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885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8854A
CN1608854A CNA2004100870222A CN200410087022A CN1608854A CN 1608854 A CN1608854 A CN 1608854A CN A2004100870222 A CNA2004100870222 A CN A2004100870222A CN 200410087022 A CN200410087022 A CN 200410087022A CN 1608854 A CN1608854 A CN 1608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ain casing
supply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70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2813C (zh
Inventor
古闲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8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8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28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28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一个图像扫描装置和一块控制板在主壳体的顶部上设置呈一排。在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的下方,在平面视图中投影所示的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的表面区域内设有一个储墨装置,一个具有输送机构的纸张输送路径以及一个记录装置。在储墨装置和纸张输送路径的下方设有一个盛纸盒。以大致水平状态设置一块主隔板,以便覆盖通向记录装置底部的纸张输送路径的顶部。主隔板的顶部表面形成为一个支承表面,其用于支承从储墨装置向记录头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管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型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从墨盒、经墨水供给管向记录头供给墨水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墨盒设置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壳体中的静止位置处,而记录头能够进行往复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扁平状结构紧凑的主壳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8-110660披露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多功能图像形成装置,这种装置具有复印机的功能,传真机的功能及类似功能。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一个纸张供给盒经主壳体的前侧,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的底部。一个记录装置包括一个设置在主壳体后部的滑架,该滑架用于支承墨盒和一个打印头。滑架可以沿与输送(排出)纸张的方向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在纸张上记录了图像之后,通过一个形成在主壳体后侧的排出口,由主壳体排出所述纸张。在主壳体的顶部表面上设置一块接触玻璃。在纸张供给盒的上方设有一个扫描机构,且该扫描机构包括一个往复式扫描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平行于滑架运动的方向而运动,以便对面向下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始文件的文字和图像进行扫描。作为可选择的方案,可设置一个用于将多张原始文件输送通过被扫描的接触玻璃上的自动供给器。
与日本专利NO.3262356对应的美国专利NO.5,717,443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一个经主壳体的前侧、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底部的纸张供给盒,一个包括往复运动滑架的记录装置,该滑架支承墨盒及一个打印头。滑架可以沿与输送(排出)纸张的方向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运动。在纸张上已记录了图像之后,经一个形成于主壳体后侧的排出口,倾斜向上排出纸张。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7-251998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一个原始装载托架以及一个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原始装载托架设置在主壳体的顶部表面上并朝该主壳体的前部向下倾斜,所述扫描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壳体中、位于顶侧前部附近的接触传感器等。一个纸张供给盒经主壳体的前侧,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的底部。在主壳体的后部设置一个滑架,该滑架支承墨盒和一打印头。墨盒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与竖直方向呈小于45度的斜度向上输送纸张。一排出托架设置在主壳体的后部并且其朝所述后部向上倾斜。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8-110660以及美国专利NO.5,717,44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墨盒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滑架顶部上的打印头上并且可以由上述打印头除去。因此,为了沿滑架的运动方向安装墨盒,在滑架的上方需要一定空间,从而会增大主壳体的高度。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8-110660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移动滑架的部件会伸出到在平面视图投影所示的接触玻璃的外部。因此,在平面视图中图像形成装置的表面面积会增大,并且不能制造出结构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平-7-251998中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墨盒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并且移动滑架的部件会伸出到在平面视图投影所示的扫描装置的表面面积之外。因此,主壳体体积较大并且前后尺寸较大。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具有较小的高度以及在平面视图中投影时较小的表面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一个主壳体;一个介质容纳装置,其设置在主壳体的底部并容纳记录介质;一个沿第一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一个记录装置,其设置在高于介质容纳装置的位置处,并且包括一个喷墨头,其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一个储墨装置,其设置在介质容纳装置的上方,以便储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高度尺寸落入记录装置的高度尺寸内,和一根墨水供给管。所述储墨装置容纳墨水。通过该墨水供给管,将容纳在储墨装置内的墨水供给至打印头。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记录装置和储墨装置之间,并且从介质容纳装置朝喷墨头的底部输送记录介质。
