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6894B - 記錄裝置 - Google Patents

記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6894B
TWI636894B TW105144286A TW105144286A TWI636894B TW I636894 B TWI636894 B TW I636894B TW 105144286 A TW105144286 A TW 105144286A TW 105144286 A TW105144286 A TW 105144286A TW I636894 B TWI636894 B TW I6368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ischarge
ink
ejection hea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4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0100A (zh
Inventor
金谷宗秀
工藤聖真
鈴木日出直
Original Assignee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66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2786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366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85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0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0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6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68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41J2/185Ink-collectors; Ink-catc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設置面積之增加,且可容易地形成記錄用之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之記錄裝置。 本發明之記錄裝置係於印表機本體12包括:液體噴射頭16,其對用紙P噴射墨水而進行記錄;排出部20,其形成有排出口25,該排出口25包含供已藉由液體噴射頭進行過記錄之用紙排出之排出區域;及液體收容部30,其可收容向液體噴射頭供給之墨水;且液體收容部係設置於較排出部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Z方向)且係與該排出部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且具備可向該液體收容部注入墨水之注入口。

Description

記錄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對目標物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之記錄裝置。
自先前以來,作為記錄裝置之一種,已知有噴墨式印表機,該噴墨式印表機係藉由自液體噴射頭對用紙等目標物噴射作為液體之一例之墨水而進行記錄(印刷)。而且,於此種印表機中,於進行相對較大量之印刷之情形時,要求向液體噴射頭連續且穩定地供給墨水。因此,提出有自墨水之收容容量相對較大之墨水匣(液體收容部)通過液體供給管向液體噴射頭供給墨水之構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於此種印表機中,為了使墨水自液體噴射頭穩定地噴射,而進行藉由抽吸使墨水自液體噴射頭排出之清潔(cleaning)、或藉由強制之噴射使墨水自液體噴射頭排出之沖洗(flushing)等維護。又,於記錄(印刷)至目標物之端部之所謂的無邊緣印刷時,將墨水亦噴出至自目標物之端部超出之區域並棄用。因此,配設吸收被棄用之墨水之墨水吸收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實用新型登錄公告CN2825289Y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30594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此種構成之印表機中,墨水匣係以不妨礙印表機之操作之方式配置。例如,墨水匣不設置於排出用紙之排出部所處之印表機本體之正面側,而通常設置於自正面側觀察時成為左右方向側之印表機本體之旁側,或設置於與正面側為相反方向側之印表機本體之後側。因此,為了除設置印表機本體以外亦設置墨水匣,而所需之設置面積變大。例如,於將墨水匣設置於印表機本體之旁側之情形時,設置面積於橫向變大,因此存在設置位置受到制約之課題。 又,墨水匣亦會位於如下位置,即,遠離成為回收自印表機本體排出之用紙等使用者易於接近之位置之印表機本體之正面側的位置。因此,例如,於作業人員向此種墨水匣注入墨水而成為墨水匣被墨水充滿之狀態之情形時,作業人員必須藉由將該墨水匣自印表機本體之旁側移動至正面側,才能容易地對墨水匣接近。此時,於將墨水匣安裝於印表機本體之情形時,必須進行將墨水匣自印表機本體卸除之麻煩之作業。又,於不將墨水匣卸除之情形時,必須進行以墨水匣移動至正面側之方式使印表機本體移動等伴隨著負荷之作業。又,於此種印表機中,為了使墨水自液體噴射頭穩定地噴射,而進行藉由抽吸使墨水自液體噴射頭排出之清潔、或藉由強制之噴射使墨水自液體噴射頭排出之沖洗等維護。又,於記錄(印刷)至目標物之端部之所謂的無邊緣印刷時,將墨水亦噴出至自目標物之端部超出之區域並棄用。因此,配設吸收被棄用之墨水之墨水吸收材。 於此種構成之印表機中,墨水回收盒(另一個單元)係設置於不對印表機之操作造成妨礙之位置。例如,墨水回收匣不設置於排出經記錄之目標物之印表機本體之正面側,而設置於自正面側觀察時成為左右方向側之印表機本體之旁側,或設置於與正面側為相反方向側之印表機本體之後側。因此,使用者於更換墨水回收匣時,必須進行使印表機本體自其設置位置向易於進行墨水回收匣之更換作業之位置移動之伴隨著負荷之麻煩之作業。 再者,此種實際情況並不限於印表機,於如下記錄裝置中大致共通,上述記錄裝置包括:液體噴射頭,其對目標物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排出部,其排出目標物;液體收容部,其可收容液體;液體供給管,其自液體收容部向液體噴射頭供給液體;及液體回收部,其於維護液體噴射頭時,可回收自該液體噴射頭排出之液體。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際情況而完成者,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記錄裝置,該記錄裝置可抑制設置面積之增加,且可容易地形成記錄用之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並且容易更換液體回收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以下,對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手段及其作用效果進行記載。 解決上述課題之記錄裝置於裝置本體包括:液體噴射頭,其對目標物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該排出口包含供藉由上述液體噴射頭進行過記錄之上述目標物排出之排出區域;及液體收容部,其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液體;且上述排出部係自排出器件向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側形成,該排出器件具有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排出輥、及與上述排出輥對向地配置之從動輥,上述液體收容部係設置於較上述排出部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且係自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方向觀察時與該排出部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且具備可向該液體收容部再加注(refill)上述液體之注入口。 根據該構成,於對液體收容部接近時,作業人員可不使記錄裝置移動,而自目標物之排出側對液體收容部接近。因此,可抑制記錄裝置之設置面積之增加,且可藉由自注入口再加注液體而容易地形成液體充滿設置於裝置本體之液體收容部之狀態。 解決上述課題之記錄裝置於裝置本體包括:液體噴射頭,其對目標物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該排出口包含供藉由上述液體噴射頭進行過記錄之上述目標物排出之排出區域;及液體收容部,其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液體;且上述排出部係自排出器件向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側形成,該排出器件具有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排出輥、及與上述排出輥對向地配置之從動輥,上述液體收容部係設置於較上述排出部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且係自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方向觀察時與該排出部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且包括可視認收容於該液體收容部之上述液體之量的液量視認部。 