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1739B - 对开型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开型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1739B
CN110871739B CN201910768621.7A CN201910768621A CN110871739B CN 110871739 B CN110871739 B CN 110871739B CN 201910768621 A CN201910768621 A CN 201910768621A CN 110871739 B CN110871739 B CN 110871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door
main body
cover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86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1739A (zh
Inventor
福井直行
小泽悦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635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476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70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733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1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1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1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2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console boxes, e.g. between passenger sea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7/00Fasten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wo wings
    • E05C7/04Fasten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wo wings for wings which abut when clo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0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 E05F1/1016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a coil spring parallel with the pivot axis with a canted-coil torsion sp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7/00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E05F17/004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for wings which abut when clo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7/00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E05F2017/008Special devices for shifting a plurality of wing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for swing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71Toothed gea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8Interior l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利用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抑制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两扇门间产生晃动,在对任一扇门的按压关闭操作时使未按压的另一扇门的关闭动作容易追随一扇门的关闭动作。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箱主体;第1及第2门;开闭机构,使第1及第2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锁止机构,将第1及第2门锁止为关闭状态;预紧部件,在基于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将第1及第2门向打开方向预紧;以及支撑部件,将预紧部件的预紧力传递至第1及第2门。支撑部件具有:第1支撑部,对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以及第2及第3支撑部,它们在第1门、第2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第1门、第2门抵接,在基于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第1门、第2门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对开型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开型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使两扇门对开的对开型盖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箱主体、两扇门、开闭机构以及锁止机构。两扇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箱主体的上部开口覆盖,并且在由使用者在关闭状态下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对开。开闭机构是使得两扇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机构。开闭机构通过使用者对按钮、杆等打开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拉伸操作等使两扇门联动地进行打开动作。另外,开闭机构通过使用者对任一扇门的按压关闭操作使两扇门联动地进行关闭动作。在使两扇门进行关闭动作直至规定锁止位置为止的情况下,锁止机构将两扇门锁止为关闭状态。
开闭机构具有如下部件等:铰接部件,其安装于每扇门,将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保持于箱主体;臂部件,其一端部与各门的铰接部件连结;以及齿轮,其设置于臂部件的另一端,且与其他臂部件啮合。另外,开闭机构具有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在对打开操作部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将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锁止机构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箱主体且使得爪部能够卡挂于门的卡挂槽的摆动部件。摆动部件在对打开操作部进行了打开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摆动以将爪部相对于门的卡挂槽的卡挂解除。如果摆动部件的爪部相对于门的卡挂槽的卡挂被解除,则利用弹簧部件的预紧力将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
并且,专利文献1中介绍的对开型盖装置在搭载于车辆时通常配置于乘员的侧方。考虑到配置于乘员的侧方,有时这种对开型盖装置的盖(即上述门)在关闭位置处用作乘员的扶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7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近年来,提出了各种对开型盖装置并实现了实用化。而且,对于对开型盖装置期望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开型盖装置的功能的提高。
本发明是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箱主体,其具有设置有开口的收容部;第1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开口的一侧覆盖;第2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覆盖;开闭机构,其使得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锁止机构,在使得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进行关闭动作直至规定锁止位置为止的情况下,所述锁止机构将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锁止为关闭状态;支撑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箱主体能够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以及预紧部件,其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箱主体且另一端部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件,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产生经由所述支撑部件而将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的预紧力,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第1支撑部,其对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第2支撑部,其在所述第1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所述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所述第1门抵接,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所述第1门进行支撑;以及第3支撑部,其在所述第2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所述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所述第2门抵接,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所述第2门进行支撑。
下面,有时将该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称为第1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
或者,本发明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
箱,其具有开口朝向上方的内部空间;
2个盖,它们具有盖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盖主体部实现了一体化且枢轴支撑于所述箱的枢轴支撑轴,所述2个盖对所述箱的所述开口进行开闭;以及
连杆要素,其将所述2个盖连接且使得所述2个盖的位置同步,
2个所述盖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化,在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盖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箱的上方且将所述开口封闭,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盖主体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箱的相对的2个侧方且使得所述开口敞开,
所述盖主体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以及比所述缓冲部更硬的基材部,
所述盖主体部中的成为所述打开位置处的上表面的打开上表面部、以及成为所述关闭位置处的上表面的关闭上表面部,由所述缓冲部构成。
下面,有时将该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称为第2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或者车辆用箱装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对开型盖装置实现了功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的关闭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的打开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的开闭机构的关闭状态下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的开闭机构的打开状态下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的锁止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的预紧部件以及支撑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对开型盖装置具有的预紧部件以及支撑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放大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分解后的情形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盖主体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盖主体部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图。
