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7242A - 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7242A
CN111137242A CN201910991988.5A CN201910991988A CN111137242A CN 111137242 A CN111137242 A CN 111137242A CN 201910991988 A CN201910991988 A CN 201910991988A CN 111137242 A CN111137242 A CN 111137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hamber
main chamber
curtain airbag
airba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19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7242B (zh
Inventor
古村崇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37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7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72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2Tear s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24Inner walls cr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e.g. communicating with 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021/2612Gas guiding means, e.g.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状态下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设于连通部的控制阀在前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从前主腔向后延迟腔的供给。另一方面,在前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解除对气体从前主腔向后延迟腔的供给的限制。

Description

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0-14352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与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相关的发明。该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与供给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连通部连接的主腔及设于连通部内的止回阀。该止回阀限制气体从主腔向充气机的流动。因此,在主腔对乘员的头部进行限制时,能够防止主腔内的气体向充气机侧逆流,将主腔的内压维持为设计的那样。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乘员限制性能,可想到使窗帘气囊大型化,但是当窗帘气囊大型化时,窗帘气囊的内压难以在短时间内上升。尤其,窗帘气囊不仅有乘员头部的初期限制所需要的主腔,还一体地构成有延迟腔等碰撞后期所需要的区域。因此,当使窗帘气囊大型化时,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状态下气体也向延迟腔等流动,由此主腔的内压难以上升,有可能影响乘员头部的限制性能。因此,日本特开2010-143528号公报公开的技术在这一点上有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获得一种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状态下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第一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主腔,在车辆碰撞时充气机进行工作而向上述主腔的内部供给气体,从而上述主腔从顶棚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延迟腔,设于上述主腔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且通过从上述主腔经由连通部而供给的上述气体而膨胀展开;及气流控制部,设于上述连通部,并且在上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上述气体从上述主腔向上述延迟腔的供给,在上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解除对上述气体从上述主腔向上述延迟腔的供给的限制。
根据第一方案,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主腔、延迟腔及气流控制部。在车辆碰撞时充气机进行工作而向主腔的内部供给气体,从而使主腔从顶棚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延迟腔设于主腔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且通过从主腔经由连通部所供给的气体而膨胀展开。气流控制部设于连通部,并且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的供给。另一方面,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解除对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的供给的限制。因此,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的供给,因此气体停留在主腔内,能够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因此,能够通过主腔有效地限制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需要限制的乘员的头部。另外,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从主腔向延迟腔供给气体,因此能够将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的乘员限制之际不需要的延迟腔也包括在内地使窗帘气囊整体膨胀展开。
第二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气流控制部由控制阀构成,上述控制阀通过在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上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时破裂的撕裂缝来缝制供上述气体流动的流路的一部分而成。
根据第二方案,气流控制部由控制阀构成。该控制阀通过在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时破裂的撕裂缝来缝制供气体流动的流路的一部分而成。因此,在膨胀展开初期时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向主腔填充,在膨胀展开后期时撕裂缝破裂而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流动。因此,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时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另外,能够通过变更撕裂缝的线强度和缝制长度,来调整撕裂缝的破裂定时,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主腔与延迟腔的膨胀时间差。
第三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控制阀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对在侧视下以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布材,并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上述布材的上述延迟腔侧的端部缝制于构成上述延迟腔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述布材的上述延迟腔侧的端部缝制于构成上述延迟腔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通过上述撕裂缝对左右一对的上述布材的上述主腔侧的端部彼此进行缝制。
