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8503A - 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8503A
CN1488503A CNA031539785A CN03153978A CN1488503A CN 1488503 A CN1488503 A CN 1488503A CN A031539785 A CNA031539785 A CN A031539785A CN 03153978 A CN03153978 A CN 03153978A CN 1488503 A CN1488503 A CN 1488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roller unit
record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39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8851C (zh
Inventor
�ȿں�һ
川口浩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8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8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8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42Open waste ink collectors, e.g. ink receiving from a print head above the collector during borderless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喷墨记录装置(1),备有运送纸张(P)的运送辊单元和排纸辊单元。在将图像记录到纸张P的前端部上时,油墨从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中的靠近运送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喷出。在利用移动辊和排纸辊两者运送纸张(P)时,油墨从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中喷出。在将图像记录到纸张P的后端部上时,油墨从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中靠近排纸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一般地,喷墨记录装置作为运送记录介质(纸张)的运送机构,包含配置在记录头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组辊单元。通过使这些辊动作,可以对应于记录头的记录动作每次以规定的量运送记录介质。位于记录头上游侧的辊单元(运送辊单元),包括利用驱动机构旋转驱动的运送辊及将记录介质压紧到运送辊产生运送力的夹紧辊。此外,位于记录头的下游侧的辊单元(排纸辊单元)包括利用驱动机构旋转驱动的排纸辊及将记录介质压紧到排纸辊上的压纸轮。
这里,在检测通常的记录动作时,记录介质有运送辊单元和排纸辊单元保持·运送。与此相对,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记录图像时,记录介质仅由运送辊单元及排纸辊单元中之一保持·运送。因此,在向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进行记录(即,只用移动辊单元及排纸辊单元中之一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时,记录介质的运送精度恶化,在形成于介质上的图像上会发生紊乱。
作为防止这种问题的对策,在对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进行记录时,用于记录的喷嘴数目比通常记录时的数目少的方法是公知的(例如,参照特开2002-144637号公报)。
但是,即使利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法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记录图像,只不过是形成于介质的图像的紊乱变得不太显眼而已,并不直接减少这种图像的紊乱。在目前对图像的品质的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希望进一步提高在向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进行记录时的品质,换句话说,希望进一步提高在只用运送辊单元及排纸辊单元中之一保持·运送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的品质。
进而,近年来,由于数字照相机的急速普及等,对于以记录介质的整个面、即没有空白(无边缘)的方式输出具有等同于银边照相的品质的图像的要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必须使利用无空白记录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的图像的品质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进行一面使含有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扫描一面从记录头对记录介质排出油墨的动作、以及沿垂直于扫描方向的方向上运送记录介质的动作,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它包括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其特征为,即使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任何一个上进行记录时,在多个喷嘴中,只从在记录时靠近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在这种情况下,辊单元包括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以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最好是只用第一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记录介质的后端部是只用第二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喷墨记录装置,是从包含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上游侧、能够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第一辊单元,以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下游侧、能够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第二辊单元,在只用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第一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在只用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第二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本发明的再一个喷墨记录装置,是从包含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上游侧、能够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第一辊单元,以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下游侧、能够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第二辊单元,以及按照于记录介质在运送路径中所存在的位置变更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的变更机构,(a)在记录介质只存在于由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变更机构只令靠近第一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b)在记录介质存在于由第一辊单元和第二辊单元两者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时,变更机构令靠近第一辊单元侧的喷嘴及靠近第二辊单元侧的喷嘴为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c)在记录介质只存在于由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变更机构只令靠近第二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在基于记录数据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它包括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其特征为,在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在这种情况下,喷墨记录装置进一步备有基于记录数据生成驱动记录头用的油墨喷出数据的喷出数据生成机构,在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最好喷出数据生成机构以从多个喷嘴中靠近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喷出数据。
此外,辊单元包含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运送辊单元,在只用运送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状态下进行的对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记录时,最好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运送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进而,辊单元包含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排纸辊单元,在只用排纸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状态下进行的对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记录时,最好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排纸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此外,至少,在对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开始图像的记录之后,直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被排纸辊单元保持的期间内,最好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只从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上游侧的运送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进而,该喷墨记录装置最好具有多组排纸辊单元。