图12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3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4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6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7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8是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9是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0是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1是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2是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
101:对开型盖装置、110:箱主体、111:开口、112:收容部、120:右侧门、130:左侧门、140:开闭机构、150:锁止机构、160:支撑部件、161:基部、162:右侧翼部、163:左侧翼部、170:预紧部件、201:箱、202:盖、205:连杆要素、210:开口、211:内部空间、216:打开止动部、220:盖主体部、221u:关闭上表面部、222u:打开上表面部、225:基材部、228:缓冲部、237:枢轴支撑轴、W1:关闭上表面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
对于对开型盖装置而言,如上所述,在两扇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构造中,因齿轮、轴等的晃动或者铰链、臂等的连杆的挠曲等而使得两扇门的开闭动作产生差异。如果这两扇门的开闭动作存在差异,则在门关闭状态下的车辆的振动时、相对于单侧门的接触时等表现出两扇门间的晃动。在抑制伴随着该门开闭动作的差异而产生门间的晃动这方面,预先利用橡胶垫等预紧部件将关闭状态的各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较为有效。如果将两扇门均在关闭状态下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则能够利用该预紧力抑制两扇门间产生晃动。
然而,如果如上所述那样为了抑制关闭状态下的两扇门间的晃动而将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的预紧部件分别设置于两扇门,则产生下面的问题。即,即使抵抗对应的预紧部件的预紧力而进行针对任一扇门的按压关闭操作,在该关闭操作中对应的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也持续施加于另一扇门,因此与该预紧力相应地针对另一扇门的关闭动作,难以追随进行了按压关闭操作的一扇门的关闭动作,该另一扇门无法到达规定锁止位置,有可能无法利用锁止机构实现对两扇门的锁止。
第1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对开型盖装置,即,利用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抑制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两扇门间产生晃动,并且在对任一扇门进行按压关闭操作时,限制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施加于未按压的另一扇门,由此能够使得该另一扇门的关闭动作容易地追随一扇门的关闭动作。
根据第1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第1门以及第2门锁止为关闭状态时,预紧部件的预紧力经由支撑部件而施加于两扇门。因此,能够利用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抑制两扇门间产生晃动。另外,在第1门以及第2门中的任一扇门在按压操作的关闭动作时对支撑部件向下进行按压的过程中,在该支撑部件的锁止时对第1门进行支撑的第2支撑部和在该锁止时对第2门进行支撑的第3支撑部一体地相对于箱主体进行相对移动。如果通过针对一扇门的按压关闭操作而使得第2支撑部和第3支撑部一体地移动,则针对另一扇门的经由支撑部件的预紧部件的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的施加受到限制。因此,在一扇门一边通过按压操作对支撑部件向下进行按压一边进行关闭动作时,能够使得未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另一扇门的关闭动作容易地追随进行了按压关闭操作的一扇门的关闭动作。
(第2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
但是,近年来对于车辆用的内饰品要求较多的功能。对于搭载于车辆的对开型盖装置,也期望作为其扶手的功能的进一步提高。第2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即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扶手的功能得到提高的车辆用箱装置。
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是搭载于车辆的对开型盖装置,作为配置于驾驶席与副驾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而能够实现具体化,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还可以作为侧部控制台、在后部坐席配置于乘员席的侧方且对饮料用的容器进行收容保持的容器支架装置而实现具体化。
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具有箱、2个盖、以及连杆要素。
箱具有内部空间,成为该内部空间与外界的边界的开口朝向上方。此外,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箱相当于第1方式的盖装置的箱主体。另外,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两个盖中的一者相当于第1方式的盖装置的第1门,这两个盖的另一者相当于第1方式的盖装置的第2门。并且,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连杆要素相当于第1方式的盖装置的开闭机构的一部分。
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各盖具有盖主体部和枢轴支撑轴。
其中,盖主体部是在关闭位置处将开口封闭、且在打开位置处使得开口敞开的部分,枢轴支撑轴是盖中的枢轴支撑于箱的部分。可以说各盖以枢轴支撑轴为中心而相对于箱转动。
2个盖转动而使得各盖的盖主体部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化。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是该2个盖分别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化的对开型的箱装置。
如果盖转动而使得盖主体部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化,则盖主体部相对于箱的朝向变化。具体而言,2个盖的2个盖主体部在关闭位置处以关闭上表面部为上表面而并列连接。另外,该2个盖的2个盖主体部在打开位置处以打开上表面部为上表面而隔着开口相对。
盖主体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以及比上述缓冲部更硬的基材部。另外,盖主体部的关闭上表面部以及打开上表面部分别为缓冲部。因此,对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的盖主体部赋予了源自缓冲部的缓冲性。因此,根据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能够利用该盖主体部的打开上表面部、关闭上表面部作为扶手。
另外,如果关闭上表面部以及打开上表面部是缓冲部,则对臂部、肘部与关闭上表面部以及打开上表面部接触的乘员造成的不悦感非常小、或者未产生不悦感。因此,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优选作为搭载于车辆室内之类的有限的空间的车辆用箱装置。
因此,可以说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作为扶手的功能得到提高。
下面,针对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每个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箱具有内部空间,成为该内部空间与外界的边界的开口朝向上方。因此,至少在侧方相对于外界而划分出箱的内部空间。在本说明书中,对箱的内部空间和外界进行划分的该侧方的部分称为箱的周壁。
箱的周壁可以在整周连续地将箱的内部空间包围,也可以断续地将箱的内部空间包围。
箱的内部空间的用途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作为用于对物品进行收容的收容室而利用内部空间,也可以作为用于配置音频仪器等的空间而利用内部空间。
2个盖分别直接或间接地枢轴支撑于箱。即,2个盖可以直接枢轴支撑于箱,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而间接地枢轴支撑于箱。或者,盖可以枢轴支撑于与箱不接触且相对于箱而位置未变化的其他部件。
如上所述,盖主体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以及比上述缓冲部更硬的基材部。也可以说缓冲部比基材部更软。
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主体部可以作为乘员的扶手而使用。因此,对于盖主体部要求能够耐受作为扶手使用时起作用的载荷的程度的强度、以及在作为扶手使用时能够对乘员赋予舒适的使用感的程度的柔软性。
基材部是与盖主体部的强度相关的部分。因此,作为基材部的材料,优选选择强度较高的材料。例如,作为基材部的材料,能够举出聚碳酸酯、聚丙烯、ABS等树脂等。
缓冲部是与盖主体部的柔软性相关的部分。缓冲部能够弹性变形而满足该必要条件。缓冲部可以是实心形状,也可以是空心形状,但为了对缓冲部赋予优异的缓冲性而优选缓冲部为发泡聚氨酯等多孔体。此外,缓冲部可以是在表面具有实心形状即无孔的表皮部的多层构造。
如上所述,缓冲部只要构成盖主体部的关闭上表面部以及打开上表面部即可,可以仅是该部分,但优选连续地将基材部的表面覆盖。这里所说的基材部的表面表示基材部中的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处朝向外侧的、外观侧的表面。
盖主体部只要是能够将开口封闭、且能够使得开口敞开的形状即可,例如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是弯曲形状、屈曲形状等立体形状。
但是,考虑到作为扶手而使用的情况,盖主体部的关闭上表面部以及打开上表面部可以为某种程度的大小。其中,为了将开口封闭,关闭上表面部需要足够大,但如果考虑到使需要配置于车辆室内的车辆用箱装置实现小型化,则需要使盖主体部的打开上表面部小于关闭上表面部。因此,可以认为打开上表面部的尺寸存在优选的范围。
具体而言,优选打开上表面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mm,更优选大于或等于25mm,进一步优选大于或等于30mm。该打开上表面部的宽度是指在打开位置处将隔着开口而相对的2个盖主体部连结的方向上的、各打开上表面部的长度。例如,在2个盖主体部在打开位置处隔着开口而在车宽方向上相对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打开上表面部的宽度改称为打开位置处的盖主体部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
枢轴支撑轴是与上述盖主体部实现了一体化、且枢轴支撑于箱的部分。因此,盖以枢轴支撑轴为中心转动而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化。
枢轴支撑轴只要直接或间接地相对于盖主体部而实现一体化即可。例如,可以将枢轴支撑轴直接设置于盖主体部,也可以将枢轴支撑轴设置于与盖主体部实现了一体化的脚部。脚部可以由单个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分体部件构成。例如,可以由2个分体部件构成脚部,将一个分体部件固定于盖主体部,将另一个分体部件枢轴支撑于该一个分体部件,并且将枢轴支撑轴设置于该另一个分体部件,将该枢轴支撑轴枢轴支撑于箱。在该情况下,盖主体部绕两个轴转动,因此具有能够使得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盖主体部的移动轨迹紧凑的优点。
优选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具有将盖主体部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进行预紧的预紧要素。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预紧要素使盖主体部的位置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自动地变化。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还具有抵抗该预紧要素的预紧力而将盖主体部锁止于关闭位置的锁止要素。
预紧要素以及锁止要素并不特别限定,只要使用通常的结构即可。
例如,作为预紧要素可以使用金属性的扭转螺旋弹簧等,作为锁止要素可以使用心形凸轮等。
