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1541A -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1541A
CN1921541A CN 200610107574 CN200610107574A CN1921541A CN 1921541 A CN1921541 A CN 1921541A CN 200610107574 CN200610107574 CN 200610107574 CN 200610107574 A CN200610107574 A CN 200610107574A CN 1921541 A CN1921541 A CN 1921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image
function device
transparent panel
print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075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4608C (zh
Inventor
池野孝宏
村木基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1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1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46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460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透明板、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扫描装置、覆盖部件和显示装置的图像扫描装置,在透明板上载置具有要扫描的图像的图像介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配置在透明板的下方,并且扫描载置在透明板上的图像介质的图像;扫描装置壳体收容透明板和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覆盖部件覆盖透明板的上表面;显示装置可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移动。在显示装置位于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的上端均低于覆盖部件的上端,显示装置的下端均高于扫描装置壳体的下端。

Description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05年7月26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216242号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照。本申请还主张基于2005年7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216448号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扫描装置。并且,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至少具有图像扫描功能和图像记录功能的多功能装置。本说明书中的“图像”这一用语为最广义的解释,其概念包含文字、图形、花纹、色彩等任意一种要素及这些要素的组合。
背景技术
图像扫描装置为世人所知。大多数图像扫描装置具有用于载置含有图像的图像介质(例如原稿、书籍)的透明板。在透明板的下方配置扫描器。扫描器扫描透明板上载置的图像介质的图像。在透明板的上方配置有覆盖部件。覆盖部件覆盖透明板的上表面。
大多数图像扫描装置具有显示装置。存在采用可在横卧位置(lyingposition)和立起位置(standing position)之间移动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扫描装置。根据这种构成,可使显示装置移动到用户容易看到的位置。
发明内容
人们期望图像扫描装置的薄型化。本发明人采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作为扫描器。这种情况下,和利用CCD作为扫描器时相比,可减小扫描器所需的高度空间。
即使扫描器所需的高度空间减小,但如果显示装置位于较高的位置,则图像扫描装置会变高。因此在本发明的图像扫描装置中,对显示装置的配置进行了研究。即,在显示装置位于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的上端均低于覆盖部件的上端,显示装置的下端均高于扫描装置壳体(收容透明板和扫描器的壳体)的下端。
本发明的技术利用了CIS,并且对显示装置的配置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了高度较低的图像扫描装置。
在显示装置位于横卧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优选实质上相对于水平面平行。根据该构成,可提高从上面观察显示装置时的视认性。
并且,在显示装置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优选实质上相对于垂直面平行。根据该构成,可提高从正面观察显示装置时的视认性。
当显示装置的位置过低时,难于看到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并且,当显示装置的位置过高时,显示装置向覆盖部件的上方突出。需要将显示装置配置在不过高也不过低的位置上。因此,优选采用如下构成。即,优选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低于透明板。这种情况下,在显示装置位于横卧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的一部分可低于透明板,显示装置的其他部分可高于透明板。
通过采用这些构成,可将显示装置配置在不过高也不过低的位置上。
显示装置可具有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可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摆动。
覆盖部件可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输送装置自动地沿着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输送载放在盖部件上的图像介质。
通过该构成,载置在覆盖部件上的原稿自动被输送,在其输送过程中,原稿图像被扫描。即使不打开覆盖部件也可扫描原稿图像。是非常便利的。
扫描装置也可具有多个操作键。这种情况下,配置操作键的区域和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优选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这样一来,扫描装置的外观变得美观。
显示装置可显示对应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例如对应于可移动存储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可显示于显示装置。
具有上述图像扫描装置的多功能装置是十分有用的。该多功能装置具有图像扫描装置及可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的图像记录装置。图像扫描装置配置在图像记录装置的上方。
该多功能装置利用高度较低的图像扫描装置。因此可实现高度较低的多功能装置。
透明板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内可以具有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为了扫描载置在透明板上的图像介质的图像,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图像记录装置也可具有介质壳体、输送装置、打印装置、和记录装置壳体。介质壳体可收容打印介质,上述打印介质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具有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输送装置将介质壳体中收容的打印介质在前后方向上输送,并且将打印介质排出到多功能装置的正面侧。打印装置在通过输送装置输送打印介质期间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记录装置壳体收容介质壳体、输送装置及打印装置。
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优选采用如下各构成。
(1)介质壳体和打印装置至少部分重叠。
(2)介质壳体和透明板至少部分重叠。
(3)透明板和显示装置不重叠。
(4)记录装置壳体超出透明板而突出至多功能装置的正面侧。
(5)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
上述透明板在多功能装置的左右方向上较长。并且,介质壳体收容的打印装置在多功能装置的前后方向上较长。因此介质壳体在多功能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也变长。透明板的长边方向和介质壳体的长边方向正交。这种情况下,与透明板的长边方向和介质壳体的长边方向平行时相比,可使多功能装置构成为近似于正方形的平面形状。当多功能装置是近似正方形的平面形状时,可将较多的多功能装置高效地装入用于输送多功能装置的集装箱内。对于多功能装置而言,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多功能装置的外轮廓线大致呈正方形。这里,其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优选为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1∶1。
并且在上述构成中,在图像记录装置的上方,且比图像扫描装置靠近正面侧存在空间(以下称为预定空间)。在该预定空间内配置有显示装置。该构成有助于实现多功能装置的平面尺寸(俯视多功能装置时的尺寸)的小型化。
