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3367A -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3367A
CN110573367A CN201880027710.XA CN201880027710A CN110573367A CN 110573367 A CN110573367 A CN 110573367A CN 201880027710 A CN201880027710 A CN 201880027710A CN 110573367 A CN110573367 A CN 110573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shield
molding
vent hole
hood vent
bel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7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木英二
井上贵文
川原孝志
岛田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G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C Inc filed Critical AGC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573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3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1Double glazing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4Mounting of windows
    • B60J1/006Mounting of windows characterised by fixation means such as clips, adhesive, et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解决了异物导致的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侧连接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在上述问题以外解决了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和嵌条与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嵌条14具有上表面与挡风玻璃12的车内侧面接合的第一嵌条部30、第二嵌条部32、和从第二嵌条部32以沿着挡风玻璃12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22B的方式延伸设置的第三嵌条部34。第三嵌条部34中,纵截面形成为矩形,上表面34A相对于挡风玻璃12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22B位于下方。

Description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 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夹持汽车的前挡玻璃(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该发动机罩通风孔在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前挡玻璃侧的边缘部(后端部)、形成由夹持边缘部和夹持片构成的截面大致为凹字状的夹持部。此外,发动机罩通风孔具有由硬质合成树脂材构成的本体侧内层。
对将专利文献1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前挡玻璃连接的连接作业进行说明。在发动机罩通风孔的连接作业之前,预先将前挡玻璃安装在车体的窗框上,使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夹持部与该前挡玻璃的下边缘部接近。接着,以使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夹持片的上表面与前挡玻璃的下侧边缘抵接,将前挡玻璃夹持在夹持边缘部和夹持片之间的方式将发动机罩通风孔向上方移动。通过该连接作业,使夹持片相对于夹持边缘部发生弹性变形,将前挡玻璃的下边缘部夹持在夹持边缘部和支持部之间。藉此,使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前挡玻璃连接。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上下是指车体的上下方向,前后是指车体的前后方向。此外,将在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组装有嵌条的挡风玻璃称为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将藉由该嵌条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连接的结构称为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挡风玻璃是由将至少2块玻璃板藉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olyvinylbutyral))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物(EVA(Ethylene-Vinyl Acetate))等的中间膜接合而成的夹层玻璃构成的。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藉由侧方构件(嵌条)连接窗玻璃(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和水箱(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此外,专利文献2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中,发动机罩通风孔的上表面与挡风玻璃的车外侧面配置于同一个平面上。
专利文献2的侧方构件具有第一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备被固定于挡风玻璃的固定面,该固定面藉由双面胶带与挡风玻璃的车内侧面接合。第二部分具备可装卸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卡合凹部。
专利文献2的发动机罩通风孔在发动机罩通风孔的下表面具备突起部,该突起部被卡合或嵌合于侧方构件的卡合凹部。而且,侧方构件的卡合凹部通过几乎为L字状、U字状或利爪状的弹簧状脚部和形成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突起部划分而成。此外,通过弹簧状脚部的自由端和突起部,形成使发动机罩通风孔的突起部嵌合的卡合开口部。而且,发动机罩通风孔的突起部的截面形成为楔状及/或T字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97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11-5206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存在以下的问题。
〔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结构不具备嵌条。因此,在异物(砂等的粒状异物)侵入发动机罩通风孔的硬质夹持部和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之间的情况下,存在车体行驶过程中发生异响(挡风玻璃和异物的摩擦声)的问题。此外,如果异物侵入硬质夹持部与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之间,则由于行驶中的振动等,存在异物与挡风玻璃摩擦、在挡风玻璃的表面上产生划痕之虞。如果在挡风玻璃的表面上产生划痕,则存在玻璃以划痕为起点发生破裂的担忧的问题。
〔连接作业性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结构存在发动机罩通风孔不能容易地与挡风玻璃连接的问题。
即,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连接的连接作业通常如专利文献1,在预先将挡风玻璃安装在车体的窗框上的状态下进行。专利文献2中,作业者需要一边沿着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移动,一边进行将发动机罩通风孔的突起部与嵌条的卡合凹部依次卡合的作业,在作业者移动时车体成为阻碍,因此存在连接作业性差的问题。
