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406C - 压电振荡器 - Google Patents

压电振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8406C
CN1248406C CNB018020631A CN01802063A CN1248406C CN 1248406 C CN1248406 C CN 1248406C CN B018020631 A CNB018020631 A CN B018020631A CN 01802063 A CN01802063 A CN 01802063A CN 1248406 C CN1248406 C CN 12484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mentioned
circuit
starting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20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6318A (zh
Inventor
内山敏一
高梨仁
石川匡亨
保坂公司
田村智博
老沼雄一
足立武彦
泉谷昭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6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6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4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4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2Details
    • H03B5/06Modifications of generator to ensure starting of oscil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3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 H03B5/3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3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 H03B5/3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 H03B5/3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3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 H03B5/3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 H03B5/3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H03B5/364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he amplifier compri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Abstract

具备压电振子,及放大电路的压电振荡器,通过设置瞬间电压供给装置,并在施加电源电压起所需时间内对压电振子施加特定量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以缩短压电振荡器由非动作状态致振荡动作状态所需的起动时间,而于所需时间经过后,切断起动促进用电压的供给,故可得极佳相位杂音特性及频率稳定特性。

Description

压电振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压电振荡器,特别关于缩短由非动作状态至振荡动作状态的起动时间的压电振荡器。
背景技术
携带电话欲能长时间连续使用需使作为基准振荡源的石英振荡器间歇性动作以实现低费电化。
这种间歇性动作的石英振荡器由驱动开始至振荡产生所需的输出信号止所需的起动时间较短为好,而如特愿平8-51017号公报所示构成者已被实用化。
图38是上述公报记载的改善起动特性的现有石英振荡器的例的电路图。
图示的石英振荡器100,是典型的科耳皮兹(colpitts)型石英振荡器,其特征为使通过电容102连接晶体管101的基极的石英振子10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压Vcc线而构成,一般而言,使电源电压Vcc线通过较大值的电容104接地,因此石英振子103的另一端为通过电源电压Vcc线接地。
又,电阻105及电阻106是基极偏压电路,107是发射级电阻,电容108及电容109是负荷电容的一部分。
根据此构成则在施加电源电压Vcc之后与电源电压Vcc为同等电压量级的电压被施加于石英振子103,根据此则石英振子103以较高振荡量级振动,结果振荡信号达所需电平的起动时间成为短时间。
但是,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因电源电压Vcc线包含于振荡回路的一部分,包含在电源电压的噪声或通过电源电压Vcc线混入的噪声直接施加于石英振子103,导致相位噪声特性的恶化。
亦即,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00,是电源电压Vcc线与接地之间存在的电容104兼作为旁通电容器的功能,一般而言即使设置多数旁通电容器亦不可能完全除去由电源电压及电源电压Vcc线的无数处混入的噪声。
因此,该噪声,与振荡信号经由具备振荡电路的放大电路放大之后被输出将导致石英振荡器100的相位噪声特性的恶化。
上述石英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用在数字处理情况下,会因混入输出信号的噪声而在数据处理时产生位错误的问题。
另外,该振荡器组入携带电话等之时,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其它电路等的浮动电容包含于振荡电路将导致设定频率变动的问题。
亦即,振荡电路的负荷电容,除构成上述石英振荡器100的电子组件与配线图型的电容以外,尚包含搭载石英振荡器100的装置侧的电源电压Vcc线所连接的旁通电容器及浮动电容,故进行石英振荡器100的输出频率调整时需事先以假想状态设定。
但是这种调整方法,大多情况下因搭载石英振荡器的装置使用的旁通电容器的值根据机种而异,因此需对应各个装置来变更石英振荡器的调整条件,此举成为足装该振荡器的机器的生产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压电振荡电路的诸多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具良好起动特性,不会导致相位噪声特性及频率稳定度的恶化,可改善起动特性的石英振荡器。
发明的公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第1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使NPN型晶体管在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之间以顺方向连接,在上述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NPN型晶体管的基极之间插入电容连接而构成,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特定时间通过上述NPN型晶体管由电源电压Vcc线对压电振子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2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使第1NPN型晶体管在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之间以顺方向连接,在上述第1NPN型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级之间插入连接电阻,在上述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第1NPN型晶体管的基极之间以顺方向连接第2NPN型晶体管,
于上述电源电压Vcc线与该第2NPN型晶体管的基极之间插入电容连接而构成,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特定时间通过上述第1NPN型晶体管由上述电源电压Vcc线对压电振子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3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使PNP型晶体管在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之间以顺方向连接,在接地与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之间插入电容及二极管构成的并联电路连接而构成,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特定时间通过上述PNP型晶体管由电源电压Vcc线对压电振子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4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根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电压而由电源电压Vcc的施加开始时刻延迟特定时间后开始动作,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5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晶体管开关,及该晶体管开关的基极偏压电路用的分压电路,根据该分压电路的分压比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6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包含该开关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电压而由电源电压Vcc的施加开始时刻延迟特定时间后开始动作,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7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该开关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而构成,根据上述第1电容与上述第2电容的电容比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8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晶体管开关,及该晶体管开关的基极偏压电路用的分压电路,及根据上述晶体管开关的输出电压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的第2晶体管开关,根据该分压电路的分压比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9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包含该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根据上述PNP型晶体管开关的输出电压而被控制导通/截止的第2晶体管开关;根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电压而由电源电压Vcc的施加开始时刻延迟特定时间后开始动作,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10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包含该开关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根据上述晶体管开关的输出电压而被控制导通/截止的第2晶体管开关;根据上述第1电容与上述第2电容的电容比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11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包含该开关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电压而由电源电压Vcc的施加开始时刻延迟特定时间后开始动作,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在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接地之间具备与该PNP型晶体管的导通动作时刻大略同时期成为导通动作的晶体管开关。
权利要求第12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包含该开关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而构成;根据上述第1电容与上述第2电容的电容比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在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接地之间具备与该PNP型晶体管的导通动作时刻大略同时期成为导通动作的晶体管开关。
权利要求第13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包含该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射级,根据上述PNP型晶体管开关的输出电压而被导通/截止控制的第2晶体管开关;是根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电压而由电源电压Vcc的施加开始时刻延迟特定时间后开始动作,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在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接地之间具备与该PNP型晶体管的导通动作时刻大略同时期成为导通动作的晶体管开关。
权利要求第14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及包含该开关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根据上述晶体管开关的输出电压而被导通/截止控制的第2晶体管开关;是根据上述第1电容与上述第2电容的电容比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在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接地之间具备与该PNP型晶体管的导通动作时刻大略同时期成为导通动作的晶体管开关。