另外,最好根据记录介质的卷曲状态变更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卷曲状态最好根据记录工作负荷、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中之一或者它们的组合进行判断。
此外,最好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变更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的特征为,它包括通过进行以下的动作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工序,所述动作为:一面使含有喷出油墨用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扫描、一面使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进行喷出油墨的动作,以及在与扫描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利用运送辊运送记录介质的动作,其中,在记录工序中,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中之一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在多个喷嘴中,在记录时只从靠近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辊单元包括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以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是只利用第一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记录介质后端部是只利用第二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是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包括:只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工序;只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工序;以及在只用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第一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另一方面,在只用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第二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工序。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是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它包括:只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工序,只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工序,以及按照记录介质在运送路径中所存在的位置变更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的工序,在变更工序中,(a)在记录介质存在于只用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只令靠近第一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作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b)在记录介质存在于由第一辊单元和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时,令靠近第一辊单元侧的喷嘴和靠近第二辊单元侧的喷嘴作为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c)在记录介质存在于只用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只令靠近第二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作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在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基于记录数据喷出油墨,在用辊单元运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包括,在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步骤。
本发明的程序,是控制喷墨记录装置的程序,该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基于油墨喷出数据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能够在用辊单元运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在该程序中,备有程序代码机构,该程序代码机构在把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以只从靠近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的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油墨喷出数据。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图像品质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的特征,通过参照附图对下面具体的实施例的说明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没有空白的记录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地,在利用含有辊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记录图像的情况下,记录介质处于利用辊单元单臂式保持的状态。因此,在对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进行图像记录时,由于记录介质的特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记录介质与记录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会与本来的情况(设计值)不一致。这样,如果在记录介质与记录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偏差的状态下从记录头喷出油墨时,当然会在图像上产生紊乱。
为了降低这种紊乱,在本发明中,在利用记录头对利用辊单元运送的记录介质的前端及后端记录图像时,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从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借此,与从所有的喷嘴中喷出油墨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缩短配置油墨的喷嘴与辊单元的距离,所以能够抑制记录头与由辊单元单臂式地保持的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差。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图像的紊乱,可以进一步提高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图像的品质。此外,在进行没有空白的记录时,可以对记录介质的整个面进行高品质的记录。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高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图像的品质。即,在本发明中,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运送辊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排纸辊中,在只利用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进行记录时(即,向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进行记录时),只使用靠近运送辊附近侧的喷嘴。另一方面,在只利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进行记录时(即,向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进行记录时),只使用靠近排纸辊附近侧的喷嘴。从而,在向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进行记录时,即使记录介质浮起,也可以减少记录头所使用的喷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借此,可以提高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记录品质。进而,在进行没有空白的记录时,能够对记录介质的整个面进行高品质的记录。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对记录介质的前端部的记录,意味着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运送辊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排纸辊中,在只利用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的记录。此外,所谓对记录介质的后端部的记录,意味着在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运送辊及配置在比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排纸辊中,在只利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的记录。
下面,和附图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以及程序的优选实施形式。