如上所述,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主体部可以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处作为扶手而使用。因此,优选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具有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处分别对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止动部。将该止动部中的在打开位置处对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件称为打开止动部。另外,将该止动部中的在关闭位置处对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件称为关闭止动部。
为了高效地对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优选打开止动部以及关闭止动部处于远离盖的转动中心即枢轴支撑轴的位置。该打开止动部以及关闭止动部可以设置于车辆用箱装置的除了盖主体部以外的部分,但在该打开止动部和/或关闭止动部设置于箱的情况下,并未使车辆用箱装置的部件数量增多,因此存在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打开止动部例如可以在打开位置处与盖主体部本身抵接而对该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也可以在打开位置处与脚部抵接而经由该脚部对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还可以与盖的其他结构要素抵接而对盖主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对于关闭止动部也一样。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优选打开止动部以及关闭止动部处于远离盖的枢轴支撑轴的位置。并且,如上所述,在脚部由大于或等于2个的多个分体部件构成等情况下,在盖主体部绕多个轴转动的情况下,优选打开止动部以及关闭止动部处于远离所有枢轴支撑轴的位置。
此外,这里所说的“远离的位置”是指未以物理方式与枢轴支撑轴接触的位置,但优选打开止动部以及关闭止动部与枢轴支撑轴之间的距离较大。具体而言,作为打开止动部与枢轴支撑轴之间的优选距离,能够举出大于或等于2cm、大于或等于3cm、大于或等于5cm、大于或等于7cm的各范围。打开止动部与枢轴支撑轴之间的优选距离不存在上限,在实际应用时优选设为小于或等于30cm。对于关闭止动部与枢轴支撑轴之间的距离的优选范围也一样。
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作为扶手而使用。在该情况下,优选打开位置处的打开上表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关闭位置处的关闭上表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之差较小。这是为了不会对乘员造成不和谐感。此外,该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是指配置于车辆室内的车辆用箱装置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即箱的开口处于上方时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作为打开位置处的打开上表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关闭位置处的关闭上表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适当的差,能举出30mm以内、20mm以内、15mm以内、12mm以内、10mm以内、以及5mm以内的各范围。
(实施方式1)
下面,利用图1-图8对第1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101例如是安装于车辆的在车室内配置的中央控制台的控制台箱等。此外,对开型盖装置101可以作为在门120、130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供乘员的臂部放置的扶手而使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只要不特别声明,则表示方向的内容以设置有对开型盖装置101的车辆为基准。例如,“右侧”是指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车辆右侧,“左侧”是指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车辆左侧。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对开型盖装置101具有箱主体110、两扇门120、130、开闭机构140以及锁止机构150。如图4及图5所示,对开型盖装置101构成为利用开闭机构140使门120、130相对于箱主体110进行开闭动作、且使得这两扇门120、130的开闭动作联动。
箱主体110形成为近似箱状。箱主体110通过螺栓紧固连结等而固定于车辆车身。箱主体110具有在上表面设置有开口111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收容部112。此外,箱主体110只要由将收容部112包围的侧壁以及底壁构成即可,例如可以包含用于收纳杯支架等的框等。开口111的周缘分别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条侧边111R、111L。即,对开型盖装置101配置为两条侧边111R、111L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门120是与箱主体110的开口111的右半部分对应地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状的盖体。下面,将门120称为右侧门120。右侧门12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箱主体110的开口111的右半部分覆盖。右侧门120能够从将开口111的右半部分覆盖的关闭状态起以沿着开口111的周缘的右侧的侧边111R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下面称为右侧旋转轴)为中心而进行开闭动作。右侧门120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10从关闭状态至形成规定角度(例如100°)的完全打开状态而进行打开动作。
门130是与箱主体110的开口111的左半部分对应地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状的盖体。下面,将门130称为左侧门130。左侧门13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箱主体110的开口111的左半部分覆盖。左侧门130能够从将开口111的左半部分覆盖的关闭状态起以沿着开口111的周缘的左侧的侧边111L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下面称为左侧旋转轴)为中心而进行开闭动作。左侧门130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10从关闭状态至形成规定角度(例如100°)的完全打开状态而进行打开动作。
开闭机构140是使得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机构。开闭机构140使右侧门120以沿着右侧的侧边111R的右侧旋转轴为中心而进行开闭动作,并且使左侧门130以沿着左侧的侧边111L的左侧旋转轴为中心而进行开闭动作。开闭机构140分别设置于箱主体110的前侧及后侧、且在车辆前后设置为一对。如图3及图7所示,各开闭机构140分别具有两个铰接部件141R、141L、臂部件142R、142L、以及两个弹簧部件143R、143L。
铰接部件141R一体地安装于右侧门120。铰接部件141R具有轴部141Ra以及齿轮部141Rb。轴部141Ra构成右侧门120的开闭中心。齿轮部141Rb形成于以轴部141Ra为中心的圆形轨迹上。在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或者后壁110B的外表面设置有右齿轮部113R。铰接部件141R的齿轮部141Rb和右齿轮部113R相互啮合。右侧门120一边使得铰接部件141R的齿轮部141Rb和右齿轮部113R的啮合位置变化一边进行开闭动作。
臂部件142R的一端部轴支撑于铰接部件141R的轴部141Ra。臂部件142R从箱主体110的车宽方向中心朝向右侧沿车宽方向延伸。臂部件142R的另一端部轴支撑于在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或者后壁110B设置的轴部114R。臂部件142R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10以轴部114R为中心而摆动。右侧门120在通过以臂部件142R的轴部114R为中心的摆动使得该臂部件142R的一端部上下移动时,因铰接部件141R的齿轮部141Rb和右齿轮部113R的啮合位置变化而进行开闭动作。
在箱主体110的轴部114R安装有弹簧部件143R。弹簧部件143R配置为以环状将轴部114R包围。弹簧部件143R是一端部支撑于箱主体110、且另一端部支撑于臂部件142R的扭簧。弹簧部件143R产生使臂部件142R向使得右侧门120进行打开动作的方向摆动的预紧力。弹簧部件143R的预紧力在右侧门120的关闭状态下最大。
铰接部件141L一体地安装于左侧门130。铰接部件141L具有轴部141La以及齿轮部141Lb。轴部141La构成左侧门130的开闭中心。齿轮部141Lb形成于以轴部141La为中心的圆形轨迹上。在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或者后壁110B设置有左齿轮部113L。铰接部件141L的齿轮部141Lb和左齿轮部113L相互啮合。左侧门130一边使得铰接部件141L的齿轮部141Lb和左齿轮部113L的啮合位置变化一边进行开闭动作。
臂部件142L的一端部轴支撑于铰接部件141L的轴部141La。臂部件142L从箱主体110的车宽方向中心朝向左侧沿车宽方向延伸。臂部件142L的另一端部轴支撑于在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或者后壁110B设置的轴部114L。臂部件142L能够相对于箱主体110以轴部114L为中心而摆动。左侧门130在通过以臂部件142L的轴部114L为中心的摆动使得该臂部件142L的一端部上下移动时,因铰接部件141L的齿轮部141Lb和左齿轮部113L的啮合位置变化而进行开闭动作。
在箱主体110的轴部114L安装有弹簧部件143L。弹簧部件143L配置为以环状将轴部114L包围。弹簧部件143L是一端部支撑于箱主体110、且另一端部支撑于臂部件142L的扭簧。弹簧部件143L产生使臂部件142L向使得左侧门130进行打开动作的方向摆动的预紧力。弹簧部件143L的预紧力在左侧门130的关闭状态下最大。
在臂部件142R的另一端形成有齿轮部142Ra。另外,在臂部件142L的另一端形成有齿轮部142La。齿轮部142Ra和齿轮部142La相互啮合。臂部件142R以及臂部件142L一边使得齿轮部142Ra、142La彼此的啮合位置变化一边相互联动地以轴部114R、114L为中心而摆动。
锁止机构150是将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都保持为关闭状态、且解除对该关闭状态的保持的装置。锁止机构150仅设置于箱主体110的前部、即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的长度方向一侧。锁止机构150具有摆动部件151以及操作部件152。在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以保护臂部件142R、142L的方式安装有前板部件115。另外,在箱主体110的后壁110B以保护臂部件142R、142L的方式安装有后板部件116。
如图6所示,摆动部件151经由销11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前板部件115。两个杆部151R、151L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摆动部件151。杆部151R、151L分别从摆动部件151的板状主体部151A朝向上方延伸。在杆部151R、151L的前端部形成有爪部151Ra、151La。摆动部件151以使得爪部151Ra、151La前后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右侧门120设置有卡挂部121。卡挂部121在右侧门12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形成为槽状。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Ra的前端能够卡挂卡止于卡挂部121。使得爪部151Ra卡止于卡挂部121而将右侧门120锁止为关闭状态,解除爪部151Ra相对于卡挂部121的卡止而将锁止解除。
在左侧门130设置有卡挂部131。卡挂部131在左侧门130的前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附近形成为槽状。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La的前端能够卡挂卡止于卡挂部131。爪部151La卡止于卡挂部131而将左侧门130锁止为关闭状态,解除爪部151La相对于卡挂部131的卡止而将锁止解除。
锁止弹簧部件(未图示)介于摆动部件151与前板部件115之间。利用锁止弹簧部件将摆动部件151向使得爪部151Ra、151La卡止于右侧门120的卡挂部121以及左侧门130的卡挂部131的方向进行预紧。摆动部件151在常态下处于使得爪部151Ra、151La卡止于右侧门120的卡挂部121以及左侧门130的卡挂部131的位置。
操作部件152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前板部件115。操作部件152配置于前板部件115的车宽方向的中央。操作部件152是形成为T字状的部件。操作部件152在非操作状态下保持为与该前板部件115的上端面共面。能够由使用者向下方对操作部件152进行按压操作。操作部件152的下端能够与摆动部件151的板状主体部151A抵接。如果从操作部件152对摆动部件151的板状主体部151A施加向下方按压的力,则该摆动部件151抵抗锁止弹簧部件的预紧力而向锁止解除方向摆动,将爪部151Ra、151La相对于卡挂部121、131的卡止解除。
在上述对开型盖装置101中,如果锁止机构150的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Ra卡止于右侧门120的卡挂部121、且该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La卡止于左侧门130的卡挂部131,则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一起抵抗弹簧部件143R、143L的预紧力而锁止为关闭状态。
