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936A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936A
CN103516936A CN201310252882.6A CN201310252882A CN103516936A CN 103516936 A CN103516936 A CN 103516936A CN 201310252882 A CN201310252882 A CN 201310252882A CN 103516936 A CN103516936 A CN 103516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panel
region
original copy
original document
image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2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6936B (zh
Inventor
岛津雅光
宫本真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16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6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6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part of the apparatus being used in common for reading and reprodu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61Details relating to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e.g. transparent plat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7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part of a loop, e.g. using a return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72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with refeeding for double-sided scanning, e.g. using one scanning head for both sides of a sheet
    • H04N1/00575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 H04N1/0058Inverting the sheet prior to refeeding using at least one dead-end path, e.g. using a sheet eject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6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capable of performing non-simultaneous scanning at more than one scann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9Movement of the main 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能缩小无用空间而有助于装置整体小型化。图像读取装置具备透明板(11),其具有载置原稿(P)的载置区域和与由输送装置(20)输送原稿(P)的输送位置对应的输送区域;以及CIS(13),其透过透明板(11)读取原稿(P)的图像。输送装置具有(20)反转路径(23A),利用该反转路径以在从透明板的输送区域观察时成为与载置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使原稿(P)的正反面反转的方式对原稿进行输送。CIS13在透明板的另一面侧、在与透明板的载置区域对应的第一读取区域(RC)、与透明板的输送区域对应的第二读取区域(RD)、以及设定于输送装置的反转路径的下方的待机位置(A)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部设置成移动自如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与该图像读取装置组合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与这种图像读取装置组合的记录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复合机。该复合机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在一面侧能够载置原稿的透明板,并具有一边在该透明板的另一面侧沿与透明板平行的方向移动一边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部。而且,相对于该图像读取装置,以覆盖该透明板的一面侧整体的方式重叠有原稿输送装置。
原稿输送装置能够在以覆盖透明板上面的方式重叠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关闭位置、与在透明板上敞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移位,且在位于关闭位置时,使原稿从送纸部在透明板的一部分区域上经过而后输送至排纸部。此外,该情况下的透明板的一部分区域是使由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在其输送中途朝读取部侧露出的露出区域。另外,在原稿输送装置位于打开位置时,使用者将原稿载置于该透明板上、或者从该透明板上拿走原稿。
而且,在读取部读取载置于透明板上的原稿时,读取部一边移动一边透过透明板从载置于透明板上的原稿读取图像。此外,此时,读取部一边在透明板的与原稿的载置区域对应的第一读取区域移动一边从原稿读取图像。另外,对于读取部而言,在原稿输送装置位于关闭位置并且读取被输送的原稿时,在停止于与作为透明板的一部分区域的露出区域对应的第二读取区域的状态下,从在由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的中途通过露出区域上的原稿读取图像。
即,读取部通过在透明板的另一面侧在第一读取区域与第二读取区域的任意区域移动,从而从位于透明板的一面侧的原稿读取图像。另外,在停止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动作时,读取部在规定的待机位置进行规定的待机动作。该情况下的待机位置存在于第一读取区域与第二读取区域之间的区域(待机位置设定区域)。
此外,对于在原稿输送装置中使原稿从送纸部在作为透明板的一部分区域的露出区域上通过而后输送至排纸部的输送路而言,在将原稿从送纸部输送至排纸部的过程中使原稿的正反面反转。因此,输送路在其路径中途具有侧面观察时截面呈U字形状的反转路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1481号公报
然而,在透明板的一面侧,反转路径的位置与透明板中的露出区域、原稿的载置区域、以及读取部的待机位置设定区域的任一区域的上方的位置均不同。即,读取部不能移动至图像读取装置的反转路径的下方区域。因此,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反转路径的下方区域成为无用空间。
