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042A -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 Google Patents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042A
CN112136042A CN201980031881.4A CN201980031881A CN112136042A CN 112136042 A CN112136042 A CN 112136042A CN 201980031881 A CN201980031881 A CN 201980031881A CN 112136042 A CN112136042 A CN 112136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oor
cover member
rotation axis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18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6042B (zh
Inventor
平冈友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85399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213604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36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6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G01N30/6047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with supporting means;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1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 B01D15/14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ed to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26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 B01D15/4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as mobile phase or elu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01N2030/326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pum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收容容器包括框体及双开门。框体具有开口并且收容用于流体色谱仪的设备。双开门中的门包括框架构件及盖体构件。框架构件包括上框架部及下框架部。上框架部及下框架部以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且在转动轴线上彼此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框体。盖体构件构成为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框架构件且在门封闭时覆盖开口一部分。在上框架部与下框架部之间形成有空间。

Description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背景技术
在液相色谱仪及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等流体色谱仪中,使用用于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column)的供给装置。作为此种供给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于液相色谱仪的送液装置。
所述送液装置包括框体及两个柱塞泵(plunger pump)。两个柱塞泵分别具有泵压头(pump head)及泵体(pump body),且以泵压头朝向框体的前表面侧的方式收容于框体内。在框体的前部,以能够开闭或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有开闭盖体,以便可开闭框体内部的泵压头收容部。由此,使用者可在开闭盖体打开的状态或开闭盖体被拆卸的状态下,从框体的外部触及各柱塞泵的泵压头。由此,对各柱塞泵进行零件更换等维护。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7/12225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送液装置中,在设置开闭盖体作为相对于框体能够开闭的门的情况下,使用者在打开所述门的状态下进行各柱塞泵的维护。这时,若泵压头位于门的转动轴线附近,则用于维护的作业空间受到门的限制。由此,维护的作业性降低。
在所述维护时,期望以维护中使用的工具不干涉门的程度确保作业空间。为了充分确保泵压头的维护的作业空间,需要在框体内将泵压头配置在与门的转动轴线相隔得远的位置。在此情况下,柱塞泵的布局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并且框体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能够在框体内提高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抑制所述设备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及框体的大型化。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包括:框体,具有开口且收容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以及门,以封闭及开放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方式设置于框体,门包括: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且在转动轴线上彼此隔开;以及盖体构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且在门封闭时覆盖至少一部分区域,且在第一框架部与第二框架部之间形成有空间。
根据所述流体色谱用的设备收容结构,使用者可通过打开门而经由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框体内的设备的维护。并且,在设备的维护时,使用者可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拆卸盖体构件。在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之间形成有空间。由此,可将在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用作用于设备的维护的作业空间。因此,即使在框体的内部空间中在门的转动轴线附近配置设备的情况下,所述设备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也得到抑制。
其结果,能够在框体内提高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抑制所述设备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及框体的大型化。
(2)也可以是:门还包括框架连结部,所述框架连结部连结第一框架部中远离转动轴线的部分与第二框架部中远离转动轴线的部分。
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可一体地处理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由此,盖体构件相对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3)也可以是: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第一角度限制部,所述第一角度限制部在盖体构件安装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的状态下,限制门的打开角度不超过第一打开角度。
在此情况下,即使在使用者无意中操作门的情况下,也防止门被打开超过第一打开角度。由此,可防止门与设置在框体周边的其他构件的干涉。
