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4734A -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4734A CN112074734A CN201980030403.1A CN201980030403A CN112074734A CN 112074734 A CN112074734 A CN 112074734A CN 201980030403 A CN201980030403 A CN 201980030403A CN 112074734 A CN112074734 A CN 1120747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front surface
- filter
- fluid
- fluid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G01N30/6047—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with supporting means; Hol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1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 B01D15/14—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or operational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eed to th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0—Construction of the colum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5/00—Separa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treatment of liquids with solid sorbents; Apparatus therefor
- B01D15/08—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 B01D15/26—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 B01D15/40—Selective adsorption, e.g.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as mobile phase or elu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01N2030/326—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pump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包括收容容器、泵装置、过滤器、引导部及排热装置。泵装置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收容容器收容泵装置及过滤器,并且包括吸气口。引导部将通过吸气口而导入至收容容器内的气体引导至过滤器。排热装置将从泵装置产生的热与收容容器的内部的气体一并释放至收容容器的外部。收容容器包括具有朝向流体供给装置的前方的前表面的门。吸气口是以朝向流体供给装置的侧方的方式设置于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相色谱仪及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等流体色谱仪中,使用用于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column)的流体供给装置。作为此种流体供给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于液相色谱仪的送液装置。所述送液装置包括框体及两个柱塞泵(plunger pump)。两个柱塞泵收容于框体内。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7/12225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1的送液装置,液相色谱仪的送液泵一般收容于框体内。当框体内的温度借由送液泵的工作而上升时,有可能因为框体内的温度变化而使得送液泵对移动相的供给量发生变动。因此,在框体内设置风扇(fan)等排热装置,并且在框体设置用于撷取外部气体的吸气口。
若在框体的侧面设置吸气口,则必须在框体的侧方确保空间,以便不堵塞吸气口。因此,向框体的侧方设置其他设备受到限制。并且,当在框体的前方配置送液泵的泵压头(pump head)时,为了使泵压头主动冷却,需要在框体的内部形成从前部向后部的气体的流动。
因此,理想的是在框体的前部设置吸气口。然而,若在框体的前部设置吸气口,则会破坏流体供给装置的前部的设计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能够在前部设置吸气口,并且提高前部的设计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包括:泵装置,用于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过滤器;收容容器,收容泵装置及过滤器,并且包括吸气口;引导部,将通过吸气口而导入至收容容器内的气体引导至过滤器;以及排热装置,将由泵装置产生的热与收容容器的内部的气体一并释放至收容容器的外部,并且收容容器包括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构件,吸气口以朝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方式设置于前表面构件。
在所述流体供给装置中,借由泵装置的工作,将收容容器内所产生的热通过排热装置而与收容容器内的气体一并释放至收容容器的外部。这时,通过吸气口而导入至收容容器内的气体被引导至过滤器,从而可防止尘埃附着在收容于收容容器的泵装置。
在所述结构中,吸气口朝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因此在从前表面构件的前方的位置观察流体供给装置的情况下,难以辨认吸气口。因此,能够将吸气口设置于流体供给装置的前部,并且使流体供给装置的前部的设计性提高。
(2)也可以是:收容容器还包括:框体,包括前表面开口;以及门,封闭及开放前表面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前表面构件是门。
在此情况下,能够提高设置于流体供给装置的前部的门的设计性。
(3)也可以是:门包括前表面、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第一侧部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框体,吸气口设置于第二侧部。
在此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将手指插入至吸气口并且捏起第二侧部,来开门及关门。由此,不需要在门上设置供用户开关门的把手等握持部。因此,门的设计性的下降得到抑制。
(4)也可以是: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还包括将过滤器能够拆装地保持于门的保持构件。