根据第三方案,控制阀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对布材。该布材形成为在侧视下以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设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布材的延迟腔侧的端部缝制于构成延迟腔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另一方面,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布材的延迟腔侧的端部缝制于构成延迟腔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并且,左右一对的布材的主腔侧的端部彼此通过撕裂缝进行缝制。因此,在膨胀展开初期时,主腔内的气体将左右一对布材的主腔侧的端部彼此相互推压,因此连通部被左右一对的布材堵住,限制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的流动。另一方面,在膨胀展开后期时,撕裂缝发生破裂,所以气体从左右一对的布材的主腔侧的端部彼此之间向延迟腔流动。因此,在膨胀展开后期时,窗帘气囊整体膨胀。
第四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气流控制部构成为包括熔敷部,上述熔敷部将构成上述连通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接合,上述熔敷部在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上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时被解除接合。
根据第四方案,气流控制部构成为包括熔敷部。该熔敷部将构成连通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接合,并且在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时被解除接合。因此,在膨胀展开初期时,通过将一对基布材彼此接合而成的气流控制部来限制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的流动,因此气体停留在主腔内。另一方面,在膨胀展开后期时,通过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进行作用,熔敷部的接合被解除而连通部开放,所以容许气体从主腔向延迟腔侧的流动。因此,在膨胀展开后期时窗帘气囊整体膨胀。该熔敷部为将构成连通部的一对基布材彼此接合的结构,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形状复杂的窗帘气囊。
第五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气流控制部设于至少位于上述充气机附近的上述连通部。
根据第五方案,气流控制部设于至少位于充气机附近的连通部,因此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经由与其他部位相比来自充气机的气体更容易流入的充气机附近的连通部向延迟腔侧流动。
第六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延迟腔包括设于主腔的车辆前方侧的前延迟腔和设于主腔的车辆后方侧的后延迟腔。另外,气流控制部至少设于上述主腔与上述后延迟腔之间的上述连通部。
根据第六方案,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从主腔向前延迟腔及后延迟腔的供给,因此气体停留在主腔内,能够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因此,能够通过主腔高效地限制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需要限制的乘员的头部。另外,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从主腔向前延迟腔及后延迟腔供给气体,因此能够将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的乘员限制之际不需要的前延迟腔及后延迟腔也包括在内地使窗帘气囊整体膨胀展开。
第七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六方案的基础上,前延迟腔以膨胀展开成以车辆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圆柱状的方式形成,构成为在车辆侧视下上述前延迟腔的下端部位于比车身腰线靠车辆下方侧处。
根据第七方案,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前延迟腔利用比车身腰线靠车辆下方侧的车辆部件来支撑该前延迟腔的下端部并沿着乘员的身体膨胀展开,因此能够限制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乘员的身体。
第八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后延迟腔以膨胀展开成在车辆侧视下上述后延迟腔的下端部从中柱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开始一直设置到后侧门的后侧窗的后端部的范围的大致L字状的方式形成,构成为在车辆侧视下上述后延迟腔的下端部位于比车身腰线靠车辆下方侧处。
根据第八方案,在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后延迟腔利用比车身腰线靠车辆下方侧的车辆部件支撑该后延迟腔的下端部并沿着乘员的身体膨胀展开,因此能够限制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乘员的身体。
第九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六方案的基础上,主腔包括设于后延迟腔的车辆前方侧的前主腔和设于后延迟腔的车辆后方侧的后主腔,后主腔经由气体供给路而与前主腔连接,该气体供给路沿着后延迟腔的上缘而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第九方案,能够通过后主腔适当地限制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需要限制的车辆后座的乘员的头部。
第十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为,在第九方案的基础上,后主腔以在车辆侧视下在从后侧门的后侧窗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开始一直到与后柱重叠的范围进行膨胀展开的方式形成。
根据第十方案,能够在后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通过后主腔而相对于后柱适当地限制车辆后座的乘员的头部。
第一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状态下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这样的优异效果。
第二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能够容易地控制主腔及延迟腔的膨胀展开时的膨胀定时这样的优异效果。
第三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这样的优异效果。
第四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窗帘气囊的形状这样的优异效果。
第五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能够更有效地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这样的优异效果。
第六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状态下较早地提高主腔的内压这样的优异效果。
第七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能够适当地限制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乘员。
第八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能够适当地限制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的乘员。
第九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能够适当地限制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的车辆后座的乘员的头部。