(4)也可以是:形成有第二角度限制部,所述第二角度限制部在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拆卸了盖体构件的状态下,限制第一框架部的打开角度不超过比第一打开角度更大的第二打开角度。
在此情况下,即使在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拆卸了盖体构件的状态下使用者无意中操作第一框架部的情况下,也防止第一框架部被打开超过第二打开角度。由此,可防止第一框架部与设置在框体周边的其他构件的干涉。
并且,由于第二打开角度比第一打开角度更大,因此使用者可通过从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拆卸盖体构件,来确保用于维护的作业空间更大。
(5)也可以是:盖体构件能够转变为相对于第一框架部以预定的位置关系连结的固定状态、以及相对于第一框架部能够滑动的滑动状态,且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引导部,引导盖体构件能够向一个方向滑动;以及滑入配合(snap fit)机构,在利用引导部而处于能够滑动状态的盖体构件相对于第一框架部成为预定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将盖体构件卡止于第一框架构件而使盖体构件转变为固定状态。
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可在门被打开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盖体构件相对于第一框架部的装卸。
(6)也可以是: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第一铰链(hinge)及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以位于转动轴线上的方式设置于框体,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分别以利用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而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框体,且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构成为,当门的打开角度处于预定的基准角度时,产生用于将门的打开角度保持为所述基准角度的保持力。
在此情况下,由于以处于基准角度的状态保持门的打开角度,因此违背使用者的意愿打开门或关闭门的情况得到抑制。
(7)也可以是:在沿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盖体构件以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方式延伸,第一端部比第二端部更靠近转动轴线,盖体构件的厚度随着从比第一端部更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向第一端部靠近而减小。
在此情况下,在门的打开角度变化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在转动轴线附近,盖体构件绕转动轴线转动而所需的空间减少。由此,能够抑制盖体构件在转动轴线附近与其他构件干涉,并且增大门的打开角度。
(8)也可以是: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包括用于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的泵装置。
在此情况下,在流体色谱用的送液装置的框体内,泵装置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并且,泵装置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及框体的大型化得到抑制。
(9)也可以是: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包括移动相流经的流体相关设备,在流体相关设备连接配管,所述配管构成移动相的流路的一部分,且门的一部分形成配管通路部,所述配管通路部在门封闭时使框体的内部空间与框体的外部连通。
在此情况下,可经由配管通路部从框体的内部向框体的外部引出配管。并且,可从框体的外部经由配管通路部将配管引入至框体的内部。
(10)也可以是: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配管保持部,所述配管保持部在门封闭时在门的内侧将配管保持于框体。
在此情况下,由于配管由配管保持部保持于框体,因此流体相关设备的维护的作业性因配管而降低的情况得到抑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框体内提高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抑制所述设备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及框体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的送液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的(a)是表示双开门开放的状态的送液装置的前部放大平面图,图2的(b)是表示双开门开放的状态的送液装置的前视图。
图3的(a)是表示门中从框架构件拆卸了盖体构件的状态的送液装置的前部放大平面图,图3的(b)是表示门中从框架构件拆卸了盖体构件的状态的送液装置的前视图。
图4的(a)是对图3的框架构件从与其内表面相向的位置观察的图,图4的(b)是沿图4的(a)的箭头C的方向观察框架构件的图,图4的(c)是图4的(a)的D-D线剖面图。
图5的(a)是对图3的盖体构件从与其内表面相向的位置观察的图,图5的(b)是沿图5的(a)的箭头E的方向观察盖体构件的图,图5的(c)是图5的(a)的F-F线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框架构件向框体的安装状态及盖体构件向框架构件的安装方法的外观立体图。
图7的(a)是对在框架构件安装有盖体构件的门从与其内表面相向的位置观察的图,图7的(b)是沿图7的(a)的箭头G的方向观察门的图,图7的(c)是图7的(a)的H-H线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门角度限制机构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框架角度限制机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收容容器中所设的配管通路部的送液装置的前部放大平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收容容器中所设的配管保持部的送液装置的前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通过门的盖体构件的形状而获得的效果的图。
图13是表示包括图1的送液装置的液相色谱仪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设备收容结构的基本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备收容结构的一例,说明液相色谱仪的送液装置中所使用的收容容器。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的送液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送液装置10具有如下的结构:在收容容器100的内部收容有多个(本例中为两个)泵装置PP及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等。收容容器1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包括框体110及双开门120。框体110包括上壁部110a、下壁部110b、其中一侧壁部110c、另一侧壁部110d及端面壁部110e。
上壁部110a及下壁部110b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其中一侧壁部110c及另一侧壁部110d形成为将上壁部110a及下壁部110b的其中一侧部及另一侧部分别加以连接并且彼此相向。端面壁部110e与上壁部110a、下壁部110b、其中一侧壁部110c及另一侧壁部110d正交,并且将上壁部110a、下壁部110b、其中一侧壁部110c及另一侧壁部110d的端部加以连接。
框体110在与端面壁部110e相向的部分具有开口OP。双开门120包括门120A、120B。门120A以封闭及开放开口OP之中从其中一侧壁部110c到开口OP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的区域(以下称为其中一开口区域)的方式,设置于其中一侧壁部110c。门120B以封闭及开放开口OP之中除了其中一开口区域以外的区域(以下称为另一开口区域)的方式设置于另一侧壁部110d。