输送装置可将介质壳体中收容的打印介质从正面侧输送到背面侧,并使打印介质反转,使打印介质从背面侧输送到正面侧,并排出打印介质。该构成有助于实现多功能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小型化。
并且,输送装置可配置在介质壳体的前端和介质壳体的后端之间。该构成有助于实现多功能装置的平面尺寸的小型化。
扫描装置壳体的背面和记录装置壳体的背面可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这种情况下,这些背面可形成多功能装置的后端。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多功能装置背面的外观变得美观。
优选的是,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的至少一半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更优选的是,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大致全部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根据该构成,显示装置不会超过记录装置壳体而较大突出到正面侧。因此,该构成有助于实现多功能装置的平面尺寸的小型化。
并且当采用上述构成时,优选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的长度大致等于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的长度。从而可实现较大的易于察看的显示器。
多功能装置也可具有可收容存储装置的插槽。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可显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并且,这种情况下,图像记录装置可将显示的图像数据打印到打印介质上。
图像扫描装置也可进一步具有多个操作键。各操作键配置在图像记录装置的上方。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透明板和操作键群不重叠,并且操作键群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
操作键群配置在上述预定空间内。该构成有助于多功能装置的平面尺寸的小型化。
显示装置和操作键群可配置在透明板的右端和透明板的左端之间。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了显示装置和操作键群的区域的长度大致等于透明板的长度。
在该构成中,显示装置和操作键群可高效地配置在预定空间内。
操作键群中的至少两个操作键沿着显示装置的右边排列着,并且,操作键群中的至少两个操作键沿着显示装置的左边排列着。此时,显示装置还可以在各操作键的临近区域上显示各操作键所能输入的命令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配置,用户可以看到操作键而能输入的命令的内容。
透明板所能载放的图像介质的最大尺寸大致等于介质壳体所能收容的打印介质的最大尺寸。
这种情况下,打印介质的最大尺寸和图像介质的最大尺寸可以大致为8.5英寸×297mm,这里,8.5英寸为信纸用打印介质的宽度,297mm为A4打印介质的长度。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功能装置的空间,而使所能处理的打印介质的最大尺寸和图像介质的最大尺寸同时达到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
图2表示记录装置的剖视图。
图3表示记录装置的俯视图。
图4表示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覆盖部件打开的状态)。
图5表示扫描装置的内部构成。
图6表示多功能装置的剖视图。
图7表示扫描装置的内部构成。
图8表示ADF的剖视图。
图9表示操作面板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从右侧观察显示装置的图。
图11表示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显示装置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
图12表示多功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相对于记录装置壳体,扫描装置壳体打开的图。
图14表示多功能装置的控制构成。
图15表示待机状态的显示装置。
图16表示主功能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17表示执行介质功能时的显示装置。
图18表示执行介质功能时的显示装置。
图19表示执行复印功能时的显示装置。
图20表示执行传真功能时的显示装置。
图21表示执行扫描功能时的显示装置。
图22表示多功能装置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1的透视图。多功能装置1具有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复印功能及传真功能。多功能装置1具有记录装置2和扫描装置3。记录装置2配置在下方,扫描装置3配置在上方。
多功能装置1例如可与计算机(省略图示)连接。多功能装置1根据由计算机输出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将图像打印到打印纸上。多功能装置1也可与数字式照相机等外部设备连接。多功能装置1可输入由数字式照相机输出的图像数据,将输入的图像数据打印到打印纸上。并且,多功能装置1可接受存储卡等记录介质。多功能装置1可将记录介质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等打印到打印纸上。
多功能装置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多功能装置1的构成可适当改变。
(记录装置的构成)
记录装置2具有记录装置壳体16。记录装置壳体16具有开口4。开口4形成在记录装置壳体16的前表面。
图2表示多功能装置1的纵剖视图。图2主要表示记录装置2。图2并不表示多功能装置1整体。
记录装置2具有送纸盘20和排纸盘21。送纸盘20和排纸盘21可通过开口4(参照图1)进出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壳体16。记录装置壳体16可收容所有的盘20、21。在盘20、21收容于记录装置16内的状态下,盘20、21的前端和记录装置壳体16的前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排纸盘21可在完全收容于记录装置壳体16内的位置和从该位置向前拉出的位置之间滑动。当排纸盘21向前方滑动时,可轻易地取出排纸盘21中收容的打印纸。
图1表示送纸盘20和排纸盘21未收容在记录装置壳体16中的状态。
送纸盘20可收容打印前的打印纸。送纸盘20可收容规格尺寸的打印纸。例如可收容A4尺寸(210×297mm)、B5尺寸(182×257mm)、或信纸尺寸(8.5×11英寸)等。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送纸盘20可收容的纵向最大尺寸为297mm,可收容的横向最大尺寸为8.5英寸。
送纸盘20收容长方形的打印纸。在收容于送纸盘20的状态下,打印纸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较长。因此送纸盘20也具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形状。送纸盘20具有分离倾斜板22。分离倾斜板22在多张打印纸沿箭头D1方向输送时,将最靠上的一张打印纸从其他打印纸中分离。分离倾斜板22形成送纸盘20的后端。
排纸盘21配置在送纸盘20的上方。排纸盘21可滑动地支承在送纸盘20上。
记录装置2具有用于输送收容在送纸盘20中的打印纸的输送装置200。输送装置200将收容在送纸盘20中的打印纸输送到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侧(箭头D1),使沿箭头D1方向输送的打印纸反转(箭头D2),并将沿箭头D2方向输送的打印纸输送到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侧(箭头D3)。输送装置200具有多个辊25、29、47、48、49、50和导向器28等。构成输送装置200的所有要素25、29等配置在送纸盘20的后端(分离倾斜板22)和送纸盘20的前端(省略图示)之间。
辊25配置在送纸盘20的上方。辊25被支臂26可旋转地支承。支臂26可向靠近或离开送纸盘20的方向摆动。在送纸盘20未收容于记录装置壳体16的状态下,支臂26位于上方,在送纸盘20收容于记录装置壳体16的状态下,支臂26向下方施力。由此,辊25接触到送纸盘20中收容的最靠上的打印纸。辊25与驱动传递机构27连接。驱动传递机构27由多个齿轮构成。驱动传递机构27由LF马达108(参照图14)驱动。辊25将送纸盘20中收容的最靠上的打印纸沿箭头D1方向输送。
导向器28配置在分离倾斜板22的上方。导向器28形成打印纸的输送路径23。输送路径23从分离倾斜板22向上方延伸,并且向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侧弯曲。导向器28划定输送路径23的外侧导向面和内侧导向面。
沿输送路径23配置有多个辊29。沿箭头D1方向输送的打印纸通过各个辊29沿箭头D2方向输送。沿箭头D2方向输送的打印纸进入到一对辊47、48之中。辊47、48将打印纸输送到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侧(箭头D2)。沿箭头D2方向输送的打印纸经过压印平板(platen)34的上方。经过了压印平板34的打印纸进入到辊49、50之间。辊49、50将打印纸输送到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侧(箭头D3)。从而使打印纸排出(eject)到排纸盘21之上。打印纸在辊47、48和辊49、50之间(即压印平板34正上方),由下述打印装置30进行打印。
辊47和辊49由LF马达108(参照图14)驱动。辊47和辊49同步旋转。辊47与编码盘51连接。旋转编码器(省略图示)通过光遮断器(photo interrupter)检测编码盘51。辊47和辊49根据旋转编码器的检测信号而被控制。
辊48向辊47侧施力。辊48在通过辊47输送打印纸时从动旋转。