采用这种结构,与墨盒在安装于记录头上的同时能够往复运动的常规图像记录装置相比,可以将记录装置设置在更低的位置处。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最好还包括一个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一块控制板,它们设置在主壳体的顶部上,以便记录装置、储墨装置以及输送机构均位于由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投影形成的区域内。
采用这种结构,结构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具有由主壳体在平面视图中投影形成的减小的所要求的面积。
最好,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一块隔板,其大致水平设置并覆盖了介质输送路径的顶部,沿所述介质输送路径,通过所述输送机构朝记录装置的底部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隔板具有一个支承面,在该支承面上支承了所述至少一部分墨水供给管。
采用这种结构,当墨水供给管的所述部分弯曲并随喷墨头的往复运动而运动时,在记录头往复运动时,可以将墨水供给管的所述部分支承在所述隔板的支承表面上。由于隔板覆盖了介质输送路径的顶部,因此,即使墨水供给管具有非常大的柔性,墨水供给管的中部也不会下垂而与所输送的记录介质发生干涉。因此,不必采用由可满足既具有柔性且又不会在中部产生过大下垂的刚性条件的材料形成的墨水供给管。并且,也不必提供用于将墨水供给管的所述部分固定至主壳体上的保持器,从而能够大大简化安装墨水供给管的操作。
另外,由于可以将隔板和介质输送路径之间的竖直间隙减小至极限,同时还能够防止墨水供给管的中部与沿介质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发生干涉,因此,可以大大降低主壳体的高度,以便获得结构更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
最好,隔板设置在图像扫描装置的下方且跨接在记录装置的顶部和储墨装置之间。所述隔板可以包括:一个跨过记录装置顶部的第一隔离部分;一个跨过储墨装置顶部的第二隔离部分;一个第三隔离部分,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隔离部分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和第二隔离部分的下方。在第一和第三隔离部分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台阶部分,并且在第二和第三隔离部分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台阶部分。隔板最好在第一和第二台阶部分处形成有开口,这些开口沿第二方向延伸。墨水供给管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始终使储墨装置与喷墨头相连,并且,第三隔离部分具有支承面。
采用这种结构,在主壳体的顶部表面,特别是图像扫描装置处于充分打开的状态时,能够防止灰尘进入介质输送路径中。
另外,通过利用第三隔离部分竖直隔离在记录装置和储墨装置之间、位于介质输送路径上方的空间,能够彼此独立划分输送介质所需的空间以及使墨水供给管运动所需的空间,以防止墨水供给管与介质输送操作发生干涉。
所述输送机构可以设置在随喷墨头往复运动而在支承面上方运动的墨水供给管在平面视图中的运动范围之外。
采用这种结构,介质输送路径与在喷墨头往复运动时墨水供给管在所述隔板的支承面上方运动的范围在平面视图中的投影区域大致重叠。此时,输送机构的运动和墨水供给管的运动不会彼此干涉,以便墨水供给管的运动不会防碍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的操作。因此,可以将墨水供给管和输送机构设置在几乎相同的高度处(处于几乎相同的水平面内),从而能够制造出整体更薄的图像形成装置。
墨水供给管可包括多根墨水供给管,这些墨水供给管在平面视图中设置在输送机构的左右侧上,并且,储墨装置和喷墨头可以通过所述墨水供给管相连。将支承面和随喷墨头往复运动而在第三隔离部分的支承面上方运动的墨水供给管的运动范围优选设定成在平面视图中投影所示时大致重叠。
采用这种结构,甚至可以在第三隔离部分的支承面上可靠地支承多根墨水供给管。
第三隔离部分最好形成有一个窗口,所述输送机构的一部分通过该窗口伸出。采用这种结构,第三隔离部分不会防碍输送机构。
从第三隔离部分的表面竖立一个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环绕所述窗口的周边,以便防止墨水供给管的中部穿过窗口。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墨水供给管的中部与输送机构的所述部分发生缠绕,从而能够防止墨水供给管的损坏。
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一个墨水补充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喷墨头运动范围内的预定位置处,墨水补充装置用于在预定位置处对喷墨头补充墨水。墨水供给管始终使储墨装置与墨水补充装置相连。
采用这种结构,与未使用隔板的常规装置不同,无需为了允许墨水供给管绕过介质输送路径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过大的空间。
作为可选择的方案,设置在图像扫描装置下方并跨接在记录装置的顶部和储墨装置的顶部之间的隔板可包括:一个跨过记录装置顶部的第一隔离部分;一个跨过储墨装置顶部的第二隔离部分;一个第三隔离部分,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隔离部分之间并且位于第二隔离部分的下方,其中,在第二和第三隔离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台阶部分。隔板可以在台阶部分处形成有开口,该开口沿第二方向延伸,以便墨水供给管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始终使储墨装置与墨水补充装置相连。第三隔离部分可具有支承面。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覆盖介质输送路径顶部的隔板中的第三隔离部分上的支承面支承墨水供给管的所述部分。因此,可以在不会与支承墨水供给管的所述部分所需空间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保持用于输送记录介质所需的空间。
最好,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一起绕经记录装置与介质容纳装置相对的主壳体的一侧转动。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主壳体保持在打开状态,从而有助于墨盒的更换以及清洁主壳体内部的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可还包括一个支承件,该支承件在一转动位置处,支承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主壳体保持在充分打开的状态,从而允许使用者松脱图像扫描装置以及控制板,以便有助于消除纸张堵塞并进行主壳体内的清洁操作。