权利要求第15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放大电路、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晶体管开关,及该晶体管开关的基极偏压电路用的分压电路;该分压电路具备电容与电阻构成的串联电路,根据该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来控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时间,并输出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有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权利要求第16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控制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使增加集电极电流以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17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通过该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使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减少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以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18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开关电路,通过该开关电路使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减少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19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该开关控制电路是根据电容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并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减少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0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是具备第2晶体管,在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之间插入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该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3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连接,使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线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而构成,根据上述电容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并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减少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1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是具备第2晶体管,使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在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之间插入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该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3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连接,使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线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而构成,根据上述电容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并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减少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2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控制上述振荡用晶体管提高集电极电位、增加集电极电流,并使压电振子强烈激振以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23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与该振荡用晶体管共射-共基(cascode)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控制上述第2晶体管提高其集电极电位,伴随着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上升,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亦增加,根据此而使压电振子强烈激振而缩短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4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与该振荡用晶体管共射-共基(cascode)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成为导通动作,通过该开关电路使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者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提高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根据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加使压电振子强烈激振而缩短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5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与该振荡用晶体管共射-共基(cascode)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该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电容的同时,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对该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使上述开关电路进行导通动作,通过该开关电路使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者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提高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根据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加使压电振子强烈激振而缩短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6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与该振荡用晶体管共射-共基(cascode)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是使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而构成,上述开关控制电路是使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使该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连接,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接地而构成,上述开关控制电路是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对该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使上述开关电路进行导通动作,通过该开关电路使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者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提高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根据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加使压电振子强烈激振而缩短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7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与该振荡用晶体管共射-共基(cascode)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是使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而构成,上述开关控制电路是使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使该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连接,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通过电阻连接,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接地而构成,上述开关控制电路是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对该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使上述开关电路进行导通动作,通过该开关电路使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或者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并提高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根据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的增加使压电振子强烈激振而缩短起动时间。
权利要求第28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降低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并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29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降低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并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0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至少2个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之一,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1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至少具备2个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之一,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并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降低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2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至少具备2个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控制电路是具备电容的同时,根据对该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上述开关电路之一,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并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3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至少具备2个开关电路,上述开关控制电路是具备电容的同时,根据对该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上述开关电路之一,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降低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4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至少具备2个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2晶体管,在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间插入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使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而构成,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3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3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另外,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电容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5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3晶体管,在该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间插入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使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而构成,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