在利用门120A将其中一开口区域封闭时及开放时,如图1中粗的一点划线的箭头A所示,门120A绕转动轴线LA转动。转动轴线LA在其中一侧壁部110c附近沿上下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在利用门120B将另一开口区域封闭时及开放时,如图1中粗的一点划线的箭头B所示,门120B绕转动轴线LB转动。转动轴线LB在另一侧壁部110d附近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送液装置10之中的双开门120及其周边部分设为送液装置10的前部,将送液装置10之中的端面壁部110e及其周边部分设为送液装置10的后部。并且,将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朝向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方向设为送液装置10的前方,将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朝向送液装置10的后部的方向设为送液装置10的后方。
两个泵装置PP分别具有如下的结构:在一个泵体PB,组装有未图示的一个驱动马达及两个泵压头PH。在各泵装置PP中,在两个泵压头PH内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两个柱塞。驱动马达通过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接受电力,而对两个泵压头PH内的两个柱塞进行驱动(双柱塞(double plunger)方式)。由此,各柱塞在泵压头PH内往返移动。
各泵装置PP在收容容器100的内部,以两个泵压头PH位于送液装置10的前部,泵体PB位于比两个泵压头PH更靠送液装置10后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在双开门120封闭时,各泵压头PH与双开门120的内表面接近。
在具有所述结构的送液装置10中,为了实现稳定的移动相的送液,需要对各泵装置PP进行零件更换等维护。在此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打开双开门120而经由开口OP触及各泵压头PH。
图2的(a)是表示双开门120开放的状态的送液装置10的前部放大平面图,图2的(b)是表示双开门120开放的状态的送液装置10的前视图。另外,在图2及后述的图3中,省略与各泵装置PP连接的配管的图示。
如图2所示,在双开门120开放时,多个泵压头PH的大部分经由开口OP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露出。但是,如图2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当在位于转动轴线LA附近的泵压头PH的前方存在门120A的一部分时,所述泵压头PH的整体不向前方露出。在此情况下,对泵压头PH的维护的作业性显著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门120A主要由框架构件200及盖体构件300构成。框架构件200是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所形成的单一构件,盖体构件300是例如由树脂所形成的单一构件。
框架构件200以能够绕转动轴线LA转动的方式,利用后述的门安装件90(图6)而设置于其中一侧壁部110c。盖体构件300形成为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框架构件200且在门120A封闭时覆盖开口OP的其中一开口区域。
在门120A中,在门120A打开的状态下从框架构件200拆卸盖体构件300。图3的(a)是表示门120A中从框架构件200拆卸了盖体构件300的状态的送液装置10的前部放大平面图,图3的(b)是表示门120A中从框架构件200拆卸了盖体构件300的状态的送液装置10的前视图。
如图3的(b)所示,在拆卸了盖体构件300的状态下,在转动轴线LA上几乎不存在构成门120A的构件。因此,如图3的(b)中空心箭头所示,位于转动轴线LA附近的泵压头PH的整体向前方露出。因此,所述泵压头PH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得到抑制。并且,在此情况下,在框体110内,可与转动轴线LA的位置无关地确定泵压头PH的配置。由此,能够在框体110内提高泵压头PH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抑制框体110的大型化。以下,说明门120A的结构的详细情况。
[2]框架构件20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框架构件200之中在门120A封闭时朝向框体110的内方(送液装置10的后方)的面称为框架构件200的内表面,将在门120A封闭时朝向框体110的外方(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面称为框架构件200的外表面。
图4的(a)是对图3的框架构件200从与其内表面相向的位置观察的图,图4的(b)是沿图4的(a)的箭头C的方向观察框架构件200的图,图4的(c)是图4的(a)的D-D线剖面图。
如图4的(a)所示,框架构件200主要由上框架部220、下框架部230及框架连结部240构成。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具有大致棱柱形状,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
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各自的一端部作为铰链安装部210发挥功能。在铰链安装部210形成有用于插入后述的铰链HI(图6)的铰链插入孔211。并且,在铰链安装部210设置有角度限制部212。角度限制部212用于限制框架构件200的打开角度不超过后述的第二打开角度β(图9)。关于角度限制部212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描述。
如图4的(b)所示,在上框架部220之中朝向上方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引导槽221及第二引导槽222。在图4的(b)中,为了容易理解第一引导槽221及第二引导槽222的形状,对第一引导槽221及第二引导槽222分别标注点图案及影线。第一引导槽221及第二引导槽222的从上框架部220的上端面到底面的距离(深度)互不相同。第一引导槽221的深度比第二引导槽222的深度更大。
第一引导槽221形成为从上框架部220的另一端部朝向一端部(铰链安装部210)延伸比较短的距离。第一引导槽221除了前端部以外,未形成隔着底面的两个内侧面中的其中一个内侧面,而是在框架构件200的外表面上开放。第二引导槽222形成为从第一引导槽221的前端部进一步延伸比较长的距离直至铰链安装部210附近的位置。与第一引导槽221同样,第二引导槽222除了前端部以外,未形成其中一个内侧面,而是在框架构件200的外表面上开放。在第一引导槽221与第二引导槽222之间形成有阶差部ST。
在下框架部230之中朝向下方的部分,与上框架部220之中朝向上方的部分同样地形成有第一引导槽231及第二引导槽232。第一引导槽231及第二引导槽232的从下框架部230的下端面到底部的距离(深度)互不相同。第一引导槽231的深度比第二引导槽232的深度更大。
下框架部230的第一引导槽231及第二引导槽232的结构与上框架部220的第一引导槽221及第二引导槽222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第一引导槽231与第二引导槽232之间形成有阶差部ST。
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的另一端部利用具有大致长板形状的框架连结部240而彼此连结。在上下方向的框架连结部240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口241。因此,如图4的(a)、图4的(c)所示,与框架连结部240的其他部分的宽度相比,框架连结部240的中央部的水平方向的宽度小。所述框架连结部240的中央部作为卡止于后述的滑入配合机构SF(图5)的被卡止部242发挥功能。
[3]盖体构件30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盖体构件300之中在门120A封闭时朝向框体110的内方(送液装置10的后方)的面称为盖体构件300的内表面,将在门120A封闭时朝向框体110的外方(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面称为盖体构件300的外表面。
图5的(a)是对图3的盖体构件300从与其内表面相向的位置观察的图,图5的(b)是沿图5的(a)的箭头E的方向观察盖体构件300的图,图5的(c)是图5的(a)的F-F线剖面图。
