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97522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7522B
CN107097522B CN201610891893.2A CN201610891893A CN107097522B CN 107097522 B CN107097522 B CN 107097522B CN 201610891893 A CN201610891893 A CN 201610891893A CN 107097522 B CN107097522 B CN 107097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aining portion
discharge unit
main body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1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97522A (zh
Inventor
金谷宗秀
工藤圣真
铃木日出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66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2786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66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85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4106414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4647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97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7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97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7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记录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排出部,形成有排出口,并且含有供通过液体喷射头进行了记录的目标排出的排出区域;液体容纳部,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排出部从排出构件向目标的排出方向侧形成,排出构件具有排出目标的排出辊、和被配置成与排出辊对置的从动辊,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比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比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在装置主体中,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目标的供给盒被装备在比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排出部与供给盒之间。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记录装置”,申请日为2014年11月13日,申请号为201410641410.4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其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对打印纸等目标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来进行记录(印刷)。并且,对于这样的打印机,在进行比较大量的印刷的情况下,要求连续且稳定地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因此,提出有这样的结构:从油墨的容纳容量比较大的墨盒(液体容纳部)通过液体供给管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从液体喷射头稳定地喷射油墨,进行通过抽吸使油墨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清洗、或通过强制喷射使油墨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冲洗等维护。另外,在记录(印刷)至目标的端部的所谓的无边框印刷时,油墨还会被喷出至从目标的端部超出的区域而丢弃掉。因此,配设有对丢弃的油墨进行吸收的油墨吸收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登记公告CN2825289Y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05941号公报
在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中,墨盒被配置成不妨碍打印机的操作。例如,墨盒不设置在排出打印纸的排出部所在的打印机主体的正面侧,而是通常设置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成为左右方向侧的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或者设置在正面侧的反向侧、即打印机主体的后侧。因此,在打印机主体的基础上设置墨盒所需要的设置面积变大。例如,在将墨盒设置于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的情况下,设置面积在横向上变大,因此存在设置场所受到制约这样的课题。
另外,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墨盒位于远离用于回收从打印机主体排出的打印纸等的用户容易接近的位置、即打印机主体的正面侧的场所。因此,例如在作业员将油墨注入墨盒以形成油墨充满墨盒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业员需要通过将该墨盒从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移动至正面侧来使向墨盒的接近变得容易。此时,在墨盒被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情况下,需要将墨盒从打印机主体卸下这样麻烦的作业。另外,在不卸下墨盒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使打印机主体移动以使墨盒移动到正面侧等的伴随有负荷的作业。另外,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为了从液体喷射头稳定地喷射油墨,进行通过抽吸使油墨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清洗、或通过强制喷射使油墨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冲洗等维护。另外,在记录(印刷)至目标的端部的所谓的无边框印刷时,油墨还会被喷出至从目标的端部超出的区域而丢弃掉。因此,配设有对丢弃的油墨进行吸收的油墨吸收件。
在这样的结构的打印机中,油墨回收箱(分体的单元)被设置在不妨碍打印机的操作的位置。例如,油墨回收箱不设置在将记录后的目标排出的打印机主体的正面侧,而是设置在从正面侧观察时成为左右方向侧的打印机主体的横向侧,或者设置在正面侧的反向侧、即打印机主体的后侧。因此,用户在更换油墨回收箱时,需要进行下述这样的伴随有负担的麻烦的作业:使打印机主体从其设置场所移动至容易进行油墨回收箱的更换作业的场所。
并且,这样的情况并不限于打印机,在如下的记录装置中大致是相同的,该记录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排出部,其将目标排出;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液体;液体供给管,其从液体容纳部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以及液体回收部,其能够在进行液体喷射头的维护时回收从该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同时能够使液体容纳部容易成为充满记录用液体的状态,并且液体回收部的更换变得容易。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在装置主体中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并且含有供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了记录的所述目标排出的排出区域;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以及液体回收部,其能够在进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维护时回收从该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所述液体,所述排出部从排出构件向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侧形成,所述排出构件具有排出所述目标的排出辊、和被配置成与所述排出辊对置的从动辊,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所述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目标的供给盒被装备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所述排出部与所述供给盒之间。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被装备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的端部侧。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液体容纳部在该装置主体中移动。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具备收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收纳部,所述移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收纳部移动,而使所述液体容纳部移动。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所述收纳部中设置有罩。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给管在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排出部的外侧,并从该排出部的下方侧向上方侧供给所述液体。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所述液体供给管连接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供给盒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装备于所述排出部的下方。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在装置主体中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并且含有供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了记录的所述目标排出的排出区域;以及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所述排出部从排出构件向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侧形成,所述排出构件具有排出所述目标的排出辊、和被配置成与所述排出辊对置的从动辊,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在该液体容纳部上具备能够重新填充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根据该结构,在接近液体容纳部,作业员不移动记录装置就能够从目标的排出侧接近液体容纳部。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通过从注入口重新填充液体,能够容易地使设置于装置主体的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
