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5070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45070B CN111845070B CN202010322181.5A CN202010322181A CN111845070B CN 111845070 B CN111845070 B CN 111845070B CN 202010322181 A CN202010322181 A CN 202010322181A CN 111845070 B CN111845070 B CN 1118450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cument
- recording
- main body
- frame
- re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2—Reducing apparatus footprint, e.g. wall-mounted or vertically arranged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2—Paper-carriage guides or r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4—Transport t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除了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功能之外,还具备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功能,特别是能够抑制装置进深方向的尺寸。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部,具备在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原稿读取机构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以及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单元,所述装置主体部具备:供给辊,将所述被记录介质朝向装置前方供给;以及框架,具有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框架面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位于所述记录单元与所述供给辊之间,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机构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的记录装置,除了在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功能之外,还具备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功能,有时也被称为复合机。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这样的记录装置的一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4728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示的复合机的一例即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作为记录装置的记录系统;以及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原稿图像的读取系统,读取系统设置为相对于记录系统更靠近装置前面。
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装置进深方向的尺寸不得不增大的结构,未成为针对小型化的要求而考虑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部,具备在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原稿读取机构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以及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单元,所述装置主体部具备:供给辊,将所述被记录介质朝向装置前方供给;以及框架,具有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框架面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位于所述记录单元与所述供给辊之间,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开闭盖关闭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开闭盖打开的状态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开闭盖关闭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4是开闭盖打开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5是图4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示出读取机构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7是示出读取机构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8是示出读取机构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9是从装置后方观察基座框架和主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装置后方观察基座框架、主框架以及保持框架这些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支承肋部、第二支承肋部以及凹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1的凹部设置了吸收材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从图12的状态进一步安装了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驱动辊和辊支承框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装置主体部;3…读取机构部;4…开闭盖;4a…上表面;4b…前方遮盖部;6…倾斜面板;7…操作部;8…电源按钮;9…前面盖;10…开闭盖;10a…纸张支承面;12…支承部件;13…供给辊;14…分离辊;17…输送辊对;18…驱动辊;19…从动辊;20…滑架;21…油墨罐;22…记录头;24…主框架;24a…铅垂部;24b…第一水平部;24c…第二水平部;24d…弯折部;25…导电部件;26…排出辊对;27…驱动辊;28…从动辊;29…排出托盘;30…基座框架;30a…凹部;30e、30f…侧框架部;31…支承肋部;31a…第一支承肋部;31b…第二支承肋部;31c…第三支承肋部;33…吸收材料;34…盖部件;35…辊支承框架;36…上部组件;37…下部组件;38a、38b…边缘引导件;40…入口托盘;41…输送辊对;42…驱动辊;43…从动辊;45…按压部件;46…压缩弹簧;48…排出辊对;49…驱动辊;50…从动辊;51…保持框架;53…排出托盘;53a…子托盘;53b…原稿接收面;54…保持框架;55…传感器模块;56…电路基板;57…按压弹簧;58…读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示意性说明。