如果在这样的关闭状态锁止过程中由使用者对操作部件152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则从该操作部件152对摆动部件151的板状主体部151A施加有向下方按压的力而对该摆动部件151施加使其以销118为中心摆动的力。而且,如果利用该力抵抗锁止弹簧部件的预紧力而使摆动部件151向前方侧摆动,则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Ra、151La相对于门120、130的卡挂部121、131的卡止得到解除。在该情况下,门120、130的关闭状态的锁止得到解除。如果这样的锁止得到解除,则利用锁止弹簧部件143R、143L的预紧力将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而使得它们相互联动地进行打开动作。直至门120、130的完全打开状态为止而进行该打开动作。此外,在右侧门120的打开动作与左侧门130的打开动作之间,因晃动、挠曲等而产生动作量、动作定时的差异。另外,在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的打开动作开始之后,如果由使用者将操作部件152的按压操作解除,则摆动部件151因锁止弹簧部件的预紧力而向后方摆动。
接下来,如果在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的完全打开状态下由使用者对任一扇门120、130向关闭方向(主要为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则抵抗弹簧部件143R、143L的预紧力而使得这一扇门120、130进行关闭动作。如果使得一扇门120、130进行关闭动作,则通过开闭机构140的功能使得另一扇门130、120与该一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关闭动作。此外,在右侧门120的关闭动作与左侧门130的关闭动作之间因部件的晃动、挠曲等而产生动作量、动作定时的差异。
如果上述关闭动作持续而使得门120、130的背面对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Ra、151La的上表面向下方进行按压,则该摆动部件151向前方侧摆动,能够使得门120、130进一步持续进行关闭动作。而且,如果直至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Ra的前端卡挂于右侧门120的卡挂部121且摆动部件151的爪部151La的前端卡挂于左侧门130的卡挂部131的规定锁止位置为止而进行两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则右侧门120锁止为关闭状态且左侧门130锁止为关闭状态。
这样,根据对开型盖装置101,能够通过对操作部件152的按压操作而使得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从关闭状态向完全打开状态进行打开动作。另外,在该完全打开状态下对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中的任一扇门120、130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由此能够使得该一扇门120、130从完全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进行关闭动作、且通过开闭机构140的功能使未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与该一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联动地从完全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进行关闭动作,由此,能够利用锁止机构150使两扇门120、130在规定锁止位置处锁止为关闭状态。
但是,在如对开型盖装置101那样使得两扇门120、130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构造中,因臂部件142R、142L的齿轮部142Ra、142La彼此的晃动、轴部141Ra,141La的晃动或者铰接部件141R、141L、臂部件142R、142L的挠曲等而使得两扇门120、130的开闭动作产生差异。如果该门的开闭动作存在差异,则在车辆的振动时、与单侧的门120、130接触时等表现出两扇门120、130间的晃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对开型盖装置101中,抑制了彼此联动的两扇门120、130间产生晃动。
即,如图3及图7所示,对开型盖装置101具有支撑部件160以及预紧部件170。支撑部件160以及预紧部件170在箱主体110的前部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部件160是形成为T字状的部件。支撑部件160相对于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支撑部件16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基部161;从基部161的上部朝向车宽方向右侧延伸的右侧翼部162;以及从基部161的上部朝向车宽方向左侧延伸的左侧翼部163。支撑部件160相对于箱主体110配置为右侧翼部162以及左侧翼部163的上表面高度位置大致一致。
在支撑部件160的基部161的下部设置有供预紧部件170插入的棒状的插入部164。另外,在箱主体110的前壁110F形成有仿照支撑部件160的基部161的外形的框状的外框部117。支撑部件160在外框部117内一边被沿着该外框部117的内表面引导一边上下移动。预紧部件170是在插入于支撑部件160的插入部164的状态下一端部支撑于箱主体110的外框部117、且另一端部支撑于支撑部件160的弹簧。预紧部件170产生相对于箱主体110将支撑部件160向上方进行预紧的预紧力。支撑部件160将预紧部件170的预紧力传递至门120、130。预紧部件170的预紧力是在锁止为关闭状态时经由该支撑部件160将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的力。
支撑部件160的底面座部165是对预紧部件170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右侧翼部162是与右侧门120的背面抵接而对该右侧门12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右侧翼部162在从右侧门120的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关闭动作中,在右侧门120到达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该右侧门120抵接,而且,在右侧门120到达规定锁止位置而锁止为关闭状态之后,也持续与该右侧门120抵接而对该右侧门120进行支撑。左侧翼部163是与左侧门130的背面抵接而对该左侧门13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左侧翼部163在从左侧门130的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的关闭动作中,在左侧门130到达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该左侧门130抵接,而且,在左侧门130到达规定锁止位置而锁止为关闭状态之后,也持续与该左侧门130抵接而对该左侧门130进行支撑。
在上述对开型盖装置101中,在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都在规定锁止位置处锁止的关闭状态下,预紧部件170的预紧力经由支撑部件160而施加于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在该锁止关闭状态下,利用预紧部件170的预紧力将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向上方进行按压而将它们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因此,在门120、130的锁止关闭状态下,在因臂部件142R、142L的齿轮部142Ra、142La彼此的晃动、轴部141Ra、141La的晃动或者铰接部件141R、141L、臂部件142R、142L的挠曲等而使得门120、130的开闭动作存在差异时,即使产生车辆的振动、与单侧的门120、130的接触等,也能够利用预紧部件170的预紧力抑制两扇门120、130间产生晃动。
另外,在两扇门120、130从关闭状态进行打开动作的情况下,在该打开动作的中途的定时将从预紧部件170向门120、130的预紧力的施加解除。在该施加解除之后,如果在两扇门120、130处于打开状态时对任一扇门120、130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而进行关闭动作,则未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另一扇门130、120与该进行了按压操作的一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联动地进行关闭动作。
如上所述,如果通过向下方的按压操作使得一扇门120、130进行关闭动作,则如图8所示,在该关闭动作的中途的定时,该一扇门120、130在背面与支撑部件160的右侧翼部162或者左侧翼部163的上表面抵接而对支撑部件160向下方进行按压。如果通过被进行了按压操作的一扇门120、130与对应的一个翼部162、163的抵接对支撑部件160向下方进行按压,则预紧部件170经由支撑部件160而对该一扇门120、130施加预紧力。施加于该一扇门120、130的预紧力随着对该一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即支撑部件160的向下按压动作的进行而增大。此外,在门120、130联动的关闭动作期间,有可能因部件的晃动、挠曲等而产生差异,但在因该部件的晃动、挠曲等而开始对一扇门120、130向下方的按压操作之后,在该一扇门120、130与支撑部件160的上表面抵接之前,有时未被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开始与该支撑部件160的上表面抵接。
如果通过对一扇门120、130的按压操作而对支撑部件160向下方进行按压,则在该下压过程中该支撑部件160的、与被进行了按压操作的一扇门120、130抵接的一个翼部162、163和与未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对应的其他翼部163、162一体地相对于箱主体110而向下方移动。在对一扇门120、130的按压操作时,如果与未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对应的其他翼部163、162与被进行了按压操作的一扇门120、130抵接的一个翼部162、163一体地向下方移动,则不会从预紧部件170经由支撑部件160对未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施加朝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或者施加于打开方向的预紧力不会增大,该预紧力的施加受到限制。因此,在一扇门120、130一边通过按压操作对支撑部件160向下方进行按压一边进行关闭动作时,能够使得未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另一扇门130、120容易地追随被进行了按压关闭操作的一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
因此,根据对开型盖装置101,能够利用预紧部件170的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抑制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的两扇门120、130间产生晃动,并且在对任一扇门120、130进行按压关闭操作时限制预紧部件170针对未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的向打开方向的预紧力,从而能够使得另一扇门130、120的关闭动作容易地追随一扇门120、130的关闭动作。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未被进行按压操作的一扇门120、130的未按压的另一扇门130、120拉入至规定锁止位置并使其到达该位置,能够容易地利用锁止机构150将两扇门120、130锁止为关闭状态。由此,能够提高门120、130的开闭操作性、开闭操作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门”以及“第2门”,支撑部件16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支撑部件”,底面座部16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支撑部”,右侧翼部162以及左侧翼部163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支撑部”以及“第3支撑部”,预紧部件17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预紧部件”。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支撑部件160以及预紧部件170设置于箱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一侧(具体而言,为前部侧)。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将支撑部件160以及预紧部件170设置于箱主体110的后部侧,另外,也可以设置于箱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两侧。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将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作为配置于驾驶席与副驾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箱而实现了具体化。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分解后的情形的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盖主体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盖主体部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图。图12~图17是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其中,图12~图14表示盖主体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图16及图17表示盖主体部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图15表示盖主体部处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半开位置时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