在此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开门而容易地进行过滤器的更换。
(5)也可以是:保持构件包括滑入配合(snap fit)机构,且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滑入配合机构而相对于门拆装。
在此情况下,用户可容易地相对于门进行保持构件的安装及拆卸。
(6)也可以是:保持构件包括引导部,引导部将通过吸气口而朝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的气体,引导至所述保持构件所保持的过滤器。
在此情况下,保持过滤器的保持构件兼作将气体引导至过滤器的引导部,因此削减零件个数。
(7)也可以是:前表面构件包括与前表面为相反侧的内表面,过滤器是包括透气面的板状材料,且以透气面与前表面构件的内表面相向的方式而配置。
在此情况下,过滤器的透气面与前表面构件的内表面相向,因此不减小过滤器的透气面的面积就能够防止过滤器露出于收容容器的前方。因此,通过过滤器,流体供给装置的前部的设计性下降得到抑制,并且借由确保通过过滤器的气体的流路的剖面大,排热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8)也可以是:吸气口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前表面构件时无法辨认的方式,设置于前表面构件。
在此情况下,流体供给装置的前部的设计性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通过图1的排热装置而释放热时的收容容器内的气体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门及其周边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门的后视图。
图5是保持构件的前视图。
图6是保持构件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5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保持构件的图。
图8是图5的B-B线剖面图。
图9是安装有保持构件的门的后视图。
图10是图9的C-C线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D-D线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包括图1的送液装置的液相色谱仪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的基本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的一例,说明液相色谱仪的送液装置。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送液装置10具有如下的结构:在收容容器100的内部收容有多个(本例中为两个)泵装置PP、排热装置EX及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等。收容容器1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包括框体110及双开门120。框体110包括上壁部110a、下壁部110b、其中一侧壁部110c、另一侧壁部110d及端面壁部110e。
上壁部110a及下壁部110b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其中一侧壁部110c及另一侧壁部110d形成为将上壁部110a与下壁部110b的其中一侧部及另一侧部分别加以连接并且彼此相向。端面壁部110e与上壁部110a、下壁部110b、其中一侧壁部110c及另一侧壁部110d正交,并且将上壁部110a、下壁部110b、其中一侧壁部110c及另一侧壁部110d的端部加以连接。框体110在与端面壁部110e相向的部分具有开口OP。
双开门120包括门120A、120B。门120A封闭及开放框体110的开口OP之中从其中一侧壁部110c到开口OP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的区域。门120A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LA的周围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其中一侧壁部110c。
门120B封闭及开放框体110的开口OP之中从另一侧壁部110d到开口OP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的区域。门120B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LB的周围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另一侧壁部110d。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送液装置10之中的双开门120及其周边部分设为送液装置10的前部,将送液装置10之中的端面壁部110e及其周边部分设为送液装置10的后部。并且,将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向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方向设为送液装置10的前方,将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向送液装置10的后部的方向设为送液装置10的后方。门120A相当于本发明的前表面构件。并且,朝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门120A的外表面相当于本发明的收容容器的前表面。
两个泵装置PP分别具有如下的结构:在一个泵体(pump body)PB,组装有未图示的一个泵用马达及两个泵压头PH。在各泵装置PP中,在两个泵压头PH内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两个柱塞。泵用马达通过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接受电力,而对两个泵压头PH内的两个柱塞进行驱动(双柱塞(double plunger)方式)。由此,各柱塞在泵压头PH内往返移动。
泵装置PP在收容容器100的内部,以两个泵压头PH位于送液装置10的前部,泵体PB位于比两个泵压头PH更靠送液装置10的后部的位置的方式而配置。由此,在双开门120封闭时,各泵压头PH与双开门120的内表面接近。
排热装置EX包括排热风扇及对排热风扇进行驱动的风扇用马达,将收容容器100内所产生的热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的气体一并释放至收容容器100的外部。在收容容器100内所产生的热中,包含泵装置PP工作时从泵用马达及电源电路产生的热。
在收容容器100设置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用于在通过排热装置EX而释放热时,将收容容器100的外部的气体撷取至收容容器100的内部。并且,在收容容器100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用于在通过排热装置EX而释放热时,将收容容器100的内部的气体排出至收容容器100的外部。