第一方面所涉及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部,具备在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原稿读取机构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以及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单元,所述装置主体部具备:供给辊,将所述被记录介质朝向装置前方供给;以及框架,具有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框架面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位于所述记录单元与所述供给辊之间,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根据本方面,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整体的装置进深方向尺寸,并且也能够抑制装置高度方向,从而能够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单元设置于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所述宽度方向为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框架支承所述滑架。
根据本方面,在如下的结构中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方面的作用效果:所述记录单元设置于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所述宽度方向为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述框架支承所述滑架。
第三方面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单元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根据本方面,在如下的结构中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方面的作用效果:所述读取单元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第四方面是在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单元具备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基板,所述基板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根据本方面,所述读取单元具备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基板,所述基板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因此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的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范围变大,能够进一步抑制装置的铅垂方向尺寸。
第五方面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读取单元,所述保持部件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根据本方面,在如下的结构中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方面的作用效果: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读取单元,所述保持部件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第六方面是在第五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接收被进行读取而排出的所述原稿,在铅垂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件的最下部位于比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中的原稿接收面更靠下侧处。
根据本方面,在如下的结构中能够获得上述的第一方面的作用效果: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接收被进行读取而排出的所述原稿,在铅垂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件的最下部位于比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中的原稿接收面更靠下侧处。
第七方面是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接收被进行读取而排出的所述原稿,所述装置主体部具备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所述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将通过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被记录介质支承为倾斜姿态,在铅垂方向上所述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的一部分与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重叠。
根据本方面,在铅垂方向上所述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的一部分与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重叠,因此能够抑制铅垂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第八方面是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部在装置前面具备倾斜面板,在铅垂方向上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倾斜面板重叠。
根据本方面,所述装置主体部在装置前面具备倾斜面板,在铅垂方向上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倾斜面板重叠,因此能够抑制铅垂方向上的装置尺寸。
第九方面是在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项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原稿支承部,所述原稿支承部在所述原稿输送单元的原稿输送方向的上游支承所述原稿,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表面构成延长面,所述延长面是使所述原稿支承部的原稿支承面向装置前方延长的面。
根据本方面,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原稿支承部,所述原稿支承部在所述原稿输送单元的原稿输送方向的上游支承所述原稿,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表面构成延长面,所述延长面是使所述原稿支承部的原稿支承面向装置前方延长的面,因此没有必要用专用的部件构成所述延长面,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低成本化以及小型化。
第十方面是在第九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中,所述原稿一边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被输送,一边通过所述读取单元被进行读取,并且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被排出,在所述装置主体部中,所述被记录介质一边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被输送,一边通过所述记录单元被进行记录,并且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面被排出。
根据本方面,提高了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方进行各种操作时的操作性。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X轴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是使装置前面与用户面对面时从用户角度观察为右方向,另外+X方向为该左方向。另外X轴方向在后述的装置主体部2中,成为在与记录头22对置的区域中的与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纸张宽度方向。