辊50向辊49侧施力。辊50在通过辊49输送打印纸时从动旋转。为了不使打印到打印纸上的图像劣化,在辊50的辊面上形成凹凸。
记录装置2具有打印装置30。打印装置30在通过输送装置200输送打印纸期间,将图像(绘画或文字)打印到打印纸上。打印装置30配置在送纸盘20的上方。打印装置30具有喷墨头31A、托架31B、导轨35、36等。
喷墨头31A搭载在托架31B上。喷墨头31A可向下喷出墨水。从而使墨水附着到位于辊47、48和辊49、50之间的打印纸的上表面。
托架31B可在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图1的X方向)上移动。比托架31B靠近背面侧设置导轨35。比托架31B靠近前面侧设置导轨36。导轨35、36和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平行地延伸。托架31B可沿导轨35、36移动。
图3表示记录装置2的俯视图。导轨35的X方向的长度比托架31B的X方向的移动范围大。导轨35可滑动地支承托架31B。
导轨36的X方向的长度与导轨35大致相同。导轨36可滑动地支承托架31B。导轨36的一端37(多功能装置1的背面侧的端部)向多功能装置1的上方(图3的纸面垂直外侧)大致呈直角地弯曲。托架31B具有一对辊(省略图示)。该一对辊夹持导轨36的一端37。
导轨36的上方配置有皮带机构38。皮带机构38具有一对滑轮39、40及皮带41。CR马达107(参照图14)与滑轮39的轴连接。当滑轮39旋转时,皮带41旋转。当皮带41旋转时,滑轮40从动旋转。本实施例的皮带41呈环状(环形皮带)。但是也可采用有端皮带。
托架31B固定在皮带41上。当皮带41旋转时,托架31B沿导轨35、36移动。从而使搭载在托架31B 上的喷墨头31A沿X方向移动。
沿着导轨36的端部37,设有线性编码器的光栅42。线性编码器通过光遮断器检测光栅42。根据线性编码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托架31B的移动。
记录装置2具有墨盒收容部46和四个墨管33(33C、33M、33Y、33K)。
墨盒收容部46形成在记录装置壳体16内。墨盒收容部46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16的正面侧及右侧。墨盒收容部46收容四个墨盒32(32C、32M、32Y、32K)。各墨盒32收容青(C)、品红(M)、黄(Y)、黑(Bk)中的任意一种颜色的墨水。各墨盒32是在合成树脂制的筐体内收容墨水的盒式装置。各墨盒32可从墨盒收容部46的上方安装(或卸下)。
各墨管33的一端与各墨盒32(32C、32M、32Y、32K)连接。各墨管33的另一端与喷墨头31A连接。各墨盒32内的墨水经过各墨管33被输送到喷墨头31A。各墨管33为合成树脂制。各墨管33可跟随托架31B的移动而弯曲。
压印平板34的X方向的长度大于打印纸的X方向的长度。打印纸经过压印平板34的右端和左端之间。
在压印平板34的上方(图3的纸面垂直外侧,也就是看图者的近前侧)设有清洁机构43和废弃盘44。清洁机构43和废弃盘44配置在和输送的记录纸张不干扰的位置上。
清洁机构43配置在压印平板34的右端部的上方。清洁机构43从喷墨头31A的喷嘴吸附气泡、异物。清洁机构43具有帽45。帽45可覆盖喷墨头31A的喷嘴面。帽45与省略了图示的泵机构连接。
废弃盘44配置在压印平板34的左端部的上方。喷墨头31A向废弃盘44喷出墨水,从而可恢复墨水喷出性能。该动作称为冲洗(flushing)。
记录装置2具有控制基板52和扁平电缆53。扁平电缆53的一端与控制基板52连接。扁平电缆53的另一端与喷墨头31A连接。扁平电缆53从控制基板52向喷墨头31A发送信号。扁平电缆53具有导体、和覆盖它的合成树脂膜(绝缘膜)。扁平电缆53具有从托架31B向X方向延伸的部分。该部分在上下方向(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上呈U字状弯曲。该部分不固定在其他部件上,可跟随托架31B的移动而改变形状。
(扫描装置的构成)
如图1所示,扫描装置3具有扫描装置壳体5和覆盖部件7等。覆盖部件7配置在扫描装置壳体5的上方。覆盖部件7相对于扫描装置壳体5可转动地连接。图1表示覆盖部件7关闭的状态。
图4表示覆盖部件7打开的状态。当覆盖部件7打开时,露出压印平板玻璃60。压印平板玻璃60是透明的玻璃板。压印平板玻璃60在其上表面露出的状态下,收容在扫描装置壳体5中。压印平板玻璃6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状。即,压印平板玻璃60具有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
可在压印平板玻璃60上载置原稿、书籍。载置在压印平板玻璃60上的原稿等的图像被扫描。即,本实施例的扫描装置3作为FBS(平板扫描仪Flatbed Scanner)起作用。压印平板玻璃60在X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等于A4规格的记录纸的纵向长度。压印平板玻璃60在Y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等于信纸规格的记录纸的横向长度。由此,压印平板玻璃60既可以收容A4规格的记录纸,也可以收容信纸规格的记录纸。
并且,稍后会详细说明,覆盖部件7具有自动走纸器(AutoDocument Feeder(ADF))6。载置在覆盖部件7上的原稿通过ADF6输送到扫描装置3的内部。扫描装置3可扫描由ADF6输送来的原稿的图像。
覆盖部件7可覆盖压印平板玻璃60的上表面(参照图1)。如图4所示,覆盖部件7具有用于压住压印平板玻璃60上载置的原稿的按压部件62。按压部件62由海绵和白板等构成。
图5表示扫描装置3的俯视图。图5省略图示覆盖部件7和压印平板玻璃60。扫描装置壳体5收容扫描单元61。扫描单元61配置在压印平板玻璃60的下方。扫描单元61可一边在X方向上移动一边扫描载置在压印平板玻璃60上的原稿。并且,扫描单元61可扫描由ADF6输送来的原稿。
扫描装置壳体5具有底板64、侧壁65、隔板66等。侧壁65和隔板66从底板64向上方(图5的纸面垂直外侧)延伸。隔板66分离收容了扫描单元61的区域及收容了下述操作面板9的基板等的区域。
扫描单元61具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67、托架68、导向轴69及皮带机构70。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67从光源向原稿照射光,将原稿反射的光通过透镜引导到光电变换元件。光电变换元件输出与反射光强度对应的电信号。CIS67与压印平板玻璃60的下表面大致密合。CIS67搭载在托架68上。
托架68可在X方向上移动。托架68向X方向移动时,CIS67也向X方向移动。
导向轴69向X方向延伸。托架68与导向轴69可滑动地嵌合。
皮带机构70沿导向轴69延伸。皮带机构70具有同步皮带74。同步皮带74与托架68连接。当皮带机构70驱动时,托架68沿导向轴69移动。
图6表示图5的VI-VI线剖视图。在图5中未图示压印平板玻璃60,但在图6中图示了。
托架68配置在CIS67的下方。托架68具有与导向轴69嵌合的轴承部72。托架68被导向轴69支承。托架68具有皮带连接部73。皮带连接部73固定皮带机构70的同步皮带74(参照图5)。从而使同步皮带74和托架68连接。
托架68具有一对弹簧承受部75。一个弹簧承受部75配置在前面侧,另一个弹簧承受部75配置在背面侧。各个弹簧承受部75收容螺旋弹簧76。各螺旋弹簧76配置在CIS67和托架68之间。CIS67被螺旋弹簧76挤压到压印平板玻璃60的下表面。
CIS67具有一对滚子77。一个滚子77配置在前面侧,另一个滚子77配置在背面侧。各滚子77与压印平板玻璃60的下表面接触。由于设有滚子77,CIS67可一边与压印平板玻璃60接触,一边顺利地移动。
此外,如图6所示,扫描装置壳体5的背面5A与记录装置壳体16的背面16A形成在同一平面上。这些背面5A、16A与垂直面大致平行地形成。这些背面5A、16A形成多功能装置1的后端。
图7表示从图5中省略了CIS67和托架68后的图。皮带机构70具有三个滑轮78、79、80。滑轮78配置在左侧,且在背面侧。滑轮80配置得比滑轮78靠近正面侧。滑轮79配置得比滑轮80靠近右侧。同步皮带74为环形带。也可使用有端皮带。同步皮带74架设在三个滑轮78、79、80上。在同步皮带74的内周侧形成齿。
滑轮78与CR马达112(参照图14)连接。滑轮78旋转时,同步皮带74也旋转。当同步皮带74旋转时,滑轮79、80从动旋转。滑轮79和滑轮80之间配置有上述皮带连接部73(参照图6)。皮带连接部73固定存在于滑轮79和滑轮80之间的同步皮带74。
接着参照图1对覆盖部件7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覆盖部件7具有ADF6。ADF6具有原稿盘81和原稿排出盘83。ADF6将原稿盘81上载置的原稿输送到原稿排出盘83。在该输送过程中,由CIS67扫描原稿。
原稿盘81配置在原稿排出盘83的下方。原稿盘81中可载置一张或多张原稿。原稿盘81中载置的原稿的最大尺寸为A4规格或信纸规格。在原稿盘81中载置了长方形的原稿的状态下,该原稿在X方向上较长,在Y方向上较短。
ADF6具有一对导向器85、85。一对导向器85、85在Y方向上间隔距离而配置。一对导向器85、85从原稿盘81向上方延伸。原稿配置在一对导向器85、85之间。使一个导向器85向靠近另一个导向器85的方向滑动时,另一个导向器85也向靠近一个导向器85的方向滑动。当使一个导向器85向远离另一个导向器85的方向滑动时,另一个导向器85也向远离一个导向器85的方向滑动。一对导向器85、85对原稿盘81上载置的原稿进行定位。
一对导向器85、85上固定有原稿排出盘83。原稿排出盘83接住由ADF6排出的原稿。原稿排出盘83的X方向的长度小于A4尺寸(或信纸尺寸)原稿的X方向的长度。因此,A4尺寸(或信纸尺寸)的原稿的一部分越过原稿排出盘83。越过原稿排出盘83的部分由原稿盘81接住。这种情况下,排出的原稿的一部分与原稿盘81上载置的原稿重叠。但是,由于原稿盘81和原稿排出盘83形成为上下二段,因此扫描前的原稿和扫描后的原稿不会混淆。原稿排出盘83较短,有利于实现ADF6的小型化。
在原稿盘81的右端部设有止动器86。止动器86可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移动。在图1中,止动器86位于横卧位置。立起位置的止动器86挡住越过原稿排出盘83向右移动的原稿。由此可防止原稿越过覆盖部件7而移动。由止动器86挡住原稿的构成有助于覆盖部件7的小型化。当不需要止动器86时,可使止动器移动到横卧位置。在该状态下,止动器86和原稿盘8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于止动器86不从原稿盘81突出,因此多功能装置1变为紧凑的形状。