〔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
近年,希望在行人等与汽车冲撞、行人的头部等碰到挡风玻璃的下端边缘部附近的情况下,将雨刮器的停止位置设定在更靠近挡风玻璃的下端边缘部侧,以使行人的头部等不易碰到雨刮器。但是,专利文献1中,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与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的连接部从挡风玻璃的车外侧面向车外方向隆起,因此存在雨刮器的停止位置不能设定在更靠近挡风玻璃下端边缘部侧的问题。
〔嵌条和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
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发动机罩通风孔的突起部和嵌条的卡合凹部是非常复杂的形状,但嵌条和发动机罩通风孔是通过难以达到尺寸精度的树脂成型制造的。因此专利文献2难以精度良好地制造复杂形状的发动机罩通风孔和嵌条,因此存在难以将发动机罩通风孔精度良好地与嵌条连接的问题。
希望一种可同时解决以往以来由于异物而导致的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以及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侧连接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的、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
此外,同样地希望一种可同时解决以往以来除上述问题以外的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和嵌条与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的、新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产生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同时解决由于异物而导致的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以及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侧连接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的、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可同时解决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和嵌条与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的、新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是具有夹层玻璃、和配设于夹层玻璃的下边缘部的嵌条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该夹层玻璃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于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接合第一玻璃板以及第二玻璃板的中间膜;嵌条具有上表面被接合于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嵌条部,从第一嵌条部起向着上方、沿着夹层玻璃的下边缘部的端面延伸设置的第二嵌条部,和从第二嵌条部起向着车体的前方延伸设置的第三嵌条部,第三嵌条部的上表面相对于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位于下方。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第三嵌条部以沿着夹层玻璃的下边缘部的端面的方式配置,且具有向车外侧突出的凸状的、比嵌条更软质的第一间隔物,第一间隔物以上表面与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第三嵌条部中,第三嵌条部的下部的车内面侧的端面的截面形状为曲面形状。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第一嵌条部在其下表面上具有与车体抵接的、比嵌条更软质的第二间隔物。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第三嵌条部中,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有被卡合部。
本发明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包括本发明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嵌合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嵌条的第三嵌条部的、具有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后端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以上表面与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包括本发明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嵌合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嵌条的第三嵌条部的、具有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后端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以上表面与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第一间隔物存在于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和夹层玻璃之间。
本发明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包括本发明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嵌合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嵌条的第三嵌条部的、具有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后端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以上表面与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中形成有卡合部,卡合部与嵌条的第三嵌条部的被卡合部卡合。
发明的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提供一种可同时解决以往以来由于异物而导致的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以及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侧连接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的、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此外,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则可同时解决由于异物而导致的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将发动机罩通风孔与挡风玻璃侧连接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和嵌条与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说明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图2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10是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11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1~11,对本发明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在重复的情况下有时省略其说明。