图2是表示通过图1的排热装置EX而释放热时的收容容器100内的气体的流动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中,在门120A,设置有朝向送液装置10的侧方的吸气口IN。在门120A的内侧,设置有过滤器FI。并且,在端面壁部110e设置有排气口OUT。本例的过滤器FI是矩形的板状构件,其一面及另一面作为透气面而发挥功能。
当通过图1的排热装置EX而释放热时,如图2中以粗实线及粗虚线的空心箭头所示,气体在收容容器100的内部从前向后顺畅地流动。这时,从收容容器100的外部进入至吸气口IN的气体借由通过过滤器FI而变得洁净。由此,可防止收容容器100的外部的尘埃附着于收容容器100内的泵装置PP。
[2]门120A及其周边构件的结构的详细情况
图1的门120A通过门安装件而设置于框体110的其中一侧壁部110c。将门120A的结构与门安装件一并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门120A及其周边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框体110的其中一侧壁部110c的前端部,以使其中一侧壁部110c朝向前方延长的方式,固定着具有大致长板形状的门安装件90。在门安装件90的上端部附近及下端部附近,分别安装有铰链(hinge)安装部93。各铰链安装部93形成为从门安装件90延伸至开口OP的前方的空间。
门120A包括框架(frame)构件200及盖体(cover)构件300。框架构件200是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的单一构件,包括上框架部220、下框架部230及框架连结部240。上框架部220及下框架部230分别具有大致棱柱形状,并以彼此平行且彼此相向的方式而配置。框架连结部240具有大致长板形状,将上框架部220的一端部与下框架部230的一端部加以连结。
上框架部220的另一端部经由铰链HI与上方的铰链安装部93连接,下框架部230的另一端部经由铰链HI与下方的铰链安装部93连接。这时,各铰链HI的轴心位于转动轴线LA上。由此,框架构件200通过上下的铰链HI而在转动轴线LA的周围能够转动地安装于门安装件90。
盖体构件300是例如由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包括盖部310、上壁部320及下壁部330。盖体构件300如图3中以粗的一点划线的空心箭头所示,安装于框架构件200。
在框架构件200,如图3中以粗虚线的空心箭头所示,除了安装盖体构件300以外,还安装保持构件400。保持构件400将图2的过滤器FI能够拆装地保持于框架构件200。保持构件40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描述。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门120A的两侧部之中与转动轴线LA接近的部分称为门120A的一侧部,将与一侧部为相反侧的侧部称为门120A的另一侧部。并且,将门120A封闭时朝向框体110的内方(送液装置10的后方)的面称为门120A的内表面。此外,将门120A的内表面所朝的方向称为门120A的后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门120A的前方。
图4是门120A的后视图。在图4中,为了使框架构件200及盖体构件300的形状容易理解,以粗实线表示框架构件200,以细实线表示盖体构件300。
如图3及图4所示,盖部310具有大致矩形的板形状,并形成为从门120A的一侧部向另一侧部在水平方向上慢慢弯曲。上壁部320具有从盖部310的上缘向后方延伸的板形状,下壁部330具有从盖部310的下缘向后方延伸的板形状。
上壁部320从上方覆盖上框架部220,下壁部330从下方覆盖下框架部230。盖部310在门120A封闭时,从送液装置10的前方将框架构件200及门安装件90与开口OP的一部分一并加以覆盖。
在位于门120A的另一侧部的盖体构件300的部分,以将上壁部320与下壁部330加以连接的方式形成有具有大致长板形状的盖体连结部340。盖体连结部340与盖部310的内表面空开固定的距离而相向,并在水平方向上与框架连结部240相邻。利用盖部310、上壁部320、下壁部330及盖体连结部340,形成图2的吸气口IN。
在框架构件200的上框架部220、下框架部230及框架连结部240,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图2的过滤器FI设置于门120A的突条部221、231、241。
具体地说,上框架部220的突条部221从上框架部220的下表面突出规定高度,并且从框架连结部240的上端部延伸至上框架部220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突条部221的一部分蜿蜒着。突条部221的蜿蜒部分作为与保持构件400(图3)的后述滑入配合机构430(图5)相对应的被卡止部222而发挥功能。
并且,下框架部230的突条部231从下框架部230的上表面突出规定高度,并且从框架连结部240的下端部延伸至下框架部230的大致中央部为止。突条部231的一部分蜿蜒着。突条部231的蜿蜒部分作为与保持构件400(图3)的后述卡止部490(图5)相对应的被卡止部232而发挥功能。
此外,框架连结部240的突条部241从朝向门120A的一侧部的侧面突出规定高度,并且从框架连结部240的上端部呈直线状延伸至下端部为止。
接着,对保持构件400进行说明。图5是保持构件400的前视图,图6是保持构件400的后视图,图7是从图5的箭头A的方向观察保持构件400的图,图8是图5的B-B线剖面图。另外,图5~图8所示的保持构件400的缩尺与图4及后述图9~图11的缩尺不同。
保持构件400是例如由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如图5所示,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的板状本体部410。在板状本体部410中,在从其外缘起去除固定宽度的部分的中央区域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11。
如图7所示,以从板状本体部410的一侧部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引导部420。引导部420具有长板形状,如图8所示,从板状本体部410的上端部向下端部延伸。
在引导部420,以空开间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两个保持片453。各保持片453在与板状本体部410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处,如图7所示,从引导部420向朝向板状本体部410的另一侧部的方向突出。
如图5所示,在板状本体部410的另一侧部附近,以空开间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两个保持片452。各保持片452具有L字形状的剖面,如图7所示,从板状本体部410向前方突出规定距离,然后向朝向引导部420的方向屈曲。
如图5所示,在板状本体部410的上端部附近,以空开间隔沿水平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两个保持片451。各保持片451从板状本体部410向前方突出规定距离。
此处,所述规定距离例如等于过滤器FI的厚度或稍大于过滤器FI的厚度。由此,在保持构件400中,能够利用多个保持片451、452、453,将图2的过滤器FI保持于板状本体部410的一面上。