如图5的(a)所示,盖体构件300主要由盖部310、上壁部320及下壁部330构成。如图5所示,盖部310具有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缓缓弯曲并且向一方向延伸。在盖部310之中的水平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角度限制部319。角度限制部319用于限制门120A的打开角度不超过后述的第一打开角度α(图8)。关于角度限制部319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描述。
如图5的(a)、图5的(b)所示,上壁部320具有从盖部310的上缘向朝向盖部310的内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板形状。在上壁部320的一部分设置有切口329,所述切口329在门120A(图1)封闭时形成后述的配管通路部130(图10)。下壁部330具有与上壁部320相同的形状。
上下方向的上壁部320及下壁部330间的尺寸比从图4的上框架部220的上端面到图4的下框架部230的下端面的尺寸稍大。由此,盖体构件300的上壁部320及下壁部330能够从上下方向夹入框架构件200。
在上壁部320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多个(在本例中为四个)突起部BS1、BS2以隔开间隔排列在直线上的方式形成。四个突起部BS1、BS2中的一个突起部BS1与其他三个突起部BS2相比,从上壁部320的下表面到前端的距离(高度)大。在下壁部330的上表面,以与形成在上壁部320的下表面的一个突起部BS1及三个突起部BS2分别相向的方式,朝向上方突出的一个突起部BS1及三个突起部BS2以隔开间隔排列在直线上的方式形成。各突起部BS1的高度与图4的第一引导槽221、231的深度大致相等,各突起部BS2的高度与图4的第二引导槽222、232的深度大致相等。
以连接彼此相向的上壁部32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与下壁部33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具有大致长板形状的盖体连结部340。
在盖体连结部340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能够卡止图4的被卡止部242的滑入配合机构SF。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滑入配合,是指分别包括卡止部及被卡止部的两个构件的连结方法,是利用被卡止部及卡止部之中至少一个构件的弹性变形对两个构件进行固定的方法。
如图5的(a)、图5的(c)所示,本例的滑入配合机构SF包括弹性变形部pf0及两个突起部pf1、pf2。弹性变形部pf0具有板形状,从盖体连结部340朝向盖部310的角度限制部319延伸一定距离。两个突起部pf1、pf2以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向弹性变形部pf0的内方突出。位于弹性变形部pf0的前端的突起部pf1具有与另一个突起部pf2相向的卡止面es。
在向框架构件200(图4)安装盖体构件300时,通过弹性变形部pf0发生弹性变形,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42(图4)被引导至两个突起部pf1、pf2之间。在拆卸盖体构件300时,通过弹性变形部pf0发生弹性变形,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42(图4)从两个突起部pf1、pf2之间脱离。以下,说明盖体构件300相对于框架构件200的安装及拆卸的详细情况。
[4]盖体构件300相对于框架构件200的安装及拆卸
对于盖体构件300向框架构件200的安装方法,与框架构件200向框体110的安装状态一起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框架构件200向框体110的安装状态及盖体构件300向框架构件200的安装方法的外观立体图。首先,对框架构件200向框体110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框体110的其中一侧壁部110c的前端部,以使其中一侧壁部110c朝向前方延长的方式,固定着具有大致长板形状的门安装件90。在本例中,门安装件90是金属制的单一构件,但是也可为树脂制的单一构件。在门安装件90的上端部附近及下端部附近,分别设置有铰链安装部93。各铰链安装部93形成为从门安装件90延伸至开口OP的前方的空间。在铰链安装部93的前端形成有贯通孔。
上框架部220的铰链安装部210定位在上方的铰链安装部93的上表面上,下框架部230的铰链安装部210定位在下方的铰链安装部93的下表面上。在这种状态下,在上框架部220的铰链插入孔211(图4)及门安装件90的上方的铰链安装部93的贯通孔中插入了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铰链HI。并且,在下框架部230的铰链插入孔211(图4)及门安装件90的下方的铰链安装部93的贯通孔中插入了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铰链HI。各铰链HI设置成其轴心位于转动轴线LA上。由此,框架构件200利用上下的铰链HI而能够绕转动轴线LA转动地安装于门安装件90。
在向框架构件200安装盖体构件300时,如粗虚线的空心箭头所示,使用者使盖体构件300以沿着框架构件200的外表面靠近转动轴线LA的方式移动。
具体地说,使用者以利用盖体构件300的上壁部320与下壁部330从上下方向夹入框架构件200的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的方式,使盖体构件300的内表面贴近于框架构件200的外表面上。此外,使用者将形成于图5的上壁部320的多个突起部BS2配置于图4的上框架部220的第二引导槽222内,同时将形成于图5的下壁部330的多个突起部BS2配置于图4的下框架部230的第二引导槽222内。并且,使用者将形成于图5的上壁部320的突起部BS1配置于图4的上框架部220的第一引导槽221内,同时将形成于图5的下壁部330的突起部BS1配置于图4的下框架部230的第一引导槽221内。然后,使用者使盖体构件300贴近于转动轴线LA。
在此情况下,在各个第二引导槽222、232中,盖体构件300的多个突起部BS2与所述第二引导槽222、232的至少一个内侧面抵接。并且,在各第一引导槽221、231中,盖体构件300的多个突起部BS2与所述第一引导槽221、231的至少一个内侧面抵接。由此,相对于框架构件200,以预定的姿势且能够向朝向转动轴线LA的方向滑动地引导盖体构件300。
如上所述,通过盖体构件300以预定的姿势朝向转动轴线LA移动,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42(图4)与盖体构件300的滑入配合机构SF(图5)接触。并且,通过盖体构件300进一步移动,滑入配合机构SF的弹性变形部pf0(图5)以靠近盖部310的方式弹性变形,被卡止部242被引导至两个突起部pf1、pf2之间。然后,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42被滑入配合机构SF的卡止面es(图5)卡止。并且,这时,盖体构件300的上下的突起部BS1(图5)与在框架构件200的上下的槽内所形成的阶差部ST抵接。
如上所述,盖体构件300利用滑入配合机构SF卡止并固定于框架构件200。由此,完成盖体构件300向框架构件200的安装。
图7的(a)是对在框架构件200安装有盖体构件300的门120A从与其内表面相向的位置观察的图,图7的(b)是沿图7的(a)的箭头G的方向观察门120A的图,图7的(c)是图7的(a)的H-H线剖面图。在图7的(a)、图7的(b)中,为了容易理解框架构件200及盖体构件300的形状,以粗实线及粗虚线表示框架构件200,以细实线及细虚线表示盖体构件300。
如图7的(a)、图7的(c)所示,在盖体构件3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的状态下,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42配置于滑入配合机构SF的两个突起部pf1、pf2之间,且卡止于前端的突起部pf1的卡止面es。由此,盖体构件300向远离转动轴线LA(图6)的方向(远离框架构件200的方向)的滑动受到限制。
并且,如图7的(a)、图7的(b)所示,盖体构件300的上下的突起部BS1与在框架构件200的第一引导槽221、231的前端部形成的阶差部ST抵接。由此,盖体构件300向朝向转动轴线LA(图6)的方向的滑动受到限制。
如图7的(a)、图7的(b)所示,在盖体构件3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的状态下,形成于上壁部320的多个突起部BS2中的一个位于上框架部220的第二引导槽222的前端部。形成于上壁部320的突起部BS1位于第一引导槽221的前端部。并且,形成于下壁部330的多个突起部BS2中的一个位于下框架部230的第二引导槽232的前端部。形成于下壁部330的突起部BS1位于第一引导槽231的前端部。由此,盖体构件300向与框架构件200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正交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上所述,在盖体构件3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的状态下,盖体构件300相对于框架构件200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可一体地处理框架构件200与盖体构件300,因此门120A的开闭动作稳定化。