储墨装置最好可以绕枢轴转动,以便至少使在介质容纳装置的顶部表面上的一部分露出。
采用这种结构,在不必从主壳体向前过大地抽出介质容纳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在介质容纳装置中补充记录介质并消除纸张在介质容纳装置中的纸张堵塞。
最好,所述主壳体在经记录装置与介质容纳装置相对的主壳体的一侧上形成有一个排出装置,并且,通过所述排出装置能够将喷墨头已在其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主壳体。
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一个设置在主壳体顶部上的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一个排出托架,该托架设置在主壳体上并能够合拢并打开,以便导引通过排出装置排出的记录介质,打开的排出托架能够大致向上导引记录介质,而合拢的排出托架能够将记录介质导引至图像扫描装置的顶部表面上。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在已记录了图像后经排出装置排出的记录介质在图像向下的状态下,位于图像扫描装置的顶部表面上,并且可以获得结构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
介质容纳装置最好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上。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在介质容纳装置中补充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一个墨水吸收器,其设置在主壳体的底部并且低于介质容纳装置。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在进行维护或更新操作期间发生墨水泄漏,墨水吸收器也能够防止墨水污染主壳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面图;
图2为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的前视图;
图3为设有一块隔板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装置和类似装置的平面图;
图4为已除去隔板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装置和类似装置的平面图;
图5为图像扫描装置,控制板以及处于面向上打开状态下的储墨装置的侧剖面图;以及
图6为平面图,其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一种多功能装置,其包含了打印机的功能,复印机的功能,扫描仪的功能以及传真机的功能。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一个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主壳体2,该主壳体包括一块底板2a。在底板2a的顶部上安装有一个盛纸盒3并且可以经前侧从主壳体2抽出(即,从主壳体2拆卸)盛纸盒3。在该实施例中,盛纸盒3可以容纳多张例如被裁成A4尺寸的纸张P,并且这些纸被叠放以便较短侧与纸张输送方向D1(该方向为主壳体2的前后方向)平行。
在主壳体2的底侧后部形成一个空间,以便容纳一个驱动马达(未示出),一块用于提供控制的电路板44以及类似装置。
在主壳体2前部附近的区域中,在盛纸盒3的上方设有一个储墨装置6。如图2和3所示,储墨装置6可以沿与纸张输送方向D1正交的横向方向D2容纳一排四个墨盒5(5a~5d)。为了进行全色打印,每一墨盒5均容纳有四种颜色(即,黑色(BK),蓝绿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中的一种颜色。
墨盒5为扁平形状,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较小的高度尺寸以及较大的表面面积。经主壳体2的前侧,将墨盒5插入储墨装置6内并可以从储墨装置6内除去墨盒5。
更为特别的是,如图1所示,在储墨装置6的前表面上设有一个能够开闭的盖子41。通过盖子41使墨盒5的一部分暴露。因此,为了更换一个墨盒5,在盖子41打开时,使用者应抓住一个所希望的墨盒5并经储墨装置6的前部取出该墨盒5。随后,使用者将一个新的墨盒5插入储墨装置6内并关闭盖子41。
可以在装有墨盒5a~5d的位置处设置标记(未示出),如,标签或颜色,以便指示所要求的墨水颜色。特别是打开盖子41且在此时未装有墨盒5时,这些标记有助于使用者将正确的墨盒5安装在储墨装置6内。
当使用多种墨水颜色(例如6~8种颜色)时,储墨装置6具有可安装与墨水颜色数量对应的多个墨盒的结构。
降一个用于实现打印机功能等的记录装置7设置在盛纸盒3的上方和后部。在主壳体2的后端形成一个排出装置8,以便向上排出由记录装置7进行记录的纸张P。在主壳体2的后端还设有一个排出托架12,该排出托架能够绕轴12a转动(打开或合拢),以便在由图1中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1中由虚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更为特别的是,在第一位置处,排出托架12从主壳体2的后端竖立并且向后倾斜(大约与竖直方向呈15-20度)。在第二位置处,排出托架12位于在大致水平位置处的盖22(后面将进行说明)的顶部表面上。
当排出托架12处于第一位置处时,在已由记录装置7记录了图像之后从排出装置8排出的一张纸张P位于排出托架12上,并且图像面朝前。结果,使用者能够迅速、容易地从主壳体2的前侧确认在纸张P上记录的图像。另外,由于排出装置8能够向上排出打印的纸张P,因此,排出托架12不会从主壳体2的后缘向后过大地伸出,从而能够减少放置图像形成装置1所需的表面面积。
另一方面,在排出托架12处于第二位置处时,在已由记录装置7记录了图像之后从排出装置8排出的纸张P位于盖子22上,并且图像面朝下,即,以便使纸张P的记录表面位于底部。由于在排出托架12和盖子22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因此,纸张P位于该间隙之间。结果,当在多张纸张P上记录了图像时,以纸张被记录的顺序,使所述多张纸张P面向下叠放在盖子22上,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实现纸张P的条理化。在将排出托架12保持在第二位置处时,图像形成装置1更为紧凑。
在排出装置8的下方设有一个电源47。因此,由电源47放出的热量能够促进位于在第一位置处的排出托架12上的纸张P的干燥。
在储墨装置6和记录装置7之间,在盛纸盒3的上方设有一个供给机构9。所述供给机构9包括一个供给辊20和类似装置,其用于一次一张地分离叠放在盛纸盒3上的纸张P并沿纸张输送路径13,朝记录装置7的底部输送每一张纸。
一个用于实现复印机功能以及类似功能的图像扫描装置10以及一块包括各种操作按钮的控制板11,一个液晶显示器以及类似装置呈一排型式设置在主壳体2的顶部上。所有的储墨装置6,供给机构9,用于从盛纸盒3向记录装置7输送纸张P的纸张输送路径13以及记录装置7均位于在平面视图中、由图像扫描装置10和控制板11投影形成的区域中。
如图5所示,在图像扫描装置10的后缘处设置一个旋转支承件21,以便图像扫描装置10和控制板11可以一起绕旋转支承件21上下转动。扭转弹簧46绕旋转支承件21的轴部设置,以便将图像扫描装置10固定在向上旋转的位置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在主壳体2顶部表面上的前侧保持在充分张开的状态,从而允许使用者松脱图像扫描装置10和类似装置以有助于更换墨盒5,消除纸张堵塞,并且在主壳体2中进行清洁操作。用于将图像扫描装置10和控制板11固定在向上转动的位置处的机构也可以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其它结构,如安装在主壳体2和图像扫描装置10之间的伸缩式阻尼器。