此外,这样的实际情况并不局限于上述复合机,在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读取部设置成移动自如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与该图像读取装置组合的记录装置中也是共通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小无用空间而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与该图像读取装置组合的记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透明板,该透明板在一面侧具有能够载置原稿的载置区域;读取部,该读取部从上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透过上述透明板读取上述原稿的图像;以及原稿输送装置,该原稿输送装置能够在以覆盖上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方式重叠于上述透明板上的关闭位置、与敞开上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且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以使上述原稿在上述透明板中的从上述载置区域分离的一部分区域上经过的方式对上述原稿进行输送,上述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反转路径,利用该反转路径以在从上述透明板的上述一部分区域观察时成为与上述载置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使上述原稿的正反面反转的方式对上述原稿进行输送,上述读取部在上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且在与上述透明板的上述载置区域对应的第一读取区域、与上述透明板的上述一部分区域对应的第二读取区域、以及设定于上述原稿输送装置的上述反转路径的下方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将透明板的另一面侧的、以往成为无用空间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反转路径的下方的区域作为读取部执行待机动作的待机位置来加以利用。因此,能够缩小无用空间而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透明板,该透明板在一面侧具有能够载置原稿的载置区域;读取部,该读取部从上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透过上述透明板读取上述原稿的图像;以及原稿输送装置,该原稿输送装置能够在以覆盖上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方式重叠于上述透明板上的关闭位置、与敞开上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且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以使上述原稿在上述透明板中的从上述载置区域分离的一部分区域上经过的方式对上述原稿进行输送,上述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反转路径,利用该反转路径以在从上述透明板的上述一部分区域观察时成为与上述载置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使上述原稿的正反面反转的方式对上述原稿进行输送,在上述另一面侧设置有作为上述原稿的检测基准的白基准,上述白基准设定于上述原稿输送装置的上述反转路径的下方。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白基准设定于以往成为无用空间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反转路径的下方的区域,因此能够缩小无用空间而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上述白基准设定于在上述原稿输送装置的上述反转路径的下方设定的待机位置的上方。
根据上述发明,白基准设定于在以往成为无用空间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反转路径的下方设定的待机位置的上方。因此,能够缩小无用空间而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第一读取区域以及上述第二读取区域是连续的空间。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缩小了在第一读取区域以及第二读取区域之间产生的无用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第一读取区域以及上述第二读取区域形成于一张上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将如下构造简单化,即,该构造为将用于读取部在第一读取区域读取原稿的透明板、与用于读取部在第二读取区域读取原稿的透明板安装于原稿读取装置的构造。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上述一部分区域设定成,与由上述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的上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比上述载置区域的与上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宽。
根据上述发明,在一部分区域中能够读取比载置区域宽的范围,例如即使在由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的原稿被倾斜地输送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读取到原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为止。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上述透明板的缘部分固定,且至少在与上述一部分区域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相邻的两边成直角的角部,上述原稿配置成与夹着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角部而相邻的两边接触。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能够将使透明板中的原稿的载置区域的端部与读取开始位置一致的部件、以及将透明板固定于图像读取装置的部件共通化,因此能够通过减少部件个数而进一步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和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