4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4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第4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另外,使上述第4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电容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6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至少具备2个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2晶体管,在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间插入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使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阻连接而构成,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3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3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另外,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电容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7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3晶体管,在该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级间插入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使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而构成,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4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4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第4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阻连接,另外,使上述第4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电容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8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该高速起动用电路至少具备2个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2晶体管,使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插入连接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使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止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阻连接而构成,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3晶体管的同时,使该第3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另外,使上述第3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电容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39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3晶体管,使该第3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连接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使该PNP型晶体管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而构成,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具备第4晶体管的同时,
使该第4晶体管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第4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使上述PNP型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阻连接,另外,使上述第4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电容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是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根据此则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权利要求第40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及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通过电流镜电路构成的电流控制电路仅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对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及发射级电流施以控制。
权利要求第41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及2个高速起动用电路;仅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的所需时间内,上述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对上述压电振子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上述第2高速起动用电路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权利要求第42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及2个高速起动用电路;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是具备开关电路,上述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的所需时间内,通过该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的上述开关电路对上述压电振子施加电源电压Vcc作为振荡促进用电压,上述第2高速起动用电路是通过开关电路使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或发射级电阻或集电极电阻与发射级电阻旁通以增加集电极电流。
权利要求第43项的发明,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及与该振荡用晶体管串接的缓冲用晶体管;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缓冲用晶体管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第1电容连接,使该基极通过第2电容接地。
权利要求第44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同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以耗尽型P沟道FET作为开关元件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是仅在电源电压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切为导通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使提升上述压电振子的起动电流,另外,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上述开关电路切为截止动作。
权利要求第45项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振荡用晶体管、该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同时,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使耗尽型P沟道FET的基极连接电源电压Vcc线,另外使设于电源电压Vcc线与接地间的电阻与电容的串联电路的该电阻与电容的连接点连接耗尽型P沟道FET的栅极,而且使漏极·源极间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并接而构成;上述耗尽型P沟道FET是仅在电源电压投入后的所需时间内切为导通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使提升上述压电振子的起动电流,另外,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上述开关电路切为截止动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4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5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6为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
图7(a)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具备的晶体管33的基极电位的上升特性,(b)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电压的上升特性。
图8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上升特性。
图9(a)-(d)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起动特性。
图10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
图11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
图12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3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4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6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7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8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29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0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1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2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3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4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5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6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7为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
图38为现有的石英振荡器的电路构成图。
(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
以下根据实施形态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一实施形态的电路构成图。图示的石英振荡器1-1,具备以虚线包围的石英振荡电路2,及以一点虚线包围的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3。
石英振荡电路2,是一般的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电路,使一端通过电容4接地的石英振子5的另一端连接振荡用晶体管6的基极,在该基极与接地间插入连接作为负荷电容的一部分的电容7与电容8的串联电路的同时,使该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通过电阻9连接接地的晶体管6的发射级,通过电阻10与电阻11构成的基极偏压电路对基极施加适当的基极偏压的同时,使晶体管6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阻12连接而构成。
高速起动用电路3,是使集电极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进行开关动作的起动促进用的第1NPN型晶体管13(以下称晶体管13)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14连接的同时,使其基极与接地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15连接,另外,晶体管13的发射级连接石英振子5与晶体管6的连接中点A而构成。
以下说明石英振荡器1-1的动作。
石英振荡电第2电路是如上述的一般的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电路,其动作为现有者故省略说明。
电源电压Vcc施加后在电容14开始充电,其间产生充电电流,该电流成为晶体管13的基极电流,该晶体管13成导通状态(导通动作状态)。
结果,在石英振子5被施加电源电压Vcc,石英振子5瞬间被振动,结果由非动作状态到达振荡动作状态的起动时间被缩短。
另外,特定时间经过,电容14的电荷充电完了后,晶体管13的基极电流、亦即充电电流消失,晶体管13成截止动作状态,石英振子5与电源电压Vcc线成为切离状态,石英振荡电路2持续正常振荡动作。
又,二极管15,当被施加电源电压Vcc时可将晶体管13的基极与接地间保持于高阻抗状态,而在未施加电源电压Vcc状态下可促进电容14的充电电荷的放电,故不一定需要,也可取代二极管15而改用电阻。