参照图8对ADF6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8表示图1的VIII-VIII线剖视图。在图8中省略图示记录装置2。
ADF6具有ADF主体87和ADF罩88。如图1所示,形成一对ADF主体87。一对ADF主体87之间配置有ADF罩88。ADF罩88可相对于ADF主体87打开。ADF主体87和ADF罩88的内部,形成原稿输送路径82。
原稿盘81的左方形成入口89。原稿盘81上载置的原稿从入口89输送到原稿输送路径82。
入口89的底面由导向板90划定。导向板90与ADF主体87一体形成。入口89的上表面由划分板91划定。划分板91配置在ADF罩88的内部。从入口89插入到ADF6内部的原稿按照箭头D4、D5、D6的顺序被输送。
构成原稿输送路径82的部件包括辊94、96、98、99;夹紧部件95、97;导向器92及划分板91等。此外也可利用其他部件构成原稿输送路径82。例如,可变更辊的个数、配置。并且,例如可使用辊来替代夹紧部件。也可利用其他公知的输送机构。
辊94露出到导向板90的上方。辊94配置在入口89的Y方向(参照图1)的中央。辊96配置在辊94的左方。辊96露出到导向板90的上方。辊94和辊96与LF马达113(参照图14)连接。辊94和辊96直径相同,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辊94和LF马达113之间配置有离合器。因此辊94可空转一周。
夹紧部件95与辊94相对。夹紧部件95的右端部由划分板91可摆动地支承。夹紧部件95是比辊94的轴方向的长度稍短的垫板(pad)。夹紧部件95通过弹簧(省略图示)向下施力。夹紧部件95将原稿向辊94挤压。
夹紧部件97与辊96相对。夹紧部件97的右端部由划分板91可摆动地支承。夹紧部件97是比辊96的轴方向的长度稍短的垫板(pad)。夹紧部件97通过弹簧(省略图示)向下施力。夹紧部件97将原稿向辊96挤压。
夹紧部件95、97可以不使用垫板而使用辊。但是当使用垫板时,可比使用辊时更使夹紧部件小型化。并且,在使用垫板时,易于调整弹力。
载置在原稿盘81上的原稿通过辊94、96向箭头D4方向输送。向箭头D4方向输送的原稿进入到辊98和三个辊99之间。辊98与LF马达113(参照图14)连接。各辊99由ADF主体87或ADF罩88可旋转地支承。各辊99通过弹簧(未图示)向辊98的方向施力。各辊99在辊98旋转时从动旋转。
导向器92沿辊98配置。导向器92对由辊98输送来的原稿进行导向。当辊98旋转时,原稿沿箭头D5、D6方向输送。沿箭头D6方向输送的原稿到达出口93。出口93形成在ADF罩88的底面和划分板91的上表面之间。沿箭头D6方向输送的原稿经过出口93到达原稿排出盘83。
ADF罩88具有比辊94靠右的摆动轴。ADF罩88可从图8的状态开始向上方摆动。当ADF罩88向上方摆动时,划分板91和夹紧部件95、97也向上方移动。由此,导向板90和划分板91分离,辊94和夹紧部件95分离,辊96和夹紧部件97分离。通过打开ADF罩88,可消除在原稿输送路径82中产生的卡纸。并且,可维修ADF6的内部。
在辊98的下方配置有扫描单元61。当将扫描装置3用作FBS时,托架68沿压印平板玻璃60移动。由此,CIS67扫描压印平板玻璃60上载置的原稿的图像。
另一方面,当使用ADF6时,托架68在辊98的下方静止。CIS67扫描由辊98输送来的原稿的图像。
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这样的缩小光学系统的图像传感器为了确保光路长度而使用反射镜。CIS67是在扫描行方向上排列光电变换元件的行式传感器(line sensor)。CIS67的光路长度比CCD短。利用了CIS67的扫描单元61比利用CCD的结构紧凑。
在利用ADF6时,覆盖部件7相对于扫描装置壳体5关闭。当仅利用ADF6进行原稿扫描时(不利用FBS时),无需打开覆盖部件7。由于无需打开覆盖部件7,因此在多功能装置1的上方无需用于打开覆盖部件7的空间。在多功能装置1的上方没有空间的状态下,也可利用扫描装置3。
如图1所示,扫描装置3具有操作面板9。以下对操作面板9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操作面板9配置在扫描装置壳体5的正面侧。操作面板9具有多个键10、显示装置11、第一固定部17A、和第二固定部17B。
使用者可通过操作键10输入各种指令。多功能装置1根据输入的指令进行动作。多功能装置1可与计算机连接。多功能装置1可输入从计算机通过打印驱动器、扫描驱动器输出的指令。多功能装置1可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指令进行动作。
多功能装置1的正面设有插槽8。插槽8可收容各种存储卡。多功能装置1可输入存储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多功能装置1可将由存储卡输入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装置11上。并且,多功能装置1可将显示装置11上显示的图像数据打印到打印纸上。用户可通过利用操作面板9输入这些指令。
图9表示操作面板9的俯视图。稍后会详细描述,显示装置11可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移动。图9表示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11。显示装置11在俯视图中具有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显示装置11配置在操作面板9的Y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如上所述,显示装置11可显示由存储卡输入的图像数据。为了鲜明地显示图像数据,显示装置11较大构成。
显示装置11配置在操作面板9(多功能装置1)的X方向的中央。显示装置11的X方向的长度比操作面板9的X方向的长度短。可在显示装置11的左方及右方配置键10。多个键10均衡地配置在操作面板9上。
第一固定部17A固定在记录装置壳体16上(参照图1)。第二固定部17B配置在第一固定部17A的左侧及右侧。第二固定部17B固定在扫描装置壳体5上(参照图1)。
操作面板9具有:配置在第一固定部17A上的键10A、配置在右侧的第二固定部17B上的键10B、和配置在左侧的第二固定部17B上的键10C。
键10A具有:沿显示装置11的右边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四个键、和沿显示装置11的左边在Y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四个键。键10A是用于切换传真模式、复印模式、扫描模式等各种模式的模式键。键10A同时兼用作在各模式下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键。各键10A分配多个输入。由各键10A输入的内容显示于显示装置11。
键10B具有电源键、导向键、开始键、停止键等。通过操作电源键,可使多功能装置1的电源接通/断开。通过操作导向键,可以(1)进行传真号码、电话号码、快捷键的检索,(2)改变通话声音、警告音、输入确认音的音量,(3)进行各种设定的确认。通过操作开始键,可以开始打印、扫描。通过操作停止键,可中断各种处理。
键10C具有拨号键等。通过操作键10C,可输入传真号码和电话号码。
键10A~10C具有的上述功能仅是示例,这些键也可实现其他功能。
显示装置11具有壳体部11A、LCD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11B。壳体部11A支承LCD部11B。显示装置11由第一固定部17A可摆动地支承。
图10表示从图9的右侧察看显示装置11的图。显示装置11的壳体部11A具有摆动轴12。摆动轴12由第一固定部17A(参照图9)支承。摆动轴12在X方向上延伸。摆动轴12配置在显示装置11的正面侧的端部。显示装置11可在横卧位置(图10的实线位置)和立起位置(图10的虚线位置)之间摆动。
在显示装置11的背面连接扁平电缆(省略图示)的一端。扁平电缆的另一端与控制基板52(参照图3)连接。显示装置11通过输入由控制基板52输出的电信号,而显示预定的图像。
扣合部件13与摆动轴12接触。扣合部件13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7A(参照图9)上。扣合部件13具有多个爪14A、14B、14C。多个爪14A、14B、14C沿摆动轴12的圆周方向排列。
扣合部件13的附近配置有板簧15。板簧15固定在壳体部11A上。板簧15的前端具有和相邻的二个爪14(例如14A和14B)之间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
当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时,板簧15位于爪14A下方。为了使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11摆动到立起位置,板簧15必须越过各个爪14A、14B、14C。只要可使板簧15越过爪14A的力不施加到显示装置11上,显示装置11就保持在横卧位置。
当板簧15越过爪14A时,板簧15的前端进入到爪14A和爪14B之间。只要可使板簧15越过爪14A或爪14B的力不施加到显示装置11上,显示装置11就保持在该位置。
当板簧15越过爪14B时,板簧15的前端进入到爪14B和爪14C之间。只要可使板簧15越过爪14B或爪14C的力不施加到显示装置11上,显示装置11就保持在该位置。
当板簧15越过爪14C时,显示装置11到达立起位置。只要可使板簧15越过爪14C的力不施加到显示装置11上,显示装置11就保持在立起位置。图11表示显示装置11位于立起位置时的多功能装置1的透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可阶段性地改变显示装置11的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所谓俯仰(tilt)机构。
如图1所示,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11及配置键10的区域,大致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当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时,显示装置11不从操作面板9向上突出。这种情况下,操作面板9较为美观。并且,当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时,显示装置11相对于水平面实质上平行。在该状态下,可提高从上方察看的视认性。