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在装置主体中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并且含有供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了记录的所述目标排出的排出区域;以及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所述排出部从排出构件向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侧形成,所述排出构件具有排出所述目标的排出辊、和被配置成与所述排出辊对置的从动辊,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在该液体容纳部具备能够对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量进行目视确认的液量目视确认部。
根据该结构,作业员能够通过目视来把握容纳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的量,因此,能够容易地知道例如向液体容纳部注入液体的时机等、应该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的时机。因此,能够在抑制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的增加的同时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记录用液体的状态。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装置主体中具备液体回收部,该液体回收部能够在进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维护时回收从该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目标的排出部的下方、且与排出部重合的位置。因此,在记录装置中,不会妨碍目标的排出,并且用户不移动记录装置就能够从设置在目标的排出侧的排出部的占有区域接近液体回收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液体回收部的作业。另外,由于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记录装置的装置主体内,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目标的供给盒被装备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所述排出部与所述供给盒之间。
根据该结构,在记录装置中,即使供给盒形成为能够供给比较多的张数的打印纸P的、铅直方向的长度较大的供给盒,液体容纳部与液体喷射头之间也没有变远,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内的压力损失。液体回收部在排出部的下方与该排出部重合,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另外,液体回收部由于位于供给盒的上方而没有远离液体喷射头,因此能够容易地回收从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液体。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目标的供给盒被装备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所述供给盒的下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变更液体容纳部的大小,能够在不变更目标的供给路径的情况下容易地变更容纳在液体容纳部中的液体的量。通过使液体回收部与排出部重合,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同时,通过变更液体回收部的大小(厚度),能够在不改变目标从供给盒开始的供给路径的情况下,容易地增多可回收至液体回收部的液体的量。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回收部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装备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的端部侧。
根据该结构,作业员能够容易地从目标的排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由于能够将液体回收部从装置主体抽出并移动至可进行更换的位置,因此,作业员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回收部的更换作业。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具备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液体容纳部在该装置主体中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装置主体中通过移动机构使液体容纳部移动,由此,还能够使液体容纳部移动至作业员可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具备收纳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液体回收部的收纳部,所述移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收纳部移动,而使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液体回收部移动。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液体容纳部和液体回收部收纳于移动自如的收纳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液体容纳部在装置主体中移动。
优选的是,上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供给管在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排出部的外侧,并从该排出部的下方侧向上方侧供给所述液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妨碍目标向排出部排出的情况下,从液体容纳部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液体供给管连接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作业员能够在不受液体供给管妨碍的情况下从目标的排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成为充满液体的状态。
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能够容纳所述目标且能够将容纳的该目标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供给盒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装备于所述排出部的下方,所述液体回收部被设置于所述供给盒。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排出部的下方且在供给盒内具备液体回收部,因此,能够抑制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通过将供给盒从装置主体抽出,能够使液体回收部移动至装置主体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记录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所具备的打印纸的排出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打印机所具备的打印纸的供给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打印机所具备的液体容纳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的(a)、(b)是示出液体供给管的配设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液体供给管相对于液体容纳部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铅直方向的上方观察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液体容纳部位于供给盒的下方的结构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在液体容纳部具备油墨袋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液体供给管相对于液体容纳部的连接状态和液体回收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液体回收部位于供给盒的下方的结构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12是示出液体回收部被设置于供给盒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设置于供给盒中的液体回收部被从打印机主体拉出后的状态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打印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12:打印机主体(装置主体的一个例子);16:液体喷射头;20:排出部;25:排出口;27:排出辊;28:从动辊;30:液体容纳部;32:收纳部;33:液量目视确认部;35:注入口;40:供给盒;50:液体供给管;60:液体回收部;P:打印纸(目标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下述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进行说明:该喷墨式打印机具备喷射作为记录用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的液体喷射头,对作为目标的一个例子的打印纸喷射油墨,来印刷(记录)包括文字或图形等在内的图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打印机主体12作为装置主体,该打印机主体12由在铅直方向上位于重力相反方向(+Z方向)侧的上部侧壳体12A、位于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下部侧壳体12B、以及后述的盖壳体12C这样的多个壳体构成。并且,各壳体12A、12B、12C通过螺钉13等相互连结固定。并且,打印机11在该打印机主体12内具备液体喷射头16、排出打印纸P的排出部20、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的液体容纳部30、以及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打印纸P的供给盒40。
液体喷射头16相对于排出部20位于铅直方向的重力相反方向(+Z方向)侧、即上方,对在该液体喷射头16的重力方向(-Z方向)侧即下方被搬送的打印纸P喷射油墨。另外,液体喷射头16能够沿着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Y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即,液体喷射头16被安装于滑架15,该滑架15被沿着扫描方向延伸的2个导轨14A、14B支承,且沿着这些导轨14A、14B滑动。因此,随着滑架1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扫描方向移动,液体喷射头16沿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