图2是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1-2的另一实施形态。
图示的石英振荡器1-2与图1的实施形态不同的点在于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内部构成差异。
亦即,使集电极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第1NPN型晶体管13的基极与发射级通过电阻16连接的同时,使该晶体管1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发射级连接石英振子5的一方端A。
又,使集电极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第2NPN型晶体管17的发射级与上述晶体管13的基极通过电阻18连接,使晶体管17的基极与集电极通过电容14连接的同时,使该晶体管17的基极与接地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连接。
此例中,晶体管13与晶体管17以2级连接,故和图1的电路比较全体的放大倍数变大,施加于石英振子5的脉冲状电压Vcc的上升可簪大,可得更佳的起动促进效果。
又,进行开关动作的晶体管是使用PNP型,例如可为图3、图4的构成。
亦即,图3及图4的石英振荡器1-3及1-4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态,图3是晶体管以一段构成的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图4是具备晶体管以二段构成的所谓串接型缓冲电路的石英振荡器。
石英振荡器1-3及1-4的特征点为,高速起动用电路3是以PNP型晶体管19作为开关电路元件,晶体管19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晶体管19的集电极连接石英振子5的一端,在晶体管19的基极与接地间插入电容20的同时,在晶体管19的基极连接NPN型晶体管21的发射级,使晶体管21的基极与集电极接地而构成。
又,晶体管21,通过上述连接基极与集电极的构成而具备二极管的功能。
于上述构成,当施加电源电压Vcc后电容20开始充电,其间产生充电电流,该电流成为晶体管19的基极电流,该晶体管19成导通状态。
结果,因于石英振子5被施加电源电压Vcc,石英振子5瞬间振动,而由非动作状态到达振荡动作状态的起动时间被缩短。
另外,当特定期间经过,电容20的充电完了后,晶体管19的基极电流亦即充电电流消失,晶体管19-成截止动作状态,石英振子5与电源电压Vcc线为切离状态,石英振荡电路2可持续正常振荡动作。
图5是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电路图。
图示的石英振荡器1-5,具备一点虚线内的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电路2,及虚线内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
石英振荡电路2,是于振荡用晶体管22的基极,连接一端通过电容23接地的石英振子24的另一端,在基极与接地间插入作为负荷电容的一部分的电容25及电容26的串联电路,使该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与晶体管22的发射级连接的同时,在发射级与接地间连接发射级电阻27。
又,在晶体管22的集电极串接基极通过高频噪声旁通用电容28接地的晶体管29。晶体管29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之间插入定电流电路30,通过电阻31及电阻32构成的电路网对晶体管22及晶体管29施加适当的基极偏压。
在晶体管29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插入负荷电阻Rc,振荡输出由晶体管29的集电极通过直流切断用电容C取出,输出端OUT与接地间连接的电容CL及电阻RL是为与石英振荡器的使用条件一致的虚拟负荷,以下是为实验而附加。
另外,高速起动用电路3,是使PNP型晶体管33的发射级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34连接,使晶体管33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第1电容35连接的同时,使晶体管33的基极与接地通过第2电容36连接,使晶体管33的集电极与石英振子24的另一端侧通过电阻37及电阻38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
在电阻37及电阻38的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连接晶体管39的基极,使晶体管3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40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晶体管33与晶体管39构成达灵顿(Darlingt导通)连接的同时,晶体管39的发射级连接石英振子24的另一端侧。
以下根据石英振荡器1-5的电路设定方法及动作说明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又,石英振荡电路2是如上述的一般的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电路,其动作为现有故省略说明。
首先说明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基本动作。
考虑于石英振荡器1-5施加例如图6所示上升特性(上升时间100ns)的电源电压Vcc的情况,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开始后在电容35及电容36产生充电电流,故在晶体管33的基极根据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及充电电流被施加过度的基极偏压。
另外,晶体管33的发射级亦通过电阻34被施加电源电压Vcc慢在电源电压Vcc的值小的期间电流不会由发射级流向基极。
电流由发射级流向基极是在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达临限值电压(例如0.75V)以上之时,伴随此而使晶体管33开始导通动作。
晶体管33开始导通动作的时刻,如后述是由电容35与W36的分压电路所施加的基极电压的上升与发射级电压值的上升的关系来决定。
当晶体管33开始导通动作后,其间由电源电压Vcc通过晶体管33对晶体管39供给基极电流使晶体管39开始导通动作,故电源电压Vcc通过晶体管39作为起动促进用电压施加于石英振子24。
此情况下为有效、高速起动石英振荡器1-5而使石英振子24处于强烈激振保持充分的高电位,而需具备陡峭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故首先将电容35的电容值C35与电容36的电容值C36的电容比C35/C36设为特定值,并使电源电压Vcc由施加开始时刻仅延迟所需时间的时刻作为晶体管33的动作开始时刻,根据此则在电源电压Vcc到达高电位时使高速起动用电路3丂一动作。
亦即,用于决定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动作开始时刻的晶体管33的动作开始时刻,是当晶体管33的发射级电压Ve的值到达晶体管33的基极电压Vb与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的临限值电压Veb(=0.75V)的和以上(Ve Vb+(临限值电压0.75V)的时刻。
又,相对于电容35的电容值C35将电容36的电容值C36设为越小,则在晶体管33的基极根据电容35与电容36的分压比产生高电位,故由电源电压Vcc开始至到达Ve Vb+(临限值电压0.75V)为止需要长时间,可延迟晶体管33的动作开始时刻。
图7是确认电容35与电容36的值的比与晶体管33的导通动作开始时刻的关系用的仿真结果。
首先,图(a)是将电容35的值固定为C35=5pF,将电容36的值C36设为3pF与15pF的情况下的晶体管33的基极(接地间)电压Vb与发射级(接地间)电压Ve及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对基极电压Vb当电容36的值越小电压上升越快,对发射级电压Ve则在晶体管33成导通的前不论C36=3pF或15pF均与电源电压Vcc具略同一的上升特性。
如上述欲使晶体管33成导通动作需将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设为0.75V以上,当晶体管33为截止动作状态时未流通发射级电流,故如上述发射级电压略与电源电压Vcc同一电位。
此亦如图7(a)所示,例如C36=15pF时的发射级电压Ve的曲线在电源电压Vcc投入起至约40ns之间具备与电源电压Vcc略同一的上升特性可理解。
如上述,晶体管33的为导通是如图7(a)所示在发射级电压Ve与基极电压Vb的差的电压为0.75V以上的时刻,但如上述发射级电压Ve不受电容36的值的影响两者具略同一的上升特性,相对于此,基极电压Vb的上升特性在电容36设为较大的15pF时其上升特性变延迟,而满足基极间的临限值电压为0.75V以上的条件。
详言的如后述,晶体管33的导通动作开始时刻,当C36=15时为40ns,当C36=5pF时约为80ns,由图7(a)的结果亦可理解该结果。
如上述说明般,可根据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任意延迟晶体管33的导通动作开始时刻,亦即任意延迟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动作开始时刻并在电源电压Vcc到达高电位状态时使高速起动用电路3动作。
图7(b)是针对电容36的电容值为3pF、4pF、7pF、15pF的情况下的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Veb=Ve-Vb)的上升特性仿真的结果,特性A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3pF,特性B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4pF,特性C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7pF,特性D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15pF的情况下的Veb的上升特性。
又,电源电压Vcc为2.8V,其上升特性在电路的电源投入开始时刻起至到刀定电压Vcc=2.8V止的时间约为100ns,其它各组件值,电容35为5pF,电阻34为1kΩ,电阻37为1kΩ、电阻38为10kΩ,电阻40为200Ω。
如图示,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到达临限值电压(0.75V)的时间Teb当电容36的值越大时越短,电容36为3pF时Teb约为83ns,4pF时Teb=72ns,7pF时Teb=55ns,15pF时Teb=41ns。
其理由亦可由上述图7(a)的说明理解。
又,图7(a)的晶体管晶体管33的发射级电压Ve的上升特性,的所以在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Ve-Vb)略大于临限值电压的时刻起变为与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不一致,乃因晶体管33开始导通动作而流通发射级电流产生电阻34的电压降,使发射级电压Ve降低的故。
又,如上述在决定晶体管33的动作开始时刻时,可不考虑电阻34的端子间电压V34。
但是,石英振荡器1-5高速起动用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最适当设定条件,除考虑晶体管33的动作时刻以外,较好将晶体管33的集电极电流值设于良好平衡状态。
亦即,如图7(b)所示,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不论电容36为3pF-15pF的任一条件在电源电压Vcc到达规定值以前需达使晶体管33设为导通动作必要的临限值电压0.75V,但为对次段的晶体管39供给充分的基极电流以使产生所需大量的集电极电流而产生脉冲式高电位的起动促进用电压,较好伴随晶体管33的导通动作对晶体管33供给充分的集电极电流。
相对于此,仅着眼于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动作开始时刻的延迟而将电容36设为必要以上的小电容时,晶体管33的基极电压成为高电位部分将缩小电阻34间的电压,根据此则即使Veb大于临限值电压,因为晶体管33未流通充分的集电极电流,供至晶体管39的基极电流少的同时无法产生足够的集电极电流,起动促进用电压的上升特性将钝化。
反的,电容36设为必要以上的大电容时,在电源电压Vcc未上升至足够高电位状态下高速起动用电路3成为导通动作,导致无法施加足够高电位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图8是上述现象说明用的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的差异对起动促进用电压的上升特性的差异的仿真结果。图5的电路中的晶体管39的发射级电压,使电容35的电容值C35固定为5pF,特性A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3pF,特性B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4pF,特性C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7pF,特性D为电容36的电容值C36=15pF的情况。
又,该特性,是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电压Veb的上升特性与图7(b)所示为相同,构成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其它要素的设定条件是和图6的说明使用者相同。
如图8所示,起动促进用电压,当其上升电容比C35/C36越大,由电源电压Vcc的施加开始时刻延迟的程度越大,故在电源电压Vcc在充分上升状态下使高速起动用电路3动作可产生高电位的起动促进用电压,但以特性A及特性B比较由上升开始时刻至到达1.5V所需时间时,特性A(C36=3pF)需约28ns,特性B(C36=4pF)约需20ns,特性B较特性A具快约8ns的上升特性。
此乃因特性A与特性B比较过度延迟动作的结果,电源电压Vcc的大部分浪费在基极电压Vb,电阻16的端子间电压成低电压,在晶体管33无法产生较大的集电极电流,伴随此而在晶体管39无法产生大的集电极电流,导致无法产生具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又,特性D(C36=7pF)及特性E(C36=15pF),是在电源电压Vcc未达足够高电位的阶段高速起动用电路3开始动作故无法获得具陡峭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图9是上述特性A-特性E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差异造成的石英振荡器1-5的振荡起动特性的仿真结果,图9(a)是施加特性A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情况,图9(b)是施加特性B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情况,图9(d)是施加特性E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情况。
如图所示,起动促进用电压为特性A的情况下,石英振荡器1-5到起动状态所需时间(起动时间)为0.500ms,特性B的情况下起动时间为0.475ms,特性C的情况下起动时间为0.525ms,特性D的情况下起动时间为0.575ms,由上述可知电容36的电容值C36=4pF威最适合石英振荡器1-5高速起动。