第十方案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能够适当地限制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的车辆后座的乘员的头部。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的附图来详细地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从车室内侧朝向车室外侧观察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控制阀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膨胀展开初期时的沿着图1中的A-A线切断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相对于图3表示膨胀展开后期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6来对本公开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整体结构)
图1中示出了从车室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的工作状态的侧视图。如该图所示,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构成为包括:在车辆碰撞时产生气体的充气机12及与该充气机12连接而接收从充气机12产生的气体的供给并膨胀展开的窗帘气囊14。
虽然未图示,但是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在车辆搭载前的状态下通过对窗帘气囊14进行外卷折叠而作为细长的长条状的部件进行装配。并且,该状态下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被收纳于上边梁16与未图示的顶棚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之间的空间、前柱18与在该前柱18的车室内侧配置的未图示的前柱装饰物之间的空间及后柱20与在该后柱20的车室内侧配置的未图示的后柱装饰物之间的空间。
充气机12形成为细长的圆柱状,作为一例以车辆前后方向为轴方向而配置于上边梁16中的中柱22附近的车辆上方侧。另外,在充气机12的前端外周部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气体喷出孔。此外,在充气机12的内部作为一例而填充有气体产生剂等,在工作时气体产生剂燃烧而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从气体喷出孔喷出。上述结构的充气机12经由未图示的托架而固定于上边梁16。另外,在中柱22的车室内侧设有作为从车室内侧覆盖中柱22的内饰材料的未图示的中柱装饰物。
(窗帘气囊)
窗帘气囊14构成为被设定为在膨胀展开时侧视下能够大致覆盖前座的前侧门24中的前侧窗26和后座的后侧门28中的后侧窗30这两者的大小的大致长方形的袋状的布状部件。更具体地说明的话,窗帘气囊14具备:气体导入部14A、气体供给路14B、作为主腔的前主腔36、作为主腔的后主腔42、作为延迟腔的前延迟腔40及作为延迟腔的后延迟腔38。
气体导入部14A形成为被上述充气机12的前端侧插入的结构。气体供给路14B形成为与气体导入部14A相连且沿着窗帘气囊14的上缘部14E向车辆前方侧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结构。
前主腔36与就座于前座的前座车辆用座椅32的未图示的乘员的头部保护区域对应且在该头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膨胀展开。即,前主腔36在从前侧窗26的车辆前方侧的中间部附近开始一直到与中柱22重叠的范围进行膨胀展开。在该前主腔36的车辆前方侧隔着后述的第二非膨胀部54而配置有前延迟腔40。另外,在前主腔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隔着后述的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及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而配置有后延迟腔38。
前延迟腔40与前主腔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相邻地设置,以膨胀成以车辆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圆柱状的方式形成。另外,前延迟腔40构成为在侧视下下端部位于比车身腰线BL靠车辆下方侧处。也就是说,前延迟腔40的下端部形成为在膨胀展开时与设于比车身腰线BL靠车辆下方侧处的内饰材料即未图示的前门内饰抵接的结构。另外,前延迟腔40构成为内部经由连通部46、47而与前主腔36连通。关于连通部46、47的详细情况,在后文叙述。
后主腔42与就座于后座的后座车辆用座椅34的未图示的乘员的头部保护区域对应且在该头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膨胀展开。即,后主腔42在从后侧窗30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附近开始一直到与后柱20重叠的范围进行膨胀展开。在该后主腔42的车辆前方侧隔着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而配置有后延迟腔38。
后延迟腔38与前主腔36的车辆后方侧且后主腔42的车辆前方侧相邻地设置。即,后延迟腔38在膨胀展开时形成为在侧视下其下端部从中柱2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开始一直设置到后侧门28的后侧窗30中的后端部附近的范围的大致L字状。后延迟腔38的内部经由连通部44而与前主腔36连通。关于连通部44的详细情况,在后文叙述。另外,后延迟腔38的下端部构成为在侧视下位于比车身腰线BL靠车辆下方侧处。也就是说,后延迟腔38的下端部形成为在膨胀展开时与设于车身腰线BL的车辆下方侧的内饰材料即未图示的后门内饰抵接的结构。
对于窗帘气囊14的被供给气体的各部进行补充,气体导入部14A形成于窗帘气囊14的上缘部14E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通过充气机12与气体导入部14A连接,而从充气机12产生的气体经由气体导入部14A向窗帘气囊14内供给。并且,气体导入部14A与气体供给路14B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连通。
在窗帘气囊14的上缘部14E隔开适当间隔并一体地形成有多个接头58。上述多个接头58从窗帘气囊14的上缘部14E向车辆上方侧延伸出。各接头58通过紧固件59而分别固定(卡止)于上边梁16、前柱18及后柱20。此外,在窗帘气囊14的前端部安装有带状的未图示的张力带的一端部。该张力带的另一端部通过未图示的固定螺栓而固定于前柱18。
窗帘气囊14中的除了上述以外的部分为气体不流入的非膨胀部49。非膨胀部49作为一例通过未图示的环状的缝制部而将构成窗帘气囊1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14C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14D(参照图3)相互缝制,从而限制气体的流入。该非膨胀部49形成有多个,作为一例具有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及第二非膨胀部54。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和从该部位向车辆下方侧设置的呈大致L字状地形成的部位,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及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在侧视下成为大致圆形状的方式形成。通过该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划分出气体供给路14B、后延迟腔38和后主腔42。另外,上述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设于在侧视下与中柱22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且车辆上方侧对应的位置。另外,上述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设于在侧视下与后侧窗30的后端部且车辆上方侧对应的位置。
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在侧视下与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车辆下方侧相向地设置,并且形成为从窗帘气囊14的下缘部14F朝向车辆上方侧突出的大致圆形状。在该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与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之间形成有使前主腔36和后延迟腔38的内部彼此连通的连通部44。
