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729B -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729B
CN112543729B CN201980051808.3A CN201980051808A CN112543729B CN 112543729 B CN112543729 B CN 112543729B CN 201980051808 A CN201980051808 A CN 201980051808A CN 112543729 B CN112543729 B CN 112543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indshield
clip
cowl louver
connec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1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3729A (zh
Inventor
井上贵文
大木英二
小野徹
吉泽友芳
姊川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4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3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4Mounting of windows
    • B60J1/006Mounting of windows characterised by fixation means such as clips, adhesive, et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前罩板通风孔(16)中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板状体的夹子(14)中具有第一板部(40)、第二板部(42)、第一弯曲部(44)、第三板部(46)、第二弯曲部(48)和被卡合部(50),第二弯曲部(48)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Description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的挡风玻璃(夹层玻璃)和前围上盖板(日文: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根据专利文献1的连接结构,将夹子构件(夹子)固定在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的背面,通过将形成于该夹子构件的被卡合部、和形成于前围上盖板的卡合部卡合,将挡风玻璃和前围上盖板连接。
专利文献1的夹子构件通过使用热塑性树脂或橡胶材料等进行注塑成形,作为能弹性变形的一体形成的树脂成型品而形成。在如此形成的夹子构件的前端侧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阶差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32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夹层玻璃在曲率等性状和外形尺寸上具有误差,并且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在形状和外形尺寸上也具有误差。此外,在将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组合时也有组装位置的误差。
安装在专利文献1的挡风玻璃的下缘部的夹子虽然是能够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的成形体,但是具有较强的抗压缩性,且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固体物。因此,夹层玻璃、夹子及前罩板通风孔的尺寸或组装位置的误差大的情况下,仅有夹子的弹性变形将不能吸收该误差,因此存在无法将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的问题。
若具体进行说明,如专利文献1(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4及图15)所公开,为了使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可靠,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具有至少两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在这样的具有两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连接结构中,夹层玻璃、夹子及前罩板通风孔的尺寸或组装位置的误差大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增大夹子使其弹性变形,将第一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由于夹子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弹性变形,所以不能有效地使第二组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因此存在不能将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连接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及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及尺寸、组装位置的误差,能够将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可靠地连接的新颖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上述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将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上述夹子设置在夹层玻璃的前端部;上述前罩板通风孔具有主体、形成在主体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在主体的车内侧面通过接合部朝向主体的后端部延伸设置的卡合部、和形成在卡合部的后端部的第二突出部;夹子是板状体、且具备:粘接在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板部、位于夹层玻璃的前端部侧且沿着夹层玻璃的前端部的端面配置的第二板部、连接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第一弯曲部、相对于夹层玻璃的前端部朝向前方设置的第三板部、连接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的第二弯曲部、和形成在第三板部的顶端部的被卡合部;第二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效地吸收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2是前罩板通风孔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夹子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开始连接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工作的说明图。
图5是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即将连接之前的说明图
图6是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刚刚连接后的说明图。
图7是显示夹子的第一变形例的夹子的剖视图。
图8是显示夹子的第二变形例的夹子的剖视图。