根据该发明,能够在记录装置中得到与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2是在将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原稿输送装置形成为敞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原稿读取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5是对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示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的动作并且用包含图1中的5-5线的平面剖切的情况下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情况下,它们分别表示在各图中以箭头表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复合机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记录装置)2,其具有记录头等的记录部,该记录部通过喷射墨水而在作为介质的一个例子的打印纸张上进行印字以及印画;以及图像读取装置3,其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2上,并从原稿P读取图像。另外,图像读取装置3作为该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部分具备:原稿读取装置10,其在内部收纳用于读取图像的各种设备;以及原稿输送装置(以下也称为“输送装置”)20,其配置于原稿读取装置10上,并将原稿P输送至原稿读取装置10的规定位置。此外,图像形成装置2能够对利用图像读取装置3读取到的图像进行打印处理(记录处理)。
输送装置20具备:供纸托盘21,由原稿读取装置10读取图像之前的原稿P载置于该供纸托盘21;以及排纸托盘22,由原稿读取装置10读取图像之后的原稿P被排出至该排纸托盘22。
如图2所示,原稿读取装置10与输送装置20各自的左侧缘部经由铰链30连结为转动自如。因此,通过用户抬起输送装置20的右侧缘部,该输送装置20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移位至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
原稿读取装置10具备载置原稿P的透明板11、以及固定透明板11的框部件12。透明板11形成为长方形,并从下侧安装于四方形环状的框部件12。透明板11被划分为载置原稿P的载置区域RA、以及与输送装置20输送原稿P的输送位置对应的输送区域(一部分区域)RB。此外,框部件12设置于原稿读取装置10的上侧。
输送装置20具备:输送路23(参照图5),利用该输送路23将原稿P从供纸托盘21输送至排纸托盘22;开口部24,其用于使通过输送路23的原稿P朝原稿读取装置10侧露出;透明的覆盖部件25,其覆盖开口部24;以及压板26,其按压被载置于透明板11的原稿P。
开口部24形成为如下的长方形,即、在将输送装置20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在透明板11上从框部材12的后侧的内缘朝向前方具有规定的长度,且具有与框部件12的左右各内缘的间隔大致相同的宽度。对于输送区域RB而言,在将输送装置20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其作为在透明板11上与开口部24对应的区域而被设定于透明板11上。
压板26形成为如下的长方形,即、在将输送装置20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在透明板11上具有从框部材12的前侧的内缘朝向后方至距离与开口部24对应的区域具有规定的间隔的位置的长度,且具有与框部件12的左右的各内缘的间隔相同的宽度。载置区域RA作为能够在被框部件12的相邻两边、亦即前内缘以及右内缘的各内缘规定的位置载置多种规定尺寸的原稿P的区域而被设定于透明板11上。载置区域RA被设定成与输送区域RB连续的区域。即,在透明板11上,载置区域RA与输送区域RB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没有配置作为框部件12的一部分的分隔部的连续的空间。
如图3所示,输送区域RB形成为,其左右方向(CIS13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比载置区域R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即,在输送区域RB能够读取比在载置区域RA宽的范围。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在由输送装置20输送的原稿P被倾斜地输送的情况下,该原稿P的读取图像也被可靠地读取至宽度方向的端部。此外,由于原稿P的倾斜而引起的读取图像的倾斜能够通过公知的图像处理技术来修正。在这样将输送区域R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载置区域R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的情况下,与此相伴,CIS13、输送路23的开口部24以及透明的覆盖部件2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同样也需要设定成较宽。
接下来,参照图4对原稿读取装置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中,省略图示透明板11以及输送装置20。
如图4所示,原稿读取装置10在内部具备隔着透明板11从原稿P读取图像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13(以下也称为“CIS13”)、在移动CIS13时驱动的驱动带14、以及对CIS13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15。另外,在原稿读取装置10内的供CIS13移动的空间区域内配设有柔性扁平缆线16(以下也称为“FFC16”),利用该柔性扁平缆线16将CIS13与配置于原稿读取装置10内的控制装置(处理部)17连接。
CIS13具有与透明板1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在原稿读取装置10的底部具备导轨15,该导轨15沿前后方向延伸。驱动带14卷挂于沿原稿读取装置10的前后方向设置于前方以及后方的带轮(省略图示)。原稿读取装置10的后侧的带轮与马达(省略图示)连结。驱动带14的位于两个带轮之间的部分固定于CIS13。驱动带14被马达驱动,从而使CIS13沿前后方向移动。
FFC16通过将多根导线呈并列状包覆而形成为平坦的带形状。FFC16作为多根导线包含传送由CIS13读取的表示原稿P的图像的数据的信号线、以及将CIS13接地的接地线。FFC16将表示原稿P的图像的数据从CIS13传送至处理该数据的控制装置17。此外,FFC16的从长度方向的中途至另一端侧具有弯曲为U字形状的部分,从而能够以变形自如的方式收纳于原稿读取装置10。
另外,此时,将FFC16的至少该变形自如的可动部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成FFC16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成为相对于透明板11大致垂直的方向。在将FFC16配置成相对于透明板11水平的情况下,FFC16特别是在弯曲为U字形状的部分与透明板11抵接,从而担心透明板受到污染或者FFC16磨损,但若垂直地进行配置,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担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中,由于将输送区域R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载置区域R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因此难以像现有的复合机那样通过输送区域RB侧的角部对原稿进行定位。因此,以输送区域RB侧的相反侧、具体而言以透明板11的载置区域RA上的框部件12的前侧以及右侧的交点作为原点OP,将原稿P载置于与内缘接触的位置来进行定位。这样,CIS13一边从读取开始位置C朝读取结束位置D移动一边读取原稿P。在该情况下,为了从以往的相反侧读取,虽然能够重新作成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专用的CIS13,但若重新作成,则存在该部分成本提高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CIS13能够留用以往的CIS13来从相反侧读取。若是以往的结构,则图4所示的CIS13在左右方向相反方向地配置,FFC16的一端在CIS13的左端与收纳于CIS13的内部的传感器基板连接。另一方面,FFC16的另一端侧从形成于原稿读取装置10的后侧左端部的开口(省略图示)引入至原稿读取装置10内,并与位于原稿读取装置10内的控制装置17连接。