由上述说明亦可知,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根据每一电路存在最适值,晶体管33的发射级·基极间施加临限值以上的电压Veb,而且,通过满足高速起动用电路3充分动作的条件设定,可产生具有陡峭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结果可使石英振荡器1-5高速起动。
又,仅以不具有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石英振荡电路2构成的石英振荡器中,起动时间约为1.2ms,与其比较可知,起动促进用电压不论在特性A-特性E的任一情况下均较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可获得更高速起动特性。
又,根据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可自由设定起动时间,故可根据石英振荡器1-5的使用条件或电路条件对应必要的石英振荡器的起动时间。
图10-12的电路图是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另一实施形态。
图10的石英振荡器1-6的特征在于,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开关用晶体管33的集电极与晶体管39的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晶体管41(或二极管)接地的构成,例如,具备电源断电时对晶体管39的基极等产生的负电压放电的效果。
图11的石英振荡器1-7的特征在于:高速起动用电路3中,在电源电压Vcc线与石英振子24的另一方端之间顺向连接NPN型晶体管24,在电源电压Vcc线与接地之间插入电容35与电容36的串联电路的同时,连接该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与晶体管24的基极,且将逆向连接的二极管25并接于电容36而构成。
图12的石英振荡器1-8,是图10的变形例,高速起动用电路3中,在电源电压Vcc线与石英振子24的另一方端之间顺向连接NPN型晶体管42,使电源电压Vcc线与晶体管42的基极通过电阻44与电容45的串联电路连接,且使晶体管42的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43接地而构成。
关于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动作开始时刻的设定,舆图10、11的石英振荡器可藉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舆图12的石英振荡器1-8则可根据电阻44与电容45的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分别决定。
又,上述说明中是以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较慢时,通过将电容36的电容值设为较小,以实现石英振荡器1的起动特性的高速化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亦可为例如图13-图15的构成。
石英振荡器1-9、1-10、1-11,当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钝化为例如约1us的情况下,图5的电路中需使电容36构成大电容值并使晶体管33的基极电压的上升特性变为陡峭,但大电阻值难以由集成电路构成的缺点需解决。
亦即,图13的石英振荡器1-9,其特征为在图5的电路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中,另外在电容35、36的连接中点与接地之间以顺方向连接PNP型晶体管46的同时,在电源电压Vcc线与接电间插入电容47与电容48的串联电路,另外于该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连接晶体管46的基极,设定电容47与电容48的电容比并使晶体管33的导通动作开始时刻与晶体管46的导通动作开始时刻略同步。
如图13所示于具有附加电路的石英振荡器1-9,电源投入后于所需时间内晶体管46成导通动作,通过此使晶体管33的基极电流的一部分流通,因此与电容36的电容值设为大电容者实质上相等。
因此,晶体管39的基极电压具有陡峭上升特性,伴随此晶体管22的基极电压亦具有陡峭上升特性。
图14的石英振荡器1-10,其与图5的石英振荡器1-5的差异在于,使晶体管33的集电极通过电容49接地的同时,使晶体管39的基极及晶体管50的基极连接晶体管33的集电极,使晶体管50的发射级通过电容51与电容52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的同时,使晶体管50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33的基极而构成的点。
于石英振荡器1-10,电容51与电容52成为晶体管50的发射级负荷,晶体管50成导通动作状态时,可使晶体管50与晶体管39的基极电压上升至接近电源电压附近。
又,电容51,当电源电压Vcc达特定值时,可使高速起动用电路3设为截止动作状态。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10,可根据电容35与电容36的电容比对晶体管33供给基极电流,对晶体管33供给集电极电流,该集电极电流的一部分作为基极电流供至晶体管50的基极的时刻中,晶体管50作为晶体管33的基极电流流通的通路。
根据此则即使电容36不用较大值的情况下亦可在晶体管33的基极流通较大的基极电流,可在晶体管33产生较大的集电极电流,通过晶体管39可对石英振子24施加具有陡峭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又,图15的石英振荡器1-11,是使晶体管3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53接地的同时,在晶体管33的集电极连接NPN型晶体管54的基极,使晶体管54的集电极通过电容55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发射级接地,在晶体管54的集电极连接PNP型晶体管56的基极的同时,使晶体管56的发射级接电源电压Vcc,使集电极通过电阻57接地,使晶体管56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39的基极而构成。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11,是根据电容35与电容36的分压比在由电源电压Vcc施加起至所需时间内使晶体管33成导通动作。
伴随此,晶体管54的基极电压上升,晶体管54成导通动作,伴随此晶体管56成导通动作。
电容55,用于将晶体管56的基极电压保持于接近电源电压的值,并在晶体管54成为导通动作状态的前使晶体管56不成为导通动作。
晶体管54成导通动作状态时,晶体管54作为晶体管56的基极电流流通知通路,可在晶体管33的基极流通较大的基极电流。
此时,在上述特定期间经过之间电源电压Vcc亦往高电位移动,故在晶体管39通过晶体管56被供给具有陡峭上升特性的大量的基极电流,由电源电压Vcc线通过晶体管39可对石英振子24施加具有陡峭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以上是以具备于石英振子的一端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的构成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的石英振荡器为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亦可为以下构成的石英振荡器。
亦即,图16-25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态的电路图。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形态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如图16所示,石英振荡器1-12,具备虚线包围的石英振荡电路2,及一点虚线包围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
石英振荡电路2,为一般的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其构成已如上述,和图5的石英振荡器具有相同机能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高速起动用电路3-1,具备使用例如第2晶体管58作为开关元件的开关电路,及使集电极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第3晶体管59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60连接,而且使晶体管59的基极与接地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61连接而构成的开关控制电路62,另外,为使晶体管58的基极与晶体管59的发射级通过电阻63连接而构成,使晶体管58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22的发射级。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12的动作。
又,石英振荡电路2,如上述为一般的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故省略其动作说明。
首先,施加电源电压Vcc之后,在电容60开始充电,而以产生的充电电流作为基极电流使晶体管59动作,根据此则晶体管59的发射级电流通过电阻63供至晶体管58的基极,晶体管58成导通动作,故在晶体管22,发射级·接地间成为低阻抗,伴随此产生较大的发射级电流进而产生较大的集电极电流·
之后,因较大的集电极电流而产生较大的基极电流使石英振子24强烈激振,故石英振荡器1-12可高速起动·
另外,电源电压Vcc施加经过所需时间后,电容60的充电完了而不产生充电电流使晶体管59成为非动作状态,晶体管58的基极电流的供给停止,晶体管58成非动作状态(截止动作状态),故在高速起动用电路3-1不产生消费电流情况下石英振荡电路2可维持正常振荡动作。
又,二极管61,在施加电源电压Vcc状态下,使晶体管59的基极与接地间保持高阻抗状态,而于未施加电源电压Vcc状态下,晶体管59的基极成为负电位,故可使电容60的电荷放电。
亦可取代二极管61而改用较大值的电阻,特别是以集成电路构成时,难以半导体电路构成较大值的电阻,故较好使用二极管。
又,需交流切断晶体管58与振荡电路时可构成图17的电路。
亦即,图17是本发明兹石英振荡器的另一实施形态。
图示的石英振荡器1-13的特征为,第1晶体管22的发射级与第2晶体管5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64连接的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石英振荡电路2,石英振荡电路2的振荡回路中的信号不致于分流至晶体管58,可维持稳定的振荡动作。
又,图18的石英振荡器1-14,具备虚线包围的石英振荡电路2,及一点虚线包围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其构成如下。
又,石英振荡电路2,为一般的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其构成如图5的石英振荡器,故省略说明。
高速起动用电路3-1,具备使作为开关电路的第5晶体管58的PNP型晶体管65的发射级与电源电压Vcc线连接,使基极与晶体管59的集电极连接的同时,使晶体管65的基极与接地通过电阻63连接,使晶体管59的基极通过电容60连接电源电压Vcc线的同时,使基极与接地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61连接而构成。
又,2点虚线包围者为开关控制电路62。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14的动作。
又,石英振荡电路2,如上述为一般的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故省略其动作说明。
施加电源电压Vcc之后,在电容60开始充电,而以产生的充电电流作为基极电流被供至晶体管59,根据此则通过成为导通动作的晶体管60使晶体管65的基极与接地连接,伴随此使晶体管65设为导通动作而使晶体管22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晶体管65连接。
根据此则晶体管22的集电极电位相等于电源电压Vcc,伴随此而在晶体管22产生较大的集电极电流,故在不变动振荡回路的一部分的电容9的端子间阻抗的情况下可使石英振子24强烈激振,故石英振荡器1-14可于短时间达起动状态。
电源电压Vcc施加经过所需时间后,电容60的电荷被充分充电,伴随此而使充电电流消失,使晶体管59成为非动作状态,晶体管65成为截止动作状态,电阻11作为晶体管5的集电极电阻的功能,结果,通过高速起动用电路3-1在不产生消费电力情况下石英振荡器1-14可维持正常振荡动作。
图19及20的石英振荡器1-15、1-16的特征点,是和图5的石英振荡器同样,石英振荡电路具备串接的缓冲电路,使第4晶体管29串接于晶体管22的同时,舆图19的石英振荡器1-15中,晶体管65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22的集电极,图20的石英振荡器1-16中,晶体管65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29的集电极而构成。
该构成的石英振荡器,高速起动用电路3-1具有上述功能,故具备极佳起动特性。
图21-23的石英振荡器1-17至1-19的特征点为,开关控制电路62具备的晶体管59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上述67连接而构成的点。
根据这种构成,二极管61产生的漏电流作为晶体管59的基极电流而在晶体管65的发射级·集电极间产生电流的情况下,石英振荡电路2的振荡动作状态成为不稳定,为回避此则即使产生漏电流使晶体管59动作的情况下,集电极电流由电源电压Vcc线内存列电阻67供至晶体管59,故需防止晶体管65的不必要的动作。
又,上述本发明的说明中是以具备2种构成,亦即连接晶体管22的发射级,或者连接晶体管22的集电极或晶体管29的集电极构成的高速起动用电路的石英振荡器为例,但如图24或25所示使用合并该2种高速起动用电路而构成的高速起动用电路来构成石英振荡器亦可。
亦即,首先,图24的石英振荡器1-20,是于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的PNP型晶体管65的基极连接开关控制电路62内的晶体管59的集电极,晶体管59的基极与电源通过电容60连接的同时,基极与接地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61连接,另外,晶体管59的发射级与晶体管58的基极通过电容63连接,晶体管58的发射级接地而构成。
晶体管58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22的发射级的同时,晶体管65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22的集电极。
又,图25的石英振荡器1-21,是于图24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2中,使晶体管58的集电极与晶体管22的发射级通过电阻64连接而构成,根据此则晶体管58的导通动作的同时,可防止振荡回路与晶体管58的交流导通。