从像这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液体喷射头16,对沿搬送方向移动的打印纸P适当地喷射油墨,由此对打印纸P进行印刷。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后的打印纸P被从打印机主体12排出时的排出方向是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Y方向)相同的方向,将该排出方向侧作为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即正面侧。
用于对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进行供给的多根液体供给管50,与滑架15的、和被2个导轨14A、14B支承的后方侧相反的前方(+Y方向)侧连接。连接的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弯曲部50R,该弯曲部50R作为随着滑架15的移动而发生追随变形的变形可动部发挥作用,所述液体供给管50从液体容纳部30,经由在移动的滑架15上设置的未图示的油墨流路,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6根液体供给管50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与滑架15连接。
液体容纳部30相对于排出部20被设置在成为铅直方向的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下方,并且被设置在沿铅直方向与排出部20重叠的位置。供给盒40位于在铅直方向上与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并且相对于该液体容纳部30更靠下方。即,液体容纳部30被设置在排出部20与供给盒40之间。容纳于供给盒40中的打印纸P借助在打印机主体12中具备的未图示的搬送机构,从供给盒40如在图1中以虚线箭头K1所示这样,通过在液体容纳部30的后侧设置的供给路径KK(参照图6)被供给(输送)至液体喷射头16。
接下来,对排出部20、供给盒40、液体容纳部30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排出部20具备:能够从打印机主体12向前方侧(+Y方向侧)拉出的第1支承座21;和能够从该第1支承座21向前方侧拉出的第2支承座22。而且,在该第2支承座22的前方侧端部具备第3支承座23,该第3支承座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以左右方向(±X方向)为轴线的旋转轴23a。并且,排出部20从下方对在印刷后从打印机主体12排出的打印纸P进行支承。
即,对于排出部20,如在图2中以虚线箭头所示这样,首先,第2支承座22从第1支承座21(打印机主体12)向前方滑动移动而被拉出。接下来,第1支承座21与第2支承座22一起向前方滑动移动而被从打印机主体12拉出。进而,第3支承座23以其末端部被从后侧向近前侧提起的方式旋转,从而被从第2支承座22拉出。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排出部20在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形成有排出口25,打印纸P从该排出口25通过打印纸P的排出构件被向排出方向侧即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排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拉出的各支承座21、22、23的上表面被作为打印纸P的排出区域,从下方支承打印纸P。并且,对于排出部20,在未对打印纸P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这些第1支承座21、第2支承座22、第3支承座23被设定为收纳于打印机主体12内的状态。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主体12内具备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具有将印刷后的打印纸P排出的排出辊27、和被配置成与排出辊27对置的从动辊28这样的辊对。因此,排出部20形成为从该排出构件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具有排出区域。当然,排出构件除了这样的辊对以外还可以采用例如搬送带等其他的结构。
接下来,如图3所示,供给盒40在打印机主体12的最下部被装备成,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滑动结构而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下部侧壳体12B)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并且能够从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正面侧)进行插拔。并且,在将打印纸P容纳于供给盒40内时,供给盒40如在图3中以虚线箭头所示这样被向前方拉出。
接下来,如图4所示,液体容纳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容纳互不相同的种类(例如颜色)的油墨的6个液体容纳体31(参照图5(b))。并且,液体容纳部30的这6个液体容纳体31以能够单独分离的状态在成为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X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并收纳于上方开口的大致箱状的收纳部32,并且在打印机主体12内被装备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的端部侧(参照图1)。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液体容纳体31形成为能够将油墨容纳于内部的、由具有刚性的材料(树脂或金属)形成的大致箱型的容器、即所谓的墨盒。并且,各液体容纳体31也可以以互相接合的状态收纳于收纳部32。另外,各液体容纳体31不一定容纳互不相同的6种油墨,也可以容纳2种以上且5种以下的油墨。另外,也可以将1种(例如黑色)油墨容纳于多个(在此,最大为6个)液体容纳体31。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容纳有相同种类(例如黑色)的油墨的多个液体容纳体31连接起来而形成为一个液体容纳体31。
在收纳液体容纳部30的收纳部32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两侧面,作为移动机构,设置有未图示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能够使收纳部32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沿前后方向(±Y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使收纳部32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自如地滑动移动,能够将液体容纳部30向打印机主体12外拉出和向打印机主体12内收纳。
另外,液体容纳部30具有能够目视确认在各液体容纳体31中容纳的油墨的液量(余量)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液量目视确认部33是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的能够经由设在收纳部32的前侧面的大致四边形的贯穿孔32H进行目视确认的区域部分,在该液量目视确认部33中,形成为能够对液体容纳体31内的油墨的液面进行目视确认。而且,液体容纳部30在该液量目视确认部33上形成有下限液面线34b和上限液面线34a,该下限液面线34b表示需要向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油墨,该上限液面线34a表示油墨向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的注入限度。
另外,液体容纳部30具备分别能够将油墨向各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的6个注入口35。各注入口35是在各液体容纳体31的上表面前端部朝向上方突出的圆筒部36的内侧的开口。即,各圆筒部36的筒内形成为一端侧与大气连通、另一端侧与液体容纳体31内连通的连通孔,在该连通孔的与大气连通的圆筒部36的内侧,开口作为注入口35发挥作用,由此,能够向液体容纳体31内注入油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部36形成有能够伸缩的波纹部,通过该波纹部伸缩,注入口35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移位。例如,通过如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使波纹部伸展,由此注入口35能够以远离打印机主体12的方式移位。
并且,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图示,在各液体容纳体31上,根据需要,在注入口35安装有用于防止油墨从注入口35的泄漏或油墨的蒸发的帽。当然,在注入油墨时,将该帽从注入口35卸下。
另外,为了抑制异物附着在注入口35和注入口35的附近,液体容纳部30具备覆盖各液体容纳体31的上表面的第1罩部件37和第2罩部件38。第1罩部件37以覆盖注入口35的方式位于第2罩部件38的前方侧,并且,被装备成能够相对于各液体容纳体31的上表面进行装卸。即,构成为这样的结构:通过如在图4中以实线箭头所示这样卸下第1罩部件37,由此使各液体容纳体31的注入口35露出。
另外,在第2罩部件38上对应于各液体容纳部30的圆筒部36形成有6个大致三角形状的分离壁38a。该分离壁38a以使从注入口35洒落的油墨不流入其他注入口35、或者从注入口35洒落的油墨留在具备该注入口35的圆筒部36的周围的方式抑制了所述油墨的流动。
接下来,参照图5(a)、(b)和图6,对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管50的配设状态进行说明。并且,图5(a)以将打印机主体12的上部侧壳体12A去除后的状态对打印机11进行图示,图5(b)以将图5(a)中位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上方的构成部件、和第2罩部件38进一步去除后的状态对打印机11进行图示。另外,图6以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的状态图示出图5(b)的状态。
如图5(a)、(b)和图6所示,打印机11从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壳体12B上具备的液体容纳部30的各液体容纳体31,分别通过液体供给管50向比排出部20靠上方的滑架15(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即,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挠性,其一端51a连接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的侧端部,从而与各液体容纳体31连通。并且,液体供给管50在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X方向)上,在排出部20的外侧配设有从排出部20的下方侧(-Z方向侧)向上方侧(+Z方向侧)供给油墨的大致C字状的弯曲流路部52C。即,关于液体供给管50,其弯曲流路部52C在从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观察时位于排出部20的右方向(+X方向)的外侧,由此,构成为不会与从排出部20排出的打印纸P卡合。