在板状本体部410的上端部中央,设置有滑入配合机构4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滑入配合,是指分别包括卡止部及被卡止部的两个构件的连结方法,是利用被卡止部及卡止部之中至少一个构件的弹性变形对两个构件进行固定的方法。滑入配合机构430如图8所示,形成为从板状本体部410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并向斜上后方弯曲,然后水平延伸至比板状本体部410更靠后方的位置为止。
本例的滑入配合机构430包括握持部431、锥形(taper)部432及卡止部433。握持部431是滑入配合机构430的后端部分,水平延伸至比板状本体部410更靠后方的位置。锥形部432是滑入配合机构430的前端部及其附近部分,在板状本体部410的上方具有向前并且向下延伸的外表面。卡止部433是滑入配合机构430的上端部及其附近部分,位于握持部431与锥形部432之间,具有朝向后方的外表面。
在板状本体部410的下端部中央,设置有卡止部490。卡止部490从板状本体部410的一面朝向下方突出。
当将保持构件4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时,用户从图4的门120A的后方将保持构件400的卡止部490配置于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32的前方。然后,用户一边握持握持部431,一边将滑入配合机构430从门120A的后方按入至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22。
在此情况下,通过滑入配合机构430的锥形部432在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22上滑动,而使得滑入配合机构430弹性变形,锥形部432移动至被卡止部222的前方为止。这时,朝向前方的板状本体部410的一面之中一部分抵接于框架构件200的突条部221、231、241。在所述状态下,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22被滑入配合机构430的卡止部433卡止。并且,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32被保持构件400的卡止部490卡止。由此,将保持构件400安装并固定于框架构件200。
图9是对在框架构件200安装有保持构件400的门120A从其后方进行观察的图,图10是图9的C-C线剖面图,图11是图9的D-D线剖面图。
如图9所示,在将保持构件400安装于框架构件200的状态下,保持构件400的板状本体部410在水平方向上与框架构件200的框架连结部240相邻。
在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在盖体构件300的盖体连结部340、框架构件200的框架连结部240及保持构件400的板状本体部410与盖体构件300的盖部310之间形成气体通路GP。这时,保持构件400的引导部420如图10及图11所示,从板状本体部410的一侧部延伸至盖部310的内表面为止。
由此,引导部420如图10中以粗虚线的空心箭头所示,将从吸气口IN流入至气体通路GP的收容容器100的外部的气体引导至所述保持构件400所保持的过滤器FI。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400具有引导部420,因此在送液装置10中,不需要与保持过滤器FI的构件另外地设置用于将收容容器100的外部的气体引导至过滤器FI的构件。因此,削减门120A的零件个数。
在从框架构件200拆卸保持过滤器FI的保持构件400时,用户从图4的门120A的后方对保持构件400的握持部431一边朝向下方按下,一边朝门120A的后方拔出。由此,滑入配合机构430与框架构件200的被卡止部23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从而将保持构件400拆卸至框架构件200的后方。
如上所述,保持构件400构成为能够通过滑入配合机构430而相对于门120A拆装。由此,用户借由打开门120A,能够不使用工具等而容易地相对于门120A进行保持构件400的安装及拆卸。因此,过滤器FI的更换变得容易。
[3]效果
(a)在所述送液装置10中,通过泵装置PP的工作,将收容容器100内所产生的热通过排热装置EX而与收容容器100内的气体一并释放至收容容器100的外部。这时,将通过吸气口IN而导入至收容容器100内的气体引导至过滤器FI,从而可防止尘埃附着在收容于收容容器100的泵装置PP。
在送液装置10的前部,设置于门120A的吸气口IN朝向送液装置10的侧方。即,吸气口IN形成为朝向与朝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当对送液装置10从其前方的位置进行观察时,难以辨认吸气口IN。因此,能够将吸气口IN设置于送液装置10的前部,并且使设置于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门120A的设计性提高。
(b)在门120A中,吸气口IN设置在与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10的其中一侧壁部110c的一侧部为相反侧的另一侧部。在此情况下,用户通过将手指插入至吸气口IN并且捏住门120A的另一侧部,能够打开门120A及关闭门120A。由此,不需要在门120A上设置供用户开关门120A的把手等握持部。因此,门120A的设计性的下降得到抑制。
(c)过滤器FI配置成在通过保持构件400而安装于门120A的状态下,所述透气面与门120A的内表面相向。在此情况下,不减小过滤器FI的透气面的面积就能够防止过滤器FI露出于收容容器100的前方。因此,通过过滤器FI,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设计性下降得到抑制,并且借由确保通过过滤器FI的气体的流路的剖面较大,排热效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4]液相色谱仪
图12是表示包括图1的送液装置10的液相色谱仪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本例的液相色谱仪1除了图1的送液装置10以外,还包括控制装置2、自动进样器(autosampler)3、柱温箱(column oven)4及检测器5。
送液装置10将贮存于移动相容器T1的移动相供给至设置于柱温箱4内的管柱。自动进样器3在从送液装置10供给至管柱的移动相中注入液体试样。柱温箱4将设置于其内部的管柱保持在大致固定的温度。检测器5检测通过管柱而分离的液体试样的各成分。将通过检测器5的移动相移送至废液容器T2。控制装置2例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及存储器,对构成液相色谱仪1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本例的液相色谱仪1包括图1的送液装置10,因此移动相被以高精度供给至管柱。并且,可防止液相色谱仪1的前部的设计性因为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设计性而下降。