但是,如图4所示,相对于以往在左右方向相反方向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CIS13。这是由于取决于CIS13的读取方向的缘故。因此,对于FFC16,在安装成自其长度方向的中途起一端侧相对于CIS13的前面侧从CIS13的左端部延伸至右端部的状态下,这一端与收纳于CIS13的内部的传感器基板连接。而且,FFC16的另一端侧从在原稿读取装置10的后侧左端部形成的开口引入至原稿读取装置10内,并与位于原稿读取装置10内的控制装置17连接。
若采用控制装置17配置于复合机1的右侧的结构,则这样就不需要将FFC16安装成相对于CIS13的前面侧从CIS13的左端部延伸至右端部,只要在CIS13的右端部与收纳于CIS13的内部的传感器基板连接即可。但是,在复合机1的右侧配置有操作面板、显示面板、纸盒、打印完毕的打印介质的排出部等,难以配置控制装置17。因此,控制装置17配置于复合机1的左侧,从而FFC16安装成相对于CIS13的前面侧从CIS13的左端部延伸至右端部。
参照图5对输送装置2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排纸托盘22设置于供纸托盘21的下方。因此,输送路23包含截面呈U字形状的反转路径23A。开口部24位于反转路径23A的末端部分。
接下来,参照图5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3以及图像形成装置2的作用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5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3停止读取动作时,在原稿读取装置10的内部,CIS13在设定于反转路径23A的下方的待机位置A执行规定的待机动作。在该待机位置A的上侧配置有白基准板(省略图示),该白基准板取得用于修正因精度误差等而引起的CIS13的输出数据的不均等的数据。因此,在CIS13进行读取动作之前,在待机位置能够迅速地取得修正数据。
而且,在输送装置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将原稿P载置于供纸托盘21之后,若用户执行开始读取原稿P的操作,则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CIS13从待机位置A移动至与输送区域RB对应的第二读取区域RD内的读取位置B。
在CIS13移动至读取位置B之后,输送装置20通过输送路23将载置于供纸托盘21的原稿P一张一张地输送至排纸托盘22。CIS13隔着覆盖部件25以及透明板11读取在通过输送路23的过程中在开口部24露出的原稿P。输送装置20将载置于供纸托盘21的原稿P全部排出至排纸托盘22。若输送装置20对原稿P的输送结束,则CIS13从读取位置B返回至待机位置A。
另一方面,在使输送装置20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将原稿P载置于透明板11上。在透明板11的载置区域RA上,将原稿P载置于与框部件12的前侧以及右侧的内缘接触的位置。在将原稿P载置于透明板11之后,将输送装置20移动至关闭位置,从而原稿P被压板26按压。
在输送装置20移动至关闭位置之后,若用户执行开始读取原稿P的操作,则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CIS13移动至与框部件12的前侧的内缘和原稿P接触的接触位置对应的第一读取区域RC内的读取开始位置C。然后,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CIS13一边从该读取开始位置C移动至在前方距离与开口部24对应的读取位置B具有规定的间隔的第一读取区域RC内的读取结束位置D一边读取原稿P。若结束载置于透明板11上的原稿P的读取,则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CIS13从读取结束位置D返回至待机位置A。
如以上所述,当CIS13在停止于读取位置B的状态下从由输送装置20输送的原稿P读取图像的情况下、以及当从读取开始位置C移动至读取结束位置D的过程中从载置于透明板11上的原稿P读取图像的情况下,在任意情况下,都经由FFC16将图像的数据传送至控制装置17。于是,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执行与该被传送的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打印。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3以及图像形成装置2,起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使用以往成为无用空间的原稿读取装置10的反转路径23A的下方的区域作为CIS13的待机位置A,因此能够缩小无用空间而有助于图像读取装置3的小型化。
(2)由于载置区域RA以及输送区域RB在透明板11上连续地设定,因此通过缩小在这些区域间产生的无用空间,从而能够有助于图像读取装置3的小型化。
(3)由于载置区域RA以及输送区域RB形成于一张透明板11上,因此同将与这些区域对应的透明板独立地安装于原稿读取装置10的构造比较,能够将其构造简单化。
(4)由于使用框部件12的前内缘以及右内缘的各内缘作为规定原稿P的载置位置的部件,因此能够使载置区域RA中的规定原稿P的载置位置的部件、与将透明板11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10的部件共通化,并能够通过减少部件个数而有助于原稿读取装置10的小型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的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载置区域RA以及输送区域RB也可以构成为在透明板11上不连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载置区域RA以及输送区域RB也可以分别形成于不同的透明板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规定原稿P的载置位置的部件只要是框部件12的前内缘以及左内缘等构成邻接的两个内缘的部件,则可以是任意部件。
即,也可以将透明板11的载置区域RA上的框部件12的前侧以及左侧的交点作为原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读取装置3也可以是不与图像形成装置2组合使用而单独使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送区域RB也可以形成为,其左右方向(CIS13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与载置区域R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喷射或者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流体(包括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者混合功能材料的粒子而成的液状体、凝胶那样的流状体、作为流体流动而能够喷射的固体)来进行记录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射以扩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波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体来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的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喷射以调色剂等的粉体(粉粒体)为例的固体的粉粒体喷射装置(例如喷射调色剂式记录装置)。而且,能够在上述任一种流体喷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流体”是指不包含仅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概念,流体例如包含液体(包含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粉粒体(包含粒体、粉体)等。
