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9422C -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9422C
CN100509422C CNB2006100584554A CN200610058455A CN100509422C CN 100509422 C CN100509422 C CN 100509422C CN B2006100584554 A CNB2006100584554 A CN B2006100584554A CN 200610058455 A CN200610058455 A CN 200610058455A CN 100509422 C CN100509422 C CN 1005094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conveying roller
roller
record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584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6911A (zh
Inventor
新井纪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36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6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94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94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用于输送记录纸薄片的上游和下游输送辊。上游输送辊设置在记录头的上游侧,而下游输送辊设置在记录头的下游侧。当在记录薄片的第一半区域上形成图像时,上游输送辊转动并且负责输送记录薄片。当在记录薄片的第二半区域形成图像时,下游输送辊转动并且负责输送薄片。该结构提供打印而在薄片的前端和后端没有页边空白。通过调整在上游辊和下游辊各自的辊之间的间隙尺寸,薄片的输送速度保持恒定,从而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打印图像而图像浓度均匀。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印机装置和传真机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打印机装置和传真机装置包括作为记录部件的记录头。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热转印带在一张化学处理过的记录纸上打印图像信息的墨热升华型打印机具有记录头和压纸辊。当形成图像时,压纸辊将薄片按压到记录头上。在记录头内,多个加热元件成行排列,多行平行排列。加热元件根据图像信息有选择地被加热,从而使墨带上的墨升华并且图像信息被转印到薄片的记录表面。这样,进行了打印操作。
在该结构中,薄片输送机构包括动力给送辊和协同操作的按压辊。这两辊夹持薄片,并且搬运薄片以输送薄片。通常,这样的输送机构设置在记录头的上游和下游。在记录期间,输送机构一直夹持薄片以支撑薄片。与该机构有关的技术在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08—108590中有说明。另外,对于彩色打印,一种颜色的打印操作在薄片每次输送时进行一次。通过将给送辊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驱动,不同颜色的墨一个叠一个地被打印。这样,形成了彩色图像。
然而,如在日本专利公报No.08—108590中所论述的,由于已知热记录型打印机的输送机构设置在用作记录部件的记录头的上游或者下游,产生了以下问题。
在记录期间,由于输送机构夹持将被记录头在其上进行记录的薄片以一直给送薄片,在薄片的记录开始端和记录结束端必须设置用于紧夹薄片的空间。因此,沿给送方向在薄片的前端和后端设置页边空白。由于这些区域是非打印区域,因此不能利用薄片的整个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和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薄片的整个记录区域上形成图像而不为页边空白损失空间,从而使薄片的记录区域得到有效的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从薄片介质的记录开始端开始在第一半记录区域内形成图像时,通过使用设置在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的第一输送部件,把将要被记录的薄片介质给送到图像形成部内,该记录可指在薄片介质上形成图像;当在薄片介质的第二半记录区域内形成图像时,将薄片介质从图像形成部拉出并且通过使用设置在图像形成部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件输送薄片介质,从而基本上在薄片介质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图像而页边空白最少。
如上所述,薄片介质在经过图像形成部的同时从上游侧被输送到下游侧。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半记录区域内形成图像的时候,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输送部件负责输送薄片介质以及将薄片介质给送到图像形成部内。在薄片介质离开图像形成部并且在第二半记录区域内形成图像的时候,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件负责通过紧夹和拉薄片介质来输送薄片介质。这样,图像形成在整个记录区域而不在薄片介质的前端和后端产生页边空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给送薄片介质的给送部,用于在薄片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用于输送薄片介质的第一输送部件,以及用于输送薄片介质的第二输送部件。薄片介质从给送部给送,薄片介质越过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介质已经越过图像形成部到达上游侧以后,薄片介质通过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输送部件被沿相反方向从上游侧向图像形成部给送,图像由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介质上形成,并且薄片介质通过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件从图像形成部向下游侧被拉出。