而且,液体供给管50在排出部20的上方被配设成从该弯曲流路部52C向左方向(-X方向)延伸,然后其另一端形成为呈大致半圆形状弯曲的弯曲部50R,并与滑架15连接。因此,从液体容纳部30流出的油墨在位于排出部20的右方向(+X方向)的外侧端部的弯曲流路部52C中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后,进一步在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部50R中流动而流入滑架15。
其结果是,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部50R作为一边随着滑架15的移动而改变形成位置一边发生追随变形的变形可动部发挥作用,液体供给管50从液体容纳部30对移动的滑架15供给油墨。供给至滑架15的油墨经由设置于滑架15的未图示的油墨流路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6。这样,在打印机11中,能够从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的液体容纳部30,通过具有挠性的液体供给管50,向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上部侧的液体喷射头16进行油墨的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管50,其配设的长度恒定,与供给盒40的大小无关。例如,如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即使供给盒40是能够供给比较多的张数的打印纸P的、铅直方向的长度较大的厚供给盒40,但由于液体容纳部30位于排出部20的下侧,因此液体容纳部30和液体喷射头16不会离得很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液体供给管50由能够分离和连接的至少2个管构成。即,如图5(a)、(b)所示,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与液体容纳部30连接的上游侧管51和与滑架15连接的下游侧管52,上游侧管51通过设在弯曲流路部52C的上游端的连接部53而能够与下游侧管52分离和连接。并且,在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分别设置有用于进行上游侧管51和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的开口12K。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对上部侧壳体12A的开口12K进行图示。
并且,如图7所示,构成为,通过盖壳体12C覆盖各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流路部52C,以免其露出。即,盖壳体12C以将分别设置于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的开口12K堵塞的方式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2。并且,在进行上游侧管51与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时,从打印机主体12卸下盖壳体12C,在上游侧管51与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结束后,将盖壳体12C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2。
接下来,对液体回收部60进行说明。
液体回收部60经由未图示的油墨回收流路,回收在进行液体喷射头16的维护时通过喷射或抽吸被从该液体喷射头16排出的油墨。或者,在例如无边框印刷等时,也可以经由在印刷时从下方支承打印纸P的打印纸支承部,回收从液体喷射头16喷射的油墨中的没有用于印刷的油墨。
如图5(b)和图10所示,液体回收部60具备:有底箱型的壳体61,其在从上方(+Z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和油墨吸收件62(图中以交叉阴影线表示的部分),其被插入该壳体61内,能够吸收油墨。作为油墨吸收件62,例如可以采用海绵等树脂制的发泡材料。并且,液体回收部60根据需要而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用于抑制油墨的溶剂从油墨吸收件62蒸发。
关于液体回收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油墨回收流路不会变长以有效地回收油墨,在接近液体喷射头16的位置、或接近打印纸支承部的位置即收纳部32中,壳体61被收纳在液体容纳部30的后方侧的位置。因此,供给路径KK形成在液体回收部60、与位于该液体回收部60的后方的下部侧壳体12B之间,该供给路径KK用于将在位于该液体回收部60的下方(-Z方向)侧的供给盒40中容纳的打印纸P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具有能够在液体回收部60中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的结构。即,液体回收部60与液体容纳部30一样被设置于排出部20的下方,并且能够通过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而向排出部20的拉出方向侧、即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Y方向)侧拉出。并且,通过该拉出,液体回收部60能够如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位于打印机主体12(下部侧壳体12B)外。
因此,能够像这样向打印机主体12外拉出的液体回收部60形成为,其壳体61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长度在液体容纳部30的长度以下。换而言之,壳体6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能够增大至与液体容纳部30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壳体6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液体容纳部30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如图10和图7所示,液体回收部60的壳体6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能够延长至下述这样的位置:其后方侧能够形成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另外,其前方侧在铅直方向上与排出部20重合且与液体容纳部30相邻。另外,排出部2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与排出的打印纸P相对应的长度,因此,设置在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处的液体回收部60也能够对应于排出部20而增大前后方向的长度。其结果是,打印机11能够在打印机主体12内具备油墨吸收件62的容积大的液体回收部60。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图10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即在液体回收部60中将油墨吸收件62更换为新的油墨吸收件的更换动作(作用)进行说明。该更换动作由打印机11的用户、或受该用户委托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的委托人等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作业员(仅称作“作业员”)进行。
另外,如图4所示,作业员在更换液体回收部60的油墨吸收件62的情况下,首先使收纳部32滑动移动,以将液体容纳部30从打印机主体12内向前方侧(正面侧)拉出。通过该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收纳于收纳部32的液体回收部60如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与液体容纳部30一起被从打印机主体12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拉出,从而被抽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此时,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通常,作为占有区域而确保有为了接受排出的打印纸P而被拉出的排出部20所占用的排出空间。因此,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具有该排出空间(占有区域)的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前方侧)以可以接近液体回收部60的方式,将液体回收部60抽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接下来,作业员接近抽出的液体回收部60,从壳体61取出油墨吸收件62,更换为新的油墨吸收件62。然后,如图1和图7所示,作业员将像这样更换了油墨吸收件62后的液体回收部60与液体容纳部30一起借助于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再次推入打印机主体12内。通过该推入,打印机11成为具备液体回收部60和液体容纳部30的可印刷状态。
该可印刷状态下的打印机11在打印机主体12内将液体回收部60装备在比排出部20靠铅直方向的下方(-Z方向)、且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用于其设置而占有的面积、即从铅直方向观察的打印机主体12的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具备液体回收部60。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图6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即在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用尽等情况下,从注入口35向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注入油墨的注入动作(作用)进行说明。该注入动作由被委托注入油墨的委托人或打印机11的用户等油墨的注入作业员(仅称作“作业员”)进行。
另外,如图4和图6所示,在向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注入油墨时,作业员先从打印机主体12内将液体容纳部30向前方侧(正面侧)拉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通过设置于收纳部32的滑动机构,如在图6中以虚线所示这样从打印机主体12与收纳部32一起被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拉出。并且,收纳部32也可以具备旋转机构作为移动机构,该旋转机构通过从正面侧观察时设在右方向(+X方向)的端部的未图示的铰链,如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通过以铅直方向为轴线方向的旋转(摆动),从正面侧观察时被从左方向(-X方向)的端部侧向近前拉出。
此时,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通常,确保有为了接受排出的打印纸P而被拉出的排出部20所占用的排出空间。因此,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具有该排出空间的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液体容纳部30的拉出作业。作业员通过该拉出作业将液体容纳部30向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正面侧)抽出规定的量。