图9是显示长形状和短形状的夹子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间隔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间隔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说明间隔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构件标以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在说明重复的情况下有时也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书中说明的“上下”是指车体的上下方向,“前后”是指车体的前后方向。挡风玻璃通常是以下端部朝向前方、且上端部朝向后方的倾斜状态安装在车体上,因此将其下端部称为前端部、将其上端部称为后端部。对于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也同样。
此外,在以下的图中,箭头U(up:上)表示车体(未图示)的上方,箭头D(down:下)表示车体的下方,箭头F(forward:前)表示车体的前方,箭头B(backward:后)表示车体的后方。此外,关于挡风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的各自的“面”,在称为“车外侧面”的情况下是指面向车体的外侧的面,称为“车内侧面”的情况下是指面向车体的室内侧的面。
图1中示出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通过夹子14连接在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后端部的连接结构10。
图1所示的挡风玻璃12由夹层玻璃构成。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18、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20、以及将第一玻璃板18和第二玻璃板20接合的中间膜22。作为中间膜22,可例举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Polyvinyl butyral))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Ethylene-Vinyl Acetate))等树脂制的中间膜。
图2示出的前罩板通风孔16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前罩板通风孔16是例如由聚丙烯制或ABS(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3种成分构成的热塑性树脂)制的注塑成形品构成的板材构件。
前罩板通风孔16在如图1所示的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通过夹子14连接于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后端部的形态中,构成为其车外侧面16A与挡风玻璃12的第一玻璃板18的车外侧面18A位于大致同一面上。
第一突出部26如图2所示,形成于主体24的后端部,并且朝向车体的车内侧突出地形成。此外,在第一突出部26具备端面26A,该端面26A作为从车辆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倾斜的倾斜面而构成。另外,该端面26A如后所述,作为第一导向面发挥作用。
卡合部28构成为平板状。此外,卡合部28通过接合部32接合在主体24的车内侧面,并且朝向主体24的后端部延伸设置。进一步详细说明,卡合部28通过接合部32从主体24向车内侧分岔,并且以在车内侧相对于主体24隔开间隔、且大致平行地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此外,接合部32具有收窄部(日文:括れ部)33。通过该收窄部33,允许卡合部28以接合部32为支点向车内侧(图2的箭头E方向)弹性变形。
第二突出部30形成于卡合部28的后端部。此外,第二突出部30配置得比形成于主体24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26更朝向前端侧。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在主体24和卡合部28之间具备用于使夹子14和前罩板通风孔16相对地嵌合的间隙34。
对第二突出部30进一步详细说明,第二突出部30具有朝着车辆的车外侧突出的第一凸部36、和朝着车内侧突出的第二凸部38。将第一凸部36和第二凸部38连接的第二突出部30的端面30A构成为从车辆的后方侧朝向前方侧倾斜的倾斜面。另外,该端面30A如后所述,作为第二导向面发挥作用。
图3所示的夹子14如图1所示,设置在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夹子14是金属制的板状体,其板厚为0.1mm以上且1.2mm以下,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板厚。
实施方式的夹子14不是专利文献1那样的合成树脂的成形体,而是由金属制的板状体构成的夹子。作为构成夹子14的金属的一例,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不锈钢,但并不限定于不锈钢,只要是通过弹性变形能够吸收作为夹层玻璃的挡风玻璃12、夹子14及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的金属(例如铝或铁),就可以使用。该夹子14具备以下的多个构件作为构成要素,通过这样的构成要素,弹性变形量及进行弹性变形的方向有效地增大。
如图1和图3所示,夹子14具备第一板部40、第二板部42、第一弯曲部44、第三板部46、第二弯曲部48和被卡合部50。
如图1所示,第一板部40通过粘接构件52粘接至第二玻璃板20的车内侧面20A。此外,第一板部40的后端部具有朝着第一板部40的前端部折返的折返形状的曲部54。该曲部54是被称为所谓的缝边弯曲,由该曲部54来增强第一板部40。另外,作为上述的粘接构件52,可例举例如丙烯酸树脂类、聚氨酯树脂类或环氧树脂类等粘合剂、或公知的双面胶粘带。曲部54的前端部如果不与第二玻璃板20的车内侧面20A接触、或不干扰粘接构件52,则可以是朝向车外侧面18A弯曲,然后朝向第一板部40的前端部折返的形状。
第二板部42以位于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侧、且与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的端面12A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即,通过从第一板部40的前端部附近朝向车外侧弯曲的第一弯曲部44来配置第二板部42。由此构成的第一板部40和第二板部42通过第一弯曲部44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连接。
第三板部46以相对于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朝向前方的方式设置。第三板部46的车外侧面46A相对于第一玻璃板18的车外侧面18A的延长面(等价于前罩板通风孔16的车外侧面16A),位于车内侧。此外,第三板部46构成为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即,通过从第二板部42的车外侧端部附近朝向前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48来配置第三板部46。由此构成的第二板部42和第三板部46通过第二弯曲部48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连接。
被卡合部50形成于第三板部46的前端部。此外,被卡合部50以从第三板部46的前端部附近朝向车内侧弯曲、进一步顶端朝向车外侧的方式弯曲。即,被卡合部50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构成为U字型的弯曲部56。另外,被卡合部50的形状并不限定为U字型,也可以是U字型以外的形状。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中,作为夹层玻璃的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的端面12A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一突出部26隔开间隔配置,在端面12A和第一突出部26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间隔物58。该间隔物58由比金属制的夹子14柔软的构件、即树脂或橡胶等柔软的构件构成。图1中,间隔物58配置在与第一突出部26的端面12A相对的部位,但也可以在第一板部40的车外侧面、且位于端面12A和第一突出部26之间的部位配置间隔物58。在第一板部40的车外侧面、且在位于端面12A和第一突出部26之间的部位配置有间隔物58的情况下,夹子14和间隔物58也可以一体成形。
