缩应力优选达到0.265 CN/dtex以上。
另外关于对卷曲性复合复丝追加捻度时的加捻方法并无特殊限制,可利用众所周知的技术实行。此外加捻后可进行捻度定形处理,但定形温度最好是对织和针织不带来问题的低温。
为使追加捻度后的卷曲性复合复丝的螺旋状集合体的中心部具有空洞结构。即形成中空结构,可以在丝的状态时实行松弛热处理。但通常优选是将编织或针织成的织物和针织物在染色加工工序中实行。
如果在复合复丝中使用单丝本身就具有中空结构的中空复丝,则编织物的轻量和高回弹性可进一步改善。
在本发明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松弛处理。要在考虑追加捻度后的解捻力和复合丝中潜在卷曲出现的情况下,确定形成螺旋结构的松弛条件。对卷曲性复合复丝实行追加捻度会使复丝抱紧。对编织物实行松弛热处理时,由2种聚酯聚合物的热收缩差异而形成的螺旋状卷曲,由于象图1所表示的那样,螺旋的相位没有差异,每根丝都处于尽量保持其集合形态的状态,所以容易出现。由于此复丝集合体的螺旋状卷曲的出现,在复丝集合体的中心部出现了空洞。
另外,捻度在由于中空结构使丝的表观直径增大、弯曲刚性增大、赋予织物以高回弹性方面也是重要因素。此外对于不同要求的触感来说捻度也很重要,这可根据编织物的性能来决定。捻度过多会减小伸缩性,不是优选的。对于在螺旋状复丝集合体中心具有空洞的中空结构丝,能够带来质轻、高回弹性和伸缩性的捻度范围,下式求得的加捻系数α优选为3,000~30,000,最优选是在7,000~20,000范围内。
捻度T(T/M)=α·D1/2
式中α为加捻系数,D为复丝纤度。
可利用本发明的复丝加捻丝中,在螺旋状复丝集合体的中心具有空洞的中空结构丝制成编织物,这里对利用这种形态概念试制的织物样品,对其染色加工后织物的断面以及从织物分解出来的丝(复丝集合体)的侧面,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拍照加以图示说明。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将织物的纬纱切断后纬纱断面的照片。图4是图1的复丝集合体的放大照片,显示了在中心部位存在空洞的中空结构。图5是显示复丝加捻结构中的中空状态的侧面照片。图6是显示图3中重要部分的放大照片。
空洞的尺寸通常小于卷曲性复合复丝的直径,例如优选在20~200μm的范围内。因为原纱的卷曲性复合复丝已进行过加捻,所以此值相当于原纱中线圈直径的1/6~1/10。
本发明中的卷曲性复合复丝可与其它种类的聚酯丝复合后,做为复合丝使用。即将具有卷曲显现可能性的卷曲性复合复丝A,与其它的聚酯丝B并丝、加捻后做为复合丝卷在筒子上。此加捻工序在一般的织物制造时是改善织造加工性能、赋予织物以回弹性和悬垂性而普通采用的工序。此加捻工序可分为单丝加捻和多根丝的加捻。所得到的复合丝也如前面提到的,要经过编织和染色加工。由于可以通过以往通用的工序和设备制造这种复合丝,所以除不需另外增加工序这一优点以外,还具有可以自由选用复合对象原纱的优点。
在复合丝中,构成卷曲性复合复丝A的单丝应尽量处于集合状态,这可使螺旋状卷曲更多出现因而是优选的。利用假捻加工可使单丝出现卷曲,但如单丝处于分散状态,则由于出现的卷曲相位不同使线圈状(螺旋状)的卷曲不易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最好对卷曲性复合复丝A实行空气交织处理使其集束。
另外,做为复合对象一方的聚酯丝B,一般可使用拉伸丝。对于拉伸丝的种类,如选用一般使用的品种,虽然没有特殊限制,但最好使用沸水收缩率尽量低的。如沸水收缩率较高,在染色工序出现卷曲时,相对于卷曲性复合复丝A,聚酯丝B会转移至内层,聚酯丝B在复合丝中不能发挥作用。此外,在高收缩丝那样收缩率过高时,发生收缩后高收缩丝会在最内层呈隆起状态,难以给织物带来伸缩性。因此聚酯丝B的收缩率以采用对出现卷曲时的伸缩性没有妨碍的较低值为好,一般在10%以下,最好是在+8~-10%范围内。另外也可使用预先对聚酯丝B进行松弛热处理以降低其收缩率和高取向未拉伸丝进行热处理以降低其收缩率的方法。
此外,根据复合的目的,优选选择效果显著、具有特色的纤维做为聚酯丝B使用。例如,为了获得柔软的触感而使用超细丝;或为了光泽更好,在染色工序实行碱减量处理时添加能够赋予微孔以减少纤维表面光泽的正面反射的陶瓷微粒。进一步为了赋予干爽的触感,可以使用异形断面丝或添加微粒的丝。
由于这些复合对象原纱种类不同,其效果也不相同。它们与卷曲性复合复丝A复合后,在染色工序因出现卷曲而膨胀,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复合对象丝的效果。从这点出发,可以选用在染色工序的碱减量处理时减量速度不同的原纱组合。
例如由具有出现卷曲可能性的卷曲性复合复丝A与纤维表面含有碱性易溶成分的聚酯复丝B组成的复合丝中,当织物出现卷曲后用碱减量处理时,在处于相对内层的复合丝和处于相对外层的含碱性易溶成分的丝之间产生空隙,在松弛工序后容易出现卷曲,因而更易于带来膨松和伸缩性。
可以利用通常的制织准备工序中的一般加捻工序对这样的复合丝进行复合。为把这2种丝条合股进行加捻,既可以利用小型锭子络筒机先合股卷取,然后用倍捻机加捻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合捻机连续进行合股加捻的方法。
对此卷曲复合丝追加的捻数以使复合丝集合成束状为好,但由于优选的是出现螺旋状结构的卷曲,故加捻系数α在3000以上为优选。其上限与卷曲复合丝的总纤度有关,大体上在用下式计算时,优选加捻系数α在20000以下,更优选在18000以下。
α=T×D1/2
式中α为加捻系数,T为捻数(t/m),D为复合丝的纤度(dtex)。
加捻系数大于20000时,由于纤维的束缚力过强,复合丝中卷曲出现较少,膨松感不充分,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伸缩性。
此外有时由于捻矩而容易出现扭结纱,可在织制工序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通过捻度定形的方法降低捻矩。对定形条件,在不出现问题的前提下最好采用低温。
进一步,构成复合丝的重要条件有:卷曲性复合复丝A与另一种聚酯丝B的构成比例,构成纤度及复合对象原纱的特性。
首先,复合复丝A与另外的聚酯丝B复合时,卷曲性复合复丝A的纤度以30~150dtex为优选。
此外,复合丝中的构成比例[{A/(A+B)}×100]如以重量比表示,复合复丝A为30~60%,优选为35~55%。此比例由于复合对象原纱的聚酯丝B的不同而变化。当对象原纱的单丝纤度小,例如象超细丝那样弯曲刚性小时,30%左右就足够了。但在追加的捻数很高的场合以及需要提高织物的密度时,就增加卷曲性复合复丝A的比例。反之,为强调黑的发色性而使用高发色原纱做为复合对象丝时,复合复丝A的比例应尽可能降低,一般以40%为标准来设定。