根據該構成,作業人員可藉由目測而掌握收容於液體收容部之液體之量,故而可容易地得知例如向液體收容部注入液體之時機等應形成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之時機。因此,可抑制記錄裝置之設置面積之增加,且可容易地形成記錄用之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裝置本體包括液體回收部,該液體回收部於維護上述液體噴射頭時,可回收自該液體噴射頭排出之上述液體,且上述液體回收部係設置於較上述排出部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 根據該構成,於目標物之排出部之下方且係與排出部重疊之位置設置液體回收部。因此,於記錄裝置中,可於不妨礙目標物之排出、且使用者不使記錄裝置移動之情況下,自設置於目標物之排出側之排出部之佔有區域對液體回收部接近,從而可容易地進行更換液體回收部之作業。又,由於將液體回收部設置於記錄裝置之裝置本體內,故而可抑制記錄裝置之設置面積之增加。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裝置本體,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目標物之供給匣係配置於較上述排出部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且係自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方向觀察時與該排出部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上述液體收容部及上述液體回收部係設置於上述排出部與上述供給匣之間。 根據該構成,記錄裝置係即便將供給匣設為可供給相對較多張數之用紙P且鉛垂方向之長度較大之供給匣,液體收容部與液體噴射頭之間亦不會變遠,而可抑制液體供給管內之壓力損耗。液體回收部藉由在排出部之下方與該排出部重疊,而抑制記錄裝置之設置面積之增加。又,液體回收部藉由位於供給匣之上方而不遠離液體噴射頭,故而可容易地回收自液體噴射頭排出之液體。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裝置本體,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目標物之供給匣係配置於較上述排出部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且係自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方向觀察時與該排出部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上述液體收容部係設置於上述供給匣之下方。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變更液體收容部之大小,而不變更目標物之供給路徑便容易地變更收容於液體收容部之液體之量。可藉由液體回收部與排出部重疊,而抑制設置面積之增加,且可藉由變更液體回收部之大小(厚度),而不改變目標物自供給匣之供給路徑便容易地使可回收於液體回收部之液體之量增多。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液體收容部及上述液體回收部於上述裝置本體內,設置於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之端部側。 根據該構成,作業人員可自目標物之排出方向容易地對液體收容部接近,故而可容易地形成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可將液體回收部自裝置本體抽出並使其向可進行更換之位置移動,故而作業人員可容易地進行液體收容部之更換作業。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裝置本體,具備可使上述液體收容部於該裝置本體中移動之移動機構。 根據該構成,於裝置本體中利用移動機構使液體收容部移動,藉此亦可使液體收容部移動至作業人員可接近之位置,故而可容易地形成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裝置本體,具備收納上述液體收容部及液體回收部之收納部,上述移動機構藉由使上述收納部移動,而使上述液體收容部及液體回收部移動。 根據該構成,藉由使液體收容部及液體回收部收納於移動自如之收納部,能以簡單之構成使液體收容部於裝置本體中移動。 上述記錄裝置較佳為:包括連接於上述液體收容部且可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上述液體之液體供給管,上述液體供給管係配設於與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交叉之方向上之上述排出部之外側,自該排出部之下方側向上方側供給上述液體。 根據該構成,可不妨礙目標物向排出部之排出,而自液體收容部向液體噴射頭供給液體。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上述液體供給管連接於相對於上述液體收容部與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 根據該構成,作業人員可自目標物之排出方向,使液體供給管不構成妨礙地對液體收容部接近,故而可容易地形成液體充滿液體收容部之狀態。 於上述記錄裝置中,較佳為:於上述裝置本體,可收容上述目標物且可將所收容之該目標物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供給匣係可插拔地配置於上述排出部之下方,上述液體回收部係設置於上述供給匣。 根據該構成,由於在排出部之下方將液體回收部配置於供給匣內,故而可抑制記錄裝置之設置面積之增加,並且可藉由供給匣自裝置本體抽出,而使液體回收部向裝置本體外移動。
以下,作為記錄裝置之一實施形態,參照圖,對如下噴墨式之印表機進行說明,該噴墨式之印表機包括噴射作為記錄用之液體之一例之墨水的液體噴射頭,對作為目標物之一例之用紙噴射墨水而印刷(記錄)包含字符或圖形等之圖像。 ≪第1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作為記錄裝置之一例之印表機11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之印表機本體12作為裝置本體,該大致長方體形狀之印表機本體12包含如下複數個殼體:上部側殼體12A,其於鉛垂方向上位於反重力方向(+Z方向)側;下部側殼體12B,其位於重力方向(-Z方向)側;及下述蓋殼體12C。再者,各殼體12A、12B、12C係藉由螺絲13等而相互連結固定。而且,印表機11於該印表機本體12內包括:液體噴射頭16;排出部20,其排出用紙P;液體收容部30,其可收容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墨水;及供給匣40,其可收容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用紙P。 液體噴射頭16位於相對於排出部20成為鉛垂方向上之反重力方向(+Z方向)側之上方,對在成為該液體噴射頭16之重力方向(-Z方向)側之下方搬送之用紙P噴射墨水。又,液體噴射頭16可向與用紙P之搬送方向(+Y方向)交叉之掃描方向(±X方向)移動。即,液體噴射頭16安裝於托架15,該托架15一面由在掃描方向上延伸之2個導軌14A、14B支持,一面沿著該等導軌14A、14B滑動。因此,液體噴射頭16伴隨著托架15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機構於掃描方向上移動,而於掃描方向(±X方向)上移動。 自如此般向掃描方向移動之液體噴射頭16對向搬送方向移動之用紙P適當噴射墨水,藉此對用紙P進行印刷。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已被印刷之用紙P自印表機本體12排出時之排出方向係與用紙P之搬送方向(+Y方向)相同之方向,將該排出方向側設為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側即正面側。 於托架15,用以供給收容於液體收容部30之墨水之複數根液體供給管50連接於與由2個導軌14A、14B支持之後方側相反之前方(+Y方向)側。連接之各液體供給管50具有作為伴隨著托架15之移動而追隨變形之變形可動部發揮功能之彎曲部50R,自液體收容部30,經由設置於移動之托架15之未圖示之墨水流路,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6根液體供給管50以於前後方向上並列之方式連接於托架15。 液體收容部30係設置於相對於排出部20成為鉛垂方向上之重力方向(-Z方向)側之下方、且係與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供給匣40位於與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且相對於該液體收容部30更靠下方。即,液體收容部30係設置於排出部20與供給匣40之間。收容於供給匣40之用紙P係藉由印表機本體12所具備之未圖示之搬送機構,自供給匣40,如圖1中以虛線箭頭K1所示般,通過設置於液體收容部30之後側之供給路徑KK(參照圖6)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進給)。 其次,對排出部20、供給匣40、液體收容部30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2所示,排出部20包括:第1支持台21,其可自印表機本體12向前方側(+Y方向側)拉出;及第2支持台22,其可自該第1支持台21向前方側拉出。進而,於該第2支持台22之前方側端部具備第3支持台23,該第3支持台23可旋轉地支持於以左右方向(±X方向)為軸線之旋轉軸23a。