Y轴方向是装置进深方向,+Y方向是从装置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Y方向是从装置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装置的周围的多个侧面中的设置有倾斜面板6的侧面成为装置前面,其相反的侧面成为装置背面。另外Y轴方向中的+Y方向在后述的装置主体部2中,成为与记录头22对置的区域中的纸张输送方向。
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Z方向成为铅垂上侧方向,-Z方向成为铅垂下侧方向。
在图1及图2中,记录装置的一例即喷墨打印机1是在装置主体部2的上部具备读取原稿的读取机构部3而构成的所谓复合机。以下,喷墨打印机1简称为打印机1。
装置主体部2具有在被记录介质的一例即记录纸张上进行记录的功能,读取机构部3具有读取原稿的功能。
装置主体部2在装置前面具备倾斜面板6,所述倾斜面板6具有: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电源开关操作的电源按钮8;以及用于进行其他各种操作的操作部7。倾斜面板6通过以转动轴6a(参照图3)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能够倾斜。
另外在装置前面具备前面盖9,前面盖9通过以转动轴9a(参照图3)为中心进行转动,能够获取如下的状态:如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开放对进行记录后而排出的记录纸张的排出路径的打开状态(未图示)。
装置主体部2的上表面的前方侧由开闭盖4构成。开闭盖4通过以未图示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能够获取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状态和使装置主体部2的内部暴露的打开状态(未图示)。通过打开开闭盖4,例如能够执行去除堵塞的记录纸张、向后述的油墨罐21补充油墨。
前方遮盖部4b以一体的方式设于开闭盖4。开闭盖4的上表面4a与前方遮盖部4b几乎形成为直角,并且在开闭盖4关闭且倾斜面板6关闭的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前方遮盖部4b的表面与倾斜面板6的表面成为同一表面。
在倾斜面板6以及前方遮盖部4b的下方以能够开关的方式设置有前面盖9,图1及图2示出了前面盖9关闭的状态。如图所示,在前面盖9关闭的状态下,前面盖9的表面、前方遮盖部4b的表面、倾斜面板6的表面这些成为同一表面,并形成沿着垂直的面。
通过打开前面盖9,能够朝向装置前方抽出接收所排出的记录纸张的排出托盘29(图3)。
在装置上表面的后方侧,设置有开闭盖10。开闭盖10通过以旋转轴10c(参照图3、图4、)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获取图1及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和图2及图4所示的打开状态。
若打开开闭盖10,则如图2所示,读取机构部3暴露并且能够执行原稿的读取。另外,若打开开闭盖10,则可以向后述的支承部件12载置记录纸张。在图2中,箭头A示出了记录纸张的载置方向。
以下,一边参照图3及图4一边对装置主体部2中的记录纸张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
在装置后方设置有支承部件12,并且供给前的记录纸张以倾斜姿态被该支承部件12和在打开状态下的开闭盖10的背面构成的纸张支承面10a支承。
支承部件12构成为能够以未图示的摇动轴为中心摇动,并通过摇动使支承的记录纸张相对于供给辊13进退。
供给辊13被未图示的电机旋转驱动,并通过旋转将记录纸张向下游送出。在与供给辊13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施加旋转阻力的分离辊14,并且通过在该分离辊14与供给辊13之间形成夹持区域,来防止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
此外,在图4中由附图标记Pd示出的两点划线示出了被供给辊13送出并被输送的记录纸张的输送轨迹。
被供给辊13送出的记录纸张到达输送辊对17。输送辊对17由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辊18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19构成,并且记录纸张被该两辊夹持并被传送到与记录头22对置的区域即记录区域,来进行记录。
具备记录头22的滑架20一边被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主框架24引导,一边通过未图示的动力源在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记录头22随着滑架20的移动动作,对记录纸张喷出油墨。
在滑架20上搭载有油墨罐21,并从该油墨罐21向记录头22供应油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罐21具备未图示的油墨供应口,并构成为可以从该油墨供应口向油墨罐21补充油墨。
主框架24由金属板材形成,并在侧面观察下如图3及图4所示,其具备:形成于水平方向交叉的框架面的铅垂部24a;通过弯折铅垂部24a的上部而形成的第一水平部24b;以及通过弯折铅垂部24a的下部而形成的第二水平部24c。铅垂部24a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垂直面。第一水平部24b以及第二水平部24c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水平面。
主框架24成为如下的状态:第一水平部24b的+Y方向端部向-Z方向弯折,另外第二水平部24c的+Y方向端部向+Z方向弯折而且其上端部向-Y方向稍微弯折,在侧面观察下,整体上形成了矩形的空间。并且滑架20的一部分进入到该空间,并且该进入的部分被主框架24在X轴方向上引导。
在与记录头22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支承肋部31,通过记录头22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被支承肋部31支承。
在相对于支承部件12的输送方向下游,设置有排出辊对26,其将进行记录的记录纸张朝向装置前方排出。排出辊对26由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辊27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8构成,并且记录纸张被该两辊夹持且朝向装置前方被排出,并被抽出状态的排出托盘29支承。
以上是装置主体部2的结构,以下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设置于装置主体部2的上部的读取机构部3进行说明。
读取机构部3由入口托盘40、上部组件36、下部组件37以及排出托盘53构成整体。
进行读取的原稿,其前端侧被入口托盘40支承,后端侧被开闭盖4(参照图2)的上表面4a(参照图2)支承。在图2中,箭头B示出了读取原稿的载置方向。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Gp示出了由入口托盘40和装置主体部2的上表面4a支承并被载置的原稿。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38a、38b是引导所载置的原稿的侧端的边缘引导件。
返回到图5,读取机构部3中的在原稿读取时的原稿输送方向大概为-Y方向,相对于入口托盘40在原稿输送方向的下游处设置有输送辊对41。输送辊对41由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辊42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43构成,并且原稿被该两辊夹持并被传送到原稿输送方向的下游。