因此,在该结构中,由给送部(例如,给送盒)给送的薄片介质被输送,直到第一半区域越过图像形成部。当第一半区域所在的侧被定义为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而相反的侧被定义为下游侧时,在薄片介质从上游侧被输送到下游侧的同时,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介质上形成图像。在沿输送方向的第一半记录区域被记录的同时,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输送部件负责输送薄片介质。在沿输送方向的第二半记录区域被记录的同时,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件负责输送薄片介质。这就是说,在薄片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前端和后端,用于夹持和紧夹薄片介质的空间没有必要。因此,图像可沿薄片介质的整个长度形成在整个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当通过将薄片介质从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输送到下游侧而在薄片介质上形成图像时,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夹持薄片介质以将薄片介质给送到图像形成部以及将薄片介质从图像形成部拉出。该结构使得在薄片介质的前端和后端的用于夹持和紧夹薄片介质的页边空白没有必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分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另外,第一输送部件和第二输送部件分别在沿输送方向记录薄片介质的第一半记录区域和第二半记录区域的同时输送薄片介质。该结构使得在薄片介质沿输送方向的前端和后端的用于夹持和紧夹薄片介质的页边空白没有必要,该页边空白用于将薄片介质给送到图像形成部内以及将薄片介质从图像形成部拉出。此外,图像可形成在薄片介质的整个记录区域而不损失用于页边空白的空间,从而有效地利用薄片介质的记录区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薄片的第一输送辊对;沿输送方向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的第二输送辊对,第二输送辊对与第一输送辊对协作地输送薄片;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之间的记录头,记录头将多个类型的墨从墨带依次转印到由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其中之一输送的薄片上;其中,当第二输送辊对输送从第一输送辊对传送的薄片时,在薄片进入到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中之前,第二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薄片的厚度的距离;在薄片进入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之后,第二输送辊对夹持薄片;当第二输送辊对夹持薄片时,第一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薄片的厚度的距离。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薄片的第一输送辊对;沿输送方向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的第二输送辊对,第二输送辊对与第一输送辊对协作地输送薄片;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之间的记录头,记录头将多个类型的墨从墨带依次转印到由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其中之一输送的薄片上;其中,当第二输送辊对输送从第一输送辊对传送的薄片时,在薄片进入到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中之前,第二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薄片的厚度的距离;在薄片进入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之后,第二输送辊对夹持薄片;在第二输送辊对夹持薄片之后,第一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薄片的厚度的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打印装置,其包括:用作打印部件的热头;第一和第二输送部件,其用于将记录纸薄片输送到打印部件,打印部件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输送部件之间的区域中,第一输送部件沿记录纸薄片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打印部件的上游,第二输送部件沿记录纸薄片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打印部件的下游,第一和第二输送部件都包括纸输送辊和与纸输送辊平行设置的纸按压辊,纸输送辊包括在其一端的齿轮,纸输送辊和纸按压辊一起夹持和输送记录纸薄片;以及驱动齿轮,其用于转动纸输送辊的齿轮;其中,当邻近记录纸薄片的记录开始端的第一半记录区域被打印时,第一输送部件输送记录纸薄片;当邻近记录纸薄片的记录结束端的第二半记录区域被打印时,第二输送部件输送记录纸薄片;驱动齿轮与第一输送部件的纸输送辊的齿轮以及第二输送部件的纸输送辊的齿轮同时啮合,转动驱动源通过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驱动齿轮。