而且,排出部20自下方支持於印刷後自印表機本體12排出之用紙P。 即,排出部20係如圖2中以虛線箭頭所示般,首先,第2支持台22自第1支持台21(印表機本體12)向前方滑動移動而拉出。繼而,第1支持台21與第2支持台22一併向前方滑動移動而自印表機本體12拉出。進而,第3支持台23以其前端部自後方側向近前側提昇之方式旋轉,而自第2支持台22拉出。 又,如圖1、圖2所示,排出部20於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形成排出口25,自該排出口25,藉由用紙P之排出器件將用紙P排出至成為排出方向側之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側。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此方式拉出至用紙P之排出方向側之各支持台21、22、23之上表面被作為用紙P之排出區域,自下方支持用紙P。再者,排出部20於不對用紙P進行印刷之情形時,如圖1所示,設為將該等第1支持台21、第2支持台22、第3支持台23收納於印表機本體12內之狀態。 又,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印表機本體12內具備排出器件,該排除器件具有排出經印刷之用紙P之排出輥27、及與排出輥27對向地配置之從動輥28之輥對。因此,排出部20係自該排出器件向用紙P之排出方向側具有排出區域而形成。當然,排出器件除採用此種輥對以外,亦可採用例如搬送帶等其他構成。 其次,如圖3所示,供給匣40係於印表機本體12之最下部配置成可藉由未圖示之滑動構造相對於印表機本體12(下部側殼體12B)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滑動,且可自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側(正面側)插拔。而且,供給匣40於將用紙P收容於供給匣40內時,如圖3中以虛線箭頭所示般向前方拉出。 其次,如圖4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具有收容互不相同之種類(例如顏色)之墨水之6個液體收容體31(參照圖5(b))。而且,液體收容部30係將該等6個液體收容體31以可個別地分離之狀態於成為掃描方向之左右方向(±X方向)上排成一行而收納於上方開口之大致箱狀之收納部32,且於印表機本體12內配置於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之端部側(參照圖1)。 於本實施形態中,各液體收容體31被設為由具有可於內部收容墨水之剛性之材料(樹脂或金屬)所形成之大致箱型之容器、即所謂之墨水匣。再者,各液體收容體31亦可以相互接合之狀態收納於收納部32。又,各液體收容體31亦可不必收容互不相同之6種墨水,亦可收容2種以上且5種以下之墨水。進而,亦可將1種(例如黑色)墨水收容於複數個(此處最多為6個)液體收容體31。進而,於該情形時,亦可將收容有相同種類(例如黑色)之墨水之複數個液體收容體31相連而設為一個液體收容體31。 於收納液體收容部30之收納部32之左右方向(±X方向)之兩側面,設置有未圖示之滑動機構作為移動機構,該滑動機構可使收納部32相對於印表機本體12向前後方向(±Y方向)移動。因此,液體收容部30可藉由收納部32相對於印表機本體12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自如地滑動移動,而向印表機本體12外拉出,及收納於印表機本體12內。 又,液體收容部30包括可視認收容於各液體收容體31之墨水之液量(餘量)之液量視認部33。液量視認部33係可經由設置於收納部32之前側面之大致四邊形之貫通孔32H而視認之液體收容部30(液體收容體31)之區域部分,且形成為於該液量視認部33可視認液體收容體31內之墨水之液面。進而,液體收容部30於該液量視認部33形成有:下限液面線34b,其表示需要向液體收容體31內注入墨水;及上限液面線34a,其表示向液體收容體31內注入墨水之限度。 又,液體收容部30具備可向各液體收容體31內分別注入墨水之6個注入口35。各注入口35係設為於各液體收容體31之上表面前端部朝向上方突出之圓筒部36之內側之開口。即,各圓筒部36係其筒內作為一端側與大氣相通、另一端側與液體收容體31內相通之連通孔,於該連通孔之與大氣連通之圓筒部36之內側開口作為注入口35而發揮功能,藉此可向液體收容體31內注入墨水。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圓筒部36形成可伸縮之蛇腹部,藉由該蛇腹部進行伸縮,注入口35設置為可相對於印表機本體12移位。例如,如圖4中以二點鏈線所示般,藉由蛇腹部延伸,注入口35能以自印表機本體12遠離之方式移位。 再者,雖於圖4中省略了圖示,但於各液體收容體31,視需要將用以防止墨水自注入口35之洩漏或墨水之蒸發的頂蓋安裝於注入口35。當然,於注入墨水時,該頂蓋自注入口35卸除。 又,液體收容部30為了抑制異物向注入口35及注入口35之附近附著,而具備覆蓋各液體收容體31之上表面之第1罩蓋構件37及第2罩蓋構件38。第1罩蓋構件37係以覆蓋注入口35之方式位於第2罩蓋構件38之前方側,且配置為可相對於各液體收容體31之上表面裝卸。即,設為如下構成:藉由如圖4中以實線箭頭所示般卸除第1罩蓋構件37,而使各液體收容體31之注入口35露出。 又,於第2罩蓋構件38,與各液體收容部30之圓筒部36對應地形成有6個大致三角形狀之分離壁38a。該分離壁38a抑制墨水之流動,以使自注入口35溢出之墨水不向另一注入口35流入,且使自注入口35溢出之墨水停留在具備該注入口35之圓筒部36之周邊。 其次,參照圖5(a)、(b)、及圖6,對自液體收容部3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之液體供給管50之配設狀態進行說明。再者,圖5(a)係以卸除印表機本體12之上部側殼體12A之狀態圖示印表機11,圖5(b)係以進而卸除圖5(a)中位於較液體收容部30更靠上方之構成構件、及第2罩蓋構件38之狀態圖示印表機11。又,圖6係以自不同方向觀察圖5(b)之狀態的狀態圖示印表機11。 如圖5(a)、(b)及圖6所示,印表機11係分別藉由液體供給管50自配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下部側殼體12B之液體收容部30之各液體收容體31向位於較排出部20更靠上方之托架15(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即,各液體供給管50具有可撓性,其一端51a連接於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為相反方向(-Y方向)之側端部,而與各液體收容體31連通。而且,液體供給管50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交叉之左右方向(±X方向)上,於排出部20之外側配設有自排出部20之下方側(-Z方向側)向上方側(+Z方向側)供給墨水之大致C字狀之彎曲流路部52C。即,液體供給管50係構成為藉由該彎曲流路部52C於自印表機本體12之正面側觀察時位於排出部20之右方向(+X方向)之外側,而不與自排出部20排出之用紙P卡合。 進而,液體供給管50於排出部20之上方以自該彎曲流路部52C朝向左方向(-X方向)延伸之方式配設後,其另一端形成彎曲成大致半圓形狀之彎曲部50R而連接於托架15。因此,自液體收容部30流出之墨水係於位於排出部20之右方向(+X方向)之外側端部之彎曲流路部52C自下方向上方流動後,進而於液體供給管50之彎曲部50R中流動而流入至托架15。 其結果,液體供給管50係彎曲部50R作為伴隨著托架15之移動一面改變形成位置一面追隨變化之變形可動部發揮功能,且對移動之托架15自液體收容部30供給墨水。供給至托架15之墨水係經由設置於托架15之未圖示之墨水流路,而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如此,於印表機11中,可藉由具有可撓性之液體供給管50自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下部側之液體收容部30向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上部側之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 於本實施形態中,自液體收容部3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之液體供給管50之配設長度係無論供給匣40之大小如何均固定。例如,如圖6中以二點鏈線所示般,即便將供給匣40設為可供給相對較多張數之用紙P且鉛垂方向之長度較大之厚供給匣40,由於液體收容部30位於排出部20之下側,故而液體收容部30與液體噴射頭16亦不會離得較遠。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各液體供給管50包含可切離及連接之至少2個管。即,各液體供給管50係如圖5(a)、(b)所示般,具有連接於液體收容部30之上游側管51及連接於托架15之下游側管52,上游側管51藉由設置於彎曲流路部52C之上游端之連接部53,而可與下游側管52切離及連接。而且,用以進行上游側管51與下游側管52之切離作業或連接作業之開口12K分別設置於上部側殼體12A與下部側殼體12B。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上部側殼體12A之開口12K未圖示。 進而,如圖7所示,設為如下構成,即,以各液體供給管50之彎曲流路部52C不露出之方式,藉由蓋殼體12C覆蓋。即,蓋殼體12C係以堵塞分別設置於上部側殼體12A與下部側殼體12B之開口12K之方式可裝卸地安裝於印表機本體12。而且,於進行上游側管51與下游側管52之切離作業或連接作業時,將蓋殼體12C自印表機本體12卸除,於上游側管51與下游側管52之切離作業或連接作業結束之後,將蓋殼體12C安裝於印表機本體12。 其次,對液體回收部60進行說明。 液體回收部60係於維護液體噴射頭16時經由未圖示之墨水回收流路回收自該液體噴射頭16藉由噴射或抽吸而排出之墨水。或者,例如於無邊緣印刷等時,亦可經由在印刷時自下方支持用紙P之用紙支持部回收自液體噴射頭16噴射之墨水中未被用於印刷之墨水。 