相对于输送辊对41在原稿输送方向的下游处设置有读取玻璃58,并在该读取玻璃58的下侧设置有作为读取单元的传感器模块55。传感器模块55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按压弹簧57从读取玻璃58的下侧推靠在读取玻璃58的下表面。针对传感器模块55可以采用光学缩小方式(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耦合器件)方式)、接触式传感器方式(CIS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接触式传感器方式(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附图标记56是设置有受光元件(未图示)以及发光元件(未图示)的电路基板。
传感器模块55被保持框架54保持,保持框架54构成下部组件37的基体并且形成下部组件37的最下表面。
在读取玻璃58的上侧设置有按压部件45。按压部件45被压缩弹簧46朝向读取玻璃58按压。通过输送辊对41输送的原稿在被按压部件45和读取玻璃58夹着的状态下,由传感器模块55读取。
从动辊43、按压部件45、压缩弹簧46以及从动辊50这些设于保持框架51,所述保持框架51构成上部组件36的基体。
在读取玻璃58的下游,设置有排出进行读取后的原稿的排出辊对48。排出辊对48由被未图示的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辊49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50构成,并且所进行读取的原稿被该两辊夹持并朝向排出托盘53被排出。附图标记Gp示出了被载置、被进行读取、被排出的原稿的通过轨迹。
作为排出原稿接收托盘的排出托盘53设为:能够通过用户操作切换图3所示的非展开状态和图4及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另外构成为能够进一步展开子托盘53a(参照图2)。子托盘53a通过以旋转轴53c为中心在图4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能够获取如下的状态:在图4中由实线所示的展开状态和以两点划线以及附图标记53a_1所示的收纳状态。
此外,长条的原稿若被排出则其前端越过排出托盘53,并被位于排出托盘53的背后的纸张支承面10a(参照图2)支承。
以上所说明的从动辊43、按压部件45、压缩弹簧46、从动辊50以及保持框架51这些构成上部组件36。上部组件36设为能够以未图示的转动轴为中心相对于下部组件37转动,并通过打开,而能够解除输送辊对41以及排出辊对48的原稿夹持状态。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驱动辊42、传感器模块55、驱动辊49以及保持框架54这些构成下部组件37。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特征的结构,以下主要一边参照图5一边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打印机1具备:装置主体部2,具备作为在记录纸张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的记录头22;以及读取机构部3,设置于装置主体部2的上部,且具备作为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的传感器模块55以及作为原稿输送单元的输送辊对41,其中,所述输送辊对41向所述传感器模块55输送原稿。
装置主体部2具备:供给辊13,将记录纸张朝向装置前方即+Y方向供给;以及主框架24,具有沿着铅垂方向即Z轴方向的框架面,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即Y轴方向上位于供给辊13与记录头22之间。而且,读取机构部3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
在图5中,位置Y1是供给辊13的外周面的-Y方向端部位置,位置Y2是供给辊13的外周面的+Y方向端部位置。另外,位置Z1是主框架24中的+Z方向的最高的位置,更具体而言,是第一水平部24b的上表面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Y1与位置Y2之间,配置有读取机构部3的、特别是保持框架54的一部分,另外,配置有传感器模块55的整体。另外,读取玻璃58的整体也配置在位置Y1与位置Y2之间。
另外,在Z轴方向上在位置Z1的下侧,配置有读取机构部3的、特别是保持框架54的一部分,另外,配置有构成传感器模块55的电路基板56。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框架54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打印机1整体的Y轴方向尺寸,并且也能够抑制Z轴方向尺寸,从而能够满足小型化的要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模块55的一部分也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Y轴方向上两个部位重叠是指,在Y轴方向上两个部位位于同一区域。同样地在Z轴方向上两个部位重叠是指,在Z轴方向上两个部位位于同一区域。
换个角度来看,在Y轴方向上两个部位重叠是指,从Z轴方向观察两个部位重合。另外,在Z轴方向上两个部位重叠是指,从Y轴方向观察两个部位重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Z轴方向上,保持框架54的一部分位于滑架20上的+Z方向的最高位置即位置Z2下侧。由此,进一步抑制了装置整体的Z轴方向尺寸。
另外,记录头22设置于能够在与纸张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纸张宽度方向也就是X轴方向上移动的滑架20上,主框架24支承滑架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的读取机构部3的一部分为传感器模块55。传感器模块55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
另外,传感器模块55具备设置有未图示的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电路基板56,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的读取机构部3的一部分为电路基板56。电路基板56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由此,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的读取机构部3的范围变大,能够进一步抑制装置的Z轴方向尺寸。
另外,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主框架24重叠的读取机构部3的一部分为保持框架54,所述保持框架54作为保持传感器模块55的保持部件。保持框架54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与供给辊13重叠并且在Z轴方向上与框架重叠。
另外读取机构部3具备排出托盘53,所述排出托盘53作为接收被进行读取而排出的原稿的排出原稿接收托盘,并且在Z轴方向上保持框架54的最下部位于排出托盘53的原稿接收面53b的下侧。
在图5中,由附图标记Gh所示的实线示出了被排出托盘53支承的原稿。
另外如图4所示,装置主体部2具备开闭盖10,所述开闭盖10作为将通过供给辊13供给的记录纸张支承为倾斜姿态的介质支承托盘,并且在Z轴方向上打开状态的开闭盖10的一部分与排出托盘53重叠。
另外如图3所示,装置主体部2在装置前面具备倾斜面板6,并且在Z轴方向上读取机构部3的一部分与倾斜面板6重叠。
另外,读取机构部3在输送辊对41的原稿输送方向的上游,具备作为支承原稿的原稿支承部的入口托盘40,并且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部2的上表面4a构成将入口托盘40的原稿支承面向装置前方即+Y方向延长的延长面。由此,没有必要用专用的部件构成所述延长面,从而能够实现装置的低成本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在读取机构部3中,输送辊对41是如下的结构:从装置主体部2的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即-Y方向输送原稿,在装置主体部2中从装置主体部2的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即+Y方向一边输送记录纸张一边通过记录头22进行记录,并且将其从装置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即+Y方向排出。由此,提高了从装置主体部2的前方进行各种操作时的操作性。此外,这里的各种操作是指,例如列举有:向读取机构部3的原稿的载置、进行读取后取出排出的原稿、向装置主体部2的记录纸张的载置、以及进行记录后取出排出的记录纸张等。