附图标记说明:
2…图像形成装置(记录装置);3…图像读取装置;11…透明板;12…框部件(固定部件);13…作为读取部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20…输送装置(原稿输送装置);23A…反转路径;A…待机位置;P…原稿;RA…载置区域;RB…输送区域(一部分区域);RC…第一读取区域;RD…第二读取区域。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透明板,该透明板在一面侧具有能够载置原稿的载置区域;
读取部,该读取部从所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透过所述透明板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以及
原稿输送装置,该原稿输送装置能够在以覆盖所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方式重叠于所述透明板上的关闭位置、与敞开所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且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以使所述原稿在所述透明板中的从所述载置区域分离的一部分区域上经过的方式对所述原稿进行输送,
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反转路径,利用该反转路径以在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一部分区域观察时成为与所述载置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使所述原稿的正反面反转的方式对所述原稿进行输送,
所述读取部在所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在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载置区域对应的第一读取区域、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一部分区域对应的第二读取区域、以及设定于所述原稿输送装置的所述反转路径的下方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透明板,该透明板在一面侧具有能够载置原稿的载置区域;
读取部,该读取部从所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透过所述透明板读取所述原稿的图像;以及
原稿输送装置,该原稿输送装置能够在以覆盖所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方式重叠于所述透明板上的关闭位置、与敞开所述透明板的一面侧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且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以使所述原稿在所述透明板中的从所述载置区域分离的一部分区域上经过的方式对所述原稿进行输送,
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反转路径,利用该反转路径以在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一部分区域观察时成为与所述载置区域相反侧的位置使所述原稿的正反面反转的方式对所述原稿进行输送,
在所述另一面侧设置有作为所述原稿的检测基准的白基准,
所述白基准设定于所述原稿输送装置的所述反转路径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基准设定于在所述原稿输送装置的所述反转路径的下方设定的待机位置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读取区域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区域是连续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读取区域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区域形成于一张所述透明板的另一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部分区域设定成,与由所述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比所述载置区域的与所述原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所述透明板的缘部分固定,且至少在与所述一部分区域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相邻的两边成直角的角部,所述原稿配置成与夹着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角部而相邻的两边接触。
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部、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310252882.6A 2012-06-25 2013-06-24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516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2247 2012-06-25
JP2012142247A JP6089465B2 (ja) 2012-06-25 2012-06-25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936A true CN103516936A (zh) 2014-01-15
CN103516936B CN10351693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77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2882.6A Active CN103516936B (zh) 2012-06-25 2013-06-24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67125B2 (zh)
JP (1) JP6089465B2 (zh)
CN (1) CN1035169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280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1184507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3680A1 (de) * 2011-08-12 2013-02-21 Ev Group E. Thallner Gmbh Aufnahmeein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strukturierten wafers