如圖5(b)及圖10所示,液體回收部60包括:有底箱型之盒體61,其具有自上方(+Z方向)觀察時呈大致長方形之開口;及墨水吸收材62(圖中以交叉影線表示之部分),其插入至該盒體61內,且可吸收墨水。作為墨水吸收材62,可採用例如海綿等樹脂製之發泡材料。再者,液體回收部60視需要具備抑制墨水之溶劑自墨水吸收材62蒸發之罩蓋構件。 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回收部60為了不延長墨水回收流路便有效地回收墨水,而於靠近液體噴射頭16之位置、或靠近用紙支持部之位置、即於收納部32中液體收容部30之後方側之位置收納有盒體61。因此,將收容於位於該液體回收部60之下方(-Z方向)側之供給匣40之用紙P供給至液體噴射頭16之供給路徑KK形成於液體回收部60、與位於該液體回收部60之後方之下部側殼體12B之間。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印表機11具有於液體回收部60可更換墨水吸收材62之構成。即,液體回收部60係與液體收容部30同樣地設置於排出部20之下方,且可藉由收納部32之滑動移動向排出部20之拉出方向側、即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Y方向)側拉出。而且,藉由該拉出,液體回收部60如圖10中以二點鏈線所示般,可位於印表機本體12(下部側殼體12B)外。 因此,可如此般向印表機本體12外拉出之液體回收部60係形成為其盒體61之左右方向(±X方向)之長度為液體收容部30之長度以下。換言之,盒體61之左右方向之長度可增大至與液體收容部30之長度相同之長度。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盒體61之左右方向之長度設為與液體收容部30之長度大致相同之長度。 又,如圖10及圖7所示,液體回收部60之盒體61之前後方向之長度可增長至其後方側可形成用紙P之供給路徑KK之位置,又,其前方側可與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且鄰接於液體收容部30之位置。又,排出部20於前後方向上具有與所排出之用紙P對應之長度,因此設置於與該排出部20重疊之位置之液體回收部60亦可對應於排出部20而增大前後方向之長度。其結果,印表機11可於印表機本體12內具備墨水吸收材62之容積較大之液體回收部60。 其次,參照圖1、圖4、圖10及圖7,對本實施形態之作用、即於液體回收部60中將墨水吸收材62更換成新的墨水吸收材之更換動作(作用)進行說明。該更換動作係由印表機11之使用者、或受該使用者委託進行墨水吸收材62之更換之委託人等墨水吸收材62之更換作業人員(簡稱為「作業人員」)進行。 且說,如圖4所示,作業人員於更換液體回收部60之墨水吸收材62之情形時,首先,以將液體收容部30自印表機本體12內向前方側(正面側)拉出之方式,使收納部32滑動移動。藉由該收納部32之滑動移動,收納於收納部32之液體回收部60如圖10中以二點鏈線所示般,與液體收容部30一併自印表機本體12向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拉出,從而向印表機本體12外抽出。 此時,印表機本體12之正面側通常係為了接收所排出之用紙P而確保被拉出之排出部20所佔據之排出空間作為佔有區域。因此,作業人員可不使印表機11移動,便自具有該排出空間(佔有區域)之印表機本體12之正面側(前方側),以可對液體回收部60接近之方式,將液體回收部60向印表機本體12外抽出。 其次,作業人員對所抽出之液體回收部60接近,自盒體61取出墨水吸收材62,更換成新的墨水吸收材62。然後,如圖1及圖7所示,作業人員將以此方式更換墨水吸收材62後之液體回收部60與液體收容部30一併藉由收納部32之滑動移動而再次向印表機本體12內推入。藉由該推入,印表機11成為包括液體回收部60及液體收容部30之可進行印刷之狀態。 該可進行印刷之狀態下之印表機11於印表機本體12內,將液體回收部60配置於較排出部20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Z方向)且與該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於為了設置其而佔有之面積、即自鉛垂方向觀察時之印表機本體12之面積不增加之情況下,具備液體回收部60。 其次,參照圖1、圖4、圖6及圖7,對本實施形態之作用、即於自液體收容部3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墨水用完之情形時等自注入口35向液體收容部30(液體收容體31)注入墨水之注入動作(作用)進行說明。該注入動作係由被委託進行墨水之注入之委託人或印表機11之使用者等墨水之注入作業人員(簡稱為「作業人員」)進行。 且說,如圖4及圖6所示,於向液體收容部30(液體收容體31)注入墨水時,作業人員首先將液體收容部30自印表機本體12內向前方側(正面側)拉出。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係藉由設置於收納部32之滑動機構,如圖6中以虛線所示般自印表機本體12與收納部32一併向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被拉出。再者,收納部32亦可包括旋轉機構作為移動機構,該旋轉機構係藉由自正面側觀察時設置於右方向(+X方向)之端部之未圖示之鉸鏈,如圖6中以二點鏈線所示般,藉由以鉛垂方向作為軸線方向之旋轉(揺動)而自於正面側觀察時為左方向(-X方向)之端部側拉出至近前。 此時,印表機本體12之正面側通常係為了接收所排出之用紙P,而確保有被拉出之排出部20所佔據之排出空間。因此,作業人員可不使印表機11移動,便自具有該排出空間之印表機本體12之正面側(前方側)進行液體收容部30之拉出作業。作業人員藉由該拉出作業,而將液體收容部30向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側(正面側)抽出特定量。 其次,作業人員打開以此方式抽出有特定量之液體收容部30之第1罩蓋構件37使注入口35露出,並且視需要拉伸圓筒部36之蛇腹部使注入口35向上方移位。然後,作業人員自如此般露出或移位後之注入口35,將墨水注入至液體收容體31,而形成墨水充滿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 此時,作業人員可藉由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正面側之液量視認部33確認注入至液體收容部30(液體收容體31)之墨水之液量。因此,作業人員可容易地注入墨水直至表示向液體收容部30之各液體收容體31注入墨水之限度之上限液面線34a為止。 如圖1及圖7所示,以此方式形成充滿墨水之狀態之液體收容部30與收納部32一併向印表機本體12內被推入,從而印表機11成為可進行印刷之狀態。而且,該可進行印刷之狀態下之印表機11係推入至印表機本體12之液體收容部30設置於較排出部20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 (-Z方向)且係與該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因此,液體收容部30抑制印表機本體12之自鉛垂方向觀察之面積、亦即設置印表機11時印表機本體12所佔有之面積增加。 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所示之效果。 (1)於對液體收容部30(液體收容體31)接近時,作業人員可不使印表機11移動,便自用紙P之排出側對液體收容部30接近。因此,可藉由自注入口35注入墨水而容易地形成印刷(記錄)用之墨水充滿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又,由於以自鉛垂方向觀察時與印表機本體12內之排出部20重疊之方式具備液體收容部30,故而即便具備墨水之收容容量相對較大之液體收容部30,亦可抑制印表機11之設置面積之增加。 (2)藉由使注入口35向易於對印表機本體12注入墨水之位置移位,可使將墨水注入至液體收容部30之作業變得容易。 (3)作業人員可藉由目測掌握收容於液體收容部30之墨水之量,故而可容易地得知例如向液體收容部30注入墨水之時機等應形成墨水充滿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之時機。因此,可抑制印表機11之設置面積之增加,且可容易地形成印刷(記錄)用之墨水充滿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 (4)印表機11係即便將供給匣40設為可供給相對較多張數之用紙P且鉛垂方向之長度較大之厚供給匣,液體收容部30與液體噴射頭16之間亦不會變遠,可抑制液體供給管50內之壓力損耗。換言之,印表機11可具備如下供給匣40,其可於不使液體供給管50內之壓力損耗變化之情況下任意地變更能夠收容之用紙P之張數。 (5)於印表機本體12中,排出部20位於用紙P之排出方向側,故而可自用紙P之排出側容易地對液體收容部30接近。 (6)作業人員可自用紙P之排出方向容易地對液體收容部30接近,故而可容易地形成墨水充滿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 (7)於印表機本體12中,利用設置於收納部32之滑動機構使液體收容部30移動,藉此亦可使液體收容部30移動至作業人員能夠接近之位置,故而可容易地形成墨水充滿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 (8)藉由使液體收容部30收納於移動自如之收納部32,能以簡單之構成使液體收容部30於印表機本體12中移動。 (9)可不妨礙用紙P向排出部20之排出而自液體收容部3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又,通常,用紙P之排出方向之長度較與排出方向交叉之方向之長度長,故而藉由將液體供給管50之配設位置設為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交叉之方向,可抑制液體供給管50之長度。 (10)作業人員可自用紙P之排出方向使液體供給管50不構成妨礙地對液體收容部30接近,故而可容易地形成墨水充滿液體收容部30之狀態。 (11)於用紙P之排出部20之下方且係與排出部20重疊之位置設置液體回收部60。因此,於印表機11中,可於不妨礙用紙P之排出且作業人員不使印表機11移動之情況下,自設置於用紙P之排出側之排出部20之佔有區域對液體回收部60接近,從而可容易地進行更換液體回收部60之作業。又,由於液體回收部60係設置於印表機11之印表機本體12內,故而可抑制印表機11之設置面積之增加。 (12)於具備供給匣40之印表機11中,液體回收部60於排出部20之下方與該排出部20重疊,藉此抑制印表機11之設置面積之增加。又,液體回收部60藉由位於供給匣40之上方而不遠離液體噴射頭16,故而可容易地回收自液體噴射頭16排出之墨水。 (13)可將液體回收部60自印表機本體12抽出並使其向可更換墨水吸收材62之位置移動,故而作業人員可容易地進行液體回收部60(墨水吸收材62)之更換作業。 (14)於印表機本體12中,排出部20位於用紙P之排出方向側,故而可自用紙P之排出側容易地對液體回收部60接近。 (15)即便為不具備移動機構之液體回收部60,亦可藉由使該液體回收部60收納於移動自如之收納部32,而使液體回收部60於印表機本體12中移動至易於進行更換之位置。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具有如下構成: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將液體回收部60(液體收容部30)不設置於排出部20與供給匣40之間,而設置於供給匣40之下方。參照圖對該第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進行說明。再者,於此處所參照之圖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10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係將供給匣40配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下部側殼體12B之上方,將液體收容部30及液體回收部60以與供給匣4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方式,配置於其下方(-Z方向)。因此,收納該液體回收部60之收納部32亦配置於供給匣40之下方。其結果,自供給匣4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用紙P之供給路徑KK係形成於較收納於液體收容部30之後方之液體回收部60更靠上方(+Z方向)。 因此,此處雖省略了圖示,但無需將用紙P之供給路徑KK設置於液體回收部60之後方,且用紙P之供給路徑KK亦不會依存於液體回收部60之形狀而變化。又,由於無需將用紙P之供給路徑KK設置於液體回收部60之後方,故而於印表機本體12之下部側殼體12B中所容許之液體回收部60之佔有區域可於用紙P之排出方向即前後方向(±Y方向)上較上述第1實施形態大。 再者,由於將液體回收部60(液體收容部30)配置於供給匣40之下方,故而彎曲流路部52C如圖11中以虛線所示般,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情形相比,上下方向之長度變長。又,覆蓋該變長之彎曲流路部52C之蓋殼體12C亦變為上下變長之形狀。 根據第2實施形態,代替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之效果(12)而發揮如下效果。 (16)藉由液體回收部60與排出部20重疊而可抑制設置面積之增加,且藉由變更液體回收部60之大小(厚度),而可不改變用紙P自供給匣40之供給路徑KK便容易地使可回收於液體回收部60之墨水之量增多。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具有如下構成,即,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將液體回收部60設置於供給匣40。參照圖對本第3實施形態之一例進行說明。再者,於此處所參照之圖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構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圖12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係將供給匣40可相對於在鉛垂方向上位於重力方向(-Z方向)側之下部側殼體12B插拔地配置,並且於該供給匣40設置有回收自液體噴射頭16排出之墨水之液體回收部60(盒體61)。 於本實施形態中,液體回收部60於供給匣40中設置於自印表機本體12抽出之方向側,並且配置為藉由設置於盒體61之未圖示之滑動構造,可於供給匣40內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滑動。再者,液體回收部60不具備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之收納部32,而直接於盒體61設置有滑動機構。當然,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為將盒體61收納於可滑動移動之收納部32之構成。 而且,於將用紙P收容於供給匣40內之情形時,供給匣40係自印表機本體12(下部側殼體12B),如圖12中以虛線箭頭所示般,其一部分向前方抽出。此時,液體回收部60之盒體61停留在印表機本體12內。其結果,可自液體回收部60之近前側將用紙P以積層狀態收容於供給匣40之內底面。再者,供給匣40係於收容用紙P後被插入至印表機本體12內,而成為可將用紙P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狀態。 繼而,如圖13所示,於將供給匣40之一部分自印表機本體12抽出之狀態下,液體回收部60之盒體61可向前後方向(±Y方向)滑動移動。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該盒體61之移動,液體回收部60使盒體61內之墨水吸收材62拉出至印表機本體12外。 因此,作業人員繼供給匣40之後,如圖13中以虛線箭頭所示般使液體回收部60向前方滑動移動,藉此將墨水吸收材62拉出至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Y方向)側,而可更換墨水吸收材62。換言之,墨水吸收材62係構成為藉由作業人員所進行之盒體61之滑動移動,至少其一部分被拉出至印表機本體12外。 進而,於該第3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1中,於供給匣40中除了具備液體回收部60以外,亦可具備能夠收容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墨水之液體收容部30。例如,此處雖省略了圖示,但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之圖6所示,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即,將收納有液體收容部30及液體回收部60之收納部32設置為可於供給匣40內滑動。再者,於該構成中,將液體回收部60以位於較液體收容部30更靠前方側之方式收納於收納部32,藉此可藉由將供給匣40之一部分自印表機本體12抽出,而使液體回收部60向可更換墨水吸收材62之位置移動。 根據第3實施形態,除了發揮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效果(1)~(15)以外,亦發揮如下效果。 (17)於排出部20之下方,將液體回收部60配置於供給匣40內,故而可抑制印表機11之設置面積之增加,並且可藉由供給匣40自印表機本體12之抽出,而使液體回收部60向印表機本體12外移動。 (18)作業人員可藉由將供給匣40之一部分自印表機本體12抽出,而容易地使位於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側之液體回收部60向印表機本體12外移動,故而可容易地更換液體回收部60。 (19)印表機11可自供給匣4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並且可藉由供給匣40中所具備之液體回收部60將自液體噴射頭16排出之墨水回收至供給匣40。 《變化例》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亦可變更為如下之其他實施形態。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於印表機本體12中不具備可收容經由液體供給管50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墨水之液體收容部30。例如,於為可自托架15所具備之墨匣(ink cartridge)對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之構成之情形時,無需液體收容部30。根據該構成,可使液體回收部60擴大至印表機本體12內之液體收容部30之佔有區域。 ・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亦可於供給匣40中不具備可收容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墨水之液體收容部30。例如,於為可自托架15所具備之墨匣對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之構成之情形時,無需液體收容部30。根據該構成,可使液體回收部60擴大至供給匣40內之液體收容部30之佔有區域。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於印表機本體12中亦可不必具備可使液體回收部60移動之移動機構。例如,只要構成為可卸除盒體61之一部分,且可經由藉由其一部分之卸除而設置之開口更換墨水吸收材62,則無需使液體回收部60移動。 ・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液體回收部60亦可以於供給匣40內不於前後方向(±Y方向)上滑動之狀態配置於供給匣40。即便為此種構成,例如亦可藉由將供給匣40自印表機本體12抽取,而將液體回收部60向印表機本體12外抽出。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為液體回收部60設置於較液體收容部30更靠印表機本體12之前方側之構成。於墨水向液體收容部30注入之頻度較低之情形、或為不自注入口35對液體收容部30注入墨水之構成之情形時,將液體收容部30設置於與印表機本體12之抽出方向側(前方側)為相反側之後方側,將液體回收部60設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抽出方向側。若如此,則可將液體回收部60以較少之移動量向印表機本體12外抽出。 ・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液體回收部60亦可不必於供給匣40中設置於自印表機本體12之抽出方向側。於液體回收部60中墨水吸收材62之更換頻度較低之情形、或位於抽出方向側時遠離液體噴射頭16之情形時,亦可於供給匣40中設置於與自印表機本體12之抽出方向側(前方側)為相反側之後方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包括具有由具有剛性之材料形成之墨水匣以外之構造之液體收容體31。例如,作為液體收容體31,亦可設為能夠於由剛性較低且具有可撓性之片材構件形成之袋部(bag)內收容墨水之墨水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管50亦可不必連接於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例如,液體供給管50亦可為其一端51a連接於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為重力方向(-Z方向)側。或者,例如於液體收容部30包含一個液體收容體31之情形時,液體供給管50亦可為其一端51a連接於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為右方向(+X方向)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管50亦可不必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交叉之方向(±X方向)上配設於排出部20之外側。例如,亦可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之方向(-Y方向)上,配設於不妨礙自供給匣40向液體噴射頭16側供給之用紙P之進給之位置。當然,於該情形時,雖省略具體之說明,但於印表機本體12內,自液體收容部30至托架15之液體供給管50之配設位置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不必具備能夠視認收容於液體收容部30之墨水之量之液量視認部33。例如,於為如下構成之情形時,無需液量視認部33,上述構成係可估算於印表機11中自液體噴射頭16噴射之墨水消耗量,使用該估算出之墨水消耗量,可將液體收容部30內之墨水之餘量通知給使用者。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設置於供給匣40之下方,而非排出部20與供給匣40之間。參照圖,對該變化例進行說明。 如圖8所示,供給匣40係配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下部側殼體12B之上方,液體收容部30係以與供給匣4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方式,配置於其下方(-Z方向)。因此,收納該液體收容部30之收納部32亦配置於供給匣40之下方。其結果,自供給匣40朝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之用紙P之供給路徑KK形成於較液體收容部30更靠上方(+Z方向)。因此,此處雖省略圖示,但由於無需設置用紙P之供給路徑KK,故而印表機本體12之下部側殼體12B中所容許之液體收容部30之佔有區域可於用紙P之排出方向即前後方向(±Y方向)上較上述實施形態大。 再者,由於將液體收容部30配置於供給匣40之下方,故而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情形相比,如圖8中以虛線所示般彎曲流路部52C之上下方向之長度變長。又,覆蓋該變長之彎曲流路部52C之蓋殼體12C亦成為上下變長之形狀。 根據本變化例,代替第1實施形態中之效果(4)而發揮如下效果。 (20)儘管液體供給管50變長而流動損耗增加,但藉由變更液體收容部30之大小,可在不變更用紙P之供給路徑KK之情況下容易地變更收容於液體收容部30之墨水之量。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包括具有由具有剛性之材料形成之墨水匣以外之構造的液體收容體31。例如,作為液體收容體31,亦可設為可於由剛性較低且具有可撓性之片材構件形成之袋部(bag)內收容墨水之墨水袋39。參照圖,對該變化例進行說明。 如圖9所示,表示有如下構成:於本變化例中,代替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自正面側觀察時位於左方向(-X方向)之2個液體收容體31,而設為一個墨水袋39。即,於該變化例中,液體收容部30係自1個墨水袋39與4個液體收容體31向液體噴射頭16供給墨水。當然,亦可設為將6個液體收容體31全部替換成墨水袋39之構成。 如本變化例般,於在液體收容部30中藉由墨水袋39構成液體收容體31之情形時,可經由設置於收納部32之前側面之大致四邊形之貫通孔32H視認墨水袋39之袋部之形狀。即,藉由視認以凹癟之方式變化之袋部之變化形狀,可識別收容於墨水袋39之墨水之減少情況。因此,於本變化例中,貫通孔32H作為液量視認部33發揮功能。 再者,於本變化例中,對視認為墨水已用完之墨水袋39進行使其成為充滿墨水之狀態之作業。關於該作業,於在墨水袋39設置有可注入墨水之注入口之情形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自該注入口向袋部內注入墨水。或者,於在墨水袋39未設置可注入墨水之注入口之情形時,解除液體供給管50之連接,將墨水袋39替換為充滿墨水之狀態之另一墨水袋39,其後再次將液體供給管50連接。當然,於進行該等作業時,作業人員較佳為將液體收容部30(墨水袋39)自印表機本體12向正面側拉出而進行。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管50亦可不必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連接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例如,液體供給管50亦可其一端51a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連接於重力方向(-Z方向)側。或者,例如於液體收容部30包含一個液體收容體31之情形時,液體供給管50亦可其一端51a相對於液體收容部30連接於右方向(+X方向)側。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供給管50亦可不必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交叉之方向(±X方向)上配設於排出部20之外側。例如,亦可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相反之方向(-Y方向)上,配設於不妨礙自供給匣40向液體噴射頭16側供給之用紙P之進給之位置。當然,於該情形時,雖省略具體之說明,但於印表機本體12內,自液體收容部30至托架15之液體供給管50之配設位置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不必為藉由利用滑動機構而移動之收納部32之移動而移動之構成。例如,亦可設為如下構成:於液體收容部30設置移動機構,液體收容部30不經由收納部32而直接移動。於該情形時,不必於印表機本體12具備液體收容部30之收納部32。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印表機本體12亦可不必具備可使液體收容部30移動之移動機構。例如,雖省略圖示,但於墨水之注入口35位於液體收容部30(收納部32)之正面側(+Y方向側)並露出之情形時,無需使液體收容部30移動而向印表機本體12外拉出。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不必於印表機本體12內配置於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之端部側。例如,液體收容部30亦可於印表機本體12內配置於與用紙P之排出方向(+Y方向)為相反方向(-Y方向)之端部側。總之,只要設置於較排出部20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且與該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則印表機11之設置面積之增大會受到抑制。當然,於該情形時,液體收容部30較佳為配置於可藉由滑動機構向印表機本體12外移動之位置。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不必設置於排出部20與供給匣40之間。例如,於用紙P之供給部被配置於印表機本體12之後方之情形等時,於可收容用紙P之供給匣40未配置於較排出部20更靠鉛垂方向之下方之構成之印表機11中,液體收容部30只要配置於與排出部20於鉛垂方向上重疊之位置即可。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不必具備能夠視認收容於液體收容部30之墨水之量之液量視認部33。