此外,也可以是,读取机构部如图6~图8所示配置于装置主体部。图6~图8简略图示了读取机构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图6所示的读取机构部3B中,驱动辊42的一部分和驱动辊49的一部分处于主框架24中的+Z方向的最高的位置即位置Z1的下侧。也就是说,读取机构部3B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于主框架24的背后的空间成为进一步陷入的形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Z轴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图7所示的读取机构部3C中,构成上部组件36的保持框架51处于开闭盖4的上表面4a的Z轴方向位置即位置Z0的下侧。也就是说,读取机构部3C的一部分通过设置于主框架24的背后的空间成为进一步陷入的形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Z轴方向的尺寸。
此外,保持框架51的上表面也可以在Z轴方向上处于与位置Z0相同的位置上。
另外,图8所示的读取机构部3D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不同,传感器模块55设于上部组件36B。另外,输送辊对41B与上述的输送辊对41不同,驱动辊42设置于上侧,并且从动辊43设置于下侧。同样地排出辊对48B与上述的排出辊对48不同,驱动辊49设置于上侧,并且从动辊50设置于下侧。即下部组件37B具有从动辊43、50,上部组件36B具有驱动辊42、49。
并且,在这样的结构的读取机构部3D中,在Y轴方向上读取机构部3D的一部分也与供给辊13重叠,且在Z轴方向上也与主框架24重叠。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夹着原稿输送路径的下侧或者上侧的一个上设置有传感器模块55,但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在夹着原稿输送路径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传感器模块55,并读取原稿的双面。
接着,参照图9及其之后对打印机1的其他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打印机1的基体由基座框架30构成。基座框架30是在俯视观察打印机1时几乎占据打印机1的占有面积的大型的框架,整体以一体的方式由树脂材料形成。
并且上述的主框架24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X轴方向上的主框架24的长度与基座框架30的长度形成为几乎相同。
在基座框架30中,在主框架24的安装位置的背后,侧框架部30e、30f形成为从基座框架30的下部朝向+Z方向立起。侧框架部30e、30f在X轴方向上空出预定的间隔而设置,并且如图10所示,构成读取机构部3的保持框架54连接于侧框架部30e、30f的上端部。
由此,保持框架54抑制侧框架部30e、30f向X轴方向的倾倒,并且在整体上实现了作为框架的刚性的提高。
接着,一边参照图11~图13,一边参照图3对所说明的支承肋部31进行详细说明。支承肋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更详细地由第一支承肋部31a、第二支承肋部31b以及第三支承肋部31c这些构成。
其中,如图11所示,第一支承肋部31a和第二支承肋部31b相对于基座框架3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由此确保了第一支承肋部31a和第二支承肋部31b的Z轴方向的高度的精度。
特别是,第一支承肋部31a成为三个支承肋部中的Z轴方向的高度最高的,其次是第二支承肋部31b的Z轴方向高度高。第三肋部31c与其他的肋部相比Z轴方向的高度低。
也就是说,主要通过相对于基座框架30以一体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支承肋部31a和第二支承肋部31b,限制了记录纸张与记录头22的间隔。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在基座框架30的第一支承肋部31a和第二支承肋部31b的周围形成有凹部30a,并且如图12所示,在该凹部30a配设置有吸收油墨的吸收材料33。在记录纸张的端部没有空白地进行记录时,吸收材料33吸收从记录纸张的端部向偏离的位置喷出的油墨。
并且,在凹部30a配设置有吸收材料33后,如图13所示,在吸收材料33的一部分的上部设置有盖部件34。Z轴方向的高度最低的第三支承肋部31c形成于该盖部件34。
第三支承肋部31c主要防止记录纸张与吸收材料33接触,由于不直接对记录质量做出贡献,所以通过形成于盖部件34,即使Z轴方向的高度产生少许的误差,也能够维持恰当的记录质量。
并且,通过不将这样的第三支承肋部31c与基座框架30设为一体,能够增加吸收材料33的设置区域,并能够通过增加吸收材料33的体积来使油墨的可吸收容量增大。
接下来,图14示出了一边参照图3一边说明的构成输送辊对17的驱动辊18的、支承+X方向端部的辊支承框架35。辊支承框架35与主框架24同样地由金属板材形成,即由能够电导通的材料形成。
在主框架24中,在+X方向端部以向-Z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弯折部24d,并在该弯折部24d与辊支承框架35之间,架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形成的螺旋弹簧25。
辊支承框架35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接地端子电连接,并且根据以上的结构以较少的部品件数,成为主框架24接地的状态。
本发明不限定于在上述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变形,当然它们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装置主体部,具备在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以及
原稿读取机构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单元以及向所述读取单元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单元,
所述装置主体部具备:
供给辊,将所述被记录介质朝向装置前方供给;以及
框架,具有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框架面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位于所述记录单元与所述供给辊之间,
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所述记录单元设置于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滑架,所述宽度方向为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框架支承所述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单元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单元具备设置有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的基板,
所述基板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读取单元,
所述保持部件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与所述供给辊重叠,并且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框架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接收被进行读取而排出的所述原稿,