如图1所示,在盖子22的后缘上还设有一个旋转支承件23,绕该支承件,盖子22可以在图像扫描装置10的顶部打开。为了放置原始文件,在图像扫描装置10的顶部设有一块玻璃板24。
玻璃板24具有一个可放置原始文件的原始文件放置区。原始文件放置区为矩形区域,其具有平行于玻璃板24前侧延伸的较长侧边。
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在玻璃板24的下方设有一个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其例如能够起到传感器以及图像扫描装置的作用,并使CIS的较长侧平行于主壳体2的前后方向D1。CIS在左右(即,沿与滑架27的往复运动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如后文所述)的同时,能够对放置在玻璃板24上的原始文件进行扫描。
由于放置在玻璃板24上的原始文件的较长侧平行于容纳在盛纸盒3中的一张纸张P的较长侧,因此,可以使盛纸盒3位于由图像扫描装置10和控制装置11在平面图中投影形成的区域中,并且盛纸盒3的投影区域和记录装置7的投影区域在平面图中不会彼此重叠。
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一对起到主框架作用的左右侧板25。记录装置7包括一根导轨26a,一根导引轴26b,滑架27,一个记录头4,一条定时皮带28以及一块压板29。导轨26a和导引轴26b沿横向D2、在侧板25之间延伸。滑架27可滑动地安装在导轨26a和导引轴26b上,而记录头4则安装在滑架27上。定时皮带28平行于导引轴26b延伸并能够使支承架27往复运动。压板27为板状件,其用于支承沿记录头4的底部表面输送的纸张P。记录装置7还包括一个用于驱动定时皮带28的步进马达(图中未示出)。
记录头4为喷墨型记录头,其通过柔性墨水供给管15、始终与每一墨盒5相连。虽然未示出,但是,在附图中,记录头4包括用于每一种颜色的一排喷嘴(在本实施例中为4排),以及如扁平压电元件这样的致动器,这些致动器与每一喷嘴的顶部表面结合在一起。每一颜色的成排喷嘴沿与支承架27的运动方向(横向方向D2)正交的方向(纸张输送方向D1)延伸。本实施例的记录头4用于向与相应的喷嘴连通的压力腔室分配所供给的墨水。致动器与相应的压力腔室对应设置,并且经喷嘴,将墨水喷射至纸张P的顶部表面上。
如图1所示,为了沿记录头4的底部表面输送纸张P,沿纸张输送方向D1,将一对对正辊30设置在压板29的上游侧。另外,沿纸张输送方向D1,在压板29的下游设置一个第一正齿轮31a,一个第二正齿轮31b和一个第三正齿轮31c(所述第一齿轮~第三齿轮接触纸张P的顶部表面),以及分别对应于第二齿轮31b和第三齿轮31c的排出辊31d和31e,以便在已在纸张P上记录了图像之后,能够将纸张P输送至排出装置8。
如图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侧板25附近)并且在被输送的纸张P的横向范围的外侧(沿纸张P的长侧)设置一个储墨容器32。一个维护装置3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另一侧上的打印头备用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在右侧的侧板25附近)。在记录操作期间,以周期性的方式,记录头4移动至与储墨容器32对应的规定冲洗位置处,并且使墨水喷射至储墨容器32内,以便防止喷嘴堵塞。维护装置33能够清洁记录头4中的喷嘴表面,并且进行恢复操作以及类似操作,从而可选择地抽出每一种颜色的墨水,以便从记录头4中的缓冲槽(未示出)除去气泡。
如图1所示,在位于盛纸盒3下方的主壳体2的底板2a上设置层状墨水吸收器40。在废墨水泄漏时进行维护或恢复处理期间,墨水吸收器40能够吸收并存储从记录头4排出的废墨水,从而防止墨水污染主壳体2的内侧。墨水吸收器40还能够吸收并存储因更换墨盒5时的错误操作而泄漏的墨水,从而能够保持主壳体2的内侧洁净。
如图1和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一块主隔板14,一块前盖板17,以及一块后盖板18,这些板均设置在图像扫描装置10的下方。主隔板14设置在低于前盖板17和后盖板18的位置处。
更为特别的是,主隔板14设置在储墨装置6和记录装置7之间,以便覆盖纸张输送路径13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主隔板14的形成方式应确保纸张输送路径13位于在平面视图中由主隔板14投影形成的区域内。
墨水供给管15沿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设置,以便将至少墨水供给管15的一部分(中部或类似部分)支承在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上。
在主隔板14大致左右方向的中央处,穿过主隔板14形成一个窗口37,以便主隔板14不会阻碍供给辊20或不会阻碍支承供给辊20的枢轴臂36的竖直运动。一根驱动轴39跨设在主框架的左右侧之间,并且与位于枢轴臂36内侧的齿轮(未示出)啮合。经这些齿轮传递的电动力使供给辊20转动。
墨水供给管15和墨盒5经连接装置16相连。前盖板17经一个在主隔板14前端上的台阶部分14A与主隔板14相连,以便覆盖连接装置16和储墨装置6的后半部分。在前盖板17的后缘和主隔板14的前缘之间形成一个沿左右方向D2延伸的开口34。墨水供给管15延伸穿过开口34并通过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
如图5所示,储墨装置6和前盖板17可以绕其后缘上下转动。使储墨装置6和前盖板17向上转动至少能使盛纸盒3顶部表面上的一部分露出(盛纸盒3的前半部),从而有助于将纸张P重新装入盛纸盒3内,并且能够在不必从主壳体2过大地向前抽出盛纸盒3的情况下,消除盛纸盒3中的纸张堵塞。
后盖板18经一个台阶部分14B(图3)与主隔板14的后缘相连形成,以便能基本上覆盖记录装置7的整个顶部。在后盖板18的前缘和主隔板14的后缘之间的台阶部分14B中形成一个沿左右方向D2延伸的开口35(图3)。墨水供给管15的后端经开口35与记录头4相连(参见图4)并且在滑架27左右运动时通过开口35。穿过后盖板18形成一个左右延伸的窗口38(图3)。当在压板29上方发生纸张堵塞时,使用者可以将其手指或手伸入窗口38内以除去纸张P,从而非常有助于消除纸张堵塞。
后盖板18可以如5中虚线所示那样,上下转动,以便使记录装置7的顶部表面露出。使记录装置7的顶部表面露出能够进一步有助于消除压板29上方的纸张堵塞和类似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运动区域”为在往复运动的滑架27左右运动时,在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在支承于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上的同时,所述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运动的区域。确定墨水供给管15的长度以及储墨装置6的安装位置,以便使窗口37的位置不会与平面图中的运动区域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窗口37相对于横向D2,在大致中央处穿过主隔板14,并且在窗口37的左右侧的每一侧均设有两个墨盒5。与黑色(BK)和蓝绿色(C)墨水的墨盒5a和5b对应的两根墨水供给管15在竖直重叠的状态下,在它们的中部结合在一起,并且这些墨水供给管15通过窗口37的左侧并与沿纸张输送方向D1位于纸张输送路径13下游的记录头4的前缘相连。同样,与品红色(M)和黄色(Y)墨水的墨盒5c和5d对应的两根墨水供给管15在竖直重叠的状态下,在它们的中部结合在一起,并且这些墨水供给管15通过窗口37的右侧并与沿纸张输送方向D1位于纸张输送路径13下游的记录头4的前缘相连。在滑架27位于图3和4中右侧的同时,必须设定墨水供给管15的长度,以便即使在滑架27在其运动范围内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边缘时,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也不会穿过窗口37,而是位于窗口37的周边外侧。