例如,於為如下構成之情形時,無需液量視認部33,上述構成係可估算於印表機11中自液體噴射頭16噴射之墨水消耗量,使用該估算出之墨水消耗量,可將液體收容部30內之墨水之餘量通知給使用者。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注入口35亦可不必設置為能夠相對於印表機本體12移位。例如,即便不使注入口35移位,只要可自注入口35注入墨水,便無須使注入口35移位。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液體收容部30亦可不必具備可注入墨水之注入口35。例如,於液體收容部30如上述變化例般包含墨水袋39之情形時,對於墨水已用完之墨水袋39,不將墨水注入至袋內,而將其更換為充滿墨水之狀態之新的墨水袋39。因此,於此種情形時,液體收容部30無須具備墨水之注入口35。 ・液體噴射頭16並不限於所謂之串列式頭(serial head)類型,該串列式頭類型係於與用紙P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與托架15一併往返移動而噴射墨水。即,亦可為所謂之行列式頭(line head)類型,該行列式頭類型係形成長度尺寸與用紙P之寬度尺寸對應之整體形狀,於以其長度方向沿與用紙P之搬送方向交叉之寬度方向之方式固定配置之狀態下,自以跨及其長度方向之大致整體之方式設置之多個噴嘴朝向媒體噴射液體。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印表機11亦可為噴射或噴出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記錄裝置。再者,作為自記錄裝置成為微小量之液滴而噴出之液體之狀態,亦包含粒狀、淚狀、呈線狀拖尾者。 又,此處所謂之液體只要係可自記錄裝置噴射之類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即可,包含黏性較高或較低之液狀體、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融液)等流狀體。 又,不僅包含作為物質之一狀態之液體,而且包含將包含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形物之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媒中而成者等。作為液體之代表例,可列舉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墨水或液晶等。此處,所謂墨水,設為普通之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膠墨水、熱熔墨水等包含各種液體組合物者。作為記錄裝置之具體例,例如有噴射以分散或溶解之形態含有液晶顯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面發光顯示器、彩色濾光片之製造等中所使用之電極材料或有色材料等材料之液體之記錄裝置。 又,亦可為噴射生物晶片製造中所使用之活體有機物之記錄裝置、作為精密移液管使用而噴射成為試樣之液體之記錄裝置、印染裝置或微分注器等。進而,亦可為藉由針點對時鐘或相機等精密機械噴射潤滑油之記錄裝置、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中所使用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等透明樹脂液噴射於基板上之記錄裝置。又,亦可為噴射酸或鹼等蝕刻液以蝕刻基板等之記錄裝置。
11‧‧‧印表機(記錄裝置之一例)
12‧‧‧印表機本體(裝置本體之一例)
12A‧‧‧上部側殼體
12B‧‧‧下部側殼體
12C‧‧‧蓋殼體
12K‧‧‧開口
13‧‧‧螺絲
14A、14B‧‧‧導軌
15‧‧‧托架
16‧‧‧液體噴射頭
20‧‧‧排出部
21‧‧‧第1支持台
22‧‧‧第2支持台
23‧‧‧第3支持台
23a‧‧‧旋轉軸
25‧‧‧排出口
27‧‧‧排出輥
28‧‧‧從動輥
30‧‧‧液體收容部
31‧‧‧液體收容體
32‧‧‧收納部
32H‧‧‧貫通孔
33‧‧‧液量視認部
34a‧‧‧上限液面線
34b‧‧‧下限液面線
35‧‧‧注入口
36‧‧‧圓筒部
37‧‧‧第1罩蓋構件
38‧‧‧第2罩蓋構件
38a‧‧‧分離壁
39‧‧‧墨水袋
40‧‧‧供給匣
50‧‧‧液體供給管
50R‧‧‧彎曲部
51‧‧‧上游側管
51a‧‧‧液體供給管50之一端
52‧‧‧下游側管
52C‧‧‧彎曲流路部
53‧‧‧連接部
60‧‧‧液體回收部
61‧‧‧盒體
62‧‧‧墨水吸收材
KK‧‧‧供給路徑
K1‧‧‧箭頭
P‧‧‧用紙(目標物之一例)
+X‧‧‧方向
-X‧‧‧方向
+Y‧‧‧方向
-Y‧‧‧方向
+Z‧‧‧方向
-Z‧‧‧方向
圖1係表示作為記錄裝置之實施形態之一例之印表機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印表機所具備之用紙之排出部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3係表示印表機所具備之用紙之供給匣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4係表示印表機所具備之液體收容部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5(a)、(b)係表示液體供給管之配設狀態之立體圖。 圖6係表示液體供給管向液體收容部之連接狀態之立體圖。 圖7係自鉛垂方向之上方觀察印表機之俯視圖。 圖8係表示液體收容部位於供給匣之下方之構成之印表機的前視圖。 圖9係表示於液體收容部配置墨水袋之印表機之立體圖。 圖10係表示液體供給管向液體收容部之連接狀態及液體回收部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液體回收部位於供給匣之下方之構成之印表機的前視圖。 圖12係表示於供給匣設置有液體回收部之印表機之立體圖。 圖13係表示設置於供給匣之液體回收部自印表機本體拉出之狀態之印表機之立體圖。

Claims (10)

  1. 一種記錄裝置,其於裝置本體包括:液體噴射頭,其對目標物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該排出口包含供已藉由上述液體噴射頭進行過記錄之上述目標物排出之排出區域;液體收容部,其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液體;收納部,其收納上述液體收容部;及液體回收部,於維護上述液體噴射頭時,其可回收自該液體噴射頭排出之上述液體;且上述排出部係自排出器件向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側形成,該排出器件具有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排出輥、及與上述排出輥對向地配置之從動輥,上述收納部及上述液體回收部係設置於上述排出部之下方,且該紀錄裝置包括可使上述收納部移動之滑動機構。
  2. 一種記錄裝置,其於裝置本體包括:液體噴射頭,其對目標物噴射液體而進行記錄;排出部,其形成有排出口,該排出口包含供已藉由上述液體噴射頭進行過記錄之上述目標物排出之排出區域;液體收容部,其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液體,且具備可向液體收容體內注入墨水之注入口;及收納部,其收納上述液體收容部;且上述排出部係自排出器件向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側形成,該排出器件具有排出上述目標物之排出輥、及與上述排出輥對向地配置之從動輥,上述收納部係設置於上述排出部之下方,且該紀錄裝置包括覆蓋收納於上述收納部之上述液體收容部之上述注入口之罩蓋構件。
  3. 如請求項第2項之記錄裝置,其於裝置本體包括:液體回收部,於維護上述液體噴射頭時,其可回收自該液體噴射頭排出之上述液體;及供給匣,其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目標物;且上述液體收容部及上述液體回收部係設置於上述供給匣之下方。
  4. 如請求項第1項之記錄裝置,其於裝置本體包括:供給匣,其可收容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之上述目標物;且上述液體收容部及上述液體回收部係設置於上述供給匣之下方。
  5.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記錄裝置,其中上述液體收容部係於上述裝置本體內配置於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之端部側。
  6.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記錄裝置,其包括液體供給管,該液體供給管連接於上述液體收容部,且可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上述液體;且上述液體供給管係於與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交叉之方向上配設於上述排出部之外側,自該排出部之下方側向上方側供給上述液體。
  7. 如請求項第1或2項之記錄裝置,其包括液體供給管,該液體供給管連接於上述液體收容部,可向上述液體噴射頭供給上述液體;且上述液體供給管連接於相對於上述液體收容部與上述目標物之排出方向為相反方向側之端部。
  8. 如請求項第2項之記錄裝置,上述罩蓋構件具備覆蓋上述液體收容部之液體收容體之上表面之第1罩蓋構件及第2罩蓋構件,上述第1罩蓋構件係以覆蓋上述注入口之方式位於上述第2罩蓋構件之前方側,且配置為可相對於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表面裝卸。
  9. 如請求項第8項之記錄裝置,上述第2罩蓋構件以與上述液體收容部之上述注入口對應的方式形成有大致三角形狀之分離壁。
  10. 如請求項第2項之記錄裝置,上述注入口係設為於上述液體收容體之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之圓筒部之內側之開口,且可相對於上述裝置本體移位。