本发明的复合丝最好具有在丝的内部存在空洞的中空结构。即由于螺旋结构的卷曲而形成的中空空隙结构而带来质轻和高回弹性。另外复合对象原纱的沸水收缩率应尽量降低,追加捻数低的丝效果较好。
下面用图7和图8来显示这里所说明的,由于复合丝中螺旋状卷曲的显现而形成中空结构的例子。
图7是通过后述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2得到的复合丝侧面纤维形态的显微镜照片。
图8是通过后述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2得到的复合丝切断端纤维形态的显微镜照片。在图8中,因为复合丝切断得不太好,使中空部分不太容易看清楚。
另外本发明中做为复合对象一方的聚酯丝B优选使用施行过假捻加工的卷曲加工丝,此外使用拉伸丝,POY-DTY、乃至2种原纱经复合加工而形成的结构加工丝也是可以的。
卷曲复合丝的加捻方向随捻数大小、复合对象种类及追加捻度时的加捻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优选采用与所使用的复合对象,即经假捻加工的聚酯复丝假捻加工时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是因为当追加捻度在与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的相反方向进行时,假捻加工丝中单丝是倾向于舒解方向、即膨松的方向,这使得卷曲性复合复丝A中自身卷曲更容易出现。
另外有时由于捻矩而容易出现扭结纱,可在织制工序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通过捻度定形的方法降低捻矩。对定形条件,在不出现问题的前提下最好采用低温。
进一步,构成卷曲复合丝的重要条件有:卷曲性复合复丝A与另一种经假捻加工的聚酯丝B的构成比例,构成纤度及复合对象原纱的特性。
首先,卷曲性复合复丝A与另外的经假捻加工的聚酯丝B复合时,卷曲性复合复丝A的纤度为30~200dtex。另外在复合复丝中的构成比例[{A/(A+B)}×100],如前面所述以重量比表示,卷曲性复合复丝A为20~80%,优选为30~60%。此比例由于对象原纱的不同而变化。当对象原纱中单丝纤度小,例如象超细丝的假捻卷曲加工丝那样具有膨松性时,20%就足够了,一般以30%为标准来设定。
本发明的复合对象原纱有弹力加工丝,还可使用复合假捻加工丝等假捻加工丝。当沿着所使用的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方向的反方向加捻,即逆向追加捻度时,会引起假捻丝中单丝的膨松。处于这种条件下,复合丝的抱和力减小,显现卷曲时由于螺旋状卷曲使空隙容易产生。另外,即使沿着所使用的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方向相同的方向加捻,也会产生中空结构的空隙。
下面用图9和图10来显示这里所说明的,由卷曲性复合复丝A和其它经假捻加工的聚酯丝B所组成的复合丝中,由于出现螺旋状卷曲而形成中空结构的例子。
图9是通过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5得到的,沿所使用的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方向的相反方向加捻所得到的卷曲复合丝的纤维形状的显微镜照片。
图10是通过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6得到的,沿所使用的假捻加工丝所具有的扭矩方向的相同方向加捻所得到的卷曲复合丝的纤维形状的显微镜照片。
下面就使用本发明的复合丝制成的编织物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复合丝可以很好地作为织物的经纱和/或纬纱使用。在织制过程中一般采用经纱准备工序,如加捻数在弱捻范围,则优选进行上浆。其它工艺条件可遵循标准。织机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
另外织物组织的密度可根据所追求的触感而进行选择,并无一定限制。但为了充分发挥在染色加工工序中充分出现卷曲的效果,可以比常规设定较少网眼。这时根据织物组织的不同选择也有差异。染色加工后的织物,在经缝制后穿着的场合,需适当设定坯布密度以防止产生网眼不匀的问题。
织制所得到的坯布可按照生产“新合纤”时使用的染色工序和条件进行加工。例如标准的染色工序有精练,松弛(例如ソフサ-m/c那样的平幅布采用60~100℃)、预定形(干热170~200℃)、碱减量(N减率0~35%)、染色(液流染色机130~135℃)、收缩处理(超喂松弛)及后加工定形(150~180℃)。
做为加工条件,能够使复合丝中卷曲充分地表现出来最重要,应十分注意松弛条件的设定。为使织物具有柔软的回弹性,可以进行碱减量处理。另外加工条件也为复合丝组成、织物组织和密度所左右,需要在松弛和预定形后通过改变减量率的试验来确定。利用液流染色机进行染色可以使皱纹效果明显,提高复合丝的膨松性。
为了使利用上述复合丝制成的织物具有膨松性和伸缩性,所使用的复合复丝A在沸水处理时所出现的卷曲数CB优选在8~30个/cm范围内,如具有13~27个/cm的潜在显现的可能性则更为理想。
卷曲显现的可能性是在织物组织的束缚力下能使卷曲出现。为使卷曲能在束缚力下显现,具有卷曲可能性的卷曲复合复丝A的收缩应力TS优选在0.265 CN/dtex以上,如在0.291 CN/dtex以上则更为优选(N:牛顿)。如复合复丝A中显现的卷曲数以及收缩应力较小,则复合丝进行加捻、形成织物以后,经受染色工序的松弛热处理时,不容易显现收缩的线圈状卷曲。其结果难以达到织物所希望的膨松和伸缩性。
实施例
(实施例1~4、比较1)
将由极限粘度为0.40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的低粘度组分,和由极限粘度为0.7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的高粘度成分,在50∶50的重量复合比例下,纺制成并列贴合的未拉伸的复合复丝(12根丝)后,通过改变拉伸倍数这一拉伸条件得到表1所列出的纤维物理性质不同的5种拉伸丝。利用这些拉伸丝,通过改变松弛热处理条件制成自身卷曲丝。将所得卷曲丝用32针的圆型针织机进行针织,把所得针织物在100℃下染色30分钟,比较表面的凹凸变化(即出现皱纹),触感、伸缩性(变形能力)。其结果列于下面表1中。
表 1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比较例1 | ||