根据需要而将盖主体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车辆用箱装置称为关闭状态,将盖主体部处于打开位置时的车辆用箱装置称为打开状态,将盖主体部处于半开位置时的车辆用箱装置称为半开状态。
另外,上、下、左、右、前、后是指图9中示出的上、下、左、右、前、后。上下方向是铅直方向,左右方向是车宽方向,前后方向是车辆行进方向。
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具有箱201、2个罩219、2个盖202、2个连杆要素205、2个预紧要素206、以及锁止要素207。
如图9所示,箱201形成为长度方向朝向前后的箱状。箱201具有开口210朝向上方的内部空间211,该内部空间211由箱201的周壁212以及底壁213在侧方以及下方与外界划分开。如图12所示,箱201的周壁212具有如下2层构造,即,具有内周壁241和外周壁242。箱201的底壁213与周壁212中的内周壁241实现了一体化。
将箱201的外周壁242中位于前侧的部分称为前壁243,将位于后侧的部分称为后壁244。
前壁243以及后壁244分别具有2个枢轴支撑轴承部214、以及两个引导齿条215。2个枢轴支撑轴承部214分别对后述的枢轴支撑轴237进行枢轴支撑。另外,2个引导齿条215分别与设置于后述的盖侧脚部230的引导齿列231啮合。各引导齿条215形成为以枢轴支撑轴承部214为中心的圆弧状。
并且,前壁243的前侧以及后壁244的后侧分别由罩219覆盖。罩219固定于分别对应的前壁243或者后壁244。
在罩219与前壁243之间、以及罩219与后壁244之间分别收容有枢轴支撑轴承部214和引导齿条215、以及后述的预紧要素206、连杆侧脚部235、盖侧脚部230以及锁止要素207等箱装置结构部件。
2个盖202分别具有盖主体部220、2个盖侧脚部230、以及2个连杆侧脚部235。构成连杆要素205的连杆齿列250的一者分别与各连杆侧脚部235实现了一体化。后文中对连杆要素205进行叙述。
如图9~图11所示,各盖主体部220形成为近似矩形且形成为近似板状,长度方向朝向前后。各盖主体部220分别具有:在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处成为上表面的关闭上表面部221U;在该关闭位置处成为下表面的关闭下表面部221L(参照图9及图12);在图11所示的打开位置处成为上表面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以及在该打开位置处成为下表面的打开下表面部222L。在图10及图12所示的关闭位置处,关闭下表面部221L与箱201的内部空间211相对。另外,在该关闭位置处,打开上表面部222U处于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的内侧,打开下表面部222L处于该车宽方向的外侧。
各盖主体部220中的关闭上表面部221U与打开上表面部222U之间的区域被倒角而形成为倾斜面220SL。
如图12所示,各盖主体部220具有基材部225以及缓冲部228。基材部225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所谓ABS树脂)制成,形成为板状。基材部225由基材主体225M和基材罩225C这2个分体部件组装而实现了一体化。基材主体225M的关闭上表面部221U侧的部分、打开上表面部222U侧的部分以及打开下表面部222L侧的部分均由缓冲部228覆盖。缓冲部228由发泡聚氨酯、和形成于该发泡聚氨酯的表面的表皮层构成,比基材部225更软且能够弹性变形。
基材罩225C以将基材主体225M的关闭下表面部221L侧的部分覆盖的方式与基材主体225M实现了一体化。在基材罩225C设置有构成后述的锁止要素207的一部分的凹状的锁止支撑部276。另外,在各基材罩225C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即各基材罩225C的前侧端部以及后侧端部,分别一体地设置有盖侧脚部230。各盖侧脚部230分别具有与引导齿条215啮合的引导齿列231、且分别枢轴支撑于各连杆侧脚部235。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各盖侧脚部230设置有形成为凸状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如图13所示,在各连杆侧脚部235设置有形成为凹状的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各盖侧脚部230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插入于各连杆侧脚部235的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各盖侧脚部230枢轴支撑于各连杆侧脚部235。上述引导齿列231排列成以设置于相同的盖侧脚部230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为中心的圆弧状。
如图13所示,除了上述的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以外,各连杆侧脚部235还具有枢轴支撑轴237。各枢轴支撑轴237分别枢轴支撑于在箱201的前壁243以及后壁244分别设置有2个的枢轴支撑轴承部214。因此,可以说各盖202经由该枢轴支撑轴237而枢轴支撑于箱201。
在枢轴支撑于前壁243的2个枢轴支撑轴237分别安装有预紧要素206。该预紧要素206是扭转螺旋弹簧,如图12所示,该预紧要素206的一端260安装于连杆侧脚部235,另一端261安装于罩219。换言之,预紧要素206的一端安装于盖202,另一端经由罩219而安装于箱201。利用预紧要素206的预紧力将盖202从图10及图12所示的关闭位置朝向图11及图16所示的打开位置进行预紧。
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具有2个连杆要素205。各连杆要素205分别与盖202的前侧部分和后侧部分实现了一体化。如图12所示,各连杆要素205具有与各连杆侧脚部235实现了一体化的2个连杆齿列250。该两个连杆齿列250分别是排列成以设置于相同的连杆侧脚部235的枢轴支撑轴237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齿列、且相互啮合。
如图9所示,锁止要素207具有开关部270、以及锁止部271。开关部270安装于前壁243与罩219之间。开关部270大致形成为竿状,如图10及图11所示,开关部270的上端270U在箱201的上侧露出。图9所示的开关部270的下端270L在前壁243与将该前壁243覆盖的罩219之间位于后述的锁止部271的输入部275的前侧。
如图9所示,锁止部271形成为近似U字状,具有:2个钩部272,它们具有钩状的钩头部273和竿状的钩脚部274;以及竿状的输入部275,其将上述2个钩部272连结。钩部272使得钩头部273朝向上方而大致配置于上下方向。输入部275将钩脚部274的下端连结。输入部275的枢轴支撑轴275A枢轴支撑于罩219的支撑部219S,锁止部271相对于罩219而转动。
利用图略的锁止预紧要素的预紧力以输入部275的枢轴支撑轴275A为中心而将锁止部271向使得钩头部273接近后侧即盖202侧的方向进行预紧。被锁止预紧要素预紧的钩头部273与处于关闭位置的盖主体部220的锁止支撑部276卡合。通过该钩头部273和锁止支撑部276的卡合而将盖主体部220锁止于关闭位置。
锁止部271的输入部275配置为比开关部270的下端270L更靠下侧。因此,如果将开关部270向下方按压,则输入部275被向下侧按压。因此,锁止部271抵抗锁止预紧要素的预紧力以输入部275的枢轴支撑轴275A为中心而使得钩头部273向远离盖202的方向转动。因此,此时,钩头部273和锁止支撑部276的卡合得到解除。
下面,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0及图12所示的关闭位置,盖主体部220使得关闭上表面部221U朝向上方、且将箱201的开口210覆盖。此时,盖主体部220处于由锁止要素207锁止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虽未图示,但此时盖主体部220与箱20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抵接。该箱201的一部分作为关闭止动部而起作用,此时从下侧对盖主体部220进行支撑。因此,此时,将盖主体部220稳定地保持于关闭位置。
如图12所示,盖主体部220的关闭上表面部221U由缓冲部228构成。缓冲部228比基材部225更软、且能够弹性变形,因此处于关闭位置的盖主体部220优选用作扶手。另外,如上所述,盖主体部220由图略的关闭止动部从下侧进行支撑并被限位,因此盖主体部220进一步向关闭方向的位置变化得到抑制,并且作用于盖主体部220的载荷由该关闭止动部承受。由此也将处于关闭位置的盖主体部220优选用作扶手。
如图14所示,在盖主体部220处于关闭位置时,各盖侧脚部230的引导齿列231与引导齿条215的上侧部分啮合。如图13所示,构成连杆要素205的2个连杆齿列250彼此在上侧部分啮合。下面,根据需要而将2个盖202的一者称为第1盖2021st,将另一者称为第2盖2022nd,将第1盖2021st的盖主体部220称为第1盖主体部2201st,将第2盖2022nd的盖主体部220称为第2盖主体部2202nd。此外,2个盖202中的位于图12中的右侧的是第1盖2021st,位于图12中的左侧的是第2盖2022nd
另外,根据需要而将与第1盖主体部2201st的前侧部分实现了一体化的盖侧脚部230称为第1盖侧脚部2301st,将与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前侧部分实现了一体化的盖侧脚部230称为第2盖侧脚部2302nd。并且,根据需要而将对第1盖侧脚部2301st进行枢轴支撑的连杆侧脚部235称为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将对第2盖侧脚部2302nd进行枢轴支撑的连杆侧脚部235称为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将设置于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枢轴支撑轴237称为第1枢轴支撑轴2371st,将设置于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枢轴支撑轴237称为第2枢轴支撑轴2372nd,将安装于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第1枢轴支撑轴2371st的预紧要素206称为第1预紧要素2061st,将安装于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第2枢轴支撑轴2372nd的预紧要素206称为第2预紧要素2062nd
在图12所示的关闭状态下,第1预紧要素2061st以及第2预紧要素2062nd被压缩而处于蓄积有预紧力的状态。
因此,在关闭状态下,基于第1预紧要素2061st的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的预紧力作用于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另外,基于第2预紧要素2062nd的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的预紧力作用于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
此外,如上所述,此时,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由锁止要素207锁止于关闭位置。因此,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以及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也抵抗第1预紧要素2061st以及第2预紧要素2062nd的预紧力而保持于图12所示的关闭位置。
如果对锁止要素207的开关部270向下方进行按压,则如上所述,锁止部271的钩头部273和盖202的锁止支撑部276的卡合得到解除。
这样,如图13所示,利用第1预紧要素2061st(图略)的预紧力使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以第1枢轴支撑轴2371st为中心而绕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利用第2预紧要素2062nd(图略)的预紧力使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以第2枢轴支撑轴2372nd为中心而绕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外,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和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利用连杆要素205的2个连杆齿列250而实现了同步,因此,此时的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转动速度和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转动速度大致相同。
此时,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在以第1枢轴支撑轴2371st为中心的圆弧上下降。因此,插入有该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的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也在相同的圆弧上下降。同样,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在以第2枢轴支撑轴2372nd为中心的圆弧上下降。因此,插入有该连杆侧枢轴支撑部236的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也在相同的圆弧上下降。