图1是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立体图。该图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能够进行所谓的无空白记录,备有包含上机壳2和下机壳3的筐体4。上机壳2和下机壳3经由具有弹性的嵌合爪(图中未示出)相互连接固定。在上机壳2上,安装有可自由开闭的检修盖5。通过打开盖检修盖5,可以检修配置在筐体4内的后面所述的墨箱等部件,能够更换作为消耗品的这些部件。
进而,上机壳2,在上部包含用于检测检修盖5的开闭的LED导管2a,钥匙开关2b,门开关杆等。此外,在上机壳2的上部后方,配置多级式的可自由开闭的供纸托盘6。当供纸托盘6如图1所示关闭时,还起着作为防止内部露出的盖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在打开供纸托盘6的同时将其拉出,如图2所示,能够放置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
如图1所示,在下机壳3上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前盖7。前盖7是开闭喷墨记录装置1的排纸口的盖。当打开该前该7时,如图2所示,可以将具有伸缩结构的排纸托盘8拉出到外部。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筐体4的内部,收存大致如图3~图5所示的打印机构9。
如图3所示,打印机构9包含弯折加工的机架9a,在该机架9a上组装有供纸机构10、送纸机构20、托架驱动机构30、排纸机构40、以及、清洁机构45等。下面对这些单元进行详细说明。
〔供纸机构〕
供纸机构10,具有底座11,在该底座11上安装有:支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的压板12,将纸张进给用的供纸辊14,将纸张一张张分离开的分离辊15,以及,将纸张返回到装载位置用的返回杆16等。上述供纸托盘6安装在底座11或者上机壳2上,在使用时,为了装载纸张将其拉出。此外,供纸机构10具有供纸专用马达17(图4),该马达17的动力由驱动传动齿轮、行星齿轮等传递给供纸辊14。
压板12具有可动的侧导向件18,利用该可动的侧导向件18设定纸张的装载位置。此外,压板12相对于底座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利用弹簧19向供纸辊14加载。为了在装载张数变少时防止纸张的重送,在与供纸辊14相向的压板12的部分上,安装由人造革等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构成的分离片(省略图示)。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压板凸轮驱动压板12,使之与供纸辊14接触或脱离该供纸辊。
进而,将纸张一张张地分离用的分离辊15,利用分离辊保持器13支承。分离辊保持器13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底座11上,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弹簧向供纸辊14加载。进而,在分离辊15上安装图中未示出的离合器弹簧,当在分离辊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分离辊保持器13旋转。分离辊15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释放轴及控制凸轮等进行驱动,使之与供纸辊14接触或者离开供纸辊。
此外,将纸张返回装载位置用的返回杆16,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到底座11上,同时,利用弹簧(图中省略)向解除方向加载。同时,在将纸张返回原来位置时,返回杆16被分离辊用控制凸轮驱动。上述压板12、返回杆16、分离辊15的位置利用图中未示出的ASF传感器检测。
当这样构成的供纸机构10处于待机状态时,压板12被压板凸轮释放,分离辊15被控制凸轮释放,进而,返回杆16以纸张装载时以纸张不进入深处的方式定位在堵塞装载口的装载位置上。当从该状态开始供纸时,利用马达17的驱动力,首先,分离辊15与供纸辊14接触。进而,返回杆16被释放,压板12与供纸辊14接触。同时,纸张受到设于底座11上的前级分离部(图中省略)限制,只将规定张数的纸张送往由供纸辊14和分离辊15形成的辊隙部。用该辊隙部分离纸张,只将处于最上层的一张纸由供纸辊14和分离辊15运送。
当纸张达到后面描述的运送辊21时,压板12被压板凸轮释放,分离辊15被控制凸轮释放,返回杆16被控制凸轮返回到装载位置。这时,到达由供纸辊14和分离辊15形成的辊隙部的纸张,返回到装载位置。
〔供纸机构〕
供纸机构20具有运送纸张用的运送辊21。运送辊21由表面上涂敷陶瓷微粒的金属制的轴构成,其两端的金属部分由安装在机架9a上的轴承支承。此外,在运送辊21和轴承之间,以为了谋求运送的稳定化而在辊旋转时赋予负荷的方式,设置对运送辊21加载的拉簧。
此外,供纸机构20包含与运送辊21接触、并从动于该运送辊的多个夹紧辊22。各夹紧辊22由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到机架9a上的夹紧辊保持器22a(图4、图5)保持,同时,利用弹簧使之压接到运送辊21上。这些运送辊21和夹紧辊22,构成运送纸张用的运送辊单元。
进而,在供纸机构20的入口附近,配置导向纸张的导向舌门23及印字压板24。导向舌门23与运送辊21配合,同时,以轴承为中心自由旋转,通过与机架9a接触进行定位。印字压板24定位·固定到机架9a上。此外,在印字压板24的纸张基准侧设置覆盖纸张的端部防止其浮起的压纸部件。此外,在夹紧辊保持器22a上安装有构成检测纸张的前端及后端PE传感器25的PE传感器杆25a。
运送辊21由作为DC马达的运送马达26旋转驱动。运送马达26的驱动力借助同步带及皮带轮27(图5)传递给运送辊21。此外,在运送辊21上,安装有检测纸张运送量用的编码轮28(图5)。在编码轮28上,例如以150~300lpi的间距形成标记,由以位于编码轮28的附近的方式安装在机架9a上的编码传感器29读取编码轮28的标记。
当从上述供纸机构10将纸张送往供纸机构20时,纸张被夹紧辊保持器22a及导向舌门23导向,被送到运送辊21和各夹紧辊22构成的运送辊单元。这时,PE传感器杆25a为了求出纸张的记录位置,检测出被运送的纸张的前端。纸张由利用运送马达26旋转的运送辊21及夹紧辊22运送到印字压板24上。在印字压板24上,形成成为运送基准面的肋,利用该肋控制与后面描述的记录头31之间的间隙,抑制纸张的波动。
〔托架驱动机构〕
托架驱动机构30包含支承记录头31的托架32。在记录头31上可自由更换地安装多个墨箱31a(在本实施形式中,C,M,Y,及K四种颜色)。记录头31是所谓喷墨记录头,具有将多个喷嘴和油墨加热的加热器,利用加热器产生的热使油墨膜沸腾。利用由这种膜沸腾引起的气泡成长或收缩产生的压力变化,从记录头31的喷嘴中喷出油墨,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另一方面,托架32由导向轴33及导轨34支承,导向轴33用于沿与纸张的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扫描,导轨34保持托架32的后端并维持记录头31与纸张之间的缝隙。导向轴33安装在机架9a上,导轨34与机架9a成一整体地形成。在导轨34上,安装有SUS等薄板的滑动片35,利用该滑动片35降低滑动噪音。
托架32由安装到机架9a上的托架马达CRM经由同步带36驱动。同步带36由空转皮带轮37张紧·支承。同步带36经由橡胶等构成的减震器与托架32连接,利用该减震器将托架马达CRM等的振动衰减,降低由此引起的图像不均匀等。此外,托架驱动机构30包含检测托架32的位置用的编码带38。编码带38与同步带36平行地张紧设置,例如,具有以150~3001pi的间距形成的标记。利用设置在搭载于托架32上的托架基板上的编码传感器读取编码带38的标记。此外,托架基板包含为了与记录头进行电连接用的连接器,托架32包含传递记录头信号用的挠性基板。
进而,托架机构具有安装在导向轴33的两端的偏心凸轮33a。经由规定的齿轮系将托架升降马达39的驱动力传递给偏心凸轮33a,借此,可以使导向轴33上下升降。从而,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使托架32升降,总是能够提供对于厚度不同的纸张最佳的间隙。
在纸张上记录图像时,利用运送辊21及夹紧辊22(运送辊单元)将纸张运送到将要记录图像的行位置(纸张运送方向的位置),利用托架马达CRM将托架32移动到将要记录图像的列位置(与纸张运送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位置)。借此,记录头31与纸张的图像形成位置相向。然后,记录头31被驱动,从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向纸张上喷出油墨。
〔排纸机构〕
排纸机构40包括:两个排纸辊41a、41b,以规定压力与各排纸辊41a、41b接触并与之从动旋转地构成的压纸轮42,以及,将运送马达26的驱动力传递给排纸辊41a、41b用的齿轮系(图中省略)等。相互面对的排纸辊41a或41b与压纸轮42构成排纸辊单元。从而,喷墨记录装置1备有多个(两组)排纸辊单元。
上游侧的排纸辊41a,是在金属制的轴上安装多个橡胶轮的辊,并被安装到印字压板24上。经由空转齿轮等将运送马达26的驱动力传递给上游侧的排纸辊41a。另一方面,下游侧的排纸辊41b是在树脂制的轴上安装多个由合成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轮的辊。经由空转齿轮等将驱动力从上游侧的排纸辊41a传递给下游侧的排纸辊41b。
各压纸轮42,是将周围设置多个凸形部的SUS薄板与树脂部成一整体地成型构成的,安装在压纸轮底座43上。各压纸轮42,经由螺旋弹簧等压纸轮弹簧安装在在压纸轮底座43上,利用压纸轮弹簧压紧到排纸辊41a、41b上。在各压纸轮42的部分中,对应于排纸辊41a的橡胶部或排纸辊41b的弹性部的部分,主要起着产生纸张的运送力的作用,对应于排纸辊41a的橡胶部或排纸辊41b的弹性部以外的位置的部分,主要起着在记录图像时抑制图像浮起的作用。
利用装载在托架32上的记录头31形成图像的纸张,利用排纸辊41a、41b及压纸轮42保持·运送,排出到排纸托盘8上。在排纸辊41a及1b之间,将纸张的两端抬起并用排纸辊41a、41b的尖端保持纸张,配置不损伤先前被送出的纸张上的图像用的纸端支持器。
〔清洁机构〕
清洁机构45包括:进行记录头31的清洁的泵46,抑制记录头31的干燥用的盖47,清洁记录头31的喷嘴周边的表面用的刮刀48,以及清洁马达49等。在清洁马达49上备有单向离合器,当马达49向一个方向旋转时,驱动泵46,另一方面,当马达46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使刮刀48动作,同时使盖47升降。此外,在刮刀48上包含清洁记录头31的喷嘴附近的部分及清洁整个表面的部分。同时,通过使刮刀48与刮刀清洁器48a接触,可以除去附着在刮刀48上的油墨等。
图6是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框图。如该图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包含作为整个装置的控制机构而起作用的MPU60。在该MPU60上,经由总线连接有RAM61及R0M62。RAM61具有暂时保存各种数据等信息接受缓存器RB、打印缓存器PB、以及用作伴随各种控制的运算处理的作业区域的工作随机存取存储器WR(work RAM WR)。此外,在R0M上存储有各种控制用程序。