松弛热处理前 |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表观收缩率(%)纤维收缩率(%)收缩应力(CN/dtex)(℃)卷曲数量(个/cm)显现卷曲数量(个/cm) | 52.93.2822.660.74.60.3271622.927.3 | 52.13.2916.261.74.80.4411582.821.1 | 50.93.5618.063.65.20.4241593.720.1 | 55.33.1244.454.312.70.2291080.613.7 | |
条件 | 加热器温度(℃)松弛率(%)热定形时间(sec) | 1557.50.032 | 172←← | 155100.047 | 11570.20 | 15020.065 |
松弛热处理后 |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表观收缩率(%)纤维收缩率(%)收缩应力(CN/dtex)(℃)卷曲数量(个/cm)显现卷曲数量(个/cm) | 53.93.0019.363.62.50.1501884.213.9 | 55.03.1328.853.80.70.0792052.317.5 | 53.73.1115.667.43.00.2121756.213.1 | 55.03.3420.068.03.40.1941885.413.7 | 57.23.1546.038.02.50.0621650.57.0 |
品质 | 表面变化(出现皱纹)触感(干触感)伸缩性(变形能力) | ○○○ | △△△ | ◎◎◎ | ◎◎◎ | ××× |
在松弛热处理后,实施例1、3、4中作为自身卷曲丝的特性卷曲数和显现卷曲数都很多,做为针织材料具有效果。而实施例2的自身卷曲丝的卷曲数偏低,纤维收缩率和收缩应力也低,因而比实施例1稍差。
另一方面,比较例1用于探讨纺丝、拉伸所得复合复丝的松弛条件。原纱本身收缩率大,但收缩应力较小,在松弛热处理后不能得到足够的松弛率。结果就未能得到具有令人满意的卷曲数和显现卷曲数的自身卷曲丝。
(实施例5,比较例2)
以通常的聚酯55dtex-36F的三角形断面丝经上浆后做经纱,另外分别以实施例4和比较例1的原纱做双皱规格的纬纱制造成坯布。将所得坯布在通常的双皱织物的染色工序进行处理。在处理后的织物中,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原纱织成的织物的表面出现细皱纹,呈现出凹凸变化的高雅的外观,并且有干触感的幅宽方向具有伸缩性。而使用比较例1的原纱织成的织物表面呈现平滑单皱的外观,触感很滑,几乎没有伸缩性。
(实施例6)
将由极限粘度为0.40的1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的低粘度成分和由极限粘度为0.7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的高粘度成分,在50∶50的重量复合比例下,纺制成两成分并列贴合的复合复丝的未拉伸丝。将其拉伸而得到的55dtex-12F的拉伸丝。将所得到的拉伸丝利用装有1m长加热器的中空热媒式加热器、平常做为混纤机使用的丝加工机实行松弛热处理,得到卷曲丝。松弛热处理的条件是加热器温度120℃,松弛率7%。所得卷曲丝的原纱性能为:纤度为55.0dtex,卷曲数(CA)为5.4个/cm,潜在显现卷曲数(CB)为13.7个/cm,收缩应力为0.194CN/dtex(峰值温度为188℃),沸水收缩率为3.4%,表观收缩率为68.0%。
将2根上述卷曲丝合并,并施行1000t/m(Z捻)的加捻。另外再使用聚酯的常规聚合物在3000m/分的纺丝速度下纺丝,将这种88dtex-24根、伸长率为160%的半拉伸丝在160℃的干热加热器中进行热定形,将此丝和沸水收缩率为12%、110 dtex-18根的聚酯常规丝通过交织喷咀实行空气交织处理,形成170 dtex-42根的聚酯差异收缩混纤丝,并追加800t/m的捻度(S捻)。将所获得的2类丝都在蒸汽中进行65℃、40分钟的捻度定形。将这2类丝在经纱和纬纱中相互间隔交替排列后使用喷水织机(WJL),织成具有平纹组织的织物。另外所用的差异收缩混纤丝的沸水收缩率为8%。
所制成的坯布的密度是经向117根/2.54cm,纬向79根/2.54cm。另外坯布中卷曲丝和聚酯差异收缩混纤丝的重量比为39∶61。将坯布在“新合纤”的标准染色、精练、松弛、预定形、碱减量、染色、整理定形工序,以标准的加工条件进行加工。加工匹布的密度是经向182根/2.54cm,纬向100根/2.54cm,与坯布相比产生的加工收缩在幅宽方向为55%,长度方向为26%。由于出现卷曲而发生的收缩带来菱形皱纹致使表面变化,伸缩和回弹优越、织物的触感也是纤细的干爽感。
为与此相比较,将一般贩卖的110dtex-36F的弹力加工丝实行1000t/m加捻的加捻丝,和做为交织原纱的、沸水收缩率为8%,165dtex-48F的常规聚酯复丝追加800t/m的捻度后的丝,在经纱和纬纱中相互间隔交替排列,在与实施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织制、染色和整理加工。对所得织物加以评价,是表面无变化、没有伸缩性、高挡感欠缺的产品。
(实施例7,比较例3)
利用与实施例6所得到的卷曲丝相同的原纱,通过JIL-7型32针30英寸双面圆针织机(福原精机制作所制造),按照双罗纹组织进行针织。针织的条件是幅宽180厘米,长度64米,重量8.9k(目付为140g/m)、纵行×横列为42.3×55,丝圈长197mm/100W。然后将所得坯布经过精练、松弛、预定形、碱减量、染色、整理定形,在通常条件下进行染色加工。
所得整理匹布的状况是幅宽115厘米、长度46.6米、重量7.4k(目付为160g/m),纵行×横列为64.6×76.8。所得到的圆形针织坯布在纵行方向和横列方向分别收缩53%和40%,出现3维卷曲。除了具备膨松性、防透亮性外,其表面还显示出以往的原纱所不具备的3维卷曲独特的外观,触感方面也有干爽的干触感。此外如表2所示,其伸缩性与以往的假捻加工丝的针织物相比很强,因而极具新颖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相对于卷曲丝中显现的卷曲数为5.4个/cm,即1.8mm/个,丝圈长为1.97mm即1个丝圈中存在1个卷曲,因而在染色加工中容易获得显现的替在卷曲数为13.7个/cm的3维卷曲效果。
为与之比较,将一般市售的55dtex-24F(2加热器假捻加工)的假捻加工丝在与实施例7相同的条件下与实施例同时进行针织和染色加工。所得针织物显示普通加工丝的外观,膨松性和防透亮性方面不具有与复丝的生丝不同的优点和高档感,且缺少伸缩性。这些结果显示在下边表2中。
表2〔测定条件〕