[5]其他实施方式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将本发明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的一例即送液装置10用于液相色谱仪,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设置于所述送液装置10的门120A及保持构件400的结构并不限于液相色谱仪的送液装置10,也可用于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流体供给装置。在此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同样的效果。
(b)在所述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中,是在收容容器100的前部设置双开门12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收容容器100的前部,也可形成具有朝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前表面的壁,而取代双开门120。在此情况下,通过在所述壁形成朝向侧方的吸气口IN,能够将吸气口IN设置于送液装置10的前部,并且使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设计性提高。
(c)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双开门120封闭时,吸气口IN以朝向与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方式开口。更具体地说,吸气口IN以朝向送液装置10的侧方的方式开口。但是,吸气口IN开口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所述示例。
在门120A中,吸气口IN只要以朝向与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开口即可。因此,吸气口IN可形成为朝向送液装置10的上方开口,也可形成为朝向送液装置10的下方开口。在此情况下,吸气口IN优选的是设置成当从送液装置10的前方观察双开门120时无法辨认。
另外,吸气口IN也可形成为朝向送液装置10的斜前方开口。在此情况下,与吸气口IN朝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开口的情况相比,也能够使送液装置10的前部的设计性提高。
(d)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器FI由板状构件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过滤器FI也可具有板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过滤器FI可具有圆柱形状,也可具有立方体形状。
(e)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400通过滑入配合机构430而能够拆装地设置于框架构件20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保持构件400也可构成为能够利用螺钉,相对于框架构件200或盖体构件300之中的至少一者拆装。
(f)过滤器FI也可利用螺钉直接安装于门120A。在此情况下,不需要保持构件400。
(g)收容容器100也可包括单开门而取代双开门120。在此情况下,单开门具有与所述门120A同样的结构,从而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同样的效果。
(h)门120A也能够以在与水平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LA的周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上壁部110a或下壁部110b。
(i)所述双开门120之中,门120B也可具有与门120A同样的结构。并且,在门120B,也可利用保持构件400保持过滤器FI。在此情况下,可将从收容容器100的外部向内部的气体的流路确保得更大。由此,排热效率提高。
(j)所述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具有在收容容器100内收容有两个泵装置PP的结构,但是送液装置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所述示例。例如,送液装置10也可具有在收容容器100内仅收容有一个泵装置PP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可在图12的液相色谱仪1中使用在收容容器100内仅收容有一个泵装置PP的送液装置10。或者,也可在图12的液相色谱仪1中使用在收容容器100内收容有具有与所述的泵装置PP不同的结构的液供给装置的送液装置。在此情况下,液供给装置也可包括例如齿轮泵(gear pump)、叶片泵(vane pump)或隔膜泵(diaphragm pump)等与柱塞泵不同的形式的泵。
[6]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与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对应关系
以下,说明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与实施方式的各部的对应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示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从收容容器100的内部向送液装置10的前方的方向是第一方向的示例,朝向送液装置10的一侧方的方向是第二方向的示例,门120A之中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框体110的一侧部是门的第一侧部的示例,门120A之中设置吸气口IN的另一侧部是门的第二侧部的示例。
作为技术方案的各构成要素,也可使用具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结构或功能的其他各种要素。
Claims (8)
1.一种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包括:
泵装置,用于将移动相供给至管柱;
过滤器;
收容容器,收容所述泵装置及所述过滤器,并且包括吸气口;
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吸气口而导入至所述收容容器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过滤器;以及
排热装置,将从所述泵装置产生的热与所述收容容器的内部的气体一并释放至所述收容容器的外部,并且
所述收容容器包括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构件,
所述吸气口以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收容容器还包括:
框体,包括前表面开口;以及
门,封闭及开放所述前表面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区域,
所述前表面构件是所述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门包括所述前表面、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框体,