第二非膨胀部54在前主腔36与前延迟腔40之间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非膨胀部54的下端部与窗帘气囊14的下缘部14F分离地设置,由此形成有使前主腔36与前延迟腔40各自的内部彼此连通的连通部46。另外,第二非膨胀部54的上端部也与窗帘气囊14的上缘部14E分离地设置,由此形成有使前主腔36与前延迟腔40各自的内部彼此连通的连通部47。通过上述结构,连通部44形成于比其他连通部46、47靠充气机12附近处。另外,除了上述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及第二非膨胀部54以外的窗帘气囊14的非膨胀部49的结构在例如日本特开2016-055824号公报等中公知,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控制阀)
在连通部44中设有作为气流控制部的控制阀56。该控制阀56形成为在侧视下以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具体而言,构成为包括沿着随着靠近大致车辆后方侧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作为矩形状的布材的第一布材60及相对于第一布材60设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且形成为与第一布材60相同的结构的第二布材62(参照图2)。另外,第一布材60和第二布材62作为一例设为与窗帘气囊14的基布材14C、14D相同的材料。
控制阀56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设于在侧视下连通部44中的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与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相向的部位。即,如图3所示,第一布材60的车辆后方侧(后延迟腔38侧)的端部60A通过缝制部66而与窗帘气囊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14D的内侧面接合。相同地,第二布材62的车辆后方侧(后延迟腔38侧)的端部62A经由缝制部68而与窗帘气囊1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14C的内侧面接合。
另外,第一布材60和第二布材62的车辆上方侧的端部彼此通过未图示的缝制部而相互接合(参照图2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的状态。另外,在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地图示控制阀56的结构,第一布材60和第二布材62的车辆上方侧的端部彼此及车辆下方侧的端部彼此以一部分未接合的状态图示)。相同地,第一布材60和第二布材62的车辆下方侧的端部彼此也通过未图示的缝制部而相互接合。由此,控制阀56由第一布材60和第二布材62形成为大致筒状。
第一布材60的端部60A及第二布材62的端部62A的车辆上缘部在侧视下与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接合(参照图1)。另外,第一布材60的端部60A及第二布材62的端部62A的车辆上缘部在侧视下与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接合(参照图1)。因此,前主腔36和后延迟腔38的内部彼此经由控制阀56的内部而连通。
如图2所示,在控制阀56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设有撕裂缝64。该撕裂缝64以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对第一布材60的车辆前方侧(前主腔36侧)的端部60B和第二布材62的车辆前方侧(前主腔36侧)的端部62B进行缝制的方式设置,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分离地设有一对。由此,控制阀56通常时为第一布材60的端部60B和第二布材62的端部62B接合的状态(参照图3,图2中为了易于理解地表示控制阀56的内部,以相互分离的状态图示出端部60B和端部62B中的一对撕裂缝64之间的部位)。
上述窗帘气囊14及充气机12分别设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两侧。也就是说,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构成为具备左右一对的窗帘气囊14及左右一对的充气机12。另外,车辆左侧的窗帘气囊14及充气机12形成为与车辆右侧的窗帘气囊14及充气机12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图示省略。
如图1所示,上述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通过控制器65对其工作进行控制。在控制器65的输入侧作为一例而连接有前气囊传感器67、小重叠碰撞检测传感器69、侧面碰撞检测传感器71及翻转检测传感器73。前气囊传感器67配置于前纵梁等,主要检测全重叠碰撞及包括斜撞的偏置碰撞。另外,小重叠碰撞检测传感器69配置于例如前保险杠加强件中的比与前纵梁连接的连接部位靠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弯曲形状的角部等),主要检测小重叠碰撞。此外,侧面碰撞检测传感器71配置于中柱22等,主要检测侧面碰撞。另外,翻转检测传感器73配置于车身地板的中央部附近,检测车辆的侧翻。另一方面,在控制器65的输出侧连接有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的充气机12等。控制器65在由前气囊传感器67、小重叠碰撞检测传感器69、侧面碰撞检测传感器71及翻转检测传感器73检测到车辆碰撞时,使充气机12工作。
补充说明,斜撞(MDB斜撞、斜向碰撞)是指例如NHTSA中规定的来自斜前方的碰撞(作为一例,与碰撞对象的相对角为15°且车宽方向的重叠量35%左右的碰撞)。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想相对速度90km/hr下的斜撞。另外,小重叠碰撞是指汽车的正面碰撞中的例如IIHS规定的与碰撞对象的车宽方向的重叠量为25%以下的碰撞。例如相对于作为车身框架的前纵梁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的碰撞符合小重叠碰撞。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想相对速度64km/hr下的小重叠碰撞。另外,IIHS是美国道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的简称,NHTSA是美国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National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的简称。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具有:前主腔36、后延迟腔38及控制阀56。在车辆碰撞时充气机12进行工作并向前主腔36的内部供给气体,从而前主腔36从顶棚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后延迟腔38设于前主腔36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且通过从前主腔36经由连通部44供给的气体而膨胀展开。控制阀56设于连通部44,并且在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的供给。另一方面,在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后期时解除对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的供给的限制。因此,在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的供给,因此气体停留在前主腔36内,能够较早地提高前主腔36的内压。因此,能够通过前主腔36高效地限制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需要限制的乘员的头部。另外,在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后期时,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供给气体,因此能够将在车辆碰撞时的初期时的乘员限制之际不需要的后延迟腔38也包括在内地使窗帘气囊14整体膨胀展开。由此,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状态下较早地提高前主腔36的内压。