接下来,作业员将像这样抽出了规定的量的液体容纳部30的第1罩部件37打开而使注入口35露出,并且,根据需要使圆筒部36的波纹部伸长而使注入口35向上方移位。然后,作业员将油墨从像这样露出或移位了的注入口35注入液体容纳体31,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此时,作业员能够通过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来确认注入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中的油墨的液量。因此,作业员能够容易地将油墨注入直至表示油墨向液体容纳部30的各液体容纳体31注入的注入限度的上限液面线34a。
如图1和图7所示,像这样成为了充满油墨的状态的液体容纳部30被与收纳部32一起推入打印机主体12内,打印机11成为可印刷状态。并且,在该可印刷状态下的打印机11中,推入打印机主体12内的液体容纳部30被设置在比排出部20靠铅直方向的下方(-Z方向)且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因此,液体容纳部30可以抑制打印机主体12的从铅直方向观察的面积、即在设置打印机11时所占有的打印机主体12的面积增加。
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下面所示的效果。
(1)在接近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时,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打印纸P的排出侧接近液体容纳部30。因此,通过从注入口35注入油墨,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2的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印刷(记录)用油墨的状态。另外,由于以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打印机主体12内的排出部20重合的方式具备液体容纳部30,因此,即使具备油墨的容纳容量比较大的液体容纳部30,也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2)通过使注入口35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移位至容易注入油墨的位置,能够使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的作业变得容易。
(3)作业员能够通过目视把握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的量,因此,能够容易知道例如对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的时机等、应该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时机。因此,能够在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的同时,容易地使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2的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印刷(记录)用油墨的状态。
(4)在打印机11中,即使供给盒40形成为能够供给比较多的张数的打印纸P的、铅直方向的长度较大的厚供给盒,液体容纳部30与液体喷射头16之间也没有变远,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50内的压力损失。换而言之,打印机11能够具备能任意变更可容纳的打印纸P的张数的供给盒40,而不会使液体供给管50内的压力损失变化。
(5)在打印机主体12中,排出部20位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因此,能够从打印纸P的排出侧容易地接近液体容纳部30。
(6)作业员能够容易地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30,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7)在打印机主体12中,利用设置于收纳部32的滑动机构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由此,还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至作业员可以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8)通过使液体容纳部30收纳于移动自如的收纳部32,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打印机主体12中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
(9)能够在不妨碍打印纸P向排出部20排出的情况下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另外,通常,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的长度比与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长,因此,通过使液体供给管50的配设位置成为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50的长度。
(10)作业员能够在不受液体供给管50妨碍的情况下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30,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11)液体回收部60被设置在打印纸P的排出部20的下方且与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因此,在打印机11中,不会妨碍打印纸P的排出,且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在打印纸P的排出侧设置的排出部20的占有区域接近液体回收部60,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液体回收部60的作业。另外,液体回收部60被设置在打印机11的打印机主体12内,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12)在具备供给盒40的打印机11中,液体回收部60在排出部20的下方与该排出部20重合,由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另外,液体回收部60由于位于供给盒40的上方而没有远离液体喷射头16,因此,能够容易地回收从液体喷射头16排出的油墨。
(13)能够将液体回收部60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并移动至可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的位置,因此,作业员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回收部60(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作业。
(14)在打印机主体12中,排出部20位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因此,能够从打印纸P的排出侧容易地接近液体回收部60。
(15)即使是不具备移动机构的液体回收部60,也能够通过将该液体回收部60收纳于移动自如的收纳部32,而使液体回收部60在打印机主体12中移动至易于更换的位置。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回收部60(液体容纳部30)设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而不是设置在排出部20与供给盒40之间。参照附图,对该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进行说明。并且,在此处参照的图中,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供给盒40被配置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壳体12B的上方,液体容纳部30和液体回收部60以在铅直方向上与供给盒40重合的方式配置在该供给盒40的下方(-Z方向)。因此,收纳该液体回收部60的收纳部32也被配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其结果是,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形成在比收纳于液体容纳部30的后方的液体回收部60靠上方(+Z方向)的位置。
因此,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是,无需将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设置在液体回收部60的后方,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也不根据液体回收部60的形状而变化。另外,由于无需将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设在液体回收部60的后方,因此,能够使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壳体12B中允许的液体回收部60的占有区域在作为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形成得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
并且,液体回收部60(液体容纳部30)被配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因此,弯曲流路部52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如在图11中以虚线所示这样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长。另外,覆盖该变长的弯曲流路部52C的盖壳体12C也成为上下变长的形状。
根据第2实施方式,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效果(12),可以起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16)通过使液体回收部60与排出部20重合,由此能够抑制设置面积的增加,同时,通过变更液体回收部60的大小(厚度),由此能够在不改变打印纸P从供给盒40开始的供给路径KK的情况下,容易地增多可回收至液体回收部60的油墨的量。
(第3实施方式)
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回收部60设置于供给盒40。参照附图,对本第3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并且,在此处参照的图中,对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供给盒40被装备成能够相对于在铅直方向上位于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下部侧壳体12B进行插拔,并且,回收从液体喷射头16排出的油墨的液体回收部60(壳体61)被设置于该供给盒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回收部60在供给盒40中被设置于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抽出方向侧,并且,被装备成能够通过设置于壳体61的未图示的滑动结构,在供给盒40内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并且,液体回收部60不具备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收纳部32,而是直接在壳体61上设置滑动机构。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壳体61被收纳于能够滑动移动的收纳部32的结构。