图1(A)是表示将嵌条14组装于挡风玻璃12前的挡风玻璃12和嵌条14的立体图,图1(B)是将嵌条14组装在挡风玻璃12上的状态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连接在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上前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立体图,图2(B)是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连接在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上的状态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0的立体图。
图3是图2(B)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0的沿3-3线的纵截面图。
另外,附图1~11中,矢印U(up,上)表示车体(图7以外不图示)的上方,矢印D(down,下)表示车体的下方,矢印F(forward,前)表示车体的前方,矢印B(backward,下)表示车体的后方。此外,关于挡风玻璃12的“面”,在称为“车外侧面”的情况下是指面朝车体的外侧的面,在称为“车内侧面”的情况下是指面朝车体的室内侧的面。此外,关于嵌条14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面”,在称为“上表面”的情况下是指向着上方的面,在称为“下表面”的情况下是指向着下方的面。
如图1至图3所示,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具备挡风玻璃12和嵌条14。嵌条14藉由双面粘胶带16组装在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的车内侧面上。藉此,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如图1(B)构成。嵌条14和挡风玻璃12可通过丙烯酸树脂类、聚氨酯树脂类、环氧树脂类等公知的接合剂接合。
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0具备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的嵌条14连接。藉此,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0如图2(B)构成。
挡风玻璃12是安装于车体的前方侧的窗框(不图示)的前挡玻璃,由夹层玻璃构成。即,挡风玻璃12如图3,是通过藉由PVB或EVA等中间膜26、将2块玻璃板(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22、24接合而构成的。
如图2以及图3,嵌条14作为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连接在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上的连接构件起作用。嵌条14为树脂制,具有沿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的长边轴。如果嵌条14在嵌条14的长边轴方向上形状相同,则可通过挤出成型来制造,但制造方法不限于挤出成型,也可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作为嵌条14的材质,可例示轻量且具有耐候性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此外,嵌条14具有刚性,作为嵌条14的硬度(JISK6253杜罗回跳式硬度计型A硬度(以下称为“硬度”)),例如优选90度以上100度以下。如果嵌条14的硬度在90度以上,则可使嵌条14自身具备刚性。
如图3,嵌条14由第一嵌条部30、第二嵌条部32以及第三嵌条部34构成,纵截面形成为曲柄状的形状。另外,嵌条14的纵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曲柄状。此外,嵌条14中埋设有芯骨15。该芯骨15为板状体,纵截面的形状根据嵌条14、构成为曲柄状。嵌条14通过该芯骨15被加强,且嵌条14的形状得到保持。
第一嵌条部30中,第一嵌条部30的上表面30A在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中通过双面粘胶带16与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24A接合。另外,第一嵌条部30中,纵截面为矩形,但不限于矩形。此外,第一嵌条部30的上表面30A可通过丙烯酸树脂类、聚氨酯树脂类、环氧树脂类等公知的接合剂与玻璃板24的车内侧面24A接合。
第二嵌条部32通过从第一嵌条部30起向着上方以沿着挡风玻璃的下边缘部12A的端面12B的方式延伸设置而构成。另外,端面12B是指玻璃板22、24以及中间膜26的下端面。第二嵌条部32优选与端面12B之间存在间隙(不与端面12B相接)。在第二嵌条部32与端面12B相接的情况下,如果玻璃板22、24的外形尺寸发生偏差,则嵌条14在挡风玻璃上的安装位置也会发生偏差。如果嵌条14在挡风玻璃上的安装位置发生偏差,则有嵌条14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不能在期望的位置上连接之虞。但是,如果第二嵌条部32和端面12B之间存在间隙,则即使玻璃板22、24的外形尺寸发生偏差,也可通过存在于第二嵌条部32和端面12B之间的间隙,吸收玻璃板22、24的外形尺寸的偏差。第二嵌条部32和端面12B之间的间隙如果在1.0mm以上3.0mm以下,则可吸收玻璃板22、24的外形尺寸的偏差。
第三嵌条部34以其上表面34A从第二嵌条部32起、大致平行地沿着玻璃板22的车外侧面22A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延长面22B、即、向着车体的前方延伸设置而构成。此外,第三嵌条部34的纵截面形成为矩形,以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截面U字形状的后端部18A嵌合。而且,第三嵌条部34的上表面34A相对于玻璃板22的车外侧面22A的延长面22B,位于下方。
图1至图3所示的发动机罩通风孔18例如是由聚丙烯制的注塑成形品构成的板材构件。如图3,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由夹持边缘部36和夹持片38构成,纵截面形成为U字状的形状。通过使第三嵌条部34嵌入夹持边缘部36和夹持片38之间的间隙,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与第三嵌条部34连接。此外,如果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与第三嵌条部34连接,则夹持边缘部36的上表面36A几乎与玻璃板22的车外侧面22A配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接着,对如上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的连接结构的优点进行说明。
〔关于异响、玻璃破裂〕
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中,藉由嵌条14,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连接在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上。即,不直接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连接于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而是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与软质的第三嵌条部34连接。
藉此,即使在异物侵入第三嵌条部34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之间的情况下,也通过第三嵌条部34弹性变形、使其包裹异物,使第三嵌条部34作为缓冲材料起作用。因而,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则可减少异物侵入导致的车辆行驶时的异响,因此可解决专利文献1存在的异响的问题。而且,即使在异物侵入的情况下,由于异物不存在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和玻璃之间,因此不会发生异物导致的玻璃表面的划痕,可解决玻璃破裂的问题。
〔关于连接作业性〕