采用这种结构,在窗口37上方伸出的一部分供给机构9(枢轴臂36或供给辊20)与墨水供给管15的运动彼此间不会发生干涉。由于使墨水供给管15运动不会阻碍供给机构9的操作,因此,可以将墨水供给管15和供给机构9设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从而能够制造出整体更薄的图像形成装置1。
由于在平面图的投影所示时,将纸张输送路径13和墨水供给管15的运动范围设定成大致重叠,因此,可以减小在平面图中投影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壳体2所需的表面面积,从而能够制造出结构更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1。
如图3所示,如虚线所示,在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竖立有一个在平面图中为大致U形形状的防护件42。所述防护件42环绕窗口37的外周,从而能够防止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穿过窗口37。因此,能够防止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与上下转动的供给辊20和枢轴臂36发生缠绕,从而能够避免墨水供给管15的损坏。另外,可以使墨水供给管15分布至窗口37的左右侧,从而能够减小墨水供给管15往复运动所需的空间的高度。
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为了使在墨盒5底部的墨水储存腔室与墨盒5顶部的空气腔室分隔,可以在每一个墨盒5的内侧设置一个几乎完全柔性的隔膜。另外,一个气孔穿过每一墨盒5的表面,所述表面在安装墨盒5时面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部(后文称为“墨盒5的插入侧壁”),以便空气腔室与外界空气保持流体连通。在墨盒5的插入侧壁上方安装有一个由硅树脂或类似材料形成的密封件,其用于使墨水储存腔室与外部空气分离。
如图4所示,一个空心墨水喷针16a从每一连接装置16的前表面水平伸出,并且与每一种颜色的墨盒5的插入侧壁的近似中央处相对。在末端附近的墨水喷针16a的侧表面形成一个针孔。在将墨盒5安装在储墨装置6中时,将墨水喷针16a插入墨盒5的密封件内,直至在墨水喷针16a中的针孔到达墨水储存腔室的内部。与每一种颜色的墨水对应的墨水喷针16a的底端经连接装置16中的缓冲槽与对应的墨水供给管15相连,以便向记录头4供给墨水。缓冲槽暂时存储经墨水喷针16a供给的墨水并且能够起到从墨水中过滤异物的作用。
如果以规定的压头差,使记录头4中的喷嘴表面高于墨盒5中的墨水表面,则可以设置一个空气供给装置(未示出)。例如在维护操作期间,空气供给装置用于将加压(正压)空气供给至每一墨盒5中的空气腔室,并且其具有使正压作用于每一墨水存储腔室中的墨水上的结构,从而能够在维护操作后使一个帽与喷嘴表面分离时,防止墨水的弯月面破坏。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盛纸盒3通过主壳体2的前表面、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底部。记录装置7的位置高于盛纸盒3,以便喷墨型记录头4可以沿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往复运动方向运动。另外,将储墨装置6设置在盛纸盒3上方的某一位置处,以便使用于容纳墨盒15的储墨装置6的至少一部分高度尺寸处于记录装置7的高度尺寸内。另外,经墨水供给管15,将墨水从墨盒15供给至记录头4。因此,可以将记录装置7的高度设置为低于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常规图像形成装置中,墨盒在装配于记录头上的同时,墨盒能够沿往复运动方向运动。
由于墨盒5以扁平状形成且在平面视图中具有较大的表面面积并具有较低的高度尺寸,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主壳体2的高度尺寸,以形成结构紧凑的装置。另外,由于盛纸盒3是在储墨装置6和记录装置7下方的位置处、经主壳体2的前表面插入和取出的,因此,灰尘不会进入,进而,在将纸张P装入盛纸盒3内时,灰尘不会聚集在记录装置7内。
为了从盛纸盒3供给纸张P并且朝记录装置7的底部输送纸张P,通过在之间设置供给装置9,可以有效地利用记录装置7和储墨装置6之间的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主壳体2的高度。图像形成装置1还能够为了进行记录而在记录头4的下方输送纸张P,并且从主壳体2的后端排出记录后的纸张P。因此,能够以记录表面朝上的方式排出纸张P,从而在打开排出托架12时,允许使用者易于确定记录的图像。
由于使大致设置在水平面上的主隔板14(以及前盖板17和后盖板18)覆盖了纸张输送路径13的顶部(经该处,供给机构9将纸张P输送至记录装置7的底部),因此,在主壳体2的顶部表面,特别是图像扫描装置10处于充分打开的状态时,仍能够防止灰尘进入纸张输送路径13内。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形成一个用于支承至少一部分墨水供给管15的支承面,以便甚至记录头4附近的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发生弯曲和左右运动时,在记录头4(滑架27)往复运动时,使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支承在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上。由于主隔板14覆盖了纸张输送路径13的顶部,因此,即使墨水供给管15具有非常大的柔性,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也不会下垂而与输送的纸张P发生干涉。因此,不必使用由可满足既具有柔性且又不会在中部发生过大下垂的刚性条件的材料形成的墨水供给管15。并且,也不必提供用以将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固定至主框架上的保持器,从而能够大大简化安装墨水供给管15的操作。
另外,由于在避免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与沿纸张输送路径13输送的纸张P发生干涉的同时,可以将主隔板14和纸张输送路径13之间的竖直间隙减小至极限,因此,可以大大减小主壳体2的高度,以获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图像形成装置1。
另外,与不具有主隔板的装置不同,无需为了允许墨水供给管15绕过纸张输送路径13而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过大的空间。
主隔板14,前盖板17以及后盖板18至少设置在图像扫描装置10的下方并跨设在记录装置7和储墨装置6的上方。因此,能够减小在平面图中由主壳体2投影形成的所需区域,同时即使在如图5所示,充分打开图像扫描装置10时,也能够防止灰尘进入记录装置7,纸张输送路径13以及储墨装置6之间的宽阔区域。
下面,将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A。图像形成装置1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大致相同,仅仅记录装置7的结构略微不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维护装置33的侧面设有一个墨水补充位置,并且在墨水补充位置处设有一个墨水补充装置45。
另外,在供给机构9的左右侧设有各两个墨盒5。与四个墨盒5对应的四根墨水供给管15在它们的中部结合在一起。这些墨水供给管15的端部与墨水补充装置45相连。