接着,参照图4、图5和图6来说明基于如上构成的连接结构10的挡风玻璃12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连接步骤。
根据图4,夹子14的第二弯曲部48抵接在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一突出部26的顶端,并且夹子14的被卡合部50抵接在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二突出部30的端面30A。
图5是从图4的状态起,将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后端部相对接近的图。
根据图5,夹子14的第二弯曲部48通过被挤压向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一突出部26的端面26A,从而第二板部42以第一弯曲部44为支点朝着箭头A方向、即前方进行弹性变形。此外,夹子14的被卡合部50通过被挤压向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二突出部30的端面30A,从而第三板部46以第二弯曲部48为支点朝着箭头C方向、即车外侧方向进行弹性变形。
从图5的状态起,如果使挡风玻璃12的前端部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后端部进一步相对接近,则夹子14的第二弯曲部48一边以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一突出部26的端面26A(第一导向面)作为导向面进行滑动,一边移动至图6所示的嵌合位置。此外,夹子14的被卡合部50一边以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二突出部30的端面30A(第二导向面)作为导向面进行滑动,一边移动到图6所示的嵌合位置。
此外,如图6所示,第二弯曲部48的至少一部分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一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第二突出部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挡风玻璃12和前罩板通风孔16通过夹子14连接。这样完成了挡风玻璃12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连接工作。
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中,第二弯曲部48和第一突出部26通过以第一弯曲部44为支点的第二板部42的箭头A方向(参照图3)表示的弹性变形而有弹性地相互嵌合。换言之,藉由通过第二板部42的箭头A方向表示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第二板部42的箭头B方向、即后方向的弹性恢复力,第二弯曲部和第一突出部26有弹性地相互嵌合。
此外,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中,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通过以第二弯曲部48为支点的第三板部46的箭头C方向(参照图3)表示的弹性变形而有弹性地相互嵌合。换言之,藉由通过第三板部46的箭头C方向表示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第三板部46的箭头D方向(参照图3)、即车内侧方向的弹性恢复力,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有弹性地相互嵌合。
此外,如上所述,如果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嵌合,则前罩板通风孔16的卡合部28通过基于收窄部33的弹性变形作用,以接合部32为支点向箭头E方向(参照图2)表示的车内侧弹性变形。此外,藉由通过箭头E方向(参照图2)表示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卡合部28的箭头F方向(参照图2)的弹性恢复力,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有弹性地相互嵌合。即、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通过箭头D方向(参照图3)和箭头F方向(参照图2)的弹性恢复力而牢固地嵌合。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前罩板通风孔16中具有主体24、第一突出部26、卡合部28和第二突出部30,夹子14中具有第一板部40、第二板部42、第一弯曲部44、第三板部46、第二弯曲部48和被卡合部50,第二弯曲部48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突出部26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被卡合部5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突出部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藉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能够有效地吸收挡风玻璃12、夹子14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
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通过用能够增加弹性变形量的板状体构成夹子14、并且在夹子14中具备成为弹性变形的支点的第一弯曲部44和第二弯曲部48,能够使夹子14实现在两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并且利用由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使第二弯曲部48和第一突出部26、以及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嵌合(密接)。藉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10,如上所述,能够有效地吸收挡风玻璃12、夹子14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各自的形状和尺寸的误差,藉此能够可靠地连接挡风玻璃12和前罩板通风孔16。
此外,夹子14中,优选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经过表面处理。表面处理优选是例如树脂膜处理,其中,树脂膜比夹子14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的厚度薄。此外,夹子14的表面的经过表面处理的部位优选是第二弯曲部48、即与第一突出部26抵接的部位,以及被卡合部50、即与第二突出部30抵接的部位。通过在这些部位实施树脂膜处理,能够减小第二弯曲部48和第一突出部26之间、以及被卡合部50和第二突出部30之间的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窗玻璃12和前罩板通风孔16的连接工作。另外,也可以对第一突出部26的端面26A及第二突出部30的端面30A分别实施树脂膜处理。此外,作为表面处理,并不限定于树脂膜处理,也可以实施防锈处理等表面处理。
接着,对图3所示的夹子14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相对于图3所示的夹子14,图7的夹子114的不同点是被卡合部150的形状。图3的夹子14的被卡合部50是使顶端50A朝车辆的后方侧弯曲成U字型的形状,相对于此,图7的被卡合部150形成为使顶端150A朝车辆的前方侧弯曲成U字型的形状。如果是这样的被卡合部150的形状,则能够通过压制成形来制造夹子114。
相对于图3所示的夹子14,图8的夹子214的不同点是第三板部246的形状。图3的夹子14的第三板部46是以大致90度的角度弯曲的L字形状,相对于此,图6的第三板部246形成为以钝角弯曲的形状。换言之,第三板部246的弯曲角度并不限定于90度,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钝角。此外,其弯曲开度也可以是锐角。
另一方面,在图9的9A中示出了沿着挡风玻璃12的端面12A配置有构成为长形状的一个夹子14的形态。此外,图9的9B中示出了沿着挡风玻璃12的端面12A隔开间隔配置了多个构成为短形状的夹子14的形态。另外,图9的9A和9B中省略了前罩板通风孔16(参照图1)的图示。