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连接的作业如图2(A),在使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接近嵌条14的第三嵌条部34后,以使第三嵌条部34被夹持在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夹持边缘部36和夹持片38之间的方式,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向上方(U方向)推压。藉此,如图3,使第三嵌条部34嵌入夹持边缘部36和夹持片38之间的间隙,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连接。
即,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只要相对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向上方推压,就能够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连接,因此可解决专利文献2存在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
〔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
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0中,作为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上表面的夹持边缘部36的上表面36A与挡风玻璃12的玻璃板22的车外侧面22A配置在同一个平面上。藉此,可将雨刮器的停止位置设定在更靠近挡风玻璃12的下端边缘部侧。因而,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20,则可解决专利文献1存在的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
〔嵌条和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
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所嵌合的第三嵌条部34中,纵截面为矩形,此外,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纵截面为U字形状。即,与专利文献2相比,第三嵌条部34以及后端部18A的形状是简单形状。
专利文献2中,发动机罩通风孔的突起部和嵌条的卡合凹部是非常复杂的形状,因此难以精度良好地制造突起部和卡合凹部。因此,专利文献2中,受突起部和卡合凹部的制造精度影响,往往难以将发动机罩通风孔精度良好地与嵌条连接。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中,只需使纵截面为U字状的后端部18A与纵截面为矩形的第三嵌条部34嵌合,可容易地对发动机罩通风孔18对嵌条14的连接位置进行微调整。因此,可不受第三嵌条部34以及后端部18A的制造精度影响地、精度良好地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嵌条14连接。因而,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0,则可解决专利文献2存在的嵌条和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制造精度的问题。
如上,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则可同时解决异物导致的异响、玻璃破裂的问题、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连接在挡风玻璃12侧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
此外,如果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则在上述问题以外,还可同时解决雨刮器停止位置的问题、和嵌条14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制造精度的问题。
对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40进行说明时,对与图2~图3中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4的连接结构40与图2以及图3的连接结构20相比,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构成不同,其他构成相同。
图4的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由夹持边缘部36、形成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下表面18B的多个L字状的夹持片42构成。夹持片42沿着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以规定间隔形成。藉此,存在各夹持片42的后端部18A通过各夹持片42和夹持边缘部36,纵截面形成为U字状的形状。
在具有这样的夹持片42的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图2~图3所示的发动机罩通风孔18相同,只要相对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向上方推压,就能够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0连接。因而,如果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40连接结构,则可解决专利文献2存在的连接作业性的问题。
对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50进行说明时,对与图2至图4中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5的连接结构50与图2至图4的连接结构20、40相比,嵌条14的第三嵌条部34的构成不同,其他构成相同。
连接结构50的第三嵌条部34具备第一间隔物52。第一间隔物52是从第三嵌条部34的上表面34A起以沿着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的端面12B的方式配置、且向车外侧突出的凸状的间隔物。该第一间隔物52存在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端面18C和挡风玻璃12的下边缘部12A的端面12B之间。第一间隔物52是比嵌条14更软质的材质,以上表面52A与玻璃板22的车外侧面22A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此外,第一间隔物52可以通过双色成型与第三嵌条部34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其他方法形成。此外,第一间隔物52可用接合剂等接合在第三嵌条部34的上表面34A。作为第一间隔物52的材质,例如可例举硬度在60度以上70度以下的软质TPE。
通过在第三嵌条部34中具备软质的第一间隔物52,能够利用第一间隔物52密封挡风玻璃12的端面12B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端面18C之间的间隙。藉此,可防止雨水等的液体附着在挡风玻璃12的端面12B,因此可保护中间膜26不受液体影响。
图6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表示临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嵌条14连接前的状态。对图6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60进行说明时,对与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50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6的连接结构60和图5的连接结构50相比,第三嵌条部34的下部的端面的形状不同,其他构成相同。即,第三嵌条部34中,下部的车内侧面的端面34B的形状在图6的纵截面中形成为曲面形状。
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第三嵌条部34连接时,如果使夹持片38、42的上表面38A、42A与第三嵌条部34的端面34B抵接,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向上方推压,则发动机罩通风孔18被曲面形状的端面34B引导、被平滑地推压向上方。因此,如果采用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60的连接结构,则可平滑地将发动机罩通风孔18与嵌条14连接。另外,图6中,第三嵌条部34的下部的车内侧面的端面34B设为曲面形状,但不受此所限,也可以将第三嵌条部34的下部的端面整体设为曲面形状。