所述吸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还包括:保持构件,将所述过滤器能够拆装地保持于所述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滑入配合机构,且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滑入配合机构而相对于所述门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所述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吸气口而朝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的气体,引导至所述保持构件所保持的所述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前表面构件包括与所述前表面为相反侧的内表面,
所述过滤器是包括透气面的板状材料,且以所述透气面与所述前表面构件的内表面相向的方式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吸气口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所述前表面构件时无法辨认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4850 | 2018-05-16 | ||
JP2018094850 | 2018-05-16 | ||
JP2018110594 | 2018-06-08 | ||
JP2018110593 | 2018-06-08 | ||
JP2018-110593 | 2018-06-08 | ||
JP2018-110594 | 2018-06-08 | ||
PCT/JP2019/001352 WO2019220686A1 (ja) | 2018-05-16 | 2019-01-17 | 流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の流体供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4734A true CN112074734A (zh) | 2020-12-11 |
CN112074734B CN112074734B (zh) | 2022-12-16 |
Family
ID=6853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0403.1A Active CN112074734B (zh) | 2018-05-16 | 2019-01-17 |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
CN201980031881.4A Active CN112136042B (zh) | 2018-05-16 | 2019-01-17 |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1881.4A Active CN112136042B (zh) | 2018-05-16 | 2019-01-17 | 流体色谱仪用的设备收容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604173B2 (zh) |
JP (3) | JP6954463B2 (zh) |
CN (2) | CN112074734B (zh) |
WO (3) | WO2019220686A1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50029A (en) * | 1992-10-16 | 1998-05-12 | Supre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of analyte concentration |
JP2010181271A (ja) * | 2009-02-05 | 2010-08-19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用の溶媒供給装置、試薬瓶及び溶媒、並びに溶媒供給方法 |
US20110126910A1 (en) * | 2009-07-23 | 2011-06-02 | Fluidigm Corporation |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nary mixing |
CN202798488U (zh) * | 2011-09-30 | 2013-03-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力转换装置 |
JP2015034702A (ja) * | 2013-08-07 | 2015-02-19 |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 温度調整装置、温度調整方法、及び温度調整プログラム |
JP2015068544A (ja) * | 2013-09-27 | 2015-04-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CN106369684A (zh) * | 2015-07-24 | 2017-02-0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装置 |
JP3209072U (ja) * | 2016-12-13 | 2017-03-02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超臨界流体装置 |
JP2017122259A (ja) * | 2016-01-06 | 2017-07-13 | 木田精工株式会社 | 揺動バレルの移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35671U (zh) * | 1981-02-20 | 1982-08-24 | ||
JPH0639108Y2 (ja) * | 1987-08-28 | 1994-10-12 |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 ポンプユニットの騒音防止装置 |
US5160624A (en) * | 1990-07-13 | 1992-11-03 | Isco,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
JPH06100012A (ja) * | 1992-09-16 | 1994-04-12 | Hitachi Ltd | 分割外装 |
JP3029365B2 (ja) * | 1993-10-05 | 2000-04-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分離分析装置 |
JP2000097924A (ja) * | 1998-09-18 | 2000-04-07 | Shimadzu Corp | 分析装置 |
US6297950B1 (en) * | 1999-06-17 | 2001-10-02 | Inclose Design, Inc. | Filter assembly for a memory storage device cooler |
US6525929B2 (en) * | 2001-01-25 | 2003-02-25 | Dell Products L.P. | Computer chassis door with position damping detent hinge |