JIS(1018)′针织坯布测试方法,依据图解法。
·夹具距离:7.6cm
·拉伸速度:10cm/min
·走纸速度:20cm/min
·初负荷:3g
·定负荷:1.5kg伸长
(实施例8)
使用实施例6所得到的55dtex-12F的卷曲丝,制做了经编坯布。用28针单梳栉特里科经编机,2张梳栉都使用这种卷曲丝,编织成经编缎纹组织。编织条件为幅宽128.6厘米,长度433腊克,重量8.4k,纵行×横列为28.0×90.0。然后将所得坯布经坯布定形、精练、松弛、预定形、碱减量、染色、整理定形等工序,在通常条件下进行染色加工。
所得整理匹布的幅宽115厘米、长度46.6米、重量7.4k(目付为160g/m),纵行×横列为64.6×76.8。所得经编坯布在纵行方向和横列方向分别收缩24%和43%,出现3维卷曲。除了具备膨松性、防透亮性外,其表面还显示出以往不具备的3维卷曲独特的外观,触感方面也有干爽的干触感,伸缩性与以往的假捻加工丝的针织物相比很强,因而极具新颖性。
(实施例9,比较例4)
将由极限粘度为0.40的1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的低粘度成分和由极限粘度为0.7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的高粘度成分,在50∶50的重量比例下,纺制成两成分并列贴合的复合复丝的未拉伸丝,将其经普通的拉伸机进行拉伸,制成110dtex-24根的复合复丝。
根据JIS L1023′化学纤维丝测试方法,和JIS L1096′合成纤维膨松丝测试方法,测得的这种复丝的纤维性质是纤度110.6dtex,强度3.26CN/dtex,沸水收缩率4.0%,收缩应力0.357 CN/dtex。将此复丝施加1500 T/M(相当于加捻系数α=15000)的粘度,并通过65℃,40分钟的真空蒸汽定形使捻度定形。然后将这种复丝做为经纱和纬纱。制成具有斜纹变化组织的织物。此时的密度为94×76根/英寸。所得坯布在下述条件下进行染色加工,即将坯布在110℃以液流间歇方式进行松弛热处理,190℃干热状态时用针拉幅方式进行中间热定形,进行20%的碱减量后在130℃下染色。整理后匹布的密度为123×92根/英寸。
为与之比较,将一般市售的110dtex-48根的拉伸假捻丝在与实施例9相同的条件下追加捻度、织制和染色加工,并制成规格基本相同的织物。实施例9所得到的织物具有非常好的高回弹性、质轻、伸缩性好、干爽的触感。与其相比,比较例4所得到的织物由于过度追加捻度使触感变硬,回弹性和质轻感方面都远不及实施例9。
(实施例10,比较例5)
使用实施例9这种追加捻度的丝,用28针圆型针织机制成具有双罗纹组织的针织物。为与之比较,对82.5dtex-24根的普通POY低温拉伸假捻后的扭矩小的加工丝追加1200 T/M的捻度,经过捻度定形后,与实施例10相同,用28针圆型针织机制成具有双罗纹组织的针织物。所得坯布在与实施例9和比较例4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后处理。所得到的针织物中,与比较例5制成的针织物相比,实施例10制成的针织物回弹性好,有强的伸缩性,并具有质轻的特性。
(实施例11~18、比较例6~9)
将由极限粘度为0.40的10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的低粘度成分和由极限粘度为0.7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的高粘度成分,在50∶50的重量比例下,纺制成两成分并列贴合的复合复丝的未拉伸丝,拉伸后得到50dtex-12F的卷曲拉伸丝。该卷曲复合复丝的特性为纤度51.6dtex,显现卷曲数15.2个/cm,收缩应力0.441 CN/dtex(峰值温度为155℃)、纤维收缩率4.6%及表观收缩率65.2%。
使用所得到的卷曲复合复丝,做为其复合对象的原纱,并分别用普通的聚酯复丝拉伸丝、聚酯复丝与高度取向的未拉伸丝经热处理后复合而成的无扭矩丝,以及Z捻弹力加工丝,与其制成复合丝。并用这些复合丝试制了织物。
此外为加以比较,单独使用165dtex-48根的弹力加工丝,用与上述相同的织制方法得到织物(揩布)。织物组织都是2/2斜纹,坯布的密度参照
数换算布面复盖系数。染色加工通过标准的松弛、预定形、碱减量、染色和整理定形的加工条件进行。其结果显示在下面表3和表4中。
表 3
实施例11 | 实施例12 | 实施例13 | 实施例14 | 比较例6 | 比较例7 | ||
复合复丝种类 | 50dtex-12根 | 100dtex-24根 | 无 | ||||
复合对象原纱种类 | 165dtex-48根(普通半无光拉伸丝) | 170dtex-48根(普通/高取向未拉伸热处理丝) | 165dtex-48根(Z捻弹力加工丝) | ||||
卷曲复合丝制造条件 | 追加捻度方式 | 并丝:小型锭子络筒机捻丝:倍捻机 | 重绕:小型锭子络筒机捻丝:倍捻机 | ||||
加捻方向 | S | Z | S | Z | S | Z | |
加捻数(加捻系数α) | 800(11,730) | 800(13,145) | 800(10,276) | ||||
捻度定形温度 | 70℃(蒸汽) | ||||||
复合丝特性 | 伸缩复原率CR(%) | 2.1 | 2.4 | 3.0 | 3.3 | 0.2 | 0.2 |
沸水处理后中空空隙结构 | 有 | 有 | 有 | 有 | 无 | 无 | |
织物评价(感观) | 膨松感回弹性质轻感伸缩性 | ○○○○ | ○○○○ | ○○○○ | ○○○○ | ×△×× | ×△×× |
复合对象原纱的特性 | 沸水收缩率(%) | 6.8 | 7.5组成原纱82.5dtex-18根:8.087.5dtex-24根(POY):0 |
表 4
实施例15 | 实施例16 | 实施例17 | 实施例18 | 比较例8 | 比较例9 | ||
复合复丝种类 | 50dtex-12根 | 100dtex-24根 | 无 | ||||
复合对象原纱种类 | 165dtex-48根(Z捻弹性加工) | 165dtex-48根(Z捻弹性加工) | 165 dtex-48根(Z捻弹性加工) | ||||
卷曲复合丝制造条件 | 追加捻度方式 | 并丝:小型锭子络筒机捻丝:倍捻机 | 重绕:小型锭子络筒机捻丝:倍捻机 | ||||
加捻方向 | S | Z | S | Z | S | Z | |
加捻数(加捻系数α) | 800(11,730) | 800(13,023) | 800(10,276) | ||||
捻度定形温度(℃) | 70 蒸汽 | ||||||
复合丝特性 | 伸缩复原率CR(%) | 4.6 | 14.4 | 3.0 | 12.5 | 0.2 | 0.2 |
沸水处理后的中空空隙结构 | 小 | 大 | 小 | 大 | 无 | 无 | |