另外,如图2所示,控制阀56通过当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压力时破裂的撕裂缝64来对供气体流动的流路的一部分进行缝制。因此,如图3所示,在膨胀展开初期时来自充气机12的气体向前主腔36填充,在膨胀展开后期时如图4所示的那样撕裂缝64破裂而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流动。因此,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时较早地提高前主腔36的内压。并且,能够通过变更撕裂缝64的线强度和缝制长度,来调整撕裂缝64的破裂定时,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前主腔36与后延迟腔38的膨胀时间差。由此,能够容易地控制前主腔36及后延迟腔38的膨胀展开时的膨胀定时。
此外,控制阀5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设有一对的第一布材60及第二布材62。该第一布材60及第二布材62形成为在侧视下以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参照图2)。设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第二布材62的端部62A缝制于构成后延迟腔38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14C。另一方面,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第一布材60的端部60A缝制于构成后延迟腔38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14D。并且,第一布材60及第二布材62的前主腔36侧的端部60B、62B彼此通过撕裂缝64来缝制(参照图2)。因此,如图3所示,在膨胀展开初期时,前主腔36内的气体将左右一对的第一布材60及第二布材62的前主腔36侧的端部60B、62B彼此相互推压,因此连通部44被左右一对的第一布材60及第二布材62堵住,限制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的流动。另一方面,在膨胀展开后期时,撕裂缝64发生破裂,所以如图4所示的那样,气体从左右一对的第一布材60及第二布材62的前主腔36侧的端部60B、62B彼此之间向后延迟腔38流动。因此,在膨胀展开后期时,窗帘气囊14整体膨胀。由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较早地提高前主腔36的内压。
此外,如图1所示,控制阀56设于多个连通部44、46、47中的位于充气机12附近的连通部44,所以能够在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气体经由与其他的部位相比来自充气机12的气体更容易流入的充气机12附近的连通部44而向后延迟腔38侧流动。由此,能够更有效地较早地提高前主腔36的内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形成为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撕裂缝64设于控制阀56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那样形成为将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撕裂缝72设于控制阀56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那样形成为将向随着靠近车辆后方侧而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一对撕裂缝78设于控制阀56的结构。此外,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使一对撕裂缝78向随着靠近车辆后方侧而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此外,虽未图示,但是可以形成为将撕裂缝设于第一布材60的端部60B与第二布材62的端部62B的车辆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结构,也可以形成为除此以外的结构。由此,能够适当调整基于撕裂缝64、72、78的第一布材60的端部60B与第二布材62的端部62B的缝制强度,因此能够根据车辆而在适当的定时使窗帘气囊14膨胀展开。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7来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8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其特征在于气流控制部为熔敷部82。
即,如图7所示,在连通部44中设有熔敷部82。该熔敷部82使窗帘气囊14的基布材14C与基布材14D(参照图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熔敷。熔敷部82在侧视下呈圆形状地形成于连通部44的第一上侧非膨胀部50与第一下侧非膨胀部52之间的位置。另外,熔敷部82的熔敷强度设定成在窗帘气囊14的膨胀展开后期时的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压力作用于连通部44时被解除接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熔敷部82为单体,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多个。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通过上述结构,除了气流控制部为熔敷部82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10相同地构成,因此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气流控制部构成为包括熔敷部82。该熔敷部82使构成连通部4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14D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14C接合,并且当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压力时被解除接合。因此,在膨胀展开初期时,通过一对基布材14C、14D彼此接合而成的熔敷部82来限制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的流动,因此气体主要停留在前主腔36内。另一方面,在膨胀展开后期时,通过前主腔36的膨胀展开压力进行作用,熔敷部82的接合被解除而连通部44开放,所以容许气体从前主腔36向后延迟腔38侧的流动。因此,在膨胀展开后期时窗帘气囊14整体膨胀。该熔敷部82为使构成连通部44的一对基布材14C、14D彼此接合的结构,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形状复杂的窗帘气囊14或通过单片编织(One PieceWoven)方式而一体地织成袋状的窗帘气囊。由此,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窗帘气囊14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控制阀56或熔敷部82设于窗帘气囊14中的连通部44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设于连通部46、47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
另外,熔敷部82形成为使窗帘气囊14的基布材14C与基布材14D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熔敷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通过撕裂缝64、72、78使基布材14C与基布材14D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接合的结构。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除了上述以外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具有:
主腔,在车辆碰撞时充气机进行工作而向所述主腔的内部供给气体,从而使所述主腔从顶棚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
延迟腔,设于所述主腔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并且通过从所述主腔经由连通部所供给的所述气体而膨胀展开;及
气流控制部,设于所述连通部,并且在所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初期时限制所述气体从所述主腔向所述延迟腔的供给,在所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后期时解除对所述气体从所述主腔向所述延迟腔的供给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控制部由控制阀构成,所述控制阀通过在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所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时破裂的撕裂缝来缝制供所述气体流动的流路的一部分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阀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对在侧视下以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布材,