又,虽未图示,图19-23的石英振荡器亦构成如图24或25的石英振荡器的构成,使用图19-23的高速起动用电路与图16或17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合并构成的高速起动用电路来构成石英振荡器亦可。
图26及27是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另一实施形态。
图26的石英振荡器1-22具备虚线包围的石英振荡电路2,及一点虚线包围的第2高速起动用电路3-3。
石英振荡电路2,是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和图5的石英振荡器具相同机能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高速起动用电路3-3,具备2点虚线包围的开关控制电路62,及虚线包围的电流控制电路68。
开关控制电路62,是于集电极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晶体管69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连接电容70的同时,在该基极与接地之间插入晶体管71作为逆向连接的二极管。
电流控制电路68,是使电流镜连接的PNP型晶体管72及晶体管73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各个基极及晶体管7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74及顺方向连接的晶体管75接地,而且,连接发射级接于电源电压Vcc线的PNP型晶体管76的基极,使晶体管72的集电极连接电流镜连接的晶体管77及晶体管78的基极及晶体管78的集电极,使各个晶体管的发射级接地。
晶体管75的基极与开关控制电路62具备的晶体管69的发射级通过电阻79连接,晶体管76的集电极与晶体管2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80连接,晶体管77的集电极与晶体管22的发射级通过电阻81连接。
又,例如将电阻74设定为使暂时供至后述的电流控制电路68的上述集电极电流,发射级电流的值大于石英振荡电路2的正常的集电极电流及发射级电流的值。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22的动作。
又,石英振荡电路2,如上述为一般的科耳皮兹型振荡电路,故省略其动作说明。
首先,施加电源电压Vcc之后,在电容70开始充电,以该期间产生的充电电流作为晶体管69的基极电流使晶体管69成导通动作状态,根据此则晶体管75被供给基极电流,晶体管75成导通动作状态。
晶体管73通过W74及晶体管75接地,故在晶体管73产生较大值的集电极电流的同时,与该电流等值的集电极电流产生于晶体管72及晶体管76及晶体管77及晶体管78,晶体管22的集电极电流及发射级电流暂时由电流控制电路68控制。
根据此则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的特定期间内晶体管22被供给较正常时的偏压设定条件更大的集电极电流及发射级电流,因而产生较大值的基极电流,伴随此石英振子24被强烈激振使非动作状态到达振荡动作状态的起动时间被缩短。
另外,特定期间经过后,电容70的充电稳,充电电流消失的同时,高速起动用电路3-3的机能被停止,而且高速起动用电路3-3的电压供给端(晶体管76的集电极、晶体管77的集电极)与石英振荡电路2成非导通状态,石英振荡电路2可维持正常振荡动作状态。
又,即使不使用上述串接的放大电路,而于图27所示石英振荡器1-23的晶体管1段构成的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器2连接高速起动用电路3-3而构成亦可。
又,上述二极管71在施加电源电压Vcc状态下,为促进电容70的放电,此例中将晶体管构成为二极管,但亦可使用一般的二极管。
又,上述说明中,是以具备振荡回路侧连接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或振荡段放大电路侧连接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至高速起动用电路3-3的任一构成的石英振荡器为例做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亦可构成具备振荡回路侧连接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与振荡段放大电路侧连接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至高速起动用电路3-3的双方的石英振荡器。
亦即,例如图28的石英振荡器1-24是于图1的石英振荡器具备图18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图29的石英振荡器1-25则于图2的石英振荡器具备图18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1。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因具备2个高速起动用电路,和具备1个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情况比较,石英振子可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强烈激振,故石英振荡器可高速起动。
又,图30是本发明的石英振荡器的另一实施形态。
图示的石英振荡器1-26,是以图5的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器作为振荡电路,其构成特征为在电源电压Vcc线与晶体管29的基极之间插入电容82。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26,与电源电压Vcc投入同时产生的在电容82的充电电流被供至晶体管29的基极的连接点C。故连接点C的电位暂时等于电源电压Vcc,晶体管29的基极及晶体管22的基极以及石英振子24可被供给大电流,可实现高速起动。
此时,供至连接点C的电流的一部分分流至电容28,但因电容82的作用连接点C的电流增加量的效果较大,和现有电路比较起动特性不会劣化。
另外,在正常振荡动作状态,电源电压Vcc含有的噪声及基极偏压电路捵生的热噪声被供至连接点C,但该噪声会通过电容28分流至接地,故不会与振荡信号重叠导致使石英振荡器1-26的噪声特性劣化。
起动特性与噪声特性的平衡可根据电容82的电容值C82与电容28的电容值的电容比C82/C28自由设定,重视起动特性时电容比设为较大,重视噪声特性时电容比设为较小即可。
又,皮尔斯(Pierce)型石英振荡器可构成如下。
亦即,图31的石英振荡器1-27,是使振荡用晶体管83的基极连接石英振子84的一方端子的同时,在电源电压Vcc与接地之间插入电阻85与电阻86的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连接先前的基极,在基极与接地之间插入电容87的同时,在基极与电源电压Vcc之间插入电容88。
石英振子84的另一方端子通过电容89接地的同时,使振荡电路的输出端OUT的晶体管83的集电极,与一端连接电源电压Vcc的电阻90的另一方端子连接,使晶体管83的发射级通过电阻91连接而构成。
又,使电容88通过电源电压线及旁通电容92接地使电容87与电容88构成交流并联电路,另外,以电容87与电容88的合成电容值作为振荡电路的负荷电容的同时,将电容87与电容88的比设为电容87∶电容88=6∶4。
此时,因石英振子84的振荡信号量级与负荷电容的阻抗值成比例,故上述负荷电容事先设为较小值,并使与晶体管83的基极电流重叠的石英振子84的振荡信号于全区域处于晶体管83的A级放大动作区域内。
又,电阻85、86、90、91亦设为可使晶体管83处于A级放大动作区域内。
以下说明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27的动作。
首先,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在电容88被开始充电至终了的期间,充电电流由电源电压Vcc供至石英振子84的一方端子,电源电压Vcc与石英振子84等同于直接连接的构成,结果和以分割电源电压Vcc而成基极电压作为起动电压(起动电流源)的现有构成比较,可利用高电压的电源电压Vcc作为大起动电流发生源,石英振子84可强烈激振,伴随此使石英振荡器1-27高ムメ起动。
之后,当电容88的充电完了后充电电流即不流通,起动电流的流通路径的电容88仅作为负荷电容的一部分而移至正常振荡动作状态。
亦即,根据上述负荷电容的阻抗值即晶体管83的动作点的设定条件,石英振子84产生低量级的振荡信号,而且晶体管83为A级放大动作,故石英振荡器1-27可以输出正弦波信号的最佳条件继续维持振荡。
又,由输出端OUT,使晶体管83的集电极电流感应至石英振子84的正弦波振荡信号,故可得正弦波信号。
上述石英振荡器1-27,如上述是使负荷电容的一部分的电容88用于起动时的起动电流的的路径,具备在振荡电路起动时与正常时之间不会产生负荷电容的变化,频率跳动等的频率变动亦不致发生的优点。
另外,上述电容C87:电阻C88设为6:4的情况下,可得起动特性与输出信号波形同时均衡化的较佳石英振荡电路,但只要电容C87:电阻C88设为3:7致7:3的范围内即可得实用的起动特性与输出信号波形的同时,产生电源电压鬓动时,例如和仅以电容88构成全负荷电容者比较,负荷电容的变动小,可得较佳的频率稳定度。
又,构成图32-35的石英振荡器亦可。
图32-34的石英振荡器是均具备频率控制机能,图32的石英振荡器1-28与图30的构成的差异点为,电容89设为可变电容组件93的同时,在石英振子84的另一方端子通过电阻94连接频率控制信号输入端子Vco,使先前的另一方端子与输出端OUT通过直流切断用电容95连接而构成。
图33的石英振荡器1-29与图30的构成的差异点为,取代电容89改由电容96连接石英振子84的另一方端子,以连接电容96与可变电容组件93的串联电路的同时,在电容96与可变电容组件93的连接中点通过电阻94连接频率控制信号输入端子Vco。
图34的石英振荡器1-30与图30的构成的差异点为,取代电容87改由电容96连接石英振子93的另一方端子,以连接电容96与可变电容组件93的串联电路的同时,在电容96与可变电容组件93的连接中点通过电阻94连接频率控制信号输入端子Vco。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电路中,只需将负荷电容的设定条件根据上述条件设定即可得和图31的构成同等的机能。
图35的石英振荡器1-31的特征为,在电源与接地之间插入第3的电容95与第1电阻96的串联电路,使发射级接于电源的PNP型晶体管97的基极与先前的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连接的同时,,使PNP型晶体管97的集电极与接地通过第2电阻98连接,使石英振子84的一方端子与接地之间通过电容87与FET99的串联电路使FET99的源极端子接地般连接,使FET99的栅极端子与PNP型晶体管97的基极连接而构成。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31,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电容95产生充电电流期间,PNP型晶体管97的基极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PNP型晶体管97处于非动作状态,根据此则FET99的栅极电位=0V故FET99成非动作状态。
此时,因FET99为非动作状态,电容87与FET99的串联电路成高阻抗状态,石英振子84可输出高振荡量级信号,结果,石英振荡器1-31可得较佳起动特性。
电容95的充电电流停止后的正常振荡动作状态中,PNP型晶体管97与FET99同时动作,先前的串联电路的阻抗因FET99的阻抗部分而降低,根据此则石英振子可输出所需低量级的振荡信号。
又,压电振子是以石英振子为例做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用所有压电振子构成振荡器。
上述具备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构成中是使用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器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亦可适用皮尔斯(Pierce)型石英振荡器等其它所有构成的压电振荡器。
又,高速起动用电路3-1是使用双极性晶体管的构成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亦可使用图36、37所示MOSFET晶体管。
亦即,图36、37是使用MOSFET晶体管作为开关电路元件,图36的石英振荡电路2为科耳皮兹型石英振荡器1-32,图37的石英振荡电路2为皮尔斯(Pierce)型石英振荡器1-33。
高速起动用电路3-1,是使耗尽型P沟道MOSFET晶体管58的基极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栅极通过电容60设置的同时,通过电阻61连接电源电压Vcc线,漏极·源极间并接于晶体管22或晶体管83的发射级电阻27,或91.
上述构成的石英振荡器1-32、1-33,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的特定期间内在晶体管22产生大电流的集电极电流及发射级电流,根据此则石英振子24可强烈激振,结果石英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可缩短。
又,作为开关晶体管的基极偏压电路的分压组件使用电容的构成并不限于此例,例如集成电路或半导体组件等具备同等机能者亦可使用。
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压电振荡电路,通过设置瞬间电压供给装置,并在施加电源电压起所需时间内对压电振子施加特定量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以缩短压电振荡器由非动作状态致振荡动作状态所需的起动时间,而于所需时间经过后,切断起动促进用电压的供给,故可得极佳相位杂音特性及频率稳定特性。

Claims (14)

1.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5)、振荡用晶体管(6)、及高速起动用电路(3);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使第1NPN型晶体管(13)在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压电振子(5)的一端之间以顺方向连接,并在上述第1NPN型晶体管(13)的基极与发发射级之间插入连接电阻,在上述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第1NPN型晶体管(13)的基极之间以顺方向连接第2NPN型晶体管(17),并在上述电源电压(Vcc)线与该第2NPN型晶体管(13)的基极之间插入连接电容(14)而构成,在电源电压(Vcc)投入起至对上述电容(14)充电终了为止的特定时间通过上述第1NPN型晶体管(13)由上述电源电压(Vcc)线对压电振子(5)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
2.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5)、放大电路(6)、及高速起动用电路(3);该高速起动用电路,是使PNP型晶体管(19)在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压电振子(5)的一端之间以顺方向连接,在接地与上述PNP型晶体管(19)的基极之间插入由电容(20)及二极管(21)构成的并联电路连接而构成,在电源电压(Vcc)投入起至上述电容(20)产生发电电流的特定时间通过上述PNP型晶体管(19)由电源电压Vcc线对压电振子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