进而,在MPU60上,经由总线连接有输入输出接口63,在该输入输出接口63上,连接有外部主计算机HC。此外,上述记录头31经由头驱动电路64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63上,由MPU60加以控制。同样地,托架驱动机构30的托架马达CRM,经由CR驱动器65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63上,供纸用供纸专用马达17,经由供纸驱动器66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63上。同样地,驱动运送辊单元和排纸辊单元的运送马达26也经由运送/排纸驱动器67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63上。进而,上述ASF传感器、PE传感器25、编码传感器29等以及其它开关类,经由控制电路68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63上。
接下来,参照图7~图9说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1的动作。这里,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进行无空白记录时进行说明,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也适用于无空白记录以外的记录。
如图7所示,由主计算机HC输出将要由喷墨记录装置1记录的文字及图像数据(位图数据等,下面称之为“记录数据”),经由输入输出接口63存储到RAM61的接受缓存器RB内。此外,在规定的时刻,由供纸机构10开始纸张的运送(S10)。这时,从MPU60将确认数据的传送正常的信号以及表示记录装置1的动作状态的信号等送回到主计算机中。
另外,记录装置1的MPU60基于从PE传感器25送来的信号,判断由供纸机构10送出的第一张纸是否到达由位于记录头31的上游侧的运送辊21及夹紧辊22构成的运送辊单元(S12)。MPU60在S12判断为纸张达到运送辊单元(纸张已由运送辊21和夹紧辊22保持)的情况下,基于存储在接受缓存器RB中的记录数据,驱动记录头31,生成执行记录动作用的喷出数据,提供给记录头驱动电路64。
这里,在S14的处理中,记录装置1的MPU60,在包含在记录头31中的多个喷嘴中,以仅从位于运送辊单元(运送辊21和夹紧辊22)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喷出数据。
进而,MPU60基于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中的运送辊单元的纸张夹持位置和排纸辊单元的夹持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所生成的喷出数据量等,或者,基于从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来的信号判断纸张是否到达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S16)。MPU60在S16判定纸张已经到达排纸辊(纸张已由排纸辊41a和压纸轮42保持)时,以从包含在记录头31中的全部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喷出数据(S18)。
即,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在纸张仅由上游侧的运送辊单元保持的期间,通过S12~S16的处理,在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中,只将靠近运送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用于图像的记录。进行这种处理的理由如下。
在进行无空白的记录的情况下,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的前端上记录图像的场合,如图8所示,在由运送辊单元保持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纸张P由运送辊单元(运送辊21及夹紧辊220单臂式地保持)。因此,由于纸张P的特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如该图的符号P1所示,前端部以某一角度θ1浮起。这种浮起现象会发生在例如在纸张P原本就卷曲的情况下,或记录工作负荷高,由于油墨的急剧蒸发,在刚刚进行记录之后,会发生卷曲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式中,记录头31有512个喷嘴,喷嘴间距为600dpi。因此,在纸张运送方向,整个喷嘴的长度N1约21.6mm。此外,从运送辊单元的纸张夹持位置至喷嘴中心位置的距离X1,在运送方向为25mm,从运送辊单元的纸张夹持位置到最下游侧的喷嘴的距离X2,为25+(21.6/2)=35.8mm。
在这种记录装置1中,例如,在以角度θ1=2°发生纸张P的前端的浮起的情况下,当用包含在记录头31内的全部喷嘴进行记录时,在最下游侧的喷嘴附近纸张P的浮起量,从纸张的本来状态(纸张P与印字压板24平行的运送状态,参照图8的符号P2)起,变成tan2°×35.8=约1.25mm。这时,相对于纸张P的运送方向,纸张P从本来位置全体向上游侧(运送辊单元侧)偏移35.8-cos2°×35.8=约22μm。同时,对应于这种纸张P在运送方向的位置的偏移量,由从记录头31中喷出的油墨形成在纸张P上的点向下游侧移动。
与此相对,当纸张P的前端被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保持时(纸张P由下游侧排纸辊单元保持时),纸张P返回到图8中的虚线表示的本来状态P2。因此,在纸张P被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保持的前后,纸张P的运送状态不同。即,在纸张P只由运送辊单元保持、纸张P产生浮起的状态,纸张P(记录介质)与记录头31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本来的关系(设计值)不一致。另一方面,当纸张P被运送辊单元和排纸辊单元两者保持时,抑制纸张P的浮起,纸张P(记录介质)与记录头31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与本来的关系(设计值)一致。
结果,在不采取任何对策,简单地从记录头31向纸张P的前端喷出油墨的情况下,由于这种纸张P的运送状态的变化引起的、在形成于纸张P上的图像中,发生图像偏移。这里,大约22μm的点位置的偏移量超过记录装置1中的点间距的半个象素(25.4/600/2=约21μm),在观察存在这样点的图像时,用户会看出图像不均匀的存在。
为防止这种问题,在本实施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在只用运送辊单元保持纸张的期间内,即,在开始对纸张的前端部进行图像的记录之后,到用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保持纸张的前端的期间内,在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中,只用靠近运送辊单元附近侧的例如二分之一(参照图8中的N2)的喷嘴(上游侧的256个喷嘴)喷出油墨。
借此,与使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喷出油墨的情况相比,由于喷出油墨的喷嘴与运送辊单元(运送辊21和夹紧辊22)的距离缩短,所以,即使发生纸张的浮起,也能够抑制记录头31与只利用运送辊单元单臂式地保持的纸张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差。结果,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纸张的前端部的图像的紊乱,可以进一步提高纸张的前端部的图像的品质,可以对纸张的整个实行密集型高品质的记录。
例如,在只将运送辊单元侧的二分之一(参照图8的N2)的喷嘴用于图像记录的情况下,在这些喷嘴中,最下侧的喷嘴附近的纸张P的浮起量,为tan2°×2 5=约0.87mm,这时的纸张P在运送方向的位置偏移量成为25-cos2°×25=约15μm。借此,在纸张P的运送方向的位置偏移量,与使用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的情况相比,约降低百分之三十左右,同时也下降到上述作为图像的不均匀的识别标准21μm之下。
如图7所示,当S18的处理开始时,进而,记录装置1的MPU60根据由PE传感器25送来的信号判断纸张是否通过由运送辊21及夹紧辊22构成的运送辊单元(S20)。MPU60在S20中判定为纸张未通过运送辊单元时,以从包含在记录头31中的全部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喷出数据(S18)。即,利用排纸辊41a和压纸轮42保持纸张的前端之后,由于能够可靠地降低纸张的浮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可以增加记录速度并将生产能力的降低抑制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当MPU60在S20中判定为纸张通过运送辊单元(纸张已变成不被运送辊21和夹紧辊22保持)时,以在包含在记录头31中的多个喷嘴中,只从位于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附近侧的一部分(二分之一)的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喷出数据(S22)。
进而,基于生成的喷出数据量,或者基于从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来的信号,MPU60判断纸张是否通过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S24)。一直到在S24判定为纸张已通过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为止,MPU60继续在S22中的处理。
即,在进行无空白记录等情况下,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的后端部上记录图像时,如图9所示,在纸张P通过运送辊单元之后,只由排纸辊单元(纸辊41a及压纸轮42)单臂式地保持。因此,由于纸张P的特性即周围环境的影响,如该图中符号P1所示,后端部以某一角度θ2浮起。这种浮起现象,例如有时是因记录工作负荷高,油墨急剧蒸发,在刚刚记录之后会发生卷曲,以及,有时是纸张P本来就产生卷曲。
这样,在对纸张P的后端部进行图像记录时,和纸张P的前端部的情况一样,在纸张P成为只由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保持的前后,纸张P的运送状态不同。同时,在不采取任何对策,简单地从记录头31向纸张P的后端部喷出油墨的情况下,在因这种纸张P的运送状态的变化引起的形成在纸张P上的图像中,会发生图像的偏移。
这里,如上所述,记录头31具有512个喷嘴,喷嘴间距为600dpi。因此,在纸张P的运送方向,整个喷嘴的长度N1约为21.6mm。此外,从排纸辊单元的纸张夹持位置至喷嘴中心位置的距离X3,在运送方向为25mm,从排纸辊单元的纸张夹持位置到最上游侧的喷嘴的距离X4为25+(21.6/2)=35.8mm。