TW105144286A 2013-11-15 2014-11-12 記錄裝置 TWI636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6602 2013-11-15
JP2013236600A JP6427865B2 (ja) 2013-11-15 2013-11-15 記録装置
JP??2013-236600 2013-11-15
JP2013236602A JP6318567B2 (ja) 2013-11-15 2013-11-15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100A TW201710100A (zh) 2017-03-16
TWI636894B true TWI636894B (zh) 2018-10-01

Family

ID=5305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82A TWI577567B (zh) 2013-11-15 2014-11-12 記錄裝置
TW105144286A TWI636894B (zh) 2013-11-15 2014-11-12 記錄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82A TWI577567B (zh) 2013-11-15 2014-11-12 記錄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643421B2 (zh)
EP (1) EP3069882B1 (zh)
CN (1) CN107097522B (zh)
BR (1) BR112016006823A2 (zh)
RU (1) RU2635200C2 (zh)
TW (2) TWI577567B (zh)
WO (1) WO2015072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3449B (zh) * 2017-10-24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液体收纳单元
JP7404733B2 (ja) 2019-09-24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564676B2 (ja) * 2020-10-09 2024-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0597B2 (ja) * 1999-08-26 2001-08-20 株式会社東京マルイ ブローバック式ガスガンにおける流路の接続装置
JP3289406B2 (ja) * 1993-05-27 2002-06-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WO2013085023A1 (ja) * 2011-12-08 2013-06-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 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4700A (ja) 1998-03-10 1999-09-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メディアカートリッジ
JP3818194B2 (ja) * 2002-03-28 2006-09-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193435B2 (ja) * 2002-07-23 2008-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03200597A (ja) * 2001-10-25 2003-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681846B1 (en) 2002-03-28 2008-07-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device
JP3800144B2 (ja) 2002-07-26 2006-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7384133B2 (en) * 2003-08-08 2008-06-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capable of maintaining airtightness
JP4635426B2 (ja) 2003-10-22 2011-0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354135B2 (en) 2004-03-16 2008-04-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method, liquid inject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set
JP4631341B2 (ja) * 2004-07-27 2011-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初期化処理の実行方法
JP2006305941A (ja) 2005-04-28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供給回収装置
CN2825289Y (zh) 2005-10-25 2006-10-1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连续供墨系统的连接装置
JP4766011B2 (ja) * 2007-06-20 2011-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68361B2 (ja) * 2010-04-15 2012-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回収方法、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9406B2 (ja) * 1993-05-27 2002-06-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200597B2 (ja) * 1999-08-26 2001-08-20 株式会社東京マルイ ブローバック式ガスガンにおける流路の接続装置
WO2013085023A1 (ja) * 2011-12-08 2013-06-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 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9882B1 (en) 2020-01-15
US20170232754A1 (en) 2017-08-17
WO2015072115A1 (ja) 2015-05-21
US9908337B2 (en) 2018-03-06
EP3069882A1 (en) 2016-09-21
RU2016111913A (ru) 2017-10-05
EP3069882A4 (en) 2018-03-28
CN107097522A (zh) 2017-08-29
US20160221347A1 (en) 2016-08-04
CN104647904A (zh) 2015-05-27
TW201710100A (zh) 2017-03-16
US9643421B2 (en) 2017-05-09
TWI577567B (zh) 2017-04-11
RU2635200C2 (ru) 2017-11-09
BR112016006823A2 (pt) 2017-08-01
TW201529351A (zh) 2015-08-01
CN107097522B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9448B2 (ja) 記録装置
JP201419590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TWI636894B (zh) 記錄裝置
JP6318567B2 (ja) 記録装置
TWI593563B (zh) 記錄裝置
CN113386462B (zh) 记录装置
JP6427865B2 (ja) 記録装置
JP6175849B2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606433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09820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028330B2 (ja) 記録装置
JP2010030143A (ja) 流体収容容器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709168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23847A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493494B2 (ja) 記録装置
JP2013166325A (ja) 液体噴射装置、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2212459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079254B2 (ja)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2010115911A (ja) 液体収容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