3.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具有压电振子(24)与放大电路(22)的压电振荡电路(2)、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24)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该高速起动用电路(3)具备:PNP型晶体管管(33),将电源电压(Vcc)线与上述压电振荡电路(2)的振荡回路的一部分连接的晶体管(39),及构成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基极偏压电路的电容;通过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集电极与上述晶体管(39)的基极的连接,使上述晶体管(39)控制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ON/OFF,伴随上述电容的充电动作使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ON动作延迟;该高速起动用电路(3),是根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电压而输出具有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4.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24)、振荡用晶体管(22)、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24)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该高速起动用电路(3)包含: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33),该PNP型晶体管(33)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35),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的第2电容(36),在压电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集电极·发射级而构成,通过将上述第2电容(36)的值设为大于上述第1电容(35)的值,使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较电源电压(Vcc)的投入时刻延迟,据此,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3)可对上述振荡电路施加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5.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24)、振荡用晶体管(22)、及在电源电压(Vcc)投入后对上述压电振子(24)的一端施加所需电平的起动促进用电压的高速起动用电路(3);该高速起动用电路(3)包含:第1PNP型晶体管开关(33),第2NPN型晶体管(39),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的第1电容(35),及该基极与接地之间之第2电容(36);在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之间以顺方向插入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33)的集电极·发射极,使第2NPN型晶体管(39)的发射极连接于压电振荡器的振荡电路而构成,
通过将上述第2电容(36)的值设为大于上述第1电容(35)的值,使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动作较电源电压(Vcc)的投入时刻延迟,据此,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3)可对上述振荡电路施加较上述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性具更陡峭的上升特性的起动促进用电压。
6.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24)、振荡用晶体管(22)、该振荡用晶体管(22)的发射级电阻及集电极电阻,及高速起动用电路(3-2);该高速起动用电路(3-2)具备至少2个开关电路及开关控制电路(62),上述开关电路之一具备第2晶体管(58),于该第2晶体管(58)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插入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另一方的开关电路具备PNP型晶体管(65),使该PNP型晶体管(65)的发射级连接电源电压(Vcc)线,使上述PNP型晶体管(65)的集电极连接上述振荡用晶体管(22)的集电极,另外,上述开关控制电路(62)具备第3晶体管(59)的同时,使该第3晶体管(59)的发射级通过电阻连接上述第2晶体管(58)的基极,使上述第3晶体管(59)的集电极连接上述PNP型晶体管(65)的基极,另外,使上述第3晶体管(59)的基极与电源电压(Vcc)线通过电容(60)连接的同时,使该基极通过逆向连接的二极管接地而构成,根据电源电压(Vcc)投入后所需时间内对上述电容(60)充电时产生的充电电流控制上述开关电路的导通/截止动作,通过连接上述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以降低该发射级电阻的两端间的阻抗,而且上述开关电路的另一方,连接上述集电极电阻的两端间,通过降低上述集电极电阻间的电位而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22)的集电极电流,缩短上述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在上述所需时间经过后停止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的控制并降低上述振荡用晶体管(22)的集电极电流至所需的值。
7.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5)、振荡用晶体管(6)、及2个高速起动用电路(3,3-1);仅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的所需时间内,上述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3)对上述压电振子(5)施加起动促进用电压,上述第2高速起动用电路(3-1)增加上述振荡用晶体管(6)的集电极电流。
8.一种压电振荡器,其特征为具备:压电振子(5)、振荡用晶体管(6)、及2个高速起动用电路(3,3-1);上述高速起动用电路具备开关电路,上述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3)仅在电源电压(Vcc)施加后的所需时间内,通过该第1高速起动用电路(3)具备的开关电路对上述压电振子(5)施加电源电压(Vcc)作为振荡促进用电压,上述第2高速起动用电路(3-1)是通过开关电路使上述振荡用晶体管(6)的集电极电阻或发射级电阻或集电极电阻与发射级电阻旁通以增加集电极电流。
9.一种压电振荡器,其包含高速起动电路及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包含压电谐振器及放大电路,其中,该高速起动电路包括:
旁路晶体管开关,其旁路该振荡电路的预定电路部分,
控制晶体管开关,其进行该旁路晶体管开关的导通/截止控制,及
电容,其连接到该控制晶体管开关的基极;
该高速起动电路运行,使得在施加电源电压(Vcc)与完成向该电容进行电荷充电之间的预定时间长度中,按照该电荷充电的充电电流被提供到该控制晶体管开关,因而启动该控制晶体管开关及该旁路晶体管开关的导通操作;及
通过该导通操作改变该振荡电路的操作状态,暂时性地增加流经该压电振荡器的电流,以强迫该压电谐振器振荡,因而使得该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更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该高速起动电路由第1NPN晶体管及第2NPN晶体管构成,该第1NPN晶体管是该旁路晶体管,而该第2NPN晶体管是该控制晶体管,且构成为,使得:
该第1NPN晶体管以顺向极性被连接于该电源电压(Vcc)线与该压电谐振器的一端之间,
一个电阻被插入并连接于该第1NPN晶体管的基极及发射极之间,
该第2NPN晶体管以顺向极性被连接至电源电压(Vcc)线与该第1NPN晶体管的基极之间,及
该电容被插入并连接于该电源电压(Vcc)线及该第2NPN晶体管的基极之间;且其中:
在施加了电源电压(Vcc)后,经由该第1NPN晶体管从电源电压Vcc线施加预定时间长度的起动高速电压至压电谐振器,,因而,暂时增加流动于压电谐振器中的电流,以强迫压电谐振器振荡,因而使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更快。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该高速起动电路依据电源电压(Vcc)的上升及在施加电源电压(Vcc)后的预定时间长度,所输出的起动高速电压具有较电源电压(Vcc)的上升特征更陡的上升特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该放大电路包含振荡晶体管、第2高速起动电路、及用于该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及
该集电极电阻被插入并连接在该第2高速起动电路中的第2旁路晶体管开关的集电极及发射极之间;
其中该第2高速起动电路包含:
第2控制晶体管开关的基极及该电源电压(Vcc)线是经由第2电容加以连接,及
该第2控制晶体管开关的集电极及该第2旁路晶体管开关的基极连接在一起,且其中:
依据该第2电容的充电电流,控制该第2控制晶体管开关的导通/截止操作,在施加电源电压(Vcc)后,该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端由该第2旁路晶体管开关所连接一个预定的时间长度,以增加该振荡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因而,暂时增加流于该压电谐振器中的电流,以强迫该压电谐振器振荡并缩短该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时间,并在该预定时间长度后,由该第2高速起动电路进行的控制被停止及该振荡晶体管开关的集电极电流被降低到所需要的水平。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该放大电路包含振荡晶体管及该高速起动电路及第2高速起动电路;
该高速起动电路在施加电源电压(Vcc)后,经由该高速起动电路所提供的的该旁路晶体管开关,施加一预定时间长度的电源电压(Vcc)至该压电谐振器,作为振荡加速电压;及
该第2高速起动电路在施加电源电压(Vcc)后,利用该第2高速起动电路中所提供的旁路晶体管开关旁路集电极电阻或发射极电阻或集电极与发射极电阻,在预定时间长度增加集电极电流。
14.一种压电振荡器,包含高速起动电路及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包含压电谐振器与放大电路,该高速起动电路包括:
单个的NPN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具有旁路晶体管开关的功能,该旁路晶体管开关在电源电压(Vcc)线与压电谐振器的一端之间呈顺向极性,及
连接到该单个的NPN晶体管的基极的电容,
且该单个的NPN晶体管旁路该振荡电路的预定电路部分、提供该电源电压(Vcc)线的电容及该NPN晶体管的基极,且其中
在该预定时间长度,起动高速电压经由该NPN晶体管,由电源电压(Vcc)线被施加至该压电谐振器,因而,暂时增加流动于压电谐振器中的电流,以强迫该压电谐振器振荡,并使该压电振荡器的起动更快。
CNB018020631A 2000-07-17 2001-07-17 压电振荡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484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16582 2000-07-17
JP21658200 2000-07-17
JP216582/00 2000-07-17
JP245093/00 2000-08-11
JP2000245093 2000-08-11
JP2000273520 2000-09-08
JP273520/00 2000-09-08
JP297465/00 2000-09-28
JP2000297465 2000-09-28
JP60689/01 2001-03-05
JP2001060689 2001-03-05
JP2001143866 2001-05-14
JP143866/01 2001-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318A CN1386318A (zh) 2002-12-18
CN1248406C true CN1248406C (zh) 2006-03-29

Family

ID=27554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20631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8406C (zh) 2000-07-17 2001-07-17 压电振荡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91424B2 (zh)
EP (1) EP1303037A4 (zh)
JP (3) JP2009239972A (zh)
KR (1) KR100845638B1 (zh)
CN (1) CN1248406C (zh)
WO (1) WO2002007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2842A (ja) * 2002-05-13 2003-11-21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発振器
US8895298B2 (en) 2002-09-27 2014-11-25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cell separation and uses thereof
CN1698262A (zh) * 2003-03-06 2005-11-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晶体振荡电路
US7180369B1 (en) 2003-05-15 2007-02-2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aseband filter start-up circuit
JP4543946B2 (ja) 2005-01-28 2010-09-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起動回路
JP2006279608A (ja) * 2005-03-29 2006-10-12 Epson Toyocom Corp 圧電発振器
US20070196820A1 (en) 2005-04-05 2007-08-23 Ravi Kapu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richment and alteration of cells and other particles