在记录操作和类似操作期间,使滑架27(记录头4)周期性地移动至墨水补充位置。此时,在使记录头4侧部的墨水供给孔紧靠在墨水补充装置45的墨水供给装置上时,经墨水补充装置45,由每一个墨盒5向一缓冲槽(未示出)补充墨水。
如在第一实施例那样,第二实施例中的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通过在前盖板17和主隔板14之间的台阶部14A中形成的开口34,并且支承在主隔板14的顶部表面上。如图6所示,墨水供给管15的中部在纸张输送路径13的上游侧绕过供给机构9,以与墨水补充装置45相连。
在第二实施例中,墨水供给管15不与滑架27(记录头4)的往复运动一起运动,从而无需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频繁移动墨水供给管15时所要求的墨水供给管15的耐久性。
虽然已对本发明的一些说明性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保留本发明的许多新特征和优点的同时,可以在这些说明性例子中作出许多可能的改进和变化。
例如,虽然本发明适用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多功能装置,但是,显然本发明还适用于设有一个喷墨记录头的任意图像形成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储墨装置6具有能够容纳用以保存四种颜色的墨水(BK,M,C以及Y)的墨盒5a-5d的结构。但是,储墨装置6可以自身容纳墨水,从而不必使用墨盒5。在这种情况下,墨水供给管15可以连接储墨装置6和记录头4或储墨装置6和墨水补充装置45。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可直接向储墨装置6供给墨水。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一个主壳体;
一个介质容纳装置,其设置在主壳体的底部并容纳记录介质;
一个沿第一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
一个记录装置,其设置在高于介质容纳装置的位置处,并且包括一个喷墨头,该喷墨头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一个储墨装置,其设置在介质容纳装置的上方,以便储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高度尺寸落入记录装置的高度尺寸内,所述储墨装置容纳墨水;和
一根墨水供给管,通过该墨水供给管,将容纳在储墨装置内的墨水供给至打印头,其中:
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记录装置和储墨装置之间,并且从介质容纳装置朝喷墨头的底部输送记录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一块控制板,它们设置在主壳体的顶部上,以便记录装置、储墨装置以及输送机构均位于由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投影形成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块隔板,其大致水平设置并覆盖了介质输送路径的顶部,沿所述介质输送路径,通过所述输送机构朝记录装置的底部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其中,所述隔板具有一个支承面,在该支承面上支承了墨水供给管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图扫描装置,该装置设置在主壳体的顶部上,其中:
隔板设置在图像扫描装置的下方并且跨接在记录装置的顶部和储墨装置的顶部之间;
隔板包括:
一个跨过记录装置顶部的第一隔离部分;
一个跨过储墨装置顶部的第二隔离部分;和
一个第三隔离部分,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隔离部分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和第二隔离部分的下方,其中,在第一和第三隔离部分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台阶部分,并且在第二和第三隔离部分之间形成一个第二台阶部分;
隔板在第一和第二台阶部分中形成有开口,这些开口沿第二方向延伸;
墨水供给管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始终使储墨装置与喷墨头相连;以及
第三隔离部分具有支承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输送机构设置在随喷墨头的往复运动而在所述支承面上方运动的墨水供给管在平面视图中的运动范围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墨水供给管包括多根墨水供给管,这些墨水供给管在平面视图中设置在输送机构的左右侧上;
储墨装置和喷墨头通过所述墨水供给管相连;并且
将支承面和随喷墨头往复运动而在第三隔离部分的支承面上方运动的墨水供给管的运动范围设定成在平面视图中投影时大致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第三隔离部分形成有一个窗口,所述输送机构的一部分通过该窗口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从第三隔板的表面竖立一个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环绕所述窗口的周边,从而防止墨水供给管的中部穿过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墨水补充装置,该墨水补充装置设置在喷墨头运动范围内的预定位置处,墨水补充装置用于在该预定位置处对喷墨头补充墨水,其中,墨水供给管始终使储墨装置与墨水补充装置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图像扫描装置,其设置在主壳体的顶部上,其中:
所述隔板设置在图像扫描装置的下方,并且跨接在记录装置的顶部和储墨装置的顶部之间,
所述隔板包括:
一个跨过记录装置顶部的第一隔离部分;
一个跨过储墨装置顶部的第二隔离部分;
一个第三隔离部分,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隔离部分之间并且位于第二隔离部分的下方,其中,在第二和第三隔离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台阶部分;
隔板在所述台阶部分处形成有开口,该开口沿第二方向延伸;
墨水供给管穿过所述开口并且始终使储墨装置与墨水补充装置相连;以及
第三隔离部分具有支承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一起绕经记录装置与介质容纳装置相对的主壳体的一侧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支承件,该支承件在一转动位置处支承图像扫描装置和控制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储墨装置可以绕枢轴转动,以便至少使在介质容纳装置的顶部表面上的一部分露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主壳体在经记录装置与介质容纳装置相对的主壳体的一侧上形成有一个排出装置,并且,通过所述排出装置将喷墨头已在其上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排出主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主壳体顶部上的图像扫描装置,以及一个排出托架,该排出托架设置在主壳体上并能够打开和合拢,以便导引通过排出装置排出的记录介质,打开的排出托架大致向上导引记录介质,而合拢的排出托架将记录介质导引至图像扫描装置的顶部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介质容纳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还包括:一个墨水吸收器,其设置在主壳体的底部并且低于介质容纳装置。