织物评价(感观) | 膨松感回弹性质轻感伸缩性 | ○○○○ | ◎◎◎◎ | ○○○○ | ◎◎◎◎ | △△×× | △△×× |
在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将热收缩性能不同的聚酯聚合物以并列或皮包芯的形式进行复合纺丝、并经拉伸得到聚酯复丝,再经松弛热处理后成为自身卷曲丝。使用这种自身卷曲丝制成的编织物经染色工序的再次松弛热处理,可给编织物表面带来皱纹效果这样的表面变化,并使之具有干触感和伸缩性。因而可以获得迄今为止未曾得到的具有新鲜感的编织物。
另外本发明的编织物是由中心部分存在空洞结构的复丝组成的中空结构丝织造而成,所以与以往的将聚酯复丝追加捻度后经织造、针织所得的编织物相比,除了质轻、具有伸缩性外还有优异的高回弹性,因此可以在内衣和衬衫等轻薄衣料的领域发挥其特征。
进一步,通过本发明,可以把由热收缩性不同的聚酯聚合物以并列或皮包芯的形式形成的复合丝(A)与另外的聚酯复丝(B)结合,形成复合卷曲丝。经卷曲显现处理,复合复丝(A)处于复合丝较内层并显现自身卷曲,做为复合对象的另外的聚酯复丝(B)处于丝层的较外层,因而可以形成具有中空结构,强度、挺括和柔软的膨松感,并具有伸缩性的卷曲复合丝及编程物。这种编织物不仅在套装、上装、裤子和大衣等厚衣料的领域,在内衣和衬衫等轻薄衣料的领域也会得到舒适的穿着感觉,可以期待其新的应用。
Claims (23)
1.一种卷曲丝,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至少2种热收缩性能不同的聚酯聚合物以并列或皮包芯的形式结合的复合复丝,并满足下列(a)和(b)的特性,
(a)2.5个/cm≤卷曲数(CA)≤10个/cm
(b)8个/cm≤显现卷曲数(CB)≤30个/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丝,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复丝满足下列(c)~(e)的特性,
(c)0.0882≤收缩应力(TS)(CN/dtex)≤0.221
(d)40%≤表观收缩率(SC)≤80%
(e)2%≤沸水纤维收缩率(SW)≤8%。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卷曲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2种热收缩性能不同的聚酯聚合物纺制成以并列或皮包芯形式结合的复合复丝,并将这种卷曲性复合复丝进行松弛热处理。
4.一种编织物,其特征是,它是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卷曲丝所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物,其特征是,使用纤度为30~350dtex的复合复丝。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编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复丝占构成丝重量的35%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物,其特征是,经热处理后幅宽和长度方向收缩10~60%并显现卷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显现出卷曲的卷曲丝是在加捻螺旋状复丝集合体的中心具有空洞结构的卷曲丝。
9.一种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复合复丝,该复合复丝是由加捻的螺旋状的复丝集合体组成的,且其中心具有空洞结构的复丝构成的中空结构丝所织造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中空结构丝织造的编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复丝是卷曲显现后的复合复丝。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中空结构丝织造的编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复丝是由中空丝组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由中空结构丝织造的编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复丝是在加捻系数α为3,000~30,000的范围内加捻的丝。
13.一种复合丝,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至少2种热收缩性能不同的聚酯聚合物形成的具有卷曲显现可能性的复合复丝A,与其它种类聚酯丝B一同加捻而得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是,所述的其它种类聚酯丝B是经假捻加工的聚酯丝。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丝是在与经假捻加工的聚酯丝B的扭矩的相反方向加捻的复合丝。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丝是在加捻系数α为3,000~25,000范围内加捻的丝,
这里,加捻系数α=T×D1/2,其中T为捻度(t/m),D为复合丝的纤度(dtex)。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捻系数α为3,000~20,000。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在于,它的中心具有空洞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复丝A的纤度为30~350dtex,其它种类的聚酯丝B的纤度为30~800dtex。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的复合复丝A和其它种类的聚酯丝B,复合复丝A所占的重量比为0.2≤A/(A+B)≤0.8。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丝,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复丝A所具有的显现卷曲数(CB)及收缩应力(TS)满足下式:
8≤CB(个/cm)≤30