这里,如图14所示,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引导齿列231、以及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引导齿列231分别与对应的引导齿条215啮合。因此,第1盖侧脚部2301st以及第2盖侧脚部2302nd分别被各引导齿条215引导而转动且下降。因此,此时,如图14所示,与第1盖侧脚部2301st以及该第1盖侧脚部2301st实现了一体化的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与第2盖侧脚部2302nd以及该第2盖侧脚部2302nd实现了一体化的第2盖主体部2202nd分别以对应的枢轴支撑轴237以及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为中心而绕两个轴转动。
具体而言,第1盖侧脚部2301st以及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为中心而绕图1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该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以第1枢轴支撑轴2371st为中心而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以及第1枢轴支撑轴2371st为中心而绕两个轴转动。
另外,第2盖侧脚部2302nd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以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为中心而绕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该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以第2枢轴支撑轴2372nd为中心而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2盖主体部2202nd以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盖侧枢轴支撑部232以及第2枢轴支撑轴2372nd为中心而绕两个轴转动。
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这样绕两个轴转动,从而能够减小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移动轨迹,能够优选地将车辆用箱装置搭载于有限的空间即车辆室内。
第1盖2021st、第2盖2022nd以及连杆要素205经由图15所示的半开状态直至图16所示的打开状态为止而发生状态变化。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经由图15所示的半开位置直至图16所示的打开位置为止而绕两个轴转动。
在图16所示的打开位置处,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分别使得打开上表面部222U朝向上方,使得关闭上表面部221U朝向侧方。在打开位置处,盖主体部220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及其周围部分向箱201的上方伸出。
此时,第1盖主体部2201st的基材罩225C与箱201的右壁245的上表面抵接,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基材罩225C与箱201的左壁246的上表面抵接。因此,该箱201的右壁245的上表面以及左壁246的上表面分别作为打开止动部216而起作用,盖202的转动停止。
更具体而言,此时,打开止动部216从下侧对盖主体部220进行支撑而进行了限位。因此,盖主体部220向打开方向的进一步的位置变化得到抑制,并且作用于盖主体部220的载荷由该打开止动部216承受。
另外,第1盖主体部2201st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分别由缓冲部228构成。因此,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即使在打开位置处也优选用作扶手。
此外,打开上表面部222U由缓冲部228构成,因此假设乘员的臂部等与盖主体部220碰撞,该冲击也由缓冲部228吸收。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对乘员造成的不悦感减弱。即,在这一点上,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也优选用作搭载于车辆室内的有限的空间的车辆用箱装置。
这里,如图17所示,各盖主体部220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宽度W1、即车宽方向上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长度为20mm,足够长。因此,乘员能够稳定地将臂部放置于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上方。此外,相对于打开上表面部222U连续的倾斜面220SL也由缓冲部22构成(参照图16),能够作为扶手而使用。该倾斜面220SL的宽度和关闭上表面部221U的宽度之和W2为35mm,比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宽度W1更长。并且,倾斜面220SL被倒角,因此触感也较为柔软。由此也对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赋予了优异的使用感。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中,打开位置处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图17中由实线所示)、与关闭位置的关闭上表面部221U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图17中由双点划线所示)之差W3为10mm,非常小。因此,无论在盖主体部220处于打开位置时、还是在处于关闭位置时,都不会对乘员造成不和谐感,能够将盖主体部220用作扶手。由此也可以说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使用感优异。
并且,在打开位置处,2个盖主体部220的基材罩225C分别从上侧与箱201的右壁245或者左壁246的上表面、即打开止动部216抵接。该打开止动部216与盖202中的处于远离枢轴支撑轴237的位置的基材罩225C抵接,因此稳定地将各盖主体部220保持于打开位置。因此,能够稳定地由盖主体部220对乘员的臂部进行支撑,作为各盖主体部220的扶手的使用感进一步提高。
在使处于打开位置的盖主体部220向关闭位置转动而使得车辆用箱装置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变化的情况下,只要乘员抵抗预紧要素206的预紧力而以手动方式使盖主体部220从打开位置转动至关闭位置即可。此时,利用连杆要素205使得2个盖202实现了同步,因此由乘员仅使一个盖主体部220从打开位置转动至关闭位置即可。
此外,利用锁止预紧要素将锁止要素207的锁止部271向使得钩头部273接近后侧即盖202侧的方向进行预紧。因此,在从半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的盖主体部220的下侧,钩头部273与盖主体部220发生干扰。然而,如图9所示,钩头部273的后上部具有从上侧及前侧朝向下侧及后侧的倾斜面。因此,与钩头部273抵接的盖主体部220在钩头部273的该倾斜面上相对地滑动,钩头部273抵抗锁止预紧要素的预紧力而朝向前侧转动。因此,盖主体部220朝向关闭位置转动而不会因锁止部271的钩头部273而停止。
如果2个盖主体部220转动至关闭位置,则锁止部271的各钩头部273再次与各盖主体部220的锁止支撑部276卡合。因此,各盖主体部220锁止于关闭位置,各盖202保持为关闭状态。
在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中,盖主体部220形成为具有倾斜面220SL的切口形状。因此,如图10所示,能够在视觉上分辨处于关闭状态的2个盖主体部220接触还是分离。因此,例如即使盖202的尺寸精度较低,两个盖主体部220在关闭位置处意外地分离的情况下,也难以看到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在外观方面存在问题。
即,对于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主体部220、特别是倾斜面220SL附近的部分并未要求严格的尺寸精度,因此具有能够廉价地制造该车辆用箱装置的优点。
另外,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202在打开位置处配置于箱201的侧方即箱201的外部。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与在打开位置处将盖202收容于箱201的内部空间21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得盖202增大、且能够使得内部空间211形成为足够的大小。如果能够增大盖202、特别是增大盖主体部220,则能够相应地利用盖主体部220稳定地对乘员的臂部进行支撑,作为扶手的使用感提高。因此,由此可以说第2方式的车辆用箱装置的使用感优异。
但是,在打开位置处将盖主体部220的整体配置为比箱201的上表面靠下方的情况下,在箱201的侧方需要用于配置盖主体部220的较大的空间。与此相对,如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那样,盖主体部220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及其周围部分在打开位置处向箱201的上方伸出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用于配置该盖主体部220的空间。在该情况下,还能够将减小的该空间补充为内部空间211,还能够将较大的内部空间211赋予给车辆用箱装置。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在盖主体部以及箱的外周壁的形状方面与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不同,其余与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大致相同。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盖主体部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盖主体部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图。图20~图22是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下面,以与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第1盖2021st以及第2盖2022nd与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第1盖2021st以及第2盖2022nd同样地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化,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绕两个轴转动。
如图18所示,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主体部220不具有倾斜面,关闭上表面部221U和打开上表面部222U以角状而连续。因此,能够看到第1盖主体部2201st以及第2盖主体部2202nd在关闭位置处连续。通过使盖主体部220形成为这种形状,如图19所示,能够增大打开位置的盖主体部220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宽度W1,具有能够利用该打开上表面部222U更稳定地对乘员的臂部进行支撑的优点。此外,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打开上表面部222U的宽度W1为35mm。
另外,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箱201的外周壁242为与盖主体部220的关闭下表面部221L、即基材罩225C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如图20所示,在打开位置处,第1盖主体部2201st配置于箱201的右侧,与右壁245相对、且与该右壁245的一部分抵接。另外,在打开位置处,第2盖主体部2202nd配置于箱201的左侧,与左壁246相对、且与该左壁246的一部分抵接。
具体而言,第1盖主体部2201st的基材罩225C在图20所示的打开位置处,从上侧与箱201的右壁245的上表面245U、以及相对于该上面245U连续且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上斜面245SL抵接。另外,该第1盖主体部2201st的基材罩225C在打开位置处,从右侧、即车宽方向的外侧与相对于该上斜面245SL的下侧连续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笔直面245S抵接。并且,在上述箱201的比笔直面245S更靠下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平缓地倾斜的底斜面245B。第1盖主体部2201st中的在打开位置配置于下端的部分在打开位置处从上侧与该底斜面245B抵接。
因此,第1盖主体部2201st在打开位置处与箱201的右壁245发生干扰,无法向下侧以及左侧进行位置变化。换言之,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第1盖主体部2201st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箱201的右壁245阻碍。
另一方面,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基材罩225C在打开位置处,从上侧与箱201的左壁246的上表面246U、以及相对于该上表面246U连续且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的上斜面246SL抵接。另外,该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基材罩225C在打开位置处,从左侧、即车宽方向的外侧与相对于该上斜面246SL的下侧连续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笔直面246S抵接。并且,上述箱201的比笔直面246S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平缓地倾斜的底斜面246B。第2盖主体部2202nd中的在打开位置配置于下端的部分在打开位置处从上侧与该底斜面246B抵接。