在从框架构件200拆卸盖体构件300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滑入配合机构SF的突起部pf2朝向盖部310压入。在此情况下,弹性变形部pf0以靠近盖部310的方式弹性变形,框架连结部240的被卡止部242从滑入配合机构SF脱离。由此,滑入配合机构SF与被卡止部242的卡止状态解除。在此基础上,使用者使盖体构件300相对于框架构件200向远离转动轴线LA的方向滑动。由此,可容易地从框架构件200拆卸盖体构件300。
[5]门120A及框架构件200的打开角度的限制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00中设置有门角度限制机构,所述门角度限制机构用于在盖体构件3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的状态下,限制门120A的打开角度不超过预定的第一打开角度α。门角度限制机构由设置于图5的盖体构件300的角度限制部319及分别设置于图6的两个铰链安装部93的门用角度限制部构成。
图8是用于说明门角度限制机构的图。如上所述,在盖体构件300的一端部形成有角度限制部319。如图8的(a)所示,在盖体构件3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的状态下,角度限制部319处于远离转动轴线LA的位置。因此,当门120A打开时,如图8的(a)中粗实线的箭头所示,角度限制部319以转动轴线LA为中心转动。另外,在图8的(a)中,为了容易理解盖体构件300及门安装件90的铰链安装部93的形状,对盖体构件300标注点图案,对铰链安装部93标注影线。
如图8的(b)所示,门用角度限制部94配置于角度限制部319的转动轨道上,以使得当门120A的打开角度处于第一打开角度α时角度限制部319抵接。通过此种结构,在将封闭时的门120A的打开角度设为0°的情况下,门120A的打开角度限制在从0°到第一打开角度α的范围。
在此情况下,即使在使用者无意中操作门120A的情况下,也防止门120A被打开超过第一打开角度α。由此,可防止门120A与设置在收容容器100周边的其他构件的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00中设置有框架角度限制机构,所述框架角度限制机构用于在从框架构件200拆卸了盖体构件300的状态下,限制框架构件200的打开角度不超过预定的第二打开角度β。框架角度限制机构由设置于图4的框架构件200的角度限制部212及分别设置于图6的两个铰链安装部93的框架用角度限制部构成。
图9是用于说明框架角度限制机构的图。如上所述,在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的铰链安装部210形成有角度限制部212。如图9的(a)所示,角度限制部212形成为,在偏离铰链插入孔211的位置,从与门安装件90的铰链安装部93抵接的铰链安装部210的一面突出。
在此情况下,在框架构件200的铰链安装部210安装于门安装件90的铰链安装部93的状态下,如图9的(b)所示,角度限制部212远离转动轴线LA。因此,当框架构件200打开时,如图9的(b)中粗实线箭头所示,角度限制部212以转动轴线LA为中心转动。另外,在图9的(b)中,为了容易理解门安装件90的铰链安装部93的形状,对铰链安装部93标注影线。
框架用角度限制部95配置于角度限制部212的转动轨道上,以使得当如图9的(c)所示,框架构件200的打开角度处于第二打开角度β时角度限制部212抵接。通过此种结构,在将封闭时的框架构件200的打开角度设为0°的情况下,框架构件200的打开角度限制在从0°到第二打开角度β的范围。
在此情况下,即使在从框架构件200拆卸了盖体构件300的状态下使用者无意中操作框架构件200的情况下,也防止框架构件200被打开超过第二打开角度β。由此,可防止框架构件200与设置在收容容器100周边的其他构件的干涉。
此处,如图9的(c)所示,第二打开角度β设定为比对门120A所设定的图8的(b)的第一打开角度α大。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可通过从框架构件200拆卸盖体构件300,而将框架构件200打开得比门120A大。因此,可确保用于维护的作业空间更大。
[6]铰链HI
铰链HI优选的是构成为具有所谓的卡扣(click)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在门120A的打开角度处于预定的基准角度(例如0°)时,产生用于将门120A的打开角度保持为所述基准角度的保持力。在此情况下,由于以处于基准角度的状态保持门120A的打开角度,因此违背使用者的意愿打开门120A或关闭门120A的情况得到抑制。
[7]配管通路部及配管保持部
在图1的送液装置10中,移动相流经的配管与收容容器100内的多个泵装置PP分别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00中设置有配管通路部及配管保持部。
图10是表示图1的收容容器100中所设的配管通路部的送液装置10的前部放大平面图。在图10中示出双开门120封闭时的送液装置10。如图10所示,本例的配管通路部130由在盖体构件300的上壁部320(图5)所形成的切口329及框体110的上壁部110a的前缘形成。
通过此种结构,可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经由配管通路部130向收容容器100的外部引出配管。并且,可从收容容器100的外部经由配管通路部130将配管引入至收容容器100的内部。
图11是表示图1的收容容器100中所设的配管保持部的送液装置10的前视图。在图11中示出双开门120开放时的送液装置10。如图11所示,本例的配管保持部140设置于上壁部110a的前缘,构成为能够保持且能够释放一个或多个配管PA。
通过此种结构,由于与泵装置PP连接的配管PA由配管保持部140保持,因此泵装置PP的维护的作业性因配管PA而降低的情况得到抑制。
此处,图11的配管保持部140优选为配置于门120A封闭时所形成的图10的配管通路部130的附近。并且,配管保持部140更优选为配置成,在从收容容器100的外部观察配管通路部130的情况下,与配管通路部130重叠。在此情况下,即使在门120A开放时,收容容器100内的配管PA也保持在门120A封闭时所形成的配管通路部130的位置。由此,在门120A封闭时,防止在盖体构件300与框体110之间夹入配管PA。
[8]效果
根据所述收容容器100,使用者可通过打开双开门120而经由开口OP进行收容容器100内的泵装置PP的维护。并且,在泵装置PP的维护时,使用者可从门120A的框架构件200拆卸盖体构件300。框架构件200具有在转动轴线LA上彼此隔开的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在上框架部220与下框架部230之间形成有空间。由此,可将在上框架部220与下框架部230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用作用于泵装置PP的维护的作业空间。因此,即使在框体110的内部空间中在门120A的转动轴线LA附近配置泵装置PP的情况下,所述泵装置PP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也得到抑制。
其结果,能够在框体110内提高作为维护对象的泵装置PP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抑制所述泵装置PP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及框体110的大型化。
图12是用于说明通过门120A的盖体构件300的形状而获得的效果的图。如图12所示,在沿转动轴线LA的方向观察门120A的情况下,盖体构件300与上壁部110a的前缘平行地延伸。此处,将盖体构件300延伸的方向上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分别作为第一端部E1及第二端部E2。第一端部E1比第二端部E2更靠近转动轴线LA。
盖体构件300的厚度(盖体构件300在与上壁部110a的前缘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TH随着从比第一端部E1更靠近第二端部E2的部分向第一端部E1靠近而减小。在此情况下,在门120A的打开角度变化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在转动轴线LA附近,盖体构件300绕转动轴线LA转动而所需的空间减少。由此,可抑制盖体构件300在转动轴线LA附近与其他构件发生干涉,并且增大门120A的打开角度。
另外,本例的盖体构件300的厚度TH随着从比第一端部E1更靠近第二端部E2的部分向第一端部E1靠近而连续减小。不限于此,盖体构件300的厚度TH也可随着从比第一端部E1更靠近第二端部E2的部分向第一端部E1靠近而阶段性地减小。在此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所述示例相同的效果。