CNB2004100870222A 2003-10-22 2004-10-22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8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61655A JP4635426B2 (ja) 2003-10-22 2003-10-2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61655 2003-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8854A true CN1608854A (zh) 2005-04-27
CN1332813C CN1332813C (zh) 2007-08-22

Family

ID=345099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0963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850916Y (zh) 2003-10-22 2004-10-22 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41008702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813C (zh) 2003-10-22 2004-10-22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0963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850916Y (zh) 2003-10-22 2004-10-2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25064B2 (zh)
JP (1) JP4635426B2 (zh)
CN (2) CN2850916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056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42691A (zh) * 2016-02-05 2017-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97522A (zh) * 2013-11-15 2017-08-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8237780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184507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97629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198B (zh) * 2004-09-21 2012-05-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
JP4662811B2 (ja) * 2005-06-01 2011-03-3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現金収納装置
JP4673766B2 (ja) 2006-02-27 2011-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306686B2 (ja) 2006-02-27 2009-08-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7733540B2 (en) * 2006-03-24 2010-06-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JP5151496B2 (ja) * 2008-01-17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改質シートカートリッジ
CN101980871B (zh) 2008-03-25 2014-05-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流路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US8634113B2 (en) * 2010-10-27 2014-01-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Recording media path in a multifunction printer
EP2586618B1 (en) * 2011-10-31 2014-09-2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liquid supply system
EP2599635B1 (en) 2011-11-30 2014-11-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device
JP6171313B2 (ja) *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161869B2 (ja) * 2012-03-05 2017-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036019B2 (ja) 2012-08-31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229448B2 (ja) 2013-11-15 2017-1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37500B2 (ja) * 2013-12-24 2018-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56048B2 (ja) 2014-01-27 2018-0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94232B2 (ja) * 2014-09-25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カバーの開閉構造
JP6492669B2 (ja) * 2015-01-09 2019-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位置調整方法
JP6661465B2 (ja) * 2016-05-20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237778B (zh) * 2016-12-27 2019-08-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以及增设单元
JP6969179B2 (ja) * 2017-06-30 202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7205223B2 (ja) * 2018-12-28 2023-0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3857A (en) * 1984-11-20 1988-02-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with a plastic frame structure
DE3750466T2 (de) * 1986-12-10 1995-02-09 Canon Kk Aufzeichnungsgerät.