并且,在将打印纸P容纳于供给盒40内时,供给盒40的一部分如在图12中以虚线箭头所示这样被从打印机主体12(下部侧壳体12B)向前方抽出。此时,液体回收部60的壳体61留在打印机主体12内。其结果是,能够将打印纸P以层叠状态从液体回收部60的近前侧容纳于供给盒40的内底面。并且,供给盒40在容纳打印纸P后被插入打印机主体12内,形成为能够将打印纸P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这样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13所示,在供给盒40的一部分被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状态下,液体回收部60的壳体61能够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壳体61的移动,液体回收部60的壳体61内的油墨吸收件62被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因此,作业员与供给盒40相继地如在图13中以虚线箭头所示这样使液体回收部60向前方滑动移动,由此能够将油墨吸收件62向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Y方向)侧拉出,并更换油墨吸收件62。换而言之,油墨吸收件62构成为:借助于作业员使壳体61进行的滑动移动,该油墨吸收件62的至少一部分被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另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在供给盒40中,除了液体回收部60外,还可以具备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的液体容纳部30。例如,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是如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6所示,也可以构成为:收纳着液体容纳部30和液体回收部60的收纳部32在供给盒40内被设置成能够滑动。并且,在该结构中,将液体回收部60以位于比液体容纳部30靠前方侧的位置的方式收纳于收纳部32,由此,通过将供给盒40的一部分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能够使液体回收部60移动至可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的位置。
根据第3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15)的基础上还可以起到下面的效果。
(17)在排出部20的下方,由于在供给盒40内具备液体回收部60,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并且,通过将供给盒40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能够使液体回收部60向打印机主体12外移动。
(18)作业员通过将供给盒40的一部分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位于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的液体回收部60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外,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液体回收部60。
(19)打印机11能够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并且能够利用在供给盒40中具备的液体回收部60将从液体喷射头16排出的油墨回收至供给盒40。
(变形例)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下面这样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主体12中可以不具备能够容纳经由液体供给管5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的液体容纳部30。例如,在是能够从滑架15所具备的墨盒对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的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液体容纳部30。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液体回收部60增大至打印机主体12内的液体容纳部30的占有区域。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在供给盒40中可以不具备能够容纳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的液体容纳部30。例如,在是能够从滑架15所具备的墨盒对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的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液体容纳部30。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液体回收部60增大至供给盒40内的液体容纳部30的占有区域。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主体12中可以不具备能够使液体回收部60移动的移动机构。例如,如果壳体61的一部分以能够卸下的方式构成,且能够经由通过将这一部分卸下而设置的开口来更换油墨吸收件62,则无需使液体回收部60移动。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液体回收部60可以在供给盒40内以不沿前后方向(±Y方向)滑动的状态装备于供给盒40。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例如,通过将供给盒40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也能够将液体回收部60抽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液体回收部60设置在比液体容纳部30靠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的位置。在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的频率较低的情况下、或者不对液体容纳部30从注入口35注入油墨的结构的情况下,将液体容纳部3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2的作为与抽出方向侧(前方侧)相反的一侧的后方侧,并将液体回收部6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2的抽出方向侧。这样,能够将液体回收部60以小的移动量抽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液体回收部60在供给盒40中可以不设置在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抽出方向侧。在液体回收部60中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频率较低的情况、或在位于抽出方向侧时远离液体喷射头16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供给盒40中将液体回收部60设置在与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的抽出方向侧(前方侧)相反的一侧、即后方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可以具有这样的液体容纳体31:该液体容纳体31具有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的墨盒以外的结构。例如,作为液体容纳体31,可以形成为这样的油墨袋,该油墨袋能够将油墨容纳在由刚性较低的具有挠性的片部件形成的袋部(包)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管50不一定连接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例如,液体供给管50的一端51a可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30在重力方向(-Z方向)侧连接。或者,例如在液体容纳部30由一个液体容纳体31形成的情况下,液体供给管50的一端51a可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30在右方向(+X方向)侧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管50不一定在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交叉的方向(±X方向)上配设于排出部20的外侧。例如,可以在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上,配置于不会妨碍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侧供给的打印纸P的输送的位置。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省略了具体的说明,但是,在打印机主体12内,从液体容纳部30至滑架15的液体供给管50的配设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具备能够对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的量进行目视确认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例如,在下述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液量目视确认部33:在打印机11中,能够计算从液体喷射头16喷射的油墨消耗量,且能够利用该计算出的油墨消耗量,将液体容纳部30内的油墨的余量通知给用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可以设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而不设置在排出部20与供给盒40之间。参照附图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供给盒40被配置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壳体12B的上方,液体容纳部30以在铅直方向上与供给盒40重合的方式配置在该供给盒40的下方(-Z方向)。因此,收纳该液体容纳部30的收纳部32也被配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其结果是,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形成在比液体容纳部30靠上方(+Z方向)的位置。因此,虽然在此省略了图示,但是,由于无需设置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因此,能够使在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侧壳体12B中允许的液体容纳部30的占有区域在作为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的前后方向(±Y方向)上形成得比上述实施方式大。
并且,由于液体容纳部30被配置在供给盒40的下方,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如在图8中以虚线所示这样弯曲流路部52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长。另外,覆盖该变长的弯曲流路部52C的盖壳体12C也成为上下变长的形状。