并且,当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时,显示装置11的上端11C(参照图10)和压印平板玻璃60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其形态如图6所示。如果显示装置11的上端11C高于压印平板玻璃60,即使当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时,文稿向前伸出而超过压印平板玻璃60的部分也会被显示装置11抬起。这样,光会进入文稿和压印平板玻璃60之间,从而使扫描质量劣化。在本实施例中,文稿不会被处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11抬起,从而能获得良好的扫描质量。
当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时,显示装置11相对垂直面实质上平行。其形态如图10所示。在该状态下,可提高从正面侧察看的视认性。
图12表示当显示装置11位于立起位置时的多功能装置1的主视图。当显示装置11位于立起位置时,显示装置11的上端11C低于覆盖部件7的上端131(ADF主体87的上端)。即,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显示装置11的上端11C均低于覆盖部件7的上端131。
当多功能装置1的上方不存在空间时,从上方难于观察显示装置11。因此在多功能装置1的上方不存在空间的情况下,用户使显示装置11保持在立起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显示装置11位于立起位置,显示装置11的上端11C也低于覆盖部件7的上端131。因此,即使在多功能装置1上方完全不存在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使显示装置11摆动到立起位置。
并且,图10的标号129表示扫描装置壳体5的下端。该下端129的位置通过观察图6可清楚理解。由图10可知,显示装置11位于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显示装置11的下端11D均高于扫描装置壳体5的下端129。
由图12可知,当显示装置11位于立起位置时,显示装置11的一部分高于压印平板玻璃60(参照图4等),显示装置11的其他部分低于压印平板玻璃60。根据本实施例,显示装置11配置在不过高也不过低的位置上。这样,可转动的显示装置11不会影响扫描装置3的高度。
图13表示扫描装置壳体5相对记录装置壳体16打开的图。扫描装置壳体5通过铰链机构(省略图示)连接到记录装置壳体16的左端部。扫描装置壳体5的右端部上形成凹部18。用户可将手指置于凹部18而将扫描装置壳体5向上方提起。从而使扫描装置壳体5相对于记录装置壳体16打开。
凹部18形成在扫描装置壳体的正面和侧面两方。正面侧的凹部18和侧面侧的凹部18连接。用户从正面侧和侧面侧的任意一方均可将手指置于凹部18。
当扫描装置壳体5打开时,记录装置壳体16的内部露出。在该状态下,可更换墨盒32(参照图3)。并且,可进行记录装置2的维修。
操作面板9的键10B和键10C由第二固定部17B支承。第二固定部17B固定在扫描装置壳体5上。因此,当扫描装置壳体5转动时,键10B和键10C也转动。另一方面,操作面板9的显示装置11和键10A由第一固定部17A支承。第一固定部17A固定在记录装置壳体16上。因此,即使扫描装置壳体5转动,显示装置11和键10A也不转动。
(控制部的构成)
图14表示多功能装置1的控制构成。控制部100控制多功能装置1的动作。控制部100作为微机发挥作用。控制部100具有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1、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10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03、和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Programmable ROM)104等。控制部100通过总线105与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106连接。
ROM102存储用于控制多功能装置1的各种动作的程序等。RAM103临时存储CPU101执行上述程序时所使用的各种数据。ASIC106根据CPU101的指令生成各种信号(例如励磁信号)。由ASIC106生成的信号输出到驱动电路109、110、111、114、115。
驱动电路109与CR马达107连接。CR马达107与记录装置2的托架31B连接。驱动电路109输入从ASIC106输出的信号,生成用于使CR马达107旋转的电信号。CR马达107输入由驱动电路109输出的电信号。CR马达107的旋转力通过皮带机构38(参照图3)传递到托架31B。
驱动电路110与LF马达108连接。LF马达108与记录装置2的辊25、47、49(参照图2)、及清洁机构43(参照图3)连接。驱动电路110输入由ASIC106输出的信号,生成用于使LF马达108旋转的电信号。LF马达108输入从驱动电路110输出的电信号。LF马达108的旋转力通过驱动机构传递到辊25、47、49及清洁机构43。该驱动机构由齿轮、驱动轴等构成。
驱动电路111与喷墨头31A(参照图2)连接。喷墨头31A以预定的时序向打印纸喷出墨水。驱动电路111输入从ASIC106输出的信号,根据输入的信号对喷墨头31A进行驱动控制。
驱动电路114与CR马达112连接。CR马达112与扫描装置3的托架68(参照图5)连接。驱动电路114输入从ASIC106输出的信号,生成用于使CR马达112旋转的电信号。CR马达112输入从驱动电路114输出的电信号。CR马达112的旋转力通过公知的机构传递到托架68。
驱动电路115与LF马达113连接。LF马达113与ADF6的辊94、96、98(参照图8)连接。驱动电路115输入从ASIC106输出的信号,生成用于使LF马达113旋转的电信号。LF马达113输入从驱动电路115输出的电信号。LF马达113的旋转力通过公知的机构传递到辊94、96、98。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用于检测出记录装置2的辊47的旋转量的旋转编码器及用于检测出托架31A的移动量的线性编码器等与ACIS106连接。CPU101根据这些编码器的检测信号,向ASIC106输出指令。ASIC106根据该指令生成输出到CR马达107和LF马达108的信号。
CIS67与ASIC106连接。ASIC106根据由CPU101输出的指令,输出用于使CIS67的光源发光的电信号。CIS67根据该信号以预定的时序使光源发光。并且,ASIC106输出用于从光电变换元件输出图像数据的时序信号。CIS67根据该信号输出由光电变换元件变换的图像数据。ASIC106输入从CIS67输出的图像数据。
面板门阵列(panel gate array)116与ASIC106连接。面板门阵列116与多个键10连接。面板门阵列116在检测出键10被操作时,输出预定的代码信号。各个键10具有固有的键控代码。各键10A具有多个键控代码。各个键10A的键控代码与显示装置11的显示相关地设定。CPU101在从面板门阵列116输出键控代码时,根据键处理表执行控制处理。键处理表保存键控代码和控制处理的组合。键处理表例如存储在ROM102中。
LCD控制器117与ASIC106连接。控制器117控制显示装置11。控制器117根据CPU101输出的指令,将与记录装置2或扫描装置3的动作相关的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11。
并且,插槽8、并行接口118、USB接口119与ASIC106连接。插槽8收容存储卡。并行接口118通过并行电缆或USB电缆与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并且,NCU(网络控制单元Network Control Unit)120、MODEM(调制解调器)121与ASIC106连接。NCU120和MODEM121实现传真功能。
接着对各键10A和显示装置11的显示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显示装置11在与各键10A接近的区域中,显示可通过操作各键10A而输入的指令的内容。用户通过察看显示装置11,能够识别可通过操作各键10A而输入的指令的内容。
图15表示显示装置11的LCD部11B及其周边的图。LCD部11B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配置四个键10A。LCD部11B的右侧配置的四个键130~133为模式键。
图16是表示操作模式键130~133时所实现的功能的流程图。用户通过操作模式键130~133可选择多功能装置1的主功能(S1)。各模式键130~133对应于介质功能(S2)、复印功能(S3)、传真功能(S4)、或扫描功能(S5)。
配置在LCD部11B左侧的四个键134~137(参照图15)在各个功能中用于输入各种设定。并且,键134~137用于切换画面。
LCD部11B具有内容显示区域140和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内容显示区域140配置在LCD部11B的中央。在待机状态下,内容显示区域140表示现在的日期、时刻。当各功能(介质功能、复印功能等)被选择时,内容显示区域140显示各种设定、图像。
键输入显示区域141配置在内容显示区域140的左侧和右侧。键输入显示区域141显示可通过操作各键130~137而输入的指令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LCD部11B的左侧和右侧两方均配置键130~137。因此,在内容显示区域140的左侧和右侧两方均配置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当仅在LCD部11B的左侧(或右侧)配置键时,仅在内容显示区域140的左侧(或右侧)配置键输入显示区域141。
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分割为多个子区域150~157。右侧的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具有在Y方向上排列的四个子区域150~153。左侧的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具有在Y方向上排列的四个子区域154~157。各子区域150~157与各键130~137对应。例如,子区域150对应于键130。同样,其他各子区域151~157也对应于一个键131~137。