并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布材的所述延迟腔侧的端部缝制于构成所述延迟腔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布材的所述延迟腔侧的端部缝制于构成所述延迟腔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
通过所述撕裂缝对左右一对的所述布材的所述主腔侧的端部彼此进行缝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控制部构成为包括熔敷部,所述熔敷部将构成所述连通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基布材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基布材接合,
所述熔敷部在受到膨胀展开后期时的所述主腔的膨胀展开压力时被解除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配置有多个连通部,
所述气流控制部设于所述多个连通部中的至少位于所述充气机附近的所述连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延迟腔包括设于所述主腔的车辆前方侧的前延迟腔和设于所述主腔的车辆后方侧的后延迟腔,
所述气流控制部至少设于所述主腔与所述后延迟腔之间的所述连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前延迟腔以膨胀展开成以车辆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圆柱状的方式形成,构成为在车辆侧视下所述前延迟腔的下端部位于比车身腰线靠车辆下方侧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后延迟腔以膨胀展开成在车辆侧视下所述后延迟腔的下端部从中柱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开始一直设置到到后侧门的后侧窗的后端部的范围的大致L字状的方式形成,构成为在车辆侧视下所述后延迟腔的下端部位于比车身腰线靠车辆下方侧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主腔包括设于所述后延迟腔的车辆前方侧的前主腔和设于所述后延迟腔的车辆后方侧的后主腔,
所述后主腔经由气体供给路而与所述前主腔连接,所述气体供给路沿着所述后延迟腔的上缘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后主腔以在车辆侧视下在从后侧门的后侧窗的车辆前后方向中央部开始一直到与后柱重叠的范围进行膨胀展开的方式形成。
CN201910991988.5A 2018-11-06 2019-10-18 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137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9056A JP7103174B2 (ja) 2018-11-06 2018-11-06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8-209056 2018-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7242A true CN111137242A (zh) 2020-05-12
CN111137242B CN111137242B (zh) 2022-05-24

Family

ID=7045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198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137242B (zh) 2018-11-06 2019-10-18 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6247B2 (zh)
JP (1) JP7103174B2 (zh)
CN (1) CN111137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2847B2 (ja) * 2020-09-30 2023-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着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230040546A (ko) * 2021-09-16 2023-03-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커튼에어백
JP7484860B2 (ja) * 2021-09-29 2024-05-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WO2024117134A1 (ja) * 2022-11-29 2024-06-06 旭化成株式会社 内圧保持性能を高めたエアバッ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6288B2 (en) * 2005-02-10 2009-07-0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with a controlled opening of a pressure equalization chamber
JP2011240884A (ja) * 2010-05-20 2011-12-0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307759A (zh) * 2009-02-13 2012-01-04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JP2012201312A (ja) * 2011-03-28 2012-10-22 Toyot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402824A (zh) * 2011-09-01 2013-1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20140210192A1 (en) * 2013-01-25 2014-07-31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apparatus
JP2015515942A (ja) * 2012-05-03 2015-06-04 ティーケ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Tk Holdings Inc. 軽量エアバッグクッションを有する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US20160031402A1 (en) * 2014-08-01 2016-02-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2016022913A (ja) * 2014-07-24 2016-02-08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1731B2 (ja) * 1994-04-05 2002-10-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DE19824601C2 (de) * 1998-06-02 2003-04-03 Breed Automotive Tech Luftsack mit Ausgleichsvolumen
US6152481A (en) * 1998-08-03 2000-11-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ide restraint assembly
US6213499B1 (en) * 1998-08-03 2001-04-1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ide air bag system
US6530595B2 (en) * 1998-08-20 2003-03-11 Takata Corporation Protective cushion for vehicle occupant's head