由以下参照附图的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类型的热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是图解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在上游输送辊和下游输送辊中的夹持调整机构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3是图解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在上游输送辊和下游输送辊中的夹持调整机构的操作的另一截面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在上游输送辊和下游输送辊中的夹持调整机构的操作的又一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游转动体对,其中,记录介质的前端接触到下游转动体对的一个转动体。
图8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当上游转动体对释放对记录介质的夹持时的上游转动体对。
图9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的用于驱动输送辊的齿轮系。
图1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驱动输送辊的齿轮系。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在这里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图1图解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打印机1的主要部。图像信息从包括数字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或者数字照相机)的上层系统或者主机通过例如连接电缆传送到热打印机1的控制部(未示出)。一旦接收到图像信息,控制部开始记录操作,以在作为记录纸的薄片3上形成图像。
容纳在给纸盘(给送部)2中的薄片3被上/下板5压在给送辊6上,该上/下板5绕着上/下板轴4上下摆动。给送辊6的转动拾起薄片3。然后薄片3被给送到装置体内。热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部的主要部分是作为在薄片3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件的记录头10。由给送辊6给送的薄片3被输送,直到薄片3经过记录头10。在图1中,在记录头10左边的位置是在薄片3上的记录操作开始的位置。因此,薄片3被从位于记录头10的右边的给送盘2传送到位于记录头10的左边的记录开始位置。随后,薄片3沿箭头D表示的方向往回移动,以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为了简单起见,图像形成部的记录头10的左侧被称作薄片输送系统的上游侧。记录头10的右侧被称作薄片输送系统的下游侧。同样,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方向(由箭头D表示)被称作“打印传送”方向。从下游侧到上游侧的方向(即,从给送盘2的给送方向)被称作“给送”方向。
在记录头10的上游侧上设置了被称作“上游传送辊对7”的第一传送部件。同样,在记录头10的下游侧上设置了包括上下传送辊的第二传送部件(下文称作“下游传送辊对8”)。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中的每个都可沿两个转动方向转动,即,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在打印传送方向传送薄片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在给送方向传送薄片3。这就是说,从给送盘2给送的薄片3被从下游传送辊对8传送到装置体内。随后,薄片3在上游传送辊对7的协助下被传送到记录开始位置。
现在,在这里参照图2之后的所有图对在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中的夹持调整机构进行说明。
上游传送辊对7的夹持调整机构包括给送辊20、薄片加压辊21、薄片加压杆22以及辊加压弹簧23。给送辊20包括用作转动轴的辊轴。辊轴的两端由打印机装置的机体支撑。齿轮(未示出)形成在给送辊20的一端。该齿轮与一端与用作转动驱动源的输送马达217(见图5)耦合的驱动齿轮系(未示出)啮合。转动驱动源的旋转使给送辊20转动。在给送辊20的一表面上形成有许多凸起,以使给送辊20能可靠地紧夹和给送薄片3。
薄片加压辊21与给送辊20平行设置。薄片加压辊21的两端由薄片加压杆22可转动地支撑。为了防止形成在给送辊20的表面上的凸起被损坏,在给送辊20和薄片加压辊21之间设置垫片(未示出),从而在给送辊20和薄片加压辊21之间形成预定尺寸的间隙。
薄片加压杆22由薄片加压杆轴24可转动地支撑,该薄片加压杆轴24由装置的机体支撑。如图2至4所示,辊加压弹簧23是拉簧,其两端为分别钩到薄片加压杆22和机体的钩状部。因此,薄片加压辊21通过预定压力的薄片加压杆22与给送辊20接触。薄片3被夹持在给送辊20和薄片加压辊21之间的间隙中。在给送辊20的表面上形成的凸起能帮助给送辊20可靠地紧夹和给送薄片3。
下游传送辊对8基本上具有与上游传送辊对7相似的结构,因此,与上游传送辊对7的元件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重复其说明。
凸轮部19包括由凸轮齿轮轴26可转动地支撑的凸轮齿轮25。凸轮齿轮25由凸轮马达218驱动,凸轮马达218是与给送辊20的转动驱动源不同的转动驱动源。第二凸轮齿轮28由第二凸轮齿轮轴27可转动地支撑。第二凸轮齿轮28被安装在第二凸轮齿轮轴27的任何一端,并且与凸轮齿轮25的齿轮部25a啮合。第二凸轮齿轮28包括凸轮形部29。如图4所示,凸轮形部29可将上游传送辊对7的薄片加压杆22向上推。通过将薄片加压杆22向上推,第二凸轮齿轮28可移动上游传送辊对7的薄片加压辊21,从而增大在给送辊20和薄片加压辊21之间的间隙尺寸。