对图7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70进行说明时,对与图6所示的连接结构60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7的连接结构70和图6的连接结构60相比,嵌条14的第一嵌条部30的构成不同,其他构成相同。
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70的第一嵌条部30具备第二间隔物72。从第一嵌条部30的下表面30B起向下方设置第二间隔物72,通过被抵接在车体74上,具有保持车体74和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70的间隔的功能。
此外,第二间隔物72是比嵌条14更软质的材质,可以通过双色成型与第三嵌条部30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其他方法形成。此外,第二间隔物72可用接合剂等接合于第一嵌条部30的下表面30B。作为第二间隔物72的材质,例如可例举硬度在60度以上70度以下的软质TPE。因而,如果采用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70,则可藉由具有适当的柔软性的第二间隔物72被支承在车体74上,通过第二间隔物72适当吸收从车体74传递到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70的振动。
对图8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80进行说明时,对与图7所示的连接结构70相同或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8的连接结构80和图7的连接结构70相比,嵌条14的第三嵌条部34的构成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构成不同,其他构成相同。
连接结构80的第三嵌条部34在上表面34A以及下表面34C中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82、84。此外,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中,作为卡合凹部82的卡合部的凸部86形成于夹持边缘部36,作为卡合凹部84的卡合部的凸部88形成于夹持片38、42。藉此,可提高发动机罩通风孔18对嵌条14的卡合力。
另外,图8的例中,第三嵌条部34中形成有二个凹部82、84,但只具备凹部82或凹部84中的一个即可。同样地,设于后端部18A中的凸部86、88也只具备凸部86或凸部88中的一个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中,优选具备第三嵌条部34和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位置关系固定的结构,这样,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对于第三嵌条部34的插入量不因挡风玻璃12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图9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90中,相对于图5所示的连接结构50,在第三嵌条部34中,延伸设置有卡合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夹持片38的前端面38B的爪34D。该爪34D可形成于第三嵌条部34的长边方向的全部区域,也可间歇地形成。通过使爪34D卡合在夹持片38的前端面38B,可使第三嵌条部34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固定。
此外,作为固定这样的位置关系的连接结构,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100,在第三嵌条部34中,形成包围夹持片38的下表面38C的延伸设置部34E,且在延伸设置部34E中形成通孔34F,然后在夹持片38的下表面38C,形成卡合通孔34F的凸部38D。通过使通孔34F卡合凸部38D,可使第三嵌条部34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固定。
此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110,在第三嵌条部34中形成爪34G,然后在夹持片38的基部38E中,形成爪34G贯穿的通孔38F。通过使爪34G贯穿通孔38F,使爪34G卡合夹持片38的前端面38B,可使第三嵌条部34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后端部18A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固定。爪部34G至少形成于第三嵌条部34的长边方向中的至少两侧,通孔38F也相同,至少形成于发动机罩通风孔18的长边方向中的至少两侧。
这里引用2017年4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90201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和附图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揭示。
符号说明
10…带嵌条的挡风玻璃,12…挡风玻璃,12A…下边缘部,14…嵌条,15…芯骨,16…双面粘胶带,18…发动机罩通风孔,18A…后端部,20…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22…玻璃板,24…玻璃板,26…中间膜,30…第一嵌条部,32…第二嵌条部,34…第三嵌条部,34A…上表面,34B…下边缘部,34C…下表面,34D…爪,34E…延伸设置部,34F…通孔,34G…爪,36…夹持边缘部,38…夹持片,38A…上表面,38B…前端面,38C…下表面,38E…基部,38F…通孔,40…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42…夹持片,42A…上表面,50…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52…第一间隔物,60…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70…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72…第二间隔物,74…车体,80…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82…凹部,84…凹部,86…凸部,88…凸部,90…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100…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110…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Claims (8)

1.一种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其是
具有夹层玻璃、和配设于所述夹层玻璃的下边缘部的嵌条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
该夹层玻璃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于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接合所述第一玻璃板以及所述第二玻璃板的中间膜;
所述嵌条具有上表面被接合于所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嵌条部,从所述第一嵌条部起向着上方、沿着所述夹层玻璃的下边缘部的端面延伸设置的第二嵌条部,和从所述第二嵌条部起向着车体的前方延伸设置的第三嵌条部,
所述第三嵌条部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位于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嵌条部以沿着所述夹层玻璃的下边缘部的端面的方式配置,具有比所述嵌条更软质的第一间隔物,