JP4348025B2 (ja) * | 2001-05-09 | 2009-10-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分離分析装置 |
JP2003218572A (ja) * | 2002-01-28 | 2003-07-31 | Nec Corp | 屋外装置の放熱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3726777B2 (ja) * | 2002-05-29 | 2005-12-14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質量分析装置 |
JP3964289B2 (ja) * | 2002-09-06 | 2007-08-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分析機器 |
CN2762647Y (zh) * | 2005-01-07 | 2006-03-08 | 吴淦荣 | 不锈钢储物柜 |
JP2006204526A (ja) * | 2005-01-27 | 2006-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オーディオ機器収納家具。 |
US20070071646A1 (en) * | 2005-09-29 | 2007-03-29 | Schoen Alan 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nside an instrument housing |
EP1955331B1 (en) * | 2005-12-02 | 2011-04-27 | MeadWestvaco Corporation | Media storage container |
CN100371710C (zh) * | 2006-02-20 | 2008-02-27 | 厦门大学 | 便携式液相色谱仪 |
TWM351385U (en) * | 2008-08-25 | 2009-02-21 | Wistron Corp | Adjustable ventilation apparatus for computer enclosure and assembly for computer enclosure and adjustable ventilation apparatus |
JP5372572B2 (ja) * | 2009-03-30 | 2013-12-1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 |
JP5471900B2 (ja) * | 2010-07-01 | 2014-04-16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
JP5285735B2 (ja) * | 2011-03-31 | 2013-09-11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質量分析装置 |
CN202570198U (zh) * | 2012-03-27 | 2012-12-05 | 曾博文 | 中空式生物安全操作间门体 |
US9689847B2 (en) * | 2012-08-07 | 2017-06-27 | Shimadzu Corporation | Gas chromatography equipment |
JP5974390B2 (ja) | 2012-08-28 | 2016-08-23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
US20140167582A1 (en) * | 2012-12-19 | 2014-06-19 | Diversified Control, Inc | Cover Assembly For Outdoor Equipment Enclosure |
KR102245370B1 (ko) * | 2013-06-14 | 2021-04-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장고 |
US9637059B2 (en) * | 2015-01-19 | 2017-05-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tegrated sliding armrest and hinge assembly subsystem for a console assembly |
WO2016196911A1 (en) * | 2015-06-05 | 2016-12-08 |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liquid |
JP6604387B2 (ja) | 2016-01-12 | 2019-11-13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送液装置 |
JP6672906B2 (ja) * | 2016-03-08 | 2020-03-25 | 東ソー株式会社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送液装置 |
CN105619362A (zh) * | 2016-03-29 | 2016-06-01 | 普克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拼装式工具柜 |
CN206107800U (zh) * | 2016-10-26 | 2017-04-19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液相色谱柱的收纳装置 |
-
2019
- 2019-01-17 JP JP2020518963A patent/JP69544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WO PCT/JP2019/001352 patent/WO20192206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1-17 WO PCT/JP2019/001351 patent/WO201922068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1-17 CN CN201980030403.1A patent/CN11207473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JP JP2020518961A patent/JP68978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WO PCT/JP2019/001350 patent/WO20192206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1-17 CN CN201980031881.4A patent/CN11213604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JP JP2020518962A patent/JP699288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US US17/054,831 patent/US116041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US US17/054,980 patent/US1176193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50029A (en) * | 1992-10-16 | 1998-05-12 | Supre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of analyte concentration |