在这种记录装置1中,例如,在纸张P的后端部以θ2=2°的角度发生浮起的情况下,当用包含在记录头31中的全部喷嘴进行记录时,在最上游侧的喷嘴附近的纸张P的浮起量,从纸张P的本来的状态(与印字压板24平行地运送纸张P的状态,参照图9的标号P2)起,成为tan2°×35.8=约1.25mm。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纸张P的运送方向,纸张P从本来的位置全体向下游侧(排纸辊单元侧)偏移35.8-cos2°×35.8=约22μm。同时,对应于这种纸张P在运送方向的位置偏移量,由从记录头31喷出的油墨形成在纸张P上的点移动到上游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当纸张成为只由排纸辊单元保持时,在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排纸辊单元侧的例如二分之一(参照图9的N3)的喷嘴(下游侧的256个喷嘴)中喷出油墨。借此,与从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中喷出油墨的场合相比,喷出油墨的喷嘴与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之间的距离缩短,所以,即使发生纸张的浮起,也可以抑制记录头31与只由排纸辊单元单臂式保持的纸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移。结果,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在纸张后端部的图像的紊乱,进一步提高纸张后端部的图像的品质,可以对纸张的整个面上进行高品质的图像记录。
例如,在只将排纸辊单元侧的二分之一(参照图9中的N3)的喷嘴用于图像的记录时,在这些喷嘴中,在最上游侧的喷嘴附近的纸张P的浮起量成为tan2°×25=约0.87mm,这时的纸张P的运送方向的位置偏移量成为25-cos2°×25=约15μm。借此,纸张P的运送方向的偏移量,与使用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时的情况相比,约降低百分之三十左右,同时,下降到上述图像不匀的识别标准21μm以下。
如图7所示,当MPU60在S24判定纸张已通过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时,在S26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记录数据。同时,当MPU60在S26判定存在下一个记录数据时,重复上述S12~S24的处理,在S26判定不存在下一个记录数据时,记录动作结束。
此外,在上述的S14及S22的处理时,用于记录的喷嘴并不局限于运送辊单元侧的二分之一或排纸辊单元侧的二分之一。即,在把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时使用的喷嘴数及位置,可以任意决定。例如,如图8所示,对于纸张(记录介质)的前端部(以及/或者后端部)记录图像时,也可以仅使用运送辊单元(排纸辊单元)侧的四分之一的喷嘴。此外,本发明,作为在运送辊单元(排纸辊单元)侧使用的喷嘴,并不局限于使用运送辊单元(排纸辊单元)侧的最端部的喷嘴的形式。例如,也可以代替因气流的影响油墨弹着点位置容易偏离的最端部附近的喷嘴,使用除去最端部附近的喷嘴的运送辊单元(排纸辊单元)侧的喷嘴。这样,通过在记录头31的多个喷嘴中,从靠近辊单元侧的少数的喷嘴中喷出油墨,可以进一步降低因纸张的浮起造成的图像的紊乱。
此外,也可以按照纸张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浮起量的大小(发生卷曲状态的程度),使记录用的喷嘴的位置在纸张的运送方向上变化。即,也可以在纸张的前端部或后端部记录图像时,在纸张的浮起量大的情况下,使从运送辊单元侧以及/或者排纸辊单元侧的四分之一的喷嘴喷出油墨,在纸张浮起量小的情况下,使从运送辊单元侧以及/或者排纸辊单元侧的二分之一的喷嘴喷出油墨。借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因纸张的运送状态变化引起的点的位置的偏移,同时可以将生产能力的降低限制在最低限度。
在这种情况下,浮起量的大小的判别,可以从记录工作负荷进行判别。即,在记录工作负荷高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浮起量(卷曲)大,在记录工作负荷低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浮起量(卷曲)小。此外,浮起量的大小因喷墨记录装置1的周围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而变化,也因记录介质的种类变化。
从而,在S14及S16中使用的喷嘴数及位置,可以依据记录工作负荷,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变化。进而,例如,在记录介质是厚纸的情况下,所述厚纸即使由一组辊单元单臂式的保持,也几乎不浮起。从而,在记录介质是厚纸的情况下,例如,从记录头31的全部喷嘴中喷出油墨,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是普通纸的情况下,可以只从运送辊单元侧及/或排纸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第二实施方式〕
为了最有效地降低记录头的使用的喷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进行如前面的实施方式那样的使用喷嘴的选择是理想的。即,在只用上游侧的辊(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可以选择只使用记录头的喷嘴列中的上游侧(运送辊侧)的喷嘴。另一方面,在只用下游侧的辊(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可以选择只使用记录头的喷嘴列中的下游侧(排纸辊侧)的喷嘴。但是,当进行无空白记录时存在着回收从记录介质上溢出的喷出油墨用的预备喷口(设置在印字压板上的预备喷口)在运送方向的长度比记录头喷嘴列短的限制的场合,当进行如前面的实施方式那样的单纯的使用喷嘴的选择时,不是喷射到预备喷口,而是将油墨喷射到印字压板上,有可能将印字压板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使用喷嘴的选择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下面,对于在设于印字压板上的预备喷口的长度X比记录头的喷嘴列的长度D短的条件下进行无空白记录时的使用喷嘴的最佳选择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筐体4的内部,以与往复移动的记录头31相向的方式配置印字压板24。印字压板24决定图像记录时的记录介质P的位置。记录介质P由供纸机构10沿运送方向(箭头B的方向)供应到印字压板24上。此外,托架沿主扫描方向(A方向)扫描,记录头31将油墨喷射到印字压板24上的记录介质P上,借此,将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P上。图像的记录,是通过按照油墨喷出数据驱动记录头31,并从记录头31喷出油墨来进行。
在印字压板24上,以能够与记录头31的各喷嘴列31K~31Y相向的方式形成预备喷口121。在对记录介质P的边缘部进行无空白记录时,利用记录头31,以油墨从记录介质P上溢出的方式喷出到预备喷口121内。预备喷口121沿主扫描方向(图中A方向)延伸。预备喷口121包含主凹部122和多个延伸凹部123a~123f。主凹部122,具有大于打印机能够处理的最大尺寸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的较长方向的长度。此外,主凹部122具有比记录头31的各喷嘴列3K~3Y的总长度D短的长度(在记录介质P的运送方向的长度)X。另一方面,各延伸凹部123a~133f以对应于A4纸及明信片等各种记录介质P的侧缘部的方式形成在印字压板24上。各延伸凹部123a~133f,从主凹部122向记录介质P的运送方向(B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两个方向延伸。各延伸凹部123a~133f,具有稍大于记录头31的各喷嘴列3K~3Y的总长度D的长度(在记录介质P的运送方向的长度)Y。
进而,主凹部122是只与喷嘴列中上游侧的喷嘴相向,不与下游侧的喷嘴相向的构成。从而,当在不存在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使记录头进行主扫描喷出油墨时,从上游侧喷出的油墨全部被回收到预备喷口121内。与此相对,从下游侧喷嘴喷出的油墨,大多数射中到印字压板24上。
在这样构成的打印机中进行无空白记录时,当采用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使用喷嘴的选择方法时,在对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进行记录时,作为使用的喷嘴,总是只选择不与印字压板预备喷口121相向的下游侧喷嘴。在这种情况下,从开始只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之后到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期间(即,从开始只使用下游侧喷嘴的最初的扫描到规定次数的扫描结束的期间)内,由于从下游侧喷嘴喷出的油墨全部射中到记录介质上,不会产生任何问题,由于可以抑制上述的相对位置的偏移,所以是优选地。但是,在经过规定的期间之后,在对记录介质的最后端部附近进行记录的阶段,从不与预备喷口121相向的下游侧的喷嘴喷出的油墨,从记录介质溢出喷出,这种溢出的油墨射到印字压板上。这会污染印字压板,所以是不好的。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开始只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之后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期间(即,从开始只使用下游侧喷嘴的最初的扫描到规定次数的扫描结束的期间)内,只使用下游侧的喷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只使用上游侧的喷嘴。此外,在只用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一样,只使用上游侧的喷嘴。
总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依次进行以下的步骤,借此,实行无空白的记录。即,首先,在对只用上游侧的辊(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进行记录时,作为使用的喷嘴只选择上游侧(运送辊侧)的喷嘴。其次,在对用上游侧的辊(运送辊)和下游侧的辊(排纸辊)两者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通常的区域进行记录时,作为使用喷嘴选择上游侧(运送辊侧)及下游侧(排纸辊侧)的喷嘴。另外,在对只用下游侧的辊(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进行记录时,从开始只利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起经过规定时间的期间内,作为使用喷嘴只选择下游侧(排纸辊侧)的喷嘴,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作为使用喷嘴只选择上游侧(运送辊侧)的喷嘴。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存在着设于印字压板上的预备喷口121的长度X比记录头的喷嘴列的长度D短的限制的打印机中,进行无空白记录的情况下,也不会污染印字压板,并且,可以极力地降低记录头的使用喷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此外,本实施方式,对于在对只用下游侧的辊(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进行记录时,从开始只利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起经过规定时间的前后,将使用的喷嘴从下游侧喷嘴一度切换到上游侧喷嘴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形式。例如,也可以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将使用的喷嘴逐渐地向上游侧移动,设置同时使用下游侧喷嘴和上游侧喷嘴的期间,最终,在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后,变成只使用上游侧的喷嘴。