所述第一间隔物以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嵌条部中,所述第三嵌条部的下部的车内面侧的端面的截面形状为曲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条部在其下表面具有与所述车体抵接的、比所述嵌条更软质的第二间隔物。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嵌条部在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形成有被卡合部。
6.一种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与所述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嵌条的第三嵌条部嵌合、具有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后端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
所述发动机罩通风孔的所述后端部以上表面与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7.一种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与所述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嵌条的第三嵌条部嵌合的、具有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后端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
所述发动机罩通风孔的所述后端部以上表面与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第一间隔物存在于所述发动机罩通风孔的后端部和所述夹层玻璃之间。
8.一种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嵌条的挡风玻璃,和与所述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嵌条的第三嵌条部嵌合的、具有纵截面为U字形状的后端部的发动机罩通风孔,
所述发动机罩通风孔的所述后端部以上表面与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所述发动机罩通风孔的所述后端部形成有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与嵌条的第三嵌条部的被卡合部卡合。
CN201880027710.XA 2017-04-28 2018-04-20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Pending CN110573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0201 2017-04-28
JP2017090201 2017-04-28
PCT/JP2018/016273 WO2018198959A1 (ja) 2017-04-28 2018-04-20 モール付き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およびカウルルーバとモール付き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の連接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3367A true CN110573367A (zh) 2019-12-13

Family

ID=6391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7710.XA Pending CN110573367A (zh) 2017-04-28 2018-04-20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7539B2 (zh)
JP (1) JP7378296B2 (zh)
CN (1) CN110573367A (zh)
DE (1) DE112018002207T5 (zh)
WO (1) WO20181989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3979A (zh) * 2021-12-28 2022-04-2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窗及汽车
CN115666986A (zh) * 2020-06-02 2023-01-31 Agc株式会社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4759B2 (ja) * 2018-08-29 2023-01-16 Agc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カウルルーバとの連結構造
BR102021014188A2 (pt) * 2021-07-19 2023-01-31 Marcopolo Sa Elemento para posicionamento e/ou fixação de estrutura, processo de montagem de elemento para posicionamento e/ou fixação de estruturas e veículo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0773A (ja) * 1998-04-23 1999-11-02 Inoac Corporation:Kk モールディングの端末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US20030057660A1 (en) * 2000-05-12 2003-03-27 Michael Ortmuller Sealing system for vehicle window panes
JP2008189095A (ja) * 2007-02-02 2008-08-21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ガラス部構造
JP2009143479A (ja) * 2007-12-17 2009-07-02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ルディング付き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モールディング付き合わせガラスの取付構造
CN101678739A (zh) * 2007-06-11 2010-03-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
JP2010184618A (ja) * 2009-02-12 2010-08-26 Kanto Auto Works Ltd カウルルーバの取付構造
JP2012111385A (ja) * 2010-11-25 2012-06-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ウルルーバの固定構造
CN104080633A (zh) * 2012-01-31 2014-10-0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带密封部件的挡风玻璃
JP2015157528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ウィンドシールドロアモール
WO2015181960A1 (ja) * 2014-05-30 2015-12-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組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7061A (ja) * 1991-05-14 1993-04-20 Toyoda Gosei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
JP2006161903A (ja) * 2004-12-03 2006-06-22 Ricoh Co Ltd タッピングねじ
US7182397B1 (en) * 2006-01-13 2007-02-27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Automotive cowl cover
JP2009250079A (ja) * 2008-04-03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圧縮機のパイプ封止装置
DE202008006986U1 (de) * 2008-05-23 2009-10-01 Elkamet Kunststofftechnik Gmbh Profilelement zum Verbinden einer Fahrzeugscheibe mit einem Wasserkasten