[9]液相色谱仪
图13是表示包括图1的送液装置10的液相色谱仪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本例的液相色谱仪1除了包括图1的送液装置10以外,还包括控制装置2、自动进样器(autosampler)3、柱温箱(column oven)4及检测器5。
送液装置10将贮存于移动相容器T1的移动相供给至设置于柱温箱4内的管柱。自动进样器3在从送液装置10供给至管柱的移动相中注入液体试样。柱温箱4将设置于其内部的管柱保持在大致固定的温度。检测器5检测利用管柱而分离的液体试样的各成分。将通过检测器5的移动相移送至废液容器T2。控制装置2例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及存储器,对构成液相色谱仪1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此处,也可在控制装置2、自动进样器3、柱温箱4及检测器5中分别应用图1的收容容器100或具有与收容容器100基本相同的结构的收容容器。在此情况下,可获得与将收容容器100应用于送液装置10的所述示例相同的效果。
例如,所述检测器5包括流动池(flow cell)作为需要更换的零件。因此,在将检测器5中包括流动池的结构收容于所述收容容器100的情况下,通过从框架构件200拆卸盖体构件300,流动池的更换的作业性的降低得到抑制。并且,在此情况下,可与转动轴线LA的位置无关地确定流动池的配置。由此,能够在框体110内提高流动池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抑制框体110的大型化。
[10]其他实施方式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将本发明的设备收容结构的一例即收容容器100用于液相色谱仪的各种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所述收容容器100并不限于用于液相色谱仪的各种装置,也可用于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各种装置。在此情况下,也可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同样的效果。
(b)收容容器100也可包括单开门而取代双开门120。在此情况下,通过单开门具有与所述门120A同样的结构,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同样的效果。
(c)门120A也可以绕与水平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LA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上壁部110a或下壁部110b。
(d)所述双开门120之中,门120B也可具有与门120A同样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转动轴线LB附近的维护的作业性的降低得到抑制。并且,能够在框体110内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布局的自由度,同时进一步抑制框体110的大型化。
(e)框架构件200的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也可不利用框架连结部240连结,而具有彼此分离的结构。
(f)所述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具有在收容容器100内收容有两个泵装置PP的结构,但是送液装置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所述示例。例如,送液装置10也可具有在收容容器100内仅收容有一个泵装置PP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可在图13的液相色谱仪1中使用在收容容器100内仅收容有一个泵装置PP的送液装置10。或者,也可在图13的液相色谱仪1中使用在收容容器100内收容有具有与所述的泵装置PP不同的结构的液供给装置的送液装置。在此情况下,液供给装置也可包括例如齿轮泵(gear pump)、叶片泵(vane pump)或隔膜泵(diaphragm pump)等与柱塞泵不同的形式的泵。
[11]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与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对应关系
以下,说明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与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对应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示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收容容器100的结构是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的示例,门120A是门的示例,转动轴线LA是转动轴线的示例,上框架部220或下框架部230是第一框架的示例,下框架部230或上框架部220是第二框架的示例。
并且,门用角度限制部94及角度限制部319是第一角度限制部的示例,铰链安装部93及角度限制部212是第二角度限制部的示例,第一引导槽221、231及第二引导槽222、232是引导部的示例,泵装置PP以及设置于图12的自动进样器3、柱温箱4及检测器5中的设备是流体相关设备的示例。
作为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也可使用具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结构或功能的其他各种元件。

Claims (10)

1.一种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包括:
框体,具有开口且收容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以及
门,以封闭及开放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
所述门包括:第一框架部及第二框架部,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且在所述转动轴线上彼此隔开;以及
盖体构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部及所述第二框架部且在所述门封闭时覆盖所述至少一部分区域,且
在所述第一框架部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之间形成有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中所述门还包括框架连结部,所述框架连结部连结所述第一框架部中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中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第一角度限制部,所述第一角度限制部在所述盖体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框架部及所述第二框架部的状态下,限制所述门的打开角度不超过第一打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中形成有第二角度限制部,所述第二角度限制部在从所述第一框架部及所述第二框架部拆卸了所述盖体构件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框架部的打开角度不超过比所述第一打开角度更大的第二打开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中所述盖体构件能够转变为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部以预定的位置关系连结的固定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部能够滑动的滑动状态,且
所述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
引导部,引导所述盖体构件能够向一个方向滑动;以及
滑入配合机构,在利用所述引导部而处于能够滑动状态的所述盖体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部成为所述预定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将所述盖体构件卡止于所述第一框架构件而使所述盖体构件转变为所述固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以位于所述转动轴线上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