US8921102B2 (en) 2005-07-29 2014-12-30 Gpb Scientific,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richment and alter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other particles
JP4788269B2 (ja) * 2005-09-29 2011-10-05 エプソントヨコム株式会社 圧電発振器
JP4668085B2 (ja) 2006-02-16 2011-04-1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JP2008136032A (ja) * 2006-11-29 2008-06-12 Epson Toyocom Corp 圧電発振回路
US7482888B1 (en) * 2007-07-12 2009-01-27 Zerog Wireless, Inc. Fast startup resonant element oscillator
JP4524326B2 (ja) * 2008-05-13 2010-08-18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水晶発振器
FR2937413B1 (fr) * 2008-10-22 2010-11-26 Sagem Defense Securite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capteur a resonateur vibrant a demarrage rapide
JP4792098B2 (ja) * 2009-04-16 2011-10-12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感知装置
CN103178781B (zh) * 2011-12-23 2016-03-16 苏州麦格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的泛音晶体振荡器
DE102015207454A1 (de) * 2015-04-23 2016-10-27 Dr. Johannes Heidenhain Gmbh Schaltnetzteil zur Versorgung eines Umrichters
US10897240B2 (en) 2018-01-15 2021-01-1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w power transmitter oscillator circuits and methods
CN111934621B (zh) * 2020-09-25 2020-12-2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小负载情况的振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3456A (en) * 1977-07-25 1979-02-22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Oscillation circuit
JPS5467358A (en) * 1977-11-08 1979-05-30 Kinsekisha Lab Ltd Bias circuit for piezooelectric oscillator
JPS54183256U (zh) * 1978-06-14 1979-12-26
JPS5913902B2 (ja) * 1978-07-19 1984-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超音波液体霧化装置
US4282496A (en) * 1979-08-29 1981-08-04 Rca Corporation Starting circuit for low power oscillator circuit
JPS5975706A (ja) * 1982-10-25 1984-04-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振動子型発振回路
FR2539466B1 (fr) 1983-01-13 1986-01-31 Caillau Ets Collier de serrage
JPS59137611U (ja) * 1983-03-07 1984-09-13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発振回路
JPS59214305A (ja) * 1983-05-19 1984-12-04 Toshiba Corp 相補mos型発振回路
JPS6010901A (ja) * 1983-06-30 1985-01-21 Toshiba Corp 発振回路
JPS61287303A (ja) * 1985-06-14 1986-12-17 Hitachi Ltd 水晶発振回路
JPH0712773B2 (ja) * 1986-02-17 1995-02-15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制御装置
JPS62225006A (ja) * 1986-03-27 1987-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振回路
JPS62225004A (ja) * 1986-03-27 1987-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振回路
JPS63187412A (ja) * 1987-01-28 1988-08-03 Fujitsu Ltd 薄膜磁気ヘツドの製造方法
JP2596438B2 (ja) * 1988-02-05 1997-04-02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発振器
JPH02113606A (ja) * 1988-10-21 1990-04-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発振回路
US4871982A (en) * 1988-10-28 1989-10-03 Dalla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ow-voltage oscillator with separate startup mode
JPH02122705A (ja) * 1988-10-31 1990-05-10 Nec Corp 低消費電流型cmos水晶発振回路
JPH02277317A (ja) * 1989-04-18 1990-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振回路
JP2832378B2 (ja) * 1989-08-31 1998-12-09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発振器
JPH03238905A (ja) * 1990-02-16 1991-10-24 Hitachi Ltd 発振回路
JP2607304B2 (ja) * 1990-07-10 1997-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H0484503A (ja) * 1990-07-27 1992-03-17 Nec Corp 圧電発振器
JPH0548331A (ja) * 1991-08-12 1993-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圧制御発振器
JPH0563446A (ja) * 1991-08-31 1993-03-12 Nippon Dempa Kogyo Co Ltd 圧電発振器
JPH0657742A (ja) * 1992-03-31 1994-03-01 Hazama Gumi Ltd 連壁部材の継手防護方法及び継手防護部材
JP3253386B2 (ja) * 1992-12-24 2002-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摩擦帯電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320473A (ja) * 1993-05-11 1994-11-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多関節マニピュレータ
JPH0818337A (ja) * 1994-06-28 1996-01-19 Murata Mfg Co Ltd Fsk変調器
JP3048921B2 (ja) * 1996-04-23 2000-06-05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水晶発振回路
JPH1075119A (ja) * 1996-08-29 1998-03-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発振器
JPH10303641A (ja) * 1997-04-23 1998-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発振器及び無線機
JPH11220328A (ja) * 1998-01-30 1999-08-10 Kinseki Ltd 圧電発振回路
JPH11317623A (ja) 1998-05-01 1999-11-16 Seiko Epson Corp 圧電発振器、発振器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発振器調整方法
US6057742A (en) * 1998-06-01 2000-05-02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Low power oscillator having fast start-up times
JP2000332537A (ja) * 1999-05-24 2000-11-30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圧電発振回路
US6320473B1 (en) * 1999-09-30 2001-11-20 Stmicroelectronics, Inc. Integrated oscillator circuit apparatus with capacitive coupling for reducing start-up voltage
US6191662B1 (en) * 1999-11-30 2001-02-20 Intel Corporation Self-start circuits for low-power clock oscillators
JP2001185952A (ja) * 1999-12-24 2001-07-06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圧電発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35433A1 (en) 2002-09-26
WO2002007302A1 (fr) 2002-01-24
JP2009239971A (ja) 2009-10-15
JP4922361B2 (ja) 2012-04-25
KR100845638B1 (ko) 2008-07-10
EP1303037A1 (en) 2003-04-16
JP2009239972A (ja) 2009-10-15
JP4922360B2 (ja) 2012-04-25
CN1386318A (zh) 2002-12-18
EP1303037A4 (en) 2005-04-20
KR20020064760A (ko) 2002-08-09
US6791424B2 (en) 2004-09-14
JP2009239970A (ja) 200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8406C (zh) 压电振荡器
CN1252914C (zh) 差动电路、放大电路及使用它们的显示装置
CN1301588C (zh) 温度补偿型振荡器
CN1295872C (zh) 半导体装置
CN1302610C (zh) Dc-dc变换器
CN100336066C (zh) 电阻值计算方法
CN1790912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CN1263228C (zh) 高频开关、高频开关·放大电路及移动体通信终端
CN1310426C (zh) 半导体电路
CN1397106A (zh) 高频放大器及混频器
CN1820415A (zh) 能够防止振荡输出泄漏的雷达振荡器
CN1826691A (zh) 多电源电压半导体器件
CN1595796A (zh) 差分放大器及数据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CN1858981A (zh) 电源调整电路及半导体器件
CN1184546C (zh) 电子电路、半导体装置、电子装置及钟表
CN1239982C (zh) 数据处理系统
CN1402356A (zh) 纵向结构的半导体器件
CN1629760A (zh) 使输出电压稳定化的电流放大电路和具备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23607A (zh) 用于生成高频电磁振荡的振荡器电路
CN1266839C (zh) 设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驱动电路的半导体装置
CN1494213A (zh) 斩波型比较器
CN1246958C (zh) 预失真线性化电路
CN1578120A (zh) 高频放大电路及采用该电路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311636C (zh) 驱动电路
CN1822495A (zh) 差动电路、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及使用它们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EPSON TOYOCOM CORP.; TAKEHIKO ADACH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TOY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TAKEHIKO ADACHI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Adachi Takehiko

Patentee after: Epson Toyocom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patentee before: Adachi Takehiko

Patentee before: Toy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IKO EPSON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EPSON TOYOCOM CORP.

Effective date: 201202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1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after: Adachi Takehiko

Patentee after: Seiko Epso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Adachi Takehiko

Patentee before: Epson Toyocom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