凸轮30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压纸辊轴31的任何一端。凸轮30由第二凸轮齿轮28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齿轮28上的突起28a与设置在凸轮30上的凹陷32a咬合,以使第二凸轮齿轮28的转动传递到凸轮30。另外,设置在凸轮30上的凸轮形部32可将下游传送辊对8的薄片加压杆22向上推。通过将薄片加压杆22向上推,凸轮30可移动下游传送辊对8的薄片加压辊21,从而增大在给送辊20和薄片加压辊21之间的间隙尺寸,如图2所示。
图5是打印机装置的控制方块图。用作控制部的控制板201包括中央处理器(CPU)210、只读存储器(ROM)211、随机访问存储器(RAM)212、头驱动器213以及马达驱动器214。CPU210控制双向记录部并输出多种控制指令。ROM211存储控制数据等。RAM212用作扩展记录数据的区域。头驱动器213驱动记录头(热头)10。墨带马达215驱动皮带轮15以卷取墨带14。给送马达216驱动给送辊6。输送马达217驱动上游传送辊对7的给送辊20、下游传送辊对8的给送辊20、和压纸辊11。马达驱动器214的大多数驱动上述马达。螺线管219是用来移动头臂的致动器。界面230从主装置250(例如,计算机或者数字照相机)接收数据以及向主装置250发送数据。
现在,在这里说明使用该结构的图像形成方法。
薄片3由给送辊6从给送盘2拾取,薄片3的给送开始。与该操作同步,记录头10和压纸辊11动作,以使在记录头10和压纸辊11之间的距离增大,并且保证了在记录头10和压纸辊11之间的允许薄片3从中穿过的间隙。同时,在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的每个上,夹持调整机构(见图2、3和4)动作,从而将用于紧夹和给送薄片3的最佳间隔确定为薄片3的厚度。
当薄片3从下游侧送进并且移动经过记录头10时,薄片检测传感器9检测薄片3的后端的通过(开始记录时的开始端)。热打印机1的控制部根据来自薄片检测传感器9的薄片通过检测信号输出操作停止信号,以停止由输送马达217驱动的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的转动。这样,薄片3停止送进。薄片3停止的位置是记录开始位置。
第一半记录区域
随后,热打印机1的控制部输出操作切换信号,以沿与在送进期间相反的方向转动输送马达217。上游传送辊对7的给送辊2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在记录开始位置停止的薄片3沿图中箭头D所示的打印给送方向朝记录头10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在送进时的薄片3的后端变成记录开始端并且朝记录头10移动。图像在从薄片3的恰好记录开始端到基本上中点的区域内形成。这样,在薄片3的第一半记录区域内进行了记录。
第二半记录区域
第一半记录区域已被记录的薄片3的记录开始端朝下游传送辊对8移动。恰在薄片3的记录开始端移动进入下游传送辊对8中之前,下游传送辊对8的夹持调整机构增大在辊之间的间隙尺寸至大于或者等于薄片3的厚度,从而下游传送辊对8准备好了接收薄片3。这就是说,在图2中示出的状态由凸轮马达218实现。这样,下游传送辊对8接收来自上游传送辊对7的薄片3。下游传送辊对8在记录开始端紧夹薄片3以牵引薄片3。随后,在薄片3的第二半记录区域内继续记录,余下的图像形成在该区域。
如图1所示,在第一半和第二半记录区域进行记录的同时,绕着头臂轴13摆动的记录头10朝压纸辊11移动,以将墨带14和薄片3一起压到压纸辊11上。同时,上游传送辊对7的夹持调整机构动作,以使辊之间的间隙尺寸被调整到用于紧夹薄片3和将薄片3给送到对应于记录头10的位置的最佳尺寸。
当在记录头10上的加热元件列12基于图像信息将墨从墨带14转印到薄片3上时,记录操作开始。与该操作同步,上游传送辊对7动作,以紧夹薄片3和沿打印给送方向朝下游侧给送薄片3。上游传送辊对7负责在从薄片3的打印开始端开始的、在第一半记录区域内的图像形成期间给送薄片3。在那时,皮带轮(墨带卷取盘)15转动,以开始卷取其墨已转印到薄片3的墨带14。然而,没有用来转印的墨带14缠绕在墨带供给盘16上,该墨带供给盘16与墨带卷取盘15的卷取操作同步地供给墨带14。
下游传送辊对8负责在接收第一半记录区域已被记录的薄片3之后,在薄片3的第二半记录区域内的图像形成期间给送薄片3。如图2所示,当薄片3进入由下游传送辊对8的辊确定的夹持部时,下游传送辊对8的夹持调整机构将辊之间的间隙尺寸增大到大于或者等于薄片3的厚度的尺寸,从而输送摩擦力不作用于薄片3。摩擦力不作用于在下游传送辊对8中的薄片3的原因是当薄片3的图像形成开始端进入具有窄夹持部的薄片保持部时减轻了震动。如果当薄片3的图像形成开始端进入具有窄夹持部的薄片保持部时震动很大,那么薄片3的输送速度不能保持均匀,因此,降低图像质量的浓度斑就发生了。
当薄片3的记录开始端到达下游传送辊对8并且已移动越过下游传送辊对8一定距离时,凸轮马达218被驱动,以转动凸轮齿轮25和凸轮30,如图4所示。因而,在下游传送辊对8的辊之间的间隙尺寸被减小,以夹持和给送薄片3。在那时,在上游传送辊对7的辊之间的间隙尺寸由凸轮形部29增大到大于或等于薄片3的厚度的尺寸,因此,上游传送辊对7不干涉薄片3朝下游方向的移动。
即使由上游传送辊对7移动的薄片3的移动距离被设置为等于由下游传送辊对8移动的薄片3的移动距离,实际上,由于部件之间的精度差异,该两个移动距离也不同。另外,如果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夹持薄片3的前端和后端的给送时间过长,薄片3可能在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之间被拉长或者偏转。结果,给送速度变化,从而造成打印图像的浓度不均匀。为了避免在给送速度上的该变化以及输出稳定高质量的打印图像,上游传送辊对7和下游传送辊对8被控制以使两者的给送力不同时发挥作用。
随后,下游传送辊对8继续给送薄片3,直到薄片3的第二半记录区域的记录结束端经过在记录头10上的加热元件列12。在薄片3已经过记录头10之后,下游传送辊对8的转动停止。同时,墨带14的卷取操作停止。这样,形成第一种颜色图像的记录操作完成。该操作对于所有颜色重复几次,从而几种不同颜色的墨被一个叠一个地打印在薄片3上,以形成彩色图像。在彩色图像形成之后,薄片3由翻板17引导至排出路径。其后,已被记录的薄片3由给送辊6和一起协同工作的输出纸加压辊18输出到给送盘2上。
如上所述,可通过沿给送方向基本上在从薄片3的前端开始到后端的整个长度区域内形成图像来进行记录操作。另外,对应用于紧夹的空间的、在已知打印机装置中产生的页边空白没有在薄片3的前端和后端产生。结果,薄片3的整个空间可被有效利用。