根据图9,作为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夹子14可以应用9A中示出的长形状的形态,也可以应用9B中示出的短形状的形态。在选择9A的形态或9B的形态时,要考虑前罩板通风孔16的形状等。
图10~图12中示出了间隔物58等相对于夹子14的形成方法的一例。
图10~图12中所示的形成方法是,在通过辊压成形将不锈钢制的夹子14挤出成形后,在同一挤出生产线的下一工序中,在夹子14的规定位置涂布作为粘合剂的底涂剂60、62。这里,底涂剂60的涂布位置是相当于间隔物70、80、90的配置位置的位置,底涂剂62的涂布位置是相当于具有坝功能的密封部64的配置位置的位置。然后,通过设置在同一挤出工序内的模制挤出设备,将聚烯烃类软质树脂或聚氯乙烯等软质构件挤出,在底涂剂60的涂布位置形成间隔物70、80、90,在底涂剂62的涂布位置形成密封部64。
图10所示的间隔物70通过具有与第一突出部26的端面26A抵接的锥形状的端面70A,从而提高水密封效果。图11中示出的间隔物80如双点划线所示,构成为具有中空部80A的筒状,如实线所示,通过以能弹性变形的状态配置在端面12A和第一突出部26之间的间隙中,可提高水密封效果。图12中示出的间隔物90通过在与第一突出部26的端面26A抵接的部分具备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中空部90A,且如实线所示以能弹性变形的状态与端面26A抵接,从而提高水密封效果。
另外,这里引用2018年8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60464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揭示。
符号说明
10……连接结构、12……挡风玻璃、14……夹子、16……前罩板通风孔、18……第一玻璃板、20……第二玻璃板、22……中间膜、24……主体、26……第一突出部、28……卡合部、30……第二突出部、32……接合部、33……收窄部、34……间隙、36……第一凸部、38……第二凸部、40……第一板部、42……第二板部、44……第一弯曲部、46……第三板部、48……第二弯曲部、50……被卡合部、52……粘接构件、54……曲部、56……弯曲部、58……间隔物、60、62……底涂剂、64……密封部、70……间隔物、80……间隔物、90……间隔物、114……夹子、150……被卡合部、214……夹子、246……第三板部。

Claims (15)

1.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夹层玻璃、夹子和前罩板通风孔,所述夹层玻璃具有配置在车外侧的第一玻璃板、配置在车内侧的第二玻璃板、和将所述第一玻璃板和所述第二玻璃板接合的中间膜;所述夹子设置在所述夹层玻璃的前端部;所述前罩板通风孔具有主体、形成在所述主体的后端部的第一突出部、在所述主体的车内侧面通过接合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后端部延伸设置的卡合部、和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后端部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夹子是板状体、且具备:
粘接在所述第二玻璃板的车内侧面的第一板部、
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侧、且沿着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端面配置的第二板部、
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第一弯曲部、
相对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朝向前方设置的第三板部、
连接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的第二弯曲部、和
形成在所述第三板部的顶端部的被卡合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所述被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突出部通过以所述第一弯曲部为支点的所述第二板部的弹性变形而有弹性地相互嵌合,所述被卡合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通过以所述第二弯曲部为支点的所述第三板部的弹性变形而有弹性地相互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的车外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位于车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卡合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U字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L字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的所述前端部的所述端面和所述第一突出部隔开间隔配置,将比所述夹子柔软的构件作为间隔物配置在所述端面和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的间隙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后端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板部的前端部折返的折返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是金属制的。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经过表面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是树脂膜处理,所述树脂膜比所述夹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截面的厚度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的表面的经过所述表面处理的部位是所述第二弯曲部,即、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抵接的部位,以及所述被卡合部,即、与所述第二突出部抵接的部位。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弯曲部滑动接触且将所述第一突出部朝着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嵌合位置导向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与所述被卡合部滑动接触且将所述第二突出部朝着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嵌合位置导向的第二导向面。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具有允许所述卡合部以所述接合部为支点向车内侧进行弹性变形的收窄部。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板通风孔的车外侧面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车外侧面的延长面位于同一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具有1.2mm以下的板厚。
CN201980051808.3A 2018-08-29 2019-08-27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12543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0464 2018-08-29
JP2018-160464 2018-08-29
PCT/JP2019/033546 WO2020045448A1 (ja) 2018-08-29 2019-08-27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とカウルルーバとの連結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729A CN112543729A (zh) 2021-03-23
CN112543729B true CN112543729B (zh) 2022-11-22

Family