TS(g)≥0.265 CN/dtex。
22.一种复合丝,其特征在于,它是将权利要求13~2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丝经热处理使卷曲显现后形成的。
23.一种编织物,其特征是,它是由权利要求13~2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丝构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98044/1997 | 1997-03-31 | ||
JP98044/97 | 1997-03-31 | ||
JP9804497 | 1997-03-31 | ||
JP11437297 | 1997-04-15 | ||
JP114372/97 | 1997-04-15 | ||
JP114372/1997 | 1997-04-15 | ||
PCT/JP1998/001442 WO1998044178A1 (fr) | 1997-03-31 | 1998-03-30 | Fil frise, tisse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22945A CN1222945A (zh) | 1999-07-14 |
CN1113116C true CN1113116C (zh) | 2003-07-02 |
Family
ID=26439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04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116C (zh) | 1997-03-31 | 1998-03-30 | 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复合丝及编织物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276121B1 (zh) |
EP (1) | EP0908544A4 (zh) |
CN (1) | CN1113116C (zh) |
TW (1) | TW495568B (zh) |
WO (1) | WO199804417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0341C (zh) * | 2004-12-29 | 2008-05-28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复合加工丝及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92942A (ja) * | 1999-10-22 | 2001-07-17 | Teijin Ltd | 嵩高加工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811873B2 (en) | 2000-05-31 | 2004-11-02 | Hills, Inc. | Self-crimping multicomponent polymer fiber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US6648926B1 (en) * | 2000-11-08 | 2003-11-18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Process for treating knits containing polyester bicomponent fibers |
JP4205500B2 (ja) * | 2003-06-26 | 2009-01-07 | ソロ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 中空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複合短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419549B2 (ja) * | 2003-07-18 | 2010-02-24 | 東レ株式会社 | 極細短繊維不織布および皮革様シート状物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
ES2375400T3 (es) | 2004-08-02 | 2012-02-29 | Toray Industries, Inc. | Lámina similar a la piel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la misma. |
EP1921187B1 (en) * | 2005-07-05 | 2012-07-25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Reversibly breathable woven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US7600539B2 (en) * | 2006-03-03 | 2009-10-13 | Federal-Mogul World Wide, Inc | Low profile textile wire bundler sleeve |
CN101654814B (zh) * | 2008-08-21 | 2013-03-06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并列弹性纤维及生产方法 |
CN101748542B (zh) * | 2008-12-18 | 2013-12-11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超细纤维高密度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
RU2476631C1 (ru) * | 2012-01-18 | 2013-02-27 | Василий Юльевич Жиркевич |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ая сеть |
EP2695979B1 (en) * | 2012-08-06 | 2014-10-29 | Eclat Textile Co., Ltd. | Method for knitting a windproof fabric |