根据本变形例,代替第1实施方式中的效果(4),可以起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20)虽然液体供给管50变长而使得流动损失增加,但通过变更液体容纳部30的大小,能够在不变更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的情况下容易地变更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的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可以具有这样的液体容纳体31:该液体容纳体31具有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的墨盒以外的结构。例如,作为液体容纳体31,可以形成为这样的油墨袋39,该油墨袋39能够将油墨容纳在由刚性较低的具有挠性的片部件形成的袋部(包)内。参照附图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这样的结构:形成一个油墨袋39,来代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正面侧观察时位于左方向(-X方向)的2个液体容纳体31。即,在该变形例中,液体容纳部30从1个油墨袋39和4个液体容纳体31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当然,也可以是将6个液体容纳体31全都替换为油墨袋39的结构。
如本变形例这样,在液体容纳部30中,以油墨袋39构成液体容纳体31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在收纳部32的前侧面设置的大致四边形的贯穿孔32H目视确认油墨袋39的袋部的形状。即,通过对以瘪下的方式变化的袋部的变化形状进行目视确认,能够认识到在油墨袋39中容纳的油墨的减少情况。因此,在本变形例中,贯穿孔32H作为液量目视确认部33发挥作用。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对于目视确认到油墨用尽这一情况的油墨袋39,进行使其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作业。关于该作业,在油墨袋39上设置有可注入油墨的注入口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油墨从该注入口注入袋部内。或者,在没有设置可将油墨注入油墨袋39的注入口的情况下,使液体供给管50的连接脱开,将油墨袋39替换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其他油墨袋39,然后再次连接液体供给管50。当然,优选的是,在进行这些作业时,作业员将液体容纳部30(油墨袋39)从打印机主体12向正面侧拉出来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管50不一定连接于液体容纳部30的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例如,液体供给管50的一端51a可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30在重力方向(-Z方向)侧连接。或者,例如在液体容纳部30由一个液体容纳体31形成的情况下,液体供给管50的一端51a可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30在右方向(+X方向)侧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管50不一定在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交叉的方向(±X方向)上配设于排出部20的外侧。例如,可以在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上,配置于不会妨碍从供给盒40向液体喷射头16侧供给的打印纸P的输送的位置。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省略了具体的说明,但是,在打印机主体12内,从液体容纳部30至滑架15的液体供给管50的配设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是借助于收纳部32的移动而移动的结构,所述收纳部32通过滑动机构而移动。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液体容纳部30设置有移动机构,不经由收纳部32,直接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在打印机主体12上具备液体容纳部30的收纳部3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主体12上不一定具备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的移动机构。例如,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油墨的注入口35位于在液体容纳部30(收纳部32)的正面侧(+Y方向侧)露出的位置的情况下,无需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而将其拉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在打印机主体12内装备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的端部侧。例如,液体容纳部30可以在打印机主体12内装备于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的端部侧。总之,只要设置在比排出部20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则可以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液体容纳部30被装备于能够通过滑动机构而移动至打印机主体12外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设置在排出部20与供给盒40之间。例如,在打印纸P的供给部被装备于打印机主体12的后方的情况等、可容纳打印纸P的供给盒40没有装备得比排出部20靠铅直方向的下方的结构的打印机11中,只要将液体容纳部30装备于在铅直方向上与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具备能够对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的量进行目视确认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例如,在下述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液量目视确认部33:在打印机11中,能够计算从液体喷射头16喷射的油墨消耗量,且能够利用该计算出的油墨消耗量,将液体容纳部30内的油墨的余量通知给用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注入口35不一定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移位。例如,如果即使不使注入口35移位也能够从注入口35注入油墨,则无需使注入口35移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不一定具备可进行油墨的注入的注入口35。例如,在液体容纳部30如上述变形例那样由油墨袋39构成的情况下,对于油墨用尽的油墨袋39,不向包内注入油墨,而是更换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新的油墨袋39。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液体容纳部30不需要具备油墨的注入口35。
液体喷射头16并不限定于沿着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与滑架15一起往复移动来喷射油墨的所谓的串行式喷头类型。即,可以是下述这样的所谓的行式喷头类型:其形成为长度尺寸与打印纸P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整体形状,在以其长度方向沿着与打印纸P的搬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被固定配置的状态下,从设置成遍及其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体的多个喷嘴向介质喷射液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可以是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记录装置。并且,作为从记录装置以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在线状上带有尾巴的形状。
另外,关于在此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记录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胶体、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
另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中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和油性油墨、以及凝胶体油墨、热熔油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记录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喷射下述这样的液体的记录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场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镜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或色材等材料。
另外,也可以是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活体有机物的记录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的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记录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是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以精确定位的方式喷射润滑油的记录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记录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记录装置。

Claims (8)

1.一种记录装置,其在装置主体中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对目标喷射液体来进行记录;
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并且含有供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了记录的所述目标排出的排出区域;
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以及
液体回收部,其能够在进行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维护时回收从该液体喷射头排出的所述液体,
所述排出部从排出构件向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侧形成,所述排出构件具有排出所述目标的排出辊、和被配置成与所述排出辊对置的从动辊,
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
所述液体回收部被设置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与所述排出部重合的位置,
在所述装置主体中,能够容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目标的供给盒被装备在比所述排出部靠铅直方向的下方、且从排出所述目标的方向观察时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重合的位置,