JP4075463B2 (ja) 2002-02-27 2008-04-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及び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48141B2 (ja) 2002-02-27 2011-08-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及び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25453B2 (ja) * 2003-09-24 2009-09-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US7549669B2 (en) * 2005-01-21 2009-06-23 Milliken & Company Multi-zone air bag curtain
JP4611882B2 (ja) * 2005-12-15 2011-0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US7770917B2 (en) * 2007-07-12 2010-08-10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curtain venting
US20090218798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Autoliv Asp, Inc. Dual mode inflatable curtain cushion
JP2010143528A (ja) 2008-12-22 2010-07-01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767569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上海现代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非活性区域之间具有sewn的安全气帘
JP5534515B2 (ja) * 2010-06-07 2014-07-0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逆止弁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1122464A1 (de) * 2011-12-24 2013-06-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 mit zwei Kammern und einem Gasfluss-Kanal, wobei ein Ventil in dem Gasfluss-Kanal angeordnet ist
JP2013159291A (ja) * 2012-02-08 2013-08-19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38536B2 (ja) * 2012-08-13 2016-12-07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104965A (ja) * 2012-11-30 2014-06-09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00383B2 (ja) 2013-09-02 2017-03-2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11227B2 (ja) * 2014-09-09 2017-04-0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08079B2 (ja) 2014-09-11 2018-04-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6288B2 (en) * 2005-02-10 2009-07-0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with a controlled opening of a pressure equalization chamber
CN102307759A (zh) * 2009-02-13 2012-01-04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JP2011240884A (ja) * 2010-05-20 2011-12-0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201312A (ja) * 2011-03-28 2012-10-22 Toyot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402824A (zh) * 2011-09-01 2013-1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15515942A (ja) * 2012-05-03 2015-06-04 ティーケ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Tk Holdings Inc. 軽量エアバッグクッションを有する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US20140210192A1 (en) * 2013-01-25 2014-07-31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apparatus
JP2016022913A (ja) * 2014-07-24 2016-02-08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US20160031402A1 (en) * 2014-08-01 2016-02-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urtain airba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86247B2 (en) 2021-11-30
JP2020075573A (ja) 2020-05-21
CN111137242B (zh) 2022-05-24
US20200139922A1 (en) 2020-05-07
JP7103174B2 (ja)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7242B (zh) 车辆用窗帘气囊装置
CN107933484B (zh) 用于帘式气囊的一体编织织物的有成本效益的使用
JP5637192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7021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851508B1 (en) Delayed vent in airbag curtain
JP5482959B2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7019485A (ja) マルチチャンバ式エアバッグ用の一方向バルブ
CN113825678B (zh) 侧安全气囊装置及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0532716B2 (en) Vehicle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5962563B2 (ja)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2013159304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19867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829080B2 (en) Air bag device
JP5232422B2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車両用シート
CN112141038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JP2015020614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166798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1550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6347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6103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8319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714917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137779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4560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2490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