JP6766787B2 (ja) * 2017-09-13 2020-10-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25007B2 (ja) 2018-09-19 2022-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3743A1 (en) * 2003-07-02 2005-02-03 Shuhji Fujii Sheet feeder,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96082C (zh) * 2004-07-27 2008-06-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01248658A (zh) * 2005-12-27 2008-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设在鼓状件表面的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US20090073507A1 (en) * 2007-09-18 200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document read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5108A (ja) 2000-02-29 2001-09-07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9120A (ja) * 2002-01-28 2003-07-3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328154A (ja) 2003-04-22 2004-11-18 Sharp Corp 原稿読取り装置及び原稿読取り方法
JP4457976B2 (ja) 2004-07-27 2010-04-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US8149473B2 (en) 2005-12-27 2012-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7259129A (ja) * 2006-03-23 2007-10-04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129247A (ja) 2006-11-20 2008-06-05 Ricoh Co Ltd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8484B2 (ja) * 2008-08-06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558687B2 (ja) * 2008-09-24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702422B2 (ja) * 2008-09-30 2011-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66533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照明光学系、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3743A1 (en) * 2003-07-02 2005-02-03 Shuhji Fujii Sheet feeder,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96082C (zh) * 2004-07-27 2008-06-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01248658A (zh) * 2005-12-27 2008-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设在鼓状件表面的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US20090073507A1 (en) * 2007-09-18 200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document reading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280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04869280B (zh) * 2014-02-21 2018-09-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1184507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845070B (zh) * 2019-04-24 2022-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42881A1 (en) 2013-12-26
US9167125B2 (en) 2015-10-20
CN103516936B (zh) 2016-01-20
JP2014007591A (ja) 2014-01-16
JP6089465B2 (ja)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6936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JP6773196B2 (ja) 媒体搬送ユニット、記録装置
CN102205729B (zh) 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857670B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9315031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5199264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236832B2 (ja) 記録装置
CN10827489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20210029262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43369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85766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4070842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9085425B2 (en)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JP2014198438A (ja) 記録装置
CN105774254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49371A (zh) 记录装置
CN104275933B (zh) 记录装置
CN104136222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991462B2 (ja) 記録装置
JP2013043776A (ja) 記録装置
JP6738039B2 (ja) 記録装置
JP6330355B2 (ja) 記録装置
JP5488439B2 (ja) 記録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36208A (zh) 复合装置
JP7056056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増設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