各子区域150~157显示通过操作最靠近的键130~137而可输入的指令的内容。用户通过察看各子区域150~157的显示内容,可识别通过操作各键130~137而可输入的指令的内容。
图15表示待机状态的显示内容。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内容显示区域140显示现在的日期、时刻。子区域150显示“Media”。这意味着,当操作键130时,执行介质功能。子区域151显示“COPY”。这意味着,当操作键131时,执行复印功能。子区域152显示“FAX”。这意味着,当操作键132时,执行传真功能。子区域153显示“SCAN”。这意味着,当操作键133时,执行扫描功能。
在图15中,子区域154~157中没有任何显示。当不存在通过操作键134~137可输入的指令时,进行这种空白显示。如果存在通过操作键134~137可输入的指令时,将该指令的内容显示在子区域154~157中。
本实施例的显示内容、语言(词语)仅是示例。也可采用其他显示内容或语言。
控制部100(参照图14)分层地保持通过各键130~137的操作可输入的指令。第一层是用于选择各功能的选择指令。第二层是用于进行各功能中的各种设定的指令。即,在待机状态时,子区域150~153中显示的“Media”、“COPY”、“FAX”、“SCAN”为第一层。当输入第一层指令时,显示第二层指令的内容。
图17表示待机状态时操作与“Media”对应的键130时的显示装置11。介质功能是用于输入插槽8中收容的存储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功能。多功能装置1可打印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图17的状态下,也存在内容显示区域140和键输入显示区域141。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具有与各键130~137对应的子区域150~157。各子区域150~157显示可通过操作键130~137而输入的第二层指令的内容。
内容显示区域140的上部形成功能显示区域142。功能显示区域142显示第一层指令的内容。在图17中,功能显示区域142显示“Media”。由此用户可识别介质功能的执行。
键输入显示区域141显示“View Photos”、“Print Index”、“PrintAll Photos”、“Print Photos”。用户可选择这四个指令中的任意一个。“View Photos”是使存储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显示到LCD部11B的功能。“Print Index”是将存储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索引列印(index print)的功能。“Print All Photos”是打印存储卡中存储的所有图像数据的功能。“Print Photos”是打印从存储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中所选择的图像数据的功能。
子区域157显示“top”。这意味着操作键137时,返回到图15的待机画面。
当操作键130~133的任意一个时,从控制部100输出预定的代码信号。执行与输出的代码信号对应的控制。从而执行上述各功能(ViewPohtos等)。并且,当操作键137时,从控制部100输出预定的代码信号。执行与输出的代码信号对应的控制。从而使显示装置11转换为待机状态(图15)。
在本实施例中,向各键130~137分配第一层指令和第二层指令。因此可减少键的个数。
图18表示在图17中操作与“View Photos”对应的键130时的显示装置11。存储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内容显示在LCD部11B中。功能显示区域142显示“Media”。键输入显示区域141中没有任何显示。内容显示区域140横向扩展。可较大地显示图像数据。内容显示区域140显示存储卡中存储的多个图像数据中的一个图像数据。当操作键10B(参照图9)中含有的导向键被操作时,其他的图像数据显示在内容显示区域140中。并且,当停止键被操作时,图像数据的显示结束。
图19(a)表示在图15中操作了与“COPY”对应的键131时的显示装置11。复印功能是将由扫描装置3扫描的图像通过记录装置2打印的功能。在图19(a)的状态下,也存在内容显示区域140和键输入显示区域141。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具有与各键130~137对应的子区域150~157。各子区域150~157显示可通过操作键130~137输入的第二层指令。
复印功能的第二层指令有9种,比8个键130~137多。因此,控制部100(参照图14)将多个指令的一部分显示在图19(a)的子区域150~154中,并且将这些指令分配给各个键130~134。并且,控制部100将剩下的指令显示在图19(b)的子区域150~153中,并且将这些指令分配到各键130~133。图19(a)和图19(b)的子区域155、156显示用于切换二个画面的“next”和“back”。这些指令对应于键135、136。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个键分配同一层的多个指令。因此可减少键的个数。
在图19(a)或图19(b)中操作键130~134的任意一个时,从控制部100输出预定的代码信号。执行和输出的代码信号对应的控制。通过操作键10B(参照图9)中含有的导向键,决定任意一个设定。并且,通过操作键10C(参照图9)中含有的拨号键,输入复印张数。输入的复印张数显示在复印张数显示区域143中。当操作键10B(参照图9)中含有的开始键被操作时,通过记录装置2和扫描装置3执行复印。
图20表示在图15中操作与“FAX”对应的键132时的显示装置11。传真功能是将通过扫描装置3扫描的图像作为传真数据利用电话线路输出的功能、以及将通过电话线路输入的传真数据通过记录装置2打印的功能。在图20的状态下,也存在内容显示区域140和键输入显示区域141。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具有与各键130~137对应的子区域150~157。各子区域150~157显示可通过操作各键130~137输入的第二层指令。此外,子区域155、156显示用于切换二个画面的“next”和“back”。这些指令与键135、136对应。通过操作键135、136,可切换与键130~134对应的第二层指令的内容。
在图20中操作键130~134的任意一个时,从控制部100输出预定的代码信号。执行与输出的代码信号对应的控制。通过操作键10B(参照图9)中含有的导向键,决定任意一个设定。传真号码通过操作键10C(参照图9)中含有的拨号键而可输入。输入的号码显示在传真号码显示区域144中。键10B中含有的开始键被操作时,通过扫描装置3执行传真发送。
图21(a)表示在图15中操作与“SCAN”对应的键133时的显示装置11。扫描功能是通过扫描装置3扫描图像、并将扫描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储到插槽8中收容的存储卡等中的功能。在图21(a)的状态下,也存在内容显示区域140和键输入显示区域141。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具有与各键130~137对应的子区域150~157。各子区域150~157显示可通过操作键130~137输入的第二层指令。
图21(b)表示在图21(a)中操作与“Card”对应的键130时的显示装置11。由扫描装置3扫描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储在插槽8中收容的存储卡中。功能显示区域142显示“SCAN”。
内容显示区域140显示操作了“Card”后可输入的各种设定及现在的设定状况。具体而言,内容显示区域140显示“Resolution”、“FileType”及“File Name”。在图21(b)中,当操作键130~132的任意一个时,从控制部100输出预定的代码信号。执行与输出的代码信号对应的控制。通过操作操作键10B(参照图9)中含有的导向键、操作键10C中含有的拨号键,决定任意一个设定。当操作操作键10C中含有的开始键时,通过扫描装置3执行扫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操作键130~137可输入的指令的内容显示在键输入显示区域141中。用户通过察看键输入显示区域141,可识别与各键130~137对应的指令的内容。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对一个键分配多个指令。因此可减少键的个数。可减小用于配置各个键130~137和显示装置11的空间。
也可对各键130~137分别附加不同的颜色(绿色、橙色、红色等)。这种情况下,键输入显示区域141的各子区域150~157可显示和对应的键130~137相同的颜色。这样一来,用户易于理解键130~137和子区域150~157的对应关系。
各键130~137可由透光材料和LED构成。这种情况下,可点亮各键130~137。控制部100(参照图14)可以仅使可输入指令的键130~137点亮。例如在图15中,未对键134~137分配指令。这种情况下,使键134~137熄灭,并使键130~133点亮。这样一来,用户易于理解可输入指令的键130~133。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装置1具有介质功能、复印功能、传真功能和扫描功能四种功能。但也可以不实现所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扫描装置3采用CIS67。并且无论显示装置11位于哪个位置,显示装置11的上端11C都低于覆盖部件7的上端131,显示装置11的下端11D都高于扫描装置壳体5的下端129。上述实施例的技术通过利用CIS67并对显示装置11的配置进行研究,实现了高度低的扫描装置3。
并且,CIS67与CCD相比,扫描方向(图1等的X方向)的长度较小。因此可减小扫描装置壳体5在X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扫描装置壳体5的X方向的长度大致等于压印平板玻璃60的X方向的长度。当利用CIS67时,可使多功能装置1的平面尺寸小型化。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1对俯视图内的布置也进行了研究。图22表示多功能装置1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