JP2015196928A (ja) * | 2014-04-03 | 2015-11-09 | 東レ株式会社 | 長短複合紡績糸および織編物 |
CN108239806A (zh) * | 2016-12-23 | 2018-07-03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袋子纱 |
CN111050585B (zh) | 2018-01-16 | 2021-10-08 | 株式会社Yg化学 | 用于假发的具有梯度长度特性的连续股线及其制造方法 |
EP3546628A1 (en) * | 2018-03-27 | 2019-10-02 | Habasit AG | Fabric and abrasive products containing it |
CN113056580B (zh) * | 2018-11-27 | 2023-06-30 | 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 | 布帛和纤维制品 |
JP2022552948A (ja) * | 2019-10-16 | 2022-12-21 | 東レ株式会社 | 複合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生地複合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生地 |
FR3131926A1 (fr) * | 2022-01-18 | 2023-07-21 | Decathlon | Textile tricoté élastique, notamment en polyester(s), article d’habillement comprenant un tel textile, utilisation dudit textil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tel textile |
CN114622334B (zh) * | 2022-04-29 | 2024-01-23 | 青岛全季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透气、防紫外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124333A (zh) * | 1973-04-06 | 1974-11-28 | ||
JPS503418B1 (zh) * | 1967-06-03 | 1975-02-04 | ||
JPH0841752A (ja) * | 1994-08-01 | 1996-02-13 | Toyobo Co Ltd | ポリエステル強撚織編物 |
JPH08170248A (ja) * | 1994-12-16 | 1996-07-02 | Kuraray Co Ltd | 伸縮性織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68009A (zh) * | 1972-11-06 | 1974-07-02 | ||
JPS5137376A (en) | 1974-09-10 | 1976-03-29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Koiraa no senzairatsukakyoseisochi |
CA1107162A (en) * | 1978-01-27 | 1981-08-18 | Masayuki Tani | Spun yarn-like textured composite yarn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S5540831A (en) * | 1978-09-12 | 1980-03-22 | Toray Industries | Blended spun yarn |
JPS5725650A (en) | 1980-07-21 | 1982-02-10 | Fujitsu Ltd | Face discharge type gas discharge panel |
JPH0689495B2 (ja) | 1985-10-09 | 1994-11-09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軽量保温性布帛 |
JPH04289219A (ja) | 1991-03-18 | 1992-10-14 | Teijin Ltd | 軽量鮮明染色性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 |
JP2953539B2 (ja) | 1991-04-05 | 1999-09-27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伸縮性織物の製造方法 |
JP2652918B2 (ja) * | 1991-09-26 | 1997-09-10 | 東レ株式会社 | 複合捲縮糸及び織物 |
JPH05132856A (ja) | 1991-11-14 | 1993-05-28 | Unitika Ltd | 強撚伸縮性織物の製造方法 |
JP2570542B2 (ja) * | 1992-03-02 | 1997-01-08 | 東レ株式会社 | 複合糸および織物の製造法 |
JP2570941B2 (ja) * | 1992-03-02 | 1997-01-16 | 東レ株式会社 | 長・短複合紡績糸および織物 |
JP3648635B2 (ja) | 1992-04-10 | 2005-05-18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系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
JP3119389B2 (ja) | 1992-04-10 | 2000-12-18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系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
JP3123028B2 (ja) | 1992-07-30 | 2001-01-09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系布帛の製造方法 |
JPH06108357A (ja) | 1992-09-28 | 1994-04-19 | Unitika Ltd | 伸縮性織物の製造方法 |