进而,本实施方式对预备喷口只与上游侧喷嘴相向、不与下游侧相向的相关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考虑采用相反的方式。即,也可以预备喷口只与下游侧喷嘴相向、不与上游侧相向。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处理对象的端部也相反。即,在只用上游侧辊(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首先,只使用上游侧喷嘴,然后只使用下游侧喷嘴。同时,在只用下游侧辊(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一样,只使用下游侧的喷嘴。
此外,也可以考虑预备喷口与上游侧的全部喷嘴及下游侧的喷嘴的一部分相向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只用上游侧辊(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与前述实施方式一样,只使用上游侧喷嘴,在只用下游侧辊(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首先,只使用下游侧喷嘴,然后,或者只使用上游侧喷嘴,或者使用上游侧喷嘴和与预备喷口相向的下游侧喷嘴,进而,只使用与预备喷口相向的下游侧喷嘴。
〔其它的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用于没有排纸辊单元(排纸辊41a及压纸轮42,以及排纸辊41b及压纸轮42)的记录装置。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不利用排纸辊单元保持纸张的前端部,所以,可以说,纸张的浮起的影响与具有排纸辊单元的记录装置相比小,但由于纸张的自重、特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引起纸张的浮起量的变化,所以,通过采用本发明,可以很好地降低因纸张的浮起引起的图像的混乱。由于同样的理由,本发明也适用于没有运送辊单元只有排纸辊单元的记录装置。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有关的说明的具体的数值等只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对与进行无空白记录相关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本发明也适用于无空白记录之外的记录(在记录介质的端部上设置空白)。总之,本发明不管是否无空白记录,都能够适合于进行下面所述的记录动作中的任何一种记录动作的场合,所述记录动作为:(a)对只用运送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进行记录的动作,(b)对只用排纸辊保持·运送记录介质时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进行记录的动作。
进而,到此为止,对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作为在喷墨记录装置1侧进行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一系列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利用主计算HC侧的打印机驱动器PD进行。例如,也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即,在主计算HC的打印机驱动器PD侧,对于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以只从运送辊单元或排纸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记录数据,在打印机侧,根据从主计算机HC传送来的数据进行记录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即,将存储有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提供给装置或系统,该装置或系统的计算机(CPU或MPU)读出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并实行。
在这种情况下,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从而,存储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及该程序代码本身,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存储对应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程序代码。在对应于图7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代码中,重要的是对应于S12~S24的程序代码。即,为了在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上记录图像,记录介质只被一组辊单元(运送辊单元或排纸辊单元)保持时,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中,以从辊单元(运送辊单元或排纸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喷出数据用的程序代码是重要的。
提供程序代码用的存储介质,例如,包括:磁(注册商标)盘,CD-ROM,硬盘,光盘,光磁盘,CD-R,CD-RW,DVD,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
此外,计算机通过执行读出的程序代码,不仅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而且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在计算机上运转的OS(操作系统)等,可以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这种处理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进而,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在写入插入到计算机内的功能扩张板或连接到计算机上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上之后,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所述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的CPU等可以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这种处理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已经就最佳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根据以上将会明白,对于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变动和修改而不脱离广义的本发明,因而本发明显然要求涵盖所有这些变动和修改落入本发明的基本精神。

Claims (19)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进行一面使含有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扫描一面从前述记录头对前述记录介质排出油墨的动作、以及沿垂直于前述扫描方向的方向上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动作,对前述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
它包括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辊单元,其特征为,
在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任何一个上进行记录时,在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在前述记录时靠近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前述辊单元包括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以及,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
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是只用前述第一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
前述记录介质的后端部是只用前述第二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
3.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是从包含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
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上游侧、能够保持·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第一辊单元,
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下游侧、能够保持·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第二辊单元,
在只用前述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前述第一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在只用前述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前述第二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4.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是从包含多个喷嘴的记录头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包括:
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上游侧、能够保持并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第一辊单元,