送纸盘20具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打印装置30(喷墨头31A、托架31B等)与送纸盘20重叠。压印平板玻璃60具有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送纸盘20和压印平板玻璃60部分重叠。压印平板玻璃60和显示装置11未重叠。记录装置壳体16(送纸盘20)越过压印平板玻璃60突出至多功能装置1的前面侧。图22表示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11。显示装置11大致全部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16的前端16A和压印平板玻璃60的前端60A之间。显示装置11在Y方向的长度大致等于记录装置壳体16的前端16A和压印平板玻璃60的前端60A之间的长度。
压印平板玻璃60和多个键10不重叠。所有的键10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16的前端16A和压印平板玻璃60的前端60A之间。显示装置11和多个键10配置在压印平板玻璃60的右端60B和左端60B之间。配置了显示装置11和多个键10的区域的X方向长度大致等于压印平板玻璃60的X方向长度。
送纸盘20的长边方向和压印平板玻璃60的长边方向正交。因此可使多功能装置1构成为近似正方形的平面形状。如图22所示,多功能装置1在俯视图内大致具有正方形。多功能装置1的尺寸为W373×D374×H165(mm)。W是X方向的长度。D是Y方向的长度。H是Z方向(参照图1)的长度。这里,压印平板玻璃60在X方向上的长度为334mm。而通过采用CIS67,使得多功能装置1在X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等于压印平板玻璃60在X方向上的长度。
由于多功能装置1在俯视图内具有大致正方形状,因此包装多功能装置1的箱体也在俯视图内具有大致正方形状。例如,JISZ1618、ISO0668所规定的集装箱的尺寸为L5867×W2330×H2350(mm),或L11998×W2330×H2350(mm)。即,集装箱的W-H面(由宽度和高度所定义的面)具有大致正方形状。因此如果使多功能装置1的W-D面(由宽度和深度所定义的面)和集装箱的W-H面一致,则可将多个多功能装置1高效地装入集装箱。此外,多功能装置1的X方向的长度(W)和Y方向的长度(D)的比优选为1∶1~1.1∶1的范围。如果在该范围内,可高效地将多功能装置1装入集装箱中。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1采用了具有近似正方形的平面形状的装置。并且在本技术中,在记录装置2的上方、且比扫描装置3靠近正面侧设置空间,在该空间中配置操作面板9。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实现紧凑的多功能装置1。

Claims (28)

1.一种图像扫描装置,具有:
透明板,载置具有要扫描的图像的图像介质;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配置在透明板的下方,并且扫描载置在透明板上的图像介质的图像;
扫描装置壳体,收容透明板和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覆盖部件,覆盖透明板的上表面;
显示装置,可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变换位置,
其中,在显示装置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变换位置的过程中,显示装置的上端均低于覆盖部件的上端,显示装置的下端均高于扫描装置壳体的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在显示装置位于横卧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实质上相对于水平面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在显示装置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实质上相对于垂直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低于透明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在显示装置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下,显示装置的一部分低于透明板,显示装置的其他部分高于透明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
显示装置具有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
显示装置可绕摆动轴在横卧位置和立起位置之间摆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覆盖部件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原稿输送装置自动地沿着接触式图像传感器输送载放在盖部件上的图像介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有多个操作键,
配置操作键的区域和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扫描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可显示对应于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10.一种多功能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所述的任意一个图像扫描装置、以及可向打印介质打印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图像扫描装置配置在图像记录装置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
透明板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具有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为了扫描载置在透明板上的图像介质的图像,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图像记录装置具有:可收容打印介质的介质壳体,上述打印介质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具有前后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输送装置,将介质壳体中收容的打印介质在前后方向上输送,并且将打印介质排出到多功能装置的正面侧;打印装置,在通过输送装置输送打印介质期间将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和记录装置壳体,收容介质壳体、输送装置及打印装置,
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
(1)介质壳体和打印装置至少部分重叠;
(2)介质壳体和透明板至少部分重叠;
(3)透明板和显示装置不重叠;
(4)记录装置壳体超出透明板而向多功能装置的正面侧突出;
(5)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透明板所能载放的图像介质的最大尺寸大致等于介质壳体所能收容的打印介质的最大尺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
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多功能装置的外轮廓线大致呈正方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
对于多功能装置而言,其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前后方向的尺寸之比大于或等于1∶1且小于或等于1.1∶1。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
输送装置将介质壳体中收容的打印介质从正面侧输送到背面侧,然后使打印介质反转,然后再使打印介质从背面侧输送到正面侧,然后再排出打印介质。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输送装置配置在介质壳体的前端和介质壳体的后端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扫描装置壳体的背面和记录装置壳体的背面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这些背面形成多功能装置的后端。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的至少一半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大致全部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横卧位置的显示装置的长度大致等于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的长度。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
具有可收容存储装置的插槽,其中,
显示装置可根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像数据而显示相应的图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图像记录装置可将根据图像数据而显示的图像打印到打印介质上。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
图像扫描装置进一步具有多个操作键,
各操作键配置在图像记录装置的上方,
在多功能装置的俯视图中,透明板和操作键群不重叠,并且操作键群配置在记录装置壳体的前端和透明板的前端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了显示装置和操作键群的区域的长度大致小于或等于透明板的长度。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操作键群中的至少两个操作键沿着显示装置的右边排列着,并且,