当薄片3从上游传送辊对7前进到下游传送辊对8时,在上游传送辊对7增大在两辊之间的间隙尺寸的同时,下游传送辊对8夹持薄片3。然而,可能在上游传送辊对7夹持薄片3的同时,下游传送辊对8夹持薄片3。随后,上游传送辊对7可增大在两辊之间的间隙尺寸。
现在,在这里参照图6至8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图6是记录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图示了下游转动体对,其中,记录介质接触到下游转动体对的一个转动体。图8图示了根据当上游转动体对释放对记录介质的夹持时的上游转动体对。
如图6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记录装置301是通过使用热头加热墨带以根据图像信号记录图像的热打印机。
记录装置301通过连接电缆等(未示出)接收从计算机或者数字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传输的图像信息。作为对图像信息的接收的响应,记录装置301开始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操作。现在,在这里说明记录装置301的结构和记录操作。
一旦接收到记录开始信号,记录装置301使得可绕上/下板轴304转动的上/下板305移动记录薄片303,该记录薄片303是容纳在打印纸盘302中的记录介质。因此,记录薄片303接触到转动的输入输出辊306,从而薄片3被给送到装置体内。
被给送的记录薄片303由薄片输送部件307和308沿与箭头D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根据本实施例,薄片输送部件307被沿薄片给送方向设置在热头310的上游侧(下文简称为“上游输送部件”),而薄片输送部件308被沿薄片给送方向设置在热头310的下游侧(下文简称为“下游输送部件”)。薄片输送部件307和308各包括作为转动体的辊对。该辊对夹持记录薄片303以给送记录薄片303。
当记录薄片303的记录开始端到达记录薄片前端检测传感器309时,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响应来自记录装置301的指令,停止给送记录薄片303。
从记录薄片303被给送到记录装置301的时刻起到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停止给送记录薄片303的时刻为止,在热头310和压纸辊311之间保持间隙,从而记录薄片303可穿过间隙被输送。
随后,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响应来自记录装置301的指令,开始沿与给送记录薄片303的当前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给送记录薄片303。
当记录薄片303的记录开始端被输送到在用作记录部的热头310上的加热元件列312时,记录薄片303被停止。
热头310开始朝压纸辊311移动,该压纸辊311使用头臂轴313作为转轴,以使墨带314和记录薄片303被压到压纸辊311上。注意,压纸辊311由记录装置301的机体可转动地支撑。
其后,开始在记录薄片303上的记录操作。这就是说,在热头310上的加热元件列312被开始基于图像信息通电。由墨带供给部316给送的墨带314的墨被开始转印到记录薄片303上。同时,上游输送部件307开始沿下游方向给送记录薄片303。同样,墨带卷取部315开始卷取其墨已转印到记录薄片303上的墨带。
记录薄片303被继续沿下游方向给送。当记录薄片303的记录开始端到达下游输送部件308时,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夹持记录薄片303和输送记录薄片303。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记录装置301中,当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开始夹持和给送记录薄片303时,上游输送部件307的两辊彼此分开大于或者等于记录薄片303的厚度的距离。因此,在记录薄片303的记录开始端经过上游辊对之前,这些辊释放对记录薄片303的紧夹,以使记录薄片303仅被下游输送部件308输送(见图8)。
即使记录薄片303被上游输送部件307移动的移动距离被设置为等于薄片3被下游输送部件308移动的移动距离,实际上,由于部件之间的精度差异,该两移动距离不同。因此,如果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夹持记录薄片303的给送时间过长,记录薄片303可能在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之间被拉长或者偏转。结果,在已记录的图像中可能出现浓度不均匀。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辊在记录薄片通过上游输送辊对之前就释放记录薄片。
下游输送部件308继续输送记录薄片303直到记录薄片303经过在热头310上的加热元件列312。随后,上游输送部件307和下游输送部件308的转动停止。墨带314的卷取操作也停止。这样,对于第一颜色的打印操作完成。
该操作对于所有颜色重复几次,从而几种不同颜色的墨被一个叠一个地打印在记录薄片303上,以形成彩色图像。在彩色图像形成之后,记录薄片303由翻板317引导至排出路径。其后,记录薄片303由转动的输入输出辊306和输出纸加压辊318输出到打印纸盘302上。
根据本实施例,记录装置301包括在记录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薄片输送装置。当打印记录薄片303的邻近记录开始端的第一半记录区域时,上游输送部件307输送记录薄片303。而当打印记录薄片303的邻近记录结束端的第二半记录区域时,下游输送部件308输送记录薄片303。因此,可进行记录操作,而不在记录薄片303的前端或者后端产生对应用于紧夹的空间的页边空白。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不产生页边空白的打印机结构中,如上所述,设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薄片输送辊被转动。因此,为了由单驱动源和单齿轮系驱动该两薄片输送辊,齿轮系具有如图9所示的结构。