JP2502550B2 (ja) * 1986-12-10 1996-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714050B2 (ja) * 1988-10-07 1998-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4129751A (ja) * 1990-09-21 1992-04-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569624A (ja) * 1990-11-29 1993-03-23 Canon Inc インクシートカートリツジ及び前記インクシートカートリツジを用いる記録装置
JP3262356B2 (ja) 1992-01-17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DE69228889T2 (de) 1991-01-18 1999-09-16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2668457B2 (ja) * 1991-01-30 1997-10-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988809A (en) 1991-09-12 1999-11-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ystem for stacking , supplying and guiding recording media
JP2899149B2 (ja) * 1991-09-12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H0577506A (ja) * 1991-09-19 1993-03-30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6178057A (ja) 1992-12-09 1994-06-24 Ricoh Co Ltd 画情報出力装置
JP3231451B2 (ja) * 1993-02-24 2001-1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5489925A (en) * 1993-05-04 1996-02-06 Markem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JPH07108722A (ja) * 1993-10-14 1995-04-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369429A (en) * 1993-10-20 1994-11-29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Continuous ink refill system for disposable ink jet cartridges having a predetermined ink capacity
JPH07251998A (ja) 1994-03-10 1995-10-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16733B2 (ja) 1994-10-12 2004-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619240A (en) * 1995-01-31 1997-04-08 Tektronix, Inc. Printer media path sensing apparatus
JPH08224940A (ja) * 1995-02-21 1996-09-0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GB2299802B (en) * 1995-04-14 1999-01-20 Fujitsu Ltd Data reading or printing apparatus
JP3450534B2 (ja) * 1995-08-08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5774154A (en) * 1996-03-07 1998-06-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iming an ink delivery system in an ink-jet printer
JPH10217496A (ja) * 1997-02-06 1998-08-18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91127B2 (ja) * 1997-06-07 2006-06-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6961152B1 (en) * 1998-01-08 2005-11-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al device having vertically arranged scanner and printer sections
JP2001310484A (ja) * 2000-04-28 2001-1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985265B2 (en) * 2000-11-13 2006-01-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
JP3818194B2 (ja) * 2002-03-28 2006-09-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DE60226106T2 (de) * 2001-08-28 2009-05-14 Brother Kogyo K.K., Nagoya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2003094676A (ja) * 2001-09-26 2003-04-03 Sony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3182113A (ja) * 2001-10-12 2003-07-03 Ricoh Co Ltd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複写装置
JP2003200597A (ja) * 2001-10-25 2003-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253321C (zh) * 2001-12-10 2006-04-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03244363A (ja) * 2002-02-15 2003-08-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EP1681846B1 (en) * 2002-03-28 2008-07-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device
US6851802B2 (en) * 2002-05-02 2005-02-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mechanism to lock cover
USD480732S1 (en) * 2002-06-10 2003-10-14 Brother Industries, Limited Printer with copying, scanning and facsimile functions
JP3750808B2 (ja) * 2002-07-26 2006-03-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712446B1 (en) * 2002-12-12 2004-03-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printing in response to print media characteristics
US7162196B2 (en) * 2003-12-02 2007-01-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s including document finishing capability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056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97522A (zh) * 2013-11-15 2017-08-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097522B (zh) * 2013-11-15 2019-03-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042691A (zh) * 2016-02-05 2017-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42691B (zh) * 2016-02-05 2020-04-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8237780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184507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845070B (zh) * 2019-04-24 2022-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97629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25064B2 (en) 2008-09-16
JP2005125533A (ja) 2005-05-19
CN2850916Y (zh) 2006-12-27
JP4635426B2 (ja) 2011-02-23
CN1332813C (zh) 2007-08-22
US20050088493A1 (en)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0916Y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87582C (zh) 打印设备
CN1259197C (zh) 记录装置
US7806524B2 (en)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CN1939820A (zh) 包括多个纸盒的供纸器
CN1251883C (zh) 记录装置
JP54881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238196C (zh) 打印机
CN1915671A (zh)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其喷嘴单元的方法
CN1736710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754698A (zh) 成像设备
CN1221399C (zh)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519127A (zh) 液体容器、液体容器支座以及记录头盒
CN1824511A (zh) 成像装置
CN1304205C (zh) 滑架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99024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781708A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754801A (zh)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861402A (zh) 液体喷射装置的清洁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824505A (zh) 成像装置
CN1817649A (zh) 打印设备
JP2011051102A (ja) インク吐出装置
CN1488503A (zh) 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CN1676343A (zh) 具有打印介质探测功能的串行打印机
CN111070892B (zh) 记录头的盖单元以及具备该盖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