JPH06108358A (ja) | 1992-09-28 | 1994-04-19 | Unitika Ltd | 伸縮性織物の製造方法 |
JPH06322661A (ja) | 1993-05-12 | 1994-11-22 | Unitika Ltd | 伸縮性織物の製造方法 |
JP2986366B2 (ja) * | 1995-04-27 | 1999-12-06 | 東レ・テキ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複合仮撚嵩高糸 |
-
1998
- 1998-03-30 WO PCT/JP1998/001442 patent/WO1998044178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8-03-30 US US09/194,532 patent/US627612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3-30 EP EP98911101A patent/EP090854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8-03-30 CN CN98800409A patent/CN111311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3-30 TW TW087104723A patent/TW49556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3418B1 (zh) * | 1967-06-03 | 1975-02-04 | ||
JPS49124333A (zh) * | 1973-04-06 | 1974-11-28 | ||
JPS5733366B2 (zh) * | 1973-04-06 | 1982-07-16 | ||
JPH0841752A (ja) * | 1994-08-01 | 1996-02-13 | Toyobo Co Ltd | ポリエステル強撚織編物 |
JPH08170248A (ja) * | 1994-12-16 | 1996-07-02 | Kuraray Co Ltd | 伸縮性織物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0341C (zh) * | 2004-12-29 | 2008-05-28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复合加工丝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276121B1 (en) | 2001-08-21 |
CN1222945A (zh) | 1999-07-14 |
TW495568B (en) | 2002-07-21 |
WO1998044178A1 (fr) | 1998-10-08 |
EP0908544A1 (en) | 1999-04-14 |
EP0908544A4 (en) | 2005-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116C (zh) | 卷曲丝及其制造方法,复合丝及编织物 | |
CN1154755C (zh) | 柔软弹力丝及其制造方法 | |
EP3556915A1 (en) | Eccentric core-sheath composite fiber and combined filament yarn | |
CN100342071C (zh) | 经编织物 | |
CN1224742C (zh) | 原丝染色丝条 | |
CN1092722C (zh) | 聚酯纤维及制造方法 | |
CN1269427C (zh) | 内衣 | |
CN1152641A (zh) | 复合变形丝,用于制造该复合变形丝的方法,用该复合变丝制作的机织和针织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变形丝的设备 | |
CN1310253A (zh) | 含聚酯纤维的混合长丝纱、皮-芯假捻纱和混纺纱 | |
CN1646745A (zh) | 具有不同缩率和出色麂装饰效应的变形纱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870833B1 (ko) | 다중 수축 폴리에스테르 고신축성 복합사 및 이를 이용한 직물의 제조방법 | |
JP4292763B2 (ja) | 複合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16188383A1 (zh) | 一种混纤加工长丝及其制备方法和织物 | |
CN1174133C (zh) | 假捻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生产装置 | |
JP2006348411A (ja) | 芯鞘複合繊維からなる捲縮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織物 | |
KR100635857B1 (ko) | 멜란지 효과가 우수한 이수축 혼섬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JP6234866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複合仮撚糸の製造方法 | |
KR102276508B1 (ko) | 위사 삽입 방식에 의해 제조되는 애슬레저용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7439960B2 (ja) | 複合繊維、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繊維製品 | |
JP2005048294A (ja) | コアーヤーン縫糸 | |
KR20040020208A (ko) | 스웨드 효과가 우수한 스웨드조 직편물 | |
JP4253467B2 (ja) | 刺繍レース用基布 | |
JP3531531B2 (ja) | 長・短繊維複合糸およびその糸を用いた織編物 | |
JP3501012B2 (ja) | 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複合糸からなる織編物 | |
JP2001089950A (ja) | 強撚織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