所述第一框架部及所述第二框架部分别以利用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而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且
所述第一铰链及所述第二铰链构成为,当所述门的打开角度处于预定的基准角度时,产生用于将所述门的打开角度保持为所述基准角度的保持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中在沿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盖体构件以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方式延伸,所述第一端部比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所述转动轴线,所述盖体构件的厚度随着从比所述第一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向所述第一端部靠近而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中所述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包括用于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的泵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其中所述作为维护对象的设备包括移动相流经的流体相关设备,
在所述流体相关设备连接配管,所述配管构成移动相的流路的一部分,且
所述门的一部分形成配管通路部,所述配管通路部在所述门封闭时使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框体的外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还包括配管保持部,所述配管保持部在所述门封闭时在所述门的内侧将所述配管保持于所述框体。
CN201980031881.4A 2018-05-16 2019-01-17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Active CN112136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850 2018-05-16
JP2018094850 2018-05-16
JP2018-110594 2018-06-08
JP2018110594 2018-06-08
JP2018-110593 2018-06-08
JP2018110593 2018-06-08
PCT/JP2019/001350 WO2019220684A1 (ja) 2018-05-16 2019-01-17 流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の機器収容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042A true CN112136042A (zh) 2020-12-25
CN112136042B CN112136042B (zh) 2023-05-16

Family

ID=6853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1881.4A Active CN112136042B (zh) 2018-05-16 2019-01-17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CN201980030403.1A Active CN112074734B (zh) 2018-05-16 2019-01-17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0403.1A Active CN112074734B (zh) 2018-05-16 2019-01-17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61933B2 (zh)
JP (3) JP6992887B2 (zh)
CN (2) CN112136042B (zh)
WO (3) WO201922068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2647Y (zh) * 2005-01-07 2006-03-08 吴淦荣 不锈钢储物柜
CN102313784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液相色谱装置
CN202570198U (zh) * 2012-03-27 2012-12-05 曾博文 中空式生物安全操作间门体
US2014016758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Diversified Control, Inc Cover Assembly For Outdoor Equipment Enclosure
WO2014200317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05619362A (zh) * 2016-03-29 2016-06-01 普克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拼装式工具柜
CN206107800U (zh) * 2016-10-26 2017-04-19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相色谱柱的收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671U (zh) * 1981-02-20 1982-08-24
JPH0639108Y2 (ja) * 1987-08-28 1994-10-1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ポンプユニットの騒音防止装置
US5160624A (en) * 1990-07-13 1992-11-03 Isc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JPH06100012A (ja) * 1992-09-16 1994-04-12 Hitachi Ltd 分割外装
US5750029A (en) * 1992-10-16 1998-05-12 Supre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of analyte concentration
JP3029365B2 (ja) * 1993-10-05 2000-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離分析装置
JP2000097924A (ja) * 1998-09-18 2000-04-07 Shimadzu Corp 分析装置
US6297950B1 (en) * 1999-06-17 2001-10-02 Inclose Design, Inc. Filter assembly for a memory storage device cooler
US6525929B2 (en) * 2001-01-25 2003-02-25 Dell Products L.P. Computer chassis door with position damping detent hinge
JP4348025B2 (ja) * 2001-05-09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離分析装置
JP2003218572A (ja) * 2002-01-28 2003-07-31 Nec Corp 屋外装置の放熱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26777B2 (ja) * 2002-05-29 2005-12-14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質量分析装置
JP3964289B2 (ja) * 2002-09-06 2007-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分析機器
JP2006204526A (ja) * 2005-01-27 2006-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オーディオ機器収納家具。
US20070071646A1 (en) * 2005-09-29 2007-03-29 Schoen Alan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nside an instrument housing
DE602006021609D1 (de) * 2005-12-02 2011-06-09 Meadwestvaco Corp Medienaufbewahrungsbehälter