以及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下游侧、能够保持并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第二辊单元,
以及按照前述记录介质在运送路径中所存在的位置变更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的变更机构,
(a)在前述记录介质只存在于由前述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前述变更机构只令靠近前述第一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b)在前述记录介质存在于由前述第一辊单元和前述第二辊单元两者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时,前述变更机构令靠近前述第一辊单元侧的喷嘴及靠近前述第二辊单元侧的喷嘴为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c)在前述记录介质只存在于由前述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前述变更机构只令靠近前述第二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
5.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在基于记录数据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能够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它包括:
保持并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辊单元,其特征为,
在将图像记录到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前述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它进一步包括基于前述记录数据生成驱动前述记录头用的油墨喷出数据的喷出数据生成机构,
前述喷出数据生成机构,在将图像记录在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上时,以在前述多个喷嘴中,从保持前述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油墨喷出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前述辊单元包括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运送辊单元,
在只用前述运送辊单元保持前述记录介质的状态下进行的对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的记录时,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多个喷嘴中,从靠近前述运送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前述辊单元包括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排纸辊单元,
在只用前述排纸辊单元保持前述记录介质的状态下进行的对前述记录介质的后端部的记录时,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多个喷嘴中,从靠近前述排纸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至少,在对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开始图像的记录之后,直到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被前述排纸辊单元保持的期间内,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前述记录介质的上游侧的运送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备有多组前述排纸辊单元。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按照前述记录介质的卷曲状态,变更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卷曲状态,根据记录工作负荷、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中之一或者它们的组合进行判断。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为,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变更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
14.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它包括通过进行以下动作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工序,所述动作为:一面使含有喷出油墨用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扫描、一面使前述记录头相对于前述记录介质进行喷出油墨的动作,以及在与前述扫描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利用辊单元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动作,
在前述记录工序中,在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中之一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在前述多个喷嘴中,在前述记录时只从靠近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前述辊单元包括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以及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
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是只利用前述第一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
前述记录介质后端部是只利用前述第二辊单元运送记录介质时进行记录的区域。
16.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是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它包括:
只用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保持·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工序,只用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保持·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工序,
以及在只用前述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前述第一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另一方面,在只用前述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前述第二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工序。
17.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是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为,它包括:
只用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单元保持·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工序,
只用配置在比前述记录头更靠近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辊单元保持·运送前述记录介质的工序,
按照在前述记录介质在运送路径中所存在的位置变更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的位置的工序,
在前述变更工序中,(a)在记前述录介质存在于只用前述第一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只令靠近前述第一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作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b)在前述记录介质存在于由前述第一辊单元和前述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时,令靠近前述第一辊单元侧的喷嘴和靠近前述第二辊单元侧的喷嘴作为能够喷出油墨的喷嘴,(c)在前述记录介质存在于只用前述第二辊单元保持记录介质的位置的情况下,只令靠近前述第二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喷嘴作为可喷出油墨的喷嘴。
18.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在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基于记录数据喷出油墨,在用辊单元运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包括,
在将图像记录到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多个喷嘴中,只从靠近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侧的一部分喷嘴中喷出油墨的步骤。
19.一种程序,是控制喷墨记录装置的程序,该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运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基于油墨喷出数据从含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中喷出油墨,能够在用辊单元运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在该程序中,备有程序代码机构,该程序代码机构在把图像记录到前述记录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上时,在前述记录头的前述多个喷嘴中,以只从靠近保持记录介质的辊单元附近侧的一部分的喷嘴喷出油墨的方式生成油墨喷出数据。
CNB031539785A 2002-08-21 2003-08-21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8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1059/2002 2002-08-21