JP5907134B2 (ja) * 2013-09-05 2016-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とカウルルーバとの連結構造
JP2015067015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WO2015068814A1 (ja) * 2013-11-11 2015-05-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構造
KR20150131486A (ko) * 2014-05-15 2015-11-2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윈드쉴드 글래스와 카울탑 커버 간의 조립 장치
JP2016030474A (ja) * 2014-07-28 2016-03-07 三菱自動車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デッキ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け構造
KR20160055323A (ko) * 2014-11-07 2016-05-18 코리아 오토글라스 주식회사 카울탑커버 체결 조립체 및 그 체결방법
JP6252562B2 (ja) * 2015-07-31 2017-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の周辺構造
JP6880957B2 (ja) * 2017-04-12 2021-06-02 Agc株式会社 カウルルーバと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の連接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0773A (ja) * 1998-04-23 1999-11-02 Inoac Corporation:Kk モールディングの端末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US20030057660A1 (en) * 2000-05-12 2003-03-27 Michael Ortmuller Sealing system for vehicle window panes
JP2008189095A (ja) * 2007-02-02 2008-08-21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ガラス部構造
CN101678739A (zh) * 2007-06-11 2010-03-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窗用板状体的框体、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以及带框体的窗用板状体的制造方法
JP2009143479A (ja) * 2007-12-17 2009-07-02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ルディング付き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モールディング付き合わせガラスの取付構造
JP2010184618A (ja) * 2009-02-12 2010-08-26 Kanto Auto Works Ltd カウルルーバの取付構造
JP2012111385A (ja) * 2010-11-25 2012-06-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カウルルーバの固定構造
CN104080633A (zh) * 2012-01-31 2014-10-0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带密封部件的挡风玻璃
JP2015157528A (ja) * 2014-02-24 2015-09-03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ウィンドシールドロアモール
WO2015181960A1 (ja) * 2014-05-30 2015-12-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組付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6986A (zh) * 2020-06-02 2023-01-31 Agc株式会社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CN115666986B (zh) * 2020-06-02 2024-04-30 Agc株式会社 带嵌条挡风玻璃与前围通风盖板的连接结构
CN114393979A (zh) * 2021-12-28 2022-04-2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窗及汽车
CN114393979B (zh) * 2021-12-28 2023-11-07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窗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47539B2 (en) 2022-02-15
US20200055377A1 (en) 2020-02-20
JPWO2018198959A1 (ja) 2020-03-12
WO2018198959A1 (ja) 2018-11-01
JP7378296B2 (ja) 2023-11-13
DE112018002207T5 (de)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3367A (zh) 带嵌条的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通风孔与带嵌条的挡风玻璃的连接结构
US9381948B2 (en) Cowl top cover
JP4311650B2 (ja) モール取付構造及びモール取付用クリップ
CN107074081B (zh) 包含具有附加聚合物带的夹持紧固的成型条带的层压玻璃和成型条带
CN108216069B (zh) 模制装饰带附接结构
US10744861B2 (en) Weather strip for automobile
JP5916065B2 (ja)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JP2015157527A (ja) ウィンドシールドロアモール
JP2020179842A (ja) 車両用ドア窓のシール部品
CN108621764B (zh) 用于汽车玻璃的密封组件
JP5873266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US9216635B2 (en) Encapsulated windshield molding
JP5474912B2 (ja) 車両用窓板の装飾部材
JP4811283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構造
JP4423604B2 (ja)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4201759B2 (ja) 窓組立体及びガスケット
JP5134919B2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CN112543729B (zh)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JP3919948B2 (ja) ヒドンサッシ型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KR100941504B1 (ko) 자동차용 외장 몰딩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356888B2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4057490B2 (ja) 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ウインドガラスラン
JP2009083639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3151382U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20082854A (ja) カウルルーバとブラケット付き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の連接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