ID=6964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1808.3A Active CN112543729B (zh) 2018-08-29 2019-08-27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0378B2 (zh)
JP (1) JP7204759B2 (zh)
CN (1) CN112543729B (zh)
DE (1) DE112019004356T5 (zh)
WO (1) WO20200454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7618A (en) * 1978-12-21 1980-07-02 Ford Motor Co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US4930790A (en) * 1988-06-14 1990-06-05 Brunswick Corporation Composite cowl seal
JPH0597061A (ja) 1991-05-14 1993-04-20 Toyoda Gosei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
JPH11300773A (ja) 1998-04-23 1999-11-02 Inoac Corporation:Kk モールディングの端末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DE20008555U1 (de) 2000-05-12 2000-08-17 Elkamet Kunststofftechnik Gmbh Abdichtungs-Anordnung für Fahrzeugscheiben
PL1763446T3 (pl) * 2004-07-02 2014-08-29 Kunststoff Technik Scherer & Trier Gmbh & Co Kg Krawędziowa listwa profilowa z tworzywa sztucznego i głowica montażowa
FR2886219B1 (fr) * 2005-05-26 2007-07-06 Saint Gobain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profile enjoliveur sur un cordon profile
DE202008006986U1 (de) 2008-05-23 2009-10-01 Elkamet Kunststofftechnik Gmbh Profilelement zum Verbinden einer Fahrzeugscheibe mit einem Wasserkasten
JP5873266B2 (ja) * 2011-08-01 2016-03-0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5916065B2 (ja) * 2011-10-20 2016-05-1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GB201120340D0 (en) * 2011-11-25 2012-01-04 Pilkington Group Ltd Automotive glazing
US9168879B2 (en) * 2012-02-13 2015-10-27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window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DE102013204820A1 (de) * 2013-03-19 2014-09-25 Elkamet Kunststofftechnik Gmbh Profilelement zum Verbinden einer Fahrzeugscheibe mit einem Abdeckteil und Profilelementbaugruppe
JP2015104995A (ja) * 2013-11-29 2015-06-0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WO2015181960A1 (ja) 2014-05-30 2015-12-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組付構造
JP6898614B2 (ja) * 2016-06-16 2021-07-07 片山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グリルとフロントガラスの連結構造及びカウルグリルモール
JP2018047858A (ja) * 2016-09-23 2018-03-29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DE112018002207T5 (de) 2017-04-28 2020-02-20 AGC Inc. Windschutzscheibe mit einem Formteil und Verbindungsstruktur für ein Windlaufelement und eine Windschutzscheibe mit einem Formte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4759B2 (ja) 2023-01-16
CN112543729A (zh) 2021-03-23
US11440378B2 (en) 2022-09-13
DE112019004356T5 (de) 2021-05-20
WO2020045448A1 (ja) 2020-03-05
US20210178863A1 (en) 2021-06-17
JPWO2020045448A1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1432B2 (en) Glass seal
US7384096B2 (en) Weather strip
JP7269014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ーの取付構造
US20070221323A1 (en) Attaching method of weather strip
US11247539B2 (en) Windshield with molding and connective structure for cowl louver and windshield with molding
JP2014196052A (ja) 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20179842A (ja) 車両用ドア窓のシール部品
CN112543729B (zh) 挡风玻璃和前罩板通风孔的连接结构
JP2002046466A (ja) ウィンドウ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13199143A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CN108621764B (zh) 用于汽车玻璃的密封组件
US8695292B2 (en) Vehicle glazing edge seal with embedded stiffener
JP4470834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6281944B2 (ja) ウィンドシールドロアモール
JP3012459B2 (ja) グラスランとブラケットの結合構造
JP2008179282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構造
JP4201759B2 (ja) 窓組立体及びガスケット
EP3053769B1 (en) Weatherstrip
JP4356888B2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CN112172488B (zh) 车辆用门密封件
JP2015013508A (ja) 引違い窓用中間シール材
JP7320715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ル構造
JP2006281831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4057490B2 (ja) 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ウインドガラスラン
JP6555094B2 (ja) 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