JP2002241059 2002-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8503A true CN1488503A (zh) 2004-04-14
CN1248851C CN1248851C (zh) 2006-04-05

Family

ID=31884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397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851C (zh) 2002-08-21 2003-08-21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08168B2 (zh)
EP (1) EP1403078A3 (zh)
CN (1) CN1248851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9422C (zh) * 2005-03-25 2009-07-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03203B (zh) * 2006-01-18 2010-09-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描绘方法及装置
CN102189780A (zh) * 2010-02-26 2011-09-2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装饰印刷方法
CN103240985A (zh) * 2012-02-02 2013-08-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头单元的升温抑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42734A4 (en) * 2003-07-04 2010-09-22 Sony Corp PLATE AND DEVICE FOR PROJECTING LIQUID
US7284823B2 (en) * 2004-08-30 2007-10-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6984017B1 (en) * 2004-12-06 2006-01-1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incorporating a reel-to-reel flexible capping member
US20070181253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Ming Xu Image receiver media and printing process
US7455378B2 (en) * 2006-03-16 2008-11-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print mask height
US7862149B2 (en) * 2006-05-26 2011-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7565220B2 (en) * 2006-09-28 2009-07-21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Targeted data collection architecture
US7814046B2 (en) * 2006-09-29 2010-10-12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Dynamic component-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EP2125377B1 (en) * 2006-12-22 2010-06-09 Océ-Technologies B.V. Imaging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media
US8363249B2 (en) * 2007-08-01 2013-01-29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ethod of printing regions larger than the print swath using a handheld printer
JP7290054B2 (ja) * 2019-03-28 2023-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958A (en) * 1992-05-01 1994-12-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taggered pens in color thermal ink-jet printer
US6065830A (en) * 1992-09-18 2000-05-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t different recording speeds
JP3313884B2 (ja) * 1994-05-31 2002-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6565190B1 (en) * 1995-06-14 2003-05-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with uniform wear of ink ejection elements and nozzles
US5959646A (en) * 1997-12-09 1999-09-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printing with an ink jet printer using independent shingling on a raster by raster basis
US6139140A (en) * 1998-09-29 2000-10-3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media handling system providing small bottom margin capability
US6315382B1 (en) * 1998-12-15 2001-11-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drive roller positioning
US6629752B1 (en) * 1999-09-16 2003-10-0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ink jet printing with enhanced shingling and printer apparatuses for the same
JP4931165B2 (ja) 2000-08-31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09422C (zh) * 2005-03-25 2009-07-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03203B (zh) * 2006-01-18 2010-09-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喷墨描绘方法及装置
CN102189780A (zh) * 2010-02-26 2011-09-2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装饰印刷方法
CN102189780B (zh) * 2010-02-26 2014-01-01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装饰印刷方法
CN103240985A (zh) * 2012-02-02 2013-08-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头单元的升温抑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03078A3 (en) 2005-03-02
EP1403078A2 (en) 2004-03-31
CN1248851C (zh) 2006-04-05
US20040036728A1 (en) 2004-02-26
US6908168B2 (en) 2005-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8851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234539C (zh) 记录装置
CN1689944A (zh) 记录介质馈送器和图像记录装置
JP3728280B2 (ja) 記録装置
EP1621357B1 (en) Platen for marginless image recording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uch a platen mounted therein
CN1736710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41593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US7284823B2 (en) Prin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739973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装置的输送量校正方法
CN1221399C (zh) 被喷射介质的排出装置及具有该排出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485211A (zh) 记录装置
CN1990366A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1590096A (zh) 记录装置、记录位置调整值的设定方法及记录方法
JP4012130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トレイ
CN1475361A (zh) 记录装置
JP4174534B2 (ja) 記録装置
JP2007268862A (ja) 記録装置
JP201216196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560336B2 (ja) 記録装置
JP2009107225A (ja) インク流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01869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40986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75348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3212386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の種類識別方法
JP3768928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