所述液体容纳部被设置在所述排出部与所述供给盒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装置主体内被装备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的端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液体容纳部在该装置主体中沿水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具备收纳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收纳部,
所述移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收纳部移动,而使所述液体容纳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部中设置有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供给管在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排出部的外侧,并从该排出部的下方侧向上方侧供给所述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液体供给管,所述液体供给管与所述液体容纳部连接,能够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供给管连接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与所述目标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
在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供给盒以能够插拔的方式装备于所述排出部的下方。
CN201610891893.2A 2013-11-15 2014-11-13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7097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6600 2013-11-15
JP2013236600A JP6427865B2 (ja) 2013-11-15 2013-11-15 記録装置
JP2013-236602 2013-11-15
JP2013236602A JP6318567B2 (ja) 2013-11-15 2013-11-15 記録装置
CN201410641410.4A CN104647904B (zh) 2013-11-15 2014-11-13 记录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1410.4A Division CN104647904B (zh) 2013-11-15 2014-11-13 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7522A CN107097522A (zh) 2017-08-29
CN107097522B true CN107097522B (zh) 2019-03-15

Family

ID=5305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1893.2A Active CN107097522B (zh) 2013-11-15 2014-11-1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643421B2 (zh)
EP (1) EP3069882B1 (zh)
CN (1) CN107097522B (zh)
BR (1) BR112016006823A2 (zh)
RU (1) RU2635200C2 (zh)
TW (2) TWI577567B (zh)
WO (1) WO2015072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3449B (zh) * 2017-10-24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液体收纳单元
JP7404733B2 (ja) 2019-09-24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564676B2 (ja) * 2020-10-09 2024-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4700A (ja) * 1998-03-10 1999-09-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メディア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200597A (ja) * 2001-10-25 2003-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470383A (zh) * 2002-07-23 2004-01-28 �ֵܹ�ҵ��ʽ���� 墨盒
CN1608854A (zh) * 2003-10-22 2005-04-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87417A (zh) * 2007-06-20 2010-03-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55467A (ja) * 2010-04-15 2010-07-15 Seiko Epson Corp 廃液回収方法、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CN101850660A (zh) * 2003-08-08 2010-10-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3158363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9406B2 (ja) * 1993-05-27 2002-06-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200597B2 (ja) * 1999-08-26 2001-08-20 株式会社東京マルイ ブローバック式ガスガンにおける流路の接続装置
JP3818194B2 (ja) * 2002-03-28 2006-09-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EP1681846B1 (en) 2002-03-28 2008-07-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device
JP3800144B2 (ja) 2002-07-26 2006-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7354135B2 (en) 2004-03-16 2008-04-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method,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set
JP4631341B2 (ja) * 2004-07-27 2011-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初期化処理の実行方法
JP2006305941A (ja) 2005-04-28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回収装置
CN2825289Y (zh) 2005-10-25 2006-10-1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连续供墨系统的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4700A (ja) * 1998-03-10 1999-09-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メディア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200597A (ja) * 2001-10-25 2003-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470383A (zh) * 2002-07-23 2004-01-28 �ֵܹ�ҵ��ʽ���� 墨盒
CN101850660A (zh) * 2003-08-08 2010-10-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608854A (zh) * 2003-10-22 2005-04-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87417A (zh) * 2007-06-20 2010-03-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155467A (ja) * 2010-04-15 2010-07-15 Seiko Epson Corp 廃液回収方法、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CN103158363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9882B1 (en) 2020-01-15
US20170232754A1 (en) 2017-08-17
WO2015072115A1 (ja) 2015-05-21
US9908337B2 (en) 2018-03-06
EP3069882A1 (en) 2016-09-21
TWI636894B (zh) 2018-10-01
RU2016111913A (ru) 2017-10-05
EP3069882A4 (en) 2018-03-28
CN107097522A (zh) 2017-08-29
US20160221347A1 (en) 2016-08-04
CN104647904A (zh) 2015-05-27
TW201710100A (zh) 2017-03-16
US9643421B2 (en) 2017-05-09
TWI577567B (zh) 2017-04-11
RU2635200C2 (ru) 2017-11-09
BR112016006823A2 (pt) 2017-08-01
TW201529351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8219B (zh) 记录装置
JP607009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373066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97522B (zh) 记录装置
CN1092784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318567B2 (ja) 記録装置
CN107097527B (zh) 记录装置
JP2024103781A (ja) 記録装置
JP2011093193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427865B2 (ja) 記録装置
CN102514371A (zh) 记录装置
JP609820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647904B (zh) 记录装置
JP606433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972621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2010030143A (ja) 流体収容容器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709168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37177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617245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115911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