操作键群中的至少两个操作键沿着显示装置的左边排列着。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在各操作键的临近区域上显示各操作键所能输入的命令的内容。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透明板所能载放的图像介质的最大尺寸大致等于介质壳体所能收容的打印介质的最大尺寸。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中,打印介质的最大尺寸和图像介质的最大尺寸大致为8.5英寸×297mm,这里,8.5英寸为信纸用打印介质的宽度,297mm为A4打印介质的长度。
CNB2006101075744A 2005-07-26 2006-07-26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46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6242 2005-07-26
JP2005216242A JP2007036605A (ja) 2005-07-26 2005-07-26 多機能装置
JP2005216448 2006-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541A true CN1921541A (zh) 2007-02-28
CN100444608C CN100444608C (zh) 2008-12-17

Family

ID=3777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757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4608C (zh) 2005-07-26 2006-07-26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036605A (zh)
CN (1) CN100444608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6569B2 (en) 2007-04-16 2011-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planer top cover and operation panel
US9402008B2 (en) 2014-03-10 2016-07-26 Avision Inc. Multi-mode scanner
TWI574543B (zh) * 2014-10-17 2017-03-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掃描裝置
CN106973183A (zh) * 2015-10-20 2017-07-2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84507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97629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2264B2 (ja) 2007-10-22 2012-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4125369A (zh) * 2014-06-16 2014-10-29 常州市武进金阳光电子有限公司 扫描仪
JP6805498B2 (ja) 2016-01-29 2020-1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4322B2 (ja) * 1995-04-07 2005-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処理装置
JP3432172B2 (ja) * 1998-06-16 2003-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248A (ja) * 2001-06-19 2003-03-14 Canon Inc 分離操作部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US7099618B2 (en) * 2002-10-01 2006-08-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per discharge tray
US7417751B2 (en) * 2003-08-12 2008-08-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canning to storage medium using scanning device
JP2005124074A (ja) * 2003-10-20 2005-05-12 Canon Inc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2686236Y (zh) * 2004-03-17 2005-03-16 深圳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证件扫描仪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6569B2 (en) 2007-04-16 2011-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planer top cover and operation panel
CN103561191A (zh) * 2007-04-16 2014-0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US9402008B2 (en) 2014-03-10 2016-07-26 Avision Inc. Multi-mode scanner
TWI574543B (zh) * 2014-10-17 2017-03-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掃描裝置
CN106973183A (zh) * 2015-10-20 2017-07-2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73183B (zh) * 2015-10-20 2019-08-0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84507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845070B (zh) * 2019-04-24 2022-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976290A (zh) * 2019-05-21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4608C (zh) 2008-12-17
JP2007036605A (ja) 200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1541A (zh) 图像扫描装置及多功能装置
US7881652B2 (en) Modular printer and scanner ADF duplexer feedpath including second tray
CN1855983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781708A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30420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70024924A1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
US7561823B2 (en) Short passive duplex unit and method of use
CN1865012A (zh) 狭带盒及狭带打印机装置
CN1855984A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554181A (zh) 复合打印机及扫描图像复制方法
JP200720866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760731B2 (en) Document scanner, an associated method of operating a document scanner, and an associated program storage device
CN1990242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CN1812465A (zh) 具有支承构件的图像读取装置
US20070102873A1 (en) Apparatus for varying pressure roll nip force
US20080001343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36542B2 (en) Duplexing ADF using a paperpath shorter than the length of paper to be duplexed
WO2009108270A1 (en) Scanning system with real-time display unit
US20060280534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reating a duplex scan using a single pass ADF
CN1235091A (zh) 打印图像制作方法、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941832A (zh) 文件或片材进给器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EP2515520B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703662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多機能装置
US20070074113A1 (en) Multi fun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