JP2010181271A (ja) * | 2009-02-05 | 2010-08-19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質量分析装置用の溶媒供給装置、試薬瓶及び溶媒、並びに溶媒供給方法 |
US20110126910A1 (en) * | 2009-07-23 | 2011-06-02 | Fluidigm Corporation |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nary mixing |
CN202798488U (zh) * | 2011-09-30 | 2013-03-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力转换装置 |
JP2015034702A (ja) * | 2013-08-07 | 2015-02-19 |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 温度調整装置、温度調整方法、及び温度調整プログラム |
JP2015068544A (ja) * | 2013-09-27 | 2015-04-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CN106369684A (zh) * | 2015-07-24 | 2017-02-0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空气净化装置 |
JP2017122259A (ja) * | 2016-01-06 | 2017-07-13 | 木田精工株式会社 | 揺動バレルの移載装置 |
JP3209072U (ja) * | 2016-12-13 | 2017-03-02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超臨界流体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STEVEN H. PAGE ET AL: "Fluid Phase Equilibria in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0,-Based Mixed Mobile Phases: A Review", 《J. MICROCOL.》, 31 December 1992 (1992-12-31), pages 91 - 122, XP002422497 * |
周良模 等: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程设计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 vol. 21, no. 8, 31 December 1993 (1993-12-31), pages 983 - 98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215649A1 (en) | 2021-07-15 |
US11604173B2 (en) | 2023-03-14 |
CN112136042A (zh) | 2020-12-25 |
US11761933B2 (en) | 2023-09-19 |
WO2019220685A1 (ja) | 2019-11-21 |
JPWO2019220686A1 (ja) | 2021-02-12 |
JPWO2019220685A1 (ja) | 2021-05-13 |
US20210270784A1 (en) | 2021-09-02 |
WO2019220684A1 (ja) | 2019-11-21 |
CN112074734B (zh) | 2022-12-16 |
CN112136042B (zh) | 2023-05-16 |
JP6954463B2 (ja) | 2021-10-27 |
JP6992887B2 (ja) | 2022-01-13 |
JPWO2019220684A1 (ja) | 2021-02-12 |
JP6897873B2 (ja) | 2021-07-07 |
WO2019220686A1 (ja) | 2019-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13401B2 (en) | Pivotable fan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systems | |
US20050036287A2 (en) | Air duc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air duct | |
JP2008294243A (ja) | 冷却ファンの取付構造 | |
EP3557136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 |
JPWO2006103731A1 (ja) | 電子装置 | |
US20060279625A1 (en) | Thermal printer with quick-release printhead assembly | |
KR101354214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2074734B (zh) | 流体色谱仪用的流体供给装置 | |
CN106716021B (zh)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
KR20190068628A (ko) | 산업용 기기 | |
US20090056920A1 (en) | Cool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
JP2000097924A (ja) | 分析装置 | |
US8025412B2 (en) | Pump unit and projector using same | |
CN115517629A (zh) | 监护仪 | |
CN107796054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976327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EP1930799A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olding a cover in a closed position | |
CN209801739U (zh) |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 |
TW201328536A (zh) | 電源固定裝置 | |
CN218154517U (zh) | 空气处理机组 | |
US10261275B2 (en) | Baffle with optical connector | |
CN111285413A (zh) | 净水器壳体及净水器 | |
CN219352053U (zh) | 便携式设备 | |
CN219810004U (zh) | 风道组件及空气处理机组 | |
CN221188202U (zh) | 一种改进型直流充电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