因此,第2盖主体部2202nd在打开位置处与箱201的左壁246发生干扰,其无法向下侧以及右侧进行位置变化。换言之,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第2盖主体部2202nd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箱201的左壁246阻碍。
上述的箱201的右壁245的上表面245U、上斜面245SL、笔直面245S以及底斜面245B均作为与打开位置处的第1盖主体部2201st抵接的打开止动部216而起作用。同样,箱201的左壁246的上表面246U、上斜面246SL、笔直面246S以及底斜面246B均作为与打开位置处的第2盖主体部2202nd抵接的打开止动部216而起作用。
下面,根据需要而将该打开止动部216称为“盖主体部220用的打开止动部208”。
如图18所示,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箱201的前壁243还具有2个打开止动部216。该2个打开止动部216的一者在打开位置处分别与第1盖侧脚部2301st以及第2盖侧脚部2302nd抵接。下面,根据需要而将该打开止动部216称为“盖侧脚部230用的打开止动部280”。另外,上述2个打开止动部216的另一者在打开位置处分别与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以及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抵接。下面,根据需要而将该打开止动部216称为“连杆侧脚部235用的打开止动部285”。
如图21所示,各盖侧脚部230用的打开止动部280形成为从前壁243向前侧凸起的立壁状。打开止动部280的一者具有:与打开状态下的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下表面抵接的底面281B;以及与打开状态下的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右侧面抵接的侧面281S。换言之,第1盖侧脚部2301st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从上侧以及左侧与打开止动部280抵接。因此,第1盖侧脚部2301st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打开止动部280发生干扰而无法向下侧以及右侧进行位置变化。换言之,如果车辆用箱装置从关闭状态变化至打开状态,则第1盖侧脚部2301st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打开止动部280阻碍。
另外,2个打开止动部280的另一者具有:与打开状态下的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下表面抵接的底面282B;以及与打开状态下的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左侧面抵接的侧面282S。换言之,第2盖侧脚部2302nd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从上侧以及右侧与打开止动部280抵接。因此,第2盖侧脚部2302nd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打开止动部280发生干扰而无法向下侧以及左侧进行位置变化。换言之,如果车辆用箱装置从关闭状态变化至打开状态,则第2盖侧脚部2302nd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打开止动部280阻碍。
如图22所示,与盖侧脚部230的打开止动部280相同地,连杆侧脚部235用的打开止动部285形成为从前壁243向前侧凸起的立壁状。打开止动部285的一者具有:与打开状态下的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下表面抵接的底面286B;以及与打开状态下的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左侧面抵接的侧面286S。换言之,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从上侧以及右侧与打开止动部285抵接。因此,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打开止动部285发生干扰而无法向下侧以及左侧进行位置变化。换言之,如果车辆用箱装置从关闭状态变化至打开状态,则第1连杆侧脚部2351st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打开止动部285阻碍。
同样地,2个打开止动部285中的另一者具有:与打开状态下的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下表面抵接的底面287B;以及与打开状态下的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右侧面抵接的侧面287S。换言之,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从上侧以及左侧与打开止动部285抵接。因此,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在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与打开止动部285发生干扰而无法向下侧以及右侧进行位置变化。换言之,如果车辆用箱装置从关闭状态变化至打开状态,则第2连杆侧脚部2352nd的进一步的转动受到打开止动部285阻碍。
如上,在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由盖主体部220用的打开止动部208限制盖主体部220的位置,由盖侧脚部230用的打开止动部280限制盖侧脚部230的位置,并且由连杆侧脚部235用的打开止动部285限制连杆侧脚部235的位置。因此,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202被牢固地限位,盖主体部220非常稳定地保持于打开位置。因此,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的盖主体部220能够更稳定地对乘员的臂部进行支撑,各盖主体部220的作为扶手的使用感进一步提高。
此外,打开止动部216可以在打开位置处与盖主体部220抵接,也可以与盖侧脚部230、连杆侧脚部235之类的脚部抵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由打开止动部216限制处于打开位置的盖主体部220的位置,由此对车辆用箱装置赋予作为扶手的优异的使用感。
优选地,打开止动部216能够限制处于打开位置的盖主体部220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的位置变化,并且优选能够在作为扶手使用时承受作用于盖主体部220的载荷。由此,作为扶手的使用时的盖主体部220的稳定感、车辆用箱装置的耐久性得到提高。
打开止动部216特别优选与打开位置的盖主体部220抵接。盖主体部220是在作为扶手使用时作用有来自乘员的载荷的部分,因此该盖主体部220直接与打开止动部216抵接而能够利用打开止动部216高效地承受作用于盖主体部220的载荷。
在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箱装置中,盖主体部220用的打开止动部208与枢轴支撑轴237的距离、盖侧脚部230用的打开止动部280与枢轴支撑轴237的距离、以及连杆侧脚部235用的打开止动部285与枢轴支撑轴237的距离分别大于或等于20mm。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的对开型盖装置101的右侧门120以及左侧门130的基础上,实施方式4的对开型盖装置使用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2个盖202、即第1盖2021st以及第2盖2022nd,其余与实施方式1的对开型盖装置101大致相同。
在实施方式1的对开型盖装置的效果的基础上,实施方式4的对开型盖装置还具有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箱装置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未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另外,包含实施方式的本说明书所示的各结构要素可以分别任意地提取组合而实施。

Claims (14)

1.一种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对开型盖装置具有:
箱主体,其具有设置有开口的收容部;
第1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开口的一侧覆盖;
第2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将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覆盖;
开闭机构,其使得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锁止机构,在使得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进行关闭动作直至规定锁止位置为止的情况下,所述锁止机构将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锁止为关闭状态;
支撑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箱主体能够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以及
预紧部件,其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箱主体且另一端部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件,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产生经由所述支撑部件而将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向打开方向进行预紧的预紧力,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第1支撑部,其对所述预紧部件的另一端部进行支撑;第2支撑部,其在所述第1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所述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所述第1门抵接,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所述第1门进行支撑;以及第3支撑部,其在所述第2门于关闭动作中到达所述规定锁止位置之前开始与所述第2门抵接,在基于所述锁止机构的锁止时对所述第2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是具有向所述第1门侧和所述第2门侧延伸的两个翼部且形成为T字状的部件,
所述第2支撑部设置于一个所述翼部,
所述第3支撑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第1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预紧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门以及所述第2门的长度方向一侧。
5.一种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对开型盖装置具有:
箱,其具有开口朝向上方的内部空间;以及
2个盖,它们具有盖主体部、以及与所述盖主体部实现了一体化且枢轴支撑于所述箱的枢轴支撑轴,所述2个盖对所述箱的所述开口进行开闭,
2个所述盖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化,在所述关闭位置处,所述盖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箱的上方且将所述开口封闭,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盖主体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箱的相对的2个侧方且使得所述开口敞开,
所述盖主体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以及比所述缓冲部更硬的基材部,
所述盖主体部中的成为所述打开位置处的上表面的打开上表面部、以及成为所述关闭位置处的上表面的关闭上表面部,由所述缓冲部构成,
2个所述盖分别具有所述盖主体部、盖侧脚部、以及连杆侧脚部,
所述盖侧脚部与所述盖主体部实现一体化,
所述连杆侧脚部由所述盖侧脚部轴支撑,并且由所述箱轴支撑,
所述连杆侧脚部中的被所述盖侧脚部轴支撑的连杆侧轴支撑部,在所述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进行位置变化时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对开型盖装置是扶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打开位置处的所述打开上表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关闭上表面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之差处于30mm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箱具有在所述打开位置处与所述盖中的除了所述枢轴支撑轴以外的部分抵接的打开止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打开止动部具有盖主体部用的打开止动部,其设置于所述箱的周壁的上表面,在所述打开位置与所述盖主体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打开止动部在所述箱的周壁的侧面,具有在所述打开位置处与所述连杆侧脚部抵接的连杆侧脚部用的打开止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箱的周壁在所述打开位置具有配置于所述盖主体部的下侧的底斜面,