现在,在这里简要说明在图9中所示的齿轮系。
来自转动驱动源330(217)的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齿轮331和332被传递到上游纸输送辊齿轮333。该驱动力使辊334转动,该辊334是上游输送部件307的两辊之一,并且该辊334与上游纸输送辊齿轮333耦合。上游输送部件307的两辊中的另一辊335是从动辊。传递到上游纸输送辊齿轮333的驱动力被进一步通过中间齿轮339传递到下游纸输送辊齿轮336。该驱动力使辊337转动,该辊337是下游输送部件308的两辊之一,并且该辊337与下游纸输送辊齿轮336耦合。下游输送部件308的两辊中的另一辊338是从动辊。
这样的齿轮系包括一系列在转动驱动源330和下游纸输送辊齿轮336之间的齿轮,如上所述。因此,齿轮数目增加。这样,难以减小打印机装置的尺寸。
现在,在这里说明包括另一种类型的齿轮系的、适于减小打印机装置尺寸的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装置具有与第一或者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相似的结构,除了齿轮系的结构以外。现在,在这里参照图10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齿轮系。
转动驱动源340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齿轮341传递到驱动力传递齿轮342,该驱动力传递齿轮342可自由转动地被设置。
转动的驱动力传递齿轮342将驱动力传递给上游纸输送辊齿轮343和下游纸输送辊齿轮346,以同时转动辊344和辊347。辊344是上游输送部件307的两辊之一。辊344与上游纸输送辊齿轮343耦合。而辊347是下游输送部件308的两辊之一。辊347与下游纸输送辊齿轮346耦合。辊345是从动辊,其为上游输送部件307的两辊中的另一个;辊348是从动辊,其为下游输送部件308的两辊中的另一个。
这样的齿轮系可使得不需要图9中所示的中间齿轮339,从而减小齿轮系的尺寸。结果,可减小打印机装置的尺寸。此外,由于齿轮的数目减少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现在,在这里说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在该操作中,下游输送部件308的两辊之一是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驱动辊。
朝下游输送部件308移动的记录薄片303的前端并不总是直行,而是有时轻微地上下摆动。因此,前端首先同下游输送部件308的两输送辊中的某一个碰撞(见图7)。如果前端同转动驱动辊碰撞,不会产生问题。然而,如果前端同从动辊碰撞,该碰撞产生的震动相比与转动驱动辊碰撞所产生的震动而言比较大,因为当记录薄片303与从动辊碰撞时,从动辊不正在转动。随着震动量的增大,记录薄片303的输送速度更容易变化。因此,在记录图像中容易发生浓度不均匀。
现在,在这里说明改善该问题的第四实施例。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下游输送部件308包括两辊,两辊中任一辊都是驱动辊,从而不论哪个辊与记录薄片303碰撞都减小了震动。
另外,在预定时刻进行控制,以使上游输送部件307的辊对释放对记录薄片303的夹持。这样,记录薄片303的输送速度保持恒定,因此,可避免在记录图像中发生浓度不均匀。结果,可以输出稳定的高质量的记录图像。
在参照包括下游输送部件308的辊对(都是驱动辊)的记录装置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同时,上游输送部件307也可包括都是驱动辊的辊对。在该结构中,当记录薄片303的端部与上游输送部件307碰撞时,可减小震动。
此外,在参照用作给送记录薄片303的转动体对的辊对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同时,该辊对不打算限于这些应用。例如,一对转动带可代替辊对给送记录薄片303。
另外,在参照使用热转印方法的记录部说明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同时,该热转印方法不打算限于这些应用,其中,在热转印方法中,热头有选择地加热墨带并且熔化的墨被转印到记录薄片。例如,记录部可用图像被记录在热记录纸上而不用墨带的热记录方法。或者,记录部可用图像通过从记录头中喷墨而被记录的喷墨记录方法。
虽然本发明参照示范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已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随后的权利说明的范围将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
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薄片的第一输送辊对;
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的第二输送辊对,所述第二输送辊对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协作地输送所述薄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对之间的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将多个类型的墨从墨带依次转印到由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其中之一输送的所述薄片上;