在铅垂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件的最下部位于比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中的原稿接收面更靠下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接收被进行读取而排出的所述原稿,
所述装置主体部具备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将通过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被记录介质支承为倾斜姿态,
在铅垂方向上所述被记录介质支承托盘的一部分与所述排出原稿接收托盘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部在装置前面具备倾斜面板,
在铅垂方向上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倾斜面板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具备原稿支承部,所述原稿支承部在所述原稿输送单元的原稿输送方向的上游支承所述原稿,
所述装置主体部的上表面构成延长面,所述延长面是使所述原稿支承部的原稿支承面向装置前方延长的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原稿读取机构部中,所述原稿一边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被输送,一边通过所述读取单元被进行读取,并且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面朝向背面的方向被排出,
在所述装置主体部中,所述被记录介质一边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背面朝向前面的方向被输送,一边通过所述记录单元被进行记录,并且从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前面被排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82693 | 2019-04-24 | ||
JP2019082693A JP7188263B2 (ja) | 2019-04-24 | 2019-04-24 | 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45070A CN111845070A (zh) | 2020-10-30 |
CN111845070B true CN111845070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70417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22181.5A Active CN111845070B (zh) | 2019-04-24 | 2020-04-22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6702B2 (zh) |
EP (1) | EP3730301B1 (zh) |
JP (1) | JP7188263B2 (zh) |
CN (1) | CN1118450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88263B2 (ja) * | 2019-04-24 | 2022-12-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6536A (en) * | 1991-09-05 | 1994-01-04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ing/separating mechanism |
JP2002247284A (ja) * | 2001-02-20 | 2002-08-30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608854A (zh) * | 2003-10-22 | 2005-04-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636750A (zh) * | 2003-12-26 | 2005-07-1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921541A (zh) * | 2005-07-26 | 2007-02-2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
CN102447805A (zh) * | 2010-10-08 | 2012-05-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复合机 |
CN103516936A (zh) * | 2012-06-25 | 2014-01-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CN103813043A (zh) * | 2012-11-09 | 2014-05-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4735281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多功能外围设备 |
CN204442488U (zh) * | 2015-01-28 | 2015-07-01 | 株式会社东芝 | 原稿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5211415A (ja) * | 2014-04-30 | 2015-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CN105979111A (zh) * | 2015-03-12 | 2016-09-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56187B2 (ja) * | 1992-04-07 | 1997-09-24 |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 複写機 |
JPH0918642A (ja) * | 1995-07-03 | 1997-01-17 | Canon Inc | 画像情報処理装置 |
JPH10134163A (ja) * | 1996-11-05 | 1998-05-22 | Pfu Ltd | スキャナ付き装置 |
US6281980B1 (en) * | 1997-03-07 | 2001-08-28 | Ricoh Company, Ltd. | Multifunctional image processing for preventing printer interruption |
JP3003676B1 (ja) * | 1998-07-22 | 2000-01-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03069779A (ja) * | 2001-08-24 | 2003-03-07 | Brother Ind Ltd | プリント装置 |
US7265879B2 (en) * | 2003-01-27 | 2007-09-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ultifunctio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DF) switch |
JP2006157724A (ja) * | 2004-11-30 | 2006-06-15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77202B2 (ja) * | 2005-12-08 | 2010-11-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読取機能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11466A (ja) * | 2006-06-30 | 2008-01-17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07417A (ja) * | 2007-02-26 | 2008-09-11 | Seiko Epson Corp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およ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印刷方法 |