CN100371710C (zh) * 2006-02-20 2008-02-27 厦门大学 便携式液相色谱仪
TWM351385U (en) * 2008-08-25 2009-02-21 Wistron Corp Adjustable ventilation apparatus for computer enclosure and assembly for computer enclosure and adjustable ventilation apparatus
JP5526346B2 (ja) 2009-02-05 2014-06-18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用の溶媒供給装置、試薬瓶及び溶媒、並びに溶媒供給方法
JP5372572B2 (ja) * 2009-03-30 2013-12-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US8551787B2 (en) * 2009-07-23 2013-10-08 Fluidigm Corporation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nary mixing
JP5285735B2 (ja) * 2011-03-31 2013-09-1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質量分析装置
JP5906411B2 (ja) * 2011-09-30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4024253A1 (ja) * 2012-08-07 2014-02-13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WO2014034336A1 (ja) 2012-08-28 2014-03-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JP2015034702A (ja) 2013-08-07 2015-02-19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温度調整装置、温度調整方法、及び温度調整プログラム
JP2015068544A (ja) * 2013-09-27 2015-04-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US9637059B2 (en) * 2015-01-19 2017-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liding armrest and hinge assembly subsystem for a console assembly
WO2016196911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liquid
CN106369684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装置
JP6600562B2 (ja) * 2016-01-06 2019-10-30 木田精工株式会社 揺動バレルの移載装置
WO2017122259A1 (ja) 2016-01-12 2017-07-2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送液装置
JP6672906B2 (ja) * 2016-03-08 2020-03-25 東ソー株式会社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送液装置
JP3209072U (ja) * 2016-12-13 2017-03-0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超臨界流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2647Y (zh) * 2005-01-07 2006-03-08 吴淦荣 不锈钢储物柜
CN102313784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液相色谱装置
CN202570198U (zh) * 2012-03-27 2012-12-05 曾博文 中空式生物安全操作间门体
US2014016758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Diversified Control, Inc Cover Assembly For Outdoor Equipment Enclosure
WO2014200317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05619362A (zh) * 2016-03-29 2016-06-01 普克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拼装式工具柜
CN206107800U (zh) * 2016-10-26 2017-04-19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液相色谱柱的收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7873B2 (ja) 2021-07-07
WO2019220686A1 (ja) 2019-11-21
WO2019220684A1 (ja) 2019-11-21
US11761933B2 (en) 2023-09-19
CN112074734A (zh) 2020-12-11
JPWO2019220684A1 (ja) 2021-02-12
US20210215649A1 (en) 2021-07-15
WO2019220685A1 (ja) 2019-11-21
US11604173B2 (en) 2023-03-14
JPWO2019220686A1 (ja) 2021-02-12
CN112074734B (zh) 2022-12-16
CN112136042B (zh) 2023-05-16
JPWO2019220685A1 (ja) 2021-05-13
JP6992887B2 (ja) 2022-01-13
US20210270784A1 (en) 2021-09-02
JP6954463B2 (ja) 202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5910B2 (en) Device for guiding long object
US10107017B2 (en) Inside door handle assembly for vehicle
US108844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189463A1 (en) Docking system and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the same
US20100300745A1 (en) Metering Enclosure With Specially Hinged Front Cover
CN112136042A (zh)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US20130200232A1 (en) Wall-Mountable Device
US6336819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connector removal preventing device
US109288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193079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olding a cover in a closed position
CN209842448U (zh) 电子设备
JP2000291832A (ja) 長尺体支持具
WO2019244399A1 (ja) ポンプ装置
JP2000307259A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
JP4503943B2 (ja) 防水機能を有する機器
JP20050992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5299086U (zh) 面板和开关
CN107517545B (zh) 电控箱
JPH0461769A (ja) コネクタ遮閉装置
CN219421292U (zh) 机箱
JP6175646B2 (ja) 工具交換装置用のマスター装置
JP2021133259A (ja) 金属イオン水生成装置
JP5032368B2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の取付構造及びコネクタカバー
KR20010056349A (ko) 헤드폰 스테레오 카세트의 헤드샤시 스토퍼장치
JP2014131220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