其中,当所述第二输送辊对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薄片时,在所述薄片进入到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中之前,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所述薄片的厚度的距离;在所述薄片进入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之后,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夹持所述薄片;当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夹持所述薄片时,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所述薄片的厚度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辊包括给送辊和加压辊,所述记录装置包括夹持调整机构,该夹持调整机构用于移动所述加压辊以使所述加压辊与所述给送辊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与记录头协作夹持所述薄片的压纸辊;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将所述薄片的前端移动到由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压纸辊限定的夹持部中,所述记录头在所述薄片上进行记录操作,以不在所述薄片的所述前端产生页边空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
墨带输送部件,其用于在由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压纸辊限定的夹持部中输送已施墨的墨带;
其中,所述记录头将所述墨带的所述墨转印到所述薄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薄片的后端经过由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压纸辊限定的夹持部之后,所述记录头继续进行记录操作,以不在所述薄片的所述后端产生页边空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在所述薄片已经经过所述记录头之后,所述薄片由所述第二输送辊对朝上游侧输送,然后,所述薄片由所述第一输送辊对朝所述上游侧输送,直到所述薄片已经经过了所述记录头。
7.一种记录装置,其包括:
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薄片的第一输送辊对;
沿所述输送方向设置在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的第二输送辊对,所述第二输送辊对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协作地输送所述薄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对之间的记录头,所述记录头将多个类型的墨从墨带依次转印到由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其中之一输送的所述薄片上;
其中,当所述第二输送辊对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传送的所述薄片时,在所述薄片进入到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中之前,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所述薄片的厚度的距离;在所述薄片进入第二输送辊对的夹持部之后,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夹持所述薄片;在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夹持所述薄片之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辊相互分开大于所述薄片的厚度的距离。
8.一种热打印装置,其包括:
用作打印部件的热头;
第一和第二输送部件,其用于将记录纸薄片输送到所述打印部件,所述打印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部件之间的区域中,所述第一输送部件沿所述记录纸薄片的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打印部件的上游,所述第二输送部件沿所述记录纸薄片的所述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打印部件的下游,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部件都包括纸输送辊和与所述纸输送辊平行设置的纸按压辊,所述纸输送辊包括在其一端的齿轮,所述纸输送辊和所述纸按压辊一起夹持和输送所述记录纸薄片;以及
驱动齿轮,其用于转动所述纸输送辊的所述齿轮;
其中,当邻近所述记录纸薄片的记录开始端的第一半记录区域被打印时,所述第一输送部件输送所述记录纸薄片;当邻近所述记录纸薄片的记录结束端的第二半记录区域被打印时,所述第二输送部件输送所述记录纸薄片;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输送部件的所述纸输送辊的所述齿轮以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件的所述纸输送辊的所述齿轮同时啮合,转动驱动源通过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所述驱动齿轮。
CNB2006100584554A 2005-03-25 2006-03-24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4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8620A JP2006264238A (ja) 2005-03-25 2005-03-25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8620 2005-03-25
JP2005128965 2005-04-27
JP2005168211 2005-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6911A CN1836911A (zh) 2006-09-27
CN100509422C true CN100509422C (zh) 2009-07-08

Family

ID=3701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84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422C (zh) 2005-03-25 2006-03-24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64238A (zh)