所述底斜面向前下方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盖主体部在所述打开上表面部与所述关闭上表面部之间具有倾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连杆侧脚部具有端部,其由所述盖侧脚部及所述箱轴支撑,并且在所述关闭位置处与所述盖主体部的下表面相面对,
所述端部在所述盖位置变化为下侧时,从下侧支撑所述盖主体部。
14.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对开型盖装置,其中,
所述打开上表面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mm。
CN201910768621.7A 2018-08-31 2019-08-20 对开型盖装置 Active CN110871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3562 2018-08-31
JP2018163562A JP7047678B2 (ja) 2018-08-31 2018-08-31 車両用ボックス装置
JP2018170853A JP6973337B2 (ja) 2018-09-12 2018-09-12 観音開き型リッド装置
JP2018-170853 2018-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1739A CN110871739A (zh) 2020-03-10
CN110871739B true CN110871739B (zh) 2023-04-21

Family

ID=6964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8621.7A Active CN110871739B (zh) 2018-08-31 2019-08-20 对开型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5629B2 (zh)
CN (1) CN1108717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002450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9211232B4 (de) * 2018-08-08 2023-10-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Aufnahmefach
CN111791806B (zh) * 2020-07-21 2021-07-2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
WO2022072679A1 (en) * 2020-10-01 2022-04-07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DE102021205130A1 (de) 2021-05-20 2022-11-24 Psa Automobiles Sa Staufachanordnung zur Integration in eine Mittelkonsole eines Fahrzeugs, Mittelkonsole mit der Staufachanordnung und Fahrzeug mit der Mittelkonsole
JP7486040B2 (ja) 2021-09-01 2024-05-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プリット型リッド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7486041B2 (ja) 2021-09-14 2024-05-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リッド装置
DE102023002123B3 (de) 2023-05-25 2024-07-04 Mercedes-Benz Group AG Synchronisation der Öffnung zweier Ablagefachdeckel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7444A (zh) * 2001-10-29 2003-05-14 株式会社尼富考 门体的开闭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开闭装置
CN1657729A (zh) * 2004-02-20 2005-08-24 株式会社利富高 盖开关机构
WO2006051209A2 (fr) * 2004-11-09 2006-05-18 Faurecia Interieur Industrie Console d'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accoudoir articule
JP2008207720A (ja) * 2007-02-27 2008-09-11 Daikyo Nishikawa Kk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1323280A (zh) * 2007-05-22 2008-12-17 百乐仕株式会社 盖开闭装置
CN102133873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车辆用收容装置
JP2013220711A (ja) * 2012-04-16 2013-10-28 Toyoda Gosei Co Ltd 両開き収納ボックス
CN103459740A (zh) * 2011-03-31 2013-12-18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
CN105539301A (zh) * 2014-10-22 2016-05-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双开收纳装置
JP2016210387A (ja) * 2015-05-13 2016-12-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ッパーボックスのドア開閉規制機構
CN107199955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盖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7089B2 (ja) 2002-11-08 2008-09-10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4429005B2 (ja) 2003-12-19 2010-03-1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蓋装置及び収納装置
JP4384078B2 (ja) 2005-04-27 2009-12-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作動方向反転機構及びそれを適用した蓋開閉装置
JP5262689B2 (ja) 2008-12-24 2013-08-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扉開閉構造及び扉開閉装置
DE102011118152A1 (de) * 2011-11-10 2013-05-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gerung eines Funktionselements in einem Schienenpaar innerhalb eines Fahrgastraums eines Kraftfahrzeugs
US8925989B2 (en) * 2013-03-15 2015-01-06 Volkswagen Ag Center console
JP6413923B2 (ja) * 2015-05-19 2018-10-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蓋付き収納装置
DE102016000909B3 (de) * 2016-01-29 2017-03-16 Grammer Ag Deckelvorrichtung, Ablagefach mit Deckelvorrichtung und Werkzeug zur Montage
EP3458306B1 (en) * 2016-05-18 2020-12-16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Console assembly for vehicle interior
US10220749B2 (en) * 2017-02-08 2019-03-05 Honda Motor Co., Ltd. Center console with dual rotating covers
KR102322363B1 (ko) * 2017-02-20 2021-11-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암레스트 콘솔 개폐장치
KR102322364B1 (ko) * 2017-02-20 2021-11-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센터콘솔 암레스트
US10040397B1 (en) * 2017-09-20 2018-08-0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plit console lid and armrest in both open and closed positions
WO2020041292A1 (en) * 2018-08-21 2020-02-27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 Ltd.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7444A (zh) * 2001-10-29 2003-05-14 株式会社尼富考 门体的开闭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开闭装置
CN1657729A (zh) * 2004-02-20 2005-08-24 株式会社利富高 盖开关机构
WO2006051209A2 (fr) * 2004-11-09 2006-05-18 Faurecia Interieur Industrie Console d'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accoudoir articule
JP2008207720A (ja) * 2007-02-27 2008-09-11 Daikyo Nishikawa Kk 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1323280A (zh) * 2007-05-22 2008-12-17 百乐仕株式会社 盖开闭装置
CN102133873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车辆用收容装置
CN103459740A (zh) * 2011-03-31 2013-12-18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
JP2013220711A (ja) * 2012-04-16 2013-10-28 Toyoda Gosei Co Ltd 両開き収納ボックス
CN105539301A (zh) * 2014-10-22 2016-05-0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双开收纳装置
JP2016210387A (ja) * 2015-05-13 2016-12-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アッパーボックスのドア開閉規制機構
CN107199955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盖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71984A1 (en) 2020-03-05
CN110871739A (zh) 2020-03-10
US11565629B2 (en)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1739B (zh) 对开型盖装置
KR101244046B1 (ko) 로크장치
JPH0920177A (ja) 車両用小物収納装置
JP2001180385A (ja) 収納ボックス
KR20090062177A (ko) 자동차 암레스트 콘솔박스의 고정 구조
JP7347571B2 (ja) 車両用ボックス装置
US20200291696A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apparatus and storage apparatus
JP2019142336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US11541792B2 (en) Armrest assembly mounted on console of vehicle
CN112298050B (zh) 车辆用收纳装置
KR100738305B1 (ko) 자동차의 콘솔박스 덮개 개폐장치
KR100879956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트림 암레스트 트레이
US11498491B2 (en) Vehicle storage device
JP4244464B2 (ja) 二段収納容器
KR101260848B1 (ko) 차량용 글로브박스 모듈
JP7461600B2 (ja) 車両用収容装置
JP5308200B2 (ja) 車両内装部材
KR102018502B1 (ko) 암레스트 개폐용 후크
JP5949685B2 (ja)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JPH0637010Y2 (ja) 自動車の小物入れ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JP3584184B2 (ja) 収納ボックス
KR100836436B1 (ko) 자동차용 트레이의 열림 방지구조
JP4332381B2 (ja) 車両における収容装置
KR20240066743A (ko) 자동차의 암레스트 개폐장치
JPH08169270A (ja) 収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