JP2010240916A (ja) * | 2009-04-02 | 2010-10-28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 |
JP6064395B2 (ja) * | 2012-07-06 | 2017-01-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217163B2 (ja) | 2013-06-19 | 2017-10-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738039B2 (ja) * | 2016-03-03 | 2020-08-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10328730B2 (en) | 2016-06-20 | 2019-06-2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813794B2 (ja) * | 2016-07-11 | 2021-0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20180093499A1 (en) * | 2016-10-05 | 2018-04-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788322B2 (ja) | 2018-12-13 | 2020-11-25 | Aiメカテック株式会社 | 基板組立装置とそのテーブル構造 |
JP7188263B2 (ja) * | 2019-04-24 | 2022-12-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247746B2 (ja) * | 2019-05-21 | 2023-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
2019
- 2019-04-24 JP JP2019082693A patent/JP718826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2 CN CN202010322181.5A patent/CN111845070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22 US US16/855,389 patent/US111467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3 EP EP20170973.0A patent/EP373030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6536A (en) * | 1991-09-05 | 1994-01-04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essing/separating mechanism |
JP2002247284A (ja) * | 2001-02-20 | 2002-08-30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608854A (zh) * | 2003-10-22 | 2005-04-2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636750A (zh) * | 2003-12-26 | 2005-07-1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921541A (zh) * | 2005-07-26 | 2007-02-2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
CN102447805A (zh) * | 2010-10-08 | 2012-05-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复合机 |
CN103516936A (zh) * | 2012-06-25 | 2014-01-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CN103813043A (zh) * | 2012-11-09 | 2014-05-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4735281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多功能外围设备 |
JP2015211415A (ja) * | 2014-04-30 | 2015-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CN204442488U (zh) * | 2015-01-28 | 2015-07-01 | 株式会社东芝 | 原稿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979111A (zh) * | 2015-03-12 | 2016-09-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30301A1 (en) | 2020-10-28 |
JP2020182051A (ja) | 2020-11-05 |
EP3730301B1 (en) | 2022-09-14 |
JP7188263B2 (ja) | 2022-12-13 |
US11146702B2 (en) | 2021-10-12 |
CN111845070A (zh) | 2020-10-30 |
US20200344370A1 (en) | 2020-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93639B2 (en) |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
JP6171904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4600504B2 (ja) | シート案内装置 | |
CN112140745B (zh) | 记录装置 | |
JP2017149096A (ja) | 記録装置 | |
CN111845070B (zh) | 记录装置 | |
JP2012187792A (ja) | 記録装置 | |
US11535468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7226066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9116050A (ja) | 記録装置 | |
US9956800B2 (en) | Rea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119393B2 (ja) | 複合印刷装置 | |
JP2020049907A (ja) |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 |
JP5834435B2 (ja) | 記録装置 | |
JP4737424B2 (ja) | ハウジング本体の位置決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7223244A (ja) | ハウジング本体の支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4007032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8010978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767669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16890547A (zh) | 记录装置 | |
JP2021167096A (ja) | 記録装置 | |
JP5927953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15039777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20072328A (ja) | 読取装置及び複写装置 | |
JP2008118200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