CN (1) CN1005094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6552B2 (ja) 2008-04-25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8053B2 (ja) * 2012-04-27 2016-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019624A (ja) * 2015-07-10 2017-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KR102026311B1 (ko) * 2019-02-27 2019-09-27 망고슬래브 주식회사 프린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1227A (en) * 1991-05-17 1994-03-01 Ricoh Company, Ltd. Ink jet printer having improved paper transport mechanism
CN1488503A (zh) * 2002-08-21 2004-04-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CN1530307A (zh) * 2003-01-14 2004-09-22 夏普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
CN1535822A (zh) * 2003-04-10 2004-10-13 ������������ʽ����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1750A (ja) * 1989-03-31 1990-10-2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H0390378A (ja) * 1989-09-01 1991-04-16 Shinko Seisakusho Co Ltd 媒体処理装置
JPH1148557A (ja) * 1997-07-31 1999-02-23 Nis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763726B2 (ja) * 1999-07-14 2006-04-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1227A (en) * 1991-05-17 1994-03-01 Ricoh Company, Ltd. Ink jet printer having improved paper transport mechanism
CN1488503A (zh) * 2002-08-21 2004-04-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程序
CN1530307A (zh) * 2003-01-14 2004-09-22 夏普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的送纸机构
CN1535822A (zh) * 2003-04-10 2004-10-13 ������������ʽ����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6911A (zh) 2006-09-27
JP2006264238A (ja) 200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4054A (en)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H0365274B2 (zh)
JPH05134824A (ja) テキストおよびカラー画像プリンタ
JP2002337410A (ja) 熱転写ラインプリンタ
US2014033187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0509422C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347498B2 (ja) 記録装置
EP170502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71569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KR101810249B1 (ko) 교대 이미징 오더를 가지는 양면 프린트용 프린트 프로세스
US7479976B2 (en) Reversed thermal head printing
JP2870574B2 (ja) 熱転写印刷装置
US650293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43017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62182A (ja) プリンタ
JP20032371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090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9693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31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536728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1080150A (ja) 両面印刷用プリンタ
JPS6169646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6175818A (ja) プリンタ
JP2886468B2 (ja) 記録媒体圧延装置
JP200320103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ドライブローラ解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